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铁路建设论文范文

铁路建设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铁路建设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铁路建设论文

第1篇

(一)财务监管力量相对薄弱

铁路建设的规模不断蓬勃发展与建设的项目所具有的临时性中,使得专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才出现短缺的情况,由于铁路建设的工程巨大,其所需的财务资金量也非常巨大,而这些资金必须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由于施工具有分散性,因此,所需的财务人员数量也相对较多,但是因人才的短缺,使得专业的财务人员分配严重不足,并且一个大型的铁路建设其投资额可高达数百亿人民币,但是只有一个相关的专业会计,甚至有些专业会计还要负责几个项目,对于工作应接不暇,而还要对施工单位的资金流向加以监管更加重了其工作压力,也就使得财务监管的力量变得薄弱。

(二)对资金监管重要性的认识浅

在铁路的建设单位当中,其通常存在着重视现场轻视管理、重视工期轻视程序以及重视工程的进度忽视财务的管理等现象。许多相关的建设单位都缺乏相应的整体与大局意识,并停留于以往的旧观念中,并没有意识到施工建设资金的管理失去控制对于整个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以及整体投资中所产生的影响。正因为建设单位对于资金的流向欠缺一定的安全感,对资金监管重要的认识比较浅以及对资金的风险隐患危机感不大等情况,才会让资金被用各种渠道而转移与挪动。

(三)建设资金的监管方法具有单一性

当前在建设单位中,对于建设项目资金的监管一般是依赖于协作银行的实时监控,并由施工单位偶尔分派财务人员事后监查资金的管理情况,使得建设资金的监管方法相对单一,只是单纯的依赖银行来进行前台控制,而一旦银行中的工作人员因客观疏忽或主观大意问题出现,就会使得建设的资金脱离相关建设单位的监管,从而被一些有心人士可以挪用与转移资金,造成资金流失的现象出现,从而使单位与银行之间产生纠纷。

(四)对于施工单位监管与考核的力度不够

首先,施工单位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失去控制。一些建设单位因长期忽视对施工单位的跟踪调查,在例行检查时也只点到为止,完全没有掌握施工单位的情况,直至上级检查审计时才将问题暴露出来;其次,建设单位对于施工单位监管与考核的力度不够,即使是大部分建设单位都和施工单位、协作银行等签订了相关的资金监管协议,但是一些协议只是成为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存在,出现问题之后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更难以追究责任,从而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二、完善铁路建设资金监管的相关措施

(一)完善对资金监管的协议制订

首先,监管模式。在施工单位银行账户中实施核准制度、对资金的使用实施预算制度、对资金的支付实施过程控制手段;对于对外支付则实施备案制度等,从而将资金的流动全过程都纳入到监管工作中。其次,监管的范围与深度。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所拨付给相关施工单位的建设资金皆需要纳入到监管工作中,但因施工单位的对外支出比数与类别众多,将每笔开支都纳入到监管中难以实现,也无法符合单位内部的控制原则与成本效益的原则。所以建设单位可按照施工单位具体情况制定限额规定,不超过限额的支出可经施工单位安排,而建设单位只需负责定期检查,超出限额的支出就必须纳入到监管中,并要求建设单位对其动态实时掌握。

(二)落实监管协议,明确责任追究

相关的建设单位应该定期检查其资金监管的相关协议实际执行的情况,并召开协调会,主要有建设与施工单位及协议银行参与,通报在建设资金的监管协议中所执行的实际情况,并协调解决在执行监管的协议当中所出现的问题。对在执行协议的期间所出现的问题,比如施工单位的违规使用与转移资金等事件,需要三方联手追查出现问题的主要根源,并明确各自的责任,根据协议的规定追究责任,并要求导致资金损失方主动偿还损失与赔偿损失。

(三)引进社会相关中介机构,强化建设资金的监管

在大型的铁路建设中,其参建的单位众多,少则几个,多则数十个,并且在下属中还包含着着独立核算分支单位机构,只依赖建设单位本身财务力量来监管建设资金常常无法达到监管效果,所以,建设单位必须积极的引进外界的审计力量,并聘请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师定期审计与咨询建设资金的情况,并引进社会相关的中介机构,把外部审计与内部检查结合起来,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加以监督完善,从而促进监察工作的规范化。

(四)加强监管团队的建设,提高财务队伍的素质

第一,要配备齐全的财务人员,并充实财务的管理力量。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不但要业务技能较高,其道德品质必须良好,并且要具有较强的资金监管能力,充分的做好对资金流出的管理与控制。第二,要求相关的协议银行对于财务工作人员定期加以培训,从而保证财务工作人员可以熟练的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监管与审核。第三,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日常培训力度,并建立起相关的学习机构,让其及时了解与掌握建设资金的监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对异常风险的预见性。此外,随着挡墙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与变化,在铁路建设中对资金的监管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更大,因此,加强监管团队的建设与提高财务队伍的素质对于有效的监管建设资金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

三、总结

第2篇

1)人员配置及其培训

在项目组建之初就设立调度室,配备调度工程师、驻站联络员和施工队调度员。调度工程师要精通工程施工又要熟悉铁路运输方面的知识,并在项目启动后立即选派专业工程师进行营业线施工岗前培训,系统学习铁路局的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并到车站跟班一段时间,以确保复线施工与行车及运输安排有机结合。驻站联络员和其他调度员均由正式职工担任,培训方式采取外送路局或相关设备单位进行学习,使其熟悉掌握行车运输的基本知识,并取得相关的上岗证。

2)施工中的协调与沟通

在复线铁路工程的施工中,为达成安全、质量、进度、运输效益、施工成本等目标,施工调度部门与铁路运输部门之间必须加强衔接,将自身的施工计划与铁路运输计划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施工运输两不误,才能最大化的确保施工的稳步推进。与相关设备管理单位的沟通应给他们灌输大局理念,提高其配合施工的积极性,密切彼此合作,形成合力。提前介入施工,排查可能影响施工的光电缆及线路加强装置等,及时迁移,做好防护工作,避免对施工的影响。

3)施工方案的优化、编制及审批

a.在既有线路上施工会对正常运输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时间和影响范围。施工方案及相关实施计划的制定有关于运输能力和施工效率,并且是施工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必须强化施工计划管理,严格按照审批的施工计划实施作业。

b.提前落实重要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对影响既有线运输安全的项目如桥涵顶进、桥梁施工破坏既有桥护锥、跨线架梁、站改施工、设置临时平过道、正线拨接、区间插铺道岔等需要纳入月度运输方案的施工计划,根据铁路局要求需要提前一个月提报,相关的方案需要经过多方会审及报批,施工调度人员应配合专业工程师对施工方案、影响的范围及程度、组织设计、安全措施进行通盘考虑,提前落实方案的编制审批工作。在施工组织方案编制之前,应对施工现场既有线的具体运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必须充分考虑既有线运输的需要,尽量减少对正常行车的干扰,施工方案只有在保证既有线正常运输的情况下,才能得到采纳并顺利执行,尽量保证在不封锁线路的条件下开展复线项目施工。在施工方案编制时,要尽可能做到缩短过渡时间,提高临时工程质量,减少限速段落的长度,减少封锁的次数,减短封锁的时间,使既有设备的正常使用尽量不受影响,保证既有线运输的正常。

c.方案的合理性优化。确定限速及封锁施工,是复线铁路施工与铁路运输部门之间协调的焦点问题。封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工程量大小,要保证施工时间,不能不顾客观条件一味压缩封锁时间,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调整运行图,照顾施工需求。施工调度要提前与铁路局运输部门进行深入充分的沟通,使所需要的施工条件能得以保障。当某项工程所需的一次封锁时间长、对行车干扰过大而相关工作又可拆分时,可考虑将其化整为零,将单次施工分解成多次施工,以缩短每次所需封锁的时间。这样势必会给施工单位增加一些工作量,但便于封锁时间的安排,减少了对既有线运输的影响,方案通过后才能按计划有效顺利地执行。

4)施工计划的审批

施工组织方案审批完成后,要将营业线施工项目的施工计划,按照施工方案每月提报铁路局,一般需提前一个月进行申报,申报内容一般包括施工等级、施工项目、施工单位及负责人、施工类型、施工内容、施工地点、施工时间、影响范围、限速及行车方式变化、设备变化等。施工月计划的提报,经建设指挥部、主管业务处室核准后,报运输处审核。施工月计划下达后根据铁路局批准的施工范围、时间要求和工作内容,在实施的前3天到车站提报施工日计划,日计划经调度所于施工前1天下达形成正式日计划后方可组织施工。在施工当日,由驻站联络员或施工负责人到车站提前办理登记,按铁路局下达调度命令组织施工,在规定范围内按时完成。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施工,无计划,严禁施工。

5)精心组织施工

加强施工计划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对需要封锁或慢行要点的项目安排要有预见性。按路局要求召开好施工预备会,重点落实施工准备工作,尤其是涉及面广的施工,要对各单位、部门间的协作关系进行确定,涉及到非正常行车的,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减少施工慢行长度和封锁时间。限速慢行和封锁施工是复线铁路施工对既有线运输干扰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控制限速慢行和封锁施工时间,既能按时完成封锁施工又能提高行车速度,是施工调度部门在施工组织安排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要督促现场充分做好封锁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复核封锁准备工作中的关键项目,把能做的工作全部落实到位,尽可能的将封锁时间用到刀刃上。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掌握施工进度,保证施工按时完成。施工完成后,线路开通前应会同相关设备单位、行车组织单位的人员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条件后方可放行开通,开通后及时办理消点。另外对于限速慢行,施工单位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可能提升或恢复原行车速度,并尽量避免施工限速延点情况的发生。

6)施工过程协调控制

复线铁路的建设属于大型综合性施工,它要求施工管理的各级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对现场情况及时掌握,施工调度还应注意搜集工程推进的相关信息、综合协调,加强各施工单位间的联劳协作,建立健全能保证安全、质量、正点、效率的施工体系,严防严控,对复线铁路施工作业的全过程进行协调控制。营业线及邻近既有线施工,需要综合考虑行车安全问题。由于区间车速快、频率高、行车密度大、地下电缆纵横交错等原因,施工安全压力巨大,稍有疏忽即成大祸,因此,必须把确保营业线行车安全放在首位,并且注意以下防范重点:

a.跨线架梁时,要注意对线路的保护,在钢轨两侧均要垫好木枕等抗冲击的材料,并高于轨面。

b.顶进桥涵施工时,要注意线路架空和拆除时候对线性的影响,根据气温情况做好应力放散工作,对顶进地段的线路情况要随时观测。

c.石方爆破施工,应提前取得铁路公安部门的批准,并对既有的轨道及施工场地附近的房屋、通信、电力、桥涵等建筑物进行防护,避免损坏及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d.在临时平过道的安装拆除施工,以及利用平过道进行运输施工时,要严格防护制度,设好驻站联络员、安全员,对平过道设置好看守房和道口栏木,防止肇事。

e.邻近营业线进行卸料、装运等施工作业时,严禁作业机械的侵限。

二施工调度实施的保障

施工调度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保障。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到组织机构完备,领导亲自带队。在人员选配、通讯设备配置,到工作计划制定上,项目经理都应亲力亲为,严格把关,保证调度工作的质量。其次,要树立权威性。项目施工涉及的部门单位众多,需要协调的中间环节也多,而工期计划大多已预先倒排多遍,并经多方研究才决定下来的。各级领导对施工进度都非常重视,一旦施工进入到争分夺秒的攻坚期,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必将拖延工期,引起连锁反应。因此,必须要树立施工调度的权威性。第三,要有全局前瞻性。工程施工具有很强的计划性,任何一点失误都会影响施工进度,造成资源浪费,导致工期后延。因此,调度工作要有前瞻性,通盘考虑多种因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增强施工的主动性。

三结论

第3篇

1.会计环境日趋复杂

随着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快速推进,铁路建设工程规模越来越大,管理涉及的工序种类也越来越多,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铁路工程中的会计风险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实际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发会计风险。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很多细节都没有做到位,人员管理也有待加强。

2.项目建设的成本意识较低

铁路工程建设需要充裕的资金保障。如何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这是所有工程建设单位一直探讨的问题,要是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铁路工程的建设产生影响。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较多的铁路建设单位负责人成本识不强,对各方面的规划也不太合理,这样必然导致资金的浪费,从而引发会计问题。在正式施工之前,铁路项目负责人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划,以致各项问题频发,很多工程才开始一点点就变成了废弃工程,由此引发的问题越加严重。综合各类问题来看,很多铁路工程的项目负责人都有一个通病,工程的成本意识较低,在工程的施工过程总是无形中增加工程的成本,从而使得预算远远超出计划,进一步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难度。这也是会计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

3.会计管理缺乏规范性

财务管理人才是整个项目资金中的重要组成人员。管理人才自身工作能否做到位,直接关系到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在整个铁力工程的建设中,经常性会出现项目资金被转移、掏空、挪用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后面必然隐藏着违法的事情,这些违规的操作使得项目资金不能得到最大化地利用,而且使得会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种种类似的现象,大多都是财务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引发的后果,这对工程的正常施工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而且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铁路工程的建设中,经常性会出现项目预算超支的情况,而且超出的资金不止一点点,财务管理人员对这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只会进一步加快会计风险的出现。

4.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较低

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工作成果。在实际工作中,铁路工程中的很多会计工作人员都是经过特定的分配来的,这些人可能之前都没有接触过这一类的会计工作,初次上岗就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对整个项目的核算都不是很熟悉,可能会采用之前的工作经验来处理这方面的工作,等到工作结束之后才发现,工程项目的核算及分类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这样一来,就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

二、会计风险问题的分析

会计风险是在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由于各方面处理不当而引发的问题,会对铁路工程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风险。会计风险会因为问题严重性的不同,产生的会计风险的影响也会不同。如果由会计风险问题带来的损失较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此时对会计人员的惩罚可以只是口头警告,或者不给予任何的惩罚。但是一旦带来的危害很大,已经严重影响了铁路工程的正常建设,此时就必须对会计人员施予一定的惩罚或者提讼,这要根据问题的严重性来决定。当然,整个铁路工程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项目,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不出现问题真的是很难做到,但是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却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对会计风险进行适当的管控十分重要。综合了解了引发会计风险的基本问题之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更能凸显出措施的有用性。首先,采取管控措施,有利于为铁路工程创造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会计风险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整个铁路工程内部都会有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对会计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有利于降低工程风险,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对风险进行管控的过程,必然要考虑到铁路中的各个环节,这样在考虑的过程中可以综合了解工程的整体情况,这样在开展措施的时候也更具有针对性。此外,开展会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障工程资金的正常运转,确保资金的安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为企业争取更大利益的重要措施。

三、加强会计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

1.加强建设项目责任

成本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工程进度的总体评估,对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程成本、税金、利润等指标进行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工程项目经理部及其负责人的经济责任指标,指导工程项目经理部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工作。通过制订本建设工程具体的核算办法和措施,规范运作,实现成本责任目标逐级、逐岗分解到人、到位,对责任成本核算工作实行动态和制度化管理,动态掌握在建项目成本状况,全面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2.健全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相关规定,完善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将一切经济行为都要纳入到制度的范围内;加强建设项目内部管理与控制,严格会计流程,规范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约束会计人员行为,追究相关会计人员负责,保护建设项目各项资产安全与完整,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以促进和提高管理水平及盈利水平。

3.加强建设项目预算管理

根据建设项目的区域特点、建设周期、工程规模等因素,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体系。坚持先算后干,边干边算的原则,将建设计划目标、业绩考核目标和年度预算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在建设项目施工中,合理使用项目所在地工程定额,科学确定内部承包单价和分包单价,规范建设项目经济行为。

4.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

认识,创造条件,投入必要的财力和人力,从硬件配备和人员学习培训着手,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将信息技术嵌入会计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整个流程,减少会计人员的随意性。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采用补充登记法,实现留用痕迹的修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报告中的签字,除编制人员可以直接生成外,其他人员不得直接生成,必需由本人签字或盖章,减少和消除认为操纵因素,有效防范会计风险。

5.提升铁路工程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降低会计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可以直接在工作中体现出来,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越低,会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就越大。因而必须采取具体措施,逐步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我们可以从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这两方面着手,在企业内部实行一些具体改革,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从而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自律,这也是目前企业十分看重的一点。此外,在铁路工程内部可以设定一些具体的奖惩制度,做到赏罚分明,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对于会计工作的展开绝对是利大于弊。有了明确的激励机制,无形中成为了会计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标杆,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会计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结语

第4篇

1.1生态环境问题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最常见的环境保护问题当属生态环境问题。在工程实施之前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该进行详细的现场踏勘,了解建设区域的环境、地形和地质等现状,认真进行线路选位工作,避免占用过多的耕地,破坏当地的植被环境。如果选线不当,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增加取、弃土、路基填筑等土石方作业,直接对铁路沿线植被和土地产生一定的破坏。路基的建造应当特别注意,尽量移挖作填,减少弃土量,慎重选择弃土场位置,防止出现在汛期暴雨时弃土堆坍塌对铁路沿线居民房屋和农田造成损坏的问题。在铁路项目主体建设基本完成后,应逐步落实各项减缓补偿措施,最大限度的还原当地的生态环境。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绿化及线路防护要求,工程可以通过线路沿线绿化种植乔木或灌木以及对封场的临时场地、取土场区、弃土场区、弃渣场区绿化等,积极改善沿线生态环境。为保证绿化措施的高效率,新植树木、草皮都应选用适宜本地土壤、气候的材种,并选择适当的季节栽种。并且边坡植物防护绿化及路基外植树绿化在主体工程完工以后的适宜季节尽快实施。铁路建成后,随着防护、绿化措施的逐步到位,沿线的生态环境将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

1.2噪声问题铁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噪音污染,不仅会影响施工人员的正常工作,也会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这些噪音主要包括运输土石方、材料及设备的载重汽车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施工现场的推土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声;隧道施工需要使用炸药,炸药爆炸时发出的巨大声响。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噪音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在线路选位时,应尽量选择远离居民生活区的地点;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高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再者,施工单位可以对施工设备进行降噪处理,尽量将半成品移到集中地点进行加工制造。另外,根据环境噪声预测结果,结合敏感点规模以及周围地形条件等现场情况,可以预设置吸声屏障、隔声通风窗,结合振动超标情况,将受到严重影响的居民进行搬迁。

1.3废弃物的处理问题铁路建设这类的大型施工,一定会产生数量庞大的固体废弃物,例如砖瓦、沙土、混凝土块及其他废弃的施工材料等。这些建筑垃圾如果不能正确、及时处理,直接、随意的堆放,将对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及土地状况产生持久和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施工建设时,要尽量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将部分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经收集后重新利用。对于那些不可利用的建筑材料,应根据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及审批通过的初步设计中划定的弃土场堆放,严禁施工单位自行扩大或者增加弃土场。对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垃圾定点投放、及时回收、集中处置等措施,将固体废物纳入市政垃圾处理系统或者综合利用后。另外,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使用炸药、涂料、油漆等易燃、易爆的化学制品,如果直接丢弃,可能会对水体、土壤等造成污染。同时,在现场应对危险品进行集中管理,易燃易爆品单独设立库房,对其使用后剩余的物料必须进行一系列的专业处理,严禁直接丢弃或回填。

1.4扬尘问题施工现场大气污染最明显的表现是扬尘污染。这些扬尘主要是由土堆、砂堆、石灰、水泥搬运、混凝土搅拌、现场清扫、车辆进出等引起。内蒙地区风沙较大,且刮风的时间持续较长,粉尘未经处理随空气流动扩散,对当地村民种植的作物、村民和施工人员的个人健康都会产生巨大的损害,所以必须引起重视。针对扬尘污染,施工现场应有专人负责保洁工作,配备相应的洒水设备,及时洒水清扫以减少扬尘污染。再者,运输车辆采用密闭车体,防止土石砂料的撒漏,以免对道路两侧的农作物产生影响。另外,严禁在施工场地焚烧废物以及其它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

2提高铁路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水平的措施

2.1加大施工期的环境监控力度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控力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减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应该详细审核施工方案中的各个细节,对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进行进一步的考察,确定其是否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同时应当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计划,并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得到顺利实施。在工程开工前,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相应的工程监理单位,明确其进行现场施工环境保护监理工作,在施工进行阶段,建设单位通过与专业的工程监理单位、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合作,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监控力度。另外,在工程竣工后,还应该撰写相应的环保工作材料,并按照相应的标准对环保工作进行验收,对不合格者,责令相应的施工单位整改。

2.2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要制定环境保护管理体系,首先要明确国家出台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且熟悉环保部门制定的相应标准和收费制度,这样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才能够做到依法建设,有法可依。其次,要重点研究当前的铁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尽力找到解决办法,并完善环境监理体系。

2.3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制约施工中经常出现的环境问题,从而达到较好的环保效果。首先,建设单位根据批复后的环评方案制定的《项目施工作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在其中严格规定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振动、污水、扬尘、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的防治措施,同时要求各参建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环保意识,制定详细有效的环保措施,并遵守当地环保部门的规定。其次,建立相应的环保监督制,采取相应的奖励与处罚措施,激励施工单位更好的完成环保工作,切实保证环保工作的持续有效进行。

3结语

第5篇

1.1地方铁路建设单位资金过于分散在实际的地方铁路建设过程中,一个项目会被分割成若干小的项目,方便建设单位进行工程统计和工程进度追踪。这样就形成了由一个建设单位管理多个施工单位的情况,而且铁路建设本身覆盖里程较大、中间环节多、时间长,所以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独立的银行账户和独立的管理体系,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资金分散,资金浪费等现象,而且资金的分散也加大了铁路资金管理的难度,管理部门也就很难掌握资金的动向,造成铁路资金管理混乱。

1.2内部管理监督考核制度不健全就目前的地方铁路建设现状来说,铁路建设多采取责任分包制的经营方式,这样建设单位可以更好地控制铁路的建设质量,有利于单位对建设进度进行宏观上的调控。但是,从铁路资金管理的角度来看的时候,责任分包制造成资金管理混乱松懈,施工单位的负责人权利相对过于集中,资金管理难度加大。而且很多铁路建设单位本身制度不健全,没有相应的监督以及考核方式。

1.3建设单位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绝大部分的铁路建设单位都没有健全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这样就无法对投入铁路建设过程中的资金进行较为严谨的把控,资金管理混乱,浪费现象严重导致企业业绩下降,甚至严重可能导致企业亏损。所以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对铁路建设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2完善地方铁路建设资金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单位施工计价管理对铁路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以及单位施工计价的管控,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单位的生产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时间。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参照以下过程,首先铁路建设单位需要对施工单位的各项施工过程进行规范管控,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要做好筹备工作,必须要有具体的施工计划以及执行人员数目,这样可以给建设单位的计价依据,然后建设单位需要提供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计价项目进行评估并且绘制成书面材料,提供给资金管理方审阅。这样不仅让施工工作变得有序可循,也大大增加了资金的管控能力,有效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2对资金加强调控,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地方铁路建设资金的管理,可以从资金调控和规范制度两方面入手。资金调控方面,建立内部资金管控条例,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审核,不断完善资金的管控制度。只有完善的资金管控制度以及审核制度,才能从全局着手抓住每个铁路项目的命脉,这也让资金管理更加科学化。就目前的技术来讲,计算机技术已经普及到了财务资金结算的各个行业,所以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人工管理来实现财务的统一调配、管理、审核等,当有项目需要资金支持,由下级向上级申请,上级审批通过后通过计算机的网上银行转账方式进行拨款支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即方便了施工单位的申请流程,也方便了建设单的审批流程,并且顺便做了完整的拨款纪录档案,以便日后查账核对。规范制度方面,需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设单位需要对施工单位的资金流向进行检查核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纪录备案,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并且需要要求施工单位提供每笔资金流出的负责人。

2.3对物资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地方铁路建设会涉及大量的建材,铁路运输关系着公众生命安全,所以铁路建设单位需要对施工单位的建材进行全程追踪,并且进行采样检查,核对材料的基本购买价格,这样既可以保证材料的质量,也一定程度杜绝了建设资金的滥用。在材料购买后需要进行监督检查材料的使用情况,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工人有对应的奖惩措施,以保证材料尽可能地得到较好的使用,避免浪费,某些贵重材料还需要建设单位聘请专业工程师对施工单位进行培训,并且还需要进行利润考核、成本考核、风险考核。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制度,才会对建设单位产生较为深远的积极影响。

2.4控制资金管理成本地方铁路建设单位不仅要对施工单位、内部考核以及物资监督进行完善和改良,也需要控制资金管理团队本身的消耗成本,管理层也需要进行内部自我监督以及考核,并且需要资金管控人员的能力进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并且管理系统也需要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实现,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将会节省大量的人力。并且管理团队需要定期对建设单位所有项目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含质量、资金预算、运营风险等,同时可以考虑将资金管理系统作为核心系统建立信息技术管理系统。

2.5提高资金管理人员的从业水平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铁路资金管理工作对相关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单位需要经常对从业人员进行品德以及专业水平进行培训,并且加强从业人员之间交流互动,并且能够非常了解建设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并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的培训,提高资金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单位在招收管理人员,需要对考核应聘者的风险意识,进行择优录取,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

3结论

第6篇

(一)城际铁路对游客行为的影响

城际铁路建成之后,东阳市将改变无铁路的历史,东阳市区距离义乌市区、横店镇、义乌火车站(义乌机场)、金华市区分别约为20公里、20公里、30公里、75公里,城际铁路最高时速可达到每小时140公里,估计实际运行速度约为每小时60公里,东阳市区前往以上四地用时将缩短为最少,东阳、义乌、金华将进入同城时代,三地居民将频繁跨城消费、工作和经营往来,而跨城旅游消费是主要的消费形式之一。城际铁路列车运行速度快,运行时间短,无疑缩短了来东阳的游客的“感知距离”以及增强了其对交通的满足感。游客坐城铁去横店、金华或义乌,就像坐公交车一样方便,班次密集,不会出现堵车等问题,最终提升人们出行意愿,扩大人们的出游半径。同时城际铁路,还会促使公路交通以更优惠的价格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使旅客的出行不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还拥有了更高的福利。同时,选择自主和随意的散客游、自助游、假日游等出游方式的人群份额越来越大。

(二)城际铁路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城际铁路为乘客提供的快速、便捷的交通服务,本身即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又因其具有巨大的载客能力,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将吸引大量游客,促进东阳现有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优化开发。城际铁路的开通既可以疏散客流,减轻景区的压力,又可以促进区域旅游的合作,通过合作开发共享旅游资源,从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借力城铁,促旅游经济发展

东阳如果能把握城际铁路发展旅游业的先机,及早谋划并探讨旅游业升级发展方案,优化组合现有旅游资源,加强与义乌、金华的同城旅游合作,共同打造出一些“快交通、慢旅游”的高品质、体验型旅游产品,重塑并提升旅游形象,努力做到旅游服务、设施与城际铁路建设无缝对接,适应网络时代、智慧旅游时代的发展新要求,就一定能让旅游业再创佳绩。

二、具体方案

(一)加强与义乌、金华的同城旅游合作

金华都市圈的两条城际铁路,分别连接东阳、义乌、金华主城区,东阳、义乌、金华作为单个的旅游目的地,其旅游资源总量、吸引力、知名度等方面在省内都不够突出,东阳若能加强与义乌、金华的同城旅游合作,突出各自的特色旅游资源,必将受到更多游客的青睐。如东阳有著名的影视景区,义乌交通便利有客源优势、购物旅游资源丰富,金华城市建设较完善、拥有双龙洞景区,东阳可继续发挥横店品牌景区优势,以横店景区为中心点,利用点-轴系统理论,与城际铁路沿线的县市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共同编制旅游线路,区域旅游竞争力将能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因城际铁路建设也能增强周围县市的可达性,东阳还应与旅游资源丰富的武义、磐安加强合作,优势互补。

(二)改变营销方式,扩大营销半径城际

铁路建成后,东阳要改变以往只宣传本市旅游资源的的方式,积极与沿线县市进行整体宣传促销,形成区域品牌,共同塑造区域旅游形象。城际铁路建设,东阳市客源空间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上海、杭州、宁波等主要客源地的游客,可以通过动车+城铁的方式、自驾车+城铁来东阳旅游,交通更快速、更方便,杭、沪、甬到东阳的旅游时间已经可以压缩到1天,犹如同城出游,周末休闲游将给东阳带来客流量的大幅增长。同时更远的游客,可以通过飞机+城铁的方式来到东阳,为此东阳旅游业不仅要注重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重组,还要扩大营销半径。营销时既要用好传统营销方式,又要注重提升网络新媒体的宣传效果。网络新媒体相对传统意义上报纸、电视而言的,是指由Web2.0技术构建,通过社会化网络服务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型媒体,包括微博、微信等应用形式。网络新媒体是一种智能化信息传播方式,优势较多,可为游客提供大量、及时、权威、全面的出行指导信息。旅游目的地不仅要充分发挥好新媒体营销传播效果、效率等优势,转型升级传统的营销方式,还要利用新媒体多了解游客旅游过程中的情绪、后期反馈及建议,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做好危急公关工作,以谋求最佳营销效果以提升当地的整体旅游形象。

(三)完善城际铁路沿线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2014年是中国智慧旅游年,智慧旅游发展要求旅游目的地完善旅游产业链,不仅要让团队接待更方便,还应让散客自助旅游更顺心。为此,东阳应完善城际铁路沿线交通、住宿、餐饮、旅游企业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保证游客旅游质量,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因此,东阳要围绕着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着力提升酒店住宿设施的接待能力,提高导游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增加旅游汽车以及停泊配套设施,紧抓旅游咨询接待窗口服务质量。通过完善服务、交通、信息、咨询、预订、呼叫、救援等网络体系,提升东阳市的旅游辐射和集散功能。2013年11月在江西省举行的“旅游强省”泰豪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声明“中国旅游进入散客化时代”,东阳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可打造出一些经典的散客自助游产品。

(四)坚持市场主导,在政府推动下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第7篇

1.1前置性文件

根据目前项目立项、决策阶段需开展的工作和标准化工作流程[2],需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初测、铁路建设方案研究论证、可研报告(送审稿)编制、补充初测等过程中完成的前置性文件。这些前置性文件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咨询和评估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设计单位进行可研阶段工作期间,同步开展外业调查、资料收集、意见征求和方案评价等工作,按照相应文件编制办法编制专题报告,经建设单位报送各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并将审批意见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单位执行、修改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在对修改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审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上报正式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前置性文件对铁路建设方案不可回避的强制性作用,文献[3-4]均作为强制性条文要求予以强调。例如文献[4]第1.0.9条“高速铁路设计应执行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节省土地、保护环境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了环保选线、生态保护和节约能源等内容的重要设计原则。需要说明的是,环境影响、水土保持、节约能源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同时也纳入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文件组成部分中,2012年以来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也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设独立篇章[2]。而前置性文件的编制应以可研报告中的有关内容,如线路走向、运输组织、主要技术标准、主要工程措施、站点布置、工程数量、工程投资等为评估依据,进行专题论证,对可研的建设方案提出修正意见,也为项目的初步设计工作提出指导性原则。

1.2前置性文件的主要内容

1.2.1环境影响报告

环境影响报告主要根据文献[5]进行编制。该报告书通过对建设项目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环境质量现状的分析,以及与沿线城市规划相容性的分析,从生态环境影响、声环境影响、振动环境影响、电磁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大气环境影响、固体废物环境影响、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根据现场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提出落实建议,并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和提出应急预案。

1.2.2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文献[6]作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主要依据,在报告编制过程中侧重于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方面的评估。通过对项目建设方案的基本分析,对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进行划分,明确防治责任范围,对项目水土流失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提出水土保持措施及总体布局、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和方法、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进行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分析,并对水土保持设施后续管理提出建议。

1.2.3土地利用实施影响评估报告

该报告依据土地法和文献[7]进行编制。主要内容为对建设方案在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占用耕地指标、补充耕地目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建设方案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评估,以及对城镇规划和布局的影响、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评估,对项目的可操作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1.2.4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我国目前有黄河、长江、辽河、海河、淮河、松花江、珠江等七大水系,各大水系均由水利部直属的相应水利委员会(管理局)进行管理,而分布于各省区的分支水系则由水利厅及下属单位进行管理。因此根据文献[8]编制的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批也视所评价的河流,由归属管理单位组织评审。根据文献[8]要求,该报告主要对项目涉及的跨河工程(包括建设规模、结构形式、防洪标准等)及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含河道概况、水文、泥沙、气象特征、河道地质情况、现有防洪标准、洪峰水位等)进行论述,并对河道演变情况和趋势进行分析,通过水文分析计算、雍水分析计算、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河势影响分析计算、排涝影响分析计算进行防洪综合评价,提出防治与补救措施。

1.2.5沿线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

该报告的主要编制依据为文献[9]。该报告通过对建设方案的工程概况、用地范围的分析,以及对用地范围内地质概况(地层、构造等)阐述,分析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种类、储量、质量等)、开采情况和矿权设置情况,对无法避免压覆矿产的理由和依据进行详细说明,以及对压覆的矿产资源进行必要的经济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2.6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文献[10]用于指导地灾评估报告的编制。该报告通过对评估范围和级别的界定,经过对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水文、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的评估,阐述地质灾害的类别和特征,对现状地质灾害进行分析,预测项目可能引发、加剧、遭受的地质灾害,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和危险性分区等建议。

1.2.7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

该报告主要针对建设方案的控制工程和特殊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估。根据文献[11]规定,该报告主要对项目的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背景、地震烈度及地震动衰减关系进行分析,对场地地震危险性和发生概率进行评价,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就地震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地震安全性、地震灾害等方面提出建议。

1.2.8建设项目选址报告

根据文献[12]的要求,建设项目选址报告主要包含建设项目的拟选位置、拟用地范围、拟建设规模等内容。报告编制需从项目选址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及要求,交通运输条件及要求,主要选址方案,符合城市规划的论证,与市政、防灾、能源、交通、通讯规划的衔接和协调,与城市公共设施和生活设施配套的衔接和协调、与规划的协调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对沿线规划、城建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答复。

1.2.9节约能源报告

根据文献[13]及铁路总公司关于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节约能源评估报告编制的主要内容为评估范围和内容,建设项目用能情况(含用能系统及设备选择,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能源供应情况分析(含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能源消费对区域能源消费的影响),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节能的技术、管理、效果、经济性评估等,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1.2.10跨越航道通航论证报告

由文献[14]可知,该报告着重于对跨越通航河流的工程在安全影响方面的评价。主要内容有涉水工程的合理性、可行性分析,通航环境分析(含气象、水文、地质地貌分析),涉水工程对通航安全的影响分析,涉水工程对交通组织的影响分析,涉水活动水域通航风险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安全保障措施。

1.2.1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近年来建设环境变化情况,国家发改委要求编制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以实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目的。该报告编制的主要内容为项目在规划选址方面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项目在实施前涉及土地征用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项目在实施前涉及拆迁安置、环境污染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项目在建设中涉及劳资纠纷、文明施工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突出问题,项目其他涉及群众利益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突出问题。通过以上问题分析,确定社会稳定风险等级,提出防范措施和化解方案的建议。

1.3前置性文件的影响程度

影响程度的评价是从国家政策、社会影响、行业要求、技术难度、投资控制等方面综合论证后得出的。本文将环境影响、水土保持方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影响程度很大”来考虑,主要观点为这3个前置性文件无论从国家各项政策规定还是在对社会生产生活方面,无论对技术的要求还是投资额度的影响,均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直接影响到项目立项和决策。将土地利用、防洪影响、压覆矿产、地质灾害等4个前置性文件作为“影响程度大”来考虑,主要是其对社会、行业的影响较大,其次考虑的是技术难度和投资。将地震安全、项目选址、节约能源、航道通航等4个前置性文件作为“影响程度一般”来考虑,主要是因其相对上述前置性文件的影响程度,更多的倾向于利用技术手段、通过投资调整更易于实现,而不是其对建设方案的重要程度降低。上述前置性文件在实际工作中应予以同样重视,本文论及的影响程度是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过程中对建设方案的研究和确定方面出发,就实际工作中的难易程度和对策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这些前置性文件除单独编制外,与项目设计阶段的可研、初步设计文件编制也互相配套或互为因果关系,如节能、环评、水保、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等均是可研、初步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其余则直接影响到建设方案的线路走向和工程措施。

2提高铁路建设方案可实施性的对策和方法

2.1目前铁路建设方案存在的不确定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铁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与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与铁路建设方案研究息息相关的环保选线、规划选线的设计理念愈加重要。但正如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和停滞不前的一样,铁路建设方案在研究确定的过程中,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铁路建设项目的立项、研究、决策、审批过程较为漫长;可研报告及各前置性文件在编制过程中,地方环保、水利、国土、建设、规划、交通等有关部门的人员更迭、政策和技术要求的调整,使得原来已协商、沟通的意见有变化的可能,甚至推倒重来,不但对项目的推进有严重的干扰,也对铁路建设方案的稳定有不可避免的影响。有关影响因素因与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有很大关联,侧重点各有差异,本文仅就普遍性问题作一个简单归纳,。具体项目的特殊问题应在解决过程中根据有关政策和技术要求灵活处理。前置性文件批复时间:批复时间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修改影响很大,因此定义其影响程度和范围均为“大”,一旦批复,其批复意见调整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定义变化可能“小”。前置性文件批复意见执行:因批复意见一般具有必须执行的强制性作用,因此只要批复意见不存在语意偏差,都应该是坚决执行的。从这方面讲,定义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变化可能“小”是合理的。前置性文件批复意见理解分歧:主要指相关各方对前置性文件批复意见的理解和执行。特别当批复意见的某些条文带有“原则同意”、“基本同意”等等概括性词语时,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多认为该前置性文件的批复意见认可可研报告提出的建设方案和工程措施,可以不再调整、修改可研报告的相关内容,而前置性文件的编制单位或该行业的行政部门认为应严格执行前置性文件的批复意见,由此导致方案及工程实施、验收中,因各方对批复意见理解的分歧可能导致相关工作无法继续进行,所以定义其影响程度和范围均为“大”,因批复意见调整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定义变化可能“小”。自然条件中的“地形地质”:主要指地貌、地物发生变化和不良地质范围变化,与地灾、防洪和地震安全评估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地,除非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否则对建设方案的影响属可控范围。自然条件中的“环境”:这里指各类保护区、水源区、文物、河流、各类矿产资源、土地类别等,牵涉到水土保持、土地、防洪、地灾、压矿、项目选址、通航论证等方面的评估,因此其影响程度和范围均为“大”,因其在项目前期调整可能小,其变化可能定义为“小”。自然条件中的“重要构筑物”:主要指军事设施、水利设施、交通设施、厂矿企业等,与环境影响评估有关,受国家政策、部门管理等人为干扰因素多,因此其影响程度和范围以及变化可能均为“大”,是最不稳定的因素。社会因素中的“人员调整”:由于行业部门的管理人员调整,可能会对已沟通、协商过的意见重新评估,属社会风险评估范围,但对方案的确定影响较小。社会因素中的“政策技术变化”:该条主要说明由于行业部门的政策性变化和技术规范的修订,或不同行业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不同,导致建设方案的修改风险。例如铁路与石油液体储罐的防火距离要求,石油天然气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和铁路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存在差异,执行过程中如不能协调一致,达成共识,则对建设方案的影响程度、范围都很大,因此变化的可能性也很大。社会因素中的“规划要求”:城镇、交通、建筑规划等对建设方案的走向、站点设置的影响和关联非常密切。一般情况下,如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资料为经过批准的正式材料且较为详细,其变化的可能性较小,如未提供正式规划资料或不详细,则对建设方案的影响很大,为建设方案的实施埋下了不稳定因素。

2.2提高可实施性的对策和方法

2.2.1改进外部影响因素的对策和方法

(1)建设单位提前介入,组织可研报告编制单位与地方环保、水利、国土、规划、交通、建设等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形成权威性且内容详尽的协议文件,一则有利于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对相关费用的准确估算并纳入可研报告中,二则有利于项目实施阶段协议各方遵照执行,不会节外生枝而有碍于项目顺利推进。

(2)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应参照合同法等有关法规文件,对需要与各部门签订的各类协议文件格式进行细化,对各方责任、义务和权利,应遵循的规定应有较为详尽的阐述。由于可行性研究阶段铁路建设方案未完全落地,存在局部优化调整的可能,因此在协议文件中应对此有客观负责的说明,并可提出免责条件和费用调整办法(变更或清概),以便在项目实施时执行。

(3)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应在建设单位管理下,与各前置性文件编制单位密切配合,在保证本单位商业机密和国家秘密不被泄露的前提下,以及知识产权不被侵犯的条件下,提供前置性文件编制单位所需资料。同样,各前置性文件编制单位不能仅依据可研报告编制单位提供的资料开展工作,也需要进行现场调查落实,并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必要时或对某一问题存在争议时,可由建设单位组织共同进行现场会诊。

2.2.2提高建设方案研究深度的对策和方法

(1)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在进驻现场开展工作时,除与地方政府结合时进行一般性工作汇报,提交资料收集清单外,在不违反保密政策和铁路总公司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尽量就研究的建设方案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并认真听取地方及各部门的意见。遇到对建设方案有重大影响的意见时,需专门到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并形成书面沟通结果,供建设方案确定和决策时采用。

(2)必要时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在补充勘测阶段采用局部现场放线的方法,特别地段再加强勘察手段,以落实各前置性文件提出的强制性要求,避免建设方案在下阶段发生大的变化而延误项目批复。虽然看起来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在这个阶段的投入加大,但因对建设方案的确定和决策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加上前置性文件专题研究可靠的结论支持,实际上不但降低了建设方案大规模变化的风险,也提高了建设方案在沿线各部门的可信度,从而提升地方各部门对建设方案的支持力度,易于建设方案审查的顺利通过,也就降低了可研报告编制单位的总投入。

(3)加强现场的调查工作和走访工作。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应充分利用1∶1万地形图,在开展调查工作时,对图中与建设方案影响大的河流、文物、水利(含枢纽、水库)、道路(含互通枢纽)、医院、学校、部队、电视(广播)台、气象部门、各类通讯发射塔、油(气)库及管线、加油站、地震台、高压电力线、变电所、畜牧场、养殖场、铁路及车站等敏感点的图例认真解读,查找各敏感点适应的法规文件确定的安全距离和控制距离,并落实沿线各类保护区、风景区、水源区、基本农田、矿产资源、不良地质分布的位置和范围,通过走访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现场知情人员,进一步确定上述敏感点的性质、级别、所适用的法规文件,用以确定建设方案采用绕避或拆迁的何种方式通过,并与产权单位达成协议,必要时可通过建设单位与产权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形成共识。这里需强调的是,为减少项目后期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的争议,应将隧道弃砟场、桥梁弃土场、站场和路基取弃土场的选址、调查、勘察和协议签订工作纳入到可研报告中专题说明。

(4)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应积极参与各前置性文件的审查、修改工作。除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支持外,对审查过程进行的现场调研、审查答疑也应积极参与,这样不仅有利于各前置性文件审查单位对项目建设方案的理解,也有利于审查意见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减少因审查意见太原则和泛泛引发的执行难度和分歧。

(5)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在收到各前置性文件的批复意见时,应认真研究对建设方案的影响,对批复意见分解到各个相关专业,规定在补充初测和定测期间就外业调查、协议协商、资料更新、措施调整等方面开展针对性工作,在初步设计阶段就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

3结论

第8篇

1.规范建设资金管理的需要。

铁路项目资金来源以财政性资金、铁路债券、企业自有资金、银行借款资金为主。加强资金流向监管是对建设资金进行全过程监管的体现,也是规范资金管理的需要。

2.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铁路等交通基础性建设投资;特别是近两年,为拉动内需,铁路每年基建投资规模保持在8000亿以上。依法合规使用建设资金是确保建设项目按照设计标准、规模顺利实施的关键。加强建设资金流向监管,是加快推进铁路建设,全面落实“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建设管理要求。

3.维护项目稳定的需要。

维护建设项目稳定,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期足额发放,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上访讨薪等事件发生,是建设单位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督促参建施工单位按规定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是建设资金流向监管的重要内容。

二、铁路建设资金流向监管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分析

1.监管意识不强。

部分建设单位对资金流向监管认识不到位,建设单位只要按合同约定、工程进度拨款就行;认为施工单位挤占、挪用、截留建设资金行为,是铁路建设管理中小问题,只要按期建成投产就行,资金如何使用完全是施工单位的事,甚至对资金流向监管持抵触情绪。

2.监管制度不完善。

《铁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颁布于2005年,基本不涉及建设资金流向监管内容;尽管铁路总公司陆续出台建设资金流向监管的有关通知,但多年来一直没有制订系统的操作性强的监管制度;部分项目管理机构疏于建设资流向监管,三方监管协议流于形式。

3.监管深度、尺度不够。

对参建施工单位而言,建设资金使用更多体现在成本管理、物资管理、合同管理、征地拆迁等方面,违规截留、挪用建设资金现象时有发生,如果不结合施工单位的包价范围、施工程序、成本核算、合同管理、分包计价等内容,资金流向监管工作是肤浅的、片面的。

4.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与参建单位资金统一归集管理的矛盾问题。

铁路建设资金管理一项要求,即确保专款专用;作为铁路参建施工企业,从集团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管理要求出发,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是提高企业资金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资金监管过程中,施工单位往往都有资金归集诉求,加大日常资金流向监管困难。

三、加强建设资金流向监管的应对措施

1.加强专业培训,提升监管意识,提高基建财务管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首先,建设单位要充分认识依法合规使用建设资金的重要性,树立强化建设资金流向监管意识。其次,加强资金监管人员业务培训,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提高综合管理素质。最后,组织财会、计划、建设、审计、监察等部门,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共同对建设资金流向进行监管检查,提升检查力度、深度。

2.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制订监管条款,确保资金流向监管依法合规。

2006年,原铁道部首次正式发文,明确铁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必须将资金监管、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等事项纳入铁路建设合同管理;铁财〔2007〕237号、铁财〔2011〕24号也分别对建设资金流向监管提出具体要求。项目管理机构应在施工承包合同签订环节,以合同的形式明确资金使用范围,细化资金流向监管程序,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确保建设资金流向监管工作依法合规,这是保证实施资金监管的前提。

3.完善三方监管协议,明确各级监管职责,建立逐级负责的资金监管体系。

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监督”的管理原则,严格执行建设、施工及监管银行的三方监管机制,明确各级资金监管责任主体及责任人,充分发挥各级监管职能,做到项目管理机构对参建施工单位资金实施监管向铁路局负责;参建施工单位对所属项目部资金实施监管向项目管理机构负责;监管银行对施工单位资金拨付实施监管向项目管理机构负责。

4.加大监管考核,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建设单位应加大对施工单位建设资金监管检查力度,铁路局对建设资金流向监管定期检查抽查,对查出问题、问题整改、监管制度落实、三方监管协议的履行等纳入建设单位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奖惩考核办法,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对参建施工单位建设资金违规使用的,纳入施工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对项目管理机构违规使用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结论

第9篇

(一)铁路建设与经营的现状

低碳经济是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与公路、民航、水运相比,铁路具有能耗低、污染排放小、占地少、运量大等技术经济特点,具有相对更高的运输承载力和综合性价比。据统计,高铁、高速公路、飞机的能耗比约为1∶7.6∶15.2,铁路客运碳排放量约为公路的1/4,铁路货运碳排放量约为公路的1/30,铁路建设占用的土地为高速公路(4车道)的1/2。因此,一国交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低碳交通体系的核心应是发展铁路交通。早在1904年,山东半岛胶济铁路就已建成通车,然而直到近几年山东省才展开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山东省政府在2008年规划,预计到2015年完成“四纵四横”铁路网布局,以推进山东半岛的交通现代化建设。然而伴随铁路建设事业的展开,许多问题也凸显出来。一是建设资金融资难,建设里程不足。2012年山东省铁路通车里程为4306km,仅约为公路通车里程的1/57。这是因为铁路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属于自然垄断行业,建设前期所需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对铁路的需求。为此,铁路事业一直由政府主导,独自承担铁路建设的融资、运营,铁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也主要以政府资金与银行贷款为主。二是铁路行业的经营业绩及盈利能力亟待改善。据统计,2009年济南铁路局运输收入为144.2亿元,辅业收入为95.8亿元,铁道事业运输收入占其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现阶段虽然诸多铁路局也开展了多元化经营,但除运输外的最大经营项目几乎都是批发和零售业,营业收入仍然主要依靠铁路运输,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尚未得到有效展开。

(二)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山东半岛城市圈包括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八个地级城市,2001年GDP就已实现6228.99亿元,成为全国六大城市群之一。然而,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并不协调,2012年我国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之比为0.72。而山东省的同一比值为1.1,这说明山东省的城市化进程远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镇化建设水平亟待提高。在此引入南京市作为参照,主要是基于南京市位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是江苏省省会,与山东省省会城市济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比较看出:山东半岛城市圈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心与中坚力量,但日照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胶济沿线产业带经济优势显著,但整体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东营尤为明显。各市之间人口分布不均衡,但悬殊不大。城镇人口比重过低,除济南、青岛两市外,其他城市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淄博、东营、日照三市与全国平均城镇人口比重的差距较大。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除日照外的各市居民消费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居民生活水平较好。与南京相比,济南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且济南作为山东省会城市在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等方面均有一定差距。2012年山东半岛城市圈城市中心设施水平则如表2所示,不难看出:除东营市和潍坊市人口密度过低外,半岛城市圈其余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均高于全省以及南京市,但只有济南市、淄博市和威海市超过了全国城市人口密度。自来水与燃气普及率较高,城市中心已基本达到全覆盖。人均道路面积均高于全国与南京市的建设水平,说明城市中心基础设施道路建设较为合理。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言,济南市环境生态水平有待提高,山东半岛城市圈的整体环境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较好,绿化水平与南京市相比所差无几。总体而言,山东半岛城市圈虽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优势明显,8个城市的发展也相对均衡。但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南京相比,中心城市济南的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升级。在其他方面,济南与南京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这将制约着济南作为“增长极”所产生的极化效应,从而不利于山东半岛城市圈、乃至全省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日本铁路交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模式的特点

经历百年的探索与实践,日本大型民铁公司创造了从国际视角看亦颇具特色的“日本式铁路经营”模式。主要特色体现在:一是政府的推动作用。在日本,政府为民营铁路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在财政、金融、税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二是民铁企业自身选择大城市圈发展,从而获得了稳定的运输需求。三是民铁企业积极推进多元化战略,从而实现了主兼业相辅相依,并行发展。“主业”是指地上及地下铁路运输事业,“兼业”则是指铁道部门以外的其它事业,主要包括沿线巴士和出租车事业、房地产开发和公寓经营等不动产业、零售业和购物中心等流通业、以及宾馆、酒店、游园地和观光娱乐等休闲产业。日本民铁公司由于积极地推进多元化战略,铁路主业收入往往只占其集团整体收入的二到四成,有的甚至不足一成,如东京城市圈的东急电铁、大阪城市圈的近铁等。日本民铁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主业是兼业的发展基础,兼业是经营稳定器,为主业的稳健经营与发展提供保障。日本民铁企业通过积极地推进沿线开发与多元化战略,不仅实现了铁路企业的稳健经营与发展,而且推进了区域交通网络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并成为日本现代城市开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三、对策与建议

(一)基于宏观层面的区域规划视角

根据“点——轴系统”理论,山东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加快推进以济南、青岛为双核心的城镇体系,采取内陆以胶济铁路、沿海以荣烟青城际铁路为主轴线的“T”字型空间结构战略。形成“青岛-淄博-潍坊-济南”与“威海-烟台-青岛-日照”两条以青岛为枢纽的“T”型交通经济产业带。增强济南、青岛两个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从而带动沿线小城镇及农村地区协调发展。山东省虽已制定“四纵四横”铁路网的规划,但远不能满足山东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东营、潍坊、日照均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要城市,然而东营-潍坊、东营-日照、潍坊-日照之间尚没有一条相连的铁路,其资源运输与人员流动的弱可达性可想而知。因此,加快推进并完善半岛铁路网建设,降低各产业集聚区之间、各主要城市之间的人流、物流运输成本以及目的地之间的感知距离,提高各节点城市之间的通达性,减少经济活动频繁区域的铁路覆盖空白地带,已成为半岛城市圈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

(二)基于政府的推动与支持视角

从铁路建设与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角度看,铁路建设应具有超前性。政府主导城市规划、建设、合理有序地开发,可有效地避免盲目膨胀与无序发展。完善发达的交通网络建设是城镇化均衡发展的必经之路,西欧、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城市化中后期的郊区城市化现象便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政府在主导和规划城市建设时,应特别注意交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长远性与一致性,同时,应合理地制定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建设,推进投融资主体多元化,以减轻单纯依靠政府投资进行铁路建设的压力。

(三)基于铁路部门的稳健经营与发展视角

第10篇

通常情况下,我国铁路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的绩效考核评价工作主要包括对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程进度、投资控制、招投标合同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然而目前项目机构大都缺乏对于上述几方面的绩效考核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1.领导者对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不足

由于受我国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影响,项目机构领导者往往忽视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领导不清楚绩效考核评价的本质和意义,缺乏对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理论的了解;二是少数领导担心绩效考核惩处影响其职工工作积极性,因此不愿意贯彻落实此项工作;三是绩效考核评价过程复杂且费力,实施起来需要多方协调,但结果可能并不理想,从而造成情绪上对绩效考核管理的抵制。究其问题的根源,主要还是由于旧的管理制度和陈旧的管理理念的影响所导致的,这也是当前铁路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绩效评价工作中面临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2.项目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流于形式

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大都建立了项目绩效考核评价办法,但部分项目机构绩效考核机制流于形式,且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硬性指标约束,不合理、不公平、不科学的现象较普遍,且不能够充分利用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仅仅把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挂钩,有的甚至把考核作为“例行公事”,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束之高阁。这种形同虚设的绩效考核评价对铁路建设来说就毫无意义了。

3.绩效考核指标选取设置存在问题

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是绩效考核评价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由于铁路工程项目专业面广,涉及范围较宽,有的项目机构设定的指标过多,主次不清;有的项目机构指标过少,内容笼统,评价时主要依靠人为主观因素,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绩效情况;有的指标不能量化,无法真正进行考核;有的指标设置比较简单,没有细化,很多指标因素未考虑进去等等。同时,设置绩效考核指标还需考虑项目机构中各部门的性质、规模、目标等内容,不能一概通用,否则就会造成绩效标准重点不突出,没有轻重主次,难以确保绩效评价有效。绩效评价的重点在于指标的选取和设置,如果这方面出现了问题,将影响到绩效评价的全过程。

4.相关培训投入不足,管理措施不到位

绩效考核管理工作需要的信息量大、工作琐碎且复杂,然而当前我国铁路工程项目管理机构中专门从事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专业人才匮乏,且多数职工对现代绩效理念缺乏认识和理解,对绩效考核管理存在抵触情绪;项目建设管理机构也很少在职工中开展绩效考核管理的宣传教育,缺少对绩效评价的培训,导致职工不明白绩效评价目的、意义、方法和实施过程等内容。

二、如何完善建设项目机构绩效考核

针对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工作特点,实施绩效考核,将其真正落到实处,应该从绩效考核的宣传、考核指标的设置、绩效考核的完善、考核信息的反馈等几个环节着手,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促进项目机构绩效考核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1.树立科学的绩效观,明确各层级职责

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可以利用铁路局域网络、手机报、铁道报等宣传媒介,在借鉴其他单位先进科学的绩效考核经验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职工思想观念转变,树立科学的绩效观,从而消除对绩效考核的抵触心理,同时可以聘请绩效考核专家对职工进行绩效管理知识培训,让他们逐步认识掌握绩效理念、知识和方法。

2.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合理设置考核指标权重

为保证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有效,以项目机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将战略目标分为安全、质量、进度、财务、招投标和基础管理等六项指标,同时在指标评价标准上,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绩效考核的内容要明确具体,对于可以量化的指标尽量采用定量指标,而且要把定量指标精细化,以增强考核结果的可比性和公正性。同时,在考核指标权重的设置方面,项目机构对所属各部门考核采取百分制的方法,基本分满分为100分。其中:质量指标20分、安全指标30分、进度指标15分、投资控制10分、招投标及合同管理10分、基础管理15分。

3.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相结合

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激励相结合,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建立以绩效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企业所需人才,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储备;可以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机制保障。铁路建设项目机构职工的工资薪酬一般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职工的基本工资和各种津贴;第二部分是职工的节假日加班费;第三部分是职工的奖金。项目机构应全员参与到绩效考核中,每月从职工的奖金中拿出2000元作为职工绩效考核基数,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

三、总结

第11篇

所谓投资“三超”现象,指的是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现象。甬台温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铁道部于2004年批复投资估算总额为155.3亿元,其中静态投资149.8亿元,建设期投资贷款利息5.2亿元,铺底流动资金0.3亿元;铁道部于2005年批复初步设计概算总额为162.84亿元,其中静态投资157.3亿元(站前工程概算总额为141.98亿元),建设期投资贷款利息5.2亿元,铺底流动资金0.34亿元;站前工程投资检算总额为149.26亿元,较初步设计批复站前概算总额超7.27亿元;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配套工程正在建设,结算价尚未出来,但目前已至少发生I类变更达100多项,据预计竣工决算总额高达270多亿元,其中静态投资达260多亿元,建设期贷款利息达10多亿元。虽然预计的竣工决算静态投资较初步设计概算增加高达100多亿元,但施工单位还是叫苦不迭,各施工单位还是亏损严重,主要原因就是建设条件不具备(如,征地拆迁、跨路、跨河手续尚未与地方谈妥甚至根本就未协商;“三边”工程等)施工时及停工待料筹款造成的人员、设备窝工引起的固定支出增加及“三边”工程引起的废弃工程增加和环保费用、地质条件变化引起的费用增加、地材水电价格成几何级上涨、II类变更引起的费用增加等尚未预计在竣工决算价格内。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多方利益均受损的局面,主要原因是概算未一次性打足,造成了参与建设的各方工作被动的局面。笔者敢断言若是本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批复为270多亿元,则会造成参与的建设各方均赢的格局。据统计大部分铁路项目均有超概算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国家决策部门以及经办的项目咨询单位及建设单位,设计周期短致设计深度不够造成的项目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建设过程中随意扩大建筑规模和提高建筑标准或其它不可告人的因素,此文不予以详细分析。

2招标控制价控制不力,招标控制价不能反映实际造价水平

在铁路建设项目中,招标控制价往往是以设计单位的设计概算为依据,在设计概算的基础上下降一定百分比就成了招标控制价。一是招标控制价的水平就依赖于设计概算的水平,而设计概算又由于设计深度不够和设计概算编制精度不够及国家决策部门掺杂的主观意见等原因不能反映实际的造价水平;二是招标控制价未合理反映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等措施费;三是招标控制价不能反映合同管理的水平,未反映合同风险程度。因此,在铁路建设项目中的招标控制价往往不能反映市场行情,不利于推动市场竞争,使建设管理单位不能准确选择施工队伍。

3铁路建设施工合同文本不规范,合同风险分配严重失衡

建设单位根据供需不均衡,存在买方市场的现象,铁路建设施工合同文本未根据国家九部委颁发的《建设工程标准施工合同》(范本)起草、签定,一是规定施工承包方基本上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建设方除了支付工程款义务外,均为权利条款,简直成了霸王条款,成了“以包代管”。工程实施过程中,凭借施工承包单位力量无法完成的任务,可建设方积极性不高,管理被动,造成工程项目实施效率低下、施工成本费用大额增加的不良现象;二是建设项目完全不具备签订固定总承包价的任何合同条件,建设方凭借买方市场的优势,强行施工承包单位签订,导致施工单位成本缺口巨大(成本缺口的主要原因笔者已在2009年第1~2期《工程经济》杂志发表的《浅谈在建沿海铁路工程造价缺口的主要原因》中已论述),参与建设各方负债现象严重、欠付职工、民工工资现象普遍,扰乱了建筑市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及造成了社会不和谐等不良现象。

4建设程序不规范,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与整个项目实施相脱节

工程投资全过程管理就是确保铁路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的,对工程建设从可研开始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竣工投产、决算等整个过程。根据建设程序,我国工程投资控制也是相应分阶段计价与控制,即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决算阶段。铁路建设工程的多次计价与建设程序是对应关系,各计价环节之间相互衔接,前者制约后者,后者补充前者。可能是由于铁路项目的特殊性,使一部分项目没有按规定进行批准及勘察设计等工作就匆忙上马,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属典型的多边工程,如甬台温铁路于2005年10月要求施工单位开工,但不具备《建筑法》规定的开工条件(没施工图纸、没地施工、没拆迁等),施工单位只好按建设单位要求履行合同,带足劳力、机具设备跑步进场,到现场根本无法施工,只好根据设计草图见缝施工,致使施工区域不连续,施工单位窝工较长且路地关系矛盾突出,增加施工单位协调难度和大额费用。因甬台温铁路尚未办理任何用地手续,致使路地矛盾激化,于2006年10月,浙江省发改委等6部门对甬台温铁路联合下发要求停建整改的通知,要求“暂定建设,限期整改,履行完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复工”。因为审批手续不全,导致征地、拆迁难,费用高,防洪及海事、跨高速公路施工协调难度大,并使建设投资增加。

5铁路建设工程变更程序执行不规范,索赔制度严厉

由于甬台温铁路项目匆忙上马,设计周期短,设计前期工作很不充分,跨路、地下管线等调查不细,设计不符合现场实际;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无法周密考虑,导致存在的量差、漏项较多,产生的变更较多,某些施工措施明显与现场不符或根本无法实施。现场实施过程中,只好对设计的差、错、漏项目按《变更设计管理办法》规定办理I类变更。按《变更设计管理办法》规定“先批准,后变更;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但甬台温铁路已通车,至今还有涉及金额高达10多亿元的I类变更文件堆在铁道部尚未批复,致使施工单位资金营运困难,带资、垫资、负债施工,违反建筑法律法规。再就是铁路项目基本上为政府投资项目,为了单方面保护投资者利益,单方面规避投资者风险,铁路项目实施严格的工程合同管理,对承包单位提出的索赔采取了严厉的管制,使得承包单位提出的索赔要求很难取得成功,工程造价不能反映施工实际,不利于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

6清单计价不规范,“量价”未分离

铁路项目近期推出工程量清单招标与计价,但实际仍采用定额招标与计价。前面已提及了招标控制价就是建立在定额计价模式下编制确定的。铁路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实际上就是由“综合概算表”改头换面来的,非常粗略,如,框架特大桥,清单工程量仅为桥面平方米,比概算指标还粗。再说工程量清单尚未制订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只有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南,尚不完善,不能指导工程量清单的报价与计价工作,铁路项目业主往往还是采用定额计价模式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变更项目不采用变更工程量乘以中标清单单价,还是套用定额计取费用,完全背离了合同单价,不按合同办理,影响了施工单位的今后投标报价编制的积极性,失去了投标报价讲究技巧性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时代,再根据这种“量价合一”的定额来确定造价,使造价不具有差异性而不能体现造价优势,不仅不利于竞争,而且造价也不能完全体现市场化的水平。再说,采用定额计价模式,会由于定额的修订跟不上新技术、新材料的采用,导致定额水平不能符合实际,使造价控制无法与市场的发展同步。如,现在的客运专线项目,大量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没有修编定额,仍采用在普通线路施工基础上测算的定额,导致各项目的成本缺口较大,由此反映出客运专线工程造价的确定存在一定问题。

7总结

第12篇

铁路工程建设作为大型的工程项目,在项目的建设中其周期长、建设复杂、涉及单位多等特点,使得其施工安全风险具有离散的特点,并时常带有突发性,从而给铁路工程项目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问题。同时,其涉及的单位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每个单位其责任不同,因此,为更好的加强对铁路工程安全的管理,通常通过构建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监督,从最初的设计,再到施工,最后到竣工验收等都进行监督,从而加强对工程的安全控制。

2基于Web-GIS技术的铁路建设数据管理与集成

2.1Web-GIS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下的可兼容、处理、存储、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的一种计算机信息系统。其主要包括对网上数据的分布、采掘、管理、操作和安全性等方面。在铁路建设的过程当中,其中产生了大量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文档数据,包括铁路线路所走的基本行政区域的基本地理数据、卫星影像数据、施工图纸与线路设计、线路地质数据等。而要将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则必须使用Web-GIS技术对数据进行管理。朔黄铁路的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就规划采用了这一技术,但是在其工程建设信息化系统过程中,则没能与地理信息系统连接。如果能将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系统嵌入到其本质安全信息系统中去,则其创新性,尤其是应用价值将会大大提高。

的做法,这样比较符合国内铁路工程建设的管理习惯。再次则是数据库的构建。对该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采用数据仓库技术。所谓的数据仓库技术,则是将多维的数据进行融合。在该系统当中包含空间数据、文档数据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数据为系统服务,则需要采用一定是技术将其进行集成。同时数据仓库技术中将用户所使用的数据进行分类,尽量保留经常使用的数据,而将不常用的数据放置到备份系统当中,从而使得整个数据库得到优化处理。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不同数据形式的数据表格,近按照数据库的要求再规定其属性、字段、格式等。最后则是对数据的采集。数据采集作为对系统运行基本信息的提供,是保证系统运行的关键。因此在对数据进行采集的过程当中应尽量采用填写报表的方式;其次是尽量将数据的录入方式由录入变为选择,从而减轻工作量;第三是类似的数据可进行复制;最后是数据录入要尽量符合录入用户的习惯,尤其是当前人们上网查看的习惯。通过上述的原则将数据以表单或者是上传文件的方式将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发表到Web-GIS地理信息系统。这样,人们在浏览时,如同上网普通网页一样就能很好地掌握工程建设的各种方面。

3系统需求分析

铁路工程建设实际需求,决定系统的功能设计。对该系统的设计,其必须具备以下的功能:第一,安全信息管理的功能。通过系统科对相关的铁路建设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并在将数据录入到信息系统后,可对数据进行分类、修改、存储、浏览、分析和统计等;第二,安全信息共享的功能。通过该系统,各个不同的铁路施工单位可对相关的建筑数据、勘察数据、地质数据等可实现共享,从而可有效的保证建筑单位、监理单位等加强运用数据对施工质量的把握。第三,辅助决策的功能。在对整个过程进行安全控制的过程当中,其需要对大量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统计,以此提高系统使用的效率;第四,相关文档辅助管理功能。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将大量的工程文件存储到系统当中,从而实现对文档的信息化的管理,提高办公效率。

4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Web-GIS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采用现阶段比较流行的B/S模式,该模式其典型的优点在于易维护性。对该架构的维护只需要对数据库进行维护,而不需要对客户端进行维护,从而节约了大量的工作量。铁路建设单位只需要通过web浏览器即可实现对该用户信息系统的访问。通过该整体架构设计,将系统分为三层,通过web浏览器的服务请求,将相关的数据传递给不同的应用服务器,在通过应用服务器实现与不同数据库的访问请求。

5系统功能设计

结合上述的需求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设计,将系统的功能分为系统管理、事故隐患管理、监理管理、施工安全督查、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安全状况综合分析与评价等模块。其中系统管理在主要负责对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系统用户使用权限的设置;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则主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存储、修改等;施工安全督导则主要对不同的子项目的施工安全进行督导,并对发生安全事故数据进行录入;综合分析与评价则是通过统计分析对整体的项目安全进行统计分析;监理管理则主要为建立单位进行使用,包括施工安全控制等;事故安全隐患管理则主要是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含进行统计分析。

6系统实现

系统的实现则采用visualstudio2010作为开发平台,并以VB作为开发语言对系统进行开发,同时数据库采用常用的企业级数据库oracle9i,从而提高数据库对数据处理的效率。同时以基于GIS的安全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为例,在该模块当中,其包含了1:25万全国铁路基础图、1:5万铁路沿线数字栅格影像图、1:1万铁路沿线地形图、卫星遥感影像、线路地质情况分布专题图、单位工程分布专题图、施工图纸等相关数据共计约20GB。通过该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可清晰的看到工程沿途多经过的站点,并可进行放大处理,以此加强对不同施工点信息的查询.

7结束语

第13篇

铁路建设的资金流量及财务规模十分强大,故而,成本控制的失误可能会导致大量的财务损失甚至会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及投资效益,因此,改善铁路建设成本控制,推进工程建设有序进行是目前铁路建设研究的主题:

1.合理控制铁路建设的直接成本

首先,在人力资源费用方面,科学安排分工、明确责任义务,在建设过程中,实行定时定量考核,严格控制人力资源费用,做到有计划的施工,避免由于人事分工紊乱而影响工程建设的现象。其次,在建设材料费用方面,把握采购时机,分析市场价格,考察材料质量,根据施工进度合理采购,避免由于过度囤积、无人管理等原因导致材料资源的浪费。最后,在机械设施费用方面,加强机械设备使用强度,实行专人保养、修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周转次数,从而达到机械设备的充分有效利用,提高利用率、降低机械设备成本。

2.加强物资成本管理控制

首先,在铁路工程建设前期招标过程中,要保证招标工作的公平、公正,避免形式化的招标导致供应单位能力、质量达不到建设要求,同时,适当引入竞争体制,防止投标垄断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资投入成本。其次,在物资利用方面,定期清查、分析,通过盘点库存量、供需量,适时对物资进行采购、管理,减少物资的浪费,加大其利用效率,有效控制物资成本。最后,在物资存储方面,优化物资存储结构,根据不同的物资,确立不同的存储方式,避免物资储存分散,占用库存场地等情况,适当降低其存储成本。

3.实行精细化成本控制管理

首先,将成本控制管理引入到铁路建设的每一道工序环节中,从工程建设的决策、投标、勘测、施工、结算等各个阶段入手,实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从而全面降低建设成本,提高铁路建设效益。其次,细化资金运转考核工作,将资金在各个工序中的运转过程实行全面的动态监督,充分考虑其运作的有效性及收益,减少资金的无故浪费,从而有效地控制资金的运作。最后,增强员工精细化成本控制理念,培养员工成本控制及管理意识,使员工参与到成本的有效控制中,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及指标达到预定的要求,从而降低建设成本。

二、结语

第14篇

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是从源头上防范安全风险,强化安全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这一思想主要是紧密围绕“问题管理”这一铁路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建立完善管理岗位安全职责,强化安全过程管控,严格管理履职考评,建立起符合新体制机制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有效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安全管理规范化水平。

1.规范管理,风险防控

通过加强安全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规范安全管理基本职责。科学界定、准确定位各部门安全管理职能、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全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解决安全管理职责笼统、责任交叉的问题,按照图示化、明示化、流程化的要求,细化管理岗位工作标准,明确量化指标、质量要求和管理流程,使之内容明确、量化具体、操作性强。通过建立和完善现场作业规范化运行机制,规范管理行为和过程。这个机制一端联结“高密重”的运输方式大环境,另一端拉动职工的内在意识,两者相通平衡发展,则说明机制是有效的。显然,目前发生的一些安全问题说明,机制的建设仍需加强。一是从机制本身入手,遵循规律、辐射职业,切实把握铁路安全风险全系统、全过程和易发多变的特性,以促进安全管理职责落实为重点,对安全重点工作逐项分解、制定安全重点工作流程、紧盯落实情况、切实加强安全过程管理,逐级建立安全管理问题库,督促问题整改。二是从人入手,以人为本,理念引导。随着铁路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人本意识的增强、技术措施的完善、工作环境的变化等,安全工作的管理手段、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创新。其内容也需要从浅层次的要求、说教、管、罚向深层的安全风险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安全道德观和价值观建设等行为养成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拓展。并且,安全风险管理规范化建设要放在全方位、多视角的安全体系中去思索。这也就是说,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不仅有岗位上的管理规范,也与岗位下的若干因素相牵连,比如职工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工作情绪、身体状况、家庭环境和社会交往等一系列问题都会与岗位上的规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对职工进行全面关注和综合引导,多管齐下,多方发力,才能确保安全管理规范化万无一失。

2.责任追究,加强监控

分析近几年来发生的铁路运输事故,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的事故占96%。人与制度紧密相关。制度制定的不完善、有漏洞或者人执行制度的不彻底,就构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制度将确定的安全风险管理经验固化,制度不断沉积,企业不断成熟,安全风险管理也就越优化精细,安全例外管理的事务就会越来越少,安全运行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如何将制度落到实处一直是安全管理需要重视的问题。要严格责任追究,强化履职效能考核。实行干部联系现场制度,突出管理过程和履职质量,加强干部日常履职质量的考评。对发生事故和管理失控导致的重大安全问题,必须严肃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要构建监控体系,强化安全管理监管监督。更加注重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更加注重对管理问题的分析和纠偏,深层次剖析管理根源,堵塞管理漏洞,健全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提高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自控能力。要风险共担,强化相互监督的责任意识。应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作,不仅各级组织有明确分工,而且党政工团有任务分解。杜绝出了问题彼此责怪,安全生产事前“分立”、事中“独立”、事后“各立”的散沙状态,确保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前置、上下联动、风险共担、控制从严、安全共保。

二、标准内化干部职工安全需求

引起铁路营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包括设备、气候、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以及人的身体状况、心理因素、技能等的不良状态。归纳起来,就两大类因素,即人的不标准安全行为与物的不符合安全标准,而人的不标准安全行为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最直接的因素。其事故模型是:认识上、操作中和管理上的差异—形成违章隐患—与环境因素融合—协同放大—突变—事故。现场作业标准化就是要抓住现场作业这个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环节,以“立标、学标、对标、达标”为载体,完善岗位作业标准,优化作业流程,健全班组自控互控措施,狠抓基本规章和作业标准的落实,使执行标准成为职工内心自发的安全需求。1.现场作业,主体在“人”铁路运输企业要建立适于“高密重”运输的大环境,并通过自身有效的标准化贯彻实施机制,来促使广大职工的标准化“意识”与贯彻实施“机制”和整个“大环境”三者之间实现有机统一。要把提升职工作业标准化能力,作为现场作业标准化的基础和关键,进一步完善三级职工教育培训网络,整合和扩展培训资源,统筹抓好资格性和适应性培训。以基本规章和作业标准为重点,强化职工基本技能培训,强化应急处置培训与演练,广泛开展职业竞赛等活动,大力选树岗位技能标兵。要强化对职工的作业标准化考核。加强运输一线关键岗位的检查管理,促进主要行车工种作业标准化落实。严厉查处违反作业标准的行为,强化正面激励。加强班组岗位作业自控、互控制度落实,保证现场作业处在受控状态。2.立好标准,落实标准现场作业标准化,立好标准是前提,实施标准是关键。一是立标准,完善作业标准化体系。本着易于理解和便于执行的原则,以落实现场作业标准、设备质量标准、客运服务标准为目标,分专业、按工种、分层次,健全和完善作业标准。加强作业标准执行情况的追踪分析,针对运输组织、设备更新等变化,动态优化相关标准。把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纳入基本规章和作业标准,做到常态管理,形成健全、规范的现场作业标准化体系,使现场作业的标准清晰、流程规范、有标可依。二是达标准,加强标准化基础建设。通过进一步优化车间设置,切实加强班组建设,按照“必须、实用”原则精简台账,保证车间干部和班组长集中精力抓好现场安全控制。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在标准化作业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完善班组长选拔、培养和任用机制,强化教育引导和正面激励,发挥其在现场作业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对职工大力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增强职工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三、常态巩固安全管理自觉效果

违章违纪疾风暴雨式的集中整治,摧枯拉朽般的重拳打击,必须伴随着“常态化”的管理机制的推出和施行。否则,安全生产违章违纪现象只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实现铁路安全持续稳定,推进检查整治常态化既是重要手段,也是必要过程,更是实现铁路安全长治久安的必要之举。

1.隐患排查,保持常态

检查整治常态化要以解决安全管理问题和强化现场控制为重点,用好安全检查、专项整治等载体,及时消除危及铁路安全的突出隐患。要实现检查监督常态化。把检点放在现场,健全完善各级干部现场检查制度,强化现场作业的安全控制。以高铁客车、施工、联锁等安全关键环节为重点,把握安全规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检查指导,强化关键环节的安全控制。在运输高峰、新图实施、线路施工、恶劣天气等时期,加强安全风险研判和预警。要推进常态化专项整治。针对当前安全基础仍然薄弱、技术规章体系尚不完善、设备质量隐患依然突出、部分职工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等问题,常态化开展相关专项整治,以及重大安全隐患和突出风险问题挂牌督办整治。要实施常态化问题管理和考核。强化安全问题分析的深度,坚持日常安全信息深查问题、安全重点问题扩大分析,并实施安全动态预警,做到安全问题管理常态化。并对安全检查整治效果进行评价和连挂考核,实现失则追究、考核激励常态化。

2.思想引导,保持常态

第15篇

隧道衬砌结构及辅助施工措施

本工程具有周边环境复杂、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差、结构形式及受力复杂、施工工序多、地面沉降控制严格、工期紧等特点。由于铁路无法设置便梁等临时保护措施,在临时支撑拆除时为确保隧道有效控制沉降及铁路的运营安全,隧道采用3层衬砌结构[2](1次初支、2次模筑衬砌),全环设置299超长管幕预加固[5],按双侧壁导坑六部[6]微台阶开挖方式进行施工。2.1衬砌结构1)初期支护。①喷混凝土:C25耐腐蚀混凝土,厚度35cm;②钢筋网:8钢筋,网格间距15cm×15cm,全环双层;③钢架:I25工字钢架,全环设置,间距60cm。2)一次模筑衬砌。采用C40耐腐蚀防水钢架混凝土,厚40cm,钢架采用25四肢格栅钢架,间距50cm,一次模筑是在中壁临时支护不拆除的情况下施工。3)二次模筑衬砌。采用C40耐腐蚀防水钢筋混凝土,厚50~60cm。在一次模筑衬砌的保护下,分段拆除临时支护后施工。4)中壁临时支护。临时支护采用C25喷混凝土(中壁厚30cm、横撑25cm)、工字钢架(中壁I25、横撑I20a)、8钢筋网联合支护,钢架间距同主钢架,并对掌子面喷混凝土进行封闭。2.2辅助施工措施1)299超长管幕。全环设置299钢管管幕[5],隧道管幕左线长度110m,右线长度76m。钢管环向间距35cm,与隧道外轮廓净距25cm,钢管采用299×12mm的无缝钢管水平铺设在土体中,299钢管之间打入60钢花管,通过60钢花管对管幕外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并使之与299钢管成为一个整体。钢管之间的连接采用273mm的内接管箍,管箍长400mm,直接对焊连接。2)洞内深孔注浆。管幕施工完成后,采用超细水泥-水玻璃浆液对掌子面进行全断面超前注浆加固地层,防止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坍塌引发地表下沉。3)地面注浆。为有效保护铁路,采用超细水泥浆对隧道拱部管幕以上1.5m、边墙管幕以外2m范围进行注浆,对管幕以外的松散土体进行加固,防止土体从管幕之间的薄弱环节掉块。

工法选择及施工组织

隧道施工工法根据隧道的结构形式、工程及水文地质和周边环境条件,经综合比选后,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六步微台阶法[6]施工工法,详见图3。1)施工299管幕,全断面注浆,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分六步分部开挖并支护[5]。2)凿除一次模筑衬砌范围的中壁临时支护喷射混凝土,保留临时支护钢架,施作一次模筑钢架衬砌,每循环长度为6m。3)待一次模筑衬砌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其保护下,分段拆除中壁竖向临时支护,铺设防水板,施作二次模筑衬砌底板。4)采用衬砌台车施作拱墙部位的二次模筑衬砌。管幕与注浆施工顺序的选择对于超长管幕与注浆的施工顺序有先施工管幕后注浆和先注浆后管幕2种。1)如采用先施工管幕后注浆,管幕扩孔施工是在原状松软地层中进行,较容易推进,但注浆需要分2种方式,在管幕以内部分需要洞内水平注浆,管幕以外需要在地面垂直注浆,这样就存在2种注浆方式的工序转换,且洞内注浆效果没地面效果好。2)如采用先注浆后管幕,由于埋深较浅,均采用地面注浆方式,施工容易,注浆效果较好,但对管幕的施工影响较大,由于注浆后会提高地层的强度,对管幕的扩孔造成较大的困难,对工期和管幕的施工质量均有较大影响。经综合比较后,选择先施工管幕后注浆的施工顺序。(a)(b)图3隧道双侧壁导坑微台阶法步骤图Fig.3Sequenceoftunnelconstructionbydoublesidedriftminibenchmethod3.3管幕施工工艺为控制地表及铁路沉降,保证铁路运营的安全、畅通,在综合比较108双层大管棚、299钢管管幕、600管幕后,根据施工现场的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目前各施工工艺情况,根据计算和工程类比,确定超前支护采用299钢管管幕。考虑到管幕最长为110m,采用前拉后夯[5]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即首先利用水平导向钻机打设127的水平孔,然后通过前拉后夯工艺将299钢管拉到指定位置。具体施工方法为:采用127钻杆每隔4孔打设一个导向孔,要求导向孔的导向精度控制在5cm以内,利用导向孔进行扩孔作业,扩孔作业要采用挤扩的方法,不能采用通常水循环方法,防止引起地层扰动,导致地面沉降;扩孔完成后采用前拉后夯法,将299钢管连同60注浆管同时拉入;在拉入时,可能会遇到回填及不均匀的硬地层引起卡钻现象,局部用夯锤夯法,在钢管后部施以夯力使钢管顺利通过,直至将钢管拉出对面掌子面。管幕导向孔利用有线和无线2种导向方法,严格控制导向精度。利用高精度有线导向仪及管内光学测量系统,其精度控制在3‰以内;利用无线导向仪器在地表进行测量定位,将偏差控制在5cm以内。为了避免相邻管幕施作后引起地层松动,确保地面无沉降,在管幕施工过程中须适时在管幕外侧进行回填注浆,补偿地层的松散变形,更加有效地控制地层的扰动变形。跟进回填注浆采用60mm钢花管注浆。根据本项目管幕的施工情况统计,一般正常情况下3d可以施工2根长管幕。当地层中遇到障碍物时就会较长,最长1根管幕花了5d才完成。地层条件对管幕的工期影响较大,在选用时应慎重考虑。

铁路保护措施

鹰厦铁路是进入厦门本岛的主要铁路通道,每天有13对客车与17对货车通过,交通十分繁忙。隧道下穿段既有铁路有3~4条股道交错设置,平面布置十分复杂;与拟建下穿隧道交角较小,影响范围长,专用线道岔位于隧道拱顶位置。控制标准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控制标准值如表1所示。对铁路的保护措施1)采用强大的隧道支护结构和措施,控制隧道及地表变形。隧道采用3层结构,施工阶段荷载由初期支护与一次模筑衬砌承担,使用阶段荷载由一次模筑衬砌与二次模筑衬砌承担。一次模筑衬砌达到强度后,拆除临时施工支护,施作二次模筑衬砌。2)洞口管幕端头设置支撑于桩基的导向墙,从而管幕形成刚度较大的纵梁,控制隧道周边地层变形及地表沉降。3)与铁路工务部门密切配合,为避免沉降累计,影响铁路的正常行车,可分阶段起道填碴或垫钢板(如管幕施工完成、开挖过半、开挖完成等不同阶段),根据监测数据,分别对轨道做出调整。4)隧道施工中,铁路应限速,每趟列车经过前监测一次(由第三方进行自动化监测),轨道变形接近控制标准的70%时,应立即对铁路进行起道填碴或垫钢板,保证铁路的安全畅通。应遵守现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等规范。5)左、右线隧道错开30m施工,并采用小于0.7m的短进尺开挖,避免地面沉降累计,降低单位时间的沉降量。6)应有工务部门的专人负责铁路的安全评估,当影响列车通行时,应停止隧道施工,对铁路进行整修和保护。紧急预案1)每趟列车经过前监测一次(由第三方进行自动化监测),轨道变形超过控制值时,应立即与铁路运营部门联系,征求其处理意见,原则上货车应以慢性方式通过,客车应停止通过。并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尽快恢复铁路正常的运营。2)隧道施工前,应备齐铁路抢险整修的材料、工具,整修人员到位,保证铁路抢险及时,列车安全通过。3)接受工务部门专人负责铁路的安全评估,整修不到位,严禁列车通行。

工程实施效果及变形分析

管幕直径较大且密排布置,其施工对其周边土体扰动较大,地面及铁路的变形对其影响的敏感性较强。左、右线隧道在下穿铁路段管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主要规律及特点如下:1)管幕施工造成的地表变形量较大,刚开始施工时正线甚至出现隆起现象。管幕施工完成后,造成的地表沉降累计一般有40~50mm,多的达70~80mm,最大一天的沉降量为3mm。局部沉降较大,是因为在施工中,当管幕拉进困难时,部分段落采用高压水冲切土体超挖引起的。由于现场采用了起道填碴措施,所以没有对铁路运营造成大的影响,起道填碴频率一般为1~2次/周。2)管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有3个原因,分别为成孔时的应力释放、成孔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成孔施工偏差及扰动引起的沉降。3)管幕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大小除与地层条件、埋深和施工工艺等因素有关外,还与管幕之间的施工间距和施工持续时间有关系。施工间距越大,沉降越小;施工持续时间越长,沉降越大,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大,因此应尽量保持管幕施工的连续性。4)一般管幕施工期间都会引起地表沉降,而本工程局部出现隆起现象,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正线下方遇到较多的锤坡石,给拖管或夯管造成一定的难度,强行夯或拖管会导致石块挤压土体,而管幕的埋深较浅,强夯会造成地表或轨面隆起现象。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隧道开挖采用双侧壁六步微台阶法施工,在管幕的保护下,考虑到到初支刚度较大,每循环进尺控制为1m(2榀钢架距离),在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上台阶均采用人工开挖,下台阶采用小型挖机配合人工修边开挖。上下台阶的长度均控制在3~5m,待③部开挖支护10m后,隧道中导洞⑤部即展开施工。根据以上施工工序,要完成以上①~⑥步一个循环,最短的长度是23m。在施工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由于有管幕对隧道周边的保护和注浆加固对地层的改良,施工进展较顺利,没有发生影响施工及铁路运营安全的事故,在自动化监测和铁路养护部门的配合下,保证了铁路的运营安全。隧道一次模筑衬砌施工隧道一次模筑在初支喷射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即可进行一次格栅钢架模筑混凝土施工。只能凿除一次模筑钢架格栅混凝土范围的临时支护喷射混凝土,保留临时支护钢架,每次凿除长度为6m。一次模筑的格栅钢架和初期支护的型钢支撑间隔布置,格栅钢架的纵向间距与型钢钢架相同,两者的接头也错开位置至少1.0m。为保证隧道拱顶处混凝土的密实性和两者的较好结合,在拱顶采用自流平、免振捣混凝土。隧道二次模筑衬砌施工隧道二次模筑混凝土采用钢筋混凝土,在一筑混凝土强度基本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施工。由于初期支护和一次模筑衬砌可以承担全部的荷载,所以可以根据二次模筑台车的长度,逐段全部拆除中间2道临时支护钢架及喷混凝土。先施工仰拱防水层及仰拱混凝土,其超前于边拱混凝土衬砌约30m,然后采用模板台车进行拱墙衬砌的施工。施工监测情况为了确保铁路的正常运营和施工安全,第三方监测对铁路钢轨沉降、地表沉降、隧道拱顶沉降和隧道收敛情况共4个主要项目进行了监测。共布设地表沉降测点152个,拱顶沉降测点108个,围岩收敛测点52个,钢轨沉降测点73个。1)钢轨沉降和地表沉降监测如表2所示,通过表2可以看出,由于下穿铁路隧道地质条件差,土层松软,在管幕施工和隧道开挖期间,两者均发生了较大的沉降,由于现场采用了起道填碴措施,所以没有对铁路运营造成大的影响,起道填碴频率一般为1~2次/周。根据监测数据和各阶段的综合分析,各阶段的累计沉降比例如下:管幕施工阶段约占25%;在上、下台阶开挖阶段差别不大,两者累计约占55%;二次模筑衬砌及拆撑阶段约占20%。从各阶段的沉降比例对比分析,由于采用了二次模筑衬砌,较以前常规采用一次模筑衬砌相比,在拆撑阶段引起的地表沉降比例大大降低,从而体现出采用二次模筑衬砌的重要性。2)隧道拱顶沉降和围岩收敛监测。鉴于下穿铁路隧道地质条件极差,土层疏松,并且隧道上面还有火车动荷载的反复作用,隧道开挖引起的沉降变形较大,拱顶测点和水平收敛测点间距均为5m,具体的监测结果如下:左线隧道①部拱顶最大累计沉降值50mm,③部拱顶最大累计沉降值118mm,⑤部拱顶最大累计沉降值63mm。右线隧道①部拱顶最大累计沉降值74mm,③部拱顶最大累计沉降值84mm,⑤部拱顶最大累计沉降值50mm。左线隧道①部最大累计收敛值-6.54mm,③部最大累计收敛值-7.05mm。右线隧道①部水平收敛最大累计收敛值-7.37mm,③部最大累计收敛值-7.96mm。根据监测数据和各阶段的综合分析,隧道拱顶下沉主要是因为下台阶施工引起的。水平收敛较小,与隧道的支护刚度及强度较大和上下台阶之间的临时仰拱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有关。

结构计算

计算条件隧道按荷载-结构模型进行计算。衬砌结构分2种工况进行计算:1)施工阶段,一次模筑混凝土与初期支护共同承受荷载;2)使用阶段,考虑初期支护失效,一次模筑衬砌与二次模筑衬砌共同承受荷载。荷载考虑围岩压力、结构自重和列车活载,覆土厚度3m,围岩压力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确定,结构自重及列车活载根据《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确定。由于隧道顶覆土厚度h≥1m,不计列车竖向动力作用。施工阶段一次模筑衬砌结构计算在施工阶段,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并考虑初期支护厚度0.35m,一次模筑衬砌的厚度0.45m,按两者的厚度比例并适当考虑初期支护弱于一次模筑衬砌,确定一次模筑衬砌的荷载分摊比例为60%。经模拟计算,一次模筑衬砌主要控制点的内力值如表3所示。使用阶段二次模筑衬砌结构计算在使用阶段,考虑一次模筑衬砌的厚度0.45m,二次模筑衬砌的平均厚度0.55m,按两者的厚度比例并适当考虑一次模筑衬砌性能降低,确定二次模筑衬砌的荷载分摊比例为60%。经模拟计算二次模筑衬砌主要控制点的内力值如表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