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师教学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设计中缺乏人文性的内容
这主要体现在在教学目标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很多时候初数学教师认为,数学课的教学就是从知识性出发,由知识过渡到具体的应用——做题。因此在以往数学课主要的任务就是做题、解题。当然这样设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其中缺少了人文方面的一些影响,课堂的形式必将会过于的单一。
2.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的缺乏
在很多时候在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最为困难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寻找某节课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一般教师,就是直接的在课标中找到一段话将这个环节应付过去,至于这些话的含义教师很少的过多的探究和思考。将这部分的设计最为一种形式和模式来看,实际上这部分是对一节课宏观、整体上的一种升华和知识、技能的提炼,这也是教师其基本素质中一个主要的考察标准之一—教育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如何有效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1.关注学生,从导入环节入手充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上导入环节的作用很重要,这个环节是新知识学习的准备阶段,也是将学生注意力引入到课堂知识学习的重要环。在这个环节中实际上是可以渗透一些人文思想的,例如在进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方面的知识的学习中,就可以将我国关于经济增长、物价下降等方面和正负数运算有关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由此来渗透一些关于人文化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思想、态度。当然这样的应用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具体教学设计的环导入环节的设计方面多花一点心思,尽量的实现一些育人与情感教育方面的知识。
2.教师应该多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并钻研课标
论文关键词:《修饰工作表》教学设计
《修饰工作表》这节课是能否获得一个精美表格的关键,是最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审美观点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也是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后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会设置数据的字符格式、对齐格式;
会设置表格的行高、列宽、边框和底纹。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亲身经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细节问题强调,让学生明白只要做有心人,就能把工作表设计的更加美观合理。
【教学重点】
1、掌握单元格行高、列宽的调整及设置对齐方式的具体方法
2、掌握对单元格添加边框与底纹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单元格行高、列宽的调整及对齐方式的设置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因为美化工作表的实际操作性较强,操作又比较机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导入新课
教学环节及手段
教学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对今天学习的任务进行明确定位教育学论文,让学生明确今天学习的任务目标
首先展示一张不完美的“八年级(3)班学生成绩表”,引发学生思考:可否进行修饰美化?
大屏幕投影:
“八年级(3)班学生成绩表”美化前后的对比画面。
问:两个成绩表不同的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观察、小组讨论,选出学生代表发表观察结果:(对齐方式和表格的行高与列宽等的不同,边框、底纹的设置)
教师概括:(屏幕投影)
1.行高和列宽
2.对齐方式
3.边框与底纹
引入新课:本节课就是学习如何进行以上内容的设置来修饰工作表。
投影课题:修饰工作表(屏幕投影)
通过强烈的对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提问解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收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老师总结,自然过渡,引入主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相比传统的英语本科专业毕业学术论文写作,目前的实践性研究所倡导的行动研究,为电大英语专业学生带来了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问题提出阶段,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地发现一个可控或可操作的教学现象的能力,同时掌握了如何在经过观察、反思、参与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提炼问题的能力。行动研究重视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参照作用,研究的问题或称之为选题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研究过程注重初始调查。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研究中,实践者是被研究者,是研究的客体或对象,而在行动研究中,他们成了研究的主体,具体体现在项目研究的第一阶段中,选题的提出是研究者本人根据自身教学实践自己提出来的,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就一个教学现象进行有感而发的叙述或者辩论。这个选题一定是困扰教学实践者的一个难题,并且在实践者可解决能力之内,具有可控制性和合理性。在问题归因阶段,学生们学会了运用科学方法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重视理论和经验的启发作用,并且使用实证的调查为最终的依据,以期找到导致问题或现象的原因,并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或指明方向,学生们运用到的学习策略有观察、实验、探究、分析、综合能力等。要求学生使用到的分析方法有:解析法(ana-lyticmethod)、苏格拉底式对话法(Socraticdia-logue)、原因分析法(causeanalysis)、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观察法(observation)和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学生在做问卷调查过程当中,充分使用行动研究策略,实践环节指导教师要始终坚持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至少使用三种以上的方法,其中必须使用问卷调查法,每位学生至少要做两个问卷调查表,其中一个是在研究进入第三阶段前要求学生调查出导致问题的真正原因,另一份则是要求学生在项目实施阶段调查出学生对于教学改革的反馈。在做两个问卷调查时,学生必须实实在在地走进他们的学生当中、教学任务当中和教室当中,针对他们在上一个阶段中所选定的课题,设计出问题以及若干个可能是问题答案的选项,那么,如何设计出切中问题要害的题干和尽可能覆盖面广的答案选项就成为行动研究的主要任务。比较成功的做法是,要求学生结合英语教学法的相关理论,以及学生自身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观察积累,先提出问题,然后,在设计答案选项时,真实地倾听学生的困惑是什么,还建议学生真实地去走访他们的同行,横向地去了解这些问题的潜在原因。在方案设计及实施阶段,即教学改革措施建立在调查归因的基础上,并体现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行动中,整个实践活动注重收集日常教学活动,尤其是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和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教师的反响和变化,日常资料的收集包括课堂实录、课堂笔记和学生日记。在课堂教学方案设计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学生们借助行动研究实现了为行动而研究的目的,完成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实践工作,做到了为实践本身的改善而展开研究,而不是理论上的构建。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透过实践行动来改善教学情境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且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其与之相随的连带问题的产生和应对策略。通过实际地去实施他们自己所设计教学改革方案,亲身体验改革进程、观察改革中学生的变化以及记录改革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实践者们获得了第一手的教学数据、直接感受到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愉悦、主动地践行了教学设计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并且最终感受到了行动研究带给他们的经验和启示。在评估反思及报告撰写阶段,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互动与交流环境、问题与解决环境、发现与反思环境、评估与提升环境中对自身所做的研究工作给予评价和反思的能力,以及如何在实证基础上对措施和行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反思。实践活动进行到第五阶段时,要求学生对前面四个阶段的研究任务做一个总结和反思。有一种公认的说法是,行动研究即指教师对具体教学情境所做的一种反思性研究,实践证明,借助行动研究,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面临复杂多变的教学现象,他们依靠教育实践中创造性研究和实践,有意识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主动去思考和解决教学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感知力,培养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行动研究在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教学设计中的实施效果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学会转变角色,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发现式学习、反思型学习等学习策略。学生们通过做教学设计,了解了行动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其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充分地实践了自己在电大学习期间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以及英语教学法的相关内容,真实地体验到了如何做基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研究,对于学生的教学职业生涯产生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并且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科研和个人发展都具有相当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们给于教学设计中的行动研究更多正面的评价。对6个分校连续5届157名毕业生进行的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毕业作业或设计,将行动研究应用于英语专业教学设计这一模式得到了多数学生的肯定。问卷调查表数据显示63%的学生认为通过实践“我学会了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89%的学生认为“我学会了记录教学过程”;79%的学生认为“我学会了从同行和学生中寻求思路以解决困难”;91%的学生认为“我学会了做问卷调查表”;74%的学生认为“我学会了根据学生需求设计教学活动”;88%的学生认为“我开始对教学研究感兴趣了”。
三、总结与反思
(一)存在问题
尽管行动研究增强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提高了教师的自我决策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不足:1.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不熟悉,容易和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写作混为一谈。2.有的学生选题太大,无法在规定时间和有限条件下完成;有的学生选题脱离课堂教学实际;还有些学生选题过分相似等等。3.部分学生未能就提出的问题做仔细分析和文献综述,因此也就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4.很多同学对于项目实施阶段的跟踪监控不够,只是流于形式,导致对于项目研究的反思不够深入、全面。
(二)改进措施
论文关键词:“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和思考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5~58页的内容。主要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是认识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圆锥以及初中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备课不仅要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此,我从新六年级每个班级中随机抽取10多位学生进行调查: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地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没有一个学生能基本说清原因,这说明高年级的孩子关于圆的生活经验还是相对缺乏的。根据学情、教学内容和新课程标准,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在日常生活中简单应用圆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认识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
二、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
“关注人”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习得方式和交流合作;新课改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互动、合作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这节课,我想用现实的情境、自主的操作、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自由的想象、纯真的创造构建出一个鲜活的课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使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积累经验,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有新的收获。
三、过程设计和意图
我把教学过程预设为9个环节:诗意引入、感受完美、规范画圆、自学名称、探索研究、走进历史、尝试应用、美的继续、课外延伸。
第1个环节“诗意引入”
出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图片。
教师(以下简称T):“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唐朝诗人王维最有名的诗句之一,它描绘了两种对比鲜明的图形,一种是烟的直,一种是落日的圆。(板书“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直与圆的不同,同时为引入课题做好铺垫】
第2个环节“感受完美”
①课件出示带有圆形的图片小学数学论文,有向日葵、钟面图……
T:请仔细观察,这些图片都含有什么图形?
学生(以下简称S):圆
欣赏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或感想?(圆形物体很美)
T: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出,圆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处不在,可以说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圆的世界里。
②请学生举例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
T: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的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③引导比较。
T:圆与其他图形有什么不同?
S:圆是曲线图形,以前学过的图形都是直线图形。
T: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和谐,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第3个环节“规范画圆”
通过不同工具画圆的比较,揭示画圆的本质
①让学生选择工具画出一个圆(估计学生会借助圆形物体或圆规),交流时重点讲评如何使用圆规画圆。
T:先在平面上确定一个点,然后把圆规两脚叉开使之有一定距离,再把带有金属尖的一端放在这个点上,捏住柄端,把圆规的另一角围绕它旋转一周,这样一个圆就画好了。
讲评后请学生用圆规再画一个圆。
②观看录像: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一位小朋友在沙子地上用固定拇指、旋转中指的方法画圆。
③引导比较,思考不同工具画圆之间的联系。
T:说一说用圆规画圆、体育老师在场地画圆、学生利用拇指和中指画圆这三者之间有着怎样本质的联系。
小结:借助工具画圆,只要固定一点,确定长度,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
第4个环节“自学名称”
①学生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上面的三种画圆方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是不是有专门的名称用来描述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书本P56例2中的一段话。
T: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根据学生回答完善板书: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表示。
②联系画圆的过程,思考圆的一些主要特征。
学生在知晓圆的各部分名称之后再一次组织画圆,让他们用理性的目光再一次关注画圆的过程,使他们在画圆的同时关注半径、直径,思考半径与直径存在的一些特征。
第5个环节“探索研究”
①让学生取出刚才用圆规画出的圆,分别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讲评,巩固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
教师选择一份作品,请一位学生在其中再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启发思考:在这个圆中,还能画出半径和直径吗?由此,你能想到什么?
S: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是有无数条的。
T:对于半径和直径,你还能发现什么?
启发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是有无数条的,无数条半径都相等;直径也有无数条,无数条直径也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②请学生想象,沿着直径折,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折痕两边完全重合)请学生实际动手折一折,并思考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就是直径,有无数条对称轴)
课件动态演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③回顾画圆过程,理解原理,内化概念。
T:圆心、半径和直径这些知识蕴含在我们画圆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想一想,圆规的金属尖固定的地方是圆的圆心,圆的圆心确定了,这个圆的位置也就固定下来了,所以我们就说圆心确定了圆的位置。(圆心定位置)那么,这两脚叉开的距离相当于圆的什么呢?(半径)现在我让这个半径更大些,画出的圆会怎样?如果我把半径改小些,画出的圆又会怎样?这说明,圆的大小是由半径来决定的。(半径定大小)
④课堂学习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小结的习惯和意识。
⑤ 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画一个直径是6厘米的圆,写上各部分的名称。
T:同学们会在文档中打字了,你会在文档中画一个圆吗?我们一起来画一个。
T:现在,我们能用电脑来研究圆。那么,你知道古代是怎么研究圆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历史。
第6个环节“走进历史”
①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圆小学数学论文,一中同长也。”
T: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想一想,“一中”和“同长”表示什么意思?(一中:圆心;同长:半径、直径一样长) T: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早1000多年,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②T: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远远不止这些,老师在这儿还收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用正方形不断地
切割而来的。(演示)
T: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为10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③T:大家见过太极八卦图吗?出示八卦图
这个图是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如果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能发现什么?
④演示风扇带动系线的小球运动,你能说出圆心在哪里?半径是谁吗?如果告诉你绳长20厘米,你知道他的直径是多少吗?
教师总结过渡:人们研究圆更多地是让圆为人类的发展服务,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应用”,
第7个环节“尝试应用”
①课件出示:利用圆的特征制作的车轮。
T:从古代马车到地排车、自行车,再到摩托车、汽车和飞机,这些交通工具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但车轮的形状却一直没有改变,都是圆形,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解释,明确车轴必须安装在车轮的圆心。】
②播放动画视频《猫捉老鼠》:下水道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长方形、椭圆形的井盖容易掉入下水道,圆盖绝对不会掉入下水道中。
【设计意图:使学生充分认识圆的特征,感受其优越性和实用价值。】
③“套圈游戏”:让学生利用圆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圆的实用价值,初步感受到圆的美。
第8个环节“美的继续”
欣赏滑冰中的艺术美,感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寓意圆满、圆美的人文美,再欣赏用圆构成的美丽图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古希腊哲学中“圆是最美的图形”这一论断的精彩,激起学生设计的兴趣。】
第9个环节“课外延伸”
①课后设计并画出用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巩固圆的画法,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学生可以把自己实践的体会和研究成果与同学们分享。
②阅读推荐内容:圆规的历史、“圆的杂谈”、 元时期数学家李冶的《测圆海镜》。
任何课程设计都要有可靠的依据,区域教师学习的课程设计也不例外。我们认为,设计区域层面教师学习的理想课程,需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基础,即从教师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出发,从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中寻找依据;二是政策基础,即从教师培训的要求出发,从我国新近颁布的相关标准中寻找依据;三是现实基础,即从区域教师学习的特点出发,通过对本地区教师学习的现状与需求寻找依据。
(一)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当代研究
当前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很多,大致而言,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职业之所以成为专业的基本标准;二是教师专业化的特征与实现模式。其中,教师培训与培养是教师实现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培训与培养离不开课程模块的设计,模块设计又离不开教师专业化标准的制定。20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不同的建设标准和目标。综观国内外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因此,我们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课程的设置也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把握。
(二)我国新近颁布的相关标准
2011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在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确定了中小学教师的从教标准。这些标准也为课程模块的设计提供了指南。
(三)本区教师发展的现状与需求
“师之所需,我之所为”是教师培训机构的基本工作原则。课程设计同样如此,只有依据本地区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才能更好地满足教师学习的需求,才能更切实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对武汉市东西湖区教师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做了调查与分析,具体结论如下:
1.教师的需求差异:不同教龄的教师对培训的需求表现出了异同,在“获得新知识”“获得新理念”“理顺教学中的模糊理念”“帮助总结反思”这几项上的看法差异不显著;但在“获得工作上有用的技术技巧”上的差异显著,教龄在11年以上的教师与4~10年、3年以下的教师比较,更希望获得工作上有用的技术技巧。
2.教师的知识需求:初中教师的知识需求程度按高低排列分别是“对课改、新课标、新教材理解与把握的知识”“青少年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知识”“任教学科专业与前沿知识”;小学与初中教师在急需补充的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概括地说,他们目前最需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关于课程、教材的知识、教师自我的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
3.教师的能力需求:初中教师最需要教育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分析处理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教材的能力;小学教师最需要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分析处理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教材的能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评价的能力。其中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分析处理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教材的能力,是小学和初中这两个不同学段的教师所共同期望发展的能力。但是,在“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上,小学教师的需求的迫切程度比初中教师更为突出。
4.教师的管理需求:当前教师在班级管理上更加关注实用管理技能的提高。班主任教师对班级管理方面的需求依次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遵守纪律的意识;与家长密切沟通;做好留守儿童后进生的工作;培养班干部。
5.教师的科研需求:东西湖区教师对教科研能力的方面的需求按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教育研究方法、将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撰写研究报告、教育叙事研究、如何选题。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培训需求构成了我们随后设计课程模块的现实基础,影响着我们对课程模块的选择和各个模块的比重配置。
二、区域性教师学习中课程模块的研制
(一)培训课程模块的主要框架
培训课程模块主要借鉴了教育部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框架。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和职业理解与认识、教育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十三个方面。
(二)培训课程模块的主要内容
基于本地区教师学习的需求和以上框架,我们设计了如下课程内容:
1.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涉及《教育政策法规》,具体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安全法》等。
2.师德规范: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时事政治及先进模范教师事迹等。如在新入职教师培训中,我们设置了《缩短适应期,做一个好教师》和《新时期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两个专题。
3.教育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及学科教学法等。如在新入职教师培训中,我们设置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常规教学环境下怎样备课》等专题。
4.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主要包括《班级管理中的心理策略》《学生行为塑造与矫正》《师生关系沟通》《心理辅导的理念与实践》《校园危机与心理预警》《学习辅导》等。
5.学科文本解读:主要包括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以及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6.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7.才艺展示:主要包括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8.教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
9.课例写作、案例写作:主要包括制订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等。
10.教育评价:主要包括教育评价的理念、原则与方法等。
11.演讲与口才、沟通技巧:主要包括《普通话》《沟通的技巧》《演讲技巧》等。
12.教育科研:主要包括《教育科研基本知识》《教育科研和习惯的培养》等。
13.实践研修:主要是根据培训的目的及培训的内容在实践中消化,把培训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精神与行为。
(三)培训课程模块的主要标准
结合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对于教师学习规律的把握,我们进一步将上述培训内容细化为若干标准。以下仅以骨干教师培训为例。
1.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坚守教育法律法规;学习掌握关于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有强烈的对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意识。
2.教育基本理论:学习教育基本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有强烈的科研意识;牢固树立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观念;形成了解和发展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的习惯,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让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3.教育基本理论:学习教育基本理论,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形成鲜明的个人教学风格,能根据学生的需要、个体差异及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能在不确定的教学情境中,及时发现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采用最优解决方法,及时、灵活、有效地解决问题,具有独创性;追求终身发展,在学习化组织的过程中,与教师共同学习、研究,分享经验,促进教师开发教学潜能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自然成为教师群体中的核心成员,促进学校教师共同发展。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掌握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4.师德规范:学习师德规范,掌握规范要求;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内化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积极组织并与团队开展协作与交流。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学习掌握保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学习掌握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6.学科文本解读:学习课标,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7.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8.才艺展示: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9.教育信息技术: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10.课例写作、案例写作:能熟练制订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能熟练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11.教育评价:善于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能合理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能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12.演讲与口才、沟通技巧:能流利使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较好地倾听,和蔼可亲地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主动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主动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主动协助学校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13.教育科研: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自觉地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善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14.实践研修:能顺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熟练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其学习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熟练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能够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善于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善于鉴别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
三、区域性教师学习中课程模块的分层应用
鉴于新入职教师、一般教师和骨干教师三者专业发展程度不同,特别是教师专业自身成熟度存在较大差异,我们把三者分为三级水平:新入职教师为一级水平(初级水平),一般教师为二级水平(中级水平),骨干教师为三级水平(较高级水平)。本文没有涉及特级教师。我们在课程模块总体设置上是一致的,但是,以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标准为基本要求,根据一般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发展程度差异,培训课程模块的主要标准呈递进关系。例如: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培训方面,我们对三者的培训标准如下:
1.新入职教师:学习教育基本理论,初步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学习课标、学科教学法,做到课堂教学达标;能够将实践经验和书本知识逐渐整合,形成系统化的教学经验;初步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针对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能发现和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处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进行案例和课例写作。
2.一般教师:学习教育基本理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学习课标、学科教学法,熟练驾驭课堂教学;能理解教育的复杂性和不可测性,能正确把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动向,及时做出反应,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适应教育的变化;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针对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能发现和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处理问题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
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
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
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
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
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
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刘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弄清地方时、时区、区时等基本概念。
2、理解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时区的划分与区时的简单计算。
3、能够利用已知条件计算地方时和经度,以及区时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点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
1、利用地球仪让学生理解地方时的产生。
2、适当结合初中地理内容,让学生来复习巩固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
五、教具
地球仪、自制图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自然引出本节课的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太阳高度的概念,知道了在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大小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现在,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每个地方的人们都以当地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定为本地的12:00,那么随着地球的自转,将会产生什么问题?(教师一边提出问题,一边拿出地球仪演示)
(学生回答)会产生时间的差异。
【解决问题】(教师总结)对,因为在一天当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大约只转过了1°,我们可以假定在一天当中,太阳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是固定的,那么在某一瞬间地球上各地的时刻是不一样的,我们把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提出问题】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在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那么根据地方时的定义,就有无数的地方时,这样就会使我们的生活非常不方便,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解决问题】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区的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板书)
(演示)在地球仪上同一纬线的地方事先标注好A、B、C三点,随着地球的自转,同学们会发现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提出问题】因为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那么那里的时间是最早的呢?(给学生留时间,让他们自由讨论)
【解决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人为规定以180°经线作为“最东面”。这样,通过板图我们就会发现东时区的时间是早于西时区的时间的。而且,东时区的时区数越大,时间越早,反之西时区的时区数越大,时间越晚。
(练习)1、已知东八区是6:00,东四区为几点?(2:00)
2、已知西三区是15:00,西九区是几点?(9:00)
3、已知东八区是6:00,西八区为几点?(昨日14:00)
由练习自然引出日期变更线的概念,国际上规定,把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限。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变化都从这条线开始,实际的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不完全按照180°经线延伸。这是为了照顾附近国家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
最后,在日照图上练习时间的计算。
(答案)
A:6:00B:12:00A:12:00B:0:00
C:12:00D:0:00C:0:00D:18:00
一、教学设计
智能车作为创意机器人设计的参考原型,是高校进行跨学科创新的典型工程案例,也是实现课赛结合的理想主题,在各类赛事和学科创新活动中获得了较多成果。CDIO理念下的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改革,将智能车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依据教学需要进行模块化设计,完成教学适配,[7]以智能车主题贯通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加了课外自学内容,结合虚拟仿真开发技术,使学生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具备安全用电、电子制作、电子设计与应用创新的各项能力,实现了系统性的工程能力培养目标。教学设计方案见表1,下面从安全用电、电子制作、电子设计、进阶引导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1.安全用电学生具备安全用电常识和解决日常用电问题的能力,是电工电子实习的最低要求。安全用电是工程实践的基础,须克服心理障碍,熟悉用电常识与操作规范,防患于未然,主要内容有安全用电常识、常用工具的使用、单相电路、三相电路。需要注意强弱电、交直流的结合对照,做好与后续实习内容的关联,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单相电路侧重培养安全用电技能和看图接线能力,主要内容是照明用电和室内配电实训,了解交流市电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加入智能车直流电源课外自学内容。电源作为电子产品系统的供配电部分,是系统调试和故障多发的重点区域,也是安全用电和电路检修的关键环节,智能车电源模块使用了7.2V电池,对外供电采用双电源,7.2V直接为显示模块、循迹模块和驱动模块供电,变换为5V电压后为MCU模块供电,初学者容易接错电源,造成元器件烧坏或者人体烧伤,须提示安全用电。三相电路侧重培养看图接线能力和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有动力用电和PLC自动化两个实训项目,主要内容是电机的继电控制和PLC电气自动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智能车的驱动模块了解直流继电器及直流电机的控制,了解H桥驱动原理,智能车的驱动模块用于运动控制,通过两路控制信号分别对开关管和继电器进行控制,以实现电机的速度、转向等动作。达林顿管驱动电机进而控制速度、晶体管驱动继电器进而控制行进方向。因为该部分属选作内容,内容较多,比较实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
2.电子制作学生具备课外科技制作的能力,是电工电子实习的最低培养目标。电子制作包含仪器的使用、元器件的识读检测、焊接工艺、电路调试和整机装配五个部分。其中仪器的使用和元器件的识读要结合焊接具体电路来教学,尊重学生在实训中的主体地位,边讲边操作,考虑学生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力和效率,有的放矢避免泛泛而谈。焊接工艺是电子制作的基本功,主要内容有立方体的焊接、万用板的焊接、印刷电路板的焊接和拆焊练习,其中立方体的焊接是焊接基础,采用“准备-加热-加锡-去锡-去烙铁”五步训练法教学,要求学生握持烙铁要稳,养成焊前对烙铁头和引脚进行预处理的习惯,避免虚焊;万用板的焊接推荐引脚直连法或者用单支线,训练实例为智能车电源模块,要求学生养成“先检测,再焊接,焊前预布局”的习惯;印刷电路板的焊接训练实例为智能车循迹模块,学生通过印刷电路板的焊接对PCB结构和标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设计PCB奠定基础。通电调试前,使用万用表对照原理图检测电路,发现元件焊反或焊错的,须进入拆焊环节,拆焊可用热风机或加锡拆焊法,均匀预热避免长时间加热某个焊点,以免焊盘脱落;调试时沿电流方向依次检测,查找虚焊或问题元件,掌握离线检测电路的方法。通过智能车循迹模块掌握运放的典型应用和运放电路在线调试的方法,初步具备依据电路原理进行调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制作教学环节,学生多为初学者,要求指导老师“多演示、多巡视、多指导、严验收”,拆焊练习属于选作内容,方便学有余力的同学自我提升。
3.电子设计电子设计是是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电工电子实习的重点内容,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培养质量,主要内容包含电路仿真、原理图绘制、电路板设计、电路板制作和整车调试。电路仿真是进行电子设计与验证的便捷途径,学生通过Multisim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仿真智能车车灯模块或显示模块,分析电路原理,了解集成运放电路典型应用与调试技巧,掌握电路设计的可行性仿真分析和虚拟仪器在电路验证中的应用,为后续电路板设计奠定基础。使用AltiumDesigner绘制电路原理图,或进行原理图修改,是进行电路板设计的前提,应注意易读性和效率,学生在绘制智能车车灯模块原理图的过程中,要提前发放元器件,自然而然地了解软件界面、元件与封装。AltiumDesigner进行PCB电路板设计之前,利用前面焊接的循迹模块PCB成品,使学生对PCB电路板有个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刚绘制的车灯模块原理图快速上手,初步掌握PCB设计流程和使用技巧,布置一些课外内容,例如布局原则、布线技巧、批量修改和机电匹配、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软件[8],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热转印工艺,了解印刷电路板制作流程,每个环节建议设置简短提醒,完成车灯模块PCB的制作,在读懂电路原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焊接与调试。最后是整车调试环节。利用已制作并调试成功的五个模块,配上智能车底座和单片机最小系统板成品,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整车调试,通过检测跑道(或地图)的黑线来自动调整小车前进的方向,使小车不脱离黑线跑完全程,从而实现小车的自动循迹,提高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对电子设计因果的反思总结,提高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
4.进阶引导进阶指导是实习课程的课外拓展,是课外创新的新起点。实习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完整的梳理总结,便于知识结构的系统化,利于后续的课外创新实践。围绕智能车工程案例,总结单片机电路,梳理电子技术知识的典型应用;科普单片机编程和控制算法,引导学生以智能车为原型,进行创意智能车/机器人的扩展设计与创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赛事,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二、成效
电工电子实习是校级公共实践平台,教研组根据现代工程教育理念,采用“分批次多层次多模块”的方式,逐步推进教学改革,满足了各个专业的需要。通过模块化设计的智能车,实现了已学电子技术与后续单片机课程的对接;以单片机电路梳理电子技术典型应用,打通了实习教学各模块和环节,从传统的技能培养成功过渡到系统性的能力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制作的“电工电子实习课件(CDIO版)_跟我学做智能车”系列课件,在2014校多媒体教育课件大赛中获奖,根据5个专业的教学测试,以及教学问卷反馈,完善了教学设计,取得了阶段成果。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课赛结合教学模式(图2)。智能车项目的模块化设计,考虑了与后续赛事的对接与关联,预留了MCU编程、创意设计和硬件扩展等内容,把智能车成功打造为学生未来工程实践的创新起点和参考范例,打通了实习与课外创新环节,引导学生提前进入了课外创新阶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智能车、机器人和飞行器等赛事,以竞赛带动学生参加课外创新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结论
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参考,为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目前我国创意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这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在未来的发展中仍会出现新的需求,为此人才培养目标也要根据这些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因此,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是不断的优化和变动的过程。确立和优化培养目标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人才基础素质的锻炼和强化
基础素质是创新素质的关键,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来说,基础素质包括艺术理论、各种技能的丰富性和熟练性。在这一教学阶段应当注重解决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做好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实践锻炼中做好转化工作。当前我国艺术设计的理论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低下,理论教学内容无法满足这些学生需求,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创新性可言等。这些问题都与教学目标的模糊定位存在很大关系。为此应当在确立教学目标阶段将实践教学的认为细化到课堂教学当中[2]。不断的培养和提升理论教学的效果。
(2)做好市场需求的调研工作
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基本方向。以培养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为基本指导原则。同时还应当更加重要的培养人才需求计划,同时还应当更加有效的满足人才在这些方面的培养任务,加强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的完善程度。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深入市场和行业实际环境,了解艺术设计岗位群的需求特征和任务数量。以这些丰富的调查数据作为实践教学的基本指导,将市场需求转化为教学目标。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完善程度,同时这些创意产业的需求特征也成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参考。教育部门应当在实践教学中加强校企联动,及时的将人才需求信息反馈到实践教学当中。
(3)培养目标应体现人才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应当结合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所谓综合素质包含了知识素养、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等等。其中创新精神最为关键,创新是创意的关键和基础,同时也是整个创新工作的动力和源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保障整个创新工作的基本前提[3]。同时综合素质的养成需要结合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基本功能应当在教学工作中有效发挥出来。在实践教学培养中应当体现人才各项素质之间的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
2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校企合作是培养和提升人才实践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实践教学的最基本方式。为此深挖校企合作机制的潜力,不断规范和调整实践教学机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是主要努力方向和突破口。具体而言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拓展校企合作的实效性
校企合作在我国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在实践教学培养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着人才需求的不断升级当前的校企合作环节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些艺术设计专业实习生在企业实践锻炼中没有基础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质性岗位,所学理论知识没有得到有效转化,校企合作的实效性不高。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及时参加了校企合作锻炼也不能很好的培养自己的素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因此校企合作也长期处于低效运转状态。为此,提升校企合作的实效性是当前实践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4]。具体而言提升校企合作的实效性应当到以下几点。首先,建立严格的实习规范机制,该机制主要目标是为了确保实习生岗位分配环节能够被派遣到适合他们的专业岗位当中,目前艺术设计人才在企业实践中有的从事与艺术设计和创意产业毫不相关的工作岗位,例如行政文秘、企业管理等岗位。他们的艺术设计能力不能在这些岗位上充分发挥出来。为此院校和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合作制度,确保人尽其用。其次,学校应当做好实践锻炼的考核评估工作。在当前这种不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当中,大部分实习生却都能顺利通过考核。这说明考核评估工作的科学性不足。为此应当重点完善和规范这方面工作。
(2)搭建校企合作公共平台
校企合作中企业方的积极性不足成为影响校企合作实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企业资源有限,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实习学生。这一客观问题若不得到及时的解决将始终是校企合作的阴影。为此我们应当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企业积极性的调动。调动企业积极性应当发挥政府作用。具体而言注意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制定优惠政策,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减轻负担,提升他们参与这种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其次,就是搭建一个高效的校企合作平台,为企业选择院校和院校寻找企业创建一个顺畅的机制。而且对于参与这个平台的企业应当进行资质认证和政策优惠。这样不仅解决了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弊端,同时还对校企合作整体质量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应当对当地创意产业的整体情况做好调研工作。认真分析创意产业中的企业优势和特色,给企业贴上特色标签。另外,对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状况也应当在这一平台上尽可能的呈现出来,为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人才提供便利。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必须发挥政府职能,联合行业协会和教育部门共同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5]。同时还应当最好三个方面的保障,一是资金保障,二是制度保障,三是组织保障。这三个方面的保障工作是维持平台顺利运行的基础。其中资金保障是基础,政府必须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校企合作平台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另外做好组织保障也是维持这样工作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政府和相关单位部门应当抽调专门人员负责平台的日常管理,信息收集,双方协调洽谈等工作,而且人员素质和部门工作效率也直接影响平台价值和潜力。
(3)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初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强,逻辑思维发展比较成熟,开始出现抽象思维,但要灵活有效地运用逻辑推理来推导新的定律,完善知识网络,需要一定的形象经验和知识基础作支撑。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之前,已经系统学习过整式的加减法,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有整式知识,但要在此基础上推导等式的性质,仍需要教师在有效地运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启发引导。因此,本课题的设计思路为:导入“曹冲称象”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形象引入天平的性质,即天平平衡,两端的物体重量相等。由于天平两端的物体的重量可以用整式表示,故可以直观地通过天平两端的平衡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推导等式的性质。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在初一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上发展新知识点。然后辅以适当的练习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以达到巩固新知识点的目的。最后集体总结等式的性质,强化新知识点。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1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要让学生达到如下目标:推导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等式转换问题;培养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经验,概括总结抽象原理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性质原理用于解释分析具体的实例,强化演绎思维及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检验数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学习的兴趣。
2.2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题目标,笔者将本课教学重点设定为掌握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以及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笔者认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以及运用这个性质对等式进行有效转换。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笔者通过直观形象的天平平衡变化引导学生推导等式的性质;举反例帮助学生理解“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3教法、学法及教具准备
数学学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推理、归纳总结,结合以上教学目标与学情分析,笔者设计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天平的性质,接着由天平的性质导入等式的基本形式;演示法,直观形象地演示天平的动态平衡,如天平两端同时增加或减少相等的重量的砝码,天平依然平衡;探究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天平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推导等式的性质;练习法,适当设置练习辅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学会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学法是教法同步的呼应,教法与学法相辅相承,教学过程才能流畅贯通,教学目标才能真正落实,结合以上教法设置,笔者采用以下学习方法:直观观察法,直观观察天平的动态变化,理解天平动态平衡的规律;迁移推理法,通过天平的迁移平衡规律,推导出等式的性质;练习巩固法,通过适当练习运用巩固等式的性质;归纳总结法,归纳总结等式的性质。依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难点,结合教法和学法,笔者认为需要准备如下教具:多媒体PPT课件、天平、砝码若干。
4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PPT图片呈现曹冲称象的故事,通过故事导入新课。(2)新授知识。①引出等式。曹冲称象的故事蘊含着天平的原理,如果我们可以把大船的船舱做成天平的托盘,那么把大象和石头分别置于两端的托盘,那么这个天平应该是平衡的,天平平衡也就意味着天平两端的重量就是相等的,为了形象的表示a=b,笔者采用天平和砝码为学生进行直观演示。②探究等式性质1。笔者在天平两边加上或者移除重量相同的砝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推论探究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如果a=b,那么a±c=b±c。③运用等式性质1。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如让学生判断如果a=b,a+75=b+75以及a+b=b+d是否成立),以检验学生对等式性质1的掌握情况。④探究等式性质2。笔者将天平两边的砝码重量增加到原来的3倍或者减少至原来的1/3,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推论探究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如果a=b,那么ac=bc;a/c=b/c(c≠0)5.运用等式性质2。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如让学生判断如果36a=36b,a/78=b/78以及a/c=b/c是否成立),以检验学生对等式性质2的掌握情况。(3)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等式的性质:①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如果a=b,那么a±c=b±c。②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如果a=b,那么ac=bc;a/c=b/c(c≠0)。
5预设效果和教学反思
5.1效果预设
学生能够顺利推导运用等式性质1,能够推导应用等式性质2,但是对于其中乘以任意数或者除以一个非零的有理数条件限制,容易忽略。
5.2教学反思
当前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模具设计是实践性和工程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模具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的模具设计能力和较强的模具制造能力以及能够满足现代模具企业生产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模具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相应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与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以外,还需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现场操作技能。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模具设计人才“应用”能力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应用型模具设计人才的培养。
1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
金工实习是高校模具设计类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它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必修技术基础课程。通过金工实习,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机械零件加工的主要工艺过程和方法,熟悉常用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大多高校金工实习内容主要集中在机械加工的车、铣、刨、磨、钳等传统训练方面,忽视现代先进技术训练如以数控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等为核心的模具制造实践和以模具制工艺设计为主线的现代工程实践的培养,跟不上目前国内模具制造技术发展的水平。
2实践教学方法不能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相当部分高校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往往采用简单的课堂教学来实现。指导老师讲解实验目的、内容和步骤,根据操作过程演示实验内容,采取验证式的实验方法,实验骤教条化。虽然有时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试验,往往也是验证式的。这种教学方法还会受到实验室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消减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灵活性,难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现场实习是模具设计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现场实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扩大专业知识面,培养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但部分教师以及大多数学生认为,现场实习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没有意识到现场实习的重要性。往往是一个或两个指导老师带着许多学生走马观花地参观生产现场,未能给学生介绍与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对的生产实际,也未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生产实际中去,因而对生产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实习效果可想而知。
3缺乏综合性实践的平台
生产企业对应用型模具设计人才的要求不仅只是具备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综合实践能力与项目实施能力。但目前相当部分高校的模具设计实践教学,大多采用校内教学(实验)辅助生产现场参观的方式进行,缺乏综合性实践的平台,学生自主参与性较差,与生产企业以项目或工程管理的方式差别较大,难以培养更重要的是具有综合实践能力与项目实施能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1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1)金工实习改革。金工实了掌握机加工中的车铣刨磨钳等传统训练方面,增加模具企业中常用的现代加工设备如数控电火花成形、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数控铣削设备的实训内容,给定特定的模具零件,安排学生操作数控机床、线切割、电火花机床等设备对零件进行加工,训练学生对现代加工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控编程能力,促进学生对模具的特种加工方法的了解。
(2)增加数字化设计加工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模具设计软件不断出现。在传统模设计的基础上,应用数字化设计工具,实现数字化制图、模具数字化设计、模具数字化分析仿真、模具生产管理以及模具的数控加工,从而提高模具设计质量,缩短模具设计周期,已经形成趋势。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有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适应就业的要求。因此,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上增加模具数字化设计的内容,采用先进的三维设计软件如Pro/E、UG等进行模具三维数字化设计,利用模具分析软件如MoldFlow、DYNAFORM等对零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来检查模具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在设计阶段消除易出现的错误,利用CAM技术模拟模具的加工过程。在实践环节中增加这些内容,目的是加强学生模具数字化设计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实践教学方法
改革课程实验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往往由于实验室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验大多采取验证式或演示实验,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对于模具设计的课程实验,采用案例法(企业案例)教学,比如模具拆装实验,选择企业生产报废的但能反映模具新技术的典型模具,如自动脱螺纹模具或二次分型模具等,通过模具拆装过程的训练,学生掌握模具拆装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动手拆装模具的能力,加深对模具设计参数的理解,而且学生也能从另一侧面了解生产企业模具的拆装过程。对于注射生产实习,学生亲手去安装和调试课堂所讲的企业案例模具,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进行塑件的生产。通过对塑件的生产,以及对注射成型参数的调试,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工艺参数,并且根据各种成型情况来调整参数,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3增设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
目前实践中的金工实习、现场实习、实训、各门专业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大多以单独考核的方式进行,缺乏将所有实践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实践,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较差。为了培养学生的具有综合实践能力与项目实施能力,在所有的理论知识和单项的实践内容完成后,增设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采取类似生产企业的项目或工程管理的方式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与能力,选择与自己能力相符的企业生产实际的实例题目(真题真做),一人一题,避免了小组中的敷衍了事,蒙混过关,甚至有自觉性差的同学偷懒抄袭的情况出现。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查阅收集设计参考资料,自主思考,独立设计,优化方案。将模具设计(三维和二维的数字化设计能力)、模拟分析(CAE分析能力)、模具各个零件(主要是成型零件)的加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热处理等动手实训能力)、模具各零件的组装(模具装配能力),最后将组装好的模具在压力机或注塑机上试模(初步的试模和调整能力)等一系列过程融为一体,并且学生对各个环节的实际管理能力也得到提高。通过综合性实践的训练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设计,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和分析能力、工艺技能和工程管理能力。由于题目主要来源于企业实际产品,学生通过综合性的实践训练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三结束语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生刚接触AutoCAD时,由于难以迅速了解各种命令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技巧,在绘图的过程中比较机械、简单,绘制复杂的施工图时会比较吃力,而且绘图过程中基本只会使用最基本的工具。
2.缺少实践环节
随着CAD软件的广泛使用,软件自身的功能和绘图技巧也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由于高职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么专业的绘图软件,一些学生熟悉和掌握软件的各种新功能的主动性比较差,以至于职业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3.教学模式单一
职业教育阶段的CAD教学,一般参照选定的教材章节要求,从基础知识入手,先讲述理论后动手操作,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而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命令工具和学生上机操作实践相结合。这往往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学习兴趣不高,不会使用其中的基本工具,不会绘制复杂的施工图,创意设计更无从谈起。
二、改革策略
1.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
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上接装饰设计制图与识图,下接多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对于室内设计方向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装饰设计制图与识图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其对CAD软件就很难运用自如。所以,对于CAD课程的安排必须要有针对性,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在CAD课程之前,教育者需要设置装饰设计制图和其他基础课程,使学生通过对制图和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室内设计原理、设计概论等)的学习,对室内制图和所学的专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这在室内制图教学环节更为重要,教师可沿用以往的手工制图进行课程实训,为学生下一步学习CAD软件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2.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对于新事物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采用阶梯式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CAD教学中,基本模式是根据软件的学习步骤展开,也就是首先介绍软件的使用功能,逐一讲解工具命令,同时用简单的施工图实例辅助讲解。这种讲授方式的重点在工具命令的使用方法上,缺乏高职教育的实践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重新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按照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设计了阶梯式教学模块,将CAD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分成初级应用、提高应用和综合运用三大模块,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初级应用模块、提高应用模块、综合应用模块全面覆盖了基本操作命令、简单项目实例演示、操作综合项目实例演示与操作工具命令、理论知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其次,针对室内设计行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设计教学项目。在三大模块的基础上,以什么样的形式组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室内设计的专业课程具有理论知识相互交叉、实践环节相互渗透的特点。如装饰材料是装饰施工、装饰构造、专题设计的基础,装饰材料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而CAD则贯穿于多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再次,采用真题假做的方式深化工具的运用。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在课程开始之初,先讲解基础理论和各个工具如何使用并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内容上,理论和实际联系不够。为了改变这种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选用企业已经施工完成或者正在施工的真实案例,将各个命令工具串联起来使用,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配合施工过程中的照片,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项目教学模块的教学组织。教学中模拟设计公司的工作流程,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以设计某一家居空间为具体目标,从谈单、量房、设计、预算等分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试行项目带动式教学法,即把企业真实案例融入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对室内设计师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职业能力作为授课体系的依据,形成课程模块。同时,根据课程模块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项目,以项目驱动教学,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提高。具体实施步骤为:第一,理论教学与演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企业的真实案例进行CAD软件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获取相关的知识点和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明确课程中需要掌握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让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动手操作。教师讲解、示范完毕后,学生动手操作,在已经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单独完成一个项目的施工图绘制。学生在绘图过程中,对室内设计的施工工艺、所选材料的性能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有目的地强化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职业能力,为就业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第三,模拟仿真。教师在学生完成了前面两个步骤的基础上,安排一个仿真的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政治课;有效教学;问题设计
question of design related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effective teaching
li shaobing
【abstract】the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is always an arid work, the student, the guardian does not take seriously, the teacher teaches very much laboriously, the student studies very much painfully. in order to break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sad phenomenon, the optimization classroom instruction, improves the student quality, transfers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enthusiasm,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n the effective teaching to the political lesson the question design. specially in comprehensive advancement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oday, when new round element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arrival, appears is urgent and is essential.
【key words】political lesson; effective teaching; question design
1 有效教学的概念及提出
中学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只有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源于20世纪中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教学也是科学,不仅应该具有科学的理念,也应该具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主张通过科学的观察和测量来考查教学的效果、效益、效率。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注重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对于政治课的教学是否有效,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把握住“双主体”的关系
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现实,在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是双边活动,存在着“双主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而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主体是指认识者,客体是指同主体对立的客体世界,是主体的认识和活动对象,媒体是主体和客体的桥梁。三者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只有认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在政治课教学中,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教”的过程中,主体(教师)媒体(知识)服务于客体(学生):在一堂好的政治课教学中,传统教学手段“一言堂”应该彻底摈弃,而代之以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在教学中,教师(主体)可以通过提示性的知识提纲(媒体),帮助学生(客体)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教师再通过一些有趣的课堂设计,比如学生探讨式,辩论式,甚至小品式,来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例如:在上九年级第三课“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节时,我先给学生20分钟看书,并附有相应的问题提纲,让学生边看书边解答。这些问题有:我国现在国际地位怎样?我国是发达国家吗?我国是否还存在主要矛盾?我国的国情到底是什么?它的特征有那些?表现在那些方面?这段时间有多长等。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要掌握的知识点,而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主动学习。然后,在剩余的时间里,教师再作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并留时间让学生进行互动探讨,这样,一节课的容量远远超出了常规的40分钟。
这样的学习,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劳动,最大的益处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达到了政治课的有效教学。
(2)在“学”的过程中,媒体(教师),客体(知识)服务于主体(学生):当学生(主体)在教师(媒体)的引导下进入学习状态后,他就会发现自己所需要了解的东西是那么的多,他就会想办法去弄清楚。他会通过经常向老师探讨,或者与同学沟通,甚至于自己查阅资料等等方式去主动学习,这时,媒体(教师),客体(知识)服务于学生。例如:还是上面的例子,很多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
(1)清晰授课:我的认识是,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顺序逐步理解。
(2)多样化教学:我的认识是: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等。(3)任务导向:我的认识是: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因为“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我的认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5)确保学生成功率:我的认识是: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发展。在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 教学过程中教学问题的设计
(1)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
1)指导思想。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开展教学,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强调教学的探索性,学生的主体性,师生的互动性,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应用,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自主地发展。
2)模式的基本结构。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改进和完善,笔者在实践中建立了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施问题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程序—问题呈现—问题阐释—问题讨论—问题深化—问题解决
教师活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组织讨论引导方向—反馈调节监控过程—问题变式巩固理解—评价引导提炼结果
学生活动—进入情景产生疑问—明确目标尝试探究—自主探究体验过程—交流合作深化认知—梳理概括建构结构
(2)问题教学的实践:当然,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观上想不想学好,是最关键的因素。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学习好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有效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为此,教师应掌握有效教学的四条基本原理,即:
1)情意原理:学生的心理活动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2)序进原理:来自外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意状态和行为结构,教师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示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
3)活动原理:学生外部的行为结构与内部的心理结构之间有着直接的互化关系,教师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学生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径。
4)反馈原理: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和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调节,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总之,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素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为国家多输送合格人才。希望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到有效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 鲍里其.《有效教学方法》.
[2] 朱锡明.《有效教学的五种教学行为》.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初级中学课本人教版《英语》第三册Unit21,lesson18,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为听说课。这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购物用语,为下面的阅读理解课作铺垫。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已有初步的认识,能简单地使用某些购物用语进行交流对话,但缺乏系统的归纳、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对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达到熟练掌握、使用购物用语,为下堂的阅读理解课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有关购物的日常交际用语。
2)掌握“be worn out”用法。
3)复习有关服装、日用品的名词及有关颜色的形容词(dark…,light…)?
2、情感目标
通过购物的情景教育学生运用礼貌的语言去参加日常活动。
3、发展智力目标
1)在特定的购物情景中掌握用语,通过听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2)通过口、笔头操练,总结购物的日常交际用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
1、“购物”的有关交际用语。
2、“be worn out”的用法。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
情景法、观察法、游戏法、演示法。
六、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录音、投影、实物。
七、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
Ⅰ、Revision
1) Greetings.
2) Duty report(Oral English training).
3) Review shopping expressions.
Ⅱ、Presentation
1) Listen to the tape.
2)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dialogues.
3) Read the dialogues.
4) Under line some important expressions.
Ⅲ、Practise
1) Students summarize the“shopping expressions.”
2) Read Slide Show I.
Ⅳ、Consolidation
1) Play game, “shopping” in the“Lucky shop” in 13 groups. (One student acts as the shopkeeper, the other as the customer. They perform how to buy things in front of the class. The teacher shows: dark blue suit, light green dress, shoes, T-shirt, jactet, coat, pencils, erasers, schoolbags, PEPSI-COLA and milk on the desk).
2) Sum up.
3) Do Ex2 on page81 of students’ workbooks.
中专专业课教材所要求的教学目标是针对有绘画基础的学生而制定的,但是学生的基础水平不一样,就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同一个教学目标。要灵活的调整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开始,从最简单的作画规范一步一步的教学生怎样用正确的姿势画画,怎样正确使用各种工具,怎样观察,怎样构图等等。一定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的需求,耐心细致的指导学生逐步习惯比较规范的作画方法和步骤,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一步。教学目标固然重要,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生一定要调整适当的教学目标,降低教学难度。学生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帮助学生。
二、其次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并找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学生有时候完成不了作业的真正原因往往是因为没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学生缺乏这方面的锻炼,没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个比较有难度的作业觉得无从下手。记得刚从美院国培回学校就接手工艺美术班的班主任,一直在想要通过一种什么方式让学生既喜欢上专业又能对我比较信服。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以古诗为主题的写字活动。我先示范写了一张给学生看,学生当时都觉得他们自己根本就完成不了这么大难度的作业,一点儿头绪都没有。通过我一步一步的耐心辅导,最后大部分的学生都完成了一张特别出色的作业,当我把学生的作业都贴在教室的墙上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他们对于自己的作品也很惊讶和高兴。在给学生上图案课的时候,我给学生统一购买了白卡纸和黑卡纸,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步骤完成作业,学生一开始很不习惯这么严格的要求,但经过了几张的训练之后发现这样按部就班画出来的作业质量非常高。当学生们看见自己的一张一张干净漂亮的作业的时候,学生们非常有成就感,就逐渐接受和习惯了这样的方法。最后学生们把每一张自己的作品都裱在黑卡纸上,再用金属环将黑卡纸装订成册,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集,虽然是小小的成绩但对学生却是大大的鼓励。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明白有些看似很复杂的作业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再加上一点儿耐心和细心就能做得很好,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建立了自信。
三、采用灵活多变教学形式,充实扩展丰富教学内容。
美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本身就是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大可不必只拘泥于课本上的东西,可以变换教学形式,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中专教师兼班主任在教学上有许多优势,给自己带的班级上课时学生比较听话,课堂秩序也比较好,教学任务都可以顺利的完成。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除了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外,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了许多的活动,比如我们开展的数字油画比赛,元旦的贺卡设计制作活动,为装饰学校教学楼进行的装饰画制作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看起来都很简单,但是学生却从这些活动中获得很多,除了各种专业知识以外,更多的是学会了一种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自信心。从班级管理的角度看,这些活动更有意义,通过竞争与合作培养了同学的团队精神,使学生更加适应集体生活。在从教十年的工作经历中常常会觉得对学生的耐心是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的,只有耐心的指导每个学生成长的的每一步,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只要是学生需要就不厌其烦的帮助他们。当学生信任你了,并感觉到了你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的时候,他们也会信服于你的专业,在课堂上也会很好的配合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亲其师信其道”所要说明的道理吧。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