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会计核算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会计机构与人员配置不到位
当前,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会计机构与工作人员的配置时,并没有依据相关的会计规范制度的要求来配置,多数企业为节省企业的经营成本,对会计机构的设置缺乏专业化与科学化的设置。在进行企业会计部门的员工招聘时,为节省资源,通常会聘用一些兼职人员或者非会计专业人员来执行会计工作,使得会计核算无法确保其准确性与科学性,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
1.2未按照会计制度建立会计账册
当代社会中,大部分企业制定会计账册的目的是为了搪塞上级管理机构的审查,而不是是为了推进企业管理的有序开展与进行。与此同时,企业中对于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也缺乏合理性与规范性,与会计制度的要求严重不符。在企业运营的资金收入的管理方面,时常会有虚拟账目的发生,在此过程中,企业的具体会计工作存在人为操作的情况,这一系列原因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日益增大。
1.3内部监督机制缺位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缺乏健全性,对于企业的成本预算、固定资金的管理、企业收支审核与财物稽查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并没有发挥其监管职能与会计反映职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些企业管理者与会计部门工作人员由于受经济利益的诱导,使得会计工作无法有序进行,严重阻碍会计核算所应当对企业财务管理行使的监督职能。
2.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
2.1加强会计机构建设
当前,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加强会计机构的建设,确保会计机构的设置具有专业性与科学性,并配置具有具有专业性的会计人员,以确保会计机构具体工作的有效践行。在进行会计部门的员工招聘时,应运用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优秀员工的选拔,在此过程中,确保招聘工作的公开性与公正性,避免一些裙带关系人员的不合理的要求,并且,应杜绝招聘兼职会计人员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会计部门的执行力,确保信息资源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推进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
2.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推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展开。因此,当前企业应当完善企业的成本预算、内部管理、财务收支审核与稽核等方面工作的制度,以使得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完善会计管理制度、财务审核与处理制度,使得会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能够明确,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期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制度方面的保证。
2.3加强外部监管,发挥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
如上文所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企业中会计核算的监管职能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所以,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监督职能,对企业会计的一些具体事务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促进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会计管理工作方面常常会出现一些违法现象,对此,应强化企业的管理职能,进行及时的处理与管制,以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3.结语
(一)对于农业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需要不能够适应
随着不断建立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我国的农业企业会计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在这个计划经济时代只是按照计划的被动执行,由政府按照一定的价格对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统一进行收购,而并不是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原本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不能够对现代市场的要求满足,会计信息质量部高,不能够提供依据为企业的决策者进行工作决策。
(二)会计信息存在失真
各个行业的会计信息都会因各种可预料的或者不可预料的原因而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失真的情况。而农业企业也是同样如此,农业企业导致会计失真都是由于其特殊的自身原因,一方面,自然环境很大程度上会对农业企业的生产过程造成影响,人类是难以对自然环境的变化进行预测的,由此则造成的了灾害性的自然条件非常容易对农业企业的生产过程造成影响,因此,很难准确的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计量和统计,由此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另一方面,家庭农场一般都是自己对相应的生产任务完成之后所剩余的农产品进行支配,对于家庭农场来说,农业企业的会计信息并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由此导致激励机制缺乏,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失真进一步加剧。
二、对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完善的总体思路
(一)在会计计量方面
对农业企业的会计计量方面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以及相应的会计制度都并没有进行专门的规定。但是通过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能够看出,当前对对生物资产进行计量我国农业企业都是只能够采用历史成本法。因此,需要对农业企业的相关政策和标准进一步的完善。
(二)在会计确认方面
农业生产不仅是具备自己的一些特点,同时其紧密的与自然和经济联系着,这就决定了相比其他企业行业而言,农业企业的会计确认更加的复杂,特别是对生物资产的确认。国内目前并没有相关准则和制度规范来对生物资产进行确认,由此则给农业企业会计确认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对相应的会计确认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生物资产确认的部分制度的建立健全可以参照国际上相应的会计准则,同时需要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由此而制定农业会计核算制度,从而提供参考依据为会计确认。
(三)在会计记录方面
会计记录主要是针对会计账户的设置问题,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不仅仅需要对与其它行业具有共性的会计科目进行设置,同时还需要对反映农业特殊性的会计科目进行设置,主要包括:农产品、幼畜及育肥畜、应收家庭农场款、应付家庭农场款、生产性生物资产、种植业生产成本等。
论文摘要: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是有利的因素,但是小企业伴随着起灵活性的同时是其自身会计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对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小企业流动性强,财会人员不固定,兼职财会人员多,更有甚者一人兼任几家或十几家企业的会计,会计基础核算不规范,明细核算不健全,执行业主意志的多,执行本行业会计制度的少,时常发生偷、逃、骗税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追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够规范。从2005年的1月1日起,《小企业会计制度》开始实施,这就为我国的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解决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问题,减少乃至杜绝小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披露。
1.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如今,在小企业的会计队伍中,无证上岗无人过问,有的虽有会计证,但业务技能不高。如在提交税金的会计核算上,将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综合基金混为一谈,一起列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内,提取时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金”;交纳时借记“应交税金”;贷记“银行存款”。结果,将这笔会计业务应分别在“应交税金—城建税”“其他应交款”、“营业外支出”核算的内容,都在“应交税金”中核算。
1.2乱提折旧。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有的只有几万元,有的超过百万元,企业与企业之间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也不一样。固定资产在短期提完折旧后,账面上的固定资产原值就等于了“累计折旧”的余额。对此,有的会计认为,这两个账户的余额相同,在资产负债表上,其固定资产部分的列示己没有意义,即“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为零。将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的余额填上去或不填上去,固定资产净值都为零,为了省事,会计人品干脆在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部分,什么也不填,既不影响此表的平衡,又能节约编表时间,可谓一举两得。更有甚者,在下年度换新账时,总账上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也被取消。实际上,固定资产折旧虽已提完,或已提足,但企业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仍然存在,有的依然能正常使用多年,而将总账和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抹去,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1.3费用开支无标准。小企业,一般是老板当家,在费用开支上,一切由老板说了算,哪些费用能开支,哪些不能开支,乃至用多用少,会计人员在核算上不好监督,也无法监督,老板们也理直气壮,反正是花的我自己的钱,会计管不了。企业内部如此,企业与企业间也是这样,没有统一的费用开支标准,最明显的表现在企业的出差费、业务费和广告费上。1.4利润不分配。只要我们看一看小企业的会计报表,便能知道大多数小企业实现的利润,年复一年的在“未分配利润”账户内,而“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之类的会计科目,其余额永远为零。我们说除了亏损企业,凡是有利润的企业,在交纳企业所得税之后,会计人员都应当按照制度规定,将企业的税后利润进行合理、规范的分配,不但能反映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情况,而且也是会计核算完整性的需要,更是一项非做不可的工作。
2.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途径
2.1建立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依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可以建立其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只有建立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后,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才有可能按要求、门类记账;按会计制度中设置好的会计科目对业务进行分类、整理,才能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录,防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另外,会计核算模式建立后还能够健全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
2.2整顿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会人员。首先,从账簿、凭证管理入手,严格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会计制度》的及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出台,从而使我国会计核算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2.3促进小企业会计人员索质的提高。提高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索质,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认真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促进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
其具体操作主要有:一是各地财政部门要配合小企业业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工作,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从小企业自身做起,完善用人机制,敢于推陈出新、摒弃陋习,积极为年轻的、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人员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待遇应予倾斜,吸引会计本科生、研究生到中小企业去工作,逐步改善其会计人员结构。超级秘书网
2.4积极开展委托记账业务。对于无条件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的小企业,按规定应当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持有记账许可证书的其他记账机构进行记账。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必须真实,受托人必须对委托人提供的凭证及资料进行审核,双方各负其责,共同促进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1.国有企业在我国的地位。
众所周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占主导地位。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也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国有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其发展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2.国有企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是全球所拥有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国有企业占领了国民经济各领域之中几乎的所有行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国有企业数量上呈现出了不断减少的趋势,但是,在资产总量上,国有企业仍然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
二、目前国有企业常出现的会计核算问题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国有企业产权制度。
绝大部分的国有企业还未建立规范的公司体制,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工作待进一步推进,特别是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说,产权改造的力度较弱,同时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也需进一步完善。原因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有关国有资产的界定和分类不明晰、国有资本金的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欠佳,这就导致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不协调。
2.国企内部资金浪费严重,不重视成本控制的不健全体制。
国企的财务管理工作困难重重,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资金,资源的肆意浪费,忽视对的成本控制。“包赢不包亏”在国企中普遍存在,员工认为国有企业资源与经费是来自于国家财政收入,并由国家出资弥补漏洞。经费的使用上,极易出现使用效率低的状况。
3.财务管理人员知识能力不足,作风不正,透明度不足。
我国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又未能及时向社会展现公司的资金使用状况,使用出处。这就使国有企业的利益与效益受损,以致公信度下降。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对外的财务状况可以戏称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局面,遮遮掩掩,伪造事实。国企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伪造变造事实还有部分工程亏损原因交待不明,最终就会导致国企不良资产的增加。长期下去,国企的持续发展受到极大负面影响。
4.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问题。
与国外企业相比,国企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很大差距,核心竞争力数量少。加强自主创自能力能提高国企的软实力。自主创新工作存在以下四个需要注意的方面:第一,创新的意识弱,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国企科技少。第二,国有企业总体上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且待提高。再次,国有企业的在技术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能力跟不上来,引进来的战略未能科学地运用和开拓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5.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国有企业改革创新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首先,我国尚未有真正的拥有国际竞争力且能与国外跨国公司抗衡的企业集团。第二,国外企业集团的并购是一个重大问题,跨国公司善于通过资本经营手段,直接并购中国企业,再次使竞争力下降。第三,我国国有企业正确制定和实施国际经营战略是当务之急,用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来进行针对性管理。从宏观管理角度看,有关对于海外投资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金融环境不合适,从微观管理角度看,我国国有企业还缺少国际企业管理精英和具有适合本国发展的科学性经验。
6.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问题。
由于国有经济战略性的基本任务并没有实现导致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分布,制度,以及垄断行业是最为重要的三部分。首先,国有经济布局科学性欠佳,行业分布过宽,导致不能针对性培养某一行业导致针对性欠佳;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例如极度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且遗留问题多导致负担过重。第二大量的市场进入壁垒和退出障碍就导致了总体上影响生产要素的市场流动性,这就是体制和制度方面的具体表现,阻碍了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且不利于劣势企业的退出无法做到企业的兼并和强强联合,第三,垄断行业的问题十分突出,垄断性行业如何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的问题尚未解决。第四,多层次的、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工作还在待建立和完善。第五,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中,对于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缺少着明确的界定。
三、完善国有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国有企业的地位导致了其发展中存在的的问题解决刻不容缓,关于如何才能使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整个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中心问题。
1.建立健全现有的国企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努力完善与改革的国企的财务管理制度,但直到现在仍然问题还是很多。国企的财务管理部门首先要改善人力资源使用的不合理、单位内部人员杂多、部门分工不明确,会计工作职责不分等现象,要坚决整治,从企业的管理使企业运转发展起来,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现有的国企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视同仁的做出惩戒才能保证其公平性,让国企单位的资金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把不必要的浪费降到最低,企业在中国甚至世界都具有非凡的影响力,为中国国企树立了榜样,鼓舞了中国的国企发展的斗志。
2.构建一个健全的财务监督管理机构。
国家对国企的保护之下让其很可能不会更好适当目前社会市场的财务管理方式。加大监管的力度从而促进监督体系的更新是另一重要举措,遏制财务信息失真,有力的促进国有企业财务领导和监督机制,这两大举措是适合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良方。
3.提高管理层面能力。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企业领导者要在自身单位的工作中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还要对自身的员工进行科学的培训,从本质上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达到知识能力的提升。加强对国有企业的人事、财务、资产等管理制度建设,加强透明化的管理让社会人士知道钱花在实处对国企口碑都有改观作用,再以先进的制度来吸引国际化经营精英人才,强化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全方面地管理层面的管理能力。
4.提高核心竞争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主体;还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克服企业经营行为的短期化,找出自身优势,精益求精找寻一个突破口,抓重点探寻本企业独特核心竞争力,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吸引险投资基金,培养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才,逐步形成风险投资的良好氛围,与外国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下壮大自己,政府应考虑设立“企业科技创新风险基金”,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性融资和帮助,增强企业抵抗科技创新风险的能力。
四、结语
会计制度是我国政府对于经济展开的管理所依据的重要制度,其本身是对商业交易和财务往来在账簿中进行分类、登录、归总,并进行分析、核实和上报结果的制度。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下,相关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以及人员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都需要依据《会计法》展开。在这样的体系之下,会计核算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会计核算对于电力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都负有一定责任。对内而言,会计核算这一工作环节为电力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提供连续而系统的记录,并且这些记录会通过会计相关工作行程会计报表,从而面向电力企业的管理层提供相应的信息基础,用以实现对于决策的支持。而对于企业外部环境而言,会计核算工作在于面向我国税收实现电力企业详实经营状况的信息提供和反映,成为我国税收工作进一步有序展开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持。但是就我国当前电力企业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工作而言,其本身状况并不容乐观。从其基础角度看,会计核算的对象与主体模糊是当前的主要问题;而从其展开的实际过程角度出发,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具有的监督机制就目前而且仍然有待进一步落实。对于对象和主体模糊的问题而言,其核心问题在于当前电力企业环境中并未建立起产权明晰的公司治理结构,即与下属的一些子公司的产权关系未予以明确。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之下,必然无法形成明确的会计核算对象与主体,从而进一步导致会计的多头管理等混乱状况。而从内部控制以及监督机制的角度看,会计核算工作作为对电力企业运营状况中的资金反映,必然对于企业本身的运营决策有着一定的支持性价值,并且进一步能够实现地阿里企业环境中对于资金流动和使用等相关行为的监督。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这种监督机制以及对于决策的支持机制并未形成。这一方面是由于电力企业本身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历史,决定了其内部环境中的官僚特征无法有效消除,另一个方面也是因为本身内部控制机制失效而导致。
二、完善电力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工作体系
考虑到会计核算工作本身对于电力企业毋庸置疑的积极价值,并且综合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呈现出的不足之处,有必要切实展开深入的分析并且加以改善。总计而言,有如下几个主要的方面可以作为重点着手:
(一)明确会计核算对象与主体
虽然这种对于会计核算对象与主体明晰的过程必然会牵动整个电力企业并且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为了推动电力企业实现更为良好的发展,这种行动仍然十分必要。需要明确会计核算的对象和主体就是电力企业本身,因此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中会计核算工作相关制度和规则,对当前工作流程的具体环节加以规范,明确各个环节权责以及操作程序等,都会成为切实实现会计核算主体和对象加以明确的有效措施。
(二)加强会计核算监督体系建设
深入完善会计相关工作的具体制度和环节权责,是有效面向会计工作实现监督的有效途径,也是切实保证会计核算工作本身不会发生权利溢出的必要保障。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首先可以保证会计工作人员在展开工作的过程中有据可依,并且与此同时也能够为会计核算的监督工作以及来自于外部的约束机制提供必要的工作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强有力的体系化的规则,能够明确会计工作环境中的权责,对于加强问责力度有着积极价值,并且从一个侧面推动着电力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提升。
(三)提升会计工作价值
从表面上看,提升会计工作价值,使其得到电力企业环境中各个层面的重视,帮助会计工作携带其自身产品,即相关报表参与到整个电力企业的工作环境中来,切实实现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应有价值。只有推动会计工作深入应用,才是切实有效检验电力企业会计工作效果的最佳途径,才是不断推动会计核算以及其他相关会计工作环节日趋成熟的有效力量。
三、结束语
(一)会计核算缺乏有效的监督
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是会计的职能之一,但是财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高层管理者通常可以直接与会计人员对话,经常有会计人员因为受到高层的挟制或者为一己私利窃取企业的劳动成果。
(二)内控制度的不完善
企业没有建设或者没有完善会计内控制度,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会计核算工作。近年来,部分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电算化方式进行会计核算,但是在实际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在浪费资源和成本的同时使会计工作的效率变低。在企业的经营权和企业所有权的关系上,没有对立性、过于统一,企业出现内部各部门或者高层之间的管理不到位,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
(三)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素养不一
财务工作是一项对人员的相关资质和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的工作,这就意味着财务人员需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但是在企业的经营行为中,财务人员的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情形。部分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好,对财务工的处理得心应手。但是还有一部分财务工作人员的技能差,缺乏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导致财务核算的速度和质量都不能得到保证。他们的出现普遍是因为公司任人唯亲,认为专业技能不如员工的忠诚度重要。
二、完善企业核算的策略
(一)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核算理念
完善会计基础工作,首先需要领导的首肯。领导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力度,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加深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理解,知道会计核算工作的范围、重点和目标。其次需要加强档案和信息的管理工作,对于企业账本要严格规范,杜绝私设账本、企业阴阳账本的出现。对会计核算中要用的档案、资料进行严格监管,避免出现人为的对数据进行操作和更改的情况,保证会计核算基础资料的真是性才能保证最终数据的准确、有效。加强公司员工对会计核算的认识,只有做好财务核算的工作,才能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对目前的状态进行调整或者进一步改善,企业才能为接下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加强对风险的预警,使企业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制定合理的会计制度
制定相应的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组织,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制度的指定遵循科学指导、分层逐一管理的原则,内容包括会计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章程、会计部门的科目细化、会计核算的办法、会计的监督检查职能以及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所在。在制定会计制度之后,一定要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会计人员以及全体员工都要认真执行该项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也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使之适应经济形势和生产力的发展。
(三)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企业首先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根据自身的需求设置相应的会计机构,构建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对待会计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爱护员工。对于会计人员开展的会计核算工作要积极配合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组织开展会计人员只是培训的活动,对培训成果进行考核。促使会计人员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特别是电算化相关软件与程序的应用,会计人员要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法制教育,确保会计人员的操作都是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规范和国家法律执行的,杜绝不法行为的出现。创建对会计人员的激励与惩罚政策,在进行教育培训班之后,对会计人员实行考核。其中表现优秀的员工予以一定的奖励,对于确定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予以换岗获证其他惩罚,促进会计人员之间的竞争,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积极性。
(四)其他措施
一方面,要完善成本管理。根据企业性质和成本结构的不同,加强企业对成本的管理,优化对资源的配置。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加强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实行各部门分工协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部门的监察力度。除了内部完善企业核算的措施之外,外部监管也是促进企业会计核算水平提高的途径。
三、结束语
(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操作不规范
我国新时期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的工作,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规范性,认真的进行每一步的核算,才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疏忽和遗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并没有真正的做到操作规范,这种不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会计核算对象的成本不够规范化。在我国企业中,每项成本的支出都应该是有着详细的说明,和具体的规划的,这样在计算企业的成本时,就可以很快的核算完毕,明了每项支出具体的负责人或者是负责单位是谁,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会找到专人负责。但是企业的计算对象的成本不够规范化,导致在核算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且最终核算结果不够精确。第二个方面,会计建账不规范。每个会计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记账方式,也就是自己常用的熟知的计算方法。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建账不规范,时常出现企业收入不记账、企业成本在记账中出现虚增、会计在记账的过程中出现多套账簿等。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很容易导致企业内部偷税漏税的情况。第三个方面,就是指会计记账使用的票据不真实。在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税收,就会在进行物料的采集中不要票据,从而在记账的过程中也导致票据记录的不真实,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我国很多企业中,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人,并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个人素养。这种状况的出现,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很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他们本身并不是专门从事这一专业的工作者,在会计核算部门建立时,很多人都是临时从别的部门调用过来的,这些工作人员并不具备高超的专业知识,在真正的处理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关问题时,无法很好的应对,尤其是一些具有较强专业性的问题,工作人员在处理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这就给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即便是一些真正的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他们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由于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了很多会计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也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由于很多会计核算工作者职业道德不高,在工作中就会导致很多事情发展的失控性,比如说工作人员想方设法自己从中获利、中饱私囊、假公济私等,亦或者说工作人员并没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无法真正的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会计核算中去,这些都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新时期背景下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构建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的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的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加强建立健全完善的相关制度,使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到有据可循,避免临时出现慌乱。我国已经建立了很多与会计核算工作相关的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要在遵守这些基本的规范的前提下,制定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体系,在以往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补充一些新的内容,对传统的内容做一些补充和完善,更好的应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企业内部也要建立相关的制度规定,更好的规范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进行,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会计稽查制度
我国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并没有很好的建立健全会计稽查工作,没有很好的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进行监督和检测,但是正是这些环节,可能导致一些数据的不准确,或者是其他问题的存在,所以,为了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必须要建立健全会计稽查制度,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企业的稽查规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对于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需要审核的各种报表、账目、票据以及凭据,都要进行有力的稽核,保证核算工作的规范性,一旦出现疏漏或者是查出不正确的地方,要及时的进行审核和完善,从而最终保证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稽核时,要由专人负责,还要同时拥有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更好的实现管理的准确性和规范化。会计核算的稽核制度应该负责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包括企业内部财务的款项,以及各个支出结算工作,对所有的这些问题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审核,强化管理,让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建立的更加的完善,改善以往的工作制度。
(三)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以后,随后城市建设开发事业的发展和住宅商品化的推行,逐步从建筑行业分离出来的新兴产业。从1993年7月1日执行分行会计制度起,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了独立的企业制度,推动了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规范发展,但现行制度对有些业务的会计处理未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够严密,造成企业的会计核算与实际情况产生较大的出入。现试举几点与同行探讨以求得制度的改进。
1、年度销售收回资金的多少,年度支出开发成本的多少与当年企业盈亏无关。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其特殊性,开发产品的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又长,未取得预售证之前的资金大量支出却
没有收入,而当产品已经移交、发票结算账单已提交买主时,才作为销售实现,造成利润大起大落,使企业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且当预售未完工的开发产品或采用按揭方式销售等回收的资金,未作
经营收入与经营成本配比之前,易造成经营者认为全部收入都是赚的钱,盲目扩大再生产。
2、开发产品办理决算数与实际开发成本支出有出入。房地产开发企业因建设商品房住宅小区而一并开发的不能有偿转让的公共配套设施,如非同步建设,在商品房建成后,为了及时结转应由商品房
等开发产品负担的配套设施费,现采用预提配套设施费办法,预提标准由企业自行规定。由于预提费用是在实际支出前计提的,提取数额带有不确定性,因而不可避免可能出现预提数与实际发生数发生
差异,这易使其成为调节当期利润的开关。建议对该类预提费用规定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等办法提取,不能由企业自定。
3、成本计算采用制造成本法,开发产品中只计入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该法无疑较完全成本法有较大的好处和优点。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经
1.新会计准则。
在2006年,财政部门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新增的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作了调整,像存货管理、债务重组收益确认等;对于投资性房产价格重估损益、递延税项、生产物资折价等作出了具体的会计处理规定,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和规定对于企业的利润等财务指标具有重大影响。
2.基本现状。
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大多数供水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亏损现象,由于供水企业水价形成机制缺乏完善,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干涉,城市管网的改造等因素,直接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供水企业的会计核算也存在一些不足,成本核算的基础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不合理,供水企业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由于其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和费用范围规定的不够明确,给工作人员带来困惑,致使成本核算不确切,因此,要研究供水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该方法要和国家会计制度统一,便于实际操作。
二、对供水企业带来的重要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进行了系统规定,重点强调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这也是会计改革的一大内容,公允价值的应用和计量是准则修改的一大环节,公允价值模式顺应发展的趋势,对反映供水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会计准则采用后进先出法及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规定,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法,更好的反映企业长期经营的状况;新债务重组,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并将债务重组收益纳入营业外收入,对于用实物抵债的状况,可以将公允价值引进,作为计量的属性;新会计准则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较为彻底的修改,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可以有效反映出其对未来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准则改革的内容:合并报表的基本理论,其合并理论发生了变化,从母公司理论转向实体理论,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变化,中国的供水企业都是统一控制的合并企业,不代表公允价值,新准则的出台,对供水企业合并报表利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阻止个别供水企业利用若干分离子公司,将持股比例缩小,将经营不好的业务从合并中去除,进而粉饰企业集团的业绩的行为,阻断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伎俩。
三、供水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1.分类核算成本费用项目。
现阶段的相关制度规定了供水单位的成本核算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经营,另一类是公益服务,供水企业的成本费用项目不能包括供水单位发生的所有成本,即不能将和供水经营不相关的费用纳入供水成本中,进行企业经营成本核算,要将成本项目费用和期间费用进行合理的划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将真实且完整的原始成本资料作为依据,将发生的费用计入成本,应该计入的成本不能遗漏,不该计入的成本一定不允许计入,例如:固定资产折旧应该计入,而供水企业超编人员的费用则不应计入;会计核算人员要结合各种成本核算原则,进行严格成本核算,将供水企业生产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划分为制水成本、税金及期间费用三大项目,制水成本是合理的支出,一般分为直接工资、福利费、材料、修理费等六类明细项目;期间费用成本是合理的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税金是供水运行成本的税金,上述各供水项目之间不能混淆;公益服务成本采取一定方法进行合理分摊。综上所述,只有通过项目分类核算,才会获得准确的会计数据,进而总结财务管理经验,掌握水价成本费用的组成,形成完善的供水成本核算体系。
2.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
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要积极建立供水成本控制体系,并加强监督、分析和考核制度的建立。对供水成本开支要做到预测、控制和分析,分析出核算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偏差,对成本控制目标的业绩进行评价,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出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案,管理人员要制定科学的考评奖惩制度,并将考核内容进行细化,例如:对于供水成本的分摊、单项工程的结束等要有明确的规定;制定的奖惩制度要结合企业实际,做到因地制宜,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像电话费、办公费等,要适当调整;对于企业内的维修材料、物资领料卡等的控制要计入本月月度考核中去,同时还要将财务评价指标纳入考核中,财务分析要遵循科学、实用、可比、全面性原则,凭借科学的分析方法,运用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动态、静态财务指标,反应供水企业的经营状况。
3.建立责任成本中心。
现阶段,我国供水企业的总成本呈上升趋势,因此,企业要想保证自身的发展和运营,就要从成本中收回运营成本,从利润中获得投资成本,所以,要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人员要立足实际,建立责任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控制总目标,健全水价成本费用组成,做好企业总体规划,培训员工,提高员工成本核算意识,实现全员控制成本的目标。
四、结语
第204号科目预收账款
1.本科目核算企业按合同规定向有关单位和个人预收的款项,如企业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公共卫生清洁、公用设施的维修保养和保安、绿化等预止的公共费等。
2.企业向有关单位和个人预收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收入实现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营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有关单位和个人补付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退回多付的款项,作权反会计分录。
预收账款情况不多的公司,也可以将预收的款项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不设本科目。
3.本科目应按有关单位和个人设置明细账。
4.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向有关单位和个人预收的款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应由有关单位和个人补付的款项。
第205号科目代收款项
1.本科目核算企业因代收代交有关费用等应付给有关单位的款项,如代收的水电费、煤气费、有结电视费、电话费等。
企业受物业产权人委托代为收取的房租等,也在本科目核算。
2.企业收到代收的各种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交给有关单位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取代办手续费等服务收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营收入”科目。
3.本科目应按代收代交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
4.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代收款项。
第209号科目其他应付款
1.本科目核算企业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如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入住时或入住后准备进行装修时,企业向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收取的可能因装修而发生的毁损修复、安全等方面费用的保证金等。
2.发生的各种应付、暂收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本科目应按债权人或应付、暂收款项的类别设置明细账。
4.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付的其他应付款。
第281号科目代管基金
1.本科目核算企业接受委托管理的房屋共用部分、共用设施设置维修基金。
2.企业代收代管基金时,借记“银行存款——代管基金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企业收到银行计息通知,属于代管基金存款的利息收入,借记“银行存款——代管基金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有偿使用产权属全体业主共用的商业用房和共用设施设备,应负担的有关费用,如租赁费、承包费、有偿使用费等,应按受益对象,借记“经营成本”、“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代管基金按规定用途使用,应分别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处理:由本企业承接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大修、更新、改造任务的,实际发生的工程支出,借记“物业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材料”等有关科目;工程完工,其工程款经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签证认可后进行转账,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营收入-物业大修收入”科目;结转已完物业工程成本,借记“经营成本”科目,贷记“物业工程”科目。由外单位承接大修任务的,工程完工,其工程款经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签证认可后与承接单位进行结算,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本科目应按单幢房屋设置明细账。
4.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代管基金的结余。
第411号科目物业工程
1.本科目核算企业承接物业工程所发生的各项支出。企业对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管理用房、商业用房进行装饰装修发生的支出,也在本科目核算。
2.企业承接的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大修、更新、改造工程发生的各项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材料”等科目。工程完工,其工程款经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签证认可后进行转账,借记“代管基金”科目,贷记“经营收入——物业大修收入”科目;结转已完物业工程成本,借记“经营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对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管理用房、商业用房进行装饰装修发生的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材料”等有关科目,工程完工结转成本,借记“递延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应按工程项目设置明细账。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在建工程的实际成本。
5.企业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增设相应的科目。
第501号科目经营收入
1.本科目核算企业的物业管理(主营业务)活动中,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维修、管理和服务等劳务而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物业管理收入、物业经营收入和物业大修收入。物业管理收入是指企业向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收取的公共费收入、公众代办费收入和特约服务收入。物业经营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房屋、建筑物和共用设施取得的收入,如房屋出租收入和经营停车场、游泳池、各类球场等共用设施收入。物业大修收入是指企业接受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委托,对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大修取得的收入。
2.企业取得的和项收入,应按下列原则确认:企业应当在劳务已经提供,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收取价款的凭证时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物业大修收入应当经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签证认可后,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企业与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双方签订付款合同或协议的,应当根据合同或者协议所规定的付款日期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
3.企业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公共、公众代办以及特约服务而取得的物业管理收入,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经营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房屋、建筑物和共用设施取得的物业经营收入,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承接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大修工程,工程完工,其工程款经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签证认可后进行转账,借记“代管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4.本科目应按经营收入的种类设置明细账,如“物业管理收入”、“物业经营收入”、“物业大修收入”等,其中“物业管理收入”,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管理,按照物业管理收入的组成内容(如来源渠道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核算。
5.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502号科目经营成本
1.本科目核算企业物业管理、物业经营、物业大修等应结转的经营成本。企业所属物业管理单位在经营中发生的管理人员的工资、资金及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水电费、取暖费、办公费、差旅费、邮电通讯费、交通运输费、租赁费、财产保险费、劳动保护费、保安费、绿化维护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费用等间接费用,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不在本科目核算。
2.企业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公共、公众代办及特约服务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直接记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材料”、“应付账款”等科目。企业经营物业应付给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租赁费、承包费等,直接记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代管基金”或“应付账款”科目。月份终了,企业应及时结转已完物业工程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物业工程”科目。
3.本科目的明细核算应与经营收入的明细核算相对应。
4.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511号科目其他业务收入
1.本科目核算企业除主管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房屋中介代销手续费收入、材料物资销售收入、废品回收收入、商业用房经营收入及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等。商业用房经营收入是指企业利用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商业用房,从事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如开办健身房、歌舞厅、美容美发商店、饮食店等经营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的确认原则,与主营业务收入确认原则相同。
2.企业取得的各项其他业务收入,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如“房屋中介代销手续费收入”、“物资销售收入”、“废品回收收入”、“商业用房以营收入”等。
4.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512号科目其他业务支出
1.本科目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及附加等。
2.企业发生的其他业务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银行存款”、“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代管基金”等科目。
3.本科目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如“房屋中介代销手续费支出”、“物资销售成本”、“废品回收成本”、“商业用房经营支出”等。
4.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二、会计报表的编制说明
1.在资产负债表“住房周转金”项目下增设“代管基金”项目,反映企业接受委托管理的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的结余。本项目应根据“代管基金”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一)国际上国外的高新企业对科研费用的会计核算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全部费用化;2.全部资本化;2.有条件的资本化。
(二)国内国内高新企业对研发费用的核算依据主要来自于2006年下发的新会计准则,套用国外核算方法的说法就是有条件的资本化,具体解释为将研发项目切割为两个阶段,即研究和开发,并对这两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具体归集与核算。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新企业对研发费用进行核算时,都需要遵循相关的法规或准则的要求,对研发费用正确合理的核算处理,是企业财务制度的关键环节。
二、会计实务处理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高新企业研发费用在进行会计实务处理时,要在研发支出这一项下再细分出两个分支项目。根据费用发生的不同阶段,归入不同的类别。在研究阶段的费用化支出,归集后要计入损益之中;而开发阶段的费用支出,在满足特定情况的条件下,可以进行资本化处理,最后计入无形资产。
(一)资本化处理与无形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6》的规定,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企业的研发费用即可进行资本化处理:1.用以企业自用或出售的,在技术方面上具有很大可行性的预期项目。2.企业对项目的实行态度坚定,并保证能够使用。3.企业有强力的技术与资源作为后盾,以保证项目的正常完成,同时企业必须有能自用或出售该项目的能力。4.此项目开发阶段的各种费用能够计量其明细。5.企业能够预计项目完成后带来的利益。《准则6》规定,若无法区分各项目支出,就要全部进行费用化处理,计入损益类。
(二)费用化处理国家财政部下发的文件《高新企业认定办法》与其他相关法规都对研发费用项目进行了清晰可查、有理有据的界定标准。企业研发费用需要填写结构归集表,各研发项目分别进行测度再进行加总计算。研发费用可以分为委托外部研发和内部自行研发两类,其中内部包括折旧费用、长期摊销、无形资产摊销等费用。《认定办法》体现了对于高新企业研发费用核算处理方法的特殊性要求。结合现行的企业所得税优惠15%的政策,高新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处理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
三、优点与缺点
(一)优点有条件资本化方式的优点是科学严谨、更加合理。1.符合研发活动各阶段的差异性特征,会计处理的真实、谨慎原则。高新企业的研究阶段缺乏安全性,收益无法保证,因此,对研发阶段需要进行费用化处理,对开发阶段进行有条件资本化处理,最后计入无形资产,可以保证企业的收益。2.客观反映企业真实状况,符合会计处理原则。通过将费用真实计入损益或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式,保证账务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可以使金额更加合理的配比,避免了利润的虚增虚减,还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实况。3.与国际规定一致,并与国际惯例日趋相同,这样的发展方向,更加符合未来的需求。
(二)实际操作中的缺点1.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仍具有模糊性,不够明确。高新技术企业的项目研发通常具有很长的期间性,工作内容也很复杂,因此造成对两个阶段的具体划分非常有难度。若对两个阶段的划分缺少合理性,将会影响到实际操作的效果。2.资本化条件缺乏明确的客观量化指标。有条件资本化涉及五个条件,量化指标的缺乏使得会计实务中只能进行主观性的判断,不利于会计操作的高效执行。企业会计实际操作中需要对多个项目开展研发活动,鉴于考核指标的压力,可能会发生人为地对资本化金额进行扩大或减少处理的行为,其结果就是利润不真实,进而影响到相关人员和部门对企业情况的把握和判断。对于失败的资本化项目如何处理,缺乏明确规定。高新企业频繁进行项目研发,风险大且金额多,实际操作中无法保证全部都成功。面对难以避免的失败项目,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规定进行指引。到底是计入损益还是做其他处理,还需要有明确的规范进行指引。
四、现存的问题
(一)项目研发缺少预算或预算不合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几个,其一是研发工作本身的特点造成的,研发工作在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的同时可比性却很差,且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导致其项目预算很难进行,即使进行了预算也缺乏准确性与合理性;其二是科研成果有一部分是是企业生产过程的衍生品,这部分研发成果的专利技术费无法与生产成本进行直接分离;其三是参与科研项目的人员自身知识结构与素质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了个人的能效不同;另外,企业的设备和设施的情况,还有企业研发管理水平也会制约到企业的预算。
(二)成本核算不明确,费用处理难,税收优惠享受不充分首先,科研项目的组织形式与人员结构具有多样性,这导致费用进行划分与分摊时具有很大难度;其次,部分项目的费用缺少单项列支,导致企业对抬眼可见的税收优惠看得见却得不到;另外,企业的研发具有极长的周期,跨越数个会计周期,如果计入项目成功年度,则资产价值的真实无法保证,如果计入以前年度,则需要对以前年度的费用进行重新核算,增加会计核算负担,若不进行资本化处理,又无法进行150%摊销。大型项目的复杂性使得会计处理具有很大难度,到底是计入当期还是往年,具有很大分歧。
五、对策
(一)建立健全费用管理体制企业若要对研发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需要建立健全费用管理体制,充分利用自身的内控能力,进行监督管理。项目开展前,要对研发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对研发阶段产生的问题要有预见性的把握,避免后续过程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二)加强预算管理,强化成本控制在项目开展前进行好总预算,保证项目的可行性。对于大额支出,要建立相应的审批制度,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实时调整预算。
(三)完善管理流程,加强项目监控大型项目需要项目内外的双重监督,项目内部实行责任制,外部则待项目成果转为经营成果后邀请外部机构进行评审。
(四)规范项目设置,兼顾规范要求兼顾现存的各种准则与规范,进行费用科目的明确设置,不同类别下再细设分支。并且,大型项目建立备查明细账,以便相关机构或部门进行审核。
总而言之,企业要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核算标准,以便最大程度的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
六、核算实务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根据会计准则的相关条例,研发费用的会计科目可以设置为“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和“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其下可以再设明细科目,如折旧费、职工薪酬、物料消耗、无形资产摊销、租赁费、技术使用费、专利申请维护费等,并进行辅质的核算。
(二)账簿管理高新企业对与研发费用的管理要做到专账专管,设立辅助账,对单个项目的研发费用进行细致的登记,与年度结算时进行数据归集,以便明确企业该年度进行研发时有多少费用支出。
(三)增设报表为了明确高新企业研发项目的运行情况,企业应该增设以下四张报表:1.研发费用结果明细表;2.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情况表;3.研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情况归集汇总表;4.研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情况归集表.
(四)信息披露企业在年度会计报告上必须对研发费用的相关会计信息进行信息披露。
(五)费用的归集与调配高新企业进行研发的项目繁多,不可能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仅实行一个研发活动。若多个研发项目集中于同一会计年度,则要对不同项目的研发费用进行针对性的归集。此外,对间接费用的份额调配需要按照一定的工时标准进行分配,以便与收益相关联。若企业的生产单位也负责研发,则要将生产经营费用独立出来进行核算,而不能将生产经营费用与研发费用放到一起进行统一核算,以保证研发费用支出数额的准确性。若企业的研发项目对外委托,则要求方按时提供相关的费用支出明细。
七、结语
(一)出口退税的概念
所谓的出口退税就是指出口货物退(免)税,是以报关出口货物为对象,主要退还其在国内生产环节所缴纳的各种税费,例如增值税、消费税等等,或者免征应纳税额。出口退税是当前国际市场贸易中被较多采用的,能够被各国普遍接受的税收政策之一,主要是为了鼓励各国在出口产品过程中的公平竞争。我国当前使用的出口退税管理办法中规定,具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在进行出口或者出口产品时,除特殊规定外,可以在货物进行报关出口后,凭在财务上做销售的凭证,按月份到税务机关申请批准退还,或者免征应纳税额。
(二)出口退税的基本原则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结合自身经济情况,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出口退税机制。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有效实现了预期目标,不断缓解了企业的压力,大大减少了企业财务成本支出,充分调动了企业生产以及出口的积极性,有效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对外贸易等多方面工作的开展,促使企业能够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快速发展。自2004年来以来,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不断呈现“组合拳”,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外贸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加强出口产业的调整和升级。在我国出口退税机制的相关政策调整中,对于行业可以实现重要调整,可以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那么,出口退税所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呢,下面进行阐述:首先,公平税负原则。主要指在中央、地方以及中外企业等多层次、多方面所承担的税负应当是公平的,一致的。其次,属地原则,主要是指企业出口退税的办理程序方面所要遵循的是所在地出口原则,在其所属地出口退税机构办理相关申请批复手续。最后,宏观调控原则。主要是指国家及其各级商务部门所进行的积极调查研究,对于及时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对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办法,针对这个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进行相关措施的完善,与此同时,针对当前出口退税情况进行相关配套措施和方法的建立及完善,为我国企业出口退税机制的完善不断进行宏观的调控。
二、我国出口退税对企业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
每一次的出口退税制度都会给我国宏观经济以及相关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企业会计核算也不例外。
(一)出口退税对企业成本核算带来影响
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计算可以看出,出口退税每下调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企业在出口货物过程中成本增加1个百分点,那么就2004年下调的3个百分点来说,企业在出口货物过程中的出口成本则相应的增加3个百分点,对企业产品竞争形成了及其不利的影响因素。不仅如此,部分企业在进行出口货品报价时一般都会在原有的苦口税率的基础上进行,但是面对调整的出口退税政策只有将已有价格进行调整,价格调整过程也给企业带来对外协商的影响,往往给企业形象和企业的成本核算带来某些方面的问题,数据很难实现准确性。
(二)新一轮的出口退税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分析
低于新一轮的出口退税政策来讲,对于相关产业的出口退税进行了调整,这对于企业,特别是对于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都较大。国企相对于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来讲仅,所占比例很小,所以自2005以后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主要影响对象为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在核算方面大大降低了利润空间,但是还处于相对的合理期,不会对企业的发展形成实质性的影响。对于出口退税相关行业政策的调整给企业的资源配置带来了影响,同时也不可避免的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带来新的挑战。
三、出口退税影响下企业会计核算得以提高的策略
(一)不断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内部管理制度
不断加强会计核算内部管理制度可以进一步确保降低运作的成本。因为出口退税需要一个周期才能实现,为了更好地消除因为出口退税给公司资金周转带来的影响,因此企业财务部门一定要加强对业务流程的整体监控,从各个环节着手,对收汇、付款以及相关退税信息管理等等多方面进行业务全过程的监控和控制。收汇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制定收汇计划,通过既定的财务出运信息,对照收汇计划和实际收汇数量做好数据比对后及时提供信息,做到数据提供的科学性。在付款过程中,企业会计核算要对公司整体资金性安排,根据出口退税周期进行资金的合理配置。不仅如此,作为企业会计核算部门要在退税信息获取方面积极与上级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及时了解最新出口退税相关政策法规,及时向企业提供决策信息。这些方面的工作仅仅是出口退税前提下,企业会计核算所要加强的部分工作内容之一,不仅仅要在操作程序方面的科学性,更重要的就是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要不断加强货物进出的管理,完善货物、财务交接手续,通过在进一步成本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核算,不断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二)不断做好出口退税的会计审核基础性工作
出口退税对于某些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出口退税工作是进出口财务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工作质量,做好企业的退税工作就要从基础抓起,首先就是要求企业会计核算人员了解出口退税流程,并根据具体环节准备好所需要的凭证,特别是增值税发票的抵扣联以及报关单等等,这些票据对于会计核算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加强会计审计核算工作的基础性、前提性要求。要加强有效凭证在各个流转环节的有效性,防止出现因为之后而造成的退税不足,甚至因为无法实现出口退税而给企业带来重要损失。除此之外,企业财务部门要加强对业务相关部门领用的核销单做好领取登记以及日后的检查工作,确保出口退税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不断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准确性。
四、总结
(一)采用分级管理与核算的方式
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是比较鲜明的。一般而言,他们的施工活动较为分散,同时施工地点比较偏远,施工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就需要采用分级管理和核算的方式。从而保证施工生产能够和会计核算相统一,尽可能避免脱节情况的出现。
(二)单独核算工程项目的成本
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会承包多个施工项目或者项目工程由几个单独的工程所组成。在确定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的时候,首要任务就是确定单个工程项目的造价。建筑企业的施工活动同时具有多样性和单件性的特点。因而在对工程的单位成本进行核算的时候,不能只是按照总工程量和总成本来核算,需要采用“定单计算法”来分项核算工程的成本。采用这种核算方式更加有利于对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
(三)分阶段进行成本核算和价款结算
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的工程造价是比较高的,同时生产周期比较长。如果建筑工程竣工后才进行价款结算,势必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流动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导致会计核算的滞后。面对这样的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工程周期较短的项目采用一次性结算的方式,而对于周期较长和项目资金较多的工程而言,则需要分段进行成本核算和价款阶段,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的手段较为落后
核算方法不够合理由于在会计核算的时候没有选择合适的方式,导致建筑施工企业频繁出现会计信息置后和核算不及时的情况。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和会计核算无法实现同步,导致项目工程的成本核算和实际成本出现严重的偏差。除此以外,建筑企业项目工程所涉及的工作是非常多的,同时部门和人员繁多。如果无法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及时性,将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制定,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够完善
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规范性,我国陆续出台了相关的会计法规和制度,为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以此来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财务制度。由于不同的工程项目有着不同的特点,在缺乏完善的会计制度的情况下,给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例如在核算中所使用的会计科目的区别,导致会计账目混乱,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够准确,严重影响了企业施工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现阶段很多企业的会计核算采用的是电算化的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收工记账方式。电算化核算方式不仅有效的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保证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电算化的应用对跨级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财务人员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没有为财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培训机会。加之施工企业的会计工作任务繁重,会计人员没有更多的学习时间,这就导致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三、完善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有效对策
(一)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对会计核算引起足够的重视
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来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对会计核算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意识到成本核算和控制的重要性,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其次是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是非常繁杂的,很多时候会计人员都无法对施工活动进行准确的记录,这就要求施工人员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明确各项工作的流程。会计人员则要及时的对施工的材料和设备设施进行清查,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二)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选择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对核算方法的选择有着很高的要求,不同的工程项目或者是不同的往来客户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也有着一定的区别,这需要引起会计人员的重视。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支出是在工程竣工以后才能够核销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明确“在建工程”等账户的核算方式。工程前后期的会计核算对工程结算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因而要保证各个环节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此外,项目工程需要核算的内容比较多,应当及时对各项活动进行处理,同时还需要注意备查账簿的设置,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三)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
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制度,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为他们提供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和专业知识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最后则是让会计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使得会计人员对施工流程有着一定的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四)将会计电算化应用到会计核算中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分级核算,因为施工企业生产存在着地点不固定、生产分散及流动性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将施工生产与会计核算进行结合,并科学合理地反映施工生产的经济成果,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采取分级核算方法;二是单位工程成本单独核算,也就是施工企业会计需要根据每项工程分别来核算成本,分别考察不同工程的具体特点,同时使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的计算口径一致,便于进行分析;三是分阶段进行工程成本核算与工程价款结算,因为建筑施工工程存在着周期长、投资大等特点,若在工程全部竣工后进行成本核算与价款结算,就需要施工企业预先垫付大量资金,这会造成工程施工中的资金供应问题,也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各阶段经营成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一般是分阶段进行工程成本核算与工程价款结算,根据已完成工程情况分期核算,并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
2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2.1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未受重视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及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建设成败,其经营理念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效果具有较大影响。根据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来看,企业管理者并未真正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导致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十分普遍。而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因为管理者认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对象为资金运动,只注重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忽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二是各部门协调沟通不畅,财务部门只能依赖于施工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核算,这就极易造成成本核算失真,进而影响管理者的经营决策,甚至有可能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2.2建筑施工企业监督不到位
良好的监督机制是保障企业财会秩序的基本条件,也是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现在,仍有一些企业并未在内部监督中明确各自职责,甚至有些企业都未能建立或执行内部监督制度,而外部监督又过于形式化,最终造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处于无监督状态。久而久之,有些企业就会为节约成本等,或不遵守会计准则,或一人担任多职,严重影响会计核算质量。
2.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人员能力与素质不够
近些年来,建筑施工企业财会人员队伍逐渐壮大,但很多企业也只是关注财务人员数量,却忽视了人员质量。财务人员或不具备执业从业资格证,或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或实践能力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不良现象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人员管理中,忽视团队培训,尤其是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一些专业性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若一味固守陈旧理论,必将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优化策略
3.1转变理念,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为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所需的会计核算机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能形成科学的成本效益观、风险收益均衡观,主动接受会计核算新理念,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各施工企业应不断改进会计核算相关制度,通过各部门在结构与权额上的相互协调进行资源配置,严格控制企业生产成本,树立会计核算的新理念,认真学习与贯彻新会计准则,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3.2推进信息化管理,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应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施工企业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会计核算工作化繁为简,提升会计核算质量。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软件系统管理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另一方面,实现监督考核的自动化,确立明确合理的考核目标与考核标准,并充分运用自动化系统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加强内外部监督,全面提升会计核算质量。
3.3加强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成情况有着密切关系,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人物。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努力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在会计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培养;二是加强现代化管理思想宣传,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保障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科学合理性。
4结语
「关键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问题;解决途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资本、经营规模迅速崛起,据统计,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3%,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4%.它们不仅在工业生产、商品流通、饮食服务等传统产业中站稳了脚跟,而且逐步渗透到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设施项目,城市供水、供电、环保、公交等市政项目和科教、信息等新兴领域,正在成为这些行业的一支生力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民营企业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远远不能适应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民营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不仅具有广泛性和必要性,而且具有迫切性和长期性。
一、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不高,不能适应民营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帐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第四条也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也就是说,《会计法》对单位负责人的职责规定得非常清楚,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但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等财经法律法规以及会计专业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更谈不上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另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搭配不合理,知识更新速度慢,缺乏自我加压和终生学习的精神,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观念滞后,甚至还存在任人唯亲,无证上岗的现象,导致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实务操作水平低。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大多数民营企业对建立和执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或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有章不循,形同虚设。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则具体表现为不按《会计法》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不按会计制度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和会计帐簿;不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编制记帐凭证、记帐、结帐、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以及会计报表附注,存在帐证、帐帐、帐实不符现象;不按规定办理会计人员工作交接;不按规定对会计差错进行更正;不按规定对会计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和销毁等等。做好内部会计控制和会计基础工作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内部会计控制失灵,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将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3、有的民营企业从社会上聘请专职或兼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有的还同时受聘于两家或多家企业,会计核算流于粗放,无法有效地开展财务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质量。
4、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科学的经营、筹资、投资预测决策和风险预警、规避机制,导致财务控制能力弱,决策科学化水平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对经济运行缺乏调控实效。
5、受企业负责人或会计人员思想观念、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实现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
6、受现行管理体制的影响,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特别是对国有改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监督检查不到位,导致两套帐、多套表,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空白或混乱。
二、加强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措施
1、从财政部门来说,一要从普法的高度,加大对企业负责人《会计法》、会计制度等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会计社会氛围,并建立企业负责人学法守法的监督考核长效机制,促使企业负责人认真落实“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法定要求,自觉履行单位会计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法定职责,进而提高企业负责人领导本单位会计工作的水平;二要以造就一支政治思想过硬、基础工作扎实、作风严细、高素质、高效率的财会队伍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认真做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价工作,加大对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步建立科学、规范、公平的高级会计人才考评和培养机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管理,严把资格准入关,杜绝无证上岗。广大会计人员还要自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知识型、管理型、廉洁型”的会计人才,为民营企业落实国家法规政策、搞好企业经营管理,促进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从民营企业本身来说,民营企业规模越膨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就越重要。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从企业内部来看,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当局受旧的管理体制的影响,对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内在动力引起的;从企业外部来看,也没有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不健全,执行不力等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而追究法律责任的情形,因而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薄弱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前,应加强对《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管理当局和所有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促使民营企业密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做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严格依法按章办事,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要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促进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是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这是做好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首要和基本的一环。二是财政部门应经常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通过整顿和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验收活动,保证民营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制度化,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规范、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三是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应牢固树立效率意识和管理服务意识,及时准确保质保量地处理好一切会计业务,并在对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的基础上,要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善于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挖潜增效,当好企业负责人的参谋和助手,为改善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3、优化配置会计资源,充分发挥记帐的优势。根据《会计法》、税法和记帐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对应该建帐建制而达不到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民营企业,一律由具备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等机构进行记帐。同时,记帐机构也应进一步提高执业质量,不断拓展业务外延,为民营企业提供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会计咨询、税收筹划等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
4、企业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应牢固树立财务管理意识,逐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大力增强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现代财务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民营企业诚信度和公信度,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投资能力,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克服重钱轻物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对现金、应收帐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管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筹资、投资等决策面临的风险进行详尽的研究和评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的作用,进而提高各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科学制定各项定额,全面加强预算管理,认真做好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对企业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和监督,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向企业管理要效益。
5、财政部门应加大对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政策引导和科技支撑力度,以解决会计电算化水平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民营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高科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以最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最高新的技术、最精细的管理获得最优厚的收益,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财政部门应注重发挥好民营企业与财务软件开发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会计核算特别是财务管理商品化软件的引进和推广工作,不断提高民营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