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参与式教学法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新课改实施后,在继传统单纯由教师授课学生的教学模式后,提出了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理念由此而生。参与式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为辅学生为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指导作用,学生起主要作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理念,不仅帮助了学生,迎合他们的需要,也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2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点,顺应新课标改革的需求。我国新课标改革中要求每个学科之间要相互融合,不再是传统的各个学科单独学习的局面,而这样对教师而言是一大挑战,因为这样很大程度上,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艰难,这就需要教师抛开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因而参与式教学方法势在必行。第二点,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当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物理以及化学奖没有中国人的原因,因而在新课标的改革中我们抛开了传统的方法,选择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会创新。第三点,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学好生物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的自然了解我们自身,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生物的奥秘,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参与式教学法的使用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成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不停的讲,而学生只是作为接收者,甚至在某些时期,不允许学生提出质疑,教师成为了主体,学生像是在“打酱油”。完全颠倒了主次关系。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参与式教学是学生为主体,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交流,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的去学习去探索。(2)参与式教学要兼顾全体学生,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自古以来,作为教师都喜欢优秀的学生,而且教师的主观意识太强,她们可以选择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多点关注,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少点关心。而新课标改革则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消除主观意识,学会兼顾全体学生,帮助他们全方面的发展。(3)合理运用启发性、循序渐进性进行教学,促进参与式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要学会启发学生更好地学习,就像在写作过程中设置悬念,勾起读者的好奇心,读者会带着好奇心继续阅读,教学中也是一样的,教师要学会丢给学生思考的问题,不会过难也不会过于简单,恰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要端正态度,不会因为学生不同的见解而训斥学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初中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学习的决心也不是很坚定,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提醒。当然过程不会很顺利,但也要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参与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方法与手段
(1)运用游戏,使学生主动参与。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初中的学生年龄相对还较小,正是爱玩的年纪,做游戏帮助他们学习无疑是最好的方法。提起做游戏首先学生的参与度会大大的提高,学习热情也会大大的提升。其次,游戏所提供的氛围本来就是轻松愉悦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可以更好地学习。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在一旁辅助。这样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去思考,去交流,去分享。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非常积极的参与到其中,甚至开始对生物课有了期待,对这门课的兴趣有很大的提升。(2)创设情境,营造参与氛围。参与式教学法需要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与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好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就像孟母三迁也是有一定地道理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像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带一个显微镜和细胞片进入教室,瞬间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迫不及待的参与其中。因而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的学习。(3)根据学习目标,开展讨论性学习。作为一个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目标,有时候是要达到多高的成绩,有时候是要考取哪个学校,或者达到什么名次,甚至有时就只是为了超越一个人。这时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就会努力的积极的学习,此时作为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比如在进行生态环境这节课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们自主进行学习,分组培养一个小型的生态环境系统,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4)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生物新课标的改革中,要求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包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在现在这个社会的大背景下,只会学习是不行的,还要学会动手,学会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了解社会的变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这个社会是不适用的。同时,对于生物来说,生物教学在注重逻辑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在生物课上运用一定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了解也会事半功倍。
5结语
开放包容是参与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也是参与者,教师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成为集体讨论中的一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随时欢迎学生提问,在与学生的共同探讨中让学生掌握知识,不断进步。
二、参与式教学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的应用
自广西从2009年会计从业资格实行无纸化考试以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都远未达到理想,2012年下半年广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为10.81%,2013年上半年通过率为16.46%,《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单科的通过率比平均通过率稍低一点。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科目特点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最终影响了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因而针对目前的教学状况,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成为参与者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人,上课就像作报告,学生就像听报告,这一做法造成的结果就是培养了学生的惰性,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因而课堂效率低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转变师生观念,教师要更多的做好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要作为与学生平等的一员,参与其中,这样一来,学生就获得了受尊重的感觉,有了学习的内在需求,敢于、乐于在课堂上展现自我。
(二)鼓励参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课堂气氛沉闷,究其原因,是缘于学生参与的缺失。因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的全程参与,对于课堂效果的提升将大有帮助。这一参与可以从备课开始,让学生参与备课过程,充分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在课堂上,则鼓励学生质疑,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后,也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以刺激学生的思维,强化学习能力。
(三)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激励机制是人们产生动力的原因之一,对于学生更是如此。激励机制的实施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而在课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财经法规知识抢答赛等方式进行。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激励,有了自我实现的感觉,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要,必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学习中去。
(四)提倡合作型学习,促进互相帮助
由于学生个体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学习背景以及不同的智力因素,导致了学生学习情况上的差异。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倡合作型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团体,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抓差补缺,共同参与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五)学生参与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传统的学业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往往采用教师一元评价,评价主体单一,不能客观的看到学生的短期进步,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可以让学生参与学业评价,由于学生来自于同一团体,他们更能了解彼此的情况,因而更能关注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将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结语
1.课堂即兴讨论。《合同法》是一门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一些既紧扣教学内容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现实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即兴讨论。在目前开放式教学难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的情况下,课堂即兴讨论既不需要挤占理论教学过多的时间,也不受学生人数的限制,可以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是参与式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常规实施方式。
2.专题讨论。专题讨论与课堂即兴讨论不同,需要有相对完整的一段时间加以保证,一般一个专题的讨论至少需要1节课或者更长的时间。专题讨论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合同法》相关的热点问题或者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围绕该问题在课后完成资料收集,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小组代表阐述己方观点并接受其他组同学的提问,由小组成员进行回答。相比于短时间的课堂即兴讨论,专题讨论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参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不仅授予学生理论知识,更教会其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专题讨论的重要意义。
3.课堂辩论。课堂辩论可以以多种方式展开,模拟法庭、角色扮演都是可供选择的方法。辩论是法学学科的特色所在,法学的魅力可以在辩论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在《合同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置几次课堂辩论,允许学生自由表达意志。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根据老师给定的案例,课后查阅资料、查找论据。课堂上可以分饰各个角色,进行辩论。与专题讨论不同,在课堂辩论中,学生主要通过对抗式的交流方式力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通过辩论,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化,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参与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参与式教学固然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将以《合同法》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该教学模式在运行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首先,在传统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参与式教学无法真正全面展开。长期以来,虽然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教学方式的改革,但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主导地位还是未曾改变。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教学计划、教学资料、教学场地、课堂规模以及师资力量都限制了参与式教学的真正全面开展。清华大学过增元教授曾将参与式教学的特点总结为以下四点:(1)开放式的教学内容;(2)提问式的授课方法;(3)无标准答案的习题;(4)论文形式的考试。以此为标准,反观我们现行的教学,教学内容受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限制,内容与过程基本固定化。授课方式受课时安排、课堂规模的限制,传授式的教学还是占有主导地位。在评价标准方面,基本还是采取传统的卷面考试为主,期末成绩在整个评分体系中还是占了过半的比例。笔者在《合同法》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等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受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离参与式教学的全面实现还有一定的距离。其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缺乏学习的参与热情。笔者在《合同法》的讲课过程中,经常穿插相关案例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真正能热情参与讨论的学生并不多。部分学生只是静等老师公布答案。另外,笔者也发现在参与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搭便车”的现象比较常见。参与式教学对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要求比较高,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由学生分组自主学习,查找整理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最后的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种方式就给部分自主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付出努力,最后却分享了其他小组成员努力的成果。不仅自己学不到相关知识,也造成了评价结果的不公。最后,开展参与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了学习管理者、课堂组织者和知识创新者的角色。通过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合同法》课程中的运用实施,笔者认为,要组织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师应具有以下能力: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娴熟的管理技巧,这是组织一个成功的参与式教学课堂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应变能力。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和组织者,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包括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应变分析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知情意和谐统一的课堂是对教师能力的一个很大挑战。
三、提高参与式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学校应该赋予教师更广泛的自,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氛围。每一门课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性,教师在开放式课堂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受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限制,无法真正根据其意志来实现课堂的建设。以《合同法》为例,合同的案例往往来源于实际生活,随着生活的不断发展,案例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学内容的设定及各部分内容需要的时间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由于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限制,教师的调整权限很小。在评价机制上,虽然学校也在逐步调整平时和期末的评分比例,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但多数课程还是以期末成绩为主。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在教学与评价方面赋予教师更广泛的自,这将有助于更好地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氛围。当然,笔者所主张的自的放开并非完全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放开,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有限、逐步的放开。
2.教师应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明晰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参与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和学习策略,主要贡献在于把教学的中心从教师向学生转变。参与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在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与教学能力。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是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是教学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学生最亲密的伙伴与朋友。教师应该将课堂设置成为一个开放、宽容的讨论场所,以引导的方式代替布道式的教学,以平等友好的交流代替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定要以一个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慢慢探索,慢慢发现。同时,老师在课堂上要不惜赞美之词,当学生提出自己想法的时候,不论结论是否正确,均要发掘其观点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与赞扬,这种肯定和赞美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课堂主题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置一个开放、宽容的讨论环境是参与式教学成功开展的基础。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主题则是其开展的关键。教师设计的主题既要紧扣课程内容,又要结合于实践,同时具有一定的可探讨性。如笔者在《合同法》的教学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大意为某家电商店售货员由于粗心大意漏看数字,将价值2897元的商品错标成了897元,购买者见价格便宜,购买两台,导致商场损失4000元。由于买方是信用卡付款的,商店找到买方后要求其补交4000元或者退货。但买方认为买卖关系已经成立,而且错标价格是商店的行为,自己没有过错,所以坚持合同成立并生效,商店不能反悔。对于这个案例,既紧扣了合同效力部分的理论内容,又来源于实际,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笔者把学生分成两方,一方代表卖家利益,一方代表买家利益,双方展开了争论。当时,多数学生倾向于买方的观点,认为是商店营业员标错价格,与买方无关,因此卖方不能反悔。但是随着辩论的展开,加上老师适时的引导,最后学生明白了这是一个由于卖方营业员对自己的行为发生重大误解而产生的合同,重大误解在我国合同法中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因此,商场主张买方补交4000元或者退货是能够得到法律支持的。案例最后的结论改变了学生对该类事项惯常的认识,学生普遍反映这次的课堂讨论非常有意思,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这个案例的讲解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多数学生接受了笔者对该案例的分析结果时,有一位学生却始终坚持“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单方面的过错承担责任”的观点。认为既然损失是由于卖方营业员错标价格所致,那么损失理应由卖方(最终由卖方营业员)承担,与买方无关。对此,笔者没有以教师的身份,以“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要论来压制学生。而是首先赞赏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承认了他观点中的合理部分,但同时也分析了我国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的理由:假设我们把案例的金额放大,这次错标价格的损失不是4000元,而是4万元甚至更多,那么营业员是否就应该为自己的一个疏忽而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呢?这样的结果是否公平呢?这位学生在认真思考了笔者的提问后,意识到了是自己考虑不周,接受了笔者的解释。
关键词:教学模式 参与式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14-01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1]。而我校教师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与之背道而驰。传统教学法有其优点:注重概念、理论的准确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在单位时间内培养更多的学生,教学功效较好等。但这种其缺点也很突出,一直困扰着教学一线的教师。其缺点主要表现为以“灌、填”为主,抑制了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因而感到知识抽象、枯燥,学到的知识与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严重脱节,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缺乏有效的办法和深刻的认识[2]。
中国自20世纪末引入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首先在健康学、医学和MBA(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培训及学历教学中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是20世纪50年代一些英国社会学专家在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国际援研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培训方法,特别强调受训者的主动参与,认为只有让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当中,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由于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方法在西方的高等教育机构中逐渐普及[3]。
参与式教学法依据心理学将人的需求分为外在性需求和内在性需求以及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授人以渔”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过增元教授总结了参与式教学法的四个特点: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提问式的授课方法、无标准答案的习题以及论文形式的考试。结合以上特点和我校实际,在我校实施参与式教学,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都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回顾。
1 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前准备
1.1 教师的教学设计
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重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首先,要突出重、难点,其他知识点可采取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其次,要充分进行课前准备,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要设计课堂教学形式,既要丰富,又不能一次运用过多的形式,注意以教学目的为中心,不要分散学生的精力。
1.2 学生的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参与教学的最佳方法和重要手段,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会加深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之学有所获。
2 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
2.1 教学手段
着重于师生的共同参与,可采用随机提问、PBL教学法、快速反应(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游戏、体验、分享等形式。
2.2 教学内容
可以将一些目前未能得到解决的或正在研究中的问题做为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思考。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探讨新的解题方案。
2.3 教学过程
注重参与,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动眼、动口、动脑,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不能放任自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多维度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解答,真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有所收获。
3 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后回顾
3.1 总结评价
要形成一个评价体系,除对理论成绩的评价外还可加入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等过程性的评价,也可运用开放式的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可以用论文的形式来进行考核,题目可由学生自己出。
3.2 课后练习
在课后可以由教师出一些专业相关的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做,开拓学生的思路;或者利用因特网的互动功能,让学生参与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将学生组织成学习小组,针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问题继续讨论。
3.3 继续学习
知识的学习是不断的,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学习,将视野放至整个社会,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到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使教学的重点落在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上。
4 在我校教学实践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尚存的问题
4.1 教学设计与课程设置较为复杂
参与式教学需要学生在课前了解各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故较传统的课程设置更为复杂,教学设计也更困难,要考虑学科的相互联系。这就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教学辅助人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真正可开展参与式教学的课程相当有限。
4.2 教学组织困难
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授课的班级人数不宜太多,以30人左右为宜,便于教师组织参与式教学,也有利于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考核。而我校目前绝大多数班级的人数远远超过30人,临床和护理专业更有多达近200人的班,这使教师面临着教学组织方面的巨大难题。
4.3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参与式教学法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能明确地提出问题,更要时刻认真聆听,迅速思考,及时反应,正确引导学生讨论;还要求教师要能找准时机,进行适当的解释或者提问,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有效融合,并且要围绕学生讨论进行点评与归纳;更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面、快速反应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这使教师的备课显得十分重要,要保证备课的时间和质量。
4.4 考核制度要与参与式教学接轨
参与式教学法对成绩的评定采用的是多样化的评定手段,除理论成绩外,还要加入过程性的评价或综合能力的评价。我校目前的考核制度仍以理论成绩做为教学效果评定的主要标准,随着考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希望能尽早与参与式教学法的要求接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真正使学生体会到参与式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69.
关键词:对象;内容;方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ElsevierSDOL期刊全文库、SpringerLink期刊全文库和LexisNexisAcademic数据库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检索,结果发现:国内既有对探究式教法的研究,也有对探究式教法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国外只有部分对探究式教法的研究,没有对探究式教法在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因此,只选择了部分国内具有代表意义的论文进行了阅读研究。我们从中发现:在我国,探究式教学法的研究还处于初始状态。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教育教学方式非常单一、教学中普遍存在“灌输”现象,对探究教学的研究可以说仅仅是来源于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
选择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2012级体育教育高尔夫2个教学班的本科生共计60人,分为(1)班30人为实验班、(2)班30人为对比班。
二、研究内容
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计算机课程中,针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分别采用探究式教法和传统教法进行授课。通过比较以确定探究式教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习成绩有很大的提高。
笔者自执教以来发现在计算机教学中同行们用的教学模式均为: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上机练习这样的传统模式,导致学生有一种“被学习”的感觉。而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习新知识前给学生提出了要求:对教材的内容提前预习、分析、提炼知识点、完成教师根据本节内容设置问题对应的任务,学生从“被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从角色的转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自学能力。本研究对象为大一新生,随机分班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出两班的差异很小。通过一学期按照不同的教学模式授课后继续对两班学生情况进行调查和测试,以确定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的效果要优于传统模式教学法。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ElsevierSDOL期刊全文库、SpringerLink期刊全文库和Lexis Nexis Academic数据库等网站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检索,获得了一定数量的资料,并对所获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
2.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调查。
3.实验法
通过实验来验证探究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是有效的、可行的。
4.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分析实验得出的结果及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改善,并对数据和结果进行比较,以期使本研究效果更客观、更可靠。
四、结论与分析
1.学生方面
一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考核,从考核结果来看,实验班对本教材各知识点的掌握都要优于对比班。尤其是上机操作部分,实验班的正确率较对比班要高很多。鉴于此,笔者认为,将探究式教学法引入计算机教学中是可行且效果非常显著的方法。
2.教师方面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知识点,教师就要在问题的设置、学生兴趣的培养等问题上多下工夫,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
(1)在探究式教学法中问题的设置相当关键
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一旦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同时对知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有一种想要学习的心理倾向。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看,探究式教法中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探究式教学法中问题的设置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课题。
(2)教师投入精力的多少决定着实验的成败
在探究式教学法中,要想体现其核心――探究,就得解决学生愿意“探究”与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能“探究”多少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在问题的设置中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参与进来后,就会随着教师的引导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进行“探究”,展开激烈的讨论,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游德有,吴敏丽.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计算机与网络,2010(1).
[2]丁小文.探究式教学在高职技能类课程中的应用: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12(3).
[3]李莉.探究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问题设置的基本原则[J].教育革新,2010(2).
[4]杨小艳,张海娟.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09(6).
课题来源:河北体育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12J
YZIC08
作者简介:
尹素清(1977―),河北省张家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研究。
中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课程,其内容抽象,知识涉及相关学科多,与西医学临床思维差异大。鉴于中医学的学科特点和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新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胜任,笔者对研讨式教学法运用在中医学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1 对象与方法
在2007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随机抽取2个班,即实验班A班36人,和对照班B班35人。A班以研讨式教学法教学,B班采取传统教学法教学,A、B班采用同样的授课教师,统一的教材。
研讨式教学法具体分为以下5步:(1)老师简要概述基本理论和解释重点难点,学生分组;(2)老师指导选题,学生查找资料;(3)同学间或师生间分析、讨论;(4)小组完成论文或综述,学生介绍组内讨论、研究成果;(5)组间交流学习,老师补充相关知识并总结提升。
2 结果
2.1 师生对研讨式教学法评价的调查
在教学中,我们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发出问卷71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同时邀请了我校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和中医教研室的老师参与研讨式教学法教学的听课,课后发出教师调查问卷7份,收回有效问卷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详见表1。表1 实验班学生、老师对研讨式教学法的评价(略)
通过对表1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初探研讨式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学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喜欢初探研讨式教学法的学生达到70.4%,其中非常用喜欢的为53.5%,一般喜欢的为16.9%;老师达到71.4%,其中非常喜欢的为42.8%,一般喜欢的为28.6%。对于不喜欢此教学法的11.2%学生也经过分析,这些学生主要是基础较差,自学能力差的学生。从结果可以看出初探研讨式教学法并不适应所有的学生,尤其对于大一新生还需要采用传统教学法。
2.2 考试成绩分析
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统一考核并进行成绩分析。考卷由教务处统一命题,实验班为(77.28±12.12)分,对照班为(72.84±11.13)分;实验班与对照班中医学成绩比较,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P
3 讨论
3.1 运用在中医学教学中的优点
3.1.1 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旧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淹没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相反,研讨式教育法实现了教学的三大转变,教学方式从“讲授式”到“研讨式”,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教学目标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学生不在是知识的简单“存储器”而是“发现者”,师生关系从“主客关系”到“都是参与者”,堂上堂下师生可以充分的交流和研究,学生成为整个中医学学习过程的主体。
3.1.2 有利于学生知识积累和综合能力提升
研讨式教学法在每个阶段都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1]。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并经过自己处理后运用知识来完成论文或综述,并逐步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3.2 在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研讨式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适应。此外学生数量多,很多都采用大班上课,教师数量相对不足,使教学效果难以为继。
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针对性强的社会活动,研讨式教学法当然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或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全适用,至少不是对所有类型和基础的学生都适用[2]。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运用教育理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跆拳道,创新意识,互助交流
1.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任何先进的课程体系必须以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为基础,只有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和更新,高等体育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跆拳道运动是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体系建立和实践的改革,对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常规的体育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学常将课本作为教学唯一依据,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教学形式。论文参考网。这种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了个体差异和能力的培养。
互动式教学法又称错位式教学法,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模式,即不再只有“老师讲,学生听”,还要有“学生讲,老师与学生共听”或“学生讲,学生听”,互教互学,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动式教学法的优点是可以营造一种民主、自主、偷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激起他们敢想、敢问、敢说的自信心.而且,在互动式教学为学生所提供的时间与空间,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景德镇陶瓷学院体育系06级跆拳道普修课学生共46人。
2.2研究方法
本研究于2007年3月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体育系06级跆拳道普修课上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有关指标进行测试,条件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采用教学实验法,对照组以教材为教学唯一依据,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最后测验考试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实验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以优化单元教学过程为切入点,强调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互动。两班均由同一教师授课,课时量均为32学时,教师严格按照计划教学,中途教师、学生不得请假,如若请假需及时补上或缺课时数。实验后由3名专业教师对两组学生进行跆拳道技术测试评定。
3互动式教学法在跆拳道教学中的运用
3.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互动的学习氛围
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学练一定要放手,对学生的学练情况多肯定、多表扬,鼓励学生自觉的进行练习,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一种“我要向上”的心理氛围,变教学目标的压力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养成在遇到学练中的困难时去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另外跆拳道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共同训练和互助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和激情,消除学生胆怯、依赖的心理,同时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老师的技术并与自己的技术对比,从而发现自己技术的不足加以纠正。
3.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单元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对矛盾.传统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对整个跆拳道运动项目的认知和运动特点的把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就必须正确把握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引导学生投人学习、启发、点拨、解疑等教学环节上,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多一点活动余地,生与生的交流,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变主讲为主导,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双边互动的教学关系。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自信、自主、创造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跆拳道中的横踢技术教学中,学习前老师可以讲解和示范整个动作,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动作的角度和顺序与发力,再通过生与生的探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先让学生评判练习的效果(主要是发力、动作的正确度),接下来再由教师进行总结。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 兴趣是学习竞技知识、参加体育活动和接受体育、发展能力的直接动力,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我们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的切入点。在学生对练习效果的评价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当“最高裁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尽可能地客观公正,对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应指导学生培养听、说、交往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述自己的见解,学会尊重别人,要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信可亲,从而在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学提出质疑,使情、知的互动推向更深的境界。
3.3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直至最终“不教”。论文参考网。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重视让学生“发现”知识,重视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例如,根据跆拳道比赛每年在改变特点采用分组讨论教学,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反馈实现教师、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使跆拳道课成为知识生成和师生共同探索及经验总结提高的过程。
再例如,采用(各小组有主讲人)分组辩论、专题质疑、创设角色等方法来实施教学.在采用这些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或提出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把他们身上蕴藏着的独特的个人潜能挖掘出来,不断地用科学探究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和创造世界,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互动教学法在跆拳道课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钻研教材教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教学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互动教学中,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在专业知识、语言艺术等多方面的才能.学生在互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讲,更能体会到教师的艰辛,从而加深与教师的感情,配合教师更好地搞好教学。
3.4注重师、生与外校的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主动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积累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增强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避免出现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一讲理论就滔滔不绝,一联系实际就一带而过的尴尬局面。而在学生方面可以走出去或请进来进行交流、探讨。这样不会局限于老师的知识、经验中,可以更加的激发学生的对比性,完善、提高自身的水平。
4.结果与分析
4.1互动式教学对专项技术教学效果的影响
图(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专项技术教学效果对比图
从图1数据显示,实验前学生在专项成绩与专项素质两方面并不存在差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两组成绩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组各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互动式教学对学生专项技术提高具有明显的效果。
4.2互动式教学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影响
表(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评价能力情况对比
实验组对照组
组限(分)
N(人数)百分比(%) N(人数) 百分比(%)
0—6522 1670
9—101878 730
合计 23100 23100
互动式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互评性。从表1学生对常见错误动作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大部分同学对专项动作评价赋值分都在6~10之间.而对照组大部分同学对专项动作评价赋值分都在0~6分之间。按照满分10分计算,6分为正确率的60%。可见对照组大部分同学在对动作的评价能力上都还处在不及格的等级内。对动作评价能力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它对今后从事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指导都具有重要作用,说明互动式教学对学生体育评价能力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4.3 互动式教学对引导学生运动参与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表(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评价能力情况对比
实验组对照组
组限(分)
N(人数)百分比(%) N(人数) 百分比(%
课下练习人数 22 95.79 39.1
与同寝室合作 21 91.3 14.34
与好友合作 18 78.3521.8
与学习好的合作 18 78.3 417.4
在运动场练习 22 95.7 834.8
在寝室练习 15 65.228.70
晨 练 14 60.9417.4
晚 练 19 82.6521.7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多于主动,师生间及同学间的互动很少,大部分学生课堂以外的其它时间,很少主动练习甚至从不练习。但由表2可以看到,实验后实验组学生无论是课下练习人数,还是人均练习次数,主动参与活动的互动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在与他人合作方式方面的比率实验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与同寝室和学习好的同学合作机会多,对照组只与学习好的同学合作机会多些,而与同寝室合作比率为“4.34”。说明互动式教学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通过合作还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练活动。
另外由表2还可以看出:虽然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部分同学仍把运动场作为课后练习的首选场所,但实验组课下与人合作、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条件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的大部分学生能将晨练、晚练与课堂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强化了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又增加了教学的互动过程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5.结论
5.1.在跆拳道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
5.2在跆拳道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5.3在跆拳道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论文参考网。
5.4在跆拳道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法”, 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俊涛.互动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天中学刊,2008年10月
[2] 苑高兴.篮球普修课教学互动模式的实验研究[J].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3年12月
[3] 张 宁.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北京:北京教育 (高教) 2006.12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118-04案例教学法是将典型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以鼓励学生面对复杂工程环境独立思考,鼓励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开展案例信息和问题分析,提出见解与决策判断,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实践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素养的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具有以师生主动参与、更多投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2],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方式保证教学质量,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以全过程系统联动方式保证教学效果等显著特征,是面向工程教育、培养卓越人才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与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内涵
(一)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旨在实现项目整体目标优化,是复杂环境多因素影响下的实践创新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特征。工程管理学科的创建是工程实践驱动和工程科学创立与完善的结果。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传授学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核心专业课程,既需要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更需要面向工程实践问题分析的实际针对性,其本质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工程环境因素的全面分析和对工程具体实际问题解决的参与实践。面向工程实践的案例教学法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的核心方法。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就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为背景,将反复循环参与工程实践问题分析贯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全过程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活动[3]。其基本思路是多次循环运用完整的工程管理实践案例,概括起来,包括4个循环过程。第一个循环,选择典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案例,通过多媒体演示和课程网站平台,使学生全面感性认识与了解案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实施的全过程;以主要章节为切入点,构建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的实践平台;以工程实践案例相应章节对应问题为导入,以学生参与讨论为主要方式,分析讨论与点评总结相结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4]。第二个循环,针对每章的理论知识内容,结合所选课程教学完整案例难易程度,给学生布置查找和分析自选案例作业,使学生通过重复选择实践案例,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实践环境下深化与巩固所学知识。第三个循环,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教师指导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选择与课程教学案例难易程度相当的课程设计案例,基于工程实景按照模块化分工完成课程设计综合训练,检验与提升学生面向工程实践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第四个循环,基于课程教学的综合能力拓展,把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延伸至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真题真做,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撰写,综合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及特色
(一)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教学改革
针对2006年提出的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构想,我们扎实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编写工程项目管理教材,开展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下师资培养途径、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有步骤地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按照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要求,开展基于工程实景的模块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以自主命题、参与式讨论为主要内容,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环境下的考核方式革新。经过系统的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基本形成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体系,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基于完整案例教学法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色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显现出以下3个特征。
其一,面向复杂工程环境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以工程管理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为主线整合与优化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以复杂工程实践的完整案例为中心,面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复杂环境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基于问题导向的正确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管理创新意识。
其二,学生以多种方式全程参与教学,提升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采取案例讨论与评述、模块化综合性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社团、自主参与工程实践、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从课前预习、课内讨论分析、课后练习作业、课程设计协作交流、实践实习反馈、毕业设计全过程参与教学活动,自我学习、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传授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方式,强化学生自学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其三,密切与执业资格的联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围绕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建设项目管理师、咨询工程师、招标师等就业岗位需求和考试大纲完善课程教学大纲、革新考核方式、规范考试题型、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未来执业的系统专业知识储备与职业修养训练,按照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三、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在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
遴选典型案例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成功的关键。选择典型教学案例必须考虑案例实践的代表性、案例问题的真实性、案例资料的可靠性、案例过程的可提炼性[5]。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案例选择以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单位工程管理实践为对象,保证案例资料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在案例遴选的四个阶段中,学生参与程度有所区别。第一阶段是课程教学引导案例遴选,以教师选择提炼为主,学生补充资料分析为辅,学生课前参与案例讨论分析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讨论案例的相关资料,全面分析案例背景资料,对案例系统剖析。第二阶段是课后案例练习,以学生独立选择案例为主要形式,教师仅提出案例选择的原则性要求,学生基于自我选择案例资料,独立完成案例分析作业。第三阶段是课程设计案例选择,师生共同遴选课程设计案例,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模块化要求完成基于工程实景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第四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与毕业环节的工程案例选择,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指导教师引导为辅,选择实践单位和工程实践对象,围绕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对实践训练与分析的要求,开展工程实践体验和工程问题分析。学生全过程参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主动参与课程教学的教材与规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要求学习为自我规划学习,提升主动发现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意识、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课前小组案例讨论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采用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开展课程案例讨论教学。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主要章节[6],以完整案例为对象,由教师设计案例讨论问题,学生分4组课前组织讨论,选择或指定小组讨论召集人(或负责人),每次讨论各小组选一名陈述人和评述人,陈述人负责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并在课堂陈述小组讨论结果;评述人对其他3组的陈述进行质疑与评述。课前小组案例讨论既拓展了学生课程学习内容,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又丰富了课外生活,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融合,强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讨论评述与点评
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每一小组由陈述人用3分钟时间概括陈述小组讨论结果,由评述人用2分钟时间对其他3组陈述内容进行评论并提出质疑。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授知识点点评与总结讨论结果。课题讨论评述与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搭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平台,又给他们提供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风采、显示应变能力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沟通交流能力与演讲水平。
(四)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
结合未来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分章节或模块布置学生参与自主命题的课外作业,题型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自主命题恢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从被动考试变为自主考试,从被评者变为自评者,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实践能力和知识需求自我选择考核知识点,学生自主命题、自我考核,并将其纳入平时考核成绩,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参与式讨论考核也采取了学生自评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参与式讨论满分10分,分4组(4组中排名第1基础权分得10分,排名2基础权分得9分,排名3基础权分得8分,排名4基础权分得7分),每组30%为优、40%为良、30%为中及其以下(优权重1,良权重0.8,中权重0.7,合格权重0.6,不合格权重0.3)。每个人参与式讨论得分为所在组排名权分与自己优良权分之积。每组排名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拟定其他3组的排名顺序。教师根据每组讨论陈述与评述情况,结合学生提出的排名顺序最后确定各组排名;组内考核由各小组自行确定。
(五)基于工程实例开展模块化课程设计
依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和大纲要求,师生共同选择课程设计工程实例。学生负责实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结合各自兴趣,分小组分工合作,分模块化完成工程项目管理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针对实际工程背景和实践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进行答辩,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自主实践,深化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体验
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热情。40%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周末主动联系工程实践单位,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际工作,体验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办法。向工程实践工程师学习,深化对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七)自主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拓展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工程管理专业以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学生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为纽带,围绕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需求,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真题真做,增强学生就业实践的社会适应性。70%的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结合自身特点和就业意向开展毕业论文选题。从毕业实习开始,学生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收集工程项目管理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全面把握论文选题背景,认真剖析论文选题的实践问题,创造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整体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有效运行不仅需要校内资源,而且离不开行业企业的社会资源,如案例资料的收集遴选必须有产学研合作单位、实习基地的大力支持。全面开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可以为工程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现校内、校外两个课堂交融,专职、兼职两类教师互补。学习企业资源共享,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搭建广阔友好的平台,使学生、教师、企业、学校、社会多方受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2]张剑峰,管理类案例教学与案例分析方法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7(2):127-128.
[3]郭汉丁,王凯,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探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7(12):13-17.
[4]郭汉丁,郭伟,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探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增刊):122-126.
[5]安蓉,王梅.基于问题解决的工程案例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33-135.
[6]孙承毅,孙万东.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管理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150-151.
Practice of ring-teaching with integrated cases
GUO Handing, GUO Wei, MA H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 Tianjin 300384, P. R. China)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车辆工程专业导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80-02
一、引言
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不适应以知识创新为需求的社会发展,更不利于培养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我校2015版的培养方案中要求各专业开设新生专业导论课,以激发大一新生探索学科奥秘的兴趣,引导学生按照学科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开展学习。因此,为了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专业导论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1]。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卖、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它与传统教学中一味突出教师的单一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教材多年不变等有很大不同[3]。
二、《车辆工程导论》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选择和制定案例。案例教学法需要搜集很多案例,这个过程虽然烦琐但是非常重要。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对搜集到的案例进行选择和整理。选择的案例必须和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大,而且成一个系统,起到案例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图1列出了《车辆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中所用的案例。
2.案例实施和组织过程。在案例实施过程中,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从案例开始,引出课程新内容。在开始某一章新内容教学时,可以先给出一个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温习已学过的知识,然后提出新问题,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要讲的新内容上,从而把前后两次课的内容衔接起来。(2)以案例作为课堂的主线。给出案例之后,需要精心设计针对该案例的提问,这些问题一定要围绕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的问题而逐步掌握全部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3)以案例结束,突出教学重点。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的案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分析案例,做到有的放矢。
三、案例教学法实施后的效果
案例式教学引入本校2015级《车辆工程导论》课程后,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起到了以下效果。
1.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案例教学法,在问题的引导下,促使学生去认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提高[4]。通过该种教学方法在2015级车辆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上课积极性很高,几乎没有缺席的学生,出勤率在100%。
2.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问题,而且能把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该种教学方法在2015级车辆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实施中,刚开始利用案例教学时,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不知道怎样参与到课堂中,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不高。通过几个案例的讲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面的课程中利用案例讲解时,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中学生会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了不少。学生的考核是以写论文的方式进行,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从学生提交的论文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归纳总结2500字左右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有些学生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大一学生来说非常不错。因此,通过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唐金花,王奎洋.高校“汽车概论”公选课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4):50-53.
[2]叶敏芳.初探案例式教学在汽车构造课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8):171-172.
[3]邹凤华,谷赫.案例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3-34.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法 实施理据 方法 实施评价
一直以来,教师教学偏好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客观来说,这种方法有其优缺点。
讲授法的优缺点[1]2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学,尤其是高校教学来说是弊大于利的。普鲁塔克(Plutarch)说:“思想不是需要不断填充的空瓶,而是需要点燃的火花。”[2]208教学的质量大部分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质量,一个高水平的教师会认识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允许学生以他们的速度进行学习,鼓励他们通过实践来进行学习,并在实践中提供有益的指导,这正是参与式教学法的理念所在。
一、关于参与式教学法的概念阐释
参与式最初是英国的一套社会学理论,目的是吸引受国际援助的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方法在西方的高等教育机构中逐渐普及,它的出发点是让每个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目的是使每个不同的人都平等、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中掌握方法,建构知识系统。中国自20世纪末也引入了该教学法,应用于许多专业课程教学中。
那么,参与式教学的定义是什么?一般认为,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3]159。参与式教学法有四个特点:第一,开放式的教学内容;第二,提问式的讲课方式;第三,无标准答案的习题;第四,报告/论文形式的考试[4]25-26。综合来看,参与式教学法的主要内涵为:
(1)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即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促使参与者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或活动有责任感和拥有感,激发大家的创造力。
(3)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参与者互相学习和提高。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理据和方法
(一)实施理据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认为人的自然学习是在情境中实现的,认知的功能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建构主义研究者认为,传统教学暗含了这样一种假定,即概念性的知识可以从情境中抽象出来,因此,概念的抽象表征成了教学的中心。实际上,这种假定恰恰限制了教学的有限性。他们认为,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括化具有更为重要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优越性,所以,人们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和感知上[5]99。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积极合作使群体成员彼此鼓励和促进学习上的努力。社会互动关系对于教育的影响不可忽视,要增进社会次级团体的和谐,在教育上,提倡学生在学习上的互动与交流,由此达成群体关系的和谐[6]116。
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也支持参与式教学。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参与式教学法中,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会使外在激励加强。
(二)实施方法
参与式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分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访谈及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的各种游戏、练习活动等。可见,参与式教学法并不是某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媒体,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模拟。也称角色扮演法,是指运用或设计特定的场景、人物、事件,以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景为参照物,让参与者进入相关角色,进行模仿、比较、优化,反复演练,以求升华理论和提高能力。
2.头脑风暴。是使每个人都能提出新观念、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集体训练法。头脑风暴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畅所欲言而不对每个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
3.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讨论的形式进行多向信息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
4.案例教学法。是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三、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评价
(一)有效成果
参与式教学法自从引入课堂以来,广泛使用于各个学科和专业,许多实证研究都对参与式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证实。
张凯以内江师范学院2007级15个班134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参与式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基线调查、学生座谈、学生撰写学习访谈等几种方法,对学生关于参与式教学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实践证明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高教学实效和教师积极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66-68。
白惠芳以旅游法学为例,指出单纯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书本教学及传统的“注入式”教育并不能有效地达到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学生虽然可以掌握旅游法学的相关理论,在期末或结课时能通过课程考试,但在对毕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基于此,他们以行动研究的理论为基础,对所任教学班组进行了参与式互动教学的实验研究。认为参与式教学应用于大学教育课堂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培养能讲、能动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更进一步的摸索和深化[8]102-105。
(二)实施限制与困难
参与式教学真正实施起来也存在相当多的限制和困难。
1.许多教师并不愿去激励学生思想中的火花,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机械式的讲授方法。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用参与式教学法的能力、开放的学识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参与式教学方法比讲授法需要更多的课堂时间,教师如想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必须减少课堂内容的讲授时间,学生则需在课外进行更多的课程学习,教师课堂上也需要花费时间来对参与式教学进行的背景知识进行解说。
3.使用参与式教学法,对学生的评估也变得更为主观和困难。以内容为定位的讲授法可以采用客观的考试来对学生进行评估,然而对小组和辩论进行评估则难以保证客观和精确。
此外,合适的教材、课堂规模和座位安排、如何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参与机会都是影响参与式教学的因素。
四、建议
通过以上的讨论,特别是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肯定参与式教学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参与式教学,学生能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并且能表达通过与其同学合作所学习到的知识。基于这种方法的优势,我们应该在各级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教学中推广。但大规模地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往往会面临文中已讨论过的许多限制和问题,从而限制了参与式教学法的广泛使用和有效实施。
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推行参与式教学法,必须经过周密详细的计划与安排,配合本校的教育水平、专业课程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为他们搭建理解参与式教学法内涵的平台,例如举办关于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培训,观摩比较成功的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堂,就参与式教学法在本校的实施可能遇到的障碍而进行讨论,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参与式教学法,等等。此外,学校也应大力支持参与式教学法这一理念,适当调整目前的课程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时间、课堂考核方式等,为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参与式教学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Malawi Institute of Education.Participa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A Guide to Methods and Techniques. Malawi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04.
[2]Ted Joseph.A Call for Participatory Teaching.Improving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ing,Vol.26,No.3,Participa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Summer,1978.
[3]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6).
[4]过增元.倡导参与式教学法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国高等教育,2003,(2).
[5]吴刚.建构主义与学习科学的崛起.南京社会科学,2009,(6).
[6]梁爽.浅谈外语教学中的合作式学习理论.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
[7]蒲永红.浅析参与式教学法.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学报,2007,(9).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应用于排球技能教学进行研究,发现: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技术动作的认知,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错误动作及时得到纠正,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关键词:任务;录像反馈;教法学;排球技能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07
1 前言
体育技能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准确、娴熟、大方的示范动作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视觉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为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打下基础。因此,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排球技能对其将来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中,将录像反馈教学法与体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下,最大限度的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不足,力求丰富和完善体育教学组织方法和理论,调动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进一步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排球技能的学习,进而促进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在排球技能教学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方向,查阅有关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模式、教育学、球类教学法、体育心理学等相关书籍,并结合在中国期刊网上检索的相关科研论文,进行研究,为论文的撰写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2.2 实验法
实验采用组间对比法,随机抽取广州体育学院2012级体育教育系两个班(每班22人)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运用任务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时数为12周共48学时。
2.2.3 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
对本研究所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5.0数理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对得到的数据、资料与事实进行逻辑分析,并结合其他学科关于任务式教学的研究成果,运用演绎推理与归纳的方法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3 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及教学设计
3.1 教学遵循的原则
3.1.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培养与发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主体性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观,它强调师生作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使二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一种互为主体的教学,也是一种双向互动、学创结合的教学。[1]体育教学活动是在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统一体。主体性教学理论有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
3.1.2 激励性原则
激励是指引导和推动人朝着一定方向和水平从事某种活动,并在工作中持续努力,形成动力的过程。[2]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师和同学的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形成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性判断,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进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并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使其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3.1.3 合作学习原则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任务式教学法重视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合作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的互动,通过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形成积极互动的良好教学局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1.4 及时反馈原则
“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3]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从泛化阶段到分化阶段、巩固阶段再到动作自动化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学生练习,在学生的技能练习过程对学生进行录像,然后及时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并通过与教学视频的对比、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自己在技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能够有意识的对动作练习中的错误环节进行改正,最终达到快速掌握动作的目的。
3.2 教学设计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技术测试情况
注:各项技术测试总成绩为100分。
由表1数据可知:经T检验,实验前,两个班学生的四项基本技术的达标、测试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因此,可以认为实验对象的选择和分组符合教学实验设计的要求,可以继续进行教学实验。
4.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技术测试情况
注:各项技术测试总成绩为100分。
由表2可知:经T检验,实验后两班学生的发球、垫球的测试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传球和扣球的测试成绩也都有差异(0.01﹤P﹤0.05)。两个班各项基本技术的平均分数也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因此,任务式教学法应用体育院系排球教学是可行的。
5 结论
5.1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做为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注重学生参与、合作,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相互间的互动、倡导真实情境与任务完成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借鉴了合作学习、成功体育教学、小群体教学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优点,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5.2通过研究得知,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应用在排球技能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生生间的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排球技术主动性和教学参与度。
5.3基于任务的录像反馈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录像反馈,提高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知,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错误动作及时得到纠正,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5.4教学视频和录像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竞赛制度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刻苦和认真,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同学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1] 蒋新国.体育教学原则新论[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杜德栎. 教学激励性原则探析[J]. 教育探索,2004.3.
[3]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42.
2005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在海关办理注册登记的进出口企业就有20多万家。随着企业进出口业务量的增加,企业对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必将增大。而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却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学习更多地是为了期末能有个好成绩,而对实践锻炼不重视,导致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以致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不高。为了改变这种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局面,在总结和借鉴各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应用递进式教学法,即通过理论讲授、案例教学、模拟实训、项目实践、评价考核与意见反馈六个阶段,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具有一定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业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外贸人才。
一、递进式教学法的实施设计
本文分六个方面介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递进式教学法的实施设计:
1.理论讲授。理论教学内容以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为准,以必需、够用为度。根据各章节内容的特点,讲授理论以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进行,同时兼顾自学与研讨等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即通过边讲边议、布置热点问题、学生查询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学生写出论文等多种形式。
2.案例教学。在讲解理论知识之后,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设计案例,以一个典型企业的进出易过程为实例,贯穿国际贸易实务的全部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了解整个背景的情况下强化每个环节的知识,突出内容的连贯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布置案例作业供学生练习,学生本文由收集整理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贸易纠纷案件,做到学以致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都将得到提高。
3.模拟实训。随着我院医药营销学科仿真实验室的启用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操作系统》教学软件的应用,可设定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由教师、学生分别扮演出口方、进口方、海关、银行、检验检疫、运输、保险、税务等各部门的角色,进行国际贸易中各环节的模拟实际操作。学生在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亲自实践掌握进出口业务的过程和规则,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适应外经贸企业实际操作岗位的需求。
4.项目实践。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初步与当地几家外贸公司合作建立松散型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模拟实训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和企业精英共同提出多个项目,供学生选择,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带着这些专业项目到企业走访、调研,最后提交科研小论文。通过项目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国际贸易的业务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评价考核。鉴于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与训练,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化考核方式。即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并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学生成绩由作业、分析报告、笔试、讨论和小论文等几部分组成。期末卷面考试以理论知识为主,只占总成绩的40%;课堂讨论或专题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5%;案例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20%;模拟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20%;项目实践论文占总成绩的25%。
6.教学沟通与意见反馈。为保证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或学期结束后可采取以下两种形式进行教学沟通,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第一,每学期开学三周左右,以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希望和要求,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每学期结束后举办一次由学院督导团、学科全体教师、各班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就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反馈各方面的意见,建立教与学的沟通渠道,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二、递进式教学法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理论讲授阶段,教师要注意对讨论过程的控制,可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采用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多种讨论形式,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可采用聘请实际业务精英讲解的方式授课。
第二,在案例分析阶段,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转贴于
上。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交给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教师不进行系统的课堂讲授,而是对所选案例提出问题和学生共同讨论,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原始资料陈述、分析、论证,并提出自己对案件的处理方案。
第三,在模拟实训阶段,要制定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训成绩评定办法,在实际教学中严格履行,使学生们认识到模拟实训阶段的重要性,以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
第四,在项目实践阶段,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只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的指导,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实践过程和实践论文。
第五,在评定考核阶段,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调整各部分考核结果占总成绩的比例。
第六,在教育沟通与意见反馈阶段,应及时解决反馈问题,调整教学方法的不足,使递进式教学法尽早得以完善。
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每个公民懂法、守法、尊法,必要时候需要应用法律去维护自身权益。在每个中职专业中开设法律课程,加强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拓宽学生的法律知识面、强化学生的法律知识应用能力,为中职学生步入社会后能迅速成为社会上尊法、守法、能应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公民。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性质
互动式教学法是在社会对人力资源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背景下,通过教育工作者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改革而逐步完善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体系。从内涵来看,互动式教学法以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特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集成能力为目标,将教学主体间的互动交流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集实践性、操作性于一体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参与主体双向互动
强调参与主体的双向互动,是互动式教学法的标志性特征。作为一种强调师生之间双向沟通的新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与传统教授式教学有着明显区别,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各自角色的重新界定,是互动式教学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法的显著标志。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教学整体过程的规划者、各个环节的调控者,其主要职责是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营造亲身体验的氛围,使学生在亲身亲历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是恰当运用这一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正是这种改变,使学生成为教学环节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并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交流的气氛中,创造一种和谐、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与人交流、当众表达、自主决策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是互动式教学法激发教学参与主体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互动式教学实践中,教师讲授只是辅助环节,而主要环节是通过组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个人演讲和情景模拟等灵活多样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更为深入、更?橥赋更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89.html" title="地理论文" target="_blank">地理解和掌握?学内容。
(三)能力培养综合集成
培育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能力素养上呈现出全方位的综合集成优势,是互动式教学法的主要预期目标。在传统教学法中,教学的目标范畴往往着眼于知识、技能、情感三大板块。在这种目标模式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能力素质发展是不充分的。借助互动式教学法所创设的参与主体互动交流氛围,以及所提供的实训操作平台,法律课教学冲破了学科知识、方法技能、学习情感等常规目标的局限,使学生在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设计能力、选择能力、批判能力等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形成协调同步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学生能力发展的综合集成优势目标。
三、中职法律课堂的互动教学模式
针对传统教学法存在的问题,结合互动式教学法的特征和优点,有针对性地对互动式教学法进行拓展、延伸,形成了具有一定创新性、以教学双方良性互动为特色的教学模式体系。根据法律课不同理论内容的特点,本人探索并应用了以下五种具体教学模式。
(一)主体导入模式
学习过程中,学生为学习主体。主体导入模式,课前学生以案说法模式开展互动教学。通过课前教师根据授课计划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应法律案例、课上介绍案例,让学生提前营造法律课教学气氛。案例的搜集可以与要讲述的法律内容直接相关,也可以是其他法律课的内容。在主讲学生介绍搜集的案例之后,引导、启发其他同学对主讲学生陈述的案例内容及其法律评价观点进行述评,或引起争论,或引发共鸣。教师则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创造新的焦点,并结合学生们对有关问题认知的差异性,将本次课堂教学法律重点知识引向深入。
(二)问题导向模式
即以问题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主要做法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主动提问题,敢于提尖锐问题,同时搜集学生反映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经整理后反馈给主讲教师。采用多样方式引导学生互动,可通过课堂教学、媒体宣传、答疑会、辩论会等方式进行讲授与交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仅传递了法律知识,而且针对具体的问题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互动小游戏导入模式
互动小游戏导入,教师可以在定期综合复习或者中途学习考核学生采用该模式。互动小游戏设计了法律知识大转盘和“法律援助”等游戏,将法律援助知识编成20多道趣味知识问答题,让学生参与竞答,在活动游戏过程,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些许奖品(奖品可以为有形或无形的)。在游戏互动过程中,综合归纳法律知识,以提升学生的法律分析、应用能力。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思想政治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特征
1.教学方式多样化、强调参与性
参与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习方式多样:可以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分层教学、网络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活动的具体方式;根据学生的差异,安排不同的活动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参与中发现知识、形成能力、锻炼品格。
2.鼓励学生创新、注重主动性
参与式教学法的目的之一在于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发散性的答案,演说辩论式的反馈形式,小论文或者资料查找形式的作业,常常使学生的兴奋神经处在最佳状态,完成着前一项任务的同时,期待着下一项任务的精彩,主动性和责任感得到空前的调动和激发,使学习由沉重的负担变成快乐的探究和积累。参与式教学法是学习的魅力充分展示。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思想政治课因其内容的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枯燥说教、索然无味的感受。为了改变学生对政治课的抵触情绪,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政治课的独特魅力,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进行快乐的学习,把他们从教条、枯燥的沉闷氛围中引领出来。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为参与式教学创造宽松的外部氛围,使学生的兴趣高涨,乐于参与。
参与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氛围。因为参与活动是涉及知、情、意、行等方面的一种协调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交融的过程。实践证明,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温床,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和求知欲。
2.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多维平台,给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激励学生发掘自身潜能,肯于参与。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这就要求教学为师生互动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新课程理念提醒我们,教师不应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把学生当成主动发展的认识主体。教师也不应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主宰,而应把自己看成是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学习者。因此,教师要舍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课堂由过去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的“群言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焕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参与的精神面貌。
三、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参与式教学法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结果的综合展示。参与式教学法旨在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参与氛围,提供适当的活动和提升的机会。这里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同样包含着学生坚强意志的锻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全人格培养的要求。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学生主要在学习内容和学习能力方面受益,另有小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行为习惯、思维观念等因素影响,根本不关注学习内容,即使参与,也是被动参与或者是“兴致所至”的偶然行为。
政治教师在组织学生按照参与式教学法活动时,心里清楚哪些学生的作用常常是“帮倒忙”。政治教师要摘下应试教育注重学业水平制造的有色眼镜,客观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有差异的鲜活的人,在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就会更多地发现学生的可取之处,从每一位学生的基础高度去看他的相对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这对于学生而言,应该算是一种公平,教师也能减少部分急躁心理。
2.参与式教学法需要连贯的氛围和在教法上的顺利过渡。
当前教育体制下,学习者的教育阶段大致分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我国,能把这几个阶段集中于一体并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的学校并不多。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特定的教育管理理念,教学方法模式更是形态各异,这给受教育者形成了不同的影响,在接受另一种教学法时,总要经历一定的冲击和调适阶段,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强,转变快先受益,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差,学习上的挫败感明显,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调适不成功,初期学习受挫,导致高中三年都无法“再创辉煌”。我们在遗憾这些学生调适能力差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外在教育环境的稳定和一致的重要性,这一点,并不是教师的个人能力所及,需要教育体制的完善来保障。教师个人则要重视在确定应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在学生方面做好妥善的铺垫工作,帮助学生尽快实现从原有的学习模式到新的学习模式的适应过渡。
3.应用参与式教学法要关注“综合”。
政治学科教材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在运用综合方法方面有充分的优势。综合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开展政治课教学活动,既可以在内容选取上进行单元知识、专题知识的综合;又可以在时事政治和学科知识间进行综合。通过综合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系统综合法解决问题,在联系中寻找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晓艳.参与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施要领[J].甘肃高师学报.2005.10.
[2]张洪莉.新课程形势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考[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6.
论文摘要:在生理学教学活动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通过亲身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莫定坚实的基拙。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大大地加快,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环境,我们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力使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即要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终端,必需注重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现由“教给知识”向“教会学习”转变,尤其要注重开发以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基础的应变能力,使大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充分利用生理学课堂,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学导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一种综合的教学方法,我们选择了生理学的部分章节,采取分组一分配任务一集体备课一组内选拔一学生授课一问题讨论一教师点评一串讲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这种师生角色互换的“学导式”教学法,给学生提供走上讲台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1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这也是培养终身学习的前提。根据大学生具有表现自我的勇气、喜欢动手操作等学习特点,我们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让学生走上讲台,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够调动学生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其内在的学习兴趣。通过参与课件制作和修改,锻炼了上网搜索资料,电脑操作,版面设计等技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活动中,引人了竞争机制,在小组之间学、赶、超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对这种教学形式,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非常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是独立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锻炼品德的一种自觉的学习活动。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不断得到提高,这是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参与授课的过程中,通过研读教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大学图书馆藏书丰富,电子阅览室对学生开放,这都知识资源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学条件。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既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接触到新进展,既拓宽了知识面,又锻炼了自学能力。通过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实现了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自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受益终身。
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一个不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才,一个创新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必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社会所淘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终身学习的目的之一。学导式教学法给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他们敢于向教科书和老师提出质疑,培养了批叛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组内选拔的小老师,为了授课能更加精彩,集合了全组同学的智慧火花,在授课过程中能有许多的创新点。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对学生创新意识起到了抑制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导式教学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比传统教育方式得到更大的锻炼。
4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