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洋葱;无公害;栽培技术
1选择地块
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水利条件优越、周围5km以内无污染源、环境质量(大气、灌溉水、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NY/T391要求的地块。
2播种育苗
(1)选种。我地一般选用早熟、耐抽薹、高产、优质的洋葱品种,如早春大黄、金球大玉葱、琥珀2号、早生黄玉葱等。
(2)种子处理。先将种子放在20℃左右的冷水中吸足水分,再放到50~55℃的热水中浸烫15~25min,并不停搅拌,待水温降至25~30℃时停止搅拌,再浸泡8~12h,捞出洗净,置于25~28℃的温度下,保湿催芽2~3d,催芽过程中,每天用清水淘洗2~3次。一般用种量3.00~3.75kg/hm2,我地一般9月上旬播种为宜。
(3)苗期管理。播种后应及时浇水,以保证幼苗顺利出土;当苗高5cm时间苗,苗高10cm时定苗,苗距2cm×2cm;结合灌水追施腐熟人粪尿15t/hm2或尿素150kg/hm2。
3定植及定植后管理
当真叶3~4片、苗龄40~50d时定植,一般在10月中、下旬土壤封冻前可长出3~4条新根,以利于安全越冬。定植前要精细整地,追施腐熟优质有机肥37.5t/hm2、硫酸钾复合肥300kg/hm2、尿素150kg/hm2。定植时要对种苗进行分级,茎粗0.8~1.0cm为一级苗;0.6~0.8cm为二级苗;0.5~0.6cm为三级苗;大于1cm或小于0.5cm为次级苗,株行距10~15cm×17~20cm,深3~5cm,植苗37.5~45.0万株/hm2。
洋葱定植后,要立即浇1次定根水,7~8d浇1次缓苗水,缓苗后浅中耕1次;严寒来临前,浇1次越冬水,中耕施粉碎的腐熟有机肥30t/hm2,以利于安全越冬;翌年3月中旬浇1次返青水,追施尿素225kg/hm2,以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一般每隔7~8d浇1次水,保持土壤湿润;鳞茎膨大前,结合浇水再追施尿素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尿素300kg/hm2;4月底5月初,当鳞茎开始膨大时,控水蹲苗7~8d,蹲苗后,及时浇1次膨大水,追施1次膨大肥,一般追施尿素150kg/hm2;5月中旬,洋葱鳞茎进入快速膨大期,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日益增多,一般每隔3~5d浇水1次,要小水勤浇,浇后排出多余积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灌水时间以上午为好);5月底,当地上叶片开始发黄,鳞茎停止膨大,应停止浇水。
4病虫害防治
(1)紫斑病。①农业防治: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实行与非葱类作物轮作。②种子处理: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3h,水晾干后播种。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施保功乳油1200倍液,每7~10d喷1次,共喷2~3次,注意交替使用和混用。
(2)病毒病。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减少毒源;适时播种;加强肥水管理,重施有机肥,多用复合肥或磷钾肥,忌偏施氮肥;及时拔除、烧毁病株。②物理防治:采用银灰色薄膜避蚜在苗床上方每隔60~100cm挂1块3~6cm宽的银灰色薄膜,以避蚜防毒;或设黄板诱蚜,黄板上涂机油插于田间(高约60cm),可诱杀有翅蚜。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1.5%植病灵水乳剂1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水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d喷1次,共喷2~3次。
(3)细菌性软腐病。①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实行配方施肥;低洼地宜高畦种植,及时排除积水;注意田间卫生。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喷、淋相结合。可使用23%络氨铜水乳剂250~300倍液灌根;或喷72%农用链霉素水乳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水乳剂4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交替使用,每7~10d喷1次,连喷3~4次。
(4)霜霉病。①农业防治:选地势高、易排水地块种植;与葱类以外的作物实行2~3年轮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选用抗病品种;变温处理种子;苗床内及时拔除病株,定植时严格选苗,淘汰病苗、矮弱苗、次级苗、受伤苗。②药物防治:翌年春季3月中旬,发病初期喷洒58%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69%的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地蛆。①农业防治: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均匀深施入田间。②药物防治:5月中旬及时防治幼虫,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的乐斯本乳油1600倍液或用90%的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
关键词:玄参;栽培技术;湖北恩施
玄参又名元参、黑参、角参、乌元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以块根供药用,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热病伤阴、舌体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白喉、痈肿疮毒等症,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之一。玄参在恩施州栽培历史悠久,主产建始、巴东等地。药材呈纺锤状、个体大,且香气浓、品质优。现将玄参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生长习性
玄参是深根性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种子发芽率为70%~80%,温度在20℃左右,在足够湿度的条件下,播后约15d出苗。地上部分生长期3~11月,3~5月生长迟缓,6~7月生长较快,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地下块根迅速膨大时期,11月以后地上部分枯萎。7~8月为花期,8~9月为果期。地下部分有多数肥壮的越冬芽,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称为“子芽”。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玄参对土壤适应性强,平原、丘陵、低坡地均可栽培,宜选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植。玄参是深根植物,在前作收获后,深翻土地,施用有机肥30.0~37.5t/hm2或复合肥2250~3000kg/hm2作基肥。土壤整平耙细后,作成宽1.3m的高畦。
2.2繁殖方法
2.2.1子芽繁殖。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种植为宜,早种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产量高。栽前挑选粗壮、色白、无病虫害、长3~4cm的子芽头,从芦头上掰下作种栽。选好芽头后,在室外向阳处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挖窖贮藏。窖深50cm左右,大小视种栽量而定。窖底整平,先铺10cm厚的细砂,将种栽平铺入窖里,厚约30cm,窖上盖土10cm厚,使呈龟背形,以防积水。冬季可再加盖细土或柴草,防止芽头受冻。翌春3月,取出芽头,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50cm×25cm挖穴,穴深10cm,每穴栽芽头1个,芽头向上,覆土与畦面平,约30d萌发苗。栽9万个/hm2左右。
2.2.2宿根分离繁殖。一般在秋季收获或翌春化冻后栽种。将挖起的根茎分成若干带芽的种根,大的块根擘下作药用,使每株种根带芽1~2个,种植方法同芽头繁殖。宿根分离繁殖的缺点是用种量大,远途运输不便。
2.3田间管理
2.3.1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后,要注意中耕除草。中耕不宜过深,以免伤根。从4月中旬至6月中旬进行3~4次。6月中旬以后,植株生长茂盛,杂草不易生长,不必除草。
2.3.2追肥。一般追肥3次。第1次在齐苗后,施人粪0.75~11.25t/hm2;第2次在苗高30cm时,施人粪尿15.0~22.5t/hm2或硫酸铵150~225kg/hm2;第3次在7月中旬,施过磷酸钙750kg/hm2、草木灰3750~4500kg/hm2。
2.3.3培土。7月中旬,将畦沟中的泥土铲起雍于植株旁边。培土可保护子芽,使白色子芽增多,芽瓣闭紧,同时减少开花芽、青芽、红芽,以提高子芽质量。培土还有固定植株,防止倒伏,保湿抗旱和保肥作用。
2.3.4排灌。干旱时需灌溉,使土壤保持湿润,以利生长。多雨而造成田间积水时应及时排水,可减少烂根。
2.3.5打顶。玄参开花时应将植株顶部花序摘除,使其不开花结籽,使养分集中供给根部生长,促进根部膨大。
2.4病虫害防治
2.4.1斑枯病。4月中旬开始发生,6~8月发病严重,危害上部茎叶。防治方法:①玄参收获后,集中处理残株落叶,减少越冬病源;②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能力;③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连续3~4次。
2.4.2白绢病。4月下旬发生,7~8月严重危害根部。防治方法:①发病初期喷雾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连续3~4次;②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石灰水消毒。
2.4.3虫害。有红蜘蛛、蜗牛等。①红蜘蛛5月下旬开始发生,7~8月进入危害盛期。防治方法: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雾;②蜗牛3月中旬开始危害,4~5月危害较重。防治方法:清晨进行人工捕杀,5月间蜗牛产卵盛期,及时中耕除草,消灭卵粒,清除地面杂草,喷洒1%石灰水。
3采收加工
论文摘要:结合岳西县实际,总结了栝楼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期指导栝楼在当地的推广种植。
栝楼为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果实、根均可入药,具有极高的营养、药用价值。岳西县自2002年引进栝楼种植以来,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初具产业特色,种植面积连年扩大,产量、销售价格年年攀升,市场供不应求。现结合岳西县实际,将栝楼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地块选择
栝楼生命力强,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合岳西县种植。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充足、排灌方便的壤土为好;环境要求阳光充足、无污染。
2选择良种
岳西县种植一般选用皖蒌一号、皖蒌二号、皖蒌五号,出籽率可达10%以上,高产时净籽产量可达1500kg/hm2以上。
3整地施肥
冬前对选好的地块进行冬耕冻垄,3月上旬开始整地,开沟做厢。行宽3.5m、畦宽2.0m、沟宽1.5m、畦高30cm。在畦边50cm处开沟,深施45%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硼砂15kg/hm2、硫酸锌15kg/hm2、饼肥1500kg/hm2。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施入土杂肥、人粪尿等腐熟有机肥。若是粘性重的土壤,可在翻耕前撒施一些河沙改良土壤。
4及时搭架
搭架要本着棚架牢固、降低成本、方便作业、提高覆盖率的原则,大田种植的栝楼多采用平面棚架式。具体方法是:在地面按3.5m×3.5m标准立柱,柱上端选用10号不锈钢丝拉对角线,然后在上面铺上20脂网眼的尼龙网即可。一般架高180cm。在移栽前或出苗前结束,避免搭架伤苗。
5切根育苗
选择二至三年生、生长一致、抗病、高产、根粗2~4cm、无病虫害、断面为白色的新鲜栝楼块根,将其切成10~12cm长进行无性繁殖。将合格的块根在阳光下晒4~5h后用1.5%菌线威4000倍液进行消毒。育苗前将苗床用水浇湿,摆放时块根间保持一定间距,以防相互接触引起烂根。摆放好后用湿河沙盖好,覆沙厚度以3~5cm为好,然后盖上稻草,再浇透水,并采取平铺地膜和拱棚双膜覆盖。移栽前1周揭膜通风炼苗。
6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根据岳西县气候特点,块根直接移栽应在3月中旬,带苗移栽应在4月上旬。过早移栽易遭受倒春寒危害,过迟移栽延迟了坐果期,降低了产量。栽植密度一般为3.5m×1.0~2.0m。当年栽栝楼不少于2400株/hm2,多年生栝楼视品种特性适当减少株数,一般不得少于1800株/hm2,保证茎蔓铺满架面。栽后要浇活棵水,浇到活棵为止(一般7d以上),其标准为日晒叶片不萎蔫。
7雌雄搭配,合理定植
雌雄搭配要合理,岳西县小面积种植一般按10∶1比例配置,大面积种植可按15∶1种植;但雄株不得少于150株/hm2
8选留主茎,扶苗上架
当栝楼主茎长到0.3~0.5m时,选择生长旺盛、健壮无病虫害的主茎1~2根,插好攀援物。用软质带绳将苗固定在攀援物上,牵引上架。根部多余的弱苗、架面以下藤蔓上的腋芽、雌花要及时抹去,做到去早、去尽。
9田间管理
9.1合理施肥
一是早施、轻施提苗肥。定植活棵后,追1~2次速效氮肥,一般用稀释后的腐熟人畜粪3750~4500kg/hm2即可。二是重施花果肥。6~8月,栝楼生长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重阶段,需要吸收大量养分。在此期间要以有机肥和钾肥为主,重施2~3次花果肥,一般每次用饼肥750kg/hm2或腐熟人畜粪15t/hm2+硫酸钾225kg/hm2。
9.2水分管理
多年生栝楼根系发达,较耐旱,但在生长盛期和果实膨大期,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遇涝要及时排水。
9.3合理整枝
一年生植株主茎留1~2根,第2年后,只留1个健壮主茎,主茎长到3m后,应断头,促第1分枝生长,增加挂果率。同时剪去一些小枝头,控枝蔓、老叶及多次分枝。
9.4保花保果
为增加花粉量,提高授粉率。在花期喷1000~3000mg/kg矮壮素,花果期喷0.3%~0.5%硼酸液。
10越冬期管理
越冬期主要以保温防冻为主,伐禾后应在其上盖沙或草。开春后即时施肥,浇好返青水,力争早出苗、出壮苗。
11病虫草害防治
栝楼的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瓜绢螟、瓜实蝇、黄守瓜、瓜藤天牛、透翅娥等;草害主要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旱稗、铁苋菜、香附子等。在栽培过程中一定要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能力,及时清沟排水,中耕松土,平衡施肥,合理整枝,增强抗逆性。在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方法。
论文摘要:从马铃薯的栽培时期、种薯的选择与处理、大田种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冬种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供马铃薯种植户参考。
近年来,我镇各村出现不同程度耕地抛荒现象。为了解决冬季耕地抛荒问题,提高复种指数,我镇于2007年大力推广冬种脱毒马铃薯。冬种脱毒马铃薯由于脱除了病毒,恢复了原品种的特征特性,从而达到了复壮的目的。同时在脱毒的过程中将其所感染的真菌和细菌病原物一并脱除,在一定时期内脱毒薯没有病毒、细菌和真菌病害,其生长势很强,生活力特别旺盛,生产繁殖的马铃薯不仅薯块大,而且商品率大幅提高,避免了种植感病种薯易引起的腐烂、尖头、龟裂、畸形等现象,产量高、品质好,平均产量达23865kg/hm2,市场销售价格2元/kg以上。因此,冬种脱毒马铃薯是解决我镇冬春季节性抛荒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好途径。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时期
马铃薯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怕霜冻,不耐热。土温在5~7℃时薯块开始发芽,以18℃时最快;茎叶生长适温为20℃,高于30℃不利生长;土温在16~18℃时适合块茎膨长。根据湖雷镇气候特点,可于11~12月播种,翌年3~4月收获。
2选好种薯
选用高产优质的克新3号、克新2号、紫花851马铃薯脱毒良种。播种前应选择生长粗壮、生活力强、无病、大小中等(10~12粒/kg)的整薯作种薯。
3晒种消毒,把好催芽关
将种薯摊开晒2~3d,每天晒3h左右,并常翻动。用消毒水浸泡过的刀切种薯(一般用75%酒精消毒刀具),切块时宜竖切,不宜横切,切块后每块种薯保持20~25g,并要求每块有2~3个芽眼,随切随用,不可堆积。将切好的种薯块放入0.1%高锰酸钾药液中浸泡5min,捞出备用,也可用草木灰沾切口。为确保全苗、壮苗,种薯应催芽,以芽长1cm左右为佳。播前7~10d,用九二(1g九二对水1000kg)浸种0.5~1.0h,取出晾干后选地势较高、通风凉爽、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催芽。具体方法是将芽床整平后先在地面铺上3~4cm厚的湿沙,然后铺上消毒切好的种薯,再铺第2层沙,如此铺2~3层,最上面一层厚度4~5cm,再盖上稻草,如遇雨天要用薄膜盖,严防雨水进入苗床。经过6~7d就能发芽。
4精耕细作,合理密植
宜选择土质深厚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和壤土。晚稻收割后及时翻犁、整地,要做到“细、匀、松”,并开沟做畦,推广高畦深沟双行栽培。一般畦宽70cm,畦高25cm,沟宽25~30cm,行距40cm,株距33cm,每穴下一薯块,栽种5.25~6.00万株/hm2为宜。种植深度要求芽的基部至畦面12cm,种植前施用基肥,并与肥土混合后加盖3cm净土层再播种,播种后再用净土盖种3cm。种薯宜倒放,芽眼朝下,以利早发根,早出苗。
5使用除草剂与盖草
播种盖土后用安全高效的50%乙草胺乳油750mL/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杂草防效可达90%以上。喷施除草剂后畦面盖草,厚度2~3cm,不宜过厚或过薄。过厚影响出苗;过薄漏光,易形成绿薯,降低品质。
6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每生产1000kg鲜薯需用纯氮4~5kg、五氧化二磷1.5~2.0kg,氧化钾10~12kg,氮∶磷∶钾比约为1∶0.5∶2.5,此外,还需镁、硼、锌、钼、锰、铜等微量元素。以重施基肥为好,2/3肥料作基肥,1/3作追肥。
我镇是缺钾、缺硼地区,根据我镇特点,鲜薯产量30t/hm2的施肥量和施肥期如下:①基肥。施腐熟的有机肥30t/hm2、三元复合肥450kg/hm2、硫酸镁30~60kg/hm2、硼砂7.5kg/hm2,肥土混合后,施于穴底,盖净土3cm,再播种。②齐苗肥。施人粪尿9t/hm2(或碳铵和磷肥各60kg/hm2),对水900kg/hm2穴施。③块茎膨大肥。当第1批匍匐茎末端开始膨大时(倒7叶出现),施尿素120kg/hm2,硫酸钾或氯化钾225~300kg/hm2,施于株周10cm外,再培土。7加强管理,保证植株健壮生长
(1)中耕培土。齐苗第1次中耕除草,深度约3cm;隔10~15d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深度宜浅;再隔15d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宜浅,离根稍远些,将畦边沟土铲削后移到畦面,培土厚度10cm左右,以防止因块茎膨大土层开裂而形成绿薯,每株留3~4个壮芽。
(2)灌溉。幼苗出土后遇干旱,易导致细苗萎缩;蕾期、花期需大量水分维持植株正常生理活动和形成块茎,所以在各阶段如不下雨,地面开始裂缝,就应及时在早晚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后注意排水,保持雨停沟不积水。
(3)化控措施。对正常生长的田块,在初蕾期,用15%多效唑75~120g/kg,对水750kg/hm2,于晴天露水干后叶面均
匀喷施(不可重喷)。对生长过旺的田块,于现蕾或封行时,用225g/kg15%多效唑,对水750kg/hm2叶面喷施,可控制徒长。对不能封行或苗架瘦弱的田块和单株,则不宜喷施多效唑。
(4)根外追肥。基肥若未施用硼肥或镁肥,可于现蕾初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0.25%硼砂溶液或0.2%硫酸镁溶液。砂壤土易缺锌、铜、钼,可于五至六叶期、现蕾初期、盛花期各喷1次0.2%的硫酸锌、0.05%钼酸铵、0.05%硫酸铜混合液,以补充微量元素,可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8病虫害防治
(1)晚疫病。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在块茎膨大期间发生。可在马铃薯株茎叶封行时,用40%甲霜铜粉剂或25%甲霜灵粉剂600~800倍液,或可杀得500倍液于晴天叶片露水干时喷雾防治。如喷后3h内遇雨,应雨后重喷。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烧毁,并对病穴撒生石灰消毒,以防病菌传染。
(2)青枯病。可用农用链霉素50~100mg/kg溶液防治。
(3)蚜虫、二十八星瓢虫、蓟马。可用吡虫啉150~225g/hm2对水750kg/hm2喷雾防治,或用40%乐果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4)地下害虫地老虎与蛴螬。可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浇灌植株。蛴螬常发区,播种时可用甲基异柳磷穴施防治。
(5)线虫病。可用灭线磷30~60kg/hm2或米乐尔75kg/hm2于种植时穴施。
论文摘要介绍南阳盆地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优良品种、选地整地与施肥、抢时抢墒播种、搞好田间管理、化控及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夏芝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芝麻是我市重要的油料作物,在种植上以夏芝麻为主。现将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高产、优质、生长势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是夏芝麻高产栽培的基础,这些优良品种表现为植株高大、生长势强、结蒴快而多,耐病耐渍性强,抗病性好;同时,由于夏芝麻田间生长时间较短,应选择早、中熟品种,如豫芝9号、豫芝11号、国审豫研郑910、郑芝98N09、郑杂芝H03等。
2选地、整地与施肥
芝麻不耐淹、不耐重茬,而夏芝麻生育期间一般雨涝偏多,因此须选择地势高燥、排水方便且2~3年以上没种过芝麻的田块种植。前作收获后及时整地,配合整地施入基肥,施肥的原则是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施过磷酸钙450kg/hm2、尿素75kg/hm2或磷酸二铵225kg/hm2,农家肥15~45t/hm2,硫酸钾150kg/hm2,硼、锌、锰肥各15kg/hm2作底肥,并用50%辛硫磷乳油1.5kg/hm2拌细土375~450kg/hm2均匀撒于土表,随犁翻入土内,以防地下害虫。耕地深翻15~20cm,犁后耙磨3~5遍,达到地平、上虚下实。田间起垄,垄宽80cm,沟深20cm。
3抢时抢墒播种
要充分利用现在机收、机耕、机播的快捷优势,趁墒、趁天抢收、抢种,一般应在6月10日前下种完毕。播种前用多菌灵或五氯硝基苯拌种,进行种子消毒,预防芝麻根腐病、枯萎病和茎点枯病等病害。播种可用3行流体播种机或普通耧条播,行距30cm;播量按品种特性决定,一般品种适期播种留苗15.0~22.5万株/hm2,早播肥力偏高地宜稀,晚播肥力稍差地宜密。播后适当加压,趟平耧沟,以提高保墒能力,利于出苗。并用50%拉索乳油3000mL/hm2对水750kg封闭除草,也可在出苗后芝麻3对真叶时用50%禾草克乳油750~1200g/hm2对水叶面喷施,都有好的除草效果。
4搞好田间管理
4.1现蕾前的管理
①及时间定苗和查苗补缺。1~2对真叶时间苗,4~5对真叶时定苗。对缺苗断垄的地方剔稠补稀,进行移栽,保证苗匀、苗齐、苗壮。②中耕。出苗后结合灭茬、松土、保墒浅锄,定苗后浅中耕1~2次,切忌伤根,以后中耕适当深些,并进行培土封根。③追肥。4~5对真叶定苗后,在墒情充足情况下结合中耕松土追肥封根,追施尿素112.5kg/hm2。
4.2开花至终花期的管理
①追肥。芝麻初花期以后才进入旺盛生长期,是需肥高峰期。在初花期雨前追施尿素150kg/hm2,隔15d,再追施尿素112.5kg/hm2及磷酸二氢钾45kg/hm2。如无雨,应追肥后浇水。初花期至盛花期,搞好叶面施肥,以促进增蕾、增花、增蒴,喷施0.2%硫酸锌、0.1%~0.2%硼砂、0.4%锰肥混合液750kg/hm2,全株喷洒,5~7d喷1次。可与农人液肥、高产宝、芝麻叶面肥及磷酸二氢钾、抗旱剂等轮换使用。②防旱排涝。夏季雨水多,时空分布不均,既易雨涝,也可能伏旱。田间要挖好排水沟,涝时加强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旱时及时浇灌,如下午发现植株叶片有萎蔫现象,即需浇水,防止因干旱造成落花、落蕾和生长停止。③花药喷水。夏季气温高,天气干燥时,为延长花药寿命,在上午10时前及下午5时后向芝麻株间喷洒清水,喷施750~1500kg/hm2,连续喷洒3~5d。④打顶保叶。芝麻进入盛花末期,将芝麻顶端掐去3cm左右;并杜绝掐芝麻叶,让其自然脱落。
4.3终花至收获前的管理
芝麻70%的产量构成要素在此阶段形成,要最大限度地延长这一生育时期,主要措施是养根护叶,尽可能地延长其生长,促进籽粒饱满。一是保持土壤有适度的墒情,二是可叶面喷洒黄腐酸4000倍液或1%的尿素溶液,保证在芝麻收获期仍有2~3片绿叶存在,使之正常缓慢落色。5化控及病虫害防治
化控可降腿高、促苗壮、防旺长、增产量。可从芝麻5对真叶起,用缩节胺225~300mL/hm2喷洒,以后每长出2对真叶喷1次,全生育期喷4~5次,效果良好。芝麻病虫害主要有芝麻茎点枯病、青枯病、疫病、枯萎病和芝麻天蛾、芝麻蚜等,要根治虫害,积极防病。对于病害,主要在7月上旬芝麻现蕾时出现病株,8月上旬开始流行,综合防治的方法是,苗期选用500倍的冠军铜、绿得宝、多宁等喷1~2次防病;要抓住7月上中旬发病初期的关键时间施药,用使百克、多菌灵、克百菌喷雾或灌根,可起到积极预防作用。蚜虫、芝麻天蛾等虫害盛期多在7月中下旬,可用快杀灵、高效氯氰菊酯喷雾进行防治,对芝麻天蛾除用药剂防治外,也可人工捕捉。
论文摘要介绍南阳盆地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优良品种、选地整地与施肥、抢时抢墒播种、搞好田间管理、化控及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夏芝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芝麻是我市重要的油料作物,在种植上以夏芝麻为主。现将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高产、优质、生长势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是夏芝麻高产栽培的基础,这些优良品种表现为植株高大、生长势强、结蒴快而多,耐病耐渍性强,抗病性好;同时,由于夏芝麻田间生长时间较短,应选择早、中熟品种,如豫芝9号、豫芝11号、国审豫研郑910、郑芝98N09、郑杂芝H03等。
2选地、整地与施肥
芝麻不耐淹、不耐重茬,而夏芝麻生育期间一般雨涝偏多,因此须选择地势高燥、排水方便且2~3年以上没种过芝麻的田块种植。前作收获后及时整地,配合整地施入基肥,施肥的原则是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施过磷酸钙450kg/hm2、尿素75kg/hm2或磷酸二铵225kg/hm2,农家肥15~45t/hm2,硫酸钾150kg/hm2,硼、锌、锰肥各15kg/hm2作底肥,并用50%辛硫磷乳油1.5kg/hm2拌细土375~450kg/hm2均匀撒于土表,随犁翻入土内,以防地下害虫。耕地深翻15~20cm,犁后耙磨3~5遍,达到地平、上虚下实。田间起垄,垄宽80cm,沟深20cm。
3抢时抢墒播种
要充分利用现在机收、机耕、机播的快捷优势,趁墒、趁天抢收、抢种,一般应在6月10日前下种完毕。播种前用多菌灵或五氯硝基苯拌种,进行种子消毒,预防芝麻根腐病、枯萎病和茎点枯病等病害。播种可用3行流体播种机或普通耧条播,行距30cm;播量按品种特性决定,一般品种适期播种留苗15.0~22.5万株/hm2,早播肥力偏高地宜稀,晚播肥力稍差地宜密。播后适当加压,趟平耧沟,以提高保墒能力,利于出苗。并用50%拉索乳油3000mL/hm2对水750kg封闭除草,也可在出苗后芝麻3对真叶时用50%禾草克乳油750~1200g/hm2对水叶面喷施,都有好的除草效果。
4搞好田间管理
4.1现蕾前的管理
①及时间定苗和查苗补缺。1~2对真叶时间苗,4~5对真叶时定苗。对缺苗断垄的地方剔稠补稀,进行移栽,保证苗匀、苗齐、苗壮。②中耕。出苗后结合灭茬、松土、保墒浅锄,定苗后浅中耕1~2次,切忌伤根,以后中耕适当深些,并进行培土封根。③追肥。4~5对真叶定苗后,在墒情充足情况下结合中耕松土追肥封根,追施尿素112.5kg/hm2。
4.2开花至终花期的管理
①追肥。芝麻初花期以后才进入旺盛生长期,是需肥高峰期。在初花期雨前追施尿素150kg/hm2,隔15d,再追施尿素112.5kg/hm2及磷酸二氢钾45kg/hm2。如无雨,应追肥后浇水。初花期至盛花期,搞好叶面施肥,以促进增蕾、增花、增蒴,喷施0.2%硫酸锌、0.1%~0.2%硼砂、0.4%锰肥混合液750kg/hm2,全株喷洒,5~7d喷1次。可与农人液肥、高产宝、芝麻叶面肥及磷酸二氢钾、抗旱剂等轮换使用。②防旱排涝。夏季雨水多,时空分布不均,既易雨涝,也可能伏旱。田间要挖好排水沟,涝时加强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旱时及时浇灌,如下午发现植株叶片有萎蔫现象,即需浇水,防止因干旱造成落花、落蕾和生长停止。③花药喷水。夏季气温高,天气干燥时,为延长花药寿命,在上午10时前及下午5时后向芝麻株间喷洒清水,喷施750~1500kg/hm2,连续喷洒3~5d。④打顶保叶。芝麻进入盛花末期,将芝麻顶端掐去3cm左右;并杜绝掐芝麻叶,让其自然脱落。
4.3终花至收获前的管理
芝麻70%的产量构成要素在此阶段形成,要最大限度地延长这一生育时期,主要措施是养根护叶,尽可能地延长其生长,促进籽粒饱满。一是保持土壤有适度的墒情,二是可叶面喷洒黄腐酸4000倍液或1%的尿素溶液,保证在芝麻收获期仍有2~3片绿叶存在,使之正常缓慢落色。
5化控及病虫害防治
化控可降腿高、促苗壮、防旺长、增产量。可从芝麻5对真叶起,用缩节胺225~300mL/hm2喷洒,以后每长出2对真叶喷1次,全生育期喷4~5次,效果良好。芝麻病虫害主要有芝麻茎点枯病、青枯病、疫病、枯萎病和芝麻天蛾、芝麻蚜等,要根治虫害,积极防病。对于病害,主要在7月上旬芝麻现蕾时出现病株,8月上旬开始流行,综合防治的方法是,苗期选用500倍的冠军铜、绿得宝、多宁等喷1~2次防病;要抓住7月上中旬发病初期的关键时间施药,用使百克、多菌灵、克百菌喷雾或灌根,可起到积极预防作用。蚜虫、芝麻天蛾等虫害盛期多在7月中下旬,可用快杀灵、高效氯氰菊酯喷雾进行防治,对芝麻天蛾除用药剂防治外,也可人工捕捉。
论文摘要:介绍了吉林省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轮作换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花生生产提供指导。
1合理轮作
花生是连作障碍非常严重的作物,花生轮作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花生轮作的前茬应选择玉米、高梁、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不能选择马铃薯、芝麻和豆科作物轮作换茬。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及周边地区以红粒型品种为主,如扶余四粒红、扶花1号、扶花2号、扶花3号,搭配白沙1016、吉扶2号、吉扶3号、花育20等品种;吉林省西南部四平双辽及周边地区以白沙1016、花育20、亚美406为主,搭配四粒红、扶花系列品种。选用的良种要达到发芽势90%、发芽率99%以上,并于播种前10~15d将种果放在通风向阳处晾晒2~3d。
3深翻整地
提倡秋季深翻整地,达到熟化,沉实土壤,消灭部分越冬病虫害,积蓄冬春雨雪缓解春旱。开春解冻之后,及时耕耢保墒,避免水分散失,影响播种。秋季来不及深耕的地块,早春提前深耕。一般在春分后清明前进行,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春耕必须随耕随耙,使土壤下部沉实,表土松细。试验表明,冬深耕比春深耕增产16.8%,比浅耕增产53.9%。一般深翻25~30cm为宜。翻地时应做到耕翻及时,深度一致,行向直,不漏耕,不重耕,垡片翻扣严密,不漏土边、地头,减少开闭垄。
4科学施肥
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结合整地一次性作底肥施入。施肥量:优质腐熟农家肥25~30t/hm2、硅钙肥200kg/hm2、磷酸二铵200kg/hm2、尿素100kg/hm2、硫酸钾150kg/hm2或施花生专用肥600kg/hm2。
5播种
5月10~20日为最佳播种期,连续5~7d内5cm土温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单垄种植,垄宽65cm,单行拐子苗,穴距15cm,栽植12万穴/hm2;90cm大垄双行种植,穴距15~17cm,栽植13~15万穴/hm2。播种深浅要一致,播后覆土,厚度3~5cm。
6加强田间管理
6.1查苗补种,清棵蹲苗
一般播种后12d左右开始出苗,出苗后及时检查,若发现缺苗、断条应立即催芽补种,以保全苗。花生苗出齐后,用手或小扒锄及时清棵,将幼苗根际的浮土扒出,使2片子叶外露,做到齐一块清一块。
6.2中耕培土,及时除草
6.2.1中耕培土。做到“三铲三趟”,第1次在苗期,中铧深耕浅上土,疏松表土,清除早春杂草;第2次在始花期,中铧耕作,比第1次稍深,少上土;第3次在开花期,大铧深耕,稍多上土,有利于果针下扎入土。6.2.2化学除草。于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用70%都尔乳油2.0kg/hm2或90%都尔乳油1.5k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洒土壤表面。
6.3叶面追肥
在下针结荚期,喷施800倍壮饱安、籽满堂、粒粒饱等药剂促果饱、增果重。在生长后期叶面喷施保绿王、大肥王或用0.15kg/hm2尿素对水15kg/hm2喷施2~3次,提高叶片活力,延长功能叶片期,控制植株早衰。
7病虫害防治
花生易发的病害是叶斑病和根腐病。叶斑病7月中下旬发病,初见病叶时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每10~15d喷1次,连续2~3次。根腐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
花生易发生的虫害是蛴螬、金针虫、蚜虫。蛴螬、金针虫用乐果拌种,用40%乐果乳油0.5kg加水10kg,拌花生种子350~400kg;7月中旬如发生虫害可用800倍辛硫磷药液灌根;蚜虫防治要求“治少治小”,始花前喷施药剂,常用40%久效磷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开花下针期发生蚜虫为害时用农药熏蒸,用80%敌敌畏1.5kg/hm2加细土375kg/hm2,对水37.5kg/hm2,顺花生垄沟撒施。在高温条件下,敌敌畏挥发熏蒸花生,杀死蚜虫,防效可达90%。
8适时收获
当植株下部叶片发黄、部分脱落、荚果果壳网纹清晰、海绵层有黑色光泽时应及时收获,在吉林地区一般为9月20日左右;过晚易掉果。起收后将花生放在垄上晾晒5~7d,3d翻动茎棵1次,晒至7~8成干,然后脱果,继续晾晒至荚果籽仁含水量达9%以下,即可贮藏或销售。
参考文献
[1]庄银庆.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221,225.
论文摘要介绍了西宁地区无公害蒜苗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产地选择、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蒜苗种植户提供参考。
蒜苗又叫蒜薹,是大蒜的花茎,为人们喜爱的蔬菜品种之一,特别是冬季蔬菜品种匮乏时,冬储蒜苗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蒜苗作为“一村一品”特色蔬菜,在西宁地区已有一定的种植面积,生产上形成了一整套无公害蒜苗生产技术,现总结如下。
1产地选择
选择农业生态环境优良、周围无污染源、水质洁净、空气新鲜的区域作为蒜苗生产基地。种植地要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理化性良好、排灌方便、肥力中等、前茬作物非蒜苗的壤土或沙壤土田块。
2品种选择
为达到蒜苗早熟丰产、期长的目的,应选择早熟、抗病、高产、商品性好的良种,如格尔木白皮蒜、张掖白皮蒜等。
3整地施肥
播种前7d深耕晒垡,精细整地,施足基肥。均匀施腐熟有机肥75t/hm2、磷酸二铵375kg/hm2、尿素300kg/hm2。肥料施入后深耕25cm,使肥料均匀与土壤混合,避免肥料烧种,然后作畦播种。
4种子准备
将有病、干腐、带伤的蒜种剔除,掰分种蒜并分成大、中、小3级播种,以使出苗整齐,便于管理,提高产量,有利于分批上市。为防根蛆,播前选用高效、低毒的50%辛硫磷乳油800g,拌蒜种120~150kg,随拌随播。
5适时播种
春季当地温室稳定在5℃时即可播种,西宁地区播种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间隔10d播种1次,以达到分期播种、分批上市、调节市场供应的目的,最迟播种期不能晚于6月中旬。
6播种方法
在施足基肥的地块上作畦,播种时采用开沟条播方式,行距20cm,株距2~3cm,用种蒜1800~2250kg/hm2。栽种时可将拌种后的蒜瓣撒到沟中,边摆边覆土。蒜种摆放时应保持直立,做到上齐下不齐,覆土厚度一致,一般以埋没蒜瓣顶尖为宜。保苗165万株/hm2。
7田间管理
7.1水肥管理
播种后浇1次水透水,以促进蒜瓣发芽。出苗后再浇1次提苗水,地面干后,为防止土壤板结,应浅耕培土保墒。以后视天气、土壤墒情适时浇水。浇水时忌大水漫灌,避免造成土壤板结。根据蒜苗的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按照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禁止使用工业和生活垃圾。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根据苗情长势,应少施多次。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幼苗生长,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kg/hm2;中期植株生长量加大,应配合追施磷钾肥,可结合浇水追施二铵300kg/hm2,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采收前20d不施用任何肥料。
7.2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蒜苗的目的。农药使用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蒜苗病虫害主要有叶锈病、根蛆、潜叶蝇等。叶锈病主要危害蒜苗的叶片和茎杆,受害叶片和茎上有黄色斑点;根蛆是种蝇的幼虫,在蒜苗根部为害,受害轻者生长不良,重者造成植株死亡;潜叶蝇首先为害老叶,在蒜苗叶背组织里产卵,幼虫孵化后在叶片里潜食叶肉,形成弯曲潜道。
防治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无病斑的蒜种;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平衡施肥,加施田间管理。②药剂防治:在锈病初期(发现中心病株)全田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2次,间隔时间为7~10d。潜叶蝇用40%绿菜宝2000倍液或2.5%爱诺虫清1500倍液喷雾。根蛆用辛硫磷拌种或用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在成虫大量发生时,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配方:糖2份、醋2份、水5份和少量敌百虫。采收前20d禁止使用任何农药。8适时采收
当蒜苗长到20~30cm时,及时采收。西宁地区开始采收时间为7月下旬。采收时将顶枯叶摘除,用齿耙翻挖,除净根部泥土,扎捆销售。早播蒜苗产量67.5t/hm2,迟播蒜苗产量52.5t/hm2。
论文摘要:介绍了吉林省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轮作换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花生生产提供指导。
1合理轮作
花生是连作障碍非常严重的作物,花生轮作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花生轮作的前茬应选择玉米、高梁、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不能选择马铃薯、芝麻和豆科作物轮作换茬。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及周边地区以红粒型品种为主,如扶余四粒红、扶花1号、扶花2号、扶花3号,搭配白沙1016、吉扶2号、吉扶3号、花育20等品种;吉林省西南部四平双辽及周边地区以白沙1016、花育20、亚美406为主,搭配四粒红、扶花系列品种。选用的良种要达到发芽势90%、发芽率99%以上,并于播种前10~15d将种果放在通风向阳处晾晒2~3d。
3深翻整地
提倡秋季深翻整地,达到熟化,沉实土壤,消灭部分越冬病虫害,积蓄冬春雨雪缓解春旱。开春解冻之后,及时耕耢保墒,避免水分散失,影响播种。秋季来不及深耕的地块,早春提前深耕。一般在春分后清明前进行,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春耕必须随耕随耙,使土壤下部沉实,表土松细。试验表明,冬深耕比春深耕增产16.8%,比浅耕增产53.9%。一般深翻25~30cm为宜。翻地时应做到耕翻及时,深度一致,行向直,不漏耕,不重耕,垡片翻扣严密,不漏土边、地头,减少开闭垄。
4科学施肥
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结合整地一次性作底肥施入。施肥量:优质腐熟农家肥25~30t/hm2、硅钙肥200kg/hm2、磷酸二铵200kg/hm2、尿素100kg/hm2、硫酸钾150kg/hm2或施花生专用肥600kg/hm2。
5播种
5月10~20日为最佳播种期,连续5~7d内5cm土温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单垄种植,垄宽65cm,单行拐子苗,穴距15cm,栽植12万穴/hm2;90cm大垄双行种植,穴距15~17cm,栽植13~15万穴/hm2。播种深浅要一致,播后覆土,厚度3~5cm。
6加强田间管理
6.1查苗补种,清棵蹲苗
一般播种后12d左右开始出苗,出苗后及时检查,若发现缺苗、断条应立即催芽补种,以保全苗。花生苗出齐后,用手或小扒锄及时清棵,将幼苗根际的浮土扒出,使2片子叶外露,做到齐一块清一块。
6.2中耕培土,及时除草
6.2.1中耕培土。做到“三铲三趟”,第1次在苗期,中铧深耕浅上土,疏松表土,清除早春杂草;第2次在始花期,中铧耕作,比第1次稍深,少上土;第3次在开花期,大铧深耕,稍多上土,有利于果针下扎入土。6.2.2化学除草。于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用70%都尔乳油2.0kg/hm2或90%都尔乳油1.5k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洒土壤表面。
6.3叶面追肥
在下针结荚期,喷施800倍壮饱安、籽满堂、粒粒饱等药剂促果饱、增果重。在生长后期叶面喷施保绿王、大肥王或用0.15kg/hm2尿素对水15kg/hm2喷施2~3次,提高叶片活力,延长功能叶片期,控制植株早衰。
7病虫害防治
花生易发的病害是叶斑病和根腐病。叶斑病7月中下旬发病,初见病叶时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每10~15d喷1次,连续2~3次。根腐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
花生易发生的虫害是蛴螬、金针虫、蚜虫。蛴螬、金针虫用乐果拌种,用40%乐果乳油0.5kg加水10kg,拌花生种子350~400kg;7月中旬如发生虫害可用800倍辛硫磷药液灌根;蚜虫防治要求“治少治小”,始花前喷施药剂,常用40%久效磷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开花下针期发生蚜虫为害时用农药熏蒸,用80%敌敌畏1.5kg/hm2加细土375kg/hm2,对水37.5kg/hm2,顺花生垄沟撒施。在高温条件下,敌敌畏挥发熏蒸花生,杀死蚜虫,防效可达90%。
8适时收获
当植株下部叶片发黄、部分脱落、荚果果壳网纹清晰、海绵层有黑色光泽时应及时收获,在吉林地区一般为9月20日左右;过晚易掉果。起收后将花生放在垄上晾晒5~7d,3d翻动茎棵1次,晒至7~8成干,然后脱果,继续晾晒至荚果籽仁含水量达9%以下,即可贮藏或销售。
参考文献
[1]庄银庆.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221,225.
论文摘要从培肥地力、一播全苗、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河南省优质强劲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麦农提供技术参考。
优质强筋小麦栽培的主攻目标是保持和提高所用品种的品质遗传特性,不能因栽培措施不当而降低该品种的烘烤品质指标。搞好优质强筋小麦栽培必须把优质放在首位,以品质为核心,通过合理栽培,从而获得高产高效。
优质强筋小麦适宜区以河南省以北中部冬麦区为主,大致在北纬38°~40°。该地区常年降水500~600mm,其中小麦生育期间降水150~200mm,抽穗至成熟期降水50mm左右,尤其是小麦生育后期干旱少雨,有利于籽粒蛋白质积累和强筋力面筋的形成。
1培肥地力
1.1加深耕层,精细整地
实现小麦优质高产,依赖于强大的根系,这就要求加深耕层,为根的生长创造深厚疏松的耕层。深耕可以增产,要求深度25cm为好,深耕应根据原有的基础,逐渐加深耕层,深耕必须配合细耙、多耙,注意防旱保墒,尤其在土壤偏黏的地块,更要掌握好宜耕期,借以粉碎坷垃,踏实土壤,清除根茬,保住底墒,使土表平整,利于播种,达到早、深、净、细、实、平的要求。
由于较高的土壤肥力有利于改善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所以进行优质高产栽培,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水肥条件为基础。应培养土壤肥力,达到耕层有机质1.0%以上,全氮0.09%以上,碱解氮70mg/kg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90mg/kg,有效硫16mg/kg以上。在这种地力条件下,经配方施肥,良种良法配套,可达到优质高产。
1.2增加有机肥投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指标。培肥地力的中心环节就是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基本手段就是增加有机肥投入,增施以农家肥为主的各种有机肥和秸秆还田。
1.3平衡施肥,增加无机肥投入
在总施肥量中,一般除施有机肥45t/hm2以外,无机肥也应适当增加,要求施纯氮180~225kg/hm2、磷(P2O5)135~180kg/hm2、钾(K2O)75.0~112.5kg/hm2。硫酸铵和硫酸钾不仅是很好的氮肥和钾肥,两者也是很好的硫肥。上述总施肥量中,全部有机肥、化肥中氮肥的50%、全部的磷肥、钾肥均作底肥施,第2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施留下的50%氮肥。
麦收“胎里富”,无论是肥沃水浇田还是旱地麦,底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形成都很重要,尤其是多施肥效久、养分含量高的农家肥,可以为小麦生长发育源源不断地供给所需养分。强筋小麦生育后期吸氮力比一般小麦强,因而施足农家肥就显得更为重要。
2一播全苗
2.1立足抗旱防涝
改善麦田灌排设施,做到沟沟相通,内外相连,能灌能排,旱涝保收。
2.2主推“适墒、适期、精播、机播”四项技术相配合
适墒是一播全苗的基础,优质强筋小麦的适生区为两合土、黏壤土或黏土。适宜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两合土18%~20%,黏壤土20%~22%,黏土22%~24%,低于上述指标,应浇好底墒水,还要保好口墒,以确保一播全苗。土质十分黏重的地块,也可先种,后喷灌或浇蒙头水。适期精量播种是苗壮的基础,早播小麦生长过旺易形成老弱苗,晚播小麦苗弱、群体不足。推广机械精匀播种可确保播量准确,达到苗全、苗匀、苗壮的目的,并提高播种作业效率。
2.3推广适时精播技术
适播可以保证小麦冬前有足够的积温,利于培育冬前壮苗。适期播种要根据品种的冬春性和当年的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河南省豫西、豫北地区种植的半冬性品种以10月3~10日播种为宜,弱春性品种可在10月13~20日播种。黄河以南的豫中、豫东地区半冬性品种以10月8~13日播种为宜,弱春性品种以10月15~23日为宜。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在精细整地、足墒下种的前提下,半冬性基本苗150~180万根/hm2,播量75~90kg/hm2;弱春性品种基本苗195~225万根/hm2比较适宜,折合播量97.5~112.5kg/hm2。具体到每块地的播量要根据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整地和墒情等综合确定。
3田间管理
实现强筋小麦优质高产,除打好播种基础外,还必须加强田间管理。俗话说:“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关键在冬前。”所谓冬前就是指出苗到越冬前(河南省北部约到12月20日,中南部约到12月31日)。
3.1冬前管理
3.1.1保证全苗。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浸种催芽的种子,这是确保全苗的第1个环节。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划锄,以破除板结,达到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的目的。
3.1.2浇冬水。浇好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年后早春保持较好墒情,应于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冬水,对地力高、底肥足、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适期内晚浇,可不施冬肥;对底肥不足或中低产田,冬前群体小、长势弱或因旺长而脱肥的地块,应在适期内早浇,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20~150kg/hm2。
3.1.3推广化学除草。在11月下旬要注意搞好化学除草。但使用化学除草剂一定要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进行,不可随意加大药量,不能漏喷、重喷,同时要选择无风晴天喷雾。对喷过除草剂的器械,必须做好清洗等善后处理。
3.2春季(返青期至挑旗期)管理
3.2.1拔节期追肥浇水。该时期追肥浇水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控制旗叶和倒2叶过长,建立高产小麦紧凑型植株;能促进根系下扎,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能够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植株生长,促进单株个体健壮,利于小穗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
3.2.2浇挑旗水或开花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
3.2.3推广化控、化除新技术。对于一些植株偏高的优质强筋小麦,如果群体偏大,一定要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返青期群体超过1500万穗/hm2的麦田,河南地区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麦苗返青开始生长时,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用壮丰安450~600mg/hm2或多效唑粉剂600g/hm2对水750kg/hm2进行喷洒,可以有效控制倒伏。喷洒时要注意选择无风的晴天,日平均气温10℃有利于麦苗吸收,并注意不重喷,不漏喷,以达到理想效果。
3.2.4防治小麦纹枯病。返青期至起身期是防治纹枯病发生的最好时机。防治用药,根据几年来的试验,以粉锈宁为首选药物,用药按有效成分225g/hm2以上防治。喷洒方法主要是喷药时加水量一定要达到600kg/hm2以上,严格操作方法,方能达到防治目的。
3.3后期(挑旗期至成熟期)管理
3.3.1灌浆水。小麦开花后土壤水分含量过高,会降低强筋小麦的品质。因此,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在开花后应注意适当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过高,在浇过挑旗水或开花水的基础上,不浇灌浆水,尤其要避免浇麦黄水。
3.3.2防病虫。小麦病虫草害均会造成小麦粒秕,严重影响品质,白粉病、锈病等是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应切实注意加强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3.3.3追肥增粒。在挑旗期结合浇水追施105~120kg/hm2尿素,可以有效地减少小穗、小花退化,一般可增加穗粒数6粒左右。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籽粒蛋白含量1~2个百分点,提高面筋含量和质量。这是面包小麦栽培中品质提高的一项关键措施。
3.3.4叶面喷肥。叶面喷施硼、锌等微量元素,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在扬花后5~15d喷施BN丰优素和磷酸二氢钾,可改善籽粒商品外观,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3.3.5去杂保纯。杂麦的混入会明显降低强筋小麦的加工品质。所以不论做种子还是商品粮都要把好田间去杂关,确保种子的纯度达到一级种子水平(99%)以上,商品粮的纯度达到95%以上。
论文摘要介绍了黑木耳的栽培习性、室内接种发菌技术,林地仿野生栽培管理措施,以期为黑木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早春在北方三至五年生树林内生产黑木耳,可实现树木与黑木耳间的优势互补,既节约了耕地,又可比传统大田栽培和荫棚栽培具有更高的生物学效率。
1黑木耳的栽培习性
1.1营养
黑木耳生长对养分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还需要少量的无机盐类。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果树、杨树等阔叶类树木的锯末或其他农作物下脚料,含氮物质主要来自麸皮,另外还要加入少量的石膏、蔗糖和磷酸二氧钾等,以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
1.2温度
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具有耐寒怕热的特性,对温度反应敏感。其菌丝适宜温度22~26℃,子实体最适温度15~25℃。适宜范围内温度越低生长发育越慢,但子实体色深、健壮、肉厚、产量高、质量好;温度越高生长发育越快,但菌丝细弱,子实体颜色淡、肉薄、产量低,并易流耳,感染杂菌。
1.3水分
水分是黑木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黑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生长发育中都需要大量的水分。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5%左右,在子实体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保持在90%~95%。
1.4光照
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照,但子实体原基的形成、耳芽的分化需要在一定的散射光下才能展出茁壮的耳片。因此,要做到“3分阳、7分阴”,促使子实体迅速发育成长。
1.5氧气
黑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形成、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着有氧呼吸。因此,要经常保持培养室的空气流通,以保证黑木耳生长发育对氧气的需要。林地栽培黑木耳,由于树木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因而比大田栽培和荫棚栽培具备充足的新鲜氧气,可以实现稳产高产。
1.6酸碱性
黑木耳菌丝体生长适宜偏酸的环境,但易生长霉菌,导致菌袋污染率上升。为此,在配方中要适当提高pH值,使之达到偏碱的环境,降低污染率。
2黑木耳室内接种发菌技术
2.1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要和消费习惯,北方主要栽培的黑木耳应选颜色深、肉厚、高产、抗逆性强的广温型菌株。
2.2培养基的配置
2.2.1配方。适应黑木耳袋料栽培的原料很多,常见配方有:①阔叶杂木锯末80%,麦麸4%,稻糠10%,玉米面3%,豆饼2%,生石灰1%;②棉子皮90%,麦麸8%,石灰1%,石膏粉1%;③棉子壳78%,锯末20%,生石灰1%,石膏1%。
2.2.2拌料。一般选择在水泥地面上进行拌料与装袋。将料充分拌匀,含水量达60%~65%。拌的料要当天拌当天使用,否则容易变酸发臭。
2.3装袋与灭菌
2.3.1装袋。塑料袋的选择非常重要,高压灭菌应选择聚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要选择聚乙烯塑料袋,我们一般是常压灭菌,所以选择聚乙烯塑料袋,规格17cm×35cm比较适宜,也可以选择17cm×55cm的塑料袋。装袋时要松紧适宜,过多过实,易造成塑料袋破裂;装料过松,菌丝纤弱无力。袋装好后,用直径2cm的圆木棒从中间打眼,打到底,再旋转拔除,然后套上颈圈。
2.3.2灭菌。装好袋后要及时装锅灭菌,防止变酸。装锅时要注意留出蒸汽循环的通道,不能形成死角。常压灭菌时当料温达100℃,开始记时,保持8~9h,焖锅1~2h后开锅,待锅内温度降到60℃以下时趁热出锅。
2.4接种与发菌
2.4.1接种。接种在接种箱内进行,用接种钩(匙、铲)沿瓶壁挖出黄豆粒至花生粒大小的菌种,接入袋内培养基孔内,每棒2~3块,随后扎口。
2.4.2发菌。将接好菌的菌袋及时放入培养室培养,室温控制在25~28℃。一般接种5~7d后,菌丝往下生长,这时检查菌袋内有无杂菌,发现后及时挑出;接菌15d后,菌种已全部覆盖料面,这时将温度降到20℃左右,后期培养温度宁低勿高,低温养菌虽然生长发育慢,培养期长,但菌丝粗壮,生命力强,产量高。在养菌期,培养室要经常开门或用换气扇换气,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氧气,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
3黑木耳林地仿野生栽培管理措施
3.1选择适宜栽培时间和场所
3.1.1时间。仿野生栽培,需要在10~12月制作菌棒,3月中旬排棒催耳,4~5月出耳。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早春自然环境和气温,实现仿野生栽培。
3.1.2场所。选择光照适度、离水源较近,但不积水、通风好
的林地。北方实行林耳间作,以树龄3~5年为宜。树龄过小,起不到遮荫的作用;树龄过大,套种行内光照不足,不利子实体生长发育。子实体生长阶段常以“3分阳、7分阴”为光照强度界限,确定是否加盖遮阳网。
3.2整地做床
先在栽培场地四周挖好排水沟,清除地面杂物。在3~5年树龄的树林行间进行整地做畦,采取南北或顺坡方向,做宽1.0~1.5m、深20cm、长度不限的浅畦,畦底压实。畦间留0.5m宽的作业道(雨季可作排水沟),畦内棒间行距和间距均为20cm。排15万棒/hm2。摆棒前,顺着畦面铺盖厚约3cm左右的稻草、麦秸或干净沙子,以防畦田内水分蒸发和将来木耳沾上泥土,降低品质。然后,撒1层石灰粉或驱虫剂杀虫,灌1遍透水。
3.3菌棒畦床出耳管理
3.3.1开洞排棒。选择早晚或雨后的晴天开洞。在畦床边开洞,边排棒,边盖湿润草帘。割口刀片用刮脸刀片或手术刀片,17cm×33cm的菌袋,每棒均匀割8~12个洞,“品”字型排列,要割“V”型口,角度45°,边长1cm,深度0.5cm,见浅层菌丝割断,适宜菌丝扭结形成原基。“V”型口如同一个小门帘,防止浇水进入棒内引起污染。划完口的棒立即排于畦床上,棒与棒间隔3cm,盖上湿润草帘(如气温低,可盖塑料膜,但应注意定时通风),进行催耳。
3.3.2催耳。春耳划口后,常因早春气温低、空气干燥,造成原基形成慢、出耳不齐等现象,延长出耳期,影响产量。床内温度15~25℃,温差8~10℃,相对湿度保持80%~90%时,适合原基形成。如温度低,可在草帘上覆盖薄膜或小拱棚来保湿增温催耳;温度高,则加盖1层草帘来降温保湿。早晚通风,每次10~20min。该期管理的关键是增氧、加湿、闭光,达到“9分阴、1分阳”。
论文摘要介绍了黑木耳的栽培习性、室内接种发菌技术,林地仿野生栽培管理措施,以期为黑木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早春在北方三至五年生树林内生产黑木耳,可实现树木与黑木耳间的优势互补,既节约了耕地,又可比传统大田栽培和荫棚栽培具有更高的生物学效率。
1黑木耳的栽培习性
1.1营养
黑木耳生长对养分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还需要少量的无机盐类。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果树、杨树等阔叶类树木的锯末或其他农作物下脚料,含氮物质主要来自麸皮,另外还要加入少量的石膏、蔗糖和磷酸二氧钾等,以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
1.2温度
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具有耐寒怕热的特性,对温度反应敏感。其菌丝适宜温度22~26℃,子实体最适温度15~25℃。适宜范围内温度越低生长发育越慢,但子实体色深、健壮、肉厚、产量高、质量好;温度越高生长发育越快,但菌丝细弱,子实体颜色淡、肉薄、产量低,并易流耳,感染杂菌。
1.3水分
水分是黑木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黑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生长发育中都需要大量的水分。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5%左右,在子实体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保持在90%~95%。
1.4光照
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照,但子实体原基的形成、耳芽的分化需要在一定的散射光下才能展出茁壮的耳片。因此,要做到“3分阳、7分阴”,促使子实体迅速发育成长。
1.5氧气
黑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形成、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着有氧呼吸。因此,要经常保持培养室的空气流通,以保证黑木耳生长发育对氧气的需要。林地栽培黑木耳,由于树木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因而比大田栽培和荫棚栽培具备充足的新鲜氧气,可以实现稳产高产。
1.6酸碱性
黑木耳菌丝体生长适宜偏酸的环境,但易生长霉菌,导致菌袋污染率上升。为此,在配方中要适当提高pH值,使之达到偏碱的环境,降低污染率。
2黑木耳室内接种发菌技术
2.1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要和消费习惯,北方主要栽培的黑木耳应选颜色深、肉厚、高产、抗逆性强的广温型菌株。
2.2培养基的配置
2.2.1配方。适应黑木耳袋料栽培的原料很多,常见配方有:①阔叶杂木锯末80%,麦麸4%,稻糠10%,玉米面3%,豆饼2%,生石灰1%;②棉子皮90%,麦麸8%,石灰1%,石膏粉1%;③棉子壳78%,锯末20%,生石灰1%,石膏1%。
2.2.2拌料。一般选择在水泥地面上进行拌料与装袋。将料充分拌匀,含水量达60%~65%。拌的料要当天拌当天使用,否则容易变酸发臭。
2.3装袋与灭菌
2.3.1装袋。塑料袋的选择非常重要,高压灭菌应选择聚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要选择聚乙烯塑料袋,我们一般是常压灭菌,所以选择聚乙烯塑料袋,规格17cm×35cm比较适宜,也可以选择17cm×55cm的塑料袋。装袋时要松紧适宜,过多过实,易造成塑料袋破裂;装料过松,菌丝纤弱无力。袋装好后,用直径2cm的圆木棒从中间打眼,打到底,再旋转拔除,然后套上颈圈2.3.2灭菌。装好袋后要及时装锅灭菌,防止变酸。装锅时要注意留出蒸汽循环的通道,不能形成死角。常压灭菌时当料温达100℃,开始记时,保持8~9h,焖锅1~2h后开锅,待锅内温度降到60℃以下时趁热出锅。
2.4接种与发菌
2.4.1接种。接种在接种箱内进行,用接种钩(匙、铲)沿瓶壁挖出黄豆粒至花生粒大小的菌种,接入袋内培养基孔内,每棒2~3块,随后扎口。
2.4.2发菌。将接好菌的菌袋及时放入培养室培养,室温控制在25~28℃。一般接种5~7d后,菌丝往下生长,这时检查菌袋内有无杂菌,发现后及时挑出;接菌15d后,菌种已全部覆盖料面,这时将温度降到20℃左右,后期培养温度宁低勿高,低温养菌虽然生长发育慢,培养期长,但菌丝粗壮,生命力强,产量高。在养菌期,培养室要经常开门或用换气扇换气,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氧气,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
3黑木耳林地仿野生栽培管理措施
3.1选择适宜栽培时间和场所
3.1.1时间。仿野生栽培,需要在10~12月制作菌棒,3月中旬排棒催耳,4~5月出耳。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早春自然环境和气温,实现仿野生栽培。
3.1.2场所。选择光照适度、离水源较近,但不积水、通风好
的林地。北方实行林耳间作,以树龄3~5年为宜。树龄过小,起不到遮荫的作用;树龄过大,套种行内光照不足,不利子实体生长发育。子实体生长阶段常以“3分阳、7分阴”为光照强度界限,确定是否加盖遮阳网。
3.2整地做床
先在栽培场地四周挖好排水沟,清除地面杂物。在3~5年树龄的树林行间进行整地做畦,采取南北或顺坡方向,做宽1.0~1.5m、深20cm、长度不限的浅畦,畦底压实。畦间留0.5m宽的作业道(雨季可作排水沟),畦内棒间行距和间距均为20cm。排15万棒/hm2。摆棒前,顺着畦面铺盖厚约3cm左右的稻草、麦秸或干净沙子,以防畦田内水分蒸发和将来木耳沾上泥土,降低品质。然后,撒1层石灰粉或驱虫剂杀虫,灌1遍透水。
3.3菌棒畦床出耳管理
3.3.1开洞排棒。选择早晚或雨后的晴天开洞。在畦床边开洞,边排棒,边盖湿润草帘。割口刀片用刮脸刀片或手术刀片,17cm×33cm的菌袋,每棒均匀割8~12个洞,“品”字型排列,要割“V”型口,角度45°,边长1cm,深度0.5cm,见浅层菌丝割断,适宜菌丝扭结形成原基。“V”型口如同一个小门帘,防止浇水进入棒内引起污染。划完口的棒立即排于畦床上,棒与棒间隔3cm,盖上湿润草帘(如气温低,可盖塑料膜,但应注意定时通风),进行催耳。
3.3.2催耳。春耳划口后,常因早春气温低、空气干燥,造成原基形成慢、出耳不齐等现象,延长出耳期,影响产量。床内温度15~25℃,温差8~10℃,相对湿度保持80%~90%时,适合原基形成。如温度低,可在草帘上覆盖薄膜或小拱棚来保湿增温催耳;温度高,则加盖1层草帘来降温保湿。早晚通风,每次10~20min。该期管理的关键是增氧、加湿、闭光,达到“9分阴、1分阳”。
脱毒种薯,可比普通种薯增产20%~50%,甚至更高。这里有两层意义,其一必须选择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其二将其优良品种进行脱毒,生产出合格的脱毒种薯。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具备年产试管苗1500万株、微型原原种薯2000万粒的组培加工厂,近年来引进的优良品种紫花白、冀张薯8号、青薯9号表现良好。将其优良品种进行脱毒化处理,生产出优良的脱毒种薯。脱毒种薯生产要经过品种选择、茎尖剥离、脱毒试管苗、原原种生产、一二级种薯生产等多个环节,国家标准是:原原种、原种两级要求百分之百无毒,一、二级种带病率分别不超过1%和3%。在严格的管理和可控条件下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脱毒种薯。
2播前催芽技术
无论是整薯播种,还是切块播种,播种前催芽对保证全苗,促进早熟,增产都有很大作用,催芽的作用:一是缩短出苗时间,催芽较不催芽早出苗7~10天;二是减少病源的侵染,防止烂种,达到全苗壮苗;三是通过催芽淘汰病薯,选留的均是健康的种薯,因而可大大缩小单株间的产量差异。总之,催芽较不催芽可增产10%~20%,是高产栽培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催芽技术:催芽应在播前30天左右进行,种薯出窖后进行严格挑选,淘汰病薯、烂薯、畸形薯、杂薯,选择具有本品种特性的健康薯作种,选择温暖向阳的地方作阳畦,撒上水保持一定的湿度,把种子均匀摆放,然后盖上草帘,如果温度较低,用棚膜覆盖增温,畦内温度保持在15~20℃进行催芽。催芽标准:芽长到0.5~1厘米即可,然后取出种薯堆放在遮阴条件下,待芽变绿成短粗状芽时即可播种。催芽过程中,部分带病种薯不断表现出来,不出芽或出芽缓慢,芽纤细,可再次淘汰不健康种薯,这样可确保种下的种薯个个出苗,达到设计密度,株株增产,大大缩小了单株之间的产量差异,生育期同步,薯块大小均匀,提高了商品率,最终达到了理想中的高效益。
3机械化种植技术
马铃薯生产的全过程实现机械化是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途径。机械化包括施肥、播种、中耕、除草、喷药、挖掘等作业项目。可以根据计算,设计株行距、播种深度、施肥喷药量等,做到准确无误。机械化种植株行距均匀,深度一致,从而出苗整齐,生产的马铃薯大小均匀,商品率高,机械化挖掘收净率可做到98%以上,破损率几乎是零。特别是喷药,可精确计算用药量和机器速度,施药均匀一致,不重不漏,对控制晚疫病、黑痉病等暴发性病害极为有利。机械化种植一般采用宽垄双行,即用1.2~1.4米垄宽,每垄种植两行,行距30~40厘米,宽窄行,宽行为80~100厘米,宽窄行种植有利于通风透光,有利于中耕培土、施肥、喷药等田间作业,是一项增产措施,机械化作业播种深浅一致,因此,对播种深度有严格要求,视墒情、土壤质地、温度等因素,如使用已催芽种薯,土壤10厘米温度稳定在8℃以上,墒情较好,应适当浅播,10~12厘米最好,播种后20天左右即可出苗,减少种薯在土壤中逗留过长久,容易受到病菌侵害,又培育出了壮苗。机械化生产比人工种植增产10%~15%,每667平方米节约成本200元左右,增效400元以上。
4田间管理
4.1配方施底肥
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3000千克以上,尿素12~14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农家肥和化肥混合一次深施做底肥。
4.2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及时深锄土一次,使土壤疏松,提高地温,以利植株迅速生长发育,可结合中耕培土每667平方米追肥,碳酸氢铵15~20千克或尿素5~8千克。
4.3现蕾开花期:
现蕾期要全面检查生产田块,彻底拔除病株和杂株,并进行第二次中耕锄草,在锄草的同时进行高培土。如果肥力不足,可结合降雨或灌水进行追肥。必须在开花期前完成培土,根据降雨情况浇第二次水。
5晚疫病防治技术
论文摘要从品种选择、田块选择、施足基肥、精细整地、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田间管理、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化控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从而为小麦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小麦群体质量栽培是获得高产、稳产、低耗能的技术,它改善了群体与个体之间的温、光、水、肥条件,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矛盾,使群体与个体之间营养相协调,发育健壮良好,从而促使穗大、粒重、产量高,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耐肥水、抗倒性能较好、分蘖性较强的优质小麦品种淮麦20,该品种属半冬性品种,中早熟,幼苗半匍伏,分蘖性较强,叶片上冲,株型较紧凑,长相清秀,穗层整齐,茎秆强度较好,株高85cm,是强筋力优质小麦,在栽培上主要依靠主茎分蘖获得高产。
2田块选择
应选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农田基本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田块。在播种前开好田间一套沟。周沟宽30cm、深50cm,商沟宽15cm为机开沟,田间畦面5m,土地利用率为92.4%。
3施足基肥
实行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必须提高土壤肥力,以改善田间的温、光、水、肥条件为基础,凡是要获得小麦产量达7500kg/hm2以上的水平,必须要以增施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总施纯氮345kg/hm2(其中基肥占50%,平衡肥占10%,拔节孕穗肥占40%),五氧化二磷112.5kg/hm2,氧化钾97.5kg/hm2。因前作为稻茬,在收割时留高茬还田,秸秆还田约4800kg/hm2,折纯氮18kg/hm2,五氧化二磷10.5kg/hm2、氧化钾27kg/hm2,增加了田间的有机质含量,磷肥以基肥为主,钾肥以追施各半。
4精细整地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精耕细作,采取适当深耕,耕层18cm,破除犁底层,增加活土层,平整畦面,做到上松下实,有利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5种子处理
播前对种子进行晒种、选种,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是幼苗健壮的基础,在10月10日播种时,用15%矮壮素和5%拌种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控制幼苗生长。
6播种
播期为10月10日,播量为120kg/hm2,播种方法为扩行机条播。若播种的田间墒情较好,田间出苗为78%,基本苗186万根/hm2,10月18日齐苗,始蘖期10月26日。
7苗期田间管理
为了保证麦苗在田间均匀分布、健壮生长发育,及时进行查苗补种、补稀、疏密工作,要夺得10.5t/hm2以上产量,田间管理是关键。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进行疏密补稀1次,由于冬前气温偏高,促使冬前分蘖大量发生,又结合中耕除草,再次疏苗,通过多次疏密,田间基本达到一个合理的群体,冬前总茎蘖数控在900万个/hm2左右,单株带蘖4.0个左右,为夺取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8肥料运筹
8.1苗肥施用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要适当增施苗肥,能增加叶片氮的含量,提高光合作用,增加叶面积指数,能够促进根系下扎,促进分蘖和幼穗分化,苗期是形成大穗的关键。齐苗后,及时追施苗肥,施尿素75kg/hm2,折纯氮34.5kg/hm2,这次肥料的施用是形成壮苗分蘖的重要时期。
8.2施好拔节孕穗肥
施用拔节孕穗肥能够减少小穗退化数和小花退化数,起到增加粒数和粒重的作用。根据群体过大的施肥原则,在群体叶色整体褪淡,茎基部第1节间定长,分蘖高峰过去时,施用拔节孕穗肥,施尿素225kg/hm2,折纯氮138kg/hm2,于10d后补施粒肥,施尿素75kg/hm2,折纯氮34.5kg/hm2。
9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后及时进行化学除草,用50%乙草胺2100mL/hm2有效地防除苗期田间杂草;用75%巨星15g/hm2加水450kg,进行弥雾,防除春季麦田阔叶杂草。可用5%井冈霉素7500mL/hm2加水1500kg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用15%粉锈灵防治田间白粉病;用15%的粉锈灵加50%多菌宁可湿性粉剂600g/hm2加活力素750g/hm2加水750kg混合喷雾,综合防治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在小麦灌浆充实期,再用强力增产素喷施,起到增加粒重的效果。
论文摘要从品种选择、田块选择、施足基肥、精细整地、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田间管理、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化控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从而为小麦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小麦群体质量栽培是获得高产、稳产、低耗能的技术,它改善了群体与个体之间的温、光、水、肥条件,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矛盾,使群体与个体之间营养相协调,发育健壮良好,从而促使穗大、粒重、产量高,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耐肥水、抗倒性能较好、分蘖性较强的优质小麦品种淮麦20,该品种属半冬性品种,中早熟,幼苗半匍伏,分蘖性较强,叶片上冲,株型较紧凑,长相清秀,穗层整齐,茎秆强度较好,株高85cm,是强筋力优质小麦,在栽培上主要依靠主茎分蘖获得高产。
2田块选择
应选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农田基本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田块。在播种前开好田间一套沟。周沟宽30cm、深50cm,商沟宽15cm为机开沟,田间畦面5m,土地利用率为92.4%。
3施足基肥
实行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必须提高土壤肥力,以改善田间的温、光、水、肥条件为基础,凡是要获得小麦产量达7500kg/hm2以上的水平,必须要以增施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总施纯氮345kg/hm2(其中基肥占50%,平衡肥占10%,拔节孕穗肥占40%),五氧化二磷112.5kg/hm2,氧化钾97.5kg/hm2。因前作为稻茬,在收割时留高茬还田,秸秆还田约4800kg/hm2,折纯氮18kg/hm2,五氧化二磷10.5kg/hm2、氧化钾27kg/hm2,增加了田间的有机质含量,磷肥以基肥为主,钾肥以追施各半。
4精细整地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精耕细作,采取适当深耕,耕层18cm,破除犁底层,增加活土层,平整畦面,做到上松下实,有利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5种子处理
播前对种子进行晒种、选种,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是幼苗健壮的基础,在10月10日播种时,用15%矮壮素和5%拌种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控制幼苗生长。
6播种
播期为10月10日,播量为120kg/hm2,播种方法为扩行机条播。若播种的田间墒情较好,田间出苗为78%,基本苗186万根/hm2,10月18日齐苗,始蘖期10月26日。
7苗期田间管理
为了保证麦苗在田间均匀分布、健壮生长发育,及时进行查苗补种、补稀、疏密工作,要夺得10.5t/hm2以上产量,田间管理是关键。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进行疏密补稀1次,由于冬前气温偏高,促使冬前分蘖大量发生,又结合中耕除草,再次疏苗,通过多次疏密,田间基本达到一个合理的群体,冬前总茎蘖数控在900万个/hm2左右,单株带蘖4.0个左右,为夺取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8肥料运筹
8.1苗肥施用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要适当增施苗肥,能增加叶片氮的含量,提高光合作用,增加叶面积指数,能够促进根系下扎,促进分蘖和幼穗分化,苗期是形成大穗的关键。齐苗后,及时追施苗肥,施尿素75kg/hm2,折纯氮34.5kg/hm2,这次肥料的施用是形成壮苗分蘖的重要时期。
8.2施好拔节孕穗肥
施用拔节孕穗肥能够减少小穗退化数和小花退化数,起到增加粒数和粒重的作用。根据群体过大的施肥原则,在群体叶色整体褪淡,茎基部第1节间定长,分蘖高峰过去时,施用拔节孕穗肥,施尿素225kg/hm2,折纯氮138kg/hm2,于10d后补施粒肥,施尿素75kg/hm2,折纯氮34.5kg/hm2。
9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后及时进行化学除草,用50%乙草胺2100mL/hm2有效地防除苗期田间杂草;用75%巨星15g/hm2加水450kg,进行弥雾,防除春季麦田阔叶杂草。可用5%井冈霉素7500mL/hm2加水1500kg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用15%粉锈灵防治田间白粉病;用15%的粉锈灵加50%多菌宁可湿性粉剂600g/hm2加活力素750g/hm2加水750kg混合喷雾,综合防治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在小麦灌浆充实期,再用强力增产素喷施,起到增加粒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