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快速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利用财会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对职业人才素质的衡量不仅是对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量,更是对其职业道德素质的评判。财务人员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我国财务法律法规有效贯彻与执行的重要保障,同时还对国家资金、财产的使用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国高校的财务教育专业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在财会专业知识的讲授时,有意识的将其与实际生活案例相联系起来,并给学生引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找出案例中的正确做法与错误做法、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最终教师再加以正确的解释与引导,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与把握,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财会教育中,教材往往是唯一教学内容的来源,同时,教师的教学手法与教学形式也相对单一,这种落后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创新是作为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财务教育专业课堂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在知识传授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具体而言,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实际财务工作有所要求但教学材料中又没有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补充。其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环境,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以从多各方面,多个维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另外,加强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学习。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在所有财务教育专业课程中的比例,并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有效的实践学习提供保障,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中不仅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把握与理解,还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理财能力是当今时代一种重要的能力,无论是对于个人、家庭还是对于单位、企业都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而财会专业学习的会计学和管理学知识对理财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财会教育的课堂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意识与财务理念,并将风险收益均衡观念和时间价值观念的体现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财能力的提升。另外,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不仅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校风,更是学生自身学识与修养的重要体现,对今后的工作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校财会教育专业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习效率也往往不尽如人意。而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有效改革,它不仅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更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财会专业教师应当在教学课堂中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与机会,并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在某个经济单位的财务案件分析活动中,将学生分为五人一组,并由学生在采购、审核、会计、出纳、记账职务中任选一个,并进行整个的的编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在有效提升财务技能的同时,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结语
职业素养是人们在工作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一个职业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现代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并且具备熟练的会计基本技能,熟悉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深化职业素养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
1、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
爱岗敬业就是要热爱并尊敬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本职工作有崇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是一种优良的职业道德。现代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会计职业本身也是一个诚信的职业。会计工作不仅是为企业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还担负着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任务。如果一名会计从业人员失去诚信,在企业和政府经济财务信息中弄虚作假,必然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甚至构成经济犯罪。因此,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要时刻告诫学生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对今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教育教导学生珍惜会计工作,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会计工作。
2、培养学生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职业素养
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公私分明,不图私利。廉洁自律和客观公正是每个会计从业人员都应具备的职业品质。会计从业人员只有具备客观公正的职业态度,才能提供出真实的财务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公信力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挪用公款,做假账等违法乱纪案件层出不穷。因此,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廉洁自律和客观公正等职业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
3、培养学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的职业素养
职业能力是工作者工作时的能力和手段。新时期要求会计专业人员不仅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还要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许多调查研究表明,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专业人才时,不仅仅看重学历和证书,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等。会计工作不仅要求从业者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熟知国家的经济政策,熟悉财政、金融、投资、国际贸易、税务、法律、市场营销和外语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适应时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4、培养学生加强法律意识、强化服务的职业素养
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权益、调节经济行为是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重要特征。会计面对逐步健全的法制,一定要不断加强法律意识,以免在工作中触犯法律,酿成苦果。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要贯穿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避免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误入歧途。
5、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敏锐的职业判断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工作创新能力也是会计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会计人员在企业内部要具有协调、沟通的能力,对外要涉及谈判、联络和交际等,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开始培养其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这是会计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避免不了会遇到困难、挫折和疑惑。所以,其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务实的工作态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敏锐的职业判断力是新时期会计专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在会计准则同国际逐步趋同的大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能力,并在会计实践中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会计专业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精神,无私无畏、敢冒风险的精神,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精神和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在就业竞争和职业生涯发展中占据优势。
二、科学有效展开会计专业职业素养教育教学实践的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加深,中国无可厚非的也要融入到世界的潮流中。如何培养会计专业学生鉴别真伪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现在教育教学的重点。会计是经济生活中极其重要的职业,也是掌握“财政大权”的职业,自然也就面对着形形的诱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也推动了社会道德文化修养的进步。
1、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职业技能教学课程体系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通过设置不同门类的专业课程来体现,所以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安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整合课程资源,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构建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教学体系。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将会计职业素养培养和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之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传统职业理论课程偏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以就业需求和职业发展导向为基点,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道德修为,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到每门课程中,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凝练并升华。
2、创造会计文化氛围,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同时强调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将是未来会计行业的主力军,在校期间既要打好专业基础,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在校期间,会计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会计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启蒙的作用,创造会计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体会会计职业的真谛,使学生成为既有扎实会计专业技能,又具有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3、建立高素质的会计教师队伍,用教师的专业人格感染教育学生
会计文化底蕴是形成学生职业人格的内在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逐步积累起来的。教师的形象和人格对学生专业人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用自己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和熏陶学生,使学生积淀会计文化。作为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更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建设,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好榜样,用自己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过硬专业技能的“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是培养学生娴熟技能和良好职业应变能力的重要条件。
4、在实践实习环节渗透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会计专业的实践实习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良好职业素养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代会计教育教学实践要改变传统作业式的模仿模式,要设计市场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情景,这样更具有仿真性。同时,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判断和选择的权利,在把控整体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政策和制度,在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关系时,培养学生自主处理问题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大有好处。学生学会以会计人员的身份处理问题,体会和领悟会计人的特点,对今后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计人对效率和效益的认识,对数字的敏感、对工作的严谨认真、对事物的实事求是等特点,都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践实习与职业发展的实际工作接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会计人才。
三、结语
快速阅读法是指从书面文字中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相对于逐字逐句的传统阅读方法来说,快速阅读主要强调阅读速度快,但它同时也要求达到相应的理解和记忆效果。也就是说,这种阅读方法能够使读者在极少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有用信息。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1、浏览法。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浏览阅读主要是重点注意文中的一些关键位置:一是篇名,包括文章的题目和书名,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集中概括了全文的主要论点、主要论题或是主要内容等。通过研究题目,可以对文章或书籍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二是目录、序言、提要、索引等,这些将会帮助读者对文章或书籍大体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三是正文,这一部分浏览的关键主要是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将这些关键部分浏览完毕后,会对文章或书籍形成总的印象,如果经回忆有不够完整的地方,或有值得深究之处,可再作必要的重点补阅。
2、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扫读法不像传统阅读方法那样逐字逐句地来读,而是将眼停的视域尽可能扩大,将几行文字、一段文字甚至整页文字作为每次眼停的注视单位,在快速扫视中获得对文章或书籍的总体印象、整体理解。这种方法最快可以由数行扫读达到一页一页扫读,逐页扫读的方法又称为面式阅读法。由于摆脱了个别字句上的语意纠缠,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并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会影响理解程度,很多时候甚至比逐字逐句阅读更能够把握文章内容的精髓。扫读法阅读的速度非常快,但要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必须经常专门训练,比如经常做一些视力扩展训练,在平时阅读时要注意克服逐字逐句阅读的习惯,有意识地扩大每次眼停的视野范围。
3、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跳读与扫读不同,扫读是逐页扫视,而跳读则是有所取舍地跳跃式前进,只停留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阅读,其他次要内容则大段大段甚至整页整页地略过。所以,善于运用跳读法阅读,不但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能够很快抓住关键,把握文章要旨。跳读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可以抓住标题、小标题、黑体字等关键处跳读,这些往往都是文中主要内容、中心题旨所在;可以根据关键词语的提示阅读,有关键词语的地方大都是同阅读者所关心的内容或问题联系最密切的;可以重点在篇章的开头、结尾,文中段落的首句或尾句跳读,这些常常是议论性文体的主要观点或论据要点的所在;可以沿着情节发展线索跳读,如在记叙文体中情节之外的纯景物、人物的大段静态描写可直接略过;可以根据语法结构的提示跳读,通过结构词语的帮助来把握书中的思路,如“由此看来”、“总之”等就可提示读者很快找到关键性的总结句。
4、猜读法。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育;期刊论文;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011-04
1 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辅助教育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教学的方法、内容、策略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使整个教育系统都受到巨大的冲击,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形成了它自己的理论、概念、方法和技术。
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是教育技术中既异常活跃又有广阔前途的发展方向[1]。目前,计算机辅助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教育者对计算机辅助教育都没有正确的认识,有很多都走上了两个极端,即对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导致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不能被合理有效地运用,甚至阻碍了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
本研究以2001—2010年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内容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试图从整体上把握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应用现状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力求教育者对计算机辅助教育能有清晰的认识,促使教师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以及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
2 研究方法和工具
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在教育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通过预先建立的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和样本取样,以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做出叙述性的说明。本研究主要是对10年来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的内容分析(2001—2010),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分析了解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应用与发展,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确定样本 内容抽样即是选取进行分析的样本。内容分析抽样首先要决定总体,在确定总体时,必须注意总体的完整性(即要包含所有相关的资料)和特殊性(即指要选择与研究假设相关的资料)。本研究根据选题中的“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选取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知识总库”,并以“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为关键词检索项,检索截至2012年2月13日已收录在该知识总库的、经筛选后的有关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1393篇,将其作为本研究的样本。
为了保证分析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靠性,所选样本均为馆藏在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的期刊与论文。为了能清晰地了解到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的发展,将所选样本1393篇论文的总数量与研究主题统计如表1所示。
主题内容分析的类目建构 分析类目既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同时也反映了研究的目的,是内容分析的关键环节[2]。一般而言,类目的形成有两种方法:一是依据传统的理论或以往的经验,对某个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成;二是由研究者根据假设自行设计而成。本文的类目是采用后面那种方法构建的。根据教育技术的94定义,结合计算机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将样本论文分成以下几个主题元素:理论基础、学习过程、媒体技术、CBE网络、教师教育、应用评价及其他。各主题所包含具体子范畴如表2所示。
研究主题内容分析的信度 内容分析的信度分析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3]。一致性高可信度就高,反之可信度则低。因此,信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内容分析的结果。只有经过信度分析阶段,才能使内容分析的结果可靠,使可信度得到提高。
本研究根据研究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研究主题分类”(表2),主类目包括理论基础、学习过程、CBE网络、应用评价、教师教育、其他等六类主题,每一主题又细分为不同的子类目,本研究的分析单元为“篇”。在研究中,选择两名评判员对样本进行评判。经分析,评判文章篇数为1393篇,其中两人完全同意的篇数为1260。
数据统计与结论得出 对评判数据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将所得的评判结果在Excel数据统计分析工具中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目标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3 研究结果分析
主题模块总体分析
1)自1958年IBM成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至今,计算机辅助教育迅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世界各国对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发达国家,计算机辅助教育越来越完善。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辅助教育技术开始传入我国,虽然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起步较晚,但计算机在我国教育中发展速度快,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对计算机辅助教育进行研究,并从实际应用中不断总结发展,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数量发展较为平稳,详见图1。
2)图2的统计结果显示,样本中论文的研究主题模块分布较集中。通过内容分析的量化统计(所谓量化处理是把样本从形式上转化为数据化形式的过程,包括评判记录和信度分析两部分),可以发现学习过程的研究占了总数的32.09%,占研究样本总数的1/3;其次是应用评价研究,所占比例为24.62%;而其他五大主题模块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其中理论基础的研究占了总数的18.74%,媒体技术占9.83%,CBE网络占2.87%,教师教育占2.08%,其他占9.76%。这一结果充分显示了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选题的整体偏向。研究主题日趋多样化,即使为同一主题,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研究视角。部分主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人员所关注的焦点(如对学习过程的研究),而有些则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研究的深入逐渐被挖掘出来。从统计数据中分析,学习过程是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重点,说明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将逐步转向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
理论基础主题模块分析 计算机辅助教育,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和计算机技术支持的学习资源三大领域。计算机辅助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它既可以应用于优化教育与教学过程,又可以应用于改进教育与教学的管理。它的目标是在教育中运用现代科技提供最优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4]。
理论基础主题主要是对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即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以及计算机技术支持的学习资源等。据统计(图2),理论基础研究论文并不少,总数占所有样本论文的18.74%。从这些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一直都重视理论基础的研究,了解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相关理论及发展现状,并研究其发展的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CBE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不断地发展,其研究也越来越倾向于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
学习过程主题模块分析 从历年论文的数量上看,学习过程主题研究数量一直以来都居首位,每一年中该主题论文数量在当年所有论文数量中所占的比例都是比较大的(图2),总数额占所有样本论文的32.09%。因此,研究者对学习过程主题的关注居多,并且向来都是一个重点。通过内容分析的量化统计可以发现,课件设计与制作和学科应用所占比例较大,二者总和超过了学习过程主题总量的2/3,而且课件设计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的研究焦点,课件设计的优劣是影响计算机辅助教育在学科中的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媒体技术主题模块分析 媒体技术的研究包括媒体技术的开发(即教学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和媒体技术的应用两部分。如图2所示,媒体技术所占的比例不大,只有9.8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使越来越多的媒体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如多媒体技术、智能化多媒体技术、P2P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灵活生动的教学形式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2]。
网络主题模块分析 计算机辅助教育网络的研究包括网络远程教育、校园网和教室内的计算机网络三部分。随着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对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尤其是软件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结合网络技术解决教育问题,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现在,很多教育场所都逐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完成教学,而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中对CBE网络的研究甚少。
教师教育主题模块分析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由主体逐步变成主导,教师成了引导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但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还是不能缺少教师。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满足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因此对教师的教育也不容忽视。教师应该改变习惯的思维方法,更新思想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对教师教育的研究比较少,只占样本论文总数额的2.08%(见图2)。研究发现,有许多教师误以为计算机完全可以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并不意味着可以取代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相反,教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起组织和辅导的作用。
应用评价主题模块分析 应用评价主题的研究是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研究的另一重点,该主题论文数量在所取样本论文数量中所占比例为24.62%(见图2)。应用评价主题主要是分析计算机辅助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所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帮助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计算机辅助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教师的作用、学习伙伴的作用、助手与工具的作用,它的目标是运用现代科技提供最优的手段和方法(包括成本最低、教学环境最佳、教学活动模式最合适),以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与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计算机更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然而,计算机辅助教育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不少缺点。
4 结果与思考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与分析来看,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主要有以下特征。
1)研究主题分布不均,大多是研究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实际应用,只有部分是对CBE的相关理论的研究。但计算机辅助教育合理有效运用的基础更多地取决于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对理论知识的不够重视也会影响研究者对辅助教育的理论造诣,应加强对理论基础的研究。
2)缺少对某些领域中的重难点课题的研究,对难研究的课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一些课题由于受研究条件、难度和研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使研究人员望而却步,没能进行深入研究。其实计算机辅助教育领域有许多值得研究者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课题,如课件的开发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与评价,以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等。对这些课题的深入研究本身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还能促进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促使教育者更好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教育。但因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一直以来都较少人去深入开展研究。
3)研究主题与研究领域逐渐走向多元化。随着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研究主题与领域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计算机辅助教育不仅应用于学校教育,在社会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领域也不断地向多元化发展。
4)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上,如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P2P网络技术等。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目前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现在,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多涉及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促使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越趋完善,满足教育领域的更高要求。
5 结论
综上关于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的分析,可以预测,今后“学习过程”将依旧是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研究的主要领域,这个研究主题也将继续得到更大的关注和重视;对“应用评价”的研究力度也会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而进一步加大;而“理论基础”的研究将会保持平稳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将不断地发展,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领域也会越来越广,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运用到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将会增多,对教育的要求更严格,所以今后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的研究也将加大对技术应用的研究;对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将逐渐转向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另外,可以预见的是,对“学”的技术的研究将日益超过对“教”的技术的研究,成为另一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李航.综述计算机辅助教育的若干问题[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3):77-81.
[2]陈小青,肖宏.澳大利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现状:对AJET的一项内容分析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6(6):
89-92.
论文写完了那么我们就要着手靠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写作了,首先我们要清楚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标准格式是什么样的,有什么要求等。本篇针对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来做范例,欢迎大家都来阅读借鉴。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黄美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4(13):216.
[2]韩晓军.浅谈高校学生公寓管理[J].科技视界,2015(11):114.
[3]张慧婷.浅谈当代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知识经济,2014(18):40.
[4]张丽华.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创新模式探析[J].青年时代,2015(3):80.
[5]杨卫兵王务均.《大学生廉洁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及运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46
[6]刘建荣.《探索公寓文化建设途径,强化公寓文化功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9
[7]郝丽丽宋岩蔡慧慧,《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管理》[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何芳.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探讨与实现.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1.
[2]郝晓芳.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浅谈.科学之友.2010.4.
[3]张春艳.基于Qt的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研究与实现.大连海事大学.2008.5.
[4]霍亚飞.QtCreator快速入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5.
[5]郑何.Qt4开发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
[6]李琪,李聚宝,刘相坤.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1.
[7]施红峰.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大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子科技大学.2012.9.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庆国,等.对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安全问题的浅析及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7(3).
[2]陈翔.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6).
[3]杨志强.采矿业建立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的设想[J].有色冶炼,1999(s1).
[4]金长星.高校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架及建设思路[J].石油教育,2007(3).
[5]章学军.高校内盗案件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
[6]夏泽清,等.建立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维护学生公寓的安全稳定[J].高校后勤研究,2004(3).
[7]骆清.高校学生公寓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7).
论文关键词:观察技术,科学思维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技术的创新,往往能推动科学的快速发展。在小学科学课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创新观察技术,推动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观察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手段,人们通常直接运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皮肤)等感觉器官观察世界。但人类的感觉功能是有局限的,人的感官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只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更多的未知世界需要不断的创新观察技术去感知。
一、借助媒介观察
有些现象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为了将现象直接的展现出来,教师通常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借助媒介达到将不可视的现象可视化的目的。
气体观察方面:如空气是怎样流动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红旗、烟雾、尘土、小纸片等可视的物体将空气的流动变化展现出来。再如,空气的热胀冷缩,通常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观察:在烧瓶上塞紧一个带玻璃导管的塞子,导管内滴一滴水,然后用手捂住烧瓶,这样就可以借助观察导管内水的移动变化来推测烧瓶内空气热胀冷缩的变化。声波的实质是物体振动的传播,而声波在空气中的观察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竖放大鼓,在离大鼓的另一面大约距离40厘米的地方悬挂一排平行鼓面的细纸条,当敲击大鼓时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就可以观察到纸条随之振动。从而证明当鼓面振动的时候,会带动邻近鼓面的空气振动,通过振动的传播,又使得纸条发生振动。
液体观察方面:水是怎样流动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适量的树叶、锯末等轻小的物体放入水中,借助对这种轻小物体的观察来推测水的流动变化。在科学课中,水的对流现象通常借助锯末观察。
物质的溶解方面:如盐在水中是怎样逐步溶解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来类比推理盐的溶解过程。
光的观察方面: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在课堂中如何直观的让学生看到呢?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激光笔照射在黑板上我们只能看到一个红点,教师可以借助一个装满烟雾的透明瓶子,让激光通过这个瓶子,学生就会看到一段直的红光。
二、借助工具观察
有的物体(或现象)用感官是不能(或不易)仔细观察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观察工具进行观察。
1、利用工具直接观察
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一种不可见光, 1800年,威廉·赫胥尔正是利用棱镜和温度计对太阳光谱做了实验,发现了红外线的存在;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nm到400nm辐射的总称,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利用含有溴化银的照相底片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底片感光,从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
2、“改变”观察对象的大小
有的观察对象太小了,或太大了,都不适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选择一定的工具,使之能观察到一个合适大小的“像”。例如,利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很多细部特征,望远镜也可以使远处的物体放大,而更小的细菌则需要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再如,地球是球体,现在已经是人类的共识,但认识到这一点,人类花了漫长的时间,寻找了很多的证据来证明。造成认识到地球是球体需要漫长时间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就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对于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物体,没有一个人能够在地球上看到她的全貌。随着观察技术的创新,假如采用杨利伟在环地球轨道上对地球拍摄的照片或录象(我们观察到了一个“缩小”的地球)观察,就能直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3、“改变”观察对象变化的速度
有的现象变化速度太快或太慢,也不适宜学生观察。例如在《声音的变化》一课中,为了比较粗弦振动快,还是细弦振动快,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目的是研究音高的高低和振动快慢之间的关系)。但是弦振动的太快了,肉眼很难进行客观比较,学生也很难形成共识。这时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假如我们能采用高速摄象机将粗弦和细弦的振动同时拍摄下来,然后放慢若干倍数观察,就能清楚的比较出它们的振动速度的快慢。
再如,花儿的开放速度一般是很慢的,要想在课中观察一朵花真实的开放过程是不可能的。但是借助摄象机,就成为了现实。我们只要将一朵花采用慢速拍摄,快速播放的办法,就能清晰的观察到花开放的过程了。
4、“改变”观察对象变化的强度
鼓面的振动用肉眼不易观察,假如在鼓面上放置米、沙子等一些细小的物体,就能将这一现象放大;同样的,音叉的振动用肉眼也不易仔细观察,假如将振动的音叉头部部分的放入水中,就能观察到溅起的水花和荡起的波纹。在观察固体振动实验中,通常还可以借助一杯水,通过观察平静水面的变化来发现物体振动的变化。
在科学课中,教师要使学生内化并形成遇到类似观察难题时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观察技术的不断创新。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还能帮助学生揭开一个未知的世界,这种全新的领域开拓,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作用是很大的。
论文关键词:优化教育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探索素质教育个性化发展教学新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我们通过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一、与时俱进,转变
1、树立正确的人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工作,教学是培养人的具体教育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我们不但需要
2 、树立多维的教
传统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灌输书本知识的过程,是以传授静止的知识为特征,把育人渠道仅限于校内、课堂上、书本中,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新的教学观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把课堂教
二、开展实践探索,优
1、调动主体性,培养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主体
2、强化实践性,培养学生
强化实践性的教学就是给学生本源的学习空间,将学生的两个世界——生活
实践性教学就是让学生了解现实中各种要素的基本关系,克服时空的限制,真正达到将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目的。学生通过调查采访、个案分析等方式进行
3、强调个性化,开发
每一个体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教学中必须尊重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让每个个体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个性的表现,是关注人的个性化发展的体现。教育的责任在于每个人的智能得到更好地发
三、探索素质教育个性化发展
1、以“自主——合作——探究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也将成为自我调节的学习。(1)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2)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给学生需要或渴望的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要有以下条件:(1)有吸引力的主题;
探究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
2、以活动为中心的同
所谓“以活动为中心的同时学习”是指以活动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促进多种才能同时发展。其结构可以简单地表述为“活动——发展”模式。“活动”属于课堂的基本组织形式,一是课堂中可以以一种活动贯穿始终,也可以几种活动有机组合。活动的形式可以有
四、改革评价机制,增强
1、改革学生的评
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分为课业知识掌握效果和智能行为发展效果。课业知识掌握效果是学生掌握的内容,它容易用各种测验、考试的办法进行评价。而智能行为发展效果是学生智能思维、
2、改革教师的评
教师的评价内容包括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德指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奉献精神、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表现。师德的核心是爱: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勤指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的表现。能是指教师具有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
3、强化实施考评
实施考评制,即通过课程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观察记录、学生之间的互评互测、学生自己命题、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
4、推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注重全面素质的测评素质教育论文,充分体现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广泛性。因此,采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单形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素质发展报告单的内容包括文化知识、实践技能、思维能力、道德品
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发展学生多种才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质、行为习惯、身体、心理、观念、态度、特长、兴趣、社会交往等方面免费论文下载。以概括性、实质性的、贴切的词语进行描述性评价,使考试的区分功能得到淡化,以减少学生、教师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报告单制度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作出评定。尽可能给学生创设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轻松、欢快气氛中得到充分的张扬。
制
实际工作水平及胜任本职工作的业务能力,包括管理学生能力、思想工作能力、教学能力、教改和科研能力。绩指工作实效,学科教师指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差、学生素质的培养及教科研成果的价值、参加各类比赛成绩和论著发表情况。
价
行为习惯等素质发展效果能力。由于学生个性差异较大,这些能力很难用一纸试卷加以检测,因而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生活过程、思维过程,对这种过程的评价就十分重要。
价
素质教育实效
模拟式、实践式、表演式、创作式、探讨式等等。二是多种才能同时发展,努力追求一举多得的成效。该模式的教学形式是立体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情绪、形式,活动的内容都比传统教学更加丰富、生活,发展的不仅是传统的学习才能,还有表现才能,沟通才能,创造才能等等。
时学习
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大目标。
(2)可分解的任务;(3)有凝聚力的稳定的团队;(4)激励性,发展性的评价;(5)合作学习经常需要延伸到课堂之外。
额外帮助;(3)以建设性,激励的方式给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4)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联系和被尊重;(6)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
”为主的合作学习
的课堂教学模式
挥,使每个人更具特色。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涉及多个智力领域,提供各种智能展示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智能展示的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完全挖掘潜能。
学生潜能
研究,学会了分析与综合,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等三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真正将所学创造性地运用到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中。
世界与学习世界统一于学习过程之中,还学生一个健全的人格。
的多种能力
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发展。
自我教育能力
化教学过程
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把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与未来的创造发展结合起来;把学校的工作与社会、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面向未来的开放的多维网络系统,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全面地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
学观
各方面的高级人才,而且迫切需要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和其他受过良好训练的劳动者。
才观
教育观念
改进教学模式,发展学生多种才能、个性特长,来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论文关键词:远程环境,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对策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以及下属各办学点,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办学方向,其办学系统的构成是基于原江苏电大30多年的系统网络形成的教学管理系统,是一所具有远程环境特点的办学实体,具有独特的自身办学优势。在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规律的条件下,发挥独特的优势,进行江苏城职院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查与分析,对构建远程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从事职业教育的基层工作者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态度和看法,了解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专业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远程教育论文,客观地进行分析并寻求合适的解决途径,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的整体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次调查的立足点是针对具有远程环境特点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及办学点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情况,调查内容的设置为4个主题17个分项,涉及对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专家调查法和民意测验法,调查的手段主要是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及部分办学点(无锡办学点、常州办学点、南通办学点、昆山办学点、张家港办学点)的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研究人员,以及无锡办学点2008级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部分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50份,回收有效表格49份,调查对象涵盖了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及主要办学点,可以代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在专业建设问题上的基本看法和状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系统办学环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态度
分析:对目前江苏城职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看法为较好,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71.4%,超过半数以上,而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占28.6%,低于30%。这说明“学做合一、多证融合”及“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的,并具有自身内涵与特色杂志网。尽管如此,
项目内容
选项
统计数据(人)
百分比(%)
对江苏城职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看法
满意
10
20.4
比较满意
25
51.0
不太满意
11
22.4
不满意
3
6.1
在远程环境下学院是否需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需要
45
91.8
有一定需要
4
8.2
不一定需要
0.0
论文关键词:远程环境,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对策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以及下属各办学点,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办学方向,其办学系统的构成是基于原江苏电大30多年的系统网络形成的教学管理系统,是一所具有远程环境特点的办学实体,具有独特的自身办学优势。在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规律的条件下,发挥独特的优势,进行江苏城职院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查与分析,对构建远程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从事职业教育的基层工作者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态度和看法,了解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专业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远程教育论文,客观地进行分析并寻求合适的解决途径,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的整体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次调查的立足点是针对具有远程环境特点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及办学点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情况,调查内容的设置为4个主题17个分项,涉及对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专家调查法和民意测验法,调查的手段主要是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及部分办学点(无锡办学点、常州办学点、南通办学点、昆山办学点、张家港办学点)的
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研究人员,以及无锡办学点2008级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部分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50份,回收有效表格49份,调查对象涵盖了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及主要办学点,可以代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在专业建设问题上的基本看法和状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系统办学环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态度
项目内容
选项
统计数据(人)
百分比(%)
对江苏城职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看法
满意
10
20.4
比较满意
25
51.0
不太满意
11
22.4
不满意
3
6.1
在远程环境下学院是否需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需要
45
91.8
有一定需要
4
8.2
不一定需要
0.0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严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探究,不但可以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质量,还可以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生产企业的企业形象,同时还能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电力系统自动化通过应用各种自动检测装置,进行控制和决策,同时对电力系统的元器件和电力全系统进行远程监控、控制、协调,保证电力系统能够稳定可靠运行,为生产生活提供高质量的电能供应。电力系统自动化要求实现电力供应稳定、安全、可持续的自动化目标,另一方面,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对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要求,既可以降低电力系统运行的成本,又能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电力系统的节约化和自动化是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1 电力系统自动化要求
电力系统自动化对电力系统元器件、元器件之间的协调、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出了要求。电力系统自动化要求能够对电力系统局部和整个电力系统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的搜集和监测;同时电力系统元器件应经济、实用、安全,为电力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提供依据,很多自动化系统能够直接实现对电力系统元器件的调控;电力系统自动化还需要实现对电力系统各部分、各层次之间进行协调,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电力系统经济、安全运行的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可以减少大量繁杂的人工劳动,减少人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同时由于系统故障能够及时排除,系统的安全性提高,事故大量减少,并实现电力系统寿命的延长。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有效地避免了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发生。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自动化对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电力系统智能化控制技术、变压器设备在新监控、微机实时保护系统等方面。
2.1 电力系统智能化控制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经历了几个主要的发展历程。首先,通过传递函数进行单输入输出进行控制时期;随后,线性最优化控制盒非线性和多机进行协调控制时期;最近几年,智能化控制时期。随着智能控制功能的越来越强大,在新兴的电力系统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力系统智能化控制技术在多机系统的静止无功发生器控制、人工神经网络励磁、快关综合控制系统等相关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
2.2 实现对变压器设备在线监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的容量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进行的保障,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大影响,对电力设备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供电企业必须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减少故障的产生。电力系统中,通过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率。电力设备进行检修主要通过检查和修理。对电力设备检修的形式通常有检修故障、状态检修和定期检修。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全面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同时根据设备运行的参数进行设备变化趋势预测,可以提前对故障进行排除,在发生故障时也可快速进行修理。
2.3 电力系统微机实时保护系统
微机保护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微机保护又有着高实时性和高扩展性的特点,电力系统中的微机保护系统有着通信能力强,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等优点。随着我国电力自动化的发展,电力系统中使用的微机保护装置越来越多。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不仅需要较高的硬件设施,对嵌入式软件要求也比较高,在电力系统微机保护中使用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同时对多任务进行高效管理,也有着很好地可移植性和扩展性,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效率。现在,电力系统中使用了越来越多的电力系统危机保护装置,电力系统中使用的RIOS可以有效提高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实时性问题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的首要问题。电网事故通常发生在瞬间,一旦稳定措施发生延迟,将无法发挥自动化保护装置的作用,也将产生许多其他安全问题,很容易对电力系统产生严重破坏。电力系统自动化保护需要对设备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同时也需要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及时进行处理。嵌入式技术既可以对设备数据进行监测,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数据进行处理,快速做出反应。RTOS能够对应用程序进行分解,还可以同时开启监控进程,对系统中运行的各个程序进行监控,当出现异常情况时,UNIX中对出现问题的程序进行终止,还可以调用另外的进程实现问题修复功能。由此可见,电力系统中RTOS使系统自动化可靠性很大程度提高。此外,由于电力系统开发采用的C语言或者C++语言有着较好的灵活性,在模块化设计中,某一模块发生损坏,可以通过模块的更换进行问题排除。
3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电力系统应用自动化技术有着及时、安全、可持续、稳定等优点,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系统长期、可靠、稳定、可持续运行。目前的电力系统已经不如通过计算机进行监控的新阶段,通过对传统技术设备的改进,可以早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越来越朝着智能化和最优化方向发展;微型机和远程通信越来越多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手段的发展方向。通过DMS系统,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也迎合了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有效保护了电力设备,大面积停电等事故大量减少,电力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另一方面,电力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也使得变电站的值班和操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变电站很多采用无人值守管理方式。电力系统通过数据共享,通过微机保护,可以实现硬件监控和保护的共享,减少了大量冗余工作和人工成本,真正实现了精兵简政的目的。也有助于实现电力系统节约化和自动化的根本目标。
4 结束语
科学技术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自动化技术有着自身特殊的优势。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更加稳定高效,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为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和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将更加智能化,运行更高效,并逐渐形成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相关标准,促进电力系统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白艳伟,薛辰斌,赵晓强,等.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2:277-278.
[2]刘进,张绍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解析[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5:1.
[3]武洋.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5:1.
[4]王平.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
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1.
亲身经历
[日期:2010-02-04] 来源:职称 作
者:
职称 zhichenglw.com 整理
教育论文.经济.管理.医学.计算机.建筑.施工技术论文,工程技术,社科类,企业管理,经济管理论文,农业论文,金融论文)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大学学报征稿,教师职称,医生职称,护理职称,经济职称,经济师职称,计算机工程职称,政工职称,会计职称论文写作指导,职称论文写作发表服务快速发表!
电子邮件:zhichenglw@vip.163.com
联系QQ:714068774
咨询热线:021-50933851
昨天上午,我收到瑞安市教育局发来的短信,通知我于今天下午到温州二十一中参加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论文答辩。我正想做准备呢。我提交答辩的论文是我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简缩版。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肯定比这次论文答辩要正式得多,而且向我提问的是四位大学教授和一位中学特级教师,那次我都顺利通过了。虽然我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但是我的心里还是没底,尽管我对论文的内容已经相当熟悉,我还是把论文从头到尾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了N遍。为了给向我提问的评委留下良好的印象,我把必答的五百多字的论文摘要背了下来。不过,还好,看了两遍,基本上就记住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是心里就是没底。
今天下午13点30分,我和萍搭载安的轿车去温州。今天的车开得不是很顺,本来预计4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目的地的,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还在路上。14点46分,离目的地还有几分钟车程时,坚给萍打来电话,已经轮到萍了。通知上说,不按时到者按自动放弃论处。这个紧急电话顿时使车内的空气变得紧张起来,尤其是萍特别紧张。仔细一想,不对啊,通知上说,论文答辩时间不超过15分钟。我和萍是同组,她是13号,我是14号。按每人答辩用时10分钟来算,论文答辩从13点30分开始,轮到萍应该是15点30分左右。我安慰萍,也自我安慰,如果取消我们的资格,我们就投诉,我们绝对是有道理的。屋漏偏逢连天雨,紧急电话来的时候,汽车不幸遇上了红灯。红灯一过,向左拐100多米处就是温州二十一中。我和萍不等安把车停好,就先跑着进二十一中了。刚进校门,我们迎头碰上同事进、财等几个,他们已经答辩结束要“打道回府”了。他们一句“你们怎么才来?”更加剧了我们心中的不安和紧张。跑不了几步,我们又碰上我们的大学同学芳,她好像也知道已经轮到萍了,赶紧给我们指路。我们小跑着跑进阶梯教室,萍小心翼翼地连声向接待我们报到的老师陪不是,签了名,领到了一张写有序号的纸。我们连忙拿着号码纸,又是一路小跑,碰到同事鑫,他好像也知道轮到萍了,急忙给我们指路。我们狂奔到五楼,却发现我们A组才轮到8号。Oh,my god!吓死我们了!走廊上已经聚集着十几个人,都等待着轮到自己。虽然今天没有太阳,但也没有风,走廊上的气氛让我感到有点燥热。我在答辩的教室外观察了一下,参加A组答辩的有三位评委,一男两女,我只认出男的是温州市政治教研员林老师,两位女评委我从来没有见过。
今天的天气够闷热的,我不想在五楼呆着,于是下去走走,散散心。下去走了一圈,害怕错过了,又跑到五楼看看是不是快要轮到自己了。这样反复了几次,最终确定下来,答辩一般需要15分钟,评委
在每人答辩结束后还要做一些记录,中间还要休息一下。于是我放心地到操场上溜达。在操场上,我很无聊,于是决定背一背论文摘要。刚背了不久,我突然发现脑子一片空白,看来我是比较紧张的,虽然手和腿还没发抖。幸好我还没上场。我就在跑道上踱来踱去,反反复复地背了N次。OK!这时,萍打来电话说,快要轮到她了。我到洗手间放松了一下,镇定自若地向五楼走去。
我到五楼后不久,萍就进答辩室了。这时我的心态已经调整得差不多了,一点儿也不紧张,也没有了先前的焦躁不安。在等待萍出来的时间,感觉一下子就过去了。萍出来后,她跟我说:“刚才评委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这篇论文对同行要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个问题问得很意外!”
萍出来后,该轮到我了。我问了门外的工作人员,我是否可以进去了,他告诉我,还要等等。等了几分钟,他示意我可以进去了。我推开了答辩室的门,微笑着向评委们点了点头,并向他们打招呼:“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还没坐下,教研员林老师就叫我等等。那好吧!我就坐在我答辩的位置上等,趁这个空档,适应适应环境,调节调节心理。我平心静气地打量着答辩室里的四周,只见两位女评委还在纸上记着什么。
论文关键词:中级韩语精读,教学方法,初探
中级韩语学习者经过初级阶段的学习,一般已经掌握1500~2000个词汇,能够听、说、读、写基本的韩语,具备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能力,对韩国社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以零起点大学韩语专业学生年级来划分,中级韩语大致是指韩语专业学生大二一学年的学习内容。在各高校韩语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中,中级韩语精读(以下简称中韩精读)一般被指定为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中韩学习者的水平和特点,笔者参考一些论文、专著,结合语言教学的规律以及自身教学经验,对中韩精读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在任何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都在于学习者本身,韩语学习也不例外。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理念,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助者和引路人,对学生“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教育论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练习,提高学生韩语应用能力,这其中应该以听、说能力突破为教学重点。
二、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中韩精读教学中,采用以讲授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自主学习法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全部用韩语授课,到高韩时则全部用韩语授课,同时也要求和鼓励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尽量使用韩语。
在词汇讲解时,韩语单词并非个个必讲,但重点单词、词组或惯用语要讲深讲透并逐个举例说明;同时举一反三,将该词汇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加以归纳总结;重点讲解并归纳单词的构词方法和规律,比如“被动词”、“使动词”、“名词化语尾”、“接头词”、“接尾词”等的构词规律。
在语法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语法进行分类汇总,讲清楚相似语法在意思和句法等方面的异同,比如连接词尾“-(?)??”和“–?/?/??”在表示原因、理由时的异同,以及连接词尾“–(?)?”和“-??”在表示假设时的异同等。在讲解完后要让学生背诵典型例句并利用所学语法造句,教师给以批改,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记忆。
活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韩国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指定发表主题和发表小组,发表主题尽量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上课时由小组代表用韩语进行发表,学生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我系使用的中韩1精读教材延世大学《韩国语教程3》为例,教材共分“?? ??”、“?? ??”、“??? ????”、“???????”、“?? ???”、“??? ??”、“??? ? ??”、“?????”、“??? ??”、“????”等10课。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组3人,由各小组轮流对每课相应的主题进行发表,各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授课内容进行语言知识层面的讲解,还要对其所蕴涵的社会文化进行深度解读教育论文,做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紧密结合。
注重模仿和背诵,要求学生多读、多背。通过朗读、背诵来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增强语感,培养韩语思维能力,减少中式韩语的使用,提高韩语水平。
重视复习,温故知新论文服务。韩语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学了多少,而在于掌握了多少,复习在韩语学习中十分重要。每次讲授新课前抽出几分钟时间对上次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检查教学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对新课中出现的已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再次讲解等方式不断复习,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每次课前由一名学生进行不限主题的3分钟韩语演讲,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课外开展韩语第二课堂、校园韩语角、韩语演讲比赛、唱歌比赛、韩语戏剧表演等活动。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网络课堂教学等方面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师面授+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课堂+辅导、答疑”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可以制作或下载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背景介绍、图象、视频等资料,在授课前介绍给学生。这样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正题,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在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像和视频等向学生演示各种实际场景,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生动的韩语应用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重点、难点进行反复讲解、练习。
课堂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对不同的学习者来讲,它也存在着侧重点和针对性不强的不足。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课堂教学则很好的克服了这些不足,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各种专项随教软件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相应方面的水平,比如发音软件、听力与口语软件、词汇与句型软件、韩语打字软件、写作软件、韩国语能力考试辅导软件等。另外,通过中韩精读网络课程教育论文,学生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建立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恰当与否对于提高学生韩语水平和学习积极性关系很大,应当建立和完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中韩精读课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主要由平时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三部分组成。平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上课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阶段测验等;期中、期末评价以考试、考查为主,提交小论文为辅。平时评价成绩和期中评价成绩各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评价成绩占60%。由分值比率来看,平时和期中评价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比率偏低,应当对分值比率进行适当调整,平时成绩占40%,期中、期末成绩各占30%的比率较为合理。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带着公正、公开、积极的态度来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及时解决评价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关心、帮助学生,使学生在韩语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五、结语
中韩精读教学是中韩教学的重点。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建立和完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对于中韩精读教学,我们可以参考借鉴其他高校韩语专业或者英、日、俄等其他语种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其教学方法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胡绪俊.韩语基础课教学方法初探[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2]郑春梅,金英子.高职韩语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3]宋英华.韩国语会话教学研究刍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卢广伟,周文雯.浅论多媒体技术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10,(05).
[5]汪洁.浅谈推进优质韩语教学[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6]王沐阳.高职应用韩语教学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1 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是美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一般而言,地方院校生源的专业基础相对于美院、省级的艺术院系而言是薄弱的。美术专业院校是以培养优秀的美术创作、美术研究人才为宗旨,但地方院校则是以为当地输送美术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美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紧紧围绕我省“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旅游大省”和经济建设十大支柱产业中“开发旅游文化产品”的建设目标,结合地方院校具备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将“大力开发具有地域优势的旅游产品”作为美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提出了“艺术设计专业旅游商品设计方向教学改革”和“贵州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教学改革方案。具体而言,学校教学针对当地旅游产品文化品位不高、经济效益不好,以及全国旅游产品一条街等诸多现实问题,结合学校教育以及跨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的创新成果,进行当地原生态旅游产品的区域意识和经济价值的开发与教学研究。
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对美术人才的实际需要,首先,必须根据所处区域经济建设及地域资源特点、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调整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围绕相关企业及地方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改革。因为用人单位是高校人才的“消费者”,毕业生质量的优劣,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学校经常召开用人单位与各教学系交流会,征求用人单位(如广告公司、设计公司、普通高中以及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等)对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意见,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和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大幅调整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及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例如,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古朴的原生态民族文化遗产以及丰厚的民族美术的文化资源。各地相继开设有“民间艺术文化产业”、“民族旅游文化产品”等相关公司。但由于缺乏美术专业的设计人才,公司只能照搬民族民间美术的原有纹样,产品设计缺乏新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变化,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外,多数设计人员对原生态的民族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缺乏基本的了解,只能依样画葫芦,产品的文化品位只能停留在低端的民间工艺品的水平。其经济价值和文化品位难以达到新的高度。介于此,美术专业将“民族民间美术”作为最具地域特设的美术课程,在保证其教学时数[(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为每周2学时的基础上,增设“外国民间美术”、“地域美术与文化”、“民间工艺美术制作(蜡染工艺制作、刺绣工艺制作、银饰工艺制作、泥塑工艺制作)”等选修课程。着眼于多元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关注本学科专业的发展与社会不断变化的实际需求,提供给学生个体多样化的选择。
其次,改革地方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整合美术教学中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专业实习的学时数,并灵活调整实习时间。美术专业本科教学实践总学时数在120左右,实习时间8周,安排在大四下学期。但是,毕业生求职也集中在这一时段,学生实习和找工作难以兼顾,实习效果较差。考虑学生的实习跟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设计相结合,灵活安排在第6学期(大三下学期)、第7学期(大四的上学期)教学时段,让学生通过实习了解专业流程和兴趣所在,从而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增强专业学习的针对性。
在课程设置上,引入市场意识、商业意识。要改变“学院化”教学模式,使设计教育和社会项目、企业产品开发结合。美术专业成立不同的设计小组,主动去当地的企业或设计公司联系一些有具体要求的命题设计来做,寻求美术专业设计与生产商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公司搞设计、做项目,企业给学生真正的设计实践,让设计的产品成为市场上的商品。让设计活动在实践中创造价值,才可以真正锻炼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这样不仅使学生具备适应市场的创意、决策能力和市场需求的设计能力,提高了学生适应与客户实际沟通的能力。全面塑造作为设计师的素质。而且,企业或广告公司也愿意出钱来购买学校设计的优秀作品,达到互惠双赢的效果。通过这种合作可以为地方、企业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的创新创业人才。
抓住地方经济规划与学校教学改革的契合点,学校教育服务于地方建设,既解决了地方企业设计人才资源匮乏的困难,也适当补充了地方高校科研经费的不足。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接轨是新时期美术教育的必然变革,也是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些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是美术教育发展的动力,也是高校美术教育的巨大市场。
2 创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美术教学模式
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商业”与“艺术”结合的教育,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和企业的资金、资源设备优势,使校企双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美术教育的改革从概念阶段进入实践阶段。积极创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美术教学模式,解决我省长期以来旅游产品设计人才匮乏,以及学校美术教学没有教学实践平台的现状。目前,我校美术教学改革中已建立校企合作项目2项,教学实践基地3个、与地方中小学美术教学推广实践合作学校3个。即美术专业与沿河 土家酒厂、松桃苗族工艺研究所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如今,美术专业已成功为沿河土家苦荞酒厂设计了“蛮王”系列包装产品,使企业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与地方院校合作的意识。
美术专业教学面向社会、面向民族地区的文化市场,从设计小型商标、广告到大型的环艺、企业形象设计等现已初见成效。目前,正积极与当地“大明边城”旅游企业联合,为其提供旅游市场的定位论证和旅游文化品牌的策划。
学校把企业面临的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地方企业在产品的开发和产品的包装设计、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企业每年提供一定经费供美术专业的教学研究,学校利用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拓展和强化美术专业学科发展的方向,同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并作为美术教学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教学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学生社会实践以及毕业生就业等提供平台。学生在现实环境中进行实际制作[(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和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得到提高。
只有重新认识高校美术教学的理念。突出素质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在教学安排方面加强对美术教学方法与技巧的研究,形成系统的美术教学体系,才能契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取得良好的发展。同时,专业教师不定期地到民族工艺研究所,为民族旅游文化产品的图案设计、后期包装设计等提供技术指导,部分教师还提供创作的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作品作为民间工艺产品的制作蓝本,全面提升苗绣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区域品牌的经济价值。只有通过长期、全面、深入的合作,学校才有可能在地方和企业联合建立具有活力的教学基地。
地方院校美术专业的介入必将促进民族地区艺术市场向着正规化、体制化的方向迈进,以全新的姿态探索出“产”、“学”、“研”相互促进,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学校与地方企业共同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另外,结合地方经济,把好的规划方案与设想推荐给政府,力争得到政府的认可与支持,学校与政府之间协调互助,产业与教育结合,产业与科技结合,这一切必将促进民族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以及与美术相关的地域产业文化品位的提升。近十年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充分证明了美术教育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也丰富和繁荣了地方艺术市场。在具体实践或者项目中,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为目标,拓展美术专业学生的视野,这不只局限于美术专业的深度,还力求具有整体文化的广度。训练把握艺术品质与市场效用的平衡力。
3 重视地方美术教学人才的梯队建设
地方院校的美术教学不仅肩负着为地方培养美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为当地基础教育培养教师队伍的责任。因此,美术专业的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通过走出去,准确把握当代美术教育学科前沿信息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研究水平。采取请进来的开放式教学,邀请国内专家学者讲学,使学生能够分享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其次,将民间艺术的传承者请进课堂,向学生传授民间艺术的制作技术,将民间艺术作坊、民间博物馆等公共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美术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拓展美术教育的教学空间。我校现有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基地2个,每学期邀请本地传统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人来我校进行民间艺术的技法演示。例如,学校先后邀请傩面具雕刻艺人、民间泥雕艺人为学生传授苗族傩面具的手工制作工艺和民间泥塑的塑造流程。使学生认识到本土美术的文化价值,培养其对本土艺术热爱和文化认同;自觉地参与到地域美术的传承与保护中去。
再次,依托美术系培养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建立起从小学、中学、大学美术教学改革的教育体系,为民间艺术建立起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例如,与地方中小学建立了美术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合作关系。将民族民间美术的教育资源和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纳入中小学美术教学之中,地方院校美术专业教师在美术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中小学一线的美术教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推广。反过来,中小学教师将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馈给研究者,以修订和完善理论研究的成果。因此,高校美术专业不仅注重教学团队自身梯队的建设,还应致力于地方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的系统化建设。
面对当代广阔的艺术市场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是综合性高校还是地方院校,因其所处的地域环境、资源优势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这些不同的优势与特色,能满足各种类型美术人才的不同要求,甚至特殊要求,所以应提倡多元化办学模式。
当然,地方院校的美术专业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美感和情操教育力求,在教学中渗入美学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研究和健全美术专业的教学体系,真正发挥美术专业的创造力,使之转[(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化为有效的生产力,最终落实为提高学生敏锐的审美知觉和美的创造力,构建跨学科的新型课程体系。从当代教育的宏观视角,深度挖掘的当地民族民间艺术的文化底蕴、拓展民族民间工艺的发展空间、将民间工艺转化为具有地域文化的旅游产品,强化本土地域文化的符号特征,开发具有贵州区域特色的美术文化的旅游产品;打造少数民族原生态视觉艺术图形文化的地域品牌。全面提升旅游商品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为推动区域性经济建设和发展“旅游大省”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美术人才。
4 结语
高校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首先厘清科目的针对性,不能不负责地任盲目扩大专业的涵盖范围。其次,课程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才培养质量不是单门课程的结果,也不是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课程选择内容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美术专业课程的改革既要体现教育主体的目的、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定一个可行、有效的标准。在当今市场化、商业化越来越浓的社会中,不可能只在象牙塔里,逃避“时效性”。因此,地方美术专业教学改革必须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当地社会对人 才的需求来实现;针对学生需要去解决问题,为学生的未来打造一个可发展的基础。在教学安排中能充分关注学生特点,使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发挥师、生、社会三者的互动关系来改变现状。探索具体的、可实际运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威廉F.派纳(美),威廉M.雷诺兹,帕特里克·斯莱特里,彼得M.陶伯曼.理解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藤守尧.西方艺术教育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 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道一,廉小春.美在民间[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
[5] 林钰源.课堂教学延伸模式探索[J].高校艺术教育,
2003(1).
[6] 潘鲁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装饰,2003(4).
连云港市有组织地参加“教海探航”征文活动始于2002年,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精心组织下,青年教师“探航”的队伍逐年壮大,尤其是近五年,青年教师“探航”的热情高涨,每年获奖的论文篇数更是直线上升,一直稳居全省前列。特别是近三年来一等奖获奖论文篇数分别为7、12、23篇,呈现直线上升的态势,从中可以看出连云港市小学青年教师成长的足迹。
一、“教海探航”的“连云港现象”的成因探析
毋庸置疑,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科研的专业引领。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连云港市小学青年教师在如此大的赛事中屡创佳绩,在全省一直保持高位领先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市―县(区)―校”三级宣传网络的构建确保了“教海探航”宣传路径的通畅。
在历届“教海探航”征文活动中,市教育局领导都非常重视。按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市教科所每年都下发《关于组织小学青年教师参加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的通知》,各县(区)教育局教科室接到通知后,又在第一时间内将通知转发到学校,学校迅速将通知精神传达给每一位老师,确保了每一位老师都能深入了解当年征文活动的有关精神,并有充足的时间去酝酿和撰稿。目前,已建立起“市―县(区)―校”三级宣传网络,确保了“教海探航”宣传路径的顺畅。在通过下发文件和专题会议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发动的同时,市教科所还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积极宣传“探航”成果,在连云港电视台、《苍梧晚报》、连云港教育网等媒体上刊发获奖简讯与喜报,并深入学校为获一等奖的老师发送喜报,召开座谈会,做到电视有声音、报道有文本、会议有激励,应该说这些做法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青年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与激情。
二是“教・研・写”三级培训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教师论文写作的水平。
在做好宣传的同时,市教科所还对每年的征文活动进行精心的组织、策划与指导。尤其是在论文指导方面,更是下了大力气。我们知道,青年教师的热情是有的,实践经验也是有的,但是缺乏理论的支撑与引领,在这种情况下,市教科所召开县、区及直属学校教科室主任会议,先通过会议对教科室主任进行“一级培训”,再通过他们对各学校的教科室主任进行“二级培训”,最后由各学校教科室主任再对本校的教师进行“三级培训”。在做好这“三级”培训的同时,我们还围绕新课改、“教海探航”征文等主题,邀请省内外专家为青年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做讲座、开展学术研讨以及举办“教海探航”论文比赛培训会、“教・研・写”系列培训会等活动。每年的4月至7月,市教科所都组织多场次“教海探航”论文比赛培训会,从论文选题、论文初稿论证、论文修改等环节入手,将论文指导真正落到了实处。特别是6月、7月,他们不停地奔波于各地各校之间,深入到青年教师中,组织骨干教师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文稿,开展专题沙龙研讨,进一步拓宽了老师们的思路,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也致使更多的论文有了冲击“教海探航”的机会与实力。
三是教育科研评价机制的建立拓展了“教海探航”良性运行的空间。
为了点燃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激情,提升全市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我们还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教育科研评价机制,每年都对各县区、直属学校的教科研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与评议考核,并通过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和《教育信息参考》,对在考核中表现突出的县、区、直属学校进行通报和表彰。而考核中的重要一项就是“教海探航”,获得“教海探航”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加10、6、2分,这项举措促使各县、区、直属学校对“教海探航”加以高度的重视。此外,市教科所还把各县、区、直属学校每年“教海探航”的组织发动、获奖情况等作为“优秀教科室”“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评选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些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拓展了征文活动的良性运行空间,这也是近几年连云港市“教海探航”征文活动成绩持续攀升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四是论文写作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搭建了“教海探航”交流展示的舞台。
为促进教科研与课堂教学的密切结合,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我们还经常开展一系列的专题研讨、学术沙龙等活动,如举办“省‘教海探航’论文竞赛成果展示暨教科研论坛”活动,组织获得“教海探航”一等奖的老师上示范课,做论文写作经验介绍,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施展舞台,激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向他们学习,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可以说,这一激励措施无论对获奖教师本人,还是对参加活动的青年教师都是非常有震撼力的。在每一次研讨会上,都能看到许多的新面孔。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走上了研讨会的舞台,走上了教育科研之路。不仅如此,我们还大力提倡与号召各县、区、直属学校积极开展相应活动,力求让每一位获奖者都能零距离地和周围的老师们交流“教海探航”获奖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与影响作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必然产生连锁反应,这也是连云港市这几年在“教海探航”活动中屡创佳绩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五是“名、特、优”教师的打造扩大了“教海探航”示范引领的效应。
在连云港市教科研队伍中有一批钟爱教科研的“痴迷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教学追求和理想,他们笔耕不辍,俨然把教科研当作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无疑,“教海探航”征文活动为这样的一批人提供了舞台。于是,他们的智慧与思想就被一次次地激活与凝结,并逐渐在市、省的各种活动中崭露头角。如今,他们中已经有很多人成为我市教育科研的中流砥柱,引领并带动了周围一大批新生力量的加入,如灌云县伊山小学的侍作兵校长创下了教海探航“五连冠”的记录,师专一附小的汪燕、王金涛、张礼霞,师专二附小的李卫、穆传慧、孟庆甲,新浦区解放路小学的张红等,他们不仅自己对教育教学无比钟情,还影响了身边很多人。可以说,今天我市能有如此庞大的“探航”队伍与他们的榜样引领是分不开的。
二、“教海探航”的“连云港现象”背后的思考
如今,“教海探航”已经成为推动连云港市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平台,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唤醒了一线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吹响了响亮号角。
对教师而言,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以前,很多教师对教科研漠不关心,认为教科研是专家的专利,自己把书教好就行了;如今,很多青年教师在经历数届“教海探航”活动的熏陶后,更好地认识到了教科研的重要意义,揭开了教科研神秘的面纱,同时也意识到搞好教科研是搞好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成长中研究、在反思中研究、在读书中研究、在问题中研究、在选题中研究、在合作中研究……这些都在唤醒着广大青年教师投身教科研的意识。近十年来连云港市“教海探航”获奖的总数一年比一年多,论文质量一年比一年高,这也折射出青年教师教育科研意识的增强。可以说,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要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养成对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深层探究的品质,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之源。
二是提高了一线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最大作用,就是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实践证明,提高教师素质,光靠读书不行,光靠实践不行,光靠思考也不行。只有把读书实践和思考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和探索,才能切实提高教科研水平。而青年教师参加“教海探航”活动本身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这是因为:要搞科研,就要学习理论,掌握思想武器,提高理论水平;就要查阅资料,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就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就要进行分析思考,把搜集的材料进行梳理提炼;就要实施研究方案,在实践中检查方案的真理性……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是我省基础教育论文评比中最具权威性的评比活动,接受此项活动的洗礼与锻炼,必然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海探航”论文写作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智慧提升,是从已知探索未知的智慧超越,开展这样的活动对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思想水平、教育行为水平以及他们的学习自觉性都是很有帮助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看得远,才能做得更好。而“教海探航”征文及颁奖活动就为骨干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高瞻远瞩”的平台,教育科研的能力自然也就在不断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历练与提升。
三是打造了一支名特优教师队伍,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动力引擎。
“教海探航”征文活动营造了一个“崇尚学术、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有力地助推了师资梯队建设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在连云港市开展的“333工程”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青年骨干教师都在积极参与每年的“教海探航”征文活动,骨干校长中的侍作兵、吴继桃、于通元等,都曾多次参加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333工程骨干教师”中的王金涛、张永虎、金凤、张礼霞、张兴百、袁亚敏等老师还作为获奖选手多次参加颁奖典礼并做大会发言,孙焱、侍作兵、李卫、张礼霞、黄海莹等老师还受邀在大会上执教观摩课。在职的特级教师队伍中,徐鹤春、刘、文萍、陈红、汪燕、吕恒来、郭有吉、杨海波等,都曾是当年探航的“老水手”,都与“教海探航”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可以说,在历届“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的引领下,我市的“名特优”及骨干教师正在一批一批茁壮成长起来。实践证明,这项活动的开展对于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是催生了一大批青年教科研新人,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增添了新生力量。
面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应该深入了解青年教师,研究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学习、辅导、组织活动、强化实践等手段,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内在潜能,使他们成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成为在校内、市内乃至是省内外有影响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唯有这样,学校教育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我们把加强教育科研、培养教育教学骨干作为主攻方向,通过“教海探航”活动,组织全市广大青年教师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开阔眼界,更新教育观念,破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观念,把他们引领到教育科研的大路上来。而作为一名骨干教师,也必须逼迫自己潜心于教育教学研究,力争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将实践与理论有机联系在一起是个人专业成长最好的方式,对此我们常抓不懈,每年在“教海探航”活动中都有“新人”出现。武海虹、姚海玲、卞小丽、蔡亚、徐亚琴、杜廷云、王美欢、卞凯文等,都曾在当年的“新人奖”中脱颖而出。可以这样说,“教海探航”活动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科研新人,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增添了新生力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系统性和综合性;论文和科研训练;创新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36-03
为进一步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选择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改革与实践研究势在必行。为推进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土木工程行业特征和土木工程教育特色以及企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在工程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够参与项目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够进行项目立项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方案比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工作,具有专业软件的应用和开发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场经营和开拓能力,因此有必要要求学生在企业工作和学习,结合工作实践,进行论文选题,完成论文的研究工作。
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及培养体系
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应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土木工程领域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并熟练使用;熟练掌握专业软件的应用,并初步具有专业软件的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项目规划及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能有效地与人沟通与交流,能够与人协调以及整合可利用资源的能力;了解国内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具有开拓国内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能够应用外语交流,具有良好的国际观,了解国际先进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设计标准,与国际同行业接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勤奋、进取、不断创新,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能力。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将在学校聘任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设计工程师以及学校指派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直接来源于企业工程设计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能够使学生通过工程设计中关键问题的研究,获得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能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论文形式主要是工程设计类、结构分析软件应用类、结构监测和试验类或工程管理类,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中均应至少有一名来自企业部门的专家。
三、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和科研训练的基本要求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和培养体系,学生论文选题和科研综合训练应直接来源于土木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工程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也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因此可从大土木工程领域中多方面选取,如:(1)工程结构设计与静动力力学分析;(2)大型构筑物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3)大型构筑物现场监测与试验研究;(4)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如结构抗震与防灾减灾;(5)一个较为完整的土木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6)高层建筑结构或大跨钢结构设计;(7)桥梁设计和施工监测;(8)路基路面设计和施工监管;(9)高边坡与深基坑工程设计;(10)隧道结构分析与工程设计;(11)地铁区间和车站结构设计等。对于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性或研究性论文。论文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结论;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包括企业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等)和致谢等。对于论文的内容可以要求有:(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3)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对于不同领域或形式的工程专业论文应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如:(1)工程结构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基础建设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力学分析数据准确,设计符合土木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结构设计方案能够投入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2)应用基础性研究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等)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3)工程结构力学分析和设计软件应用类的论文,针对实际工程结构应用背景,要求分析合理,总体结构力学建模正确,应用程序编制或工程软件应用正确,文档规范,并通过结构工作状态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4)土木工程和施工技术管理类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结构应用背景,建立项目管理过程和经济概算预测及评估,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5)工程结构施工监测和结构试验类论文,针对实际工程结构施工现场,如桥梁、道路和大型结构物施工过程监测,关键结构的强度和动力学性能试验等。掌握试验和监测设备的使用技术,监测和试验数据可靠、翔实。论文阐明试验结果在具体结构现场的应用和有效建议。
四、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和科研训练的质量评价体系探讨
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关系到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是否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和科学制定有效的评价指标,来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多样化考核方式,包括产业界专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引入企业质量管理理论,探索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加强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质量管理与监控。然而对学生论文和科研综合训练的质量管理则要对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论文,根据论文内容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行论文的质量评价与控制,见表1、表2。
五、结论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型人才,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条件。改革现有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机协调发展是必要的。根据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规律,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进行整体优化,着重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培养口径与和职业要求等关系,形成有利于培养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增加新兴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知识;充分利用行业优势与特色,进行产学研合作,建立互动共赢、各负其责的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论文和科研综合训练等实践环节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锐清,曾宝成,刘涛.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17).
[2]张式谷.撰写学位论文琐谈[J].理论前沿,1992,(15).
[3]胡召音,李艳艳,祁石磊.硕士研究生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8).
[4]沈红,吴国娟,邓桂馨,等.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S2).
[5]温凤媛,马立红.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