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艺美术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由外及内——现代装饰不仅是外部视觉的体现
更是内部功能性的强化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启蒙者拉斯金称造型艺术为“大艺术”,称建筑和工艺美术为“小艺术”,他认为“艺术家不应该脱离生活,应该为社会民众服务”,强调了设计的社会功能,那些沉迷于古希腊和意大利的迷梦之中、脱离功能性的设计是错误的。工艺美术运动在设计上强调设计合理、精致简单、朴实无华。威廉•莫里斯的“红房子”充分体现了其前沿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上,他不仅把功能性摆在首位,还从统一协调的设计思想出发,亲自设计室内的家具,从外部建筑风格出发,设计室内陈设装饰,由外及内都追求设计风格的统一和谐,形成了统一完整的设计环境。拉斯金和莫里斯认为设计的作品应该是实用的实体,也提出了“同时也是装饰”的观点,“同时也是装饰”指明了设计师应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手工时代,装饰都是工匠做的活,所以现代设计中,抽象艺术家都在避免与“装饰”这个词扯上关系,事实上他们做的确实不是装饰,但人们往往最看重的就是作品中的装饰部分,设计师做的不应该是表面装饰,应该摒弃装饰表层意义的“好看”,去探究更深层的功能问题。以现代主义建筑装饰为例,装饰艺术的情感性经常与理性的特性相磨合,当结构和形式的建筑装饰相结合,建筑就具有了双重特性,是建筑结构的理性和装饰的感性组合。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性处于主导地位,奥地利建筑家卢斯(Luce)在《装饰与罪恶》一文中认为装饰就是罪恶,其中的罪恶是指为少数贵族装饰中的奢华之风,其反对的是无意义的繁文缛节和画蛇添足。将功能性列在首位,是现代主义设计的主流观点,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设计的实用性和现代主义装饰的态度也是极其相似的。《大英百科全书》有关装饰的概念是解释功能性装饰的主要依据,装饰装修主要取决于有机材料的属性,来获取视觉的美观。德国建筑师森佩尔(GottfriedSempes)认为建筑的材料装饰和功能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他从自然物和人体装饰研究,探索功能和材料装饰之间的联系,认为应该师法自然,依自然发展之规律探其内在的规律原理,避免对自然固有形式的表面形态的模仿,更注意其规律原理的研究。卢斯(Luce)则在森佩尔理论之上提倡功能性的深层装饰,他认为建筑物应删去表面多余的装饰,而像织物和地毯的耐用性有限,保持表面装饰的时尚成分是必要的。在这里卢斯没有完全否定装饰,而是使功能性物品的装饰更经济适宜,以适应工业化背景下的装饰,明确区分了外部表层装饰和内部深层装饰之间的不同。20世纪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Lecorbusier)的观点,是对卢斯装饰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他认为“手工艺”已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批量生产,甚至应该被淘汰,柯布西耶认为人们应该过上经过类型化处理的“标准化生活”,他明确提出了“房屋是居住的机器”,他的观点是对卢斯观点的延伸,其观点是对装饰外部体现和内部功能性强化的协调和思考,也是对生活方式设计的思考,至此,装饰已走上了不仅是在外部视觉体现,更是内部功能性的强化的道路。
二、由繁入简——繁复的装饰语言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淡去
工艺美术运动在设计中更多地关注了设计的功能合理、精致简约、朴实纯良,莫里斯的代表作“红房子”的设计语言就证实了这一点,至此,人们不再迷恋和崇尚巴洛克的繁复与华美,这不仅仅是人们审美意识的转变,也是人类作为工业化的主体的价值意识的提高,繁复的装饰语言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淡去是设计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既然手工时代繁复的装饰语言在工业革命到来之时引发了人们对“装饰”的思考,那么是不是要完全放弃和否定它呢?我们来看看拉斯金的关于装饰的观点。他提出:“一切美丽都建立在自然形状的法则之上”,他认为建筑中美的形态都是从自然中模仿而来,他鄙视印第安人的刺青和涂面,认为那是一种丑陋而野蛮的自满,他反对装饰的无意义的堆砌和机械装饰的粗制滥造。拉斯金严肃指出装饰必须出现在适当的位置,他认为在人们用来工作的工具上的装饰是多余的,应重点在人们休息的地方进行装饰,为人们营造愉悦轻松的环境美感,实际上拉斯金的观点阐明了设计应该把社会功能放在首位。当时年轻的威廉•莫里斯与拉斯金的思想不谋而合,他认为装饰之中应摒弃矫揉造作的传统古典风格,而主张吸取东方装饰艺术特点,推崇设计的自然主义,设计风格多借鉴了日本式的平面装饰,以花卉、禽鸟、卷草为主,使设计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然风情。他主张设计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大众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服务;二是设计工作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的活动。这场运动打破了传统为贵族服务的矫揉奢华主义盛行的沉闷之风,引起了艺术家和全社会对工业模式下产品设计的关注,艺术家肩负起了社会责任感。历史的车轮往往是不会等待任何人的,势不可挡的工业革命必然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显然,作为反机械的工艺美术运动的消极避世观,注定成为知识分子的浪漫主义的载体,必然得不到长足的发展,因此,新艺术运动也难逃此厄运。但是,它们带来了人类对于设计,对于生活的思考,思考工艺与技术的矛盾关系。德国现代建筑师沃尔特•格罗庇乌斯(WalterGropius)似乎率先找到了答案,提出艺术家与技术工人合作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人情化与机械化结合的必要性,他推崇装饰语言简单利落,实际上是强调了设计应该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观点。从拉斯金到格罗庇乌斯,设计逐渐从繁复走向简约,从建筑设计到平面纹样,从工业设计到装帧设计,即使在生活格式化效率第一的今天,装饰已不再是功能的附属品,可以以视觉语言的形式直接把信息传递给人们。可以说,繁复的装饰语言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淡去,是设计风格发展的必然。追溯装饰设计的历史,实际上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价值取向的体现,装饰自始至终是设计师们关注的问题,透视现代设计的发展我们看到了装饰的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们达成了这样共识:我们应该更多的专注于设计的具形化和肉身化,在后现代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今天,希望我们能拿出设计的热情,投入到“装饰”的生活中,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曲向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基于工作室制的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实践性,项目化工作实验场地的构建,对于真实工作环境的模拟极其有利。通过各种设计元素的辅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当中不仅能够有效巩固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是有着积极的影响[3]。在此过程中,应当确保教师能够具有相应的实践技能,才能使其教学能力满足民族工艺美术的设计需求。
2、积极承揽相关专业的市场项目
项目的市场化开展是决定工作室制的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对此,教师应当在工艺美术市场中积极寻找合作项目。比如通过与装饰公司的合作,来掌握民族工艺美术设计最为前沿的动态,更好地发现问题以便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当前的工艺设计市场有着最直接的了解,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来拓展设计思路,提升综合能力。
3、完善考核评价标准
基于工作室制教学项目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一切工作进行及时的监督指导。与此同时要保证做到将考核评价标准最大程度予以完善。工作室制教学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其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考核评价标准也应当脱离传统模式的束缚,以启发性为主,最大程度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创新教学模式
民族工艺美术专业的就业能力重在设计能力,不仅需要制定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同时还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多多采用激励竞技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比如在进行《设计创意与表达》课程教学时,可以借助工作室所承接的简单工艺设计订单项目,开展计时考核,全程对学生的操作步骤、设计细节等等进行记录,并在项目结束时征询客户对于每款设计成果的满意度,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结论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制品风格样式千变万化,呈现出各自的意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近年来被长期疏离于日常生活的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回归本体,如无锡地区传统工艺美术惠山泥人、锡绣、宜兴紫砂、纸马、竹刻等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功能与材料、技术与美感相互兼容,它们顺应自然、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技术思想,把原材料和技术所具备的特质充分发挥出来而形成个性和特色。这些利用不同原材料和技术手段所制成的工艺美术品,由于创意理念和施艺方式各有特色而构成了自成一格的风骨和与自身审美取向相适应的本土形式语言。这种本土形式语言的探求和形成受大自然的启示,以朴素而纯真的思想去创作,表现出活跃性和自律性共存的特征。无锡传统工艺美术在形成自己本土语言的过程中,还吸收了江南地区吴文化和其他艺术如青铜、玉器、漆器、编织工艺、中国绘画与书法的表现手法,以新的形式转化融入,丰富了自身形式语言的表现力。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还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为了使功能效用和形式美感相结合并体现在具体的造型中,必须按照创意去运用原材料和制作技术,以不同的方式“顺其自然”地本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天应人、顺地应技的原则加以整合与思考,才能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作品。无锡惠山泥人造型风格受本土纸马艺术和苏州桃花坞年画影响,大阿福的头部、身体、四肢都统一在圆的造型之中和传统吉祥图案塑造上,不仅丰富了其内涵更与中国民间传统观念相吻合。无锡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色彩观念更是独具江南水乡特色,如惠山泥人绘彩工艺运用其传统彩绘七法“拓、涂、勾、点、掸、晕、刷”,构成一个完整的色彩观念,色彩对比富有激情而注重法度,彩绘笔法轻灵而不放纵,造型生动传神而不呆板乏味;体现出“简易而意全,巧密而精细”的特点,彩绘纹饰以江南水乡所特有的花草为表现对象,绘质方法独到,形成了一批技艺绝招。无锡惠山泥人绘彩工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行话,如:“落笔如飞,厚薄均匀”、“直线要直曲线要活”、“亮而不艳,雅而不俗”等。在教学中将这些传统本土语言与观念进行渗透与融入,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民族素养、创新精神的提升,有助于装饰艺术设计本土化进程和文化内涵提升。同时也有助于传统工艺美术融入当代生活,促进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传承。
二、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工艺美术吸收与借鉴的路径
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现代审美意识和掌握扎实的艺术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同时要对祖国传统工艺美术艺术知识有深入了解。对此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研究,寻找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审美趋向的融合点,提炼其内涵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装饰艺术在形态语言方面保留了较多的相似点,可结合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初步》、《设计色彩》、《图形创意》、《装饰工艺》、《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训练》等进行形式多样的专业教学。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逐步在形态语言方面寻找新的结合点。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可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优秀案例,讲解这些案例是如何借鉴传统工艺美术形成独特风格,通过对案例设计过程的剖析,使学生知道如何吸收传统工艺美术元素中的精髓,借鉴其中的造型元素,使学生能够了解整个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流程,学习并掌握其中的方法。在《设计素描》、《图形创意》、《装饰工艺》等课程中,安排课堂练习绘制设计草图,特别是针对典型人物、器皿进行造型元素提炼,研究其人物的神情表达和器皿的构成特点,吸取传统工艺美术适度夸张的表现手法,利用嫁接、移植、拼合等设计元素与手段,表现具有象征意义和夸张的造型效果。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可采取项目模拟训练法,引入工艺美术企业真实的实践项目,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按照项目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组完成一个项目。明确组员的分工,要求学生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中国泥人博物馆、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无锡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借鉴其造型设计手法,提出创作方案和构想,最终确定创作方案。在《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中,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多种不同的表现风格,指导学生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有市场需求、有地方特色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改变当下本土装饰艺术设计作品模仿外国、缺乏本土特色的局面。
三、装饰艺术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本土语言吸收与借鉴的实践与思考
目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岗位分工已被灵活、整体化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所替代,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只能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纯学校教育模式无法独立承担,当下各地高校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法,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极大帮助。2012年起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两基地一中心”:省级“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和“无锡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基地”、“无锡市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针对传统工艺美术与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相互融合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在学校中选拔一批学生组建“现代学徒制非遗班”,聘请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担任客座教授与本校专业教师共同组建研究和教学团队,让他们有目标、有计划、手把手地传授核心技艺。学校建设有专门用于传统工艺美术研究和项目作品展示的大师工作室、惠山泥人技艺传习所,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演示和制作设备,同时与学校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实现设备共享,将《惠山泥人》和《锡绣工艺》等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完善专业技能教学指导大纲、考核标准、监控与保障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使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课时数、工位数、耗材数得到充分保证,提高专业教学内涵质量和实施效果。由于操作路径清楚,可操作性强,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教学效果良好,受到社会关注与好评。事实证明高校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对传统工艺美术本土语言的吸收与借鉴既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能够对国家相关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传承政策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传统工艺美术产生的时代局限性,在社会结构、视觉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与冲击下,如何处理好与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深度融合、如何妥善处理好传承与保护的关系、如何探究工艺美术的“再生产”还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因此探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对传统工艺美术本体语言吸收与借鉴的路径,其核心是在吸收与借鉴过程中及时发现所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高等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应不断实践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法,课程体系应以传承、创新为教学原则,以立体、平面材料课程为教学重点,以综合材料、工艺媒介在特定空间环境载体中的整合运用为发展方向,重视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技术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