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化工企业技术论文范文

化工企业技术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工企业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化工企业技术论文

第1篇

(1)燃气化工技术管理以企业战略为导向

技术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技术管理体系的形成关系到整个企业管理的发展。因此,企业的技术管理应当充分以企业战略为指导,尊重企业发展的方向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实力提升,让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当中提升竞争能力。

(2)燃气化工技术管理以标准化流程为保障

企业的发展需要规范性的制度,以及标准化的流程作为重要支撑。企业的生产活动往往具有规模性和重复性的特征。基于这种特征,企业在进行技术管理的同时应当保障管理内容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促进了企业的管理进步。企业的管理无论是从内部看还是从企业的竞争环境角度出发,坚持制度系统建设的标准化十分必要。

(3)燃气化工企业技术管理以输出满意服务为前提

企业生产活动中,向生产环节输入的主要是人力、物力及财力。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应当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得到顾客的支持。这个过程中技术管理和设计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加强对这方面进行管理是输出满意产品的关键和前提。

二、建立健全质量工程管理相关内容

(1)管理职责方面

企业进行质量工程管理应当将工作的重点落实在人上,组织有效,责任分明。

(2)资源管理方面

完善的资源管理体系。不同能力的人员合理配置到相应的岗位上去。此基础上以实现生产建设为前提,优化人、机、物等资源的使用结构。确保技术设备的运转正常,有效的资源管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3)产品实现方面

产品实现方面的管理工作加强应当将重点放在质量目标及要求上来。产品要求应当基于顾客要求为前提,同时还应当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受到法律的规定和限制。另外,产品实现的过程中应当形成相应的资源要求与文件形式。最后,保持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燃气企业应设计和开发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的产品,提高设备产品的利用率。

(4)检测分析与技术改进管理

技术测量分析、改进对企业产品生产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这个过程中应当形成自我完善的系统模式。通过检测发现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进、总结。这是企业管理加强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技术管理的重要途径。

三、燃气化工技术管理创新系统建设

企业的技术管理应当建立创新管理目标。燃气化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创新管理系统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满足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面向燃气化工企业技术的、提供有效服务的、赋予文化内涵的创新体系。

四、企业技术管理中的人才培养

企业进行技术管理应当找准对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活的资源和动力是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因此,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培养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形成完善的技术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并与绩效挂钩。这是激发人才工作活力,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

五、增强燃气化工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规范性

企业面临的一项十分严峻的现状就是专业人才的匮乏。企业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和策略吸引人才和引进人才,转变企业人员管理系统和分配方式、考评方式,综合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技术管理操作规范化,能够有效提升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真正调动人才的参与管理的热情和能动性。

六、有效整顿企业固有技术管理系统

企业固有的技术管理系统建设是基于企业生产环境实施的一种有效管理措施,具有可靠的实用性。但是随着生产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发展情况有所变换。应对固有的技术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一方面,新技术系统应当符合现阶段的外部环境特征;另一方面,还应当具备内部适应性,确保现有的实效运行能力。

七、结语

第2篇

1.化学反应的绿色化

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是指在相关的制备和反应过程中做到“零排放”。而传统意义上的“零排放”是指反应物经过催化作用以及一系列的反应完全转化成为所需的物质,从而实现百分之百的转化率。其实这样一种概念是十分难达到的,尽管已经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达到了近乎“零排放”的标准和要求,但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化率为百分之百还是存在着困难的。近些年来随着相关学者的研究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技术也应运而生,将传统意义上的“零排放”转变了概念,意为在尽量满足较高的转化率的情况下,将得到的副产物也直接经过下一反应步骤并转化成为环境友好的物质进行排出或是进一步加以利用。这种新型的转化思想也将原本无用或是对环境存在着威胁和污染的物质“变废为宝”,让副产物成为能够被人们所利用的原料物质。这类技术的研发不仅仅是改善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还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源,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绿色环保、节约能源的技术手段。

2.产品的绿色化

之所以要强调化工产品的绿色化,是因为石油化工类的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在是太普遍了,不得不承认的是石油化工类的产品的的确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和优越,但相对于这些有利之处来说,其对于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也是不容小觑的。比如,我们生活中最普遍的洗涤用品,过去我们常用的洗衣粉中都是含磷的,而这些含磷的洗衣粉在溶于水之后随着生活污水一同被排到江河湖海中,造成了赤潮,给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因此,近些年来人们逐渐对此问题开始重视起来,研发了不含磷的洗涤剂,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有许多常见的石油化工类污染就每天在我们身边发生,比如汽车使用的汽油以及柴油。由于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汽油和柴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汽车能源的开发上也格外关注,低硫低碳、环境友好的配方和技术逐步成熟起来;另外,我国还在不断开发太阳能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等等,另外,对于交通工具的能源上,我们国家还大力推崇使用电能的汽车。

二、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应用

最初,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的生产以及最大程度上提升经济效益,不断研发一些节能技术,而近些年来,由于能源枯竭的问题日益严重起来,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和学者们都投身于节能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不仅仅是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能够节约能源,实现人类经济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石油化工行业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节能技术为变频调节技术。在石油化工企业中,耗费能源最大的就是电动机,包括泵类以及风机等等。因此,想实现石油化工企业的节能化应该从根本上减少电动机的耗能。而变频调节技术正是针对于电动机的一种有效的技能技术改革。变频调节技术的根本原理是通过控制方案与实际负荷相互之间的匹配,在控制的过程中实现阀门阻力的降低,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以此来实现对于泵类以及风机的科学化、节能化控制。这种控制技术可以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要,按照生产要求以及计算选型,并且全面参考产品方案的调整以及原料的调整,科学地控制各项指标和参数,降低企业的电能耗费以及设备磨损等等方面的耗费,实现成本上的节约以及能源上的节约,不论对于企业自身长远地发展还是对于能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的。

三、结语

第3篇

工业电气自动化主要是针对产品的选材、加工、装配等工序,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工业电气自动化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工业电气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还是需要一定的加强。我国的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水平与国外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就当前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生产状况而言,我国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产品还是处于中低档的产品。随着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工业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系统虽得到了深入发展,但是其没有针对实际问题进行针对发展,几乎所有工业项目都是采取的一个集成控制系统,这往往与工程的实际需要相违背,根据已有的技术进行系统设计,但是系统模式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这也导致了生产成本的上升,而且我国对工业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的设计并没有创新性,多数都是引进国外的设计,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如果要进行工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创新设计则会消耗过多时间。工业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系统在网络布线以及应用软件设计上还存在以下问题:网络控制技术不佳、软件设计时间过长、系统安全性低等,对系统成功运行直接产生影响。此外系统运行的网络结构复杂,难以操作,应用起来容易因为操作不规范对系统稳定性造成一些干扰,再加上控制技术所需要的精确性、准确性与网络构架的复杂性。

2工业电气自动化数字技术的应用情况

2.1数字技术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

航空市场发展问题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就我国当前的航空市场现状而言,已经存在许多的航空巨头,但是我国实际的航空技术水平与国外航空技术水平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尽管随着我国航空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是对于一些高科技技术缺乏相应的自主创新产权,多数需要依靠国外技术。对于大多数的航空机械加工都是需要高精度的工业技术来实现,但是我国明显还是无法实现的,如果通过人工也是无法实现的,实际航空机械器件所使用的合金就是我国当前工业技术无法实现的,所以加强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航空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

2.2数字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使用量不断提高,这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我国当前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生产水平要想满足当前汽车工业的发展,应加强数字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提高汽车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我国汽车工业加工效率,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发展汽车工业的柔性生产线,此外,还需要结合虚拟工业技术、集成控制技术等。

2.3数字技术的高性价比

把数字技术大量地运用到实际的工业电气中去,从而实现工业电气自动化,这样就能够让设备实现最大化地高效运行等智能化工作状态。运用数字技术能够实现设备数据资料收集一体化等功能,实现设备智能化控制和工作。数字技术能够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例如,用仪器设备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时,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中的测试、样品分析定位,在线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这样就能够在设备收集的数据和分析出的数据之间进行很好的比较和分析,并且还可以运用多项数字技术来进行多设备之间的数据收集和相互比较,这可以大大节约因为多设备数据量大而造成的工作量大容易失误等问题。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运用数字技术可以大大提升设备的精确度,实现最大化的设备性价比的提升。

3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加强应用数字技术对于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在未来数字技术的发展中,数字技术主要用于智能化系统的发展,通过数字技术控制各个模块进行工业生产,对于工业效率的发展需要重视应该数字技术。在未来数字技术主要是用于智能化控制,例如电机参数的自适应控制、自动识别负载控制、自动选型控制等智能化控制,所以数字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向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只有不断加深数字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方面的影响,才能够推进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和创新。

4结语

第4篇

如何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这个问题也深受党和政府的重视。在党的十上就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要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注重协同创新;同时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战略意义重大。

2013“中国知网杯”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创新发展与服务网络大赛就是充分响应党和中央的号召,以“创新发展”为大赛主题点,旨在让创新意识深根植入各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之中,在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进一步推动石油化工行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上的深度融合。

本次大赛不仅是在大赛主题上倡导创新,在大赛的开展方式上也同样采取了创新的形式——网络。大赛引入的网络赛事概念,采取网络参赛形式进行,可以说在石油化工行业赛事中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模式与高度。中国知网作为本次赛事开展的主要网络平台,为参赛选手和企业全程提供技术支持以及服务保障。

针对参赛企业和选手的相应需求,不断对大赛官网进行更新、改版,如官网专设的“学习专区”,可以教选手如何查阅资料、选择论文主题、写论文;项目课题研究中如何选题定题、申请流程;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了解学习科研方法等等。

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文库”就是为了帮助石油化工企业响应党和中央号召,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设置的专题浏览板块。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认真学习贯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如何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该文库有着重要的参考、学习和借鉴价值。

第5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HSE管理体系;化工企业

当前,国内的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各类重、特大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而作为高危险的化工行业,其原材料及产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易腐蚀等特点,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多,加之有些化工企业地处城市边缘,周围往往是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化工企业事故突发性强,事故破坏性大,伤害持久,因此如果放松安全管理,导致事故发生,往往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或环境的严重污染。

一、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观念淡薄。即使在高危险的化工领域,各类事故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其中关键在于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很多化工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不把安全生产真正当回事,表现在口头重视、实际忽视。在化工项目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安全因素,而且在建设过程中一旦投资不足,首先是砍掉安全设施资金。在项目建成后的管理过程中又把安全生产的机构、设备措施及人员的安全培训等当作成本控制最优先考虑的对象,被当成最先被节省的成本,以至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措施难以落实,事故不断发生。二是安全生产原则落实难。在安全生产的具体实践中,要坚持“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即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即分管生产的各级领导要同时分管安全生产工作;“搞技术必须搞安全的原则”,即进行技术工艺和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运行和使用等环节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和保障技术安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一些化工企业为各级各类人员、各专业主管部门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却因各种阻碍难以落实到位,致使重大安全事故接连不断,其原因就在于相当一部分分管领导认为安全生产是安全部门的职责,而从不把行使安全职责当作自己的份内工作。三是安全管理人员得不到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很大程度都落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身上。作为一名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为了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经常要得罪人甚至企业领导。很多时候,在化工企业安全隐患整改上,企业负责人不是很愿意配合,甚至个别企业负责人认为安全管理人员是在给他们找麻烦。因此,在安全管理人员的级别和待遇上,很多化工企业只是口头说重视,但实际却只是为了应付政府安监部门的检查,而被迫招聘安全管理人员而已。一些化工企业的安全科成为名副其实的“安置科”,安全部门待遇偏低,加上安全管理难度较大,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在安全管理部门工作,制约了安全管理的进步。四是职工安全知识与技能缺乏。化工企业的各类事故预防的重点应放在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上,当安全技术措施不能完全问题时,则要把强化设备操作者的安全意识,按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作为事故预防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很多化工企业要害岗位上的职工,不懂所在岗位工艺反应原理、工艺流程、设备构造及操作特点等,遇到事故时不能做到果断正确地处理每一个异常问题,使应急处理能力恰到好处,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HSE管理体系简介

HSE管理体系是指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HSE管理体系是现代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工业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的成果。HSE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新型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突出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得到了世界上多现代大公司的共同认可。HSE管理体系分为三大块,分别是核心和条件部分,循环链部分,辅助方法和工具部分。HSE管理体系的核心是领导和承诺,承诺是HSE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动力,自上而下的承诺和企业HSE文化的培育是体系成功实施的基础。HSE管理体系的条件是组织机构、资源和文件。这一部分虽然也参与循环,但通常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做好HSE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通常由高层管理者或相关管理人员制定和决定。HSE管理体系的循环链是一个循环过程,企业的安全、健康和环境方针、目标通过这一过程来实现。这一过程包括如下五个步骤:第一步是制订方针和目标,对HSE管理的意向和原则的公开声明。这是HSE管理体系的中心主题,体现了组织对HSE的共同意图、行动原则和追求。第二步是制订行动计划。企业要实现既定的方针,则各项工作都必须有计划。第三步是评价和风险管理,即对HSE关键活动、过程和设施的风险的确定和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第四步是实施和监测,即把计划确定的目标、方案变成具体行动,并为行动提供各种资源支持,并在必要时采取的纠正措施。第五步是绩效评价,即对体系、过程、程序的表现、效果及适应性的定期评价。除以上5个方面外,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工作情况汇报进行记录,对发生的不符合事实及事故有效地报告处理,采取纠正措施予以改正的活动,贯穿于循环过程的各个步骤中。HSE管理体系的辅助方法和工具是为有效实施管理体系而设计的一些分析、统计方法。HSE管理体系为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运行机制,并为企业提供了一种不断改进HSE表现和实现既定目标的内部管理工具。

三、HSE管理体系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

HSE管理体系在理念上强调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以及全员参与;在实施过程中则强调层层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以及程序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HSE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全面推广和实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国化工企业中实施HSE管理体系是企业提高现有安全环保管理水平的有效途经。HSE管理体系是按规划(PLAN)、实施(DO)、验证(CHECK)、改进(ACTION)运行模式来建立的,即PDCA模式。化工企业实施HSE管理体系,可大致按如下几个步骤来进行:首先,企业在建立HSE管理体系之前,应开展教育培训工作。HSE管理体系的实施和其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全体职工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参与。因此,企业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清楚地了解实施HSE管理体系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以使其自觉主动地加入到推行HSE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其次,企业要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隐患、职业危害、环境影响进行风险评价,对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及健康卫生的HSE管理问题进行现状调研,以使企业制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更具有针对性。再次,企业根据风险评价和现状调研的结论,组织有关部门对拟建立的HSE管理体系进行规划设计和准备,其主要工作程序及内容应包括:企业最高管理者的安全承诺、指定和任命HSE管理代表、制订HSE方针和目标草案、成立企业HSE管理委员会、制定HSE管理委员会章程、调整和强化HSE管理监督机构、制定各级组织和人员的HSE职责、制定和完善HSE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制度和规定等。以上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即可进入HSE管理体系的实施阶段。HSE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因、内因的影响,管理目标、管理程序、管理方法与管理效果之间有可能发生一定的偏差。因此,在HSE管理体系运行一定时期后,需要对HSE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适用性进行审核、评审,以及时调整现实与体系不相符合、体系与现实不相适应的部分,达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目的。最后,需要指出的是,HSE管理体系只是化工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化工企业往往有多个并存的管理体系,可能分属不同的部门负责实施,因此应从整体上统筹考虑这些体系的组织、过程、程序和资源,尽量合理设置和共享共用,以简化内部各项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防止相互冲突,实现相互协调,以便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荣安.当前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化工安全与环境.2004(11):14~14,18

[2]项锦联.HSE管理体系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以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第6篇

关键词:国有煤化工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前言

现代企业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谁能留住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如何留住人才是国有煤化工企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对国有煤化工企业人才现状和人才流失原因的分析,以及结合本人在国有煤化工企业工作的一点经验,提出一些关于国有煤化工企业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政策性建议。

1 国有煤化工企业人才现状

1.1 国有煤化工企业的人才特点

国有煤化工企业人才的严重流失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其特点:①从流量看,人才流失量大势猛,尤其是专业、学历、职称具有强势的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②从专业结构看,工程技术类人才流失严重。③从学历和职称看,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突出。四是从年龄看,30岁以下的青年人才的流失不容忽视。五是从流向上看,主要目标是“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这种单项流动,使国有煤化工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流入方不花一分钱的人才培训基地,也使其无法正常保有自身的技术和商业秘密,同时也极大地挫伤了这一类企业人才投资和培训的积极性。

1.2 国有煤化工企业人才现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有煤化工企业的高学历、高层次、年轻化、专业技术人才大量流失,导致企业现有的人才储存空洞,企业人才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从长远看对企业的发展是个挑战。技术性人才一旦取得相应的资格和技术就跳槽离开企业,各层次管理人员经过几年的学习实践,思想和经验趋于成熟也远离企业而去,使企业出现老的老,少的少的局面。

2 国有煤化工企业留人难和人才流失的原因

2.1 国有煤化工企业难以留住人才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煤业化工的高速发展,出现了“人才短缺”的现象,人才的短缺加剧了人才的竞争,现代化特点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才流动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一些国有煤化工企业存在负债率高、冗员多、社会负担大、经济效益差等不良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使国有煤化工企业难以留住人才。

(2)组织因素

国有煤化工企业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产权模糊、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随着现代化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人才竞争的加剧,这些弊端严重地危害了国有煤化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损害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也造成了企业难以留住人才。

(3)个人因素

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能提供丰厚的报酬、优越的工作条件、灵活的发展路径等,恰好能满足人才的多层次需要。所以,在进行横向比较、权衡利弊之后,选择退出国有煤化工企业就很自然地成为个人之举。

2.2 国有煤化工企业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及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1)人才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在招聘人才过程中,标准不明确,没有弄清楚企业到底是需要哪一类人才。选拔缺乏公平竞争性,从而使配置的人才不能真正符合企业的要求;人才考核缺乏科学标准,难以做到公平合理,人才薪资、晋升难以与考核挂钩;人才难以在不同的部门、地区、专业之间合理流动。人才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已成为国企对人才缺乏吸引力的根本原因,使一些真正有才能而没有关系的人对企业失去信心。

(2)人才观念落后

在人才的争夺、选用、开发和管理上国有煤化工企业观念比较落后:缺乏人才危机感,对人才争夺反应冷淡;忽视对人才开发的优先投入;观念的落后必然导致对人才的漠视,致使人才的作用难以发挥。这对一切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们来说都是缺乏吸引力的。

(3)激励机制存在缺陷

国有煤化工企业的激励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①激励手段简单,忽视了多种激励措施的有机组合,认识不到科学的激励机制是一个系统过程。②物质激励力度不足。国企员工的物质待遇普遍较低,与外企、私企员工相比差距较大。③激励机制的缺陷使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人才的工作热情也就无法调动,企业气氛沉闷,这如何能使企业对人才产生吸引力。

(4)职业发展缺乏规划

有些国有煤化工企业对优秀人才的使用,更多程度上是靠惯性,缺乏合理的人才需求分析和对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与指导。许多新招聘进企业的优秀大学生由于本身的期望值过高,在进入企业之后没能被合理的分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没有明确的岗位和职责。使部分大学生产生上学无用论的观念,一腔热情备受打击,因而对企业失去信心。

(5)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

国有煤化工企业过分关注产量和利润的提高,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虽然有的领导也意识到它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予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使其导向、凝聚、融合、激励等功能难以发挥,削弱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从而不能使员工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团体,员工对企业不能产生同甘共苦的感情,最终的结果是企业失去对员工、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

(6)培训不够重视

没有将培训工作上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目光短浅,由于担心人才流失,投资得不到回报,有些国有煤化工企业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不舍得投入。简单的将员工培训理解为初级的职工教育,只是为了应付而做一些表面的培训工作,没能取得培训的实效,员工培训工作便成为一种形式。

3 国有煤化工企业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

面对优秀人才的流失,国有煤化工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留住人才?企业领导者应该如何建立一个留住人才、留住人心的环境呢?我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3.1 留人的本质是满足员工个人合理的需求

组织有组织的需求,员工个人也有个人的需求,作为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会重点关注组织的需求,往往不太关注或者忽视员工的个人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无非是这几个方面,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发展的需求,人际交往和情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理想实现的需求等。

(1)对于刚大学毕业的员工最主要的需求是个人成长、能力提升,能学到实用技能,有很大的未来发展空间。如果这个需求能满足,他们就能在公司发展。

(2)对于大学毕业5年以上,这些员工一般技能已经成熟,能独挡一面,虽然也希望个人能力成长,但不是重点。这种类型的员工,一般也是别的单位重点需求、愿意高薪猎取的人才。对于这样的员工,薪酬要给的有足够的竞争力才好,否则,一旦有高薪的机会,他们就会跳槽。这个阶段的员工还有一个职业上的需求,就是希望做管理者,进入管理阶层,如果这个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又缺乏其他晋升通道,缺乏正确的引导,一般也干不长。

(3)对于大学毕业十年以上的人员,除了有职位上继续晋升发展、薪酬继续上涨的需求外,他们需求的重点转向了尊重和自我实现。通俗讲,就是希望在公司内部有一定的地位,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尊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理想来办事,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希望能多一些时间培养子女,这类人员通常是公司的真正的骨干,流失后公司损失最大,所以这类人员的需求应该引起公司的重点关注。

(4)对于大量的基层操作人员,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需求的重点是生存和安全,是薪酬和福利。有些倒班的员工只期望能到达长白班岗位就可以满足,管理者也能充分尊重他们,一般留人问题不大。

(5)特殊的人采取特殊的政策,可把人才分为关键和特殊人才,后备人才,对前者给予特殊政策,破例政策;后者给予鼓励政策,在工资和奖金上拉大与普通员工的差距,在住房等问题上也有特殊照顾。

3.2 建立公平的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

员工是企业的第一顾客,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建立公平的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企业应充分发挥经济利益的驱动功能,实行按劳分配。尽快推行多元化的分配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以不同方式予以重奖,建立重业绩、重贡献,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人才激励机制,使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企业要留住人才,必须提高工资待遇,要使其薪酬有竞争力。有竞争力的薪酬能使职工不必为物质生活的困乏而担心和奔波,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企业要建立全体员工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使全体员工有共同的经济目标,共同参和,共同奋斗,效益共享。

3.3 先进的企业文化留人

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提供长久发展的动力,是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能有效的放大企业效益,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企业文化本身必须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同时又有实现想象的机会存在。人才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除了工薪等利益之外,更重视追求的是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自身在企业内部有机会得到再造与升值。如果企业没有文化或一味地追求利润,而忽视掉了员工的精神需求,就是给人才加薪,那也只能是留住人才一时,却留不住人才一世。

3.4 靠职业生涯管理留人

要使每个人都有合适的岗位,有全面的培训,有系统的学习,有整体的关心,给他目标、给他提升、给他机会、给他成才之路。为有才能的人制定他的职业生涯,这是留住人才的最好方法。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职业的成就感有时可能会比他的生命更为重要。所以,给人职业生涯对于他来说,就是给他成功的阶梯,大多数人才在这个时候都会安心留下。

4 结束语

本文是基于国有煤化工企业的一般情况作出的,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国有煤化工企业要增强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并留住人才,必须认真的审视自己,诊断问题“症结”所在,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找出解决措施并不断加以完善。只有建立起完善而又全面的人才激励机制,国有煤化工企业才有可能吸引到所需的人才,才能留住人才以及让人才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国有煤化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褚占友.国有企业如何留住优秀人才[C].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

[2]王伍超,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留住人才[C].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

[3]王建.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策略[J].人才管理,2009,(5).

第7篇

目前,随着国内化工产业不断发展,其生产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为人们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但也存在缺乏技术与技能人才短缺问题,这也是化工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与挑战。而化工分析实验是化工生产的关键环节,能够保证化工论文企业的安全运行。因此,增强对化工分析实验人才的培养,提升化工分析实验的技能,是保障化工企业分析发挥有效作用的关键。本文对提升化工分析实验技能的有效措施,提升实验人员的化工实验技能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2明确化工专业的培养目标 

2.1 健全化工分析检验机构 

化工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实验分析检验机构,建立完善化工实验分析的管理机制,进而确保化工实验分析任务能够安全、顺利的完成。同时,为了有效地规范化工实验分析的流程,必须要构建一套比价完整、精确、确实可行的化工实验分析技术标准,并配置一些比较先进的实验仪器,从而保障实验仪器的紧密性,充分满足化工企业对化工实验分析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化工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2.2精简实验理论 

将化工生产的实际应用作为依据,以生产够用为主要原则,对化工分析实验理论进行相应的讲解,并满足以下要求:充分满足化工分析实验技能培训的需求;减轻化工分析理论的难度、深度以及相关标准;适当地删减部分化工计算公式或者是公式推导过程,删减内容主要是包含条件稳定以及活度等相关的常数。 

3 重视实验的实际操作性 

在真正的化工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突发状况,也或者是化工实验的操作内容和实验的理论知识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相关的实验操作人员要认识到实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中的差异,从而提升化工理论知识对实验操作提供服务的水平。 

3.1规范实验的操作流程 

化工企业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实验人员必须要严格地按照相关的流程操作,来提升实验操作的有效性。首先,操作人们要在实验之前做好准备,熟练地掌握实验内容,清楚地了解实验的重点及相关注意事项。其次,也要严格地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实验人员必须要熟练地掌握实验操作步骤,保障实验操作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使用天平称量时,操作人员必须要要根据操作标准来进行操作,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第一,将天平调整平衡,调节测量的零点,并将天平上的污染物清理干净;第二,加减砝码,进行物品取样,并且取样的量要适中,把取样放直接放在清洁干净的器皿或者是纸面上,使用镊子轻轻地将砝码夹起井称量;第三,在读取测量数据的过程中,将天平门关好,并做好相关的实验记录。 

3.2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 

实验操作人员在做任何实验时,一旦离开理论知识的指导就很难完成操作。也即化工理论知识是实验操作流程的条件,实验操作人员应该将自身所学到理论知识安全应用到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但随着很多先进仪器的应用和更新,实验操作人员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已经很难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实验人在进行酸碱滴定法中比较常见的酸碱溶液标定和设置、氧化还原滴定法中高锰酸钾法以及碘量法等实验操作时,这些项目都涉及到酸碱滴定的使用,操作人员必须要非常熟练地掌握操作理论知识,并适当地更新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多学习新知识,为之后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把握日常实验教学 

4.1加强实验室管理 

在进行化工分析实验时,涉及到对一些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存储时,如烯烃、醇类、强碱及强酸等比较危险的化学品,如果这些危险品没有得到有效地处理,会很容易造成中毒、爆炸以及环境污染等事故的发生。因此,化工分析实验人员应该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首先,优化与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多加强对实验室的监督管理。 

实验人员在进行化工分析实验时,必须要严格执行在实验室内领用物品的登记制度,并做好危险化学物品的相关备案工作;其次,建立健全的危险化学物品信息管理档案,标明化学品的品质及危险性,同时提供相关的应急预案资料。最后,化工企业管理人员也应该制定一套比较完整预防事故发生的预案,并定期地进行操作演练,使实验操作人员清楚地了解到事故发生的危险性,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4.2重视实验前的指导工作 

重视对实验操作之前的指导工作是提升实验有效性的关键和基础,具体的指导工作包括:训练实验人员比较熟练地掌握实验操作流程与内容,并解决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 

例如,操作人员在进行溶液配制和标定时,要先按照既定的浓度来配置溶液,之后再来确定溶液浓度,同时控制好对基准物的选择、称量、记录及计算等环节。 

5 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培训 

化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让实验人员比较明确地认识到化工分析实验的重要性及危险性,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危险化学品使用方法、及一些基本的应急处理方法等,同时实验人员也要比较熟练、全面地掌握化工分析实验操作的重点以及管理的工作流程,严格地执行实验监管制度,从而保障确化工分析实验的质量。 

例如,实验人员应该及时记录实现的现象,并撰写相应的实验操作报告,要求实验人员多看报告,这样可以从报告中找到一些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做好相关的实验总结。此外,实验人员在进行培训的过程培中,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新实验操作知识,使实验人员熟练地掌握先进的实验仪器操作,进而了解到化工分析企业的发展情况。 

6 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分析实验对推进化工企业的生产与运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工企业要高度重视对化工分析实验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不断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从而培养出更多综合能力强化工分析实验人才,提升化工分析实验技能的水平。同时,化工企业也应不断落实化工实验的保障措施,健全与完善实验管理制度,进而促进化工企业在未来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煤化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同时为了提高其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煤化工企业从来没有间断过探索改善组织绩效考核的方式方法。近几年来很多企业都为了实现员工和企业绩效统一,建立了绩效考评机制。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建立全员绩效考评机制是其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煤化工企业朝着人本管理的方向转变。

关键词:

全员绩效考评;企业管理;实施

企业想要开展好以人为本的管理,培养员工的技能和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企业内部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其贯穿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每个方面,要求企业全员都要参与到绩效考评的工作中来。近年来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全员绩效考核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都加快了实施全员绩效考核的脚步。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全员绩效考评在煤化工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实施。

一、全员绩效考评的概念及煤化工企业实施的意义

1.全员绩效考评的概念。

绩效考评是对员工的工作状况以及工作的结果进行测定和评价,也就是以员工的职务为标准来评价员工在一段时间内对于企业所作出的贡献。现在绩效考评不再只重视评价的结果,而是兼具评价过程,不再只重视惩罚而是兼具改善。采用的评价方式也是转向了双向的沟通和交流。

2.煤化工企业全员绩效考核的意义。

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实行全员绩效考评有利于其进行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是调整员工职务的根据,以此来达到合理用工、合理用人的目的。其次是分配劳动报酬的依据。煤化工企业和绝大多数企业一样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所以需要对员工劳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衡量,在企业中建立全员绩效考评可以更加准确的衡量员工的劳动,为按劳分配提供依据。再次,可以更好的对员工实行激励措施。考核本身就是一种激励,通过对员工的考核对于其表现好的地方可以进行奖励,对于表现不足的地方要找出其问题所在,并且要明确员工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使更多的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比较旺盛的精力,从而完成组织的目标。最后是员工进行培训的根本。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对企业的员工事项绩效考评可以对员工的情况了解的更深入细致,从而可以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也为上下级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员工可以把自己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同时实现企业和个人的价值。

二、当前煤化工企业全员绩效考评的发展现状

企业经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收益,使企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煤化工企业规模的扩大,相关管理理念的革新,煤化工企业也变得更加重视绩效管理,并且在全员绩效管理的实施中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有不少问题出现:

1.员工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煤化工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员工都觉得绩效考核就是每年所填写的那几张考核表格,相互测评打分,几乎每年都是同样的形式,所以实施与否并没有什么差别,会对绩效考评的实施采取比较消极的态度。这些现象的出现其实都说明了员工没有正确的认识绩效考评体系的重要性,他们对绩效考评的认识也仅仅是考评这个环节。

2.绩效考评的随意性过大。

在煤化工企业的全员绩效考评中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定量指标少,定性指标多,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也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一切考核都是根据考核者自己的理解来进行的。因此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考核的正确性也因为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误差。比如考核者在对和自己比较相似的员工进行考核时,一般会对他们做出比较有利的评价;或者是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这些比较经常发生的行为都使得绩效考评失去了本身的作用和价值。

3.绩效考评方法比较单一。

对员工的绩效考评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需要合适的考评工具来进行考核,但是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考核手段单一,不适用量化测评工具,使得绩效考评的实际操作性大大奖励。另外针对考核体系的设计也有不科学的地方,不管是考核体系过大或者是过细都会降低考核的可操作性。如果考核体系比较笼统的话,会使考核过程中使用的考核标准过于的模糊,会不好掌握考核的尺度,另外考核的结果也会和考核者的素质息息相关。如果考核体系过于细化的话,会使考核的程序变得十分繁琐,增加了考核者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导致考核无法正常有效的执行,所以很多的考核者就只好走过程,降低了绩效考评的可信度。

三、煤化工企业全员绩效考评的实施方法

1.煤化工企业实行全员绩效考评需要遵循考核原则。

绩效考评是一个过程,想要促进全员绩效考评在煤化工企业中更好的实施,就必须要做到:第一,考核的标准一定要制定的科学合理,规范客观,根据不同的岗位需要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第二,考核的程序必须要可行。考核的程序需要尽可能的简单和直接,以此来确保考核可以有效的实施;第三,考核的结果需要公正有效。想要确保考核结果的有效,必须要建立起考核的审核和监督的系统,对考评者的权责进行考核,明确考核者的责任。第四,考核的结果要与个人岗位工资晋级和职务升迁挂钩。

2.煤化工企业实行全员绩效考评需运用“三个延伸”。

2.1从重视过去延伸到重视未来。对员工实行绩效考评一般都是对员工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进行评价的,所以它评价的是员工过去的得失,以考核的结果来对员工过去的表现进行一个总结,前瞻性并不明显。所以现在需要转变之前的那种想法,要向前看,帮助企业进行前瞻性的看待问题,充分的利用绩效考评的结果,对员工进行合理的评价,及时的发现员工在工作方面的问题,有效的帮助员工和企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障碍进行合理的预测,帮助员工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更好的完成工作,从而取得更好的业绩。

2.2从重视结果延伸到重视过程。之前对员工的考核重视的都是考核的结果,而绩效考评则十分的注重考核的过程,它所关注的是考核的每一个环节,对员工进行动态的管理,而且也会对整个的考评过程进行追踪。如果只重视考评的结果,就好像是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样。而决定一位员工能发展到何种程度的往往是其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的时候一定要把重点转移到考评的每个环节和过程上,实行动态的考评。监控考评有没有偏离预定的轨道,进行及时的追踪,让员工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顺利的实现晋升,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双赢。

2.3从重视奖罚延伸到重视能力。对员工进行考评的主要目的就是依据考评的结果对员工实行奖罚,绩效考评所重视的不仅仅是对员工奖罚而是要在奖罚的基础上根据考评的结果来详细的分析原因,对于一些能力不足的员工通过培训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能力。在煤化工企业中实行绩效考评,根据考评的结果对高绩效的人进行表彰促进他们更快的进步,这样就会产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对于低绩效的人需要淘汰,如果无法淘汰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防止有人掉队。当然不仅仅要重视奖罚,还需要更加重视员工能力的培养,找出高能力和低能力员工之间的原因,制定培训和发展计划,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最大限度开发员工潜能,促进员工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当前煤化工企业进行不断的改革,对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其更好的发展需要对其员工实行全员绩效考评,这种考评方法的顺利的落实会促进企业和员工实现双赢。

作者:方国辉 单位:神华宁煤集团烯烃二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刘舟平.企业管理中全员绩效考核科学实施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217.

第9篇

关键词:产学研;创新创业创意;化学工程领域;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刘峙嵘(1969-),男,江西莲花人,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乐长高(1967-),男,江西抚州人,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江西 抚州 344000)

作者简介:本文系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XYJG-2011-028)、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XYJG-2012-057)、江西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XJG-11-8-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34-02

专业型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与学术型硕士处于同一培养水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专业学位定位为具有特定职业背景的学位,主要培养特定职业背景的高层次专门应用型人才。2009年首次招生以来,专业硕士发展迅速,专业类型、招生比例和招生专业都有大幅度的增加。预计到2015年,专业硕士招生将占研究生总招生的50%以上,我国将形成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均衡发展的总体格局。[1-3]

化学工程领域是一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工业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涉及在化工、炼油、轻工、冶金、能源、医药、环保、军工等部门从事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过程设计、系统模拟、装备强化、操作控制、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内容。

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2002年获得“应用化学”二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授予权,2005年获得“化学工艺”二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授予权,2008年获得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2010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授予权。该学科拥有先进的实验平台,雄厚的科研开发实力。“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点拥有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均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产学合作是一种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人才培养,产学合作对化学工程领域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丰富的实习实践训练、扎实的研究训练对提高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有很大帮助。与19世纪研究生教育产生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产、学、研的一体化。我校“化学工程”领域一直高度重视产学合作教育对化工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产学研”与“创新创业创意”结合培养化学工程领域高级人才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成效。

一、“产”为先、引导创业意识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原国防科工委)共建的一所具有地学优势和核科学特色的高等院校,我校“化学工程”领域长期以来一直为核化学化工行业培养高级人才,一直与核化工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校建校以来,长期受部委管辖,与当地化工企业联系很少。自从学校下放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以来,经过多方努力,积极与地方企业联系,义务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相互信任,局部弥补了企业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比例偏低的不足。目前已与江西省内十多家化工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如江西抚州添光化工有限公司、江西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江西赣亮医药原料有限公司、江西抚州苍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抚州市临川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永方电源有限公司。通过不同层次层面的合作,形成了校企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关系,促进了企业通过加快引进高校技术成果来提升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形成了产学相结合的化工初中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科研创新基地,又是企业破解行业技术问题和研究生培养的共同体。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方式,产学研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功能和作用都是双向的。导师鼓励研究生走出“象牙塔”,向社会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注重就业创业引导,努力使专业学习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专业实践与创业实践有效衔接,让研究生在“做中学”,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创业理念,促进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企业的收获在于教学培养的人才和科研成果最终流向企业,通过一年实践学习,对实习企业有一定了解的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实习企业就业,这些研究生对企业工艺流程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不需要经过培训,很容易上岗;企业的技术骨干也可以到我校通过攻读化学工程硕士学位提高理论水平。

二、“学”为主、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不必建立一个比真实化工厂的工程实践环境更好的化学工业实验室,通过多层面、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学校既可有效地解决化学工业实验室建设所需要的经费不足和场地缺乏等问题,同时能够解决实践教学指导环节中化工专任教师“弱工程化”的问题,增加接触化工企业的机会,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以提高化工专业课程教师工程素质和培养“双师型”教师。

另外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师在承担各级纵向科研课题的同时,也通过与化工企业广泛合作,承担大小横向研发项目,在促进自身科研水平提升的同时,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所有这些纵向横向项目的开展都为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环节提供了充足的题目来源和经费支撑,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必备基础。

创新是在一定范围内、时间内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东西的一种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入化工企业的专业型研究生,采取1+2或2+1模式,每位学生分配学校和企业双重导师,共同负责整个培养过程。学生在校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进入企业则必须遵守企业的员工管理制度。使研究生“真刀真枪”作毕业设计(论文),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能够在理论知识学习扎实的基础上获得足够的实际工程技术锻炼,获得较强的化学工程专业技术核心能力,为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创造了条件。该学科及时与化工企业交流合作,了解化工企业对化学工程领域高级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型化学工程领域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制定出符合化工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聘请多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导师或工程实践指导教师,形成了化工专业理论教师与化工企业工程人员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5]

三、“研”为线、点燃创意火花

化工企业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由校企双方共享,校企双方以互惠互利、共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可进一步提高我校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群体的社会贡献率,优化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骨架,增强研究生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合作单位研究开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不断提高。[6]

高校应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师穿梭于学校和生产企业之间,能及时了解什么是社会急需的技术和适用的技术,密切关注科技成果应用价值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根本上解决经济科技“两张皮”,摆脱长期以来科研成果在实验室“睡大觉”现象,切实充当产、学、研的纽带和桥梁,让彼此从原来的松散联盟变成紧密合作体。目前“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多名知名教授被化工企业聘请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或承担省级产学研课题。2010年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科研项目“雷贝拉唑羟基物盐酸盐”先后获得抚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年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科研项目“奥美拉唑氯化物”又先后获得抚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2年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技术创新团队”被认定省级技术创新团队,这些科研成果里也凝聚了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师和研究生的心血和汗水。研究生在企业实践期间体会到比别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就会有更多的创意,也观察到如何将好创意应用到商业,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大力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大力倡导创新创业创意理念,培养高素质的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是我们今后将继续探索和实践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启迪.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较快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1-4.

[2]谢发勤,吴向清,田薇.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34-37.

[3]陈皓明.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发展观全面推进工程硕士教育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1):15-17.

[4]潘艳秋,张述伟,韩轶.密切产学研结合,培养化工创新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2009,(6):42-45.

第10篇

一是深入企业推动管理创新工作。王述纲说,去年中化企协提出作为管理创新“突破年”,确定把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作为协会的重要战略任务,把开展每年一次评选和推广创新成果当成重要抓手,有步骤地进行全国化工行业级管理创新成果的征集、评定与表彰工作。会长、副会长带队,多次深入到重点省市和化工企业进行调研,先后走访了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西、湖南、上海、山东、河北等地,到重点企业调研,征求对开展管理创新成果评定活动的意见,商讨如何把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化、常态化。目前一些省市和化工企业正抓紧首届管理创新成果的准备工作。

二是持续开好化工2500强会。王述纲表示,化工500强会已连续举办十一届,成为一项有影响力、公信力的品牌活动。去年七月在西安成功召开《2012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会暨“管理创新-中国化工企业的使命与责任”高层论坛》,在内容、形式等多方面又有所创新并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今年召开的“2013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会暨化工企业社会责任主旨论坛”,还要增加评定履行社会责任十佳化工企业等内容,必定出现新意境和新亮点。

三是引导农化服务工作快速发展。王述纲指出,中化企协和中国石化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为推动农化服务新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农业、科技部门和企业的相关活动,共同搭建农化服务宣传、咨询、人员培训等工作平台。去年十月中旬,在江苏徐州成功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农化服务工作年会暨2012年新型肥料战略发展研讨会”,评选出深圳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王宗抗等51名“全国农化服务先进个人”,对中海化学等8家优秀企业授予“全国农化服务中心”称号,并评选和印发了58篇全国农化服务优秀论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今年2月召开的农化办主任会议,围绕开发新型肥料问题,认真研究了相关标准制定、推动技术创新、扶持中小生产企业以及筹办联盟组织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目前正逐项实施。

四是积极开展各项服务活动。王述纲说,为加快推进企业管理培训,协会成立了培训指导委员会,集中强化企业高端培训,基础管理培训和以安全、环保、质量为重点的专业培训。化工行业职业经理人培训认证工作持续进行,协会与中国企联合作,利用石油化工网络电视做了宣讲,《化工管理》杂志刊发文章,农化服务招生开办职业经理人认证培训班。同时与北京化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以及清华、北大、哈工大等院校频繁接洽,商讨合作培训事宜。

另外,去年协会与美国博斯公司合作,开始对化工企业开展战略规划咨询,先后为浙江传化、吉林化工园区提供了相应咨询,对欧洲一家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进行了可行性调研。在与国家投资协会合作组织优秀投资项目评选中,协会推荐的中吴晨光研究院关于“千吨级氟橡胶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荣获2012/2013年度国家优质投资项目奖。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协会组织的“第三届中国化工企业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即将在下半年召开。

五是为企业服务拓宽合作平台。王述纲说,协会一年来还同东海证券、IBM公司、博斯咨询、比利时联盟公司、泛华经纪、上海通和等单位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中韩文化交流协会、国台伟业及台湾青年创业协会建立了文化交流与合作关系。为整合多方面力量有效地促进化工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协会还组织企业积极参加了中国企联、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的先进企业文化成果审定、优秀企业家评选、企业诚信教育等活动,为企业提供多方位的舞台与空间,已初见成效。

六是促进《化工管理》杂志越办越好。王述纲指出,近期《化工管理》杂志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经营体制改革,建立战略合作联盟新制度,增强通讯队伍,优化工作流程,拓展杂志栏目,全面实施改版,进一步提升了可读性、知识性和实用性。去年在上海成立了华东特约记者站,聘请了23名特约记者,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化工生产企业,及时地将华东化工企业发生的重要事项进行报道,密切了杂志与企业和读者的关系。通过改进编辑、印刷、发行等工作环节,杂志的质量和行业影响力与日俱增。从今年起,《化工管理》杂志已由月刊转为半月刊,不久将转变为旬刊。为提高杂志整体水平和凸显特色,编辑部又聘请四名专栏作家。目前根据读者需求,正积极扩大发行。

第11篇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等技术的应用性人才,是我国现阶段实施科教兴国及现代化进程的需要。虽然《安全评价》课程在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处于空白状态,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门课程的教材已趋于成熟化,已形成服务社会、适用企业的知识体系。(1)现有的相关课程为《安全评价》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现阶段高职院校已开设的相关安全课程与《安全评价》课程的内容有相似或重合之处,如已开设的《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学原理》、《消防工程》、《职业卫生及工程》、《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安全法律法规》等。这些课程虽然是独立的,但均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特定的内容,它们在某些章节和内容是一致的。如果我们从安全评价的角度对这些课程进行整合,再借鉴《安全评价导则》和国家安全评价师鉴定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可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更具有实用性,可实现节约教学时间,优化教学资源的目的。(2)化工企业的需求满足了《安全评价》课程开设的现实条件。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应适应市场的需要。近年来化工行业发展迅速,化工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国家对化工安全生产的问题越来越重视。要想化工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要想提高国内化工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安全工作的力度。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危险物品单位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人员必要具备的一定安全生产知识,并对学历提出了化工专业大专以上的要求,这就造成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人才的缺失,懂化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会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2我院增设《安全评价》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安全评价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安全评价涉及的规章制度繁多,安全问题涉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类专项的安全评价应用范围及方法各有不同,遵循的规章制度更是有很大差异,想在有限的时间全面掌握是非常困难的;②安全评价教学内容很多,本身是一门复杂的边缘学科,涉及到安全、数理统计、管理、系统工程等多个方面;③安全评价相应的规范更新较快,如果脱离实际,必定很难适应实际需要,教学要与时俱进。结合以上实际,在安全评价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

2.1课程教材选择目前,市面上安全评价教材种类较多,多为安全类本科教材,真正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不多。经过专业教师筛选并结合我院学生学习特点,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安全评价》课程教材采用的是教育部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安全评价技术》,该书由蔡庄红等主编,主要介绍了安全评价的基本概念、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及评价单元的划分、安全评价方法、安全对策措施及安全评价结论、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及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等内容。该教材系统性强,能通过较多的实例说明安全评价方法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高职学生容易接受掌握。除此之外,结合专业自身情况及本地区化工企业现状,专业教师还编制了《安全评价实践讲义》作为本书的辅助教材,提高学生的安全评价实践应用能力。

2.2教学内容改革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化工行业发展迅速,呈日新月异态势,需要进行更多危险种类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专业教师要时刻关注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现状,改革教学内容,注重把当前安全评价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式及其在现场评价实际应用的内容反映到教学内容之中,对选用的安全评价实例或评价报告尽量贴近化工企业生产实际,又要融进社会上的热点、难点或焦点问题,有利于知识的学以致用;《安全评价》课程要结合专业特点,对化工企业的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要精辟讲解,如危险预先评价法、概论分析法、指数分析法等;第二课堂作为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阵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道化学是化工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分析方法,课堂教学时采用理论和案例结合的方法,课后布置大作业或要求撰写小论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直至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在安全评价教学中,注重使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案例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所学的安全评价知识和理论来对模拟场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出事故案例或设计命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如可以给出我院化工实验实训安全分析、学生宿舍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等命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手段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保证,对初学安全评价课程的学生而言,仅靠“灌输式”教学进行抽象理论的讲解效果是甚微的。多媒体不但可以呈现丰富的语言和文字,更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性认识,使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易于突破。如在进行危化品安全事故进行评价时,由于人们没有亲生经历或目睹,对危化品事故认识难以达到想要的结果,因此教学中通过播放视频或录像,将危化品爆炸、辐射、腐蚀等产生的严重后果展现给学生,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危化品的重灾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危化品安全评价的欲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4实践教学改革安全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我院从安全评价公司或化工企业聘请经验丰富、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指导老师,经过探索,结合本地区的企业实际,安排了以下实践教学内容。2.5教学效果本专业自增设《安全评价》课程以来,学生的安全意识、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的学生素质高,安全能力强,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在学院校园安全活动竞赛中,获得了较好的名次。专业教师反映学生在其它课程的实验实训课程中,安全操作技能规范、熟练,已初步养成了分析及解决各种安全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安全习惯。

3结论

第12篇

关键词:脱溴加氢 温度 压力 流量

一、自动化控制现状

自动化控制是整个化工行业发展中在技术应用方面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化工自动化建设,不断提高化工行业的自动化控制水平是我国化工行业适应世界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同世界化工行业技术与市场接轨的重要措施。实现化工自动化控制,不但有利于提高我国化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有利于化工企业降低能耗及生产成本,提高化工产品的品质,为化工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近几年来,化学工业企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范围越来越广,再加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践及业界对自动化控制技术重视程度的提高,化工行业的自动化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一是自动化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二是化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化工企业发展的大局,不断适应化工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化工自动化控制水平。

二、脱溴加氢工艺

1.工艺原料

本脱溴加氢工艺主要原料是以缓冲液(缓冲液由吡啶、醋酸铵、乙醇和水配制)、乙醇、上溴物等为原料,在催化剂活性镍的作用下,通入氢气进行反应,得到产品。

2.工艺控制流程

2.1将乙醇导入脱溴反应罐,开搅拌投入上溴物,加热升温至30℃,加冰醋酸5升,停搅拌。

2.2抽真空至反应液有气泡产生,冲入氮气至常压,如此三次后加活性镍(活性镍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反应,甚至自然,在反应中杜绝与空气接触), 投完活性镍用乙醇冲淋后关上投料口。

2.3开真空,在真空度≥-0.08MPa抽气5分钟,关真空通氢气使罐内压力≥0MPa后,关氢气开真空在真空度≥-0.08MPa抽气5分钟,如此重复三次后,继续通氢气,当罐压为0.12MPa后调小氢气流量,调小氢气流量。

2.4开搅拌,开始滴加缓冲液(缓冲液由吡啶、醋酸铵、乙醇和水配制),罐内温度控制在40-46℃,罐内压力≤0.10MPa、2-2.5小时滴加完毕,继续通氢气保温,反应温度控制在40-46℃,时间2-2.5小时,结束后停通氢气。

2.5按氢气置换方法进行三次氮气置换,放空至罐内压力为0 MPa,水浴升温至70℃,停搅拌静置30分钟,通入氮气,将上清液压入浓缩罐中,放空至罐内压力为0 MPa开罐盖,用甲醇淋洗脱溴罐罐顶、罐壁、搅拌及其它罐内附属物,然后开抽滤器底阀抽滤洗液,并继续用甲醇冲洗罐顶、罐壁、罐底、搅拌及其它罐内附属物,将活性镍完全洗入压滤器中。再用少量(5~10L)水重复上述冲洗,关抽滤器底阀和脱溴罐底阀,打开压滤器盖,收住滤袋口提出活性镍放入水槽。

三、工艺中的危险性

本工艺中,存在危险性较大的危险化学品:氢气、乙醇、镍

1.氢气(加氢工艺2009年6月12日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必须安装自动化):

a.反应物料具有燃爆危险性,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5%,具有高燃爆危险特性;

b.加氢为强烈的放热反应,氢气在高温高压下与钢材接触,钢材内的碳分子易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碳氢化合物,使钢制设备强度降低,发生氢脆;

c.催化剂再生和活化过程中易引发爆炸;

d.加氢反应尾气中有未完全反应的氢气和其他杂质在排放时易引发着火或爆炸。

2.乙醇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3.镍

危险特性:其粉体化学活性较高,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氧化反应,甚至自燃。遇强酸反应,放出氢气。粉尘可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四、自动化安装

本工艺中主要考虑控制氢气的浓度(氢气爆炸极限比较宽,容易发生爆炸),反应温度(本反应是放热反应,热量控制不好,容易引起反应釜发生爆炸),将脱溴加氢反应釜内温度、压力与釜内搅拌电流、氢气流量、加氢反应釜夹套冷却水进水阀形成联锁关系,设立紧急停车系统。当加氢反应釜内温度或压力超标或搅拌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停止加氢,泄压,并进入紧急状态、安全泄放系统。

1.温度的报警和联锁

在加氢反应釜内的PT100(0~100℃)铂电阻,检测、显示反应温度。当反应温度达到或超过设定限时,即给出一个信号自动报警(现场以及控制室),当反应温度达到或者超过设定上限时,给出一个通、断信号到夹套控制阀以及冷却水控制阀,关蒸汽开冷却水;当反应温度降到设定上限值以下,再关闭控制阀切断冷却水,从而正确控制反应温度。当反应温度达到或超过设定上限时,给出一个通、断信号给氢气管道上的氢气控制阀,关闭氢气。

2.压力的报警和联锁

通过安装在加氢反应釜上的压力变送器,检测、显示釜内压力。当压力达到或超过设定值时,给出一个信号自动报警(现场以及控制室),当压力达到或者超过设定上限值时,给出一个通、断信号到氢气管道上的氢气切断阀,关闭阀门,切断氢气。脱溴加氢釜压力达到或超过设定上限值时,给出一个通、断信号到脱溴加氢釡主动放空切断阀,打开阀门,脱溴加氢釡高空泄放。

3.紧急冷却系统

当反应温度达到或者超过设定上限时,给出一个通、断信号到夹套控制阀以及冷却水控制阀,关蒸汽开冷却水;当反应温度降到设定上限值以下,再关闭控制阀切断冷却水,从而正确控制反应温度。

4.搅拌的稳定控制系统

通过检测搅拌电机上的电流,检验脱溴加氢釡的搅拌稳定性,若搅拌出现异常则产生相应的联锁动作,并且产生报警,让操作人员去检查现场。

5.氢气紧急切断系统

当反应温度达到或超过设定上限时,给出一个通、断信号给氢气管道上的氢气控制阀,关闭氢气;当压力达到或者超过设定上限值时,给出一个通、断信号到氢气管道上的氢气切断阀,关闭阀门,切断氢气。

五、论文小结

脱溴加氢工艺通过安装自动化控制系统,将反应釜内温度、压力与釜内搅拌电流、氢气流量、加氢反应釜夹套冷却水进水阀形成联锁,可以提高工艺的安全性,迅速减少事故发生,避免工人操作失误。工艺中对反应釜内空气的浓度,并未精确的数据,虽然通过向反应釜内通入氮气,控制反应釜内的空气浓度,但仍然有安全隐患,值得继续研究,寻找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朱开宏.化工过程流程模拟[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3:64-66.

[2]盛晓敏,邓朝晖.先进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9-32.

[3]盛定高.现代制造技术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178-183.

[4]琚燕.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发展概况[M],2007:87-88.

[6]李笑枫.仪器仪表与化工生产的自动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7]郑纯智,文颖频,张春勇.化工原理教学改革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

[8]刘燕,杨光华,闫昭.化工自动化控制及其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0)

第13篇

关键词:化工;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60-03

一、前言

在科技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社会对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便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从2009年起我国开始招生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近年学术型硕士生招生数量从2009年的36.5万下降至2013年的30万左右,而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数量从2009年的5万人上升到2013年的22万左右,可见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比例逐年增加,2014年左右,我国的专业硕士招收超过学术硕士的招收数量。所谓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在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方面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作为传统一级学科,学科特点是需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随着化工企业为加快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已远远不能满足化工企业的需要,“实践型”的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逐渐受到企业青睐,需求量逐年增加。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化工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由于国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才刚刚起步,全国各高校均无此类学生的培养经验和成熟的培养模式可借鉴,因此,探索出一套符合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认同度不高,生源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在我国很多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有偏见,认为和学术型研究生比起来,专业学位研究生“不正规”,一些企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也不甚了解,认为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更值得信赖,社会公众长期以来对专业学位教育缺乏合理的认知,这造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偏少。社会认同度不高,生源质量不好的状况普遍存在于各高校的各个学科,并从一开始就制约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虽然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逐年增大,但一志愿报考和录取率很低。对于研究生培养数量很大的化工类学科来说,情况更为严重。分析河北科技大学化工类专业硕士报考和录取情况,可以发现报考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生很多并不是第一志愿,大多是通过调剂录取,主要是原本未达到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录取线,或在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复试环节被淘汰的考生,最后被调剂成专业学位研究生。这样必然造成化工专业硕士生源质量明显低于常态学术型硕士,进一步影响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2.高校准备不足,仍沿用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无成熟培养模式可借鉴的情况下,各高校难免会沿袭主要服务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路线。课程设置方面,课程结构和内容的理论化倾向过于严重,实验、实践课程安排较少,无法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在科学研究方面,化工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本应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或开发新产品、新设备或新工艺上,然而却以应用基础研究居多,缺乏实际应用性,没有突出面向实际问题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仍然打着学术型研究生的烙印,忽视了自身发展的优势和特色,造成培养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素养不足,同时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直接导致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难以符合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3.配套资源短缺,实践环节重视程度不够。作为以工程实践为特点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培养过程中要构建和形成一支适应化工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和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同时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需要建设化工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所必需的实践、实习基地,然而这些师资、实践基地等配套资源严重缺乏,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步履维艰。基于化工专业特点,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始终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指导、论文研究等方面都要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结合本校实际,科学合理地加大实践环节比重,但由于软件和硬件等多种原因,多数学校实践环节教育成了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软肋。

三、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1.突出化工行业特色,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全日制化工类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方面: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相结合,重视运用突出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课程上适当削减理论知识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课程内容侧重于化工工程应用环节,增加企业导师授课;推进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与行业执业资格考试的衔接,如参加“注册化工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从而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为部分行业执业资格考试之前提。另外,增设化工类工具性知识课程,如化工应用软件培训(包括化工制图、Aspen plus、CAD等科目),能对企业研究、开发和工程设计中的问题建立模型与进行计算;通过这些措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粗口径,强实践”的理念,为化工类专业研究生搭建一个更宽广的就业知识平台。

2.推进双导师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导师制是由校内导师和化工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业,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理论指导、制订培养计划和学位论文等,企业导师负责部分专业课程、实践过程、课题研究和参与论文指导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建立一支适应化工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聘请企业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授课工作。双导师制可将化工企业与高校的智力资源进行整合共享,企业能够组合智力资源对本企业的技术、科研难题进行攻关,高校将理论知识与研究的课题紧密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研究生拓宽知识面,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缩短成才过程。同时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遴选导师的工程实践背景提出明确要求,如长期与企业有合作背景、承担过重大工程或技术研发工作,同时要重视吸收交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或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

3.依托学科科研优势,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提升全日制化工类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专业实践是全日制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培养单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注重有效利用社会、企业资源来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专业学位研究生深度参与导师工程实际课题。这些实际课题可以是一个化工工程单元过程进行分离提纯等,也可是一工程项目的设计,并适时给予独立完成某一部分或一个小项目的机会,体现实践的内容性和实效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提交实习计划、撰写实结报告,培养单位也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进行全过程管理、服务和考核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此外,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实习时很难有机会动手操作,可以通过引进和开发典型化工工艺的仿真实习软件,建立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对化工过程的分析和操作能力,例如,可以依托培养单位的各种科研仪器设备,建立实验仪器分析操作实训基地,使学生掌握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分析表征,以及管理维护;开设公共实验、学科专业实验等实践训练课程。通过这些方式达到提高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4.联系化工相关行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努力提升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和社会认可度。化工类专业要满足化工职业及职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其不仅要具备相应的学科标准与水平,还要满足化工职业及职业发展的需求,除了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外,还需要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意识等专属职业能力范畴的培养,这就要求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必须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例如科研单位、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等。作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吸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把行业要求纳入培养过程,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并适应职业从业标准,以化工专业认证为主要手段监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另一方面,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化工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成为高校同化工企业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的平台。唯有如此,公众才会认可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公众认可度,促进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对化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优化,增加实践和应用性的课程比重,增设化工类工具性课程,并推进课程设置与行业执业资格考试挂钩,使之适合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推进“双导师制”,强化实践环节,建设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完善培养审核机制,确保专业学位教育质量。鼓励和吸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多个主体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来,与高校一起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保驾护航,促进化工类专业硕士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岩.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1):123-125.

[2]秦发兰,陈新忠,汪华,胡承孝.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化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4):56-60.

[3]高明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16-18.

[4]包水梅,顾怀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跨越发展背后的尴尬及其化解[J].中国高教研究,2011,(09):41-45.

[5]王新刚,张圣菊,陈海丰,等.化工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23.

[6]周涛,王晖,叶红齐,等.化工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0,(31):251.

[7]郑冬梅.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06):46-47.

第14篇

关键词:化工分析;化工检验;常见难题;应对策略

在进行化工产品生产时,很多科研与探索都离不开化工分析与检验的支撑,也是一种现代化科学技术研究的体现。只有充分了解化工分析与检验的认知,才能提高化工分析与检验的整体技术水平,对于化工分析与检验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总结教训,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进一步提高化工分析与检验的质量,为化工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化工分析与检验的概述

化工分析与检验是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化学试验,对化工产品使用相关的数据仪器以及试验试剂所检测出来的结果,对化工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通过检测出来的结果可以分析出化工产品的化学成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化工分析与检验主要是通过相关的化学仪器来实现,属于一种先进的化工生产技术。根据化工生产任务的区别可以分为定量化工分析与定性化工分析。为了保障化工分析的准确性、合理性与科学性,需要掌握全面的化学原理检测与定性组合物。定量分析是检测分析化工产品的化学成分与物质含量,而定性化工分析是指定性分析有机物质、离子等等的数量级。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化工分析与检验时,针对化工原料的化学分析只能有一种辅助材料可以加入检测过程中。

二、化工分析与检验常见难题

(一)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化工分析与检验的质量。我国现在的化工分析与检验人员,还需要提高专业素质。很多化工分析与检验工作人员不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化工分析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技术的支撑,现在一些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在进行化工分析与检验工作时,会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化工分析与检验是一项需要细致完成的工作,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允许存在一丝马虎,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在工作中就会容易出现失误操作、数据不准确的情况,这都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而造成的。工作人员出现失误会给化工企业形象带来损害,产品质量是企业经营的命脉,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形成巨大的发展阻碍[1]。

(二)高科技仪器使用不当

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在化工分析与检验中所使用的分析仪器更新也比较迅速,随着高科技分析仪器的出现,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需要工作人员熟练的掌握操作能力。高科技仪器在使用方法上和传统分析仪器有着很大的改变,如果仪器使用不当直接影响着分析与检验的结果。现在很多工作人员要使用化工分析高科技仪器时,没有完全掌握仪器的使用性能,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调试,在操作时化学分析结果出现偏差的现象,造成化工分析失去了应有的准确性与精确值。高科技仪器使用不当会提高化学分析与检验的成本,还容易损坏高科技化学分析仪器,给化工企业增加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化工分析误差过大

在进行化学滴定分析时,经常会遇到滴定终点的化学检测,所谓的滴定终点就是在指示剂的颜色不会再发生变化时而停止滴定。但是,在实际的化学分析与检验中,如果指示剂没有在化学计量点变色,就会出现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存在差异,正常是允许出现较小的误差值,但是如果工作人员没有认真工作,误差超出了标准范围,则直接影响到化工分析与检验的质量。另外,检测工具与仪器的清洁度也会造成化工分析误差。

三、化工分析与检验常见难题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为了保证化工分析与检验的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内容。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必须要注重工作人员的化学基础知识与理论水平,可以通过专业知识培训与实践操作来实现,加强对工作人员基础知识与理论水平的定期考核,并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在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危机感,让工作人员能够提高学习与掌握专业知识的主动性,使自身的化学基础知识与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保证化工分析与检验的质量。同时,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企业领导可以深入实验室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与警觉性,在工作中自觉地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严格规范操作行为

在化工分析与检验时,由于一些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实验规范进行操作,工作时操作步骤不全面,致使实验操作进展缓慢,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所以,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端正错误操作想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进行化工分析与检验时,要先仔细检查所有的化学检测仪器,掌握仪器的使用性能,并且进行相应的调试。很多工作人员为了尽快能完成化工分析与检验,没有重视操作前的仪器检查工作,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的现象,认为操作前没有检查仪器对检测结果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之所以在检测前进行仪器检查,了解使用性能,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是避免一些化学仪器在破损的情况下进行检测,熟练使用仪器,这样在操作中才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2]。

(三)降低实验误差

降低实验误差必须要严格控制实验剂量。在滴定分析时,需要加入指示剂、蒸馏水等化学试剂,一些工作人员由于没有熟练掌握试剂的剂量,容易出现较大的检测误差。为了提高检测的精密度可以在滴定分析时,就必须要对检测试剂的剂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选择正确的指示剂种类与用量,降低滴定终点误差。另外,保持检测工具与仪器的清洁度也很重要,定时校验仪器的精准度,注意清洁方法与干燥方法,避免化学试剂污染而影响检测结果。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现在化工企业的化工分析与检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化工企业的产品质量与信誉,加强化工分析与检验管理,提高检测质量,就必须针对各种常见难题进行有效的控制,施行应对的策略,形成化工分析与检验的管理体系,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15篇

论文的选题要注意什么呢?首先选题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还实践经验,还有论文的选题宜大不宜小,再次就是论文选题时多查看文献资料。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煤化工论文选题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

2.实现我国煤化工、煤制油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思考

3.中国石化煤化工技术最新进展

4.煤化工反渗透浓水浓缩的研究现状

5.煤化工中焦化废水的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应用

6.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探讨

7.我国现代煤化工跨越发展二十年

8.煤化工浓盐水“零排放”处理技术进展

9.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

10.理性发展现代煤化工行业的思考——基于防范产能过剩风险的视角

11.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要点及存在问题

12.煤化工大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制造

13.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及其氢储能子系统的EMR建模

14.中国煤化工现状与发展思考——写在“十三五”之前

15.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的制约性问题

16.煤化工含盐废水处理与综合利用探讨

17.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煤炭消费的影响

18.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

19.我国煤化工的产业格局以及应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

20.影响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我国煤化工的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

22.现代煤化工企业的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分析

23.我国煤化工发展主要问题分析及政策性建议

24.中国西北某煤化工区土壤中砷的人体健康风险及其安全阈值

25.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思路探讨

26.新型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问题与解决思路

27.煤化工产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28.中国煤化工发展的思考

29.浅谈煤化工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发展模式与实例分析

31.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32.中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对石油化工的影响

33.试论我国煤化工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34.对我国现代煤化工(煤制油)产业发展的思考

35.煤化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系数研究

36.关注煤化工的污染及防治

37.国内外新型煤化工及煤气化技术发展动态分析

38.论煤化工废水处理的常用工艺与运行

39.现代煤化工技术经济及产业链研究

40.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

41.利用蒸发塘处置煤化工浓盐水技术

42.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机遇分析

43.世界煤化工发展趋势

44.煤化工行业CO_2的排放及减排分析

45.煤化工废水处理关键问题解析及技术发展趋势

46.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47.煤化工发展中的水质污染及处理

48.新型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