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生心理论文范文

小学生心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生心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生心理论文

第1篇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剧烈,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论文投稿学业压力日益加剧,虽然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做了研究,但就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没有做较深层次的研究,所以本文通过对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研究,国家级期刊征稿使人们对于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有一较理性的认识,塑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促进家庭的和谐。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状况。

1.2 专家访谈法:走访专家,收集专家对于此课题研究的意见。

1.3 理论分析法:运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此课题进行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心理健康的界定:日本学者松田岩男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这样一种心理状态[1]。”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是对

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发挥潜能,过有效率的生活。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的另一个代表人物。他最著名的是需要层次论,即人的自我实现的基本倾向包括5 个层次,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

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加上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一种新的需要和不满足就会出现。马斯洛认为个

人得到的满足需要的层次越高,人的心理就越健康。它的基本信条是:人拥有成长、改进并使他的潜能发挥到最充分的内在驱动力。而自我实现的人就是达到了个人发展最高水平并充和“为所当为”这两个原则的指导下引导来访者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生存状态进入超越自我的生存状态,帮助来访者设

法解除已经形成的心理困惑、矛盾与冲突,并最终铲除其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森田疗法适用于文化程度较高或对东方文化有些了解的人群,而大学生群体的领悟能力是最强的一

个群体,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运用森田疗法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可以使他们能够坦然面对现实生活和尽力调控自我,使其更好地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①引导大学生以“平常心”来看待意识的内容和本体,体验到意识本体的存在。让他们学会以“顺应自然”的态度来面对自我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②引导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转换,从而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先让他们从观察自己身体的状态和意识入手,逐渐转换到对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慢慢发展到对自己的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然后再在上述自我体验的基础上,转入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高一层的意识,逐步提高元认知能力。③引导大学生转入意识的主体。教育职称论文投稿使个体知道哪些是可以控制的事物,哪些是不可控制的事物,并且针对可控制的事物,充分领悟和运用“为所当为”的原则。

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竞争残酷激烈,人们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以追赶时代的步伐,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许多人成了神经症患者,导致不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当代大

第2篇

在生活自理方面,目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有待提高。在时间观念方面,很多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由此可见,新生在入学适应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据跟踪观察及教师、家长报告显示,这些学生在进入中年级以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学习适应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可见新生入学适应不良对于学生个体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调查、访谈中我们还发现,新生入学适应的问题并不被老师和家长所重视,大部分教师对一年级新生期望水平过高,容易忽略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对孩子提出过高、过严要求,尤其是对于行为习惯不好、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缺乏较好的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工作方法。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是溺爱就是要求过高、责备过多,特别是对于刚进入小学生活的孩子期望值过高,对于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了解不够,缺乏教育理论、方法,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会正确引导。可见,教师、家长的种种不适应也造成了一年级新生的不适应。

二、小学新生入学适应心理教育策略探讨

为促进小学新生的入学适应,东交民巷小学成立新生入学适应活动实施小组,由德育主任任组长,各新生班级的班主任任成员。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学校以促进新生良好适应为核心,同时结合学校生源的特点,综合心理学理论和教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干预措施。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新生入学适应团体辅导策略

基于小学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集体生活维度、情绪情感维度、人际交往维度和学习制度维度四个维度设计团体辅导方案。集体生活维度是指对学校、班级集体观念的认识,此维度所达到的标准为:学生能够熟悉校园、喜欢校园,消除胆怯、疑惑的心理,增强集体意识,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为班集体做有意义的事情。情绪情感维度是指对新环境的心理接受态度,包含如何对待学校里的人和事,此维度所达到的标准为:一年级新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上学,在学校能够获得快乐的心理体验,在学校能够以友好的态度与教师、同学进行交往。人际交往维度是指与教师、同学交往互动时积极融入的状态,此维度所达到的标准为:能够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积极认识、结交新的伙伴,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自己能够解决与他人发生的矛盾,主动帮助同学。学习制度维度是指一年级新生能够适应小学的课堂常规活动,包括培养学习能力、自我约束力,此维度所达到的标准为:懂得如何充分调动自己的感、知觉进行学习,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对学习活动感兴趣,注意力集中。通过以上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月每周两次的入学适应团体辅导,班级教师按照活动方案展开课程辅导,使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遵守纪律,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互助友爱、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形成乐学心态;提高学生自理、自主、自制的愿望和能力。经过团体辅导干预后,小学一年级新生的整体学习适应性显著提高,前后测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且后测成绩明显高于前测成绩。并且在学习态度、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独立性和毅力维度方面前后测也存在显著差异,证明了经过团体辅导后,小学生的适应性显著提高。

2.家庭教育策略

开学前一周及入学一个月后,心理教师通过团体辅导、工作坊等方式,对新生家长进行辅导,引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在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模型中,可以看出在家庭环境、独立性和毅力上的载荷最高,分别为0.74和0.75,也就说明这两个维度对于新生的适应是很重要的。家庭环境、独立性和毅力的培养都与家庭、家长密切相关。因此,在针对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心理教育策略中,家长的因素不可忽略。在家长方面,东交民巷小学主要进行的辅导策略为家长讲座、家长沙龙以及家校合作等。新生入学之初,学校就统一组织了针对家长的关于新生入学适应应注意事项的讲座,主题为《培养良好习惯——迈好入学第一步》,内容主要涉及应该培养哪些好习惯、如何培养,以及家长如何避免在教育过程中常犯的错误等,并让家长填写了针对儿童行为的评估问卷。一段时间的辅导结束后,学校会组织入学适应不良学生家长的家长沙龙,一起商讨更好的适应策略。在此过程中,特别注意家校合作,家长有问题会及时和老师沟通,而班主任也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后,家长的心理教育策略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首先是《Rutter儿童行为家长问卷》结果显示,前后测存在显著差异,证明了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儿童不良行为及不适应性表现逐渐减少。另外,家长给予的主观评价也表明了一系列入学适应心理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和成果。

3.教师辅导策略

新生入学前,组织实验组班主任学习团体辅导方案,保证其已掌握活动设计方案,并了解即将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的特点。针对团体辅导结束后仍然表现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了个案追踪研究,班主任接受培训后及时关注本班适应不良的学生,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指导。

4.沙盘游戏辅导策略

沙盘游戏治疗在学校和幼儿园里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通过唤起童心,人们找到了回归心灵的途径,身心失调、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在沙盘中得以化解。鉴于沙盘游戏在儿童心理辅导中的独特优势,我们采用沙盘游戏对一些适应不良的个体进行进一步辅导。我们的流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的初始访谈,包括班主任的评价表及家长填写的儿童行为问卷;第二阶段,辅导记录,每一次沙盘结束后都需要进行记录;第三阶段,反馈阶段,综合班主任、家长、咨询师以及学生本人的意见后,适时结束沙盘游戏。在实际教育工作过程中,沙盘游戏辅导得到了学生、班主任及家长的喜爱与支持,起到了显著而积极的作用。

三、新生入学适应心理教育策略的总结与反思

1.教师应高度重视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培养

经许多调查研究证实,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处于不高的状态。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实践中,人们对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仍存在如下两种错误认识。其一,认为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提高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不用有意培养,学生的学习适应困难也能自行消除。诚然,从理论上讲,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其学习适应性也有一个自然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但事实上,在现时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累积速度远远超过其学习适应性自然提高的速度,越往后拖,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情节会越严重。其二,认为学习适应性培养只需要在起始年级进行,其他年级不用培养。教育实践表明,当年幼的孩子刚刚步入学校,难免会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在起始年级抓学习适应性培养当然很有必要。但是,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有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因此,除了在小学低年级应注意学习适应性的培养之外,还要在高年级抓好学习适应性的“防滑”教育和中学学习适应性的“衔接”教育。

2.小学新生入学适应心理教育策略应紧扣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复杂,教师应注重教育干预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要紧扣重点,并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干预的重点和难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时还会出现重叠,但有的干预重点并非难点。比如,家庭环境、听课方法和身心健康;有些问题严重且难于干预的既属重点又是难点,比如学校环境和学习技术;有的问题不严重但难于干预,只属干预难点但非重点,如独立性和毅力;还有的问题不严重且容易培养,就可以不列入专门培养的计划,比如学习态度。当然,教师在确定具体的干预重点和难点时,应结合学生的年级、性别、成绩差异等特点以及本地区、本校和本班教学实际,通盘考虑。

3.多途径、多策略培养小学新生的入学适应性

第3篇

1.1符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同志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可见,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实际需要。积极的心理教育方式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和目标的,通过积极的手段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来理解问题,处理事情,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建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学方法论解决问题,用积极的思想方式和心理学方法武装自己,根除产生消极心理的思想环境,学会发现幸福,分享快乐,激发自身积极的潜能,保持生命最佳状态,塑造积极的大学生活。

1.2符合高校教育实际需求

当前,高校的入学教育侧重专业教育以及日常事务的讲解说明,如安全、党建、学生管理规范等,心理健康相关教育仅限于1次讲座或1次团体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感到迷茫,缺少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困惑中浪费了大好时光,出现逃课、挂科、沉迷网络游戏、在线聊天等现象。其次,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多侧重于问题学生,对大部分“心理健康”学生缺少关注。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贫乏,采用灌输式的单调教育形式。解决以上问题,就要运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给学生灌注希望与力量,帮助其建立一个关注未来、充满希望、自信、乐观、感恩的集体。

1.3符合90后大学生心理成长特点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渴望独立也表现得过早成熟,但实际上他们依赖心理强,抗挫能力差,假性成熟。调查显示:“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他们在思维上表现出观念超前、观点深刻、逻辑严密,善于表达,强迫自己效仿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他们在情感表达上外显而张扬,情绪强化,情感弱化,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表达,在认知上表现出果敢直接,但明辨是非能力有待加强,平均智商高、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富有创造力,具有创新精神。因此,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激发90后大学生的正能量,使其拥有阳光的心理。

2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2.1培养大学新生积极的主观体验

积极的主观体验可以形成积极的思维与行为。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入学教育,可以使新生具有深刻的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表现,从而缩短适应期。例如,通过积极的团体心理拓展训练、头脑风暴、角色扮演、集体演讲等增强新生成功体验;通过积极的朋辈心理辅导,增强新生被需要的体验;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完善,即自我对话,改变发型服饰,改变说话方式等,增强新生自信的体验;通过积极的自我激励,即同学间互相接纳、欣赏、鼓励、肯定等方式,增强新生间相互理解、尊重和共同成长的体验。积极心理学强调人人都有发展的可能性。充分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和主动管理自我,既有利于提高入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能使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认知的发展,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大学新生开启积极、乐观的大学生活。

2.2激发大学新生积极的人格力量

积极的人格特征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它是人成长的动力,不仅可以预防消极人格的破坏作用,还能够促进积极适应能力的发展,维护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力量应具有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思想开放和洞察力等。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入学教育,可以塑造和培养大学新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大学新生学会积极地自我调适,提高应对环境改变和挫折的能力。例如,大学新生通过在线VIA力量问卷(VIA-IS)识别出自己的标志性力量,在接下来的1周里,每天使用一种新的方式去实践这种力量。这是通过系统测验得到关键因素,并通过心理学手段对其长远积极效应的一种干预措施,使学生根据自己不同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新方式去使用这种力量,从而激发大学新生性格中的积极力量。只有塑造和培养大学新生的积极人格品质,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积极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才能达到入学教育的目的。

2.3完善大学新生积极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