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组织文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实证研究一般离不开对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选择、界定、测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探讨,所以对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的现状进行描述可以结合这4个变量及其关系所构建的理论模型展开。下面将分别描述这种理论框架的不同构成部分。
1.1自变量的选择与测量
在这个模型中,组织文化是毋庸置疑的自变量。从文献上看,当我国学者对其进行实证研究时,大致存在三种情况。第一,将组织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同时研究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第二,选择某一种类型的组织文化,对其与组织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第三,也有一些研究者将组织文化的强度和组织文化与组织的契合性作为自变量,研究其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在组织文化的测量上,多数研究者采用主观知觉评价(自我报告)法对其进行量化,但也有例外,李靖华和庞学卿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将不同的组织文化分成不同的类型,并对其进行量化;刘志雄和张其仔从公司、员工和社会3个层面设置6个是非判断项目来衡量组织文化强度的大小。
1.2因变量的选择及测量
在组织文化的后果变量组织绩效的选择与测量上,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选择的绩效类型看,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组织绩效外,创新绩效、知识转移绩效、知识管理绩效等结果变量也常常受到学者的关注;从组织绩效的测量指标上看,大多数研究者采用组织绩效的多维观点,同时从几个方面衡量组织绩效,但是,也有研究者仅仅关注了财务绩效;从测量方法看,几乎所有研究都采用主观知觉评价的方法,让企业的管理者或员工对这些组织绩效指标进行主观评价,但也有部分学者采用客观财务数据作为绩效的指标。
1.3中介和调节变量的选择
从目前国内的研究文献看,组织文化影响组织绩效的中介变量受到了学者的较多关注,不同的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了不同的中介变量,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但是,对调节变量的研究还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位研究者将调节变量作为研究中考查的对象。这样,基于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模型中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存在三种关系:直接作用、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下面就从这三种关系出发,对我国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述评。
2实证研究结论评析
2.1直接作用
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直接影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但是从目前实证研究的结果看,二者的关系还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首先,较多研究都证实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张旸等研究发现市场导向的组织文化和组织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张德和王玉芹研究发现宗族型、活力型、市场型和层级型文化分别对组织的学习与成长、内部流程、客户维度绩效和财务绩效有正面影响,创新型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新产品(服务)开发速度和企业财务绩效。其次,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其实更多地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具有不一样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当然还可能是没有影响。例如,朱瑜等研究发现官僚型文化对市场绩效有促进作用,而对人力资源效能存在负向作用,创新型文化对成功新产品(服务)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对市场绩效和人力资源效能的作用没有得到证实;陈明和周健明研究发现:创新型文化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支持型文化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没有得到证实;朱兵等研究发现创新型文化和支持型文化对组织的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官僚型文化对组织的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彭玲和鲍升华研究发现在服务外包型企业中,组织文化的灵活性与组织的获利性绩效和成长性绩效正相关,组织文化的稳定性则负相关,组织文化越关注外部,组织的获利性绩效和成长性绩效越高,越关注内部则越低。也有学者从组织文化的强度出发研究发现,组织文化强度对组织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组织文化强势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好的组织绩效。
2.2中介和调节作用
随着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的升温,不少研究者将更多的变量加入进来,试图给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更为全面的解释。从研究结果看,中介作用得到了较多的证实。首先,在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中,朱瑜等以智力资本为中介变量,发现完全中介效应显著;谢洪明等研究发现组织文化、学习导向、组织创新以及组织绩效之间的影响不是任意的,而是按照特定的路径来相互影响的:(1)组织文化学习导向技术创新组织绩效;(2)组织文化学习导向管理创新组织绩效。其次,在某一类型的组织文化对某一类型的组织绩效的研究中,陈明和周健明研究发现创新型文化会通过知识转移的人员交流维度和团队交流维度部分中介作用用于知识转移绩效;朱兵等研究发现创新型组织文化和支持型组织文化会通过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部分中介作用于组织的创新绩效;李靖华和庞学卿研究发现新服务开发活动中,组织文化会影响组织内员工知识转移行为,进而影响新服务开发绩效。另外,在以组织文化强度和组织文化契合度为自变量的研究中,张勉和李海研究发现组织文化的强度会通过人力资源发展中介变量作用于财务绩效,人力资源整合在文化契合度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关于调节效应的研究,张旸等研究发现所有制类型和组织规模对市场导向文化和组织绩效关系具有调节作用,非国有企业的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更强,小企业的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更强,但是行业类型对市场导向文化和组织绩效的关系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证实;李海和张勉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对文化契合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在高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文化契合度与绩效的关系更强。
3现有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3.1从变量的选择看
从自变量看,无论是将组织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研究的框架中,还是仅仅关注某一类型的组织文化都是很好的选择,但是现有研究对组织文化强度对组织绩效影响的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组织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当组织面临变革的时候,强有力的组织文化往往是组织变革的束缚。此外,当前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尤其是在我国社会经济政治转型的历史时期,这一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组织变革是组织发展的常态。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建设有效的组织文化对企业来说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如何把握不让组织文化成为组织变革的绊脚石,这值得我们关注。从因变量上看,不同研究者的关注点不同,选择差异较大,本文认为两种思路值得借鉴。第一,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选择某一方面的组织绩效,例如财务绩效、人力资源绩效、创新绩效等。第二,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影响的研究其实真正关注的是组织文化能否让企业基业长青,能否让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而平衡计分卡从4个层面的结构框架描述企业的运行特性,很好地阐明了业绩评价指标和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帮助企业改善业绩,我国学者刘俊勇等研究也发现平衡计分卡能够有效地将企业战略与评价指标相联系。因此,根据平衡计分卡的思路来从4个方面衡量整个组织的绩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中介变量看,目前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组织文化管理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而“人”又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组织中“人”的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决定了组织的绩效水平。因此,对于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离不开“人”这一根本要素。根据现代心理与行为科学的观点,文化是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重要因素,我国学者姚公安和覃正提出组织文化场的概念,认为文化场的作用机制也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因此,将员工的心理与行为作为中介变量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可以根据不同的关注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员工心理与行为,例如谢洪明等对组织文化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中,将员工的学习导向作为中介变量,李靖华和庞学卿在对组织文化对商业银行新服务开发绩效的研究中将员工的知识转移意愿和知识转移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等。从调节变量看,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其实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结合匹配理论和权变管理理论,本文认为不同的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关键是与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匹配。与环境匹配良好的文化可以很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而与环境匹配不良的文化,则会得不到员工的认同,影响到员工的组织承诺和满意度,甚至会妨碍组织绩效的提升。因此,研究的重点不应放在某种类型的组织文化是否对组织绩效存在影响,而应放在这种类型的组织文化对何种组织的绩效有促进作用,对何种组织的绩效有阻碍作用。也就是说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到组织文化与环境因素的契合性上面来,对组织文化和组织绩效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弄清楚组织文化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是与环境因素相契合的,对组织发展是有利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与环境因素是不契合的,对组织发展是不利的。李海和张勉以组织文化与组织的战略目标、领导风格、员工特点和规章制度的契合度为自变量,研究其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就是一种很好的探讨。根据目前的研究文献和管理理论,环境因素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战略、结构、资源等,组织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等宏观环境和竞争者、顾客、供应商等行业环境,这些都可以作为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的调节变量。
3.2从变量的测量看
首先,对组织文化的测量,目前国内学术界大多是借鉴国外现成的组织文化测评量表,以企业员工为信息来源,让员工对组织的文化状况做主观评价。诚然,国外的组织文化研究比我国起步早,研究成果多,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中国有着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制度安排,我们有理由质疑西方的组织文化概念范畴及特征维度是否同样适合于中国企业。其实,在中国情境下,西方的组织文化模型被证明不具有良好的效度。虽然也有不少中国学者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了中国本土情境的组织文化量表,但遗憾的是很少研究者采用他们的量表。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从中国本土情景出发,采用或者开发适合中国本土情境的组织文化量表将会是研究的趋势。对组织绩效的测量,多数研究都是采用主观知觉评价的方法,虽然也有人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认为主观评价数据与客观评价数据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仍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主观知觉评价的方法只是在缺乏客观资料或者在研究样本涉及多类产业,客观绩效数据很难在跨组织的研究中适当配对的条件下不得已而使用的方法。所以,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客观的组织绩效数据,当然这需要将产业类型等对组织绩效具有明显影响的变量控制住。因此,专门研究组织文化对某一特定类型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向。第二,在使用主观知觉评价中一定要保证信息的提供者对组织的绩效十分熟悉,例如陈明和周健明将受访对象限定在了解企业情况的高管人员或项目管理人员;但是多数研究者将信息来源仅仅限于管理人员或者完全忽略了这一问题,其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令人质疑。所以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一方面对提供组织绩效信息的被访者进行严格限制,另一方面,在量表设计上,可以在组织绩效likert量表的选项上加上一个“不清楚”选项,这样可以在统计阶段将这类个案剔除,以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3.3从研究的层次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重症监护室(ICU)等6类科室中抽取514名在职护士。纳入标准:中国注册护士,知情同意并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非所在医院的护士,如进修、被医院解雇的护士;②调查期间未在医院工作的护士,如休假、外出学习;③机关、后勤、辅助及供应室的护士。
1.2方法
1.2.1测量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科室、学历、职称等。②中文版护理组织文化量表(NCAT):本研究以美国学者Susan[3]研制的NCAT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并取得原作者的同意将其改编为中文版。中文版量表经信效度测试,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维度设置适用于我国护理组织文化的测定。该量表属于自评量表,由两个分量表组成(机构文化评估量表、专业承诺文化评估量表),共19个条目,包括期望与行为、团队合作与沟通、满意、专业承诺4个维度。量表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4个等级。预实验显示总量表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946,折半信度为0.971,4个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36~0.919,结构效度为0.519~0.790。③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用于测量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该量表由澳门学者MingLiu等[4]以国际护士会(CIN)提出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为基础改编而成。量表共58个条目,包含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伦理和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和咨询、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7个维度。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完全没有能力、低水平、中等水平、高水平及完全具备能力,分别计分1分~4分,分值越高,该项能力越强。总量表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9,7个维度Cronbach’sα为0.79~0.86,两周间隔重测信度为0.53。
1.2.2资料收集方法
2013年3月—9月,调查者到各医院向护理部相关负责人员说明研究意义和方法,并详细讲解问卷填写注意事项。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发放前首先向科室护士长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经科室护士长同意再统一发放、回收。本次共发放问卷575份,回收有效问卷514份,有效回收率为89.39%。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护理组织文化与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均为计量资料,且均呈正态分布。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
2结果
2.1人口统计学资料
调查对象年龄20岁~55岁;女510人,男4人;中专47人,专科305人,本科158人,硕士研究生4人;工作时间5年及以下242人,6年~10年132人,11年~15年64人,16年~20年48人,20年以上28人;助理护士7人,护士232人,护师216人,主管护师54人,副主任护师4人,主任护士1人。
2.2护理组织文化各维度得分情况
医院护理组织文化总均分为(3.19±2.07)分,3家医院总均分分别为3.09分、3.24分、3.27分。按照Likert4级评分法,2.5分为中间值标准。总体而言,处于中上水平。医院护理组织文化总分为(60.66±8.27)分,期望与行为、团队合作与沟通、满意、专业承诺各维度的均分分别为3.28分、3.34分、3.11分、2.92分。各维度均分见表1。
2.3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47.15±37.76)分,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和伦理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和咨询、批判性思维和科研各维度的均分分别为2.66分、2.73分、2.69分、2.77分、2.69分、2.60分、2.57分。3家医院各自护士核心能力的总均分分别为2.40分、2.90分、2.80分,按照该量表的Likert5级评分法,2分为中间值标准,显示3家医院得分基本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2。护理组织文化与护士核心能力的相关性将护理组织文化7个维度及总均分与护士核心能力4个维度及总均分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291~0.416,两者呈正相关。结果见表3。
2.4护理组织文化与护士核心能力的线性回归关系
通过对护理组织文化中的期望与行为、团队合作与沟通、满意与专业承诺4个维度分别与护士核心能力的7个维度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期望与行为、专业承诺两个维度与护士核心能力呈真实的直线回归关系,详见表4。
3讨论
3.1护理组织文化现状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3家医院护理组织文化水平都处于中上水平,研究结果与李敏等[5,6]研究结果一致,整体组织文化水平基本一致。机构文化的3个维度评价得分大部分处于“同意”的水平,说明大多数护士认同整个组织机构的护理文化。其中,团队合作与沟通维度得分最高,说明护理队伍的团队建设与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较高,有较好的护理组织效能。其次是期望与行为、满意两个维度的得分,可见护理人员对于医院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工作中行为的期望与满意的评价处于相对中等的水平。得分最低的维度是专业承诺,但得分仍在中上水平。此维度包含的条目有“我觉得自己对护理事业非常忠诚”“对我而言,护理是最好的职业”“我很自豪地告诉别人我从事护理专业”和“我非常关注护理专业”。说明大部分护士对于职业的认同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存在消极的方面,与高虹[7]对上海市护士的职业认同水平研究结果一致。专业承诺具体是指对护理专业的认同,为专业努力的意愿,继续从事护理工作和对护理的正向评价[8]。在专业承诺这一维度中,得分最低的两个条目分别是“对我而言,护理是最好的职业”“我很自豪地告诉别人我从事护理专业”。专业承诺方面呈现出的问题可能与社会的传统观念、普通人群的价值观、护士自身认知水平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关系。
3.2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分析
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基本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护士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大多集中在“有一些能力”“有足够的能力”水平。其中,护士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平均得分最高,其他依次是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临床护理、教育咨询,得分最低的是批判性思维与科研。以上研究结果与吴菲等[9,10]调查结果一致,都体现出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的核心能力现状。另外,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维度得分最高,表明护士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较强。这可能与我国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医疗纠纷形势严峻、管理部门重视相关教育等都有联系。而护士批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较低的现状,则可能与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等因素有关[11]。在本研究中,中专及专科学历护理人员占大多数,所占百分比为68.48%。在具有本科学历的护士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护士接受的教育方式为继续教育与网络远程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全方位科研能力的培养。
3.3护理组织文化与护士核心能力相关性分析
由表3得知,护理组织文化与护士核心能力呈正相关,即护理组织文化水平越高,护士核心能力越强。与祝筠等[12]对临床学习型组织文化与护士核心能力的相关性调查的结果一致。同时,表4中直线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护理组织文化中的期望与行为、专业承诺2个维度对核心能力有影响,均表明护理组织文化是影响护士核心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期望与行为文化维度包含以下6个条目:“在本单位中护理的标准有清晰的界定”“护理任务和条例的标准被阐明,并被很好地理解”“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遵循护理任务和条例的标准”“护理管理者能有效地履行其角色和职责”“护士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角色和职责”“注册助理护士有效地履行她们的角色和职责”。总的来说,此维度包括加强对护理标准的确立、强化护理人员的角色与责任意识,能使其按照清晰的护理标准各司其职等内容。在护理标准方面,包含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服务标准4个方面的内容。因为确立护理标准使护理人员的职责明确,能保证高质量护理得以实施,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和技术水平[13]。同时,护理人员的角色与责任明确,一定程度上增强和调动了护理管理者和护士的积极性,保证工作的高效率与高质量。所以,通过期望与文化建设能使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工作能力、领导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方面得以提升。对于护士核心能力中得分最低的批判性思维和科研、教育和咨询两个维度,则是专业承诺文化与两者的关联性最强。可能因为以上两个维度的内容都要求护士具备专业的高级活动能力,这就需要护士对本专业的较高认同度、为专业努力的意愿作为实践基础。反之,护士通过在从事的活动中实现专业价值,更加促进了对专业的认同度、关注度和忠诚度。因此,专业承诺文化与以上两个维度密不可分,也是在文化建设上需要首先关注的。总的来说,护理组织文化与护士核心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因此,正确认识两者的相关性,并将其合理运用、付诸实践,是今后组织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
4措施与建议
本研究对上海市中心城区三家医院的护理组织文化和护士核心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护理组织文化水平影响护士的核心能力水平。医院护理管理者可以尝试从推行护理组织文化建设入手,来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尤其要注重医院在专业承诺文化、期望与行为文化的建设以及护士在科研、教育方面的能力培养。
4.1重视专业价值观输出,加强专业承诺文化建设
研究显示,得分最低的维度是专业承诺。由此看出,作为护理管理者,不仅要积极关注护士对专业的认同与关注度,还要重视护理价值观输出,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护士对自身专业的承诺与认同。从医院的建设来看,可以借鉴中国台湾地区一些医院开展的“护理师正名运动”,以称呼的改变着手,通过医院自身的影响力向社会输出护理的价值观,即护理工作者专业性和职业价值。这些医院通过在医院张贴宣传海报以及网络宣传等方式倡导护理的奉献与专业精神。目前,我国护理发展前景广阔,护理学科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高学历护理人员队伍不断强大,但护理行业发展始终受到一定的阻力。无论是社会传统认知,还是日趋紧张的医患矛盾,都冲击着护理的专业承诺文化。作为医院护理管理者,需要通过医院渠道宣传价值观输出的重要性。可以在医院人流量最大的门诊、急诊等场所,通过各个媒介平台,以海报、视频的形式,向大众宣传护理的发展趋势、行业走向。比如在护理界,“高级实践护士”等研究热点对于大众来说,了解甚少。这些护理行业的发展趋势都可以以此途径向外输出专业的价值观,不仅使外界正确认识护理行业、护理专业,同时为在职护士创造积极正向的专业承诺文化氛围。
4.2确立明确护理标准、强化护士角色责任意识
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护理管理层还应注重培养护士在科研、批判性思维、教育、咨询方面的能力,强调整个护理团队的能力拓展。在实践中,可以从两个层次来进行组织文化建设。一方面,发挥高学历护士在科研、教育队伍上的优势,以医院或者科室为单位,构建高层次护理人才的科研、教育团队。一方面,创造整体文化氛围,以科室为单位定期举行“头脑风暴”“教学讨论会”等活动,使全体护理人员参与到批判性思维、教学思维的培养与实践活动中。由研究结果分析得知,对于护士核心能力中得分最低的批判性思维和科研、教育和咨询维度,则是期望与行为文化和两者的关联性最强。因此,期望与行为文化建设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需要重点关注,合理的管理标准与适当的管理方式尤其重要。目前,我国多家医院进行护理体系改革,推行护理垂直管理体系,该体系是以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为主线的垂直管理模式,将护理人、财、物与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能使护理系统得到最优的运转这一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明确了护理的各项标准,并且进一步明确了护理管理人员、临床一线护士以及各辅助部门护士的职责等,对于调动护理管理者、护士积极性,保证工作的高效率与高质量作用,提升护士能力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组织文化探究始于对二战后日木企业迅速腾飞井强于美国企业的事实总结,后广泛应用于组织竹理与实践中。例如,人力资源管理源于企业创始人使命与愿景,且具有无形柔性,存在于组织中精神要素(行为力一式、传统习惯、价值观)对员工素质能力、行为塑造、绩效提升等主面产生激励、凝聚与约束效应,由此决定了人力资源竹理各模块的工作边界条件。er-ris(1998)指出组织文化综合表现了组织内外部环境,深刻影响人力资源竹理系统(下RMS)对组织绩效发挥的关键作用。然而的,人力资源竹理与组织文化井非单向线性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竹理的实践运作有助于提升共同价值观,强化组织文化的深度。邵朋来(2005)发现组织文化产生于组织自身,同时也对组织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尤其与人力资源竹理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人力资源的获取、控制和激励、培训与开发、性合等各项基木功能的实现都受到组织文化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同时这此功能的实现又反作用于组织文化的形成、维持及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但是为人性发展i求一条利学途径,而的且要使群体组织的力量得到最大化发挥,取得优异的组织绩效。刘善什等X201巾从匹配的视角探讨了下RMS与组织文化关系,经实证研究发现,不存在特定人力资源竹理实践在仟何组织都能提升组织绩效情况,而的应根据其自身组织文化特点选择组织文化相匹配的下RMS现代人力资源竹理理论以实现员工与组织效自F(”为思考逻辑,强调在战略与文化较为宏观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因而形成了战略人力资源竹理核心概念。以往研究证明组织文化对人力资源竹理影响,但对于人力资源竹理如何通过实践措施强化组织文化、解决组织文化应用性与显要性问题尚未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目前,学者普遍认为组织文化通过影响员工行为(工作行为、组织公民行为)进而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郑伯埙,1993)。组织文化落地体现价值观与行为匹配建设的过程,即员工对组织价值的认知、认同、践行等系列活动(安琪,2013)组织契合”观(Reilly,1991)认为人力资源竹理者应选择具有相同价值观的员工,这样在工作场所中使得员工共享价值观以增强信息沟通的有效性,避免员工由于组织价值观相违背血形成心理无法适应或焦虑感。同时,员工通过拥有与组织相同的价值观血自觉地约束或控制行为(角色内外行为)。木质上,组织文化与个人价值的契合观理论认为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即员工的行为是个体在特定情境卜表现的结果,表现了组织文化这一情境性囚素对员工行为的重要影响意义。人力资源竹理者在实施组织文化时需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把握所营造环境与员工个体的差距,认识到组织所侣导的文化与所采取的人力资源竹理措施将无形影响员工行为。
徐尚昆(2011)对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的木土化构建组织文化一员工行为一员工绩效”逻辑思路以揭不组织文化与企业绩效内在深层次机制,但也指出其内部影响关系到底如何也有待深入地挖掘。安琪(2013)以实务角度分析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竹理的关系,井提出了知一信一行”模式,然血尚未突出人力资源竹理卞体作用,较多讨论是各种力一法应用J除问题。人力资源竹理围绕员工行为的顶测、控制、调榷为核心的活动,其中具体的竹理措施将对员工的行为塑造与引导产生较大的影响,由此员工素质测评、绩效竹理、培训开发倍受企业竹理界重视。在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的跨层次关系中,人力资源竹理措施联接两者关系井最终作用于员工绩效,从另一角度表明人力资源竹理部门在组织中存在的重要价值。为此,在组织文化建设的项目中,人力资源竹理措施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即通过稳定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竹理、员工行为与绩效(个人与组织)四者之间的关系(CHCP模型),符合了组织文化作用于绩效的逻辑,井填补了传统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竹理分析模型中的空白点,充实人力资源竹理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活动内容(见图1),模型有效结合了组织文化的组织层而对人力资源竹理职能层而的要求,同时揭不员工绩效的影响过程,即组织文化传递价值和观念,由人力资源竹理部负责实施(制定与组织文化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竹理政策、措施),进血引导、激励、强化员工行为,这样员工在工作场所中表现的行为即可带来组织所期望的绩效水平。CHCP模式阐述了组织文化落地的根木目的在于为了员工行为的改变,进血引起绩效的提升,(角其中的人力资源竹理则是联接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为如何成功促进组织文化落地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基于CHCP模型的组织文化策略
次对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难点,人力资源部门重点不是采取组织各种企业文化演讲活动、发放组织文化宣传册、成立组织文化委员会等碎片化的形式,而的是首先需正确理解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竹理两者之间的关联点(文化一人力资源实践一行为一绩效)匹配,避免组织文化形式化、空洞化、异化等错误现象,从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与需求,系统梳理、改善、创新组织文化活动力一案,致力缩小CHCP模型中四个兀素之间的移动差距,以无缝隙连接的效能驱动组织绩效的提升。
(一)提炼组织文化对下R部门工作要求
组织文化作为一种软要求,指导人力资源竹理部门工作,人力资源竹理是将企业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员工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是否顺畅,取决于人力资源竹理能否正确提炼组织核心价值观和理念。在员工来看,人力资源竹理部门传递的价值观可能和组织价值观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如果二者一致则产生巨大的合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血提高工作绩效。人力资源竹理部门的具体做法包括甄选力-法、权力分配、工作设亡「、部门划分、人力资源培训等,由于存在自上血卜型的组织竹理惯性,人力资源竹理者如要落实组织文化,一是要了解清楚组织文化的特性(等级型、开放型、创新型),分解若干维度,形成公司层次的文化规划纲要,卞要内容涵盖组织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业务发展策略等主面。为了提高组织绩效,自上而卜分解的组织价值观、人力资源实务乃至最终形成的组织氛围必须一致二是就如何实现文化规划纲要形成人力资源竹理理念或人力资源竹理总体工作要求(人才定位、绩效理念、对待公平竟争态度、激励核心指导思想等),亦为组织文化实施及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评估的重要标准。二是对照人力资源竹理行动规划与组织文化以,i找其中的契合点与差异点,在长期经营实践中逐渐建立起对人力资源竹理工作具有较强力一向感的制度层次文化,由此避免现有许多企业组织文化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与无效性因为组织理念文化的抽象性,员工最终要依靠制度层次的人力资源竹理实践感知组织文化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地情况,即组织成员根据组织选聘人才标准、人才受到提拔和重要的情况,什么样的绩效行为受到激励、什么样的做事力一式使自己从组织受益等来揣摩企业真正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进血来调性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个体生存发展的需要。
(二)组织文化嵌入下R各模块的流程链条
组织渗透模型(trickledow自modelllrveeeta1.,2003)描画的是某一组织行为构念在不同层次或不同角色时之间的相互渗透关系。组织文化在不同层次对人力资源竹理、员工行为发挥相互联接与渗透效应。组织文化不是跳跃性分层跨越至员工行为层,而的是首先沿着对人力资源竹理的工作路线渗透至各个人力资源竹理模块人力资源竹理在组织文化落地的举措更多体现在组织文化力一向的渗透效果,具体内容包括:(1)根据现代组织招聘的年人/岗位匹配模型”,个人特征和岗位有机结合,刁一能获得理想的人力资源。因此尽可能在招聘过程中通过广告、文化宣讲等形式向潜在员工传递企业文化,井运用专业甄选工具选拔与企业价值观相契合的员工,对于个人价值观和组织价值观不符合的员工,及时阻挡在企业大门之外。(2)人才培训与开发,是使企业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渗透到员工态度、行为的卞要途径,围绕企业人才培训的逻辑思路(企业人一专业人一事业人一接班人),运用多种措施将组织文化卞题素材植入培训开发活动力一案中,使新员工进一步保持自己的价值观和组织发展力一向一致,增强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宿意识对按照组织认同力一向不断前进、进步的老员工选为组织明星员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晋升通道井成为全体员工学习的标杆,这样,使组织所有成员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最终促进绩效提高。(3)设计组织文化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考核项目,在绩效竹理中绩效目标访谈、沟通力一式选取、绩效改进等环节也应负载组织文化的风格。(4)以组织文化形成的行为模式构建组织薪酬体系(要素设计、发放力一式、员工意见等)。(5)不论企业建立了何种类型的组织文化导向,组织与员工关系竹理都是组织文化价值在组织内的根木体现,现代企业都应从以人为木”的出发点思考员工与组织关系,致力于构建以组织文化为导向的和谐员工健康与劳资关系竹理系统
(三)形成特色化且充满竞争力的下R活动
组织色化的文化活动是组织在经营环境中彰显自我核心价值的一张名片,激发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承诺感与自豪感组织文化具有企业特定的基因(企业家精神、自身文化演变),在长期经营中将成长为独特的价值观、习俗、行为力一式,人力资源部门则根据在不同模块卜的组织文化渗透信息设亡(与组织特色化的组织文化落地活动。例如,华为崇尚狼文化,卞要针对新员群体植入狼性的团结文化,开展了高层演讲、案例教学、唱华为歌等特色化活动。组织文化的落地离不开个体层次差异性的考察,即有针对性区别组织中群体的特性,包括新员工、一般员工、基层竹理者、中高层竹理者等(见卜表),这是由于员工职位的要求、职责、接受能力不同,且员工对文化的理解往往受其所在职位层次氛围的影响,因血不能笼统地进行“一刀切”的文化建设。组织文化应在高度不确定性与快速变化的经营环境中因地制宜改变自身原有的内涵,现代企业竹理实践中也不断涌现更多先进技术或新颖形式,例如: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在关注的海底捞”文化,这个企业打造了独特的文化,企业的员工具有强烈的向心力,海底捞”像一个强烈的磁场,吸引员工不自觉地融入,进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而的且它的文化在全国其他分店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让这个环境卜的员工都受到强烈的感染井表现出超乎才常的工作状态(周晓利,2011)因此,企业在基于员工群体特征打造特色化精品活动的同时也需致力于组织文化活动的推陈出新,注重文化落地形式的创新性。可积极与高校利研机构广泛合作,学习借鉴组织文化最仕实践,鼓励员工建言行为以形成富有特色且充满竞争力的组织文化活动。
(四)文化导向的员工行为规范与改进
组织文化价值观、理念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为,员工行为达到顶期效果是判断文化有效落地的核心指标。然血由于存在实施条件、个体特质与素质等弱控制因素,具有文化基因的特色化活动实施后井不代表员工将表现顶期的工作行为,自u往往违背组织价值观、规范、契约血损害组织及其成员利益,即以文化排斥、怠工、言语攻击等为表现形式的偏差行为。为此,人力资源部除了进行特色化活动的组织与规划外,还需对文化与员工行为进行引导、激励、控制与约束,卞要建立的作用机制包括:(1)评估机制。定期调查文化活动与员工工作行为效率与效益,根据文化规划纲要,i找员工工作的合规行为与偏差行为,就调查结果别析原因,井以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力一式向员工树立与强化文化深层次的理念。(2)激励机制。价值观不是简单地说教,血是应该体现在具体的竹理制度和日常竹理细节方面,比如企业需大力宣传、表扬、奖励员工的合规行为,挖掘工作场所中先进个人及团队事迹,以劳动模范、先进骨干、工作标兵、关雄人物等形式将组织文化形象化,意在发挥小范效应正向强化员工对文化的感知与认同。(3)约束机制。人力资源部门要侣导员工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竹理的能力,正确认知企业偏好的行为模式,梳理员工典型的偏差行为,对偏差行为采取有效的负向强化措施井形成制度化文件,明确向员工规定偏差行为具体类型及后果,这样,可保障人力资源部在组织文化塑造、传递、维持、创新等活动环节与员工行为之间高度关联性。
(五)行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优化将实际工作中发生的连续行为分解为自然单位称为绩效片段(perfor自(a自ceepisodes,Bealetal.,2005)传统组织出于利润最大化血仅简单考察员工结果绩效(销售额、成木率、利润率等),而的没有关注员工在工作场所中的表现行为,其局限在于仟何时刻的瞬态因素(仟务注意力、偏离仟务注意需求)和稳定囚素(认知水平、自我调控)均会Yi响个体在绩效片段加工效果。行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则卞张组织文化塑造的员工行为作为绩效考核一部分(组织公民行为、创新行为),例如,你并不是企业销售人员,偶尔听到顾客对产品的议论,上班时就卞动把顾客意见反馈给公司销售人员研发部门在设计新产品,,把自己的体验、认识告诉研发人员等,这样的例子说明正确的组织文化塑造了良好的组织公民行为,增强了组织的和谐和竟争力,井最终带来组织绩效的提升。对此,人力资源竹理者要从以下几主面提高行为与绩效的关联转化度:(1)运用组织文化视角利学访谈调查组织工作族群的工作行为与绩效要素,尽可能确保特定工作行为在一般情况可顶测特定的工作绩效(2)可在绩效考核体系中制定与组织文化相吻合且直接相关的行为指标,增量考察员工在文化约束卜的但在长期中将回报组织绩效的工作行为。(3)利用组织文化优化员工工作场所环境,使文化作用卜的行为转化绩效损耗率最小化。(4)员工绩效体系中所含工作行为可转化为现实的货币或组织荣誉,这要求人力资源竹理部门清晰界定与鉴定可表彰的工作行为。(5)对员工工作行为纳入职位晋升体系,以文化相关行为促进员工个体绩效片段加工中监竹资源的范围大小,将刺激员工在其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中表现更多文化认同行为以滚雪球效应获取高工作绩效。
综上所述,CHCP模型应用F7t.现的是人力资源竹理者促进组织文化落地的系统解决力一案(见图Z(f着眼于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竹理双向逻辑关系,跨层次分析了组织、部门、个体层次之间的作用机制,可有效解决组织文化建设中力一向不明确、没有抓子(组织文化落地过程中关键成功因素,活动形式丰富但效率低、文化融合难以评估等突出问题,以清晰的逻辑框架.现一个回答久力资源部门如何促进组织文化实现”问题的思想源泉。同时,CHCP模型符合了润的-手段”链的原理,以组织文化社会化为目的,通过文化与人力资源竹理措施、人力资源竹理措施与员工行为两支作用链,以提升工作绩效、为组织文化落地最终有效性为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直观解释了人力资源竹理运用组织文化以实现组织效率最大化理性经营逻辑
三、研究总结与展望
构建学习型组织”、豹一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女化强企”等宣传曰号在现代企业中(一分流行。然血,如何成功建立适合企业且充满竟争力的企业文化与如何发挥人力资源支撑组织文化实现,成为当卜企业理论与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内容。IiR如何促企业文化落地”这一极具实践性与前沿性课题井不是由一两个具体的组织文化活动形式所能概括,也井非从活动形式的新颖程度、数量、参与人数为判断标准,原因在于其蕴含着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竹理、员工行为、绩效内部关系。木文根据组织文化一致性理论,构建了CHCP模型(文化一人力资源竹理一员工行为一绩效),明晰人力资源竹理部门在组织文化落地的设亡「、引导、组织、推动的角色,较为深入地揭小了人力资源竹理部门在组织文化活动的总体要求与目标,使得组织文化以循序渐进、清晰有效、持续发展的特点融入工作流程与员工个体中。这样可以避免企业构建组织文化的无目标、无框架、无评估指标等失效困境,体现了组织层次对职能层次的要求,也解释了职能层次对组织层次的有力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