美章网 精品范文 美育工作论文范文

美育工作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美育工作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美育工作论文

第1篇

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力资源重要性的日渐凸显,教育培训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面对新形势,当前新闻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观念上缺乏深刻认识。一些新闻单位管理者对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战略眼光,没有把加强人员培训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有的管理者甚至对教育培训存在偏见,认为业务工作是第一位的,教育培训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少数新闻单位人员对培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些肤浅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组织上缺乏严格管理。首先,在培训的安排上,新闻单位相关组织部门对培训目的、类型等把握不清,缺乏科学周密的系统规划,培训决策容易简单化和随意化;其次,在培训的过程中,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纪律,参与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态度不端、纪律松散的情况时有出现,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严重。培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与实际相结合,这是推进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一些新闻单位没有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从提升从业人员的新闻素养和专业技能方面下工夫,而是片面追求规模和形式,忽略了培训的实际内容。这导致培训的内容宽泛与空洞,既无任何针对性和操作性,又与单位的实际业务毫无契合点,与培训的初衷背道而驰。

培训方式枯燥单一。灵活多样的方式是培训取得成功的保证。当前,一些新闻单位不重视培训方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还延续着多年的老套路,拘泥于课堂、讲座等几种有限的形式,缺乏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常常是以会代训的短期行为。在培训班次的设计上,也没有充分结合培训对象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岗位职责等特点合理安排培训班次,“一刀切”和“一个方子吃药”的现象比较普遍。

培训考核把关不严。当前新闻单位的培训考核在多数情况下成了一种形式,培训人员“宽进宽出”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针对培训的考核不很严格,培训考试要么开卷,要么象征性地写篇论文,而管理部门对此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培训的考核结果仅凭印象判定,主观臆断成分居多。这种“学与不学、学好学坏一个样”的考核机制,不仅挫伤了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削弱了培训自身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改进的方法和对策

转变教育培训观念,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成为当前新闻单位改进教育培训工作的迫切要求。针对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新闻单位必须积极寻求改进的方法和对策。

深化对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新闻单位负责人要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对新闻单位长远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将教育培训工作当做一项人力资本的长期投资。单位各级领导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强化人才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培训工作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要在新闻单位内部宣传“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增强员工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从而使教育培训工作完成由被动组织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制度。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分工职责,加强协商与沟通,统筹安排、交流信息,共同推动培训工作的开展。主管部门需要制订中长期培训规划以及年度培训计划,从宏观上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指导。监督部门需要严肃培训纪律,努力杜绝培训期间的各种违纪行为,为培训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积极革新培训内容和形式。在培训的内容选择上,要能够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相联系,与新闻单位自身的业务发展相结合。一方面,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要对单位自身业务的开展有帮助;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其可操作性,能够迅速被应用于实践当中。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努力摆脱大课堂的固定形式,多运用集体讨论、小组辩论、师生互动等方式,适当引入网络教育、电化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更为丰富和多样。同时,结合学员实际,大力开展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实现“教”与“学”的良好互动。

认真做好培训考核工作。首先,要规范培训考核制度,建立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在培训开始之前,主管部门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对培训结果设定预期目标。在培训过程中,对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评估,在培训结束之后通过老师打分、学员互评、提交心得等方式对学员进行完整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负责培训工作的主管领导。其次,认真落实对培训考核不合格学员的惩罚措施,实现奖惩分明。新闻单位考核部门可通过内部通报、减少考核不合格人员所在部门下次培训名额等具体处罚措施,确保培训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2篇

关键词:残疾学生;全纳教育;权利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8—190-03

一、美国残疾人教育概述

1975年,美国颁布实施了《残疾人教育法案》。根据该法案,政府为3—21岁获得“私人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s”)所批准的残疾人提供免费及适当的公共教育。该法案分别于1986年、1990年、1997年和2004年得到了重新审议和修改。该法案及其相关规定要求,各州要通过本地教育主管机关或者学校董事会(简称“校董会”)去界定、设置、评估残疾人教育,并为其提供相关服务。该规定同时适用于美国的非公立学校。

《残疾人教育法案》要求校董会要保持各种学校设施的统一性,即从向大部分学生提供的设施到向个别特殊群体提供的设施是统一的,不能有隔离的设计。比如,卫生间的设计可以依据性别进行区别设置,但在考虑残疾人士的特殊需求时,不得单独设置残疾人专用的独立卫生间。此外,所有设施的设置要符合最少限制环境(the 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原则(对于这个问题下文会有更详细的阐述)。另外,根据该法案,有必要接受特殊服务的时候,残疾学生可以脱离常规的教育环境。

《残疾人教育法案》的核心要求是,所有残疾人都可以在最少限制环境下得到免费的适当的教育服务。但是,在何为“适当”(Appropriate)和“最少限制环境”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由于立法上的用词比较模糊,所以该规定制造了一个天然的紧张,学校及学生和家长均有不同的理解。

在《残疾人教育法案》确立了“零驳回原则”(Zero Reiect Project),即如果残疾学生符合《残疾人教育法案》的规定,申请接受教育,校董会不得拒绝其入学。这一规定产生了如下分歧,即如果一个残疾学生,其残疾程度已经严重到没有能力接受教育或在受教育过程中受益的话,那么,学校是否有权力拒绝其入学呢?在Timothy w V Roeh—ester一案中,美国第一巡回法院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严重残疾人不需要证明其具有享受特殊教育项目的能力。教育包含着一系列的培训,甚至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本案中,校董会不能拒绝向受教育者提供服务,即使他们认为该儿童的残疾已经到了无法享受相关服务所带来的裨益的程度。此外,并非所有的残疾人都必须在常规课堂中接受教育。当残疾人不能在常规课堂中进行学习或者全纳教育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学校应当提供更为严格的设施以便提供相关支持。

二、美国残疾人教育从业人员的劳动权利

在美国,公立教师劳动权利的立法由各州规定。即使如此,联邦法律,特别是在反歧视领域,对于公立学校的教师权利问题具有重大影响。非公立学校教师的劳动权利更多是被合同法所规范。通常就劳动权利的具体问题,公立教育机构会与教职工进行集体谈判。这种谈判,根据所处的法域不同,情况也有所不同,此处不赘述。一般来说,法定内容,包括薪酬以及其他的工作条件,如福利、病假以及医疗保险等,由校方和教职工进行直接谈判;对于管理特权方面,比如,终身教职、创建校历以及行政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的选任,校董会无权就这些问题与受聘教工进行磋商;在劳动争议和劳动保护的解决的问题上,通常需要依照联邦和州法律进行解决。一项劳动争议如需进入仲裁、调解解决,通常要在之前经历若干个阶段。

前述权利均属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共同享有的权利。一个值得提出的问题是,教师是否拥有罢工的权利,对此问题美国各州态度不一。只有少数的几个州给予了教师罢工的权利。但是,即使是在赋予教师罢工权利的各州,在实际运作上,法院和州政府通常不会批准教师的游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法院也禁止教师从事类似于罢工的活动,如集体辞职、集体旷工等。

之所以对教师的罢工权利在美国这样崇尚自由的国家进行严格的限制,是基于这样一些价值考量,即如果进行罢工,那么,他人由此而损失的利益是否超过利益主张人的利益成本。我们可以预见,受教育者接受基础教育的基本权利在大部分情况下显然是超过教师的权利的。所以,作为常规教育从业者的教师便不具有罢工的权利了。对于从事特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迄今尚无相关的法律、判决以及案件发生,难有定论。但是,既然对该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就应当参考对于普通教育工作者的规定。然而,作为残疾人教育的从业人员,他们的工作要求更高、压力更大、工作环境更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普通法对该问题的突破也并非不可能。

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

第3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文体活动;功能;作用

一、调节精神的功能

1、娱乐休息的功能。娱乐的含义是娱怀取乐,它是煤炭企业群众文化活动本质属性的突出体现,从娱乐中休息,往往是人们自觉参与文化活动的第一需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休息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积极性休息和消极性休息。积极性休息表现的就是人们主动参与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而得到的休息。

2、情感宣泄的功能。人类情感是十分丰富的,起伏变化的,它需要平衡,如果某种情感量的积聚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使心理失态,精神紊乱以至崩溃。就是说喜、怒、哀、乐的情感它会像流水一样阻塞甚至膨胀,所以说,它需要抑制,更需要释放。文化活动就能在调节这种心理平衡方面发挥其宣泄的效能。

3、审美功能。煤炭企业文化活动美的功能首先是员工群众在活动中能感受到美的愉悦和心灵的愉悦,它是来自内在和外在的相统一,是客体的美与主体的美的享受相撞击后的和谐。煤炭企业人参与文化审美活动,不仅使精神得到调剂,而且还会使生活方式得到改善,思想得到升华。

二、宣传教育作用

1、传播功能。煤炭企业群众文化活动首先是信息传播的媒体和载体,各种各样的活动云集了众多的参与者,而参与者置身其中每个人都是信息源,况且人们之间感情交流非常便利,即许多人们感兴趣的信息,都会在群体中传播,所以,这种群众媒体的自发性和扩散性通过活动的载体表现就是一种宣传作用。

2、陶冶性情的功能。文化活动的最大魅力,就是娱乐性。而多种多样的娱乐形式能够改善多种多样人们的性情和修养。而参加文化活动,富有吸引力和美感的活动,令心情相对放松和开心的活动,势必会对陶冶性情、改善自我有潜移默化的促动。在煤炭企业,尤以矿工家属们通过街头活动的参与性实践,不管其作用大小但陶冶性情的功能非常显而易见。

3、规范行为的功能。文化活动的规范行为功能最初是不自觉的,因为人们参与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开心、娱乐、高兴,是调剂精神生活,而在不自觉的审美、欣赏、参与、实践与置身其中的活动氛围中,特别是从蕴含着先进思想的文化活动内容中,人们往往是渐渐地由无意识而有意识地得到教育,受到道德、法律、政策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而也就不自觉地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三、普及知识作用

1、传授交流功能。这是由文化的承传性决定的。它蕴含着一代代人积累的大量的社会生活知识、经验、技能,通过参与者的感受、吸收和发展,又通过活动的方式传给下一代,代代相传形成一个容量十分丰富的知识经验承载,这是其传授的功能。而煤炭企业群众文化活动又总是娱乐和传播作用紧密相连的,所以在人们交往交流参与过程中,很便于获取知识和经验、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可以这么说,煤炭企业群众文化活动是煤炭企业人传递知识的一个特殊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要素。

2、社会教育功能。由于文化活动信息含量丰富,方式业余、灵活通俗以及形式多样,又为煤炭企业员工群众所喜闻乐见;特别是绘画、音乐、戏曲、文学创作、游艺活动、健身活动都可以是知识的载体;而车间、区队、井口、广场、街道、茶余饭后、劳动间隙,随时随地都会开展文化活动,活动场所就是课堂,不论男女老幼,不论文化层次,谁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受到教育,所以,它在自由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里,通过娱乐的形式把已有的最新的成果作为传递内容,并把参与者的品德、思想、技能作为实施教育的过程,既补充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也为人们接受教育提供了机会,进而对提高生产力和人们的素质均产生着强烈的影响。

3、乐中求智功能。心理学告诉人们,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方面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感知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能力等);创造能力。人类有巨大的潜能,开发智力的途径多种多样。文化活动同样不例外,它能以娱乐的手段帮助人们开发智力。因为形形的文化活动中,蕴含着太多太多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所以,人们能在身心愉悦的同时,促进思维活跃,激发智力潜能,得到人生哲理的启迪。它还使人变得聪明,会使人更加热爱生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团结凝聚作用

1、内聚的功能是通过富有一致性的活动,能够把团结协作、友爱、积极上进的情绪逐步渗透到人们的交流和行为中。如煤炭企业人最喜爱的拔河赛,它所体现的就是一种整体优势和良好的团队感受,它促使人们围绕着一个目标作向心运动,促使个体凝聚于群体之中形成命运共同体,焕发团结意识,在对外的竞争中形成一致的力量和强大的优势。

2、沟通的功能是人与人之间认识、了解、熟悉的过程,也是改变、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在煤炭企业文化群众活动乃至任何群体文化活动中,这种沟通往往是在一致的活动中展开的,而且通过沟通能和谐地相处,从而达到互相理解,互相认同,提升人的素养,形成融洽的氛围。

3、吸引的功能是在煤炭企业群众文化活动所具有的娱乐性、普及知识性、审美作用、团结意识、激励情感、改善自我生活、改变自身价值前提下而具有的效力。它的外在形式是活动的丰富、红火、好看、热闹与身心所受到的震动和陶冶,它的内在形式是对人的生命质量的改变和对美好愿景,美好生活追求向往的呈现。

4、激励的功能是煤炭企业群众文化活动的本质特征及其功能作用的具体显示,它是一种驱动力,是一种隐性作用,但却是无以抗拒的积极的催人奋进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邱龙.试述文体活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8,(S1)

[2]王景亮.对打造企业文化亲合力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9,(04)

[3]南洁,苏婵娟,王淑琴.长庆采气三厂企业文化建设探索[J].石油政工研究,2010,(03)

第4篇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课件下载┆教学论文┆实用文档┆个人简历┆论文中心┆演讲稿┆考试相关┆党团社会┆职场技巧┆作文园地┆法律文书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文书->语文论文->教学内容退出登录用户管理

赞助商

栏目导航

·语文论文·数学论文

·英语论文·政治论文

·物理论文·化学论文

·历史论文·地理论文

·生物论文·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体育论文

·信息论文·德育论文

·教育法规·课程改革

·家长频道·教育管理

·教程指导·班主任论文

·教育综合

最新推荐

·用反证法解遗传题的几点

·愉快教学法初探_生物论文

·注重初中生物教学,提高

·转基因动物制造的药品被

·转基因羊的诞生_生物论文

·关于新世纪中学生物课程

·关于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教

·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吗?

·转基因动物_生物论文

·课件制作技巧略谈_生物论

·CAI课件的编制原则_生物

·“根的形态”一节中多媒

热门文章

·大气温室效应和全球

·保护生物多样性_生物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

·浅谈纳米技术_物理论

·转基因动物_生物论文

·动植物基因工程介绍

·数学家名中英文对照

·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

·[图文]小学音乐课改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

相关文章

·强化学生美育教育发

·强化学生美育教育,

·中小学创新教育及其

·发挥地理优势渗透美

·通过中学化学教学渗

·[图文]中学物理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美

·中学外语课堂教学中

·数学新教材中美育因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

美育的意义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_语文论文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时间:2006-12-1222:46:28人:yujklj68kfg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作者]李丽

[内容]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审美意识的教育。

中学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其中美育是这个整体的重要组成部份。然而,普遍的情形却是许多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轻视甚至排斥美育,其所以如此,原因主要有二:或认为无须美育而人自能审美,或认为审美无关宏旨,因而美育无甚意义。这种看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因此,有必要对美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加以讨论。

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还是艺术的客观事物,只要具有美的属性,都可以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但是,人们并非天然地就能进行审美,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1)]客观存在的美,先天健全的器官,只是审美的客观条件和素质基础,主体不具备审美意识,审美仍无法进行。审美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在生理心理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审美教育并在审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审美教育和审美实践的产物。由审美教育和审美实践培育形成“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2)]客观美才能成为审美反映的对象,主客体之间才能构成审美关系。概而言之:人们要进行审美活动,必须具备审美意识,要具备审美意识,美育是必不可少的。

更深入地看,美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仍在于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人认识与改造世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审美意识是审美掌握世界的方式的心理根源。客观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其属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类要掌握客观世界(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须相应地拥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方式。审美方式就正是人类掌握客观世界的诸种方式之一。它能使人“按照美的规律”[(3)]去认识、改造世界,而只有充分拥有和运用包括审美方式在内的多种方式,才能使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亦即恩格斯所说的“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4)]总之,无论是从掌握世界的角度还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而言,审美掌握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既然如此,作为形成人的审美意识的必要条件的美育,当然就绝不应轻忽而应予以高度重视。

美育之重要,还在于它对其它各种教育活动(尤其是德育、智育)有着促进作用。在这里,只侧重谈谈它对德育、智育的促进。

美育的内容是培养审美意识(美的观念),德育的内容是培养道德意识(善的观念),智育的内容是培育科学意识(真的观念),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科学意识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美育能够对德育、智育产生促进作用。

审美意识中渗透着科学意识。科学意识是求真:以概括、理知的形式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审美意识是求美:以感性直观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美的属性。二者是相互区别、相对独立的;但是二者又是密切联系着的,求美的审美意识必然是以对真的认识和把握为基础的。从最一般的如形色声动静等观念到人事景物情等理解,都是人们对事物的概括和理知的认识、把握,离开这种认识、把握,客观事物对于主体根本无美可言。我们对高山、大海的审美反映,就绝不只是单纯的感官愉悦,而是渗透着一定的理性因素、具有对“真”的认识的性质的。特别是对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反映,更有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的重要因素,如对,对《红楼梦》的审美反映,其中必包含有对特定社会历史本质规律的认识、了解,如果对此无科学的认识、把握,断不能对它们的重大审美意义产生敏锐的审美感知和深刻的审美理解。

审美意识中积淀着道德意识。当人在实践中掌握了客观世界规律(真),并运用于实践中时,便产生了道德意识(它是人对客观现实、实践活动是否合乎主观目的、需要的反映、认识,是一种社会功利观念),其后,才从中孕育出审美意识。因而,审美意识在产生之初是等同于道德意识的,客观事物的目的性就是善,也就是美。但是,审美意识一旦产生,就开始逐渐从道德意识中分化出来,相对独立地发展,以自己独特的似乎无功利的形式反作用于客观实践,可以“不顾任何实用的考虑而喜爱美的东西”。[(5)]然而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和利益,与之根本无关甚或相反的东西,不可能被感受为美;所以,分化独立出来以后的审美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尽管可以不与个人当前的实用功利发生直接的联系,在根底里却仍然包含着社会功的利性质,潜隐着比个人直接功利目的远为深广的社会功利目的、需要。总之,相对独立的审美意识虽不等于道德意识,却必然包含着道德意识,只不过它有道德意识的内容和效能,是体现、实现于比较曲折间接的形式里而已。

审美意识中含有科学认识因素和伦理功能性质,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的同时,当然就能间接地使人也得到一定的科学意识、道德意识的培养。

综上所述,可见美育确实是不可缺少不容轻视的一种教育。

美育之必要、重要已毋庸置疑,问题的讨论便推进到:中学教育中如何实现美育?总的说来,美育应该且可以广泛地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乃至行政管理工作中,从而得到某种程度某些方面的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现行的《全日制中学语文大纲》就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目的应包括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但认识仅止于此,无以理解它为何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要对此有透彻的理解、认识,必须对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对语文教学实施、贯穿、强化美育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行性,予以探讨。

1.语文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语文教学的过程必须贯穿美育,美育通过语文教学得以实现。

意识是存在的产物。没有审美对象的存在,绝无审美意识的产生。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唤醒人的音乐感觉”,[(6)]“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7)]培养审美意识的美育之实施、实现必须以审美对象为先决条件。而正是在这里,语文教学显示了实施美育的优越条件,为美育提供着坚实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文学性。文学性既是语文教育的特征之一,又是语文教育的巨大优势。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80%的课文是中外文学名作佳作。文学是艺术美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是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集中反映和形象表现。因此,文学正是绝佳的审美对象。其它非文学的议论文、说明文等,也都有一定的典范性,在思想内容、结构、手法、语言上有着美的品质,不失为审美的对象。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美的结晶,为美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同时,既然语文教材以美为其本质属性之一,因而语文教学就必须贯穿着美育。必须从审美入手,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作出审美感知,进而作出审美的判断和评析,否则,学生一开始就会被阻隔于艺术形象之外,进入不了作品创造的艺术境界,当然也就不能体察作品意蕴和艺术特点,即使是进行主题分析归纳也很难,因为作品的主题是潜藏于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之中的。不作审美启发引导,只作理论性分析,只能是对完整的语文教学的粗暴,至多只能完成一些知识性教学任务,其主题归纳、形象分析、特色指点等都必是隔靴搔痒、抽象空洞、硬性外加的东西,无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文学感染、思想熏陶的功能。

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质的统一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乃是势之必然。

2.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优选途径。美育具有多端性,可以选择多种入手处进行美育。引导学生接触多彩多姿的大自然,使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接触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使学生从社会美中去辨别善恶美丑,塑造美的心灵,都是美育的途径。但是,艺术美可以使学生集中地感知美、理解美、体验美,受到美的教育。在谈到社会生活美和文学艺术美时曾指出:“因为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8)]正因为如此,从艺术美入手去进行美育就能实施更高层次的美育,更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中学美育中,艺术美则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艺术学科的教学则是实施美育的便捷的途径。其中,语文教学以其课时多、内容广博的特点,自然地应成为实施美育的最佳手段和途径。

3.中学美育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能的重要渠道。中学教学的特殊性,中学生年龄、阅历、知识、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中学不宜开设专门的美学理论课(即使是大学,也都是在较高年级才开设美学课程),中学美育的主要任务便只能交给艺术类学科去完成。音乐与美术当然是美育的基础课,且相当专业化,但是,这两门课程的学时实在太少(大多数高中取消了这两门课程),实难起到完成中学美育任务的主要作用。而语文是学生的主课,是学生接触量最多的学科(其学时占中学全部学科总数的30%),且其内容又集中了深广的美。语文教学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切实而又有效地实施美育。

凡此种种,已足以证明: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本质的必然联系,语文教学是中学美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中的美是丰富的,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根据语文科的特殊性和语文美育的实践经验,可侧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进行美育。

第5篇

关键词:美育,现状,途径

 

美育是以教学美,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有人认为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事实上,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这两个概念并不能概括美育的全部内容。“因为美育不只是包括审美或美感,它还包括创造美、建设美、净化人的心灵、抵制丑恶、美化社会环境等内容。”所以,美育在利用各种美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心理,也要达到净化心灵.提高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的目的。

一.美育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美育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在教育工作实践中的具体化,它们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不和分割,构成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机整体。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都有积极的影响。刘兆吉教授认为,“美育是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生动形象感染学生,有助于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之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美育不只使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智能发展,提高学习效果。进行美育要求学生讲求清洁卫生,美化环境,参加文体活动,有助于体育的开展。通过美育使学生认识劳动创造美的道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劳动观点。”由此可见,美育本身就是一种全面发展教育。

二.学校美育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美育没有地位,有的学校把美育搞成了特长教育,忽视了育人的大目标。造成缺乏基本的审美素养是现在许多学生的通病。有的学生热爱艺术,但对艺术大师的精湛作品不欣赏,有的学生只从电视上学会模仿“蜡笔小新”,“憨豆先生”此类人物,有的学生天天生活在自然美景中,然而却成天无所事是,麻木不仁,怨这怨那。这些都是由于不懂得欣赏美缺乏审美感受的缘故。论文参考网。如果学校认识不到美育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等素质的重大影响,美育对智能发展的促进,以美健身的效应,忘记了美育的宗旨,就达不到美育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学校实施美育的最佳途径

1、学校美育应重视环境的作用

校园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心灵有直接作用。人是环境的改造着,又是环境的审美着,环境是自然物质的人化发展。在一个整洁干净风景秀丽的校园里,如果有绿色织锦毯的草坪,意蕴高雅而丰富的雕塑,碧澄的湖面,潺潺的流水,都会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启示,成为学生审美的起点和兴趣。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美是情感与行为的桥梁,学生在优美的环境里生活学习,自然受到感染,其心灵,行为会不知不觉美起来,这是美在生活中逐渐滲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而形成的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

2、美育应特别重视心灵美教育

心灵美是美育的核心和目的。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心灵的美育首先要从情感的陶冶开始,培养学生要有高尚的情操,美好的理想;教育学生要有奉献精神,能分清是非,辨别善恶等,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柏拉图说过,要防止学生“在丑恶事物的影响中……不知不觉地把四周许多坏影响铭刻到心灵的深处”。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团结互助、诚实可信、拾金不昧、爱护集体、尊老爱幼、救死扶伤、见义勇为等,使学生在道德美的魅力熏陶下,激起情感上的共鸣,并使真善美观念在学生的品德中得到潜移默化,并渗透到行动中去。

3、各学科教学是实施美育的前提

各科教学中具有丰富的科学美、社会生活美和文学艺术美的内容。英语学科中语音语调抑扬顿挫,交际时的礼貌用语,能养成学生追求语言美、使用文明语言的习惯;数学学科中变换规律,物理学科中的科学原理,化学学科中色彩斑斓的元素,地理学科中的大自然美景,历史学科中丰富的人物形象,无不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体育运动中存在着大量美的信息,它们陶冶着人的情操,净化着人的心灵,启迪着人的智慧,提高着人的思想境界。文学能激活人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并能超越个人实际的物质欲求,而上升到较高的精神层面。如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 ,让学生在感受语言艺术美的同时还感受到了生活美和豪情壮志的美。

4、学校第二课堂是实施美育的途径

我们常惊叹于徐悲红的奔马、齐白石的鱼虾,其实这些都源于自然,源于生活。俄国学者车尔尼舍夫斯基曾言:“美是生活,美是生活的教科书,生活里到处都是美,它应该首先被我们采撷变成养料,来对人类进行美育 。”所以利用生活美的内容来教育学生,是学校美育的捷径。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知识竞赛、辩论、演讲、对话、小品及音乐习作,培养学生创造美的精神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音乐会,诗歌朗诵会和文艺晚会,写文艺评论和观后感,组织学生军训、野外写生和郊游,加深学生对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理解。让学生逐步掌握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例如:教室布置的简洁明快给学生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学生使用生动活泼双手去美化生活。

5、教师是实施美育的关键

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偶象。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的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会而行,其身不正,虽会不从。”所谓“身正作范。”可见,教师会对学生成长产生强烈的震撼作用。要使学生懂得真善美,教师要先做美的实践者、美的表率。教师要精神饱满,举止大方,热爱科学,平等待人,好学敬业,就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给学生美的启迪。教师还应特别注意语言美,教师讲课时声音响亮,快慢适当,语言流畅,生动易懂,亲切自然,更要健康文明,饱含热情。总之,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的作用,教师必须注意树立良好的形象,力求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感受美、模仿美并创造美。

四 学校是实施美育最重要的基地

美育是时代的要求,学校是实施美育最重要的基地。教育工作着是美化世界、美化人类心灵、美化人貌、人性的工艺师,我们有责任在增进学生知识技能、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净化学生心灵,使学生具有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书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刘兆吉主编:《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家华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6篇

在本学期,教科处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自主发展”为宗旨;以课题研究、课程改革、教师培养为抓手;坚持在实践中研究,用实践的方法研究,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让课堂成为实验室;坚持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力求做到“研教结合、研培结合、反思提炼、同步发展”;实现三个服务,即为学校发展服务,使教科研工作成为营造、培植学校特色的动力和渠道,为教师成长服务,使教科研工作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动力和渠道,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服务,使教科研工作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动力和渠道;进一步落实教育科研的群众性、示范性和实验性,为学校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为昆山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重点工作

1、切实抓好各立项课题的结题准备工作,为下半年“十五”立项课题顺利结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⑴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及全校教师参加“XX年度苏州市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同时,积极为课题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或参评、交流创造条件。

    ⑵省级立项课题“多方位加强普通中学美育的实验研究”作为学校的龙头课题,将成为“十五”课题结题阶段的研究重点和结题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传是文集”第三辑“美育文丛”的编撰及出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目前各本书稿的初稿已经完成近九成,我们将在9月份组织人员对各个分册书稿进行修改、统稿、定稿。同时,我们将联合课题组撰写“美育”课题的结题报告。

    ⑶组织各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课题成果汇编,撰写结题报告,填写需提交的课题成果鉴定申请书、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等,向上级教科部门提出结题申请。 

    ⑷进一步落实课题组长负责制和考核制,加强过程管理;配合课题组负责人定期召集会议,开展学习、研讨活动;配合课题组合理使用研究经费,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⑸在准备“十五”立项课题结题工作的同时,我们将认真思考“十一五”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课题,并为该课题的立项和实施进行初步认证。我们设想发动全校教师就此问题开展讨论,共同选择、拟定学校新的主课题。

2、认真做好“导师制”工作,青年教师培训以及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工作,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成熟提供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树立教科意识、改进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条件;为学校骨干教师更上一层楼、挤身“名师”行列提供条件。

    ⑴做好“导师制”工作。今年新分配到我校的青年教师不多,所以,本学期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对03、04两年的“师徒结对”进行必要的调整,向导师和青年教师提出明确目标和任务,并加强有关的检查和调研,以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要求。

    ⑵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今年的青年教师培训将以组织或协助其他部门组织有关的教学比赛为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本学期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工作三年以内(含三年)的青年教师中开展撰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的评比活动。同时,我们将协助教务处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评优课等比赛活动。此外,我们还要组织3次专题讲座,主题包括如何组织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学生管理,如何进行反思提高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9次研讨。在新学期中,我们要继续追求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系统化、实用化,努力实现“引领思想,规范行为、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的目标。

    ⑶本学期,我们准备为即将评职称的教师提供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拟开设两次讲座,一次是有关论文撰写的通识讲座,一次是针对职称论文评审要求的专题讲座。

    ⑷本学期,我们还要着力抓好教育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我们首先要制定“教育科研骨干培养条例”,明确科研骨干的入选条件、权利、义务以及培养方案。

在确定人选之后,我们将组织他们开展一系列的学习、研讨活动。

    ⑸同时,独自或配合教务处认真组织教师外出观摹、学习和交流活动。

3、加强有关新课程的研究,组编两期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昆中教研参考》(第一期已经下发教师)。同时,协助教务处做好新课程的实施、管理、培训等工作。

4、努力构筑教育科研的平台,精心组织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评比活动,为教师学习和展示教育科研的成果提供机会和舞台。

    ⑴继续办好《昆中教育》,使之进一步成为我校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本学期,拟组编以苏州市“十五”立项课题成果汇编为主题第45期《昆中教育》。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办好《昆中教研参考》和《传是》“杏坛论语”版。本学期,拟组编以课程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为主题的第8、9期《昆中教研参考》以及四期《传是》“杏坛论语”版、XX年第3期《江花》。我们将积极参加昆山市优秀教育刊物评比,力争取得好成绩。共2页,当前第1页1

    ⑵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竞赛,力争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本学期,教科处将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科院、苏州市以及昆山市教研室和教科所组织的江苏省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江苏省中小学各科教学教案评比、江苏省中学青年教师“五四杯”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江苏省“师陶杯”、苏州市“师陶杯”、苏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昆山市创新教育论文和个案评比、昆山市课程改革成果评比等活动。

5、认真做好职称论文评审的组织工作,完成上级教科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其他处室做好工作。积极参与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校外教科培训、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并加强同其他教科先进学校、学术刊物的联系。 

三、成员分工

洪 敏:全面主持教科处工作,协调处室内外关系;对外联络与宣传;处室工作安排;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教师教科考核;编辑《昆中教育》、《昆中教研参考》、《传是》“杏坛论语”版。

殷金方:青年教师培训;“导师制”工作;教育科研骨干培养工作;组织“江花”文学社活动和编辑《江花》。

陈炳飞: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昆中教育》、论文评比的审稿、修改工作。

缪 苗:教科处的对外宣传报道,编辑、校对工作,学校网页教科部分内容的充实更新,材料发放、收交工作。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1、高级职称论文送审工作。

2、03、04两届“导师制”的调整工作。

3、江苏省“师陶杯”、苏州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选”、

江苏省多媒体课件、各科教案评比组织工作。

4、收交教师专题总结。

5、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评比活动。

7、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8、部署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9、“传是文集”第三辑“美育文丛”修改、定稿。

10、高一新生江花文学社成员发展工作。

十月份:

1、上学期教师教科工作及其成果考核。

2、青年教师培训——讲座之一及研讨。

3、为即将评职称的教师开设论文写作方面的讲座之一。

4、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5、编辑《昆中教研参考》第8期(课程改革专题下)。

6、苏州市第五届“师陶杯”论文评比组稿。

7、“传是文集”第三辑“美育文丛”的出版工作。

十一月份:

1、编辑《昆中教育》第45期——部分课题成果汇编。

2、青年教师培训——讲座之二及研讨。

3、为即将评职称的教师开设论文写作方面的讲座之二。

4、编辑《传是》之“杏坛论语”版。

5、制定学校“教育科研骨干培养方案”。

6、组织教科研骨干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7、“十五”立项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十二月份:

1、“十五”立项课题结题活动。

2、青年教师培训——讲座之三及研讨。

3、中级职称论文送审工作。

4、编辑《传是》“杏坛论语”版。

5、编辑《昆中教研参考》第9期(学校内部管理)。

6、编辑《江花》第6编第7期。

一月份:

1、“十一五”立项课题的征集和初步论证工作。

2、组织教科研骨干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3、青年教师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评选。

3、撰写教科处学期工作总结。

4、教科处材料整理、归档。

教科处

第7篇

“美”可以是环境、是师生作品、心理、行为、是美术。它既是自然美,也是人文美。“美”的美育教育要构建出来,要进行统筹,要精心分解,我校“美”的美育特色主要是从这两方面去实施的。

一、营建校园环境的美

俗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营建校园良好的、健康向上的环境,是学校美育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1. 营造校园自然美

我们意识到自然环境对教育的作用,重视和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为师生营建一个干净灵秀、绿草如茵、花语飘香、书香满园的“美丽环境”。

2. 增厚文化底蕴美

通过打造学校标识文化名片、横梁文化名片、办公室文化名片、班级文化名片、宿舍文化名片、饭堂文化名片等活动,增添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增厚了学校的文化底蕴,使学校的美育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3. 打造师生“作品美”

学校挑选人手,组织人员,成立特定部门,整理、编辑了《校报》、《象山源文学社刊物》、《教师教学论文集》、《教师师德论文集》、《学生作文集》、《美术生作品集》、《教师书法绘画作品集》等师生作品,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也把师生美的一面展现无遗。

4. 打造学生“行为美”

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达到“从他律到自律”的教育目的。学校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成立了学生自律委员会,它包括五个部门:纪检部、宣传部、生活部、文体部、宿管部。对学生自律委员会制定完整的制度和章程,通过挑选、培训、上岗、整改等一系列环节后,放手由学生管理学生,包括校门值日,检查卫生,检查做操,检查大型集会的进出场秩序和安全秩序,检查课间活动,检查宿舍内务和就寝纪律等,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管理,为创建学生管理品牌奠定了基础。

二、营建和谐美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营建校园的和谐美是我校“美”的美育的关键。我校致力从如下几方面去营建校园的和谐美。

1. 营建领导与老师关系的和谐美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坚持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和谐统一。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感情、利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信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围绕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给予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教师人心顺,主人翁意识增强,就会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给教师乐业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同时,大力培植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让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种矛盾,呈现校园和谐稳定美。

2. 营建老师与老师关系的和谐美

教师是创造学校和谐人文环境的中坚力量。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毫无疑问会时刻影响学校的发展和进步。如果一所学校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教师人际文化,它就会以一种内在的滋润方式,给教师以深刻的影响,促进教师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而推动学校文化的生长。

3. 营建老师与学生关系的和谐美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人文环境、创建文明校园的中心环节。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当仁不让于师”,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

第8篇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音乐教育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活动通过欣赏、表现、创造音乐等审美活动,来使学生体验、理解和热爱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罗丹说:“艺术即情感”,音乐最擅长的就是抒发和激发人的情感。它能对人的智慧和人格的完善起到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而要想达到这些目的,我们就要通过音乐本身来实现,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音乐的教育理念与实际的教育实践相联系。

1音乐教育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音乐的美育作用早已被人们所重视。孔子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乐是人的最高修养,接受音乐教育才能最终完善高尚的人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他认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在我国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前言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既然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在音乐教育中也应该重视美育,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对美的感觉能力,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2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或美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②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③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智慧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人的一种素质。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工作,成为优秀人才。从上面论述中可以看到,美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它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种立体。因此,美育着眼的是整个的人,是人身心的健全发展。

3音乐教育中美育渗透实施的主要措施

3.1开设有目的的音乐欣赏课,陶冶学生情操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一样。在新的世纪里面,在人才的概念上的两种声音值得我们留意:①人才已由专门型向复合型转变;②对人才的人文要求更加强烈,新时代的人才必须有创新精神、有兼容并蓄的思想,还要有对人文的关怀,对社会价值历史遗产的尊重。音乐欣赏作为美育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拓展思维,启发灵感,陶冶情操,提高人的思想水平作用已得出定论。因此在新的世纪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列人教学内容,其重要意义一定会得到凸现。

3.2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体现美

声乐是用人的嗓音来演唱的音乐。一副好嗓子唱出来的音乐,给人的自然是一种美的享受。但是,想要唱好歌,光有好嗓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发声技巧训练,树立正确的声乐学习观念,同时还须具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和良好的音乐感,才能感受并表现音乐作品具有的各种情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转贴于

3.3音乐教师必备的审美规范

依据审美教育学的观点,施教者的劳动形态应具有审美性。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一个美好的音乐教师形象,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而且还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①教学仪态。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举止既要潇洒、活泼,又应稳重、端庄,表情、姿态应亲切、自然,手势准确、自如,充分展示教师的审美修养,给学生以优美感、高雅感;②教学语言。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着眼点更在于音乐本身。所以,音乐教学语言要特别注意简洁并具有启发性,尽力使用美的语言。板书方面,文字应端正秀美,乐谱整齐规范,设计精巧,布局合理;③教学气质。教学气质是教师人格和个性特点的外化,音乐教师的优秀教学气质来源于其心理品质及学识基础;热爱生活——有着真诚美好的情感,有着良好的审美修养,对生活的美和教育的艺术有着独到见解与体验,总是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充满爱心——爱学生,爱音乐,爱教学工作;具有童心——纯洁、真挚、心灵年轻;兴趣广泛——视野宽阔,知识丰富。

3.4借助教材,让学生感受美

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实际中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有音乐方面的爱好,学生往往是在不断地感染和培养中受到启发,产生兴趣的。那么平日教学时,应时时刻刻注意从美的音乐、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等方面提高学习情趣,从而去感受美;①感受美的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将所有的音乐基本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不可分的统一体,从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人们如不能很好地感知旋律,便失去了对音乐美的享受;②感受美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旋律如果没有了节奏的依托,便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节奏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③感受美的音乐。一位美国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干练的教师应当是一个艺术家,他们教育学生,如同琴师一样,触动着人类灵魂的心弦,刺激之、兴奋之、鼓励之、安慰之;④联系实际,让学生鉴赏美。音乐能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激发人的情感,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鉴赏美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启发”和“对比”的教学方法,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评审美,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如《让世界充满爱》,学生不仅被优美的旋律深深陶醉,更被深沉的命题、博大的情怀和时代的朝气所感染,激发对世界和平使其的憧憬。通过鉴别《长城组歌》、《黄河大合唱》的内在美丽,并且互相讨论和陈述,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史,使其更加热爱祖国,激发了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激情。我们的每周升国旗、唱国歌,使学生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进行“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美育渗透。美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能够使学生在娱乐中接受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其教学过程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审美愉悦。康德曾说:“非功利而生愉快。”音乐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认识真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振奋精神。

参考文献

1 许玉兰.音乐美育与南京体院附校部学生的素质教育.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 朱 波.音乐教学在美育过程中的表现特征及其作用

第9篇

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审美意识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1.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确,这一句流传千古的佳话代表了古代诗句诵读的一种思想。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美不胜收。古诗句很好地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少年儿童年龄阶段的认知特征。而不断地诵读,主要是让学生对汉语言的不断的积累,深切地感受汉语的那种节奏感,韵律感的审美表现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儿童古诗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的培养外,还要进行审美教育,古诗教学中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学生,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2.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过去,我们在教学古诗时只重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古诗文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在古诗文教学中唤醒生命意识

近年来,教育开始转向以学生为本,开始注重学生的“学力形成”与“个性发展”,开始关注学生的生命意识。语文教学具有浓厚的人文性、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情感性,这就为语文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提供了宽广的天地,小学语文课本每册都选有古诗,这些古诗风格流派各异,有哲理诗,写景诗,也有咏物诗。每一首诗都流淌着生命意识之泉的汩汩清流,起伏着作者诗人丰富的情感。古诗是融音乐美、书画美、意境美为一体的古典艺术,走近、学习和感悟古诗的前提,是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而随着学生生命意识的被唤醒,他们对古诗的理解会更深刻,把握会更准确,感悟会更透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古今中外对美育的研究。

“美育”一词是德国启蒙时期(17—18世纪)的剧作家、美术家、历史学家席勒在其美学著作《美育教育》中首先明确提出并开始使用的。席勒认为,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

我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美育。孔子把“乐”列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他认为“乐”可以陶冶人的心性。孔子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把“乐”看作兴邦治国的重要措施。荀子发展了孔子的乐教理论,对音乐教育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他说:“乐者,治人之盛也”,它使人“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他充分肯定了音乐的重大作用。

在我国近代史上,教育家更是美育的倡导者。他任教育总长时,提出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四育并行的方针。他曾经指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

由此可见,不论是古代教育家,还是近代教育家,他们都十分重视美育,美育在教育中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2.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探索与实践的现状

为了真正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少学校从构建美育目标、规范美育管理、实施美育措施、渗透美育途径等方面,开展美育的探讨与实践,不少学校在培养学生思想美、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创造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目前审美教育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问题:

(1)学科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资源没有充分得到利用和发挥。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优美的文章,其中古诗文为渗透审美教育更是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然而现行的语文古诗文教学中,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轻审美素养的培育、重思想教导而轻美育熏陶,导致了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审美品质,影响了学生完善身心健康的人格魅力。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还缺乏系统性、有效性和艺术性。具体表现为各年级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缺乏有效性、趣味性;教师缺乏审美意识与能力,更缺乏培育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基于此,本课题旨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多方法、多手段地开展实践和研究活动,让学生从感受领悟中体验美、再现创造中获取美,增强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素质,实现自我价值。

3.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呼唤。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重要概念

审美能力是一个人对美的欣赏、表现的能力。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生命意识就是个体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

四、研究内容

1.在古诗教学中如何去熏陶学生,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2.在古诗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3.如何全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更深一层地解读古诗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五、实施步骤、方案

第一阶段:(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2)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3)举行开题会。

第二阶段:(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

(4)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3)写出课题论文。

六、研究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4个班为实验班。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古诗学习的积极性,审美情趣、环境保护、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古诗学习的内涵及其培养方法。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七、条件分析

1.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

我校十分重视科研情况,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同时对科研工作给予很大的支持与帮助,提供很多便利条件。学校里有浓厚的研究氛围,教师自觉地向研究型教师靠近。

本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多年从事一线工作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较高的科研理论基础。

本课题成员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教育理念新,接受新事物与捕捉现代信息的能力非常强。知识层次较高,三位是本科学历,其余均为大专学历。她们中不乏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综合能力强的中年教师,也不乏语文功底扎实、文笔流畅的年轻教师。相信这样的一支科研队伍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是有一定能力的。

2.研究的外部条件

(1)本课题的研究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与上海市二期课改、区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相吻合。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对本课题研究大力支持,提供资力、物力、财力,关心课题研究的情况和成员进步。

(3)课题成员对本课题认识清晰,学习主动,实践到位,具有极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力强。

3.课题组人员结构

课题组成员共7人,平均年龄35.5岁,最高44岁,最低28岁,其中小高5人,小一1人,7人都在教育第一线,多次在区、校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语文教学论文,1人参加区级重点课题研究项目。

第10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高职教育的特点论述美育的意义,以及发展高职美育的途径。

步入新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改革发展新阶段,正面临着从单纯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轨。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加强美育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

教育界提倡教育“以人为本”,提倡教育应当面向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个人,应当以培养健全的全面大致的人为宗旨。“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能充分占有自己的类本质,能全面认识自我,能把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综合于一体。”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介绍美学、历史文学、哲学等人文素质学科的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一门科学。审美能力的高低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仅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忽视全面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大部分高职院校尤为突出,学生所接受的只是以专业知识为主的教育,美育等人文素质课,仅作为选修课开设,课时少,且可以选修的学期有限。实际上仅有极少数学生因感兴趣才选修美育课程。在市场经济前提下,不少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把进高等职业学校学习作为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寻求谋生的一种手段,从而导致美育的缺失,也就导致高职学生审美能力的不足和审美情趣的浅薄,最终导致他们缺失大是大非的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我们的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坐没坐相,站没站样,衣冠不整,乱丢杂物,举止粗野,不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懂得宽容谦让;一部分学生欢庆外国的情人节、圣诞节,而忽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他们知道Internet、Blog、MSN,而不了解长城、泰山,不知道文天翔、林则徐,不知道《离骚》、《史记》;他们只懂专业设计图纸而不懂欣赏中外名曲、名画、名建筑;对文学、历史、哲学、美术、音乐等这些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表现出相当的幼稚和浅薄。这种种现象都反映出有些学生素质偏低,审美意识淡薄,审美修养缺乏,他们非常需要引导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在注重科学技术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人类传统美德和优秀价值观念极为重要。

高职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富于创新,尚未形成鲜明、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的过渡时期,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抓住挈机,深入引导学生注重道德、情操和品行的修养,通过伦理、哲学、文学、历史、美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了解,以民族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文明成果来陶冶情操,指引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有为地前行。

二、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美育势在必行

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在于:一是在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上,以应用技术为主;二是在课程安排上应用技术课程所占比例很大;三是毕业生就业岗位一般以技术应用岗位为主。由此可见,在技术类高职教育中,推行美育的脆弱性,复杂性和必要性。

高职院校以“实用”为目的,从而出现教学中美育传播的缺失,导致学生“审美”的先天性营养不良,势必影响他们发展的后劲,这样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工具人”和只重利益、重现实的“经济人”。爱因斯坦曾说“学校应该确立这样的目标: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不是成为一个专家,而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作为一名高职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际,更要学会做人,必须全面协调发展,否则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不要说有大发展了。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好高职美育

(一)实行专业技术教育与美育并举。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美育与专业技术教育,不应是独立的、毫无关联的。在专业技术教育过程中,作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首先应介绍专业设置之美,专业前景之美,专业知识之美,引导学生在主动的学习和领悟中认识美,感知美,从而符合“美即和谐”的审美准则;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对未来的学习生活的信心。

(二)把班集体管理与美育相结合。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素质教育一再强调,要求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生存”。作为班集体管理者的班主任老师,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班主任的教育和引导分不开。在提高学生美丑善恶的辨别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美育有独到的优势。高职院校学生正逐渐成熟,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用硬性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反而会使他们对着干。美育刚好能弥补这一缺点,它没有枯燥的说教,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班主任应用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制度之美,让学生在自身的审美愉悦中感受美,使美感与学生的情感相互交融渗透,引导学生向真美靠拢。同时,还应充分肯定学生的爱美行为,对“以怪为美”,追求怪异服饰、发型甚至怪异语言、举止和怪异的娱乐生活的同学在教育过程中传授有关美的知识,处处渗透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提高美丑的辨别力,追求真正的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美育途径。

1.校园整体布局具有美育氛围。学校应根据各自的专业特色、教育对象特点、文化背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考虑,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总体上营造出有利于审美教育的美育氛围。开阔粗犷与小巧细腻互补,该圆处圆,该方处方,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根据各自的功能和特点合理布局和布置,做到美观、适用、简朴、大方,既要注意避免浮华,也不能太过“小器”。

2.校园绿化产生美的感受。园景文化的审美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日益强调环保和绿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校园的绿化应根据整体要求,统筹规划,尽可能使校园多一点绿色,多一点生命美。使学生置身于清洁整齐、绿树成荫、花草纷芳、幽雅静谥的校园环境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明,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

3.教室布置具有严谨、科学美的氛围。学生在校园里的大多数有意识活动或对学生有影响的活动时间是在教室。教室布置的整体设计应有学习氛围,有“书香味”,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桌凳摆放、卫生工具及书报摆放、门窗及室内外清洁卫生、针对性的班训、激励性的名言警句等给学生以严谨和进取的感受。

第11篇

论文摘 要: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职高的学生是屡次考试中成绩上的失败者,心理上的颓废者。失败再不可能是他们的“成功之母”,多次失败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学习缺乏最起码的信心,对考试更是充满着畏惧。如何让学生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重新树立起对学习对生活的信心,这是我们每一个职高老师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1 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应注重美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知识与审美情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美感教育,内容广泛,它包括主体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认识能力的培养问题,也包括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以及自我完善的追求等更加重要的问题。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都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语文文学艺术是美的聚合物,语文教学本身也包含了美感教育,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增强学生对语文美感教育特性的认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试图探究语文美感教育的特性及针对这些特性,我们在教学中应作的相应的调节。尤其在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地位更为凸显,加强语文美感教育,正是适应了当前语文课改的精神内容核心。我们相信语文美感教学的可行性和生命,因为它牢固地立足于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职业中学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职业中学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职业中学语文教材应强调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职业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戴望舒的《雨巷》中的第一段:

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职业中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2 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转贴于

职业中学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如职业中学语文第一册的《山的那一边》,内容是通过对大山的思考,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再如职业中学语文第六册中的《科学是美丽的》一文,这篇短论宣传科学中的美;通过本文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美丽的一面,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职业中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英语等学科,其实职业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职业中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可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说《雷雨》、《窦娥冤》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4 美育与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相长”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美育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这就与智育的抽象概括和德育的理性论证区别开来。情感性是美育的特殊功能,美育将理性蕴含在感性之中,以情感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不像智育和德育那样的理性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美育不靠灌输,更不靠强迫,它是自由而轻松愉快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美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这也使得它较之于某些抽象的说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5 结语

美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美的体验,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美的事物的主观感知、欣赏和评价。只有准确地认识、鉴别生活中美的事物,才能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育美好的心灵和崇高的情操。实践证明,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职高语文疏离生活的教学现状及反思[J].科学咨询,2010(2).

[2] 审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

[3] 由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引发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10).

[4] 浅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9).

[5] 乱花渐欲迷人眼—— 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看语文的本质,2007(5).

[6] 中职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2008(7).

[7] 经济类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2009(3).

[8] 找回书声琅琅的课堂——关于中职语文诵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考试周刊,2009(6).

第12篇

一、专辑系经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刊有“CN50-1089/K”、“ISSN1005-5207”号的正式出版物,享有同《地理教育》正刊同等待遇。

二、专辑面向全国各级各类从事教育、教学、班主任及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高校教师和在读研究生、本科生等征稿,希望广大读者能利用课余闲暇,梳理改革思路,总结教育经验,撰写教研论文,积极踊跃投稿。

三、专辑内容结合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德育美育、校园文化等问题选题组稿,主要涉及:①教育思想及教育理论的探讨;②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探索;③教学技术及新方法的变革;④新学习方式及学习途径的改革;⑤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的创新;⑥高考复习及各类测试的指导;⑦新时期学生能力培养与全面发展的探究;⑧教师专业素养及专业发展的研究;⑨课堂管理及班主任工作的举措;⑩校园文化建设及德育教育的论述等。

四、专辑拟于2013年8月出版,征稿截止日期为2013年6月30日(以当地邮戳日期为准)。

五、论文字数要求在2000字以上。征文经初选入编者,本社将寄发采用通知并酌收出版及评审费用,专辑出版后,赠阅作者样书一册。

六、本社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刊出论文进行公正评比,凡获得特等、一、二、三等优秀论文奖者,将发给获奖证书。

七、电子稿请发至邮箱:,主题注明“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纸质来稿请寄: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专辑出版小组收,邮编:400030 。来稿请在论文左上角及信封正面特别注明“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字样。

八、来稿请详细注明作者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以便及时联系。

以上未尽事宜,请电话联系:023-65362774(办)。

第13篇

关键词:职专美术,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念,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在新课程中,国家把审美教育列入新世纪人才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的薄弱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美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职专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供给学生参与艺术欣赏和表现活动的机会,并在艺术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因此,在教学方面,美育强调学生的自觉参与和亲身体验。它的宗旨是审美育人。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就职专美术课教学如何审美教育谈谈粗浅的看法。

首先,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职专美术教材《美术设计基础》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它共有三个部分: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设计基础。这些摘要的铺垫。

1、“造型”是本教材学习的基础。具体内容涵盖素描、构图、透视原理三部分。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最基础的知识。如线条、形状、构图、结构、空间、明暗、质感等,让学生对“造型”艺术语言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始对绘画材料、工具、造型手段作最基本的介绍。如:如何拿铅笔;如何画线条;手腕如何运动;如何构图;比例大小;透视规律;素描的主要种类等。结合图例示范、讲解,明暗素描中物体的三大面,五级调子的基础知识;结构素描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设计素描中,线仍然是形体塑造和表现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中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静物素描写生,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现能力。经过动手实践,学生对于绘画的相关知识、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审美的体验是生动和深刻的。也促发其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要求。

2、“构成”是本教材学习的重点。硕士论文,职专美术。“构成”首先是一种造型的概念。所谓“构成”就是按照美学创作的原理,把一种物体形态分割成多个单元,又可以把多个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物体形态,这种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的活动即是基础设计的构成。学习构成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学习构成一是方法(怎样思维、怎样设计、怎样表现);二是找美感(美无处不在但需要发现,那怕是一点、一线、一面都有它存在的最佳视觉效果,根据具体的限制条件,充分表现其美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游戏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多角度思维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构成的起始阶段,可以用一个小游戏来导入,告诉学生:假设每人10枚大小不等、颜色不同的棋子,请你对它们进行排列组合。比一比谁的排列方式最多,赛一赛谁的构思最巧妙。其实,在学生苦思冥想的时候,无形中已经步入设计的大门……。又如在色彩构成学习中,我采用欣赏评述的学习方式,结合色彩的基础知识,如: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三原色、三间色、复色、色相、冷暖色、色调等讲解一些绘画作品;同时也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搜集大量精美的平面设计资料给予学生启发、引导,为其进一步认识色彩,感受色彩提供帮助。硕士论文,职专美术。此外,我还利用示范,加强直观教学。在黑板上贴上水粉纸,作了相关的示范教学:三间色,不同的复色的调色练习;不同明度,纯度的色彩调色练习;用调出的色彩作明度和纯度的渐变练习;用和谐色和对比色作平面构成的一些练习。学生看到同一画面,不同色彩比对产生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兴趣和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纷纷动手去调色、上色,去尝试、创作。他们收获了知识、自信、体验,更多的是快乐和对美的感受。

3、“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是对前者的延伸与提高。设计广泛地应用于名领域,如:建筑、工业、环艺、装璜、展示、服装、平面设计等。硕士论文,职专美术。在美学领域中,设计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本课程重点学习平面设计。硕士论文,职专美术。平面设计是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主要任务是利用图形、文字、色彩、材质这四个核心元素和观众进行沟通,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设计师的设想和计划。硕士论文,职专美术。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欣赏、分析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设计师的构思和设计理念,以及表现手法,如对比、类比、夸张、对称、主次、明暗、变异、重复、矛盾、放射、节奏、粗细、冷暖,等等;理解设计师如何把不同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在版式当中常常借助框架(也叫骨骼)。如:规律框架和非规律框架、可见框架和隐性框架。另外,字体和字型的选择与搭配的好坏,是非常讲究的。选择字体风格的过程就是一个审美判断的过程。在色彩这一元素的使用上,能体现出一个设计师对色彩的理解和修养。色彩是一种语言(信息),色彩具有感情,能让人产生联想,能让人感到冷暖、前后、轻重、大小等。要善于调动视觉元素设计。最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探索,教师提供一些作品图片,根据作品主题分析设计师思想轨迹。例如作品中选用的表现形式,语言表达的角度,作品最终效果说明主题的力度等。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阐述。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规律,在掌握设计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审美基础知识,提高了审美能力。

其次,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人虽有爱美的天性,但并非是人天生就懂美,会欣赏美,理解美。一个人只有在接受并掌握了一定的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的人生体验,情感、个性等方面逐渐成熟,才会较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从中受到美的感受和启迪。因此,实施审美教育,教师应在其基本意识建立后,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对美的好奇、探索之情。促发其自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可以从引导入手,把握美感的多样性。

1、精选大量古今中外美的艺术作品, 如:中国的山水画、花鸟画、油画、版画、水粉画、水彩画、素描、雕塑等,让学生接触、观看、了解、赏析其色彩、线条、构图、动态及整个形象的美,愉悦心情,开阔眼界,接受美的熏陶。

2、精选一些既美观又实用的艺术作品, 如: 建筑、环境设计、室内装饰、工艺美术等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赏、评述。让学生去注意生活中美的事物,将审美的眼光、意识从纯艺术转到实用性的实际生活中去,增强审美认识的趣味性、多样性、实用性。硕士论文,职专美术。

3、精选一些“丑”的艺术形象,精心引导,让学生从丑的形象,认识、了解丑的现实,并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如罗丹的《美丽的欧米哀尔》(又名《老妓》)一个出卖肉体的,在她年老的时候,原先那丰满、富于曲线和青春魅力的人体的美消失了,变得畸形、驼背、形同枯槁。在现实中,这样的人体显然是丑陋的。但是,罗丹就是通过这个丑陋的躯体,让人们看到了社会对她的不公正的鞭苔、蹂躏与摧残;还有米勒的《扶锄的人》、朱耷的“白眼向人”的《荷花水鸟图》、齐白石的“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的《群鼠图》等都这样。其给人不是而是痛感(除作品的形式美外),要把握它的美需要经过深刻的思考,而一旦把握了这一艺术形象所体现的真理,虽有痛感却仍然愉快,是更深一层的精神上的愉快。

最后,要鼓励学生将审美融合到美术创作上去,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去

这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审美教育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基本功。如通过美术课训练、练习,掌握素描、速写、色彩、设计、手工制作等的画法和制作方法,让他们更为自如地表达出他们心中的美。

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美。如组织学生动手参与美化校园、布置教室、装饰宿舍,营建整洁、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注意自身仪表的整洁大方,讲究文明礼貌,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鼓励学生奋发向上、互助互爱,营建一个和谐进取的集体。让学生的生活也充满美。

3、为学生提供创造美、表现美能力的机会。如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定期组织观摩、比赛,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美、表现美的平台。

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让美丽的艺术之花,盛放在学生生活的画卷上。

参考文献:

《美术概论》王宏建袁宝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美术教育》2007.2

第14篇

【关键词】科学教育人文精神人文教育

从本质上说,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都是人性化、教养化的教育,两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事实上,它们都是构成完整教育所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已为世界各国教育实践所证实。尤其是“教育面临严峻课题,即:在现代化进程中,教育如何保持自己作为特殊文明形态的人文本性,导致因过度世俗化而丧失自身?”中国教育呼唤着人文教育。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然性

从人自身的发展来看,人的存在与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的支撑,而且必须要有一定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又必须要依靠人自身的物质和精神的创造与享受能力。因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和相互渗透,正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两者缺少任一方,都是片面的教育,都不足以承担人的全面发展的重任。

从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潮流看,学科综合、交叉发展,文理相互渗透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总体发展的方向。顺应这种潮流,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将素质教育推向教育改革的第一线。我国的学校教育正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国的高考模式也正在由“3+2”向“3+X”过渡,X也由“小综合”向“大综合”过渡,再向“3+X+1”转变。

总之,文科的相互渗透,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发展和进步的必然。

二、科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途径

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说过:“化学是为最大数人的最大幸福服务的一门学科”。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分支,科学教育理应肩负起人文教育的重任。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来实施:

1.以史明理,以史明鉴

物理史、化学史是科学家认识世界、改造、创造发明的奋斗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经常穿插讲述科学发现和发明的以及科学家奋斗的故事,让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2.道德高尚,献身科学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列宁语)。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中国化工实业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勤奋,留美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到祖国,创建了永利碱厂。天津沦陷,日本人威逼要与永利合作,侯德榜断然拒绝,并率众入川,建立川厂。后经无数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四海,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大化学家戴维对氟气进行到1886年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明知氟气的毒性很大,仍不顾危险,反复实验,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莫瓦桑也因受长期毒害而英年早逝。

3.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私交甚好,他们之间的合作被传为佳话。在70年代,白川英树与马克迪尔米德在东京一次讨论会休息间歇偶然相识,随后两人开始合作研究,并邀请黑格加盟,终于在1977年,三位科学家联合发表了题为《导电聚合物的合成》的论文,取得了该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打破了塑料不能导电的传统观念。

4.以美激情,以美求真

美育就是通过对美的事物或现象的感知、感受、感动及想像来培养学生体验、理解、鉴赏美、美、美的审美品质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既然美育属于人文教育的范畴,那么它理应存在于艺术、文学、、等人文学科中,美育教育应该是文科教师的事情。事实上,自然(包括化学科学)中蕴藏着无穷的美,并且美不仅表现在自然现象中,还存在于自然中。在1994年,李岚清同志曾特别强调说:“美育还应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贯彻”。化学科学包含丰富的美育元素。因而,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美激情,以美求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1)色彩美。自然界的矿物、植物和动物具有缤纷的色彩,这始终为人们所迷恋,而化学世界更是绚丽多彩。例如:银白色的有各种金属及合金;红色(接近红色)的有铜、氧化亚铜、氧化铁、氢氧化铁、红宝石、三价铁的硫氰络合物、含有氢氧根离子的酚酞溶液、溴蒸气;黄色的有金、火山喷发口的硫、过氧化钠、碘化银、磷酸银等。这些迷人的色彩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它既能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又能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进一步可启发学生发现各种各样材料及色彩,启迪学生探究和合成新物质。

(2)运动美。科学是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学科。物质的运动、变化和是永恒的,当人们认识并揭示物质本身的运动及变化规律时,便会在内心产生愉悦、欢畅和满足,显示出科学世界的运动美,并能诱惑学生一往情深地遨游其中。从这种意义上说,正是对运动美的追求,才使得人类能在一个运动不息、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里,出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化学规律及各种学说,发现、发明了数以千万种的物质,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的迅猛发展。

(3)守恒美。任何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这是质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的总数与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总相等,离子方程式中等号两边电荷总数相等,这是电荷守恒;自然界中,能量总和不变,这是能量守恒;各种各样的化学平衡双方共存,它们既对立又统一,都具有维持自身不变的特性,这也是守恒。所有这些都表征着自然界具有协调平衡这一普遍规律。这些守恒美的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而且能使学生学会使用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运动的、全面的观点和解决,能使学生在做人和处事方面获益匪浅。

(4)和谐美。和谐是事物自身结构符合规律的一种存在形式,是对大量具有协调统一特征的事物的概括反映。门捷列夫认为各种元素之间是和谐的。在和谐美这种“真理的光辉”照耀下,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据此于1869年公布了元素周期表,并用空格代表尚未发现的元素以保持他那支队伍的协调一致。由此周期表成了和谐美、统一美、有序美的典范。

6.关注地球,关注人类

“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她既能造福于人类,又能为人类带来灾难”。过去二、三百年我们大力采用过的科学技术,有相当一部分就不是给人类造福,而是给人类带来灾难,它们消耗的能源和物质太多,产生的有害物质太多,造成的环境污染太严重。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环境教育,在环境教育中贯彻这种人文精神,以严肃的态度帮助学生学会关注地球,提高环境道德素质;学会关注人类,树立社会责任感。

第15篇

>> 浅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差异 对网络环境下初中自然科学研究性学习的看法 的三大志愿 20世纪自然科学的四大发现 做自己职业的“艺术家” 在模仿中创新 西部大开发中自然科学地方文献资源的用户需求研究 元情报学:21世纪情报科学研究与创新的新思路 论西部地区自然科学地方文献资源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文献检索在信息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在国外如何进行自然科学研究 浅谈小学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浅谈儒家轻视自然科学的原因 浅谈自然科学教材改革 谈自然科学中的平衡 自然科学教育研究 浅谈小学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自然科学的元老 研究性学习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21世纪信息化视阈中的医院档案管理研究 自然科学地方文献论析 BioLand 21世纪的科学美肤专家 21世纪科学不该沉默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该网站由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提供,数据库包括授权专利数据库和申请专利数据库两部分。授权专利数据库收录了1790年7月31日至今的美国专利,申请专利数据库对2000年11月9日起递交的专利申请进行公开,从2001年3月15日开始正式出版专利申请说明书。

专利检索可以有两种途径进行,即字面检索与字义检索。

字面检索,就是指通过输入某个关键词,检索在文本中带有该关键词的专利申请文件,这是大家比较常用的检索方式。

字义检索,就是指对某个意思表达进行检索,得到所有文本中包含该意思表达的专利申请文件。这种检索方式比字面检索的漏检率低,但比较费时费力,而且还涉及到一些专业的专利知识。

3文献检索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总之,文献检索对于进行科研选题(科研过程的起步)、科研项目立项等工作而言是高级“参谋”[5],可以发现学科最新发展方向,能高效、全面地掌握有效信息,可以有目的地、系统全面地获得某一主题的有用信息,在浩淼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有用的信息,避免做重复无效的工作,对科学研究提供直接帮助和服务。

参考文献:

[1]肖小溪.科研人员信息素质调研报告[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3):91-95.

[2]孙中泉,王丽文.简析国际三大检索系统与学术论文投稿警示[J].冶金信息导刊,2000,(03):44-46.

[3]唐伟明.提高科技论文被EI和SCI收录的技巧与方法[J].医学情报工作,2003,24(4):30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