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政治意识论文范文

政治意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政治意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政治意识论文

第1篇

1.1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创造的动力。这就要求在活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对学生需要有所了解,通过问题情景的巧妙设计、灵活语言的采用、新型教学手段的运用,来给学生营造出一个积极主动的教学气氛。

1.2鼓励学生质疑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对学生所提出的可笑的、幼稚的、甚至错误的、荒唐的问题,应积极的加以肯定的鼓励。

1.3刺激学生需要

学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身的创造需求得以满足。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活动课问题、新情境的创设,来促进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形成,从而满足学生参与的成就感和创造感。

2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

2.1通过情景课题的创设,强化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近些年来,情景教学已经逐渐应用到素质教育当中,其主要思维便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政治教师应下意识地通过名人故事、笑话、寓言等来创造积极引人的气氛,生动活动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对于政治的学习兴趣。

2.2现代设备,辅助教学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众多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借助现代设备,发挥其对于政治教学的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政治课本内容多为文字,缺少图表,因此,很多教师不注重多媒体设备与技术的应用,而是一味的讲授知识。将现代设备运用到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2.3运用三步教学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

所谓三步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三步进行的教学法,即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及概况分析。运用三步教学法,来实现初中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就需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着手点。第一,提出问题,政治教师应首先对教学内容加以熟悉,以此为基础来提出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预见相关的提升,学生以提示为依据,通过自主资料的查阅,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展开讨论,活跃思维和开拓思路的养成是通过师生与生生间的相互讨论来实现的。

3初中政治创新教学开展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由上述可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非一件易事,涉及的方面很多,同时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强对某些方面的注意,有利于提升创新意识培养的水平。笔者在此对初中政治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政治教师有一定的帮助。

3.1应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在政治教学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就笔者来看,首先应该注意的一点问题就是其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在新的教育制度下,事实上,教师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自身的教学角色,不再是以往一味的孜孜不倦的讲述,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打破以往的传统,从以往的主导作用变为现在的指引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重点考虑学生的自身各个方面的特点,进而向着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方向发展,以此来更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2评价应公允客观

在教学中,除了要注意针对性和计划性外,还应该注意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公平性。教师应该充分的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学习努力、成绩好的同学要不断的给予鼓励,同时也要提出不足和改进的地方;而对于那些学习不努力的同学,在评价时更应该有所注意,在适当的批评下,还应该给予鼓励,以此来提高这些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进行努力。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的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多,而以上仅仅只是笔者对于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的几个方面的研究,并且由于笔者在该方面言研究的能力有限,所以,就以上研究来说,还比较浅显,因而仅仅凭借这些研究来促进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水平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于政治教学中该课题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来加强研究和探索。

4结语

第2篇

一、用激情的教学方式来感染学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激情感染学生。如在教学“消费”时,教师除了声情并茂地讲授课本知识之外,教师还可以把自己平时的消费情况和消费观念引入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谈谈自己的消费观,在消费时遇到过什么问题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参与到教学中,积极地思考问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不能把低落的个人情绪带到课堂中,以免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一味地“说教”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变教师主动教为学生主动学。在教学中,笔者积极组织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政治实践活动,如进行社会小调查、辩论赛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在教学“投资理财”时,笔者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课后调查活动,调查同学家中的资金是怎么安排的,储蓄存款、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商业保险和基金等各占多少比重,了解资金分配的原因,这样的分配方式能带来怎样的收益,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前几分钟展示调查的结果,交流经验,以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评价和指导学生,鼓励和表扬表现较好的学生,勉励和帮助表现欠佳的学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效率,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政治学习中,也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政治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三、科学布置作业和学习任务要想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传授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先布置课后作业和任务,然后由学生在课后完成,这种模式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厌倦了这种教学方式,对作业和任务也就失去了兴趣,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采取了比赛的方式来布置作业和任务,让学生在竞争中主动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如笔者先把全班学生分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竞争,完成任务。之后,笔者再按照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表现。这样一来,学生为了不落后于其他人,都会积极配合小组行动,自觉完成任务。但是,教师需要注意一点,作业和任务不能脱离教学内容,不能为了让作业和任务变得有趣而忽略了它们的本质。初中政治是一门以“教化”为主的学科,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面授,但是这样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政治教学中,动手动脑地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政治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使政治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李志宏 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思口中学

第3篇

【正文】

一、大众政治意识的崛起

大众政治意识的崛起与发展,代表了当今现代化民主国家的一个方向,也是未来现代化民主法制社会的价值趋向。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它追求的是公平的、大众化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决策,它看重的是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广泛参与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的积极作用。因此,相对于大众化的政治意识的勃兴,所谓的精英主流政治意识则只能属于过去了。所谓大众政治意识,就是一种以大众为主体对象,以公平政治参与为主要功能,并辅之以现代化传媒手段、经营和生产方式的现代文化意识。在过去传统计划体制下,普及性的大众政治意识并未与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方式结合起来。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政治意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我国主要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渐渐兴起的。

我国目前在强调法治立国后,法的权威逐渐上升,中国权威政治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集中体现就是要使法的权威上升到第一位。只有这样,中国的权威政治结构才能与现代民主制政体的权威结构相一致。可以说,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中,而大众化政治意识或公民政治社会的兴盛正是这一过程的必然环节。

二、大众化政治意识凸显的正负效应分析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市场化进程的推动,我国的意识形态本身的内涵和状况却已经发生了不可阻挡的种种变化或调整,这种变化和调整又不能不影响到政治结构本身。随着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利益追求已经成为社会上人们行为的主要动力。这就使得过去那种泛化政治意识形态逐渐退出了对人们生活的控制,并渐渐地被民主化的大众政治意识所取代,从而也使社会开始产生了个人生活的空间并不断向不同的领域扩展。同时个人稳私和人的主体性开始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而原先意义上组织、单位和集体对个人控制的范围和程度也慢慢减弱。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和学术研究中的思想自由度不断拓展。它同样也使得泛化政治意识对社会公共领域的控制大为减弱,尤其是经济的决策和经济的运行现在已很少受到泛化政治意识的干扰。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大众化政治意识的兴起和过去泛化政治意识的淡化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负面效应,那就是今天我们随处可见的社会道德领域的混乱、无序以及社会生活规范的无政府状态。这是因为,在原来泛化政治意识高强控制下,社会道德和社会规范都是依赖强化政治意识的渗透来维系,从而保证了社会上的多数人能够克己循规。但是随着这种泛化政治意识的淡化,意识形态对社会道德和社会规范方面的控制与约束也随之弱化,从而产生了这种负面效应。

三、大众化政治意识的内涵

大众化政治意识作为政治领域的精神现象,是社会政治现象中的一个特殊方面。它构成政治系统的基础和环境,同时在人类历史和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政治意识是政治学的基本范畴,由于“各个国家多以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环境以及思维方式作为依据来把握政治意识的含义,赋予其特殊的内容,因此政治意识的含义具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一是政治心理意识。作为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心理意识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过程中的一种非系统的自我反映形式,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倾向。”

二是政治信息意识。被誉为宇宙三大要素之一的信息,在当今人类社会,它与物质和能源一起构成了社会的三大支柱,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资源。大众政治信息是“政治决策的基础,是沟通政治部门的纽带和政治协调、监督与控制的依据”。

三是政治舆论意识。大众政治舆论是舆论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是制约人的行为的无形工具。当代中国的大众政治舆论是政治民主化的动力和先导。

四是政治道德意识。大众政治道德是“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道德,是社会化的公众道德观在政治生活中的推广和应用。当社会公众用自己的道德观来分析评价一定的政治现象,并依据大众政治道德的原则与规范来调整政治关系和政治行为时,就实现了政治与道德的结合,就出现了政治道德”。

五是政治信仰意识。“信仰是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柱,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与发展的始终,并随着文明史的演进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