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商品学概论论文范文

商品学概论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商品学概论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商品学概论论文

第1篇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物流经营管理实践能力,在工商企业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现代物流经营与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经济法、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配送与配送中心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商品学概论、电子商务、社会调查、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第2篇

    药学专升本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学生基础存在着较明显差异,对药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偏重补充、巩固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并增加综合性课程的比例,即以药学专业知识为主干,以化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以外语、数学、计算机为基本手段,重点讲授药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成就和前沿性内容。全日制专升本的学制为2年,其中还有一个学期为毕业实习,真正只有3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时间,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安排十分重要。根据药学专业方向的需要,可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天然药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等设为专业必修课;并增设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基础性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学科,在专科期间已学过,也是入学考试的考察科目,不必重复开设,可适当增加化工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制剂工艺设计学等学科课时;同时,为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文献检索能力和综合技能,开设英语、文献检索、计算机、医药数理统计等应用型和综合性课程。另外,浙江中医药大学属于以中医学和中药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可将中医药学相关知识如中药学、中医学概论、中药炮制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设为公选课,让学生根据兴趣选修,利于他们结合药学与中药学知识,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所长。教学模式由于专升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应改变以往单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可借助录像、多媒体、幻灯片等多种教学技术,开展问题式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增加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讲授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科的当前现状及发展动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例如,药剂学课程中讲授靶向制剂章节时,课堂讨论后老师要求学生选择一种靶向制剂,围绕其辅料、制备、优点和不足等,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论文,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汇报,通过小组答辩、教师点评的形式予以评价。此种方式不仅极大地巩固了相应的知识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组织能力。实验课的教学则可融合药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把药学各专业课程的独立实验相结合,设计成综合性实验。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制备,通过分组,分别完成药物化学部分合成阿司匹林原料药、药物制剂部分制备阿司匹林片剂;药物分析部分检测阿司匹林原料及片剂的质量、药理学部分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生物药剂学部分开展药代动力学和稳定性研究等。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衔接,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学生也对每一门课程的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为他们步入社会、更好地开展岗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药学专升本毕业论文导师制的开展

    由于目前大多数药学高等院校往往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进行毕业论文的导师选报工作,而此时专升本学生刚刚入校,在校时间较短,不知道导师的专业方向,导师也不清楚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相互间缺乏了解,造成了专升本学生难以找到适宜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因此,学校在专升本学生进校后应给予学生与导师充分交流的机会,通过在网站上导师的相关信息、与导师的见面会等方式,使学生与导师间相互熟悉,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首先由学生自愿选择导师,导师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合格后开展论文指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或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开展、论文撰写等一系列工作。由于此时专升本学生也正在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结合毕业论文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课堂上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而导师也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依据毕业论文计划表,要求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等任务后进入实验室;同时指导学生在毕业环节合理安排好毕业课题、实习、考研等的时间,协助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地完成学业和就业。

第3篇

关键词:中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19-02

医药产业在按照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公认的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1],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医药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近些年,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很快,但存在企业规模小、利润低、原创药物少、营销与研发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而作为我国医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突破国际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技术壁垒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对中药现代化工作的指导,加快中药产业发展,2000年,国务院由国家科技部等八部委起草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性。制药企业在中医药领域的竞争已经展开,其中包括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的众多知名制药企业,如强生、辉瑞、阿斯利康等等。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市场营销人员或营销人员素质不高,该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2]。因此,无论是本土制药企业还是国际大型制药企业,在抢滩中医药市场的同时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目前,中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比较缺乏,然而由于我国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设立时间不长,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很多不足,所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无论“质”还是“量”都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以下仅从三个主要方面对中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全国11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各学校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基本核心内容是:“培养适应我国中医药行业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中医药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营销和管理方面问题的实践能力,能在医药企业、管理部门从事市场营销策划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表面看来面面俱到,却没有充分考虑目前人才市场的实际情况。由于目前国内市场医药产品的同质化,导致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而是营销能力的竞争。而市场营销最注重的是实践能力,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重点录取的是应用型人才,要求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入职后能尽快投入实际营销工作。所以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一定要把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着力点[3]。

二、改革课程体系

目前,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如何建设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营销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的活动,因此营销人员所具备的知识应以“有效应用”作为评价标准,学校培养的人才也应该突出“应用型”,以适应市场对中医药营销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1.课程设置。为了培养该专业学生适应市场的相应能力,应采用模块式教学、强调特色,突出素质,模块内所设课程“有机组合、合理配合、适度整合”。设置通识教育模块,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思想道德、政治素质、外语及计算机能力等基本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与思想道德”、“外语”、“计算机”等课程,这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设置中医药基础教育模块,加强学生对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培养,包括“中医药学基础”、“本草概论”、“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等,使学生对中医药领域具有宏观的认识;设置营销基础教育模块,加强对学生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交礼仪学”、“演讲与口才”、“商贸谈判学”、“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使学生在人际沟通、市场分析、营销活动、贸易行为规则能有较好的掌握;设置专业课程教学模块,加强学生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培养,包括“消费者行为心理学”、“国际医药贸易”、“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培养学生营销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设置特色教育模块,加强学生中医药特色的营销与中医药专业知识,包括“医药市场调查与预测”、“中医药营销策划”、“中医药产品物流管理概论”、“中医药营销渠道管理”、“中成药学”、“药事管理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培养学生在中医药营销领域应具备的特色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区别于一般营销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紧密适应中医药市场营销领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课程内容改革。根据中医药营销的特点,教学内容应该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改变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学科系统性的取向,使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加贴合中医药营销实际与学生职业选择,从而更具有针对性。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及特色教育之间的关系,使各内容之间互相渗透,形成有机整体。删除与培养目标不适应或可有可无的部分通识教育课程或教学内容,加大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通过不断改革与实践将中医药内容与营销类课程有机融合使之形成“个性鲜明”的特色课程,如“商品学”改革为“中药商品学”、“国际贸易”改革为“国际医药贸易”、“营销策划”改革为“中医药营销策划”等,通过这一举措,在不增加学时的情况下,使学生中医药知识与营销知识都能得到加强。

三、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保障,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高级营销人才的必由之路[4]。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见习教学、实习教学、第二课堂等其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中医药营销人才必须改革并强化以上各个实践教学环节。

1.改革实验教学。目前,全国的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验环节都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应设置而未设置、学时不足、实验条件”等方面。很多课程应当设置实验课程而未设置,比如“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调研”、“社交礼仪”等,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对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首先需要深刻理解实验教学对深化课程理论、提高理论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将实验课单独设置为一门课程,提高实验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对于一些重要的实验课程还要适当增加学时,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实际上相比于其他自然科学类实验室,市场营销类实验室的投入还是比较小的,之所以投入不足,还是对实验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山东中医药大学将以上课程在内的15门课程全部设置实验课,并设置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并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加大主干实验课程的课时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2.改革见习与实习教学。见习与实习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营销活动,是实践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见习的主要形式是理论课程结束后,学生到营销企业或企业的营销部门对相关营销活动设计课程教学的部分进行观摩、了解,往往是走马观花很难取得较好效果,山东中医药大学近些年来对见习教学进行改革,将几门紧密联系课程的见习课程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营销环节,这样一方面通过一次见习就可以将几门课程的任务完成,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往返成本,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对见习内容的融会贯通。

实习教学作为学生参加工作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有效深化过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所需要的各种综合能力与素质。但是随着各高校扩招,毕业生逐年增多,实习教学管理难度非常大,很多学校市场营销实习教学流于形式,成了“放羊式”实习。针对这种情况,山东中医药大学通过认真调研并仔细研究,对实习教学进行了改革。一是实行“双导师制”,即实习单位和学校各出一名导师,实习单位实习教师对学生从事中医药营销活动进行引导,学校导师根据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二是制定实习单位目录,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审核实习单位资质,符合的进入实习单位目录,所有实习单位都与中医药营销相关,学生必须从实习单位目录中进行选择,保证了实习的效果。

四、结语

中医药市场要求市场营销人员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中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要在围绕中医药特色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各方面的配合,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中医药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司建平.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4):98-101.

[2]朱民田,肖晗.中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261-262.

第4篇

关键词 平台 模块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50-4 文献标识码:A

1“两平台+N模块”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简称,它是指在按学科大类招生的基础上,通过“平台+模块”结构的课程设置和弹性修业年限,实施宽口径培养,即前期加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后期按照人才需求变化及个性发展要求设置柔性专业能力方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两平台+N模块” ,即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平台+N个专业能力方向课程模块。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与正确的人生信念,并具备良好的英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平台,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素养和较强的发展后劲;N个专业能力方向课程模块,具体到市场营销专业,这一模式的具体意义在于在两个平台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产品销售能力为主,企划能力、营销活动策划能力、渠道建设和管理能力为辅的四项能力。平台是一种框架结构,是学校对各专业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和学分的统一要求,既包括理论性课程也包括实践类课程或环节,为学生全面了解管理学科、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或再次选择专业方向提供可能和保证。

2市场营销专业“两平台+N模块”模式的课程教学体系

2.1市场营销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市场营销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运用能力及基本素质,主要课程包括:思想道德政治课、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A、文献检索、C语言程序设计与操作实践、就业与创业教育、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运用通用能力、英语运用通用能力、数理知识运用通用能力、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

2.2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基础教育平台

市场营销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专业的通用及实践能力,较系统地掌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课程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与统计、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经济法、管理学、 统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通过对这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市场营销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具备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专业基本技能素质,具有经营管理、成本效益意识等能力。

2.3市场营销专业“N个专业能力方向课程模块”

市场营销专业“N个专业能力方向课程模块”的具体意义在于在两个平台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产品销售能力为主,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企划能力、营销活动策划能力、渠道建设和管理能力为辅的五项能力。主要课程包括:商品学、消费者行为学、营销心理学、广告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分销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推销策略、销售团队管理、商品流通概论、营销案例分析、特许经营、商务谈判、市场营销策划、电子商务。通过对这些市场营销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个别能力模块。

3“两平台+N模块”模式课程教学体系设置的优化对策

3.1科学搭建学科平台、科学设置教学课程

首先,对于基础平台的课程设置,学校应该高度集合并精炼市场营销专业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基础会计等。其次,对于模块的课程设置,学校应该设置强调能力本位,重视职业资格导向和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以职业分析为依据,针对该职业群的某一特定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块。

3.2专业方向模块的设置更好地对接社会行业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形象一点来说主要分为台前和幕后两大类。台前类是指销售一线工作,渠道开发、建立和维护工作;而幕后类则是指市场调研与预测,企业策划、营销活动策划工作。市场营销专业通过设置专业方向模块使学生具有产品销售能力为主,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企划能力、营销活动策划能力、渠道建设和管理能力为辅的五项能力。在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设计中应突出对这五项能力的培养,并通过与实训课程、学期实践与毕业实习结合起来强化专业能力,争取就业时,更有效、更快速地与具体行业对接。

3.3有效地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地学习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从大一至毕业四年期间需要参加入学教育与军训、市场调研实习、商务谈判实习、ERP实习、企业经营模拟实习、电子商务实习、客户关系管理实训、市场营销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这些实习及实训课程的学习,能够及时地锻炼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

参考文献

[1] 付立彬.创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3).

[2] 刘叶志.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下实验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

[3] 胡健.创新地方财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21).

[4] 蔡小飞.“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第5篇

论文摘要:离职教育中的国际贸易专业技能教学一直就是薄弱环节,要解次谊问题?瞩确国际贸易专业技能体系十分必要?同时也娄确立正确的国际贸易专业各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和相关基础课程的教学,同时注意将国际贸易专业技能考核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强调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培养方法应多元化,以及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技能教学师贵队伍建设的重要幔。

目前在高职教育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将专业培养目标订得过高,这不利于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突出职业性、行业性,面向地方或行业经济的特征,明确高职教育就是为学生从业服务的,就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为主要教学目的。由此,我们认为,高职教育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对外贸易专业知识与技能,适应新的企业环境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对外贸易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理论技能,独立开展涉外经贸业务及对外经贸管理工作。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不难得出结论,突出国际贸易技能教学是完成该专业培养目标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技能教学,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离职教育中国际斑易专业技能体系

三年的国际贸易专业学习,要完成sa多门的课程,这些课程中,哪些课程与技能教学有关呢?这还要从什么是技能谈起。这里所说的技能,是指涵盖完成某一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任务的必播的一切技术和应用能力,是指把专业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岗位工作中去的能力。国际贸易专业技能体系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含岗位技能)。

基本技能包括:演讲与口才;英语听、说、读、写、译;中英文录人;计算机应用;公关礼仪。专业技能包括四个方面:谈判前的准备阶段:包括国际市场调研、与国外客户建立贸易关系;交易磋商与合同的签订阶段:包括成本核算预报价、商务洽谈、外贸合同的拟定;合同的履行与善后处理阶段:包括单证业务、储运保险、报关报验、国际仲裁;进出口业务全程仿真模拟训练。

二、国际贸易专业各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和相关的苍础课程

〔一)基本技能训练。其目的是:通过对有关基本技能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专业将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 岗位拥有专业技能,胜任基本工作打好基础。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在兰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下列基本技 能课程的训练。(见表)

基本技能训练必须有组织与考进行,最后还要考核。应由专职教师结合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相关项目的教学、实训,实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现场观摩模拟操作、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最终达到考核要求。考核方法可通过现场操作和综合打分等形式进行,其中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能熟练攀握计算机办公室自动化软件及其他外贸应用软件,并达到浙江省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英语要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达到CET--4或英语应用能力A级,三校生英语应达到应用能力A级或CET-3 。

(二)专业技能训练。国际贸易专业技能训练项目是围绕进出口业务的开展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谈判前的准备阶段。这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国际市场调研。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必须研究国际市场的变化规律。该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广大学生掌握如何在国际市场商搜集商品信息和做好商品定位、市场细分等国市场营销的基本技能。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进出口业务”、“外贸英文函电”、“电子商务”、“国际市场营销”。其次是与国际客户建立业务关系。该项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寻找海外客户的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客户关系外贸英文函电的处理,寻找海外客户的各种途径。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外贸英文函电”、“进出口业务”、“国际经贸地理”等。

第二阶段:交易的磋商与合同期签订阶段。包括:(1)成本核算与报价:这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产品的成本核算,外贸商品报价技能,不同的贸易术语(主要是FOB.CFR,CIF)的报价转换,不同报价货币的报价转换,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国际金融”等。(2)国

际商务谈判。这旨在培养学生国际商务谈判的组织能力,国际商务谈判的策略和技巧,以及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基本礼仪,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英语听说”、“公关礼仪”、“国际商务洽谈”、“国际商法”、“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贸易实务“等。(3)外贸合同拟定训练,包括商品的品质、数量、包装、价格等合同条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对外贸易合同中各条款拟定应注意的间题。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进出口实务”、“国际商法”,"WTO概论”等。 的培养。 第三阶段:合同的履行与善后处理阶段。包括:(1)单证业务技能训练。单证业务包括开证、审证训练和单据制作和修改等方面。通过单证业务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进口商申请开立信用证的业务流程(模拟进口商)掌握进口业务开证的相关技能,通过单据的制作的修改训练,使学生拳握发票、汇票BlL等专业单据的制作,具备单证员的业务能力,相关专业课程有“单证业务”、“外贸英文函电”、“国际结算”、“国际金融”、“进出口实务”。{2)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训练,使学生掌握货物储存、运输、保险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使学生能胜任货代员的工作。相关的课程有“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进出口业务”、“外贸商品学”等 (3)报关报脸技能训练。该项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商品报关、商品检验、商品检疫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胜任报关员、报检员的工作,涉及的相关课程有“进出口实务”、“报关实务”等。(4)国际仲裁训练。这是使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中出现纠纷后进行国际仲裁应具备的应对能力,涉及的相关课程有“国际商法”、"WTO概论”、“进出口业务”等。

第四阶段:进出口业务全程仿真模拟实训。该阶段的技能训练是通过完成一笔进口(或出口)业务的综合模拟训练,使学生掌握掌综合外贸业务能力,并具备一般国际贸易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相关课程有“进出口业务”、“外贸英文函电”、“单证业务”等。

三、专业技能教学应该特别注惫的若干问题

1、技能考核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专业技能的考核不可流于固定模式,甚至形式化,有的技能课程的考核可采取在实训或课程结束时,单独设立实训项目考核,由任课教师负资,单独列人学生外贸综合技能成绩群中,成绩可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条件具备的技能训练课可积极实行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方法,以推动社会劳动准人制度的实施,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证书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加现有的适合高职教育的有关资格证书考试,还要积极参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工作,如果能将这些标准与教学计划有机结合,可以使技能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6篇

论文摘要:离职教育中的国际贸易专业技能教学一直就是薄弱环节,要解次谊问题?瞩确国际贸易专业技能体系十分必要?同时也娄确立正确的国际贸易专业各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和相关基础课程的教学,同时注意将国际贸易专业技能考核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强调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培养方法应多元化,以及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技能教学师贵队伍建设的重要幔。

目前在高职教育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将专业培养目标订得过高,这不利于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突出职业性、行业性,面向地方或行业经济的特征,明确高职教育就是为学生从业服务的,就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为主要教学目的。由此,我们认为,高职教育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对外贸易专业知识与技能,适应新的企业环境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对外贸易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理论技能,独立开展涉外经贸业务及对外经贸管理工作。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不难得出结论,突出国际贸易技能教学是完成该专业培养目标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技能教学,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离职教育中国际斑易专业技能体系

三年的国际贸易专业学习,要完成sa多门的课程,这些课程中,哪些课程与技能教学有关呢?这还要从什么是技能谈起。这里所说的技能,是指涵盖完成某一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任务的必播的一切技术和应用能力,是指把专业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岗位工作中去的能力。国际贸易专业技能体系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含岗位技能)。

基本技能包括:演讲与口才;英语听、说、读、写、译;中英文录人;计算机应用;公关礼仪。专业技能包括四个方面:谈判前的准备阶段:包括国际市场调研、与国外客户建立贸易关系;交易磋商与合同的签订阶段:包括成本核算预报价、商务洽谈、外贸合同的拟定;合同的履行与善后处理阶段:包括单证业务、储运保险、报关报验、国际仲裁;进出口业务全程仿真模拟训练。

二、国际贸易专业各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和相关的苍础课程

〔一)基本技能训练。其目的是:通过对有关基本技能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专业将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拥有专业技能,胜任基本工作打好基础。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在兰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下列基本技能课程的训练。(见表)

基本技能训练必须有组织与考进行,最后还要考核。应由专职教师结合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相关项目的教学、实训,实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现场观摩模拟操作、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最终达到考核要求。考核方法可通过现场操作和综合打分等形式进行,其中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能熟练攀握计算机办公室自动化软件及其他外贸应用软件,并达到浙江省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英语要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达到CET--4或英语应用能力A级,三校生英语应达到应用能力A级或CET-3。

(二)专业技能训练。国际贸易专业技能训练项目是围绕进出口业务的开展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谈判前的准备阶段。这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国际市场调研。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必须研究国际市场的变化规律。该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广大学生掌握如何在国际市场商搜集商品信息和做好商品定位、市场细分等国市场营销的基本技能。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进出口业务”、“外贸英文函电”、“电子商务”、“国际市场营销”。其次是与国际客户建立业务关系。该项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寻找海外客户的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客户关系外贸英文函电的处理,寻找海外客户的各种途径。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外贸英文函电”、“进出口业务”、“国际经贸地理”等。

第二阶段:交易的磋商与合同期签订阶段。包括:(1)成本核算与报价:这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产品的成本核算,外贸商品报价技能,不同的贸易术语(主要是FOB.CFR,CIF)的报价转换,不同报价货币的报价转换,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国际金融”等。(2)国际商务谈判。这旨在培养学生国际商务谈判的组织能力,国际商务谈判的策略和技巧,以及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基本礼仪,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英语听说”、“公关礼仪”、“国际商务洽谈”、“国际商法”、“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贸易实务“等。(3)外贸合同拟定训练,包括商品的品质、数量、包装、价格等合同条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对外贸易合同中各条款拟定应注意的间题。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进出口实务”、“国际商法”,"WTO概论”等。

第三阶段:合同的履行与善后处理阶段。包括:(1)单证业务技能训练。单证业务包括开证、审证训练和单据制作和修改等方面。通过单证业务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进口商申请开立信用证的业务流程(模拟进口商)掌握进口业务开证的相关技能,通过单据的制作的修改训练,使学生拳握发票、汇票BlL等专业单据的制作,具备单证员的业务能力,相关专业课程有“单证业务”、“外贸英文函电”、“国际结算”、“国际金融”、“进出口实务”。{2)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训练,使学生掌握货物储存、运输、保险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使学生能胜任货代员的工作。相关的课程有“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进出口业务”、“外贸商品学”等(3)报关报脸技能训练。该项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商品报关、商品检验、商品检疫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胜任报关员、报检员的工作,涉及的相关课程有“进出口实务”、“报关实务”等。(4)国际仲裁训练。这是使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中出现纠纷后进行国际仲裁应具备的应对能力,涉及的相关课程有“国际商法”、"WTO概论”、“进出口业务”等。

第四阶段:进出口业务全程仿真模拟实训。该阶段的技能训练是通过完成一笔进口(或出口)业务的综合模拟训练,使学生掌握掌综合外贸业务能力,并具备一般国际贸易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相关课程有“进出口业务”、“外贸英文函电”、“单证业务”等。

三、专业技能教学应该特别注惫的若干问题

1、技能考核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专业技能的考核不可流于固定模式,甚至形式化,有的技能课程的考核可采取在实训或课程结束时,单独设立实训项目考核,由任课教师负资,单独列人学生外贸综合技能成绩群中,成绩可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条件具备的技能训练课可积极实行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方法,以推动社会劳动准人制度的实施,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证书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加现有的适合高职教育的有关资格证书考试,还要积极参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工作,如果能将这些标准与教学计划有机结合,可以使技能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7篇

早在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就已经出现了“保险”的课程设置。《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开设十一项课程门目:算学、博物、物理、外国文、舆地、史学、掌故、理财学、交涉学、法律学、政治学。其中,“理财学”相当于今天的“经济学”,其课程安排涉及三个学年:第一年开设理财学通论,每周4学时;第二年开设国税、公产、理财学史,每周4学时;第三年开设银行、保险、统计学,每周4学时。而且,对于“不习外国文者”,规定“于理财、交涉、法律、政治四门各加课一小时”,亦即有部分学生的“理财学”课程是每周5学时。这是北京大学史料中有关保险课程的最早记载。

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设立银行及保险学门。当时,大学堂设八个分科大学(注:“分科大学”相当于今天大学下设的“学院”):经学科大学、政法科大学、文学科大学、医科大学、格致科大学、农科大学、工科大学、商科大学。其中,在商科大学之下,设有银行及保险学门(注:“门”相当于今天大学学院下设的“系”)、贸易及贩运学门、关税学门。根据当时的课程安排,在银行及保险学门的主课中,有一门课程是“保险业要义”,它是所有课程中对学时要求最多的三门课程(注:这三门课程是外国语、银行业要义、保险业要义)之一:第一年每周3学时,第二年每周4学时,第三年每周2学时,三年共18学时。从学时要求看,“保险业要义”这一门课程相当于今天大学里六门课程的容量。

1909-1910年间,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筹办工作紧锣密鼓,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不过,鉴于师资和经费限制,《奏定大学堂章程》原定的八科46门的宏大计划被迫大幅缩减为七科13门,它们分别是:经科大学(毛诗学门、周礼学门、春秋左传学门)、法政科大学(法律门、政治门)、文科大学(中国文学门、外国文学门)、格致科大学(化学门、地质学门)、农科大学(农学门)、工科大学(土木工学门、采矿及冶金学门)、商科大学(银行保险学门)。商科大学原计划开设三门,大幅缩减之后,银行保险学门成为仅存的硕果。

关于这一筹办和开学过程,北京大学史料有较为详细的记载。1909年《学部奏筹办分科大学情形折》记载,“除医科,须俟监督屈永秋到堂,再行妥筹办理,计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分门择要先设”。1909年《学部奏筹办京师分科大学并现办大概情形折》记载,“商科原分三门,现拟先设银行保险学一门”。1910年《学部奏分科大学开学日期片》记载,“京师分科大学,迭经臣部商同大学堂总监督刘廷琛筹划开办事宜。…… 现在中外各科教员均已到堂,应行升学各生,业经详加考验,分别录取。兹定于本月二十一日行开学礼”。经查,该“本月二十一日”为当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即公历1910年3月31日。

1912年,保险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据1912年《民国元年所订之大学制及其学科》记载,大学商科共设六门:银行学门、保险学门、外国贸易学门、领事学门、税关仓库学门、交通学门。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大学规程令》对此亦作同样规定。有学者认为,从学科设置看,商科专业比清末多了三门,保险学从银行保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一门,这不仅意味着保险学本身的发展,也反映了民国初年保险业的兴盛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张亚光,2011:《中国近代金融学教育考探》,《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当时,保险学门的课程包括:经济原论、商业数学、商业地理、商业簿记学、商业各论、财政原论、商业史、商品学、商业通论、商业经济学、保险通论、生命保险、损害保险、决疑数学、应用统计学、商业政策、统计学、民法概论、商法、破产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会计学、英语、第二外国语、实地研究。其中,“保险通论”相当于今天大学课程里的“保险学原理”,“生命保险”相当于“人寿保险”,“损害保险”相当于“财产保险”。

不仅保险学门开设保险课程,经济学门也开设“保险学”课程。1912年《民国元年所订之大学制及其学科》和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大学规程令》均规定,大学法科之经济学门开设“保险学”课程。据《国立北京大学学科课程一览》记载,1919-1920年度,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本科课程设有一门“保险学”,主讲教师为教授(注:曾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并于1919年出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据1922年《国立北京大学职员录》记载,经济系教授讲授银行论、货币论、保险学、国际金融论等课程。

除了保险学门和经济学门,法律学门和政治学门也开设过与保险有关的课程。据《政治学系课程沿革说明书》记载,1917-1918年度,北京大学法科之政治学门开设“保险统计算学”课程。1918年《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记载,北京大学法科研究所法律门设有“保险法”这一研究科目,担任教员是左德敏教授。《法学院法律学系课程一览》和《法学院政治学系课程一览》记载,1935-1936年度,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法律学系和政治学系均开设“保险法”课程,主讲教师均为戴修瓒教授。

在检索史料的过程中,我们还捕捉到一些零星的与保险有关的资料,也一并记录于此。在留存很少的大学堂毕业考试试题资料中,我们发现了有关保险的考题,如在“学部考试译学馆甲班学员毕业全题”中,商业经济学题为:“近来各国盛行保险事业,其种类如何?其效用如何?能详举否?”1917年,北京大学法科四年级学生王杰撰写题为《保险论》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为周家彦教授。1929年,北京大学图书部新到中文书有徐兆荪翻译的美国大学教科书《人寿保险学》,原书作者为美国保险学科奠基人、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保险学系主任Huebner博士,该中译本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25年出版,北京大学图书馆至今仍有收藏。

第8篇

早在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就已经出现了“保险”的课程设置。《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开设十一项课程门目:算学、博物、物理、外国文、舆地、史学、掌故、理财学、交涉学、法律学、政治学。其中,“理财学”相当于今天的“经济学”,其课程安排涉及三个学年:第一年开设理财学通论,每周4学时;第二年开设国税、公产、理财学史,每周4学时;第三年开设银行、保险、统计学,每周4学时。而且,对于“不习外国文者”,规定“于理财、交涉、法律、政治四门各加课一小时”,亦即有部分学生的“理财学”课程是每周5学时。这是北京大学史料中有关保险课程的最早记载。

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设立银行及保险学门。当时,大学堂设八个分科大学(注:“分科大学”相当于今天大学下设的“学院”):经学科大学、政法科大学、文学科大学、医科大学、格致科大学、农科大学、工科大学、商科大学。其中,在商科大学之下,设有银行及保险学门(注:“门”相当于今天大学学院下设的“系”)、贸易及贩运学门、关税学门。根据当时的课程安排,在银行及保险学门的主课中,有一门课程是“保险业要义”,它是所有课程中对学时要求最多的三门课程(注:这三门课程是外国语、银行业要义、保险业要义)之一:第一年每周3学时,第二年每周4学时,第三年每周2学时,三年共18学时。从学时要求看,“保险业要义”这一门课程相当于今天大学里六门课程的容量。

1909-1910年间,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筹办工作紧锣密鼓,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不过,鉴于师资和经费限制,《奏定大学堂章程》原定的八科46门的宏大计划被迫大幅缩减为七科13门,它们分别是:经科大学(毛诗学门、周礼学门、春秋左传学门)、法政科大学(法律门、政治门)、文科大学(中国文学门、外国文学门)、格致科大学(化学门、地质学门)、农科大学(农学门)、工科大学(土木工学门、采矿及冶金学门)、商科大学(银行保险学门)。商科大学原计划开设三门,大幅缩减之后,银行保险学门成为仅存的硕果。

关于这一筹办和开学过程,北京大学史料有较为详细的记载。1909年《学部奏筹办分科大学情形折》记载,“除医科,须俟监督屈永秋到堂,再行妥筹办理,计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分门择要先设”。1909年《学部奏筹办京师分科大学并现办大概情形折》记载,“商科原分三门,现拟先设银行保险学一门”。1910年《学部奏分科大学开学日期片》记载,“京师分科大学,迭经臣部商同大学堂总监督刘廷琛筹划开办事宜。…… 现在中外各科教员均已到堂,应行升学各生,业经详加考验,分别录取。兹定于本月二十一日行开学礼”。经查,该“本月二十一日”为当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即公历1910年3月31日。

1912年,保险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据1912年《民国元年所订之大学制及其学科》记载,大学商科共设六门:银行学门、保险学门、外国贸易学门、领事学门、税关仓库学门、交通学门。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大学规程令》对此亦作同样规定。有学者认为,从学科设置看,商科专业比清末多了三门,保险学从银行保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一门,这不仅意味着保险学本身的发展,也反映了民国初年保险业的兴盛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张亚光,2011:《中国近代金融学教育考探》,《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当时,保险学门的课程包括:经济原论、商业数学、商业地理、商业簿记学、商业各论、财政原论、商业史、商品学、商业通论、商业经济学、保险通论、生命保险、损害保险、决疑数学、应用统计学、商业政策、统计学、民法概论、商法、破产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会计学、英语、第二外国语、实地研究。其中,“保险通论”相当于今天大学课程里的“保险学原理”,“生命保险”相当于“人寿保险”,“损害保险”相当于“财产保险”。

不仅保险学门开设保险课程,经济学门也开设“保险学”课程。1912年《民国元年所订之大学制及其学科》和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大学规程令》均规定,大学法科之经济学门开设“保险学”课程。据《国立北京大学学科课程一览》记载,1919-1920年度,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本科课程设有一门“保险学”,主讲教师为教授(注:曾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并于1919年出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据1922年《国立北京大学职员录》记载,经济系教授讲授银行论、货币论、保险学、国际金融论等课程。

除了保险学门和经济学门,法律学门和政治学门也开设过与保险有关的课程。据《政治学系课程沿革说明书》记载,1917-1918年度,北京大学法科之政治学门开设“保险统计算学”课程。1918年《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记载,北京大学法科研究所法律门设有“保险法”这一研究科目,担任教员是左德敏教授。《法学院法律学系课程一览》和《法学院政治学系课程一览》记载,1935-1936年度,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法律学系和政治学系均开设“保险法”课程,主讲教师均为戴修瓒教授。

在检索史料的过程中,我们还捕捉到一些零星的与保险有关的资料,也一并记录于此。在留存很少的大学堂毕业考试试题资料中,我们发现了有关保险的考题,如在“学部考试译学馆甲班学员毕业全题”中,商业经济学题为:“近来各国盛行保险事业,其种类如何?其效用如何?能详举否?”1917年,北京大学法科四年级学生王杰撰写题为《保险论》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为周家彦教授。1929年,北京大学图书部新到中文书有徐兆荪翻译的美国大学教科书《人寿保险学》,原书作者为美国保险学科奠基人、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保险学系主任Huebner博士,该中译本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25年出版,北京大学图书馆至今仍有收藏。

第9篇

摘要: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其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艺术设计本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紧扣学科性质和特色,构建基础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组成的体系。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Fostering Innovative Personnel of Art Design

GONG Yao-hong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2020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意义重大而迫切。创新型人才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大特质。创新型人才一般都是基础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人文精神浓郁、治学方略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艺术设计是实用领域的设计,设计是其本质核心。艺术设计也是一门人类生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本身就是创新活动。因此,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更突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艺术设计作为应用型专业,本科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应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素质高、创新精神突出”的要求进行。这是针对专业而言的通识教育,也是为终身教育打基础的教育。艺术设计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要突出自己的重点和特色。例如,将艺术设计作为一种高度复合型的交叉学科来组织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能动性发挥,采取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着眼点落在学生的拓展思维和联想能力培养上,设计出既符合大众审美观念,又具有一定前沿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一、构建和完善基础理论课程体系

创新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根据艺术设计本科创新人才要求,要在多学科的基础上,提供一个营养丰富的知识土壤。要构建和完善以提供宽厚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为目标的理论课程体系。必须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构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宽厚的知识基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大学课程综合化是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世界性趋势之一。在基础课内部,要注意思政课、文化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相互协调与整合。低年级尽量按大专业平台组合课程。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专业学习。除了必修课外,应设置大量公共选修课程。要坚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及时补充现代的最新成果。基础课程应摆脱以美术课程为重点,以手工画为指导的教育思想。在专业基础必修课中,除素描、色彩以外,还应设置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中外设计史、设计原理、应用美术等课程。要允许学生跨校、跨系、跨学科选修课程,让他们涉猎策划、营销、广告、公共关系学、商品学、传播学、美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此外,在课程改革和优化中,要坚持集思广益,实现教师、社会专家和学校领导相结合,发挥各方面智慧,使课程体系得到更好优化。

二、加强实践教学

正确的认识与理论需要通过实践去加深理解,学会运用。同样重要的是,许多创新思维火花需要在实践中“擦出”。实践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思维、创新技能、锻练意志、浓厚兴趣、培养品德和情操。通过社会实践,艺术设计学生还可更清楚地了解各种流行元素、设计风格,把握时代潮流,增强创新设计的主动性和时代性。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实用性。毫无疑问,艺术设计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并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抓科研实践,又抓教学实践;既重视一门课程的实践,又要重视一类课程的实践,更要重视整套课程的实践。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以及课程综合性,构建具有阶段性、连续性、整体性的实践教学模块。在这个模块设计中,要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践,要建立学生尽早进入实践的基本制度与运用机制。在具体安排上,除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外的实践环节应不少于20%。

在实践教学中,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步骤和相关措施,力争形成较为科学和完善,且切实可行而效果好的实践教学体系。要紧密依托行业和当地政府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重视校企联合,签订产学研合作教育协议。要重视建立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建设一批开放式艺术设计综合实验室、艺术设计工作室。要充实和整合资源,实行资源共享。

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安排学生到有关公司实习、实训,跟随设计师做一些辅助工作。也可从公司承接一些简单项目,进行设计训练。除了校内外稳定的实践基地外,学校还要积极安排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既动脑又动手。艺术设计是文化,社会就是其宝库。从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出发,还要注重安排参与社会调查和其他有关社会活动,体察民情,学习外界设计文化,了解市场,了解千变万化的艺术设计潮流,增强责任心、创新设计激情和思维能力,并增强信息获得和利用能力。走出课堂、直接参与社会,是艺术设计专业信息获取的最佳途径之一。信息的获得与利用,对学生的设计思想和创意思维影响很大。要努力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创造创新氛围。在校内外举办和参加各种艺术设计作品比赛,艺术设计作品展览,艺术设计论文比赛等,均能激发学生创作激情,提高创新能力,浓厚创新气氛。

此外,还要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每届学生的实践教学,都要先制订实践大纲,规定实践的方式、内容、时间、要求和成绩考核办法,并向学生公布。认真按实践大纲进行实践教学,将实践活动纳入学生日常和毕业考评范围。要积极探索实施“双证书”制模式,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毕业时即可获职业资格证书。还要认真提高

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艺术是一种创造。艺术设计创新人才除了学会设计技术,掌握现代设计工具和手段外,还要掌握创造性设计的思维方法,具有很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以新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能力和意识越强,设计思想就越丰富。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设计创意思想定位的评价能力。注意学生设计元素的联想、选择、修改、组织等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注意学生创造境界与创造目的相关知识面及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当采用“头脑风暴法”和“逆向思维法”调动学生思维能力。要把设计创新思想作为学生的重要评价指标。

创造性思维包括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求同思维有方向和范围,运用逻辑方法解决问题,在验证假设中有重要作用。求异思维则是从多方面思考,提出许多新假设和答案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一种打破旧框框,解放思想的思维方式。在创造性思维中,它与求同思维是互为关联的。在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同时,要更多地训练求异思维。因此,“研究式”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式”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之一,其特点是问题在前、研究探索、动态思维,以科学问题为先导,以解决问题的设想和试验为途径,从实验结果一步步地推出结论。这种方式包括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突出了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策划过程,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研究的机会。随着研究的深入,问题的不断出现而诱导发现新的研究兴趣点。要注重“以需引想、以疑促思、

以趣诱思和以难激思”,激励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志和自信力。

四、结 语

创新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创新型艺术设计本科人才的培养,要大力抓好基础理论与知识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三个重点,并使这三个重点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诚然,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在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实现的,但这并不妨碍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将其作为一个重点予以实施。在教学过程和方式的安排上,要将创新思维能力作为主要出发点,因为艺术设计是一个创造性专业、对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要求特别高。当然,艺术设计也是应用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其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产品,是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在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上既要照顾广宽的专业面,也要注意课程完善,协调和优化。任务也很重大。协调和优化基础教学、实践教学,培养创新思维三者的关系,形成科学合理和有效的体系,则是更加繁重和关键的课题。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还要注重艺术设计的本质与特点,突出和有效实施有关措施。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要创新教育理念。要强调学生个体为本,推动学生自主发展,获得发展能力。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强调个性化。强调教育过程的实践性和创新。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这些都应在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认真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谦.艺术设计与职业技能接轨的教学策略构想[J].长江大学学报,2007,(3).

[2] 韩伏彬.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 2007, (2).

[3] 彭晓燕,乔京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

[4] 张立今.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J].宿州学院学报,2007,(3).

[5] 刘军.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研究[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 2005, (4).

[6] 于洋,孙一文.再论本科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51).

[7] 田建国.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英才高职论坛,2007,(1).

[8] 王延松,刘君玲.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模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

[9] 尹福玖.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3).

[10]樊华,周庆责,刘平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6,(10).

第10篇

“信息化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要回答这一问题,先要看一看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世界产业界出现了怎样的令人注目的模式转向。首先,大批量生产、大量消费的行为方式转为丰富的多样化生产、快乐感受消费的行为方式。产品的经济性、功能性、合理性和大众化原则被表现性、审美性、独特性和个人化所替代;其次,单向传达的产品信息扩展为双向或多向传达的信息交流,由于获取和发送信息的渠道增多,产品从满足所有消费者的普遍需要转向适应消费者的个性需求;第三,消费者方面,从希望有实用的、高品质的产品转而希望使用自己想要的、适用的产品,企业方面,则从制造实用的、高品质产品转向追求“个人化”的“感性产品”与之相适应,产品开发也随之以满足个性、快乐、多样的充分感性化的产品为中心。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注重人的“感性的时代”,感性是信息化时代的本质特征。

关于“感性”的含义,据《现代汉语词典》,“感性”一词是“指属于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该词来自日本语,是明治时代的思想家西周在介绍欧洲哲学时所造的一系列用语之一,如“哲学”“主观”“客观”“理性”“悟性”等并一直沿用至今。在日本,有两个外来词被翻译为“感性”,其一,英文Sensibilty,它是一个心理学用语,原意为感觉力;感受性;感情;敏感性和鉴赏力,西周将此译为“感性”;其二,德文Sinnlichkeit,它是一个哲学用语,原意为官感,感性;实体,现实感,感性事物;,性感。天野贞祐在1921年翻译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时将此译为“感性”。新村出编《広辞苑》对“感性”一词解释为:感觉能力;直观力和感受性,是人感受事物的能力,即基于人类身体的感觉而产生的情感冲动和欲求。

近年来,“感性”一词在日本出现的频率极高,其内涵包含着多层意义,它既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静态的“感性”是指人的感情,获得的某种印象;动态的“感性”是指人的认识心理活动,是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对未知的、多义的、不明确的信息从直觉到判断的过程。在信息化时代,这种“感性”能力尤为重要,除了感受信息也包含交换信息的能力,即从复杂的外界剌激中,抽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和将自己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准确传递给他人的能力。如“从民众的感性出发撰写广告语”、“按年轻人的感性制造MP3”等。感性的含义具有了更为积极的理解,由此可见,感性能力已成为信息化时展的一种能力。

二、感性工学的诞生

感性工学是感性与工学相结合的技术,主要通过分析人的感性来设计产品,依据人的喜好来制造产品,它属于工学的一个新分支。

“感性工学”的英文表述为KanseiEngineering,Kansei是日本语“感性”即カンセィ的音译。如上所述,感性一词在日文中的内涵丰富,其含义具有积极的理解,与Sensibilty有了较多的差异,在英文中没有与日文感性完全一致的语言。由于文化和语言的不同,各国对感性一词有着不同的理解,加上感性工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技术标准和规范还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各国对其命名亦会有多样的可能,但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不会有根本的区别,在国际交流中日本学者以KanseiEngineering命名。作为一个特定的用语,感性工学的感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时代、时尚、潮流和个体、个性时时发生变化,似乎难于把握,更难量化。但作为基本的感知过程通过现代技术则是完全可以测定、量化和分析的,其规律也是可以掌握的。

最早将感性分析导入工学研究领域的是日本广岛大学工学部的研究人员。1970年,以在住宅设计中开始全面考虑居住者的情绪和欲求为开端,研究如何将居住者的感性在住宅设计中具体化为工学技术,这一新技术最初被称为“情绪工学”。当时工学部34岁的副教授长町三生参与了这一研究,之后,他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察觉到了日本的产业模式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那种为满足消费者普遍需要而大量生产的方式正在逐渐消退,他敏锐地感到了一个表现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感性的时代”即将到来。经过近20年的研究,从1989年开始,他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感性工学的论文和著作,成为日本著名的感性工学研究专家。

长町三生1936年生于神户,1958年广岛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1963年获广岛大学文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工学部研究人间工学和安全工学。曾获得过美国人类工程学学会“优秀外国人奖”和国际安全人类工效学学会“安全人类工效学奖”。1970年开始研究感性工学,1995年任广岛大学地域共同研究中心主任。长町三生撰写了《汽车的感性工学》(汽车研究,11(1),2-6,1989)、《感性工学与新产品开发》(日本经营工学会誌,41(413),66-71,1990)、《感性工学及其方法》(经营システム,2(2),97-105,1992)等重要论文;著作有《感性工学》(1989,海文堂出版)、《快适科学》(1992,海文堂出版)、《感性商品学——感性工学的基础和应用》(1993,海文堂出版)等。设计在线.中国

首先将感性工学实用化,生产出第一批“感性商品”是从汽车产业开始的,当时日产、马自达、三菱将感性工学引入汽车的开发研究中,一改过去“高级”、“豪华”的设计定位,转为“方便”、“简捷”、“快乐”使用的设计定位。其中,日产汽车分析消费者心理,把突破造型外部形式作为研发中心;三菱汽车特别重视感性化的驾驶台的设计;位于广岛的马自达汽车则开发出具有个性化的车内装饰,将过去狭窄的车内空间,在不改变物理性的前提下,设计出符合使用者心理的宽敞感和舒适感,从而获得了成功,据研究者介绍,“感性工学”这一名称的确定,来自马自达株式会社山本建一社长的建议。而正式确立“感性工学”名称,则是在1988年第十届国际人机工学会议上。

二十世纪90年代,日本的产业界全面导入感性工学技术和理念,住宅、服装、汽车、家电产品、体育用品、女性护理用品、劳保用品、以及陶瓷、漆器、装饰品等领域都将感性工学技术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其中,纤维产业的应用与学术研究超过了汽车产业,处于领先地位。1993年,日本文部省开始研究感性工学发展的可能性,由政府投入财力支持学术界展开调研。1995年,日本学术会议举行首届“感性工学研讨会”,二年后,“日本感性工学学会”成立。

在欧洲,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人类工效学研究室是欧洲较早研究感性工学的机构,德国的波尔舍汽车公司和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公司都热衷于感性工学的应用研究;在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也运用感性工学技术研制出新型的家用轿车;在亚洲,日本的邻国韩国,一直在关注感性工学的发展,韩国政府决定在二十一世纪在产业界全面导入“感性工学技术”,现代汽车和三星电子已有了相当深入的感性工学的研究。

我国近年来也有关于感性工学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发表了相关论文和中日合作的相关研讨,台湾省的成功大学、云林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和交通大学也正在进行为期4年的感性工学应用于产品开发的合作研究。

在全球范围内,感性工学研究方兴未艾,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教育研究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感性工学的教育

作为一门诞生在大学中的“感性和工学相结合的技术”,是在什么时候被列入教育,又是如何展开教学的呢?

1991年,日本信州大学白石教授向文部省提出成立“感性工学科”的申请,二年后,“感性工学”被列入文部省学科分类目录,广岛大学、筑波大学和千叶大学都是较早将感性工学列为教学内容的学校,但正式建立感性工学学科,作为一门学科系统地实施教学则是在1995年,该年4月,日本信州大学纤维学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感性工学学科,该学科聚集了工学、理学、医学、文学和艺术学等专门领域的专家15人,以清水義雄教授(东京工业大学工学博士)为首确立了“知晓心灵意图、掌握心形信息、创造心意物品”的感性工学研究、教育理念。设立了感觉分子生理学、感性信息学、感性造形学三大讲座课程,建立起感性工学学科的基本结构,由此开始了感性工学的专门教育。

笔者曾在1997年于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听过来访的日本信州大学清水義雄教授关于“感性工学学科的构成”的演讲,并得到由清水義雄主编的《感性工学への招待——感性から暮らしを考える》一书。该书是根据信州大学纤维学部感性工学学科编写的教材汇编而成,全书13章。从中可了解最初的感性工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感性与感性工学;第二章、感性的哲学;第三章、计测感性;第四章、感觉与感性;第五章、脑的构筑与感觉情报处理;第六章、感性与心理学;第七章、感性与传达;第八章、感性与制品;第九章、感性与媒介;第十章、工业设计与感性;第十一章、时尚与感性;第十二章、艺术中的感性;第十三章、文学中的感性.

“感性工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问,为使“感性工学”这一新学科让普通市民了解,获得相关知识,信州大学纤维学部决定将《感性工学への招待》一书的内容制作成通俗的广播节目形式,作为公开讲座将全书十三章分为十三讲,从1996年8月开始,通过信越、山梨等广播电台向普通民众播放,由此开始了感性工学的普及教育。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除了信州大学建立了相关的教育机构组织,许多工科院校也设置了相关课程,特别是有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和一些艺术设计院校也在课程教学中安排了相关课目,如日本筑波大学、千叶大学、东北工业大学、京都工艺纤维大学、东京工艺大学、九洲艺术工科大学等学校和我国台湾省的交通大学、成功大学、云林科技大学等学校。那么,其课程教学如何展开?笔者手头有一份台湾交通大学的感性工学教学大纲,从中可窥见一些具体的教学过程,下面是台湾交通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硕士生感性工学研究课程大纲:设计在线.中国

(一)、课程目的:

感性工学是一种关于“心理感受”与“实体对象”关系的人因工程研究,其不仅能帮助设计者了解使用者的感受和需求,对于设计元素的掌握与运用,也有指针性的作用。因此本课程对于此类问题上的解决及方法除了说明外也例举相关应用实例以助了解。

(二)、课程内容:

1、课程介绍:感性工学概论;2、感性工学的基础概念;3、感性与设计;4、感性意象的解析(多元尺度分析);5、感性意象的解析;6、感性意象的解析(因素分析);7、实体产品的解析;8、实体产品的解析(数量化一类分析);9、关联模式的建构;10、关联模式的建构(复回归分析);11、感性应用系统的建构;12、研究论文研读Ⅰ;13、研究论文研读Ⅱ;14、专案进度报告;15、感性工学在产品开发的运用——手机;16、感性工学在产品开发的运用——吸尘器;17、感性工学在产品开发的运用——门面装饰;18、期末专案展现与报告。

(三)、课业要求:

学生在课程中必须完成,包括数个作业练习以及执行一个完整的研究项目

(四)、考试和评分标准:

出席状况5%;上课的参与15%;平时作业与报告40%;期末项目报告40%

四、感性工学的构成

从信州大学清水義雄确立的感性工学研究、教育理念及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可以大体了解感性工学的构成情况。以下为清水義雄所画的学科结构图:

按图表所述,感性工学的学科结构及基本的研究领域为:

1、感觉分子生理学。

主要研究人类感性的源头,脑的构造和机能。从人脑的构筑、机能分布、神经细胞和神经传达、脑的感觉处理,到视觉与感性、听觉与感性、嗅觉与感性、触觉与感性等方面的联系,偏重生理角度的研究。并通过感性的计测检验,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和实验手段,对人类的感性进行评估。

评估的方法有二种:一是检测法,是对人的感觉器官作检测,对照受测者的感受变量和“辨别阈”、“剌激阈”的细微变化,作生理与心理的快适性评估;二是SD法,是利用语言表述官感,然后对之进行统计评估的方法,该方法可获得受验者的感受量曲线。

2、感性信息学。

主要对人类感性心理的各种复杂多样的信息作系统处理,包括收集和处理输入数据,以计算机为基础建立人类感性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变换、运算和分析,将其转换为决策者所需的信息,并建立信息输出的完整机制,然后进行感性量和物理量之间的转译,再以适当的形式传输、,提供给设计者和制造者。

另按长町三生的研究,其方法有三种:

(1)顺向性感性工学:感性信息——信息处理系统——设计要素

(2)逆向性感性工学:感性诊断——信息处理系统——设计提案

(3)双向混成系统:将顺向性与逆向性两种感性工学信息处理转译系统整合,形成一个可双向转译的混成系统。

3、感性创造工学。

主要是为达到符合使用者欲求的产品而作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研究。从简便、快适、无公害、个性化、趣味性等方面研究感性与形态、感性与材料、感性与色彩、感性与工艺、感性与设计方法、感性与制造学之间的关系。

其中,针对特定产品的使用目的,分别对以不同感性为主的应用工具进行介面、有效性、使用性、运算性与推广性的评估,以实验设计方式满足产品的感性化诉求。

由此可见,感性工学的研究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模式,汲及领域广泛,是多学科的交叉整合。它起始于整体基础上的个别要素的分解,对具体的一个个感性要素作出判断和处理,从暧昧的、不确定的、模糊的感性表现中寻求、归纳出重要的真正符合使用者欲求的感性要素,通过计算机技术使之构成清晰的可操作的东西,在产品设计制造中应用实施。五、未来的设计:感性化设计

过去的产品是设计者站在制造方的立场,通过预测市场商品的流行趋势,落实定位目的和设计意图,从材料、技术、设备、性能、成本和流通经费等方面,考虑实施生产的可能性,由此来策划设计方案,这是生产者利益优先的方式。

利用感性工学技术制造的感性产品是设计者站在使用者的立场,考虑上述各因素,并从使用者的生理特性、心理特性、使用环境、废弃处理等方面入手,以产品使用者的意识、个性、审美、多样、快乐、舒适为重点,以综合的功能性、合理性替代过去狭窄的功能性和合理性,这是生活者利益优先的方式。

感性化设计是未来设计的方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乎使用者生活方式的设计。

未来的设计是符合使用者个性生活方式的设计,感性化设计针对使用者的生活方式,从生理、心理、物理三个方面建立起新的设计模式:对使用产品时人的肌肉活动、皮肤温度变化、冷、热、出汗以及疲劳等现象作客观的生理反映测定;由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语言、表情、瞳孔变化、脑波变动等现象作人的心理反映测定;对材料的刚柔、表面凹凸、光反射、热传导等材料学的特性作人的生理、心理反映的评估。由此统合一起,按新的设计模式,立足于健康意识,在各种设计、各类产品中表现使用者的个性,符合其独特的生活方式。

2、使用者与生产者对话的设计方式

为满足使用者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创造个性,让使用者参与设计,将自己的欲求通过对话的方式传递到生产者,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对话的方式是全方位的,使用者与售货员、使用者与送货人、使用者与设计师、使用者与制造商之间传递、对话,最终按使用者的意图达成一致。在当前的设计活动中,认识到与个人对话式的设计生产方式的企业还很少,感性设计提倡这样的设计方式,这也是未来设计的方式。

3、作为设计活动基础的信息及产品信息标准化

互联网、可视电话、数码电视等行为方式越来越发达,人们的信息沟通十分便利,这些基本设施将成为设计活动的重要基础,有利于互动的对话式设计活动的展开。但由于国家、民族、文化、教育的差异,加上产品均有特有的性能,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因此,必需建立产品信息的标准化,通过信息标准化的建立才能使各类信息有效地、准确地传递到所需方。目前信息标准化的建立有很多困难,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4、感性化设计创造生活

感性设计合乎人的个性,开展全方位对话型的设计方式,将促进人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从普通的购买产品到参与产品的设计,逐步改变着产品的面貌,使产品中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从而创造出人类新的生活。设计在线.中国

参考文献:

[1][日]长町三生.感性工学[M].日本:海文堂出版社,1989.

[2][日]长町三生.感性工学のおはなし[M].东京:日本规格协会社,1995.

[3][日]筱原昭、清水義雄、坂本博编.感性工学への招待—感性から暮らしを考える[M].东京:森北出版社.1995.

[4]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国际设计管理论坛专家论文集[C].2002.

[5]李砚祖.设计新理念:感性工学[J].新美术,2003,(4):20-25.

[6]陈国祥、何明泉、邓怡莘.复合式感性工学应用于产品开发之整合性研究[J].工业设计,2004,(32):108-117.

第11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存在的“学科中心型”和“岗位应用型”两种课程体系的局限性,提出了以“三种需要”为依据、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案,构建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体,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为两翼,职业道德、态度教育贯穿全程,基础、关联和专门三大课程结构优化,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复合创新型国际经贸应用人才的整合课程体系。

1 问题的提出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寻求专业课程体系的最优组合或最优结构,是深化高等院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倾向:

一种是沿袭传统的高等教育观,以学科为中心的专业课程体系。该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线,强调打牢基础理论知识,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理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朝国际经贸专业理论研究型的方向发展。按照这一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低,难以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岗位的实际需要。另一种是在国外职业培训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逐渐流行起来的“岗位应用型”课程体系。该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以特定岗位实际需要的专门技能为中心,以该专门技能所需的实用知识为基础,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可见,无论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学科中心型”课程体系,还是重实践、轻理论、重专业知识、轻关联知识的“岗位应用型”课程体系,都存在局限。那么,究竟应当怎样去优化现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呢?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必须先弄清专业课程体系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的依据

美国芝加哥大学泰勒教授曾经指出:“课程选择决定于目标设定”。这就是说,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我们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国际经贸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规,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洞察国际市场趋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能力,适应外经贸行业岗位群工作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③那么,我们究竟应当怎样根据这一培养目标,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专业课程体系呢?让我们转向该专业培养目标的决定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不仅会通过它所决定的专业培养目标来影响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的选择与结构,而且最终会直接影响该专业课程的选择与结构。

首先,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考虑外贸行业岗位群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对准岗位设课程”是部分高校在专业课程设计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然而,必须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某种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而要关注整个行业岗位群或职业群所需的各个方面知识技能。为此,我们考察了三百多家进出口企业的外贸岗位对知识技能的实际需求,最后将外贸岗位群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确定为国际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理论、wto规则、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法规、进出口业务流程、外贸合同商订等共14种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但是,这些知识技能的有效运用将需要强有力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关联知识技能作为支撑。同时,几乎所有的外贸企业都希望高校国际经贸专业的教育教学能与外贸岗位对接,培养出实践能力强,能独立胜任外贸岗位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毕业生。约有83%的用人单位把就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摆在了首要位置,还有二分之一的单位对该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说明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外语知识能力培养极为重要。因此,国际经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不仅应包括外贸岗位群直接需要的知识技能,而且应当寻求与此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技能、关联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教育等课程的支撑。

其次,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考虑学生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我们对对1400多名国际经贸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91.3%的学生认为他(她)们来高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就业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专业课程的设计与优化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要教给学生就业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不仅职业岗位体系由于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演化为一个动态系统,而且就业者受利益驱动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常使其就业经常变更。美国人口普查的数字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5年内有37%的社会成员改变职业,而不是简单地调换工作岗位。美国劳工部最近的研究预测表明,20岁的青年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的变换将会达到6—7次之多。就业的经常变动也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专业及其课程的选择,这就向专业课程结构与内容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课程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初次就业(职业入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关注明日择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仅应使学生在受教育后获得就业准备,而且应获得边工作、边继续学习,甚至向更高层次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与能力,以增强学生对岗位变化和职业转换的适应性以及接受继续教育的可能性。基于这些考虑,适当扩展该专业学生的语言、写作、数理、心理等基础学科知识技能和金融、投资、会计、管理等关联知识技能的教育将十分必要。

再次,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考虑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的速度愈来愈快,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愈来愈短,并且呈现技术走向综合化、精确化等特征。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必定会直接影响社会职业岗位的变迁。工作现场技术的持续更新会不断地促使传统低技术岗位的消亡,高新技术岗位的增加。而技术发展的综合化与精确化特征又必然促使职业知识技术含量普遍上升,要求技术型人才具有综合应用能力。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国际贸易的方式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外贸岗位技能的变化,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然促使外贸单证无纸化,外贸经营网络化,外贸管理信息化,从而导致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外贸岗位实践能力的形成日益需要相关理论知识的支撑,尤其是高技能岗位的实践能力是建立在高技能理论基础上的。因此,课程设置上必须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已经跨入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第三产业持续迅速发展(第一产业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的缓慢增长或停滞不前),并逐步取代工业的地位而成为现代社会的产业中心。商业、贸易、金融、证券、保险、旅游、房地产和咨询等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会引起该产业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如2001年以来美国纽约的全部就业者中,90%从事第三产业,而且会引起该产业内各行业间以及行业内就业结构的迅速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对职业岗位结构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变化会使得社会的某些职业岗位大批地消失,又会有大批新的职业岗位增加。如美国近5年有7 000多个职业岗位消失了,但又新增了8 000多个职业岗位。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社会迅速发展、并逐步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第三产业持续稳步上升。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贸易迅速发展,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已达21,738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和韩国的总和),居全球第三位。2007年的中国出口总额为12,18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8.98%),同比增加19.5%,首次超过美国的11,630亿美元,仅次于德国,上升为世界第二位。这标志我国对外贸易已迈上新的台阶。与此同时,我国外贸行业的岗位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岗位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外向型生产企业进出口自营化,外贸岗位群出现了综合化与细分化双重趋势。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由于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设计符合各类企业的多重需要。

3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的思路

根据上述三种需要,结合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的特点及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我们构建了“一根主线、” “两个强调、”“三个突破”、“四个加强”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案。所谓“一根主线、”就是以国际经贸的应用知识技能课程为主体,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两个强调”:一是强调基础知识技能、关联知识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三大课程模块的结构必须优化,打通三大课程模块的内在联系,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课程应以语言、写作、数理、计算机和哲学等基础知识技能为重点,基础应用知识技能课程应适当加强,特别是应加强外语能力的培养;关联知识技能课程应以金融、投资、会计、管理等关联知识技能的教育为重点,并应当适度拓宽其口径,应选择关联性、针对性与应用性较强的,淘汰较弱的;专业知识技能课程的口径不宜过窄,应针对外贸业务岗位群而不应针对某种外贸岗位设置,经济学、贸易学和计量学等专业基础必须夯实,专业应用知识技能课程口径可适当放宽,并增设一些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择业机会;二是强调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必须紧密结合起来,突出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把职业道德、态度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理论知识、应用知识、实践技能的课程设置之中,把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合在理论知识、应用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德、智、能、体、美全面协调发展,成为合格的国际贸易高级应用型人才。“三个突破”:一是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课程观,树立厚基础、重实践的新型课程观。在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始终是专业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二是突破“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观,树立既重知识传授又重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观;三是突破理论知识课程与实践知识课程相互分割的教学观,树立两者相互融合的教学观,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同培养。

根据上述课程体系的优化方案,我们对原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取舍。在公共基础课程中,我们适当提高了英语、数学、计算机应用和哲学的授课学时;在关联课程中,舍弃了《产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课程,增设了《投资理论与实务》,并把《会计学》、《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和《金融学》等课程重构为《会计原理与实务》、《管理知识与实务》和《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在专业基础课程中,我们对《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学》中的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取舍整合,避免了教学中的简单重复,并把《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整合到《国际贸易学》中,将《wto概论》重构为《wto规则及其应用》,增设了《国际贸易前沿问题》(含前沿理论、前沿政策和前沿实践)和《反倾销知识》等课程,以支撑该专业学生把握国际贸易前沿动态和应对反倾销的实际需要;在专业应用知识技能课程中,我们增设了《商品学》、《商务心理学》、《社交礼仪学》、《国际经贸地理》、《经贸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增加了《通关实务》、《外贸单证操作》、《国际物流与保险》、《国际电子商务》、《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英语》等必修课程的授课学时;在选修课中,我们增设了《中外文化比较》、《美术欣赏》、《音乐欣赏》等人文知识课程和《创新方法论》、《创业理论与实践》等创新创业素质课程。在此基础上,精心构建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体,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为两翼,职业道德、态度教育贯穿全程,基础、关联和专业三大课程结构优化,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国际贸易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全新整合课程体系(参见图1)。同以往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比较,该整合课程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整合课程体系设有基础、关联和专门三个必修课程模块,三个模块之间的课时(学分)结构由原来的4∶3∶3优化为3.6∶3.1∶3.3。每个模块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它与其它模块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互动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体现在各个模块之中;

(2)整合课程体系不是针对国际贸易业务的某个具体职业岗位,而是面向国际贸易这个专门的行业岗位群,课程的导向具有更宽泛的就业范围;

(3)整合课程体系设有理论知识课程、应用知识课程、实践技能课程三个不同层次的课程,各层次之间的课时(学分)结构由原来的5∶4∶1优化为4∶3∶3,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渐次提高各种能力;

(4)整合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兼顾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每个课程模块中,都有实践技能的训练。在基础课程模块中,有英语交流、计算机应用、公关协调和计算机应用等技能的训练,学生必须通过国家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并获得相关证书;在关联课程模块中,有会计实务、管理实务、金融实务、投资实务等技能训练;在专门课程模块中,有进出口业务、国际电子商务和国际市营销等技能训练,而且每种类型的专业技能训练又设有若干技能实训项目,如进出口业务技能又分为国际商务流程模拟操作、通关实务操作和外贸单证操作等技能实训。整个课程系统的专业技能实训都与国际商务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并与相关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实践能力实现对接。

(5)整合课程系统是开放的,具有专业拓展的灵活性,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课程、关联知识技能课程基础上,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的不同类别知识技能课程,以适应外贸行业不同岗位就业的需要,或适应向相邻职业岗位升迁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优化改革

1问题的提出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寻求专业课程体系的最优组合或最优结构,是深化高等院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倾向:

一种是沿袭传统的高等教育观,以学科为中心的专业课程体系。该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线,强调打牢基础理论知识,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理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朝国际经贸专业理论研究型的方向发展。按照这一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低,难以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岗位的实际需要。另一种是在国外职业培训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逐渐流行起来的“岗位应用型”课程体系。该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以特定岗位实际需要的专门技能为中心,以该专门技能所需的实用知识为基础,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可见,无论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学科中心型”课程体系,还是重实践、轻理论、重专业知识、轻关联知识的“岗位应用型”课程体系,都存在局限。那么,究竟应当怎样去优化现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呢?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必须先弄清专业课程体系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的依据

美国芝加哥大学泰勒教授曾经指出:“课程选择决定于目标设定”。这就是说,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我们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国际经贸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规,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洞察国际市场趋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能力,适应外经贸行业岗位群工作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③那么,我们究竟应当怎样根据这一培养目标,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专业课程体系呢?让我们转向该专业培养目标的决定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不仅会通过它所决定的专业培养目标来影响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的选择与结构,而且最终会直接影响该专业课程的选择与结构。

首先,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考虑外贸行业岗位群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对准岗位设课程”是部分高校在专业课程设计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然而,必须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某种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而要关注整个行业岗位群或职业群所需的各个方面知识技能。为此,我们考察了三百多家进出口企业的外贸岗位对知识技能的实际需求,最后将外贸岗位群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确定为国际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理论、WTO规则、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法规、进出口业务流程、外贸合同商订等共14种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但是,这些知识技能的有效运用将需要强有力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关联知识技能作为支撑。同时,几乎所有的外贸企业都希望高校国际经贸专业的教育教学能与外贸岗位对接,培养出实践能力强,能独立胜任外贸岗位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毕业生。约有83%的用人单位把就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摆在了首要位置,还有二分之一的单位对该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说明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外语知识能力培养极为重要。因此,国际经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不仅应包括外贸岗位群直接需要的知识技能,而且应当寻求与此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技能、关联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教育等课程的支撑。

其次,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考虑学生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我们对对1400多名国际经贸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91.3%的学生认为他(她)们来高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就业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专业课程的设计与优化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要教给学生就业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不仅职业岗位体系由于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演化为一个动态系统,而且就业者受利益驱动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常使其就业经常变更。美国人口普查的数字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5年内有37%的社会成员改变职业,而不是简单地调换工作岗位。美国劳工部最近的研究预测表明,20岁的青年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的变换将会达到6—7次之多。就业的经常变动也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专业及其课程的选择,这就向专业课程结构与内容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课程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初次就业(职业入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关注明日择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仅应使学生在受教育后获得就业准备,而且应获得边工作、边继续学习,甚至向更高层次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与能力,以增强学生对岗位变化和职业转换的适应性以及接受继续教育的可能性。基于这些考虑,适当扩展该专业学生的语言、写作、数理、心理等基础学科知识技能和金融、投资、会计、管理等关联知识技能的教育将十分必要。

再次,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考虑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的速度愈来愈快,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愈来愈短,并且呈现技术走向综合化、精确化等特征。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必定会直接影响社会职业岗位的变迁。工作现场技术的持续更新会不断地促使传统低技术岗位的消亡,高新技术岗位的增加。而技术发展的综合化与精确化特征又必然促使职业知识技术含量普遍上升,要求技术型人才具有综合应用能力。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国际贸易的方式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外贸岗位技能的变化,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然促使外贸单证无纸化,外贸经营网络化,外贸管理信息化,从而导致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外贸岗位实践能力的形成日益需要相关理论知识的支撑,尤其是高技能岗位的实践能力是建立在高技能理论基础上的。因此,课程设置上必须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已经跨入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第三产业持续迅速发展(第一产业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的缓慢增长或停滞不前),并逐步取代工业的地位而成为现代社会的产业中心。商业、贸易、金融、证券、保险、旅游、房地产和咨询等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会引起该产业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如2001年以来美国纽约的全部就业者中,90%从事第三产业,而且会引起该产业内各行业间以及行业内就业结构的迅速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对职业岗位结构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变化会使得社会的某些职业岗位大批地消失,又会有大批新的职业岗位增加。如美国近5年有7000多个职业岗位消失了,但又新增了8000多个职业岗位。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社会迅速发展、并逐步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第三产业持续稳步上升。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贸易迅速发展,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已达21,738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和韩国的总和),居全球第三位。2007年的中国出口总额为12,18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8.98%),同比增加19.5%,首次超过美国的11,630亿美元,仅次于德国,上升为世界第二位。这标志我国对外贸易已迈上新的台阶。与此同时,我国外贸行业的岗位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岗位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外向型生产企业进出口自营化,外贸岗位群出现了综合化与细分化双重趋势。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由于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设计符合各类企业的多重需要。

3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的思路

根据上述三种需要,结合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的特点及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我们构建了“一根主线、”“两个强调、”“三个突破”、“四个加强”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案。所谓“一根主线、”就是以国际经贸的应用知识技能课程为主体,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两个强调”:一是强调基础知识技能、关联知识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三大课程模块的结构必须优化,打通三大课程模块的内在联系,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课程应以语言、写作、数理、计算机和哲学等基础知识技能为重点,基础应用知识技能课程应适当加强,特别是应加强外语能力的培养;关联知识技能课程应以金融、投资、会计、管理等关联知识技能的教育为重点,并应当适度拓宽其口径,应选择关联性、针对性与应用性较强的,淘汰较弱的;专业知识技能课程的口径不宜过窄,应针对外贸业务岗位群而不应针对某种外贸岗位设置,经济学、贸易学和计量学等专业基础必须夯实,专业应用知识技能课程口径可适当放宽,并增设一些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择业机会;二是强调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必须紧密结合起来,突出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把职业道德、态度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理论知识、应用知识、实践技能的课程设置之中,把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合在理论知识、应用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德、智、能、体、美全面协调发展,成为合格的国际贸易高级应用型人才。“三个突破”:一是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课程观,树立厚基础、重实践的新型课程观。在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始终是专业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二是突破“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观,树立既重知识传授又重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观;三是突破理论知识课程与实践知识课程相互分割的教学观,树立两者相互融合的教学观,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同培养。

根据上述课程体系的优化方案,我们对原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取舍。在公共基础课程中,我们适当提高了英语、数学、计算机应用和哲学的授课学时;在关联课程中,舍弃了《产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课程,增设了《投资理论与实务》,并把《会计学》、《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和《金融学》等课程重构为《会计原理与实务》、《管理知识与实务》和《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在专业基础课程中,我们对《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学》中的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取舍整合,避免了教学中的简单重复,并把《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整合到《国际贸易学》中,将《WTO概论》重构为《WTO规则及其应用》,增设了《国际贸易前沿问题》(含前沿理论、前沿政策和前沿实践)和《反倾销知识》等课程,以支撑该专业学生把握国际贸易前沿动态和应对反倾销的实际需要;在专业应用知识技能课程中,我们增设了《商品学》、《商务心理学》、《社交礼仪学》、《国际经贸地理》、《经贸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增加了《通关实务》、《外贸单证操作》、《国际物流与保险》、《国际电子商务》、《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英语》等必修课程的授课学时;在选修课中,我们增设了《中外文化比较》、《美术欣赏》、《音乐欣赏》等人文知识课程和《创新方法论》、《创业理论与实践》等创新创业素质课程。在此基础上,精心构建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体,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为两翼,职业道德、态度教育贯穿全程,基础、关联和专业三大课程结构优化,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国际贸易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全新整合课程体系(参见图1)。同以往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比较,该整合课程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整合课程体系设有基础、关联和专门三个必修课程模块,三个模块之间的课时(学分)结构由原来的4∶3∶3优化为3.6∶3.1∶3.3。每个模块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它与其它模块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互动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体现在各个模块之中;

(2)整合课程体系不是针对国际贸易业务的某个具体职业岗位,而是面向国际贸易这个专门的行业岗位群,课程的导向具有更宽泛的就业范围;

(3)整合课程体系设有理论知识课程、应用知识课程、实践技能课程三个不同层次的课程,各层次之间的课时(学分)结构由原来的5∶4∶1优化为4∶3∶3,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渐次提高各种能力;

(4)整合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兼顾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每个课程模块中,都有实践技能的训练。在基础课程模块中,有英语交流、计算机应用、公关协调和计算机应用等技能的训练,学生必须通过国家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并获得相关证书;在关联课程模块中,有会计实务、管理实务、金融实务、投资实务等技能训练;在专门课程模块中,有进出口业务、国际电子商务和国际市营销等技能训练,而且每种类型的专业技能训练又设有若干技能实训项目,如进出口业务技能又分为国际商务流程模拟操作、通关实务操作和外贸单证操作等技能实训。整个课程系统的专业技能实训都与国际商务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并与相关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实践能力实现对接。

(5)整合课程系统是开放的,具有专业拓展的灵活性,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课程、关联知识技能课程基础上,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的不同类别知识技能课程,以适应外贸行业不同岗位就业的需要,或适应向相邻职业岗位升迁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13篇

作为文理兼收的大类专业,经济学是当之无愧的NO.1——开设最普遍。经济学门类根据面向领域的不同而分别倾向于理论经济学、经济政策、货币与流通和对外贸易等,包括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审计学、保险、财政学……虽然同是以经济学类为专业名称进行招生,但不同的大学所包含的具体专业不同。这就是说,在具体分专业时,考生只能选择大类所包含的专业。因此,考生在选择时,一定要弄懂拟报院校该类到底包含了哪些专业。目前以经济学类招生的院校中,专业构成情况可分为以下五类——

其一包含了经济学类的大部分专业,如西安交通大学包含了金融学、金融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贸易经济等专业方向,山东大学包含了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等专业。

其二为经济学类中设置最多的几个专业的综合。有的是包含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如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南民族大学;有的则只包含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其三是包含具体专业除大家所熟悉的经济学类专业外,还与学校特色联系在一起,开设了相关专业,如中国农业大学经济学类除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专业外,还包括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设的经济学类,则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之外,还开设了能源经济学。

其四是同一院校有两个以上的以经济学类为名来招生的专业,但在经济学类后面还加有备注,标明不同专业的区别。如北京工商大学分为经济学类(经贸类)和经济学类(财贸类),前者包括经济学、贸易经济和国际经济与贸易3个专业,后者包括财政学、保险和统计学共3个专业。

其五是部分高校所开设的经济学类打破了只包含经济学类下相关专业的构成,还与其他学科所包含的近似专业联系在一起招生,如上海交通大学的会计学专业也属于经济学类的专业之一,天津商业大学则把信用管理包含其中。

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数理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

院校展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生首届以经济学类招生的学子即将毕业,接受社会的检验。其经济学类专业属于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下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国际运输与物流方向)、经济学专业(国际税务方向)、经济学专业(荣誉学士学位实验班)等五个专业或方向。入学时,大学一年级不分专业,学生在大学二年级春季学期将根据自身专业学习规划、兴趣特长和学习成绩情况,在贸易、金融、经济类学科内自愿选择专业,确定主修专业(方向)。

武汉大学——经济学类采取“打通”和“分段”方式培养,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级经济和管理人才。学生进校前两年,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线,采用统一的经济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二年级末,在学生对专业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兴趣、专长、人生规划和社会需要,分别进入四个专业(财政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保险学专业)继续专业课学习。

工商管理类

专业构成

从开设院校的数量来看,文理兼收的大类专业中,能与经济学类比肩的只有工商管理类。作为备受考生青睐的工商管理类,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公共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电子商务类和旅游管理类共同构成管理学类。九大类的差异从其命名可略知一二,工商管理类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在工商管理类下,有的专业以市场活动为主,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等,有的专业则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为主,如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等,还有些是针对特殊领域开设的,如特许经营管理、连锁经营管理、酒店管理等。于是,在高校以“工商管理类”招生的专业中,具体包含的专业有所不同。

第一类是与经济学类学科有所交叉。如同介绍经济学类专业时,有的高校将部分工商管理类专业纳入其中一样,也有一些高校则将属于经济学类下的专业纳入工商管理类招生、培养,如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类所包含专业除会计学与市场营销外,还包含了经济学类的金融学专业。

第二类则可称为工商管理类的。核心型”,将工商管理类下最常见的专业都纳入其中进行招生,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工商管理类包含了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第三类则是在管理学类下,打破九小类之间的界限,将属于其他类的专业纳入工商管理类中。如大连理工大学包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北京工商大学工商管理类包括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管理科学共6个专业。

还有一类则更为与众不同,以工商管理类招生,但实行的却是双学士的培养模式。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该校工商管理类又称为“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在四年的修业年限中,接受管理学(或经济学)+工学专业的培养,毕业时可获得双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等。

院校展台

电子科技大学——该大类整合经济管理和电子工程两大学科优势,突出管理与电子信息技术相融合。课程设置强调厚基础和国际化,培养过程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学生在修读通识类课程、电子信息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和经济管理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后,可以根据志向选择在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金融学和电子商务三个专业)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向进行学习。

哈尔滨商业大学——该大类以实验班形式培养,包含专业众多,有工业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商品学、物流管理等。前期进行基础阶段学习,后期进入专业学习。

公共管理类

专业构成

同属于管理学类,但公共管理类把关注点集中于社会管理之中,是以政府、企业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的结构、工作程序、工作绩效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与工商管理类不同的是,公共管理类对经济领域涉足较少,而更倾向于解决公共事务——土地、公共关系、文化、劳动关系、公共安全等问题。

公共管理类下包含专业与工商管理类一样多,但最为人们所知的只有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其他专业如劳动与社会保障、文化产业管理、劳动管理、食品经济管理等或是设置较少,或是仅在少数高校试点的专业。因此,公共管理类的构成大多以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为主,再适量增加一两个专业。

在设置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高校中,北京化工大学、山东大学、西南大学仅包含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侨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外,又加入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等专业。与一般高校以招收文科生为主不同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类招收理工科考生,包含专业有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管理。

主干课程

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社会学管理、会计学、社会学、应用统计学、公共关系学、公共人事制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公文写作与秘书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中介组织管理、政策科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原理、组织行为学等。

院校展台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类各专业依托学校在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优势,以及充分发挥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作用,实行“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前两年不分专业,进入三年级时按照学生的志愿、社会需求状况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等因素,分为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习。

华侨大学——招收文史、理工类学生,学制4年。前两年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3个专业开设相同课程,第三年在自愿选择与学院考核的基础上分成3个不同专业。成绩达要求可修读法学专业双学位,理工类选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修读城市规划专业双学位。

中国语言文学类

专业构成中国语言文学类包含哪些专业?只要将其名称拆分一下,中国、语言、文学三大关键词就能解释得很清楚,即适用于中国,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语言和文学为研究对象。语言既包括官方语言——汉语,也有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则涵盖了诗歌、词赋、戏剧、小说等。

由于中国语言文学类所含专业较少,因此高校开设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组成也比较简单,可分为“闭合式”和“开放式”两种。“闭合式”指的是所包含专业均为该门类下的专业,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包含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华中师范大学包含汉语言和对外汉语专业,山东大学仅含汉语言文学一个专业,云南民族大学包含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河北大学包含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古典文献专业。“闭合式”专业组成的中国语言文学类在目前招生高校中占据多数地位。而“开放式”则是将中国语言文学类下的专业与其他文学类的专业以“中国语言文学类”名义招生,如中南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类则将属于新闻传播类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组成招生。(注:原对外汉语专业现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主干课程

文学理论、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含当代)、外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经典导读、美学概论、马列文论、中国文学理论史、西方文艺理论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

院校展台

华中师范大学——作为六所部属师范院校之一的华中师范大学,在中国语言文学类的构成上较有特色:汉语言与对外汉语的结合。两个专业紧紧围绕语言,一个是内在的汉语、语言学、文学等方面,一个是把汉语传递给对中国语言、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

广西民族大学——学制四年,双学历[同时颁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壮语方向)、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培养具有系统的壮汉双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并能从事进一步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将具有双语写作、交流和研究能力及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并粗通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

能源动力类

专业构成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性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隶属于工科门类下的能源动力类就是以各种能源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由于一次性能源随着使用的减少,人们更注重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所以在能源动力有许多专业都围绕核能、风能、新能源设置。

能源动力类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开设最为普遍,其他专业如能源工程及自动化、风能与动力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都为在少数高校试点的专业。所以在以能源动力类为名进行招生的大类,一般都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其他专业”的形式组成。如大连理工大学包括热能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山东大学包括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基地班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两个专业。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许多开设此大类的高校,都将与该专业相关较大的但属于土木类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注:现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纳入其中。如北京科技大学该大类包括热能与动力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南大学包括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除以上两类以外,还有少数以能源动力类招生的高校在培养方面是打通本硕连读进行培养,如西安交通大学该大类学生在完成综合基础素质教育、掌握宽厚的理论基础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以在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热动力工程、汽车工程、热能动力与控制工程等专业方向选择,再进行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按学科大类平台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习深造。

主干课程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动力机械基础、内燃机原理、透平机械、热力发电厂等。

院校展台

北京科技大学——包括热能与动力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两个专业,按大类招收的学生入学后实行宽口径培养模式,一年半后学生将根据本人志愿和在校学习成绩进入不同的专业学习。

哈尔滨商业大学——以实验班(能源动力类)招生,前期以基础学习为主,第三或第四学期再选择具体的专业,可选择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工程、印刷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物流工程等专业。

电气信息类

专业构成

作为工科门类招生专业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电气信息类将传统的电工技术与计算机、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及信息处理等新技术相结合,因此专业可以分为相关的几类。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力工程与管理是与传统的电工技术紧密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则与计算机更为投缘;电子科学与技术、真空电子技术等则与电子牵手……在以电气信息类为名称招生的大类专业中,各高校又包含了哪些专业呢?一起去探个究竟吧!

首先是相关专业的结合,如北京交通大学电气信息类包含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电气信息工程专业都与电工技术有关;防灾科技学院包含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专业、首都师范大学包含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工程则与计算机有关。

其次则是在传统电子与计算机或其他新技术的结合,如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电子信恩科学类包含了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四川大学包含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自动化专业。

还有一类构成比较复杂,包含专业比较多,还有些把近年才新增设的专业也包容进去,如大连理工大学电气信息类包含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英语强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8个专业;中南大学则包含信息安全、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和新增设的智能科学与技术和物联网工程专业。

主干课程

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工程数学、电路、电子技术、现代电子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数据库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通信系统原理等。

院校展台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信息类所属电气工程学院其前身创建于1908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创办最早的电工学科;是全国电工二级学科设置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的电气工程学院之一。电气信息类实施本科生与研究生统筹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掌握好宽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以在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选择专业方向,再进行能力培养为主的专业教育,按学科大类平台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习深造,学习成绩合格者可分阶段获得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

材料类

专业构成

用一句真实并且高度概括的话说,人类的世界始终是一个由材料组成的世界。从属性来分可分为无机物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物材料和不同类型材料所组成的复合材料。从用途来分可分为电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核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

材料类下的专业就是围绕研究各种不同材料的特征以及运用不同的材料设置的。金属材料工程覆盖了冶金、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热处理、材料腐蚀与防护及表面等方面;无机非金属材料则是研究水泥、玻璃、陶瓷与建筑(墙体)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则是针对纤维、橡胶、塑料、乳胶漆等材料。

以材料类大类招生的专业构成,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全部专业都由材料类下的专业构成,如石家庄铁道大学该类包含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都属于本类下的专业。

第二种是由材料类下的专业加工科门类下其他类的专业,如武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河北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的材料类,既有属于材料类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之一,又有机械类下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第三种是材料类下的专业与理学门类下的专业的组合,如中南大学材料类由属于理学门类下的材料化学专业与材料类下的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组成,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类也包含了理学门类下的材料物理专业。(注:现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已归为材料类。)

主干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检测技术及质量评估、复合材料、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艺学、计算机模拟技术与应用、材料制备技术、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等。

院校展台

第14篇

[关键词]卷烟消费;消费行为;实证分析;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0074-09

自我国烟草行业工商分设以来,以市场化为取向的一系列改革推动了烟草消费的市场化,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快形成,消费需求成为引导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烟草市场消费多样化、品牌集中化、竞争国际化的背景下,卷烟消费者无疑是卷烟消费行为的主体,只有准确把握其消费需求特点和影响因素,烟草工商企业对卷烟消费市场的培育和管理才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1卷烟消费行为的理论分析

从商品学角度来看,卷烟商品既是一种快速消费品,也是一种特殊选购品。卷烟消费的快速性、特殊性等特点,不仅决定了卷烟消费动机的多样性,也使得影响卷烟购买决策的不确定因素众多,如品牌档次、卷烟质量、卷烟口味、价格以及购买便利性等因素都有可能促使消费品牌发生转移。因此与其他商品消费相比,对卷烟消费行为的研究不仅更为特殊、复杂,而且因为其消费人群广泛,使其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按照消费者行为学的观点,当个体的消费需要达到一定强度且有消费诱因存在时,就会产生消费动机,进而促成消费购买行为的发生。因此,分析消费动机成为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出发点。对烟草消费而言,购买动机主要分为:满足生理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和身份认同需求等。满足生理需求是卷烟消费存在的基础,是产生购买动机的主要因素。社会交往需求是国内烟草消费的特色。受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影响,卷烟消费在社会交往中经常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身份认同需求是因卷烟消费在人际交往的相关群体中具有外在性、可视性的特点,消费的品牌和档次俨然是一种身份象征。

已有研究表明,卷烟消费的影响因素既包括消费者个性、心理等内在因素,也包括文化、经济等外在环境因素,除此之外,促销、包装等营销刺激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只有深刻理解上述因素对卷烟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才能更准确把握消费行为的特征及其规律,为烟草工商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提供有效参考。从购买动机以及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的角度来分析邵阳地区卷烟消费行为的特征及规律正是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2卷烟消费行为的研究方法

目前对卷烟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研究方法,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普适性,本文的研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主要用于基础数据的采集,以文献研究和问卷调研为主要形式;定性分析主要用辅助调研,主要采取深层访谈法进行。

湖南省邵阳市位于湘中偏西南,总人口近800万,为全省人口第一大市,但邵阳市总体经济状况处于全省的中下等,是一个典型的三级城市。为深入了解邵阳地区烟草消费市场特点,邵阳市烟草公司营销中心和武冈市分公司特组织精干力量,成立卷烟消费行为研究课题组,深入全市九县三区及各典型乡镇市场,全面开展问卷调研、深层访谈等实地调研工作。按照样本选择的全面性、代表性原则,本次调研针对邵阳地区卷烟消费者(其中吸烟人群占比90.4%),按照等比例抽样(PPS)原则,采取街道拦问、入户访问的方式,共计发放问卷3362份,剔除漏填、错填等问题问卷,核实有效问卷共计2934份,其中吸烟卷2652份,非吸烟卷282份。本文将结合该调查相关数据,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从消费人口特征、消费行为特征、消费心理特征等方面对邵阳地区卷烟消费市场规律及特点进行实证分析,以为邵阳烟草的营销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3卷烟消费行为的调研数据分析

3.1消费人口特征分析

根据本项目研究目的,结合卷烟消费习惯人群的实际分布状况,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16周岁以上男性吸烟人士。调研信息涉及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收入状况等人口特征因素,以下做简要说明。

3.1.1年龄分布特征

基于目前吸烟人群以成年人为主且呈年轻化趋势的现状,本文将调研样本分为16~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以及60岁及以上这五个年龄段。从调研样本来看,前三个年龄段人群所占比重最大,分别占抽样总体的38.8%、29.6%和21.2%。

分析这三类人群吸烟的特征或动机,他们或者处于青春成长期,好奇心理或模仿心理较强,视吸烟为成熟标志;或者烟龄较短,对卷烟消费品牌或品类的选择方面还没有形成固定偏好,在卷烟品类或品牌选择上尝新意愿明显;或者正处于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时期,除满足社会交际需求之外,也希望通过吸烟来排遣精神压力。而年龄段在50岁以上人群(占10.4%),卷烟消费习惯比较固定,或者由于健康原因会选择少吸或不吸,市场发展空间有限。

3.1.2职业分布特征

从被调研者的职业分布状况来看,前三位的是自由职业、个体工商和农民,分别占到样本总数的23.5%、22.9%和18.9%。他们或者工作压力大,或者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或者生存环境较差,吸烟已成为其排解压力或苦闷的方式之一。除上述人群之外,本次调研还包括有国企事业单位人群(11.7%)和一定数量的学生人群(列入其他类),特别是后者,虽然整体消费比率和消费频率较低,但作为卷烟消费市场的未来新兴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

3.1.3学历分布状况

从调研样本的学历状况来看,涉及各个学历层次人群,并总体上呈现出以中专(含高中)为峰值的正态分布特征。其中:中专(含高中)人数最多,达到调查总数的38.6%;其次为初中学历人群,其数量占比为21%;另外,大专学历和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占比分别为16.7%和16.2%;小学及以下人群占比为7.4%。数据表明调研样本的学历分布状况比较均衡、分散,反映出调研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3.1.4收入分布状况

从被调研者的收入状况来看,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低收入人群数量最多,达到调研对象总体的67.1%;年收入在5万~20万元的中等收入人群为29.8%;而年收入在20万以上的高收入人群仅占3%。排除被调查者的个人因素(如收入信息填写倾向于保守等)影响之外,调研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邵阳居民的整体收入状况,也体现了邵阳地区卷烟消费者以中低收入为主的基本特征。这也启示烟草工商企业在品牌开发和产品定价策略方面要重点考虑此类收入人群的消费习惯和特点。

3.2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3.2.1烟龄分布状况

从2646份吸烟样本的烟龄分布状况来看,烟龄在5年以下和5~10年的人群最多,分别占到调查对象总体的34.4%和26.6%;而烟龄在10~20年和20年以上的消费人群比重十分接近,分别为19.9%和19.2%。

从调研数据来看(参见图1),在16~29岁的消费人群中,烟龄在5年以下的人口比重最大,为61.4%;其次是5~10年,比重为26.9%;而在30~39岁年龄段的消费人群中,烟龄在5~10年、10~20年的人群最多,比重分别为37.7%和26.9%。进入40~50岁,烟龄在10~20年和20年以上人群比例明显最高,分别为35.1%和34.1%。而进入50岁和60岁以后,烟龄20年以上的消费人群比重最高,分别达到63.5%和68.3%。观察消费者年龄和烟龄的上述分布特征,直观反映出两者具有一定相关性。为更准确检验两者相关性的强弱,本文运用SPSS软件做进一步检验。如表1所示,年龄与烟龄之间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Pearson系数为0.571)。展望邵阳地区未来卷烟消费市场,尽管处于全球控烟的社会背景下,烟草企业商业推广活动受到政策限制,但伴随人口总量的增长惯性,以及吸烟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加之吸烟消费习惯的特殊依赖性所带来的消费频率增长,可预期邵阳地区卷烟消费市场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销售态势。

3.2.2吸烟量

从调研样本的日吸烟量来看,总体比较均衡。其中,日吸烟量在1~5支和6~10支的轻度吸烟者占比分别为23.5%和20.7%;而日吸烟量在11~20支的中度消费者比重为33%;日吸烟量在21支以上的重度消费者比重为22.9%。

分析调研数据发现,随着烟龄的增长,吸烟量也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如图2所示)。如:烟龄在5年以下的905位被调查者中,日吸烟量以轻度消费者(10支以下/日)为主,比重达到77.1%;而重度消费者(21支以上/日)比重仅为5.6%。随着烟龄的增加,中度和重度消费者比重明显上升,如在702位烟龄在5~10年的烟民中,中度(11~20支/日)和重度消费人群比重分别快速上升到45%和16.2%。而烟龄在20年以上的烟民中,重度消费人群比重达到57.9%的峰值。通过SPSS进一步检验(如表2所示),发现烟龄和吸烟量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特征(Pearson系数为0.559),这既反映出吸烟这种消费行为具有特殊的成瘾性和依赖性,也体现了卷烟消费市场的“80/20法则”,即重度消费者(日均21支以上)虽然比重较低(22.9%),但从消费总量来看却是烟草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另从调查数据来看(如图3所示),不同学历人群的吸烟量有所不同。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含在校大学生)吸烟量总体偏轻,以轻度消费者(日吸烟量为10支以下)为主,比重为66.2%,而重度消费者(日吸烟量在21支以上)的占比仅为11.3%;而中专(含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中重度消费者数量明显上升,如在中专(含高中)消费人群中,重度消费人群中占比达到22.5%;初中及以下消费人群中,重度消费者比重升至28.7%。通过进一步检验(如表3所示),发现学历和吸烟量虽然存在较弱的正相关性(Pearson系数为0.206),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受戒烟教育和宣传的影响,学历较高的人群对自身的身体健康更为重视,况且收入层次较高,如果没有特殊的生活与工作压力,他们会选择少吸烟或不吸烟。

3.2.3主吸价位

调查信息显示,目前邵阳地区卷烟消费水平呈现“金字塔形”结构。其中,10元以下低价位的消费人群比重最大,达到53.8%,其次为11~25元的中等价位消费人群,比重合计为35.6%;而25元以上高价位的消费人群比重仅为10.7%;本项数据分布特征显然与消费者收入层次分布特征(以中低收入为主)基本相符。

分析调研数据(如图4)还发现,消费者的主吸价位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化也有所不同,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人群以6~10元的低价位烟为主,消费比重达到61.8%;而在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和20万元以上的人群中,16~25元中档香烟和25元以上的高档香烟消费比重明显上升,分别达到54.2%和62.5%。通过进一步的数据检验(如表4),发现年收入和吸烟价位之间同样具有较弱的正相关性(Pearson系数为0.296),排除受访者自身因素的干扰,进一步证实了随着消费者年收入增长,吸烟价位也会相应提高的这一现实状况。

3.2.4消费支出

从调研样本的卷烟消费支出来看,首先,月消费支出在300~500元和300元以下的人数最多,比重分别为34.9%和31.7%;其次,月消费支出在500~800元的人数比重为16.5%;月消费支出在800~1200元和1200元以上的人数最少,比重分别为7.9%和8.9%。分析发现,卷烟消费支出和消费者主吸价位因素具有一定相关性(见图5)。其中,月消费支出在300元以内的消费人群,以6~10元以及6元以下的低价位烟为主,占比分别为61.9%和16.4%;月消费支出在300~500以内人群,以6~10元和11~15元价位的中低价位烟为主,其占比分别为53.7%和30.4%;月消费支出为500~800元的消费人群,主吸价位比较分散,包括6~10元、11~15元和16~25元等价位香烟,其占比分别为27.1%、31.5%和26.2%;月消费支出达到800元以上的消费人群,则以16~25元和25元以上的中高价位为主,其占比分别为23.5%和37.3%。通过Pearson 相关性检验(见表5),进一步证实两者具有中等强度的正相关性(0.506),这反映出主吸价位对卷烟消费支出的贡献效应非常明显。

调研数据还显示(见图6),卷烟消费支出和收入层次因素的分布特征也比较相符。其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人群中,其卷烟月消费支出以300元以内和300~500元的区间段居多,占比分别达到37.7%和35.1%;随着收入层次的提升,其卷烟消费支出也相应提高,如年收入达到10~20万元的人群中,其卷烟消费支出则以300~500元和500~800元居多,占比均为26.9%;当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卷烟消费支出以1200元以上为多,占比达到31.3%。通过对消费支出和收入层次因素的相关性检验(见表6),发现两者确实存在较弱的正相关性(Pearson系数为0.255),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卷烟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中,收入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2.5购买方式

本文的购买方式包括购买场所和购买数量等方面。(如表7所示),卷烟消费者购买场所习惯以食杂、便利店和商场、超市为主,占比分别为51.9%和35.7%;而在烟酒商店和娱乐服务场所购买比重较低,分别仅为7.6%和3.8%。这也反映出邵阳地区卷烟零售业态仍然是以食杂、便利店为主要形式,同时讲究质量信誉、价格透明的商场、超市也成为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选择。

调研数据显示卷烟消费者每次购买数量习惯以零买(即抽完一包买一包)方式为主,占比达到61.4%;也有相当比例人群(22.5%)有成条购买的习惯;其余消费者(11.9%)则采取平时零买,过节或招待客人时成条购买的方式。仅有4.2%的消费者承认多为他人赠送的。这显然与上文所述的购买场所以食杂、便利店为主的特征比较相符。

另从节日消费特征来看,有25.5%、37.7%和9.3%的受访者分别选择“提升消费档次,吸量增加”、“提升消费档次,吸量不变”和“保持档次不变,吸量增加”;仅有27.5%的受访者“保持档次不变,吸量不变”;反映出卷烟销售受节日消费拉动效应明显,也体现出卷烟在人际交往和身份认同方面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3.3消费心理特征分析

3.3.1购买用途

如前文所言,卷烟是一种特殊消费品,其购买用途或动机具有多样性,如:满足生理消费需求、满足社会交往需求或满足身份认同需求等。考虑到卷烟购买用途的多样性和顺序性特征,本次调研问卷采用多选项分类法,分为购买用途1、购买用途2和购买用途3这三个选项,并对其变量集进行频数分析和交叉分析。

从本次调研数据的复合频数来看,首先,购买用途以满足生理或身份认同需求的自吸为主,比重达到55.2%;其次,招待客人和工作应酬也是重要的购买用途,占比分别为23.4%和16.7%;而送礼的用途认可度较低,仅为4.1%。

调研数据的交叉分析也表明,不同主吸价位的消费人群,在购买用途方面虽略有差异,但仍以自吸为主。(如图7所示),对第一购买用途分析发现,在10元及以下的价位卷烟中,以满足生理需求为主的自吸比重高达83.2%,而以社会交往需求为主的招待客人、工作应酬以及送礼等用途在占所有购买用途比重仅为16.8%;在11-25元的中档卷烟中,自吸比重保持79.4%的较高比例;在25元以上的高档卷烟中,自吸比重虽略有你下降,但仍然高达74.2%。另外,通过对吸烟价位和购买用途的相关性检验(见表8),发现两者确实存在极弱的相关性(Pearson系数为0.058),这进一步证实了前文分析结论。

3.3.2品牌选择

卷烟作为一种特殊消费品,具有广泛的消费人群和较长的消费历史,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是烟草企业获取市场优势的重要源泉。调研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在选购方面更倾向于自己主动指认品牌或品种,比重达到86.7%;而受亲友等其他人影响或营业员的介绍影响程度明显较低,仅为8%和2.7%;另外,受广告促销影响最低,仅为1%。这反映出消费者对自身常吸品牌的认知度较高。

与此相应的是,消费者在回答“品牌是否固定”这一问题时,有68.6%的消费者选择“比较固定”,而仅有24.5%和6.0%的消费者回答是“不一定”或“喜欢尝试新品牌”。由此可见,在消费者较长时间的消费体验过程中,会产生对某一特定卷烟品牌较高的认同度和忠诚度,这也反映出品牌营销在卷烟营销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为了解邵阳市场不同卷烟品牌的知名度,本调研项目针对消费者常吸卷烟品牌的未提示知名度和第一、二、三提及知名度进行多选项调查,从调研数据的复合频率来看,白沙系列品牌本文将白沙系列品牌分为三类:一是白沙(软)、白沙(硬)等8元/盒价位以下白沙普通品类(简称白沙普品);二是白沙(精品一代)、白沙(精品二代)、白沙(8mg精品)、白沙(硬蓝尚品)等8~15元/盒的白沙精品品类(简称白沙精品);三是白沙(和钻石)、白沙(和天下)等价位在25元/盒以上的白沙极品品类(简称白沙极品)。位居首位,未提示知名度比例合计为50%;芙蓉王系列品牌本文将芙蓉王系列品牌分为两类:一是芙蓉(黄)、芙蓉(软红)等10元/盒以下的芙蓉普通品类(简称芙蓉普品),二是芙蓉王(钻石)、芙蓉王(软黄)、芙蓉王(软蓝)、芙蓉王(蓝)、芙蓉王(硬)等20元/盒以上的芙蓉王系列(简称芙蓉王)紧随其后,未提示知名度合计为22.3%;红双喜(含双喜)品牌以9.1%的占比位居第三;除此之外,还有利群、云烟、中华、红塔山、黄鹤楼等品牌虽有提及,但所占比重均在1%-3%,其余品牌提及率更低,均在1%以下。

另从第一提及知名度的频率数据(见图8)分析,白沙系列品牌,仍然位居首位,其未提示知名度占比合计为65.8%;芙蓉王系列品牌仍位居第二,合计占比为18.4%;红双喜(含双喜)以5.5%的比重位居第三;另外,利群、云烟、中华、红塔山这几种品牌第一提及率均处于1%~2%,其余品牌第一提及率均在1%以下。

上述数据表明,湖南中烟公司旗下的白沙系列和芙蓉王系列卷烟品牌在邵阳地区占有绝对领先的市场优势,两者未提示知名度和第一提及知名度合计比重分别高达72.3%和84.2%,遥遥领先于其他外埠品牌。

为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在选择卷烟品牌时的影响因素,本次调查问卷采取顺位法,由消费者按照重要程度,由高到低对列举的若干影响因素选项进行排序选择。在统计分析时,采取多选项分类法对各因素所占比重进行分析。从本次调查数据所示(如表9),消费者在选择卷烟品牌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卷烟口味和卷烟质量,两者占比分别为17.3%和17%;其次,卷烟价格、品牌档次和购买便利也是消费者相当关注的因素,比例分别达到14.5%、11.4%和10.6%;另外,焦油等有害物质含量、生产产地和时尚流行因素也是消费者关注的方面,比例分别为8.8%、7.1%和6.4%。显然,上述数据的分布特征与消费者的购买用途有密切联系,即以自吸为主的消费人群更在意卷烟的吸味和质量,而以社会交往或送礼为主要目的购买人群更注重卷烟的品牌和档次。

3.3.3高档香烟的消费倾向

高档香烟通常价格高,包装精美,消费可见程度高,符合特定人群的社会交往或体现身份的需要。从本次调研数据来看,认同消费高档香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且经常消费的人群比例为15.8%;认同高档香烟是人情消费,比较经常消费的人群比例为23.3%;加上偶尔消费人群的比例,三者合计接近七成;仅有33.1%的消费者基本不消费。这进一步证实了高档卷烟在满足为人际交往和身份认同的需求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另从本次调研信息来看,邵阳地区卷烟消费者对高档香烟的消费品牌十分集中,尤以“芙蓉王”、“和天下”这两个本土品牌和外埠品牌“中华烟”最具代表性。

已有研究表明,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关系密切。本研究数据也证实收入水平与高档香烟的消费倾向具有一定的正向相关性。(如图9所示),在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人群中,经常消费和比较经常消费高档香烟的人群比例分别为13.6%和20.5%;在5-10万元人群中,经常消费和比较经常消费高档香烟的人群比例分别为17.8%和26.7%;在年收入10万-20万的人群中,上述两类消费人群的比重分别上升到25.6%和30.8%;而在年收入20万以上的人群中,上述两类消费人群的比重又分别达到29.1%和39.2%的峰值。这也启示烟草企业在高档香烟的宣传推广活动中,应明确目标顾客人群,把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私营业主等社会地位较高或收入层次较高的人群作为重点推介对象。

3.3.4卷烟新品的消费倾向

卷烟新品的开发和推广是烟草企业开发新市场和巩固原有消费市场的重要手段,如湖南中烟公司的“芙蓉王”、“和天下”等品牌和品类的开发,对丰富企业产品线、提升企业品牌现象均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目前市场上卷烟新品种类繁多,加之原有品牌和种类均具有相对稳定的消费人群,故卷烟新品的市场推广要特别考虑消费习惯和接受心理。从此次调研数据来看,消费者对卷烟新品的接受意愿较低。其中,选择“不轻易购买”和“基本不购买”的消费人群比例合计达到53.2%,选择 “尝试购买”的消费人群比例为38%,而选择“积极购买”的人群比例仅为7.8%。这也提示烟草企业需要加大卷烟新品牌的市场调研和促销宣传工作。

而从卷烟促销角度来看,调研数据表明消费者对卷烟知识和信息的了解和获取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其中,选择“他人介绍”和“商品包装”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2.7%和30.6%,而“广告促销”和“商家推荐”这两种渠道传播的信息比较有限,仅分别为17.1%和13.4%。这既体现了消费者在获取卷烟知识和信息方面更侧重于个人来源(如亲友、同事等所提供的信息)和经验来源(即自己直接使用产品得到的信息),而对广告促销、商家推荐等商业来源信息还保持有限的信任度。这也启示烟草企业在卷烟新品牌的推介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个人信息来源等渠道,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联系。

3.3.5对烟草工商企业经营行为的认知

本文所指的烟草工商企业经营行为主要体现为促销行为。如前文所言,消费者在获取卷烟产品知识和信息方面,广告促销、商家推介等促销活动是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对烟草企业的不同类型促销行为有不同的认同度。其中,38.6%的被调查者赞同公益活动形式,另有22.1%和20.6%的被调查者赞同广告宣传和店内促销形式,仅有10.8%和5.9%的被调查者赞同卷烟吸评或集盒兑奖的形式。由此可见,随着烟草控制的社会舆论传播,消费者更希望烟草企业减少商业推广活动,而承担更多的社会公益责任。

如前文所言,商品包装也是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从本次调查信息来看,卷烟包装上的“吸烟有害健康”警示语对特定消费者的影响各有不同。其中,回答“很大影响”和“一般影响”的选项比例分别为12.6%和33.5%;而选择“较少影响”和“基本没有影响”的选择,合计占比达到53.8%。这既反映出相当比例的吸烟者对吸烟危害健康还没有特别强烈的认识和感受,也反映出吸烟成瘾者对烟草的心理依赖在短时间内比较难以摆脱。但结合前文对品牌选择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焦油等有害物质含量”也是消费者选择品牌的一个关注因素。因此,从以消费者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为中心的社会营销观念而言,“降焦减害”和“绿色营销”应是烟草企业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转型升级方向。

另外,在烟草商品销售过程中,零售商家是直接面向消费者,对消费者购买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环节。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零售商家(76.5%)还处于传统的坐商阶段,通常做法是顾客要什么就卖什么;仅有14.5%的商家会适时推荐新品牌,7.2%的商家会推介高价位品牌或滞销品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烟草零售商家在营销意识和营销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需要烟草企业进一步加强对零售商家的引导、培训和服务工作。

除上述因素之外,烟草工商企业的经营行为还体现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对消费权益的保障不仅是对消费者个人权益的一种尊重,也是对消费需求的一种关注,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本次调研数据来看,在2650位受访者中反映有过权益损害遭遇的人群比重达到89.6%。通过对权益损害的集合变量类型分析(如表10),假冒伪劣以52.5%的比例位居首位;其次是价格虚高,占比也达到31.2%;另外,还有囤积货物(8.8%)、强制搭售(6.3%)等权益损害现象的发生。这启示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权益意识不断增强,烟草企业对消费权益的保障亟待引起足够重视。

4营销策略建议

基于邵阳地区卷烟消费行为特点,本文从邵阳烟草营销策略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4.1实施营销管理前移,实现精准营销

卷烟真正实现消费的环节是在零售环节,零售点销售能力直接决定了整体的销售业绩。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实现营销管理的变革。一是邵阳烟草公司应把内部的人、财、物各方面资源向零售管理集结或倾斜,以发挥资源的相对最大效用。二是细分目标市场,构建零售渠道商管理网络,采用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三是全面科学评价零售渠道商,选取部分零售商作为深度合作对象,明确相应的责、权、利。四是整合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根据个人能力划分零售网点管理范围,建立起市场管理人员与网点的有效沟通反馈机制。五是结合邵阳烟草年度销售计划,指导片区管理人员拟定片区市场拓展计划,计划报送上级审批后实行。六是上级营销经理通过现场指导、召开例会等形式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在把所管理的区域做强、做实的同时也会让业绩不断攀升。

4.2实施品牌文化营销,强化顾客消费意识

随着各阶层卷烟消费者的知识文化程度的提高,外来品牌的竞争,卷烟品牌文化营销显得非常必要。一是邵阳烟草要针对重点品牌联手烟草工业企业挖掘品牌文化,区别出不同品牌之间的卖点,形成宣传页等产品资料,让消费者逐步明白抽的不仅仅是烟,还有文化内涵。如在推广滞销的省外品牌时可先宣传其生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历史底蕴、生产规模等方面,消费者了解了生产企业的各个方面,对该品牌自然会容易接受。二是提高消费者对一个或者几个品牌的忠诚度、美誉度,联合生产企业形成相应的“情感计划”;比如,要求生产企业对部分抽样客户定期电话回访,赠送小礼品等。从调查中可知,烟龄较长和年龄较大的消费者在购买卷烟时,首要考虑的是品牌的质量、口感、气味等,所以,向这类消费者推广新品牌时要强调新品牌的品质特征,主要以用户体验、消费引导的形式开发新的消费市场。三是编写品牌培训教材,针对零售商做品牌培训,只有零售商明白了之后才会主动向消费者进行宣传,改变大多数零售商面对顾客只收钱不说话的面貌,大力提升重点品牌的知名度。四是在细分市场和消费群体定位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政策倾斜和营销手段扩大中高档卷烟消费,积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优化品牌销售结构。同时,邵阳烟草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树立绿色营销的理念,积极开发和推广“低焦低害”的卷烟,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在新品牌推广和培育中,卷烟上柜支持、提供样品烟、提供宣传物料、提供促销支持和新品牌推介会等多种新品牌培育和推介形式都是切实可行的提升新品牌知名度的方法。五是联手厂家品牌管理部门,定期对品牌的地区影响力进行评价,不断优化本地区市场品牌营销能力。六是联合烟草工业企业着力在公益助学、慈善赈灾、关爱自然等社会公益事业投入力量,以企业形象的提升来促进品牌的推广。

4.3规范顾客关系管理,打造口碑渠道

终端卷烟市场是一个特殊的零售市场,消费者的口碑对卷烟品类的销售有极大地影响。一是要求深度合作的零售商对终端消费者建立重点客户书面档案,在恰当的时候进行访问记录,定期汇总到基层管理部门;管理部门要对消费者的意见充分地重视,及时处理。二是联合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相关烟草工业企业以及广大消费者,建立起从卷烟生产到卷烟消费的整个流通环节的监控网络(包括公示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等措施),坚决、及时地查处制假贩假、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三是建立起稳定的、透明的价格体系,首先,为各级零售客户预留合理的利润空间,合理调配畅销和滞销品类,印制统一的价格标签,并在烟草专柜醒目处公示投诉监督电话,以推动零售商户之间合理、有序地市场竞争。其次,在行业内部建立价格感应机制,卷烟的市场价格是销售市场的风向标,价格感应机制能够帮助营销部门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进行调整。四是定期巡访终端消费者,听取他们对零售商的意见,认真记录,及时反馈;同时可以作为对零售商相关考核的依据。五是建立消费者对卷烟品牌的“口碑”档案,联合厂家从包装、价格、质量等方面不断地改进。

4.4强化服务营销,重视过程管理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除了重视产品、价格、促销、渠道,卷烟的销售还必须重视服务营销中提到的人、过程、有形展示。一是烟草商业企业、零售商、消费者构成了服务营销典型的三角形关系,工作的核心是消费者,但要形成超越“135”工作方法的三方共赢局面;二是整个营销过程是围绕着消费这个过程展开的,有形展示,品尝试吸等工作因为品牌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点;比方对于新品牌,评吸力度就要大,对于老品牌老顾客的评价推介就是侧重点;三是对于推广新品牌见效益的零售商现身说法就是对其他零售商产生影响的最好办法;四是邵阳烟草应联合卷烟工业企业积极创新促销方式,如:开展消费者卷烟评吸、品牌推介会、专场促销、站柜促销、集盒兑奖等多种形式的宣传促销;对零售户进行品牌培育技巧培训和心得交流,可以有效提升相关品牌在零售户和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培育和巩固相关重点品牌的销售。五是邵阳烟草应在《邵阳市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依据各区域的人口数量、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经营区域状态、居民消费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布局设定零售点,规范烟草制品零售市场,提升卷烟零售许可证的含金量。如:主要商业街道的零售点间距不少于20米,其他一般街道的零售点间距不少于50米。六是以“636”卷烟零售连锁、卷烟示范店为切入点,将形象设计与传播企业文化相结合,通过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统一店员着装、统一零售价格、统一品牌陈列、统一服务标准,引入6S现场管理标准,为消费者营造安心舒适的消费环境。

4.5打造“三方”激励框架,提高“三方”积极性

激励工作始终是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邵阳市烟草公司要重视对营销管理人员、零售商、消费者的激励措施。一是加大对营销管理人员的激励力度,特别是对于那些管理网点有成效,能针对地区实际提出建设性建议的营销人员,要采取物质、晋升、通报表扬等多方面的激励措施;二是对于能按期完成销售计划又能完成规定的客户沟通反馈计划的零售商,在产品配给、物质奖励等方面要尽可能给予,以期提高合作积极性;联合烟草工业企业向零售商提供营销策略、营销技能、与消费者沟通的技巧等培训项目,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其服务意识、业务技能、团队精神和工作状态,同时举行岗位技能大赛、岗位大练兵、业务技能竞赛等活动,来检验培训效果;三是对于能够积极配合烟草商业企业各方面工作的优秀消费者,邵阳市烟草公司应该考虑给予物质奖励,也可以尝试委以市场监督员等身份。

4.6强化信息管理,理顺沟通渠道

零售终端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卷烟销售网络建设运行的效率和质量。一是网上订货信息平台在履行客户订货功能外,可以将其作为客我之间沟通信息的主要渠道。烟草公司应充分利用目前全省统一订台(),着重于功能开发,将“政策宣传、品牌培育、货源信息、终端建设、零售户培训、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订货平台公布给零售客户,使单一的网上订货发展成为有时代特征的“烟草电子商务”。在目前基础上可以增加需求预测模块,让零售客户每周自己在网上填报需求预测,使市场需求预测更加真实直观,营销部门可以准确及时地获取终端卷烟需求、价格、库存变化等重要市场信息,有利于工业和商业企业研究分析各个卷烟零售终端的特点和规律,做到精准营销。其次,客户满意度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调查主要是通过一线人员发放调查表、电话访谈的形式,目前存在调查的效率较低,调查表回收率低的情况。建议可以在订台上新增客户满意度调查、消费者调查功能,及时收集零售客户对烟草行业在服务态度、货源供应、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解决和改进。二是在现有客户档案基础上,着力打造电子商务、消费者数据、终端推广于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实施高效地客户关系管理。如:建立客户经理微博、客户QQ群、客户微信群,畅通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及时全面地传递烟草行业政策、品牌信息和市场动态,实现与零售终端的信息资源共享;或者以卷烟品牌进行分类,组建消费者俱乐部,为VIP会员提供有偿积分、有奖建议、优先购买等差异化服务;还可以联系特定的卷烟品牌来组织各种客户联谊活动,每月安排固定时间为某品牌会员日开展新品促销等活动。

参考文献:

[1]万融.商品学概论[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荣晓华.消费者行为学[M].2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何建龙,等.卷烟消费者行为分析及对卷烟营销的启示[J].中国市场,2010(35).

第15篇

专业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兴趣特长、社会需求、专业发展前景、性格等都是专业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就业仅是参考因素之一,本文仅以就业率为指导介绍专业,而并非单纯以就业率为依据选择专业。希望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能够将众多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以期选择一個令自己满意的专业。(注:本文除标明作者的专业介绍外,其余均为本刊编辑整理。)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知识,具有较强的纺织品检验能力和经营能力,能从事纺织品检验与经营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

有机化学基础、分析化学基础、商品学概论、纺织纤维材料分析、服装面料、经济学基础、管理学概论、经济法、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商务礼仪、课程实训、模拟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进出口公司和纺织品检测及技术监督机关,在生产、销售和检验第一线从事生产技术管理、进出口贸易、纺织服装检测工作。

[院校介绍]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该校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采用“3M+2M”双轨制创新教学模式;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优越,学生实验实训有保障。学校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高专面料检测等多种大赛,学生获奖率高。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可考取纤维验配工、纺部实验工、织部实验工、面料设计师等多项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该校纺织检验与贸易专业涵盖纺织工艺和纺织品性能检验及贸易知识,工贸交叉,互相渗透。该校学生均须在掌握纺织类专业课程之余,学习经济法律法规、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纺织品设计、贸易业务实训、单证制作实训等相关课程,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

电机与电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机与电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电机电器及相关系统设计、调试、维护及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器制造工艺、机械设计、电气控制技术、电机与电器测试技术、控制电机、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辅助电机与电器设计、计算机网络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电机、电器相关制造企业从事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及技术服务的工作,也可在企业从事电机电器设备运行、检测与维护工作。

[院校介绍]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机与电器专业是该校的老牌和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示范建设项目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群重点专业,在2009年湖南省专业评估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一。该专业在该校办学历史悠久,教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在教学改革方面,现已建成5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精品课程和3门院级精品课程。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30本,其中国家级精品教材2本。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机与电器专业隶属于该校的电气电子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是温州市高低压电气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该专业注重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该校的校内实训中心设有电工电子技术、高频电子与现代通信、计算机控制和自动检测、DSP、单片微机及EDA技术等实验实训室。该校学生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维修电工、无线电装接工等专业证书。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及养护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工程机械、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线路工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工程经济及管理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工程单位从事设计、施工、监理与养护部门的相关工作。

[院校介绍]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该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居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同类专业领先水平、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完善,现建有土工实验室、地下工程检测实训室等6個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建有多個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教学改革力度大,形成三位一体的“三元”专业文化体系。近几年来,已建成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主编10余部教材,其中1部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发表的科技论文中有50余篇被EI等三大检索索引,承担省级以上科技、教改项目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

微电子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半导体材料、器件、工艺、集成电路原理、设计等专业理论知识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主要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测试、封装、版图设计及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等半导体制造行业急需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

[专业课程]

半导体物理基础、半导体器件与测量、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制造技术、微电子封装技术、半导体可靠性技术、集成电路原理、集成电路设计、电工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工程化学、电路CAD基础、可编程逻辑器件、专业英语、电子测量、单片机原理、品质管理。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微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半导体芯片制造、封装与测试、检验、质量控制、设备维护、工艺改进以及中小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等技术工作,也可从事生产管理和微电子产品的采购、销售及服务工作。

[院校介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校该专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属“十二五”期间国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美国赛灵思(Xilinx)公司、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广达集团、重庆渝德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航凌电路板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实行校企专业共建、订单式人才培养,现已开设了多個SMT富士康定向班。本专业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LED教学工厂、SMT教学工厂、IC制造实训室、FPGA综合编程实训室等国内一流的软硬件实习实训条件。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现代纺织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纺织产品的开发、车间工艺技术、设备管理、运转操作管理、质量管理与监测和纺织品营销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

机械基础、电子电工技术、纺织纤维、纺织工艺、机织工艺、纺织企业经营与管理、纹织CAD、纺织品经营与贸易、现代纺织机电技术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纺织品生产企业、纺织品检测机构和纺织品流通领域从事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产品检测与监控和纺织品营销的工作。

[院校介绍]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该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隶属于纺织学院。纺织学院是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经过近30年的办学历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2004年通过山东省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于2005年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其骨干课程“纺织工艺与设备”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服装工艺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必备的服装基础理论知识和工业化生产知识,熟练的服装制板和工艺制作的专业操作技能,能够从事服装纸样设计与制作、服装工艺设计与制作、服装生产管理、服装贸易等岗位工作,具有多种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

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服装材料应用、成衣制板与工艺、立体裁剪、成衣设计、女装/男装技术项目、童装技术项目课、服装生产管理项目课、服装理单跟单项目课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服装商贸经营企业、服装设计公司、服装生产企业、服装CAD业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服装设计、运营管理、服装打板、产品制作、市场开发等工作。

[院校介绍]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同时也是地方财政重点支持的专业院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2006年本专业开始了“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做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者满意。改革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威海职业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集装箱运输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集装箱运输企业管理一线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务技能,能适应集装箱运输企业管理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

国际贸易、国际货运、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运行技术、集装箱多式联运、集装箱装卸机械与工艺、集装箱运行计算机管理、现代物流、单证处理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集装箱装卸、货运、理货、仓储、货代和多式联运等企业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院校介绍]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隶属于该校航运工程系,航运工程系是学院为了适应天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需要设立的,是学院重点建设的系部之一。该校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的高素质技能性专门人才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公关协调能力、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一定的集装箱运输业务管理能力、集装箱运输业务组织协调能力、集装箱运输物流信息分析处理能力、集装箱运输报关商检及货运能力、一定的集装箱码头装卸生产业务能力、集装箱运输投保与理赔能力。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文/全雪丽)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发电厂热能动力设备安装、运行、检修、调试、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锅炉、汽轮机、热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安装与检修、泵与风机、热工仪表及自动调节、企业管理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火电厂、热力公司、电建公司、企业自备电厂,从事热能动力设备安装、运行、检修及技术管理工作。

[院校介绍]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是全国一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在2006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等级,是教育部表彰的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隶属于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动力工程系,该系主要面向一般工业企业设置机电一体化专业,并拥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建有先进的实训设备和仿真实训室。学院青峰岭教学电厂以及校外电厂作为学生顶岗实习基地。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火力发电厂锅炉、汽机设备的运行与检修,单元机组的集控运行,以及火电厂安装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工程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从事铁路线路勘测设计和施工组织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测量、铁路线路、铁路桥涵、铁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高速铁路、新型轨道结构、施工企业管理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铁路线路、桥梁、隧道和高速铁路的勘测设计工作,也可从事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和技术引进、开发工作。

[院校介绍]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该校铁路工程专业隶属于交通系,是学校骨干系部之一。该系十分注重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现设有测绘技术实训中心、数字化实验室、材料实验室、仿真中心、土木工程实训中心、水利实验室、工程地质试验室,土工试验室、路基路面检测中心等,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该系注重课程建设,其中“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工程测量”被评为河北省精品课,并编写了多本适合高职高专的21世纪教材;该系同时注重“双证书”教育,历届毕业生中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格人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注重实践教学,建立了多個校外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聘请了多位来自施工一线的专家担任特聘教授,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提供智力支持。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过程中质量控制及监督管理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

经济法规、国际药事法规、中国药事法规、药品质量管理技术、食品质量管理技术、药学综合知识、中药综合知识、食品质量检测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会计基础、企业管理、公共关系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从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过程中质量控制及监督管理等工作。

[院校介绍]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与国内其他高校相比,该校食品监督管理专业设置较早,现有现代管理、法律、食品质量与安全、计算机信息化等各相关方面的专业教师。建有一個食品综合监管实验室,以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训要求。根据专业设置特点,食品监督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三個方面组成,即管理学方面、法律法规方面、食品质量管理方面。该校一直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2007年该系专业教师参加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全国范围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参与了培训教材大纲的制定与教材的编写。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淄博职业学院、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方面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热能动力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的知识,获得火电厂有关设备运行和管理的实践训练,具备解决设备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专业课程]

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电厂汽轮机、电厂锅炉、热力电厂、热力过程自动调节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热电厂从事热能设备安装、检修、管理等工作。

[院校介绍]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该校的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2009年被评为河北省示范专业,并于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中央、省财政投入大量财力,新建热能动力设备与系统运行仿真实训中心此外还扩建了热能动力设备与系统分析检测实训中心、热能动力设备与系统检修实训中心。教学实验、实训设备齐全、先进,台套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学校拥有国电滦河发电厂、承德环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中国石化锦州石化公司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专业训练、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校外实践需求。吸取德国、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专业课程采取了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掌握职业技能。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淄博职业学院、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等。

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专业设计理论,具有较熟练的首饰制作技术,有较高艺术素养,适应珠宝首饰行业工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

素描、色彩、图案、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金属工艺基础、电脑艺术设计基础、首饰设计与铸造、首饰设计与镶嵌、首饰设计与錾花、珠宝鉴定基础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珠宝首饰行业、珠宝商业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从事鉴定工作。

[院校介绍]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该校的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同时是广东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建设专业,广州市高职高专示范性建设专业。该专业核心课程“首饰制作工艺”是学校重点建设课程,并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该专业建有由12個实训室组成的首饰制作工艺校内实训基地,被评为广东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广州番禺云光首饰有限公司,被评为广州市高职高专示范性校外实训基地。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文/刘慧婷)

计算机应用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维护与维修、行业应用软件、平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制作、动画制作、计算机网络及网站建设与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专业课程]

计算机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基础、操作系统原理、图形图像处理、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VF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网页制作、FLASH动画制作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交通系统各单位、交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部门、各类计算机专业化公司、广告设计制作公司等从事IT行业工作。

[院校介绍]

威海职业学院:该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隶属于信息工程系,其特色在于拓展联合办学,为学生未来发展广开渠道。2006年5月,学校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签署协议,成为全国首批13处软件人才培养工程实训基地之一;2006年10月,与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签定ITET合作办学协议;2007年10月,与IBM教育学院举行联合办学签字仪式,联合培养计算机和软件人才;2007年12月,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签署联合办学协议,成立SMT、PCB、PCB Layout三個“富士康专班”;2009年7月,与英特尔公司签订“英特尔多核课程项目合作协议”,被正式列入高职高专“英特尔多核课程”大学计划项目院校。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威海职业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等。

商务英语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掌握商务英语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科研能力,能够胜任国际商务、国际交流等部门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通用型人才。

[专业课程]

综合英语、商务交际、英语口译、商务口译、英语笔译、商务笔译、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语言学基础、当代商业概论、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学原理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外经贸各部委、贸易公司、涉外机构、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金融国贸等单位从事文秘、翻译、业务人员或行政管理人员等工作,同时也适合在各级政府涉外部门、各类外向型企业或公司以及银行、保险、海关、边防、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门工作。

[院校介绍]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该校商务英语专业分为应用英语和国际贸易实务两個方向,前者侧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经贸理论知识,熟悉国际商务操作规程,具有较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以及较好的英语沟通和现代化办公设备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后者侧重教授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用英语熟练进行国际经济交流活动,包括商务谈判、市场行情调研、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操作和服务贸易等各项工作的能力,培育能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在不同涉外经济单位从事进出口业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钢铁冶金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能够掌握从事冶金、机电设备操作、维修、维护和管理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门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专业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子技术应用、液压传动、单片机应用技术、低压电器与PLC控制、通用机械、冶炼设备、轧钢设备、机电设备维修、机械工程材料、公差配合与测量、冶金过程检测与控制、生产与运作管理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运行、调试、维护与管理工作。同时也可以到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从事设备的制造、装配与调试工作。

[院校介绍]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该校学生主要面向河北省内外大型钢铁冶金企业及国内知名机械制造企业就业。随着机械行业和冶金行业生产规模、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企业为了适应生产发展需要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改造与引进,使生产设备技术密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大大提高。目前,企业现有的生产人员远远不能满足新岗位的需要,这必然导致这些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大。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该专业主要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城市的现代机电制造企业培养毕业生。学生可获取CAD绘图员、机电一体化认证助理工程师、维修电工、机修钳工、数控工艺员、加工中心操作工等职业资格证书,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与实施、工装设计与实施、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大庆职业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等。

建筑工程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施工一线,牢固掌握建筑工程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

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识别与应用、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土木工程力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与管理、预决算、施工监理以及一般房屋结构的设计等工作。

[院校介绍]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发展,该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经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此体系由基础学习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组成,专业学习领域又包括普适性学习领域、特色性学习领域、综合性实践学习领域。其中,工业构筑物认识、工业炉窑砌筑为特色性学习领域的核心,识岗实训、上岗实训、顶岗实习为综合性实践领域的核心。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该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为工民建方向和钢结构方向两個方向。前者侧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建筑施工测量、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钢结构施工管理、建筑工程预决算等。后者侧重培养学生能够胜任建筑钢结构工程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工作,担任工长或施工员、质安员、测量员和材料试验员等内外业技术员工作。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等。

电气自动化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厂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控制系统设计和维护能力,适应现场工作的现场应用性人才。

[专业课程]

电子技术、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系统、机械工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子CAD、PLC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应用、微机控制技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发、技术服务,企业电气设备或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

[院校介绍]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该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辽宁省示范性专业,其所属团队是辽宁省第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该专业面向装备制造等行业,培养胜任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设计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学院与多家企业达成就业协议,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有大连中远船务有限公司、冰山集团、大连集发港口有限公司、美恒自动化有限公司等。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

模具设计与制造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模具设计能力、三维数控加工能力,熟练运用最先进的三维设计软件进行模具设计,具有较强的数控编程与操作能力,具备较高的模具安装、调试及维修水平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

计算机C语言、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冷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模具制造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模具CAD/CAM技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现代制造企业工作。主要从事五金模具设计及模具开发、塑料模具设计及模具开发、模具数控加工、模具电加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企业生产管理等工作。

[院校介绍]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该校拥有教学生产用数控铣床,车床、三坐标测量仪、数控特种加工机床(电火花、线切割)、生产用数控加工中心和沈阳金杯丰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沈阳黎明发动机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沈阳模具制造中心,沈阳斯沃集团、中模模具技术有限公司等校外教学基地。该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践机会比较多,能够很好地提高工作技能,毕业时可获得模具制造工四级证书。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该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陕西省级优秀教改专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除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实践外,学院还重点加强学生对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模具数控加工、模具钳工三大方向的能力培养,并可由学生根据兴趣、就业意向等自选其中一项进行强化训练。该专业学生可考取中级制图员证书、AutoCAD证书、Pro/E证书、中级钳工证书、中级数控铣工证书、中级电加工证书等。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

应用电子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扎实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电工电子技术操作技能,具备电子设备的使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能力,PCB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一般电子产品的初步设计能力,主要在家用电子、通信电子、航空电子等产业,从事电子产品质量检测、电子产品工艺、PCB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维修服务、电子产品助理设计等岗位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

电工技术、电子线路分析与实践、微处理器的应用与实践、电子工艺与电子制作、电视原理与技术、新型总线技术、电子测量与仪表、检测与传感技术、PCB设计与生产、电子产品分析与制作、数字系统设计与可编程器件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及组织管理、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电子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电子产品质量检测、调试、运行、维护、新技术推广与开发等工作。

[院校介绍]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该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施订单培养、任务驱动、项目教学、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学院实行“教、学、做”一体的培养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学院实施“名校联名企”战略,引入工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等企业课程,为海尔、TCL等大型企业订单培养“生产经理”和“服务经理”,在海尔集团、TCL电子公司、海信集团、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有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满足一年校外顶岗实习需要,并实现实习与就业相对接。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

初等教育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高的适应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较好的发展潜力,学有专长,能够胜任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的新型小学教育工作者。

[专业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基础、初等数论、现代汉语、写作、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小学科学教学论、班级管理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胜任小学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工作人员、民办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等职务。

[院校介绍]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初等教育专业是学院在传承近百年的“普师专业”(中等师范学院中的普通师范专业)办学基础上,于1994年创办的。该专业是学院的龙头专业,目前采用“五年一贯”学制。即从五年一贯着眼,全面设计大专学历小学师资培养,努力把原师范师资培养的综合性教育与大专阶段的分科教育融为一体、统筹五年的教育进程,把前三年作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艺术体育素质训练、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学习训练阶段;后两年则以主修学科的形式实施分科教育,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学有专长”的适应当代素质教育需求的合格小学教师。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文/江树)

软件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适应计算机程序代码编写、软件测试、维护管理等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

Java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移动游戏程序设计、J2ME游戏程序设计、Direct X编程技术、网络游戏编程、OpenGL编程技术、游戏引擎设计、软件架构与游戏设计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软件外包企业、计算机软件公司、大型网站、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产品的开发、测试及维护管理等工作。

[院校介绍]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该校的软件技术专业分为网站建设与开发和移动通信系统软件开发两個方向,前者着重培养面向各类IT行业、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站建设、网站维护与管理、网页制作、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网络应用与开发、企事业信息化管理等工作,具备较强网站应用开发和网络应用开发能力的应用型IT技术人才。后者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和移动通信等相关知识,熟悉UNILA、BRE等几大移动应用平台,能够进行手机视频、短信与彩信、移动办公等的开发,主要为移动通信的软件开发人才。通过三年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可获得劳动人事部门颁发的职业证书,通过参加相关软件厂商的认证考试而获得国际认证,具备直接上岗能力。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庆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

应用英语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坚实的外语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技能的语言应用性、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专业课程]

计算机、社交礼仪、应用文写作、英语精读、听力、视听说、口语、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英语报刊选读、英语国家概论、外文速记、英语语法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外事接待、宾馆、饭店、会展、旅游等部门从事礼仪接待、翻译、解说、导游、商务服务与管理等工作。

[院校介绍]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该校应用英语专业为英汉同声传译方向,主要为涉外企业,国家外经贸等事业部门培养高级口译人员,为各级政府机关培养接待外宾、涉外会议或出国访问、考察培养专职随行英语翻译,毕业生还可在外国驻华企业、中国驻外领事事馆从事英语翻译或其他工作,在各类民间团体、学术团体、新闻考察团出国访问时从事随行英语翻译。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

工商企业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良好文化及专业素质和一定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工商企业管理高等职业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专业课程]

管理学基础、生产运作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商务谈判与社交礼仪、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调查预测、企业战略管理、企管沙盘综合实训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面向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外商投资企业、生产企业、商业企业、民营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

[院校介绍]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该专业为国家示范校建设群专业之一,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近年来与大商集团、联华快客、民勇集团、海王星辰、麦德龙等3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该专业实施订单教学模式,进行多层次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生可以胜任大中型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加盟店、便利店等零售企业的卖区长、商品部业务主管、物流配送中心业务助理、门店开发专员等工作。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该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侧重培养工商企业及工商管理部门的基层经营管理人员,毕业时学生可具有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并具备一定的经营决策能力。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汽车行业维护、管理第一线,具有良好的汽车专业知识理论、现代汽车技术、维护技能的高级应用性人才。

[专业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汽车构造、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新技术与维修、汽车电器、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汽车维修工程、汽车英语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汽车的检测、维修、设备管理、交通安全管理、车辆保险与理赔和售后服务等工作。

[院校介绍]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分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型技术三個技术专门方向,学生具有汽车的设计、改装、维修和汽车服务、营销、车身修复等多方面能力,可到汽车市场各类企业从事现代轿车的制造,机、电维修,大型运输车辆维修、汽车性能检测、汽车质量评价、汽车维修企业业务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贸易等工作。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

法律事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查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

法学概论、法理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婚姻家庭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事务工作,或者在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等社会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另外还可在国家司法机关从事审判、检察工作,或者在律师事务所和公证处从事律师、公证工作。

[院校介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法律事务专业隶属于学院人文艺术系,是该系成立最早的专业之一。本专业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紧密结合“长三角”地区人才需求趋势,面向企事业基层和社区法律服务需要培养学生。该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掌握专业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还能熟练掌握民事法律实务、刑事法律实务、合同法律实务、诉讼与仲裁(调解)法律实务、法律文书及公文写作、社区法律服务等专业技术能力。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

酒店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酒店行业相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熟练掌握现代酒店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并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酒店行业一线管理和服务型人才。

[专业课程]

现代酒店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菜点与酒水、酒店英语、酒店营销、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会议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是酒店各部门的服务工作及初、中级管理工作。

[院校介绍]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该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以培养旅游人才为主的综合性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结合行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确定了具有酒店管理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2+1”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除了课堂教学,还要在实训室内按照酒店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培养和学习。第三学年,学校将学生送入订单酒店进行定向培养,进行一年的带薪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学生边工作边学习,锻炼综合职业能力。学校与酒店签订订单协议,开展“订单式培养”,由企业为学生提供部分学费或奖学金,学生毕业后可以在订单酒店就业,逐步实现零学费上学,零距离就业。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淄博职业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

电子商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各类企、事业单位需要的商务网站开发、网络技术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网络营销、网站维护等岗位要求的,具备现代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的高级应用性专业人才。

[专业课程]

计算机通用能力、管理经济学、大学英语、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商务管理、网页制作与动画设计、JAVA、Firework、SQLserver、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网站建设、网络营销、VB程序设计、CI广告设计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合的岗位有:企事业电子商务的策划、运营、维护与应用的相关岗位;企事业内部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应用岗位;各类经济管理部门内的电子商务应用岗位;IT行业内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开发岗位;企事业单位内的电子商务应用岗位;企事业单位网站的维护与管理;能独立设计数据库并能顺利完成相关操作;能够根据企业的需要设计制作符合主题的中小型网站。

[院校介绍]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该校电子商务专业是全国高职院校中第一批批准招生的专业。由于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快速增长,生产企业、流通业、金融业及消费者都将走入一個网络经济的时代,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巨大需求。该专业正是根据当前的人才市场需求,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明确了办学方向,科学地设置教学课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借助相关软件和互联网,通过仿真模拟实验(电子商务软件和国际贸易模拟操作软件)以及真实环境下的实练(譬如,B2B:阿里巴巴、慧聪等;B2C:亚马逊、当当、卓越等;C2C:淘宝、易趣、拍拍等;搜索:百度、雅虎等以及网上银行、证券、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使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开设该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庆职业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厂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

数控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机械加工工艺及其装备方面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高级机械加工人才。

[专业课程]

高等数学、英语、制图、工程力学、电工学与工业电子学、公差、VB语言、机械设计基础、机床数控技术、液压与传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机械制造工艺学、AutoCAD2000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一般从事机械制造工艺制订,数控类机械设备操作、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机械设备改造与维修、加工质量的分析与控制、新产品开发与研制、对一线工人的培训、车间生产与技术管理工作。

[院校介绍]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数控技术专业为国家骨干建设专业、浙江省示范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该专业以友嘉实业集团及客户群为支撑,定位“数控装调维修与数控加工”岗位能力,为先进制造业企业培养从事数控加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及维护保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该专业办学条件优良,拥有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机床及数控维修台150多台;60個终端机的数控仿真机房三個、先进的CAD/CAM计算机机房两個;及单片机机房、PLC控制机房、电工电控实训室;具有较完善的机械综合实训室、先进制造实训中心、数控精密加工基地、数控装调维修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