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师专业素养论文范文

教师专业素养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师专业素养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师专业素养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欣赏;探究式教学;教师专业素养

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它借助富有美感且具鉴赏价值的传播方式将美术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受众者。当不同的受众者以不同的审美情操、从不同的角度去鉴赏美术作品时,就会有各自不同的鉴赏感受。因此,美术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操与“三观”价值,他们有能力从自己的视角去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这一特征,采取探究式教学方式,开展高中艺术欣赏课,在探究式教学中彰显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1.强调过程,重视思索。探究式教学的着力点在于“探究”二字,这是一个变量的动态进程,于反复中前进。比如,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当学生看到美术作品本身时,可能欣赏到的只是浅层次的东西,当学生理解并领悟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可能欣赏到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因此,探究式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强调过程,重视思索。2.强调包容,重视创新。探究式教学的“探究”二字还包含着“不确定”“不肯定”“不完全”的意思,而且美术作品的欣赏也不是一个定量、僵化的东西。因此,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欣赏美术作品时,不同的学生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与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欣赏结果,教师应当强调教学本身的包容性并重视学生的创新力。3.强调自主,重视学生。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起到的是指导、帮扶的作用。比如,指导学生从美术作品的构图形式、色彩亮度、各部分比例、创作背景等角度去欣赏。但欣赏者是学生,他们是探究式学习的主体,应当自发地对美术作品进行理解与感悟。因此,教师应当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式教学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在明确了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式教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美术教师应当重视以下几方面的自身专业素养:1.对学生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的认知。不同的受众群体具有不同的欣赏方式与欣赏角度,因此,在开展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式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当具备准确认知学生的心理与思维特点这一专业素养。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为例,关于“战争与和平”这个话题,由于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因此,更多的认知是通过新闻、杂志、报纸、互联网等渠道来了解的,那么,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时,就不能要求学生“感同身受”,而要侧重于从对史实、报道的客观解读上去欣赏这一主题下的美术作品。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的高中生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心怀理想,憧憬未来,对于“战争与和平”这个话题也会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在战争年代,如果枪支器械是作战武器的话,那么在和平年代,尤其是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知识就是作战武器。当学生有了这个层面的认知后,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就会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理解感悟来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时,也应当多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实际上,认知学生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的这一专业素养,它体现的是教师在心理学领域中的素养与能力。2.对教材艺术价值与美感底蕴的挖掘。同一幅美术作品,学生欣赏、教师欣赏、美术专业学生欣赏、美术事业从业人员欣赏的结果与感觉可能各不相同,这与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解读深浅有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应当具备挖掘教材艺术价值与美感底蕴的专业素养。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为例,这一课介绍了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教材以剪纸这一独特的形式来欣赏美术作品本身所承载的寓意。剪纸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技法不仅体现了剪纸本身所具有的手工能力,而且剪出来的形状也无不承载着剪纸人的思想,反映着社会的风土面貌。前者容易理解,后者就需要挖掘。比如,民间剪纸擅长将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其特点是“以意构象”“以象寓意”,而不是单纯、直白地根据物体的自然形态来造型,这就是欣赏剪纸的奥妙之处。除此以外,不同地方、不同派系的剪纸,又会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与区域色彩,这意味着在欣赏时,要更多地考虑该地区的风俗人情。由此可见,看似简单的剪纸,看似“形状奇怪”的剪纸,唯有将其背后所承载与映射的艺术价值与美感底蕴挖掘出来并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才能在探究中更好地欣赏剪纸这一艺术形式。3.对理论迁移学习与拓展鉴赏的把握。对于一幅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从色彩、构图、比例、内容、主题、背景等多个方面入手,这就是理论层面上的艺术鉴赏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自然会将这些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下,学生需要用一些方法自行探究、思索、尝试、感悟,因此,教师应当具备能对学生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迁移并拓展鉴赏的专业素养。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为例,这一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艺术家表现自然的各种独特手法,了解东西方对于风景营造的不同理念,理解中西方艺术家对于光和透视关系形式的想法和表现。在这一课里,教师应从理论角度,带领学生分别从起源与发展、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这三个方面对中西方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如教材中介绍的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当学生完成了这一课的欣赏后,他们就能基本掌握欣赏的规律和方法。在这个时候,教师要选取几幅教材之外的、与教材内容类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由于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所掌握的欣赏规律与方法是自行探究得来的(教师需要加以指导,确保方法规律的正确性),因此,要通过课外作品来验证与练习。这就是知识的迁移,教师要具备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过程的专业素养。4.对课堂创新教学与活力激发的创造。最后要提到的是教师应当具备激活、激发课堂创新力的专业素养。这一点在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下尤为重要,因为探究性学习方式本身就是一个强调创新活动的学习方式。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为例,这一课是让学生理解博物馆及其美术作品所承载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感,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和艺术遗产的审美素养。博物馆,一方面,由于其陈列的均是时间年限较长远的作品,因此容易给学生留下“老旧”“无趣”的印象;另一方面,如果安排学生集体参加本区或本市的博物馆,并不是很现实。在这种教学情况下,教师应当具备创新教学形式的专业素养。比如,尝试微课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态影音的形式接触美术作品;尝试远程教学,与某一家博物馆合作,通过互联网,在课堂上借助大屏幕和高速网络等,帮助学生实现足不出户就可以近距离欣赏馆藏作品,如身临其境一般。这些创新性的、能够激发课堂活力的创造力,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思维上的一种专业素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意思是艺术在传达过程中,不同受众体所接收并反馈的信息是不同的。因此,指导并培养受众以正确的方式来鉴赏美术作品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高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能够较好地欣赏艺术作品。为此,美术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在这其中,教师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一方面,教师应当明确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准确地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挖掘教材的艺术价值与美感底蕴,把握理论知识的迁移学习与拓展鉴赏,促进美术课堂的创新教学与活力激发,从而更好地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徐律.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J].学周刊,2015(5).

第2篇

一、贵州省农村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调查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问卷发放、回收以及发放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有17所学校参与,发放问卷178份,回收问卷178份,无效问卷8份,有效率为95.5%。各学校皆积极配合此次调查。2.教师年龄分布情况参与此次调查问卷的贵州省农村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40岁之间,该年龄段的教师是贵州省农村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主体,其素养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教师教龄分布情况从一个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是需要经历时间的积累的。通过综合教龄的五阶段分布情况分析,可以推断出贵州省农村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多为有20年以上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组建而成。4.教师职称分布情况从参与调研教师的职称现状可以推测,在贵州省农村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中获评小学高级和中学二级职称的占多数,并且获评小学特级和中学高级职称的非常少。5.教师学历分布情况从参与调研教师的学历来看,贵州省农村地区中小学具有本科和专科学历的数学教师各占一半。6.教师毕业专业分布情况在参与调查的170名中小学数学教师中,毕业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各占30%和17%,其余专业毕业的占53%,包括汉语言文学、教育学、英语教育、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等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教师高达27%。

(二)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关于数学教师素养的问卷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中小学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快速问答”和“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或情意)”,每一部分包含问题不等,共计32个问题;第一部分都为单选题,教师需要从提供的选项中选出最符合自身情况的一项作答,第二部分则需要教师根据提出的内容的“重要程度”以及“具备程度”作答。1.中小学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快速问答情况(图1)从统计数据来看,参与的教师的答题正确率在5题以下的高达61%,而在5题以上(包括5题)仅占39%,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答对4题的和答对2题的人数,都各占总量的19%。由此不难看出教师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十分薄弱。2.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或情意)情况(表2)此部分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专业基础知识(即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几何),教师提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以及教师的品德。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专业基础知识这一方面,教师认为的重要程度基本在2.8左右浮动,而知识具备程度则基本为C或D,只有少数值偏离这个范围;在教师解题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这一方面,重要程度基本在3.0左右,能力具备程度全部为C或D;在教师品德这一方面,重要程度在3.5左右浮动,具备程度同样是C或D。由此可见,教师们的素养处于中等状态,仍需改进。

第3篇

论文摘要:中职德育课程信息量大、更新快,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促进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信息素养的提升与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成长互为动态循环关系。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提炼了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培训路径,一是通过开网络式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采集素养,二是通过协作式培训提升教师信息评价素养,三是通过自助式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管理素养发展。关注和探讨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与其专业成长的关系,对有效进行校本培训改革,优化中职德育课师资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行中职德育课教材涵盖内容广、材料新,对任课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通过当今高度发展的信息网络获得第一手资料,丰富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通过培训提升信息采集、评价和管理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生学习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人才特征。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在现代企业生产、科研、商贸和社会交往中,体现为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的同时,还涉及信息伦理、信息意识等问题。开展信息教育、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大问题。一个有很好信息素养的中职德育课教师,他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流中根据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精确把握与德育课有关的信息,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评价信息、组织信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际,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专业成长中职德育课程包含的信息量大,既有法律的又有职业指导的;既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这些信息不仅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从这个方面来说,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比其他学科任课老师更高。因此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专业成长密不可分。提升信息素养的现实意义就在于为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信息素养是促进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和自我学习,不断增进教学专业知识、技能、态度以及信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育目标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是动态的建构过程。优秀的中职德育课教师能够运用信息管理的方法或策略对自身的经验进行提炼,对其教学观点、教学决定、教学行动与反思进行有系统地梳理。事实上,相当多的优秀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地搜集信息,应用于自己的实践知识,为自己的教学所用。只不过这些信息管理的质量还比较低,仅限于一般的文档、计划、方案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信息的使用和创新、交流和共享还明显不足。中职德育课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掌握大量有效信息,这些信息获得一靠自身积累,二靠同伴互助,三靠专家指导。可以说,中职德育课教师提升了信息素养就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信息素养的提升与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成长互为动态循环关系

信息素养的提升会推动教师工作创新。一方面中职德育课教师通过信息素养发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素质,实现持续专业成长。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得教师更加主动积极地主动进行学习,探索与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对自身知识的整理、利用、创新的质量不断提升,从而也推动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所以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而学习永远是信息取舍增进过程,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素养的提升与教师专业成长二者形成互动、循环、螺旋上升的关系。

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师信息素养的路径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是随着工作和学习的进展不断积累与更新的,要真正体现信息素养的价值和作用,促进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师和学校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随着学校多媒体小平台的普及,大部分中职德育课教师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扩充中职德育课堂的信息量,但是信息采集、评价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我们据此开展了三种培训,一是网络式培训模式;二是协作式的培训模式;三是自助式培训模式。不管哪种方式,都是以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

三、以技术整合为基础的网络式培训提升信息采集素养

现在,信息技术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它不仅极大地充实了德育课的教学内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中职德育课教学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丰富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同伴互助的平台,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中职德育课教师要在专业教学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研磨反思和其他教师的热心帮助。信息技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使教师之间的切磋变得更加迅捷频繁。在线学习的网络式培训已经逐渐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学习方式。因此我校通过因特网提供的电子邮件、QQ网络论坛、资料搜索和远程课堂等众多的服务内容,建立一个学习的大空间,给学习带来一个全新的前瞻视野。这种培训方式没有严格的监督考评机制,但是教师只要有心学习,心态开放,自我激励,在线学习便是一个更新专业知识获取持续成长的最佳学习途径。

目前,我校已经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了网络资源库。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校园网应用的基础。但如果教师缺乏将资源应用于教学的意识,或者不能有效地使用资源,资源越多也就浪费越多。因此,加强对校园网资源的管理,特别是让德育课教师参与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我校通过在校园网设置“空中职业指导室”栏目,提供就业创业方面的信息指导;通过网络心理辅导室的设立将德育课的辅导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教研组网页建设,相关德育课程信息,集成资源库。为了提高教师采集运用信息的积极性,我们将校内资源的开发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使广大教师在参与校内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又为学校开发出优质的校内教学资源奠定了基础。

四、以同伴指导为主导的协作式培训提升信息评价素养

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课例。中职的德育课程外延相当广泛,从“小德育”课程范围讲包括法律、经济政治、哲学、职业指导四门功课,从“大德育”范围讲还包括心理健康、体验生涯等功课。每门功课都有自己独特的诠释方式,因此,德育课教师必须根据中职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和尝试利用各种技术设计和开发学生学习单元,并且这些单元会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在学校层面借助同伴的力量,定专题、定时间进行课例研讨。每位教师在开学初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分工协作,搜集相关信息资源,在教研组每周的例会中进行交流研讨,评价信息的有效性。然后在课堂实践中进行运用,利用学生的反馈,评价信息的适切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投入地进行研究,进行对话沟通。学习技术工具的使用,学习各种创造胜的方法,参与者从各自经验出发,尝试、探究、学习、设想…一通过这样的努力,我校德育课教师信息素养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中职德育新课程标准、教学材料、评估方式、教学方法、技术、改革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和实施。教师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信息的汇集和批判式评价,保证了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真正能够发生,也保证了教师持续的专业成长。这样的教师培训是有后续反馈、支持的学习,是有反思的学习。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分享自己的成功,从成功的同事那里学到成功的范例。

五、以自主发展为特点的自助式培训提升信息管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