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税收会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由于其面向社会发展的服务领域比较广泛,那么其资金来源也是比较广泛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事业单位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纳税义务,那么一旦有纳税事件发生,就必须要进行纳税管理,在纳税过程中就要严格的按照税收管理方式开展税收工作。当前在我国事业单位开展的工作中,主要是参照事业单位的一般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2]等开展工作。那么在其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就存在几方面的差异,下面我简单加以分析介绍。
1.收支确认原则存在差异事业单位发生了应税业务和非应税业务时,按照税法规定[3],其收入支出必须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开展工作,但是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那么这两种不同的财务确认方式,对于一部分业务的开展和确认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践过程中,事业单位为了简化会计工作,通常情况下对于一部分经营性收支业务也采用非经营性收支业务的确认方式,利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记账和操作。
2.费用扣除规定存在差异税法规定事业单位的费用扣除需要按照应税工资的百分比进行确定,但是对于一部分直接列支的费用,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不能够予以扣除,那么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已经扣除了职工福利费的,就不能够在扣除医疗基金,这是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采用的统一的费用扣除标准。但是在会计做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按照我国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费用扣除的,那么对于比如职工福利费用等扣除方面存有一定的差异,费用都是直接进行事业支出处理的。
3.资产处理方式存在差异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处理过程中,都是需要严格的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资产折旧、计提等财务管理操作的。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事业单位的会计操作规范对于资产的处理方法上和税法规定存在较大的差异,就固定资产折旧方面,税法中明确规定了对于一些非营利组织在计提折旧的过程中,不允许进行税前扣除,但是按照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规范要求来看,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是可以在税前进行扣除的,那么这就造成了财务上所得税收入的差异,应税所得额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与税法的差异对税收征纳的影响效果分析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会计规范和税法之间存在加大的差异,那么这样的差异影响使得事业单位在有关的涉税业务进行所得税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很多的事业单位在发展和业务经营过程中,既有应税收入,同时也有一部分是非应税收入,那么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收入费用进行划分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其不同的收入对应费用进行合理划分,使得应缴纳税款的所得额准确,当然在计算收入、费用操作的过程中,其财务工作量就明显增加,那么就会造成事业单位在计算过程中,不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会计规范操作,也就不能够获得按照税法规定来完成会计记账和税收所得额的确定。
国家税务总局针对这种差异以及不规范操作行为,制定了明确的管理规范条例,针对企事业单位的所得税征收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主要是为了更加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操作规范和税收征纳情况,能够从根本上对企业的税收征纳情况及其影响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探讨,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于会计规范和税法之间的差异,能够采用核定征收等方式进行变通处理,目的就是使得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操作过程更加的规范合理。
三、结束语
审计实务中发现很多会计人员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含义、计算及其会计处理的理解一知半解,导致会计处理不正确,出现少缴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情况。下文就免抵退税的含义、计算和会计处理进行解析。
一、免抵退税的含义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税收措施。我国的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照税法规定已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或免征应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按照现行规定,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方式主要有免、退税,免、抵、退税,免税三种。免、退税方式主要适用于外贸出口企业;免、抵、退税方式适用于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
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和视同自产货物,免征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和视同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的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和视同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经过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予以退税。
二、免、抵、退税的计算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2.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注意事项: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为截至当期已收齐单证销售额,包括本期销售本期收齐单证销售额和前期销售本期收齐单证销售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3.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注意事项:“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
4.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注意事项: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为当期报关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不论是否收齐单证。
三、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
在进行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时,企业需要涉及“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两个明细科目。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一)货物报关出口后,按时收齐单证的会计处理
1.企业报关出口货物后,根据当月报关出口有关单据和外销出口发票等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2.根据经主管税务局批准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根据经主管税务局批准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根据经主管税务局批准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注意事项:部分会计人员认为免、抵税额因为不影响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的余额可以不作会计处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根据财税[2005]25号文件规定,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后,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二)货物报关出口后,逾期没有收齐相关单证的,须视同内销征税。
1.本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1)冲减出口销售收入,增加内销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2)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注意事项:
①单证不齐销售额计提销项税额时,销项税额=单证不齐销售额/(1+征税率)×征税率。
②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账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③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货物,所以在账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2.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1)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冲减进项税额转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3)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退税率冲减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红字)
注意事项:
①对于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账务上不进行收入的调整,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也不进行调整。超级秘书网
②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
关键词:会计操作 税收 筹划 问题探讨
在新一代的税收政策下,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投资理财措施,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如何做好税收筹划,以期能够转变思想,在税收政策的空缺中,找到契机,将企业的税收减少到一个合理的幅度,为企业节省资金,有更多的空闲资金去周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当前在税收筹划中的技术手段及方法,以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 税收筹划的常用技术手段
在当前严格制约的税收政策下,只有不断讲究变通,把变通转化的思想巧妙的融入到纳税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冲破当前环境及税收制度的约束,才能够更合理的做好税收筹划,实现税负最低,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我们常见的纳税技术手段主要有:
(一)转变思想,合理筹划
在做纳税方案时,要适当变通思想,使税收方案做到合理筹划。首先,做好业务形式的适当转化,当企业的业务形式发生转化的同时,企业所涉及的所有业务收入及税种自然会随之改变,企业需要缴纳的税负自然也会有所不同。其次,利用关联企业巧妙筹划。在做纳税方案的时候,可以巧妙的利用关联企业间存在的税率差异,将会计主体间的业务进行适当的转化,通过在关联企业间转让定价,实现业务收入费用在不同关联企业这些纳税主体间转移,从而节省税负。再者,业务期间巧妙筹划。在业务期间,可以将一种业务巧妙的转化为另一种会计期间的业务,这样能够使企业的成本及业务收入实现跨期转移,从而使税负得到适当节省。
(二)做好企业组织筹划
企业的组织形式及产权关系与企业的经营理财和税收有很大的关系。组织形式不同,产权关系发生改变,企业税收待遇也会有一定的差别,尤其在做一些产权变更时会有很多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为企业节省更多的资金。因此,我们在筹划的时候,可以酌情应用。常用的筹划技术有:合并筹划。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资产重组及并购等手段,改变企业的股权关系及组织形式,使税收待遇得到改变。延伸筹划。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灵活的选择是采取总分机构还是设立独立的子公司。分立筹划。企业还可以灵活的将总公司进行有效扼拆分,将企业的业务收入在多个纳税主体间有效分割,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分工合作的优势,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提升,也能够更合理的筹划税收方案,为企业有效节省税负。总之,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及产权的筹划,随之合理筹划税收,对企业有很大影响,甚至会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
(三)利用会计政策巧妙筹划
不同的会计政策会引起不同的财务结果,企业所缴纳的税负自然也会有所差别。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会计政策采取适当的税收筹划技术,为企业节省税负。估计技术。在做核算时,对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不确定因素都要进行尽可能准确的估计,列入预算核算当中,对企业的发展要纵观全局,用发展的思维准确估计,以合理规划企业资金,节省税负。分摊技术。可以将一项具体的费用,分摊到多个对象上,利用现有的政策,寻找适合的摊销年限及摊销的方式,这样对企业税负也是一个很好的节省措施。实现技术。我们知道只有那些已经实现的损益才能够纳入企业收益和会计管理,也才成为计税的依据,因此,要掌握好这些损益是新的进度与期间,以有效节省企业税负。
二、 企业进行合理税收筹划要满足的条件
尽管上面介绍的一些技术方法能够很好的筹划企业的税收方案,为企业节省税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用这些技术,企业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更方便的进行税收筹划。
企业要具有一定规模。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更方便进行合并或分立的筹划,才能更灵活的利用分摊技术。
企业资产要有流动性。只有具备流动的资产,才能够更方便的进行投资经营安排,才可以更方便灵活的进行税收的筹划。
企业的行为决策程序要简化。只有拥有简化的决策程序,才能更便于税收筹划的实施。如果决策程序繁琐,及时我们拥有了很好的税收筹划方案,在实施落实的过程中也会因为种种问题,影响筹划结果。
三、结束语
在税收政策不断完善的今天,我们只有参透税收条文的意思,通过转变思想,利用企业组织形式及不同税收政策,合理规划企业的税收方案,这样才能够为企业节省更多的资金,节省税负,为企业增加更多的竞争实力。当然,要做好这些,也要依据本企业的具体实力及具体情况实施。
参考文献:
[1]靳娜娜.浅谈增值税税收筹划[J].现代经济信息,2011
企业会计部门主要对成本费用、收入以及企业资产进行核算,有多种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的核算方法对于企业的成本费用和收入都有较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核算方法会影响纳税的金额发生变化,下面对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1收入结算方式的选择
企业对于销售的货物有着不同的结算方法,不同的结算方法计算时间也有出入,纳税的时间也有出入。税法规定,对于直接收款的销售方法,当天必须把提货单交给买方,并且确认交货时间;委托销售收款或者银行销售收款方式,对于发出的货物办理好委托手续,并且确认当天收货;采用赊账或者分期付款的销售收款手段,把合同的签订日期作为收款日期。通过货物销售收款手段的调整,可以延缓纳税的时间。
1.2费用列支的选择
对于费用列支的税收筹划,尽可能的列支当期的费用,对于可能造成的损失,要改为减少所得税和延缓纳税的时间,获得税收的利益。
1)对于已经发生坏账,对于货物的亏损情况要及时进行货物记录。
2)对于能够预测到的损失,要及时入账进行核算。
3)减少成本费用的摊销时间。
1.3长期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
长期投资核算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主要由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所占有的股份比重,以及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权利的大小决定。根据投资的理论可以看出,当投资的比重小于30%时,采用成本法进行投资;当投资比重在30-50%之间时,采用权益法。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投资方法。一般情况下,被投资的企业是先盈利后亏损,选择成本核算法,先亏损后盈利选择权益核算法。如果被投资的企业发生亏损,采用成本法进行资金核算,则无法对企业的获得利润进行核算;但是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时,会导致投资企业的亏损,而减少对利润的核算,可以起到延缓纳税的作用。尽管两种核算方法的纳税金额相同,但是纳税时间却有很大区别。
1.4存货计价的选择
企业存货计价的高低,对于企业的盈利核算有很大影响。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于企业每个季度的利润核算收入有很大区别。按照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对企业存货计价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毛利润核算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采用那种核算方法进行企业存货的计价,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当出现物价上升时,发出的货物采用加权平均法,此种方法稳定性能较好,可以多计发货的成本,并且会增加存货成本,可以产生较低的季存货,减少相应的税收;当出现物价降低时,采用先进先出法对期末存货进行核算,加大了当期成本,较少了相应的纳税。当企业出现经济危机时,延缓企业纳税,就等于从国家借出一部分无息贷款,可以使企业作为运营资金,从而取到利润。这个做法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都是很有利的。
2结语
1.会计核算执行力度不够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就会改变企业原有的分散管理资金的现状,从而实现了资金的统一管理和集中收付。但是,由于企业的会计制度还很不健全,主要是我国企业各个部门的资金收支并没有全部纳入核算管理,导致预算对支出的控制和约束不力,进而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力度不够。
2.政府部门没有做好对企业会计核算的控制工作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我国的政府部门并没有执行好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监控工作,即使对企业的会计核算有一定的控制,但是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的。有关政府部门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还是以事后监督为主,没有转为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因此,我国政府部门没有做好对企业会计核算的控制工作也是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之中的主要问题。
3.不同企业会计核算不统一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不同企业的会计工作不统一,在会计核算这一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有的企业在实行会计核算的时候,虽然预算单位对资金的支配权并没有改变,但是各财务审批事项是由单位负责人来进行,这样资金就会移到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就应该对资金进行全面的管理。然而,由于现在企业的会计制度都比较的落后,并且原始的会计制度就不统一,这样就导致会计核算的过程执行起来非常困难。因此,进而就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出现。
二、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税收制度对会计核算还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主要是它的执行体系还不够完整,并且不能够真正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这样不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所以,这种税收制度也不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有关财务方面的完整信息。因此,为了满足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发展,实行税收制度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就显得很有必要。同时,在需求上也对我国现阶段企业的会计税收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企业中进行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核算已经是势在必行,并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的模式
1.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会计账目管理
实现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结算管理首先应该实现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会计账目管理。第一,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建设。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分类,对财务资金再次进行设计和分类,进而对财务资金进行统一分类。当然,财务统一收支结算的模式应该以企业的总收支分类为基本依据,建立财务资金支付体系。但是,这种会计体系能够较好地解决财务分散模式下的会计账目无法进行有机整合的问题。第二,提高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结算的运行效率。目前,企业的会计结算中心已经实现了网络化、标准化和数字化,进而将财务数据库系统和相关的应用服务程序紧密相连。同时,财务管理软件能够对会计科目进行批处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终端的数据共享,从而加强现行税收制度下结算的高效运行。
2.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会计人员管理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结算的会计人员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因而需要提高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结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加强人力资本开发及人力资源配置,选拔优秀人才。企业应该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以吸引综合素质更高的会计人才。然后,可以根据职位的要求将会计人才进行有效的分配,以促进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运行。第二,划分人力资本级别,铺设晋升道路。企业的财务结算中心是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结算的运行模式,结算中心的性质决定了现行税收制度下管理人员职位等级的划分。第三,建立岗位轮换制度,防范财务风险。为了进一步保证企业会计结算体系的有效运行,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岗位管理制度。良好的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人员管理制度还能够让会计人员全面的接触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结算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较快地熟悉预算、核算、结算、资产管理等业务流程。
3.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企业还应该实行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会计档案管理。第一,增强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对于企业的会计结算中心而言,增强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应该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从而能够增强原始会计凭证的完整性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尤其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现代的会计信息取得、存储、传输等功能都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二,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在原始凭证的基础上,企业会计结算中心还应该加强实行电子账务加工,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首先,加强对会计信息的计算、分类和检查等处理。其次,强化数据存储和备份工作,防止数据丢失等风险。最后,优化数据的传输方式,防止会计信息数据被修改。
四、提高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的建议
1.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管理
提高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首先就要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进而细化部门预算编制。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企业会计核算一般需要包含所有部门的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主要是将各类不同的各项资金核算在该企业的年度预算之中。因此,要进一步贯彻和执行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制定出科学且符合实际的标准,为提前会计核算做好准备。通过提前会计核算,可以使核算细化到各个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具体的项目,从而提高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有利于企业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实行。
2.转变企业会计核算中心职能,加强支出监督管理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实行企业会计核算,应该转变传统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加强支出监督管理,进而促进会计核算中心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目前,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工作是资金的支付和会计核算。当然,这不仅仅是记账的职能,更应该是具有核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的职能。通过核算各个企业部门的会计预算情况,可以监管和控制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进度。还要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事前控制,会计在收到部门核算的支付申请后,应该及时确认相关信息,然后才进行支付。因此,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中心要彻底的改变传统的观念,真正做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3.建立健全的企业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管理制度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还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核算中心内部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必须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保证,因此,要求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包括人事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核算监督制度等。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管理制度对于实现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4.加强企业内部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
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为了避免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出现重复现象,进而提高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要求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会计核算方式,从而更加真实有效地反映企业的成本管理。同时,加强对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企业成本的控制,从而促进企业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化发展。因此,现行的税收制度下的企业核算要求加强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五、总结
论文摘要:指出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做到“两手都要抓”:其一是狠抓税收管理;其二是狠抓会计基础工作建设。
社会经济发展到如此繁荣的今天,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已严肃地摆在财会人员面前,这是一个不得不令人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做到“两手都要抓”:其一狠抓税收管理;其二,狠抓会计基础工作建设。
1.狠抓税收管理
对于国家来讲,税收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调节收人分配、调节经济和稳定经济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讲,税收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狠抓税收管理。
企业纳税不仅包括商品劳务税、财产及其他税,而且更主要的是企业所得税。税务局对企业一年一度的企业所得税检查是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之前如果不对原始凭证、会计凭证、账务处理和会计报表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检和分析,就很容易在检查中出现问题,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所以财会人员当引起高度重视。
企业应纳所得税额二应纳税所得额X所得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人总额一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根据国务院令第13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第六条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项目,是指与纳税人取得收人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而成本、费用和损失是牵扯一个企业经济活动方方面面的较大范畴,下面列举几年来人们在企业所得税检查中容易出现的、容易忽视的和不够明确的问题。
1.1关于电子计算机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
电力企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依据是经财政部批准的1993年7月1日颁发的由中国华北电力集团制定的《电力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目录),而电子计算机的固定资产折旧提取正是按此目录中“电子计算机折旧年限为4年,年折旧率为25%"的规定计算提取的。
但税务局在对企业的所得税检查中认为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其依据是国家税务局国税发200084号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按此规定计算的年折旧率为20%,而企业为25%,差异为5%。这样,税务局认为企业当年多提5%的固定资产折旧,多进成本,应补交企业所得税。
笔者认为必须紧紧抓住《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的“第二十五条除另有规定者外……’,这句话,因为电力企业正是属于“另有规定”,即前文所说的《电力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目录》。
1.2关于“应计未计项目”的问题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发现,开具日期为上年的费用发票,在上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期后拿到财资部门报销。根据国家税务局国税发[1997]191号文《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679号)《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规定的‘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是指年度终了,纳税人在规定的申报期申报后,发现的应计未计、应提未提的税前扣除项目。”
1.3关于一些费用的问题
每年11月份前后要订阅并支付次年的报纸杂志费,每年末要支付本年末两个月及下年初两个月的采暖费,每年末要交纳次年的汽车养路费,每年要预付次年的保险费。为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我们应将当年订阅并支付次年的报纸杂志费、当年预付次年的保险费、当年交纳次年的养路费、当年交纳次年初两个月的采暖费在当年挂“待摊费用”,在次年列人“生产费用”的有关项下。
1.4关于培训费的问题
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用于职工技术培训和文化素质培训,是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由教育培训部门在限额内掌握使用,故培训费应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但工作中常举办为期很短的会议式培训,主办方经常把住宿费、会议费、培训费笼统地开具摘要为“培训费”的发票,报销时没有列人“职工教育经费”,而是列人“生产费用”的别的项下。这样,在税务检查中,由于“职工教育经费”年末余额为零,检查人员认为列人“生产费用’,别的项下的培训费是多列成本费用,应补交企业所得税。因此,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就应该督促当事人在开具发票时把住宿费、会议费与培训费分开,将住宿费、会议费列人“生产费用”的有关项目下,培训费列人“职工教育经费”。
1.5关于发票问题
要审核发票开据方的性质是否与其所开具发票的性质相符,具体判断时,根据发票开具方的名称作出初步认定或据发票开具方税务登记证上的有关“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确定及代替发票的各类收据是否套印“国家税务局监制”章或“xx省财政厅票据专用章”等。要严格审核企业内部单位之间开具发票的合法性,因为报销方和审核方都是内部单位的人员,在审核中往往容易忽视,有的无任何套印的章,只盖有单位的“财务专用章”,这是不符合规定的。如一位经办人员取得了一张盖有地税稽查分局章的有关地税征收业务发票,经查实是地税稽查分局为完成稽查任务而开具的发票.这是不符合规定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发现用“其他服务业”的发票开出摘要为“xx材料”的属于零售业内容的发票,这也是不符合规定的。
1.6关于“非货币易”问题
在“非货币易”问题上,会计应当明确:非货币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其中存货又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企业应在非货币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相关资产和按公允价值购买另一方资产两项经济业务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并按规定计算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1.7关于“债务,组”问题
“债务重组”是当今企业经常面对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确: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企业)与债务人(企业)之间发生的涉及债务条件修改的所有事项。
债务重组的方式: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换为资本,包括国有企业债转股;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组合进行的混合重组。
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其中存货又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企业应在非货币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相关资产和按公允价值购买另一方资产两项经济业务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并按规定计算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1.7关于“债务,组”问题
“债务重组”是当今企业经常面对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确: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企业)与债务人(企业)之间发生的涉及债务条件修改的所有事项。
债务重组的方式: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换为资本,包括国有企业债转股;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组合进行的混合重组。
债务重组业务中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包括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等,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支付的现金金额或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非现金资产相关的税费)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人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与收到的现金或者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
1.8关于铁路运费进项税抵扣的规定
铁路运费进项税的抵扣,企业按铁路运输发票上注明的“运费”的7%计算抵扣。根据新规定,国家税务局国税函2003970号文件:中国铁路包裹快运公司(简称中铁快运)为客户提供运输劳务,属于铁路运输企业。因此,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取得的《中国铁路小件货物快运运单》列明的铁路快运包干费、超重费、到付运费和转运费,可按7%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2狠抓会计基础工作建设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香港召开的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上说:“会计的基本职能是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提供会计信息,为经济管理和经济决策服务。会计工作是重要的经济管理手段,它对于维护经济秩序、规范社会经济生活、提高经济效益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会计信息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是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没有会计业的规范发展,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础就会动摇,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崩溃”。
刽十基础工作建设需要我们做非常细致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建立和完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运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即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务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要做到用制度管人而不是用人来管人,用内控制度来管理财会部门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要制定岗位责任制,具体应包括该岗位的工作权限、程序、标准和奖惩,如出纳、成本核算、电费核算、工程核算、资产管理、报表管理、税收管理、财务稽核、综合管理等岗位责任制,使会计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超级秘书网
2.2严把两关
严把审核关:就是要检查原始凭证和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如果凭证传递到稽核岗才发现有误,再去找经办人员纠正.会计工作就会被动。
严把稽核关:稽核在会计部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每一张凭证都要经过稽校员稽核,所以稽核人员不仅要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此项工作,而且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问题处理在萌芽之中。另外,针对一些较特殊和较前卫的问题要请有关专家共同研究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进行账务处理。
2.3努力成为正的A级企业纳税人
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要求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遵守和履行税法、行政法规等法定义务的情况来评估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纳税信用等级共分4级,采用百分制进行考评。考评分在95分以上的为A级,在60分以上95分以下的为B级,在60分以下20分以上的为C级,在20分以下的、有违法犯罪记录的为D级。不同级别纳税人享受不同的待遇:A级纳税人可获得统一定制的证书,并在有关媒体上予以公告;B级纳税人可享受法定检查之外的当年税务检查、税务登记年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年检以及审批税收优惠等方面简化手续和程序的待遇;而C级纳税人将被税务机关列人年度检查计划的重点,同时在发票领取等方面受到严格控制;D级纳税人不但要受到与C级纳税人同样的监管,还可被税务机关依照税法和行政法规收缴、停售发票或停止出口退(免)税权。
目前,税务部门正在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进行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国家制定的税法和有关方针、政策,严格按照税法来约束企业的经济行为,为成为A级纳税人莫定良好的基础,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健康良好的运行环境。
2.4企业要进行税收筹划
我们引用别人的文献资料时不能随意的改动,要正确和准确的使用,更不能把别人的劳动成果当作自己的学术研究结果,这样是不道德的体现。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会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欣赏。
会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张国志,霍炬.税收会计、纳税会计与税务会计辨析[J].商情(财经研究),2007
[2]安建华,张秀莲.税收会计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3
[3]黄爱玲.税务会计模式设计与选择[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
[4]刘惠杰,赵杰燕,陶红亮.税收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分析[J].农场经济管理,2007
[5]周亚蕊.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及现实意义[J].会计之友,2004
会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金克木.文化的解说[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
[2]毛伯林.关于会计文化若干问题的研究[J].会计研究,1993(3).
[3]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敬东,汲,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劳秦汉.文化环境、会计人、会计实务与理论[J].会计研究,2001(1).
[5]杨世忠.诚信理财,塑造企业财务品牌[J].财务与会计,2004(10).
[6]殷勤凡.对会计文化的批判性思维[J].当代财经,2005(5).
[7]张云.中国会计文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
[8]萧延中.中国崇“圣”文化的政治符号分析——一项关于起源与结构的逻辑解释[EB/OL]..http:///s-
hehuiqita/080229/14111099-2.html,2012-06-10.
[9]马元驹,杨世忠.对我国会计职业群体“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期盼[J].会计之友,2009(4上).
[10]马元驹.镶嵌在会计徽标中的公平正义——以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徽标为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2).
会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
[2]中国教育会计学会信息.2011(20).
[3]尹菁等.论在新形势下高校会计监督与服务关系.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2).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5]韩国红,潘上永.会计判断,会计实务的重要程序.财会研究,2006.6:26~27
原标题:对比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原则
摘要:税务会计是根据税法,坚持税务会计原则等进行的。因此,税收会计是税法中的具体体现。财务会计以会计准则为基础,会计准则的原则和核算远远超过了会计准则。然而,刚度的税法和财政会计的硬度,纳税人违背税法,将受到惩罚。财务会计与税收法规在不同方向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法规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文章主要对比了税务会计原则和财务会计原则,并进行了思考性研究。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原则
无论是在税收还是在(财政)会计,“原则”学科理论都居于核心地位,尤其构建的是最优税制、最优(财政)会计制度的法律或准则。也即是,原则一旦不存在,也变没有了生机;而在税收科学和(财务)会计中间,产生了两者间的边缘性学科--税务会计,整合了税务会计原则和财务会计原则。税法不容侵犯,按照税务会计原则及所有满足要求的财务会计原则,并不完全满足会计原则的要求,不会被确认。经过筛选,税务会计原则基本定型。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工作是我国经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原则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不同。
一、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是指企业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经济管理活动,利用已经成型的资金运动,实现对系统的全面核算和监督,将主要目标放在和企业产生经济关系的债权人、投资人及企业的盈亏状况等。财务会计在现代企业居于基础性地位。开展一些会计程序,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主动投入到管理决策,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服务市场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方向是提供一系列的信息,为信贷、决策和投资等提供保障,主要包括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等,体现企业财务的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等。能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会计确认、处理、加工交易信息,通过财务报表,将财务信息作为企业外部利益集团的主要内容。这类信息以货币作为主要衡量尺度,并结合文本描述,呈现企业资金过去情况或经济互动状况。具有真实和验证的特征。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体现了一些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如债权人和投资者。这是一个共同关注的信息用户。在此基础上,做出经济决策。在经营管理下,财务会计做财务报告,换句话说,提供和使用信息的人并不联系。为了获得信任,就要处理并加工信息,严格管控形成和传输整个过程。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原则等一些规范也加将顺应这种潮流而产生。
二、税务会计
税法导向原则也称之为税法遵从原则。税务会计要把税法作为准则,基于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将税法作为标准(把税务筹划作为目标),再次开展确认和计量,在符合或不违背税法的基础上,进行纳税,寻求税收优惠。坚持“税法第一”,相比会计法或常规法律,税法具有优势。各国为了切实有效地向纳税人长期纳税,在税收原则的指导下,通过税收法律的体现,逐步形成了税收会计原则[2].税务会计基于现行税法,通过会计理论和技术,结合相关学科,以货币形式计价、持续全面地体现并监督和税收活动,并将这种信息传递给税收机关和税务管理当局,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构建我国税务会计理论体系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会计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探究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在经济活动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建构税收会计理论体系,营造会计主体环境,发挥税务主体的潜力。对这种理论进行构建时,要坚持逻辑原则,一定要具有一致性的思维逻辑,体现内在的简洁性,这种原则在一些学者看来体现了一定的美学原则。税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要具有总的规划,该规划具有战略研究的价值,这一战略研究与规划是基于对现代税法的正确认识。在这种体系中,税务会计各要素是是按照一定归类分开。税收会计的社会环境复杂,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它不能绝对化,要变动,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但是,理论体系的内容并不主观,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在会计环境中,税收会计属性和管理是构建税收会计理论体系的构成部分。税收会计环境的概念不仅抽象而且复杂,不同于一般的会计环境。这里所提的税收会计环境是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物质、信息,共同组成了税务主体的环境。
三、对比及思考财务会计原则和税务会计原则
(一)对比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
税务主体与会计主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然而不表示相同。会计单位是一家专门为财务会计、会计处理和提供财务信息服务的具体单位或组织,严格限定特定的经营单位,企业会计主体具有典型性。纳税人独立承担义务。如银行和铁道部等一些垂直领导的企业,总部负责纳税,会计主体是构成单位,如,对特许权使用费征收个人所得税,作为税务的履行人,或者作为该杂志社的义务人,在税务事项中,作为会计主体的身份出现。是纳税的主要承担者,纳税人和纳税人被分割。税务会计的前提条件,我们基于会计主体开展工作。可持续管理要求企业个人继续存很长一段时间,兑现目前的承诺,举例来说,贬值意味着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总是假定企业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返回到临时的税收优惠,从经营中获得利益。随着时间的变迁,对资金的使用价值,出现了营业额的增殖变化,这也是我们听到的货币时间价值。这种前提条件为税收征收和税收立法提供了基本保障,所以,对各种税种的纳税义务都有明确规定,缴库期限、付款期限等。当临时差额发生逆转时,按临时差额调整递延所得税费用,使所得税会计数据更能被审计,从而反应税收分配的影响。
(二)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基本制度
尽管税收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异仍有许多,但也逐渐分离。然而,一直以来,税务会计的基础依据还是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企业中的税务会计不独立,税务会计需要依据财务会计,对纳税人员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观看企业对外财务报告,不难发现,其体现了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协调性。对财务会计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企业的财务情况产生影响。然而,这种影响比较直观地体现在财务报告中。此外,纳税申报制度为企业执行纳税提供了法律保障。企业税务会计根据不同类型的税务,对企业所纳税进行如实反应。此外,依照相关要求,向税务机关递交纳税申请,缴纳规定的的税额。另外,税收减免、返还和递延所得税制度。在税法的要求下,企业按照法律,申请减免退税等业务。企业税务检查制度需要企业行使自己的权利,监督纳税人的行为,避免出现错误的税收,减少的税收和作为监控措施。我国会计和税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完整真实的税收会计核算条件。为了满足税务会计内部要求,我们坚信,独立纳税会计可以采取针对性的保税措施,纳税时,按照纳税法的规定。另外,在对待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关系时,独立开来的税务会计可以从更宽的层面完成理财任务,采取这种手段,为了体现纳税的强制保护性,也拉近了我国和国际社会在会计制度和标准差距。总的来说,税务会计具有独立性,这是会计和税务改革需重视的问题,满足了现代企业和制度的需要。
(三)税务会计应根据财务会计原则
该原则被用在混合会计和财务会计。坚持会计准则,达成交易,根据税法和会计准则,财务报告并没有对这种制度的确认,有可能对其它教育和最终应克税款产生影响,但只有按照会计准则,确定制度后产生的效应,税收效应的交易,以确认这些税收的影响,本质定义是,针对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所有交易中的当期或递延税项负债,交易的现行资产应被认定为当期资产,用以确定目前或者未来年度应支付或应付税金的金额;对于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确认和测量。未来的收入或支出,而不是预期收入或发生的税法或未来的税法,或者变更税率和颁发税法。
原标题:试析我国税务会计模式中的问题与措施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中存在的问题也在日益凸显出来。在目前的阶段中,我国的税务会计方面存在着诸如税务会计工作得不到重视、滞后于会计制度改革的税收制度改革、以及纳税项目繁琐复杂等等诸多问题。针对我国目前阶段中税收会计模式,笔者在文章中就我国税务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税务会计模式;问题;措施;分析探讨
会计模式是对会计活动中各个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各要素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与结构的反应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其概念是一个集合或某个整体,而非是对会计活动中某一个或是几个要素进行反映的这样细小的概念。会计模式对社会环境有着很深的依赖性,因此,在进行会计模式的分析研究时,必须将其限定在一个具体的审核环境中进行研讨,否则很难对会计模式中事物的本质特征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一、税务会计的概述
税务会计可以看成是财务会计的延伸,这种延伸是基于不断在发展完善中愈加复杂化的税收法规。其工作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税务会计核算。这项工作受到税种的影响,因为税种的不同,其在工作中进行具体开展的税务核算内容也就不同。税务会计核算内容可以划分为流转税会计、所得税会计、增值税会计、营业税会计等等几个方面,其中,国内税务会计的重要内容就是所得税会计和增值税会计。税务会计的另一方面的工作内容是税收筹划,税收筹划是根据每个企业之间在其需求和生产营销方式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行财务关系的处理以及合理的企业纳税计划。作为财务会计的延伸,税务会计不可能脱离财务会计进行独自工作运行。一方面是因为税务会计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监管及核算是基于财务会计才得以运行的,同时,税务会计又是财务会计的一种补充形式,保证了财务会计的有序运行。但是,税务审计与财务审计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两种会计模式的基本前提、核算原则、根本目的、会计处理这四个方面的工作中。
二、我国目前的税务会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滞后的税收制度改革。在我国目前阶段的税务工作中,税收制度改革明显滞后于会计制度的改革。上世纪末期,税收制度改革和会计制度的改革步伐基本保持一致,然而,财务会计在中央一系列法律法规出台以后逐渐成为了一种单独的体系,而税收制度仍在原地停滞不前。在大多数情况下,在新的经济政策出台时,会计制度方面也会有相对应的政策和处理意见,但是税务方面却没办法那么快速的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作出反应,由此就导致了税务改革与会计改革之间存在着时间差,从而造成了税务改革滞后的现象。
2.纳税调整项目复杂。影响税收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存在差异性的原因还有纳税调整项目复杂。在进行纳税调整时需要涉及到许多内容的核算,过程极其复杂,实在可以说得上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其中存在的一些复杂的操作内容即使是相关的专业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不能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操作,企业纳税人更是理解不了。这样的情况不仅对税款的征收工作造成了影响,也将征纳双方的成本增加了,更是与税务制度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
3.税务会计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在许多的企业中,对待税收会计的态度都是简单的认为税收会计只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一种延伸,而没有必要去增设专门的税收会计这样的职位,那样只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因为不具备专业的税收会计职能,从而导致一些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漏税情况,最终造成被相关部门审查,名誉和财政双双损失的情况。因此,针对以上我国税收会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税收会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从而使我们国家的税收会计模式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工作。
三、对我国税收会计模式的完善措施
1.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适度分离”.所谓“分离”就是将税收会计制度从财务会计制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能够独立的完成对企业成本的核算及利润税收扣除的工作。所谓“适度”则是需要在分离的过程中掌握好分离的范围。在税收会计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上,要在充分体现法规要求的同时,考虑到国家的基本需要,并且坚决以“相互靠近”为基本原则,从而使税收会计法规与会计制度相协调一致。在我国的税收会计制度中采取“适度分离”的模式能够有效缩小税法和会计之间的差异性,同时对企业和税务机关都能起到一种节省资源的作用。但是,进行“适度分离”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到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据不同的企业情况,制定不同的分离方法。例如,对于一些大型的企业机构,基于其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复杂的治理条件,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纳税体系,这套体系需要考虑到企业各方面的情况,从而使企业能够很好地履行纳税的职能。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套纳税体系的建立必须符合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会计的发展现状。另外,对于一些小型的企业机构来说,由于其企业资金的来源较为简单,因此不必单独建立纳税体系,而是直接将公司的账目及财务报表进行纳税申报,其计算结果与企业的会计利润大致相同,这种纳税方式还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情况。根据企业的规模不同在税务会计中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可以在减少企业纳税成本的同时,提高税收机构的工作效率。
2.完善并重的税务会计体系。我国的税务工作从税收体制方面来说属于复合税制。税务审计与财务审计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依存性,但又由于其目标职能所存在的差异,存在着分离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的目前阶段的税务会计工作中,随着企业和个人的所得税方面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使得所得税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税务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流转税收也已经在我国的税收工作中占有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在我国未来的税务会计工作中,应该建立流转税会计与所得税会计相并重的税务会计体系。
3.我国增值税会计制度的制定。随着我国在增值税方面法规的不断革新和完善,增值税会计工作已经形成了其独有的工作体系,会计处理方面也逐步得到了规范。我国在进行增值税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增值税的纳税人,即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类型的增值纳税人的情况,并从我国的经济状况出发,进行严谨规范的增值纳税会计制度的制定。同时,又考虑到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依存性,又由于其目标职能所存在的差异,存在分离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对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适度分离和必要协调进行特别强调。国家应该以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适度分离作为相关税收法规及会计规范的制定的基础,并且保证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独立性,又能使二者在各自的工作操作中做到相互协调发展。
4.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必要协调。目前,世界经济已经呈现出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会计工作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会计工作其本身具有的独特的技术性,使会计工作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方法并不受国家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从某些层面上来说,会计可以被看作是一门具有很强的通用性的商业语言。但是,又由于会计工作其自身所具备的社会属性导致会计准则不可能在世界各地的范围中都保持一致。会计工作由其自身的社会属性和技术性,决定了本土化和国际化两种特质可以在会计工作模式共存,并且在会计工作的发展中进行不断的相互融合渗透。因此,我国在税务会计工作中所建立的工作模式,应该在向国际化看齐的同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基本形式,注重选择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税务会计模式,否则我国广大的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很难对工作模式产生认可的心理,并且在国际形势上也难得到其他国际会计行业领域的认同。目前的经济形式及客观方面的经济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税务会计工作的模式就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在以上所述的税务工作所处的经济形式环境的分析来看,我国税务会计工作的发展首先应该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作为出发点,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适当分离作为工作的基本原则,并且在某些具体方面做到协调发展。
目前,对商誉本质的共同认识是“超额盈利能力”。但“超额盈利能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而会计确认的对象必须是可视化的。不妨比较一下,对会计上“一般盈利能力”的确认是通过各种可视化的资产(负债)项目实现的。对抽象的能力进行确认显然是暂时的,因为形成“一般盈利能力”和“超额盈利能力”的原因是很复杂的。由此,我们提出研究商誉的另一种思路:把商誉作可视化或者归因化处理,也就是对会计的确认项目进行补充、修订,而不是笼统地提出一个“超额盈利能力”概念。这样,商誉无论是自创还是外购,其确认问题可以一并得到解决。
对于形成“超额盈利能力”的原因,目前有三种观点:一是创新,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能够把生产因素和生产条件有效地组合起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二是承担风险,即如果某一行业风险大,则其经营者要求更高的利润率以补偿其可能的损失;三是垄断,主要是指经济上的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是一种权力占有或资源独具。这三个不同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是一样的,即向顾客提供了独特的产品和服务。由此结果可以推知,形成“超额盈利能力”的原因是独特性和唯一性,毕竟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只是少数企业。而能力的载体是企业资产,所以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企业必定拥有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资产要素,并且企业拥有的创造“一般盈利能力”的资产要素没有缺损。这意味着创造“一般盈利能力”的资产能够同创造“超额盈利能力”的资产明显区分开。这也是我们的研究能够进行下去的前提条件。
下面,我们列举几个例子具体分析一下,或许能够发现新的问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世纪60年布的第10号会计论文研究集将商誉的构成内容总结为十五个方面:⑴优秀的管理队伍;⑵出众的销售经理或组织;⑶竞争对手管理上的弱点;⑷有效的广告;⑸秘密制造工艺;⑹良好的劳资关系;⑺卓越的信用等级;⑻高瞻远瞩的人员培训计划;⑼通过慈善捐款或委派员工参与公益活动而建立的社会威望;⑽竞争对手经营的不景气;⑾与另一家公司的良好关系;⑿战略性的地理位置;⒀才能或资源的发现;⒁有利的税收条件;⒂与政府的良好关系。
1977年,美国会计学者Falk和Gordon采用问卷方式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他们将商誉的构成内容分为四类十七项:A类因素,增加短期现金流量因素:⑴生产的经济性;⑵筹集更多的资金;⑶现金准备;⑷较低的资金成本;⑸降低存货的持有成本;⑹避免交易成本;⑺税收优惠。B类因素,稳定性因素:⑻保证供应;⑼减少波动;⑽与政府的良好关系。C类因素,人力因素:⑾管理才能;⑿良好的劳资关系;⒀优良的员工培训计划;⒁完善的组织结构;⒂良好的公众关系。D类因素,排他因素:⒃接触和使用某些工艺或技术;⒄商标。
首先,上述分类显然不能满足我们的研究要求,因为它包括一些企业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竞争对手管理上的弱点”、“竞争对手经营的不景气”这两项不为企业所拥有和控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此应排除在外。进一步讲,所谓的“超额盈利能力”是企业自身的能力,强调的是“企业自身”,就会计确认而言,强调的是揭示“内因”。当然,这并不是忽视“外因”,毕竟利润的获取和价值的创造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处理内、外部因素的关系上,我们看到的趋势是,不仅将资产价值置于所创造利润的绝对值评价体系,还加上了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相对值评价,例如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我们认为,“超额盈利能力”实质上是一个相对值,并不像其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那样是个具有稳定性的绝对值。而且,由于竞争对手的模仿和技术进步,“超额盈利能力”极易丧失,所以更应该强调外部因素的影响,但不是把外部因素纳入“超额盈利能力”的范畴。
其次,上述分类只是在描述现象和行为,而没有揭示原因,难以用会计语言进行归纳(确认与计量)。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分析或者整合,使之符合会计确认和计量的要求。例如,对于“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可以将其归因于企业某高层人士的交际能力,即人力资本范畴。由此,我们得出了解决商誉确认问题的两个途径:修正一些项目的定义,如无形资产;增加一些确认要素,如人力资本、企业文化。
一、现阶段我国税务会计报表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
在2006年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对纳税申请表进行了修订,并将不必要的项目删减。经过重新修订的纳税申请报表中主表与附表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但是在仔细研究中仍然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缺乏完整的事物信息披露
首先,在资产负债表之中很多项目都是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准则所制定的,负债类项目缺乏完善的分类。比如在应交税费项目之中均以静态指标(年初、年末时期)对应交、未交的税额进行反映,这种模式无法将企业当年的详细纳税情况进行反映,且无法将具体的税种应交税费进行详细列出,导致诸多税费内容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之中获得。其次,在利润表中无法清楚的反映涉税存货以及应税劳务等方面的现象,比如在营业税金以及附加栏之中,仅仅对各种税费的总额进行统计,如消费额、营业额,但是却没有对税种进行明晰反映。除此之外,从所得税计算分析,在利润表中没有清楚的呈现出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没有根据具体的项目将两者的产生情况进行朱墙内反映。此外,在利润表中也没有将各类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反映。最后,在会计报表附注之中也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税务机关并不会对会计报表附注进行严格要求,但是在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之中很多纳税信息不够明确,无法满足税务稽查工作的需要。
(二)现金流量表存在的问题
当前税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现金流量表仅仅将交税纳税现金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并且反映出实际涉税收支情况,无法进一步反映涉税业务对现金流所造成的影响。比如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我国税法明确规定需计算销项税额并纳税,但是很多企业缺乏实际现金流入,形成现金流出现象。另外在委托代销业务之中,如果委托方在发出代销货物规定之间内没有获得受托方的款项,那么需要计算垫付增值税,但是当前所修订的税务会计报表体系之中没有针对这一类问题进行反映。此外,在现金流量表中的部分内容仅仅反应出了企业当期需要缴纳的施肥,并没有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对税费所实际归属的会计期间进行准确反映,无法将所支出的税费进行区分,并且没有将实际的税负进行反映,无法将税目支出进行具体反映,导致填写信息时会存在缺漏。
(三)会计报表附注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报表附注之中,有很多税务机关并不会对其作出硬性要求,但是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之中所包含的纳税信息并不是从全局出发,对总体情况进行说明,无法真正满足税务稽查工作的需要。
(四)纳税申报工作难度得到提高
在当前财税分离的现状下,我国财税模式逐渐引起关注,其中在填制纳税申请表的时候需要对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进行计算,并且要对实际会计收入以及所获得的会计利润进行调整,正确计算出应纳税的所得额。这种填报工作与传统填报工作相比较,难度系数得到提升,调整项目越来越多,相关的计算程序变得更加复杂,填报工作容易出现纰漏。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税务稽查工作带来的难度。比如针对固定资产的折旧以及减值,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处理关系是不同的,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进行调整,但是调整的难度有所提升。
二、税务分离模式下构建税务会计报表体系的措施
上文笔者针对当前税务报表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究,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实现税务会计报表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并非仅仅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修改,而需要严格遵循税法的基本要求,针对性的编制可行的报表体系。
(一)编制税务会计资产负债表
在编制税务会计资产负债表的时候需要依据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并且要保证每一个明细的项目需要严格按照税法以及税务会计理论的基本要求。比如在财务会计体系之中,很多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是严格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但是税法则需要依据历史成本以及资产纳税的情况进行编制。总之,在财务会计资产负债计量过程之中需要严格遵循公允价值的原则,并且要遵循税法规定。
(二)编制税务会计利润表
在编制税务会计利润表的时候需要按照相关的步骤:应纳税所得额计算表。(见表1),将编制的重点放置在对各项收入的计算上。由于税法与会计准则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在编制税务会计利润表的时候需遵循税法的基本要求,对收入以及成本费用进行调整。
(三)编制税务会计现金流量表
在编制税务会计现金流量表的时候需要将税种与经济事项进行整合,并进一步将涉税现金的基本情况进行反映。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编制过程之中并非将税金总额作为编制基础,因此在当前所使用的税务会计现金流量表中需要增加相关的项目。比如在“税收活动现金流入”一栏中需要增设“收到曾思慧销项税额”,在“税收活动现金流出”一栏中增设“支付增值税进项税额”等。
(四)编制税务会计税收总况表
当前所采用的纳税申请表没有将税收的总体情况进行反映,需要积极增加税收总况表。从实际角度分析,如果增设税收总况表,则可以清楚的反映出每一个税种的缴纳情况、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纳税管理成本等。能够实现企业进行纳税管理与税收筹划。税务会计税收总况表见表2。
(五)实现税务会计报表电算化
在科技的发展下我国企事业单位申报纳税的方式发生改变,从原先到纳税单位汇报工作转变为网上申报纳税,在这种发展情况下,需要依据对前文的分析与了解,积极设计符合当前时展的税务会计报表体系,但是这种做法会对税务会计人员造成影响,所以需要积极增设涉税事项基础数据表。
将资产负债表之中增设涉税事项基础数据表,主要的增设项目是对各项资产以及负债的计税基础,比如在固定资产折旧一栏中可以将折旧的方法进行填写。另外还可设定好计算公式,自动计算出折旧额。
将利润表中增设涉税事项基础数据表,主要增设项目是其他计税收入、计税营业成本、计税管理费用等。此外还需实现设定好计算公式,方便报税单位人员能够对成本费用的扣除额进行准确计算。除此之外,还要按照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填写。
将现金流量表中增设涉税事项基础数据表时需要按照具体的经济业务进行填写,比如填写“代收消费税”或者“支付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并且依照相关的照片让税务机关进行审核。
另外,还需积极研究相应的电算化软件,设置税务会计模块,利用计算机积极做好税务会计信息的填写,从而真正减轻税务会计工作的难度。比如可以在软件中提前准备好各项表格,在自动生成财务会计报表的同时也可以生成税务会计报表以及纳税申请报表,这样一来可以减轻报税工作,并且可以保证税务工作的权威性与全面性。
三、结束语
在当前财税分离的状态下,我国税务会计报表体系需要具备独立性,能够清楚的将企业税负的情况与内容进行准确反映。其中税务会计报表体系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所以需要针对性的进行设计与构建,提高税务会计报表的完善性,从而便于纳税人纳税与纳税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原标题:财务会计原则与税务会计原则的比较分析
摘要:在企业管理当中,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的原则,但是因为两者的性质不同导致有很多不同之处,所以要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还是相对较难,所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对财务会计原则与税务会计原则两者进行深入比较,把两者的差异性进行详细剖析,充分的把两者协调好,往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方向发展同时要顺应国际潮流的发展。本文对税务会计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进行分析比较,并且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提出建议,以期在今后两者的研究工作中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税务会计原则;财务会计原则;比较;协调
税务会计的主要导向是税法,财务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两者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概念。实行税务制度的主要目的为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让纳税人能够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财务会计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它的主要目的是核对清楚企业的财务状况,让企业能够更加财务情况组选择合理的经济决策。由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两者的导向不同,所以在原则上有很大的差异。财务会计的原则较为明显,税务会计就相对模糊,同时税务会计也不具备权威性。税务会计中包含了税收原则,主要是体现出税法,它的强性非常明显,对于好恶的取舍也是非常明显。因此,我们应当对财务会计原则与税务会计原则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最好的协调方式,让它们能够共同协作为企业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效用。
一、税务会计原则和财务会计原则的比较
1.相关性原则。我国为了贴合实际高效率地对纳税人征税,以税收原则为参照,使用税法充分表现并且一步一步实现了税收核算原则。从公民个人的角度出发,税收核算原则也就是税务会计原则。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理念上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税务会计的原则主要是关乎政府的纳税,财务会计原则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决策。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针对的主体不同,所以对应的原则自然不同。税务会计较为关注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间扣除的费用与前期费用的关系,是要根据个人或者企业的收入来定相应的税费。财务会计是需要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估,财务会计可以说与政府是没有直接关系,它的主体是企业,主要是对企业的收入状况、财产情况进行评估。税务会计当中的纳税人缴纳的费用是要建立在收入基础上,财务会计不需要考虑任何人的收入情况,只要关注企业的整体情况就行,所以财务会计的原则会更加具备实用性。税务会计只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的,财务会计是企业的规章制度来落实。
2.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其实就是原始成本,就是在业务进行时,对该业务的成本进行计算。税务成本中的历史成本之所以得到肯定是因为征收税款是一种合法行为,是一种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必要行为。也可以说税务历史成本是一个固定值,就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来收取相应的费用。财务会计准则恰恰与之相反,它不需要考虑到国家相关规定,只需要考虑企业使用的历史成本,它主要展示出的是公允值理念,只要企业的资产与历史成本发生偏差时,就需要引入公允值来代替,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两者之间最关键的区别就在于服务对象不同,针对的对象也服务情况也有差异。
3.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会计要素确定的基本准则。配比原则主要是确定企业的费用,此原则会受到会计选择与职业的影响,本身还会受到权责发生制的影响。财务会计与企业的经营状况、负债与流动资金等等都密切相关。税务会计基本上是认同配比原则的,纳税人在所有的经济活动中产生的费用都必须配比进行申报扣除,此过程不能提前或者推迟,税法对于税款流失是有限制的,如果是从增值税的方面上看,配比原则是受到否认的。所以说,税务会计的配比是必须遵从的原则,财务会计的配比是具有灵活性的,它会受到其它方面的影响导致配比情况变化,税务会计不会受到任何因素影响,它就是一项必须要遵循的规章制度。
4.权责发生制原则。税务会计在权责发生制使用上具备两个特点,一方面是财务的费用与实际费用是必须确定的,费用不能预算与实际有偏差,同时也不能出现任何没有纳入的其余费用。另一方面是权责发生制的产生必须要考虑到纳税人的财政收入情况,要保证纳税人是有能力支付税款的。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纳税都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来收取,都是有固定的比例,绝对是公平公正的收取。企业的会计核算中是需要以权责发生制来作为基本的,核算的过程要完全遵守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但是税法中不是如此,是需要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两者之间结合,再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基础上,它受到的固定规矩相对较多,是那种必须要遵守的。企业的会计处理是要以权力义务的产生为基础。可以说,税务会计对于权责发生制基本上是认可的,但由于权责发生制中还存在估算情况,所以税法对其还是有所保留。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会计的核算标准不是以法律要求为主的,所以工作的内容与法律形式不同,是根据交易的形式来确定工作方式。在财务会计中,实质要比形式来的重要,企业的会计核算依据是要根据实际的项目交易以及相关的经济形式来作为基础的,同时还需要依靠法律法规来办事。税法当中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认同不是完全性的,还有一定的限度。税法中的形式比实际来的重要,它是一定要遵守法律核算标准,所以工作的内容与法律形式是一致的。
二、加强税务会计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的协调
税务会计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两者之间的差异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不管是名称、内容还是目标上,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所以两者的原则性自然存在很多差异。可以说两者最大的差异就是服务遵守的原则对象不一样,税务就是遵守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遵循企业的相关制度。所以要在两者结合的前提下,去考虑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原则关系,要对两者的服务对象进行明确区分,同时把税务会计的实质原则提高,财务会计的形式原则提高,进一步促进两者之间的融合,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效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融合,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提高国家的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可谓是好处多多。因此,应当切实去落实该项工作。
殷切期望——《财会通讯》发刊百期纪念题词
清平乐——祝《财会通讯》创刊100期贺永振
诗一首沈梅鹤
天净沙(小令)——祝《财会通讯》创刊100期张时燮
学会动态
论会计管理循环阎达五,陈亚民
树立新观念充实财务管理学科内容竺素娥
简讯
试论会计的本质吴建敏
审计工作中对于错误的审查管锦康
浅论企业资不抵债的评价项志国
开展工商企业申报注册资金审计公证应注意申报不实的问题胡潮生
深化企业改革拓宽理财领域史道华
会计改革断想高进迪
会计独立论与会计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张怡,赵诚
论责任中心的自控条件——应分清管理部门和下属单位责任中心各自应负的责任蒋尧明
科研单位新会计制度的特点和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姚廉信
怎样看待老企业的改造高作武
谈现行电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胡传秀,宗良燕
农垦企业资金短缺及其缓解途径耿显仁
财政部制定《非贸易外汇奖励试行办法》
试谈责任会计对社会责任的核算与监督李亚光,高玉成
承包经营企业实行公开招标的程序胡义贵
资金抵押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具体作法李心合,叶陈刚
商业企业承包经营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任光铸,朱金华
商业零售企业内部承包中几个问题的处理胡旭,刘光华,高超
海门二建公司深化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经验刘雄先
积极开展行业管理提高整体经济效益胡海滨
如何进行新产品的投产效益预测王紫金
大同湖纸厂推行目标管理成效显著严明,胡承佑,胡文钰
介绍一个“三无”企业张生福
基层供销社推行“观念仓库法”的尝试姚永辉
把增产节约与成本管理结合起来抓谭玖初
浅谈乡镇企业“对外投资”的核算李化先
乡镇联办企业利润核算初探傅德良
谈多镇企业的考核指标问题张永才
完善乡镇企业经济核算工作的几点意见吉小明
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关问题陆兆林,平惠生
西团镇试行减免税款集中使用高峰,刘进,玉平
蒲圻市抓乡镇企业财会队伍建设有成绩熊正权
适应新情况健全财会制度张广生,周同恩
农村地力增值补偿额的计算方法还振赞,周春法
介绍“新直线法”折旧率徐兴恩,黄湘
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也应计提折旧赵武松
改进大型机电产品的销售核算办法慎扬舟
建筑企业栋号工程承包成本核算的探讨吕季铭
如何清理二轻集体资财合理划分产权归属姚执桓
小型印刷企业怎样正确考核成本升降王志权
谈计划内外物资串换销售的核算周琦珍
建议改进超购加价款和提价补贴款的拨补办法林祥竹
国营农场建立“场内银行”的构想许锋
医院药品材料“厂批差价”的核算方法孔庆宏
加强中小学校预算外经费的管理朱忠良
对财务开支审批制度的改进意见华彩桔
财会系统电子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及改进措施龚金保
会计职称改革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张伯英
改进大修理基金提存制度的意见陈小玲,钟油子
控制企业管理费小议吴仲友
会计人员要注意解决改革中的新问题庞清明
如此创收不可取周国华
供销社应改变现行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龚家旺
税收知识讲座——第二讲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简介刘晓惠
满北省劳动人事厅、省财政厅关于国家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增加奖励工资(奖金)问题的通知
关于提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通知
财政部印发《关于试行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变动给职工适当补贴有关财务问题的规定》
财政部发出《关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国营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的通知》
西方资产负债表的本质沈广镕,伊文田
风雨情(电视文学剧本)何廷栋,王汉清
全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理论研讨会综述夏博辉,邵良志,王福胜
审计署召开会议部署1988年审计工作任务言诚;
加强学会工作进一步为改革开放搞活服务何福林;
学会动态
论会计科学和技术的现代化——学习十三大报告的体会杨时展;
会计的理论基础只能是理论经济学谭劲松;
会计工作具有“监督”职能吗?林兴;
会计职能与会计人员的职能向德伟;
会计理论研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曾月明;夏广良;
试行目标责任制审计落实经济责任制胡景云;
浅论审计与会计的关系李召伟;
国内联营工业企业会计核算若干问题黄水良;陈培坤;
浅议多种货币银行存款的对帐方法冉广成;
建筑业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办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柴树森;
湖北省财政厅召开总会计师座谈会胡海滨;
试论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问题刘荷芳;
对海洋渔轮折旧方法的探讨楼小刚;
CVP分析若干问题的探讨黄复岗;
怎样写好主管部门财务分析夏先飞;
建立发展基金预算的设想樊忠达;
谈谈制定会计专业职务结构比例郭连东;
中国人民银行将安装布尔电脑周宗真;
浅谈会计人员的单调心理李恩江;
试谈财会人员的心理动力马占荣;
在招标承包中要注意发展企业后劲汪明则;
商业企业承包经营中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曾光辉;
文摘
简讯一束
介绍“目标利润考核、超额分档分成”承包责任制形式蔡必达;
邮政通信企业试行全额利润分成初探唐方清;
汽车运输企业千吨公里工资含量工资制的利弊白介中;
银行储蓄所试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具体作法李兴华;
通山供销社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姚于天;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记湖北省部分单位会计人员在双增双节运动中的贡献隋兵;
达标上等强根固本冯彬;
质量成本核算方法的尝试张学正;
建立内部银行灵活调剂资金徐德镛;
完善乡级财政管理体制的几点做法龚所荫;
小经验五则
对加强乡镇企业会计工作的几点意见汪成才;
乡镇股份制企业的几个核算问题王云书;
乡镇企业应设置低值易耗品二级科目肖少林;李仁斌;
农村专业生产合作社的会计记帐方法许庆源;
浅谈农村合作基金会融资效益考核指标张国凯;
村级积累下降的反思与对策鲍友明;
海河乡农经公司实行内部审计制度杨祖荣;许佳荣;
严格会计制度促进企业发展张家銮;
企业管理费分配方法新探李杰;
控制企业管理费支出的几点设想胡高新;
专用借款贴息的会计处理周家鼎;
保本保利期计算中的几种特殊情况潘经民;
对建立新的结算资金考核指标的探讨李广庆;
批发企业向进货单位返还差价的核算方法郝兰云;
供销社削价损失的帐务处理樊守智;
教育部门要加强校办工厂的管理朱忠良;
财会部门怎样写经济案件鉴定书陆学斌;
简讯二则
小意见五则
保险知识(一)——当前国内保险主要险种简介熊柏年;邵贤良;
《湖北省二轻局会计专业职务业务考核试行办法》简介姚执桓;
职称改革工作问答(三)
美国学者谈管理会计的局限性范刚;邓腾江;
管理会计已与现实不相关、过时了吗?——《效用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读后感杰佛·米切尔;马克·伯宁斯屯;王代富;
新的形势新的构想——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座谈会综述赵武松;
把财会知识献给山区——记无私奉献的林长祥同志
作者对编者的感激与钦佩辛玉祥;
有节却有损苏纯华;
《现代管理会计学》评介林志军;
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发展企业集团促进经济联合的通知黄先林;
“有奖知识竞赛”记(讽刺小说)周重庆;
评聘高级会计师应既重实绩又要论文郑炜;
制度“睡在地上”的思考何业地;
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的探讨何光裕;
试论会计控制张新民;
关于建立决策会计的探讨杨有红;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的两个前提■敬贤;
试谈承包经营审计杨雄胜;刘林;
浅谈企业实行承包责任制后的审计监督问题杜水清;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档案服务监督效果显著黄润芳;
学会动态
简讯一束
浅谈会计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求李平;
关于建立会计人员管理模式的探讨魏承玉;
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决策的影响尹新宇;
价格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及策应办法凌代圣;
关于净现值的正确计算潘爱香;
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特殊的汇率风险胡寿龄;
经济特区企业的外汇应以调剂价入帐宋介麟;罗甘尧;
浅谈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特点及评价标准宋云;
发挥财会职能搞好经营管理王淑贤;郭德光;高清义;
会计报表标准化设计的一点尝试朱汉霖;
宝应县百货公司推行内部银行的做法薛长顺;
介绍一种代销商品明细帐俞财信;
上海市珠算协会表彰姚耐同志朱明旗;
实行客票销售日报制完善营收日常管理刘秋菊;李林新;
如何确定有问题商品张以来;
介绍一种一次有效的托收无承付合同书蒋志新;
我们是怎样制止学校滥收费的张光发;
管好用好体育事业费的几点作法董士全;
也谈“资金”与“基金”的含义田震生;
推行承包制要加强经济法制的配套建设刘晓惠;
租赁经营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探讨谭明合;
商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柴润田;
鄂州市商业企业承包经营的奖惩规定
全国第一家会计局在湖北老河口市成立张运浩;吴同兴;
谈乡镇企业技术转让费核算盖地;
产品销售率指标计算方法的探讨成身康;吴天乔;
乡镇“三来”企业厂房租金收入如何核算钟立军;
嵊县乡镇企业积极清理会计档案冯遂耿;
介绍一个街道小厂由穷变富的经验林国祥;
“以工补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刘永庆;
改由销售环节进行粮油加价补贴的探讨唐绍华;
粮食企业怎样正确计算流动资金周转率张帮林;
改进“应收销贷款”核算的看法胡高新;
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应否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刘开瑞;
企业各部门在商品保本保利期管理中的作用史佩忠;
商业企业流动资金无形损耗的补偿及帐务处理陈廷扬;
简讯杨新胜;袁胜达;
应加强“三待”资金的控制和管理谈德让;
银行要切实对贷款进行审查监督张布克;
要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管理芮明生;
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会计科目的设置苏少坡;
谈银行存款帐的设置和登记刘启发;
小意见五则
也谈现金日记帐能否取消屠乃均;刘治平;
对“会计学科体系模式初探”的几点意见马晓芳;
保险知识(二)——当前国内保险主要险种简介熊柏年;邵贤良;
业务自传李贵斌;
西方财务会计核算的特点及其理论结构王正德;
西方总会计师制度简介舒新国;
湖北省省级先进国营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求
记帐员智擒诈骗犯王绍华;
一把算盘的故事(散文)黎敏;
1.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
2.内嵌于组织管理活动的管理会计:边界、信息特征及研究未来
3.基于环境不确定性的管理会计对策研究
4.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探究
5.管理会计的变迁管理与创新探索
6.清单管理嵌入管理会计体系探索
7.管理会计边界与管理会计报告的理论定位
8.论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呈报格式、个人能力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价值:一项定价决策的实验研究
10.战略管理会计发展的理论研究
11.环境管理会计的PDCA循环研究
12.企业引进管理会计方法的排斥效应、后续变革与影响因素——基于国有企业情景的案例调查
13.国有商业银行在管理会计变革中的“西学东渐”与外资的知识传授
14.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内容与方法
15.基于“元素流-价值流”分析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
16.基于EVA的价值管理会计整合框架——一种系统性与针对性视角的探索
17.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的实地研究
18.浅析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19.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研究框架
20.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21.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应用研究
22.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
23.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24.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
25.行为动机、环境不确定性与管理会计控制系统
26.管理会计研究评述与边界扩展——基于理论与实务焦点对比分析的研究
27.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8.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的问题及对策
29.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体系框架的构建与应用——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初步分析
30.中国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过去、现在与未来
31.管理会计实践发展现状与展望——先进管理会计方法在中国应用状况调查
32.会计-税收差异、盈余管理与证券市场估值
3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
34.基于高校管理会计的研究
35.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6.理论、经理层行为与管理会计研究——基于理论的管理会计研究综述
37.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会计框架重构
38.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39.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机遇、挑战与应对
40.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
41.经济新常态下的管理会计发展思路
42.试论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路径
43.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创新
44.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
45.政府干预下的会计权力配置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
46.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决策方法研究
47.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48.以人为本、行为价值与人本管理会计机制研究
49.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50.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变革
51.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 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52.当代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53.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式
54.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55.大数据时代环境管理会计发展探究
56.管理会计的发展动态与评析
57.环境管理会计国际指南研究的最新进展
58.丧失相关性的会计与会计的持续性变革
59.在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
60.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61.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1978年至2008年
62.组织文化、环境不确定性与管理会计信息认知
63.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
64.“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
65.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和成功实践
66.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抑制盈余管理吗?
67.基于仿生学原理的人本管理会计工艺的构建——一个三维立体结构分析范式
68.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69.非经常性损益、会计准则变更与ST公司盈余管理
70.论高水平管理会计的本土研究
71.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及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价值管理视角
72.论管理会计的“中国特色”
73.管理会计在现实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74.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5.依托内部控制建设 提升企业管理会计水平
76.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的发展
77.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78.管理会计在财政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路
79.我国大学管理会计课程教了什么?——基于国内主流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分析
80.论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
81.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
82.中国管理会计的历史演进、现状与未来
83.改善和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会计使命——关于建立公共部门管理会计的基本思考
84.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研究
85.加大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
86.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研究
87.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88.完善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
89.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
90.论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91.管理会计信息化国内研究综述
92.国外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综述
93.管理会计之演进: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研究
94.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95.会计理论和制度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系统应用——澳大利亚水会计准则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96.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
97.管理会计的时间评价与应用
98.价值管理的新方法:基于价值流的战略管理会计
良好,但不容忽视严峻的一面,做好经济工作要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带有全局和战略意义
的关系,同时要抓住重点,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关键词经济形势经济环境实施宏观调控改革和发展
2000年是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改革、发展、
稳定的关键一年,是世纪交替之年。这一年经济工作做得如何,对全局影响重大。最近
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形势,提出了奋斗目标,部署了2000年经济工
作的主要任务,需要我们认真把握,狠抓落实,继续奋发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为新世纪的经济腾飞创造良好的开端。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一)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
1999年以来,在中央采取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
较快增长的态势,头9个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1~10月,工业增加值增长9.1%,增
长速度比较平稳;农业收成稳定,粮食总产量大体接近上年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平缓,全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7%,其
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6.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下降0.9%,房地产投资增长17.4%;随着
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领域的扩大,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增幅比上月提
高1.6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出现回升态势,9月份出口增长20.2%,10月份出口增长23.8%.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10月比去年同期增长19.4%,增收1300多亿元,财政收入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金融形势比较平稳,到10月末,M1、M2分别增长15.1%、
14.5%,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已超过1500亿美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
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10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9270亿元,同比增长13.4%.
从前三个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望达
到7%甚至略高一些。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相当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1)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
1~9月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去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其中成本费用利润率
提高1个百分点,总资产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提高0.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8
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7个百分点。1~9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
120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
48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倍。(2)外贸出口进一步回升。随着亚洲周边国家
的经济复苏、需求增加,我国对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出口增长加快
;同时国家加大了出口退税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从7月份开始,出口增长
开始回升。7月、8月、9月、10月出口增长分别为7.5%、17.8%、20.2%、23.8%.预
计全年出口增长可达5%左右。(3)物价下降出现减缓的迹象。8月份,受季节性因素
和肉禽价格进一步回升的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比去年同月下
降1.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
区调整学杂费、房租、水电费价格以及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
上月上涨2%,比去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7%,比去年同月
下降2.8%.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降幅均
比上月缩小0.2个百分点。此外,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品市场回暖,工业品价
格降势也在趋缓。7月、8月、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下降2.5%、2.3%、2.1%,工
业品原材料购进价格分别下降3.4%、3.3%、1.8%.
(二)经济环境日趋严峻的一面不容忽视
以上三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但还没有形成好转的趋势,目
前还不能作出经济增长出现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断。对今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是逐步好转还是比较严峻?还有待观察。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长,但由于美国股市出现一定的
泡沫成分,美元对欧元、日元出现一定的贬值趋势,不排除出现股市动荡、外资抽逃、
消费萎缩、使经济增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由于日本内需市
场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美、日GDP
占世界GDP的40%,美、日经济走向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较大。欧盟经济正在稳
步增长,但由于欧元的实施,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亚洲周边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开始复苏,即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好转,对我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也
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综合以上一些情况,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即使经济增长快于1999年,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对我国
经济形成竞争的不利因素在增加。从总体上看,2000年我国外需压力还是很大,外贸顺
差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利用外资也有可能会下降,外贸外资的减少,需要通过进一步扩
大内需来弥补。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目前市场需求依然疲
软,大多数工农业产品生产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民间投资不
振,银行贷款行为趋于谨慎,资金供应趋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加
大,等等。当前经济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通货紧缩趋势仍在发展和蔓延。到1999年
9月份为止,全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续24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8
个月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连续42个月负增长。按照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
一国消费品价格连续两年负增长,就可视为通货紧缩。我国实际上已经达到这一标准。
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从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从中长期因素看,多年来的重
报告总结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
实践报告工作汇报辞职报告调研报告党政报告
演讲致辞公众演讲竞聘演讲
就职演说安全生产爱国演讲英语演讲开幕闭幕庆典致辞
贺电慰问领导讲话
党政相关入党申请入团申请
转正申请思想汇报党性分析事迹材料申报材料行风建设
公文范例
主持词
求职应聘个人简历英语简历自我鉴定自我介绍
自荐信求职信会议发言婚丧嫁娶祝福祝贺广播稿
心得体会经验交流公务员法政治学习读后感
学习心得创业计划
征文范文应用文论文格式英语作文
综合范文合同范本文秘工作办公表格计划方案社交礼仪
节日相关规章制度毕业设计法律文书时政专栏
论文中心
经济论文
教学论文
法律论文
商务论文
行政论文
医学论文
艺术论文
理工论文
文史论文
免费教案
站内范文搜索
|网站首页|综合范文|报告总结|心得体会|求职应聘|演讲致辞|党政相关|时政专栏|英语作文|教案大全|论文撰写|经济论文|教学论文|法律论文|商务管理|
|行政管理|医学论文|艺术论文|理工论文|文史论文|文档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信息管理论文>>正文
相关文章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宏观视角
会计论文: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宏…
ERP项目在同力公司的实施调查
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的意义和策略
加快实施知识管理,促进传统企业…
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者收购(…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取向
加快实施知识管理,促进传统企业…
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者收购(…
论国有资本宏观财务目标的分割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可行性分…
试论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可行性
有限度的会计委派制及其实施环境
政府宏观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热门文章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经济一体化与国家的碰撞
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与教学探析
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
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
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公共”原则…
中西方法治理念下的政府公共行政…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政府干预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
中美教育行政组织比较研究
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论国有资产重组中的合谋行为及其…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
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更新时间:2007-8-1621:03:58
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这次通货紧缩,实际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与中长期
的结构不合理因素交织并发,从而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压力。我国这一轮经
济增长下滑的周期最长,从1992年算起,至今已长达7年,目前下滑的趋势仍在发展。
特别是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未从根本上
遏制住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2000年国内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
二、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2000年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预计这年经
济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提高0.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8个百分点,资产
负债率下降1.7个百分点。1~9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200多亿元,比
去年同期增长7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80多亿元,比
去年同期增长1.5倍。(2)外贸出口进一步回升。随着亚洲周边国家的经济复苏、需
求增加,我国对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出口增长加快;同时国家加大
了出口退税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从7月份开始,出口增长开始回升。7月、
8月、9月、10月出口增长分别为7.5%、17.8%、20.2%、23.8%.预计全年出口增长可
达5%左右。(3)物价下降出现减缓的迹象。8月份,受季节性因素和肉禽价格进一步
回升的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比去年同月下降1.7%;商品零售
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区调整学杂费、房
租、水电费价格以及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2%,比去
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7%,比去年同月下降2.8%.10月份
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降幅均比上月缩小0.2个
百分点。此外,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品市场回暖,工业品价格降势也在趋缓。
7月、8月、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下降2.5%、2.3%、2.1%,工业品原材料购进价
格分别下降3.4%、3.3%、1.8%.(二)经济环境日趋严峻的一面不容忽视
以上三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但还没有形成好转的趋势,目
前还不能作出经济增长出现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断。对今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是逐步好转还是比较严峻?还有待观察。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长,但由于美国股市出现一定的
泡沫成分,美元对欧元、日元出现一定的贬值趋势,不排除出现股市动荡、外资抽逃、
消费萎缩、使经济增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由于日本内需市
场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美、日GDP
占世界GDP的40%,美、日经济走向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较大。欧盟经济正在稳
步增长,但由于欧元的实施,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亚洲周边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开始复苏,即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好转,对我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也
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综合以上一些情况,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即使经济增长快于1999年,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对我国
经济形成竞争的不利因素在增加。从总体上看,2000年我国外需压力还是很大,外贸顺
差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利用外资也有可能会下降,外贸外资的减少,需要通过进一步扩
大内需来弥补。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目前市场需求依然疲
软,大多数工农业产品生产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民间投资不
振,银行贷款行为趋于谨慎,资金供应趋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加
大,等等。当前经济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通货紧缩趋势仍在发展和蔓延。到1999年
9月份为止,全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续24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8
个月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连续42个月负增长。按照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
一国消费品价格连续两年负增长,就可视为通货紧缩。我国实际上已经达到这一标准。
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从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从中长期因素看,多年来的重
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这次通货紧缩,实际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与中长期
的结构不合理因素交织并发,从而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压力。我国这一轮经
济增长下滑的周期最长,从1992年算起,至今已长达7年,目前下滑的趋势仍在发展。
特别是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未从根本上
遏制住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2000年国内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
二、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2000年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预计这年经
济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为7%左右,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但仍然要付出艰巨的
努力。对此,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着重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带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关系。
(一)既要坚持扩大内需,又要加大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的力度
扩大内需的核心是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经济总量。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
越来越受到结构不合理因素的制约,如果不调整结构,经济增长就不可能上去。调整结
构,不能是短期的、局部性的调整,而必须是中长期的、战略性的调整;不仅要调整产
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而且要调整地区结构,加快西部大开发,这是关系
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结构调整要取得成效,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不能再走低
水平建设的老路。应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坚决淘汰落后的、重复的生产能力,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和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企业,对传统产业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固定资
产更新,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处理好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关系,实际上
是处理好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关系,二者是不矛盾的。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拉动力,就是
扩大投资需求。这两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国债投资为主导,重
点投向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和领域,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是
为了促进发展,增加经济总量,但同时也是调整结构的过程,是科技进步的过程。我们
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在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的基础
上求得更好的发展。
(二)既要坚持政府投入,又要努力扩大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
坚持政府投入,是在当前经济不太景气、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未完全启动以前的必
然选择。但是,政府投入数量是有限的,要受制于国家财力的制约,而近几年国家财政
状况总体上比较困难,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增加发行2100亿元国债,专项
用于基础设施等项建设。政府的这笔投入,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比,数量要少
得多。启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要靠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正常回升,不能只靠政府
投入来支撑经济增长,否则国家财政难以承受,经济增长也不能持久。所以,政府投入
的着力点,是要努力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使政府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贴息、参股、合资、补贴、担保等方式,
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例如:1999年下半年国家增发600亿元国债,其中150亿元用于
企业技改项目的贴息和补充相应的资本金,以此带动银行贷款1500多亿元,使社会投资
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2000年要继续落实已经出台的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
政策,要通过实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
入,并结合出台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努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
(3)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和发展,又要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
2000年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实现科技进步,立足点是要保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
展。解决当前中国经济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点是不能
动摇的。但是,要取得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以改革为动力。2000年各项改革已处于攻
坚阶段。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
年改革脱困和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只有国有企业搞好了,效益上来了,才能
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加快改革和发展,使社会稳定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改革和发展,
最终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的,因而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但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中,因结构调整、企业改革、机构改革的深化,使下岗、失业现象增加;因社会环境的
不断变化,竞争加剧,一些人的习俗、观念适应不了环境变化的需要;等等,如果处理
不慎,极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社会不稳定,改革和发展将一事无成。一个稳定的社
会环境,是顺利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
系,使三者相互协调和统一。
三、抓住重点,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2000年经济工作任务涉及方方面面,非常艰巨而又重要。但基本着眼点是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并在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上,以国有企业
改革为中心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同时注意保持社会稳定。从这个基点出发,2000年经济
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
连续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是显著的。由于2000年有效
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的矛盾仍很突出,在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未完全
启动以前,为了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必须坚持实施行之有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并加大
其力度。现在银行资金充裕、存贷差达1.2万亿元,生产能力充足、近1/3的生产潜力
未能发挥出来,劳动力丰富,面对钱多、物多、人多的因素,应是加快发展的好时机。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这些资源就会白白浪费掉。实践证明,财政政策对资源利
用具有见效快、导向作用大、宏观配置合理的特点,通过财政向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国债,
动用部分社会储蓄资金,将相对过剩的人、财、物资源利用起来,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
2000年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仍以扩大财政支出为主要形式,双管齐下,
通过发行长期国债进一步扩大投资和继续落实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来扩大消费支出;同
时要运用好税收政策,包括实行必要的减免税政策,通过适当减少财政收入的形式,进
一步刺激投资、消费和出口。这样,中央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有人担心,
会不会引发财政风险?据初步测算,1998年,我国中央财政赤字(按国际通行口径,包
括为弥补债务利息支出而形成的赤字,下同)和债务余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
别为2.15%和9.9%;1999年约为2.80%和12.0%;预计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
重与上年大体持平,仍控制在3%的警戒线以内,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约为14.0%,仍
明显低于60%的警戒线。我国发行国债尚有一定的空间。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有风险,关
键在于能否管好用好国债资金。只要国债资金能够发挥好的效益,促进经济较快的发展,
就能够为偿还债务创造有利条件,不会引发财政风险,也不会给后人留下债务包袱。近
一两年,财政税收每年增收超过1000亿元,其中就包含了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增收效应,
国债投入已经出现良性循环的效果。
(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在当前经济偏冷的情况下,要采取相应扩张的宏观调控政策,使社会资金得以充分
利用。如果仅仅财政政策是扩张的,而没有货币政策的相应配合,就难以充分调动社会
资金来支持经济发展,进而会减弱整个宏观调控的效果。例如:将国债资金投入具有一
定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采取贴息方式投入企业的技术改造等,都需要大量的
银行贷款与之相配套,如果银行配套贷款跟不上,就会影响整个国债投入的效果。因此,
必须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是要保证国债资金配套贷款的及时投入;二是要满
足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需要;三是要支持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要适当降低存款准
备金率,促进商业银行扩大贷款,同时对有困难但需要扶持的中小金融机构,给予再贷
款支持;五是要大力开展住房、教育、汽车以及大件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消费信贷业务
;六是要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开拓直接融资渠道。总之,要保持货币供应量的必要增长。
只要积极财政政策不出现风险,实行相应的货币政策也不会有风险。金融业要正确处理
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在改善金融服务的同时,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
健全银行内控机制和银行监管机制,完善金融法制。
(三)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
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0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一年,是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
关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首先要尽最大努力
实现这一目标。要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平衡发展的客观进程,着
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老工业基地,把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为国有企业跨世纪发展创造条件。”
2000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一些工作:(1)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工业结构调整。继续压
缩纺织、煤炭、冶金、石化、建材、机电、轻工等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坚决淘汰那些
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产品质量低劣和污染严重的企业。不断优化工业结构,缓解重复
建设压力,增强企业活力。(2)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拨出一部分国债资金用于企
业技术改造的贴息贷款。对于技术改造所需先进设备的进口,国家可适当提供外汇、免
税等优惠政策。对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行业等项目的国产设备投资,实行按
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3)实行债权转股权。对一些有特别困难、但有一定发
展前景的国有企业,实行债权转股权。逐步解决企业资本金不足、资产负债率高的问题,
同时盘活银行的不良资产。(4)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完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使更
多的经济效益较好、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上市,增加企业的资本金。选择一批信誉好、
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配售部分国有股来筹集资金。一些资信好、实力雄厚
的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可在境内外发行企业债券,进行滚动发展。(5)实施规范
化的公司制改革。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实行国有独资有限公司外,积极发展具有
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处理好“老三会”(党委
会、工会、职代会)和“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加强企业领导
班子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实行企业会计外派制度,完善企业在经营、用人、分配等方
面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要继续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
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但是,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按“三家抬”(财政、企业、
社会负担)的办法来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只是一种过渡性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
国有企业人员多等方面的问题,最终要靠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覆盖所有企事业及行政
机关单位职工的、由政府承担并强制执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
是实行由政府通过企事业单位从当期收入中偿付各项社会保障费用的现收现付制,近期
社会保障改革的方向是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通过个人帐户实现的基金积累制,即职工在领
取工资后向社会保障基金缴付社会保障缴款,这笔缴款连同企业缴付的部分社会保障缴
款都进入职工的个人帐户,以后就从职工的个人帐户中支付他们的社会保障开支。实行
基金积累制,对新参加工作的职工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有足够的工作时间在个人帐
户中积累足够的养老金。成问题的是,已退休的职工和在实施个人帐户制度以前较早参
加工作的在职职工(统称老职工),由于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没有直接为自己积累养老
金、医疗保障基金、住房基金等,而是通过预先扣除把保障费用转化为政府收入并凝固
在国有资产中。转入基金积累制以后,老职工新建的个人帐户中的资金很少,已退休职
工的个人帐户则完全是空的。因此,在实施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轨时,政府应
对老职工过去对养老金基金的贡献作出补偿,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来筹集和建立社会保
障基金,这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条件。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对所有不
同经济成分的企业和职工依法收缴社会保险费,提高收缴率,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同时
也要考虑,在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过程中,对国有股权变现
所得,中小企业的拍卖、租赁所得,国有房地产的出售、租赁所得,以及财政预算支出
的安排,要按照一定比例划入社会保障基金。条件成熟时要着手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
度。
(五)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科技进步是加快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要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
最薄弱的环节,不是科技水平低,而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环节滞后,这与现行科
技体制和生产体制密切相关。现行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与生产相脱节。企业
的科技力量非常薄弱,许多优秀科技人才都集中在科研院所。这种体制,大大阻碍了将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使先进的科学技术无法得到及时的应用和推广。为此,
要深入进行科技体制和生产体制的改革,将应用科技的基本力量从原来的科研院所下放
到企业中去,使企业成为应用科技研究的载体和主要力量。这也是当今发达国家的通行
做法。科技力量与企业合二为一,既可以使科研经费得到保障,使科技人员有了用武之
地,又可以使企业生产有技术创新力量的支撑,增强企业的竞争力。2000年要基本完成
科研机构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使应用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或纳入企业的科研体系中
去。对于高校中的应用科技力量,也要逐步分离出来,按照科研机构改革的方向进行运
作。
此外,要加强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保护技术创新者的利益。尽快制定反垄
断法和严格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技术市场及其他市场,维护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
竞争的市场秩序。建立鼓励技术投入的税收制度。政府除了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和对市场
前景好的共用性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资助外,应制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投入的政策。
如:对技术转让收入、设备投资等扣减所得税;改进现行的增值税制度,明确企业研究
开发、科技人才工资等支出划入无形资产的办法,等等。倡导推广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