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营养与健康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关键词:有氧健身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
根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约有10%―3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精神疾病和其他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退学、休学等中断学业的重要原因。甚至直接导致自杀倾向。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心理学界乃至整个教育界的问题之一。因此,探索适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是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有氧健身操是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最常用、最有效方法,但同样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有氧健身操是女大学生健身运动中较常见和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本研究以有氧健身操作为干预手段,制定干预方案, 试图通过增强实验者的体育活动来影响认知、情绪和行为,改善大学生的心肺功能,从而减轻实验对象的心理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和医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的大专一年级1476名学生进行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用SCL―90进行调查问卷。将SCL―90中强迫症状因子≥2.2分(共有240名)中,按照自愿报名的原则, 将一年级女大学生90人(表1) 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作为本研究的正式研究对象。制定1学期有氧健身运动干预方案。实验组每周训练2次,每次时间为60 min。对照组除其他项目的体育课外,不进行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活动,自行调适。
1.2 研究工具
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计分方法采用李克特式总加量表法(Likert-type rating scale)的五点分量表方式编制而成,评分受试者根据题目所叙述内容,1.持续2.经常3.有时4.偶尔5.无体育论文,依序记4分、3分、2分、1分、0分。
1.3 研究方法
1.3.1 运动干预方案 运动干预方案按照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的原则制定期刊网。具体内容有基本健美操,基本步伐操、排舞、拉丁操以及形体练习等。运动时间:每周2 次,每次60 min ,共计12周。运动强度: 基本控制在中等水平,也就是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0%--75%,练习中心率一般控制在120~135次/min。
1.3.2 用SCL―90调查主要结果
1426名女大学生SCL-90测验总均分即总症状指数(GSI),以常模总均分的+1.96S为根本标准,将被测评为心理健康者(GSI<X+1.96S)心理问题者(GSI≥+1.96S)。
表1 1426女生大学生 SCL-90总均分评定结果(发生率%)
心理健康者心理问题者
GSI<+1.96S+1.96S≤GSI
人数1186240
百分比83.1316.87
表2 试验前两组间研究对象心理状况比较(±S)
组别人数 人际敏感(In)强迫症状(Ob) 忧郁(De) 恐怖(Ph) 焦虑(An)偏执(Pa)
实验组 452.17±0.49 2.22±0.47 2.07±0.51 1.62±0.29 2.07±0.51 1.94±0.48
对照组 452.15±0.492.24±0.51 2.05±0.48 1.63±0.28 2.08±0.53 1.92±0.45
1.3.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1.0 统计软件,对SCL-90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用平均值和标准差( X ±S) 表示,组间差异用t 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
通过对1426名女大学生SCL-90的心理测验,结果(表1)有16.87%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的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人际敏感(In) 、强迫症状(Ob) 、忧郁(De) 、恐怖(Ph) 、焦虑(An)、偏执(Pa) 等方面。原因是:女生天性比较敏感,考虑问题比较细腻,一些小的事情也容易引起消极的情绪反应,同时,更在乎别人的评价,因此,体验和感受到上述的心理症状。
2.2 有氧健身操干预前各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从表2可知,试验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人际敏感、强迫症状、忧郁、恐怖、焦虑、偏执的得分没有明显区别,说明试验前2个组心理健康状况一致。2.3有氧健身操干预后各组心理状况变化比较
从表3可知,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体育论文,试验组在人际敏感、强迫因子得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抑郁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恐怖、焦虑、偏执因子得分虽然也减轻了一些,但无显著的差异;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基本上没有变化。
表3 试验前后两组内研究对象心理状况变化
指 标 对照组(n=45)实验组(n=45)
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
人际敏感(In) 2.15±0.49 2.11±0.43 2.17±0.491.77±0.44**
强迫症状(Ob) 2.24±0.51 2.18±0.47 2.22±0.471.81±0.41**
忧郁(De) 2.05±0.48 2.0±0.412.07±0.511.70±0.46*
恐怖(Ph) 1.63±0.28 1.61±0.23 1.62±0.29 1.49±0.29
焦虑(An) 2.08±0.53 2.05±0.49 2.07±0.51 1.91±0.48
偏执(Pa) 1.92±0.45 1.88±0.41 1.94±0.481.82±0.42
*表示干预后比较P < 0. 05 , **表示干预后比较P < 0. 01
3. 讨论与建议
实验组经12周,每周2次,每次时间为60 min的有氧健身操锻炼,研究对象SCL-90量表得分有了显著性下降,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可能由以下原因共同作用
3.1 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恐怖、偏执等症状,与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3.2 有氧健身操展现的是人体美、动作美、音乐美及艺术美,能有效提高练习者对实际生活的审美情趣,重新找回对实际生活的美好憧憬,有利于转移她们的注意力,树立自信心。
3.3 有氧健身操练习强调锻炼气氛,练习间相互交流与互动,体现乐观、友爱、偷快、同情等多样的感,逐渐发现实际交往与沟通的美好与乐趣,从而有效缓解人际、强迫、忧郁症状,
3.4 有氧健身操能改善实验组学生心肺功能,使安静心跳率降低,每博输出量增大体育论文,使动、静脉含氧量差距加大。运动能加强新陈代谢,疏泄负性心理能量,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预防和减轻强迫症的一系列症状。
3.5 有氧健身操能有效增强心理问题者的身体素质,增强食欲,改善睡眠,提高学习效率与生活质量,能使心理问题者心情舒畅,从而改善心理健康。
3.6 有氧健身操对减轻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等症状有显著的效果;建议以后的研究中,扩大样本,用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对比研究,寻找最好的方法和项目,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王极盛.中学生SCL-90信度、效度检验与常摸的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8-10。
[2]杨洪辉.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J].山东体育科技,1998,20(4):65-69
[3]李斌,张孝民.分组群体评价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上海体育科研,2003,24(6):60-61
[4]樊新生.体育教学如何增进和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体育学刊,2000,(2):99-101
[5]梁德清.高校学生的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1):5-6.
[6]廖小华,黄晓丽.有氧健身操对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4(6) :98-101
论文写作当中借鉴或者引用了前人的劳动成果,这些都是正常不过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这表明了论文作者对相关的学术研究了解到了什么样程度。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健康饮食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参考。
健康饮食论文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徐家锦.高中化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
[3]石柏兴.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
[4]赵冬.中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74-78.
[5]张亚琴.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LDL/HDL-C及ApoB/ApoAl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12):1103-1104.
健康饮食论文参考文献:
[1]翟一飞.中学生体育锻炼自我妨碍行为的调查研究[C].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2008.
[2]李珊珊,王海俊,马军,张世伟.全国五城市不同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调查分析[C].膳食营养、身体活动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08.
[3]季成叶.中国青少年生长与营养状况变化和改善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05).
[4]刘海刚、王兆芬.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J].中等职业教育,2008(3)
[5]张金菊.怎样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J].跨世纪,2008(11)
健康饮食论文参考文献:
[1]董维杰.大学生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M]M.济南:齐鲁书社,2006
[2]杨金土.我国高职教育形式浅谈[J]J.中国职业教育,2004(5):25-26.
[3]戴士弘.谈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J]J.教育研究,1996(5):10-15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营养科学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创新。高校作为社会发展的人才库,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而高校体育课是以“健康第一”为培养目标,健康不仅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而且还要与科学的饮食相结合,而在笔者的调查中,高校中除了专业的体育院校、医学和食品院校开设营养课外,普通的高校根本就没有营养课,这也使锻炼和营养相脱节。而且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学生对营养科学了解甚微,更不知如何将体育锻炼和科学的饮食相结合。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锻炼时间会更少,如果再不从饮食营养搭配上注意的话,身体机能就会下降,伴随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的生活和社会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陕西省部分高校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在部分高校分别发放问卷共计1000份,其中男生500份,女士500份。回收问卷男生495份,女生498份。有效问卷男生488份,女生491份。
1.2.2数理统计法:对所回收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用百分比对统计数据进行一般性描述。
1.2.3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与本课题相关的专著和论文。
2结果与分析
1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和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的调查
选择项不了解 了解一点 了解 懂 得
男n(%)75(15.3)300(61.5) 64(13.2)49(10)
女n(%)36(7.3)247(50.3)142(29) 66(13.4)
2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营养注重程度的调查
选择项不注重 偶尔注意 注意非常注意
男n(%)84(17.2) 199(40.7)106(21.8) 99(10.3)
女n(%)40(8.3)100(20.3) 203(41.3) 148(30.1)
3对大学生了解锻炼与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的调查
选择项媒 体家 庭体育课 同 学
男n(%)98(20.1) 173(35.4)132(27.1) 85(17.4)
女n(%)124(25.3) 159(32.4)109(22.4) 99(20.1)
4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与营养知识的需求程度调查
选择项不需要 需 要非常需要
男n(%)55(11.3) 295(60.4)138(28.3)
女n(%)30(6.2)199(40.3) 262(53.5)
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了解一点和不了解的人占到76.8%(男)和57.6%(女),这充分说明了目前大学生对健康知识非常缺乏,。论文参考网。我国现实生活中营养科学的普及还很不够。而在表2中的统计结果中可以发现,不注意和有时注意占了57.9%(男)和28.3%(女)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和营养的注重程度偏低,健康观念淡薄。论文参考网。其中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普遍认为自己身体好,在饮食上没有控制,女同学由于对身材追求比较多,所以较之男生更为关注一些。而且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学生对早餐不够重视,基本每天吃的65.9%,偶尔吃的13%,很少和不吃的11.1%。另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挑食、偏食和有嗜好者较多,且依嗜好来饮食的有49.4%。实际上肥胖病、糖尿病、心血管病等都与不科学的饮食有关。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和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体育课只占到了27.1%(男)和22.4%(女),说明体育课对学生需求了解不够,体育课老师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没有把运动和营养的方法常识传授给学生,高校体育课急需充实教学内容。表4的调查中可以发现88.3%(男)和93.5%(女)的同学需要和非常需要得到科学的锻炼和营养指导,还有11.3%和6.2%学生的健康观念需要正确的引导。
3结论与建议
3.1大学生在健康观念上缺乏科学引导。建议在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加强生活方式教育,加强健康的行动能力及其行为改变的技巧与方法的教育,以丰富体育与健康教育,使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成为一种完整性教育,从而使体育与健康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3.2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与饮食科学的相关知识。大学生仍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同时面临着紧张的学习和生活,锻炼与营养是否合理,将对他们成长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大学生离开了中学时代父母对膳食的安排,独立选择食物,逐渐养成了具有个性的膳食习惯。在这一习惯的形成过程中适时的给予指导,必将使他们受益终生。建议高校在体育课中,每学期拿出4个学时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饮食科学教育,有效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宣传。
3.3增加健康指导员,推广营养餐。健康指导员主要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生理需要,安排合理的锻炼和食谱。目前高校的食堂仍采取的是用餐人自选,由于缺乏营养科学知识,学生很难保证自选的每一餐都作到科学合理,改变这一状况的最好办法就是推广营养餐。由学校健康指导员根据学生来源、饮食习惯、生理需要,因地制宜进行每餐和每天的配膳,使膳食中的营养不仅种类齐全量充足,而且比例适当,这样就可以和体育锻炼很好的结合起来,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
3.4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食堂的监管力度。论文参考网。目前绝大部分的高校体育基础设施跟不上校园人数的增加,各方面条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另外,高校领导对食堂应加强监管,对食堂原有的厨师队伍不断调整,引进高学历和高技术水平的厨师,严格控制无健康证的人员从事食堂工作,要求食堂配备营养师,推广营养餐。
参考文献
[1]赵长录.试析大学生体质与营养和运动的关系[J].体育学刊,1999.2
[2]谢佩娜.大学生饮食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2.3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母亲怀孕时的营养条件直接关系到胎儿、婴幼儿乃至成人时期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从一个受精卵到一个成人,每一时到每一环节都离不开生存的起码条件,所起的作用也是优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孕期保健中叶酸的作用做了分析。
【关键词】孕期保健 叶酸 畸形
叶酸是体内重要的甲基供体,参与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和DNA甲基化,体内叶酸营养状况可影响许多基因的表达。由于DNA合成和其他甲级转移反应的需要,孕妇对叶酸需求量增加,因而孕妇患叶酸缺乏症的危险性增加。叶酸摄入不足和低血清叶酸浓度会造成不良的妊娠结局,包括早产、婴儿低出生体重和胎儿生长迟缓的危险性增加。作为体内的甲基供体,叶酸可使蛋氨酸代谢产物同型半胱氨酸重新甲基化为蛋氨酸,从而减轻同型半胱氨酸的毒性作用。大量研究显示,补充叶酸能降低血液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而体内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会增加成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患病风险,也是引起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等妊娠期并发症的危险因剥。母体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使习惯性自发流产和妊娠并发症增加,后者会增加低出生体重和早产的危险性。
胎儿胚胎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 NTD)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多因素的,包括可能影响叶酸代谢机能的环境因素和基因缺陷,但是,膳食摄入不足显然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调查表明,没有给予膳食补充干预的中国育龄妇女,叶酸缺乏率全国平均30%,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在北方农村高达70%;并随季节而变化n蔬菜作为膳食叶酸的重要来源,叶酸缺乏症的流行分布,与膳食蔬菜消费情况吻合,也与NTD的发生分布情况相吻合。叶酸缺乏可导致胎儿胚胎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畸形。NTD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胚胎畸形的通称,是由于胚胎发育中胚胎的神经褶未融合所致。叶酸代谢异常增加NTD妊娠危险性的机制可能包括: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使DNA合成和DNA甲基化异常,影响与神经管形成有关的基因表达和神经细胞的,迁移或增殖,从而阻碍神经管闭合。孕早期是胚胎神经管闭合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叶酸缺乏是引起胎儿NTD畸形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膳食叶酸的来源可分为两类,可准确地称为叶酸和叶酸盐。叶酸指结合了一个谷氨酸的最简单形式的叶酸,它在天然食品中几乎不存在,其来源只能是人工合成品,用于补充剂和强化食品;它的性质稳定,几乎可完全吸收,常被作参考标准。来自天然食物的都是各种结构复杂的叶酸盐;主要食物来源有橙汁、深绿色叶类蔬菜、芦笋、草莓、花生和豆类;在体内必须首先转交为简单结构的叶酸才能被利用,其生物利用率平均约为标准叶酸的50%左右。因此,在评价叶酸摄入量时,需要区别对待来自补充剂、强化食品和天然食品的叶酸。
除了原发性膳食叶酸摄入不足外,其他可影响叶酸代谢的因素也都可能增加NTD发生危险,包括药物、酒精以及叶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等。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抗惊厥、抗癫痫药物苯妥英和苯巴比妥,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柳氮磺胺吡啶,糖尿病治疗药物甲福明二甲双胍等,都被报道会损伤叶酸代谢。有不少的文献观察到,使用本文病例中提及的丙戊酸或丙戊酸钠进行抗癫瘸治疗时,会造成血清叶酸水平下降和NTD生育危险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也是损伤机体的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但其详细机制尚未得到很好的阐明。
在面临妊娠的育龄妇女的癫痫治疗方案中,应充分考虑控制癫痫症状的重要性与药物带来的畸形风险之间的平衡;尽量选择单一药物治疗方案、在药物选择尚尽量避免使用丙戊酸治疗。如果治疗方案早已建立,丙戊酸是有效控制病情的最佳选择时,则应选择最低的有效剂量(最好
除了对妊娠期妇女的保护外,补充叶酸还是有效降低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有效方法,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具有意义。血营养因素对胎儿及优生的影响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人体所需要的蛋白、维生素等六种营养成份。营养因素会影响人体的各种内分泌腺,对于育龄妇女,营养不良会造成排卵不正常、月经不规律、流产机率高。对于成人男性来说,则可使和数量减少。即使怀孕了,也会因
孕期营养需求量的增大,相对摄入量不足,导致胎儿发育迟缓.体重不足、身材低矮,严重的营养不良还会引起早产、死胎、畸形等。因此,孕妇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加强营养,要保证让胎儿大脑在形成发育时期获得足量的氨基酸等。要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以新鲜卫生,数量适当为主,保证母体与胎儿健康发育及成长的需要。综上所述,要做到优生,既要注意先天的遗传因素,又要防止外部因素对胎儿的损害,搞好婚前检查,禁止近亲结婚,加强孕期保健,避免早婚早育,这样才能做到优生,从而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汪之顼,叶酸营养与孕期保健.会议论.文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营养分论坛暨江苏省营养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2009
[2] 单玉华,把住婚前保健、孕期保健、产后保健三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会议论文.20全国围产医学与妇幼保健学术交流会
[3] 蒋迪仙;石树中,?妇婴保健与儿童发展.会议论文.?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
[4] 蒋丽芳等,河南省出生缺陷项目试点一级综合干预中期效果评估. 会议论文.全国出生缺陷干预学术研讨会.2010
[5] 徐军校,实施出生缺陷干预 提高人口素质.会议论文.2005
预防与卫生学论文2000字(一):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设想论文
摘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之一,特别在营养相关性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创造能力,是目前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的关键。结合我们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层面着手,通过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新莉,博士,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营养与慢性病。(江苏苏州21512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1-0050-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应用性及实践性[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的改变,营养不良以及营养相关性慢性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的食品污染物层出不穷,致使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因此,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须牢固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密切结合,培养应对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目前的教学实际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层面着手,通过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提高授课教师专业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密切关注课程的研究前沿,及时修订课程的教学大纲,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课程的讲授与当前的研究热点、大众关心的焦点密切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明确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为了避免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式教学,可以将自己的科研实践,以及科研过程中与课程有关的研究内容和结果融入教学过程中,可以潜意识里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1.采取专题授课的形式整合教学内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授课教材内容包括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两部分,但是,从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的角度看,教材的编排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如在营养学部分的第三章,主要讲授不同种类食物营养价值,以及加工、烹调和食物储存对营养价值的影响,而在食品卫生学部分第十章又会涉及不同种类食物的卫生问题及管理,但是从食物这个主题出发,把相关的内容分开感觉知识结构不完整。因此我们可以以专题授课的形式,将相同和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将教材中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与各类食品的卫生及其管理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专题,以各类食品为主角,从食物的营养成分到加工储存卫生管理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介绍第四章公共营养中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学基础知识,结合不同特殊人群的生理结构特点,对特殊人群(孕妇、乳母、青少年、老年人)的膳食原则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将所学理论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2.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理论课堂借助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专业案例、实物模型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专业案例、实物模型等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色彩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还可以利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动态的变化过程,这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物道具的灵活使用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借助这些教学辅助手段,配合我们精心安排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如介绍鲜奶的卫生学评价,先让学生对我们课堂准备的掺假奶、变质奶及鲜奶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对鲜奶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进行评价[2],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可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食品卫生质量的评价。讲授第九章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时,教师可预先准备好食品添加剂,在课堂上进行勾兑合成果汁;有时我们也会给学生分发各种不同种类的小零食,让学生根据食物的标签,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以此为切入点,探讨食品添加剂的意义、使用要求等。
(2)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知识抽象,在我们讲授该专业课的时候,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基础内容基本都完全忘记;另一个方面,这个时间段,学生也已经学习完了临床相关的各类疾病的病因及生理特点,因此,在介绍临床营养这一章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临床常见病,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问题。以营养与糖尿病为例,教师提前告知学生要准备的内容,教学难点是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教学目标为糖尿病的膳食防治原则,根据我们准备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临床知识,提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病因等,并熟悉糖尿病病人食谱编制的原则和过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的讨论出现偏倚时,老师要及时提醒;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要细致,以便及时纠正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错误。
3.加强对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筛选、优化实验项目,改变实验的开展形式。目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开设的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居多,针对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的现状,我们每年都会更新实验内容,增加一些实验性强、与当前研究热点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目前,我们的实验项目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传统经典的实验,如凯氏定氮法、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以及综合性及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如膳食调查的设计和分析、食物中毒案例分析。为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我们增加了HACCP的内容,而且,将此实验项目安排在食品企业,由企业结合生成现场,给学生介绍相关的理论内容以及危害关键控制点的设置、控制,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该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传统的实验过程通常是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实验操作来进行实验,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综合性及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如膳食调查,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实施方法,通常学生讨论后,选定调查对象,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分析结果,统计数据,最后进行结论分析,通过这个过程的锻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组织、团队合作的能力。
(2)增加开放性实验。为了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的掌握,满足学生课余时间从事科学实验的需求,教研室将开放实验课项目、时间、带教教师告知学生,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学生可以以此课题为依托,申请学校的大学生创新性项目,提高其科研能力[3]。
三、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合理化
课程传统的考核形式是期末考试成绩,有时会考虑学生的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只是体现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因此,可以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考试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成绩、平时成绩(课堂出勤、上课回答问题等)、实验成绩,这种评价方法相对比较全面、合理。为了避免理论考试出题的偏倚,可以建立试题库,并对题库的题目进行年度的更新;实验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实验课的表现,带教老师会在每次实验课对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考核,并记录分数;实验结束后的实验报告书写、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实验過程中异常情况的处理等也是实验成绩的一部分。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需要我们及时地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新的教学手段、方法的出现和应用,也对我们专业任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科生教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预防与卫生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医学院校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而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学习重视不够,且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这与其课程设计不恰当、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兴趣有着密切关系,本文结合多年的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经验,谈谈其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体会。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7-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人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医学院校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护理专业等)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其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水平、态度、行为将对身边的朋友和病人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却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英语和相关专业课就行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学内容比较多,安排的课时相对又少,导致老师讲授、学生学习都难以突出重点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程内容必须改革;③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需要调整,先介绍人们每天都接触到的各类食物的营养,而将比较枯燥的营养素部分内容结合到食物营养价值部分讲解;④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员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结合案例、注重实用性、强化技能培训的互动式教学,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上述情况,谈谈我们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的体会。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开课前组织师生见面会,让学员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食物资源的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关。而且,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感觉“食”面埋伏,常常谈食色变。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务模式,目前在医疗模式由“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的趋势下,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应树立“大卫生、大防疫”的预防医学整体观念。因此,使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全面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相关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要学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要学会如何预防。现在很多病人在医生开完药过后都会问:“我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或者“哪些食物对我的康复有益呢?”然而多数医生由于营养学知识的匮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不仅能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有很好的实用性,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样把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应用于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当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准确、全面地学习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他人甚至患者。
2.课程内容的改革
近年来,“营养”和“食品安全”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处于敏感、新潮、时尚前沿的大学生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充满了渴望,对这门课程也充满期待,经常希望评价一下自己或亲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控制自己的体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们大多是在充满期待中来学习这门课程的,这和几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在我们对大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为了适应目前的这种状况,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不至于使他们满怀希望而来,经受最初几节枯燥的理论灌输后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为此必须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目前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主要在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开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依次为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相关疾病以及合理营养,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和顺序设置对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等)学生学习的预防医学课程中包含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内容,他们的教学时数为10学时至20学时,时间相对较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合理营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不仅重点不突出,还恰恰忽略了实用性最强、学生最感兴趣的食物营养、营养与疾病等部分内容。建议重点讲授食物营养与人类健康、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可以少讲甚至自学。
3.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营养素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营养学基础似乎基础性、理论性太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感觉就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既枯燥难学还不实用。
认知学习理论指出,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用来同化新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上符合这个规律,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联系以往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第一堂课常常讲营养素,而营养素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接触。食物则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所以由食物讲起,逐渐过渡到营养素等,才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要求,可以具体化教学内容,使营养学课堂从一开始就联系实际,内容生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进入营养学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础内容的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降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教师课堂讲授的效果。国外的优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and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绍食物选择和人类健康这类比较感性的知识。
4.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食品添加剂课程 教学革新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因素,是食品工业的灵魂。食品添加剂课程立足于应用,让学生掌握各类添加剂的性质及使用策略毕业论文,适当引入食品添加剂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食品科学技术和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许多新思维、新工艺、新技术、新手段不断出现,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营养、功能更加关注,这些都对食品添加剂的发展,以及食品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我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食品添加剂的课程教学做了研究与探索,提出了相关革新倡议。
1.教学内容的革新
随着高新技术在食品生产上的应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在不断更新和增加。理论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但 论文格式范文一成不变的,应随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在此基础上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革新。
理论教学上,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增加和完善理论教学内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已经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由于多起滥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些人谈"添"色变,对食品添加剂没有正确的认识。我在食品添加剂概述中增加了有关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方面的内容,补充了有关食品添加剂利弊的权衡不足,让学生对添加剂的安全性有上一个正确认识;并及时补充和更新食品添加剂的有关新标准,使学生强化法制观念,强化对标准的认识,强化职业道德,为日后从事食品行业打好基础。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我结合食品加工工艺对各种食品添加剂介绍,如果冻加工过程中增稠剂和香精香料的使用,火腿肠加工过程中亚硝酸盐的使用,冰淇淋生产过程中增稠剂、乳化剂等的使用,等等,使枯燥的添加剂特性和作用的介绍形象起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添加剂的作用原理和正确的使用策略毕业论文。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对食品企业、食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利用到食品企业实习的机会,向技术人员了解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了解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使用量、适用范围等。并针对调研结果组织讨论,讨论该添加剂的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该种食品添加剂,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食品市场进行调查,通过查看标签,了解食品添加剂在众多食品中的应用,对添加剂的适用范围和使用量有具体的了解。通过企业调查和市场调查,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到了实际,不仅增加了对本门课的感性认识及兴趣,而且提高了浅析硕士论文不足分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2.教学策略毕业论文的革新
在食品添加剂课程内容不断调整的同时,相应的教学策略毕业论文和手段也要不断改善,这样才能满足新世纪对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的需要,才能推动论文范文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教学革新过程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首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讲授内容丰富,形式形象生动、直观易懂,对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教学中过程中播放电视、影像资料的短片,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每周质量报告》,综合频道的《焦点访谈》等栏目中有众多的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精彩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加大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要求学生对影视资料中提到的热点不足进行网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加深对热点不足的了解,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学习热情高,教学效果很好。上网查资料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而且是学生培养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其次,由于食品添加剂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每一个内容都与应用息息相关。因此,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强化基本知识的教学效果,也是推进学以致用、增进对食品添加剂直观印象的一种手段,还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案例教学法是以真实案例为引导的教学策略毕业论文,其核心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通过具体案例浅析硕士论文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丰富课堂内涵,激发教、学双方的活力和效率。
3.考查形式的革新
成绩考查是教学过程的 重要环节,运用得好,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达到教学要求。优化考核内容比例可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考查内容包括平时成绩、食品调查、课程论文、期终考试等。
结合考勤和课堂表现考查平时成绩。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等考查学生的平时表现,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组织学生进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的市场调查,并完成市场调查报告,增强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并锻炼学生发现不足和解决不足的能力,为撰写课程论准备,食品调查报告占总成绩的10%。
在讲授完食品添加剂理论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撰写课程综述文章。通过撰写论文,学生不仅更加主动深入地学习和掌握了食品添加剂知识,还锻炼了查阅、阅读文献和写作的能力。课程论文的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本门课程在内容全部讲完之后进行期终考试,考试不是论文格式范文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可以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考试教师可以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借以改善教学策略毕业论文。期终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40%。
总之,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革新与实践,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国华.食品添加剂应用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郝利平,夏延斌.食品添加剂[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3] 孙保国.食品添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题目:不同饲料饲喂断奶仔猪对比试验研究
1、毕业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1.1背景:
近几年我国的养殖事业发展迅猛,大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尤其是养猪业正是如日中天。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仔猪成活率低、腹泻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合理的仔猪饲料是养猪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不仅影响仔猪阶段的生长,还严重影响仔猪成年后的生产性能。而仔猪断奶则是仔猪生产中的关键因素,仔猪在3~5周龄断奶称为早期断奶(swineearlyweaning)。国外的早期隔离断奶(sew)技术甚至把断奶日龄降低到14天以下。仔猪早期断奶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越来越被养猪业者所认识。仔猪断奶后,首先是摄入营养成分的改变,一是由母乳改变成吃饲料;二是由猪呵护的生活方式转变成完全独立的生活方式;第三是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产房转到仔猪舍,并结识新的伙伴,另外离开了母乳的喂养,容易受到病源微生物的侵害而生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侯国方,徐凤军、王显在杭报道颗粒饲料在制粒过程中将自身所含的淀粉糊化,使饲料易于消化吸收,提高了饲料的能量含量;同时破坏了胰蛋白酶抗营养因子等,提高蛋白质消化利用率;膨化还能限制某些脂肪酶的活性,减少饲料氧化分解,延长了饲料的保存期;制粒过程中还能杀灭原料中可能存在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减少了仔猪腹泻的发生。耿照银,田正伟,彭友银等采用相同营养的水平的颗粒饲料与粉状饲料饲喂杜长大商品猪,在全程的饲养过程中都表现出了颗粒饲料的优越性。颗粒饲料组的日增重、采食量、料肉比、千克增重饲料成本都比粉状饲料组有所提高。
颗粒饲料与粉状饲料相比,具有减少粉尘,防止挑食及营养组分分层、减少饲料浪费提高单位时间的采食量及降低采食能耗等作用对于饲料添加剂意义特别重大,可防止饲料生产及运输中组分分离;可杀灭病原微生物,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减少包装运输费用。但颗粒饲料在加工过程中某些营养成分失活,如维生素类和酶类。1.2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颗粒饲料和粉状饲料饲喂断奶仔猪,通过仔猪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等方面进行对比实验,对两种饲料的饲喂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为今后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毕业论文的研究目标:
本试验主要研究比较颗粒饲料和粉状饲料对断奶仔猪饲喂效果的研究,比较其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料肉比、死淘率,从而养殖户的提高经济效益。
3、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具体措施和研究的可行性、创新点:
3.1研究内容;
3.1.1不同饲料饲喂对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3.1.2不同饲料饲喂对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
3.1.3不同饲料饲喂对断奶仔猪死淘率、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3.2研究方法;
试验前对两组仔猪进行称重,计算个体的平均体重,在试验结束再进行称重,然后计算仔猪每组的平均日增重、日耗料和料肉比根据当时的市场物价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及T检验。
3.3具体措施;
在相同环境下采用不同的饲料进行饲养试验。为了给断奶仔猪选择合适的饲料类型,选择日龄相近,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仔猪60头35日龄断奶的仔猪随机分成两组,采用2种类型的饲料;即颗粒饲料组和粉状饲料组,每组三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经30d的饲养试验。
颗粒饲料与粉状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指标(%)
项目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钙总磷赖氨酸
颗粒饲料
粉状饲料≥21
≥21≤4
≤4≤7
≤70.7~1.2
0.7~1.2≥0.6
≥0.6≥1.2
≥1.2
3.4饲养管理:
饲喂时间是每天饲喂四次,分别是6;30、10;30、14;30、18;30进行饲喂,任其自由采食、饮水。预试验期为一周,以利于仔猪适应饲料环境等条件。
3.4可行性:
本试验在普通猪场即可完成,在吉林区周边猪场很多,我们学校也有自己的猪场。试验地点容易选择,我们已经学过《动物营养学》、《猪生产学》、对断奶仔猪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而我在猪场实习过,对仔猪的养殖和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饲养后的采样结果在我们学校的实验室即可进行。
3.5创新点:
不同饲料饲喂断奶仔猪在动物研究领域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少,因此,通过以断奶仔猪作为研究对象,不同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最适合断奶仔猪的饲料,为饲养断奶仔猪而提供参考和依据。
4、主要参考资料及使用的原始资料:
[1]胡文琴,孟庆丽,王恬.不同形状饲料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4(5):29~30.
[2]陈润生,魏国生.膨化颗粒饲料饲喂仔猪实验[J].畜牧与兽医,2002(1):3~4
[3]顾平生,杨国明,张曦,等.仔猪膨胀颗粒饲料饲养试验[J].云南畜牧兽医,2002(1):3~4
[4]陈权军,关则记.乳猪日粮不同处理方法(膨化、压粒、粉状饲料)对刚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当代畜牧2001(6):37~37
[5]耿照引,田正伟,彭友银,等.牲猪全程饲喂颗粒饲料饲料试验报告[J].湖北畜牧兽医,1999(2):36~37
[6]姚建军,陈月霞,等.粉状饲料、颗粒饲料饲喂不同毛色的杜约太三元杂交商品猪试验[J].天津畜牧兽医,1999、16(1):24~25
[7]陈文存,沐学勤,范荣俊,等乳.猪优化颗粒饲料扩大验证试验[J].云南畜牧兽医,2002(1):4
[8]傅仲,汪明,范光厚.早起断奶仔猪的生长限制因素及营养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12):15~16
[9]卢亚萍,杜杰.断奶仔猪腹泻原因分析与防治[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12):15~16
[10]侯国方,徐凤军,王显航.仔猪膨化饲料鱼颗粒饲料对比试验(初报)[J].饲料与畜牧,1997(3):10~11
5、毕业论文的进度安排:
(1)20XX年4月:准备开题,完成开题报告。
(2)20XX年5月~2013年1月:试验前的准备,试验场的选择,试验材料的用品的搜集,试验场的打扫、消毒,仔猪的选择。正式试验。
(3)20XX年2月:撰写论文,上交初稿。
论文关键词:脑膜炎,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由结核菌侵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实质和脑血管的病变,是最严重的结核病。目前死亡率高为20%~30%[1]。通过综合治疗,全面而系统的护理,治愈率已提高到93%[2]。其病情凶险,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精心护理极为重要。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结脑1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怎么写论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患者中,男5例护理论文,女5例。年龄22~60岁,住院时间10~160天。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头痛,热型为不规则热,根据病史、体征、症状、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临床均诊断为脑膜炎。
1.2 治疗 住院后根据不同情况予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等选用4~5种联合正规方案治疗,同时予激素、脱水、对症、支持及营养等治疗,治愈好转。
2 护理重点
2.1 心理护理 本病病程长,病情重,加之应用抗结核治疗和激素治疗后可出现一定的副反应,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另外,一些患者对结核病存在误解,加之经济的拮据,从而产生一定的焦虑、恐惧心理。此外,一些患者又担心预后不良,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本病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论文,放松心情,乐观面对本病。
2.2 饮食指导 患者由于颅压高致频繁呕吐,抗结核药物对胃肠道刺激降低食欲,持续发热及大剂量
脱水剂应用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清醒患者鼓励其多饮水,少量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高钙饮食,昏迷患者采用鼻饲流质饮食,合并胃出血及病情危重者增加胃肠外营养。
2.3 用药观察
2.3.1 应用脱水剂的观察与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常用的脱水剂为高渗脱水剂和利尿剂,所以,首先要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目前,常用的脱水剂为20%甘露醇,其对血管刺激性非常大,护士应保护好患者血管,如发生渗液、漏液,可立即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减少对皮肤黏膜的刺激怎么写论文。
2.3.2 使用激素的观察与护理 激素具有抗炎、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防止黏连、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护理论文,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使用激素用量过大或减量不合适、计量不准确就容易造成反跳现象,因此要严格遵医嘱给药,并嘱患者不能随意增药、减药,如患者出现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3.3 抗结核药物的观察与护理 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关键,应遵循早期、联合、适量、全程、规律用药原则,否则,就可能造成耐药。此外,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大。因此,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如出现胃肠道的不适、肝肾功能异常,视力减退、听力障碍及变态反应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必要时停药。另外,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如利福平应空腹服用,可达到最佳疗效,同时也可减少其副反应。
2.4 腰椎穿刺的护理 进行腰椎穿刺术及鞘内注射是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用的治疗和诊断方法。因具有一定的损伤性护理论文,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解释。术后协助患者去枕平卧4~6 h。
2.5 发热的护理 本组27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1.0 ℃。因此,应定期测量患者体温,出现体温升高,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对于出汗较多患者应协助其饮水,并加强房间通风,防止复发感染。应及时更换床单、衣服等,防止皮肤感染发生怎么写论文。
2.6 高颅压的护理 脱水疗法是治疗颅内高压的重要手段,常用20%的甘露醇静滴,应用时速度要快,确保200~500 ml甘露醇在30 min内滴完,否则影响脱水的效果。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低钾血症。
2.7 出院指导 结核脑膜炎属慢性消耗性疾病,抗结核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待脑脊液检验正常及症状消失后即可出院,出院后仍须坚持抗结核治疗6~9个月。出院时嘱患者必须按时按量服用抗结核药物,并定期到医院复查脑脊液、血常规、肝功能护理论文,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受凉,以免加重病情。
结核性脑膜炎周期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常常是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或诱因。因此,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做好基础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预防和处理颅内高压。提高患者依从性,做好服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1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25-128.
2谢惠安.现代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3-296.
论文关键词:脑膜炎,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由结核菌侵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实质和脑血管的病变,是最严重的结核病。目前死亡率高为20%~30%[1]。通过综合治疗,全面而系统的护理,治愈率已提高到93%[2]。其病情凶险,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精心护理极为重要。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结脑1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怎么写论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患者中,男5例护理论文,女5例。年龄22~60岁,住院时间10~160天。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头痛,热型为不规则热,根据病史、体征、症状、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临床均诊断为脑膜炎。
1.2 治疗 住院后根据不同情况予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等选用4~5种联合正规方案治疗,同时予激素、脱水、对症、支持及营养等治疗,治愈好转。
2 护理重点
2.1 心理护理 本病病程长,病情重,加之应用抗结核治疗和激素治疗后可出现一定的副反应,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另外,一些患者对结核病存在误解,加之经济的拮据,从而产生一定的焦虑、恐惧心理。此外,一些患者又担心预后不良,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本病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论文,放松心情,乐观面对本病。
2.2 饮食指导 患者由于颅压高致频繁呕吐,抗结核药物对胃肠道刺激降低食欲,持续发热及大剂量
脱水剂应用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清醒患者鼓励其多饮水,少量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高钙饮食,昏迷患者采用鼻饲流质饮食,合并胃出血及病情危重者增加胃肠外营养。
2.3 用药观察
2.3.1 应用脱水剂的观察与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常用的脱水剂为高渗脱水剂和利尿剂,所以,首先要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目前,常用的脱水剂为20%甘露醇,其对血管刺激性非常大,护士应保护好患者血管,如发生渗液、漏液,可立即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减少对皮肤黏膜的刺激怎么写论文。
2.3.2 使用激素的观察与护理 激素具有抗炎、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防止黏连、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护理论文,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使用激素用量过大或减量不合适、计量不准确就容易造成反跳现象,因此要严格遵医嘱给药,并嘱患者不能随意增药、减药,如患者出现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3.3 抗结核药物的观察与护理 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关键,应遵循早期、联合、适量、全程、规律用药原则,否则,就可能造成耐药。此外,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大。因此,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如出现胃肠道的不适、肝肾功能异常,视力减退、听力障碍及变态反应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必要时停药。另外,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如利福平应空腹服用,可达到最佳疗效,同时也可减少其副反应。
2.4 腰椎穿刺的护理 进行腰椎穿刺术及鞘内注射是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用的治疗和诊断方法。因具有一定的损伤性护理论文,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解释。术后协助患者去枕平卧4~6 h。
2.5 发热的护理 本组27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1.0 ℃。因此,应定期测量患者体温,出现体温升高,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对于出汗较多患者应协助其饮水,并加强房间通风,防止复发感染。应及时更换床单、衣服等,防止皮肤感染发生怎么写论文。
2.6 高颅压的护理 脱水疗法是治疗颅内高压的重要手段,常用20%的甘露醇静滴,应用时速度要快,确保200~500 ml甘露醇在30 min内滴完,否则影响脱水的效果。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低钾血症。
2.7 出院指导 结核脑膜炎属慢性消耗性疾病,抗结核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待脑脊液检验正常及症状消失后即可出院,出院后仍须坚持抗结核治疗6~9个月。出院时嘱患者必须按时按量服用抗结核药物,并定期到医院复查脑脊液、血常规、肝功能护理论文,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受凉,以免加重病情。
结核性脑膜炎周期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常常是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或诱因。因此,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做好基础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预防和处理颅内高压。提高患者依从性,做好服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1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25-128.
人们给了硒很多美称:硒是微量元素皇冠上的一颗明珠,硒是“生命的火种”、“抗癌之王”、“心脏的保护神”“抗肝坏死保护因子”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表的关于硒营养研究和疾病关系的科学论文超过了10万篇,几乎所有的新发现、新进展都表明,硒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四大抗氧化剂:①维生素C;②维生素E;③β-胡萝卜素;④微量元素硒。
硒在抗氧化能力方面比维生素E强大50~500倍,可见它对人体的重要。
硒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
最新国际研究发现,硒与抑郁症关系密切,已有多篇论文公开发表。研究表明,人体的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脑血管、肝病、肾功能不全及慢性疾病)和亚健康人群都伴有抑郁症。硒能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和运动抑制的症状。
著名营养学家巴博亚罗拉博士称“硒”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矿物质营养素。硒的所有作用都建立在抵抗自由基、提高免疫力的基础上。硒的作用体现在它对人体的全面保护。
科学证实,硒具有清除自由基,预防癌症,养颜抗衰,保护肝脏,拮抗有害金属,抗辐射,免疫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人体缺硒会导致心脑血管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胃肠道疾病、糖尿病、哮喘、帕金森病、肝病、癌症等40多种疾病的高发。
抗氧化作用。硒可使有毒性的过氧化物还原为无害的物质,使过氧化物分解,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修复分子损伤部位,增强机体免疫力。 硒可促进体内多种代谢活动。
硒是肌肉的正常成分之一。缺硒会使骨骼肌萎缩和呈灰白色条纹,发生心肌受损,脂质增多,钙质沉积 , 补硒可以预防多种疾病的高发。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体质类型体力活动
2004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大学体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众所周知,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体力活动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体力活动是指由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身体活动,也是指在基础代谢的水平上,身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体力活动不足是健康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它与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结肠癌和其他一些重要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体力活动概念研究其与体质健康的关系。体力活动的内涵比我们通常所说的体育锻炼更加丰富,体力活动涵盖体育锻炼。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力活动概念研究新时期大学生体质、体力活动现状及相互关系,研究对象是湖南工业大学全日制在校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488份,有效488份(其中包括大一128人,大二126人,大三116人,大四118人)该方法主要从大强度体力活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步行和静坐4个方面评价体力活动水平。大强度体力活动是指身体需要努力发挥潜能,呼吸变得非常急促,时间上必须至少持10min的活动,如搬重物、有氧训练、激烈的体育锻炼或竞赛、快速骑车等;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是指需要付出中等水平体力,呼吸较安静时更急促一些,时间上也必须至少持续10min的活动,如搬较轻的物体、匀速骑车或打双人乒乓球等;步行则是指那些至少维持10min以上的步行活动。(本实验主要采取方法)
2、SAS9.0数据统计法。数据统计采用SAS9.0统计软件处理,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论文格式范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体质基本情况 身体素质,简称体质。是指人体在各种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体育论文,在中枢神经调节的基础上,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如力量、灵敏、耐力、柔韧、速度等机体能力。经调查分析大学生体质总体良好, 经时间检验,不同性别得分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男生体质综合得分、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均优于女生; 女生良好率、及格率则高于男生。进一步说明男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比女生好是由于体质达标优秀率较高所致。普遍而言男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率为9.5%,女生低体重发生率为24.5%。男女生各组体力活动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男生正常体重组一天中大强度活动时间、中等强度活动时间、步行时间略大于肥胖组,静坐时间比肥胖组少。女生的情况与男生相反,肥胖组女生大强度、中等强度活动反而多于体重正常组。
(二)影响体质的主要因素
1.后天条件的影响
日本著名运动生理学家石河利宽教授曾以身高为例指出:“遗传因素能不能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美国学者克莉指出:“在过去一世纪内,人类的身高体重的增长主因是由于较好的营养和疾病减少”。日本的一位研究者曾用电脑对1-3年级学生的身高增长率进行过分析,发现影响身高的先天因素仅占23%,而后天因素中的运动占20%,营养占31%,环境占16%。也就是说,人体的体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先天因素影响的,这些先天因素可以通过后天的体育锻炼和保健工作得到合理的改善。由此可见,遗传虽然是人的体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条件,与一个人体质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关系,对人的性格、身体机能、体形、免疫力、寿命等许多方面有着密切关系,但遗传对人的体质的影响并不是完全的,最终人们体质的强弱主要还是取决于后天的环境、体育锻炼、营养和卫生保健等条件影响着的。
2.体育理念的确立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好坏,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变本加厉的升学竞争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听闻部分地区初中毕业取消了体育中考体育论文,此举正好把“多余的课,多余的时间”给其他考试的文化课“加餐”,以期提高考试成绩。青少年学生在如此思想的引导下,根本不去“浪费”不可多得的宝贵学习时间来做那些“可有可无”、“多余”的锻炼与运动。因此,“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个成长理念还没有深入青少年学生当中,潜在影响了大学生体育意识的树立。大学生的体质水平下滑,固然与中学时期注重升学率、锻炼时间少、不重视体育锻炼有关,但最重要的是大学生在大学时期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体育锻炼缺少兴趣、锻炼时间少、锻炼效果不佳、锻炼设施短缺等因素有关。
3、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强度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如下表:
(表一) 每周的运动时间统计表
年 级
性 别
0-5小时(人)
6-10小时(人)
11-15小时(人)
16-20小时(人)
21小时以上(人)
人数合计
大一
男
24
9
4
1
1
39
女
18
8
1
27
大二
男
9
21
6
2
38
女
8
14
2
1
25
大三
男
4
9
14
8
35
女
11
10
2
23
大四
男
18
13
3
34
女
20
4
1
25
人数合计
112
88
32
13
1
246
占总人数百分比
45.5%
35.8%
13%
5.3%
0.4%
【关键词】 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有关调查也表明近些年来我国人们群众的营养情况在逐年改善,相关疾病也在逐年降低。但因为学生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受到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针对学生群体的营养调查文献很多,都认为科学的饮食结构才是保障营养的前提,对学生的健康有促进效果。
大学生营养健康现状随着每天早上第一节上课铃声响起,一手拿着早餐,一手抱着书的大学生们快步地穿梭在教学楼里,草草几口下去,算是结束了早餐的饮用。这种现象几乎在每个高校都存在着。营养学家表示,进食的时候,人体内负责后勤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于是消化道和消化腺功能活跃起来,供血增加,运动增强,分泌增多。在这个时候做运动,大量血液就会供应骨骼肌,以至于消化系统供血不足,会造成消化和吸收障碍。尤其是早上,体内能量水平很低,更应该有一个好的用餐环境和气氛,不能边走边吃。大学生们尽可能在食堂或者宿舍用早餐,切勿囫囵吞枣式进餐。长期草草饮用早餐,不仅会导致胃的不适,还会造成营养不良。专家还表示,人们群众的营养情况可以整体地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各项情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物质等发展的体现。故对人们群众实施营养监测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其是国家今后的发展,应予以重视。
饮食无规律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数据表明,近年来,饮食无规律成为形成大学生亚健康现状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对饮合理膳食平衡营养食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而无规律的饮食是造成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日常饮食无规律的学生比例已分别占41.9%。长期无规律的饮食,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001年营养学家孙建华在上海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显示挑食、偏食,对某些食物有嗜好者较多。女生的蛋白质摄取量较低,尤其是动物性蛋白的食用量低。2005年营养学家辛碧芬对中南大学营养状况调查的结果是:中南大学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9.9%,肥胖率为26.3%,膳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B2、C、钙等摄入与标准相当。2005年邓杰对南京高校大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中显示:营养良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好者占36.9%,营养不良者占52.6%,营养过剩者占10.5%。查阅了近几年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等的问卷调查研究资料。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营养知识缺乏,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营养行为,如不吃早餐,常吃零食等。应付用餐者比比皆是为了能多睡一会,许多学生都有不吃早餐的习惯,中午和晚上多吃些就认为能把早餐的营养补回来。而有些女大学生,考虑到要保持身材,也养成了长期不吃早餐的习惯,中午还能按时吃饭,但晚饭也是担心发胖,随便应付一口。熟不知,长期下去,这种营养流失,缺乏最基本的营养食物带来的危害可是非常大的。首先,一、对大脑的危害。虽说脑组织的重量只占人体重的2-3%,但脑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800ml,耗氧量每分钟约为45ml,耗糖量每小时约为5g。二、对消化系统的危害。正常情况下,头天晚上吃的食物经过六小时左右就从胃里排空进入肠道。第二天若吃不好早餐,胃酸及胃内的各种消化酶就会去“消化”胃粘膜层。长此以往,细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很容易造成胃溃疡及十二指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三、更靠近肥胖族:人体一旦意识到营养匮乏,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最后消耗的才是脂肪,所以不要以为不吃早饭会有助于脂肪的消耗。相反,不吃早饭,还会使午饭和晚饭吃得更多,瘦身不成反而更胖。饮食营养是大学生身体发育的先决条件专家建议,必须按时吃早餐,并且进食速度不能过快。尽量去食堂进餐,相对于学校周围的餐馆,食堂的就餐环境要好很多。另外,早餐不吃反误瘦身大计不要以为不吃早餐就可以少吸收热量而因此减肥,根据营养学家们的证实,早餐是每个人一天中最不容易转变成脂肪的一餐。如果每天不吃早餐只会让午餐吃得更多。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比例最好是3:2:1,这样子就能让你在一天内所吃的精华在体力最旺盛的时间内消耗掉。
高校应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宽松有序的业余生活环境,提高大学生耐受挫折及适应生活的能力,利用体育科学知识及相关科学知识教育,教会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放松的方法。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与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杜绝不良嗜食品营养与检测论文好,学会自我医务监督检查手段,建立良好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习惯。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健康意识为目标,开设一些有关体育文化、体育锻炼与健康的专题讲座,进行体育知识、饮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培训,增设大学生开展健康体育的专业指导教师。
以《xx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为指导,以推进《xx市“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项目为重点,深入开展“优秀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研究”工作,引导教师做真实的研究,促进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学校特色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区域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做出贡献。
二、工作重点
1.《“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教科任务
(1)开展“学情”专项研究。依托《本质回归:校本教研的实践创新》深化研究项目组的活动,研究学生,研究学习,做好学情研判的技术分析,为第一批试点学校项目的展开提供方法与技术。
(2)编制《XX年“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研究选题指南》。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实际问题,提供选题指南,结合XX年市级各类课题立项、年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审等工作,引导学校和教师围绕“促进有效学习”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推进课堂变革。
(3)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合作研究,做好第一批试点学校的学生学习力调查,筹备“课堂变革”论坛。研制《“学为中心”常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制订《课堂变革试点项目联盟组织管理办法》。
2. 教科研管理、指导与服务
(1)扎实开展“首批教科研优秀成果推广与应用”项目。依据《xx市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实施方案》精神,开展首批6项立项研究型课题成果79个实施单位的应用研究,做好研究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定期开展基地学校研究活动,做好各课题的中期总结。
(2)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与指导。认真落实《xx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修订《xx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协调做好全市各类课题统一立项申报、论文、优秀教科研成果评审等工作;加强课题过程性研究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加快教师课题研究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的实践研究,推行课题研究课,探索适合教师的实践研究形式与成果表达方式,引导教师做真实的研究。
3.课程建设
(1)开展《学校课程规划》研讨。征集xx市不同学段学校的课程规划或课程方案,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做好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研究。
(2)组建市级精品校本课程群。在前三届中小学精品课程评选的基础上,根据xx市基础教育区域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对已有“精品课程”进行归类梳理,形成课程群,推广精品课程。
(3)以学生的发展为取向,启动“公民教育”、“学习心理指导”、“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等专题课程研发。成立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开展区域推进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4.德育专题研究
以德育微课程建设为载体,梳理近三届中小学精品课程中的德育校本课程,筛选特色精品德育课程,建立德育课程资源库,引导学校德育工作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召开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学校德育微课程建设研讨会,推广精品德育课程。
5.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研究,召开全市学习心理辅导暨中高考考前辅导研讨会,继续举办“晴朗六月”考前辅导系列活动。
关键词:秸秆氨化,肉牛育肥,增重效果
运城市是主要粮棉区,年产小麦秸秆8亿kg。长期以来,小麦秸秆一直是晋南牛的主要饲草来源。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提高农作物秸秆的营养成分和利用率,我们进行了秸秆氨化育肥效果对比试验,为大面积推广秸秆氨化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1实验目的 为了验证秸秆氨化对提高增重和麦秸利用率的效果,以解决我市广大养牛户饲草质量差,营养水平低,饲养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等问题,通过秸秆氨化育肥试验,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作用。
2实验材料及方法
2.1实验材料
2.1.1试验牛的选择 选择18月龄体重280~320kg,体质健康,发育正常的晋南牛阉牛20头,随即分为实验组10头和对照组10头。免费论文参考网。
2.1.2秸秆 选用无霉变干麦秸,经切碎3~5cm长待用。
2.1.3氨 选用含氨17%的碳酸氢铵化肥作为氨源。
2.1.4氨化方法 以麦秸,水,碳酸氢铵按100:60:13的比例进行配料,先将碳酸氢铵加水放入缸中并充分搅拌溶解,然后洒到称好的麦秸上,边翻边洒,搅拌均匀。把拌好的麦秸压实封严进行氨化。免费论文参考网。氨化成熟时间的长短,根据环境温度的不同一般为:
气温氨化成熟时间
5℃以下8周以上
5℃~15℃ 4~8周
15℃~30℃1~4周
30℃以上1周
2.2 试验方法
2.2.1精饲料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相同饲料配方、相同饲料用量情况下饲喂,日喂混合精料1kg,拌草饲喂。免费论文参考网。
2.2.2粗饲料 实验组全部采用氨化麦秸,对照组采用切碎为3~ 5cm长的普通麦秸。采用单槽饲喂,每天早晚两次,吃饱为止。
2.2.3试验时间 试验期从2008年9月1日开始(提前一周组织好饲养牛,并随机分组),10月30日结束,试验期两个月。
2.2.4称重 试验开始时早上空腹称重,第二次于10月1日早空腹称重,试验结束时再次称重。
2.2.5称草 在试验期,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头牛饲草采食量进行称重,方法是分早晚两次,上槽时称给草量,下槽后称剩余草量,记录采食量。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增重效果
实验组牛开始平均体重为 297.6kg,对照组牛平均体重为 299.1k。试验第一个月末,实验组牛平均体重为 333.3kg,对照组牛平均体重为322kg,试验结束时实验组牛平均体重为371.2kg,平均日增重1226.7g,对照组牛平均体重为345.8kg,平均日增重778.3g,实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多448.4g;提高57.6%(详见表1)
表1 氨化麦秸喂牛增重情况比较表
试验期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
牛号 开始体重(kg) 第一月末体重(kg) 结束体重(kg) 试验期总增重(kg) 平均日增重(g) 牛号 开始体重(kg) 第一月末体重(kg) 结束体重(kg) 试验期总增重(kg) 平均日增重(g)
2008年9月1日至10月30日 1 297 335 370 73 1216.7 1 286 314 341 55 916.7
关键词:蛋鸡啄癖,原因,防治措施
啄癖也称异食癖,是多种营养物质缺乏或由于其他代谢障碍所致非常复杂的味觉异常综合症,其中一些不适宜的环境和管理因素也是诱发啄癖的重要原因。论文参考。啄癖在各日龄、各品种鸡均能发生,但是在有神经质的蛋鸡群内更容易发生。鸡群一旦发生啄癖以后,即使激发因素消失,往往也将持续这种恶癖,致鸡伤、残、死,往往给养鸡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啄癖的发生原因
啄癖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环境、营养和激素等因素。论文参考。
1.1 营养因素:日粮营养不全面,如蛋白质含量偏少,氨基酸不平衡,尤其是含硫氨基酸缺乏,粗纤维含量过低;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食盐不足,玉米含量过高,食槽、水槽太少,争食抢水等都是引发啄癖的因素。全价日粮中如果使用颗粒料比粉料更易引起啄癖。
1.2 环境因素:鸡舍潮湿,温度过高,通风不畅,有害气体浓度高,光线太强,饲养密度过大,限制饲喂,垫料不足或长期不更新等都会引起啄癖。在饲养方式中笼养比平养更易发生。
1.3 激素因素:鸡即将开产时血液中所含的雌激素和孕酮,比青年鸡阶段要高出许多,而这种变化会造成鸡群出现烦躁现象,它是促使啄癖倾向增强的因素。
1.4 健康因素:外寄生虫侵扰、皮炎或毛囊炎、各种病因引起的拉稀都会诱发鸡的啄癖。
2 常见的啄癖类型
2.1 啄羽癖:个别自食或相互啄食背部羽毛或脱落的羽毛,啄得皮肉暴露出血后,发展为啄肉癖,常见于产蛋高峰期和换羽期,多是含硫氨基酸、硫和B族维生素缺乏引起的。
2.2 啄肛 :啄食及其以下腹部是最严重的一类啄癖,有的泄殖腔周围被啄破,有的肠道被拉出,这些鸡不死也失去饲养价值。啄肛常见于高产笼养鸡群或刚开产的鸡群,诱因是过大的蛋排出时努责时间长造成脱肛或撕裂,损失的多是高产母鸡。也常见于发生腹泻的雏鸡,诱因是带有腥臭粪便。
2.3 啄蛋癖:这种情况在进入产蛋高峰后的鸡群内较多见。论文参考。母鸡刚产下蛋,鸡群就一拥而去啄食,有时产蛋母鸡也啄食自己产的蛋,有时可见到母鸡头颈从鸡笼前网下伸出把蛋钩向笼内。啄蛋癖主要发生在产蛋鸡群,尤其是高产鸡群,发生的原因多由于饲料缺钙或蛋白质含量不足,常伴有薄壳蛋或软壳蛋,也多因产出的蛋不能尽快滚到集蛋网内,或因蛋壳质量不好易破,或蛋上带血所致。
2.4 啄趾: 雏鸡多发,一只鸡啄破脚趾,群鸡互啄,有时将鸡脚趾啄食掉。这种现象多因密度大所致。有时饲料撒于鸡身上、脚上也会引起啄趾。
此外,啄冠、啄髯多见于公鸡间争斗,啄鳞癖多见于脚部被外寄生虫侵袭而发生病变的鸡等。
3 防制措施
3.1 断喙:由于引发啄癖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有效处理,因此在绝大多数的蛋鸡场都采用断喙的方法。尽管断喙不能完全防止啄癖,但能减少发生率及减轻损伤。7~15日龄断喙效果较好,开产前再修喙一次。断喙务求精确,最好请专业人员来做,成功的断喙既可以防止啄癖又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
3.2 隔离有啄癖的鸡:及时移走互啄倾向较强的鸡只,单独饲养,隔离被啄鸡只,在被啄的部位涂擦龙胆紫或黄连素和氯霉素等苦味强烈的消炎药物,一方面消炎,一方面使鸡知苦而退。作为预防,可用废机油涂于易被啄部位,利用其难闻气味和难看的颜色使鸡只失去兴趣。
3.3 合理控制光照:光照不可过强,以3瓦/平方米的白炽灯照明亮度为上限。光照时间严格按饲养管理规程给予,光照过强,鸡啄癖增多。育雏期光照控制不当,产蛋期易发生啄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3.4 降低饲养密度: 高的饲养密度会引起鸡群的精神紧张而引起啄癖。生产中应为鸡只提供足够的空间,可减少啄癖发生的机会。
3.5 合理通风: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鸡舍进行合理的通风换气,最大限度地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
3.6 严格控制温湿度:根据鸡群不同的生理时期提供合适的温度,尤其注意避免高温高湿情况的出现,避免环境不适而引起拥挤堆叠,烦燥不安,啄癖增强。
3.7 提供完善平衡的日粮:注意玉米含量不要超过65%,无动物性蛋白配方应特别注意氨基酸的平衡,避免饲料单一,会收到良好效果。3%~4%的粗纤维含量可以有助于减少互啄的发生,这与粗纤维能延长胃肠的排空时间有关。定期喂饲一些青绿饲料也有助于减少啄癖的发生。
3.8 针对性的补充营养:在日粮中添加0.2%的蛋氨酸,能减少啄癖的发生。每只鸡每天补充0.5~3克生石膏粉,啄羽癖会很快消失。缺盐引起的啄癖,可在日粮中添加1.5%食盐,连续3~4天,但不能长期饲喂,以免引起食盐中毒。
3.9 防止寄生虫病及传染病的发生:当鸡群受到虱、螨的侵袭时,鸡群不安,常发生自啄或互啄。蛋鸡发生大肠杆菌病、球虫病、新城疫等后,可引起营养物质缺乏,泄殖腔外露,诱发啄羽、啄肛等。
3.10 针对性治疗:用硫酸亚铁和维生素B2治疗啄羽有显著效果。体重500克以上的鸡,每只每次服硫酸亚铁片0.9克、维生素B2,2.5毫克,每天2~3次,连服3~4天。在鸡的日粮中加入1%硫酸钠或1%~2%石膏粉(市售的天然石膏),直至啄癖消失。或者给患鸡每只每天内服石膏0.5~3.0克,连服数日,也能够缓解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