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学基础教育论文范文

数学基础教育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学基础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学基础教育论文

第1篇

(一)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我们提倡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但是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特别注重数学课本内容的讲授,对学生经常进行题海战术,为了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教师们是专讲考试考的内容,对于和考试无关的内容完全忽略不讲。对于枯燥的公式,复杂的定理和定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每节课都配备大量的习题,这让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更有甚者会对数学产生厌烦和恐惧。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课堂必然不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不注重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

目前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中考的压力下不注重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经常给学生布置或者是讲解一些比较高深的数学难题,对于数学中最基础知识和内容完全没有重视起来,甚至一些家长也持有这种观念,只给孩子讲解难题,以为这样就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整体素质。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收获却甚是微小。因为大部分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教师所讲的数学内容,使得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如云遮雾罩,糊里糊涂就上完了一节课,课堂上这些学生基本不参与课堂讨论和一些其他的课堂活动,使得这些人在一节课中只是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没有一点数学知识上的收获。当前教师不对学生的数学基础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了解和分析,不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在教学上就不能有很好的质量,产生严重的本末倒置,时间一长就会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二、根据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需要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虽然当今课改搞得轰轰烈烈,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要注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基础教育

学校和教师都必须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基础教育进行深刻的认识,理解其在日常教学和开展一些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性,下面分两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基础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首先,学校和教师就要认真对待基础教育,要摆正心理,不能一味地在课堂上只追求新奇和求怪,要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数学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真正掌握和能够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才能在课堂上开展别的活动,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毕竟每个学生智力、情商都有所不同,人生经历、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的不同会使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数学教师要勇于承认这一点,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基础和学习水平都一样,也不要将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挂在嘴边,因为这毫无意义。班级中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所以教师就需要将这些学生的基础做一详细的了解,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提升他们的数学基础,而对于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比较高层次的教学内容,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要多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初中数学知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够真正尝到数学的乐趣,提高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师不能够只是空谈课本上的公式定理,需要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和我们的实际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启发学生去寻找我们生活之中的许多数学知识,真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当前的社会背景,要把课本中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转变成学生生活中的鲜活例子,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魅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数学课堂授课的时候适时穿插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提高思维质量,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年轻好胜,喜欢表达和出风头的心理,采取比赛、抢答辩论等方式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活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对学生的考核评估制度

第2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炼其中的语文因素,发掘出可资利用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可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掌握周长的含义,我设计了一个侧重学生口语表达的课堂环节。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外在体现,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具有严谨的思维能力。而反过来,通过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也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严谨有序的逻辑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语言就不会有人的理性思维。让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对数学概念和法规的理解,用准确的数学语言与同学进行交流,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深层次认识。教师在让学生描述数学概念的时候,一定要规范学生的用语,引导他们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在教授“0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先创设情境,向学生出示了五幅图。第一幅图,在河里面有4只鸭子;第二幅图有3只鸭子;第三幅图有2只鸭子;第四幅图有1只鸭子;而第五幅图里面,河里并没有鸭子。我让学生看图说话,由于“画面”为学生的口头表达提供了依据,学生依次描述4只鸭子、3只鸭子……最后学生也都能认识到里面没有鸭子。因为在前面学生对数字概念已有了基本的认识,所以,这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没有就要用“0”来表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让学生领悟到了“0”所表示的含义。在教授周长的概念时,我对学生提出了下列问题:“先思考一下,什么是周长?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还有学习周长有什么用?”我提醒大家要知道周长的含义,就要先弄懂什么是“周”,我鼓励学生通过查字典来研究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查字典,发现“周”共有7个意思:(1)周围,圈子。如四周。(2)环绕,绕圈。如周而复始。(3)普遍,全。如众所周知。此外还有“周到”之义。我让学生辨析出“周长”之“周”是什么意思,说出各自所认为的含义,并举出几个例子。学生经过表述,对“周长”这个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图形轮廓。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指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识图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数学题意的理解,对于他们能否正确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培养虽然与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培养有着一定的区别,但二者之间是非常相近的,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侧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识图能力,而对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阅读能力培养却很少有人关注。不能很好地阅读,就不能准确理解题意,相应地,学生的识图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事实上,学生只有在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才会识图。那么,怎样准确理解题意呢?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反过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叙述,对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我们熟知的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开始是喝不到瓶子里的水的,然后乌鸦把石子投入到瓶子中,瓶子里的水位开始上升,随着石子的逐渐增多,瓶子里的水位也不断上升,到最后,瓶子里的水满溢了出来,乌鸦也就喝到水了。这样一个传统的经典故事就涉及到了一个数学概念: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是因为瓶中的水位不断上升,那么为什么水位会上升,是因为石头占据了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这个故事可以被引入到体积的教学中,教师借用乌鸦喝水的故事来进行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体积的含义有更为形象的认识和充分的理解,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写成短文,让学生通过阅读短文深入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书写

第3篇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法单一教学改革大潮更新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这些教师乐于去改革,去开拓,愿意成为现代技术应用的先驱。在学校的宣传下,一些教师开始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但是,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法较为单一,他们只意识到了多媒体可以呈现课件,没有开发多媒体的其他作用。这些教师将课本内容搬到课件中,让传统课堂中学生与课本的互动,变成现代课堂中学生与课件的互动。这样单一的应用方法影响了现代教育技术积极作用的发挥。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装备不足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需要得到技术上的支持。现在学校的教学硬件配置水平明显提高,教师可以自由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但是,仍有一部分学校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教学设备更新与升级的重要性,造成学校的现代化技术设备不足。学校只有关注教学现代化发展,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投资,才能给初中语文教学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

2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

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开动自己的脑筋,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意义的发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提高会直接作用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最好的动力,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积极份子的支撑。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很难将自己的注意力持久集中在学习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强大的综合性,可以对声音、图像与视频、动画与文字等进行综合处理,使其以灵活、巧妙的形式出现在学习面前。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丰富的方法提出课堂问题,为学生展示丰富的课文背景知识,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的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解《女娲补天》的时候,考虑到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女娲补天的过程,更加形象地理解神话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奇幻的音乐以及相关动画,让学生深入到学习内容中去,为形象资源所吸引,在欣赏的过程中理解,促进教学效率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讲解一直是教师的教学难题。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会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思考如何向学生展示教学重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经常会产生教师启发无用、学生自主思考受阻的现象。这就使得教学重难点成为激发学生负面学习情感的教学内容。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去活化教学重难点,对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去感受文章中的难点,引导学生建立起全面的语文学习思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组织课堂互动,促进课堂活跃起来。如在讲解《小石潭记》这样的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画作,引导学生将文字与图画进行结合,去理解文章内容;更可以针对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感情,引导学生互动,在交流中去发现作者的喜与愁,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让教师有了更多可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方式。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其学习过程中得以发挥,是让学生明确自己主人翁地位的重要手段。学生不应当是学科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当成为学科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预习与了解,并制作符合他们自己审美的课件在课堂中进行展示。

3结语

第4篇

专业美术基础教育主要包括中学专业美术考试教育阶段和高等美术教育一年级阶段,其中中学美术考试教育是基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写实性绘画与中学美术考试基础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不应将整个教学内容局限于此而排斥其他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文化观念不断转变,美术开始与其他学科融合,美术作品呈现出多媒材、多学科、多维度发展。但是目前美术高考内容仍然以写实性绘画为主。

二、解决高等美术教育基础教学问题的对策

1.调整高校美术专业入学考试方式

固有的考试方式只重视学生的手绘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美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考试方式也仅限于默写和写生。因此针对参考的美术专业学生,国家推行了“大综合”模式,增加了对其他美术造型能力的考察,如三维空间塑造能力、美术鉴赏能力等。当然,考试形式上应更加多样化,如在传统的考试方式上增加电脑图形图像制作等。考试内容应实行模块化,将所有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考生可以抽签选择其中几个进行考试,从而确保考试的公平性。

2.调整大一阶段基础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在接受高等美术教育前,学生所受的是泛美术基础教育,而大学的基础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由于各个专业学科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表现力要求也不同。如大一阶段美术专业的学生以写生为主,这实质是对中学美术基础教育的一种巩固与增强。因此,美术教师应根据大一学生的实际能力,结合专业教学任务、内容,对该阶段美术基础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增加有本专业特色的基础内容,采取有专业特色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美术专业技能的提高。

3.增强教师教学的自主性

由于美术院系教师往往兼任多门课程,教学压力大,容易产生厌烦情绪,降低教学的自主性,对高等美术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不利。因此,学校应根据美术院系的发展规模,公开招聘专业技能高、教学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尽可能地减轻美术专业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还应给予美术教师更多的关注,不定期地组织他们外出学习,积极进行教研活动,将教师评优评干、教研成果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

三、结语

第5篇

(一)重写生轻创作

以美术学专业为例,美术学有国画,油画,壁画,雕塑等学科,国画与书法密不可分,油画更强调材料的探索运用,雕塑的材料内容更多,壁画也需要一定的国画基础。但是很多学校用了过多时间让所有学生画素描,练写生,练基础。最后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很多人画得一手优秀的素描,真实程度甚至不输相机,却画不出自己的作品。过长时间的基础训练,让学生越来越接近一台重复劳动的机器,失去了思考和感受的能力。很多四年级的学生在面对毕业创作时不知所措,脑子里空白一片,对作品的构思,设想,用何种材料能达到何种效果,哪个阶段会遇到哪些问题一无所知。很多本来很喜欢绘画的学生,在基础训练阶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是奇怪的是毕业之后便不再有作品,一部分人继续从事美术教育,还有很多人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少部分人能继续从事艺术创作,甚至有很成功的艺术家坦言,自己进行创作时,在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的过程中“第一个想忘掉的就是学校教给我的那些东西”甚至是“学院是我最大的敌人”。我们应该好好去思考,我们是否忘记了训练的目的而把训练当成了目的。

(二)重手头操作轻理论

很多高校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两大块,公共课,专业课。专业课则以写生训练为主,石膏,风景,人体,着衣绘画练习过多。与此相比,只有少部分的美术史论课程,时间占所有专业课程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内容则是文字为主,考试时要求以语言文字列举某时代代表画家代表作及主要风格特点为主要方式。学生学习时间少,内容多,来不及深入学习,很多所谓油画专业的学生甚至都没见过自己试卷上写出的某张画。没有真实的视觉感受,谈不上懂美术史,别说创新,连继承都是凭想象,这样的心理准备去创作,高质量的作品稀少是可想而知的。

(三)重学院轻民间

自有学院教育以来,学院与民间艺术的分野就显现出来,古今中外都有这种情况。学院派看不起民间艺术,认为后者没有技术含量,没有学术传承,比不上学院艺术的正统地位,难登大雅之堂。而民间艺术往往源于自然,感受天真活波,想象力新奇大胆天马行空,不囿于传统审美,正统观察方式。许多优秀艺术家出身于民间艺人,之后能学习学院艺术中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成为集大成者也不在少数。学院艺术与民间艺术有合作,在国外的高等院校屡见不鲜,比如德国的艺术设计院校的鼻祖包豪斯。但在国内,学院艺术与民间艺术仍存在很强的壁垒。

(四)重基础轻材料

这一点从教师构成上可以看出来,我们的写实基础教师很多,多年的大规模写实教育,为我们培养了很多擅长素描色彩的专业教师,因为每个人教的内容都差不多,学生会很适应,学习起来目标比较明确。但是擅长材料的教师少之又少,因为掌握某种材料的性质,效果,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的事情,只有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人才有这种能力,而这样的人差不多都已经是小有成就的艺术家,人数少,不能满足学校教育的需要。这方面的改善是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去努力的。

二、改善美术基础教学现状的应对措施

虽然现实情况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转变思想,情况是会逐渐改善的。

(一)思想上不要避重就轻

艺术教育界有句著名的笑谈叫做“技术能教,艺术不能教”。这话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说成“技术好教,艺术不好教”。我们的技术教育,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而且有了很丰富的相关经验,这已经是有目共睹的。对有志于学习写实绘画的学生来说,这是个幸运的时代。但是我们的审美教育,任重而道远。审美教育之难,在于内容多而庞杂。百花齐放,如何读懂每朵花的美,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美学修养,甚至心理学修养,因为所谓美,不一定是甜的,甚至是苦的,辣的。手上功夫了得,心里却空白一片,这很可拍。我们要追回的是天真并不是痴呆,只有敢对症结所在下手,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艺术教育上重手轻心,本末倒置的局面。

(二)在实施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偏重美术史的学习,加长学习时间,丰富学习资料,改变考核方式。我们的网络资讯已经如此的发达,美术史教材却还是多年前的那几本,干干巴巴,少的可怜的几张彩图,是时候投入人力物力去编写更好的史类教材,这比浪费大量的时间颜料闭门造车收效大得多好得多。美术馆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外国小朋友在小学就可以到自己国家的国宝面前去临摹。我们也不必总是关在教室里闭门造车,应该让学生去学习,去实习,去为游客讲解介绍,让美术馆时间成为课程的一部分,让心灵真正与杰作对话。专业教师也应注重自己的知识更新,成为教学材料的收集者,组织者,成为学生修心的引导者,让学生能更好的吸收这些知识。在教学中转变思想,善于发现学生写实能力以外的创作能力,鼓励学生发展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在作品评价上更多元,就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可怕下场,我们要培养的是创造力,不是照相机。我们不必先把自己训练成照相机再去成为真正想成为的人。

三、总结

第6篇

(一)开展自学辅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令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不少学生曾反映,自己在课堂上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思路和教师的讲课进度。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数学课程内容的思维跳跃度较大,而许多学生在上课之前没有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因此在听课时就很难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开展自学辅导,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去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就能很快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

(二)开展自学辅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过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总是习惯于采用固定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述“三角形余弦定理”这章内容时,教师总是习惯于先将三角形余弦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背下来,然后为学生讲述定理的含义,接着给学生分析例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后练习。如果教师总是在一开始就将学习内容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很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自己阅读余弦定理,然后画一个三角形来思考余弦和正弦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学生从定理中提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掌握自学的窍门。

(三)自学辅导能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偏重于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两项能力,许多教师总是习惯于将每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推理过程告诉学生,并将解题过程中的每个要点巨细无遗地分析给学生听。但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采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的讲解虽然十分详细,但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如果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养成推理能力。在自学辅导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可以拥有很多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机会,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从旁辅导,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对问题展开探究。

二、将自学辅导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方法

(一)在预习时通过自学辅导,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下课之前,提前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在脑海中对这节知识有个大体印象,并将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询问教师。同时,学生在进行预习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作为预习的辅助,帮助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知识点内容进行预习。在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启示,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如果有学生无法理解坐标点的概念,教师给出适当的提示,让学生想想坐标图上的网格像什么,一些学生会想到,这些网格很像地球上的经纬线、一些学生会想到围棋棋盘上的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将班级上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来提高自学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的“二元一次方程式”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现在共有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25个,礼物盒中总共装了66件礼物,在紫色的盒子中装着2件礼物,在蓝色的盒子中装着4件礼物,请问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分别有几个?这个问题乍看之下有些复杂,但事实上这个题目是十分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在讲到这个问题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展开讨论,尝试自己寻找建立方程式的方法。经过讨论,学生商量出,将蓝色和紫色盒子的个数设为x和y,则有方程4x+2y=66,x+y=25,将两个方程联合起来就能算出x=8,y=17。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怎样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三)在下课后通过自主复习,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指,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达到自学的目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讲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复习,并尝试在不了解外角和定理的情况下,运用内角和定理来推测外角和。又如,教师在讲到“全等三角形判定”时,可以先详细地给学生讲述“SSS”(三边全等)和“SAS”(两边及夹角相等)为什么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嘱咐学生在下课后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复习,在复习时尝试分析“ASA”(两角及公共边相等)为什么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复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最佳方式,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回想起旧知识,还能尝试对新知识进行推理。

三、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教学;语文;班级管理

一、利用语文学科的特性且不囿于课本知识进行班级管理

《慧人慧语》中说:“道德是教育的中心思想,做人是做事的主要内容。”各个学科的教学皆是如此,语文亦复如是。我经常告诉学生,美好的人生就是一条充满希望的旅途,伟大的成功包括半个看似荒诞的梦想。要善于创新,勇于探索,敢于追求;做事情,搞创业,做发明,写文章,都要把“先要求最不同,再要求最完美”奉如圭臬。之后要有远大的志向,志须如宇宙恢弘,心要似莲花高洁。要善于分析万事万物,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比如说我告诉学生:“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提出不同的见解,感悟非凡的思想;做人的目的不是为了活好,而是为了找到更佳的归宿,发现伟大的永恒。对先人的论述应懂得辩证地分析,比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不一定全面,而“己所不欲,若人欲之,也可施人;己所欲者,若人不欲,亦不可施”就较之完善。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的力量就像和沙子的水泥,团结的作用如同串念珠的丝线。我还告诉学生:一定要珍惜同学间的情谊,遵守学校的纪律,功在一人莫骄,功在众人可骄;谤在一人勿争,谤在众人须争。

二、学习语文、阅读诗歌、班级管理要联系生活

语文学习需经常阅读诗歌,阅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能够获得独特的生活情感体验,能够调动起学生阅读诗歌的积极性,能够使学生对诗歌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一首诗歌都和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诗歌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阅读诗歌,能够加深生活的经验,反过来也能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因此,也能够迸发出创造的灵感的火花。阅读一首喜欢的诗歌,一定要找出喜欢它的理由,例举出诗歌的优秀之处,每一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所以他们也会有独到而精彩的见解,把这种见解和其他学生分享,就会取长补短。使用正确的方法朗读现代诗歌,使朗读和理解有机结合,促进了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既能够培养学生感受作品的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学习到诗人的动人情怀,走近诗人,洞彻诗人的内心深处,亲聆謦,对诗作产生共鸣。例如,教学《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1938年,何其芳告别国统区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一种与统治区迥异的生活展现在眼前。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全新的火热的生活中,他观察着,感受着,激动着。诗人的生活变了,性格变了,世界观变了,诗风也变了,他不再写那种缠绵忧伤的爱情诗了,流泻于诗人笔端的是一种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诗句。”走近作者,仰慕诗人的心灵境界,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学生自然就能领会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并学到了真善美。

三、班级管理应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重视友好的师生关系

1.期待学生

管理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进行的活动,若要学生热爱学习、喜欢教师,教师必须做到敬岗爱业和关心学生,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容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而且在管理与教学过程中,要对学习优者赞美,对学习差者鼓励。

2.遵循管理、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规律

《教育论》中谈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从教学任务上来说是责任与义务的关系,从人际关系上来说是平等的关系。”每一个教师都应将此牢记于心、耳熟能详。

3.关爱学生无微不至

良好的师生情感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是一种纯洁的心灵沟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善于激励和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第8篇

所谓“接触”式教学,是与传统教学中以高压强迫学生学习为特征的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主要表现为:教师把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所要掌握的内容,从而自主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展开学习活动。“接触”式教学活动有三个特征:第一、自然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不存在传统教学活动中的高压强迫,教师不会强制学生按照预先制定好的所谓“科学性方案”学习,而是学生与教学内容在自然“相遇”的时候碰撞出求知的火花。第二,自主性。学生在与教学内容的自然相遇后,选择学习什么,完成什么任务,出发点完全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人需求,整个过程学生都是以主人的身份存在。第三,挑战性。在选择学习内容之后,教师会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索,去发现更美好的事物,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挑战。“接触”是强迫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温和的强迫。整个“接触”式教学过程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也并非是强迫缺席的过程,但依然有微弱的强迫在里面。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在引导,处在教师的操控下。

二、接触式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一:《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的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在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中等级为B,说明这一章内容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要求不高,只有图片的简单处理,需要学生理解和独立操作,且规定使用教材上讲解的PhotoShop作为操作软件。在这样的前提下,教授这一章内容时,教师一般都是采用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实际操作顺便带过,从而让喜欢这一块内容的学生得不到深入系统的学习,限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教学过程安排中,有一环节是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和加工目的选择合适的加工工具加工图像,表达主题信息。在学习一系列的图像采集与图像属性分类后,加工俨然成为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行动,而这正是本节课的难点。很多学生对图像的处理很感兴趣,问其原因,回答也是五花八门,但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以后自己可以对拍摄的照片进行处理,能够美化一些图像。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有个别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PhotoShop的使用,并能独立处理与美化图像,且效果不错。有的学生则只能利用PhotoShop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且需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的学生掌握的图像处理软件是计算机系统自带的“画图”。有的学生则是对这一领域一无所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常用的图像加工工具有哪些,可以进行分类成专业型、普及型、简易型、便利型。鉴于课时的规定,不管学生选择哪个软件进行图像处理,时间都是有限的,教师也不可能针对某个软件进行操作上的详细讲解,学生只能是短时间的接触,初步了解软件的应用与功能,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接触式教学在此处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正是由于教师提供的这种接触式教学,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有可能在日后的努力下成为与图像处理设计相关的专家。

(二)案例二:《组建小型局域网》

《网络技术应用》(选修)第三章第四小节《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课程标准要求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考试要求为等级C,需要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的对应迁移应用水平和熟练操作水平。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要求C,要掌握内容的同时还要熟练操作,而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是让学生了解、知道、说出相关内容即可。那么,学生在面对学业水平测试时,该如何正确应对呢?纵观大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尤其是一些农村高中,根本无法提供每个学生都能熟练组建小型局域网的条件。让学生进行“接触”式教学,在此是相当受益的。教学中,“接触”式教学分为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视觉上的“接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带领学生进入学校中心机房,查看组建校园网所需的硬件。第二步,听觉上的“接触”。教师讲解校园网的组建与使用方法,在学生的知识系统中建构初步的校园网组建方法。第三步,思维上的“接触”。教师提供网络环境,设置任务,要求学生规划一个小型局域网,包括对局域网的需求分析、硬件选择等。第四步,操作上的“接触”。鉴于课时的规定,教师只能提供15—20分钟时间,让学生接触局域网的简单构建。在教学机房中,教师只需提供路由器或是交换机,将学生以3—5人为一小组进行实践,实践的内容包括网络软件、网络硬件、网络协议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这样的“接触”式教学是浮浅的,不可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就能熟练掌握,但又是必需的。学生经过这样的接触式学习,对这部分内容就有了感性的认识,不管是应对学业水平测试,或是日常应用,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在《组建小型局域网》课程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对学生进行了一些相关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将家庭中的网络进行了改建,组建成一些小型的局域网,这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三、小结

第9篇

在初中语文授课过程中,我们不妨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多种功能,创设情境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如给播放声情并茂的课文范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等,让全体学生通过多媒体共享一场视觉的盛宴,接受有力的感官刺激,从而激起迫切的求知欲,产生探究知识的动力。例如,在《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首先使用课件为学生呈现了许多济南的风光图片,并讲到:济南是一所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泉城”之美称,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欣赏济南美景的诗句,比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济南潇洒似江南,湖光山色与水清”等,老舍先生赞美济南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现在,打开课文跟随着这些诗意的语言去感受济南别样的冬季之美吧。在这样的情境中,图画与讲解配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了教学顺利进行。

2辅助课文朗读,传递思想情感

阅读环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较大比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课文是学生理解课文内涵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起到辅助朗读,传递情感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快乐,并在朗读中感受美,欣赏美。例如,在《七律•》这首诗的朗读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以《》为主题的背景音乐,音乐与诗歌的内容相融合,在音乐中朗诵,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逶迤的五岭,登上千里积雪的岷山……领略了在艰险的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感受到了诗歌雄浑广博的基调。在这样的音乐中,学生朗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并进入了读中悟情,读中生情的境界。

3增加教学容量,开拓学生视野

语文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其信息内容非常丰富,增加教学容量,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多媒体辅助手段,为整合语文教学资源,优化学习效果,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语文复习中,多媒体可以将一些比较分散的内容,系统化地展示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可以按需而求,获得知识,在课堂复习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还能化整为零,把课文中所包含的多方面的内容展示出来,让学生获得整体化的认知,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欣赏到与文本相关的图象资料、视频等同时,同时也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搭建了平台。例如,《木兰诗》这篇课文的教学,仅仅凭着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较为肤浅的诗词知识,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将与课文相关的画面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网络搜集学习相关的影视资料,评论资料、介绍资料等,让学生去从诗歌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方面做全面的了解,通过这些方式的学习,学生们拓展了知识面,了解了相关的文学常识,木兰这一形象也在他们心目中丰满起来。

4促进自主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第10篇

对学生进行德育,需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学习时,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上机学习引导。在学习中,初中学生需要对计算机有所爱护,正确操作计算机,使学生养成科学与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利用自己正确的思想与行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做到的行为,教师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将真实的情感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以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的热情,以高质量的语言与思维影响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才能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学习态度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计算机操作方法是正确的。比如,在教初中学生进行多层文件夹的创建时,教师需要对每一个文件夹进行科学的命名,并进行分类,将具有相同性质或者相似内容的文件夹归到一个文件夹当中。学生的演示行为会使学生养成正确分类与整理文件夹的良好学习习惯,也会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所以,从课堂的规矩出发,对学生的正确行为习惯进行培养,是在初中信息技术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

二、利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法律与安全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中,会涉及许多的信息安全问题。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相关内容,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安全知识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的病毒问题进行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病毒对于计算机的危害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具体案例的举出,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破坏作用,如损坏数据与信息,破坏硬件与系统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制作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计算机病毒的制造者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社会上重大的计算机病毒案例,熊猫烧香等等,让学生在案例中找到学习的真实感。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安全意识培养融入到初中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出发,让学生认识到安全对于计算机的重要性,但绝对不可以利用恐吓让学生不敢接近计算机。教师可以利用与初中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对计算机安全问题进行关注,从而延伸到对自身、他人的安全问题进行关注。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一些因计算机文件外漏而导致的企业经济利益受损案件,也可以举一些计算机安全问题引发的个人隐私外泄事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起安全意识。教师针对计算机安全问题进行扩展,将安全问题的对象从计算机转向人们,使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与应急能力。这样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学内容得到渗透,学生的法制意识与安全意识大大提高,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也有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

三、利用团队活动,培养学生有效的合作意识

对于每一个学科来讲,团队活动都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科学的团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培养。在当今社会中,一个具有合作意识的社会人,更具有社会竞争实力。合作意识是当代企业对于人才的基础要求。能够与他人合作的人才,才是受欢迎的人才。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小组学生建立起共同的学习目标,为这个目标的实现而做出相应的努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使每一小组的整体信息技术学习水平保持一致。比如,在讲解动画制作的相关知识时,因为初中学生对于动画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个性动画的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我的动画”为主题,在小组内进行动画编制方案的设计与落实,让每一个小组在合作学习之后上交一份力所能及的动画作品。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具有共同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进行头脑运动,为小组学习献计献策。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会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掌握与人交流的方法,培养自己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利用团队活动将德育渗透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促进德育自然化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初中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快速提高。

四、结语

第11篇

一、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可集声音、图像和动态画面于一体,创设情境可使教学形象、直观、生动,利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用在课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定与教材相适应的情境气氛,教学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主动地参与学习。(2)用在课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由于年代的久远、国度的不同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甚至再现当年的情境,尽快获取真切的情感体验。(3)用在课终把课堂教学推向。如,教《回延安》时我先用多媒体介绍贺敬之是如何在延安由一位小战士成长为大诗人的,接着放映延安人民抗日的生动场面。借助多媒体手段的烘托和渲染,唤起学生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之情和学习兴趣。

二、优化语文教学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语文教学,可以优化教学手段。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鲜艳生动的图形,声像一体、动静结合的画面,界面可亲的学习屏幕,都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唤起其高涨的学习情绪,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教朱自清的《春》时,首先放一曲《春之声》让教室里一开始就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然后展示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画面,再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置身优美的文化氛围中体会课文充满激情、意蕴深刻的美。

三、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多媒体辅助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课件交互性强,界面丰富活泼,可产生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换方式,抓住认知时机,运用适时、适度,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如,教《桃花源记》时,我绘制了村中人“咸来问讯”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这些人围着渔人问了些什么话。有学生这样描述:有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人走到渔人面前问道:“如今外面世道如何?人们过得好不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握着渔人的手问:“你们那儿的壮汉除了种田还干些什么?”借助画面,通过想象,不仅丰富了原文内容,而且使学生的想象力、分析力、创造力也得以锻炼和提高。

四、实现学生的主体渐变

第12篇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教师书写板书,让学生将老师在板书上写下的抄下来。并且在教师说到一些重点时还需要让学生重新抄记下来。而且教师在编写板书会花费很多时间,在老师写下板书时也让教室中的气氛变的压抑和沉闷。现今很多学校已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图片、动画和音乐等的多媒体教学让语文教学不再是那么枯燥。不仅节省了教师写板书耗费的时间,还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更加有了兴趣。音频动画等的声色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更多注意力,使得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深一步探讨的同时,也分析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优势所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信息化 多媒体 优势

多媒体教学现在已经普遍应用于很多课堂上了, 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已经不能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同讨论了。 传统教学从来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和写板书, 而学生只能一直记忆内容。 语文教学需要更多的色彩化才能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而多媒体教学中能有生动的动画和音频效果, 这让课堂变的更活跃。 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开始主动学习了,还让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很多。 学生能很容易的记住每一个生动的片段,能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到文章的深层内涵。

一、引起学生兴趣,课堂效率提高

教师在上课前能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讲课内容, 并且应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师的授课效果变的更有保证了。 特别是节省了写板书的时间, 利用这些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语文方面的课外知识。 学生每天在学校学到的东西都是课本上的,当给他们讲一些课外知识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到教师讲课的思维中,不仅能扩宽学生的语文视野,也能让教学质量变的更好。 而且在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 以动画和声音等多样化的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更具体和形象的了解语文方面的知识,也更方便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让课堂不再死板,语文知识也不再枯燥, 这样的语文教学显然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这样也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让老师和学生都有受益,那么课堂效率自然也跟着提高了。

二、 便于解决语文课堂难点和重点

在进行一些语文知识的学习时, 由于语言本身的描写过于抽象化,学生在自己阅读甚至听老师讲解时都有一定苦难,例如在《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中,作者对不同天气之前的各种云彩都进行了详细描述, 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并没有那么细节化,导致学生对各种云的形状概念很模糊,即使经老师讲解也很难理解,这时,如果能通过多媒体将文中的各种云彩进行详细的图片展示,那么也许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就会轻松很多。多媒体本身的特点就在于它能够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和生动精彩的动画效果对语文相应情境进行展示, 因此这也为解决语文课堂上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内容更形象化, 方便了教师教学的同时,也让学生对不同概念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三、有利于学案导学的进行

学案导学是指,教学者教授学生相应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主题共同合作完成布置的教学任务,课前,教学者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能够进行充分复习,上课时,教学者利用课前备好的课件进行教学,节省板书时间,剩下的时间教学者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此时课堂就是一个以学生展示为目的的地方,同时,在对学案进行预习时,教学者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学案进行自主解读和分析, 同时还可以链接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四、突出展现不同教师的教育风格

在制作课件时,针对不同学习氛围的课堂氛围,教学者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例如,在对一些气氛比较沉闷的课堂氛围中,教学者可以制作一些生动活泼的课件,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缓解沉闷的气氛,让课堂更轻松化,而对待另外一些过于活跃的班级时,也要根据他们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制作一些比较严肃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一些严肃的音效及课件主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安静些。 这些灵活化的课件制作让课堂在丰富化的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五、师生交流的新平台

有了网络媒体技术, 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不再限于课堂与作业本,通过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优点,老师可以设立班级网页,在其中设置讨论区或者建立班级 QQ群,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针对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畅通的讨论。 这样没有界限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能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时间进行学术讨论,这也方便了学生向老师提出的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并能得到详细的解答。 只有在这样的交流平台中学生才能更快的进步。

本文对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和优势进行了一些分析。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教师带来了方便,也让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而且现在的网络信息技术一直在发展,网络的普及也会带动初中语文教学走向更明亮的道路。 通过网络学生教师进行交流,可以随时讨论一些语文知识。 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程, 爱上学习并变的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慢慢的也就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第13篇

【论文摘要】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文章从近几年笔者参加的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际出发,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构建了以评价和培训过程监控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

2005年4月教育部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里的很多专家学者通过努力地研究和探索,围绕培训,已经形成了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培训模式、培训平台、培训评价方法、培训资源光盘、模拟考试系统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经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然而,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亟待完善。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有很多基本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正因为如此,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才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首先在于保证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其次是从机制上确保培训质量,促进培训质量效益的不断提高。…毫无疑问,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将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重要的贡献,必将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

1标准

标准规定了培训质量应该达到的程度或水平,它是培训工作的依据,是衡量培训效果的尺度,也是对培训学员进行考核的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四个能力素质维度进行了规定,一是意识与态度;二是知识与技能;三是应用与创新;四是社会责任。标准提供了一套包括“培训、考核和认证”在内的完整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机制,从而为尽快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素质提供有力的支持。

2培训教师团队

培训教师团队是培训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主体,是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培训方法对保证培训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一支信息素养高、专业能力突出、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团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因为培训内容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组织与实施培训教材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理解并运用;培训方法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探索与创新;培训管理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支持和参与。

培训团队教师的组建可能通过教师联聘的方法,精心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包括培训师资队伍和培训管理队伍。成立培训教研室,教学主任1人,教学秘书1人,要明确主讲教师职责,助教职责,辅导老师职责。教学主任职责:全面负责教研室的培训工作:定期检查和督促培训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开展评教评学活动,经常进行检查性听课,并收集学员意见,掌握每位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负责备课、试讲等教学活动;负责培训效果的分析和总结等。教学秘书职责:负责检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勤情况,定期检查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收集学员意见并进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主讲老师职责:必须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对分配的教学任务不得推诿,并按各项培训制度的规定认真完成;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学员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答。

3培训前期调研

通过前期的调研工作可以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更贴近中小学教师教学第一线。目前国内主要的培训机构是高等师范院校组织培训工作,部分培训方案不足调查研究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在制订培训方案前培训机构组织教师团队进行培训调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前期调研对整个培训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4培训后管理

目前,由于缺失对受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支持、教学监督和教学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绩效。is]培训学员}}{现培训时“激动”、回家时“摇动”、返校后“不动”的现状。采用怎么的方式对参加培训后回到教学岗位的教师进行统一管理,以真正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话题。

5资金保障

教育技术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它涉及到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培训。高技术,高投入,费用很高。建市健全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拨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

二构建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标准GB6583对质量保障(qualityassurance,QA)的定义是“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有计划、仃系统的全部活动”。

我校从2005年起对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和实践,在充分认识该体系的意义、分析国内外培训质量控与评价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培训质量形成伞过程相天素的系统思考,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了一套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该体系包含培训过程的三个子系统、一个质量评价系统、一个培训支持条件系统。这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形成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1培训前的H标和制度体系

培训前期调研作为一种体制要坚持下去,通过调研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是制订培训方案乖内容的重要依据。前期调研工作必须以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同时征求教师对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教师团队组成、培训方式及培训于段上的荩本要求。学员学习需要分析是培训前的莺要一作,因为培训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他们的学习风格及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制定的培训方案和内容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训目标具有前瞻性、实用性、任务性,以问题为本,视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培训内容,把现实问题研究和教育实践指导引入理论培训中,实行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学校可利用已何信息技术资源,通过能者为师、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远程教育等培训模式,采取师生互动、头脑风暴、小组活动、白。t活动、自我评价、课外延伸等活动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育技术和学校实际的最佳结合,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2培训过程质量保障系统

针对培训信息反馈相对滞后,问题反映出来后往往只能在下一轮培训中才能加以调整的培训现状,该体系要求实时全程培训质量监控与评价,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决策和处理。培训过程不再是仅由最终结果来控制,而是随时对培训过程进行控制,这样对培训问题响应和处理的周期能够大大缩短。如可以通过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改进培训方法等多种于段保证培训质量。培训指导委员会、教研室、教学主任通过和学员座谈的方式、查看教师撰写的培训曰志等方式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培训方案,以期达到培训的目标。

教师培训质量学员测评,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模拟试题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能力的提高程度。培训期间的每个晚上安排有学员的自由上机练习或专题研讨,安排2-3个专门教师进行辅导或教授主持。对当天培训的内容进行强化,如发现多数学员对某个问题有疑问,培训目志进行记录并告诉第二天培训老师进行适当补救。案例分析、成果汇报等活动通过录像,微格教室等设备帮助学员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水平。

3培训后质量保障系统

培训结束后,通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程支持系统给学员提供智力支持与咨询服务。主讲教师的E—mail、QQ号码等都告诉学员,学员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远程协助、电子邮件或QQ等方式取得学习团队的联系和帮助。

4培训质量评价系统

评价让更多的人成为评价的主体,建立学员、教师、管理者、指导委员会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通过问卷、班级培训日志、学员座谈等形式监测培训的有效性。

评价主要采用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旨在促进评价对象不断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它注重评价对象本身的发展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使评价对象在不断的自我发展中实现教学目标和自身价值。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员的全面发展,除了对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还对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发展的评价。(2)关注学员的个体差异。(3)强调评价的过程性。(4)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从单向转向多向,建立学员之间、小组之间、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5)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考试成绩、小组作品、成果汇报、出勤情况等等。。。

5培训支持系统

第14篇

一、青少年网络运用现状

本人在工作中调查发现,有80%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接触过网络,其中有一大半的学生上网是为了打网络游戏或者去聊天室聊天:20%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更有5%的学生经常接触到一些黄色或者暴力等不良网站。还有部分学生对“网络黑客”非常崇拜,调查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这说明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是摆在全社会,特别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新课题。

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有学生认为:“在网上,我是绝对自由的,想干啥就干啥。”他们在网上聊天时谎话连篇,在BBS论坛上发表议论时毫无顾忌,观点偏激,甚至会发表一些越轨的言论。这主要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信息接受、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避害就利的心理又促使青少年将现实世界中的情感移植到网络世界中,长此以往,青少年会逐渐丧失现实社会交往的技能,甚至有意识地逃避社会现实,情感更趋向于冷漠。另外,由于网络上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刚好迎合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因而对青少年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吸引力,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产生“网络强迫症”,欲罢不能。

第二,对青少年行为方式的影响。互联网带来大量的不良信息,使喜欢猎奇、缺乏免疫力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腐蚀,渐渐地抛弃原有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受到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盲目模仿、追求,导致种种畸形行为方式的形成。有的人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表现为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与他人相处不融洽等症状。

第三,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有少数学生会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如黄色网站和暴力网站。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学生好奇心强,辨别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弱,抵御网络糟粕的能力较弱,不能主动地抵制不良信息的入侵。

二、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为学生在学校接触网络的主要引导人,在立足本课堂的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目前,我们可以从“育”、“疏”、“控”、“建”等方面入手,以期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和谐的网络学习环境。

1、育

所谓育,就是教育,说服。在学生上第一堂信息技术课时,就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使用规范教育,了解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让学生知道上网需要受到道德法律的约束。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遵守使用计算机的安全制度,未经许可不擅自使用他人的计算机,拒绝不健康和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盗版软件,不制作和有意传播计算机病毒。在学生开始上网之前,首先要学习《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要善于上网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还要对学生进行慎独教育,教会学生不逾越道德的底线,抵御来自网络的有害信息,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健全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品格。否则,我们如果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小节无害,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的行为,甘为欲望所驱使,很可能就会像吸食一样,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最终落得害人害己。

2、疏

疏,其实就是指使用好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教学中来。在具体学科内容教学中,网德教育可以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譬如文件的下载,教师可以预先制作一个专题网站,让学生掌握常见文件类型的下载技能,同时教育学生,在下载之前要了解该文件会不会对自己的计算机造成破坏,学会保护好自己的计算机。

3、控

所谓控,即用技术手段控制学生上网的内容,上网的范围可以在每台学生机上安装防毒、防黄软件,譬如“网络爸爸”,可以过滤不良网站,推荐健康网站,记录上网历史等等。还有在信息技术教学和机房的日常管理中,并不是希望学生时时都能上网。那么如何对学生机实时上网进行控制?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使每个机房都自成一个局域网,再加上一个合适的服务器,让学生机通过教师机才能连接到校园服务器,然后连接Internet,在教师机上实现控制学生上网的功能。需要额外准备的设备硬件是一块网卡,软件是服务器Winroute。

4、建

第15篇

一、问题设计的特点a

首先,问题设计要具有针对性。从教学角度说每一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应针对其展开,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作为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问题设计要具启发性。当教师的问题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出发,又稍高于他们现有水平,学生关于怎样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才有可能真正被诱发,思维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学生也才能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积极探究、多方思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出问题的答案,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多设置开放性的问题,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再次,问题设计要具有实效性。课堂教学首先被教学课时所限制,一堂课只有45分钟,如果什么问题都提,时间就会白白浪费掉,那么这节课就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遵循实效性,从教学的实际入手,针对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问题,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乱问、滥问。

二、问题设计的主要方式

第一、设计有趣味的问题。趣味的知识可引发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例如:在讲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时可引入故事《分马的传说》:从前,有一位商人,临终前立了一份遗嘱:“马厩中的19匹马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得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得总数的四分之一,小儿子得总数的五分之一,但不许把马杀掉”。你能帮他们分清楚吗?这个传说隐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索和研究的欲望。

第二、设计发展的问题。所谓发展的问题就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设计的问题。例如,在讲授直线平行的条件时,教师可以预先让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平行线的画法,然后提出画图时三角板的作用?进而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接着提出内错角相等呢(同旁内角互补呢)?遇到一个新问题,就需要学生把它转化已知或已解决的问题来解决,问题环环相扣,使学生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奋之中,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设计探究的问题。初中学生心理特征表现为好奇、喜欢探究、好表现自己等,巧妙设计探究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问题设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问题的背境设计,问题背景指的是产生问题的过程或原因,提供一段含有数据或方法的阅读材料背景,然后提出原因解释或问题解决。常见背景有数学历史、数学故事或数学的研究过程的问题。如勾股定理的历史、无理数的产生过程、乘方的故事、概率故事等等。二是问题方向或内容的设计。例如,如图1,E,F,G,H分别是正方形ABCD各边上的中点,要使中间阴影部分小正方形的面积为5,则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多少?

本题的解法具有多样化,有利于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四、设计开放的问题。数学开放问题是指条件不具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问题。数学开放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在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可促使主体认知结构的重建。例如,有一个正方形,要把它的面积四等分,请你给出设计方案。问题的条件、解题途径和结论都呈现出很大的开放性,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空间。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交流中,加深其对四边形和面积等有关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