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语文课改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直以来,教育界都没有给教学语言赋予明确的概念和界定范围。因此,要明确什么是教学语言,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概念上的“语言”。对语言的界定上,每个领域都有着自己的侧重方向和标准界限。一般来说,《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语言定义比较具有权威性,即: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内心所想以及思想交流的一种特定工具,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集语音、词汇以及语法构成于一身的新型系统。通常情况下,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多为书面形式上的,而规定在文字范围内的语言则是指口语。由上述概念的分析不难看出,语言具备交流互动以及涵盖特定系统两个特点。所谓的“教学语言”,专家和学者们都各执己见,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简单的理解,教学语言的内容主要是指教师为了完成课堂上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自身的精心设计,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交流问题的方式方法。
二、提高语文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教学界不得不赋予教师以新的角色,并不断加强了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除此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教学语言,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语言课程的调整,更是有了明显的变化。众所周知,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着必然或者偶然的联系,要想合理地规划好初中语文的语言教学,就必须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上加强对语言的学习和了解,其中决定因素就是教师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可以说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初中语文语言教学的提升,强化教师语言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三、加强教师各方面知识的学习
全面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首先,就是要加强对任教科目的熟悉与掌握。在实际的教学中,任何教师都应该事先了解和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知识结构体系,然后,通过不断的钻研与学习,当完全形成自己的教学内容后再传授给学生。初中的语文教学也同样适用这个道理。另外,语文教学语言的实质就是对语文相关内容的学习。因此,初中的语言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科或者其他学科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不断加强语言学习的规范性和示范作用。其次,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的或者完成教学活动,教师有必要掌握一些教育学科知识。单一的专业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而需要其他学科的辅助,例如,教师可以掌握一些必要的教育学或者心理学知识,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丰富教育科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可以更好地掌握和探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这样一来,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教学语言,分清主次,有效地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最后,要积累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语文的世界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既有历史文化的古典美,也有现代学科的新型美。各种文化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到本学科的学习上,还需要统筹兼顾其他学科的学习与掌握。只有在充分掌握本学科的基础上,不断涉猎其他学科的内容,教师的文化水平才能不断上升到新层次,才能用更加丰富生动的语文语言教学取代原有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四、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领悟新课程要领,掌握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目标呢?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探究,笔者认为应从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形式和优化教学手段这三方面做起。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同学,提高语文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等三个方面。这是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和导向,充分体现了教育理念从语文教学向语文教育的转变,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这要求着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还要求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例如,笔者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学生问老师答或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采用学生问学生答的形式,即在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后,先分发“语文疑问答题卡”,让有疑问的学生把在学习过程的疑问写在纸上,然后还随机发给学生,其他学生拿到答题卡后,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老师再收起来,进行分析评判,指出里面解答有误的地方或精辟之处,最后再反馈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解题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2.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基本的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语文科学素养的教学要求是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3.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纯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发言、踊跃质疑、耐心聆听、积极探讨来完成。成功的合作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形式的更新
教学形式一般有课堂教学形式、评价学习成绩方法和教育内容等三方面,随着育人标准的改变,教学形式也应作相应的更新。
1.课堂教学的创新化
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自学辅导法、“学案导学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等,多种形式并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创新的自由和情感的自由,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评价学习成绩的多样化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应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
(1)闭卷书面考试。以单元考试、专题测试等的考试形式,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文字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2)开放式考核。以开放性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查阅报纸、杂志、网站等,最后写成演讲稿和小论文。可以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开放性问题。
3.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教学中不但要完成基本语文知识的教学,要尽量使语文知识存在于生活的背景中,能够使之成为为人类服务的手段和方法。从语文教学向语文教育的纵深发展,以语文科学的独特敏锐性去认识和思考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渗透STS教育,进行环境伦理、生态伦理教育等。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教师要此基础上,搜集地方资料或新科技新发现的相关内容,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内容分小组的研究相关领域,在共同交流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手段的优化
新课程要求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是传统常规教学,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化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而简便、科学而切实地为教学服务。
1.重视“粉笔教学”
传统的边讲边演式板书的“粉笔教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视觉媒体传递教学知识和教育思想,它所体现的那种灵活与精巧、机智与准时、融洽与到位,是任何教学方式都无法取代的。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板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2.重视挂图、标本、模型、语文活体的辅助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利用挂图、视频、模型等多种多样地教学媒体,能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长江三峡等的图片、视频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他们积极地思考方面作用非常明显。
3.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1.有关学生的观点发生重大改变。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不断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此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见,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调动他们的创作热情,让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求,对创造充满好奇,从而使得他们积极主动、快乐地接受教育,学会知识。
2.对教学质量认识。教师应该看到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态度和学习效率等因素的进步,不要把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有能不能回答出标准答案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要看到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创造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此外,教师看到学生的进步,应及时予以肯定,就能使学生变得乐于学习,积极上进。
3.教学观点。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重视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问题
1.教学材料。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图,不仅需要学生探索,还需要教师的勘探和开采。而且,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教师应积极研读教学材料,寻求课外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教师在延伸课外知识、设计课外活动时应该有“度”的限制,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的转变。任何形式的课堂形式(包括使用电子媒体)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学活动应防止配方、程式化的,即防止一些单一的、机械的课堂讨论,或在枝节问题上的争论;上课完全是用鼠标代替粉笔,使用磁带,而不是教材,等等。因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完成实际的语文教学任务,有作秀的嫌疑。3.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但更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及时干预,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文本,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课堂教学的建议
为了使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顺利实施,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改变学习方式,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意味着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意味着教与学的角色转化和调整。对此,教师应该从课堂主宰变成学习方向的引导和学习方式的指导,改变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学会平等对待学生,让他们有自信、有能力积极改变学习状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独自决策的能力。自主学习的引导要贯穿于教育学的整个过程。一些中学教师接受培训的讲座,内容之一就是“每个课堂教学时间不能超过十分钟”,这是培养教师独立意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模式。
2.发挥指导作用。教育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教师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要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无作为、不作为,而是要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对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内容做一个方向性的把握。没有了教师的教育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会变得毫无目标,或者漫无边际,学生学习会失去该有的方向,学生在迷茫中可能会放弃学习。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予以一定的监督和指导,鼓励和检查。这样,学生更能够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才能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教师也要通过评比和奖励,激励所有学生积极进取,不断地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学生自主学习,不是学生自由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全程陪伴和指导下积极学习,努力实现教育目标和能力目标。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学习成功,教师必须适当提供一些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真正学习学习。
3.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久而久之,那些积极主动的学生变得思维敏捷,对课本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身信心和对知识的兴趣也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这些学生会极大地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他们甚至会对除学习之外的事情不感兴趣,从而形成所谓分高低能的群体。相反,那些思维慢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毫无兴趣,久而久之,他们会放弃学习。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不好,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度,不要对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活动不闻不问,而应该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所有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应该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小说文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然后让全班同学看。而且,学生的评价、总结,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
四、小结
一、新课程不需要老师讲了吗
最近,各种课改观摩活动此起彼伏,观摩课、调研课、示范课、评比课接二连三。稍作注意的话,你就会发现,目前的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曰“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
从以前教师的繁琐分析到现在教师谈“讲”色变,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反握“讲”的作用。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加上精当的评点,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加上启发引导,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读感悟,老师加上精妙的点拨,学生便能感悟得更深。
我们不能该讲的不讲,该挖掘体会的不去挖掘体会,这样的教学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也不得学生的发展。课堂上的“兵教兵”运用得当,固然有效,但教师大多还是能见学生所未见,思学生所未思。教师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职能,恰当而精要的“讲”还是少不了的。
二、这样的合作学习有用吗
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确是“动”起来了。但稍作注意,我们会发现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少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
按照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信息量流通的最佳过程的原理,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但如果运用不当,合作学习的这些作用就无法发挥。因此,领会合作学习的精髓,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应当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为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准确掌握合作学习的规则。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
2.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等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
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教师还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活动。
三、怎样提问更有效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堂上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老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
但稍作观察、分析和归纳后,你又会发现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所思所见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2、教学模式的转变:由“课堂教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3、教学思维的转变:由“机械模仿向创造性思维转变”。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做好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三、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一)引入音乐元素
音乐节奏欢快或悲壮,更能直击心灵,带给欣赏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而这些往往是语言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将音乐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可以用音乐特殊的视角来传递语言所不能传达的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情感与意境,这使得语文教学更具生命的活力与魅力,更能激起学生对语文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而快乐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我们可以利用与文章感情基调一致的音乐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二)运用画面效果
初中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画面比起文字更有吸引力,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且还能引发学生的想象,从而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为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课本插图以及一些图片、影视剧资料等来增强教学的画面感,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引发学生的想象,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的学习活动。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来向学生直观地展现相关的图片,用图片不一样的角度来让学生传达信息,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如临其境,进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想看看作者是如何来描述的。
二、引导学生在问题中主动参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初中生有着旺盛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而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展开认知活动,这正是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这对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问题没有价值,或是频繁发问,都会失去提问激趣启思的功效。
(一)问题的探索价值
教师要在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具体的教学内容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样所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贴近学生的发展区,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如针对差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侧重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对于优秀生则要提出一些综合性题目,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创造性运用。
(二)提问的最佳时机
不分时机的提问,只会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机器,而容易让学生心生厌倦,把提问当做一种负担。这样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在最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才能使问题推动学生认知,引发学生思考。为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以趣味性提问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时以探索性问题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在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以启发性提问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在学生知识点零散时以总结性提问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富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
三、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交流
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策略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水平还是相当低的,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们始终用比较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课堂气氛不活跃,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例如,在课堂上,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述课文,而学生只是在下面听听,没有自主思考的时间,课堂参与度也不高。所以,长时间下去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就比较死板。导致老师教育方式单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方面,是由于老师们的教学理念过于传统,且自身素质不高,没有创新意识,所以上课时教育方法比较机械。另一方面,是各学校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大,学校的教育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的,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总是以应试教育的标准来教学。再者,学校通常只会把学生素质不高的原因归结为学生自己不努力,忽视了老师的作用,放松了对教师考核和评价,而且对老师们的评价制度也不是很完善,难以对老师进行严格的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教育方式的滞后。
二、对初中语文教育进行改革的策略
根据上面显示的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水平落后的现状,我们知道制定一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探索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语文教学。
1.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1)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想学生的成绩不断的取得进步不仅需要端正学生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更新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说,改变过去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并且互相之间讨论解答。最后,老师在对学生们讨论出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评价,指出不足,并赞扬他们出彩的部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语感对学习语文非常之重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潜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全面地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多进行写作训练,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倡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
拥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对一个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要积极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例如,当我们在讲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老师可把学生们分为一个个的小组,在开讲前让学生先品读以下文章,读完之后小组之间按分析、欣赏、练习三步讨论一下课文,并从中找出疑难问题,最后在集体探讨解决问题,从而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课堂,学生便可以不断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2.创新教学形式
(1)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的语文教学虽然都是基础知识,但都是极其重要的内容,而我们的课堂时间又是短暂的,所以老师应尽可能地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学习效率更高。这就要求老师们不断的汲取知识,增加知识面,提高自身修养。在平时要大量搜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并渗入课堂中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共同交流,从而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而开拓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并懂得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2)加强教学评价
正确的评价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也同样要重视评价,正确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初中生正是价值观开始形成的时期,老师的引导对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非常重要。老师的激励不仅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而且还可以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说,当学生某篇作文写得特别好时老师可以说:“啊,你这篇作文写得真好,要再接再厉呦。”这样学生就可以产生自我认可,以后做作业时也会更加的用心自信。然而当学生把某个题做错了的时候,老师们不应一味的指责,而是要鼓励他说:“下次你一定会做对的”。实践证明适当的激励评价,会让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增强自信,更加努力的学习,学到更多知识。
三、结束语
总之,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不仅是改革农村初中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新课改的根本目的。所以为了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夯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提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努力制定出科学的教师评估制度,创建先进的教师培训机构,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更新,从而适应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为我国的教育革新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明伟.浅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化[J\].时代教育,2008.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在开始时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可操作性的主题,比如实物模型、影像视频、英文歌曲等等进行教学导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发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调整到最佳学习状态,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Unit7Willpeoplehaverobots?》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准备了空气质量、城市绿化、交通工具、人口密度的几幅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more,fewer,less的区别和使用方法,然后引入新的句型“Therewillbemore/less/fewer...”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理想中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就会被调动起来,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开展有效分层教学
我们的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巨大潜能,保护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让学生获得个性化成长的空间,实现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U-nit11Whatdoyouthinkofgameshow?》SectionB这部分内容时,就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规定了操练的内容,首先是后进生,主要朗读基础词汇,比如watch,sunglasses,belt等;其次是中等生,主要朗读较为复杂的词汇并自己造句,比如Well,Ihaveawatch,ascarfandsunglasses.等;最后是优等生,主要朗读范文,比如3aWhat’sCool?这样划分层次,就给了后进生和中等生一个学习和模仿的缓冲过程,不仅可以检验教学的成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操练环节中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给学生提供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
3.鼓励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能力的关键就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合作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特点在于可以促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得由深到浅的知识感受与体验,并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在记忆单词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让每个小组按照单词性质进行分类,并根据自己的音标基础进行拼读,由组员之间相互纠正。之后再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最准确,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结语
【摘 要】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我们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转变观念;关注成长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老师是一次机遇、一个挑战、一次考验,那么我们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教改,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1. 转变教学观念,形成“四个观念”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1)学生观。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2)质量观。不把以前的考试分数、平时课堂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
(3)教学观。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4)师生观。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依赖于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信任: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都有进步愿望,都有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本质。
2. 营造良好气氛,让学生自主学习 我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调动的外表下内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 “动”。相反,如果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下内部的思考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动”也无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3.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课堂活起来不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月球知识擂台赛,新闻会,故事会(《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4. 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
5. 改革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把预习、导读、复习、练习都纳入课堂。教师指引,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实践,教师的主导作用则画龙点睛地突显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与指导和解决,使整个学习过程能把握重点,易化难点,激发疑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让师生始终聚焦于教材,同时也节省了大量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时间,以便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2)要把握好课堂讨论。在近几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见“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时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得到什么?是对写作手法的了解?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阐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漫无目的的提问,随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劳动。因此,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此外教师面对学生的讨论时要注意适时调控。
初中英语单词并不只是单纯的意思记忆,还包括用法和词组的联合记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靠提供句型、练习造句等形式是不能够让学生深刻记忆的,还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英语方式。英语单词和记忆应该是一个连锁的过程,将听读写完全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行之有效。新课改下初中英语也要讲究互动教学,单词学习也是如此,可以让学生先对英语单词进行剖析和简单的自我认识的介绍,然后再经过讨论来完成认识的升华。
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单词的学习,要将其用在一些重点的单词和有重要使用意义的单词上面。除此之外,有趣的英语单词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看图教学、单词剖析教学、顺口溜教学(比较适合大量单词的连锁性教学)、英语视频教学、音乐教学、单词游戏教学等等。在众多方法中,我比较推崇的是英语单词的视频教学,可以是单词的使用句型,也可以是在他们在每个情境中出现的含义,加上丰富动感的画面,学生对其的印象一定会非常深刻。另外,合理地使用幻灯片来展示英语单词相应的图片,或是对单词背景做有趣的介绍也是非常有效的单词教学的辅助方法。
二、改变单词的检测模式,提高“检测”的有效性
新课改下单词的检测并不是只有听写这一种方法,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检测方式,让学生全面提高对英语单词的记忆能力。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英语单词的游戏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组织单词的传递游戏,以每个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作为下一个同学所说单词的首字母,然后依次传递,不能够重复,重复者淘汰,说到本节课最新学习的单词者获得胜利,然后对胜利者和失败者们分别进行奖励和惩罚。
这个游戏可以分小组进行,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时间,还能够让多数的同学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享受英语单词的学习乐趣。或者可以采用造句听写的方式,选择几个重点单词,让学生对其进行造句,并且附上英文版的单词的解释,这种深入了解单词的检测方法适合重点单词教学,不能够普遍使用,否则对初中生来说是负担比较重的。在此,我还鼓励使用一个情境教学的单词检测方式,让学生使用5-10个单词来进行情境对话的组合,锻炼学生对单词意识的使用和把握能力,也从一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重视单词的“读、写”,提高“考试”有效性
虽然英语是一门语言,但是归根结底的检测方式还是考试,是用分数来表征的。这样老师就一定要避免“眼高手低”的误区,不能够让学生仅仅用嘴去说,去拼写英语,而是要将其写出来。单词是写作的基础,所以写作也是单词“写”的最好的方式。在每个单元之后,老师都可以布置一个作文题目人,除了评价句型的优劣、作文水平的高低之外,最新课程的英语单词的使用数量和正确程度来给出评价,丰富作文的文字水平。至于“读”单词这个方面,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章让学生在早上的时候进行大声的朗读。初中英语的语感是真的存在的,而且对英语思维的形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结语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由此可见教育离不开情感,语文教学更要以情感教学为手段,发挥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老师要充分考虑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们的基本语文技能,促使语文知识成为学生们的生活工具。另一方面,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世界,借助情感教学手段,针对学生们的身心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不能让情感流失成为学生发展的短板,这就需要教学工作的多管齐下。
一、倾心教学,以情感渲染学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位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改下的授课形式不能简单停留在“我讲你听”的形式上,而要形成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情感共鸣,赢得学生的认同。
首先,教师要树立敬业精神。作为语文老师,要深刻认识到自己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教育大计,任在教师,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直接关系到社会人才的培养成果。所以,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充满激情与活力,时刻保持课堂气氛的活跃,有条不紊地调动学生情感心理要素,通过改变言语表达方式、提出课堂问题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观念,引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
其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自身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尤其语文老师。语文教学本身就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责任,老师在学生面前的形象,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喜好程度。当然,这里讲的素质并不仅指教师外在的形象气质,更多的是教师自身的文化内涵,包括对知识的理解、语言的表达、情绪的把握等。语文知识的学习任重道远,不是朝夕之功,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和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无可学,但又无法有大的提高,颇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考试成绩一旦下滑,便失去了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勇气。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主动接触学生,化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疑惑和不解,缩小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充分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学习助手,学生也就不难重拾学习语文的信心。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所谓“情境”,指的是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语文课堂的内容应该是丰富,气氛应该是活跃的。学生的情绪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造新鲜活泼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逼真可感的课堂氛围,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媒体形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加强学生对课文作品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追求个性观点,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课堂活动只有完全互动起来,才能实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语文老师要有自己的“金刚钻”,才能揽下教好语文课的“瓷器活”。学生要预习,教师更要做足课前功夫。搜集多媒体素材,适度取舍,整理课堂脉络,细化讲课内容,创设出细致的情境,不至于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准确理解文章主旨,诱导学生逐步进入情境,展开想象,在大脑中重现文章所描绘的情景,让自己置身于作者的内心世界中,同作者产生共鸣。这样一来,才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寓教于乐,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为本,挖掘教科书情感因素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优秀作品,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家的真情实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教科书中的情感因素,作为培养学生情感的素材。例如《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课文,作家塑造了贝多芬的形象,贝多芬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教师可以播放《命运》交响曲,让学生感受贝多芬的音乐世界。作为音乐家,直面耳聋的残酷现实,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例如《再塑生命》教学时,描述海伦的悲惨遭遇,她必须要比正常人承受更多的痛苦,于是,她慢慢走向自卑,愤怒……她渴望被爱,渴望光明,而这个光明的使者就是莎莉文老师,她用无私的爱拯救了凯伦,让她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生命的幸福,让他的生命获得新生,莎莉文老师帮凯伦再塑生命。在这篇课文讲解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爱的力量,生命的可贵。面对生活的磨难,唯有坚持,常怀感恩的心,用爱的力量去克服一切障碍。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文章表面的故事。以教材情感为跳板,点亮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才是情感教学的根本目的。
四、结语
初中语文进行情感教学,一方面是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语文技能,但更重要的是以情感为纽带,带动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与传递,打开学生的情感之窗,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信念,这才是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许红标.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02).
1、语法错误明显,教材校正不严肃。新版英语教科书存在明显的语法知识性错误的拼写。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53页,Part2Askandanswer中的第六句话“HanMeiknowslittleabouttheweatherinSydney,doesn’tshe?”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薄冰的《高等英语语法》中对主句含有否定词的反意疑问句的注释是:“当陈述句部分中出现一些含有否定意义的词,像few,little,hardly,never等动词时,附加疑问句部分用肯定形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得不把书上的句子改为“HanMeiknowslittleabouttheweatherinSydney,doesshe?”再如,2001年12月第一次印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91页,第79课的Workbook上的第三段“飞盘”拼成了frisbee,而笔者历来教授学生的书写是frisby。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36课上的不规范用语就更是不胜枚举,像inmorning,Susannotagree,inmeetingallday等,倘若是运用在口语中还是可以理解的,但用在书面表达上,的确需要教师费番口舌。
2、教材容量扩大,要求提高,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新版教材增加了语言输入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具体体现在词汇量、练习与教学活动量、阅读量等的增加。依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为例,原教材的词汇量为211个,其中四会词177个,认读词34个,新教材总词汇量为330个(比原教材净增119个),其中四会词为234个(比原教材净增57个),编入常用短语61条;课文部分每单元由原来的4页增至5页,每单元最后一课的教学活动由原来的3个增至5??6个,而且对话长度都有所增加;练习部分每单元由原来的4页增至6页,每单元最后一课的练习量由原来的3??4个增至7??8个。如此繁重的教学内容,短短40分钟的课堂,如何能连听带说地操练多遍?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36课,我就分成两课来上。但是为了赶进度,又不得不快马加鞭地向前学,所以夹生饭、两极分化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3、知识点分散,缺乏系统性。新大纲强调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淡化了学生对语法等知识点的掌握。但从第一册开始,新教材就融入更多的语法点、知识点,练习题中也多次出现陌生的语法项目。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111课,出现了动名词walking;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120课,出现了现在分词looking,到底是先讲什么好,怎样讲好,没有确切的要求和方法。再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8课,出现了过去分词called,而动词的过去时要到本册的第8单元才正式学习,而且也仅仅是动词的过去式罢了。还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3课,出现了过去完成时态的句式havebeento(去过……),而过去完成时要到初三才学习。
4、新教材课本内容分配不均。新教材的知识容量大是相比较而言的,各个知识点在课本中的分配很不均衡,有的课文几乎空洞无物,而有的课文如果要按教学目标教学则需用上二至三节的课时。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5课几乎就是简单的现在进行时句型地简易操练,几分钟就完成了的内容划为一整节新授课来上;类似的还有这册书的第45课,此课就是接触简单的天气变化内容的预报,很短时间就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也把学习内容划为一整节新授课来上;然而学习本书的第46课,把温度变化的情景掌握好,把第一段文字分角色操练熟悉,一节课就显得讲解不足、仓促有余,蜻蜓点水一般,没有照顾好全体学生,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自然堪忧!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越学越费劲,越学越没信心,最终导致放弃学习。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我所任教班级的优秀率是36%,及格率是92%。2000-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我所任教班级的优秀率是31%,及格率是86%。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我所任教班级的优秀率是26%,及格率是75%。
5、Workbook内容与学科检测的题目标准脱节,答案背离学生学习的大纲及内容。素日检测考试以阅读、选择、完形填空等题目类型为主,而课本的Workbook却很少有类似的考查题。此外,Workbook上的有些题目答案背离学生学习的大纲及内容,显得与新教材改革出新的目的有点相悖。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69页,第63课的Workbook第三大题第4小题“我可以过几天还你这本历史书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延边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案第二册(下)第169页确定的答案为“MayIreturnthehistorybooktoyouafewdayslater”,笔者认为不妥,因为return这个单词学生还没有学习,所以笔者认为翻译成“MayIgivethehistorybookbacktoyouafewdayslater”最恰当。
6、课文例文与交际话题侧重于城市学生生活,与农村学生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经验距离很大。譬如:发送电子邮件,磁卡电话的运用、交游、饮食等话题,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师来讲就知之甚少,对学生来讲更是海市蜃楼。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1课,第一段(Practise)的要求是把课文所给的5幅图画表达的食物带入对话中操练句型,然而那些食品如果不是借助资料来对照,冷不丁地拿出来就连老师也困惑不解,因为这些东西就连老师也没见过,更谈不上吃过,又如何来辨别那是乳酪(cheese)还是汉堡包(hamburger)呢?
7、教材矫枉过正,把过去的诸多优秀篇目删掉了,实为美中不足!时代在变迁,人文在改变,把教材推到时代的舞台,使之接近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然而历史毕竟存在着某些永恒的东西,那就是人类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精神宝藏和文化遗产。譬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课本(八十年代本),编撰的《蝙蝠为何夜间出来》,《猴子和鳄鱼的故事》,《小高斯的故事》、《移动的“黑板”》、《难忘的一课》等文章,不仅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都是非常优秀的篇章。笔者认为,哪怕在新教材的Workbook后再加上个阅读理解的栏目呢,将这些优秀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培养和知识完善不无补益!
2、对使用新教材的建议:针对于新教材的优、劣特点,笔者认为在组织英语课程改革教材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新教材的词汇。在学习单词时,应把握好三个尺度:
①集中学习单元单词,分散学习目标,逐课消化掌握词汇。集中学习单词是“张思中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精髓,而且新教材的单元单词都集中在一块,所以我认为在学习新教材时先集中学习单元词汇,这是关键的一步。在集中识词时,可采用每生一词试读词汇法引入新词学习目标(完全可行,我们从小学就开设了外语课,音标关应该说问题不大),然后教师纠正并规范读音。这样不但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和师爱,又传授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技能的发展。按照《教育心理学》“首因效应”原理,应该说在领读单词以后,教师立刻让学生当堂课就掌握词汇是一种方法,但我不提倡这种做法,特别在使用单元词汇量过大的新教材组织教学时。我认为“首因效应”是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授单词时,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法(Userealobjects)、卡片展示法(Usepicturesorcards)、教学课件授受法(CAI)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教育教学的首因效应。但我更欣赏“张思中英语教学法”中“反复呈现”这条教学原则,而且“螺旋式前进,旋转式上升”的观念一直是人教社这几年编写新版教材的指导思想,就搭上《教育心理学》在谈到记忆方法和原则时也一再强调反复记忆的必要性,更何况《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第27页也明确指出“单词应分别呈现,不宜集中学习,一步到位”。所以,我认为在集中识词(所有同学只需会读词汇,仅有少数同学能够拼读部分词汇)的基础上,分课消化掌握词汇,小步化教学目标,即教师在上每一节新授课之前,先运用多种技巧让学生强化当堂课需要掌握的单词,如此类推,在单元知识学完后再进行一遍词汇集中巩固,这样以来,除了几个别的学生外,99%的学生能完成词汇学习目标(Learningaims)。
②掌握(Productive)黑体词汇,理解(receptive)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深挖洞,广集粮”,扩充词汇,是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前提。新教材词汇量大,全部掌握课本词汇学生倍感困难,只学黑体词汇显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许多教师抱怨新教材的词汇学习无处择手,不知掌握多少是好。我个人认为这是没有悉心领会教学大纲要求和为学生全面成长负责的消极表现。《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第27页要求“有目的的扩充学生词汇量,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小词典。培养学生独立查字典、独立猜词的能力。”因此我在教授新教材时,制定的词汇学习目标是“掌握黑体词汇,理解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用“四会”分词法来区分目标就是,课本单词表上的黑体词汇需达到四会(听、说、读、写)目标,课本单词表上的白体词汇需达到三会(听、说、读)目标,Workbook上的生词汇达到二会(读、说)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新教材的词汇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由于新教材的知识环节编排具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复性”,所以我在初一教授的学生到初二以后对新版教材的词汇都记忆犹新,即使是在Workbook中呈现的词汇,在以后的新章节中再遇到这些词汇时,学生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③进行“词句文”教学。即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现代英语教学法研究表明,在英语学习中创造学习情景,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是促进学习者快速掌握语言的便捷途径。譬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0课,出现了一个短语stop…from,这个短语是“阻止……做……”的意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造句,“我们必须阻止她看电视(WemuststopherfromwatchingTV)”,这就把词放到句子中去了,而且话题切近学生的生活。为了进一步明确我们的表达主题,我们可以在后面紧跟上一句“对她的眼睛有害(It’sbadforhereyes)”。如此句、景、情俱在,学生能学不会?
2、学习新教材的课文。学习新版英语教材,因为新版教材系统性高,所以应提倡整体法,先从课文的整体内容上着手,了解课文的主旨和文法,然后逐一学习语法与知识点。笔者认为在具体学习课文中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的内容:
①遵循短文阅读学习原则,运用问题教学法组织课文教学。问题教学法是快速学习短文的先进方法,它的主旨就是用几个概括课文大意或者关联教学知识点的问题来唤起学生的认知注意,在教师诱导下快速阅读短文以求寻找答案。该教学方法的步骤分为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部分。在Pre-reading中主要任务是运用问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注意和求知欲望(Talkingaboutthetopicofthepassageforbuildingupinterest/makepredictions)。第二步,在While-reading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速读(Fastreading)或现时阅读(Timedreading),通过小组讨论(Discussanswersingroups),师生双方要实现答案核对(Checkanswerswithstudentsofdifferentlevels),澄清知识疑团或悬念。在Post-reading部分,教师要把短文中涉及的语言点(LanguagePoints)或者语法(Grammar)明确出来,督促学生认知(Docommunicativeactivities)。
②调整使用新教材:既然新教材存在个别不足之处,那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敢于大刀阔斧地调整教材。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调整新教材的课文编排顺序。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9课,我觉得如果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先讲对话再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规则会对学生的接受知识造成感觉障碍,因为对话中出现了几个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如果停下来讲语法势必耽误了操练对话,如果不讲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学生又如何理解对话内容呢?于是,我把这两段调了个个,先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再讲第一段对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删节新教材中部分不合适的教学内容。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Lesson1课,单纯讲述第二段对话,不但笼统而且消耗时间(awasteoftime),就不如把句型“So+谓语+主语”与“So+主语+谓语”融入第一段看图说话中进行讲解,第二段对话便可一言带过。③自由组织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54课,我把课文第一部分进行自由组合,变成小对话代替课本教学,因为课本仅仅提供了选项式的提纲,然后利用第一段内容进行练习巩固,促进知识记忆,而课文第二部分则把它当作家庭作业。这样组合,课堂教学显得条条有理。④主动订正语法错误。根据正规语法教学书,对课本错误大胆质疑并改正。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43课,“HanMeiknowslittleabouttheweatherinSydney,doesn’tshe?”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符和变反意疑问句“前否后肯,前肯后否”的规则,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改正。
3、突出操作练习,简化语法教学,精讲多练。现行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淡化语法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养成。反复操练是掌握与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具体体现在:①加强基础认知和基础技能地教育培养把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地教育培养,进一步加强听写方面的教学,夯实根基。②注重学生学习策略指导,指导好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听说技巧。③充分利用电教资源,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兴趣和语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④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大信息交流和自由会话的力度,促使学生从语境中感知信息,从语境中学会技能,从语境中升华语言交际功能。
4、利用新教材,搞好德育教育。新教材德育点丰富,寓德育思想、人文思想、社会动态、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与学习教材的灵活结合,潜移默化地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自然、关心生活的优良习惯和道德修养,是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书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
②高密市教科院整理,《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内部版),2001年9月。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相关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将价值观、情感态度及知识能力结合起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新课程标准进一步确立了情感教育的重要地位,要求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充分的关注,在语文教学中突出人文教育。教学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成长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
情感教育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状况,根据现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对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的情感因素得到激发,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语文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在一起,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除此之外,语文学科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在这方面情感教育的作用非常重要,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对世界进行全方位的认识。
二、初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
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情感导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通过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一幅美好的画卷,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情感挖掘,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注重情绪,将学生的情感带入到真实的情境中;最后,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阅读、写作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情感教育的涵义
所谓的情感教育,就是指在学校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发、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并不断提高其语文能力水平,引导其建立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质,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注重以情感导入新课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情感教育寓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导入环节作为情感教育的一个立足点和突破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其情感与学习热情,从而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语文教学过程。
以《斑羚飞渡》的教学为例:为了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新课的导入:因森林大火,蚂蚁家族必须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于是它们迅速地抱成一个球体,冲向火海。虽然外层的蚂蚁逐渐被火吞噬、烧焦,但它们依旧向前滚动,最后逃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一个小团……有感情地将这个故事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其体会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并明白在生死抉择中求生的本能,蚂蚁虽然弱小,但很团结,懂得牺牲、死得悲壮。
这样,在奠定情感基调以后,再适当引入斑羚这个感人至深的悲壮故事,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融入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三、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情境的创设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如多媒体等先进设备具有形象性、生动性与具体性,能够从感官上对学生形成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
例如,在讲解《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首先播放这首歌曲,将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在优美的歌声中学生也会更加深刻地想象出冰封雪覆、粉妆玉砌的美丽景色,同时加上配乐诗朗读,将学生引领至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让学生在婉转激昂的音乐背景下,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感。
四、巧妙设置疑问,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文学作品经常依靠良好情感氛围的营造和情感悬念的合理设置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初中语文课题的情感教学之中。语文教师应善于通过情感氛围的有效营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继续学习、主动参与教师教学过程的动力。
例如,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在讲到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时,教师可以设置下这样的情感悬念“迷路了,会有怎么的后果?”引发学生的自读与讨论;在“忽逢桃花林”后,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林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桃林前面又会有什么呢?……
这样层层设疑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讨论与思考,从而对文章中的世外桃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心理得到满足的同时,陶冶情操,深入理解课文,深刻感悟作者的心境与情感。
五、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将学生引入作品的特定情境之中,从而让学生感同身受,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陶冶性情,净化灵魂;同时,注重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将语文学习延伸于生活领域,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背影》的教学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学生引入这篇课文的赏析之中,深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浓浓的舐犊之情,感受伟大的父爱。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谈谈生活中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事。
六、把握文章细节,让学生领悟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主次分明,把握文章的细节与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解读,从而充分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
比如,在《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当讲到:“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把握“排”、“捞”等字的用法,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两个字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要用这样两个字呢?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把握文章的细节,并带着疑问阅读上下文,反复推敲重点词汇,进而设身处地对人物的情感变化进行分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刻地体会文章创作的社会背景。
关键词:新课改;实施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是初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课改实施后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语文教学改革,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保障,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以下,笔者就对新课改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一、精彩课堂导入,引发学习热情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的开始,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新课改实施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可以深入语文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兴趣为学生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以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授课之前,应深入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钻研教学内容,然后可以借助网络查阅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料与素材,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并借其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课前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的春景图或相关的春景视频导入课堂。同时以语言引导学生:“提起春天,我们总会感到万象更新,一切都充满无限生机与无穷力量。正因如此,古今中外才会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描绘春天的美景。如:杜甫《绝句》、王安石《泊船瓜洲》;秦牧《春天的色彩和声音》、契科夫《在春天里》等。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下朱自清先生的《春》,看看他笔下的春与我们见到的是否一样。”然后,教师可以借助课件为学生介绍作者资料与课文创作背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另外,通过以上形式导入课堂,有助于引发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兴趣。
二、优化语文课堂,营造学习氛围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为保障学生语文分数,促进升学率的提升,通常采用单一、灌输式教学方法开展语文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将学生做为了学习机器,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新课改实施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优化语文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明确自身辅助者、引导者的职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学习提供有力保障。另外,教师应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以《小圣施威降大圣》这篇课文为例,课文是学生熟悉的《西游记》中的精彩片段,故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播放该段视频,带领学生回顾已知知识。视频播放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如:“从影片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二郎神与孙悟空大战几百个回合,为什么孙悟空总是落荒而逃,难道是因为二郎神比孙悟空厉害吗?”借助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学生表明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出《小圣施威降大圣》这篇课文,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三、加强师生互动,促进自主学习
教学本身就是师生、生生“教”与“学”的互动活动。但在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互动的重要性。通常以“权威者”的身份主导课堂,采取单向、静态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听讲且不容置疑。这样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新课改实施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并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
教师在讲到《芦花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如:课前,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人数,将班级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按“同组异质”的形式进行分组,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课文阅读”、“角色分析”、“问题抢答”、“课后总结”与“课堂表现”等几个环节,让各小组合作竞争学习。在教学知识讲完之后,教师可以选出表现最好的1―2组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这样的形式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同时可以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语文学习。另外,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如:“还原课文情景剧”,让学生分角色将课文内容呈现。通过这样的形式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同r可以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特点。
在新课改实施以后,初中语文课堂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越来越多教师开始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为保证初中语文的良性发展,在新时代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改革、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