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程序教学法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自学探究
学生通过阅读、质疑、讨论等形式自主处理本节内容重点,并归纳出本节的知识网络结构,教师可在学生自学阶段收集各种信息和疑难问题。例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本节课中DNA分子结构和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构建知识网络,注意此环节需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分析,然后教师事先准备好“DNA结构组件”,每4个人为一组,根据同学们从教材中的阅读对DNA结构的理解,将不同颜色的分别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和不同碱基的DNA组件连接起来,然后展示给全班同学。
1.2答疑解惑
教师对学生自学中产生的疑惑问题进行点评或互评,并将学生归纳的不完整的知识网络以板书或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在同学们对于本节的主干内容已经掌握完成,但是头脑中的知识网络构建不系统的情况下,让同学们与老师建构的知识网络比较并补充,也可以锻炼他们的系统思维能力,并使本节内容重点突出。
1.3提高深化
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加强对解题思路的分析,鼓励一题多解,使本节内容深化提高。由于不同学生理解程度不同,为了解决分层次教学,此阶段可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让有余力的同学完成,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升华。
如此一节课下来,实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完美结合,因为整节课的开放性较强,所以不一定完全是按照教师的预想安排进行的,其中可能会遇到同学提出的意想不到的问题而使整个课节奏乱掉,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教材的知识做认真的处理和预设,同时对教师随即应变的能力要求较高,如此一节课可以兼顾培养学生几个方面的精神:
2.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品质。
自主学习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能力,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早已被学者们否定,但是如何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也一直被广大一线教师苦苦探寻,所得共识即是“我要学、我想学,而不是让我学、逼我学”的自主学习模式才是学生成绩提高的真正动力。
2.2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品质。
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疑问,否则一定是对知识没有深入理解,所以有质疑才是学生对这门学科认可的表现,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优势,将学习的热情延续。
2.3乐学好学勤学的学习品质。
我们一直认同,兴趣学习才是学好一门学科的最高境界,而这个兴趣的培养当然也是老师要在新课导入上做足功课的,为学生创设一个求知的欲望,引导他们进入兴趣学习中来,乐学在前,勤学自然随之而来。
3“程序启发教学法”使用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3.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果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没有兴趣,那么带着无味的意识,自主学习自然是空谈,所以在导入启发这一环节要做足功夫,利用好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广泛联系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本节内容的趣味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才能为本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3.2该放手时就放手
在起初应用此方法时,也很担心学生不能恰当的自主整理知识点或者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使本节内容的重点不突出,可是发现只要教师设置的自学思考题得当的话,学生的能力还是不可小视的,所以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去自主研读非常重要。
3.3保护学生的提问积极性
当学生充分思考了本节课的内容后,提出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而且有些在老师看来不是重点、难点,但是出于对学生积极性的保护,要多加鼓励才好,同时教师又要精心选择,毕竟问题偏离本节内容太远的话,会影响整节课的效率。
3.4引领学生勇于探索
一、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设计中,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可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VB的开课学期一般在大一第二学期,按照专业培养计划,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对于从未接触过语言类课程的大一新生来说,C语言的学习,颠覆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普遍感到很吃力,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开始对程序类课程感到害怕。
二、教学方法探讨
1.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为了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对于VB教学,应首先与学生谈VB,而不是教VB。首先,要让学生明白VB和C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编程方式,不要因为害怕C语言,而害怕VB。教学中,通过演示一个简单的例子,向学生演示只需要两行代码便可制作出美观的界面和可爱的功能。比如:示例1:制作美观的界面,实现窗体上的文字自动或手动的向下移动。突现VB相对于C语言的简单易懂,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所需功能。最后,启发学生:如果想让文字上移,如何修改程序?如果想让文字左移或右移,如何修改程序?如果想让文字左右交替移动,又要如何修改程序?通过上述示例的讲解,使得学生对VB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直观、简单、易学、易用。其次,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学习VB,VB对于他们有多么重要。这门课的开设除了承上启下其他专业课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证,VB在二级考证中相对比较易学易用。再次,告诉学生,有了C语言的基础,代码的编写会更为容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示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比如,在讲属性、方法和事件这三个很枯燥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生活中有趣的示例来进行解释。示例2:通过“蟑螂从女生脚上爬过”的事例,讲解属性、方法和事件的概念。蟑螂从女生脚上爬过时,女生的脸色变红,脸的颜色为红色就是属性;女生尖叫起来,女生跳起来,这是女生本身做出的动作就是方法;蟑螂爬过女生的脚,这是外部事物对女生做出的动作,就是事件。通过这种类型的示例,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懂的概念。在讲属性、方法、事件的书写格式时,也可将这个示例写成VB伪代码的形式:属性的表示方法:女生.脸的颜色=红色方法的表示方法:女生.尖叫啊事件的表示方法:女生_蟑螂爬过至此,学生对VB程序一下就理解了。
3.实践中学习,项目中巩固
要想学好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将所有知识点都融入到一个个的项目实例中。课堂上边演示边制作,课后布置一些举一反三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完成。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也可叫主题分段教学法,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在各种学科及课的类型中加以应用,它是吸取著名的程序教学法的原理,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加以发展改进创立。程序教学(ProgrammedInstruction)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根据雷西(教育心理学家)的自动学习机而创设的机械程序教学进行。它的原理是根据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桑代克的学习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这种教学机器又叫斯金钠教学机,后来又进一步发展用非机械的程序教材进行教学。程序教学法近年在很多国家中实地应用,效果显著。为了丰富我国生物教学内容,笔者加以改进,主要用非机械的程序教学法,结合讲解、自学阅读、观察演示、检测练习及问题解答等综合方法进行。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教学目的明确、逻辑性强、重点突出、循序渐进、学生积极性高,能认真学习,因材施教,反复练习,教师能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又能结合电子计算机进行。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的课时计划在课的类型、教学目的,教具上与其他教学法相似,但在教具上要准备程序题图表(可制成挂图形式)及学生答卷等。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教学法大不相同。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按次编写程序课题,注意重点难点,课本内容逻辑性等,列出问题。问题要具有吸引力,每一问题或图表作一分段主题挂在讲台上,也可将分段主题写在黑板上,比较节约,大的主题下也可再分小的主题,使学生思考和解答,然后叫学生自行按次阅读教材,使学生自愿或由教师指名答复,必要时进行讨论,再由教师正确总结解答,这样一个题目一个题目的提出,解答讨论总结将教材内容讲完。为了增强理解,反复练习,再由教师提出重点难点讨论讲解,最后可给题目答卷使学主进行书面解答,可使学生互相评分,这种教学法可不留给学生家庭书面作业。
现将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生物”(华师大、上海师大编写,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细胞”一节程序题综合教学的课时计划列下供参考。
1 课的类型:
新课
2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异同以及细胞的分裂繁殖和生长。
3 教具及器材:
程序题图表(可制成挂图形式)。挂图:虎克像及其自制的显微镜及软木细胞图,现代显微镜,动、植物细胞模式图,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图表,学生书面答卷。器材:西瓜、番茄成熟果实,白菜或青菜(小白菜)叶柄。模型:细胞结构等模型。
4 教学过程
4.1 教师在组织教学后,可提问1~2个“绪论”中问题,如什么是生物学,怎样学好生物学等,也可不复习前课直接讲新课。
4.2 教师按次出示程序题有关图表,并宣读程序题。
程序题(分段主题)1:细胞是谁人发现的?怎样发现的?怎样才能看到细胞?教师然后使学生阅读“细胞”一节后,讨论、解答、总结。
程序题2: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有哪些?有何异同?教师使学生阅读(1)细胞的基本结构一段课文,然后结合细胞结 构图表模型使学生解答,讨论综合题,这一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强学习。
程序题3:切割西瓜、番茄等果实时,流出甜味或酸味的汁液或切割白菜或青菜的叶柄流出汁液是从那里流出来的?使学生思考讨论,解答总结。
程序题4:细胞是怎样分裂的?使学生阅读(2),细胞的分裂一段文图(课本11页),进行解答讨论。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学法 范式
体育教学方法作为体育文化传播的桥梁,随着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过程等因素而发生着变化。根据目前体育教学改革的情况,笔者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了时空认知与程序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优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进而提出运用程序教学法与时空认知相结合的体育教法进行范式构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程序教法与时空认知的相互融合理论依据
程序教学与时空认知相结合的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理论依据是由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控制论、信息论、认知心理学、行为科学、自我评价理论、动机理论、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所构成。程序教学以步步反馈为主线,把控制、反馈、强化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提倡学生“发现—解决—记忆”的学习活动,重在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空认知教学法通过理论知识或技术动作的初步了解,形成时空感觉,训练时空表象,进行信息反馈的强化和巩固。因此,这两种教学法在体育教学的师生互动中有一致性,这是两种教法融合的内在核心。
1.体育教学思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进行终身体育学习的能动性尤为重要。主动体育教学思想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积极地去体验运动的乐趣,真正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养成自主的体育兴趣、习惯与能力。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
2.体育教与学的互动理论。体育教学理论是研究体育教学一般规律的学说,它能为体育设计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体育教学设计是科学地解决体育教学问题,使体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实施方案,是体育教学理论发展的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是互动的。需要是体育学习动机的源泉,学生在不同的年龄和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体育学习目标。为了满足个人对体育学习的需要,体育教学的设计和学生学习的互动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3.心理学基础。(1)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是根据已有知识对新知识加以组织,是指与个体现有认知结构相适应并被其吸收,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改造。人的学习过程是对信息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心理过程。由于信息加工系统的能力有限,人不能同时应用一切可能的信息。人必须采用一定的行动方案、计划或策略,从而体现出人的主动性和智慧性。(2)条件作用原理。斯金纳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学派,他以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强化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程序教学和生物反馈训练理论,对学校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改变和研究有深远的意义。他把一门课程学习的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再把每个单元分成许多小步骤,学习者在完成每一步的课业后,就会知道每个学习结果,即得到强化,再按顺序进入下一步骤的学习,直到学完一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可按自己的能力和学习进度逐步达到总目标。
4.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从运动技能的形成机制来看,形成运动技能就是要在刺激反复作用下建立“运动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联系”形成动力定型。运动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外部刺激,然而人的学习不同于动物的学习,两者在学习机制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外部刺激外,其内在的心理如态度、动机、思维、情感等的作用对学习也产生重要影响,如情感在技能认知中的作用在于活动定向,意识的作用在于支配动作的执行。只有学习者在情感上接受了教师的教学信息,并能够充分认识学习的价值,他才能在练习中表现出积极性和主动性。此时,意识控制作用才会增强,虽然在练习中经常出现错误动作,但由于能得到及时动作反馈,在主观上却始终能朝向练习的目标。随着练习者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形成熟练的技术动作。因此,我们将运动技能从开始学习到形成熟练技巧,全过程可以分为“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自动化过程”四个时相,这四全时相是相互交错、不可分割的一个完整的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二、体育教学中程序教法与时空认知相融合教学法的范式构建
1.程序教学与时空认知相结合的教学法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程序与学生时空认知的时空感觉,建立、巩固和发展时空表象,提高练习成功率,缩短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保持动态姿势的能力,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
2.程序教学与时空认知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及其优点。(1)结合教学法的教学原则。第一,要仔细地考虑在特定的时间里计划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这些教学内容最终是要通过学生的行为来表示。第二,要考虑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强化物。这种强化物包括两种:一种是学习者对所操纵的材料具有强烈兴趣的强化物;另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的奖励,如教师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赞语等。第三,强化的最有效的安排,即教师要把非常复杂的行为模式逐渐精致地做成小的单位或步骤,也就是把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解,确定每个步骤保持行为的强度,使强化的效果提高到最大限度。第四,强调即时反馈,即让学生立即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这是保持行为的有效措施。(2)结合教学法的优点。程序教学与时空认知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法是教师根据不同体育技术项目的教学程序,与学生的时空感觉、时空表象及时空认知的建立、发展和巩固的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法。这一教学法对体育教学训练中基本动作的教学非常适合,能够减少失误率,缩短教学时数,增加课时密度和运动量,对有效提高学生独立学习效果起到重要作用。这两种教学法的结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分成若干逻辑顺序单元,使学生对技术认知和技术的掌握逐步进行,从而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习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做出反馈,这可以使学生沿着正确的学习方向学习,并及时对错误动作进行改进。学生的学习不会因为个体素质及基础的差异而影响整体的学习进程。学生可以按照教学程序的要求在适合自己的学习速度上进行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泳越来越受到广大人群的喜爱,已经作为一种健身运动逐渐得到普及。作为高校来说,更好的发展游泳运动,普及游泳知识更应该走在前例。目前我国的很过高校都开设游泳课程,普修课,选修课等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游泳运动,但在游泳课的实施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游泳的教学方法就是重中之重,逐步完善游泳教学方法是各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2、传统的游泳教学方法
传统的游泳教学方法沿用了体育常用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和完整法以及错误动作法、重复练习法、交换法、竞赛法、程序教学法、模式教学法等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的学者不断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出应当重视“快乐游泳”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观念上应该有所改变,不能再以竞技游泳教学为中心。将各种游泳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更有利于高校游泳的教学。
3、高校游泳教学方法的应用特征
随着高校游泳教学的不断认识和不断改革,游泳教学观念逐渐由简单的泳姿的掌握到快乐游泳。让高校游泳更加社会化、大众化,易让高校学生接受,而不是单纯枯燥的体能训练,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里掌握游泳这以生存技能。所以,高校游泳教学方法不断的接受新的元素,逐渐的进行自身的完善。
(1)游泳教学的讲解法和示范法。讲解法也即语言法,是指教师正确的运用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和动作要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动作技术、技能的掌握的基本方法。动作示范法是游泳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同时也是最直接和效果较好的一种直观方式。它是教师(或所指定的学生)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要领和方法。示范和讲解有机结合,在游泳教学过程中,示范特别重要,直观地观察动作有利于学生观察动作的实质,迅速、准确的模仿动作。
(2)程序教学法和模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是运用程序教学原理和特点,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设计和编制,按步骤循序渐进的一种教学形式。有实施程序、检测程序和游泳技术教学程序教材,在教学中会有学生的反馈。程序教学法可以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模式教学法是根据游泳教学的一般规律,制定出教某一游泳姿式的计划步骤,确定每次课的主体练习极其规格要求和考核标准,安排一个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3)游泳教学的分解法和完整法。在游泳教学中,分解法和完整法的单独运用,都存在局限和不足,而这两种方法的组合,则可以扬长避短,使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弥补各自的不足。在游泳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完整―分解―完整的组合教学方法。
(4)游泳教学的练习法和错误动作纠正法。游泳教学中通常采用的练习法包括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游戏法和比赛法。水中游戏要考虑学生的游泳基础、教学内容等的实际情况。在游泳教学中,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竞赛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游泳教学中,学生动作常会出现缺点和错误,要纠正和改正,否则学生易形成动力定型,会影响动作技能的掌握。纠正错误要抓主要矛盾,对学生的错误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对共性错误集体纠正。
(5)分层次教学法和分组互助教学法。大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以及起始水平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起始水平和主观努力的不同,以及学生在水中的实际技能掌握的程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分出层次进行教学。从实践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是游泳教学法中一个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法。自由结合分组互助教学法,将学生自由分组,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岸上模仿练习和水中练习,由教师统一指挥,按组进行练习,定量完成教学内容。
(6)辅助器材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辅助器材包括救生圈、浮漂、浮板、脚蹼、护目镜、呼吸管、鼻夹、竹竿、哨子等,在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辅助工具。针对初学者,一些教学辅助器材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多媒体计算机也应属于辅助器材这一列。教师可以结合动画示范和讲解,学生可以针对自身动作的错误,自行分析和纠正。
(7)深、浅水教学法。合理利用游泳池深浅水域教学的原则。安排具有救生员资质认真负责的教师作为游泳课教学时段的游泳教学安全负责人,在上课时合理划分游泳池教学区域和教学时段,统一对上游泳课的教师进行教学时下水出水指挥,监管制止教学时出现的违纪现象和危险行为。
4、高校游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各种教学方法的衔接。现有游泳教学方法的论文对各个游泳教学方法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但缺乏其之间的有机结合。建议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任务有所侧重。需要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更有效的用于游泳的组织教学中。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ogram I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ineering Mechanics Teaching
SU Cuie
(Hu'nan Chem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uzhou, Hu'nan 412011)
AbstractBased on the re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ineering mechanics, this paper introduces comprehensive program teach learning method, and discusses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problems and advice in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comprehensive program teaching method; classroom programming assignments; classroom teaching
综合程序教学法是南京师大副教授周靖馨同志根据教学规律、教育心理学理论,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原理,经过多年试验总结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二十多省市、八千多所中学在不同学科中推广运用,取得了相当的好评,笔者在多年教学中也受益匪浅。
1 综合程序教学法简介
综合程序教学法是把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知识元点,编成综合性的课堂程序作业,然后再用综合性的方法分步完成教学任务。根据笔者的体会,综合程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大体分两步:
第一步:编写综合性的程序作业。
教师在钻研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要求、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从教材的整体出发,严格地有顺序地精选信息,再用观察、填空、问答、改错、判断、计算、绘图、分析、对比、讨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编成课堂综合程序作业,程序作业的形式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教师在编写程序作业的同时要设计出具体教学方式,并做好教具准备,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这一步相当于传统教学法的备课过程。例如,笔者在讲材料力学中“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一节时,编写了下例综合程序作业题:(1)名词解释:纵向变形与线应变、横向变形与横向应变、泊松比、弹性模量;(2)理解胡克定律的内容及两种表达式;胡克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3)看懂教材上的两个计算例题,并总结出解题方法与步骤;(4)做教材上的一道综合计算题(教材上如果有多道题,可选其中一道)。
第二步:应用综合性的方法开展七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完成教学任务。
(1)新课导言:用1~2分钟时间,以复习、提问、解说等方式引出新课内容。这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环节,关键在于精。
(2)出示程序作业:教师把事先编好的综合程序作业,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如写在小黑板上;写在幻灯片上;或者课前印好。作业可以分一次或几次展示,这是教学实现的环节。
(3)指导学生自学,完成程序作业:程序作业出示后,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觉,反复阅读教材,完成程序作业。这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加以提示,也可以巡回指导。这是提高学生读、写、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关键在于掌握时间,抓住学生,及时引导。
(4)讨论程序作业,对照答案:用提问、讨论、同桌互评等形式订正程序作业,得出正确答案。具体做法是:容易的题互相订正;一般的题个别提问;较难的题教师加以解释。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判断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环节,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艺术。
(5)串联讲解: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程序作业的情况、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有启发性、概括性地串联讲授。由于此时学生是带着问题来听讲的,求知心切,精力集中,使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显著。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的环节,关键在于串讲的准确性和趣味性,最好采用多媒体教学。
(6)质疑释疑:教师串联讲授后,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可以先进行知识小结,在小结后,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求异思维能力,师生间可互相质疑。教师可先质疑学生,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新;学生也可以向老师质疑,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又一次推向。对于质疑问题,老师在启发学生热烈讨论、各抒已见的基础上,让学生派代表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小结。有些问题也可以教师暂不解答,让学生形成悬念课后去思考,指导阅读有关课外科技书籍,推动第二课堂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7)要求学习:这是综合程序教学法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不可少的环节,教师以思考题或作业的形式,对学生提出课下具体要求,要少而精,恰到好处,形式多样,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但不要增加学生的课后负担。这一环节关键在于督促检查。
以上七个教学环节不拘于成规,可灵活运用。从整个教学过程来讲,笔者认为必须抓好编写程序作业、指导自学和串联讲解三个最基本的环节。
2 几点体会
(1)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程序作业,必然促使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激发了学生阅读教材和自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了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2)它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编写的程序作业题,有的在课本上可以找到现成的答案,有的要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选择、分析、综合或互相讨论,才能找到答案。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学习情绪高,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它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了不同层次的程序作业题,又系统小结了知识要点,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课后作业少,负担轻。
(4)它利于提高教师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教师既要精心编制综合程序作业,又要指导学生自学讨论,还要串联讲授,质疑释疑;既要引导学生求同思维又要启发学生求异思维,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灵活地有重点地当场讲评,主导课堂教学,对教师不仅要求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组织教学能力。
3 问题与建议
综合程序教学法,和其它的教学方法一样,不是十全十美,不可能所有教学内容均可采用。编制程序作业所花费的时间多,课前准备工作量大,课堂容量大,需要教师充分的准备。建议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学校,大胆实践,认真探索。
参考文献
一、兴趣为先导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神经的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无关的则处于抑制状态。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化学内容有了兴趣,才能勤学苦练,想象横生,记忆深刻,成绩优异。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我在“以艺激趣”的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改进教法,巧用言、色、形,用艺术语言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设计引言时,做到一上课就引起学生的兴趣。象在讲一氧化碳一节时,我用谜语导入新课:“左边半个圆,右边整个圆,半圆能取暖,整圆能助燃,来去无踪影,有毒还能燃”。学生听后迅速看书,学习兴趣浓厚。巧比喻,使枯燥、抽象的内容,讲起来生动,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我还借助“化学史”、最新科技信息,召开化学晚会,晚会内容有:“趣味化学实验、化学童话、化学相声、化学家故事、化学谜语”等,既可以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自学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目标
1.提出问题。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自觉主动地到教材中去寻找解答和结论。
2.解惑排难。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如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内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实验中发生的意外变化现象等,我就让学生从书本上找,让他们自己解惑排难,以提高自学的自信心。例如:在鉴别物质时一般只注意物质的特征反应,忽略排除干扰因素。如果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只想到加入氯化钡溶液,看有无白色沉淀。也有的同学想到要加入稀硝酸,以防止某些杂质的干扰,但哪些杂质会干扰,他还有疑问,这时,可以启发学生有针对性阅读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和步骤,还要阅读盐的溶解性知识,查阅溶解性表,学生就会明白,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都能与钡离子作用生成白色沉淀,若不排除它们的干扰,就可能导致错误结论。
3.测评巩固。每教完一章知识后,每个学生都要对全章知识进行自我小结和相互测评。先把每章内容按知识体系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尔后拟一份全章测验题,经抽签,同学们之间相互考试,相互批改、分析;每次换人,使命题、批改新鲜、有趣。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同学协作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三、实施为基础
课堂教学中,我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将规定的学生实验全部开出,而且将大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把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另外组织实验兴趣小组,看实验录像,研究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撰写小论文,编辑实验资料等,以提高实验技巧。
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的形成一般有三个过程,即行动定向、行动的模仿和行动的熟练。行动的定向主要是要同学们知道各项操作“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就需要注意教师的示范性操作并且学生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才能掌握操作要领和操作原理。例如:在“氧气的制取”实验中,教师就可先利用课堂演示的机会,向学生讲清楚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每一步骤应该如何操作及操作中应该注意哪能些问题,并且教师亲身向学生做出规范性的操作,取制出O2,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仿效,转变成规范的动作,这才是操作能力掌握的开端,再通过反复的强化和训练,然后达到行动的熟练。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外开放实验室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开放实验室是以学生的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修改学生的实验方案,参与学生的实验操作,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的构思,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创造性地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寻找同一问题的不同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四、讲练的重点
慕课的特征与类型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国内译为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Siemens等研究者对慕课概念进行了解析――“大规模”指参与学习的学习者数量众多,一门课程的学习者可以成百上千;“在线”指学习资源和信息通过网络共享,学习活动发生在网络环境下;“开放”指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形式,没有限制。
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慕课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从组成成分来看,慕课可分为“基于社交网络的慕课”“基于任务的慕课”和“基于内容的慕课”。另外,根据依托理论的不同,又有研究者把慕课分为三类:基于内容的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习者获取和掌握课程内容,侧重于知识传播和复制的xMOOCs;基于网络的以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习者自治和社会网络学习,侧重于知识的创造与生成的cMOOCs;基于任务的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任务为驱动,注重学习者对知识深度加工的 tMOOCs。
慕课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汇聚或混合学习资源
汇聚或混合学习资源旨在为分布于互联网各处的海量学习资源提供一个集合点,并将这些学习资源或信息通过网页等形式提供给课程的学习者,形成结构化的或非结构化的课程内容。
2.促进社会化互动
社会化互动是慕课与传统网络课程的主要差异之一。xMOOCs中的在线讨论区就是用来供学习者进行在线的深度交流和分享的区域。
3.提供自主学习支持
慕课中的自主学习根据理论基础不同可以分为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自主学习、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自主学习和以关联主义为基础的自主学习。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存在于xMOOCs)的自主学习,可以依据程序教学法的“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反馈”“自定步调”原则进行设计,如将每个知识点以简短的视频方式呈现,同时视频中穿插各种测验和习题,并进行及时反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存在于tMOOCs)的自主学习则应着重于情境或任务的设置,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基于关联主义(存在于cMOOCs)的自主学习需要提供给学习者相应的讨论主题、推送辅助学习材料和知识人际网络,以供其更好地为进行社会化交互做好准备。
4.设置多元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维度多为成绩本身,而慕课的学习发生在教师和学习者时空分离的网络环境中,因此,学习评价应更加灵活和多元。例如,增加参与度、满意度、情感体验度等指标,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持续使用慕课进而享受到慕课带来的益处。
慕课的教学策略设计
常见的慕课学习模式有自主学习模式和翻转课堂模式两种。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安排选择合适的时间展开学习活动,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感兴趣的相关课程,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进而自主地完成针对性的系统练习,积极地参与课程论坛中的互动讨论,完成课程学习。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课程教学视频的观看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安排时间进行,课堂上则是教师解答疑难、困惑,同伴交流讨论的过程。除了上述的两种模式,还有研究者提出了具有发展潜力的慕课内核教学模式。
慕课的教学评价设计
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慕课教育,教学评价都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由于慕课的大规模性、开放性等特征,教师无法保证因材施教。因此,慕课的教学评价环节应具备三个特征:
①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对象多元,评价方式多元,价值取向多元,也就是说慕课教学里学习者、教师、教学资源、平台服务都是评估的对象。
②开放性:相对于传统课堂“以课程考核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而言,慕课在评价理念与评价过程两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特征。
论文关键词:非智力因素,物理,素质教育
为什么一些智力水平差不多的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应该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方面的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应成为我们物理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这里,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谈一谈这方面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非智力因素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表明,他们的学习活动很容易从兴趣出发,被兴趣所左右。比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也很灵活,记忆也更快、更牢。物理大师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l、利用“需要和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需要是由于人的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动机是驱使人去活动的内部动力。人有了某种需要往往就会产生相应的动机,因此教师可利用学生以下的需要和动机来激发其学习兴趣。
(1)、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动机。教师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成名人物、物理学家的故事来诱发其“羡慕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动机,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远景性动机”。
(2)、利用“交往动机”。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常常都会在班级中同别人交往,或与一些教师交往。因此,我们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的交往,让后进生多与优生交往,以便得到鼓励和帮助。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多与学生交往,尤其是与后进生的交往。物理后进生通常都怕被人看不起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自卑感强,虽然需要交往,但又不愿跟优生或老师交往,如果优生或老师又都不愿与其交往.他们就会感到孤独。就会导致后进生之间互相交往来满足“自尊和受人尊重”,以此来得到“归属感”和“群体感”。因此.教师要重视与后进生交往,多关心和鼓励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使其觉得老师看得起他们。学生得到了真诚的友谊,帮助和鼓励,就会对老师产生友好的信任感。感情融洽了距离就缩短了,交谈起来内容的真实性就提高了,老师的话他们就乐意听,布置的任务就乐意去完成,这样,就可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转化物理后进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了这点。
(3)、利用”成就动机”。由于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都希望获得更大、更好的成就,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些条件,比如“平时测验”的难度适当减小一些,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多的成功,适当满足其“成就动机”可以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2、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标和知识的具体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解时使学生清楚地明确学习的目标要求,以及所学知识的应用意义.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怎样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这个内容时,向学生讲明,这是在电器生产和维修中“根据电路图纸生产电器或维修电器”的基础,学生对此内容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让学生明确航天、航空工程、人造卫星等就是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就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师上好每一堂物理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认真备课,既备好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又备好学生的具体实际,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引入新课又自然,讲解正确条理清楚、语言简炼、逻辑性强、重点突出、语气自然而又抑扬顿挫、板书工整、教法新颖、教态自然、信息反馈及时、完成教学目标好,那么这样的课就不愧为受学生欢迎的课,如果教师随心所欲地“应付式”讲课,那么即使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也不会持续多久。可见,在教与学这双边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很关键。同时教师要注意教学型式的更换和教学方法的变换与优选。教学型式较多,比如;直观型、实践型、探索型等。教学方法也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常见的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实验法、比较法、练习法等。新型教学法常见的有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图解分析法、自学讨论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教师不能只是单一地、重复地使用某种教学方法.否则,学生会感到厌烦。应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恰当地选用某种教学型式、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力求创设问题的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4、正确利用检查评定,重视表扬和奖励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范文论文的格式。
在考试检查方面实行“因材施考”。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做了这样的尝试,效果较好:首先根据学生物理成绩将其分为甲(优生、中等生)和乙(后进生)两组,考试时使用同一套试卷,但内容分“必做题”、“选做题甲”、“选做题乙”,甲组学生做“必作题”和“选做题甲”;乙组学生做“必作题”和”、“选做题乙”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但选做题不计入总分,用以作为测试优生智力情况和观察后进生进步的情况。这样“分层次”地“因材施考”,让学生“对号入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口味”,使多数学生都能有得高分的机会,为后进生的转化和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对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公开表扬、鼓励或奖励,通过带积极意义的评定,能很好地稳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学习下降的学生的,不宜一味地批评或责备,应帮助其查找原因,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争取以后取得好的成绩,通过安慰、鼓励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实验是提高兴趣的有效方式。
中学生的兴趣常常表现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而物理实验的直观性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充分发挥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优势,多做一些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做好演示实验,能做的分组实验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可以用形象直观的实验来帮助理解,有利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比如.在讲“局部短路”的概念时。有的学生不易理解“电流不流经被短路的用电器而直接从短路线上流过”,有的甚至不相信会有这样的现象。因此,老师可以用如下的演示实验来验证一下。如图所示。将K闭合、K1断开,灯L1和L2都发光,再将K1闭合,LA熄灭、LB更亮。这样说明了“电流是从断路开关上流过而几乎不通过灯LA”。物理中有许多抽象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实验来帮助理解和分
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还可以采用竞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开辟第二课堂,组织物理课外活动小组,搞一些小实验、
小制作、小发明、出墙报、办黑板报、举行物理学史讲座、
举行物理游艺会等,都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视情感教学,培养非智力因素
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的知识信息交流过程,还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过程。知识信息交流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交流的情况。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教学,以和蔼可亲动态的对待学生生,给学生一种愉快、轻松的心理感觉,学生有了良好的心境.有利于教学。相反。如果教师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淡漠,或板着面孔、暗藏怒气地上课,就会使学生“感染”上不良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情感因素的重要方法。
3、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心理健康的学生,愉快的情绪能提高学习效率;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情绪不良,学习效果就不佳。因此,教师要善于识别学生的情绪,若学生对某人或某事反映出的情绪不正常,则教师要主动关心,帮助分析原因。如果是因老师而引起的,就要和学生在平等基础上交换意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避免学生因对老师的不满而造成“逆反心理”。若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教师就要教学生“转移注意”、“交换情境”,从多角度考虑,用理智来战胜感情,使消极情感转变为积极情感。还要让学生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克服“情绪的易动性”,培养稳定的良好情感。
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锻炼坚强的学习意志,培养的非智力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坚强的学生一般都有较强的自信心,能坚韧不拔,努力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然而有的学生,尤其是一部分物理差生,一般学习意志较薄弱,自信心不够强,一遇到困难往往就退缩。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可以利用物理课本上的“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或者补讲一些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家在科学道路上成长的故事,比如牛顿、爱因斯坦、李政道、杨振宁、高锟等,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们那种坚韧不拔、艰苦拼搏的科研精神。还可以请班上品学皆优的学生给大家介绍他自己是如何对待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的,为意志薄弱的学生树立榜样。另外,可多创造一些使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影响学生物理成绩好坏的因素固然是复杂的,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希望能引起物理同仁们的足够重视,并把它贯穿到物理教学过程中去,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88-01
美国学者曾明确指出:"21世纪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习的根本不在于大量知识的积累,而在于智力开发,学会学习,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作用的。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教师真正的教学目标。
1.教师的观念从化学教学向教学化学转化
高中化学的知识面和新科技的介绍有大幅度的增加,课时也相应有下降。化学教学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的贡献,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使化学教学更清醒,充分体现化学教育的功能。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化学知识点,而更是可以与具体化学背景联系的实际问题或思考方法,让学生愿意学,才能达到学会学的前提。如新教材选修中有关合成材料专题的设计就完全是以化学的应用为知识的载体。新教材增加的拓展视野栏目的目的也是丰富学生的化学应用面并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力图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学生每一个发展的契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离不开教师对先进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内化,离不开教师对自身实践经验的反思与提升。
2.学会学化学要求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
化学学科本身有自己的优势。学生本身就生活在充满化学产品的时代,新的化学科技产品不断出现等这一切作为进行化学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很容易激起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以成为化学问题的探究对象。化学教学中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 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2.1 多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根据课改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活动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学而不厌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答案不惟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2 让学生在学习评价上自主多参与。为了巩固和检测课堂效果,考试和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同学听见考试就头疼,作业抄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转变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多动脑筋,尽量使作业和检测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采取课前五分钟小测验、分组竞赛等形式;化学小论文、化学实验竞赛。让学生参与学习评价,找同学的不足,体验自身的不足。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2.3.让学生多参与化学各类实验。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学生实验、演示试验,在教学可多发挥实验的功能,不仅做好大纲要求的实验,还可以包括活动与探究中的探究实验和需要探究的实验。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包括就实验现象展开问题的讨论,如实验检验某个结论的正确或错误,设计某一实验使现象更加完美或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后将演示化为分组,或选派学生参与。总之,实验可在激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
3.重视知识的呈现形式
时代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化学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模拟微观世界中分子、原子、电子的运动已成为可能,通过模拟试验过程使学生获得仿真操作的技能和体验,使教学活动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果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多媒体制作及操作,不但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事倍功半。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自制和利用现有的化学课件、截取电视相关资料,利用录像、投影等,还可建立习题库、实验录像、课件库等。作为化学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手段,从而使化学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总之,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中的对话者"教师必须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以人为本,以智为基,是高校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出发点。本文就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倡导情境性、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即便在今天,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可能特别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
文秘专业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秘书实务,档案管理,秘书礼仪等。因此,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打破单一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引探教学法等。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师不同的学生、同样的教师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不相同,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缺陷和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的做法是:一个知识开端的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进行教学,如概念的教学;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在教到关键之处采用演示法、实验法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可采用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但是,在一节课中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教学的进程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现在国外很多大学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是项目课题研究教学法,效果很好。而我国高校运用并不广泛,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导致学生的独立创造性被日渐消蚀。因此很多案例讨论课因冷场而不了了之。另外,教育经费的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很多大学的硬件建设受到忽视,教学设施差,教室安排紧,导致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单一。文秘专业的实践课程如果能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效果会很好。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关注哪些是要让学生获得的终身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最为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扩大知识面,积极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二、应用情境性、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以满堂灌的方法对课本重难点进行教学。此法实际上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只是人云亦云,培养不了创新精神。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如情境性、任务型教学。
情境性教学,由于确定实际问题或真实性任务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问题或任务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因此,情境性教学又称抛锚式教学。
情境性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如在教授秘书值班工作时,可以创设一个值班办公室,准备好桌椅、电话、值班日志等。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如在值班时接到紧急电话或遇到突发事件该如何处理。
3.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如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发展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包括确定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利用和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协作学习。学生间进行讨论、交流,以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最后由老师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任务型"教学,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以任务为中心,强调做事情的过程,这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如在教授秘书接待工作这一章时,在课前先安排接待一个参观团体的任务。经过学生两人之间、四人之间或在小组内开展"任务型"的学习活动,他们带着问题思考、讨论、组织材料。学生之间的互动,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直接影响着任务的完成。等到课堂讲授时就可以先让各小组讲解自己的接待程序和步骤,然后再结合新课程边学习边评价。
在"任务型"学习中应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尊重个性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能力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学到了课本知识,又在组织、动手能力方面得到锻练,培养了他们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高校教师学历合格率不断上升,一大批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力军,但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尤其是年轻教师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缺乏专业实践,加之课务繁重,学历进修压力大,实践锻炼的时间严重缺乏,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因而在其指导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时自然底气不足,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欠佳。
针对年轻教师缺乏教学技能与实践经验这一情况,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主要应做的工作:一是对所有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进行教师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使他们树立职业观念,具备职业道德和技能。二是为教师提供各种继续受教育的机会。发达国家大学一般每隔3~4年就为在职教师提供一次带薪学习的机会,为教师了解和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提供了方便,不仅教师和学校受益,学生更受益。三是为教师创造条件,定期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为教师进行科研和社会调查研究提供机会。四是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作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五是聘请公司、企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青年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化能力提高的新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角色的转变和新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之间合作、配合与研究,共同思考,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形成开放的教学和研究的工作方式,避免闭门造车,共同提高业务素质。
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物质保障
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扩招速度较快,致使办学经费严重缺乏,实践教学基地无法保证,实践教学进一步被削弱。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素质不高,动手能力不强。
大力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物质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高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成才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条件。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属于仿真型建设,主要是指校内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学校要大力投资建设各类模拟实验室,改善实验条件,引进先进的管理信息应用技术。特别要发挥高校资源共享的优势,组建高校实验中心,这在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在校园里要营造民主、自由的学术环境,鼓励各种学派、学术思想的自由讨论和不同观点的平等对话,保证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把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挖掘和保护学生创新的"灵感",宽容学生的失败。同时要树立一种严谨求实的作风,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教学改革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根据建国以来首次“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l,的会议精神,笔者重新审视了内蒙古民族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合理性的、建设性的教学改革措施.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是人的一生中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和完善的时期,这时期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如何,对未来乃至终身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大学生体育教育要与终身体育锻炼相对接,要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夯实的基础,大学生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教育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1教学现状
1.1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从2001年开始,也是全区较早实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学校之一第一学年为基础课教学,主要学习武术、田径、球类等项目,第二学年为选项课教学,设置七门选项课和一门体育保健课.武术是我国体育教学的传统项目,足球、篮球、排球、游泳是普及项目,健美操、围棋是具有休闲、娱乐性质的项目,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体育保健课是针对残疾学生和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特殊人群开设的‘通过近几年的体育教学改革,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2第二学年开设的选项课是培养学生获得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时期,通过选项课的学习,学生对某一项或某两项得到了全面的系统的学习,这种学习是专长性质的学习,是弥足珍贵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兴趣也因此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学校场地、器材、经费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得开设的选项课过少,一些时尚的项目人数又过于集中,不能真正做到在多样化的条件下让学生自由选择.
1.3在电化教掌、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基本普及的现在,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块黑板、一张嘴和一支粉笔上,就连已有若干年历史的投影仪和幻灯片也很少采用.实践课的教法也往往满足于讲解与示范法、完整与分析法,重复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还没有在体育课上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锻炼兴趣,从而难于实现学生个性的发挥.
2教学改革措施
2.1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使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更加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和自身健康.作为人生最佳学习和生长阶段的大学体育,应当承担起在学校体育这个最佳增强人体体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增强学生在校期间自觉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运动习惯,增加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强学生坚持锻炼的意志,促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仍然坚持锻炼,否则就无法做到象教育部部长周济所倡导的那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2.2修改充实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多年来,高校体育课教材主要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陈旧,忽视了终身体育锻炼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的阐述,已不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所以教学大纲要修改,教材内容要充实,也就是要开展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体育教学,即要求教学内容要大众化.“大众化”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以培养、锻炼身体的。
“身体健康素质”的健康内容;其二是以增强、提高、强壮身体的“身体运动素质”的强健内容.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主要在于目的、目标、标准上,联系主要在于运动锻炼的知识、方法手段和原则上.应在两者的共性基础上,构造框架,充实内容,在个性的基础上突出“健康素质,运动素质”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应用性.这样既可增强学生的健康知识和体育意识,又可做到在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以运动为手段的目的,实现身心并健。
2. 3增加选项课项目,为学生自由选择项目提供广阔的空间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8月上海举行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形成良好的风气,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大学生体育要与终身体育相对接,要求每个大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积极推行以学生为本的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的“三自主”教学形式,吸引大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为了更好地积极推行以学生为本的“三自主”的教学形式,学校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公共体育课教学的重视,加大协调力度,创造出更多的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即在原选项课的基础上开设更多的选项课,既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又分散了人流,缓解了某些项目过于拥挤的现象可以开设的项目有:我国的国球乒乓球、羽毛球,具有休闲、娱乐性质的早冰、贻拳道、健美、网球等等
2.4延长学习时间,为终身体育镶炼打下夯实的基础
学校的体育课,只有大一、大二才有,大三、大四没有开设,这也就意味着大三、大四的学生基本上放弃了体育锻炼,要让他们动起来,延长体育开课时间,即大三、大四也要开设体育课,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以俱乐部的形式开设教学训练课,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对其热爱的体育项目进行再巩固,另一方面可以使体育教育在高校期间保持四年不间断,将体育教育贯穿整个教育周期,满足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与未来终身体育的需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相对接。
2. 5引进电化、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开放、活泼的学习氛围充满课堂.
排球课程是教育部规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排球教学则是体育教育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体育院系排球教学开展的情况还远远没有达到素质教育阶段所要求的效果,其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在课程设计上,比较单一,并且课程设置是重技术、轻理论;在教学内容上,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不相适应,缺乏整体优化,条块分割严重,层次安排不合理;在教学方法上,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当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也有引用,但是应用普及的较少;在教学考核与评价上,很多的体育专业院系几乎都只从技术和理论这两部分进行考核,在考核的内容和方法手段上比较单一;在师资力量方面,各大院系师资队伍的规模、执教水平参差不齐;在运动场所及器材上,还存在在不足或是分布不公的现象等。
2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开展的因素
2.1课程设置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体育院校,其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偏重于技术和战术,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是以技术、战术为主;看轻或是忽视理论知识,基本上都是在阴雨天没办法到球场安排技术课时,才会安排一两节理论课;更少的教师能做到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战当中去。这样的课程设置会直接导致了学科知识狭窄,相关的学科知识无法涉及,培养出来的并不是我们当前社会所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而是“专才型”的排球人才,最后则导致与社会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2.2教学内容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与目前的课程目标要求不符,目前我国多数高校体育院系排球教学内容侧重于技、战术的教学,理论的教学所占的比例则较少,理论结合实践则少之又少了。教材的方面还是选择以竞技性教材为主,这就直接反映出教学竞技化特征。以至于存在“所需的没学”、“所学的无用”的现状,体育教育培养出来的多数毕业生只懂技术,综合知识欠缺,无法适应日趋发展的社会需求。
2.3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教学方式。目前,就体育专业院校排球专业教学方法而言,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占主导位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教学内容多、难、重,场地少学生多,教师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并产生的厌倦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2.4教学考核与评价的影响因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可以用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来进行检验的,那就是课堂的考核与评价。它不仅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衡量的尺度,因此我们需要客观、科学、公平考核与评价教学。而影响考评的因素则有考评的内容、考评的形式以及方法。
2.4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
师资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专业开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体育教育专业也是如此,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排球基本技、战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还须具备从事基层社区群众性排球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指导排球教学训练工作的能力。老师工作的状态就是他们学习和以后工作从教努力的模范和榜样。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时刻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2.5场地及器材的影响因素
体育场地及器材是体育运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重要物质保障。据了解,很多学校出现场地拥挤、设施不足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随着现在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情况下会出现多个班级同时上课的现象,就会造成场地拥挤的情况,尤其是阴雨天气,拥挤的场地设施会直接影响到排球专选课的上课质量。
2.6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
随着扩招政策的实行,就业的形式就越发严峻,扩招以后大学生的毕业人数迅速的增加,然而就业率就在直线下降,社会的岗位趋向于饱和,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外加上毕业生对市场的不了解,以及在就业观和择业标准都很模糊不清,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的时候没有方向,无论是学什么都是抱着应付了事、得过且过的态度。
3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改革策略
3.1完善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课程设置策略
体育专业排球课程设置则是针对体育专业学生,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开设学科及其结构、顺序和课时分配。其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以及时展的要求和前沿。同时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在我们排球课程设置中,首先要紧扣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以及培养的目标,其次则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在排球课程设置的单一的问题上,我们则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大众所喜爱的或是社会需求的项目,例如气排球、沙滩排球、软式排球、少儿排球、水上排球等等,实现课程设置的多元化。排球课程设置重技术、轻理论的问题,技术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应该分配合理,在技术课上多灌输理论的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则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去引导学习。
3.2制定合适的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的,排球的教学内容有理论部分、技战术部分、教学与训练、竞赛与裁判以及排球运动的科学研究。排球课程开课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排球的教学内容也做了很多的增减,为了满足不同运动水平和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则需要要求老师能做到因材施教,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在教学内容的结构上则需要教师合理的安排,打破以前封闭、单一的格局形式,使学生能获得一个富有弹性的教学体系。
3.3教学方法的改革策略
排球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分为程序教学法、游戏法、竞赛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讲授法、反馈教学法、示范法、重复训练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掌握学习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合作学习式教学法、微格教学法、情感式教学法等。但是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传统教学流程:宣布本课内容,动作示范与讲解、教师布置练习、学生学习与教师纠正错误动作、集合小结)仍占主导地位,明显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根据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现状,结合排球教学的特点与现代教学理论,将其转化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排球教学实践中去,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发展个性,力求提高体育教育专业院系排球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4教学考核与评价的改革策略
目前多数高校体育专业院系的排球课程成绩的考评,一般采取的是终结性评价方法,主要是由期末排球专项技能考核、排球理论以及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组成,而每部分所占的分数比例则由该校的任课老师自行设定。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技能考评,还是论文考核上都没有一个明确而严格的标准,另外评分者都是由本科的教师担任,所以有很大的主观性因素存在,这样会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上述情况,各体育院系应结合本校的自身特点制定出适合本校本专业学生身心发展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例如,不单单采用终结性评价一种方式,而是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可以分别在学期中、末期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也可以实行集体评分的标准;还可以采用针对不同运动水平和能力的学生,进行人性化面试等考评方式,这样可以使排球教学的考评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不再是单一的了,这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4结论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案例教学 创新能力 科研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11-03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跃的思维、平等的教学气氛、自由的交流情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1]研究性教学有着思想渊源和长期的发展历程。如孔子的启发式教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代表着研究性教学思想萌芽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这些古今中外的很多教育家和教育理论流派都阐述过类似于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2]
一、研究性教学方案设计
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这门主干课程为教学实践载体,分析现有课程结构设置,深入探究、总结研究性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提出实施研究性教学应具备的基本要素,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实践教学、课外研究、考试考核”等六方面,形成研究性教学实例,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规范性,可为其他课程提供借鉴。一方面,通过研究性教学实例的示范,引导教师突破传统教学习惯,使课程教学水平达到精品课要求;另一方面,为其他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带动学科主干课程教学改革。
(一)凝练教学内容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是专业必修课,2012年被评为吉林省精品课程。这门课程包括原理与应用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计算机软件应用及开发能力、现代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原理部分包括:基本图形生成及图形变换、数据处理及数据库技术、三维几何造型、交互处理技术等;应用部分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上述原理技术的应用、二 / 三维软件的应用。按照课程教学要求,按知识模块凝练内容,从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入手,注重挖掘学术深度,完成整体方案设计。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从注重学生的现代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发,完成了新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制订,使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分配更合理。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学生以接受知识为主,教师更多注重知识的传授、灌输,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转变这种教学观念,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3],以学生为中心,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有效、多样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差异性、特殊性,充分了解学生情绪的波动与情感的变化,凭借自身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用优美的语言吸引和感染学生,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一方面,可以让教师了解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前沿,及时将获得的新知识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方法,使教师成为教学能手;另一方面,通过纵向、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实践,可以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培养善于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成为科研尖兵。
二、组合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教学法有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等。这四种方法会因专业、课程、学生年级及教师的个性品质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不能生搬硬套。课程组从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同年级学生水平出发,经过选择与组合,形成具有本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结构。
(一)适应授课内容,调整授课班型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是全院的必修课,同时开课班级多,为保证教学质量,采用小班制授课,尤其是应用软件教学部分,因其与计算机紧密相关,全部课程均单班在机房授课,边讲授边实践,不但可及时答疑解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教学目的明确、兼顾共性与个性,更好地解决“教”和“学”这两个主要问题。
(二)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授课方式
依据授课内容特点将其分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实践性较强、涉及学科前沿和可扩展的知识,分别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如“二、三维图形基本变换原理”、“工程图生成方法”、“数据处理”等,主要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数据库应用”安排学生自学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CAD / CAM的发展趋势”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理论的兴趣,可采用学生查阅资料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探索新的教学手段
采用理论教学、程序设计、演示与操作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课程网站等教学手段的融合。例如在讲述“二、三维图形基本变换”、“几何建模技术”等内容时,根据其内容与计算机相关的特点,课程组基于相关辅助软件,制作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开发了辅助教学课件,展示图形的生成方法、图形的变换原理、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建模方法等,还实现了与科研成果“虚拟数控车削软件系统”等的动态链接;在课程网站上,网络资源是开放的,学生申请账户后,可自由下载、查找习题、上传作业 / 作品、交流创作经验,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习惯;在软件教学中,将重点、难点内容制成教学视频文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加深理解,避免学生“课上学得快,课后忘得快”,如“参数化零件设计”、“产品的装配及运动仿真”等内容,可制作成视频文件供学生课下学习。
三、设计教学案例,增强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法是研究性教学法的基本方法之一,始创于哈佛学院,其关键是课堂典型案例设计,即所选案例必须典型,条件设计必须合理,反面案例必须恰当。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具有导向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且最好贴近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开创新方法的角度出发,设计典型案例,通过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主要讲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关键理论与方法,教学中为确保将CAD的前沿技术与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课程组在保留传统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以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通用性为原则,及时进行知识更新,设计工程实际案例,讲述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典型教学案例如表1所示。
四、教学、科研结合,理论、实践结合
(一)科研成果引入教学
课程组鼓励教师联系教学实际搞科研,依据“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的教改思路,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入手,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
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观察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选育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针对科研项目内容布置学习任务,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吸收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科研项目,获得更多实践机会,两年已有16人参与教师的科研中。另一方面,结合课程内容、学生的兴趣及实际水平,布置课外研究课题,或提供一定的范围,由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组成课题组,在课外进行调查与研究,撰写报告和论文。学生通过研究可以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利用资料的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各项操作技能,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同时,学生的开拓和创新精神也会得到提高。
(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是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加强实验教学与课外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四个环节,教学改革的内容包括: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充分利用校内的教育资源,拓展校外各类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4];丰富教学资源,通过各类大赛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和实践能力。
(1)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在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将科研的基本方法、技能和思维方法融入实验内容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本科研技能训练,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促进知识和科研技能的内化,提升实践能力。如:综合性实验 “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优化设计”,涉及优化设计、参数化设计、数据处理等多个知识的综合运用;设计性实验“汽车四缸发动机的运动仿真”涉及发动机的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及运动仿真等。
除此之外,课程组还增设了“箱体类零件的CAPP设计”等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选修实验项目,为学生开放实验平台,由学生自拟实验题目,教师辅助指导,做到因材、因内容施教,提高学生的基本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
(2)加强校内外实习 / 实践基地建设
我校有“大学生创新基地”、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工程训练中心”,应充分利用这些校内资源,为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供保障;积极拓展校外各类实验 / 实训 / 实习基地建设,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长春中联汽车检测设备有限公司、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都与我校有较好合作关系。
(3)通过各类大赛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和实践能力
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课外科技及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和创业活动等,并将各类大赛的优秀作品和创新项目成果及时传递给学生,为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和自主开展课题研究创造条件。
五、建立全程评价体制
为了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建立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为督促手段的全程评价体制,即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学目标管理和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对于理论性内容,可采取“平时+实验+笔试”的方式,即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由基本理论、课堂作业、课程论文及讨论组成;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由预习、操作及报告三部分成绩组成;笔试分闭卷考试成绩和开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对于实际应用内容,采取“平时+口试+实践”的方式,即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由综合能力、课程作业、课堂讨论组成;口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由实践操作中基础理论、操作技巧组成;实践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60%,按完成总体情况确定,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成效
研究性教学在我院机械工程专业经过两年的实践,成效显著。首先,理论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普遍认为课堂轻松活泼,学后思路清晰,理解较为深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明显,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均得到提高。其次,实践教学成果丰厚,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慧鱼组机械创新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大赛等各类大赛中均获可喜成绩。再次,学生就业率大幅提升,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也获得了较大提高。
[ 注 释 ]
[1] 姚利民,史曼莉.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6):62-65.
[2] 严启英.关注高校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教论坛,2009(3):73-77.
关键词:普通高校 健美操课程 教学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9-0056-04
健美操课程是普通本科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以其特有的魅力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也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江苏省普通本科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新兴的健美操课程的发展,与教育发展和素质教育总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走向“健康第一”的新形势下,如何在健美操课程教学活动中贯彻素质教育与健康教育理念,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切实加强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高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方面,《指导纲要》提出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普通本科高校健美操课程为研究对象,抽取部分高校对其健美操课程授课教师和学生进行调研。截至2012年4月江苏省共有普通本科高校45所(南京体育学院除外),分布在全省11个地级市,其中南京市23所,苏州市和徐州市各4所,常州市3所,镇江市、无锡市、盐城市和淮安市各2所,扬州市、南通市和连云港市各1所。由于各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被调研高校的抽取应力求涵盖每个市,这样才能代表江苏省普通本科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整体现状。因此,本文采取了所在市普通本科高校数量为3所或以上的随机抽取1~2所,有2所的随机抽取1所,只有1所的直接抽取。最终抽取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苏州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江南大学、常州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淮海工学院等14所高校进行调研。(见表1)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并收集了2002年以来在全国中文体育类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阅读了相关的著作和国家颁布的有关健美操课程改革和发展方面的文件。同时查阅了江苏省14所高校健美操课程使用的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
2.2 专家访谈法
对部分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授课教师及专家进行访谈。先后走访了中国矿业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了解各校健美操课程的一些实际状况,并与多位健美操课程授课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2.3 问卷调查法
问卷发放采取亲自发放和邮寄发放两种方法。最终向14所高校的健美操课程负责人发放调查问卷14份,回收问卷14份,回收率为100%;向14所高校健美操课程授课教师发放调查问卷70份,回收问卷63份,回收率为90%;向14所高校至少已完成一学期健美操课程学习的女生发放调查问卷560份,回收问卷532份,回收率为95%。对问卷进行整理和分类,剔除无效问卷,最后负责人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4份,有效率为100%,教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61份,有效率为96.83%,学生问卷获得有效问卷516份,有效率为96.99%(见表2)。
2.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并逐一登记,建立有效的数据库,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5 综合分析法
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各种信息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江苏省普通本科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3.1.1 师生对健美操课程的认知
调查结果(见表3)显示,江苏省普通本科高校健美操课程授课教师对课程的认知程度非常好,很了解的教师占90.16%,说明健美操课程建设得到了教师更多的关注,课程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很了解的比例为68.99%,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健美操课程认知程度也非常好,近一步体现其成为新兴主干课程的趋势;不太了解的学生占10.85%,说明健美操课程宣传与改革的力度仍需加强。
3.1.2 师生对健美操课程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地位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有98.36%的教师认为健美操课程很重要,说明健美操课程教学得到了教师的充分肯定,健美操课程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74.42%的学生认为健美操课程很重要,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客观地认识到健美操课程的重要性,了解健美操基本技能对于身体锻炼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课程的积极性。
3.1.3 健美操课程教材使用现状
从走访中了解到,江苏省高校目前多使用大学体育健康类教程作为教材,以健美操专项课程教材为参考教材,基本符合《指导纲要》提出的“未经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体育课程教材,各地、各高校均不得选用,以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课堂”的要求。而从健美操课程授课方面教师对教材适用程度看法的调查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超过80%的教师认为现行教材不能完全或绝大部分适用,甚至有18.03%的教师认为不适用,反映出教材建设急需加强。
3.1.4 健美操课程师资力量与课堂教学班人数情况
教师数量和课堂教学班人数的关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为确保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班人数一般以30人左右为宜。”从2008年之前有关江苏省的同类研究中了解到,教师数量和课堂教学班人数比例严重失衡,教师学生比最多的接近1:50,明显违背了《指导纲要》中的要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从江苏省高校健美操课程师资力量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情况的调查结果中(见表6)可以看出,各高校的师资力量均能基本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但江苏省高校健美操课堂教学班人数情况的调查结果(见表7)却反映出师资力量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仍然是建立在较多课堂教学班人数的基础上,这一点的改革力度仍需加强。
3.1.5 健美操课程理论教学安排情况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扩大健美操知识面,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健美操理论知识的教学非常关键。
从江苏省高校理论课程安排情况的调查结果(见表8)可以看出,各高校均安排了理论教学内容,并要求通过理论课和/或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渗透等方式进行教学。但从走访和与部分高校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理论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并不乐观,不少教师根本不安排理论课,在运动实践教学中也很少渗透。
3.1.6 健美操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健美操课程教学中常采用单一的示范法和讲解法、完整法与分解法等,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层出不穷,增加了健美操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从调查结果(见表9)可以看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创新教学法和多边互助教学法在教学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运用,说明健美操课程授课教师丰富教学方法的意识得到了增强,这些现代教学手段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与枯燥,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但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教学方法的创新仍需要加强。
3.1.7 健美操课程教学条件(场地、器材设备、图书资料和电教设备)现状
教学条件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走访和对专家的访谈,得知目前江苏省14所高校均建有配套设施齐全的室内场馆和/或室外场地;教学所需器材设备相对齐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满足需求;有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录像、光盘和教学课件等装备;有必要的图书资料和专业文献期刊等。教学条件的整体情况能满足健美操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教学条件现状评价的调查结果(见表10)也表明,绝大多数教师和大多数学生对现有教学条件满意,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86.88%和80.24%。
4 结论
(1)所调查的14所江苏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授课教师和大多数学生对课程教学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健美操课程在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但健美操理论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理论教学时数偏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所用教材符合教学需求。师资力量基本满足教学实际需要,但课堂教学班人数与《指导纲要》的要求仍有差距,绝大多数授课教师和大多数学生对现有教学条件较为满意。
(2)所调查的14所江苏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能重视程序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手段的掌握,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仍比较少。
5 建议
5.1 建设有特色的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依据《指导纲要》的精神,以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健美操课程健身、健心和健美的功能,使之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观,从而实现健美操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5.2 加强健美操理论知识的教学
健美操运动技能的掌握使学生有了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载体,而健美操文化、健美操创编等理论知识则是学生能够终身利用健美操锻炼身心的助推器。因此,教学中注重健美操理论知识的渗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传授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对健美操运动的认知。
5.3 通过改善教学条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场地、器材和设备等教学条件是健美操课程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应充分利用室内外体育场馆和设施,合理布局、合理分配、合理开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指导纲要》要求控制教学班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