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解剖学教学论文范文

解剖学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解剖学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解剖学教学论文

第1篇

由于我国计算机教学起步比较晚,所以多媒体教学软件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也相对较晚。但是,近年来,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进步及发展的背景下,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多媒体、网络化及信息化”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机遇之下,多媒体教学软件在解剖学教学中呈现广泛性的应用。例如: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研制出的多媒体课件,如“Authorware软件”,是通过计算机专业人才使用vissualc++编制完成,该多媒体制作工具已被解剖教师充分掌握。又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刘芷余教授为首所研制的《解剖学教学CAI》,其内容丰富,涵盖了文字、图片以及自我测试三大部分,并且还具备助学与助教两方面的功能,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帮助及依据。总之,多媒体教学软件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多数多媒体教学软件都具备了教学资源、大量解剖图片以及多媒体三维动画等多方面的功能模块,为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基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从上述论述中,可发现,如果将多媒体教学软件与互动教学模式充分融合,进而构建出基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互动教学模式,那么人体解剖学教学将更具有效性。笔者认为,在构建过程中,需充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构建过程需强调“交互性”在构建过程中“,交互性”的着重强调显得极为重要。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并以学生为主体,对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进行整合,进而构建出生动形象、富有时代感的全新学习环境,并以3DMAX技术建模为途径,模拟出形象具体的实验过程及生活过程,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模式。如图1,为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模式作用图。

2.2完善学习内容及情感互动基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互动教学模式需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并对学习内容及情感互动环节进行完善。例如:可以网络互动为途径,利用一些网络软件,如创建QQ群、电子邮箱以及BBS等,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实现双向交流,有效促进双方的情感交流。

2.3重视互动功能的开发假以时日,如果互动功能能够得到全面强化,那么人体解剖学互动教学将更具全面性。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便需要重视互动功能的开发。互动功能主要体现在仿真及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发展。在研发过程中,需结合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使研发功能能够符合解剖学教学的适用性,并且适用于教师群体及学生群体,以此使在人体解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难点及疑点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3结语

第2篇

1.1体表标志

为了确定人体器官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与人体表面之间的关系,常用体表标志的辨认。在人的活体的体表身上可以观察触摸到的骨性凸起和凹陷(即骨性标志),肌的轮廓(即肌性标志)。血管的搏动(即血管标志)和皮肤皱纹等,均称为体表标志,主要在临床应用治疗和针灸腧穴定位的特定性标记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功能解剖学的动态性

随着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变化,体表标志也不是永远不变。功能解剖学最大的特点研究对象以人为活体,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功能解剖学这门课程必须体会体表标志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规律。

2学好功能解剖学对于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应用临床有重要的意义

康复治疗师在临床上,主要为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主要以患者身心功能障碍为对象,以多种功能康复疗法为手段,也是病、伤残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若常用的药物疗法、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中国的传统康复治疗等等,都是病、伤残患者尽快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以恢复伤患者和残患者的日常生活治理、学习、工作和社会的生活能力为目标,帮助他们改善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生活主流。在临床上主要以运动和神经系统功能解剖学知识为主要内容,是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是对今后康复临床治疗工作非常重要。故学好功能解剖学知识是为康复治疗师开展一系列康复治疗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3功能解剖学有效教学途径

功能解剖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器官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学习方法是通过观察和触摸。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能够如何有效的教会学生在不同体型、不同姿势和,在患者和健康人身上及自己本人身上进行观察和触摸,而且进行快速的体表定位,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突破的难题。主要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教学中,要将老师本人或学生作为活体的重点,因为在临床上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最终的目的是治疗疾病,学生将来接触的对象是患者或健康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常见的体表标志要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学生摸到自己的体表标志,学生之间相互触摸,并且告诉学生位置一定要准确。例如髌骨(即骨性标志)位于膝关节前面,倒三角形的扁骨,前面粗糙。髌骨完全可以摸到;还有肱骨内侧髁、肱骨外侧髁及尺骨鹰嘴等。在临床上,如肩周炎和网球肘及肱骨骨折,寻找体表标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其次,我们作为老师还发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临床的康复治疗。如有效运用讲、观察、摸、量等方法,学生最感兴趣。

3.1讲

讲是指功能解剖学理论讲授和示教。尽管功能解剖学的教学主要采用体表触摸、度量和观察方法来描述人体形态结构,但是它是建立传统解剖学基础之上的。因此,讲解时解剖学知识,临床意义和实验方法以及PPT播放、标本讲解和示教方法。特别老师在讲解重要体表标志时,老师先讲,后演示,最后结合临床的疾病;最后让学生上讲台把体表标志展示给学生们看,对于学生错误的地方,必须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3.2观察

观察是指导学生通过看来学习功能解剖学。首先,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认出自己或老师的体表标志。如指认出心尖搏动、桡动脉搏动等位置以及浅部肌肉的轮廓。因为康复专业毕业生在临床上,既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物理治疗能力,作业治疗技术能力和中医传统康复治疗能力等。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活体上准确找出器官位置。其次,要求学生观察模型和标本时,必须仔细辨认肌性和骨性标志,在进行活体观察时,让学生之间相互观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相互比较和纠正解剖学知识。若肩关节运动、髋关节运动和膝关节的运动等等。故只有这样,学生和老师才能达到教学和学习的目的。

3.3摸

摸是指导学生通过触摸、按压和敲等触摸体表的方法来学习解剖学知识。对于康复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讲授一些中医的推拿针灸中重要的经络腧穴,再结合临床康复治疗的常见病。例如面瘫针刺取穴处方:人中、内关、合谷、地仓、颊车等,教会学生寻找穴位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如何利用体表标志有效定穴位,才能加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4量

量是指导学生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学习功能解剖学。首先观察人体的主要测量点,并分别在老师或学生及他人身上找出相应的测量点。如下肢的测量,让患者或者学生摆好仰卧位,必须保持左右侧对称姿势下进行,并将双侧的结果予以对比。否则结果有误。下肢全长:下肢伸直时由髂前上棘至内踝尖的长度大腿长:由髂前上棘至股骨内侧髁收肌结节的长度小腿长:由股骨收肌结节至内踝尖的长度其次,利用观察和触摸到体表标志进行人体测量,这对学生正确掌握各种体表标志和脏器血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比正常人体各种标准值,不仅加强学生学习功能解剖学的兴趣,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在临床应用简单人体运动功能检测方法。

4结语

第3篇

一、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一)信息化课堂教学含义

课堂教学是中职卫校医学基础课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战场。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成的课堂教学。因此,信息化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且直观、生动、形象、有趣的学习情境,用多媒体形式有效、真实地再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模型化、直观化、动态化,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享受教学过程。这种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像“电影大片”般精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特点

1.改变教师角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学生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方面,教师走下讲台,从传统的知识信息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服务的辅导者和督导者、信息化资源的挖掘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合作者;另一方面,学生走上讲台,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创设情境、独立探究、会话交流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智慧地学习,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主动思考及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效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

2.享受学习过程

信息化课堂教学就是依托多媒体计算机、智能手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和互联网等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整合教学资源,以构成理想的教学环境,为支持学生主动“学”提供保障,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由此而创设的信息化课堂就像拍电影一样生动、直观、形象和精彩。如利用图片、虚拟仿真、三维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能够使人体解剖结构中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看穿”人体各组成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愉快地享受学习过程。

3.创新教学方式

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案例分析、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协作学习、独立学习等多样的教学方式,明确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电子教案、课件、微课、视频录像等形式,自主选择《解剖学基础》中相关的教学内容。由于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进行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智能手机无处不在的校园里,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碎片化时间学习知识。如学习微课,或者用手机拍摄标本模型、教材中图表、图形及视频等,或者登录QQ群和微信平台,参与师生的交互讨论,充分体现了泛在学习理论,有效巩固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4.丰富信息来源

信息化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图形、文本和动画等,创设了信息丰富、知识海量的教学情境,使得中职生能综合调动手、脑、眼、耳等多种感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媒体的运用使得教学信息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既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又可以营造协作式教学氛围,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二、中职《解剖学基础》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开展

(一)构建信息化解剖学课堂教学环境

首先,学校建设了多媒体计算机、师生交互式显微镜系统、解剖学数字化资源库等设施,为解剖学多媒体化、网络化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让课程快速“上网”,上网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标本图片、动画视频、目标测试题和考核办法等。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并把课程相关的课外资料、相关网站链接上网;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QQ群和微信平台通知、布置作业、开展讨论、解答问题等。

(二)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曾说过:“到职业院校的学生有不少是当年中考或高考没考好的学生,没考好呢,显然是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在很多情况下,人不是不聪明,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适合传统学习的学习习惯。”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使之能适应中职生学习习惯和能力,把灌输式教学变成参与式教学。首先,创新符合信息化环境下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创新编写有利于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保留解剖学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上,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材编写套路,创新编写和编排方式。具体来说:一是增加案例、拓展链接和要点提示,使教学更具灵活性和启发性;二是教学目标具体化,直接呈现考点并在正文中加粗标注;三是按信息化需求编排,运用大量的表格、流程图、关系结构图等,来代替传统教材中枯燥乏味的大幅文字,使得教材图文并茂,更加通俗易懂;四是结合泛在学习理论,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手机自行拍摄教材中的图形和图表等,随身携带手机进行碎片化学习。其次,利用信息技术使解剖学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第一,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解剖学知识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制作中职生喜爱的多媒体课件,或整理成《解剖学基础》数字化多媒体资源库,或自行录制微课等,使其集科学性、知识性、时尚性、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手机拍摄实验室中的模型和标本,建立移动式的学习资源;第三,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媒体,建立解剖标本图库,从不同角度拍摄挂图、模型和标本等,形成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库;第四,在教学不同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在教学人体动静脉血管的分布和血液的流向、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等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发散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软件进行编制。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4篇

长期以来,国内大部分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使用的《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其制定和岗位需求脱轨,没有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选取不合理,在教学中不能按照工作任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理论课比例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操作少,动手能力弱。这些因素导致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普遍厌烦牙体形态的枯燥理论知识,所接受的牙体雕刻训练又较少,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弱,这与现代口腔专业的需求差距较大。

2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创新教学模式

作为培养口腔工艺技术学生基本技能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在设计上注意学习任务与岗位实际需求一致,与后续专业课程紧密衔接,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模拟义齿制作的工作任务,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课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打破传统以单纯模仿雕牙教学为主,教学场地主要在实验室进行的固有模式,把实践教学放在校内仿真工作场景的实训室和校外全真工作场景的实训基地,让师生都以职业人员身份开展教与学,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现象,把做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有机事整合,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2.2多种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必要的牙体形态雕刻训练,可以逐渐熟悉与掌握牙体的解剖形态与特征,对每一颗牙达到理解并诠释其特征的程度,牙体雕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从对牙体形态的基本认识,到再现每颗牙齿的细微结构都来源于熟练的牙体雕刻技术。通过反复训练,将牙体解剖形态雕塑作为实训课程是实现培养合格口腔工艺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接受的慢,理解有困难,而且学生厌学枯燥的牙体解剖知识。这就需要在实验课上把学生没有理解吸收的理论知识弥补回来。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简单的书本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迫切需要的是适应岗位的能力知识。所以实践教学不能简单的就是让学生去模仿雕刻一颗牙,而是锻炼学生对牙体形态的应用能力、对事物的明锐观察力,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除了培养学生的智商,还要兼顾学生情商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团队之间协作能力的培养。

2.2.1以项目导向、以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内容

实践教学中以项目导向、以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内容,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完全对接,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注重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突出教口腔解剖生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郑晓梅(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白城137000)摘要:口腔解剖生理学是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学好本门课程对毕业后的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中让学生学到最有价值的实践技能技巧知识呢?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工作的经验积累,在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仅从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教学中以校内实训课堂为主场,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辅以知识讲授课堂解决学生必备的职业理论知识。以竞赛课堂为延伸,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不断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关键词:口腔解剖生理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建设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137-02学过程的可操作性。在项目教学法中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该课程应采用以项目导向、以专业人员的实际工作任务为线索,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在理论课教学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牢固而扎实的牙体解剖学及相关理论及知识。课堂讲课中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包括多媒体幻灯片、录像、动画及像片、投影、实物教具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型,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并易于理解和掌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传统的单纯教师讲授的模式,采用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并按教学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先教会学生怎么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学会操作,再要求学生在学会做的基础上积极创新。

2.2.2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要积极改善口腔解剖生理的实践教学手段。制作教学课件、教学录像、VCD光盘等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配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投影仪、数码相机等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适应时代的要求,保障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2.2.3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法

教师示教只是教会了学生雕刻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雕牙的方法步骤,起到了启发引导的作用。而雕牙过程中很多技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与总结。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以右上颌中切牙的牙体形态练习为例,我们的实践教学是这样开展的:先从视觉上使学生知道这颗牙的大体形态:观察牙体模型,之后理解牙体形态,在纸上描绘三倍大牙体形态,进而缩小描绘二倍大、一倍大的牙体形态;如果有学生绘画基础较差,可描绘5倍大甚至更大的牙体形态,直至描绘标准为止;为便于学生的操作,先进行放大三倍的牙体雕刻,再缩小进行一倍大的牙体练习;最后在石膏牙列上进行滴蜡塑形的练习。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层次不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雕刻进度参差不齐,雕刻作品的质量有高有低。对此,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选择一名雕刻技术好的同学为组长,帮助、指导本组成员共同进步。这种互帮互助的助教小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2.4开放实验室,设置竞赛课堂

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而课堂时间有限。为便于学生的练习操作,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练习雕牙;实验室随时开放,确保学生有地方练习雕牙。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他们学校生活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是他们职业生涯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态度和感受,生命价值的体现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现代课堂教学应该处处闪耀人性的光辉,对学生是如此,对教师也是如此,这才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价值所在。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激情和活力,让师生共同来体验和享受这种学习活动的快乐,保持和坚定学习的信念和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答案是比赛。比赛能最大程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潜能。在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实践教学中设置竞赛课堂,可大大激励学生练习和操作的积极性,营造学生竞相练习的氛围。每月举办的牙体雕刻技能大赛,精神抖擞的、激动人心的竞赛场景,使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全身心投入,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竞争,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每年举办的省级比赛、国家级牙体雕刻比赛都吸引了大批学生的参与,学生在积极练习的过程中,早已超越了参加比赛的境界,而是转化为脚踏实地的练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团结协助、朝气蓬勃、公平竞争的学习环境。能鼓励他们满怀信心扫除障碍、解决困难并且提高自我解惑能力。

2.2.5与时俱进,信息网络必不可少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运用信息网络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传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实验课同样离不开网络。该校已建立校园网,各教室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供教师和学生随时使用。校内电子阅览室方便学生课余上网查阅各种信息资料,本课程实践教学相关教学资源已在学校网站运行多年,网上开通良好,教学资源丰富。利用网络技术,我们还将建立课程网络,把课件、雕牙视频、参考资料、习题集等教学相关材料挂在网上,开设学习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在上面进行交流,形成一个很好的网络互动平台。

2.3建立多元实践考核方法,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第5篇

CBL教学法是高等医学教学中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医学生利用涵盖某一主题大部分知识点的典型临床病例,进行学习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源于哈佛大学法学院,随后在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在中国的医学教学中也逐渐流行。CBL教学法核心是“以临床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及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病例编排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灌输式”单向被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具体病例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知识融入到临床应用,有助于学生学习收集、分析和归纳病情的本领,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方式。

2CBL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中的具体运用

目前,虽然CBL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自觉的被采纳着,但对病例构建、问题设计、讨论模式及如何引导尚无规范、系统的研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本课题组在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系统设计。

2.1构建高质量病例

病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题组针对夜大学生掌握集中欠佳的内容,如混合性脑神经、脊髓和脑干的内部结构、下丘脑与端脑内部结构等,对应的挑选了来源于医院的真实病例,进行编排与构建,如周围性面瘫、脊髓外伤、动眼神经交叉瘫、垂体腺瘤与内囊出血等。真实病例常较复杂,初学者分析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对病例进行再构建,把教学重点和难点与临床学科知识相结合,体现出设计思路及预期教学目标。病例构建的原则:

1)主题鲜明,即一个病例围绕一个主题,且能覆盖该主题的大部分知识点;

2)客观、真实和准确;

3)难易适中,具有一定的深广度;

4)具有启迪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组将30名学生分为4~5人的小组,各组分一个不同的病例。

2.2设计问题

教师在布置病例后不主动提问,而是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仔细查找病例中隐藏的问题,制作能体现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考过程的课件,在课堂中讲解并讨论。但这不是说教师处于完全旁观的角色,而是说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在构建病例时就体现出。设计问题,要结合理论课程的逻辑主线,由易到难,由点到面,逐渐深入,把问题藏在病例里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中。问题内容既要明确教学目标,体现神经解剖学的基础作用,又要广泛联系临床各学科,具备实用性。这需要教师对病例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脊髓外伤病例中,主要目的是考察脊髓内部的传导束,但可加问手术入路。这样既能促进学生掌握椎骨与脊髓的对应关系,巩固理论知识,又能让他们提前接触临床,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3巧妙引导

夜大专升本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解剖学知识,但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病例,应紧扣教学难点和重点,而不能像传统“讲授教学”一样面面俱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仅作为主持人,引导学生不偏离主题思考及讨论,点评学生发言,适当的归纳和总结,把握课堂节奏。教师对病例中涉及的关键问题才作补充讲解,但每次讲解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讨论。例如讨论周围性面瘫病例时,面神经损伤的位置不同,如在内耳道、面神经管和腮腺等处,其发病基础、临床表现和处理方式也不同。教师对其损伤的位置巧妙加以引导,就能深挖病例价值,扩展学生视野。

2.4充分讨论

课堂上由各组派出学生代表讲解他们自己制作的课件,充分展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夜大学生虽已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对病例分析较为全面,但也会出现较多的分歧。此时,教师宜鼓励其他组成员积极提问,让主讲人及其同组成员作答。学生经过充分的讨论,分析分歧出现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既巩固了神经解剖学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临床专业素质。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从“授之于鱼”转变为“授之于渔”,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这点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2.5课后巩固

在课堂分析讨论后,每个病例会挖掘出大量的知识点,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教师对此进行概要分析和总结,课后要求每位学生选取1~2个侧重点,撰写科研小论文,进行知识点扩充。值得注意的是,不宜过多加重学生负担,字数以1000~2000字为佳。学生通过检索和查阅资料,请教相关专业人士,一方面巩固了课中所学,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锻炼了获取信息和撰写论文的能力,培养了科研思维。

3开展CBL教学的体会

第6篇

很多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对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不够重视,有的甚至没有开设实验课,这样纯抽象的理论教学大大地削弱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是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能加深巩固验证理论知识,是学好生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契机。例如,运动系统中骨和骨骼肌各论的教学在理论教学中不介绍,放在实验课上介绍。借助于实验室的标本、模型等教具,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并选出学生代表给大家讲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既节省了理论课时,又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在生理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先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实验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常用仪器的操作步骤以及常用的手术技术。通过一些简单的生理实验,如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刺激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让学生加深和巩固生理实验基本操作及基本原理。而后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综合实验,如呼吸运动的调节和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等,这些实验项目多,难度系数较大。通过综合实验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实验方法,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中,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实验现象,能找出实验成败的原因并获得设计实验的素质。鼓励他们把勇于探索、富于想象的精神与严谨务实、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处理和获得资料的能力与信心。一部分师范院校缺少人体标本室和解剖室,这样就使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缺少实践性,故可与当地的医学院合作,定期带领学生去相应的人体标本馆和解剖室进行教学见习。并由专业老师演示人体解剖全过程,让学生亲临其境,加深和巩固理论课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二、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点具有趣味性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但每一章节的内容都非常完整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各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学生可亲身体会到,甚至是非正常的生理现象,即病理现象,也很熟悉。在讲解时,结合实际来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解血液生理时,可根据学生去医院抽血化验,医生根据化验单上的不同细胞数值辅助判断疾病,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细胞的生理功能;或者静脉输液时,所用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浓度的限制,加深学生对血细胞渗透压的理解;比如在讲述运动系统骨骼时,讲解骨骼的组成和功能后,提问同学,人工骨骼如何做呢?怎样能够达到真正骨骼的要求,如何实现等等?这样既能提高同学的兴趣,又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思考;又如,在讲述静脉回流的影响因素时,可联系生活中长时间蹲着突然站立,会出现暂时的头晕、昏厥、视物不清的情况,进而引出机理:久蹲突站血液滞留于下肢静脉回心量心输量血压脑、视网膜供血不足暂时的;另外在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章节中,可联系临床常见的疾病,心力衰竭,治疗时多采用强心药,以增强心肌纤维的收缩力,改善心血管的功能状态,加深学生对心血管生理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这样可以在理解人体解剖生理的同时,扩展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和解决办法。

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使知识点易于理解、记忆

第7篇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在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班的教学中,随机选择8个班(约40人/班),分为4组(2个班/组):对照组(传统教学法组)、置问法组、病例分析法组与病例分析联合置问法(联合)组。对各班进行标本辨认测试、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和问卷调查分析,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最佳教学模式。

1.2实施方法

1.2.1传统教学法:即课堂教学全程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不设置问题,不进行相关病例分析,传统教学法作为本实验的对照组。

1.2.2置问法:置问法以课堂基础知识的相关问题为中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采用置问法应在下一次上课前将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下学习相关解剖知识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围绕所设置的问题用课堂相关知识解释预设问题。

1.2.3病例分析法:教师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上。每次课都要精选典型、易懂而又紧扣系统解剖学相关内容的临床病例。教师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到病例分析中,而后再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讲评。使学生能主动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尤其是重点和难点问题,由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2.4病例分析联合置问法:每次课结束后,布置下次课的问题及相关病例。精选典型的临床相关病例,然后根据病例由教师设置相关解剖学问题。根据所提问题,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带着问题课后查阅资料。由每组一名成员将本组集中讨论的结果陈述,然后其他组同学向该组所述结果提出质疑,质疑问题由该组同学答疑,展开讨论。讨论时,教师应抓住关键性问题进行引导启发。要引导学生思考钻研,使学生能主动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对争议较大的问题教师适当作出答复,并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总结。

1.3教学效果的检测

1.3.1标本辨识测试:8个班同题、相同标本进行标本辨识测试2次,考试结束的学生按要求安排在规定的教室,杜绝与未考学生进行交流,禁止携带电子通讯设施。对测试成绩按统一标准答案,由相同教师批改,并对标本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

1.3.2期末考试试卷对比分析:完全实行教考分离(即任课教师不参与出题,由本教研室年长教授单独出题)。考题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试题由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问答题四种题型组成。试卷按统一标准,由相同的教师进行集中批改,每位教师负责批判一种题型。将四组成绩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1.3.3问卷调查:在8个班中获取学生对各种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价。

1.4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用SPSS16.0进行分析处理,多样本均数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次标本辨认测试结果均显示,四种教学模式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联合组标本辨认测试成绩最好,与其他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置问组、病例分析组标本辨认测试成绩均较对照组高(P<0.05)。期末考试试卷成绩分析结果显示,四种教学模式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组测试成绩最好,与其他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病例分析组与对照组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题类型中,名词解释、填空题与问答题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选择题组间无差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问卷调查各项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联合组问卷调查各项前二者的百分比(好与较好)最高,与其他各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置问组、病例分析组与对照组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平铺直叙、课堂气氛枯燥,师生互动少,知识交流途径单一,极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会对知识的获取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病例分析联合置问法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具体原因可能如下:

(1)明显提高学生对课堂基础理论的掌握。病例分析联合置问法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相关基础知识得到巩固,扩大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机会,增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2)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互动的教学模式对教与学都将起到促进作用。病例分析联合置问法教学模式灵活机动,把教学作为一种探索活动,学生真正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将临床病例分析与相关问题引入课堂,促使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查阅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临床病例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尊重和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第8篇

许多解剖学教师学习的是基础医学或者临床医学专业,不能明确了解护理专业需要的解剖学特点,因此往往偏离针对性与实用性的目标。学校应当鼓励解剖学教师与护理专业教师主动交流合作,通过沟通充分掌握护理专业需要的解剖学知识,将护理专业与教学大纲密切结合,坚持“够用+必须”的基本原则,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强调专业特色的突出。注意重点描述和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体内器官的投影、体表结构等。若解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的联系不大,则在讲解时可一带而过,确保教学课程可以准确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培养具有特殊性的护理人才。此外,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教学活动中注意衔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帮助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多媒体能够具体、形象、直观的体现授课要求,丰富教学内容。因此,在准备教学课件时,教师应当善于利用现代技术,结合传统标本与挂图形式,针对部分复杂内容采取文字说明与图片说明,必要时采取三维图画与动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枯燥复杂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消除畏难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2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

PBL教学主要是指以教师引导、小组讨论与自我指导方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训练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有效解决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就教学目标向学生布置问题,例如,学习臀部注时,提问臀部解剖结构、选择臀部进行肌肉注射的原因、肌注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注意事项。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教材与资料,以小组分析结合实物模型的方式开展讨论,由教师点评并且归纳总结。PBL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与掌握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病例教学法同样也是教学活动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此种方法主要是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临床中的典型病例,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例如,学习神经系统时,教师可给学生举一个临床中的常见病例,即某人由于车祸,腰部受到剧烈撞击,导致大小便失禁、下肢瘫痪,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分析患者的受损器官,解释出现以上表现的原因。利用实际病例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脊髓的结构、形态、功能、位置,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理论结合试验,实现一体化教学

运用试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充分观察实物模型与标本,紧密结合临床护理与理论知识,巩固基础知识。理论结合试验的方法是指在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学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合二为一开始授课。以往教学中,为表现系统性的教学课程,往往是分开实验课与理论课,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再进入实验室中进行试验,此种做法容易导致教学脱节,对学习效果造成影响。而理论结合试验的教学方法则能在短时间内融合感性与理性,方便教师教的同时促进学生学,最大程度的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实验课学习。例如,在学习胸外按压、静脉穿刺与胃插管术等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首先认真观察标本,然后结合理论知识通过直接触碰标本进行模拟操作,使动脑、动手,理论、实践充分结合。此外,学校应当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通过配备高质量、足够的标本完善各项配套措施,用于学校教学工作,并且肩负科普使命,向社会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

4结束语

第9篇

1.1方法

主要从学习成绩、知识拓展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学习成绩包括期末理论考试和期末实践技能考试成绩;知识拓展能力测试采用笔试方式,两组使用相同的教材,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常规的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但实验组增加了动物部分器官的解剖和化大为小的实践技能测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成绩进行处理分析。

1.1.1选择性增加动物部分器官的解剖

①选择猪的脊柱,解剖并观察连结椎骨的韧带、椎间盘的结构。观察脊髓及其被膜。②摘取羊眼球解剖观察其结构并与人眼相比较。③开胸观察兔子的肺、胸膜的分部、胸膜腔、肋间血管神经及交感干等。④解剖猪心,观察心房心室的结构及心脏的瓣膜、腱索、肌等。⑤剖腹观察羊的肝、胆、胃、肠、肾、腹膜及腹膜形成的结构等,冠状面切开猪肾并与人肾结构相比较。⑥解剖牛的膝关节,观察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等。⑦选择羊的新鲜股骨,锯开观察骨膜、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骨髓等结构。

1.1.2化大考为小考的实践技能测试

将实验组班级分成10个小组,每次实验时,把实验目的和内容发给每个学生,实验结束时,抽取一组学生进行提问及复述实验内容及过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答疑的情况打分(小考),因为每次实验抽取哪个组不确定,所以全体学生都能聚精会神对待实验的各个环节,以期掌握实验的全部内容,从而实现检测时达优。对照组实验时,不进行平时的小考式测试,在期末与实验组同时进行实验技能考核(大考)。

1.2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习成绩比较

两组成绩呈正态分布,无论是理论成绩还是实践技能成绩实验组平均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80分以上高分段学生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P<0.05)。而对照组79分以下低分段学生多于实验组。

2.2两组知识拓展能力测试平均成绩比较

两组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实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题目的平均得分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总分、各题型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

3讨论

第10篇

【关键词】解剖学、组胚学、教学团队、建设、实践

【分类号】R322-4

商洛职院成立于2005年8月,建院近11年来,解剖与组胚团队除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就团队建设也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离建设目标还相差甚远。笔者想借此文推动我院解剖与组胚团队建设,同时提升整个学院的建设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1、教学团队建设的目的意义

1.1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先导:一流的教学质量要具备以下7个要素:一流的教学团队;一流的学生;一流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一流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流的教学环境和学术氛围;一流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一流的教学管理机制。在这7个要素中,教学团队建设是先导。

1.2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1.3教学团队建设是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的载体

1.4教学团队建设是重点专业和示范院校建设的核心工程

1.5教学团队也是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的主要营造者。

2、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内涵

2.1团队的结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5个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

2.2团队的方向建设:制订好团队专业方向建设(特色、先进性、持续性);团队方向的梯队建设(结构合理、方向明确);团队方向的水平建设(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团队方向的成果建设(团队方向的社会效益);团队方向的制度及管理建设(组织保证)。

2.3团队的水平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学水平建设、学术水平建设和管理水平建设三个方面。

2.4团队的能力建设: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知识传授能力、服务社会能力三个方面。

2.5团队的思想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意识、学术前沿意识、课程及学科发展意识、课程及学科建设意识、创新意识、成果意识等6个方面。

2.6团队建设内容间的相互关联:团队建设就是把团队思想建设、方向建设、结构建设、水平建设、能力建设等综合为一体的整体性建设。相互关联如下:在团队建设中,团队结构建设是基础,能力建设是保证,水平建设是目标,思想建设是动力之源,方向建设是前提,条件建设是物质保证,辐射作用是对团队建设的检验,管理建设是组织保证。

3、团队的建设目标:团队的建设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方式和方法科学,才能使团队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团队的结构建设:目标是结构合理;水平高;继承性好。

3.2团队的水平建设: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出原创性的成果。

3.3团队的能力建设:目标是教学能力和质量高;抢抓机遇能力强;服务社会能力强。

3.4团队的思想建设:达到目标明确、意识强、思想理念先进、建设高效有序。

3.5团队的专业方向建设:目标是专业方向先进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3.6团队管理:目标是理念先进、管理科学,效率高。

3.7团队的辐射带动作用:目标是高质量的教学;一定水平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

4、商洛职院解剖学与组胚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效果

4.1结构建设:(1)主要建设途径:三个途径走出去,三个途径请进来。三出即:送出去读硕士,送出去做短期进修学习,送出去参加省内的学术交流。三进即:把省内学成的优秀硕士引进来,把送出去学习的教师热情接进来,把省内专家学者请进来做学术交流。(2)主要措施:要有中长期科学的团队建设规划;要明确团队的发展及建设方向;要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要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学术氛围;要建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3)实践效果

4.2团队的学术方向建设:(1)建设依据:根据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根据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根据团队的知识积淀、技能特长、资源优势。(2)建设措施:科学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建立房屋、设备等资源分配机制。

4.3F队的水平建设:(1)主要依据;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课程建设能力和课程建设水平;提高学术水平和成果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2)主要措施:建立团队培养机制;建立奖惩机制;先过教学关,再过科研关。

4.4团队能力建设:(1)主要措施:建立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做好传帮带,让青年教师及早熟悉和掌握教学技能;教研室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拟建立科研课题组,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进展汇报,不断提高团队成员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2)主要效果:确保青年教师在工作三年内过好教学关;确保青年教师五年之内过好科研关;及早明确青年教师的团队定位;注重锻炼青年教师的管理能力。

4.5团队思想建设(1)主要措施:主要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的实践过程,使团队成员承担不同角色,增强课程建设及教研创新的使命感;通过教学实践过程,承担教学改革课题,撰写教研论文,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思想体系;拟通过科研课题的申请、项目实施、论文撰写、文献阅读,不断丰富和完善科学研究思想体系。(2)主要成效:在解剖学与组胚学团队中发表教学论文者占86%;团队成员的科研意识得到了加强,科学思想和科研思想得到了提高。

5、关于解剖学与组胚学团队建设的建议

5.1加大资金投入,用于解剖与组胚实验室建设;商洛职院医护类专业学生占到总数的70%以上,解剖学及组胚学是医学基础课程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大实验室投入力度,显得迫在眉睫,对于团体建设也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5.2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读硕士;学院应拿出一定的资金,形成激励机制,让年轻教师外出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结构,同时对团队建设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些建议要真正实施,必须有基础部和学院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

综上所述,笔者对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进行了陈述。就5个主要内涵和建设目标作了介绍。重点以商洛职院解剖与组胚教学团队建设为例,就团队建设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效果,逐一详尽地加以说明。关于团队建设,我们教研室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和兄弟院校相比,我们还相差甚远,仍处在起步阶段,今后还需进一步探讨,认真组织实施,真正使教学团队达到建设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第11篇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的中坚力量,是实验室的管理者,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基础[2]。为此,教研室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技术人员的培养计划。青年技术员有计划地听取高年资教师的理论课,参加每周教学备课会及青年教师试讲,以提高他们的解剖学理论知识水平。在教学实验技能培训方面,教研室指定有经验的实验技术人员指导新入职技术员熟悉教学实验流程,掌握实验准备的基本操作及解剖标本制作等基本操作技能以及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每年外派青年技术员到其他专业院校或单位系统学习常规、特殊标本制作技术和实验室管理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标本制作技能和实验室管理水平;鼓励技术人员积极申报教学课题和参加教师所主持的第二课堂项目,使自己理论和实验技术水平得到锻炼。通过近3年的规范化培养,实验室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共制作了400余件标本,发表教学论文6篇,参加第二课堂项目5项,主持或参加校长基金3项。

2完善实验教学的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解剖实验教学得以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验课准备制度、技术员听课制度、实验室标本管理、制作、使用制度、尸体使用制度、标本处理制度、教学提醒相关规定、技术人员职责、实验室安全安全保卫制度、药品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保证了教学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章可依,遵循一致,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这一系列规章制度及与之相配套的《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规范化实施方案》的贯彻执行,有效保障了解剖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也逐渐形成了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3]。

3数字网络互动实验室管理

数字网络互动实验室是解剖实验室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承担着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层次的解剖实验课。根据教学秘书下发的课表分配各班教室安排,保证学生人数与标本数量达到一定比例。针对教室内全自动冷藏解剖台及以其为中心的高清摄像头、液晶电视,实验课上充分利用其网络互联和教学软件中的相关功能,根据教学需要,在本实验室操作台甚至不同实验室间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共享。实验技术人员需要对整个系统有熟练的掌握才能较为顺利地实现这些操作。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技术人员的相互配合。因此,全面熟练掌握数字网络互动教室的各项操作,提前做好上课准备工作,是充分发挥网络互动功能、实现教学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4虚拟实验室管理

虚拟解剖互动实验室是电子化的解剖实验室,由教师机和学生机加上虚拟解剖及多媒体互动教学软件组成的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虚拟解剖软件自主学习,也可通过传统多媒体教学方式与教师互动,还可以通过观看全部局解视频综合学习掌握系解、局解、神解的知识,还可以尝试作一些软件所带的练习题,检验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因而深受师生的欢迎。较高的使用率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使用登记和计算机病毒防范。让使用者登记并认真阅读存在计算机中的使用说明,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方便其他使用者;同时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如优盘使用限制、系统保护还原)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控,最大程度地减少软硬件故障发生率,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课教学以最大便利。

5人体标本陈列馆管理

人体标本陈列馆是我校不同专业、各层次医学生通过解剖实习课学习、了解解剖学知识的最直观真实的教室[4]。旧馆经过装修改造,馆内陈设令人耳目一新,洁净明亮,丰富的标本和开放式的摆放便于学生观看、学习。学生的第一次实习课会来此默哀致敬,表达对遗体捐献者无私奉献精神的感激和敬意,因此这里也成为医风医德教育的最佳场所。除了作为专业学习场所,标本陈列馆还发挥了对社会公众科普教育功能。陈列馆设有专人负责,制定了安全条例和开放制度。为保持馆内肃穆的学习气氛,同解剖实验室一样,禁止拍照喧哗。每学期使用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时刻注意馆内标本情况,有浑浊、漏液的及时换液、修补更换;校外人员经批准登记后可前来参观、学习。为了更好地维护馆藏标本、服务解剖实验教学,馆内还新增了一定的安防设施并准备在今后进一步完善。作为解剖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馆中陈列标本是实验教学标本的补充和完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效果,还是对外交流的窗口[4]。加强人体标本陈列馆的建设和管理,使其在解剖实验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人体标本保存库管理

标本保存库是解剖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着用于解剖教学、科研、临床相关课题研究所需的各类标本。经我校遗体捐献站登记接收的遗体,由实验技术人员消毒、防腐处理后冷藏或冷冻保存。非专门工作人员均不得进入标本保存库、解剖实验室。尸体标本首先供解剖教学使用,其他用途的标本取用需经教研室同意并登记备案,未经学校批准、保卫处报批,任何标本均不得带离学校及用于其他目的的研究甚至交易。实验课和研究工作后的标本废弃物,填写学校下发的废弃物处理表格,经专人清点,交由学校相关部门联系的具备此项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标本保存库属冷库设施,需定期对制冷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进入冷库或者经专门用于监控的计算机查看库内不同库区的冷柜温度。遇到最常见的不制冷时,要对制冷设备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如控制箱内的一些重要开关、冷柜内循环风机的运转状态、室外压缩机的运行等,而一般情况下最常见的影响压缩机工作的因素是聚集在室外机散热器周围的灰尘、毛絮、杂物等,对于这些影响散热导致室外机故障甚至报废的因素,需及时清除。对于较为严重的交流接触器及压缩机损坏的情况,则要及时通知仪修部门或厂家进行维修,以保障标本保存的品质。

7实验室示教标本管理

在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宏观)的教学过程中,示教标本起着图谱、模型、电子课件都无法替代的作用。每间实验室至少有一具,是经多位教师从上一次局解课用后,选择质量较好、保留较为完整的尸体作为示教标本。存放示教标本的解剖台外面贴有文字标识,方便教师课上使用,用毕则恢复原样,可喷洒适量防霉剂并保湿,利于以后再用。由于示教标本保存在全自动冷藏解剖台中,遇有不制冷和升降故障及时联系维修人员并定期人工排放存于箱体底部的水分。每个实验室还有两箱湿性标本,主要是内脏器官和四肢关节,在系统解剖实验课时使用较为频繁,为维持标本的良好形态,会定期更换保存液,各室均配有六个骨箱,成套搭配,每学期还要调整更新部分标本。将各实验室的标本具体到技术人员个人管理,会对该室标本状况了如指掌,定期对标本状况统计核实,之后大家共同合作进行补充、调整等准备工作[5]。标本箱标有编号,防止各教室混放,所有标本禁止拿出实验室,便于清点核查。保持示教标本良好的状态和一定的数量,就能充分满足实验课教学的需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8实验室模型管理

各类解剖模型是对教科书文字描述和图谱的有益补充,甚至可以替代一些数量较少或难以制作的真实标本。成套的模型分为系解和局解两类,系解模型按系统分别置于不同整理箱中并在箱外贴上标有系统名称及教室标号的标签,神解模型每个教室一箱,也标有教室编号,实验课前,有技术人员或学生搬到同标号的教室,用毕还回存放模型的准备间。这样,使得每个班都有较为充足的模型数量,而且相对固定,能够做到不乱拿乱放,易于技术人员检查、维护和调整。技术人员定期清洁灰尘,检查破损。如有教师上课临时使用或校内外相关单位借用模型,在实验室登记备案并限定时间,不能影响实验课教学使用。

9实验室卫生环境管理

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状况体现着一个实验室的工作精神状态。除了定期的集中清理维护,平时主要靠每次实验课后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每个班的第一次实习课后即按分组轮流值日,负责本教室清扫垃圾废弃物、放好座椅、模型标本归位,从小事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为下一次上课的学生保持了良好的环境卫生,同时也培养了医德医风。

10实验室安全管理

安全的实验室环境是良好的教学秩序的根本保障。解剖实验室同样面临着用水、用电安全及火灾防范的问题。熟记校园及公共报警电话、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实验室安全讲座和演习、配备较为完善的预防及灭火设施,成为应对火灾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也不能忽略用水、用电方面的安全隐患。如应经常对实验室内水路管线上的接头阀门进行检查,有跑冒滴漏及时报告更换。实验室用电设备较多,要按合理的顺序开关;对插座、电闸控制箱应熟知所在,一旦因某些原因造成跳闸,作出一定的判断再作合闸处理,以免造成用电伤人、因电失火的事故。实验室内标本模型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尤其对小件标本应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遗失,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提醒学生要爱护标本,避免因损坏和遗失给实验课的开展造成困难。只有全面加强实验室安全意识,注意各个安全环节,才能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转。

11实验室开放管理

第12篇

[关键词]说课 正常人体结构 教学

所谓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或领导,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所作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的一种深层次的教研活动。它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以下本人从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等几个方面对高职护理专业所开设的“正常人体结构”课程进行解说,希望能以此与同行进行交流,从而在教学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说课程设置

《正常人体结构》是研究正常人体组成、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包括有系统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三部分。本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2]。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获取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人体发生、发育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学习正常人体结构的基本技能及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与观察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形态学基础。

二、说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人才”的教育方针,以“实用性”和“必须够用为度”为原则,在教学的组织与安排上充分遵循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做到“教、学、做”结合,理实一体化,构建适宜于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构架[3]。

2.课程设计思路

由于“正常人体结构”是一门典型的形态学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繁多而复杂,讲起来比较枯燥,解剖名词多而难记。我们采取在精讲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并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在不同形式的重复中加深、强化学生的印象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在授课教学中,我们紧紧围绕与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有关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比如:注射技术应用解剖、穿刺技术、应用解剖、神经反射应用解剖、急救技术应用解剖、插管技术等等。整门课程安排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开课,计划学时数为96学时,每周6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32学时。

三、说教学实施

(一)说教学对象

本门课程主要的教学对象是高职高专的学生,他们的基础较扎实,在高中阶段进行了生物课的学习,平时接触了科普知识,对人体的结构已经有了浅显的了解,为病例分析法、问题引入法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高职高专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抽象概括能力,思维非常活跃,故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明晰化。

(二)说教学过程

1.说教法:

《正常人体结构》所涉及的解剖学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知识点多,知识结构相同,几乎每章内容都要从位置、形态、功能三方面去阐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枯燥、乏味、厌倦之感,因此,我们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主要教学方法列举:(1)向学生告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纲要求。(2)采取多媒体教学与模型、标本相结合的手段。(3)在多媒体教学中,采取图片与动画相结合的手段。(4)授课时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并有意地引导、启发学生对于课本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踊跃地发言,善于总结,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拓展知识领域,为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打下基础。(5)在解剖实验教学中利用模型或标本观察器官的位置、形态与结构;利用显微镜观察脏器的组织结构特点。(6)编制相应的学习指导,引导学生及时预习和复习。(7)开发网络资源,引导学生网上自学、预习与复习。(8)通过提问、课堂练习和集体讨论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9)教学反思:利用教研活动,讨论近一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困难,相互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说学法:

学习的真谛不是拷贝、记忆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思维步骤和学习方法的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法的指导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引导其建立适合自己、适合所学学科的学习体系,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尝试模仿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图片、模型,培养学生观察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

(三)考核办法:

考试最后成绩由三个方面组成:笔试成绩,侧重于解剖基础的基本知识的考查,占总成绩60%;实践考核,侧重学生对解剖基础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在具体考核方式上,我们采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分阶段以及综合进行的专项能力考核办法,并建立了一整套与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相一致的实验、实训考核标准。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学习一项能力,掌握一项能力,既消除了学生考试中的侥幸心理,也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

四、说教学效果

1.校内督导及同行对本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该课程的教师团队,能够努力钻研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认真备课,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各种学习指导和实验指导,撰写教学论文,不间断的进行实验室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期中我们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反映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并能将课程知识与实际病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早期了解到未来要从事的临床实际工作,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教与学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说课程特色

1.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打破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学内容与职业培养目标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后期课程相衔接;多媒体教学与模型标本相结合;教材与学习指导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训相结合;授课与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网上自学相结合的先进教学理念。

2.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及有效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组合,包括多媒体教学、观察标本、模型、组织切片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开发DVD、录像、网上学习等教学资源,开放实训室和解剖陈列室,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学习机会和实训机会。

3.加强实践技能操作:《正常人体结构》的实践技能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综合分析和操作能力。通过对实验观察,加深学生对理论结合实际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的联系,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科学色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

4.改革学生考评办法:在以往的教学中,考评仅限于课堂教学范畴,通常是单一的、定量的终结性评定,关注的是学习结果,忽略学习过程,使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忽略学习的真正意义。因此,我们提倡多种评定形式相结合,不但要评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定。

六、说改革思路

由于本门课程是将《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因此,参考资料不但数量少,质量也有待于提高。我们积极参与《正常人体结构》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多与同类学校进行课程建设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使本课程更适合职业教学的要求。

随着高职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在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还是在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借助于本门精品课程的建设,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峡.说课的意义和价值[J].河南科技,2011(2)

[2]涂明华,汪南.护理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5(3)

第13篇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472人(其中,先后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22人,赴中国台湾交换学习学生4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8-10

第14篇

关键词: 人才培养;创新;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58-02

0 引言

高等医学教育担负着加快知识创新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重大历史责任,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与能力是高等医学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必然选择。

1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1.1 创新办学理念 医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医学教育的发展特点,创新教育教学观念,充实内涵建设,不断升华治学理念,创新办学模式,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学院领导班子树立和培养创新的意识、创新的锐气,不断总结规律,优化整合资源,不断创新和完善学院人才管理体制,大力培养引进学科带头人和业务技术骨干,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2 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 2009年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据本科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积极调整课程结构,扩大专业内涵,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培养模式在以专业课程为基础上,加入社会学,艺术,语言文学等课程,使得医学课程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相结合、同时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起来,真正使培养方案科学、合理。

1.3 重新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及实习教学大纲 对机能学实验教学大纲进行多次修订,减少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编写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材》。形态学及其他各学科的实验课程设置也进行了调整和更新,补充增加了新的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实践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医院的反馈意见,修订了临床医学专业,影像学专业,护理学专业临床实纲。

1.4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 2007~2010年承担《临床技能的考核的探索与实践》等9项延安大学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苗乃周教授参与的“创新实习基地管理模式提高学生实践水平”教育改革成果获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得陕西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提高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实践”获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设立并启动了“PBL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等《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10项;发表教学论文数十篇。

2 重视学科建设

2.1 加强学科建设 为了突出特色专业、重点专业,我们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现批准临床医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理学》、《组织与胚胎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建成《生理学》、《组织与胚胎学》、《护理心理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临床医学校级特色专业;《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为校级重点扶持专业;主编、参编高校教材10余部。

2.2 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 近些年学院重点对机能学实验室、医学实验中心、护理学实验室、影像学实验室、检验学实验室、医学模拟中心进行了补充性建设。例如在医学模拟中心进行各专业的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医学统计学利用计算机软件在互动数字化教室进行实验教学等。

3 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目前我校共有陕西省人民医院、西京医院、唐都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等二十七所教学基地,延安市疾病控制中心等两所预防实习基地。这些教学基地分布在陕西省内各个地区,大多为三级以上医院,承担我校临床医学、高等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和麻醉学五个专业的本科和专科见习、实习教学任务,生均床位数超过了1.2张,实习生每生实际管理床位≥6张。从2007-2010年连续召开4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研讨会,加强了校、院交流,促进了沟通,达成了共识,校、院对教学的投入逐步加大,添置了教学设施、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质量,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在学校、医院的共同努力下,教学基地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部分教学医院还建成了模拟示教室,这些教学设施的投入对加强我校医学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让学生树立大卫生观念,人道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利用预防实习学生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融入到社区服务的实践中。

4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4.1 注重实习前的培训教育 实习前,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医院的一般工作程序及各种医疗制度,并进行医德医风及服务行为规范等专题教育。

第15篇

一、优秀体育教师必须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坚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做保证,就没法把自己的知识和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作为体育教师,体育运动技能也是必备的,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的传授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如果没有熟练的、出色的技能水平,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的来说,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具有:第一,系统全面的体育与健康的专业知识,如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体育保健学等知识。有了这些知识作为保证才能保证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第二,掌握全面的体育运动项目和专项运动理论与技术。体育教师的教学很少固定在具体哪一个运动项目上,总是需要体育教师什么运动项目都能教,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掌握全面的体育运动项目;但术业有专攻,体育教师又必须对某一运动项目有很强的运动能力和更深入的理解,这样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和研究。第三,掌握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软件系统等,体育教师要全面地掌握这些先进地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知识。

二、优秀体育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热爱体育教学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体育教师能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基础。有了这份敬业精神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对学生爱、充满热情,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身教言教,严于律已。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行为、品德、学识、爱好、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有了这份敬业精神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体育教师才有动力去认真学习和钻研教学方法,学习各种与教学有关的理论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艺术;才能认认真真地正确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热爱学生,为教育事业倾注所有的心血。

三、优秀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五种”能力

1. 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能力。体育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制定教学文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要精确地驾驭体育课堂组织,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熟练、正确的示范能力,掌握精练、生动、幽默的语言表达艺术,组织竞赛、裁判和进行课外训练的能力。

2. 良好的课外体育训练能力。课外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训练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提高具有优秀运动能力学生的运动水平。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对学生科学选才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训练计划,具有管理训练队和组织体育比赛的能力。

3. 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体育科学研究能力。这个方面是体育教师的薄弱环节,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在这方面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做一名学习型体育教师、学者型体育教师。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体育科研能力是21世纪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内涵,是否具备体育科研能力必将成为衡量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体育教师要善于学习,搜集整理文献,掌握科学研究程序,学会选题,积极参与课堂,掌握运用基本科研方法的能力。通过自我学习,参加各种培训班、研讨会、专家讲座等方式学习先进的现代体育理论,体育科研方法和写作的技巧,自己定期撰写教学心得和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