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图书馆文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有利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未经筛选的西方价值观大量涌入。强烈的东西方文化碰撞导致尚未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们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而忽视了对本土文化和历史的学习。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缺失,他们过于注重享乐而忽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不能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帮助他们形成正确向上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汲取精神上的养分,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能够感染并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步纠正他们的负面心理。文明、健康、有感召力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各种极端行为与不良精神状态,使他们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1.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我国自汉代以来就有的优良精神文化,几千年来,传统的精神文化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如今的校园精神文化同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完善的教学设施、通过各种校园活动能够获得的积极向上的心灵体验,这些点点滴滴都将深深铭刻在大学生的青春记忆里,有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3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主要形式有社团活动、学术讲座、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勤工俭学、志愿者活动等。课外文体活动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顺应了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树立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更锻炼了他们的组织策划能力;各类科技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社团活动能有效地缓解学习压力,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个性的良好发展,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师资力量、图书馆和实验设备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图书馆是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之外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2.1图书馆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互动发展
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全体员工在管理、服务活动中创造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财富,它涵盖了图书馆人特有的价值观、思想意识、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管理作风等。
2.1.1图书馆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价值的判断,是对客观事物的是非、优劣、主次、正误以及可行性的价值认识。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每所高校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它也必然成为校园精神文化和图书馆文化共同的价值取向。
2.1.2图书馆文化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图书馆文化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建设和引导,使图书馆在优化育人环境的同时影响校园文化的正确走向。如果将图书馆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将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创建文明校园有机结合起来,使文化建设活动呈现出领导重视、目标明确、组织健全、师生共同参与的良好态势,就能充分发挥整体效应,极大地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2.2图书馆是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机构
2.2.1图书馆是校园物质文化的核心内容图书馆通常作为标志性建筑,是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图书馆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能体现出一所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校园内最亮丽的风景线。宽敞明亮的馆舍、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现代化的服务手段等,这些不仅是高品位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有效的技术支持。
2.2.2图书馆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阵地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查阅文献资料、加强理论知识、扩大视野的地方,更是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养、感受时代脉搏的地方。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让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求知欲望,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充分吸收科学的养分,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
3.高校图书馆如何参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3.1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文献资料,以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教育机构,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图书馆文化的内涵与作用,主要是通过图书馆的网络平台、文献检索服务、丰富的馆藏、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科学的管理理念来实现。图书馆文化的引领功能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在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担负着重大责任,能充分体现高校内在的精神力量,同时也体现了校园精神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新高度。在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自觉性和热情。如图书馆可以会同系部及教务、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按月、按学期统计各系、各班级的读者到馆总量和人均借阅册数,依次排出名次,并通过学校的网络平台进行公布,名次靠前的系部和班级给予相应的奖励;还可以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和有奖读书活动等。
3.2建立实用型馆藏资源,形成特色藏书体系
构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是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因此必须建立实用型的馆藏资源,形成特色藏书体系。
3.2.1所谓特色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以某类学科专业为主体所特有的、有别于其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很多高校都有自己所处的行业,行业特点突出,因此,特色馆藏的建设应与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规模以及学科专业设置相吻合。图书馆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辅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与教务处和各系部沟通,图书馆馆长还可以通过参加教学工作会议,及时掌握学校的教学动态以及了解重点专业、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具体情况,增加该类文献的品种与复本量,并保证其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3.2.2图书馆还可以与科技处、网络中心联手,将本校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的相关资料储存到图书馆的服务器中,并将本校的研究课题、教师论文以及学生的优秀论文、优秀设计成果等做成专题数据库,形成实用型的特色资源。
3.2.3另外,在文献资源的采购过程中,要树立文献资源优势互补理念,兼顾印刷型文献与非印刷型文献,使各类资源协调发展。
3.3树立服务意识,提升馆员素质
3.3.1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其实质就是服务部门,因此要将“为读者服务”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图书馆工作当中。图书馆员要树立窗口意识,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学会开展微笑服务。
3.3.2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馆员素质偏低的现象,虽说各校近年来大力引进人才,但总体来说专业人员仍然缺乏。针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薄弱、业务素质低的现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首先,每周固定一个时间段闭馆,在该时间段对全馆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并定期组织业务竞赛;组织高专业学历和职称的馆员开办专题讲座。其次,选派人员外出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相关的经验交流会,与会人员回来后写出心得体会并将知识讲授给其他馆员,以求共同进步。另外,可以加强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馆员外出参观考察,吸取兄弟学校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4.结束语
一、网络文化的简要概述
(一)网络文化内涵
所谓网络文化,主要以网络作为传播载体,在虚拟的空间中实现信息传递,如传播和猎取等,进而达到文化信息交流的目的。网络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关键部分,能够对高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重要影响,不仅能够促进人们共同进行文化的交流和学习,同时还能成为高校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高校图书馆信息交流的方式,网络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网络文化特征
首先网络文化主要借助电子的高科技文化,实现了文化传播的丰富多样性和广泛性,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是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它不受任何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能够为人们提供多元化的信息空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再次是网络文化的虚拟性。这主要体现在网络空间上,由于网络空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虚拟性,而网络文化就是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得到广泛传播。最后是网络文化的交互性。这主要体现在网络信息交流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网络文化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二、图书馆文化和网络文化之间关系
由于网络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关键组成体,一旦形成网络文化,它不仅是一种挑战,还是学习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机遇。而图书馆文化是一种具有历史性的文化,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文化能够为网络文化提供补充和引导,而网络文化能够为图书馆文化提供更加广泛的阅读空间。所以,图书馆文化和网络文化是缺一不可的内容,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从而实现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以及科学精神之间的融合补充,推动了高校图书馆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共同发展。
三、如何实现图书馆文化和网络文化互融互补
(一)充分实现图书馆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良性互动
通常情况下,网络文化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性,能够和图书馆文化协作发展。所以,要充分实现图书馆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良性互动,就要先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中的精华,为图书馆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成为图书馆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然后要充分发展网络文化的有利之处,建立相应的图书馆文化数据库,从而将图书馆文化和民族精神充分传播并发扬光大,实现图书馆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良性互动。最后要时刻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意识,从而使网络文化和图书馆文化得到健康发展。
(二)网络文化和图书馆文化缺一不可
不少人会片面的认为,互联网的搜索和导引能够直接代替图书馆的各项功能。然而,事实上,网络文化始终替代不了图书馆文化,这主要因为网络文化仅仅是一种网络工具,而图书馆文化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占有主导作用。所以,网络文化的兴起能够直接促使图书馆文化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实现世界文化和图书馆文化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使网络文化和图书馆文化之间的交融互补成为热点。
(三)不断建设优秀的网络文化
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十分复杂性,且发展不平衡,甚至和西方文化的传播产生诸多冲击和挑战。另外,网络上常常出现不少盗版信息或者虚假信息等,使得网络文化的健康性受到诸多威胁,对此,人们应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从而使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由于国内外图书馆相继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网站,使得图书馆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强化对网络空间信息资源的管理,满足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性能。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优秀的信息文化资源,从而将不良文化剔除在萌芽状态,甚至用先进的优秀文化抵制西方不良文化,不断建立起优秀的网络文化,推动图书馆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共同发展。
四、网络文化和图书馆文化互融互补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企业文化的根本要“以人为本”。企业要想不断地发展与壮大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图书馆若要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充分利用企业图书馆的职能,企业图书馆并不是企业的管理层,但却能够鼓励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员工了解企业,了解企业文化,为企业员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建设。企业员工从思想上对企业态度的转变会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一个舒适、平等的工作平台有时比物质做层面更有吸引力。企业的经营实际上就是企业文化的经营,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仅会感染每一名企业员工,更会为企业的服务对象带来精神上的依赖,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图书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树立企业品牌
我们常说顾客是上帝,但顾客也是可以被我们引导的。在高楼大厦不断增多的城市中,很多人常常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企业对消费者的人是不应该停留在表面的消费者需求上面,而是要深层次的挖掘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要赋予企业文化真正的含义,瞄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树立正确的企业品牌。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石,企业的发展不但要靠着地区发展优势和企业制度创新、人才引进,更要依赖于正确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未来发展留下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企业文化在形成过程中,首先要以人为本,其次是企业的产品,最后是社会的影响。
2.2增强企业文化的沟通交流
沟通不是单方面的,企业文化的沟通交流也是一样,企业的内部之间的沟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等等。企业文化的沟通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上下级之间的谈心,而是以参与文化活动的方式,共同参与。这种方式为企业的内部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具有创新精神。企业文化的传播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慢慢地渗透,长年累月的积累,逐渐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和凝聚力。
3图书馆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的生产模式和运行管理手段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如果我们说前几年的企业发展口号是“创造机遇,挑战常规,超越自我,步步领先”,那么今后就应改为“创新品牌,提高品质”,在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满足的同时,人们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承诺。企业文化与企业产品质量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产品在公众视野的影响力,增加人们对企业产品的需求[1]。图书馆正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一方面能够宣传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在企业的自主创新过程中可以提供相关资料,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
4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图书馆的具体措施
4.1图书馆应加强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包括企业产品、企业管理手段、企业运营方式、广告和企业形象的塑造,还包括企业的设备、技术能力、材料的购置等方面。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现在的企业文化建设中一定要考虑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文化建设已经渗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环境情况和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对企业形象的设计和广告的制作提供方向。企业文化原则应强调企业产品的质量,在市场中顾客对产品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品质的选择,保证做出优质的产品,是树立企业信誉和品牌形象的基础。
4.2图书馆应重视企业行为文化建设
图书馆要利用自身庞大的馆藏优势对企业进行规划,按照规划标准,对企业的办公区、活动区、生产区等进行全面覆盖,从而形成统一、美观、容易区别的企业整体形象[2]。企业还应该加大对物质设施、文化设施的投入,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和休息场所,结合员工的兴趣爱好,积极策划唱歌、书法、绘画、打球等文化活动,企业可以组织一些具有社会价值的文化交流,使企业员工增加自身素质水平,积累文化知识,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同时,在策划组织这些活动时应秉着勤俭节约的原则,避免铺张浪费。
4.3图书馆应重视企业文化制度建设
企业文化制度是对企业自身目标和员工行为给予一定约束的制度,它具有共性和强制的行为规范标准。企业文化制度对每一位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着约束,它对企业员工的职责、企业的生产流程、企业的考核制度、企业每一工作环节的责任归属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3]。图书馆应注意企业文化制度的执行,加强企业创新建设中的企业制度文化管理。
4.4图书馆应加强网络信息建设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应用已经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成功的企业离不开人才的管理,科学的管理手段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开发的重点。图书馆应该利用馆藏资源,给企业员工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知识累积提供查阅资料,企业如何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现代化的程序管理手段,实现自动化办公流程,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加强网络信息建设,可以帮助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将企业文化的精神理念共享到网络平台进入企业员工的心里。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设一个企业自己的网站,企业的领导可以通过网站信息,增强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使员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4.5图书馆应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文化受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它被整体社会环境所制约,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方式的逐渐变化,都会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不仅仅要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还要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物力、技术、设备、资源等元素,人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图书馆应用科学的发展引导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把对人才的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刺激企业员工发掘自身价值。在企业管理中,要强调人人平等、推己及人、互帮互助,营造出企业是我家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真正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5结论
图书馆的合理利用能够带动企业的整体发展,企业文化的正确树立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图书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两者互利共荣,共同为企业带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利益。在图书馆的管理方面,不要局限于老的管理手段,要多进行创新,多向国外成功的企业图书馆建设吸取经验,要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加深企业高层“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思想观念,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份保障,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马莉虹 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黄炳生.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6(01):41-43+40.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
因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高职校园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是教育和企业生产相结合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结合企业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实现校企互动,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形成。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以职业文化为中心
在人们长期从事职业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职业文化,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及价值理念,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职业荣誉感和职业使命感,并让人们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和职业礼仪。将职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学生会对职业精神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利于他们职业能力的形成。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具有地区特色
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当地的工业区域发展息息相关,是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符合当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所以,高职校园文化要具有地区特色。
二、图书馆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里面藏有大量图书,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课堂思想教育的补充,所以,图书馆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不可替代。
(一)具有道德导向作用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一定要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学生道德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文化辐射功能非常强烈,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在信息的把握上主观倾向比较明显。图书馆具有多样的文献资源和美好的读书环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形成。和课堂的知识灌输相比,学生在图书馆属于主动接受知识,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并且渗透方式十分自然。图书馆还可以以学生的思想活动为基础,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向他们推荐优秀的期刊,了解一些先进事迹,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不怕吃苦的精神及高尚情操,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能够陶冶学生的精神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藏有很多书籍,书籍的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学生在图书馆中阅读书籍,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受到高尚道德的熏陶,从而让他们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此外,图书馆的阅读氛围宁静而雄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精神,让他们的内心平静,从而更好的获取知识。此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不断思考,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会勇于探索,达到精神和心灵的完美提高。
(三)具有辅助教育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在图书馆获取知识,不受课堂的限制,并且他们在图书馆获取知识的方法十分灵活。全校的学生都可以在图书馆学习获取知识,所以图书馆的教育对象非常广泛,它就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对课堂教育的补充,同时这也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需求,因为他们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想获取更多的知识,如社会知识和人生体验等。在图书馆中,他们除了温习学科知识,还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知识,开发他们的潜能。所以,在图书馆这个第二课堂中,学生可以开阔眼界、充实精神生活,补充课堂教育的不足,辅助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具有社会实践作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在图书馆中参与图书的管理工作,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图书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有优势,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既可以培养热爱书籍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以在管理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为他人服务的思想,对于对于他们将来在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处理非常有帮助。此外,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还可以举办多样的活动,如书画摄影展、读书会等,这样可以锻炼他们全方面的能力,为他们将来担当社会的各种角色打好基础。对于高职原来来说,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包含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图书馆正具有这方面的作用。
(五)具有文化娱乐作用
在图书馆人们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并受到教育和安慰,并且在读书馆阅读是一种有益的娱乐方法。随着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书目种类的不断增多,学生在图书馆的时间的也逐渐增多,它在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结构宽敞、造型美观、具有现代化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及声像视听室等,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三、结束语
1.1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反腐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清正廉洁的社会风气形成并保持,需要包括高校在内的全社会各有关方面共同参与,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是全社会反腐倡廉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1.2高校的现实使命
1.2.1高校自身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随着国家对高校生均拨款额度的加大及办学规模的扩张,高校的科研、基建、物资采购等方面的经费逐年增加,高校参与社会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现实中已经出现的少数高校经济腐败案件为高校自身的反腐败工作敲响了警钟。此外,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学术不端以及学生考试、评优、入党等过程中不合规章的情况。由此可见,加强高校的反腐败工作,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是高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1.2.2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廉洁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崇洁尚廉”人格的高素质公民,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是一个立足于当前,着眼于将来的战略。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对于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校园环境、校园廉政文化氛围、廉洁诚信的道德风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更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高校图书馆是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涉及到学校的各部门及各个层面,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其中高校图书馆又是学校传播文化知识和信息的前沿阵地。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图书馆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以及能满足读者查阅并获取廉政资料的先进设施、优雅的研读环境、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和手段等。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使之真正成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3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现阶段,在国家大力提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主动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日常工作中。以党的十报告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这一主题,开展有关廉政建设方面的系列活动。
3.1重视有关廉政方面的资源建设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购廉政方面的书刊和电子资源,开辟专用廉政书架或廉政阅览室,是图书馆主动服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廉政文化建设,离不开参与者对廉政的认知,只有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和规范,才能为树立廉政理念、廉政意识乃至廉洁行为奠定基础。比如,安徽科技学院图书馆自2009年学校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建设以来,顺应形势,全馆上下高度重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及时为广大读者开辟了专用廉政书架。在推进该项工作中克服了种种困难,专门抽调业务骨干,从80多万册纸质图书中精选出2千多册有关廉政、反腐方面的书籍,并在挑选出的书刊上增贴了醒目的廉政标签,主动缩小廉政文献查阅范围,为广大师生能随时借阅不同种类和内容的廉政书籍提供便利。另外,该校图书馆采编部还专门开通了网络、短信平台、邮箱等多种读者荐书方式,广泛征集读者意见和建议,及时订购读者所需的廉政书刊和相关的电子资源,不断充实廉政书目数据库,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3.2组织开展学廉、评廉等系列活动
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廉政读物读书报告会,分享读书心得,是提高阅读效果,提升师生廉政素养的有效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师生开展系列廉政文化辩论赛活动,通过展开辩论,不仅能有效激发师生参与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热情,而且强化了大家反腐倡廉的意识,让廉政文化真正能入脑入心,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师生个人自荐和单位推荐基础上,开展廉政文化优秀读者评选等活动。总之,高校图书馆要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让学廉、评廉、创廉活动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提高广大师生参与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3.3图书馆网站开设廉政信息资源导读专栏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廉政书架、廉政阅览室及相关电子资源在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促进剂作用,提高其廉政馆藏资源的效用,建议在图书馆网站上开辟廉政信息资源导读专栏,及时推介有关廉政方面的新上架文献资源,鼓励读者将读书感想及收获通过QQ、微博等方式发表在专栏上,与大家分享、互动,激发更多读者对廉政文献的阅读热情。
3.4利用新媒体助推廉政读书活动
微信、微博、短信平台等新媒体推送的信息,往往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采用新媒体向读者实时推送图书馆的廉政书讯,推介有关廉政方面拟开展的活动等,可以做到“精确、快速”推送,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尤其是图书馆员还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积极采用计算机合成和模拟技术,从文字、声音、画面等多方面入手,将具有代表性的廉政教育素材加工制成各种多媒体教育短片并上传到图书馆网页上,使之成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型“活动载体”,扩大校园廉政文化教育的影响面。
4结语
1.1举办学生文化活动的意义
1.1.1增进交流,加强沟通,提升图书馆吸引力
在现代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应该更注重与读者的互动与沟通,及时掌握读者的动态与需求,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搭建起一座信息互通的桥梁,使图书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发挥极致。
1.1.2提高图书馆资源推介的能力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举办各种学生文化活动,使学生成为图书馆的“常客”,让学生形成一个印象,只要有文化活动就在图书馆进行,做到“我不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让学生不仅仅把图书馆当成一个上自习的地方,更要把图书馆当成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久而久之让学生对图书馆产生浓厚的兴趣与依赖。此外,要适当在学生文化活动中嵌入对馆藏资源的各种推介信息,使学生有意无意间就可以了解到诸如“图书馆新引进书刊”、“新引进数据库”、“移动图书馆推广”等多种信息,从而提升图书馆资源推介的能力。
1.1.3创造发挥图书馆资源价值的条件
在图书馆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思考如何将读者吸引到图书馆。图书馆通常采取不断地丰富馆藏资源,试图通过采购更多符合学生“口味”的书籍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然而,效果微乎其微,反而造成了很多资源闲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就是要先把读者“引”进来。如果我们采取举办多种学生文化活动的方式必然会吸引大批的学生到图书馆,即可创造发挥图书馆资源价值的条件。
1.1.4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的需要
在现代图书馆工作中,传统的借还书服务已经不能够再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需要不断地开拓新的服务方式,新的服务理念来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需求。学生文化活动是高校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展现才能的平台,更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体现。图书馆通过满足大学生填补课余时间的需求,从而丰富了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向学生传递了知识,为图书馆凝聚了“人气”,进而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二、举办学生文化活动需遵循的原则
2.1效益原则
图书馆举办学生文化活动是一项文化传播的行为,为了使其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效地开展,就必须要注重其所产生的效益,适用于采用商业眼光来对待这一经济特征。所以,图书馆所举办的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具有一定的知识可获取性。除了满足大学生的胃口外,必须使参与者能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决不能花了钱,办了活动,最后仅供娱乐,一定要开展能够促进大学生文化知识增长的有意义的活动。3.2 组织原则举办的活动必须经过充分的组织方可实施。从制定活动目标、规范组织管理和制定实施计划等一系列活动过程,都必须经过明确的梳理,形成一份行之可行、行而有效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
2.2指导原则
图书馆在学生文化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组织学生文化活动,并不是将图书馆的场地和资源简单的交给学生就完成了工作。而是要在学生文化活动的整个环节中进行把控和指导。既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活动客体演绎为活动主体,同时也要对活动价值导向和实施方案进行判断,扮演好一个“裁判”的角色。
2.3创新性原则
随着年代的变迁,70后、80后和90后这些称谓不断交织更替,举办学生文化活动所面对的对象也在不断地变化。不同时期的学生文化活动应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主题,不仅要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特性,更应能正确引导学生。因此,学生文化活动的设计要不断地创新,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循规蹈矩。要善于发现学生生活中的闪光点,加以挖掘,赋予创新。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图书馆举办学生文化活动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3.1存在的困难
3.1.1人手不足
馆员们每天都有自己繁重的业务工作需要处理,很难单独抽出人手对学生文化活动进行指导和跟踪。目前,大部分图书馆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处理组织学生文化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这就导致了布置的工作没有人具体负责和组织实施,导致很多活动做不起来。
3.1.2经验不足
图书馆举办学生文化活动是图书馆自身业务中新发展起来的一项工作,毫无“前车之鉴”。对于馆员们来说完全是一项新的极富挑战的工作,会经常遇到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困境。举办学生文化活动不再是简单的通过书本和学生打交道,更像是以一个辅导员的身份来和学生相处。
3.1.3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图书馆开展学生文化活动的重要问题。由于在图书馆的业务经费项目中,学校并未划拨独立经费用于开展学生文化活动,导致学生文化活动缺乏经济保障,严重阻碍了活动的开展。
3.1.4宣传手段落后,影响范围小
活动初期的宣传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活动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参与者的数量。传统的宣传思维仍停滞在手绘海报,散发传单等简单易做的方式,影响范围有限,传播速度较慢,达不到“广而告之”的宣传效果。
3.2图书馆举办学生文化活动的具体措施
3.2.1发挥义务馆员
学生社团的作用。义务馆员和学生社团是图书馆举办学生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加入不但可以弥补图书馆人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促进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搭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平台,帮助我们更好的组织和实施活动。
3.2.2与校团委、学生工作部积极展开合作
广泛的开展与学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的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发挥学校资源。比起团委、学生工作部举办学生活动的经验,图书馆尚显不足,所以图书馆需要加强与团委、学生工作部的沟通交流,互通有无,互惠互利,联手开展学生文化活动,借助他们较为成熟的学生工作经验和活动举办经验,积极展开合作,共同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努力。
3.2.3学校支持为主、市场化运作为辅
图书馆应结合学校项目化及图书馆品牌化建设,将学生文化活动打造成一个图书馆的文化品牌,并使之纳入到学校每年的经费预算,避免一次性而无后续投入的情况发生,使活动能够得到连续开展。同时,借助学生社团“拉赞助”的经验,适当让学生通过“赞助”的形式获取一定资金,这样不但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也能够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赞助”项目要由图书馆严格审核与把控。
3.2.4通过新媒体通信手段扩大影响力
充分利用新媒体通信手段的影响力,借助诸如:微信、微博、QQ等多种新通信渠道,扩大宣传力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读者建立起信息互通渠道。
四、结束语
论文摘要:在界定图书馆文化与组织文化的基础上,利用国际通用的组织文化模型与工具对图书馆组织文化类型进行一般性研究,并构建一个基于知识管理与服务的图书馆组织文化模型,将图书馆管理文化和服务文化各划分为4种类型,指出现代图书馆应着力构建学习文化一创新文化和知识文化一智慧文化,以增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图书馆文化与图书馆组织文化
图书馆本身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文化载体、形态和现象,它是人类文明集结、保存和传承的基地。同时,图书馆又是一种具备特定组织目标、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制度化的组织结构、普遍化的行为规范的开放的社会组织系统。因此,图书馆文化应涵盖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及其承载的人类思想精神和知识资产,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价值理念、思想认知、精神风貌、道德准则、服务与管理规范、组织结构、人际关系、行为方式,图书馆建筑风格、管理与服务设施等等。其内容可大致分为积存于图书馆中的社会文明、图书馆管理运营与服务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两个方面。前者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成果,后者是图书馆人自身努力创造、争取与奉献的结果。
图书馆组织文化是图书馆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包括价值理念、使命愿景、思想认知、行为模式、管理风格、人际关系、建筑、服饰等在内的文化现象。它是图书馆自身的文化,既有民族、区域、行业文化的共性,又有图书馆各自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个性。
根据美国著名组织文化专家Schein关于组织文化的定义,我们可将图书馆组织文化分为物理行为、显性价值和隐性认知三个层次。其中物理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表层文化,包括图书馆建筑、装饰、标志、设备、员工服饰、行为结构与流程等;显性价值是组织表述和崇尚的价值观念、愿景使命、战略目标、道德准则、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隐性认知是内化和潜藏在图书馆工作人员头脑中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真理真实、人类本性、人类活动以及人际关系本质的基本假设、认知、思想、信仰等,由于它们大部分处于一种无意识的或者隐秘的状态,所以很难被观察和描述。隐性认知是图书馆组织文化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它与图书馆显性价值一起引导、激励、约束着图书馆人的各种行为。
2图书馆组织文化的类型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组织文化类型或特质的模型与工具,它们从多个角度对组织文化进行分析与分类。除了美国著名组织文化专家Schein关于组织文化层次的划分外,英国当代最知名的管理大师CharlesHandy提出了权力文化、角色文化、任务文化、个性文化四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并用希腊神话中的诸神,来对应他所描绘的四种基本的组织文化模式:宙斯(Zeus)代表权力,阿波罗(Apollo)代表角色,雅典娜(Athena)代表任务,狄俄尼索斯(Dionysus)代表个性。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母斯·核斯克特教授在前人研究基础总结出强力型、策略合理型和灵活适应型三种企业文化类型。美国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Denison教授提出文化特质模型,从一致性、适应性、参与度、使命等方面考察组织文化。美国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Quinn教授提出了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从外部一内部、灵活一控制两个维度将组织文化划分为支持导向、创新导向、目标导向和规则导向四种,等等。这些文化类型或模型都可以用于对图书馆组织文化的考察。
另外,基于图书馆组织管理中的人性假设理论,可以将图书馆组织文化分为经济人文化、社会人文化、自我实现人(文化人)文化;根据图书馆所在国家、民族文化特征,可以将图书馆组织文化分为美国文化、日本文化、中国文化等;根据图书馆所在系统,可以将图书馆组织文化类型分为公共文化、学校文化、科研文化、专业文化;根据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内容方面,可以将其分为图书馆管理文化、图书馆服务文化、图书馆技术文化、图书馆建筑文化。
3基于知识管理与服务的图书馆组织文化模型
上述图书馆组织文化类型的研究都是将一般性的组织文化理论应用于图书馆。为找到更能体现图书馆特色的组织文化工具,本文尝试构建一种基于知识管理与服务的图书馆组织文化模型。
3-l图书馆组织文化与知识管理和服务知识管理是一个对人和信息资源进行动态管理的过程,它的重点在于以人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目的是要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在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传播与共享,最终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知识服务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要,以解决用户闯题方案为直接目标,通过对用户知识的需求和问题环境的分析,向用户提供经过智能化处理的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产品。由此定义可以看出,知识管理和服务与组织文化在内容和方式上有很多的相似与相关性,它们都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优化人的思想认知来促进组织和个人问题的解决,相互之间存在着映衬、衔接与通融的关系。
现代图书馆从来就是提供文献、信息与知识管理和服务的社会事业单位,肩负着保管和提供社会公共知识,传播人类文化与文明的社会服务职责。同时,图书馆作为知识型社会组织,在自身人员与机构管理中也面临着贯彻实施知识管理理念,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组织能力的课题。这些功能的实现和问题的解决都可以而且必要通过对图书馆组织文化特别是图书馆显性价值、隐性认知文化的管理来引导和支撑;同样,图书馆知识管理和服务的实施也直接意味着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由于社会信息化、知识经济及图书馆自身都处在持续变革发展过程中,当我们从知识管理与服务的的视角来考察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时,很容易发现不同的图书馆在履行公共知识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及贯彻实施知识管理的方式和程度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些都反映出图书馆组织文化类型与发展态势的不同。
3-2基于知识管理与服务的图书馆组织文化模型为反映图书馆履行公共知识管理与服务职能及自身贯彻实施知识管理的水平和模式,本文试以馆员和客户(包括图书、信息、知识与咨询服务的用户)为横轴的两端,以图书文献和思想智慧为纵轴的两端,以知识和信息为同心圆的核心,构建一个基于知识管理与服务的图书馆组织文化模型,如图1所示。
3.3基于知识管理与服务的图书馆管理文化在基于知识管理与服务的图书馆组织文化模型中,纵轴的左边为图书馆管理文化。依据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手段、条件和水平,即根据图书馆实行信息公开、知识共享、人本管理、学习促进和知识刨新的情况,而将图书馆管理文化由下往上分为科层文化、人本文化、学习文化、创新文化四种。
其中,科层文化强调等级秩序,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职位描述和垂直沟通,形成上下级的命令与服从、指挥和控制关系。它是一种传统和基础的图书馆管理文化,适应图书馆业务运行及资产、人事、行政计划等稳定、有序管理的需要。图书馆馆员的行为趋向和相互关系既遵循严格的等级与规章制度,又受到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图书馆管理信息主要是自上往下的流动,馆员对知识信息的占有和贡献与其职务和地位成正相关关系
人本文化视图书馆馆员为管理的第一要素素,重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的自觉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把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认识人、理解人、感化人、发展人、培养人、教育人、激励人的管理方法与管理艺术贯通于图书馆管理实践,作用于图书馆管理过程。按需设岗,改“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按岗取酬,劳酬挂钩;对奖金的发放、荣誉的授予、职称的评定都以业务水平和岗位实绩为依据。实行管理信息公开,使每个馆员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和潜能
学习文化通过鼓励图书馆馆员自我学习并提供岗位培训。建设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馆员业务素质与工作技能。在图书馆内部建立知识积累与共享的机制、制度和平台,奖励和尊重那些专业技能突出、乐于分享知识和经验的专家型馆员。图书馆馆员广泛学习图书馆业务知识及其他各学科专业知识,成为具有渊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知识管理团队,从而为图书馆开展专业化知识服务提供良好人力资源和知识技能保障。
创新文化是在上述文化基础上的提升。图书馆依靠馆员的力量和各种社会资源,切实开展方法、技术、知识与思想体系的创新。根据时展推进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变革。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水平与社会地位。图书馆的管理制度较为宽松,民主气氛浓厚,知识技能更为卓越,具备开展知识创新的管理运营能力和面向客户需求提供高端咨询服务的谋略智慧。
3·4基于知识管理与服务的图书馆服务文化在基于知识管理与服务的图书馆组织文化模型中,纵轴的右边为图书馆服务文化,依据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的内容、方式、理念、条件,即根据图书馆集成性信息平台、集成知识平台建设以及开展文献、信息、知识、决策咨询服务的情况,而将图书馆服务文化由下往上分为图书文化、信息文化、知识文化、智慧文化四种。
其中,图书文化是图书馆基本的和传统的服务文化,图书馆主要提供图书、报刊等文献的收藏、整理、检索、阅览服务。客户(主要是读者)把图书馆当作查询、借阅图书文献进行自我学习和研究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场所。
信息文化是在录音、录像、数字、网络媒体发展起来以后,图书馆服务文化的新发展。信息载体和媒介的多元化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媒体的发展不断挤占印刷型图书文献的生存空间,网络数据库越来越成为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重要甚至主要组成部分。图书馆通过网站、桌面工具等手段将自身的数字信息资源嵌入用户环境,满足用户宽泛或专业的信息需求。
知识文化是指图书馆主要提供面向知识内容的针对性集成性的知识服务,即“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这里的知识服务主要还是显性公共知识与机构知识及其平台的服务。
智慧文化是指图书馆通过深入挖掘利用自身及社会的知识智力资源,直接为客户提供面向解决方案的决策咨询服务特别注重利用自身的专业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优势,发掘图书馆及社会专家团队隐性知识与思想智慧,为集团和个人用户提供面向课题与决策的客观的评估报告和具有可行性的战略、策略解决方案;通过不断开发和产出高附加值的知识与文化产品,使图书馆成为文化整理、文明传播与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
论文摘要: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探索实践中,以其和谐文化、服务文化、细节文化三个方面的努力形成了独有特色的文化氛围。为完善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努力搭建和谐共振的大平台,以互促共进的制度提升图书馆品质,从而培育和谐共融的精神文化场。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文化和谐文化细节文化文化场
文化是一个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文明的象征。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精神之所在.是校园凝聚力和知识氛围形成的核心因素。大学图书馆是保存知识传承文化的场所,是构成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功能融合于学生的课外知识摄取、教师的继续深造、学术交流的开展中.因而是大学中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之一。图书馆馆藏、馆舍、馆貌的发展变化作为学校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无形中反映并见证了大学文化建设的轨迹。
而图书馆的文化底蕴和书香氛围更是弘扬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推动了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对高校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发扬和传承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图书馆是体现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一个重要窗口,吉林师范大学历年来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氛围的培育,并深刻认识到了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对于整个校园文化培育的重要性。
一、物质文化层面——努力搭建和谐共振的大平台
物质文化层面是图书馆文化的载体.是图书馆文化孕育的坚实基础。在图书馆现有的优美环境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基础上,一方面,应进一步扩大馆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文献保障率,增加全文数据库资源的覆盖率和数据量,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科技优势,广泛收集特色资源,不断完善图书馆数字化软硬件平台.为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要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虚拟咨询服务,积极推行文献跟踪保障服务,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质条件与文献优势,开展文献代检代查和科技查新服务,为读者提供快速、高效、优质的服务及特色、专题和个性化服务,结合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实现图书馆功能的良好发挥。同时。在图书馆的设计和服务上,要塑造并展现图书馆独有的文化特色,使其与现有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谐共融。保持环境的舒适度,让读者徜徉在清幽、雅静、人性化的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人性熏陶,从而达到图书馆与读者间的“和谐共振”。
二、制度文化层面——着力形成互促共进的好制度
制度文化层面是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间层面.它是塑造图书馆文化的坚实手段和可靠保障。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并不是规章制度的约束力越强实际效益就越高.其中,“度”的把握是极为重要的,应当在考虑图书馆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把读者的接受程度也纳人参考系数内,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给读者一定的自由空间,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在刚性的制度约束下给读者以柔性的关怀,建立图书馆与读者问的良性互动关系。
此外,图书馆的制度管理要充分,学习并借鉴兄弟院校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经验,加强馆际交流协作,完善业务交流、培训学习等制度,完成业务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整编、汇编工作;继续推行学科馆员制度。扩大学科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学科馆员信息导航的作用,把信息服务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建立并完善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制度、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制度,在各院系领导、学生的参与、监督下,使图书馆的管理更加民主、公平、公正化。同时.要在完善原有制度的前提下.努力尝试新的管理制度.优化图书馆各部门的服务功能,从而实现图书馆功能发挥和读者阅读需求之间的完美和谐。
三、精神文化层面——积极培育奋发向上的文化场
1.1知识服务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
这一服务方式是全程贯穿于用户解决问题当中的,是与用户保持密切沟通的,通过对文献资源进行整理、挖掘、重组,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所需的知识产品,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这一服务理念,使得知识服务成为有价值的服务。
1.2知识服务是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专业化要求按照具体专业或课题领域来组织和实施服务,提供服务的人员应在这方面有所专长,以保证对用户问题及其环境的把握,从而提高知识服务的质量[3]。图书馆员要善于整体把握读者的各方面要求,了解用户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产品,然后针对用户的具体要求,为用户量身订做具有个性化的知识决策报告,它避开了以往信息服务拘泥固定、知识产品大同小异的缺点,更能体现知识的价值,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用户。
1.3知识服务是网络化、智能化服务
网络环境的快捷通畅、智能技术的推陈出新,为知识服务的深入展开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馆为了强化自身的服务优势,必须要紧跟上技术更新的节拍,学会利用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面向用户的导读、检索与解答,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2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在联系
2.1两者间的步调是协调一致的
知识服务与知识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知识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是知识服务顺利进行的支撑,知识管理主要是收集、挖掘、传递、交流知识,促进各种知识的深层次利用和有机融合,为知识服务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前期基础。同时知识服务又是知识管理得到有效应用的重要体现,是知识管理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两者都是以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增值为直接目标,力求成功为用户解决问题。
2.2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都要求馆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知识管理要取得成效,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必须对馆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善于运用激励的方法,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每位馆员发挥其特有潜力,让他们愿意贡献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只有这样知识管理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知识服务同样也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保障,知识服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具体有:获取信息的能力、知识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可见,无论是知识管理还是知识服务都强调了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
2.3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都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
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要能够切实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即将杂乱无序的信息加工成具有价值的知识成果,最后变成用户的实际效用,这一个个过程的实现,都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如推送技术、知识仓库技术、智能技术、数据挖掘与文本挖掘技术等等,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为信息的获取、分析、共享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为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未来新思路的构想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实施策略研究
3.1以知识管理思想指导,建立知识服务管理机制
要将知识管理当中的核心理念,即读者第一,促进知识的共享、交流与增值,作为知识服务开展的指导思想,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将这种理念向每位馆员灌输,逐渐变成每位馆员的共识,变为一种自觉行为,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上,也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对原有的管理机制进行相应的改进,保证管理机制能够适应这种新的服务模式。包括:(1)图书馆的组织结构设计将改变以往的固定等级模式,向扁平化的组织模式转变,以利于组织知识的共享、交流;(2)在管理方式上将采取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更注重尊重人、呵护人的情感。同时采取组建临时性、动态性团队组织的形式,来提高组织面对突发性问题、跨专业问题的灵活性和时效性,更快地对用户要求作出反应,及时解决知识服务中的问题;(3)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图书馆要善于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来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无论是业务培训还是工作考核,都要力求做到公平、公正,让每位馆员都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愿意贡献自己的内在能量;(4)高校图书馆应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建立知识服务评价机制,积极开展服务质量评价,以促进图书馆服务的持续创新[5]。
3.2建立丰富的知识资源库
知识资源库的丰富首先是对本地馆藏进行完善,即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检查所购进的各类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文献以及各类商业数据库、特色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等电子馆藏资源,看它们是否切合读者要求、是否存在更换的必要性。鼓励本馆馆员积极奉献自身的智力资源,即在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掌握的专业技能等这些看不见的隐性知识。同时还要积极与其它图书馆、信息机构进行合作,按照知识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在协作网中实现资源的优势融合,扩展自身的资源覆盖面,保证所提供资源的齐全性,达到各方双赢的效果。资源库的丰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为知识服务成果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3.3打造助力于知识服务的图书馆文化
知识服务工作要得以长期顺利的开展下去,必须要有一种优秀的图书馆文化作为铺垫,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会对所有馆员产生一种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体会得到,这种优秀图书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鼓励共享知识、鼓励学习、鼓励创新。图书馆通过打造这种优秀文化,可以让每位馆员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工作当中做到精益求精,敢于运用新的技术、方法来实现服务目标,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深深的求知欲,渴望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库,同时他们愿意最大程度地将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进行分享,各位馆员间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能够产生更多工作上的好点子、好思路,提高知识服务工作开展的效率。同时要图书馆要有一套合理的制度来保障馆员的学习与个人发展,为图书馆员的知识获取、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从而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
3.4打造知识型的图书馆员,大力培养动态的知识服务团队
没有复合型人才的参与,知识服务就无从谈起。因此,打造知识型的图书馆员成了图书馆亟须解决的问题。无可置疑,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型馆员要求所拥有的各方面技能越来越高,要有渊博的知识作为基础,掌握信息检索理论和技能,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能够及时捕捉重点,善于与读者沟通、交流,喜欢学习、运用新的智能技术,自身具有良好的决策、判断能力,只有满足上述条件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多方面的培训、继续教育来进一步提升本馆馆员的整体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一个动态知识服务团队,将资源开发、数据挖掘、参考咨询、用户培训、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人员组成小组,或者吸纳不同专业领域的权威人士加入团队,利用多方面的力量来提供高质量、有效率的知识服务,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知识互补的团队氛围,为现实中各种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最佳方案。
4结束语
图书馆的资源可以说的网络文化的根本来源,图书馆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在网络文化建设之中,图书馆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图书馆与网络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网络为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共享提供技术支撑,图书馆也成为了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首先,图书馆丰富了网络信息来源。随着网络的普及,图书馆开始大量收藏各种文献资料、各种数据库,以及具有特色的作品也转化成数字化资源,方便信息的共享。图书馆中的电子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共享和使用,图书馆利用自身信息量大的优势丰富了网络文化资源与内容。其次,规范了网络信息。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汇集了大量高质量的文化与知识,使得信息更加有序、更有条理,克服了网络文化分散、无序的缺点。同时,通过图书馆数字化信息的管理可以更好的排除不良信息对读者的影响。数字图书馆将优秀的文化遗产与成果更好的收集与整理,可以更好的传播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引导网络文化的良险发展的同时,将我国文化传播到全世界。最后,图书馆具有信息职业技能的优势,具有丰富的获取、组织、管理信息的经验。在收集信息资源时可以更专业、更准确的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理与归类,更方便读者对信息的搜素与利用。在图书馆与网络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同时应充分开发利用网络文化带来的信息与资源,使得网络文化良性发展,使其更加规范、有序,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如何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帮助网络文化的建设
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找准图书馆与网络文化共同发展的着力点,创新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与作用。加大数字化图书馆的开发与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更好的对信息资源进行存储与共享,对我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数字化图书馆如今己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不够重视数字化图书馆,技术支撑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了文化资源不平衡的现象,数字化图书馆仍需要进一步建设。注重个性化、人性化服务。随着信息需求的不断扩大,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成为了网络信息发展的趋势。图书馆自身的资源丰富,应积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制定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图书馆应该重视具有自身特色的数据库的发展,重视网络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更加信息量,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信息。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不仅需要图书馆学的专业人员,更是需要信息技术人才的支持。新时代的图书馆,需要培养一批对信息搜集、分析、整理能力强的优秀专业人才。通过培训的方式,使他们更好的学习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人才上的保障。
三、小结
(1)传统的图书馆文化服务限制读者的渴望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文化服务无法紧跟时展而满足读者对知识的渴求。传统的图书馆文化服务局限于“被动接受”这种服务模式,无法实现“主动提供”服务模式。信息时代的变迁,网络图书冲击纸质图书,读者的阅读范围和阅读方式越来越来宽广和方便。地方高校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局限使得图书馆文化服务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和读者的需要,譬如很多地方本科院校设施上还没有门禁系统,借还书方式还是保持手工操作,与读者的交流没有自己的官方微博。这些传统的文化服务方式降低了工作效率,禁锢了馆员对读者的需求了解。
(2)图书馆软硬建设力度有待加强由于地方高校经费有限,投入到图书馆的软硬件建设费用往往较少,很多地方高校不但馆舍面积不达标,生均图书资料也不够。而且由于经费较少,出现了文献更新频率慢、书刊流通慢等现象。有限的库存资料满足学科建设就相当不易了,更无从谈起学生的综合需求和科学研究。
(3)网络文化对图书馆文化的冲击由于网络文化具有传播速度和效率快的特点,在传播交流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交互性和主动性,是改变传统文化只实现单向传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积极促进人类文化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产生负效应。其主要原因是不同的文化都可以借助网络发展和弘扬自己,造成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图书馆作为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中心以及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进行网络文化资源建设,开展网络文化活动,抢占网络文化阵地,以具有民族性、现代性、大众性、多样性的丰富的网络文化信息产品与服务来引导、提升、满足师生对文化消费需求,使图书馆文化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4)馆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由于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缺乏激励机制,部分馆员工作懈怠现象明显,缺乏事业心、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由于必要的激励机制与管理方法,图书馆馆员干好干坏一个样,很难在工作岗位上获得的成就感,这使得图书馆馆员无法发自内心地、主动地去做好图书馆,而且图书馆馆员的学历和学习背景相对于教学岗位要求较低。近年来,虽然高校重视图书馆馆员素质的提高,也相继引进了部分学历较高的人才,但是馆员的整体素质距离开展高层次的信息服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服务需要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一个具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见、科学家的严谨”的人才。
2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图书馆文化建设策略
(1)提升馆员素质,完善激励机制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服务主体是馆员,馆员不仅要能顺利地提供资料、熟悉馆藏内容,而且还要善于运用检索工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图书馆文化建设必须引进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意识不断地加强,才能激发馆员的能力和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益。同时要求地方高校增加专项资金加强馆员的培训、进修、学历等方面的学习来加强馆员的服务能力。
(2)提供人文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图书馆目前作为高校学生学习第二课堂,在转型后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战场。图书馆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经费能力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舒适、安逸的学习环境,让师生在图书馆能主动、安心地得到自己所需。除常规的设置外还可以借鉴德国高校图书馆设立的人文环境模式譬如在馆内设置卡座式沙发、咖啡吧、小型电影院等来调节学生的读书情绪,图书馆还须定期邀请一些专家或学者做一些学术讲座。人文环境的营造不但丰富图书馆文化建设,而且可以加强校风学风的建设。
(3)线上线下发展,共享馆藏资源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建立满足转型后地方高校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的馆藏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时代,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应该“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导向”,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购买+共享”的馆藏建设模式。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湖南工学院是一所理工科院校,馆藏资源主要是工科类文献,而紧邻的衡阳师院是一所师范院校,馆藏资源在文学和管理学方面更加丰富,两校图书馆达成协议共建,资源共享和互补。同时电子资源的购置是应对馆藏纸版文献资源的有效补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免费资源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组织机构,推动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4)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活动品牌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之余应该加大自身宣传的力度,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如何让读者充分了解图书馆,了解图书馆中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当今图书馆又一重要任务。当前,地方高校图书馆依然采用传统的展架、宣传栏等宣传形式,宣传方式宣传范围有限。为了搞好图书馆的宣传,可以利用营销传播手段进行立体宣传,通过品牌树立,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同时可以采用QQ群、微信、微博、社交网站等多渠道的宣传方式。传统高等院校图书馆开展的活动形式单一、活动数量较少,产生的效果不明显。为了增加图书馆活动的形式和数量,可以在常规的图书馆讲座、读书节活动、读书月活动等基础上,增加DV大赛、艺术展、摄影展、诗会友、DIY展等专业性的专项活动,让每个读者的视界从课本扩展,满足各种职业人才的需要。
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先思考一下校园文化建设都有哪些特征。第一,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高等院校的社会性是由高等院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性质决定的,高等院校本着培养管理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对大学生各方面培养的教学中。比如在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文化素养等等方面。高等院校较为开放的教学方式使得长期接受封闭式教育的学生无法适从。只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性因素使得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第二,稳定性和可塑性也是现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特征。校园文化体现了学生的精神、传统和作风,从这一点上来说,随着时间的积淀校园文化建设会逐渐的积淀,使得高校的精神源远流长。同时,高校的文化建设往往是以学生为主的,在这种建设中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历史条件的价值取向决定了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二、图书馆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分析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第一,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往往是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一就是图书馆,图书馆不仅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知识量,同时还传承了学校的文化历史。教师的教学、学生课内学习、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学生的社团活动都是以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来源中心。同时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以图书馆作为活动场地。第二,大学轻松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远远不够,因此图书馆就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图书馆的资源量和网络信息化对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是教师和学生的良师益友。第三,图书馆本着以书育人的目的为高校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有利资源。图书馆收藏的各种文献也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在这里,学生可以更近距离的接触知识,精华莘莘学子的心灵。让校园文化建设更具有吸引力,将高校推向教育的巅峰。以上三点,充分的体现了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三、如何提高图书馆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1.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量需要加大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量需要被加大,信息资源量的贮备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只有在这一基础上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生根发芽。图书馆的资源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近年来的新作文学,要将视野放大,各种书刊杂志都有其价值,都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还有,较为生僻的书籍可能并不被教师和学生所熟知,但是图书馆的工作不能因为教师学生不看就忽视这部分的书籍,这部分的书籍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对于图书馆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2.服务育人的职能需要被发挥
服务育人也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但是我们却发现高校的图书馆往往只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或者借阅书籍的场所,并没有起到服务育人的目的。图书馆要达到定期的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有些文献可能学生并不愿意去阅读,但是经过图书馆的活动会使得学生逐渐的了解这些书籍,同时也达到了图书馆服务与人的职能。3.图书馆也应积极的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图书馆也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一般情况下,图书馆多半是为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展开提供信息资源以及活动讨论场地的,并没有积极的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其实,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才能真正的使校园文化建设走向更高一层次。图书馆可以与学生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共同来建设学校的文化,让校园文化建设达到巅峰。
四、总结
学校的图书馆向来是学校建筑的标志和核心部分,高校图书馆被称为是“大学的心脏”并不过誉。有的时候,一所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甚至直接代表着这所高校。例如:人们对北京大学的印象就被戏称是“塔湖图”(也即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2010到2011年度,全国瞩目的“鲁班奖”(中国建筑最高奖),8个获奖的图书馆建筑中,高校的图书馆就占据了5座。可见,高校图书馆的建筑文化直接体现着这一高校图书馆的文化。高校图书馆的建设首先体现在图书馆的位置上。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建设应当综合考虑学校整体的建筑面积,结合宿舍区、学校餐厅、教学楼和办公楼等的安置,把图书馆选择放置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既方便师生的业余学习,也有利于教学研究,更能从地域位置上凸显学校图书馆的标志作用。其次,高校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注意风格设计和内部格局。图书馆的外部设计风格应体现出一种高雅舒适的感觉,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注重和学校其他建筑的融合统一,同时体现新时代条件下的建筑要求和地域性特点。而图书馆的内部格局设计则应重点考虑方便读者和充分呈现自身的馆藏容量,合理布局楼层结构和资源配置,尽可能地拓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各类服务,提升图书馆的利用率。图书馆由“图书”和“馆”组成,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既要注重“馆”的建设,也要注重“图书”的建设。丰富充实的图书资料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图书”建设文化是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当前图书馆的“图书”主要分为“纸质图书、数字图书和电子设备”等几部分。电子设备因其与数字图书资料的密切关系,我们也把它归属于“图书”建设。不管是传统纸质图书还是新型电子图书建设,都需要注意下述三点:首先,需要根据学科设置、学校特色、专业发展和师生需要等来认购和采办图书。其次,要注重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尤其要重视经典书籍的馆藏。正如清华大学国际公共关系学院院长阎学通所言,大学的教育主要是素质教育,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地方。可见,素质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最后,高校图书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追踪社会发展最前沿的成果,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馆藏资源,与时俱进,发挥好时代先锋的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的行为文化建设
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是提供阅读,阅读活动永远是图书馆的主流业务,高校图书馆在引领读者阅读方面更是责无旁贷。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多是我们的优势,但前提是我们需要由人口大国进展到人才强国。当前国民的阅读水平并不乐观,相比世界上阅读水平较高的国家,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即便是在代表着社会阅读最高水平的各高校,这一点同样令人担忧。享乐主义、急功近利和信仰缺失等社会病态的影响也波及到高校。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引领和倡导学习、喜欢阅读、习惯阅读等方面任务艰巨。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必须作为学校图书馆建设的重点任务来抓。首先,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转变自身的观念,不仅要把图书馆的阅读活动看作是一项常规化的工作,更应该把这种精神贯穿在图书馆工作的整个流程中,从阅览、咨询等各方面逐步渗透和提升。要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保持阅读活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其次,要注重从实际出发,紧贴学校特色和学生的需求开展各类既符合实际又切实可行的多样化阅读,充分体现高校图书馆的自身定位和价值取向。最后,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尽可能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不仅满足在校学生的需求,更要注重提升品牌影响,尽可能地服务社会。图书馆要为读者阅读提供良好的服务。英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哈利林曾说:“即使是世界第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讲究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好的图书馆管理员的存在,可以让一座静止的图书馆变得活跃起来。再好的图书馆、再丰富的图书,离开服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将失去它们的作用。而一个优秀的图书馆馆员无疑需要具备以下素质:过硬的职业精神、高超的专业技能和贴心的服务态度。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精神,用肖希明教授的观点说就是:“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人文精神;尊重理性,追求科学的真理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敬业乐业,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而图书馆馆员的专业技能,首先需要掌握从事业务工作的必备基础知识,如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基本理论。其次要掌握信息的检索、储存、排序、传播等专业技术。需要指出的是,图书馆馆员的专业技能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除了在所担负学科方面需要具备基本的修养外,还要掌握读者心理和教育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对于一名合格的图书馆馆员来说,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既是工作需要更是时代要求。最后需要注意自身服务态度的修养。图书馆是一个公共活动场所,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服务对象,热情而有耐心是图书馆馆员的必备心理修养。
三、高校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
只要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章、规范、制度等的要求就是必要的,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显然在此担负着调节和协调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就涉及有关读者的制度和有关馆员的制度两个方面。有关读者的制度包括:读者须知、借阅制度和损坏赔偿制度等;有关馆员的制度包括:人事制度、考核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培训进修制度、日常管理制度等。无论是对读者还是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制度的设定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校图书馆是为师生服务的,因此老师和学生的需求就应该成为学校图书馆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以师生的需求为导向,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制度模式。高校图书馆的制度建设应该广泛地征集多方面的意见,尤其是要注意吸取制度相关者的建议,找准服务点,加强针对性,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能反映实际,才有实行的基础,也才有较强的操作性。具体到读者方面,应该建立一种人性化管理的服务制度,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与读者建立平等、尊重和友善的相互关系是图书馆增强自身服务和扩大影响力的内在要求。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普遍存在主体(馆员)和客体(读者)二者相分离的旧有工作模式,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发挥自身作用的潜能。例如,集中占座现象、借阅过期处罚现象、图书馆开放时间、校外借阅等方面矛盾多发。而具体到馆员方面,图书馆制度的设置应尊重馆员个人的权利和利益诉求。制度的设计也应体现保障和激励作用,对于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员工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要体现奖励导向作用,增强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馆员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增强他们的工作归属感,提升馆员对自身的自律性和尊严感。此外,制度的设计要注重时代精神,不断吸收中外同行的先进成果和成功做法,改革旧有的不适应新条件的制度,坚持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读者。
四、高校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其实是一项综合工程,是综合结果,是读者离开图书馆后所留下的综合印象。高校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离不开它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但精神文化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是对前述三种文化的升华和凝结。高校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的精神、形象和价值观等方面。价值观是哲学层面的一个概念,对于具体的学科而言,价值观是它研究的统领和方向。同样,高校图书馆的价值观对于形成其精神文化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高校图书馆的价值观就是传播和积累人类发展的优秀文明成果,满足在校师生的求知、探索和研究需求,让读者更加方便、自由和舒适地利用知识和信息。要形成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图书馆价值观,离不开实践和历史的作用,离不开全体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广大师生读者的作用,离不开地域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作用,离不开借鉴其他领域优秀价值观的作用。其次,以一定的图书馆价值观为支撑,高校图书馆还需要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精神。关于图书馆精神有这样的定义:“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体现历史优良传统,又适应时展变革,同时代表图书馆独特魅力的群体意识。它一般由图书馆领导层倡导,全体员工积极实践,能代表图书馆信念和图书馆发展。”需要指出的是,高校自身的图书馆精神建设一定要体现自己的特色,突出面向师生、服务师生的根本目标。建设高校图书馆的精神,可综合采用馆徽、馆歌、馆训等方式,通过榜样教育和情感激励使之深入馆员和读者的内心。最后,高校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通过图书馆的形象得到浓缩表达。图书馆的形象和图书馆的价值观和精神是息息相关的。图书馆的精神可通过馆徽等方式表现,而馆徽就是图书馆形象的一种物化表征。目前关于高校图书馆形象的建设是一个弱项环节,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没有自己的独特形象,做得好的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北大图书馆的馆徽设计是:把北大的校徽放在一本打开的书中。这样的设计无疑具有强烈的导向和代表作用,既突出了图书馆与学校的关系,也表征出图书馆对学校的作用。这样的设计堪称典范,值得其他学校学习借鉴。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形象文化一定要体现出学校的特点和图书馆的作用,遵循人性化的原理,综合引入心理学和生理学、行为学和人体工程学等理论,使图书馆的形象更容易为人接受和理解。
五、结语
摘要:面对信息时代日益增加的信息资源,边远地区公共图书馆仍受制于经费紧缺、人才素质低、信息渠道不畅等难题而不能得到快速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带来了机遇,必将促进边远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关键词:资源共享边远地区公共馆促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延伸,21世纪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数量呈几何级飞速增长,全世界的文献已经打破了地域限制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面对日益增加的信息资源,相对于发达地区已经普遍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和信息化服务的图书馆,西部边远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仍受制于区域经济落后使图书馆缺少必需的经费支持、基础设施落后使获得信息的渠道不畅、自然条件艰苦使人才不易安心工作的三大难题。绝大多数的图书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管理阶段,门庭冷落、社会效益低下。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贫乏、提高服务能力的最佳途径。对图书馆的建设水平和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毫无疑问,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之后,边远地区图书馆必将成为受益最大的群体。
一、资源共享对图书馆硬件建设的促进。
共享工程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在互联网浏览海量信息资源的方式打破了阅读纸质书籍文献的局限性,但同时也对图书馆的硬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所在的图书馆是一个边远地区的县级公共馆,区域经济的落后导致经费严重不足,地方财政难以给图书馆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导致图书馆长期陷于经费无保障、馆舍面积不足、藏书数量少质量差的困境。实施资源共享工程后,我馆已初步接收上级匹配的图书3000本(册),电影、电视剧光碟1800张,几乎相当我馆以往3年的藏书购买量,极大的丰富了馆藏。同时接收了电视机、DVD等设备,建成了电教播放室。安装了卫星接收设备,接收共享工程的卫星节目。作为共享工程的基层中心,为实现共享信息的浏览使用,势必要求我们引入互联网,建立电子阅览室,目前这两项工作也都列入了建设日程当中。电子网络建设也将促进图书馆工作采用计算机管理,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共享工程同时还要求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开展共建共享,这无形中也使边远地区公共图书馆可应用资源数量得到极大的扩充,实施共享工程使边远地区公共图书馆能够得到更多地经费支持和对读者提供可读文献的丰富,极大的促进了基层图书馆的硬件建设。
二、共享工程对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促进。
西部边远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发展长期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除了地方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落后、人文环境较差等客观因素以外,还与图书情报工作人员队伍的素质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这些地区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奇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极大的限制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工作开展,也与共享工程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为改变这种现状、推进共享工程的顺利实施,必将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适应网络化建设需求的专业人员队伍。共享工程将给基层图书馆带来两个机遇,一是边远地区公共图书馆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专门用于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二是直观丰富的信息资源、新颖的网络服务手段将激发工作人员的学用热情。在人员培训方面先进省市已经走到了我们的前面,例如湖南地区各级共享工程工作机构依托当地公共图书馆采取了专业学习、岗位培训、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了大规模的技能演练活动。各基层分中心针对各自工作的实际开展了内容丰富、卓有成效的技能演练活动。还根据活动经验和共享工程工作的特点,建立和完善了长效培训机制,使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作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我们也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通过三个方面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举办各类培训班和选派馆员赴先进地区和上级中心参观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二是对馆员的自我学习特别是专业技术的学习给予积极支持,鼓励他们提高自身素质;三是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意识和激情,加快自我提高。逐步建立一支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高素质专业队伍,保证文化共享工程和图书馆工作的持续发展。
三、共享工程对图书馆服务能力和社会效益的促进。
基层图书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而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目的就是把优秀的中华文化通过现代网络送到广大基层,缓解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获取知识信息难等问题。
共享工程实施后,图书馆的对外服务得到了强化,工作重心向基层特别是农村、社区延伸,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笔者所在的图书馆在安装调试接收了共享工程的卫星节目以及接收了上级匹配的各类资源后,汇同本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积极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服务活动。一是利用其中的农牧业、就业科技技术,播放适用科技影片、编印下发农牧业科技技术手册,为当地农牧业生产和再就业培训服务;二是深入基层送文化、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在我市社区公共场所播放爱国主义影片和科技教育片,开展了“党员电教流动播放季”、“露天电影进社区”等系列活动;三是在我市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点和电教科技示范基地播放共享工程节目,使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也切实让群众知道了共享工程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工程,是贴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建设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共享工程,就是要整合现有文化信息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形成本地区文化信息网络的资源优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用先进的文化推动基层文化建设与发展,改变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资源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健康、快捷的文化信息。实施共享工程,使这些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加强,必将进一步促进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使公共图书馆在能够真正的在地区经济发展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剧艳春.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西部图书馆事业发展.民族大学周报,2002(12)
(1)网络文化具有一定的优势
网络文化具有庞大的信息载体,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化所依附的载体的功能,网络文化的载体是广阔的网络平台,其信息储量大,传递和接收信息的速度快,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等优势特征,为各种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图书馆文化的特点在于图书馆文化具有动态化
图书馆的设施设备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图书馆文化依靠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进行传播,实现图书馆信息化,而且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充分地利用馆藏信息,体现了图书馆文化的动态性。图书馆文化具有个性化,在图书馆文化中,包含的内容广泛,其中有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是各种鲜明文化特色相互交流和融合的文化形式,因此图书馆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
(3)图书馆文化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能上具有优势
图书馆的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使得图书馆文化成为重要的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对信息进行有效地收集、整理以及传递等,通过丰富的管理经验对信息进行整理开发,并且图书馆的咨询和导航功能也可以运用在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组织管理中。图书馆文化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文化传统。图书馆具有悠久的历史,被称为“人类知识的宝库”,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在文化的收集、建设、传播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人们的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具有极高的评价和权威。
2、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之间的关系
(1)图书馆文化是网络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化的信息来源有一部分就是来源于图书馆珍藏的信息资料,例如电子阅览室、电子图书等利用网络进行文化学习和交流的都需要借助网络这一广阔的平台,成为网络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
(2)网络文化的发展对图书馆文化具有强烈的冲击。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网络信息所带来的便捷,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人经常利用网络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较快的生活节奏使得人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到图书馆学习,可以直接利用网络搜索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速度快、效率高、信息量大,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逐渐图书馆的文化传递功能不断减弱,甚至有人怀疑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性,使得图书馆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
(3)网络文化的发展为图书馆文化的开发提供了新途径。
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既提供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得图书馆文化逐渐向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促进图书馆对管理工作和组织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4)图书馆文化传递的功能具有独特性,能够与网络文化进行相互融合与补充。
3、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融合与互补
(1)可以有效地实现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良性互动。
图书馆文化和网络文化之间具有可溶性,图书馆文化可以借助于网络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吸收网络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来使自身的文化内涵不断地丰富。图书馆文化可以通过网络建立数据库,实现图书馆文化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体系,更好地传递和接收先进的文化,发扬图书馆文化的精神。同时要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建设,杜绝不良信息在图书馆传播,确保图书馆文化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促进其健康发展。
(2)图书馆文化是网络文化的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网络体系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而网络却没有现实图书馆的人性化和针对优势,网络只是信息传递和接收的工具,并不具备图书馆的独特功能。图书馆文化可以借助网络文化进行体制改革,实现图书馆网络化,将图书馆文化推向世界,拓展图书馆文化传递的领域,实现信息在物质层面上的交流与沟通,使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更够相互促进。
(3)建设优秀的网络文化体系。
网络文化有一定的开放性,任何文化都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宽阔的平台进行传播和接收,使得网络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盗版信息以及不健康的信息等,具有不真实性和过时性,不仅危害到人们身心健康,而且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导致社会治安混乱,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阻碍了先进文化和优秀作品的传播,加大了我国信息文化资源工程建设的难度,很多国家利用网络文化对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进行渗透,使得民族的文化受到了极大地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和监督,建设以优秀文化为主的网络文化,使其成为真正有益于公众学习的快捷渠道。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