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西方建筑论文范文

西方建筑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西方建筑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西方建筑论文

第1篇

中国的建筑雕塑的大发展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教源于印度,传人我国后以迅雷之势蔓延开来,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后扎下根。佛教的兴盛推动了佛教建筑的修建,而佛教建筑是离不开雕塑的,客观上推动了建筑雕塑的繁荣。自此之后的中国古代建筑就与雕塑结下不解之缘,雕塑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对建筑雕塑的影响是很大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儒家的社会等级思想,这种思想影响在建筑领域就是“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礼运篇》);“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礼记•礼器》)[2]。这说明私人所拥有的一切物品,必须与其身份地位相吻合,不能逾越。建筑的大小、形制,建筑装饰的华丽程度,建筑雕塑的内容题材和繁复程度都要与主人的身份相一致,建筑也成为维护伦理纲常、礼乐秩序的工具。二是中国传统认知重文学艺术轻科技工学,建筑恰恰不幸的处于工学技艺的范畴,建筑人员在古代只能被称作“匠”,建筑也充其量就是手艺活儿,这些导致了我国古代的建筑发展和传承一直处于师傅传徒弟的状态,没有像西方那样有知识阶层的充分介入,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成为一门学科。师徒式的代代相传,往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徒弟要秉承师傅的教诲,守“祖训”,势必不能跨越祖宗定下的规矩。因此,在封建社会,中国传统建筑并没产生质的飞越,无论是建筑材质、建筑形制,还是建造技术都没有新的突破,理论上的建树更是乏善可陈,仅有的几部建筑方面的著作,也只是对现有成果的归纳总结,更多得是为了发挥规范作用。但是,这并没有阻碍建筑雕塑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不乏繁复精美、巧夺天工之作。

二、中西方建筑雕塑表现形式之比较

(一)建筑雕塑的载体和部位

西方建筑普遍是砖石结构,石材是其建造建筑物的主要材质。因石材具有稳定性佳、耐腐蚀风化及抗灾害性良好的特性,因此西方至今仍留存于世的古代伟大建筑较多。建筑雕塑依附于石材之上,以石雕为主。早期希腊建筑以柱子作为建筑的承重构件,在这些柱子的柱头或柱身的下半部往往会有雕刻纹样存在,有的甚至整根柱子就是一尊完整的人物雕塑。建筑山墙的尖端会有纯装饰性的雕塑出现,山花及檐部都有大量雕刻。罗马时期柱子沦为装饰,不再作为建筑的结构构件使用。中世纪的欧洲,主要建筑成就集中在教堂的建设上。12世纪以后,西欧的城市教堂以哥特式为代表,更强调世俗美和感性美,教堂的内部由垂直支柱构成框架结构,冷峻精瘦,支柱之间是大面积的窗子,这种内部结构形式使得其内部几乎没有墙壁,雕刻之类的建筑装饰没有了依附。但教堂的外部却布满装饰,比如教堂的大门四周,主体建筑的外立面。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上就雕刻着彩色雕像,龛、小尖塔、华盖上往往也会布满雕刻,使建筑的天际线拥有跳跃的层次性,增强了教堂的庄严、静穆之感。西方建筑雕塑的巅峰是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一种炫富情绪的释放,它打破传统建筑的设计思维,更注重标新立异,故而装饰布满建筑内外,大量使用雕刻和壁画,华丽璀璨。许多天顶画和壁画采用浮雕技法,使雕塑、绘画与建筑浑然一体。中国古代建筑多以木构架为主,墙体多为土质烧制,这与中国古代的阴阳理论有关。古代风水理论认为“,木”属阳性,宜于活人住所建筑,而石材乃无生命之物,一般用于陵墓等阴宅的修建。古代建筑雕塑以木雕为主,同时还有彩绘、漆饰等。西周时期出现了板瓦和筒瓦,东周时已有附有雕刻纹样的瓦当出现。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两屋面相交而成屋脊,两条脊或三条脊相交必然产生一个集中的结点,对这个结点往往进行美化处理,雕刻成动植物或几何样式,称之为宝顶或吻兽[3]。整个木构架体系的划分细致,分为梁、柱、枋、檩、椽等,这些构件几乎都是肉眼可以看到,暴露在外的,因此也是进行装饰的首选之处。往往根据部位和形态的不同加工成动物造型、植物造型等不同形象。古代建筑的门窗也是进行雕刻的主要部位:大门上有成排的门钉,中央会有一对兽首口衔门环;窗子上多用纸糊的,窗格较为密集,这密集的窗格上大都布满雕刻纹样。古代建筑往往有高高的基座,台基上建有围栏,围栏通常雕刻纹饰;望柱的柱头和望柱下的排水口多被雕刻成动物形象,使整个基座高台看起来庄严富丽。

(二)建筑雕塑的内容题材和形式手法

第2篇

1.文化的定义

对于文化的定义,似乎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给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2.中国文化定义

中国文化一般指中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历史沉淀积累下来的精华,是民族未来发展的根基。“文化”在中国古代典籍里是“文”和“化”的复合。“文”字又通“纹”字,可引申为文、文章、文采、条文等。化,则有变、改、生、造化等义。如《礼记?乐记》中说:“和,故百物皆化。”这里的“化”指化生。

3.西方文化定义

西方的“文化(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在物质活动方面,“文化”意味着耕作,而在精神修养方面则涉及等,这是西方的文化概念中最原始、最基础性的涵义。西方文化一般是指发源于古希腊、罗马,秉承了中世纪的基督教传统,传承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经启蒙运动发展而最终确立,并且几百年来兴盛于西欧、北美地区的文化系统。

二、中西方建筑文化的比较

建筑文化是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不断作用的产物,是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靓丽风景,是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产生的物质财富,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建筑文化的内涵和风格是不同的。由于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差异以及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它们所呈现的建筑文化也是有差异的。

1.中国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伴随着中华大地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而产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构思、丰富的美学价值而成为无价之宝,它能陶冶国人的情操,提升国人的审美情趣,丰富国人的视野。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如北京四合院、闽南的圆楼、云南的一颗印住宅、河南和陕西的窑洞等,以及都城的规划,宫殿的布局,皇室贵胄、达官显贵的陵寝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结果。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构筑了精美的建筑体系。中国建筑作为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物质化表现,必然有着与西方建筑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形质格局、超拔的内容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大放异彩,为世人所瞩目。从建筑理念上看,传统中国建筑有着浓厚的天人合一的时空观念及和谐精神,在建筑布局上则有着浓厚的中心观念。可以说,中国的建筑渗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黎族文化的发展对于其自身的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自远古时代以来,黎族人民就生息繁衍在美丽富饶的海南岛上,创造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黎族民族文化一部分的民居住宅建筑艺术同样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黎族人民根据地形环境、气候条件、建筑材料等,因地制宜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茅草屋。黎族人民居住的传统房屋是以格木、竹子、红白藤和茅草为建筑材料,房屋的顶部是以茅草搭建的,屋子的骨架用竹木构成,属于中国传统的竹木结构建筑。由于房子低矮,外形像船篷,内部布置像船舱,被人们称为“船形屋”,它是黎族人民传统智慧的结晶。黎族传统的建筑文化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无与伦比的智慧和独树一帜的风采,也展现了中华传统建筑的强烈个性和艺术魅力。

2.西方建筑文化

第3篇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遵循自然式的设计原则,在园林建筑的分布上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分布遵循着这一原则,一般根据实际的园林景观进行变化,建筑的功能和类型也根据园林景观整体的布局进行选择,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西方园林建筑的分布,遵循对比的原则。园林建筑一般处于园林景观的中线或者视线的节点上,园林建筑之间相对独立,园林建筑与园林其他景观之间也处于独立的状态。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同时具有美学功能和使用功能两个功能,具体的体现在美学功能、使用功能、生态功能和空间的组织功能四个方面。园林建筑本身的造型和设计发挥其美学功能,其居住、休息、宴会等作用是园林建筑使用功能的发挥。此外,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还可以起到对园林的空间进行分割、组合的作用,如墙在园林建筑中的作用,增加了中国园林的空间感。西方古典园林的园林建筑,除亭、桥等具有使用功能外,其他的园林建筑一般不具有使用功能,仅仅是作为人工景观对园林起到点缀作用,美学意义大于实用功能。在空间上,西方建筑不具有分割、组合空间的作用,在园林景观中独立的存在。

东西方园林建筑之间存在差异性的首要原因,就是东西方历史文化氛围的不同,即文化观念的不同直接导致的对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不同。中国文化追求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状态。在园林设计中较多采用曲线设计来反应自然景观的不规则性变化,以曲线为美,园林建筑的设计包含了中国人对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最高追求。在西方,西方文化追求人改变自然的观念,在园林的设计中多采用直线的设计,以直线代表着人的意志,对自然景观进行征服,在园林建筑的设计中以对称、直线和几何图形为美。

西方园林建筑起源于古罗马建筑,建筑材料的选择以石头为主。中国园林建筑受到传统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木式建筑的影响,园林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建筑以石料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在园林建筑上也是这样。以罗马万神庙最为代表的拱式建筑是西方建筑的代表,以石料砌筑,墙壁较厚,窗洞较小是其建筑因材料带来的特点。西方园林建筑强调体积美感,建筑的尺寸和重量等以追求宗教氛围的营造为主,不以实际的使用需要为主。雕塑作为西方建筑的主要装饰方式,追求雕塑与建筑的统一,也是以以石料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决定的。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以土木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以抬梁式作为建筑的主要结构。抬梁式结构实现了中国园林建筑可以单间或者多间组合,还可以实现三角、六角、圆形、田字等多种平面结构建筑。塔最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代表,既是在以较轻的土木为材料,以抬梁式为主要工艺的基础上实现的。

第4篇

本工程建筑面积为89m2,周边道路及人行道等达3000m2;结构层数为地上一层;桩基选用管桩规格为PHC-A型D400(95)型桩;基础承台采用标号C30砼;柱、梁、飘板采用标号C25砼;钢筋采用Φ8~Φ25的圆钢和螺纹钢;干挂石材厚度为50mm,骨架采用镀锌角钢,挂件采用不锈钢;石材干挂后,在结构与石材缝中还需水泥砂浆灌浆;所有雕刻石材都是整石打造并采用吊装,精雕细琢,雄伟壮观。

设计时,考虑到经济原则和施工方便,石材饰面内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外露构件也可用混凝土支模浇筑。按结构施工图先浇铸钢筋混凝土主体骨架,根据牌坊柱截面,混凝土柱浇成亚字形。屋面板底支模浇出方椽条和博风板,并浇铸梁头以方便安置石构件,用PVC管预留管线及钢筋穿孔位。在各个分项工程中,有监理人员、质监人员严格把关,在施工完成静压桩和主体结构后,便做静压试验和抽蕊回弹等试验,以保证工程质量。

石材面装饰工程是本工程的重要内容,主体采用钢骨架干挂,局部有系挂,甚至贴石,有些复杂处喷石漆。柱采用干挂石材,为厚50mm、长1500mm的浅黄色花岗岩,这比厚25mm的一般挂石要大,从转角就可看到石材的拼接厚度,使柱有厚实感。用1:2的白水泥砂浆比例灌缝和聚氨酯胶嵌缝(图4)。梁为砼梁,顶面贴30厚花岗石,20厚1:2白水泥砂浆结合层;其它三面栓挂30厚浅黄色花岗岩,1:2的白水泥砂浆比例灌缝和聚氨酯胶嵌缝(图5)。屋面板底采用灰白色石漆。屋面板也是仿石效果,但现浇的屋面板下桷板及侧面博封板形式复杂,无法再贴石,考虑到距离地面较远的施工操作和理想的视线效果,最后采用喷石漆,石漆色泽接近挂石(图6)。石雕要求比较高的石构件,基本采用整石打造,如柱头、雀替、抱鼓石、梁头卷花、柱础等。其中柱头根据形式分上下两段,之间有榫口,并与混凝土柱卯口相连(图7)。柱础分四块,安于四角,左右用石胶填缝,前后缝由抱鼓石遮挡(图4)。抱鼓石分上下两端,与混凝土柱连接处用膨胀螺丝和钢筋焊接。雀替则用Φ25螺纹钢穿孔与混凝土构架拉结,保证结构牢固。穿孔处补石块用石胶填缝(图8)。石雕、抱鼓石、柱头、雀替等石作,按图纸上已提供大样及工艺做法施工,细节处理由施工方按传统做法,提出施工方案,绘制草图、提供材料样板,经设计方或建设方审定后,先做出样板,确认后方可全面施工。石缝拼接是施工设计的重要内容,总的原则是尽量避免通缝、长缝的出现,把石缝适当隐藏。亚字型柱贴石面时,保证正立面的石材完整,拼接缝出现在侧面。过梁挂石同样处理,将完整面留于正立面,拼接缝出现在上下面。精确计算石材完成后的尺寸,干挂系挂及贴石的预留尺寸不一样,尽量减少完成面后的缝隙,如有缝隙可用石胶填缝。

瓦面采用传统琉璃瓦,瓦的排列方式参考传统作法,由于屋面斜度较大,要采用钢钉、扎线及灰浆座砌固定瓦面[2]。瓦面层由上而下排列为:a筒板瓦盖六留四底铺1:3水泥砂浆卧瓦最薄处20厚,使用直径3~3.5mm钢钉穿过瓦,插入砂浆中;b配Φ6@500X500钢筋;c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d混凝土屋面板。

一些与国立中山大学有关的校区,不少都建有类似的牌坊的校门,佳作不少,华农新校门牌坊也自不逊色,亮点有三:

1设计上的继承与创新

设计师有比较专业的传统建筑修养,对老中大南门牌坊研究透彻。对校门牌坊的整体比例把握到位,特别是总高与面阔的比例及各开间的比例关系。并对细部周详仔细设计,取其他牌坊细部之精华。绿色琉璃屋面是设计的创新之处,这种组合既体现了传统形制,又加强了学校民国建筑的历史特色。

2用料讲究

主校门工程是华南农业大学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是百年校庆的重点工程,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对建筑的设计及施工要求很高,监管到位,用料尽量配合设计要求,舍得用大料好料。

3施工到位

第5篇

关键词:建筑物;防渗措施;补漏技术

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屋面、墙身、地下室渗漏现象。渗漏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设计、施工、构造、材料等方面的原因,本文提出地下室、外墙防渗措施及补漏技术,以供参考。

一、地下室

地下室的渗漏是地下水沿着施工冷接缝,墙体蜂窝通道、墙体预埋件、结构伸缩缝等缝隙渗淌。

1.1防漏措施

1.1.1严格按配合比拌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地下室度板、四壁砼的浇注,避免出现冷接缝;浇捣过程,注意不漏振、不过振,避免墙体出现蜂窝、漏浆、泛浆等质量缺陷。

1.1.2底板底面、四壁外侧增设防水层。

1.1.3墙体预埋件(模板拉杆、预埋套管等)须满焊止水环片。

1.1.4没有后浇带的,后浇带应设地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其砼浇灌两个月后进行,并最好用膨胀水泥配制,以防止新老砼之间出现裂缝。

1.2补漏技术

地下室常见的渗漏现象一般为慢渗、快渗、急流、高压急流等。修堵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无论是孔洞漏水、裂缝漏水、还是大面积渗漏水,修堵时要把渗漏面积尽量缩小,使漏水集中于一点或数点,为最后堵塞漏水点创造条件。

1.2.1孔洞漏水堵补

1.2.1.1直接堵塞法,适用于水压不大(水压制N以下)孔洞较小的漏水点,以漏水点为圆心剔凹槽,槽壁尽量与基层面垂直,用水将凹槽洗干净,用配合比为1:0.6的水泥胶浆捻成凹槽直径相近的圆锥体,待胶浆开始凝固时,迅速将胶浆填塞凹槽并四周挤压严密,等胶浆与凹槽壁紧密丫合并凝固即可。

1.2.1.2木楔子堵塞法适用于水压大,漏水孔不大的情况,用胶浆把一铁管牢稳埋设于漏水处凿成的孔洞内,铁管顶端比基层面低2cm,让水从管子流出,管子四周用水泥砂浆抹平,等有强度后,把一浸过沥青的木楔打入管内止水,管顶处再抹砂浆等即可。

1.2.2裂缝漏水堵补

1.2.2.1直接堵塞法,适用于水压较小的裂缝慢渗、快渗等。先把裂缝凿成八字形沟槽并清洗干净,把水泥胶浆捻成条形,等胶浆快要凝固时,迅速压进沟槽中,并挤压密实,待胶浆与沟壁紧密结合并凝固后即可。若裂缝过长可分段堵塞。

1.2.2.2下线堵塞法,适用于水压较大的慢渗或快渗的裂缝漏水处理。先把裂缝凿成八字形沟槽并清洗干净,在沟槽底部沿缝隙放置一根小绳,长度约20-30cm,将胶浆于开始凝固时和绳子填塞于沟槽中,并迅速向两侧挤压密实。填塞后迅速把小绳抽出,让水沿绳孔流出,最后再对绳孔作孔洞补漏法或下钉法堵塞即可。

1.2.2.3蜂窝麻面漏水处理,适用于蜂窝孔洞及水压较小的漏水处理,先把漏水处清洗干净,在砼表均匀涂抹厚2cm左右的胶浆一层(水泥:促凝剂=1:1),随即在胶浆上薄薄地撒一层干水泥粉,干水泥上出现湿点即为漏水点,立即用拇指压信漏水点到胶浆凝固,按此办法堵塞完成其他各漏水点即可。

二、外墙

2.1面砖及马赛克贴面外墙

外墙面上的雨水是通过面砖勾缝进入空鼓面砖的空鼓囊或进入打底砂浆的裂缝,连通砌体不饱满灰缝形成渗水毛细通道,或因面砖粘贴不牢脱落而渗水。

2.1.1防治措施

2.1.1.1严格按照铺贴工序施工,尤其须作好墙体处理、抹底层灰、粘贴及勾缝工序。砖墙基体需用水湿透后冷糙5-7mm,隔天浇水养护,砼基体表面需凿毛后用水湿透,刷一道聚合物水泥浆,搓平后浇水养护;或用1:1聚合物水泥细砂浆喷到砼基体上作毛化处理,凝固后用水泥砂浆找底,搓平后浇水养护。为防止批挡层存在渗水毛细通道,批挡层分两层施工,每层厚度1cm左右,另在批挡灰中适当掺一些防水粉,致底灰密实不起壳,不易裂,即使有裂缝,因上下层裂缝错位而不贯通。面砖粘贴时须先将面砖在清水中浸泡2-3h,然后阴干,达到内湿外干待用。面砖背面需抹满灰。凡遇到檐口、腰线、窗台、雨篷及女儿墙压顶处,须作流水坡度、滴水线或滴水槽,面砖压向应顶面砖压立面砖,以免向内渗水。勾缝时需彻底清除内残渣,洒水湿润后先勾横缝,后勾竖缝。缝深应凹进面砖2-3mm。勾缝后浇水养护,以防开裂。

2.1.2改变传统的批挡及粘贴材料

现常用水泥砂浆粘贴面砖,或在砂浆中掺107胶。随着高层建筑出现,107胶不能根本解决面砖粘贴的安全性、防渗性。在施工中建议采用新的粘贴材料,可大大提高粘贴效果。传统的批挡层多采用1:3水泥砂浆,容易产生裂缝,并与基层粘贴不牢;建议采用水泥:砂:JS改性剂即水泥100(100-200):(20-25):(30-60)的比例配制括糙砂浆、勾缝砂浆、底层灰或粘贴砂浆,以提高施工质量。

2.1.3在建筑墙面增设“一喷灵”有机硅防水保护层。

2.2补漏技术

2.2.1挖补法,适用于冻融开裂的面砖损坏或脱壳面砖,具体作法如下:

2.2.1.1用钢凿凿去起壳面砖及括糙层,然后清理修补基层。

2.2.1.2聚合物砂浆括糙,用木抹压实槎平,划毛,浇水养护1-2d后可镶贴面砖。

2.2.1.3按原墙分格,弹线,做灰饼,贴面砖。

2.2.2环氧树脂灌浆修理法,适用于面砖与括糙层已脱落,但表面完好的墙面。先用小锤轻轻敲击面砖,确定起壳修补范围,然后确定钻孔位置(一般16-18孔/m2),注入孔均布于勾缝上,孔径8-10mm,孔深钻进基层1cm左右。用气泵清除孔中粉尘,待孔眼干燥后,用环氧树脂凝固后用1:1水泥砂浆封闭注入口。

2.2框架轻质砌块填充墙

框架轻质砌块填充墙渗漏既有装饰面层渗漏的共性,又有其基层渗漏的特殊性。因砌块几何尺寸不规格,吸水率大,渗漏往往因抹灰砂浆自坠裂缝、立缝砂浆不饱满、界面不易粘结砂浆或因饰面层砂浆失水等造成。

2.2.1防渗措施

2.2.1.1选择标准砌块,提高墙面平整度,对不平整的墙面应预先找平,然后洒水充分湿润墙面,统一抹灰,以免产生砂浆自坠裂缝。

2.2.1.2砌筑前,砌块应提前浇水(水浸入块体内15-20mm为宜)并采用“护浆皎”等工具精心施工,以提高立缝砂浆饱满度。

2.2.1.3墙面抹灰或贴面砖括糙前,先用30%浓度的聚合物乳液向砌体表面喷洒2-3遍,待全部吸入后方可抹灰。

2.2.1.4面砖饰面建议用掺5%防水剂的防水砂浆勾缝。

2.2.1.5脚手架孔洞堵塞前应充分湿润孔壁,孔底铺满砂浆,然后将水浸泡过的砌块砌入孔内,两侧立缝及上缝隙均需填满砂浆并插振密实。

2.3补漏技术

参见以上有关有补漏技术

参考文献:

[1]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住宅设计与施工质量通病提示.

第6篇

课堂环境与资料环境的构建

教师提供无批判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就自己学习的英美文学内容或主题进行交流,老师营造尊重、包容的课堂环境,学生可以就阅读的著作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与同学老师分享自己的感受。同学之间相互欣赏、鼓励,共同进步。我们采用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著作和资料,一是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经典英美文学名著;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购买一部分英美文学作品,同学之间可以交换阅读;三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选读材料;四是结合教材、教学需要及学生情况,由任课老师指定印发诗歌、短中篇小说或节选作品。另外,根据指定的阅读著作和自由选读著作,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找所阅读著作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这样就在有限的条件下满足了学生自主阅读英美文学名著的需要。

自主学习中心的构建

开学之初,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广泛的英美文学教育,包括英美文学知识、英美文学学习方法、英美文学经典名著简介等。通过一个月左右的准备,我们要求每位学生自己确定一个英美文学自主学习主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性学习,一方面提高英美文学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为毕业论文设计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和教学需要,指定学生阅读部分经典英美文学名著,印发诗歌、短中篇小说或节选作品供学生阅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倾向性进行分组,一般3-4个学生为一组,每组推荐一名负责人,负责组织自主学习时间,联系老师,安排自主学习效果汇报等。自主学习中心是灵活的,根据学生自己的时间和兴趣安排,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不定期地对自主学习中心进行监督和指导。

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过程

英美文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一个学期,本阶段为调查研究和小范围实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编制了英美文学教育中的自主学习调查问卷,对我院外语系09级英语本科班学生和任课老师进行调查。此阶段的学生已经过一个学期的英国文学的学习,调查的目的是要比较自主学习模式构建前后的英美文学学习及自主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了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和对自主学习的指导情况,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方法和策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策略、教师对自主学习的指导、自主学习资源以及自主学习中心的现状都不容乐观。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拟定小范围实验计划,在09级的一个教学班中展开,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和自主学习中心实验。课堂教学实验按照上面提到的教师的自主学习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构建计划实施,即对英美文学任课教师进行培训,要求他们利用课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强调英美文学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传授和提供自主学习方法与策略。自主学习中心实验按照上面提到的自主学习中心的构建计划实施,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倾向性进行分组,每位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制定阅读计划,在任课老师的监督和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结合课堂教学和期末考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考查。学期结束,再次对任课老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查学生的英美文学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状况。

与前期的调查对比,结果显示学生们对英美文学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敏感性得到了普遍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大量的语言输入的过程,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语言基本功和语言能力的迅速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这一能力的形成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阶段为推广实验阶段,即把这种英美文学的自主学习模式运用到今后的英美文学教学中。这一阶段首先是在10级的学生中实施,10级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班级为8个班。推广实验阶段还包括对英美文学自主学习模式进行修订,在推广这一学习模式过程中,需要任课老师和学生总结小范围实验阶段的经验和不足,制定更加可行的阅读计划,设计更为合理的课堂环节和形式,改进和增加检测自主学习效果的形式和方法。推广实验阶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必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修订不足,再次实验,不断完善这一自主学习模式。

英美文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英美文学素养

对模式构建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主动在课外学习英美文学的学生(前测30.5%,后测71%),对英美文学感兴趣的学生(前测44.1%,后测68%),对英美文学史比较了解(前测30.5%,后测85.1%),对学过的英美文学作品比较了解(前测23.7%,后测90.3%),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自己学过的作品(前测18.5%,后测65.9%)。这表明自主学习模式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积极性,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文学鉴赏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对自己学习过的作品进行较全面的评价。

2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对比模式构建前后,了解自主学习概念的学生(前测16.9%,后测100%),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学生(前测15%,后测80.6%),这表明通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学生们提高了自主学习意识,并能运用自主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英美文学的学习。

3提高了教师指导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过程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学习教育意识的形成和自主学习指导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营造宽松自由的课题氛围(前测33.5%,后测95.1%),满堂灌教学方式(前测60%,后测10%),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前测5%,后测100%),传授自主学习方法(前测31.5%,后测100%).这表明老师指导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课堂教学方法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学生能够学得好,老师又不用辛苦地满堂讲授,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加强了交流,共享资料,分享观点,陶冶性情;自主学习模式加强了老师的指导和监督责任,任课老师向学生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自主学习策略,所有任课老师都参与到指导学生制定和实施英美文学阅读计划的过程中,使得师生之间交流和切磋的空间从课堂内延伸到了课堂外。

第7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建筑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建筑中的谐波危害也与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危害的产生,从两种性能滤波器的选择给出了谐波的防治措施,仅供参考。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国家工业化和建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容量电力整流、换流设备以及电子设备在各工业部门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控制中的广泛应用,产生谐波的设备及数量均己剧增,并将继续增长。实践表明,来自供电系统的多种异常波形对敏感的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甚至毁坏硬件,数据丢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智能建筑中大量的电子设备及电气设备产生的谐波对配电系统污染严重,随着智能建筑及智能小区的迅速发展,若治理不力,这种污染愈来愈重,将成为公用电网的主要污染源。因此现代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必须很慎重地考虑谐波以及它的不良影响,综合治理好智能建筑的谐波和无功功率,对提高公用电网的电能质量以及提高智能建筑的功能和效益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谐波的概念

国际上公认的谐波定义为:“谐波是一个周期电气量的正弦波分量,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波形畸变是指交流电力系统中电压或电流波形偏离正弦波。一个具有非正弦波形的周期变量可以用一组正弦变量及恒定分量之和来表示。频率与原波形的频率相同的分量称为基波,其余频率为基波整数倍的分量为谐波(hannonic)。谐波频率和基波频率的比值称为谐波的次数。所讨论的非正弦畸变波形应该是周期性重复而且持续一段时间的过程,所以谐波是属于稳态范畴的念。

2谐波的危害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力系统的谐波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日益增长的非线性负荷的应用引起的谐波电流将会给电缆、变压器机带来麻烦。智能建筑中产生的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对配电系统是一种污染,楼宇中的终端电气设备与电子设备及楼宇智能化系统用电环境恶化,并的通信系统甚至配电系统以外的设备带来危害。智能建筑中谐波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大量非线性负荷形成的谐波源,导致配电系统的电压、电流发生畸变,产生谐波;二是公用电网本身具有一定的谐波含量和配电变压器等作为谐波源产生的谐波,由网侧传输至配电系统。

2.1附加谐波损耗的产生谐波也能使一些大容量电力整流、换流设备以及电子设备产生谐波损耗。一些附加谐波损耗的包括:其一,由于变压器的温度升高,它的产生由于:谐波电流能增加变压器的铜损和漏磁损耗或者是谐波电压能增加铁损。其二,电动机过热或者产生附加力矩,由于它使电机主磁通呈脉动性,将产生高频噪音、振动和转动的周期变动,容易与机座发生共振现象,破坏机械设备本体,危害的严重性与谐波电压、谐波电流以及旋转电机的型式和结构有关。其三,谐波能引起电容器过热、过压,谐波电压使电容器产生额外的功率损耗,并联电容器其容抗随着谐波频率增大而减少,产生过电流,加速绝缘老化进程,增加绝缘击穿故障。

2.2谐波能损坏敏感电子设备谐波对敏感电子设备的主要影响有:①对过零检测以基波频率为基准的电子设备,因谐波的的影响造成过零误动作,这种多个过零破坏电子设备的运行,最明显的是数字时钟,任何应用过零原理的同步元件都应考虑这种影响。半导体器件经常在电压过零时投入,以降低电磁干扰和涌流,多次过零会改变器件投入时间,破坏设备的运行。②电力电子电源使用波形的峰值以维持滤波电容器的全充电。谐波畸形可提高或削平波峰的峰值。其结果是即使均方根值的输入电压是正常的,电力电源将实际在高的或低的输入电压下,严重时设备的运行可能遭到破坏。③谐波会引起楼宇自动化、消防报警、办公自动化、安全防范等系统的电子装置误动作,甚至无法工作。转

2.3谐波恶化电力电缆绝缘和母线过热电缆的分布电容可使谐波放大,谐波流过电力电缆时,所产生的集肤效应将会加重,使电缆产生过热,附加损耗增大。谐波引起电缆损坏的主要原因是浸渍绝缘的局部放电、介损和温升的增大。电缆的额定等级愈高,谐波引起电缆介质不稳定的危险性愈大。谐波电压引起的电压波形畸变会影响线路正常运行,当谐波电压与基波电压波峰重合时,可能使线路的电晕问题变得严重。在电网低谷负荷下当电网电压上升而谐波电压也升高的时刻,电缆更容易出现故障。

2.4降低开关设备的开断能力高次谐波含量较高的电流将使断路器的分断能力降低。这是因为当电流有效值相同时,波形畸变严重的电流与工频正弦波形的电流相比较大。当存在严重的谐波电流时,某些断路器的磁线圈不能常工作,开断将更为困难,而且由于开断时间延长而延长了故障电流切除时间因而造成快速重合闸后的再燃。各种中压断路器在截断电感电流时,可能发生大的谐频涌波电压和重燃现象,这和截流过程中激发的暂态参数谐振有关,并且常常受到附近电容器的响声。

3简述谐波的控制方法

以上列举了几种危害以及危害产生的原因,就其特点我们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装设谐波补偿装置来补偿谐波,这对各种谐波源都是适用的;二是对电力电子装置本身进行改造,使其不产生谐波。

3.1采用无源调谐滤波器以前传统的谐波补偿办法主要是采用LC组成的无源调谐滤波器,由滤波电容器、电抗器和电阻器适当组合而成。它利用电容、电感在谐波频率时发生谐振,提供谐波入地的低阻通路,使谐波导入大地脱离电网。它的优点是:在基波时呈容性,能够同时补偿电网中感性无功功率,具有结构简单、技术成熟、前期投资少、功率容量大、运行可靠性高、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一直被广泛使用。但它缺点也较多:受电网阻抗和运行状态影响大,易和系统发生并联谐振,导致谐波放大,甚至过载烧毁;它也只能补偿固定频率的谐波,当所需补偿谐波较多时需装置多组滤波器,既增加了成本也降低了可靠性。

3.2有源电力滤波器有源滤波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兴起的谐波抑制新方法,目前己成为谐波抑制的一种趋势。它的优点是:能对频率和大小都变化的谐波和无功进行补偿,可以弥补无源滤波器的不足,获得比无源滤波器更好的补偿特性,是一种理想的补偿谐波装置。与无源滤波器相比,有源滤波器有以下优点:①为高次谐波电流源,不受系统阻抗的影响。②没有共振现象,系统结构的变化不会影响补偿效果。③原理上比LC滤波器更为优越,用一台装置就能完成各次谐波的补偿。④即使高次谐波的频率发生变化,也能完全补偿。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变流电路可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目前实际应用的装置中90%以上是电压型。从与负载连接形式的角度可分为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和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两大类。现在运行的装置几乎都是并联型,上述类型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LC滤波器混合使用。目前,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流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也在逐步开展,典型的研究之一是在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应用。

3.3高功率因数变流器整流装置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谐波源。对整流装置改进,使其尽量不产生谐波,并且电流电压同相位,称高功率因数整流器或高功率因数变流器。①采用整流电路的多重化。②采用脉宽调制整流电路。③采用带斩波器的二极管整流电路。④矩阵式变频电路。

参考文献

第8篇

①它是溶液,而且是真溶液.应永不分层,无沉淀;

②粘度很低,有些浆材粘度甚至接近水;

③固化或胶凝时间可人为控制;

④可用泵灌入裂缝,充填裂隙,堵截渗漏水,具有原位修复止水结构或单独构建防渗帷幕之功能,特别适用于地下隐蔽工程;

⑤固化或胶凝时体积收缩很小;

⑥固化物或胶凝体本身不渗水;

⑦固化物或胶凝体耐久性良好.上述特点和功能是我们通常熟习的防水建筑材料所不具备也无法替代的,正因如此,化学灌浆材料在防水工程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并以此成为防水建筑材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2.常用化灌浆材的分类

目前国内常用的化学灌浆材料按其性能与用途大致分为两大类,六大品种系列,上百种品牌.第一类是防渗止水型,这包括水玻璃、丙烯酸盐、聚氨酯和木质素浆材四大品种系列.第二类是补强加固型,这包括环氧树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浆材两大品种系列.其中水玻璃浆材又可分碱性与酸性两大品种,聚氨酯浆材又可分油溶性、水溶性与弹性三大品种,环氧树脂浆材又可分为非活性稀释剂、活性稀释剂及呋喃树脂三大品种.必须指出,在第一类型中的水玻璃浆材也能用于补强加固工程,只是强度较低;在第二类型中的环氧树脂浆材也能用于防渗止水工程,只是单价偏高.现将国内用量较大的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浆材品牌及研发单位列于下表1和表2.

表1.国内常用环氧浆材品牌及研发单位

浆材品牌SK-1JXHK中化-798CW

研发单位中国水科院天津基础公司杭州华东院科研所广州中科院化学所长江科学院

表2.国内常用聚氨酯浆材品牌及研发单位

浆材品牌

PMLWHWTZS发单位天津大学华东院科研所华东院科研所上海隧道公司

3.主要用途及应用部门

由于化灌浆材具有前述七大特性,故化学灌浆浆材和技术特别适用于工程建设中的堵漏止水、帷幕防渗、基础加固和裂缝修补四个方面.从现在来看,化学灌浆的应用领域主要在水电、建筑、采矿和交通四个行业,具体应用领域大体如下

①大坝、水库、涵闸等基础防渗帷幕和基础加固;

②大堤、渠道、渡槽等的防渗堵漏及加固;

③核电站等的封闭止水防渗[1]和基础加固;

④地下建筑物(如地铁、人防、隧道等)的防渗、堵漏止水、基础加固和裂缝的补强加固;

⑤矿山、工厂有毒废渣、废水和城市垃圾场等截渗工程的防渗帷幕;

⑥矿井建设中的涌水堵漏、流沙治理及对软弱地层加固、稳定的预灌浆;

⑦石油钻井开采中的堵漏止水、钻孔护壁加固和驱油;

⑧桥基加固及桥体裂缝补强;

⑨机场跑道和停机坪、公路和铁路特殊路段的软弱地层加固、防渗和混凝土裂缝补强加固;

⑩江河海港港工建筑物(如码头、船闸、防波堤等)的基础防渗和加固

4.国内化灌浆材应用概况

化学灌浆材料在防水材料中虽属小品种,但随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应用量在逐年增加,年用量己远超万吨,现仅根据2004年沿海八城市12个企业或公司粗略统计的用量就有6635T,见表3.同时,在各部门中化学灌浆材料的应用也因工程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有所选

表3.沿海八城市12家企业或公司2004年用浆量粗略统计

浆材种类水玻璃聚氨酯环氧丙烯酸盐

用量(T)/年4000220042015

择差别.如地下建筑业及地铁建筑防水多选用聚氨酯浆材;采矿部门止水和交通部门修复路基多选用廉价的水玻璃浆材;水电部门修筑大坝多选用丙烯酸盐做防渗帷幕和选用环氧浆材加固坝基;文物保护部门则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浆材来修复文物建筑等.化学灌浆材料在大型工程中应用量是很大的.葛洲坝电站一期工程护坦止水系统渗漏事故的修复,一次用弹性聚氨酯浆材20余吨;上海地铁4号线塌方冒水事故仅止水一项用聚氨酯浆材就达102吨;三峡工程近几年防渗堵漏和地基加固应用各种化学灌浆材料570多吨,见表4;广东一家化灌企业

表4.三峡工程化灌浆材应用概况

浆材名称CW环氧LW+HW聚氨酯丙烯酸盐

主要用途地基加固止水堵漏防渗帷幕

浆材用量(T)32018070

去年仅在桂、粤、湘公路修复工程的路基加固防渗中就用了水玻璃浆材2000吨以上,由此可见一斑

5.国内化灌浆材研究概况

我国化学灌浆事业是解放后开创的,经50余年发展,成绩斐然[2].这与一些产业部门和部份大专院校培养了一批从事化学灌浆技术的研究队伍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防水化灌浆材应用量逐年上升,浆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多.以近五年为例,在科技期刊杂志库捡索中化学灌浆的研究论文约有323篇,其中浆材研究与应用占240篇,见表5.由

表5.近五年国内化灌浆材研究与应用捡索概况

浆材环氧聚氨酯水玻璃丙烯酸盐丙凝甲凝木质素篇数1127327111052

%46.730.411.24.64.22.10.8

表5可见,从研究论文数量排序讲,前三位是环氧树脂浆材、聚氨酯浆材和水玻璃浆材,而

实际应用中则正相反,水玻璃浆材多于聚氨酯浆材,而聚氨酯浆材又多于环氧树脂浆材.从研究与应用所获成果水平来看也较高,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化学灌浆的成果就是例子.该工程在

①应用国内研制的无毒丙烯酸盐浆材,替代有毒并有致癌可疑的丙凝浆材,首次建造大坝化学防渗帷幕[3];

②选用CW环氧浆材和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技术,加固软弱泥化断层破碎带;和

③采用包括化学浆材在内的五层防渗止水措施,处理好泄水闸迎水面多条混凝土活缝上[4]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其中三峡工程的高水头混凝土活缝处理,一直是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6.化灌浆材与环境保护

化学材料中常含少量有毒害的化合物,用于防水的化学灌浆材料也不例外,因此研究与应用化灌浆材的人员一定要提高环保意识,做好防止污染的工作.积多年从事研究与应用防水化灌浆材工作的经验,特提出如下选择与应用化灌浆材,防止污染的四条原则[5]:

①能用水泥浆材解决工程防渗加固问题的绝不用化灌浆材;

②在满足工程防水设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化灌浆材应首选无环境污染的水玻璃浆材;

③选用其它防水化灌浆材应选用无公害产品,并注意不要任意扩大应用范围及用量;

第9篇

主题词社会建构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研究目前日趋庞杂,其特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建构主义研究来源于众多思想和方法的影响。就建构主义研究的兴起而言,它实际上是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知识社会学和哲学思潮汇流的结果。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体现了人类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化工程(包括科学技术工程)的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文化侵略等的深刻反省和反思。基于这种反思,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利奥塔、福柯、波德里拉、保曼、哈维等人认为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已进入后现代社会时期,在后现代社会,知识成为社会斗争的焦点,科学成为政治的工具,其客观性和权威性将会受到怀疑;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他们提倡对社会进行微观研究、多元化理论视角、话语分析和本土方法考察。知识社会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培根、康德、马克思、曼海姆等人那里。知识社会学关心的主题是揭示特定的知识和信念实体怎样受到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只不过,知识社会学长期以来将信念分成数学和自然科学与包括诸如、道德哲学体系等在内的所有社会科学,认为前者是质朴的,不为任何利益考虑所玷污,而社会科学等学问则是意识形态的、受主观思想和利益影响的,因而常常将数学和自然科学置于知识学的考察之外。既然在后现代主义那里科学的客观性已受到怀疑,而传统知识社会学又置科学技术知识于不顾,那么,建构主义来考察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建构也就成为理所当然了。

当然,建构主义研究也从哲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流派、新及现象学、人种学的研究方法获得了启示。具体说来这些观点是:(1)科学理论的证据非决定性,即在原则上总有几个可供选择利用的理论与有关的证据一致;(2)观察渗透着理论,即理论的附属成份包含着各种形式的测量理论,有关的观察结果是由用来检验的理论范式决定的,观察在某一理论中得出,在与之竞争的和继承的范式中其含义不同。更为具体地说,约定主义的哲学本体论和相对主义认识论肯定是直接促进了建构主义的研究。特别是库恩、汉森、奎因、迪昂以及更早一些的波兰细菌学家、科学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弗雷克的研究和探索表明,科学事实、科学评价标准和科学理论范式都是相对的,不可通约的或非中性的,这样用单纯的理性逻辑就不足以说明科学认知的真实情况。于是,从库恩等人思想中获得灵感的建构主义学者们,大胆地对默顿科学社会学、传统知识社会学等进行了批判和挖掘。其涉及问题范围之广,观点、命题之深,声势之大,以致许多人认为科学社会学已进入“后库恩时代”。后来,出于对技术决定论(强调技术发展是自主的,它影响着社会变迁,但不受社会影响)的不满,技术社会学也被卷入到了建构主义研究中。

2.建构主义学者在地理分布上较为广泛。建构主义作为一个思想流派,由于其主要观点、方法来源不同,很难像科学学(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贝尔纳)、传统科学社会学(代表人物是默顿)追塑到某个国或某个代表人物,其成员分散在欧美不同国家。在英国,主要是爱丁堡学派,其成员是埃奇、布鲁尔、巴恩斯、夏平、柯林斯等人,他们从批判传统知识社会学,特别是曼海姆思想出发,并从库恩思想得到启发,对科学知识的实质进行研究。在法国,拉图尔、卡隆等人接受加芬克尔、福柯的本土方法对科学实验室进行人类学的考察。在美国,谢廷娜(一位建构主义女学者)、陈诚、瑞斯蒂等也进行着与拉图尔类似的工作。另外,英国的马尔凯、伍尔加,美国的平齐、休斯,荷兰的比克,德国的魏因加特等大批学者都在从事不同的建构主义研究。当然,建构主义既然以一个思想学派出现,也存在诸多合作和交流,如拉图尔与伍尔加合作考察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共同发表《实验室生活》一书,谢廷娜和马尔凯一起主编《观察到的科学》一书等等。

3.建构主义研究方法多样化。尽管建构主义是建立在知识是社会地建构成的这一总观点之上的,但其方法却是经验的。这样,建构主义研究方法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建构主义对科学的社会分析,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实验室研究,由拉图尔、伍尔加发起,像人类学家考察原始部落一样。保持一种不介入的客观观察立场,根据观察日记进行研究;争论研究,即柯林斯的相对主义经验纲领,从微观角度分析科学知识如何达成一致;话语分析(或称修辞学方法),由马尔凯等人发展而来,把科学活动参与者的“日常话语”作为主题,分析科学解释是如何随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在对技术的社会研究中,建构主义采取的方法主要是:社会建构方法,这是平齐和比克把相对主义经验纲领引入技术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技术人工制品如何在社会、文化方面得到解释;系统方法,休斯在技术史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把技术看作一个系统(如电力系统),进行经济、政治、社会的分析;操作子网络方法,它与拉图尔、卡隆、劳等人的研究工作相关,他们把技术、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看作整体的“异质操作子”网络,分析技术在其中的作用。另外,爱丁堡学派早期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以及随后的弱纲领也都是建构主义者曾采用的方法。

正是建构主义这种经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特点,导致了其研究成果缺乏统一的理论凝聚。目前建构主义的各种观点和学术成果,散见于有关学者的案例考察和各种论文集里。拉图尔和伍尔加的《实验室生活》是对索尔克研究所格列明实验室考察的结果,拉图尔的《行动中的科学》也不过是对这种考察的进一步概括,至于前面提到的《观察到的科学》以及平齐和比克主编的《技术系统和社会建构》等则均为集纳诸多建构主义学者及相关学者经验研究成果的论文集。因此,建构主义的学术观点具有相当的分散性。

建构主义研究就其建构对象而言也呈现出某种复杂性。在建构主义的视野中,似乎借助行为者的互动而形成的制度(包括知识、方法、学科、习俗和规则),科学家基于数据和观察构造的理论和叙述,实验室中由于物质参与而产生的人工制品,思想和表象的客体都是建构成的。但是,从这种复杂性中仍可窥见出建构主义存在着强与弱的分野。

1.弱建构主义。弱建构主义强调的是知识产生的社会背景或社会原因,主要着重于宏观社会学的把握,但并不否认其客观性或逻辑性的原因。

这类建构主义观点最早见于贝格尔和鲁克曼的知识社会学论述中。在1996年出版的《现实的社会建构》一书中,他们提出现实是社会地建构成的,知识社会学关心的主题是社会建构过程。这里的现实是指主观现实(即人们关于世界的信念),而不是客观现实。所谓现实的社会建构就是这种主观现实作为人工的产物虽然独立于我们的意志,但都是在社会情景中发展、传输和保持的。[1]就是说,要建构其中某种主观现实X仅需知道以下事情即可:(1)X的知识,这种知识即便在X不存在时,也能产生某种行为能力;(2)X的合理性常识;(3)传播X知识的手段。只要具备这些条件,X的知识便可在社会共同体“固定”或普遍存在下来。在贝格尔和鲁克曼的建构意义上,社会中有许多东西如习俗、规则、方法甚至情感、性角色、权力、科学等等都可看作是社会建构的。

当爱丁堡学派冲破传统知识社会学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明显区分后,巴恩斯、布鲁尔、柯林斯等采取了与贝格尔和鲁克曼相类似的方法来考察自然科学知识,即用社会背景来解释科学知识内容。巴恩斯在论及库恩对科学知识结果解释的批评时说:“他所描述的科学中基本理论的变迁,不再是对增长的关于实在知识的简单响应,而是用关于推理的评价的背景负荷才能表达的。”[2]也即是说,既然自然科学并非以纯结果的方式变化,那么考察自然科学知识的产生及其维持便一定要求助于社会背景。巴恩斯引进了“利益”概念,布鲁尔认为除了一些社会原则外,还包括精神的、人类学的、生物学的、认知的和感觉经验等因素。柯林斯更提出了一个“非科学”的标准清单:“基于从前合作对合作者实验能力和忠诚的信任、实验者的个性和智力、管理大实验室的声誉、科学家是否在工业界或学术界工作过、过去的失败经历、内部资料、科学成果的风格和表现、实验心理方法、民族性”等等。[3]

尽管爱丁堡学派的工作是建构主义的,但并没有使用“社会建构”这一比喻。首先使用“社会建构”一词进行建构主义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的是孟德尔逊和达勒。他们的论文被收集在1977年由孟德尔逊、魏因加特和怀特利主编的《科学社会学年鉴》第一卷,取名为“科学知识的社会生产”。孟德尔逊和达勒认为,现代科学的建制、认知和知识主张并不能通过科学史论得到适当的说明,它们作为人工的产物必有其社会因果关系,因而是社会建构成的。

孟德尔逊等用“社会建构”批评科学史论的不适当性在今天看来虽然已无必要,但却激起了对科学话语、文本的建构主义研究。以往的科学史论者的研究,通常都以科学家的论著或谈话录、回忆录为依据的。而马尔凯则认为科学家的话语实际上变化很大,其内容和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谈论者面对面的互动,因而通过分析、比较科学家就某项研究正式发表的论文与直接访问科学家关于该研究的谈话记录,可以真实地说明科学家工作的实际情形,了解科学建构的社会特性。马尔凯和吉尔伯特通过对一个生物化学小组的34名有建树的研究者的访问,把科学家话语分成经验性的和偶然性的两种情况。结果发现,科学家在解释正确信念时,通常依据的是经验性话语,而在说明错误信念时,通常依据的是偶然性话语,即把科学家犯错误的原因归于各种个人的和社会的偶然因素。[4]

迈耶斯在《写作生物学:科学知识社会建构的文本》一书中试图表明,社会的考虑(主要是考虑读者的鉴赏和兴趣)怎样“构成”科学主张、讨论和论文或专著的写作。他说:“在很大程度上,我的研究基点是假定科学是在论文或见解修改和争论反语重释的声言和协商的社会过程中建构的。对于这一基点,读者将会感到惊异。”[5]这里,迈耶斯似乎指明,科学文本的社会建构是说它在公开发表之前就经过讨论、协商、改变和削弱等,科学文本不仅源于客体素材,而且也经历了科学家和评论者的审视。

可以看到,弱建构主义在探讨科学知识的社会原因时,往往给科学的客观性、理性和逻辑因素留有适当的余地。布鲁尔的强纲领中的公平性、对称性原则实际上要求对科学的真理和谬误、真实信念和错误信念、理性和非理性、成功和失败都做出说明,马尔凯在归纳经验性话语时则说明了实验数据是在逻辑和时间优先情况下给出的。另外,爱丁堡学派并没有回答在什么时机,让社会背景因素怎样进入知识客体中。这就是有些强建构主义学者为什么并不把弱建构主义纳入建构主义研究的原因。

2.强建构主义。强建构主义是在微观层次上对科学知识所做的经验研究,认为科学知识或技术人工制品能够显示出其建构完全是社会性的。这类学者主要是谢廷娜、拉图尔、伍尔加、平齐、比克等人。

谢廷娜将其工作贴上“建构主义”的标签,而非“社会建构主义”。其原因是她想避免将其研究同“社会背景”之类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以示同爱丁堡学派的工作相区别。谢廷娜认为微观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科学争论研究,说明知识的一致性是如何达成的;其二是选择科学工作的真实地点如实验室作为研究对象,说明科学知识是怎样建构的。她研究的是后一方面,称其研究成果为建构主义纲领。她归纳了科学建构的社会特征,即科学研究工作并不指向“现实”,而是指向陈述的操作,这种操作不仅使科学家进入大量面对面的协商和互动,还包括更广泛的、超越处所的关系,与经纪人、工业界代表、出版商、地方管理者等发生联系。[6]

与谢廷娜一样,拉图尔也想避免将其建构主义研究同“社会背景”相提并论。他和伍尔加的《实验室生活》(1979年首版)的副标题是“科学事实的社会建构”,当1986年再版时把其中的“社会”一词删去了。但不管怎样,该书的主题仍然指明:科学事实是一种建构的产物,是各种利益集团间协商的产物。通过对索尔克研究所格列明实验室的人类学考察,拉图尔及其合作者伍尔加用整整一章专门论述了TRF(促甲状腺释放因子)的建构过程。[7]

在对《实验室生活》一书的合作之后,拉图尔与伍尔加的研究纲领开始分道扬镳了。拉图尔转向了操作子网络,把其中的科学家当作“资源积累者”进行了“马基雅维利”式的描述。[8]由于这一纲领不再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风格,这里不加论及,与此不同,伍尔加却对表象进行了建构主义的研究。

概括地说,客体(自然世界)与表现(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包含两种图式:

(1)表象客体或者科学知识自然世界

(2)表象客体或者科学知识自然世界

第一种图式认为客体独立于表象,自然知识似乎与自然世界没有多少关系;第二种图式表明表象是客体的组成部分和要素,在自然知识与自然世界之间没有谁是第一性的、谁是本质的区别。伍尔加认为,前者是过去的科学社会学(包括爱丁堡学派)坚持的“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和本体论上的实在主义”图式,后者才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应遵循的模式。[9]对此,他提出两条证据。首先,没有表象,客体就是无用的,我们无法独立于客体。其次是对同一客体的解释存在着某种“柔性”,即科学陈述的多样性,这导致人们去怀疑任何“假定”的客观事物的存在。在这里,伍尔加是想说明表象构成或建构了客体,即世界是被建构着的。

到80年代中期,科学知识社会学已经成功地披上建构主义的桂冠,大量的研究成果和著作的标题或导言纷纷以“……的社会建构”而呈现于世。就是对技术进行社会研究的人们也未能逃脱这股潮流。因而,比克、休斯和平齐在《技术系统的社会建构》一书中希望提倡一种新的建构主义研究纲领。

诚如前面所言,《技术系统的社会建构》并不代表一种一贯的研究纲领。这里将集中考察平齐和比克的论文《事实与人工制品的社会建构:或者科学社会学与技术社会学怎样得到互惠》。在该文中,他们提出了与布鲁尔几乎相近的“建构主义强纲领”:“在这一纲领里,所有知识和所有知识假设都将被看作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就是说,关于知识假设的起源、接受和拒绝的全部解释都可以从社会世界领域寻找得到,而无需借助自然世界。”[10]不过,他们却又借用了柯林斯的经验相对主义的一些概念,并称之为“技术的社会建构方法”:“这一方法的关键概念是‘解释柔性’、‘终止机制’的‘相关社会群体’。其核心信条之一是技术人工制品对社会学分析是公开的,这不仅表现在技术的使用上,而且特别关及其设计和工艺‘内容’”。[11]平齐和比克用这种方法说明了自行车的历史,表明了自行车是试错的产物,新的尝试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没有解决这个或那个社会群体提出的问题。因而每种技术产品都是“决定渗透”的结果,而非单向模式发展的逻辑程序。

总之,强建构主义虽然都标谤自己是完全的建构主义,但最终都是以对微观社会学问题的关注来解释宏观社会学的构架。这一点从谢廷娜、伍尔加、平齐和比克的观点可以明显看出。特别是谢廷娜以实验室活动为基础来展示科学知识和建构与社会存在着的广泛联系,试图消除科学知识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之分,把科学知识发展的认识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这可能既是目前大多数科学社会学家和“理想”,又说明强建构主义与弱建构主义不无两致的“模糊性”。

简单地说,建构主义尖锐地批判了个人主义的、观念论的、实证论的和朴素实在论的科学或技术说明。他们对科学技术事业的因果解释的社会资源的展示和说明,扩大了社会学研究的视野。但是,建构主义作为一种研究倾向或理论框架,又存在很多缺陷。

1.夸大社会偶然性因素。建构主义研究实际上是把科学技术的本体论相对化,以及把社会因素理性化。弱建构主义者,特别是爱丁堡学派的强纲领一方面想使它成为社会学乃至全部社会科学研究的典范,成为理性和科学的体现,同时在另一方面却又否认科学知识与一般知识的区别,使科学等同于其他文化科学。强建构主义者则是在强调科学或技术的社会建构的同时,把客观的自然因素放置一边。谢廷娜、拉图尔等人提倡用参与式观察对科学家的广泛访问来理解科学,但对自然界在科学活动中的地位的认识,却仅仅停留在关于自然界的人工或语言建构之上。而平齐、比克的研究则表明,技术社会学应着重于社会因素怎样建构人工制品,而对技术的工艺内容可以置之不顾。建构主义这种对科学技术产生所做的过份的“社会学简化”不可避免地否定或抹杀了科学技术的本体论方面的因素,忽视了科学技术的物质基础,从而把科学技术看成完全由各种社会偶然性因素组成的东西。

应该说,在当代有关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文化争论中,建构主义有着强烈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后现代主义者以对真理、客观性、因果性、合理和进步等的怀疑和批判为特征。鉴于强建构主义坚决地解构了科学合理性观念本身,那么强建构主义实际上就成了通往后现代主义一边的桥梁。但对于弱建构主义,有的学者认为它致力于对科学的宏观因果解释,因而应被划分到现代主义一边。可是,如果考虑到并不是所有后现代主义都强调对现代科学的解构,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还出现了继承现代主义但又超越现代主义的“建构性后现代哲学”,[12]则恐怕弱建构主义也逃脱不了与后现代主义的干系。更何况弱建构主义也有着割裂科学与理性之嫌。

2.对于科学技术的解释范围较为狭窄。强建构主义研究过份强调实验室、人工制品在理论上的重要性。如拉图尔对实验室的人类学考察,虽然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家的行为,但这种微观研究与科学的组织、结构、共同体等宏观研究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平齐、比克在进行技术社会学研究时对相关社会的社会群体的关键作用给予了充分关注,但对技术发展有着强烈影响的经济制度、政府政策等宏观条件均未被列入技术的社会建构研究的议事日程。至于弱建构主义对科学的社会研究虽然貌似新鲜,其实在默顿的大部分科学社会学研究中都已论述过。早在1945年,默顿就描述了知识社会学的研究程序,说明了可以作为社会学分析的精神产品应包括信仰、意识形态、宗教道德及实证科学,还分析了精神产品的存在基础,如群体结构、权力结构、竞争、冲突和利益等。

3.忽视科学技术后果及其评价。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适合于解释科学知识的起源和技术创新的动力,以致对于科技产品对人的自我意识、社区组织、日常生活、权力分布有何特别意义的问题很少给予关注。在许多建构主义者那里,关于科技成果的研究进入“死结”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以致把科学技术选择的社会后果几乎完全置之脑后。

与此相关,建构主义还贬低对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爱丁堡学派的强纲领和柯林斯的经验相对主义纲领在对待科学发现、科学理论是否真理等方面采取了中立的态度,即认为科学本身无所谓恶,是价值中立的。平齐、比克将柯林斯的纲领外推用于技术的社会研究时,对技术成果的最终善恶又采取了不可知论的态度,因而不去探讨有关技术的地位、技术选择的正误这样的问题。不管怎么说,建构主义开创的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新方向,对于人们从内部理解科学技术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有着莫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P.L.BergerandTh.Luckmann.TheSocialConstructionofReality:aTreatiseinSociologyofKnowledge.Doubleday,1996,2—3.

[2]J.R.Brown(ed).ScientificRationality:theSociologi-calTurn,D.ReidelPublishingCompany,1984,7.

[3]H.M.Collins.ChangingOrder,SagePublication,1985,87.

[4]J.PotterandM.Wetnerell.DiscourseandSocialPsych-ology,SagePublication,1987,chapter7.

[5]G.Myers.WritingBiology:TextsintheSocialConstr-uctionofScientificKnowledge,theUniversityofWisconsinPress,1990,141.

[6]K.D.Knorr—Cetina.TheManufactureofKnowledge,PergamonPress,1981.

[7]B.LatourandS.Woolgar.LaboratoryLife:theConstr-uctionofScientificFacts,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86,105—150.

[8]B.Latour.ThePasteurizationofFranc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8.

[9]S.Woolgar.Science:theVeryIdea,EllisHorwood,1988,54.

第10篇

1.1组织和整理工程技术资料,并对工程质量进行竣工预验收。

1.2要求监理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估,并且要求监理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并在提交的工程竣工报告及工程竣工报验单上签署意见。

1.3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竣工验收。

1.4在竣工验收会议上,汇报合同履约情况及工程质量情况。

1.5接受有关方面对现场所有资料的审查。

1.6在验收各方人员共同签署的竣工验收报告及竣工验收备案表上签字。

2、竣工验收阶段协助建设单位的工作

2.1就竣工验收的程序和内容向建设单位提出建议及咨询,协助建设单位制订竣工验收方案、确定验收组成员名单及竣工验收程序。

2.2协助取得城乡规划、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的认可文件或准用文件。

2.3协助通知当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2.4协助组织竣工验收。

2.5记录、归纳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与各方的工程合同履约情况和执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情况的汇总材料。

2.6协助审阅上述各参与方的工程档案资料。

2.7协助组织实地工程质量查验。

2.8协助建设单位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质量和管理环节等方面作出全面评价,协调各方意见,起草竣工验收意见。

2.9协助建设单位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竣工验收备案文件。

3、竣工验收程序

3.1竣工预验收:(1)当单位工程达到竣工验收条件时,承包单位应在自审、自查、自评工作完成后,填写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将全部竣工验收资料(质量保证资料、评定资料、施工技术资料、施工管理资料、竣工图)报送项目监理部,申请竣工验收;(2)总现场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现场工程师对竣工资料及各专业工程的质量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应督促及时整改;(3)验收合格后,由总现场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要求监理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质量评估报告。

3.2竣工验收

我们施工单位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竣工验收。(1)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分别书面汇报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状况、工程合同履约情况以及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2)检查工程建设参与各方提供的竣工资料。(3)检查工程实体质量。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对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进行抽查检验。(4)对竣工验收情况进行汇总讨论,形成竣工验收意见,填写《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3.3竣工验收备案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完毕以后,由建设单位负责,在15天范围内向备案部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4、质量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4.1工程概况:(1)建设地点。(2)建筑面积。(3)层数。(4)建筑使用功能。(5)结构形式(地基处理方案,基础及主体结构形式),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抗震等级。(6)建筑装饰特色。(7)水、暖、电、通风、空调等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8)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施工单位名称。

4.2项目监理机构组织

项目监理机构人员组织名单。注册现场工程师岗位证书编号。

4.3质量评估依据:(1)设计图纸;(2)施工承包合同;(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4)现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5)施工验收规范;(6)国家、地方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规。

4.4工程质量概况:(1)概述工程建设情况,重点说明地基验槽、地基与基础验收、人工地基或桩基检测、主体验收、竣工初步验收等情况;(2)施工过程中有无质量事故及质量事故处理情况;(3)建筑沉降观测情况;(4)建筑主要使用功能情况;(5)设备调试、试运转情况。

4.5质量等级评定情况

每个分项工程完成后,现场工程师应在承包单位自评自核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允许偏差项目核查,确认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1)单位工程的组成划分;(2)各分部工程质量等级的核定;(3)单位工程的综合评定。

4.6质量评估意见

对于达到竣工验收要求的工程,质量评估意见通常有以下内容:(1)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2)工程资料完整有效;(3)完成的工程质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要求和合同要求;(4)质量等级优良或合格;(5)符合竣工验收备案要求;(6)同意竣工验收。

4.7项目总现场工程师及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盖章。

5、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的最后一个程序,是全面检验工程建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是现场工程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在许多建设单位不熟悉竣工验收程序情况下,现场工程师必须明确自身职责,按《暂行规定》、《暂行办法》及《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中确定的内容和程序做好本职工作,并积极协助建设单位做好相应的工作。

第11篇

与传统的仿真环境对比,建筑工程多媒体仿真以及核心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如下:传统仿真对象为建模,支持建筑实体的仿真对象表现为多种媒体;在仿真机制下,建筑实体的仿真对象具有固有性、虚拟等媒体特征,形成自动生成的运动方程;支持建筑工程仿真系统可进行科学的实验纠正,交互控制实验等;集管理、查询、操作等功能为一体,支持仿真数据的处理等。对于建筑工程的仿真而言,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核心支持技术,比如:工程数据场三维显示技术、曲面空间数据场静态四维技术、动态显示及控制四维技术、媒体对象集成处理技术等。多媒体仿真系统的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2多媒体仿真系统设计机制

多媒体仿真系统的建立,符合建筑工程领域的特征,紧密结合建筑工程建模、结构分析等技术。在高耸结构随机荷载作用下经过分析其运用规律,可利用不同的媒体表现方式反映建筑工程多媒体仿真的原型系统等。多媒体仿真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建模、分析、表现等,进行合理分布整体结构,优化设置仿真对象建模、仿真执行求解、仿真表现等模块。多媒体仿真系统的功能模块涉及了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的学科,综合应用到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多媒体仿真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可实现行为模型、形态模型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全面建立多媒体模型,其仿真对象为多媒体仿真系统,以高效仿真执行及演示不同的多媒体表现,并且其多媒体仿真系统的特点具有明显独特性,SIMUWHIS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3SIMUWHIS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应用

3.1仿真建模器的应用

SIMUWHIS系统的基础模块为仿真建模器,具有重要的模拟作用,仿真建模器具有两个系统仿真对象。在抽象化的数理逻辑空间以及形象的媒体表现空间上,具有塔架和风荷载等建模,可建立数理逻辑空间以及媒体表现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确保对象仿真模型,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仿真过程的准确性。因此,仿真建模器在系统运行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3.2风振响应解析器的应用

风振响应解析器作为SIMUWHIS系统内部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在于建立仿真执行的数理规律,确保计算仿真执行数据的精准性。SIMUWHIS系统静动力分析器通过应用仿真建模器构建的模型数据,将仿真结果数据输出来,为仿真演示器提供充分的数据。因此,风振响应解析器可连接仿真建模器,SIMUWHIS系统静动力分析器的主要功能包括:在等效的静力风荷作用下,进行求解与塔架体系杆件相关的静力响应,获取数据后,不但可为塔架杆件结构设计选择提供充分的依据,还可为此系统初阶校正工具提供最初原始数据,同时,还可按照之前的塔架设计资料,可让客户对本系统实施测试,测出其中的可靠性;在结构输入中采取脉动风荷载方式,解析解塔架在随机荷载作用力状态下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等,从而求出相应的塔架结构运动轨迹。

3.3系统仿真演示器的应用

SIMUWHIS系统的仿真演示器作为多媒体仿真系统的外在表现环境,并且经过处理系统模型数据与解析器演算的系统行为数据,获取形象空间的媒体数据,将仿真延伸到非数字的模型所描述的领域,使其仿真的结果更准确。系统仿真演示器的主要功能主要包括:真实地表达塔架以及其场景,展示塔架风振响应的表现,动态演示塔架里程行为等;采取三维空间坐标,合理判断SIMUWHIS系统仿真对象的相互作用,科学选择仿真对象的表现媒体,控制仿真对象与多种媒体表现达到一致等。

4多媒体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应用

4.1在工程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针对结构形式比较特殊,荷载以及材料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大多采取模型试验进行测定其受力性能,但是由于场地与设备的限制,会对模型试验形成直接的影响。在工程结构分析中应用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均可完成足寸尺的试验,使参数的修改更加方便快捷。同时,部分结构比较复杂,难以直接进行试验,采取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更具有优势。有限元法作为结构分析的传统方法,通常是以内里图等力线形式描绘结构应力,但是采取仿真的虚拟现实技术,可通过颜色的变化,明确三维物的各个点大小。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与点位置进行观察,更能理解工程师的思维,掌握相关概念。

4.2在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中的应用

在短时间内,业主以及评标专家需要深入了解招投标文件的编制,相关工程是否有中标的机会。特别是比较大型工程的招标投标环节,部分企业在企划阶段便开始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中应用虚拟仿真系统,可表现不能预演的施工过程,有利于减少了工作量与建筑投资,节省施工时间,提高各项资源利用率,并且不需要项目经理到现场答辩,便可经过对比,选择具有优越性、经济性的方案,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承办商中标的几率。

4.3在模拟过程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作为一项动态系统,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复杂多样的工序复杂主要包括:立模、假设钢筋、浇注、振捣、拆模以及养护等。各个工序相辅相成,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对混凝土浇筑进程造成直接的影响。但是,目前采取的模型只能对进度计划起到作用,无法真正控制整体工程的进展。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模型,可利用仿真手段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在结构工程领域中实现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进行管理建设系统以及建筑信息,监测建筑环境的空气流通问题等。

5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字:工程造价;计价方式;估算

一、工程造价和计价方法

建筑工程造价是指进行一个工程项目的建造所需要花费的全部建筑工程投资费用。即从工程项目确定建设意向直至建成、竣工验收为止的整个建设期间所支出的总的建筑工程投资费用,这是保证工程项目建造正常进行的必要资金,是建设项目投资中的最主要部分。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造价包括: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四个部分,而每一部分又包括几个相应不同内容。

我国目前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阶段,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工程造价的确定,一般都采用以下几种计价方法进行确定:(1)施工图预算法:其特点是政府是制定工程造价的主体,它是以施工图纸及预算定额为依据,按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由分部分项工程量套用相应的定额及地区单位估价表,其工程量乘以各项工程综合单价,计算出工程直接费,再按工程类别及施工企业资质等级计算其它直接费、间接费和计划利润等费用,最后确定预(结)算造价的方法。其中单位估价表,是由各地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根据省统一预算定额编制的综合单价,也叫预算定额基价,是单位估价表的主要构成部分。通过这种方法确定的工程造价,是计算建筑工程造价的基础,并作为确定工程承包合同价款,办理工程项目拨款与结算,编制招标工程标底及投标报价的重要依据。(2)新定额直接费单价方式: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地方定额采用实物法编制,实现量价分离,定额的消耗量指标由指令性变为指导性,利润的计取由原来的规定性利润变为浮动性利润。计价时不需要进行价差调整。这种方法在目前使用的较多。(3)地方定额综合单价法特点是:利用地方定额、工程量清单报价,在单价中包含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等,利用综合单价报价可以简化计算工作量。这种方法目前使用较少。(4)企业定额直接费单价法:在确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量是不是以社会平均水平,而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水平来确定的。这种方法能充分反映工程报价时不同承包商的个体差异,只有管理水平高、生产中资源消耗量少的企业在报价时才具有价格优势。(5)国际惯例方式的特点是:计价依据是工程量清单、企业定额、综合单价、在综合单价中包含间接费、竞争利润、税金,并且间接费、利润完全由承包商根据企业的经营决策,市场竞争状况自主确定。采用此种方法计价,反映了建筑生产中实际的资源消耗。使工程价格既反映其价值,又反映市场供需。

上述(1)和(2)两种计价方法是目前主要的计价方法。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在计价时都需要利用地方定额并且都需要计算工程量来最终确定工程造价。由于这种特点这样就限定了不同级别的施工企业在记取造价时必须执行同一标准的“定额直接费”或“定额消耗量指标”业主也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自主定价的权利较小,只能按照政府的“取费标准”进行计算,其所产生的缺陷为:(1)首先现行的建筑工程造价组成的内容很多,计算量较大,定额内容过多过细,消耗在工程量计算上的时间也较长。(2)与各个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不相适应,不利于建筑市场价格的竞争。(3)不能体现建筑产品优质优价的原则。(4)全国各省市颁发使用的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由于程度不同,不利于跨地区工程建设承包市场的竞争。(5)现行工程造价计算方法不能真正体现建筑工程的实际价值。建筑材料价格的变化,对于工程的土建造价(直接费)影响也是最大的。(6)不利于招投标工作的开展。

二、工程造价估算

建筑工程造价的估算,从实际上来说,就是利用某种方法对工程造价所做的一个预先估计或称预测。就建筑工程而言,由于建筑工程本身具有单体性、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对建筑地点的依赖性等特点,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工程,所以对建筑工程来说不能成批量的生产和按整个产品确定价格。这样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估算时就应当对其进行系统化、具体化、综合化全面考虑。所谓系统化,是指为加强工程造价的有效估测,应建立完备的、连贯的、准确的估测系统,使建筑工程造价估算中的估算数据采取、估算过程、估算精度三部分都处于严格、客观的分析计量及控制系统中。

具体化是指对某一建筑工程的造价估算应把建筑工程整体进行分解,划分为基本单元子项(分部分项工程),计算出每一单元子项的费用再综合形成整个建筑工程的费用。

综合化是指在建筑工程造价估算中,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分析,要注重其结构形式、建造时间、建造地点等不同因素对造价的影响并且使它们之间能够达到总体的平衡。

三、快速估价的思路和原则

现在通行的确定建筑工程造价方法,面临一大堆图纸,要填写表格将近20余种;涉及数据上万个。特别是工程量的计算,还要求计算人员既懂得工程技术,又要全面执行计算规则及取费规定,操作起来相当复杂,计算式重复繁琐,稍不注意就会出错。由于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较多,即使使用计算机,节省的时间也有限:主要是由于计算机不能识图,每一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具体数值还需经过人工进行计算后才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另外在编制或审查一个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常常需要各种不同专业的人员参与工作,少则数周,多则数月才能完成,耗时很长。所以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在现有的概预算方法的基础上如何快速而又较为准确的测算出工程的造价,在某种意义上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为此,从建筑工程造价的特点入手,运用一种方法能够快速估算出建筑工程造价是非常重要的,在时间紧时是有利于节省人力,为企业提高中标机率的。

第13篇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中智能化大厦、酒店、小区等建筑数量将会成倍增长。智能建筑其“智能”主要表现在弱电子系统方面,智能建筑弱电子系统中,安全防范子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传统的采用模拟传输方式的安防系统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是需要大量的布线施工,视频线、控制线、电源线等;其次是随着监控点数的增加(成百上千),相应的线材的数量也非常惊人,甚至出现过弱电线缆多到无法穿过大厦弱电竖井的情况;最后,传统的模拟监控系统在远程监控、传输以及与其它系统的集成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瓶颈。越来越多的问题迫使工程商、集成商、用户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而数字化安防显然是一条必选之路。

2数字化安防

网络视频服务器是第三代全数字化视频集中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属于最新一类的数字化监控产品,利用它可以将传统摄像机捕捉的图像进行数字化编码处理后,通过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Internet或其它网络方式传送到网络所延伸到的任何地方,千里之外的网络终端用户通过普通电脑就可以对远程图像进行实时的监控、录像、管理。网络视频服务器基于网络实现动态图像实时传输的特点,使得以往必须局限在区域范围的图像监控系统,变得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

应用网络视频服务器实现的数字化安防系统,上述问题将迎刃而解。首先,基于大厦的千兆甚至万兆局域网传输,系统的部署更加灵活,且摆脱繁琐的布线施工;其次,由于在前端监控点就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息流,所以,无论是远程、本地监控,还是与其它系统的集成都变得易如反掌。

目前,网络视频服务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已相对比较成熟,国内有多家产品供应商已能提供单路、双路、四路等系列网络视频服务器。下面结合天地伟业公司的典型网络视频服务器,详细介绍一下数字化安防方案。

3天地伟业解决方案

3.1系统实现,前端视频、控制、告警信息,由网络视频服务器编码后,通过楼宇主干网上传到监控中心,完成实时监控,掌握楼宇整体情况。监控中心可配置监控主机、存储服务器、管理服务器、解码器等,对前端监控设备进行管理、告警信息的查询、图像浏览和控制等功能。在系统增加新的监控点时,只须将该监控点网络视频服务器接入网络并在中心做简单配置即可,系统各项功能和运行状态不受扩建影响。

整个系统部署实施非常快捷简单,每层楼可根据监控点数配置天地伟业单路、两路或四路网络视频服务器,或直接安装天地伟业网络一体球,网络视频服务器或网络一体球接入楼层交换机,通过大厦千兆局域网将图像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系统变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为数字化监控,使得原来的模拟图像等信息成为网络内传输的“数据流”。

3.2系统优势基于网络视频的数字化安防系统具有如下优势:

(1)高性能处理系统核心设备采用高性能的嵌入式处理单元以及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保障系统长时间稳定运行。

(2)内置Web服务器内置Web服务器,支持TCP/IP、UDP等相关网络协议,支持多种网络环境。

(3)安装简易、即插即用无须像传统方式那样繁琐的布线,只要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通过IP地址的标识,即可任意进行操作,并且使用时用户界面友好,安装简单。

(4)成本低廉相应于包括所有特性的其它产品,天地伟业网络视频产品提供一种可靠和低价位的网上图像设备,极大解决了“分散监控”、“集中管理”、“远程传输”之间的矛盾。通过网络化应用,大幅减少线材及人力费用,降低了成本。

(5)先进的图像压缩技术天地伟业网络视频服务器以MPEG4/H264格式生成高质量的图像文件,在提供每秒25帧的高画质图像传输的同时,存储空间大大降低。

第14篇

1.1地理位置及布局带来的风险目前,贵州省内的文物古建筑分布较为分散,总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远离城镇,在高山峡谷依山而建,地理位置偏僻,消防水源缺乏,道路崎岖,基本没有消防通道;第二种是以民族聚居点和古镇古建筑群为代表,有一定的通行道路,但是消防设施配置仍然较为薄弱;第三种是根据古建筑打造的景区,具有良好的消防通行条件和消防设施。整体来看,消防水源缺乏,道路崎岖坎坷,消防通道狭窄,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车辆无法通行是贵州省古建筑共同面临的威胁。2014年1月11日凌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香格里拉县的独克宗古城发生大火,整个古城三分之二化为灰烬。在消防救援过程中,消防车及救援车辆始终无法进入到火灾现场进行扑救,其主要原因就是水源缺乏,消防通道狭窄。2007年发生的铜仁川主宫大火,由于长期未改造消防通道,发生火灾后,消防车无法进入,川主宫在顷刻间化为灰烬。由于历史原因和民族风俗,贵州市民族古建筑大多呈带状或片状群落分布,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自救能力不足,容易形成火烧连营之势。如最近发生的贵州侗族镇远县报京侗寨大火,村民居住的木质房屋100多栋,导致近90户村民受灾。

1.2消防设施欠缺,维护保养不到位经过对贵州侗族镇远报京侗寨大火原因分析,在大火发生时当地居民试图用消防泵进行扑救,但是花了10分钟,该消防泵仍然未顺利发动,错过了救火最黄金的时间。而在起火点不远处的大水窖的接水带水龙头损坏,无法提供扑救支援。而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时,整个古城只有一个800m3的蓄水池,并且离起火点比较远。而最近的水源大约在1.5km以外,导致在整个灭火过程无法及时补充灭火水源。从两次火灾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消防设施欠缺和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是导致在灭火救援中无法快速救援的主要原因。

1.3经营类场所增加,电气火灾成最大起因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省内古建筑内大量出现经营类场所,各种电气设备如电暖炉、空调等用电设施急速增加。根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第十二条规定,“禁止在古建筑的主要殿屋进行生产、生活用火”,而几次古建筑大火原因均是违反了该规定造成的。如贵州铜仁的川主宫发生火灾事故原因是擅自将煤炉、电火箱等设置在川主宫殿使用而造成的;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是由于客栈经营者擅自使用取暖器造成的。根据对我国古建筑火灾的原因统计表明,18%以上的火灾均是由于电气火灾造成的。

2贵州省古建筑消防保护对策

2.1明确责任,加强分工组织,落实网格化消防管理各地古建筑的防火安全应由古建筑及消防主管部门整体部署,由文物、消防、旅游等单位积极配合,明确责任,认真履行《消防法》和《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成立各分管系统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编制适合各古建筑保护单位的消防管理办法,并将该办法纳入城市规划整体规划建设。加强分工组织,成立逐级消防监督体制,完成贵州省整体消防网格化划分,建立联动救援体系。各古建筑管理单位健全消防组织和规章制度,成立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不定期举行消防检查。

2.2加强消防设施管理,强化消防安全意识以2014年全国实施的文物消防安全百项工程为契机,对各地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现有的消防设施进行清理。对各古建筑消防通道及建筑防火间距进行检查和整改,结合当地情况,完善消防水源、消火栓、消防泵室建设,使消防水源储量供水时间不小于3小时的供水量。对于不符合《消防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和贵州省消防条例的古建筑责任单位进行问责,并督促完善相应的消防设施及管理维保制度。加大古建筑消防安全教育和宣传,强化消防安全意识,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和培训教育。

2.3新建或改建古建筑增加消防规划对于新建或改建的古建筑及古建筑群落应加强消防规划,预留消防通道,并严厉禁止不设、占用消防通道的情况出现。根据古建筑的特点,规划相应的消防管网及消防泵房,在合适的地点建造消防蓄水池,统一建设整改消火栓系统。

2.4运用先进消防技术,消防火灾隐患由于贵州古建筑大多为木质建筑,可以对古建筑构件及表面喷涂防火涂料,对各棉毛丝麻纺织品进行阻燃处理。对于建筑群落,采用传统的风火墙进行隔断,对于适当的部位设置防火墙、防火门等防火分区。对于古建筑内使用电气设备的要加强管理,完善报备及检查制度。针对古建筑内部电缆容易老化、短路的特点,要求使用单位安装电气火灾监控设备。严禁使用大功率照明灯具、电暖壶、电暖炉等生活用电设备。完善古建筑群落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的建设应立足于任何古建筑均有两支水枪进行保护。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以完成对较大空间古建筑内部的保护。对于没有条件设置城市消火栓管网的古建筑,应根据古建筑群的地形布置,设置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或者消防水箱,并配备相应的消防泵房。对于依山而建的古建筑,可根据地形高差设置高位水池或水箱。在供水压力不足时,应配备手动消防泵等器材,并按期进行维护保养。在比较重要的古建筑,如会址、增冲鼓楼、石阡万寿宫、甲秀楼等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在不影响原有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建筑风格的情况下,可以安装先进的温感、烟感火灾自动报警器、吸入式烟感火灾报警器、感温线缆火灾报警器,并接入视频监控系统。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获取火灾报警信号,并进行火灾扑救。在灭火器配置方面,古建筑内部应配置手提式灭火器和推车式灭火器,在火灾发生初期进行及时扑救,不宜设置气体类消防灭火设备。在高大空间,应配置高压喷雾灭火设备。根据消防总队研究结果,在殿堂类文物古建筑中,采用高压喷雾灭火装置可以有效扑救6min类火灾,可以对手提式灭火器和推车式灭火器难以扑救的高于6m的着火部位进行扑救。高压喷雾灭火装置是一种基于分布式理念的灭火系统,以水作为主要灭火介质,通过特殊设计的细水雾喷枪实现对高大空间火灾的扑救,水渍损失小,其用水量是传统消防车的七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对于文物本体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3结束语

第15篇

1.1屋面及外墙防水工程的细部构造

(1)在施工过程中,有时需要对建筑整体实施合理的分隔,并设置有效的沉降缝,这样建筑结构就由多个沉降单元组成,降低了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对于不能进行分隔的建筑基础,可以采取桩基础施工方案,控制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有效的避免外墙开裂发生;

(2)由于施工温度以及施工材料的温度都对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在施工中对温度实施有效的控制,在不同材料施工连接处设置有效的钢丝网,既增强了材料交界处的拉接力,还有利于分隔面积较大的墙面,设置有效的伸缩缝,增强施工材料对温度变化的不敏感程度。

(3)在施工开始前,必须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施工条件,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对建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和相关的规范进行,加强对于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其次,要重点关注施工的主要技术环节,如:结构柱的施工要求和入墙深度;墙体的整体性建设;砂浆的强度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好每天的工程量和砌筑高度,按照标准而言,每日不得高于1.8m,雨天不得高于1.2m;在铺设钢丝网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并控制好抹灰砂浆的厚度,做好抹灰层的养护工作。

1.2厨房卫生间室内防水工程的细部构造

对厨房和卫生间进行防水时,主要的防水地位是墙地面和楼地面,细部构造主要包括管道根部、地漏、端部收头以及阴阳角。对管道根部进行防水,主要做好管道根部预留洞口的塞口工作,并且管道在和地面交接的部位进行涂刷时,其高度和地面水平的宽度不能低于100mm,厚度不能少于1mm,并且运用无色或者浅色合成的高分子涂料,进行涂刷时,管道的高度与地面水平宽度不能低于100mm,涂膜的厚度不能少于1mm,在管道根部的周围,要确保其高于地面并形成约2%左右的泄水坡;在穿墙套管的根部进行密封,并运用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进行二次涂刷;在对阴阳角进行防水施工时,要确保基层的干燥、牢固和平整,并且保证阴阳角为半径50mm的圆角,不能在阴阳角处出现流槎现象;在卫生间中,要确保卫生设备、洁具和管件的牢固,并做好固定预埋件的防水、防腐以及接口与节点的密封工作。另外,在卫生间的地漏接口、翻口外进行密封材料的嵌填工作时,要确保堵严。

1.3地下室防水工程的细部构造

地下室细部构造防水施工工程中,在进行后浇带、施工缝防水过程,应该保证防水施工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保证防水效果。这就要求在防水施工过程中,通过在水平施工缝中加设钢板进行止水,同时在后浇带中采用高强防水涂布,增强后浇带的防水效果。另外,对地下室地板防水施工过程中,在底板背水面防水效果更佳,通过混凝土结构自身的防水性能,合理的设置防水保护层以及防护层,这样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也不会给工程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1.4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做好维护工作

即使建筑工程的设计比较合理,施工材料的选用也比较合理,但是吐过施工方法出现问题,那么也将会给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带来一定影响。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由于施工技术原因导致出现的渗漏现象占据了47%,所以,在确保工程的施工设计与施工材料的科学合理时,保证施工技术的水平高低与施工过程的操作是十分有必要的。运用不同的防水材料对不同的工程部位进行施工。另外,在建筑工程验收后,有些业主不懂得建筑防水结构围护,给建筑防水性能造成很大影响。还需要业主加强对建筑定期的检查与翻新,及时发现渗漏问题并及时处理。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