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网箱养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由于山区池塘少、面积小,池塘养殖没有经济效益,水库网箱养殖效益可观。网箱养鱼是利用竹、木、金属网片或合成纤维等为网身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开放式或密闭式的箱体,设置在流水中,通过高密度的投饵精养或不给饵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达到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机动、简便、产量高及适应水域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水库,为网箱养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网箱的设计
1.1网箱的结构与材料
(1)网衣。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合成纤维,渔业上采用的有聚酰胺类、聚脂类、聚乙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在网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类,其中比重为0.94~0.96,能浮于水面,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强度,耐日照且价格较便宜。渔业上使用得最为普遍。
(2)框架。对于浮式网箱,一般用竹木或金属管搭成“口”字“田”形框架,用来固定网衣和使网衣张开成形。(3)撑桩架。对于固定网箱主要用撑桩来支撑网箱,一般用圆木或毛竹打束好4个角桩,再在每个边上间隔距离打上间桩,网衣可直接挂在桩上。
(4)浮子。目前常用密封油桶、玻璃浮球、泡沫等作浮子来支撑框架浮于水面。
(5)沉子。材料主要有铅块、铁块、石块,将这些材料包装好不要露出棱角划伤网衣,在网箱中4个角用绳索系在框架或角桩上,压沉网衣,箱中央再放入一个稍轻的沉子,保证箱底整体下沉。目前也有部分养殖户用镀锌铜管焊接成“口”字型,四角用绳吊在桩架或角桩上,沉入箱中,其中大小比网箱面积略小一些即可。
(6)固着器。一般使用铁锅作为固着器,有时也可用2个桩来固定网箱,将绳的一端系在箱角上,另一端系在桩上,固定绳索一般要留长一些,以须水位上涨时,箱能随之上升。
(7)底部衬网。为了减小饲料浪费,可以在箱底铺上一些100目的密眼衬网。
1.2网箱类型
常见的网箱类型有浮动或固定式,水库等深水域中多用浮动式网箱。
1.3网箱的设计
(1)网箱的形状。网箱的形状有正方形、圆形、多边形、长方形。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用正方形和长方形。
(2)网箱的面积。一般面积为9~36m2、96m2或192m2。
(3)网箱深度。网箱深度视养殖水体水深而定,应保证网箱底部在养殖期最小水位时不触到底泥。水库网箱有时可增加3~4m。
(4)网目大小。确定网目大小的原则是在不逃鱼的前提下尽量大。一般可根据体高的2倍小于鱼体周长的原则,选择网目大小要求破1目后不逃鱼。网箱应选择在向阳背风的深水库湾安置,一是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二是风浪小,减少鱼群应激反应。
2网箱养殖技术
2.1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
一般吃食性鱼类都可用网箱养殖,我们这里的水库网箱养殖目前最多的是草鱼、鲫鱼、鲤鱼、鳊鱼、鳜鱼。
2.2网箱培育鱼种
(1)网箱以聚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网片经裁剪缝合而成,网目根据进箱鱼种规格面定,一般有0.5~1.1cm,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为12~32m2,网深2~4m。
(2)培育技术。夏花一般体长不应小于3.3cm,如果是分级饲养,夏花网箱放2cm左右的鱼苗,仔口网箱放5.5~8.0cm的鱼苗,单一品种放养方式。放养密度主要由箱的容纳量,出箱要求规格及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灵活决定,一般人工投饲培育吃食性鱼,鱼种可按600~1500尾/m2投放。投喂技术与池塘养鱼的投喂技术相同。
2.3网箱养成鱼
(1)进箱鱼种规格。生产市场需求的商品鱼,进箱鱼种50~75g/尾,可养成750~2000g/尾。
(2)放养密度根据水中溶氧量而定,只要网箱中溶氧量能保持在5mg/L以上,放养密度越大,单位产量越高。
(3)投饲技术。①投饲方法:小把撒投,鱼上浮水面抢食。②驯化方法:每日定时投料,每次投料前先敲打网箱框架等产生音响,然后再将1小把饲料撒投到网箱中间,间隔10s左右再投。间隔期继续敲打产生音响,使鱼形成条件反射。每次投饲时间,在饲养初期,鱼个体小,水温低,摄食量小,一般需15~20min;7月份以后逐渐延长,一般每次要投喂30~40min。投喂量与投饲次数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投喂要坚持“三看”和“四定”,即:看天气情况、看水质水温、看鱼的活动情况和定时、定量、定质、定人。
论文摘要网箱养殖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养殖方式,介绍了网箱的设计,包括网箱的结构、材料、类型、设计等方面;同时详细介绍了网箱养殖技术,包括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培育鱼种、养成鱼等内容,以期为渔业养殖户提供参考。
由于山区池塘少、面积小,池塘养殖没有经济效益,水库网箱养殖效益可观。网箱养鱼是利用竹、木、金属网片或合成纤维等为网身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开放式或密闭式的箱体,设置在流水中,通过高密度的投饵精养或不给饵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达到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机动、简便、产量高及适应水域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水库,为网箱养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网箱的设计
1.1网箱的结构与材料
(1)网衣。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合成纤维,渔业上采用的有聚酰胺类、聚脂类、聚乙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在网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类,其中比重为0.94~0.96,能浮于水面,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强度,耐日照且价格较便宜。渔业上使用得最为普遍。
(2)框架。对于浮式网箱,一般用竹木或金属管搭成“口”字“田”形框架,用来固定网衣和使网衣张开成形。(3)撑桩架。对于固定网箱主要用撑桩来支撑网箱,一般用圆木或毛竹打束好4个角桩,再在每个边上间隔距离打上间桩,网衣可直接挂在桩上。
(4)浮子。目前常用密封油桶、玻璃浮球、泡沫等作浮子来支撑框架浮于水面。
(5)沉子。材料主要有铅块、铁块、石块,将这些材料包装好不要露出棱角划伤网衣,在网箱中4个角用绳索系在框架或角桩上,压沉网衣,箱中央再放入一个稍轻的沉子,保证箱底整体下沉。目前也有部分养殖户用镀锌铜管焊接成“口”字型,四角用绳吊在桩架或角桩上,沉入箱中,其中大小比网箱面积略小一些即可。
(6)固着器。一般使用铁锅作为固着器,有时也可用2个桩来固定网箱,将绳的一端系在箱角上,另一端系在桩上,固定绳索一般要留长一些,以须水位上涨时,箱能随之上升。
(7)底部衬网。为了减小饲料浪费,可以在箱底铺上一些100目的密眼衬网。
1.2网箱类型
常见的网箱类型有浮动或固定式,水库等深水域中多用浮动式网箱。
1.3网箱的设计
(1)网箱的形状。网箱的形状有正方形、圆形、多边形、长方形。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用正方形和长方形。
(2)网箱的面积。一般面积为9~36m2、96m2或192m2。
(3)网箱深度。网箱深度视养殖水体水深而定,应保证网箱底部在养殖期最小水位时不触到底泥。水库网箱有时可增加3~4m。
(4)网目大小。确定网目大小的原则是在不逃鱼的前提下尽量大。一般可根据体高的2倍小于鱼体周长的原则,选择网目大小要求破1目后不逃鱼。网箱应选择在向阳背风的深水库湾安置,一是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二是风浪小,减少鱼群应激反应。
2网箱养殖技术
2.1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
一般吃食性鱼类都可用网箱养殖,我们这里的水库网箱养殖目前最多的是草鱼、鲫鱼、鲤鱼、鳊鱼、鳜鱼。
2.2网箱培育鱼种
(1)网箱以聚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网片经裁剪缝合而成,网目根据进箱鱼种规格面定,一般有0.5~1.1cm,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为12~32m2,网深2~4m。
(2)培育技术。夏花一般体长不应小于3.3cm,如果是分级饲养,夏花网箱放2cm左右的鱼苗,仔口网箱放5.5~8.0cm的鱼苗,单一品种放养方式。放养密度主要由箱的容纳量,出箱要求规格及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灵活决定,一般人工投饲培育吃食性鱼,鱼种可按600~1500尾/m2投放。投喂技术与池塘养鱼的投喂技术相同。2.3网箱养成鱼
(1)进箱鱼种规格。生产市场需求的商品鱼,进箱鱼种50~75g/尾,可养成750~2000g/尾。
(2)放养密度根据水中溶氧量而定,只要网箱中溶氧量能保持在5mg/L以上,放养密度越大,单位产量越高。
(3)投饲技术。①投饲方法:小把撒投,鱼上浮水面抢食。②驯化方法:每日定时投料,每次投料前先敲打网箱框架等产生音响,然后再将1小把饲料撒投到网箱中间,间隔10s左右再投。间隔期继续敲打产生音响,使鱼形成条件反射。每次投饲时间,在饲养初期,鱼个体小,水温低,摄食量小,一般需15~20min;7月份以后逐渐延长,一般每次要投喂30~40min。投喂量与投饲次数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投喂要坚持“三看”和“四定”,即:看天气情况、看水质水温、看鱼的活动情况和定时、定量、定质、定人。
网箱放置于甘南县内嫩江西岸的一个江汊里,该水域有以下特点:
1.水面宽阔
水位较稳定,背风向阳,水深4米以上,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在7.0~7.5,酸碱度为中性偏碱的水质。
2.该区水体和嫩江相通
水流较平稳,水流速度一般在0.1~0.3米/秒,溶氧丰富,含氧量在5毫克/升左右。3.该水体透明度40~50厘米,每升水含浮游植物量150万个以下、浮游动物2000个以下,水质清新嫩爽,适宜黑龙江野鲤的生长。
二、箱体安置
1.网箱构成
网箱由箱体、框架、浮子、沉子及固定设施等构成。
(1)箱体:采用10目箱体,此网箱为聚乙烯经编网片组成。无节光滑,不伤鱼体,网目经定型不走样,箱体柔软,出现问题易于缝合,不易开孔逃鱼,成本低,安全性高。
(2)框架:悬挂箱体的支架是用钢管和塑料管等材料构成。把箱体固定在框架上,以利于箱体张开、成形。
(3)浮子:用硬质吹塑制成的浮桶作为浮子,坚固耐用浮力大。
(4)沉子:选用直径25毫米的钢管制成,置于箱底,既可撑开底网,又可当沉子沉箱。
(5)大小及形状:中型箱,箱体呈长方体,长5米、宽4米、高2.6米。
2.网箱的装置
(1)浮动式网箱:箱体的网片上纲四周绑结在钢管扎成的框架上,网片下纲四周系上沉子,框架两端用绳子与锚系在一起,上口用网片封住,框架缚上桶式浮子,漂浮于水面。因水体与嫩江相通,水面开阔,为增加抗风力采取多箱联体浮动式安置网箱,其中15个箱体串联成一列,两端用锚固定,共2排,计30个箱体顺势排开,排与排之间用框架材料连接。
(2)网箱设置的水层:箱体网衣入水2米左右。
三、鱼种放养
1.鱼种入箱前的准备
网箱下水前仔细检查网箱。鱼种入箱前3~5天要提前将网箱安装好,放入养殖水域,网衣经浸泡附生藻类后,即可放鱼入箱。
2.放种时间
5月15-17日,以早入箱、早开食为原则,选在晴天无浪时鱼种入箱。
3.放养规格
品种为优质黑龙江野鲤,体重80~100克,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4.放养密度共投放黑龙江野鲤鱼种6150千克,单箱投放鱼种205千克,每立方米水体平均放养量为5.125千克。
四、饲养管理
1.合理投喂饵料
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制成颗粒投喂,主要成分有干杂鱼(或鱼粉)30%、豆粕37%、玉米15%、麸皮15%、添加剂3%,粗蛋白保持在35%~40%,粗脂肪在5%~8%,做成颗粒饲料投喂。投喂量为:5月份8%、6月份14%、7月份30%、8月份32%、9月份16%,同时根据天气及鱼的生长情况按“四定”原则进行调整。
(1)定质: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适口,腐烂变质的饲料不要喂鱼,为防治鱼病可制成药饵投喂。
(2)定量:定量是根据鱼体大小,在不同季节、时间有节制地合理投饲。
(3)定时:一般每天投喂3~4次,8-9时、14-15时、18-19时;7-9月鱼类的生长旺季,每天可投喂4~5次,分别为6-7时、9-10时、12-13时、15-16时、18-19时。
(4)定位:在网箱内设置饵料台,防止浪费,也便于检查摄食情况,可用筛子垫纱布制成,悬吊在水下40厘米处。
2.日常管理
网箱养鱼日常管理的内容主要是防病、防逃、防敌害,日常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产量,而且直接关系到网箱养鱼的成败。
(1)定期检查网箱。网箱养鱼最怕网破逃鱼,每周检查1次,一般在风浪小的天气,上午或下午进行检查,要特别注意水面下30~40厘米的网衣,该处因常受漂浮物的撞击以及水老鼠等敌害侵袭,很容易破损逃鱼。
(2)防风防浪。在暴风雨汛期洪水来临之前,要检查框架是否牢固,加固锚绳、木桩,防止网箱沉没和被洪水冲走,防止被漂浮物撞击。
(3)适时移箱。干旱时,水位下降,网衣有搁浅的危险,要把网箱往深水位移动;洪峰到来之前,要把网箱往缓流处移动,避开洪水冲击,如遇到污染水质入箱,应及时将网箱移至安全适宜场所。
(4)要防止有毒污水流入网箱区,还要防止偷窃、人为破坏等。平时做好生产记录,详细记载每箱鱼种投放时间、数量、重量、规格、饲料用量、水温、天气情况、鱼病用药种类及用量、产量、出箱规格等原始资料,便于生产总结,进行成本核算。
(5)清洗网箱。网箱下水3~5天后就会附着大量污物,被一些藻类或其他生物所附着称青泥苔。严重时堵塞网眼,影响网箱内外水体交换。一般在水面下1米水层内最多,若不及时清洗容易造成箱内水质恶化,缺氧、缺饵,影响鱼类生长,所以要对网箱进行清洗。主要采取人工清洗,通常是每隔5~17天将网衣提起,用扫把、树枝、毛刷等洗刷和拍打。
五、病害防治
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鱼病防治工作,主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食场消毒
用40克漂白粉装袋挂在食台附近。每隔两周换1次。
2.投喂药饵
高温易发病期间在每千克饵料中加入1.5克的土霉素粉,连喂2~3天,防止细菌性鱼病的发生。
六、养殖结果
5月17日开始投喂,9月28日出箱,共收获商品成鱼49200千克,单箱产量为1640千克,平均每立方米水体产商品鱼41千克。此次养殖出箱鱼类的最大特点是出箱规格整齐,平均尾重在0.75千克,体呈纺锤形,健壮优美,跳跃有力,背部灰黑、体侧金黄、腹部银白,臀鳍和尾鳍下叶呈橘红色,达到了黑龙江野鲤在自然环境下的特性,并且肉质细嫩、无土腥味、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倍受市场青睐。
七、讨论
1.水域选择
选择优质水体是进行网箱养殖的前提,网箱养殖是将箱体置于水体中,对水质要求较高,应选择水底平坦,风浪较小,水位相对稳定,水深在2.5米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并且溶氧丰富,背风、向阳,有微流水的水域。
2.鱼种规格
应做到品种优良,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由于鲤是吃食性鱼类,网箱养殖密度大,以人工饲料为主,鱼类抢食激烈,如果规格不齐,会出现两极分化、大小不齐的现象,因此养殖过程中应多次检查,发现鱼类生长不齐、有特大或特小个体时,应将其捞出,并入个体相近的箱体中。
3.饵料质量
全价适口的饵料是网箱养殖成功的基础。网箱养殖黑龙江野鲤是集约化养殖,投入高、风险大,因此为了保证鱼类的快速生长,要根据鱼类生理特性,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配制全价适口的饵料,同时应采取科学的投喂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4.防逃
网箱放置在自然水域中,一旦出现破箱现象,损失将十分严重,所以网箱养殖一定要做到勤检查、勤整理、勤维修、勤洗网箱、勤排污渣,定期安全检查。防止鱼类逃逸是网箱养殖成功的关键。
5.防病
【关键词】GSM技术;深水网箱;自动投料机
1.引言
我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类型为我国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近年来我国水域污染导致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域生产力下降;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衰退,近海渔业资源日益衰退。为了提高养鱼的质量和扩展养殖高档鱼类的品种,减少对近海海域的污染,发展网箱养殖业成为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的重要的途径之一。
我国自70年代开始发展海水网箱养殖,经过30年的发展,网箱总数量已经超过100万只。95年开始,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网箱的材料、结构和抗风浪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一定投入,不少科研机构开展了一些基础和应用性研究,但与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将海水网箱养殖作为系统工程来进行开发研究,仍有较大差距,适用于网箱特别是深水网箱养殖的投饵机寥寥无几。为此,深水网箱养殖用投饵机的研制将填补国内空白,而设计一种自动投料装置,以减轻人工的劳动强度,节约投料成本,在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和海洋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2.基于GSM技术的深水网箱自动投料系统框架构建
深水网箱养殖具有离岸、水深、海域开阔的优势,为躲避风浪袭击,多采用下潜方式,这与传统的养殖模式相比,在投喂方式、网箱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基于远程控制技术的深水网箱自动投料系统主要由主控器和各深水网箱自动投料机两大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主控器和深水网箱自动投料机之间具有双向通信功能。
主控器具有对各网箱投料机的主控和信息采集功能,能控制各网箱的投料机的启动、停止和每天投料次数、时间、投料速度的设置,并能收集各网箱实际运行信息的采集,以实时对各网箱进行优化控制。
深水网箱自动投料系统根据主控器设置的命令,定时、定速自动的实现投料,并采集实际运行情况及时告知主控器。
本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主控器和自动投料料两大部分。主控器包括主控单片机系统的设计及主控通信部分的设计等;自动投料机包括投料器机械部分、投料机主控器、投料机通信部分以及投料电机控制器等的。
3.深水网箱自动投料系统的设计
本系统的构建关键是主控器与深水网箱自动投料机之间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这包括GSM通信模块的单片机机二次开发、水下投料的自动实现、投料机械装置的密封、网箱运行情况和环境的相关信息采集等相关技术。
3.1 投料机的机械设计
深水网箱自动投饵机由饵料仓、气室、投饵器、控制模块、密封盖、密封球、内部消波器、配重环组成。饵料仓用于储存颗粒饵料,气室主要为投饵机提供浮力,并提供投饵器布置空间。投饵器位于饵料仓下部,为由直流电机驱动的桨叶式投饵器,转速可通过位于投机上部的控制模块中的单片即芯片设定调节。投饵器下端设有密封球,当舱内失压或进行添加饵料操作时,避免海水对箱内饵料产生影响。投饵机顶部采用椭圆形内托式密封盖,通过顶部螺杆加紧密封。
3.2 投料机的饵料投放方式
目前网箱投料常采用高压空气或水作为动力通过电动振动抛洒方式,但喷洒方式会使饵料粉碎,不利于饵料的利用。另一种是利用电机的转动带动桨叶式饵料搅动叶片,在饵料的自重和气压作用下,饵料自动向下投放。这种投料方式比较节能省力,不易粉碎饵料饵料利用率高,而且出料的速度可以自动调节,因此采用后种投料方式更加适合。
3.3 饵料装置远程控制方案
采用GSM通信的控制方式,它可直接利用GSM通信网络,无需自建通信网络。控制距离远,在只要有GSM信号的任意地方都可以实现遥控。方案所图2所示。为进一步简化设计,主控器可直接采用用户的手机。此方案存在的问题是;若养殖区处于GSM的盲区或信号较弱,控制方案将失效。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网箱处在海区无GSM或CDMA手机通信信号或信号较弱时,采用射频通信的控制方式进行遥控。方案如图3所示,通信方便灵活。
3.4 投饵机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投饵控制装置硬件由通信模块、含EEPROM的单片机,实时时钟电路、D/A转换器、无刷电机控制器、无刷电机、LCD等器件组成,如图4所示,所有芯片都选用串行芯片。
(1)通信模块:GSM通信模块是实现岸上手机主控端与投饵控制装置之间命令和信息传送的桥梁。
(2)实时时钟模块:选择使用实时时钟电路DS1302,是DALLAS公司的一种具有涓细电流充电能力的电路,可为掉电保护电源提供可编程的充电功能,并且可以关闭充电功能。
(3)D/A模块:为实现直流电机的调速,在单片机控制的自动投料仪中,须把不同转速对应的数字量转换成模拟电压,才能达到自动调速的作用。选用了12位串行的D/A芯片TLV5616.
(4)显示器模块:采用LCD显示器,与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相比,LCD占用空间小,低功耗,低辐射,无闪烁,降低视觉疲劳。
3.5 投饵机控制器的主程序的设计
投饵机控制器主要实现的是随时接收系统主控器发来的设置和控制命令,对此进行译码、存储并按投料机主控器的设置来实时控制投料机的定时、定量的投料或将投料机的环境和运行信息回发给主控器。为此主控器的主程序包括了控制器初始化、通信模块初始化、对接收来自主控器的命令和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对命令和密码的识别、出错告知、命令的存取和对各不同命令的执行处理)、对内部实时时钟的不断更新。
4.结论
将GSM通信技术应用到网箱投料机的远程控制系统中,控制可靠实用。基于GSM技术的深水网箱自动料装置基本上实现深水网箱的水下投料,对每天投料次数、时间、投料量在岸上进行设置;每天投料的定时时间会按潮汐而自动改变,对深水网箱自动投料机实现即时启停;并可实时采集深水网箱自动投料机的相关信息(如海水温度,电池电量,实际投料情况等),这些都间接的为养殖户提高了收入,产生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宋协法.网箱养殖配套设备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博士论文,2006.
[2]郭根喜.深水网箱养殖装备技术前沿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
[3]胡喜.基于PLC的深水网箱自动投饵系统[J].南方水产科学,2011.
论文摘要 在水库养殖主要经济鱼类的同时,适当放养河蟹、龙虾等品种,可有效利用水库养殖的各种资源,提高水库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从水库条件、苗种放养、养殖管理、捕劳与暂养等方面总结了水库养鱼混养蟹虾技术,以期为水产养殖者提供参考。
大中型水库水体资源丰富,规模养殖户一般都投入了大量的机械、网具等物力和人力资源。近几年河蟹养殖技术不断成熟,龙虾(克氏螯虾)的价格也逐渐走高。如果在水库养殖主要经济鱼类的同时,适当放养河蟹、龙虾等品种,可进一步利用水库养殖的各种资源,提高水库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1水库条件
水库面积要达到133hm2以上,大中型水库养殖完全依靠天然饲料,养殖出的鱼产品都是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因此,水产品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的水产品。由于库区面积较大,加之库内水草丰富,生长环境良好,若无水质腐败、污染等现象发生,河蟹在性成熟前,基本不上岸外逃。如果水库较小,加上有灌溉任务,养殖的风险较大。
水库下游堤坝内坡底部需用石头彻成或混凝土浇筑,以防止虾、蟹沿坝边打洞,影响库堤安全。水库养殖最好能配有一定面积的泥塘,这样不仅能解决常规鱼种的自给问题,提高鱼种的成活率,也能解决反季节投放时鱼种难以采购和运输问题。
2苗种放养
2.1鱼类苗种放养
投放水库中的鱼种,规格不能太小,要求放入水库中的鱼苗觅食能力强,生长较快,同时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强,不易被凶狠鱼类捕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和回捕率。一般规格是:鲢、鳙鱼11.5~13.2cm,草鱼13.2~14.8cm,鲤、鲂鱼6.6~8.3cm。可放养1 200~1 650尾/hm2,其中鲢鱼占30%~35%,鳙占55%~60%,草、鲤、鲂等其他鱼种占5%~15%。投放时间的选择应本着有利于鱼种成活、轮捕轮放、均衡上市的原则来确定。若1次放养,须采用多种规格相搭配的方法,确保均衡上市,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一般还要在产卵场设置人工鱼巢,有利于水库中可在自然条件下产卵繁殖的鱼类产卵,鱼巢可由柳树须、陆生植物和旧渔网等制成。
2.2龙虾苗种放养
龙虾苗种以自然繁殖为主。因此种虾的挑选尤为重要。挑选、放养龙虾亲虾的时间一般在8月底至10月中旬,可从养殖池塘或天然水域中捕捞。要求雌雄亲虾来自不同的水域,以减少近亲。龙虾的雌雄鉴别:体长相近的成虾,雄虾螯足粗大,腕节上的棘突长而明显,雌虾螯足相对较小;另外,雄虾第1、2腹足演变成白色、钙质的管状交接器;雌虾第1腹足退化,第2腹足羽化。亲虾挑选:一是要求颜色暗红或黑红色,有光泽,休表光滑无附着物;二是个体要大,雌虾个体体重都在40g以上,雄虾个体大于雌虾个体;三是亲虾要求附肢齐全,无损伤,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一般按每尾亲虾平均产子虾200~300尾计算,放亲虾75kg/hm2,雌雄比例3∶1。
2.3河蟹苗种放养
由于水面较大,不对水库围网,进行自然放养,3月份之前一次性放足,规格为120~250只/kg扣蟹,放养密度视水库大小和水库边的水草生长情况而定。放养地点选择水草丰富、水深3m左右、底质为淤泥、远离大坝和上下游进出水口的水域。投放前,将长途运输的蟹种在库边清水处浸水2次,每次1~3min。待幼蟹对水库的水质、水温适应后,然后让蟹种从浅水处自行爬入库中。
3养殖管理
(1)水库养殖不投饵、施肥,主要依靠水库中水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丰富的天然饲料资源,禁止外源性污染源进入养殖水域。
(2)防逃、防盗管理。防逃重点是在水库的所有进、出水口建好栏网设施。并在拦网周围设置地笼,做到经常检查地笼和拦网。到了河蟹捕捞季节,河蟹的性腺发育基本成熟,上岸外逃现象较为严重。因此要加强防河蟹逃逸,发现河蟹外逃,及时捕回。防盗重点是要不断在库区巡视察看,防止各种方式的偷捕、偷钓。
(3)做好养殖中的各项管理记录。平时做好渔船机械的保养和清洁工作,杜绝油料污染水面。
4捕捞与暂养
(1)水库养鱼的上市,一般要避开池塘养鱼的上市时间,在春季就可以捕捞上市。水库成鱼的捕捞量,特别是经济鱼类的捕捞量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不能影响自然水域的持续生产,也不能威胁到其他物种的生存,可以根据鱼种投放数量、上年的产量和市场需求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捕捞量。渔获物的暂养采用网箱暂养的方法,地点要交通方便、水质清新。暂养箱应由尼龙线制成,使用前入水浸泡1周,防止鱼体擦伤。渔获物入箱时要做到操作仔细、鱼
不离水。1m3水体暂养量不超过100kg。暂养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保证网箱安全,发现死鱼、伤鱼及时捞出。
水库面积要达到133hm2以上,大中型水库养殖完全依靠天然饲料,养殖出的鱼产品都是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因此,水产品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的水产品。由于库区面积较大,加之库内水草丰富,生长环境良好,若无水质腐败、污染等现象发生,河蟹在性成熟前,基本不上岸外逃。如果水库较小,加上有灌溉任务,养殖的风险较大。
水库下游堤坝内坡底部需用石头彻成或混凝土浇筑,以防止虾、蟹沿坝边打洞,影响库堤安全。水库养殖最好能配有一定面积的泥塘,这样不仅能解决常规鱼种的自给问题,提高鱼种的成活率,也能解决反季节投放时鱼种难以采购和运输问题。
2苗种放养
2.1鱼类苗种放养
投放水库中的鱼种,规格不能太小,要求放入水库中的鱼苗觅食能力强,生长较快,同时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强,不易被凶狠鱼类捕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和回捕率。一般规格是:鲢、鳙鱼11.5~13.2cm,草鱼13.2~14.8cm,鲤、鲂鱼6.6~8.3cm。可放养1200~1650尾/hm2,其中鲢鱼占30%~35%,鳙占55%~60%,草、鲤、鲂等其他鱼种占5%~15%。投放时间的选择应本着有利于鱼种成活、轮捕轮放、均衡上市的原则来确定。若1次放养,须采用多种规格相搭配的方法,确保均衡上市,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一般还要在产卵场设置人工鱼巢,有利于水库中可在自然条件下产卵繁殖的鱼类产卵,鱼巢可由柳树须、陆生植物和旧渔网等制成。
2.2龙虾苗种放养
龙虾苗种以自然繁殖为主。因此种虾的挑选尤为重要。挑选、放养龙虾亲虾的时间一般在8月底至10月中旬,可从养殖池塘或天然水域中捕捞。要求雌雄亲虾来自不同的水域,以减少近亲。龙虾的雌雄鉴别:体长相近的成虾,雄虾螯足粗大,腕节上的棘突长而明显,雌虾螯足相对较小;另外,雄虾第1、2腹足演变成白色、钙质的管状交接器;雌虾第1腹足退化,第2腹足羽化。亲虾挑选:一是要求颜色暗红或黑红色,有光泽,休表光滑无附着物;二是个体要大,雌虾个体体重都在40g以上,雄虾个体大于雌虾个体;三是亲虾要求附肢齐全,无损伤,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一般按每尾亲虾平均产子虾200~300尾计算,放亲虾75kg/hm2,雌雄比例3∶1。
2.3河蟹苗种放养
由于水面较大,不对水库围网,进行自然放养,3月份之前一次性放足,规格为120~250只/kg扣蟹,放养密度视水库大小和水库边的水草生长情况而定。放养地点选择水草丰富、水深3m左右、底质为淤泥、远离大坝和上下游进出水口的水域。投放前,将长途运输的蟹种在库边清水处浸水2次,每次1~3min。待幼蟹对水库的水质、水温适应后,然后让蟹种从浅水处自行爬入库中。
3养殖管理
(1)水库养殖不投饵、施肥,主要依靠水库中水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丰富的天然饲料资源,禁止外源性污染源进入养殖水域。
(2)防逃、防盗管理。防逃重点是在水库的所有进、出水口建好栏网设施。并在拦网周围设置地笼,做到经常检查地笼和拦网。到了河蟹捕捞季节,河蟹的性腺发育基本成熟,上岸外逃现象较为严重。因此要加强防河蟹逃逸,发现河蟹外逃,及时捕回。防盗重点是要不断在库区巡视察看,防止各种方式的偷捕、偷钓。(3)做好养殖中的各项管理记录。平时做好渔船机械的保养和清洁工作,杜绝油料污染水面。
4捕捞与暂养
(1)水库养鱼的上市,一般要避开池塘养鱼的上市时间,在春季就可以捕捞上市。水库成鱼的捕捞量,特别是经济鱼类的捕捞量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不能影响自然水域的持续生产,也不能威胁到其他物种的生存,可以根据鱼种投放数量、上年的产量和市场需求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捕捞量。渔获物的暂养采用网箱暂养的方法,地点要交通方便、水质清新。暂养箱应由尼龙线制成,使用前入水浸泡1周,防止鱼体擦伤。渔获物入箱时要做到操作仔细、鱼
不离水。1m3水体暂养量不超过100kg。暂养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保证网箱安全,发现死鱼、伤鱼及时捞出。
(2)龙虾5月底6月初即可开始捕捞,7月底集中捕捞,虾、蟹的捕捞工具以地笼为主,捕捞不可过度,捕大留小,捕捞上来较小的龙虾可先放回库中。8月底水温下降后停止对龙虾的捕捞,留足种虾作为次年亲本,保证下一年有足够的自繁能力,无需再放种虾。
(3)河蟹8月中旬开始捕捞,随着河蟹逐渐成熟,增加地笼等捕捞工具,加大对河蟹的捕捞量,9月份是捕捞高峰,一直持续到10月上旬。挑选规格较大、肥满的上市出售。捕捞上来成熟度较差的河蟹,可放到网箱中暂养,8、9月份是河蟹摄食旺季,在网箱中集中育肥后,可使蟹黄、蟹膏更加丰满,再上市出售,可达到较佳的经济效益。
(一)水产养殖成本核算特点水产养殖是一项比较特殊的行业,其成本有以下特点:成本的不确定性,水产品由于受自然条件变化制约,变化无常的自然环境影响着水产品的产量和养殖成本,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生产成本就低,反之就高;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在水产养殖中,有育苗、繁殖、培育、投入放养的生产过程,生产周期一般在1~2年或以上,因常年投入,所以资金占用时间相对较长,周转速度缓慢;季节性生产销售,资金占用量大,由于季节性销售,水产养殖往往经营资金占用量大,如对虾养殖和淡水鱼生产期都是春放秋捕,生产期长收获期短;海水鱼类由于季节性强,捕捞期集中,鲜活水产品市场吞吐量有限,有的需要保鲜冷冻,有的需要加工成干盐制品或其他加工食品,因此在流通、加工环节占用企业经营资金较多,时间较长。(二)水产养殖成本核算内容由于水产养殖成本的特殊性,使得费用归集、成本核算更为复杂,长期实践证明根据养殖品种归集、核算成本有利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由于水产养殖有不同的养殖品种,因而在养殖过程中,各品种育苗、繁殖、培育、投入放养的成本也不尽相同。传统水产养殖成本中设立了苗种、饵料、材料、工资及福利费、其他费用五个项目。其中苗种主要归集核算直接用于养殖生产鱼苗、鱼种,以及虾、蟹、贝、藻等,孵化用的亲鱼、亲虾也属于本项目;饵料、饲料主要归集核算用于养殖生产的各种饵料、饲料;材料主要包括养殖生产的各种渔需物资和渔具、低值易耗品外,还包括用于生产的本论文出自机油、柴油、水电等;工资及福利费主要归集核算直接从事水产养殖人员的工资、工资性津贴、福利费、奖金等,承包人员的工资等也在此核算;其他费用主要核算为养殖生产服务的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以及不能直接计入以上项目的各种费用支出。(三)水产养殖成本核算存在的缺陷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目前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环境容量已经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的重要因素,实行环境成本核算对控制环境污染,防治自然资源过多的损耗提供有用的手段,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障。然而传统会计核算体系未能把环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未能对环境成本准确的确认、归集、计量、报告。笔者认为,有效运用环境成本核算这一手段将保证企业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
二、水产养殖环境成本核算
从空间范围来看,环境成本可分为内部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内部环境成本与外部环境成本相比,显著特点是对内部环境成本已经可以用货币计量(尽管并非一定合理和精确),外部环境成本是指那些由本企业经济活动所引起但尚且不能明确计量,并由于各种原因而不应由本企业承担的不良环境后果。从时间范围来看,可以将环境成本作三种类别划分:过去环境成本、当期环境成本、未来环境成本。本文笔者暂从空间范围的划分为立足点讨论水产养殖环境成本核算。
(一)内部环境成本核算
内部成本包括:防污设备的购置支出;防污技术改造支出;正常营运中所发生的环境费用;污染现场的清理费用;污染事故的损害赔偿;污染罚款支出;关于环境保护的培训支出;向主管机关交纳的排污费和绿化费等。大多数情况下,水产养殖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如环境资产的购置、环境费税的支付等,都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但对于涉及未来的环境支出和负债、准备金提取进行合理判断时,可以考虑一些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传统成本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环境成本核算的项目,以记录水产养殖环境成本这一经济信息。环境成本费用支出主要包括环境预防成本、环境资产折耗、环境保护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环境其他支出等。企业为治理环境和恢复环境而发生的支出属于环境保护成本;企业排污受罚、超标受罚、环境诉讼赔偿支出属于环境污染成本;职工环境培训支出、社会环境宣传支出、社会环境赞助支出等属于环境其他支出。对于环境预防成本,可直接费用化也可资本化,应借记“环境成本”或“递延资产”等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对于环境资产折耗,应借记“环境成本”账户,贷记“环境资产”或“累计折耗”账户;对于环境保护成本、环境污染成本和环境其他支出,应借记“环境成本”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企业发生环境税、环境基金应征额、应交的达标及超标排污费、应交排污罚款等,应借记“环境成本”账户,贷记“应交税金”或“应付环保款”(或“其他应付款”)账户。
(二)外部环境成本核算
外部成本表现为残饵、残骸、排泄物、化肥、鱼药等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TN、TP集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残饵是造成养殖水域内源性污染的主要原因。残饵不仅污染水质,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导致巨额经济损失。以2005年为例,我国水产养殖产量为339325Ot,其中鱼类养殖产量为1681220Ot,而通常情况下要达到这么一个鱼类产量需要投入饵料30261960t(饵料系数按1.8计算),如果养殖过程中造成的残饵按15%计算,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浪费饵料近4539294t,按每吨饵料2000元计算,浪费金额高达近91亿元。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养殖水域,无论是外源性污染还是内源性污染,都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相比较而言,养殖水域因饵料浪费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巨大。饵料一次污染测算:饵料污染量=饵料投放量×(1-饵料摄食率)饵料投放量=某种水产品产量×饲料系数饵料二次污染测算:饵料污染量=饵料投放量×饵料摄食率×摄食中以粪便形式排放的饲料比重其一,海水养殖污染评估。目前关于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氮磷污染负荷的估算,归纳起来有三种,分别是即竹内俊郎法、化学分析法和物料平衡法。海水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工投饵过程中营养物质对环境的输入,其物质形式主要以非溶解态与溶解态进入环境。前者最终表现为网箱养殖区海底的沉积,后者最终可能表现为水体中某些环境因子含量的增加。因此评估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评估氮、磷本论文出自的环境负荷量。评估网箱养殖环境负荷量的方法用的最多的是物料平衡法,其原理即是“所投喂的营养成分,扣除积蓄在养殖体中的量,剩余者即为环境负荷量”。计算公式为:LN,P=(C×FN,P-PN,P)×103式中LN,P——氮或磷的环境负荷量(Kg/t);C——饵料系数;FN,P——饵料中氮或磷的含量(%);PN,P——鱼体中氮或磷的含量(%)。要了解网箱养殖投饵后所造成的环境负荷量及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一定要首先了解饵料及养殖鱼体的成份组成。据林钦等分析,一般情况下鲜杂小鱼(饵料鱼)的水分占70%以上,其他成份主要以粗蛋白为主,其含量为9.3%~19.8%,磷的含量为0.17%~0.602%,平均分别为15.2%(含氮2.43%,按6.25系数换算)和0.441%。具体成份组成见表1。
其二,淡水养殖污染评估。以2002年我国淡水养殖为例,根据有关研究结果,内陆水产养殖中,按养殖1kg虾蟹向环境中输入氮、磷分别为0.097kg、0.018kg计算,我国2002年养殖罗氏沼虾113743t、河蟹339953t,通过计算得出2002年养殖虾蟹共向环境中排放氮44008t、磷8166t;按养殖1kg草食性鱼类向环境中输入氮、磷分别为-0.016kg、-0.002kg计算,我国2002年养殖草食性鱼类8747017t,通过计算得出2002年养殖草食性鱼类从环境中提取中氮139952t、磷17494t;按养殖1kg杂食性鱼类向环境中排放氮、磷分别为0.028kg、0.0046kg计算,我国2002年养殖杂食性鱼类7739780t,通过计算得出2002年养殖杂食性鱼类向环境中排放氮216714t、磷35603t。新晨
(三)水产养殖环境成本披露
按照国际会计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ASR)的观点,环境成本信息可以采用补充报告模式,也可以采用独立报告模式。补充报告模式指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和报告内容的方式报告企业环境成本信息。因此,可以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中环境信息不足的作用,使现行财务报告日臻完善。独立报告模式要求企业对其承担的环境受托责任进行全面的报告,具体内容应包括企业简介与环境方针、环境标准指标和实际指标、废弃物、产品包装、污染排放、再循环使用、环境成本信息等。补充报告模式,养殖业可以在定期的财务报告附注部分披露当期的环境成本信息。
试作如下表述:本年度发生的环境成本,其中资本性环境成本,资本性环境成本期初余额为,本年摊销,年末余额为;环境成本计入当年费用,其中包括环境污染所导致的赔款,预提的环境费用。同时,列表说明本年环境成本的详细信息。
独立报告模式,报告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企业的基本信息。此部分包括企业资料、环保目标、环境标准、环境政策等内容。
第二部分,企业当年的环保活动。该部分介绍企业所进行的环保活动或为减少环境污染所做的努力等,如污水处理、废物倾倒管理、对员工进行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等。
第三部分,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这是企业环境报告的主体部分。将环境成本分为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两部分。
第四部分,企业实际排放污染物的统计。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排放标准等。可以编制与上年度的对比表,披露企业实际的污染物排放量应当以企业的实际统计数据为基础,可以使用非货币化的计量单位,以弥补环境成本报表不能披露的内容。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分析淮北地区渔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充分挖掘淮北地区渔业的发展潜力,给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1发展现状
1.1发展态势良好
近几年,水产养殖规模迅速发展,精养程度逐步提高,名优比重逐步加大,渔业产值大幅度上升,渔业比较效益明显,产业素质有所提升。
1.2结构调整加快
一是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出现热潮,出现了一大批市场畅销、品种优良、特色鲜明的水产品种,由原来传统的“四大家鱼”发展到鳖、黄鳝、河蟹、鳜鱼、银鱼、黄颡鱼、泥鳅等十几种名优品种。二是养殖模式多种多样,基本上实现了由单一养殖模式向综合高效生态模式调整,目前的养殖主要有渔牧综合配套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庭院养殖、链式养殖等模式,基本上实现单调的水产养殖业与其他产业嫁接。
1.3农民养殖积极性高
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一是资金投入大。一些养殖大户抓住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机遇,争取项目贷款,申请小额信贷和自筹资金投资渔业项目。二是创业意识强。许多渔民看准了水产品市场稳定、增收快的行业特点,奋力创业,表现了强烈的创业精神。三是养殖方法新。变传统的、单一的成鱼养殖向两头延伸,拉长了产业链条,形成了繁育、养殖、销售一条龙生产的格局,创新养殖模式,水库网箱养殖、稻田养殖、河沟流水养殖等模式新、生态好、效益高。
1.4发展潜力巨大
淮北地区尽管水域面积较小,但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适中,饵料生物丰富,较适宜渔业及其他水生物生产。
2存在问题
2.1水域滩涂规划质量不高,落实有偏差
该区水域结构零散,工作量大,渔业部门人手不足,经费短缺,规划相对草率。勉强规划后,由于是弱势产业,从上到下认识不够,实实在在的落实下去比较难。
2.2养殖品种老化,养殖方式没有根本转变
虽然进行了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出现了一批名优品种,但养殖品种还是以传统的鲤、鲫、草、鲢、鳙为主;且保持粗养状态,产量上不去,而这些鱼经济价值低,销售困难,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2.3对优良品种养殖束手束脚,不成规模
很多养殖户对电视、报纸上渔业养殖典范仍持有怀疑态度,想干又怕失败,零星地养一点试着看,利益不太明显。
2.4病虫害体系建设不健全,服务滞后
病虫害防治机构、队伍不完整,测报手段、测报相关制度不完善,测报范围小,测报时间徒短,大大影响了测报准确性,影响了测报质量,误了有效防治时机。
3发展对策
3.1走特色发展之路
3.1.1抓特色品种。一要抓具有地方特色的土著品种,占领地方市场;二要抓人们普遍关注的优质品种,如河蟹、虾、鳜鱼、黄颡鱼、鮰鱼等,迎合消费者心理。
3.1.2抓特色规则。一要发展地方养殖特色,提高养殖积极性;二要发展连片精养带特色,形成网或链状养殖;三要发展渔业休闲观光特色,启动渔业游乐园。
3.1.3抓特色服务。一要通过办培训班、散发资料、解答问题等形式向渔民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二要为渔民提供市场需求、市场发展方向等信息。
3.2走品牌营造之路
当地政府要为自己的产品吆喝,营造平台,通过推介会、展销会、交流会等形式扩大知名度,为其正名、冠名。一个优质品种只有有了品牌,才有极大的影响力,才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才能在渔业发展的路子上越走越远,才能推出更多、更好的品牌水产品。
3.3走规模化养殖之路
各地首先要确立主导产品,抓重点,扩大养殖规模,使其形成气候。只有这样,才能把公司、基地、农户有机地串联起来,才能统一投资,统一开发,统一放养,才能对外产生影响力、对内便于管理,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市场供货,才能壮大某种鱼类、某个品牌,提高其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3.4走健康养殖之路
国内外市场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注重优质水产品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有机水产品的发展。这就要求各地渔业部门、生产单位、养殖户要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生产,严把水域内外环境关;加强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做好水生生物病虫害防疫检疫工作;开展对养殖生产、水产苗种、兽药使用、质量监督等重要方面的执法监督管理,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气象条件;龙羊峡冷水鱼养殖;气象服务要点
龙羊湖冷水养殖场位于万里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库区,是全球海拔最高2600米的三文鱼养殖场,地处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龙羊峡镇,黄河上游地区,当地黄河水质优良,高原气候冷凉,为发展高原地区冷水鱼网箱养鱼创造了有利的水域条件。坐标:36.122658ºN100.918779ºE;水域面积:38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0米;年平均水温10℃;总库容:246亿立方。国家一级地表水,水体能见度能达到水下5米。与举世闻名的龙羊峡大坝遥遥对望。主要为名贵的冷水经济鱼类:三文鱼(虹鳟)、黄河鲤鱼、高白鲑、齐尔白鲑等为主导产业。虹鳟鱼为名贵的冷水经济鱼类,因其肉质好、无肌间刺、蛋白质含量高,尤其是胆固醇含量低而著称。三文鱼,是生长在加拿大、挪威、日本、和美国等高纬度地区的冷水鱼类,是世界名贵鱼类之一。其肉质鲜嫩,蛋白质和不饱和酸含量高。对水质要求极高,公认的天然绿色产品。
1气象条件对冷水鱼养殖的影响
冷水鱼养殖过程中需要对气象条件进行重点地考虑,促使冷水鱼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能够更好的适应各种气象条件的变化,增加产量的同时将养殖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水产业规模的扩大提供可靠地保障。结合目前冷水鱼整体养殖的发展状况:龙羊湖水产养殖采用亚洲首个智能化渔业投饵平台投入运行,引进挪威AKVA集团的全自动、抗风浪网箱、自动化投喂系统及Fishtak养殖软件系统并驾齐驱。年产量2万吨互联网+,渔业产业园建设中。三文鱼对气象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环境温度对冷水鱼养殖的影响
良好的水温条件,给三文鱼成熟阶段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促使其能够不断地摄取食物,提高增长速度。鱼类是变温动物,水温是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水温高低不但直接影响其新陈代谢活动,同时通过间接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根据近几年观察记录资料显示:虹鳟生活的适温范围在22℃以下,最适温10~16℃,而已14~16℃生长最快。20℃以上生命有活力,但饵料利用和抗病力降低;通常情况,24℃以上时就很快死亡;溶氧充足时,短时间可耐受25℃高温,高温会有疾病风险。没有明显的温度下限,只要不结冰就能摄食生长。在5~14℃发育成熟,产卵。
1.2溶氧量对冷水鱼养殖的影响
养殖环境的溶氧含量直接影响鱼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其生长。对鱼传统流水养殖模式来说,如果溶氧足,1升/秒的流速,每年可以有1吨的养殖产量。所以,溶氧必须重视。影响水体溶氧最主要的几个因素:首先是温度,水温升高,水体的细菌、藻类、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活动加强,水中的溶氧就会降低;水温越高,水中溶氧的饱和度就越低;第二为气压,气压越低,氧气越易从水中溢出而导致水中缺氧,这时鱼类也最容易发生浮头现象;三是水库水质,综合来讲,水质越差,水产氨氮、亚硝酸盐越高,ph值呈酸性,水中细菌,营养盐含量越高,大量的微生物在水中发生耗氧活动,导致水体中溶氧降低;另外,水库中的溶氧还与光照有密切关系,光照越高,水中的藻类,光合细菌活动越强,从而产生氧气,水体中溶氧升高。一天之中,水库中的溶氧也是动态变化的,白天光照强,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较多的氧气溶解于水中,中、上层水的溶解氧在自然状态下开始上升,在中午过后逐渐达到最高值,溶解氧甚至能达到过饱和状态。而到了夜晚,由于没有了光合作用,而池塘内对氧气的消耗量并没有减少,使得水体的溶解氧含量逐渐减少,水库中每个水层的溶氧值都随时间变化呈现出由低到高再降低的循环。
1.3水库温跃层的出现
龙羊峡水库坝高178m,坝顶海拔2600m,总库容247亿立方,流量达500m'/s。水质清瘦,浮游生物稀少,透明度高达5m,水域面积383平方公里,水库修建使水深加大,平均水深80米。水库修成后出现了水温分层,春末至秋季多形成温跃层,在夏季,这里要特别注意养殖水体中溶氧有呈垂直分布的特点,表层水中溶氧饱和度可高达200%以上,底层水中溶氧少,饱和度约为40~80%,甚至更低。在中层水中,溶解氧随深度增大急剧减少,形成一个“跃变层”,由于“跃变层”的存在,上下水层无法及时对流,上层超饱和氧气未能利用,逸出水面而白白浪费掉;而下层因为水库发电排出底层水,坝下形成大流量的径流,使底层水与表层水不能对流交换,造成下层低温缺氧,上层缺乏营养来源,大大降低了渔业生产能力。0~8m表层水,温跃层出现于8~15m,底层水在16m以下,含氧量随水深加大而减少,但是最深处至少还有5.9mg/L,这就可以想到虹鳟鱼在夏季表层高温时可在温跃层下生活。2015年最高水温在8月中下旬,为22.0℃;5月上旬是11.7℃;9月下旬是15.8℃,5~9月的水温都处于虹鳟鱼最佳生长时期水温范围,真是难得的好条件。另外,还可以用网箱下沉的办法度过暂时高温期。或避开8月,从8月下旬(水温23.5℃)养到翌年7月下旬(水温23.5℃)。
2风害
海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形复杂,海拔高,冬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风害是由大风造成。受北部强冷空气东移南压的影响,这类大风过境时,造成剧烈降温,常伴有水温的骤降,给农牧渔业带来灾害影响。大风影响投喂、湖面作业安全,网箱框架漂移跑鱼,还容易摧毁养殖设施,造成损失。
3强降水、气压的影响
影响降水的因素很多,大面积的水域会对降水产生重要的影响。湖水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雷雨是空气因温差大,造成空气强对流形成的,而大面积的水域在夏季因比热容大导致水面与高空温差较小,对流不显著。由于湖面广阔使得湖面在夏季整体温度较低,气压比周围地区气压高,库区出现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从而使水库中心降水低于周边地区。水库建成后,气候有显著的变化,库区夏季不像过去那样热,冬季又不如过去冷。无论是夏季多雨(暴雨),还是短时的强降雨,都可能引起洪涝的发生。影响水质、摄食、疾病分险。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易导致网箱被淹、拦鱼设施损毁和养殖鱼类大量外逃;水量的突增易引起鱼病发生与鱼类死亡。
4光照、雷电的影响
光照影响小鱼摄食,强光直射下会晒伤小鱼,大鱼没有影响,雷电发生时会受到惊吓,甚至被击伤。
5针对冷水鱼养殖的气象服务要点
5.1取苗投放期的气象服务要点
每年的3月下旬到5月上旬,是取苗投放的最佳时间段。因此,需要做好鱼苗投放期的气象服务工作,其服务要点包括:(1)取苗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天气变化,选择最佳的取苗投放时间。(2)当鱼苗投放后,应及时的做好倒春寒的预防工作。
5.2降水期与大风期的气象服务要点
有强降水过程发生时及时做好降水趋势预报工作,并对大概的汛期形式作出必要的说明,促使养殖户采取必要预防措施减少经济损失。而高温期的气象服务要点包括:气温超过20℃时,做好高温预警通知,通知养殖户做好必要的预防。
5.3捕捞、收获期的气象服务要点
在捕捞、收获、运输的关键时期,在捕捞作业开展时,做好风向、气温、气压、能见度、雷雨天气等预报预警服务是保障渔业生产安全的关键因素。
6结语
气象条件对冷水鱼养殖的影响较为明显,无论是温度、气压还是风力大小等,都会对冷水养殖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带来潜在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冷水鱼养殖过程中气象条件的影响,明确气象服务要点,为冷水鱼养殖效益最大化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王宛青 赵恒和 杨发源 单位: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气象局
【参考文献】
[1]董崇智,李怀明,牟振波,等.中国淡水冷水性鱼类[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0.
[2]辜晓青,江国振.河蟹养殖生态、气象影响因子观测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5(03):91.
[3]淡水研究所(朝鲜).伏明水库试养虹鳟鱼[A].太平洋西部会议第七次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278~287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法院。一是帮干警树理念,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八荣八耻”教育,在干警中倡导对祖国热爱、对父母孝顺、对朋友诚信、对社会奉献、对事业忠诚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实行人性化管理,全院上下形成了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支持的良好风尚;二是与干警心交心,开展谈心、纳谏、献策活动。在干警中开展“致院长一封信”活动,让干警们畅所欲言,为法院建设献计献策。先后收到干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35条,大到法院的长远发展,小到一张纸、一滴水的管理节约,院党组件件予以了落实。三是引干警讲规范,开展讲文明、树形象活动。引导干警在日常工作中讲奉献、讲道德、讲正气、讲文明。规范干警的业内业外活动,不净之地不去、不正之友不交、不义之财不取、不公之事不为,在公众面前时刻保持法官文明礼仪的良好形象;四是为干警创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干警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年内相继组织了篮球比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公正执法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还参加了区、市组织的运动会、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充分展示了我院干警的精神风貌。各种活动的开展既陶冶了情操,又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
坚持公正司法,建设效能型法院。一是始终把维护稳定、服务大局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刑事审判把打击重点指向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抢劫,盗窃、故意伤害等多发性犯罪,不断加大对各类经济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三年来,共审结刑事案件2647件,判处犯罪分子4041人。民商事审判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的原则,注重疏导、调解,做到定纷止争、化解矛盾。2012年,随着新港建设的推进,湾经区海域内养殖网箱的拆迁清理任务迫在眉睫,成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抽调精兵强将20人,组成专案审理、执行小组,以强制执行为突破点,配合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最终涉案的71家养殖户的网箱全部按期拆除。执行中,执法与维权并重,时刻以当事人利益为重,四处为强制执行的3家养殖户联系网箱内海产品的销路,帮助其在交易中实现最大收益,最大限度地减少被执行人的经济损失,二是始终把司法为民、服务百姓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一年来,我们推出多项便民、利民措施,实行网上远程立案、巡回立案与院机关立案相统一的方式,方便郊区和农村群众诉讼。尤其是对涉及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追索赡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养老金和劳动报酬等诉讼案件,依法实行减、免、缓诉讼费用,切实保障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三是始终把促进和谐、服务社会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把司法建议工作作为服务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积极就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司法建议的形式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较好地发挥了司法建议间接调整社会管理的功能。一年来,我们向党委、政府、企业、学校及相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22份。其中“关于部分外资企业逃债弃财行为应予重视”的建议被省高院今日信息、市委市政府信息转发,市长宋远方亲自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入调研,研究解决方案。“交警部门出具赔偿凭证需完善”的建议引起我市公安交警部门的高度重视,采纳了我们提出的建议,迅速对其相应的法律文书进行了完善、这一做法也在《中国法院网》刊发。
坚持增强司法能力,建设学习型法院。注重法院文化建设,营造文化氛围,在干警中开展了征集法院之歌、推选名言警句、法律格言活动,从中遴选出61条警句格言,划分为人生感悟、道德修养、法治理念和廉洁自律四类予以张贴,使干警时刻受到启示和熏陶,起到启迪心智、升华思想、树立理念的作用。坚持周五学习制度,组织干警收看台湾学者余世维教授的管理学讲座,传授讲解如何提高组织、沟通、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团队协作等能力,以此提升队伍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开展疑难案例评析、法律适用研讨、庭审观摩等活动,在全院进一步形成学习业务、研讨法律的良好氛围,。
坚持司法制度改革,建设创新型法院。首先,加大业务庭的审限管理力度,实施了庭长案件督办制度,对于临近审限的案件,由庭长予以督办,限期审结。其次,积极探索行政审判新机制,推行了行政诉讼简化审和行政和解工作,促进了相对人与行政机关纠纷的及时解决,提高了行政效率。这两项改革得到了省高院的充分肯定。第三,积极推行执行方式改革,实行了执行异议听证制度,使执行程序更加科学规范;实施了评估拍卖摇号制度,双方当事人通过摇号方式选出评估拍卖机构,改变过去由法院单方指定评估拍卖机构的做法,从而避免了暗箱操作,保证了评估拍卖的公开公正;实行了执行悬赏制度,在媒体上公开被执行人信息,对于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人给予一定奖励,全年共有67件积案通过执行悬赏得到执结。
【论文摘要】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既能为旅游服务,又能显示渔业自身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魅力。对于引导产业转向,促进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阐述了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并分析了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经济也出现了腾飞的新局面,成为第三产业的“大哥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渔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渔业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我国对部分江河湖海实行休渔、禁渔期间,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对于引导产业转向,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6]。因为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既能为旅游服务,又能显示渔业自身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魅力。本文试就如何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问题,谈几点设想。
1.生态渔业与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基本内涵
所谓生态渔业是以生物学、生态学、水化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科学和鱼类及特种水生动物养殖学为基础,应用渔业现代科学技术,吸取传统渔业精华,通过调整优化鱼类养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挖掘渔业资源利用潜力,实现水域生态系统能量物质的良性循环,从而使渔业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因此,生态渔业仍是属于单纯的物质生产体系。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则是融合现代高新技术、信息、经济、休闲娱乐、环保、城建城管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渔业活动。它通过对渔业生态资源、渔业生产资源和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把渔业
生产与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与渔业生产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第一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它既是旅游业中的重要内容,又是为旅游服务的物质产品,是一种充分展示渔业自身魅力的复合式渔业,是旅游家庭中的“新贵”,是当今世界旅游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能让旅游者在充满浪漫色彩的旅游观赏过程中,增长见识,陶冶心性,获得灵感,沉醉于大自然美妙的旋律中,从而焕发出崇尚科学、热爱自然、赞叹自然的情感。因此,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是推动现代社会文明和旅游经济的主动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纵观世界各国现代旅游业和国内旅游热门城市,主要是在“美、险、奇、特”四个字上下功夫。而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则是在“水”字上做文章,在“鱼”字上寻情趣,在“吃”字上图口福。因此,在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中,游钓渔业、观赏渔业、科技渔业和庭院渔业,便是这“三字曲”的乐谱。
2.1 游钓、休闲渔业
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近年来,休闲、观赏渔业的兴起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还拉动了餐饮、住宿、娱乐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显著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专家和生产者看好。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和新加坡是游钓渔业相当发达的国家,大多数旅游城市兴建了人工湖或水上乐园,繁殖增殖优质经济鱼类,专供旅游者和城市市民垂钓。美国每年游钓渔业收入占其渔业总收入17%以上,游钓者每年消费300多亿美元。
在我国,钓鱼业有悠久历史,其中“姜太公钓鱼”这个典故尽人皆知。近几年来,伴随着“农家乐”(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旅游的发展,“渔家乐”(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干渔家活)旅游也开始发展起来,“休闲渔业”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据统计,我国垂钓爱好者共有9000万人。就北京而言,全市拥有大规模垂钓园143个,垂钓大棚212亩,经营垂钓单位439家,每年接待垂钓者300万人次,垂钓收入亿元以上。2004年4月28日,广西北海爱浪休闲渔业旅游有限公司在北海银滩隆重举行了首航庆典仪式,100多名游客参与了此次“休闲渔业”旅游项目的首航体验之旅。“休闲渔业”作为北海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为北海旅游和沿海渔民托起了新的希望。它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增强了趣味性和参与性[4]。游客乘上渔船,与渔民一同出海捕鱼,体验渔家生活的乐趣。活动内容包括出海前的祈祷仪式、下海撒网拖鱼、停船垂钓、收网拣鱼、品尝鲜鱼等,让游客完完全全下海当“渔民”,享受海上渔家风情。对于这种旅游方式,感触最多的还是咸田镇的居民,由于北部湾渔业资源已日渐萎缩,沿海渔民在近海已较难捕到鱼,“休闲渔业”旅游,为渔民解决了转产转业问题,同时也为北海增加了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正如一位渔家大姐所说,这个项目给渔民指引了一条出路,带来了致富的希望。而北海碧雅度假村也正努力向客人推荐这个新颖的旅游项目,以赢得更多更广的客户群体。洞庭湖畔,湘江之滨,也兴起游钓渔业。但在发展旅游业中,将游钓渔业纳入旅游范畴,供游人垂钓、野炊,以享口福;供市民垂钓,消除工作后的劳累,在绝大多数旅游城市,尚未进行有效开发。今后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它的文化内涵,有更多的创新,可以增加一些更富渔家风情的节目来吸引游客的眼球。随着国内外旅游者与日俱增,垂钓、野炊爱好者兴起,游钓渔业将会日益兴旺发达,成为旅游业的热门项目。
2.2 观赏渔业
据有关资料统计,日本每年仅是出口金鱼一项就获利上亿美元;英国有14%的家庭饲养观赏鱼,每年需要1.4亿尾以上。我国观赏鱼类品种繁多,资源丰富,既有适宜家庭养殖的品种,又有适宜池养的品种。在我国历代宫殿式、园林式建筑群中,都建有观赏鱼饲养池,饲养着各种观赏鱼类,以装饰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我国也是观赏鱼出口大国,传统的创汇渔业,是世界各国观赏金鱼的“娘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迈入小康之门,不少家庭利用水族箱养殖了观赏鱼,以美化家庭生活,陶冶情操。据了解,我国部分城市家庭养殖观赏鱼类,已形成一种时尚。因此,当前是发展观赏渔业的有利时机,必将获得丰厚利润。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兴建的海底世界多姿多彩,游客趋之若鹜。我国大连、成都、长沙等地兴建的海底世界,也是门庭若市。游客置身其中,与鱼同乐,其乐无穷。每到黄金假日,总是赚得盆满钵满。我国拥有水族馆38个,年销售金鱼5亿尾。北京市去年共生产观赏鱼1.85亿尾,产值达1亿元,出口创汇483万美元。江苏南京、苏州、扬州、徐州较早地发展观赏鱼,品种有锦鲤、热带鱼、金鱼,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每年还有大量的出口、外销。江苏铜山县2005年观赏渔业创产值6500万元,户均盈利2500多元。
2.3 科技渔业
发展科技渔业的目的,一是满足国内市场对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抑制对野生资源的滥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二是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渔业养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发展创汇渔业,赚洋人的钱,肥中国人的腰包[3]。发展科技渔业主要是养殖名、优、特、珍、稀有的鱼类品种和水生动物。据有关资料报道:泥鳅、鳝鱼、鳜鱼、河蟹、南方鲶、乌鳢、龟、鳖、虾等品种,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出口一吨泥鳅或黄鳝、河蟹等鲜活产品,可赚取外汇2—8万美元以上,或换取优质钢材20—100吨以上。江苏盱眙县依靠本地旅游资源,兴建大型龙虾城,每天消费龙虾1000多公斤,全县年消费龙虾5000吨以上;阳澄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阳澄湖盛产七十种淡水产品,桂鱼、甲鱼、白鱼、鳗鱼、清水虾、大闸蟹为“湖中六宝”,其中素有“蟹中之王”美称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更是驰名中外。当地就有着“不是阳澄湖蟹好,今生何必住苏州”的感叹[7]。
“鱼米之乡”焕发新活力,洞庭蟹不逊阳澄湖。面积9000余亩的鹤龙湖(洞庭湖流域)是湘阴县最大的内陆天然湖泊,通过引进外资合作开发大湖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在湖中心圈定河蟹养殖面积1500亩,其余面积进行芡食种植,预计今年芡食产值可达400万元,河蟹产值100万元以上。鹤龙湖大湖养殖基地的河蟹产品品质可与阳澄湖大闸蟹媲美,目前远销上海、武汉、长沙等地,打响了“洞庭湖螃蟹”或“鹤龙湖螃蟹”的名号,夯实了湘菜产业链下游产业的基础。湖南浏阳是重要的渔业基地,全市拥有各类渔业水域近10,000平方公顷,其中适宜开发成休闲渔业基地的水而有3000平方公顷,休闲渔业利润率是传统养殖渔业的3倍以上[2]。
我们再以福建东山岛为例来欣赏科技渔业的无穷魅力。东海、南海交汇的独特海流,温和的亚热带气候,孕育着一座美丽富饶的东山岛:曲折的海岸线、漫长的金沙滩、星罗棋布的岛礁、多姿多彩的珊瑚、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网箱养殖基地和现代化鲍养殖基地……这些独特的“素材”使观光型渔业成为东山岛旅游的新亮点。碧波万倾,碧光普照,在鱼跃人欢的“海上田园”上,若你有幸乘水上“的士”,灵巧地穿梭于连绵数十里的“大街小巷”,或看海鸥飞翔,观碧波荡漾,听涛声阵阵;或登上小巧玲珑、色彩各异的浮筑木屋,体验“耕海牧渔”生活;或品尝“闽南功夫茶”,聆听优美渔歌,那份轻松与惬意,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能留给如织的游人去遐想。绵延在银滩外、掩映在绿林中,万亩虾池实行“蟹、虾、鱼、藻”生态混养模式后,重现无限生机与活力。亲驾扁舟,划行于生态虾池上,采收龙须菜,网起鱼蟹虾,劳动的伟大尽在不言中。现代化的陆上鲍鱼养殖场环境优雅、设施先进、亦园亦场两相宜。游人在尽享养鲍、赏鲍、抓鲍的乐趣之后,再品尝一道道鲍鱼佳肴,那番情趣自然引人入胜,回味无穷。时间与空间的巧妙配合,造就了东山岛奇特的海底世界,锯齿刺星、盾形陀螺、澄黄滨等8种珊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东山岛人立足于此开设了潜水观光游,让你在欣赏多姿多彩的珊瑚的同时,与海草共舞,与鱼虾同乐,实现海底揭秘、龙宫探宝的梦想。此外,利用岛礁众多、鱼虾繁多、海岸曲折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海钓大赛,让你迎海风,伴涛声,尽享悠然垂钓之乐……十足的海韵,独特的风光,无穷的乐趣,每年都有10多万五湖四海嘉宾来到东山岛与“鱼”同游。
可见,发展科技渔业是大有作为的。但是,由于科技渔业知识含量高,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须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应。
2.4 庭院渔业
庭院渔业是一项立足千家万户、分散型的生态渔业工程。主要是利用农户庭院的空坪隙地、河溪边荒间地和低产稻田,建标准化小鱼池,发展养鱼生产。它既可养殖观赏鱼类,又可养殖经济鱼类,供家庭食用或家庭经济收入的一部分,若每户家庭兴建面积100m2的水池,以饲养泥鳅或鳝鱼为例,按每m2产鱼1公斤,则每户可产鱼100公斤。若每个村发展庭院养鱼50户,则年产鱼5吨。通过外贸部门建立长期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市场,每年可赚取外汇10万美元以上[3]。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庭院渔业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
3.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是一项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发展旅游业的新课题。如何将生态渔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美雅共赏,独领的文化艺术品牌,必须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规划布局问题
要根据各地旅游城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不同特点,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调整优化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旅游经济和渔业经济效益为核心,做好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建设的规划布局,建立旅游渔业景观、休闲娱乐、鱼肴美味品尝服务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机制与格局,充分展示“渔文化”的精华[1]。
以休闲、观赏渔业为例,它们是作为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鲜事物,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专家建议,发展休闲渔业在规划布局上应与旅游景点的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化渔业、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相结合,与三产等服务业的建设相结合[1]。游钓休闲渔业应在风景旅游区和大中城市近郊展开。在各大中城市周边旅游风景区利用现有水面资源建成集游览、垂钓、休闲于一体的休闲景区;在水库、湖泊地区,可开展网箱垂钓、驾船、滑艇、渔家乐等项目;在近郊水产养殖基地,可发展垂钓、捕捉体验等休闲渔业。在经营上应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以渔业吸引客源,以三产服务创造效益;实施长短结合,养钓结合的方式,发展初期以养为主;近郊以钓为主,以养为辅;远郊以钓为辅,以养为主,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增加效益。
观赏渔业应以观赏鱼传统养殖区为重点,以温室余热水养殖和市郊庭院养殖为基础,发展金鱼、热带鱼、锦鲤等观赏性鱼类。提高观赏鱼养殖的科技含量,不断引进、培育新品种。在城市中现有花鸟虫鱼市场基础上建设观赏鱼批发交易市场,同时带动与观赏鱼相关的产业,如水族器皿、饲料、药品、水草等 。
3.2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问题
水是一切生命物质的源泉,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核心。鱼儿离不开水,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水是命根子。其解决水源途径:一是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完善现有设施的维修配套;二是从大型湖库引水,修建引水渠道;三是选择水源充足场地,兴建蓄水工程。做好渔业用水无污染,排灌自如。
3.3 科技渔业基地开发建设问题
科技渔业知识含量高,技术难度大,须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应。根本问题是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渔业基地。突出重点,一地一品。可采取“股份”制,“民办公助”制和引进外贸等多种形式建设开发科技渔业基地[5]。
3.4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苗种繁育体系建设问题
鱼苗鱼种是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物质基础。要根据渔业生产规模,抓好苗种繁育体系建设。要以繁育中档优质鱼类鳜、鲶、青、鳅、鳝、蟹、虾等品种为主,同时加速繁育观赏鱼和特种水生动物龟、鳖、蛙、鲵等品种,满足科技渔业基地及庭院渔业养殖的需要。
3.5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景区景点建设问题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景区景点,一是观赏鱼类与游钓渔业公园,其建筑风格为古风古色、以园林式、宫殿式建筑艺术来表现“美、静、舒、雅”的情趣。配套建设工程水土乐园、水下龙宫,则应采取现代建筑艺术与古代建筑艺术相结合,使旅游渔业景区,成为人们怡神养性,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3.6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品牌建设问题
打好信息牌,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品牌效益。提高生态休闲型渔业知名度应着手建立休闲渔业协会,让这个社团组织成为休闲渔业的中介力量和信息中心,通过建设相应的网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全面推介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独到、特有的产品与服务,传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休闲型渔业文化信息,形成定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平瑛.休闲渔业的规划设计[j].渔业现代化,2004,2.
[2]刘宗庆.浏阳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内陆水产,2004,10.
[3]平瑛.休闲渔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用发展对策[j].生态经济,2007,9.
[4]蔡学廉.我国休闲渔业的现状与前景[j].渔业现代化,2005,1.
[5]江明芳.当前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5,1.
所谓生态渔业是以生物学、生态学、水化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科学和鱼类及特种水生动物养殖学为基础,应用渔业现代科学技术,吸取传统渔业精华,通过调整优化鱼类养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挖掘渔业资源利用潜力,实现水域生态系统能量物质的良性循环,从而使渔业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因此,生态渔业仍是属于单纯的物质生产体系。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则是融合现代高新技术、信息、经济、休闲娱乐、环保、城建城管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渔业活动。它通过对渔业生态资源、渔业生产资源和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把渔业
生产与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与渔业生产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第一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它既是旅游业中的重要内容,又是为旅游服务的物质产品,是一种充分展示渔业自身魅力的复合式渔业,是旅游家庭中的“新贵”,是当今世界旅游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能让旅游者在充满浪漫色彩的旅游观赏过程中,增长见识,陶冶心性,获得灵感,沉醉于大自然美妙的旋律中,从而焕发出崇尚科学、热爱自然、赞叹自然的情感。因此,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是推动现代社会文明和旅游经济的主动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纵观世界各国现代旅游业和国内旅游热门城市,主要是在“美、险、奇、特”四个字上下功夫。而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则是在“水”字上做文章,在“鱼”字上寻情趣,在“吃”字上图口福。因此,在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中,游钓渔业、观赏渔业、科技渔业和庭院渔业,便是这“三字曲”的乐谱。
2.1游钓、休闲渔业
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近年来,休闲、观赏渔业的兴起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还拉动了餐饮、住宿、娱乐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显著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专家和生产者看好。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和新加坡是游钓渔业相当发达的国家,大多数旅游城市兴建了人工湖或水上乐园,繁殖增殖优质经济鱼类,专供旅游者和城市市民垂钓。美国每年游钓渔业收入占其渔业总收入17%以上,游钓者每年消费300多亿美元。
在我国,钓鱼业有悠久历史,其中“姜太公钓鱼”这个典故尽人皆知。近几年来,伴随着“农家乐”(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旅游的发展,“渔家乐”(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干渔家活)旅游也开始发展起来,“休闲渔业”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据统计,我国垂钓爱好者共有9000万人。就北京而言,全市拥有大规模垂钓园143个,垂钓大棚212亩,经营垂钓单位439家,每年接待垂钓者300万人次,垂钓收入亿元以上。2004年4月28日,广西北海爱浪休闲渔业旅游有限公司在北海银滩隆重举行了首航庆典仪式,100多名游客参与了此次“休闲渔业”旅游项目的首航体验之旅。“休闲渔业”作为北海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为北海旅游和沿海渔民托起了新的希望。它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增强了趣味性和参与性[4]。游客乘上渔船,与渔民一同出海捕鱼,体验渔家生活的乐趣。活动内容包括出海前的祈祷仪式、下海撒网拖鱼、停船垂钓、收网拣鱼、品尝鲜鱼等,让游客完完全全下海当“渔民”,享受海上渔家风情。对于这种旅游方式,感触最多的还是咸田镇的居民,由于北部湾渔业资源已日渐萎缩,沿海渔民在近海已较难捕到鱼,“休闲渔业”旅游,为渔民解决了转产转业问题,同时也为北海增加了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正如一位渔家大姐所说,这个项目给渔民指引了一条出路,带来了致富的希望。而北海碧雅度假村也正努力向客人推荐这个新颖的旅游项目,以赢得更多更广的客户群体。洞庭湖畔,湘江之滨,也兴起游钓渔业。但在发展旅游业中,将游钓渔业纳入旅游范畴,供游人垂钓、野炊,以享口福;供市民垂钓,消除工作后的劳累,在绝大多数旅游城市,尚未进行有效开发。今后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它的文化内涵,有更多的创新,可以增加一些更富渔家风情的节目来吸引游客的眼球。随着国内外旅游者与日俱增,垂钓、野炊爱好者兴起,游钓渔业将会日益兴旺发达,成为旅游业的热门项目。
2.2观赏渔业
据有关资料统计,日本每年仅是出口金鱼一项就获利上亿美元;英国有14%的家庭饲养观赏鱼,每年需要1.4亿尾以上。我国观赏鱼类品种繁多,资源丰富,既有适宜家庭养殖的品种,又有适宜池养的品种。在我国历代宫殿式、园林式建筑群中,都建有观赏鱼饲养池,饲养着各种观赏鱼类,以装饰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我国也是观赏鱼出口大国,传统的创汇渔业,是世界各国观赏金鱼的“娘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迈入小康之门,不少家庭利用水族箱养殖了观赏鱼,以美化家庭生活,陶冶情操。据了解,我国部分城市家庭养殖观赏鱼类,已形成一种时尚。因此,当前是发展观赏渔业的有利时机,必将获得丰厚利润。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兴建的海底世界多姿多彩,游客趋之若鹜。我国大连、成都、长沙等地兴建的海底世界,也是门庭若市。游客置身其中,与鱼同乐,其乐无穷。每到黄金假日,总是赚得盆满钵满。我国拥有水族馆38个,年销售金鱼5亿尾。北京市去年共生产观赏鱼1.85亿尾,产值达1亿元,出口创汇483万美元。江苏南京、苏州、扬州、徐州较早地发展观赏鱼,品种有锦鲤、热带鱼、金鱼,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每年还有大量的出口、外销。江苏铜山县2005年观赏渔业创产值6500万元,户均盈利2500多元。
2.3科技渔业
发展科技渔业的目的,一是满足国内市场对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抑制对野生资源的滥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二是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渔业养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发展创汇渔业,赚洋人的钱,肥中国人的腰包[3]。发展科技渔业主要是养殖名、优、特、珍、稀有的鱼类品种和水生动物。据有关资料报道:泥鳅、鳝鱼、鳜鱼、河蟹、南方鲶、乌鳢、龟、鳖、虾等品种,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出口一吨泥鳅或黄鳝、河蟹等鲜活产品,可赚取外汇2—8万美元以上,或换取优质钢材20—100吨以上。江苏盱眙县依靠本地旅游资源,兴建大型龙虾城,每天消费龙虾1000多公斤,全县年消费龙虾5000吨以上;阳澄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阳澄湖盛产七十种淡水产品,桂鱼、甲鱼、白鱼、鳗鱼、清水虾、大闸蟹为“湖中六宝”,其中素有“蟹中之王”美称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更是驰名中外。当地就有着“不是阳澄湖蟹好,今生何必住苏州”的感叹[7]。
“鱼米之乡”焕发新活力,洞庭蟹不逊阳澄湖。面积9000余亩的鹤龙湖(洞庭湖流域)是湘阴县最大的内陆天然湖泊,通过引进外资合作开发大湖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在湖中心圈定河蟹养殖面积1500亩,其余面积进行芡食种植,预计今年芡食产值可达400万元,河蟹产值100万元以上。鹤龙湖大湖养殖基地的河蟹产品品质可与阳澄湖大闸蟹媲美,目前远销上海、武汉、长沙等地,打响了“洞庭湖螃蟹”或“鹤龙湖螃蟹”的名号,夯实了湘菜产业链下游产业的基础。湖南浏阳是重要的渔业基地,全市拥有各类渔业水域近10,000平方公顷,其中适宜开发成休闲渔业基地的水而有3000平方公顷,休闲渔业利润率是传统养殖渔业的3倍以上[2]。
我们再以福建东山岛为例来欣赏科技渔业的无穷魅力。东海、南海交汇的独特海流,温和的亚热带气候,孕育着一座美丽富饶的东山岛:曲折的海岸线、漫长的金沙滩、星罗棋布的岛礁、多姿多彩的珊瑚、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网箱养殖基地和现代化鲍养殖基地……这些独特的“素材”使观光型渔业成为东山岛旅游的新亮点。碧波万倾,碧光普照,在鱼跃人欢的“海上田园”上,若你有幸乘水上“的士”,灵巧地穿梭于连绵数十里的“大街小巷”,或看海鸥飞翔,观碧波荡漾,听涛声阵阵;或登上小巧玲珑、色彩各异的浮筑木屋,体验“耕海牧渔”生活;或品尝“闽南功夫茶”,聆听优美渔歌,那份轻松与惬意,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能留给如织的游人去遐想。绵延在银滩外、掩映在绿林中,万亩虾池实行“蟹、虾、鱼、藻”生态混养模式后,重现无限生机与活力。亲驾扁舟,划行于生态虾池上,采收龙须菜,网起鱼蟹虾,劳动的伟大尽在不言中。现代化的陆上鲍鱼养殖场环境优雅、设施先进、亦园亦场两相宜。游人在尽享养鲍、赏鲍、抓鲍的乐趣之后,再品尝一道道鲍鱼佳肴,那番情趣自然引人入胜,回味无穷。时间与空间的巧妙配合,造就了东山岛奇特的海底世界,锯齿刺星、盾形陀螺、澄黄滨等8种珊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东山岛人立足于此开设了潜水观光游,让你在欣赏多姿多彩的珊瑚的同时,与海草共舞,与鱼虾同乐,实现海底揭秘、龙宫探宝的梦想。此外,利用岛礁众多、鱼虾繁多、海岸曲折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海钓大赛,让你迎海风,伴涛声,尽享悠然垂钓之乐……十足的海韵,独特的风光,无穷的乐趣,每年都有10多万五湖四海嘉宾来到东山岛与“鱼”同游。
可见,发展科技渔业是大有作为的。但是,由于科技渔业知识含量高,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须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应。
2.4庭院渔业
庭院渔业是一项立足千家万户、分散型的生态渔业工程。主要是利用农户庭院的空坪隙地、河溪边荒间地和低产稻田,建标准化小鱼池,发展养鱼生产。它既可养殖观赏鱼类,又可养殖经济鱼类,供家庭食用或家庭经济收入的一部分,若每户家庭兴建面积100M2的水池,以饲养泥鳅或鳝鱼为例,按每M2产鱼1公斤,则每户可产鱼100公斤。若每个村发展庭院养鱼50户,则年产鱼5吨。通过外贸部门建立长期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市场,每年可赚取外汇10万美元以上[3]。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庭院渔业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
3.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是一项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发展旅游业的新课题。如何将生态渔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美雅共赏,独领的文化艺术品牌,必须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规划布局问题
要根据各地旅游城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不同特点,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调整优化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旅游经济和渔业经济效益为核心,做好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建设的规划布局,建立旅游渔业景观、休闲娱乐、鱼肴美味品尝服务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机制与格局,充分展示“渔文化”的精华[1]。
以休闲、观赏渔业为例,它们是作为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鲜事物,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专家建议,发展休闲渔业在规划布局上应与旅游景点的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化渔业、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相结合,与三产等服务业的建设相结合[1]。游钓休闲渔业应在风景旅游区和大中城市近郊展开。在各大中城市周边旅游风景区利用现有水面资源建成集游览、垂钓、休闲于一体的休闲景区;在水库、湖泊地区,可开展网箱垂钓、驾船、滑艇、渔家乐等项目;在近郊水产养殖基地,可发展垂钓、捕捉体验等休闲渔业。在经营上应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以渔业吸引客源,以三产服务创造效益;实施长短结合,养钓结合的方式,发展初期以养为主;近郊以钓为主,以养为辅;远郊以钓为辅,以养为主,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增加效益。
观赏渔业应以观赏鱼传统养殖区为重点,以温室余热水养殖和市郊庭院养殖为基础,发展金鱼、热带鱼、锦鲤等观赏性鱼类。提高观赏鱼养殖的科技含量,不断引进、培育新品种。在城市中现有花鸟虫鱼市场基础上建设观赏鱼批发交易市场,同时带动与观赏鱼相关的产业,如水族器皿、饲料、药品、水草等。
3.2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问题
水是一切生命物质的源泉,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核心。鱼儿离不开水,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水是命根子。其解决水源途径:一是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完善现有设施的维修配套;二是从大型湖库引水,修建引水渠道;三是选择水源充足场地,兴建蓄水工程。做好渔业用水无污染,排灌自如。
3.3科技渔业基地开发建设问题
科技渔业知识含量高,技术难度大,须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应。根本问题是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渔业基地。突出重点,一地一品。可采取“股份”制,“民办公助”制和引进外贸等多种形式建设开发科技渔业基地[5]。
3.4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苗种繁育体系建设问题
鱼苗鱼种是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物质基础。要根据渔业生产规模,抓好苗种繁育体系建设。要以繁育中档优质鱼类鳜、鲶、青、鳅、鳝、蟹、虾等品种为主,同时加速繁育观赏鱼和特种水生动物龟、鳖、蛙、鲵等品种,满足科技渔业基地及庭院渔业养殖的需要。
3.5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景区景点建设问题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景区景点,一是观赏鱼类与游钓渔业公园,其建筑风格为古风古色、以园林式、宫殿式建筑艺术来表现“美、静、舒、雅”的情趣。配套建设工程水土乐园、水下龙宫,则应采取现代建筑艺术与古代建筑艺术相结合,使旅游渔业景区,成为人们怡神养性,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3.6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品牌建设问题
打好信息牌,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品牌效益。提高生态休闲型渔业知名度应着手建立休闲渔业协会,让这个社团组织成为休闲渔业的中介力量和信息中心,通过建设相应的网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全面推介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独到、特有的产品与服务,传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休闲型渔业文化信息,形成定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平瑛.休闲渔业的规划设计[J].渔业现代化,2004,2.
[2]刘宗庆.浏阳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内陆水产,2004,10.
[3]平瑛.休闲渔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用发展对策[J].生态经济,2007,9.
[4]蔡学廉.我国休闲渔业的现状与前景[J].渔业现代化,2005,1.
[5]江明芳.当前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5,1.
[6]顾树信.浅析科技创新在推进沿江特色渔业产业带建设中的作用[J].北京水产,2007,5.
[7]薛菁.休闲渔业: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中的新兴产业[J].福州党校学报,2007,3.
[论文摘要] 鹿寨县江口乡是南美白对虾养殖较多的乡镇,也是该乡新兴的养殖品种,针对这几年养殖户的普遍反映,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成活率低、饲料利用率低、如何减轻病害、减少养殖损失等情况,经过技术指导、跟踪服务,使该乡养殖南美白对虾走上稳定、走向规模、走出效益。
养殖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产量高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最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养殖南美白对虾我认为必须认真抓好以下要点:
1、清塘和消毒
1.1、清塘 池底经过曝晒10天以上并清除淤泥或沙质池底变白,最后清理池底表层泥土,达到清除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的目的,亦清除病原体。
1.2、消毒 放苗前10~15天用漂白粉5~8千克/亩消毒,第二天,用70~150千克/亩生石灰消毒。
2、水处理
进水(用60~80目双层网过滤)0.5~0.6米后,施肥培养基础饵料,5~7天后,水体可用0.1毫克/升二氧化氯再次消毒。
3、肥水繁殖基础饵料生物
虾塘首次进水70cm(低温期)~100cm(高温期),用尿素l~3千克/亩,过磷酸钙1.5~2千克/亩,先施磷肥后施氮肥,肥水后3~4天视水质情况适当施肥,池水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水体透明度在30~40厘米,pH7.8~8.8,用虾苗试水确认毒性消失后可考虑放苗。
4、选苗和放苗
4.1、选苗 选择大小均匀、体长0.8cm~1.0cm、有活力的虾苗;虾苗体色透明,虾体不变红,鳃部不发黑,附肢干净,无寄生物;第一触角两条小触鞭并拢,尾扇要完全张开,腹节要较长,弹跳灵活,逆水性强,无损伤,腹节斑点少,吃食能力强,头胸甲可见食物团将虾苗放在盛有水的盆内转动盆水,健康虾苗逆流游动,而较差的虾苗则沉积于盆的中央久久不动。不选择超过32℃的高温苗、育苗中使用抗生素的虾苗、密度稀(表明发过病)的虾苗以及池底沉积物多且发臭的虾苗。从育苗池内随机取出若干尾虾苗,用拧干的湿毛巾将虾苗包埋10分钟,取出放回原水,如果虾苗存活则是优质苗,否则是劣质苗。
4.2、放苗 一般备有增氧机的泥塘(水深1.5m~1.8m)每亩放养5万~8万尾,一次性放足。放养时间:每年5月左右,水温在22℃以上。应根据自身养殖条件和技术程度作出合理的放苗量,放苗时应注意的事项:一是池水pH、盐度要与育苗池相近,若盐度差过大,则虾苗要淡化二是运输虾苗应选在晚间进行,放苗时间为晚20时~翌日晨6时,若有风则应在池水较深的上风口处放苗,不要迎风放苗,同时要避免在浅水处或闸门附近处放苗;三是同一养殖池内最好用同一批孵化培育的虾苗,且一次放足,并将盛有虾苗的袋放入池水里浸泡20分钟,使虾苗袋内水温接近池水水温后解开袋口,让池水慢慢进入袋内,再提起袋角,让虾苗自然游到池塘中;四是放苗后应留出100尾虾苗放在池塘中的一个小网箱里暂养1周,计算其成活率,并以此作为饲料投喂量计算依据以及确定是否需要补苗。
5、科学投喂
虾池可设2~4个食台,每个面积0.5米z左右,观察虾吃食情况。将饲料均匀投撒在整个池塘里,放养初期,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10%;6~10厘米长时,每天投喂4~6次,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5%;10厘米以上时,每天投喂6次以上,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3%,具体以食台剩饵情况而定,一般半个小时吃完为好。早晚投喂饲料多一些(各占日投喂量的30%),中午和夜间投喂少一些(各占日投喂量的20%);水质好时多投喂,水质差时少投喂;天气好时多投喂,阴雨天、台风天、寒冷天少投喂;蜕皮时少投喂,硬壳时多投喂有残饵时少投喂甚至不投喂;发病时少投喂。
6、增氧措施
6.1、采用功率为1.5kW四叶轮水车式增氧机、功率为1.5kW射流式增氧机以及池底铺设鼓风机带动的管道式增氧设施,每亩池塘保证有1台增氧机,提高水中溶解氧。
6.2养殖早期,每口池塘对角开启2台增氧机;养殖中后期,根据池水溶解氧指标(必须大于4mg/L)确定开机次数和时间。6月份每天中午和下半夜开机,每次开机2~4小时,随着虾苗的增长,逐渐增加开机时间,7月份每天开机20小时以上;8-9月份除投饵时停0.5小时外全天开机。
7、水质调控
前期以补水为主,中、后期加注新水刺激蜕壳。
7.1、水质指标水温和盐度应保持在最适范围之内,盐度的突变幅度不能超过5‰;pH7.5~9.0,日变化幅度不得超过0.5个单位;溶解氧大于4mg/L;透明度25cm~40cm;氨态氮含量在0.02mg/L以下,亚硝酸态氮含量在0.1mg/L以下;底层水硫化氢含量在0.1mg/L以下;化学耗氧量在5mg/L以下。
7.2、养殖早期,每隔5天加水5~10厘米,6月中旬达到最高水位,池塘水深1.5m;养殖中期不换水,池塘水深2m;养殖后期根据具体情况每日或隔日换5%~10%的新水池塘水深2.5m。
7.3、每天早晚各排水10cm,并注入地下井水补充,日换水量不超过10%,可交换池塘底层的污水。
7.4、 定期投放底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等进行底质和水质的改良,营造南美白对虾适宜的生长条件每隔7天~10天施用0.25ppm枯草芽孢杆菌或5ppm光合细菌1次,与20ppm沸石粉混合均匀后抛撒入池。
7.5、雨后应及时用10ppm生石灰调节池水的pH;暴雨后要排出池塘表层水,开动增氧机,避免水体分层而缺氧。泼洒0.3ppm枯草芽孢杆菌,可以稳定水质。
7.6、池水变黑时,适当减少投喂量,同时降低水位20cm~30cm,施用高浓缩光合细菌1kg/亩加25ppm沸石粉全池泼洒,5天后加水至正常水位。池水氨态氮、亚硝酸态氮、硫化氢含量偏高时,首先换水10%,然后施用0.3ppm枯草芽孢杆菌和30ppm沸石粉,且用吸污泵吸出池底污物。当启动增氧机后,池水表面出现白色泡沫且不能消失,表明池水肥沃、藻类老化,应及时换水。
8、日常管理
巡塘:每天早晨、中午、夜间都要巡塘,查看对虾的生长、摄食、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1、水环境观测 ①看水色。水色反映了虾池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常水色为黄绿色和茶褐色,水质具有新鲜感,无异常气味,以硅藻为主要种类。下面几种水色为不正常水色,应加以调整:虾池水色如果是深绿色,则是鞭毛藻类过度繁殖的结果;水色转红是由一些原生动物(纤毛虫、夜光虫等)繁殖过度所引起,也可能是轮虫或其他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的结果;乳白色是由细菌繁殖所造成藻类突然死亡而引起,其分解产物是有毒的;如果水清见底而非突然变清,往往是浒苔和沟草大量繁殖的缘故,如果是突然变清则表明浮游植物大量死亡而消失;灰蓝色且有鱼腥味,可能是蓝藻中的鱼腥藻或拟鱼腥藻大量出现造成的;桡足类多时出现稍泛白色。②测水质。每天早上7时和下午15时测量池水水温、pH、溶解氧、氨态氮、亚硝酸态氮、硫化氢;定期测量比重、透明度、化学耗氧量。③查底质。正常的池底无异常气味,如果池底变黑和散发臭味则表明底质变坏,造成原因有清池不彻底、投喂量过大或投喂了已变质的饲料、水体中有大量丝状藻或水草等老化枯死后沉底、池水过肥、换水量不够等,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放养前要做好清淤、消毒、冲洗工作;养虾期间要合理投喂,减少残饵;控制丝状藻类和水草的繁殖启动增氧机以改善水环境条件必要时可施用炼铁炉渣(硅酸铁),按1.5kg/平方米撒入黑化区,可消除硫化氢,起到一定的解毒作用。
8.2、高温期管理 水温在35℃以上的高温期正是台风和暴雨季节,水质易恶化,南美白对虾易出现浮头现象,也易诱发虾病。应增加到最高水位,并添加淡井水逐渐降低池水盐度来适应暴雨的变化,虾塘咸水逐渐降到比重为1.005;配备增氧机,严防浮头事故发生;饲料要新鲜优质,并酌情减少投喂量,有时甚至要暂停投喂,同时要及时清除残饵,减少污染;要适当换水,并错开施用消毒剂和有益微生物活菌的时间,用0.2ppm二溴海因消毒后,隔2天~3天后再施人有益微生物活菌;适当增加施用0.3ppm枯草芽孢杆菌和 5ppm光合细菌,可改善水质;注入虾塘的新水,应先经沉淀、消毒、过滤后再使用,并及时排除池底污物,保持水质新鲜;经常用5ppm~10ppm生石灰调节水质,每隔10天投喂3天药饵,每公斤饲料添加V2g、免疫多糖3g、鱼肝油10g、大蒜15g,每天投喂2次。
8.3、南美白对虾生物学测定 每隔10天进行1次生物学测定,以掌握南美白对虾体长变化、生长速度、胃饱满度、数量、蜕皮、病害等情况。
8.4、安全检查 经常检查堤坝是否安全,有无塌方、渗漏折裂等现象;闸门是否漏水,闸网是否破烂;每天注意天气,以便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9、病害防治
关键词:企业优势;学科建设;实践平台
近年来,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海洋科学类等涉海类专业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新模式,坚持“创新理念先进、管理高效、特色显著的海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基地”的办学理念,发挥学校,企业各自优势,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共同推进海洋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形成学校利用企业作为实习、实训基地,拓宽办学渠道,企业利用学校师资力量,帮助企业解决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难题,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使学校和企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
1、提供高校、企业技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产学研的结合
学院在“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的办学方针的指引下,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以各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构筑与企业对接平台,加快科技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建有海洋科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研究所、环境与海域研究所等三个研究所,与浙江东海海洋研究院、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网箱养殖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成为产学研共同体,与舟山海洋勘探设计院共建“舟山海洋与海岛研究中心”,与宁波企业合作设立科研创新基地1个,与舟山海洋环境生态监测站、舟山市污水处理厂等单位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10多个。 其中就包括舟山市定海区旭旺养殖场,学院与该养殖场建立了校企合作科研基地,自2003年以来,先后有十余位中青年教师,以该企业为研究平台,参与6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计划的实施。同时,在学院相关养殖专家的指导下,该公司在养殖方面硕果累累。2003年在浙江省首创陆基工厂化对虾养殖技术,进行一年二茬对虾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生产。2003年秋季至2011年底,9年间共养殖17茬对虾,养殖成功率100%。累计利税2560万元,创造了浙江省围塘对虾养殖产量的最高历史记录和我国围塘对虾养殖单位面积的最高经济效益,这是学院海洋生物和海水养殖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需要,亦是学院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学院与企业交流,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
2、促进了特色化的海洋生物学学科建设
海洋科学学院将多年的海洋类人才培养及科研前沿资讯应用到企业,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及应用,又反哺了学科建设。长期以来,海洋科学学院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依托自身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水生生物学及遗传与发育学等领域的学科优势,瞄准行业共性、瓶颈技术,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围绕东海区重要渔业生物生态学和渔业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的关键问题,开展了东海区渔业生物群体结构变动和资源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并在东海带鱼、虾蟹类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等方面形成了明显优势,通过对虾、海蛰、石斑鱼、乌贼等品种的增殖放流研究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现海洋生物学学科依托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和省重点学科(海洋生物学),形成两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和一个省级教学团队。本学科设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水生生物学、生态学、遗传与发育学等4个研究方向,以现代生物技术为研究手段,以水生生物资源利用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形成了兼顾东海区域地理环境与产业特征,服务浙江海洋经济布局和社会发展需求,基础研究为产业发展服务的学科特色。学科近5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9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科研总经费38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各种科研奖项21项,成果推广转化的经济效益累计达20多亿元。
3、构建了学生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转化的平台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通过与优势企业合作,通过多种方式,让企业参与到学院教学中,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首先,企业参与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可以利用企业在海洋类人才需求方面的经验,根据企业对海洋类人才的需求,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分制改革等方面提出建议,促使“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次,通过邀请或聘任企业海洋类工程师到学校授课,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实践技能的提高。同时学院相关专业也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促进员工理论知识的提高,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双赢结果。最后,利用企业的优势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通过在优势企业的认识实习,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提高学生观测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是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此项平台的建设,学生能够迅速完成角色的转变,竞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社会的工作岗位的竞争中更具有优势与实力。
4、企业为高校带来市场需求的信息,为高校课题的研究带来新的方向,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国际化视野,及提高研发效率和水平。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高校教育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如何满足社会需求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企业是市场需求的载体,也是市场信息的创造者,学生符合社会需求,形成“供不应求”,同时“供不应求”为源源不断的生源打定基础,这就造就了高校飞速发展的潜力,相反的,若高校目前的培养计划与市场信息发生错位,脱离社会和市场需求进行盲目的办学,或者是一直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与时俱进,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脱节,不符合市场的需求,那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海洋科学学院是一个偏向于研究性的学院,企业为学院带来市场需求信息固然重要,但为课题的研究带来新的方向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企业遇到的问题往往是课题研究的主导性力量,课题的研究来源实际,成果回归实际。单以舟山市定海区旭旺养殖场为例,旭旺养殖场主要以对虾养殖为主,对虾养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创造了不少的新课题,据统计,学院以养殖场为研究平台的课题就达十几余项。而课题的研究成果反哺于对虾的养殖,在学院养殖专家的指导 下,养殖场亦是硕果累累,这就达到了互利双赢的局面,实现了科技转化为现实供给。企业是国际化的,其代表着当今世界的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形势,而企业的国家化又正好为高校的科研人员拓宽国际化视野,提供了解国内外发展形势的途径,从而高校科研人员不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研究空间。另外亦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加强国内外的合作,弥补高校的科研条件不足,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和水平。
实践证明,高校与企业开展的多方面的产学研合作是有利的,不仅是双方优势资源的互补,而且提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相信随着高校和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合作的深入,还会创新出更多、更好的模式,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常抗美,吴剑锋.海水池塘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6:(1)17-20
[2] 刘永兵.关于省属高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北华大学学报[J],2006:(4)3-4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中央文件密集关注“三农”,制订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又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新目标。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从战略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品三个层次入手,加快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
在中国东北地区,有一种野生动物,一直以来以其味美及极高的药用价值颇受关注,那就是林蛙。既然是野生动物,那么林蛙能不能作为“野味”端上餐桌?这个问题势必引来各方利益胶着。诚然,野生动物需要得到充分保护,但是,在保护的同时,是否能够加以利用呢?于是,在相关专家的研究试验之下,野生动物的养殖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保护自然环境,同时真正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条可选之路。
东北林蛙养殖是依托种源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符合新型生态农业发展规律,以林养蛙、以蛙护林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针对林蛙的特性、养殖条件、注意事项及其价值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本刊在采访报道内蒙古东北林蛙生态研究院朱志明院长养蛙事迹的同时,也邀请了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于洪贤教授和吉林农业大学朱洪强副教授对林蛙养殖的相关问题进行解读,为广大养殖户提供科学养殖林蛙的相关知识。
于洪贤,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湿地科学系主任、水生生物学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生生物学、湿地生态学,主持国家、省、部、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由于科研项目推广效益显著,曾两次获得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两次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
记者:请于教授简单介绍一下林蛙的分类及养殖条件,南方能否养殖林蛙?
于洪贤:林蛙在分类学上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亚科、林蛙属的一类动物,分布在我国的林蛙已知有14种。目前养殖的林蛙通常是指东北林蛙。
东北林蛙需要最基本的四大条件:森林条件,森林的郁闭度要高,以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水源条件,东北林蛙一年中大约有半年时间需要在水中生活,而且在森林生活期间也要保持适当的湿度,否则林蛙也不能生存,因此水源条件是东北林蛙养殖的必备条件;地形地势,一般来说,最好选择两山夹一沟或三面环山、中间有溪流的地形条件;食物条件,变态后的东北林蛙只吃活动的食物,所以森林中昆虫和小型可食动物数量的多少也决定了东北林蛙是否能够很好地生存和生长。
林蛙在南方地区也可以养殖,只要满足林蛙自然生活的条件,但没有北方地区养殖效果好。因为南方山区林蛙天敌较多,而林蛙在南方地区又不是优势种群,因此在南方养殖林蛙最好选择当地的优势种。
记者:林蛙排泄物是否能当作有机肥料?
于洪贤:林蛙的排泄物具备有机肥料的作用。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东北林蛙的经济价值?
于洪贤:东北林蛙是林蛙中体型大而肥硕的一种,是集药用、食补、美容功能于一体的珍稀两栖类动物。东北林蛙以其特有的药用价值与营养价值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成为蛙类当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在各地所产的林蛙中,以东北林蛙个体大、产油率高、体质健壮、繁殖率高而成为林蛙中的极品。东北林蛙的整体或雌性输卵管的干制品,均可入药,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广泛用于防病治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动物药之一,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产品供不应求,在香港和东南亚市场上深受欢迎,是我国动物药中的重要产品之一。因此,养殖林蛙对推动农林牧业发展与促进农林牧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
记者:林蛙养殖对环境能起到什么作用?
于洪贤:林蛙在我国东北林区、牧区和农作区能大量捕食危害森林、牧草和农作物的害虫。林蛙主要生活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林区害虫可满足其生长所需的大量食物。林蛙几乎不加选择地捕获力所能及的所有昆虫,有“森林卫士”之称,对于林区森林虫害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作用。
朱洪强,吉林农业大学副教授,任教于中药材学院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主讲“野生动物生态学”、“自然保护区学”、“药用动物学”等课程,在驼鸟养殖,野猪驯养,中国林蛙蝌蚪期饲养、成蛙管理等方面颇有研究,主持“长白山野猪驯养技术”、“长白山鹿类资源评估”等科研项目,参加了“优质肉用鹿胚胎及胚胎移植技术的引进”、“吉林省梅花鹿主要经济性状遗传改良的研究”等课题研究。在《生态学》杂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西北农业学报》、《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鸵鸟养殖与疾病防治》、《中国林蛙养殖与疾病防治》学术著作两部。
记者:林蛙具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朱洪强:中国林蛙,俗名哈士蟆,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各地区个体变异较大。林蛙每年的活动极有规律,整个生活周期通常分为繁殖期、陆地生活期和冬眠期3个时期。每年的4~5月间,河水解冻,沿山溪湍湍流下,林蛙随即解除冬眠。在同域分布中,林蛙较青蛙、雨蛙、蟾蜍春季上岸提前20~30天,特别是清明前后,当春雨之夜或春雨过后的夜晚,蛙群大批上岸,雄蛙“身先士卒”登陆上岸,尖脆的“咯咯”声,此起彼伏,引起一片雌蛙闻声前往,相继跟随登陆,这就是所谓“开声”。此时,人们可在浅塘、稻田、草丛等处见到其抱对,有的已产卵。产卵后,雌雄林蛙有大约15天左右的生殖休眠期。此后它们很快离开其产卵水域,钻入附近的农田、林缘等潮湿而较疏松的土壤里面,或钻进树根、石块及枯枝落叶层的下面,进行生殖后的休眠,个别林蛙能在水中休眠。待至土壤温度升至10℃以上时,开始从休眠中苏醒,进入陆地栖息期。
林蛙从5月初至9月末或10月初,共5个月左右营陆栖生活。林蛙与青蛙类不同之处是林蛙完全营陆栖生活。在整个夏季陆栖生活时期,从不喜欢在沟谷的溪流岸边活动,更不进入河流和水泡、水池、水库中,而栖息生活于越冬地附近的山林之中。
林蛙冬眠期从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下旬,长达7个月之久。这是林蛙整个生活史中最长的时期。林蛙冬眠主要受气温和食物的影响。其开始冬眠时的气温一般是在l0℃左右。冬眠的主要方式为水下冬眠,并可分为入水期、散居冬眠期、群居冬眠期和冬眠活动期。
记者:林蛙养殖有哪些模式?
朱洪强:目前林蛙养殖有三种模式:自然散养、半人工养殖、全人工养殖。
自然散养模式:对环境适宜且有野生林蛙生长的山沟施行封山,减少人为影响,使林蛙的整个生长过程完全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其优点是投资少,对恢复野生林蛙种群资源有利;缺点是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回捕率低,经济效益差,很难形成一定规模。
半人工养殖模式:在森林植被条件好,两山夹一沟,沟底有小河、溪流,谷底开阔平坦的山区进行林蛙养殖。林蛙的孵化、蝌蚪的生长发育及变态等完全在人工控制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幼蛙、成蛙阶段则回归山林,在山林中生长育肥。根据河沟四周是否建设围栏,可分为野外封山养殖和生态围栏养殖两种模式。其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了回收率,简单,投资少,受益大,是东北山区蛙农最喜欢、行之有效的大规模养殖方法。缺点是幼蛙、成蛙仍然在山林中自然生活,依靠天然活性动物饵料生长育肥,林蛙的数量受天然饵料丰富度影响较大,加之野外天敌对林蛙的食害,回收率很低。半人工养蛙需要注意蛙场的选择、蛙场的建设、孵化池修建等。
全人工养殖模式:人工模拟林蛙野外生活的环境条件,使林蛙抱对产卵、孵化、蝌蚪、变态、幼蛙成蛙的饲养及越冬等完全在人工条件下进行。根据林蛙的生活环境是否完全可控,该模式又可分为封闭与全封闭两种模式。封闭式养殖又分为庭院养殖、水泥池养殖、塑料膜养殖、网箱养殖和立体生态养殖模式等。全封闭养殖主要是指日光温室大棚养殖。该方法打破了林蛙必须生活在森林中的传统概念,大大提高了林蛙的回收率,由于有充足的饲料,比半人工养殖可提前一年出栏,即两年就可拔油,使林蛙生产走向了高密度、集约化、快速化的道路。
记者:林蛙养殖具有哪些价值与意义?
朱洪强:从经济价值方面来说,由于林蛙所独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人为大量捕杀,造成林蛙资源锐减,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一涨再涨,供不应求,尤其是蛙油在国内外市场更是走俏,供需悬殊。我国蛙油产量由建国初的5000吨降至目前的40至50吨。东北大力发展林蛙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投资少,见效快,是东北林区经济立体发展的方法之一。
从药用价值方面来说,哈士蟆油即雌性林蛙的输卵管,是名贵的中药材,尤其是东北林蛙和黑龙江林蛙,其体大,含油量高。哈士蟆油的蛋白质含量为76%,其中含有20余种氨基酸,其次为脂肪和糖类。另外还有多种矿物质:钙5.75%、磷0.052%、铁1.465%、钾16.52%、钠3.56%;富含维生素A、B、C和多种激素,含热能347大卡/100g。哈士蟆油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蛙醇,具有“补肾益精、润肺养阴”的功效,专治肾虚气弱、精力耗损、记忆力减退、产妇出血、产后缺乳及神经衰弱等症;我国中医认为,可治疗“小儿赤气、肿疮脐伤、止痛、气不足、去劳劣、解势毒、利水消肿、虚劳咳嗽”,具有养肺滋肾之特效。
从营养价值方面来说,林蛙称得上是美味佳肴,实为经济价值很高的药、食兼用的动物资源。其制品极受国际市场欢迎,特别在香港及东南亚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销售价格昂贵,是我国出口药用动物中的重要商品之一。林蛙的主产品为哈士蟆油,林蛙的副产品―蛙肉、蛙籽为餐桌上的佳肴,其内脏及骨骼可做饲料。
从社会价值方面说,我国东北地区是东北林蛙的天然分布区,而且森林资源丰富,林内没有污染,因此东北林蛙是哈士蟆中最优质的品种,尤其是蛙油,更是纯天然的名贵药材。东北森林资源中,适宜林蛙养殖的森林为50%以上。在林蛙资源锐减,林蛙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大力开发林区林蛙资源,培养、扶持林蛙养殖业,对于繁荣林区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记者:林蛙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朱洪强:变态后的林蛙进入森林以昆虫为食,起到森林卫士的作用,同时它又是蛇类、鼠类、鼬类、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捕食对象,处于食物链的中段。在半人工养殖过程中,由于人为措施极大改善了蛙卵孵化及蝌蚪发育的条件和营养状况,使得蛙卵孵化成活率和进入山林的幼蛙数量得以极大提高,对生态环境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林蛙每年有5~6个月的时间生活在森林中,以捕食昆虫为生,可保护树木不受虫害,通过保护和培育林蛙资源,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人工防治虫害的投入,也是生物防治害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林蛙取食的昆虫种类中,大多数是植食性昆虫。昆虫作为动物界种类最多的类群,其1/3是取食植物的种类,它们对植物施加巨大的自然选择压力,据估计可消耗10%的植物产量。因此,昆虫数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利于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生长。这不仅有利于改善水土保持状况,而且当这些区域的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还将促进草食兽类密度的提高。
记者:林蛙排泄物对土壤有何作用?
朱洪强:土质是否板结,地气是否畅通,肥料是否充足是提高农副产品产量和质量的一个根本性保证。林蛙排泄物是一种有机肥料,对土壤结板分子具有一定的分解松固通氧作用,在雨水和光照作用下,肥料有机成分浸入土壤被植被根系吸收,是各种农副作物的一种有机无成本之肥料。利用林蛙排泄物无成本科学循环,能自然改良土壤,减少农副作物病虫害,提高农副作物产量和质量,明显降低种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