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内部审计工作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内部审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这是由内部审计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平行,这种设置形式弱化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后续教育重视不够。部分高校配备的专业审计人员的数量不能满足完成高质量审计的要求。另外,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主要由内部审计协会具体组织安排,而内部审计协会只是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是社会团体法人,这客观上决定了自主安排内审人员外出专业进修或培训的可能性不大。再次,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不高,内部审计制度健全不够完善。目前,在我国的审计体系中,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明显滞后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除内部审计准则外,没有操作性较强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和标准。最后,人们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比较狭隘。长期以来,人们对内审的认识程度仍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部分被审计对象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大局,强化监督规范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
(二)内部审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工作内容和范围窄。常规审计多,专项、重点审计少;传统审计多,管理审计和前瞻性、创造性的工作少;微观审计多,宏观审计少。第二,对财务监管力度不够。一是对高校财务监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监管工作是学校经济活动合法性、规范性、效益性的重要保障;二是财务监管的制度创新与财务工作的复杂化、多样化不相适应。高校财务工作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复杂化、多样化,而财务监管制度往往相对滞后,经常是发现问题后才采取补救和防范措施,这与财务监管工作的发展不相适应。三是财务审核和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财务审核工作松散,随意性大,没有真正做到制度化、常规化,存在审核“死角”和问题“隐患”。四是资产管理意识和效率意识低,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重占有轻效率”的现象。
(三)审计管理及审计监督没有形成长效机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常出现查出问题多、处理少,处理个人更少的现象。这种怪圈的原因是内审人员形成了微观思维的定式,审计大都停留在微观审计、个体审计,审计监督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
(四)审计仅仅依赖事后监督约束审计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再监督。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对单位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这三方面的监督应相互协调,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但长期以来,审计仅仅依赖事后对会计活动进行再监督,很难做到事前控制监督。
二、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一)微观意识向宏观意识的转化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内审具有服务内向性。这种内向性也决定了高校内审必须对审计工作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分析,宏观地认识问题,为管理层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强化宏观意识,坚决维护学校利益,识大体、顾大局,从问题的根源上找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从宏观上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二)工作方式上从事后披露向事前预防转化传统审计工作由于强调局外监督和对错弊的批判,通常在事后进行披露,事前预防的作用较小,使审计部门与被审单位、部门之间形成一种对立状态。而在现代管理型审计模式下,内审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本组织完善管理、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因此,参与事前决策是新形势下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三)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学习、交流、借鉴好的工作方法,善于利用计算机来改善工作方法,使审计工作成果更加全面、可靠、有效。同时应建立“主审负责制”和“审计复核制度”。“主审负责制”要求主审人员对编制审计方案、送达审计通知书、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整理审计档案的全过程负责;“审计复核制度”既是审计机关,也是内审机构完善内控制度,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两项制度的施行,从而避免审计风险,确保高校的内审质量。
(四)合理确定审计目标由于高校内审力量有限,制定合理的审计目标十分重要。内审工作要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以及学校宏观管理的需要,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制定合理的审计目标。
三、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的新思路
(一)拓宽高校内部审计目标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理性、效益性实施审计监督,这“三性”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内部审计存在的基础。审计目标的确定要跟踪学校发展的方向,把握发展的重点、热点和师生关心的疑点问题,实施实物收支监督,提出高效的审计建议。
(二)强化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审计工作应全方位拓展,克服偏重事后查处违法违纪问题的不足,真正全方位关注全校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同时在开展工作时做到依法审计,严格执法,保证各项审计结果的有效性和合法性。这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内审在高校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为内审部门工作创新营造和谐的环境。二是高校内部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内部审计区别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植根于组织内部,与被审计对象不完全独立。一方面表现为它对内部各方面情况非常熟悉;另一方面在审计工作中除需要被审计对象的配合外,还要考虑审计后需要与各部门长期合作的关系。审计创新是一种谋求改革现状的活动,其成功更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充分配合。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是调整配备好内部审计负责人,切实将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事业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内审领导岗位上。二是不断提商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内审人员应当具有符合规定的学历,通过岗位资格考试,具备与从事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认真学习相关的法规和业务知识,熟悉审计业务。
(一)内部审计职能转型不够成功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营运。它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从国内外对内部审计的不同定义可以看出,国外定义的内部审计职能偏重于咨询服务,国内定义的内部审计职能强调监督和评价这两项传统职能。烟草行业的内部审计职能职责引入了国际上部分先进理念,将服务职能纳入其中,希望实现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变,尽快与国际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接轨,但在实际工作中,行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仍局限于监督和评价的传统职能,服务职能并未得到有效发挥。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是其鲜明特征,但从行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现状看,部分仍然无法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独立客观的开展。第一,内部审计人员的利益受被审计单位影响。在薪酬分配、绩效考核方面,两烟公司审计委派办实行双重考核,被审计单位的考核比重为30%;纯销区兼职审计人员则完全处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下,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一致。第二,纯销区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部门合并办公,兼职审计人员同时在财务岗位上工作,受到财务部门负责人管理,导致业务范围重叠,开展审计工作是经常出现自己查自己的情况,无法保证审计意见的独立客观。审计委派办采用“垂直管理、双重领导”方式,形式上相对独立,实质上仍属于被审计单位主要管理,导致审计工作很难得到有效执行。
(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不够到位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定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一般包括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重庆烟草行业建立了以审计处为核心的内部审计督导体系,制定了《重庆市烟草行业内部审计暂行规定》《重庆市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工作操作规程》等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性文件,形成了符合行业特性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由于缺乏相应的内部考核及外部评价机制,该体系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各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变动频繁、审计资源配置不合理、审计工作避重就轻等方面,导致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加大审计风险。
(四)内部审计队伍配置不够完备截至2013年底,重庆烟草行业共有内部审计人员75名,其中37名专职审计人员,38名兼职审计人员。审计委派办一般配备2~3人,纯销区审计部门只配备1名兼职审计人员。首先,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广泛,包含财务收支、投资项目等专项审计,合同、采购等日常审计,人手不足导致一些关键环节审计监督缺失,对重大项目无法做到全过程跟踪审计。其次,行业审计人员缺乏专门的培训,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彻,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弱。全体人员中只有22名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且基本属于财务审计方面的技术职称,使得审计工作基本从财务方面查找问题,因而发现的问题缺乏针对性,提出的建议缺乏操作性,队伍配备不够适应行业需求。
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现状的途径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重庆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明确服务职能的基本内容;二是适当调整审计组织结构;三是逐步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四是多视角配备和培养审计队伍。
(一)明确服务职能的基本内容在行业日常内审工作中,对其服务职能涉及较少,大部分审计人员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查错纠违,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制衡体系的一种管理活动。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必须明确以下两项基本内容。1.内部审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决策层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决策就是为了到达一定目标,利用已知信息进行方案或方法确定的过程。决策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决策所依据的信息资料是否真实可靠是影响决策科学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部门是决策方案的具体草拟者,受本部门利益的驱使,业务范围的限制,制定的决策草案往往有失偏颇。由于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独立性,专门从事审核检查工作,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同时,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部的一个综合管理控制部门,其审查范围涉及组织的各个部门、各种业务。因此内部审计能以独立、客观的身份,从组织的整体利益出发,对决策草案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为组织的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用的咨询意见。2.内部审计的主要服务内容是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是建立在一定的控制环境中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控制环境会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会使原来比较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发生残缺或失效;同时,随着人们对内部控制规律的深入了解,人们也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不断完善。这些都要求人们不断对现有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进行不断的评价,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其总是处于比较健全、有效的状态。相对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更了解本组织的情况,而且更关心本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由内部审计来进行这种评价,不仅更加准确、有效,而且成本更低,评价更及时。因此,内部审计应当为促进组织的内部控制始终处于比较有效的运行状态提供及时的评价和建议。
(二)适当调整审计组织结构烟草行业是国有独资,政企合一的企业组织,公司结构单一,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搭建组织架构。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内部规范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结构是保证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为了保证审计人员能客观公正的发表审计意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职能,企业应尽量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结合现阶段行业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与被审计单位业务联系密切,严重缺乏独立性,无法保证审计人员独立客观的开展审计工作,导致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但是,内部审计毕竟属于企业内部机构,不可能完全独立于企业之外成为外部审计。考虑到行业整体结构的特殊性,如何调整审计机构,这个度就显得特别重要。内部审计部门在不同组织结构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市局(公司)及审计委派办采用的是第二种模式,由总经理负责,审计部门负责人分管,这种模式的虽然对领导层无法进行有效监管,但还是能发挥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其他区县分公司采用的是第一种模式,由分公司总经理负责,财务部门负责人分管,这种模式效果最差,严重影响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基本的工作环境。结合行业机构设置的现状,笔者认为应构建以审计处为核心,审计委派办为基础的二级审计机构。从制度和机构上扩大审计委派办的工作能力和范围,代替纯销区兼职审计机构。一是在制度上明确审计委派办的职能职责,充分赋予其相应的权利,保证其不与被审计单位发生利益往来。如薪酬发放、人事任免应与被审计单位脱离;业务考核应由上级审计部门负责等。二是根据审计工作范围,适当扩大审计委派办规模,如新设审计委派办;增加人员编制;扩大业务管辖范围等。同时,取消基本没有发挥审计作用的纯销区兼职审计机构,将这些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交给审计委派办执行。
(三)逐步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以重庆烟草双核集整管理体系建设为契机,围绕审计过程重点环节、重要领域,强化过程控制。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细化审计工作标准严格按照行业审计相关工作规范,将审计范围、审计频率、审计程序等进行明确,结合行业目前正在开展的体系文件修订,以流程文件搭建为载体,实行流程管理,对审计过程涉及的相关部门、关键环节进行风险描述,细化审计输入和输出,并将审计环节关键指标纳入绩效目标考核,确保审计过程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2.升级审计信息技术借助在线审计系统这个信息化平台,引入“一表式”管理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审计程序、审计范围进行固化,在系统中详细记录审计过程,达到有效避免审计工作避重就轻、过程不符、内容不实等问题;3.强化审计监督保障在审计工作中,如何避免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审计质量控制不到位一直是业界共同探讨的话题。行业也先后推出了多个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文件,然而此类文件大多缺乏制衡外部干预的相应措施,执行效果不是太好。解决这类问题,可借助行业内管法制工作管理范例,自上而下,在企业环境中确保审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在工作程序上真正实行直接上报、单独负责、纵向管理机制。同时,借助第三方机构,对本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减少企业自身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考核比重,建立内外双重评价的考核体制,促进审计工作相对独立。
论文关键词:关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几点思考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08年“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现代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企事业组织的“免疫系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为己任财务论文,积极探索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这给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定下了基调。高校审计部门作为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高校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重要职责。目前,各高校审计部门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大都是“事后审计”、“秋后算账”,没有体现出审计监督所应有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高校内审工作需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审计观念,改变以往“要我审”的模式,将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提升高校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提出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性意见,为决策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财务论文,为学校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监督和服务。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内涵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注重预防”要求在审计工作的具体运用,是把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审计,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理解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内涵,本文认为可以结合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剖析。
(一)从系统论角度丰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内涵。
一个系统是由各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集合形成的整体。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前瞻性的系统工程。其一、从系统所处的环境出发,一个动态的系统必定与它所处的系统环境有着结构性的联系。刘家义审计长2008年3月提出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之后,全面审计系统积极响应,许多审计创新理念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种审计转型大趋势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践行审计“免疫系统”理念,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必要途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其二、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项目的各个侧面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进行系统化动态化研究分析财务论文,包括:审计的战略目标、影响审计项目的内外部关系、被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相互作用等。
(二)从控制论角度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监督。
控制论是信息交换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不断相互作用以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控制,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必须包括三个要素:导向器、检测器以及矫正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相当于导向器和检测器,侧重于事前、事中控制,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和揭示功能。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当控制主体(审计人员)将获取的控制信息(审计证据)传达给被控制对象(被审计项目或被审计部门)时,其实也就是起到了一个行为修正的作用,即相当于控制系统中的矫正器,同时也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抵御功能。
(三)从信息论角度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渠道。
为了全面清晰认识高校教育系统经济收支、专项资金管理、教育资产安全完整等情况,必须加大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改进审计手段和提升审计效能的基础上,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所必需的信息渠道财务论文,充分运用0A审计办公系统和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联动审查,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信息传输、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储存的动态高校内审路径。
二、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的主要制约因素
审计“关口前移”是审计方式创新的结果和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延伸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从工作实践上看,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取得了卓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会评价。但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建项目、维修改造项目明显增多,物资设备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等等,现有的审计理念、审计独立性、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以及审计范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高校快速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关口前移”的认识不足
高校内审人员树立“关口前移”审计意识淡薄,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办法财务论文,没有立足于促进机制建设,通过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管理学校。并且高校内审工作侧重于行政监督,“事后纠弊”或“事后问责”,没有真正担负起为高校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职责。目前,高校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和高校治理权力过分集中,客观上阻碍了高校内审工作“关口前移”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是:审计立项主观性较强,审计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不力,业务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随意性,缺乏各个环节规范的文本等等。
(二)内部审计范围比较狭窄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财务论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大都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效益审计基本上没有开展,影响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展。
(三)内部审计工作手段落后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活动记录已面向电子化、数字化和无纸化的方向发展,会计技术为了跟随市场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的步伐,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然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开发时代,我国的审计电算化却相对滞后,许多审计人员还停留在纸质账本审计阶段,对计算机审计技术掌握不够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尤为突出。
(四)内部审计人员质量不足
随着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快速建设和不断引进财务论文,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络一体化和,那么这就需要相配套的先进科学管理技术方法和高素质信息化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看,有很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从传统的审计手段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知识缺乏、跟不上高校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高校实行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定位上,实现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监督到注重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转变;在审计内容上,实现由单纯财务领域的差错防弊到注重改善经营管理的转变;在审计方式上,由单纯基建(修缮)工程结算审计到全过程跟踪审计、由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到任前或任中审计的转变;在审计手段上,实现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网络实时审计的转变。
(一)加快审计理念转变速度
在审计中,既注意对结果的审计,更注重对过程的审计财务论文,实现由注重治标向重在治本的转变、由查错纠弊向风险型审计转变;以加强控制、防范风险为目标,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审计和评价,查找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拓宽内部审计覆盖领域
除了开展基建(修缮)工程审计、财务收支和预决算审计,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外,每年可以按照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效益审计。同时,要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将高校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特别要注意从未审计或长期未审计的单位,做到不留死角。
(三)实施审计方式创新工作
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并重转变财务论文,建立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实现对审计项目的动态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积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比如,基建(修缮)工程领域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工程项目全程审计与建设工程同步,对工程建设的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和监督;针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建立起“以任前、任中审计为主,兼顾离任审计”的审计模式,坚持有离必有审,先审后离,先审后任财务论文,把审计评价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加强审计手段创新能力
在审计手段上,广泛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多形式、全方位地发挥监督和服务作用。第一,实现由传统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科学化的审计手段转变,构建起集联网审计、实时审计、在线审计为一体的现代化审计平台,实现对重点项目资金实时的、动态的监控,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二,探索建立“两书、两报告”制度(“两书”即《管理建议书》和《审计建议书》,“两报告”即《审计专项调查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年度或半年度)》),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管理、服务领导决策方面的作用。第三,充分发挥审计专项调查作用财务论文,针对热点、重点问题积极开展审计调查,如开展教育收费专项审计调查、“小金库”清理、工程领域专项治理等工作,摸清家底,化解矛盾。
(五)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