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审计实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公允价值信息的获取难以落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价格体系也日趋成熟,被广大民众接受的一些价格信息成为决定公允价值的主要参考,这部分的信息较为容易的获取。然而公允价值本身具有的可协商性成为审计实务工作最大的难点,成为制约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实务发展的拦路虎。除此之外,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相对于信奉市场的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我国市场还依旧比较年轻,容易出现暗箱操作的情况,这样对于审计实务工作获取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由于市场的特性,公允价值信息是作为大企业交易工作的隐秘,难以形成透明的公允价值体系,同时我国公允价值交易制度的不完善也导致的审计实务工作质量的降低,为审计评估工作带来了难度。2、公允价值审计时间和成本更高在上文提到了公允价值信息获取困难,而目前市场没有一个较为简易确定公允价值信息的计量方法,由公允价值的特点来看,其价值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预估性。因此,审计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确定一个较为可靠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及其合理性,严重耽误了审计工作的进行。除此之外,对于公允价值会计实务工作中的审计,只是凭借工作人员自身是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的,需要采取专家会议法来进行协同工作。这种种的因素,必然会导致审计实务工作时间的增加和成本投入的提高。
3、公允价值的应用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由于公允价值本身的灵活性与可协商性,其应用将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在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评估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其风险进行分析,而这具有工作人员的主观性,也容易造成一定的风险,对此,审计人员必须保持时刻的警惕,设计合理的方案进行风险的规避。除此之外,在公允价值审计实务工作中,不可避免需要采用专家会议法来进行协同工作,因此,与会专家的职业能力及其通过会议所得出的最终结果是否能够直接应用到审计工作中去还尚未得到保证,依旧需要对此进行取证。相对于传统的历史成本审计来说,这明显导致了审计工作人员成本投入的提高,然而对于规模较小的审计机构来说,他们必须要考虑成本的问题,在减少成本的工程中,无形的导致了审计风险的提高。
4、公允价值的应用对技术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公允价格是属于一种隐私性的信息,影响企业之间价格的竞争,因此,对企业公允价值的取得也成为了一大难点。因此,对于获取公允价值信息的工作人员来说,就需要他们拥有更强的专业能力。自2006年起,国际权威机构就表明,目前阶段审计工作人员们的专业能力还不过硬,随着市场的发展,注会们的脚步或许会被市场远远甩开。对于当期阶段的大多数注会们来说,他们并没有接受过在价值预估方面的深造,因此,这就要求了注会们需要增强此类信息上的能力,以适应市场发展的步伐。对此,注会们需要早做准备,固守陈旧只会被市场所淘汰。
二、关于促进公允价值审计工作发展的方案
从之前的信息我们就已经了解到,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实务工作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对于公允价值审计实务工作的要求也必然会越来越高,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促进其完善。
1.确定一个被企业所接受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目前我国对于公允价值才刚刚起步,缺少一些实际规范化的审计规则,工作人员虽然知道需要对某些会计科目进行公允价值的估算,然而如何估算、如果获取有效的价值数据成为困扰广大工作人员的一个重点、难点。对于我国现在的情况,便需要参考一些国际上市场较为完善的资本主义国家了。当市场上某些企业的公允价值数据无法直接获取时,就需要我们工作人员对该项会计科目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工作了,这时,该公允价值可以参照现值或市场大众价值。当前对于我国大多数审计机构来说,我们仍需要我的工作人员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不断的提高自己,学习国外先进的评估理念,增强公允价值评估工作的有效性。此外,我国政府应该控制公允价值的主观随意性,制定一个较为合适的公允价值确定规则,降低我们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强公允价值预估数据的真实性,使审计工作更加便捷的进行,提高其效率与质量。
一、对审计重要程度的影响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务活动将以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完美运行为基础,它对计算机系统强烈的依赖性潜伏着巨大的威胁,控制不灵、使用不当就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并且存在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肆意侵袭、计算机犯罪等等都导致电子商务信息失真的风险。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对电子商务活动产生的数据是否真实、正确、合法进行审计,而且还要对电子商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而对整个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审计,从而指出被审单位电子商务系统内部管理和控制上的薄弱环节,提高电子商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有效地防止利用计算机随意篡改电子商务数据或破坏磁性介质上的数据等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实现电子商务以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以往。同时,商务活动的网络化使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交换更为频繁、快捷,经营周期大大缩短,交易活动呈现很强的实时性。由于外部审计人员对企业交易活动缺乏及时全面的了解而无法进行实时监督,致使他们对交易活动的审计越来越困难,这样内部审计的重要程度则大大提高。
二、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从审计工作的角度看,电子商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越大,在检查风险既定的情况下,审计风险也越大。电子商务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数据高度集中于电子商务系统,易导致机密的数据被不法分子拷贝,甚至可能被非法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2)如果在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时考虑不周,电子商务系统可能无法判断某些事件是否符合逻辑,对不合理的事项也会照样处理。(3)电子商务系统主要以磁盘、磁带、光盘等存储介质作为信息载体,记录于这些存储介质上的信息是肉眼不可见的,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的“翻译”,才能以人可以理解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同一信息可以被“翻译”成不同的形式。利用磁性介质难以实现诸如签字、盖章等这些使信息证据化的操作。(4)电子商务系统对错误的处理具有重复性和连续性。(5)电子商务系统中许多不相容职责相对集中,加大了舞弊的风险。(6)系统设计时可能没有考虑到审计工作的需要,没有留下充分的审计线索。(7)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和“黑客”对电子商务系统的故意破坏。上述因素都可能使得审计风险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增大。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构成,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该模型清楚地揭示,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只有通过扩大审计范围、在抽样审计中增加样本量等措施,降低检查风险,才会使审计风险得以保持在适当水平。
三、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审计线索对审计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正是通过跟踪审计线索,审核有关经济业务和收集审计证据的。而审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收集、鉴定和综合运用审计证据的过程。在传统商务活动过程中,每笔交易都有一个完整的审计线索,交易的每一环节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可以从原始单据开始,对交易事项进行追踪,一直到报表为止;也可以从报表开始,追根寻源,一直追溯到原始单据,从而形成了顺查、逆查等审计方法。但是,实现电子商务以后,传统的单据没有了,纸质记录消失了,代之的是存有数据处理资料的磁盘、磁带、光盘等,这些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机器可读的,它们不再是肉眼所能直接识别的了。此外,原始单据进入计算机以后,中间的交易处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消失了,传统的审计方法,有的已不适用。审计线索的肉眼不可见性,一方面增加了审计调查取证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从心理上给审计人员造成了压力。
四、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实现电子商会以后,审计的监督职能并没有改变,使审计的内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首先,电子商务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内容必须包括对电子商务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以证实其对交易事项的处理是否真实、合法及安全可靠,这是传统审计所没有的;其次,由于电子商务系统已经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再对它进行修改优化,要比在系统设计阶段对它改过困难得多,代价也昂贵得多。因此,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应有审计人员(一般是内审人员)的参加。在系统设计开发阶段,审计人员要提请开发人员注意并监督审查下列问题:(1)系统的功能是否恰当、完备,能否满足用户商务活动的需要;(2)系统的数据流程、处理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贸易法规;(3)系统是否建立了恰当的程序控制,以防止或发现无意的差错或有意的舞弊;(4)系统是否保留了充分的审计线索,保证了系统的可审性;(5)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能否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6)系统的文档资料是否全面、完整。
五、对审计方法与技术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大量的证据都存储在肉眼不可见的磁性介质上,对这些证据,审计人员只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查,即把计算机当作基本的审计工具使用,迅速、有效地完成审阅、核对、分析、比较等各项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与质量。在对电子商务活动进行审计时,单机系统环境下的审计方法有的已不适用。这主要表现在对电子商务活动进行审计时,所有测试都必须在不改变数据库或记录的要件下设计具体的测试方法。由于网络系统的持续运行,使得审计人员很难让其在某一特定时间停下来接受大规模的测试,如果测试会改变数据记录,就意味着审计人员给系统带来差错。当然,可以设计能够纠正差错的测试程序,但是被审单位是否允许这种改变记录的方法,令人怀疑。同时由于系统实时的特点,也使得这种改变记录的审计方法很可能产生后遗症。由于交易数据处理的高速性和处理程序的复杂性,使得审计人员很难对经过测试后的系统重新进行复原。因而,就审计方法而言,采用整体检测法及受控处理法等进行系统测试的审计方法,对审计人员审查和评价整个电子商务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执行电子商务审计任务时,审计人员往往要在系统运行的同时进行审计。
六、对审计方式的影响
在网络世界里,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形式将趋于多样化,并随着不同交易事项自由组合成新的经营主体——虚拟企业(Virtual
Firms)。虚拟企业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它是一种临时组成的,没有固定形态和明确空间范围的结合体。它可以随业务活动的需要,由若干相互独立的公司经过整合、重组而成,也可以随交易业务的完成而随时终止。电子商务使得虚拟企业的交易可以在瞬间完成,虚拟企业也就可能在交易完成后立即解散。网络社会的虚拟企业,其存续的时间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伸缩性和随机性。虚拟企业存续的时间可以很长,长达几年或几十年;也可以很短,只存在几秒钟。故虚拟企业的快速结合与解散,要求审计工作必须随时、随地进行,实时、即时提供审计信息,而不能按照传统的审计工作要求,定期提供审计信息。因此,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事后审计与就地审计方式将逐步消失,审计工作将采用在线实时审计方式,即通过审计机关的计算机及时审查监督电子商务系统的交易业务,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收集审计证据,另一方面也能得出可靠的审计结论。目前我们就应考虑审计机关的计算机系统如何及时监督电子商务系统,这就需要电子商务系统具有相应的审计接口。采用在线实时审计方式,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对电子商务审计的效率与质量。
七、对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实现电子商务以后,由于审计线索、内部控制、审计内容、审计方法与技术等的改变,决定了对审计人员要求的提高。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会因为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跟踪审计,会因为不懂得电子商务的特点和风险而不能审查和评价其内部控制,会因为不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而无法对电子商务活动进行审计。实现电子商务以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基于一定的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完备的审计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这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审计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通讯、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只有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才能满足电子商务审计工作的需要。
八、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
电子商务使得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方法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人们以往在审计工作中逐步建立起的一系列审计标准和准则已不完全适用于变化了的情况,需要建立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指导审计工作实践。例如,对电子商务审计人员的一般要求、电子商务的事前审计准则、电子商各系统安全可靠评价标准、电子商务系统内部控制准则等。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兴起的各种背景。然后,在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优势及局限性。最后,文章联系我国的审计国情,提出目前在我国审计界应慎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观点。
在外部审计方法的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过三种审计模式,即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及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也即风险基础审计,以量化的风险水平为重点,在确定的风险水平基础上,决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和范围。
一、风险基础审计兴起的背景
1.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因素。审计期望差距(expectationgap)即社会公众对审计应起的作用的理解与审计人员行为结果及审计执业界对审计业绩的看法之间存在差异。审计自产生至今,始终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这种双方在目标一致性上所存在的差距使审计人员常常“卷入不愉快的责任诉讼纠纷之中”(G.J.Benston)。因此,审计界积极探索解决审计期望差距的途径,导致了风险基础审计的产生。
2.会计师事务所的经济压力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经济因素。制度基础审计的明显不足在于不当分配审计资源,造成低风险审计项目审计过量而高风险审计领域审计不足,难以保证审计的效率和效果。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持审计效果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全新思路。于是,基于成本效益的推动,“一个使得审计人员计划并有效成功执行的审计概念”(斯迪威(ManinC.Stilwell)和艾利奥特(RobertK.Elliott)描述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便应时而生。
3.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在缺陷及现代科学的发展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技术因素。“制度基础审计最大的缺陷是对管理层舞弊进行审计没有效率,因为管理层舞弊往往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银广夏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管理层舞弊事件。与此同时,控制论、计算机审计技术、现代统计理论等为审计风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保障。
4.审计职业界的不懈追求也促进了风险基础审计的产生。
二、风险基础审计的优势
1,强化了审计风险和审计效率观念。风险基础审计的目的是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而不单纯地节约审计成本。审计的关健是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识别不同的风险点,然后实施系列的个性化测试方案。风险基础审计能有效发现客户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从而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提高了审计效率和效果。
2.风险基础审计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账项导向审计模式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制度导向审计建立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无利害关系假设”基础上,重点对内控各个控制环节进行审查。把“查错防弊”的手段主要寄托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可以说是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最大弱点。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合理地扬弃“无利害关系假设”,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不只依赖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与评价,而实事求是地对公司管理层是否诚信,是否有舞弊造假的驱动,始终保持一种合理的职业警觉,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捕捉潜在的风险点,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3.有利于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均会造成低风险审计领域审计过量而高风险审计领域审计不足的问题。而风险导向审计以分析、评价审计风险为基础,把有限的审计力量集中在高风险领域,合理配置了审计资源。
三、风险基础审计的局限性
1.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理论尚不完善。在具体运用过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尚存在问题:一是自身尚未形成严密、科学的体系,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仍存在一些过于主观而非客观的工作标准;二是在审计实践中还缺乏有力印证。综观2001年~2002年美国出现的一系列跨国公司财务舞弊招致的审计失败案例,大多是审计技术层面上的问题。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被不恰当地大量运用,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2.对执业的审计师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在风险导向审计中,风险评估失败极有可能导致审计失败或审计无效,因而该审计模式对会计师的执业能力要求非常高。而事实上,如今非审计业务已日益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因而审计界人才流失严重。俗称一流的审计师做咨询,二流的审计师做审计,即使已经主要采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五大”也面临着缺乏高素质审计人才问题。
四、我国在实务中应该慎言风险基础审计
2002年10月AICPA第99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准则(SASNO.99),要求注册会计师在一些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如收入确认、存货计量、会计估计等实行“有错推定”假设,同时强调审计人员要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精神,已将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全面贯穿于审计准则之中。笔者认为:该审计模式还处在理论幼儿时期,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撑,优点与缺陷瑕瑜互见,应辩证、客观地对待。
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与效益、注册会计师素质的差距、审计程序软件开发、政府监管和司法执法等都是目前我们推行风险审计的障碍。因此我们应该在理念上认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把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观念融合到传统的账项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中去。对于内部控制不太健全的小型企业,通常应考虑选择以账项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而对于那些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完善的上市公司、企业集团等,通常应采用以制度基础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同时提高审计效率。不论哪种审计模式,都不应忽视对财务数据及其交易或事项的审计。
参考文献:
[1]《会计研究》“风险导向审计:机理与运用”,谢志华、崔学刚,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