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历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历史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核心和最重要的载体就是教材,尽管新课改后重新编写了历史教材,但主要从宏观上介绍了世界文明及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现行高中各种版本教材涵盖性强、包容性突出,史料的丰富程度还不够,教材内容很多为现成的结论,这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有些需要教师补充相关史料证明,进而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乡土历史作为补充史料是个不错的选择。乡土史是历史发展的缩影,教材中的描述远没有身临其境去考察、去探究那样印象深刻,近距离接触又会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能让乡土史内容喧宾夺主,要在充分认清乡土史资源教学价值的基础上以历史教材为重点,分类选择以达到优化配置,不能代替历史教材,将乡土史作为补充内容为高中历史教学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不足,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历史概念和教材,两者可谓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历史教育目的。
2.乡土史课程资源的运用要适时、适度、有效
中国是文明古国,各个地区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学生对身边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保留下来的历史遗址、遗迹产生由衷的亲切感、认同感。他们又对自己没听过和了解不深入的乡土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高中历史课中渗透乡土历史容易产生共鸣。但不合理的运用乡土史会减缓教学进度、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是不允许的。乡土史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时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充分备课,慎重考虑适合的方式、链接的内容、插入的时机等,要做到言简意赅,不能偏离教学主题,不能显得牵强附会,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让乡土历史发挥恰到好处的作用。乡土历史的内容庞杂,可能有些内容在当时的作用值得肯定,随着历史的发展已经明显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我们要根据历史课堂教学的需要慎重采用,有针对性的认真思考,合理取舍。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思想价值取向和人生观的资源,并教会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理性认识家乡的历史。乡土史的运用应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又不加重学生负担,如果教学任务重,教材中已经讲的非常详细,就没必要画蛇添足。总之,乡土史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必须遵循适时、适度、有效的原则,历史教师必须以有效性为目标,始终做到有效优质。
3.乡土史课程资源的选用要有典型性、代表性、科学性
导引式教学的核心涵义就是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不再“主宰”课堂,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引导式教学分为四个步骤组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重点讲述、巩固演练。从这四个步骤中我们不难看出,引导式教学是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在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培养。
二、引导式教学的四个程序
1.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自主学习就是给定学生一个课题,让学生自己寻找探究的策略和学习思路,然后按照自己所定的这一套学习方案来进行自我学习。但是自主学习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有一个教学目标做指引,这个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指南针,指引着学生的学习航程。自主学习从阅读和搜集材料开始,然后对材料进行整合、归纳和总结,最后提出结论并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整理和归纳能力,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学生能够逐渐了解并掌握新知识的基本结构。针对那些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我们应该引导他们阅读学习,以便顺利的实现引导式教学的第一步———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先教学生怎样列提纲,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教师要“言传身教”,亲自为学生列几个提纲,通过自己的举动告诉学生列提纲的要领,接着再指导学生列提纲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提纲的几种制式等等基本知识。
2.合作与探究。
引导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合作与探究,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引下,互相帮助,密切配合,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小组外又可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习别人好的经验,检验自己的不足。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以挖掘学生潜能为目的,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为目标,以讨论为基本形式的。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经过阅读之后,学生再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在讨论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小组都无法解决,那么可以通过和其他小组的沟通来寻求解答,或者向教师求助。例如,在教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这一课时,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讨论方式。提前交代学生事先预习新课,然后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列出提纲,提纲的内容是学生讨论和探究的问题,各小组成员分别说出自己的提纲,然后各小组选出大家共同认为有探究价值的题目来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接着各小组请代表发言,进行小组之间的沟通互动,最后教师来进行总结,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升华性的问题,为什么儒家思想会在明清之际如此活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这些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再次引发学生的讨论研究。
3.精讲点拨。
教师在精心备课时,要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要能够预知学生可能会出现疑虑的地方,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找出那些容易误导学生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精讲。一般来说,历史教学,就是要对历史事件的原因、性质、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重点论述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和政治主张,教师必须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4.巩固演练。
如学习“”时,教师先以推行的民主共和观念、革命果实被窃取、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进行了探索等内容为话题,引入这一课题,再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选取的视频或文章供学生欣赏,并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评价,培养学生用客观态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接下来对的知识点开始解析,主要内容、先进人物的代表作品和奋斗史,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最后是重难点知识解析,按照这种有计划,有重点的课程设计和安排,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提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除了认真备课,教师还应运用好教材知识,将前后知识点进行关联性讲解或是采用类比教学,比如在学习“”的时代背景时,可将以往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或是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巩固知识点,一来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二来可以加深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局势,便于课文后续内容的讲解,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作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关键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已经成为习惯,转变师生之间的教学地位成为了重点,因此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1.以学生为主体的探讨式教学方式
所谓探讨式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前的互相沟通,构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缓解知识点的枯燥乏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要想实践好探讨式教学,教师就要设计好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要清楚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所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正确的答案,而是在于培养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对历史的深入认识和感悟,最终达到提高学习高中历史的能力和实现教学高质量的目的。如在学习完《八国联军侵华》后,教师循序渐进、有层次性地向学生进行提问,首先是为什么我国在清朝时期屡次遭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我国闭关锁国,在思想和实力上都落后于其他国家,那么教师就可以接着问为什么我们落后别的国家,具体原因体现哪里?这就属于比较开放的问题,可能有的学生会从思想方面入手考虑,有的则会从政治制度方面进行分析,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多提醒和引导学生,这样能在互相探讨中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然后接着问学生为什么列强侵略都集中在这一段时间呢。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提高,而且从教学方面来说,课堂安排的较为严谨和符合实际情况,较好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2.以学生为主体的鼓励式教学方式
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上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有所欠缺,有的则对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目前对高中学生历史知识点的考核也不在仅仅是复制书本内容,而是需要对历史知识有自己的见解,能对其融会贯通,所以对有些学习成绩较差或是跟不上上课节奏的学生而言,在心理上会产生压力,由此教师应多鼓励这类学生。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鼓励这类学生敢于回答,敢于暴露自己在学习方面的问题,或是在自习时,教师多询问这类学生,最近是否存在知识点理解不了或是跟不上上课进度的情况,通过多沟通,多了解,多鼓励,为这类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和学习中。
3.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有很多图片或视频可以作为进一步讲解和阐述历史知识的素材,而且通过多媒体展示能有效克服文字的呆板性,从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史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图片等资料都可以给学生们进行展示,利用视听互动的教学氛围,学生被电脑图片或是视频所吸引和感染,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学效率自然有所提升。
三、以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作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