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连锁经营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摘要]连锁经营在我国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其优越性已经逐步显示出来。但由于我国的连锁经营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在连锁规范、规模效应、物流配送体系以及连锁拓展模式等方面都还不够完善,本文探讨了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目前,国内的零售市场一直都被外资企业占领着较大份额,但本土零售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在中国零售业中,国内一直是本土企业的主要战场,随着中国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受欢迎的程度越来高,中国零售企业也开始开拓外国市场,把营销网络触角伸向国外!在零售业日益发展的过程,连锁经营这一先进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被得到广泛的应用,连锁经营实际上是复制思想在经营层面的应用,可以迅速实现企业规模的膨胀,抢占市场份额,最后托起企业的品牌。
一、我国零售连锁经营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连锁店组织力不强
连锁经营要求“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然而,目前我国很多的零售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一味地追求连锁店的数量,把门店数量多少当成连锁经营规模的标准,这是一个很片面的观念。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营管理组织能力已经强大的资金后盾,门店快速增加往往导致店开到一定程度时流动资金和商品资源严重不足。连锁经营强调企业在产品、渠道、价格、促销等各方面保持标准一致的形象,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表明,我国很多的连锁企业都没有运营手册,即使有运营手册,往往也没有很好的执行,以致出现企业连而不锁的局面,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形象。此外,规模太小,费用太高,连锁公司的电子信息系统都没有建立起来,集中促销的优势也无从谈起,这些都极大制约了连锁经营优势的发挥。
(二)分支机构管理不善
连锁企业由于在规模上较传统零售企业结构复杂,所以在管理上也极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连锁企业的“连而不锁”与企业的分支机构管理体制有关,主要表现在产权不明、总店和分店的关系复杂,责权利不清晰,连锁公司对连锁经营的基本要求和内在规律缺乏深入的专门研究,未能形成统一的经营规范,我们通常会在一个企业的不同连锁店里感受到不一样的服务气氛,这种情况就使企业未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一种标准的形象。另外,企业照搬单体商店管理模式,企业内部人员,组织的分支管理不够完善,也难以满足连锁经营多分店发展的需要。
(三)与供应商关系紧张
从表面上看,零售业的竞争是价格的竞争,究其本质来看是渠道的竞争,尤其是在如今生产力发达、市场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零售商赚的是供应商的钱,而不是消费者的钱”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一方面,很多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名目繁多的通路费用,包括进场费、促销费、店庆费等,以家乐福为例,它的新供应商进店是每家分店1万元,要想进入全国的家乐店,那么数目就可想而知了,交的钱越多,享受的优惠也就越多,如果愿意每个店花5万元,你的产品就可以进入绿色通道,不管产品好坏,都可以直接上架;另一方面,零售商习惯于拖欠供应商欠款,利用供应商的资金进行资本运作,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供应商为寻找销路不得不作出让步。
(四)物流配送效率不高
人力资源的不足、经营资金的短缺、技术水平的落后导致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效率的低下,阻碍了连锁经营的发展。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目前尚缺乏高效成熟的物流系统,商品信息传递慢,配送速度慢,致使店铺经常出现缺货、断档现象,商品管理水平低下。而在发达国家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的背后,都有一整套强大的物流支撑系统。这种物流支撑系统,要么由连锁经营企业自己拥有,要么由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向连锁企业提供。发达的连锁企业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而我国多数连锁企业的经营门店目前只是采用电子收款机,商品实时管理系统还未建立,大部分连锁经营企业没有真正建立与其经营相适应、保证其高效运转的配送中心,即使部分企业已有配送中心,但自动化水平很低,在和供货商直接联网方面,基本处于空白。
二、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对策
(一)统一品牌形象
首先,制定一个合理的战略规划,控制连锁的规模,切忌不可盲目追求连锁店的数量,充分搜集市场信息和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研究,确定合理的连锁分店选址,分店大小。其次,建立一套标准的连锁经营规范,做到切切实实的连锁,每家分店提供相同的产品、相同的设施和布局、相同的服务,保证每个分店都给顾客一种标准正规的感觉,让顾客无论走到哪里都享受一样的服务感受一样的氛围,这样有利于树立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最后,在公司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候,要扩大企业规模,增大企业网点布局,因为只有扩大规模才能享受到统一管理和集中进货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
(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
针对连锁企业的内部分支机构管理制度的缺陷,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标准化管理,连锁经营首先就要求企业从产品到服务到管理都应该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离开标准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连锁,不可能产生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因此要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对总店和分店的权责进行明确规定。其次,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对于连锁企业,传统的单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规模的需求,运用信息网络能增强企业的协调、管理能力,可提高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有助于加强同供应商的联系等功能。最后就是加强人才培训,连锁企业的管理系统需要大量的懂经营动管理和掌握先进的设备技术的高素质人员,因此开发人员培训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三)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
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大的零售商往往通过其庞大的市场终端来控制渠道,制造商为其产品寻找市场销路往往不得不被迫作出一些让步。而零售商如果不能在经营产品、价格、服务、环境上突出自己的优势,不被消费者所认可,最终就会被制造商所抛弃,两者是相互倚赖同时也是相互制约。作为理性的经济个体,制造商和零售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利益矛盾和冲突,作为连锁企业应从长远的利益考虑,应当争取与制造商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建立共享利益的愿景,确立共同发展目标,才有利于合作关系的发展,才能在合作过程中强化各自的竞争优势。
(四)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21世纪零售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供应链的竞争,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需通过节约中间环节的费用来实现。具体是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将企业的物流环节的业务外包出去,将企业的资源集中用在能给公司带来最大利润的地方,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仅仅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其优势却已经充分的显露出来,连锁经营是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我国连锁经营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都需要我国企业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学习它们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在连锁经营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从而推动我国零售业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强大。
参考文献
[1]王吉方,连锁经营管理教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周传龙,我国商业连锁经营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05
1.1专业分工明确。美国汽车连锁维修企业按专业分工主要可分为汽车快速养护中心、事故车维修中心、汽车专项维修企业。车主可根据维修的技术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去处。
1.2连锁总部能量强大,分店网络密集,呈小型化,总体规模化。国外连锁店一般有很强大的背景和资金支持。但连锁分店一般规模不大,美国人数在20-30人规模的占据大多数,而日本10人以下的店面比较为78.32%。
1.3品牌强大,市场稳定。在发达国家,汽车维修连锁企业都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用户看到品牌标识,可以放心地消费。
1.4运营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首先因为连锁总部的强大力量,能够给予连锁企业统一的品牌形象、统一的设备配套、统一的宣传推广、统一的价格体系、统一的经营管理,统一的配件配送、统一的技术培训,这使得连锁店的运作有章可循,从而给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环境亲切、价格合理、便捷快速的服务。其次由于连锁店有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对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作业标准、人员培训考核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使得连锁的运作更加规范、可靠。再者,连锁维修企业的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店面实体网络、配件配送网络和电子信息网络三网合一。
2国内汽车维修连锁企业的发展现状
2.1起步阶段,领导品牌尚未出现。我国汽车连锁维修企业起步晚,起点低,除了传统的汽车维修店,4S模式由于德系车辆率先引入、早期车型单一、资源设备和技术人员缺乏等原因先行在中国遍地开花,而连锁模式是伴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4S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而后来出现的。但大批外资品牌表现水土不服,本土品牌又由于资金量小、连锁运营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无法快速成长起来,故我国的连锁服务企业还处于成长初期,没有形成领导品牌和规模效应。
2.2运营不规范,管理水平差。我国汽车连锁维修企业众多品牌都处于尝试阶段,网络建设的规范化程度,市场的稳定性不够,连锁总部的管理、控制、支持、服务能力不强,很多企业内容和形式不统一,没有实现真正连锁。
2.3时机已渐成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发展连锁维修企业的时机已经成熟,首先从市场需求角度,由于消费者日趋理性和成熟,对服务的要求更高,而连锁维修企业恰好能更好的满足现代消费者对汽车维修服务的需求。另外随着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这为分散的连锁企业提供了足够的客源。第二从条件来说,我国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和维修设备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部分企业有一定的竞争力,另外网络信息技术、物流技术、风险投资等相关产业已经日趋完善。第三,企业日渐成熟,经济实力增强,大批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涌现。第四,有了政策法规支持。中央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省份,已经认识到发展汽车维修连锁企业,提高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的重要性,相继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发展连锁维修企业的政策。
3汽车连锁维修企业的主要优势
3.1数量多,分布广、门槛低。连锁经营的核心在于实现了资源整合与共享,既能发挥大型团队的整体优势,又不失中小个体的灵活,连锁店面因为可以获得总部的全方位支持,因而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有利于集团整体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占领市场。“点多面广”的连锁店在为广大客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的同时,也为连锁企业创造了高额的利润。
3.2规模优势带来价格优势。汽修连锁店把分散的经营主体组织起来,扩大了经营规模,并借助连锁总部的规模优势,整合采购、配送、物流等渠道,精简管理、经营成本,实现了成本最小化,以成本领先带动价格优势,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而实现整体利润最大化。
3.3网络化和专业化使得“快速、便捷”的维修服务成为可能。“快速服务”是汽修连锁企业典型的差异化战略。另外,适度的专业化不仅使得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灵活,广泛布局的同时,提高了维修质量,缩短了作业时间。
3.4规范化和标准化经营使得汽车维修服务的质量得到保证。各分店在总部统一管理下按照分散自主经营、集中统一管理、统一采购配送物品的方式经营运作,由于拥有维修技术资料和技术人员的保障,配件来源相对稳定畅通,业务量充足,加之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形象、统一管理,规范化的经营模式不仅增强了企业诚信度和社会认知度,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更为维修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4目前我国建立汽车连锁维修企业的具体路径
4.1推行品牌战略。品牌是对维修企业战略、经营理念、追求、文化等的高度凝练和形象表示。推行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关键是我们要采取恰当的策略实现建立强势品牌,创建一个品牌,不仅企业形象标识系统很重要,重中之重是企业的内涵建设,如推行汽车维修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系统,培育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等。
4.2与周边环境相结合,建立强大的总部。国外知名连锁品牌都有一个能量强大的总部,首先他们都依托强大的资金基础,或整车厂家,或大型零配件企业或汽车维修设备企业,或风险投资,或他们的组合。建立强大总部,意味着建立强大的配送中心和配送网络、信息系统、以及具有一流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人才队伍。
4.3与4S网络相整合。中国的市场宽广,地域差异大,车型多样,布局分散,以及4S店本身投入大,管理不善等原因,造就了4S模式今天的窘境。但4S模式对于主流高端品牌汽车有不可磨灭的优势。众多汽车品牌已经建立的4S体系面临着经营困难,他们的出路在哪里?除了被淘汰出局,若能主动与一些优势资源合作走连锁服务道路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而整车生产商若能够充分认识到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他们是否也可以学习日本特约维修站的经营模式,日本的特约维修站模式其实也是一种连锁模式,如果能借助厂家的资金、配件和技术优势加上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完全可以走出垄断的桎梏,赢得消费者和市场,在汽车后市场得到更多利润。
4.4走适度专业化的道路。在美国汽车维修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专业化,但我国现阶段不宜盲目追求专业化,要在投入和车流量上寻找一个相对平衡点,选择合适的市场覆盖策略,还要考虑到技术优势,做好市场定位。
4.5人才战略。要建立强大的连锁品牌,必须实行人才战略。首先要有连锁经营模式的管理需要现代化的管理人才,特别要做好总店龙头的运作、处理好总店和分店的关系。再者汽车技术更新迅速,维修手段、方法和维修工具、设备不断变化,这些都需要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强的技术人才。实行人才战略,不仅在需要教育的支持,企业和行业也要投入很多。在日本和美国,对汽车维修技术人才都有非常严格的准入和考核机制,企业也特别注重培训和人才的成长。
4.6寻求政府与行业的进一步支持。政府或者行业协会都要发挥领导和管理者的作用,高屋建瓴的制定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使企业规范经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在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汽车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玉民.美国汽车维修业的特点[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3.(6).
[2]赵恩涛.美国汽车服务业的特点与趋势[J].连锁与特许.2004.(4).
关键词: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无形资产;联盟战略
引言:
随着国际统一市场的不断形成,商业国际与经营规模化成了世界零售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图书发行业目前正面临着外资强势抢滩与市场细化,买方市场萎缩的双重挑战、而连锁经营正是在这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低成本、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商业运作手段之一。国外图书连锁经营己经成功运作并获得极大成功,欧美国家连锁书店占据了图书零售业重要地位,美国四大连锁书店巴诺、鲍德斯、百万、皇冠的零售额占美国全年图书零售额50%、英国70%的图书零售市场控制在25家连锁店中、日本几乎没有独立的经营书店,几乎所有书店在某种形式的连锁状态下经营、实际上我国在加入WTO之前整个出版发行行业的集团化连锁经营己经在全国各省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有的连锁经营己具相当规模,如上海图书城、深圳书城、北方书城等,有的正在筹备之中。[1]
1.新华书店连锁经营紧迫性和必要性
1.1紧迫性
2001年以来,我国书业的最大动作莫过于连锁经营了。上自、新闻出版总署,下至各省市新华书店,乃至民营书店都在关注或忙于开展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生命力旺盛的商业形态,连锁经营确实值得推广。在全球范围内,连锁经营已成为零售业的主导模式,沃尔玛、家乐福等已用连锁的方式创造了商业奇迹,美国的巴诺连锁书店、英国的W.H.史密斯连锁书店、加拿大的查普特斯连锁书店、日本的纪伊国屋连锁书店等也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代表新兴商业形态的连锁经营,最主要的特征是实行统一商业标志、统一经营理念、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和统一配送等,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形成强大的网络销售能力和低成本规模扩张能力。连锁经营适应了便利化、个性化的现代消费趋势,能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在我国出版物发行业必须加快进连锁经营的引入和推进,尽快改变书业流通领域分散、低效的格局,才能适应国际出版发行业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1.2必要性
根据加入世贸总协议,中国将在2001年放开图书零售市场,2003年,放开图书批发业务。它会给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业带来什么?从国家新闻出版署到各地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以及出版发行业的老总们都一致认为,这将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次前所未有、且十分严酷的挑战。他们大多例举了令中国出版发行界大跌眼镜的德国贝塔斯曼读书俱乐部。两年前这家国际超级书店驻进上海时,尽管国家对其有很多限制,但它们的固定会员到今已发展到150万人,再加上以前参加过的会员,少算也有300万人。1999年我国图书出版业销售额是800万元,而德国贝塔斯曼一家的收入就高出我们一倍多。他们说像德国贝塔斯曼这样的国际超级书店集团不要多,只要有三五家,就会凭借着他们强大的资金、超大的规模迅速占领我国图书出版市场的很大一块份额。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於良进一步分析说,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出版发行业从规模经营的综合实力、出版发行的市场运作以及出版发行业的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西方出版业与市场经济融为一体,在策划、制作、营销、合同、会计、统计、审计、法制、管理等多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健全的市场游戏规则,而我国出版业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解脱出来。[2]为了迎接WTO给中国出版发行业带来国际冲击,新华书店只有实行连锁经营,在规模上做大,在服务上做好,在成本上做低,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2.传统经营向连锁经营衔接的若干问题
2.1体制问题
长期以来,新华书店主于有国家政策扶持,始终把自己强调为。文化企业,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忽视了“企业”的本质,远离了市场,对市场经济缺乏驾驭能力、随着图书发I体制改革的深入,从最初集体个体书店对图书市场的蚕食,到后来邮政部门、出版部门、教育部门等权力部门对图书发行的介入,以及盗版、买卖书号等,这种不健康的图书发行局面,使非怯书商和违规违纪单位大发不义之财,而遵纪守法的新华书店受到冲击,失去了一些市场、从新华书店自身发展来看,多年来一直以教材、教辅发行为主,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经营结构失衡,经营机制僵化,形成了经营惰性、特别是县级新华书店由于受到资金、信息、市场、经营风险等限制,图书品种备货过少,促销不力,丧失了商机、新华书店要从目前图书经营困境中走出来,实现图书连锁经营是图书发行行业从传统销售方式向现代营销方式转变,从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有效途径、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必须解决新华书店现行体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有限公司,对新华书店进厅改造,通过股份制形式,组建全国或区域性的连锁经营总部,并在大中城市率先实现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向中小城市辐射,最终构建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的图书连锁经营网络体系、优化图书市场秩序,使非法出版物(包括盗版书)没有流通空间,把图书连锁经营做大做强,扩大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
2.2管理制度
新华书店实行连锁经营后,以前的一些管理方法己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必
须按照国际化管理来运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一般图书销售是个精细的管理工作,从图书市场的调研、预测到出版信息的掌握,从货源的组织到对读者的宣传;从图书的陈列销售到库存图书的保管与情理;从图书的售后服务到信息反馈;可以说图书整个销售流程是环环相扣的,不论哪个环节上出现管理上的疏漏,都会造成整个销售流程的中断、而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是国际广泛采用,最具权威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它有着非常强的功能接口,可以解决图书连锁经营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它既可以解决以前管理政出多家,各个部门之间业务不能有效接口问题,还可以通过目标的提出组织实施检查、考核,纠正不合规范因素;预防、改进、制定新目标这样一个“闭环”每年不断有明确的目标提出,并且有措施跟上,抓落实,抓提高,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可以使管理不断跃上新的台阶。2.3计算机网络平台
对规范化的图书连锁经营来说,计算机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图书连锁经营的“神经中枢”,它既是商品经营的管理平台,又是销售信息的传输管道、以前,新华书店只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收款平台来使用,没有发挥其管现、进货、指导销售的功能、在业务管理上始终是一种粗放型的码洋管理,书店进了多少书,卖了多少书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数字,无法对某一品种进厅跟踪管理,而一些与图书销售密切有关的信息,如出版动态。读者需求、图书市场预测等,没有一套科学的技术手段进厅监控、从目前各大集团计算机网络运行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管现总体是多系统并存、多无化发展,所开发的软件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使用的软件系统只解决了零售环节的问题,而采购、配送环节依然问题百出,还没有一套软件系统能解决整个图书销售流程各环节的问题、现在各省自己花钱开发的软件从使用情况来看各有利弊、如果没有一个行业统一的软件管理系统,那么跨地区连锁经营必将问题百出、如果图书发行行业通过行会组织,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开发统一
的行业软件系统,那么,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加快新华书店图书连锁经营进程,冲破计算机网络系统“各自为政”的束缚。
2.4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问题一直是图书经营中的薄弱环节、而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如果没有强大的
物流配送作支持,则连锁经营只是纸上谈兵、可以说连锁经营的首要核心就是要建立起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达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的规模化优势、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以最佳服务、最低成本,提供最高质量服务、我国图书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有些方面还是空白,我们可以借鉴沃尔玛公司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少走弯路、沃尔玛物流配送中心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采用了“无缝点对点”的物流配送系统。“无缝”是指整个供应链达到一种非常顺畅的链接,能够为商店和顾客提供最迅速的服务、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
尽可能降低成本,成本的降低就可以让利与消费者,这就是沃尔玛的经营策略、沃尔玛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经营策略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2.5人才问题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管理要人来实施,企业的财富要人来创造、新华书店实现图书连锁经营后,不仅缺乏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还缺乏大量的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精通图书营销。图书宣传,熟悉物流配送等专门人才、目前新华书店系统有职工14余万人,平均每个售书点有职工77人,而国内集体、个体书店为28人,国外书店平均不足5人、新华书店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进厅减员增效,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将富余人员分流到其他一些新兴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领域,如物流配送领域等、另一方面,新华书店从业人员与国外书店人员的素质比较来看,不论是知识结构、文化水平以及敬业精神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提高职工素质,目前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实行岗前培训,或脱产培养,员工取得了从业结业证后,才能持证上岗、我们不仅要引进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要注重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图书连锁经营立于不败之地。
3.新的行业发展战略
3.1供应链一体化战略
在传统的市场竞争中,零售业之间、批发业之间、制造商之间进行着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就是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之间有着利害关系的市场主体,也进行着残酷竞争,彼此以对方为对手。但现在需要其相互之间及其内部竞争对手之间协同竞争,因为,消费者需要的是速度、效率、灵活性、准确性、高品质、合理的价格等的有效组合,消费者需求至关重要,因此竞争与对抗应在供应链的基础上进行,应在顾客、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之间,贯穿供应链网络,进行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这就要求零售商及上游企业打破传统经营理念,再造商业竞争体系。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要按供应链一体化战略进行规划。由于连锁经营本身需要有一流的信息支撑系统和配送系统,而且连锁公司组织化程度、谈判与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等都相对较高,因而有条件和实力实现以新华书店连锁公司为中心或主体地位的供应链一体化战略。新华书店供应链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还必须做好以下重要抉择:用何种方式同上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在何时利用供应链网络。
3.2注重无形资产战略
过去零售企业的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有形资产的销售力,但现在更应注重无形资产的打造能力,尤其是要特别关注以下无形资产: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品牌价值含量、商誉、人力资源拥有量与整合水平。新华书店的品牌价值含量比较高,也有良好的商誉,但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适合产业扩张与经营的人力资源有多少?实事求是地讲,这两项是新华书店的薄弱环节。在推行连锁经营的过程当中,若能培育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能广纳社会英才并提高人力资源整合水平,则新华书店连锁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会更高,其品牌价值将倍增。当然,做好这一项工作的关键点是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设好新华书店连锁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
3.3联盟战略
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指的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进行的合作。从实践来看,这些合作往往发生在竞争对手之间,合作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形式是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大公司共同组建一个独立于母公司之外的新公司,从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新的竞争中打击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实行战略联盟,有利于避免在高度激烈的竞争中同规模巨大的竞争对手直接较量,从而出现两败俱伤的不利局面;可以迅速获得击败主要竞争对手的资源与力量,成为价值链条中关键环节的领导者;可以获得公司迅速扩张所需的资金,减少独立投资的风险;可以快速地进入一个新兴市场,获得核心竞争力。[4]在建立战略联盟的过程当中,新华书店可以主动出击。首先,提高整体战略管理水平,从企业在整个文化产业全局中的竞争地位和竞争能力角度来考虑和制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战略,并从战略需要出发,主动而又积极地选择战略联盟对象。其次,要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以提高自己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的战略地位,让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愿意与自己实现战略联盟,要能做到这一点,新华书店关键是要控制产业链条中“产”和“销”两个关键环节,并提高自己在制度、组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我国加入WTO之后,图书零售业首先面临的就是国外图书连锁经营的挑战、而我国图书市场实现连锁经营还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是对连锁经营客观复杂性认识不足、出版产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在实现连锁经营的认识方面存在简单化的倾向、传统经营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出版产业的发展,也成为新华书店实施连锁经营的巨大障碍、在图书连锁经营的道路上,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只有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怯,不断解决新问题,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柯华.浅谈图书连锁经营问题[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2(5):72.
[2].中国书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中国出版业做“狼”还是做“羊”?.新华网.
连锁经营实质上是一种企业有形与无形资产的转让与承接,实现低风险资本扩张和规模经营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它以科学的组织形式、专业化经营、标准化经营是连锁企业获得较好的规模收益。它具有天然的经营优势。
连锁经营作为现代零售商业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是与传统的独立商店相对而言的,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同一店名下有多家商店,按规范、统一的原则和标准来经营,使连锁经营能够获得传统零售商业组织形式所不能获得的规模效益。
由于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对连锁经营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不够,再加上实践不足,在具体的发展过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连锁经营类型单一,管理体制落后,经营规模较小,规范化程度低、标准化差,连锁企业的总店和分店之间缺乏内在经济纽带,配送中心建设和发展滞后,统一配送率低,经营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员缺乏,店址和业态选择盲目性强,连锁经营企业资金不足,自有资金比例偏低,连锁企业自身品牌优势不明显,连锁企业缺乏自己的企业文化,外部配套硬件建设落后,经营缺乏特色等。
我国连锁经营中之所以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主要有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原因。而只有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才能扩大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经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才能促使我国零售企业建立新的经营机制,提高它们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期市场竞争能力;才能发展和壮大我国零售企业的实力。因此,必须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1.为了促进我国连锁经营尽快进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政府应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通过宏观政策指导,选择和确立连锁商业的发展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分阶段推进的路子,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健全关于连锁经营的法律与制度,促进连锁经营的规范和统一,深化商业流通管理体制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推进连锁经营发展;完善市场管理制度,杜绝有关管理部门的非规范性干预,在工商管理方面,简化登记和办证手续,促进连锁经营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对现行的税收制度进行改革,与国际上先进的税收制度接轨来推进连锁经营的跨区域发展;同时应加快建设对社会开放的物流配送中心,以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保证商品在流通中质量的可靠性。
2.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实现效益梯度增长。首先,通过兼并重组,减少同业竞争,实现零售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集约整合和跨越发展,以扩大经营规模,实现经营效益的不断增加。其次,大力发展特许连锁,首先迅速抢占国内零售和服务业市场。积极探索、完善发展特许连锁所需的各项支持系统;建立健全特许连锁的法律制度,大力发展促进特许连锁的中介组织。同时积极开拓小城镇和农村市场,大力发展与其消费水平相适应的连锁超市。
我国的小城镇和农村是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尤其是那些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交通方便的沿海小城镇和农村,传统零售业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我国连锁零售业应积极了解那里居民的生活消费习惯、民俗文化,积极与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合理建立连锁分店,扩大销售规模。3.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品牌战略,使连锁零售业由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品牌竞争、价值竞争,树立连锁零售业在消费者心中健康、诚信、充满活力的整体形象。积极开发自有品牌,针对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通过塑造强有力的品牌个性,维护巩固现有市场地位,同时结合适当的品牌延伸和开发销售新产品,以实现品牌资产增值。连锁零售企业还应注重经营理念的创新,积极实施知识管理,注重长远战略的制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降低经营成本。
4.加快人才培训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我国连锁商业的现代化水平。现代连锁经营亟需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并掌握现代技术装备,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一大批素质较高的员工。因此,要依靠部门、地方、社会的力量,建立应用人才教育、培训、考核的体系和制度,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适合我国连锁商业发展的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连锁经营人才。同时应加快计算机、电子收银机、条形码等硬件设施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相应配套的各类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广。进一步改善仓储设施、配送中心等流通设施,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系,使我国连锁商店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发展。
5.加强连锁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建立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促使企业内部行为的规范化,提高店面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水平,树立经营特色优势。提高企业资本的运营与管理能力,重视连锁企业的纵向整合,形成“上下游”之间的综合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逐步培育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的企业文化。同时应立足本土,积极创新,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努力降低经营成本,走中国特色的发展连锁经营道路。
[关键词]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经营管理制度化建设
“连锁经营”是在激烈的商业竞争和杜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推动下而产生的先进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它是由在同一经营字号的总部统一领导下的若干个分店或分支企业构成的联合体所进行的商业经营活动。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专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及现代化管理手段,使复杂的商业活动相对简单化,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连锁经营实质上是一种企业有形与无形资产的转让与承接,实现低风险资本扩张和规模经营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它以科学的组织形式、专业化经营、标准化经营是连锁企业获得较好的规模收益。它具有天然的经营优势。
连锁经营作为现代零售商业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是与传统的独立商店相对而言的,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同一店名下有多家商店,按规范、统一的原则和标准来经营,使连锁经营能够获得传统零售商业组织形式所不能获得的规模效益。
由于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对连锁经营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不够,再加上实践不足,在具体的发展过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连锁经营类型单一,管理体制落后,经营规模较小,规范化程度低、标准化差,连锁企业的总店和分店之间缺乏内在经济纽带,配送中心建设和发展滞后,统一配送率低,经营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员缺乏,店址和业态选择盲目性强,连锁经营企业资金不足,自有资金比例偏低,连锁企业自身品牌优势不明显,连锁企业缺乏自己的企业文化,外部配套硬件建设落后,经营缺乏特色等。
我国连锁经营中之所以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主要有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原因。而只有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才能扩大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经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才能促使我国零售企业建立新的经营机制,提高它们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期市场竞争能力;才能发展和壮大我国零售企业的实力。因此,必须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1.为了促进我国连锁经营尽快进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政府应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通过宏观政策指导,选择和确立连锁商业的发展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分阶段推进的路子,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健全关于连锁经营的法律与制度,促进连锁经营的规范和统一,深化商业流通管理体制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推进连锁经营发展;完善市场管理制度,杜绝有关管理部门的非规范性干预,在工商管理方面,简化登记和办证手续,促进连锁经营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对现行的税收制度进行改革,与国际上先进的税收制度接轨来推进连锁经营的跨区域发展;同时应加快建设对社会开放的物流配送中心,以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保证商品在流通中质量的可靠性。
2.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实现效益梯度增长。首先,通过兼并重组,减少同业竞争,实现零售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集约整合和跨越发展,以扩大经营规模,实现经营效益的不断增加。其次,大力发展特许连锁,首先迅速抢占国内零售和服务业市场。积极探索、完善发展特许连锁所需的各项支持系统;建立健全特许连锁的法律制度,大力发展促进特许连锁的中介组织。同时积极开拓小城镇和农村市场,大力发展与其消费水平相适应的连锁超市。我国的小城镇和农村是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尤其是那些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交通方便的沿海小城镇和农村,传统零售业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我国连锁零售业应积极了解那里居民的生活消费习惯、民俗文化,积极与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合理建立连锁分店,扩大销售规模。
3.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品牌战略,使连锁零售业由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品牌竞争、价值竞争,树立连锁零售业在消费者心中健康、诚信、充满活力的整体形象。积极开发自有品牌,针对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通过塑造强有力的品牌个性,维护巩固现有市场地位,同时结合适当的品牌延伸和开发销售新产品,以实现品牌资产增值。连锁零售企业还应注重经营理念的创新,积极实施知识管理,注重长远战略的制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降低经营成本。
4.加快人才培训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我国连锁商业的现代化水平。现代连锁经营亟需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并掌握现代技术装备,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一大批素质较高的员工。因此,要依靠部门、地方、社会的力量,建立应用人才教育、培训、考核的体系和制度,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适合我国连锁商业发展的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连锁经营人才。同时应加快计算机、电子收银机、条形码等硬件设施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相应配套的各类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广。进一步改善仓储设施、配送中心等流通设施,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系,使我国连锁商店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发展。
5.加强连锁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建立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促使企业内部行为的规范化,提高店面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水平,树立经营特色优势。提高企业资本的运营与管理能力,重视连锁企业的纵向整合,形成“上下游”之间的综合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逐步培育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的企业文化。同时应立足本土,积极创新,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努力降低经营成本,走中国特色的发展连锁经营道路。
参考文献:
[1]单小芬: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财贸研究,2002.6
[2]郭馨梅邱战槐:提升我国连锁零售业竞争力的途径,商业经济文荟,2006.3
关键词:医药;连锁经营;WTO
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的有关条款,中国将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外资的进入,这对中国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将会是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外资进入的冲击,我国医药流通企业都在探索合适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以组织结构扁平化、流通速度快、节约成本的连锁经营就成了众多医药企业的选择。2001年和2002年两年间,中国现代医药流通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纵观我国医药连锁经营市场,既有许多优势条件,也存在许多问题。
中国医药连锁经营发展的现状
在过去的两年中,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01年前后,全国大约有200多家医药连锁企业,5000多家连锁医药零售商店。由于医药零售点高达20%—40%的毛利率,许多投资者在等待市场进入的机会。另外一个特点是医药连锁经营市场出现了制药企业、老牌医药流通企业、原有医药批发企业共同竞争的现象,更多的制药企业倾向于建立自己的连锁店。
如果我们把2001年称作医药连锁经营的元年的话,2002年可以称得上是扩张年,一些制药企业和纯粹流通企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扩张势头。三九医药集团作为50家可以跨省连锁的企业中为数不多的生产企业,2002年第一季度,该公司行动神速、不事张扬的收购了国内400多家零售药店,并且计划要花13亿元在3年内开8000家连锁要点,力争占领国家不低于5%的零售市场份额。深圳万基的目标是在未来三五年内投资20个亿在全国建立1000家药店,每年达到10几个亿的销售额。同仁堂要在2003年前建500家分店。一些纯粹医药流通企业也开始了扩张,北京金象大药房大规模吸纳特许加盟店,打算在未来3年内北京及全国范围建立500家连锁店,其中北京地区200家,预计销售额将达10亿元。
医药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1.连锁经营数目虽然多,但规模小,市场份额低。我国现有医药连锁经营企业200多家,拥有门店5000多家,但其中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在较为成熟的美国、加拿大市场,前10家药店就占了整个零售市场的50%,但中国最大的200家连锁药店加起来只占了市场的15%,市场覆盖面小,不能承担起分销的重任。
2.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区域限制,影响了医药连锁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管理体制,是医药连锁发展的瓶颈。由于各级医药公司的存在,许多医药连锁经营企业仅仅局限于某一城市或地区,部门分割造成的“小商店林立”现象,虽然国家药品监督局已经允许一些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跨省经营,但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开办连锁经营的申请拖延或人为设置障碍的现象还屡见不鲜。
3.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目前,绝大部分医药连锁企业仍然为实现标准化经营,未能实现管理上的集权化和一致性。企业只注重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加,许多连锁店只是挂上了总部的牌子,其原来的单体店经营模式改进很少甚至照搬,根本没有达到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律的统一,而且内部管理分工不明确、协调缺乏科学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不能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化优势和价格优势。
4.配套政策和法规滞后。我国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药品监督局为了规范药品零售市场,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对我国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化和统一经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加入WTO后的中国医药连锁经营飞速发展的需要。再加上我国还没有成熟的针对连锁经营的法律法规,使主管部门对于连锁商业中出现的假连锁等现象束手无策,极大的制约了整个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与发展。我国医药连锁经营的框架构建思路
1.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
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先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然后通过优化整合,逐步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同时应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也可以考虑加盟店,待时机成熟进行收购转化为直营店。
(2)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有着丰富的医药连锁经营的管理经验,而且在医药流通中有品牌效应,应该采取特许连锁方式,同时也要注意加盟店的质量,防止假连锁和不规范连锁。
(3)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只有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3.整合现有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为迎接外资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连锁经营的最终目的市取得规模效益,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分店数量才能充分发挥连锁总部的物流配送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中国目前有200多家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面对即将来临的外资冲击,迅速改变我国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现状,运用整合甚至是医药联盟的方式提高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4.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取消地域限制,为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国家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出台针对医药连锁企业的法律法规,使医药连锁经营在我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国家药品监督局应该加大放开的力度,特别是取消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限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为医药连锁经营的地区、跨省经营扩张扫除障碍,同时加强对医药连锁经营审批的管理,使医药连锁企业的扩张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
5.实现保持统一和有效激励的充分结合。保持店面、广告、物流等方面的统一,是连锁经营的重要表现形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是连锁经营的价值所在。在总部和分部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只注重统一而忽视了对分部的管理,否则不能达到整体的有机结合。
6.降低药品价格,实现薄利多销,让利于消费者。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逐步放开,特别是OTC(非处方药)的放开,医药连锁形式减少中间环节,同时资本大量流入使竞争趋于激烈,药品的价格下降已经是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尽快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消费者。只有将最终顾客作为上帝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7.连锁分店的设置应该以便民为原则。医药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它的销售也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方便、快捷的需要。医药连锁企业药店店址应尽量选择在居民区、商业区中,使人们方便购买。在这方面医药连锁企业可以借鉴日常商品连锁店和超市的网点设置,而且可以考虑与它们平行设置。
8.提高医药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传统观念认为,药店只是销售药品的场所。但是,随着OTC药品的普及,老百姓已经将药店当作了小医院,常常会提出一些与药品疗效有关的问题。医药连锁企业必须重视,提高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
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出现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但是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笔者相信,只要充分利用发展机会,遵循科学的医药连锁经营框架构建思路,在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之后,中国的连锁经营企业还是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世谦:《连锁店经营管理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牛海鹏:《特许经营》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3]杨文杰:“加快发展我国连锁经营的对策”(《商业经济研究》1998,(6))
「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探索了连锁经营的优势,指出发展连锁经营可以完善商业经营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发展连锁经营势在必行。
所谓连锁经营,是指在流通领域中,若干同业商店以统一的店名、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经营方式、统一的管理手段连接起来,共同进货、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实质是把现代化的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发展连锁经营,可以改变我国商业中陈fl!的经营观念,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方式,完善经营机制,为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可以促进大流通、带动大生产,改进传统商业,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连锁经营在我国沿海地区和部分大、中城市已经起步,而且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日益显示出其经营优势已成为我国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并加快向汽车、医药、烟草、家居建材、加油站等多业种渗透,显示出厂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连锁经营的优势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理论和物流管理两个方面:
一、连锁经营的理论优势
1、优化资源配置连锁经营的“八个统一”是基本的要素:统一店名,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广告,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实现这些统一,就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互相协调起来,因而有利丁资源的配置,使得企业资源共享,不会出现浪费现象,既节约厂费用,又提高}一作效率和效益
2、提高市场占有率连锁经营要想实现规模效益,必须在分店的设置上多动脑筋在合适的地理环境中,开设数量合适的分店,这样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打‘大产品的销售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不容忽视,这是发展连锁经营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规模效益正是连锁经营最吸引人的优势
3、强化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选择统一的建筑形式,进行统一的环境布置,采用统一的色彩装饰,设计统一的商徽、广告语、吉祥物等,这种形象连锁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公众广告企业要实现规模效益,就要在各地开设分店不同地区的顾客,反复接受同一信息的刺激,久而久之,会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认可,进而发生兴趣,这对丁树立与强化企业形象极其有利连锁经营企业的}一作人员,统一着装,包装物上统一印刷图案,这些都能给顾客一种整洁、规范的感觉,使顾客愿意光临,而且通过顾客无意识的宣传,提升厂企业在公众心目中形象,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奠定厂坚实的基础
4、提高竞争实力连锁经营的各分店在资产和利益等方面的一致性,使得连锁企业可以根据各分店的实际情况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施经营战略,可以对原先独有的销售措施、广告策划、硬件设施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使整个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同时,灵活的经营管理又使连锁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方法、经验能迅速有效地在各连锁分店内贯彻实施,这些都大大加强厂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
5、降低经营费用连锁经营企业以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的经营方式为主,减少厂售货劳动,因而雇员相对较少,节省厂}一资成本,节约厂场地费用在连锁超市中,商品明码标价,顾客可以自由挑选,顾客节省厂购物时间,也节省厂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加快厂顾客的流通速度,增加厂客流量总之,连锁经营与非连锁经营在总成本费用上的差距很明显我们对同样数量的两种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显示,连锁经营企业的费用较之其他零售商场约低10个白一分点
6、引导生产领域连锁经营企业通过扩大规模而增加效益企业在各处设立分店,商圈很)’一,因而对众多消费者的需求有比较全面、客观的厂解进货时,可根据顾客需求,结合市场供求来大批量进货这样一来,连锁经营企业在市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连接生产与需求的桥梁生产商可根据企业进货的数量、种类等来进行生产,从而使生产与消费紧密挂钩,不致出现浪费生产资源和货物奇缺等情况
7,增加就业机会连锁经营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使得所售商品价格大幅度明显降低,等丁增加厂消费者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使他们能更多地购买其他商品或服务,乃至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从而扩大厂社会总需求从社会整体来看,必然会进一步促进社会各行业的就业人日总量的增加,增加厂就业机会连锁经营的优势
8、保护消费者利益要做到顾客至上,不仅要知道顾客的行为,还要分析他们的心理,他们付款的方式,以及他们对连锁企业的信任度要提供好的顾客服务,需要改进服务质量,对员}一进行商业培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连锁经营企业在管理上已日益完善,更趋向丁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并使得购物环境更加舒适、宽敞;服务人员的素质日益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_作效率大大提高;明码标价降低厂消费者购物的心理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方便顾客的购买;商品质量得到保证,并且价格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买得舒心连锁经营企业的种种经营措施和经营策略,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保护厂消费者的利益
二、连锁经营的物流管理优势
1、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连锁经营物流系统是由采购、仓储、流通加}_、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六个功能构成这些功能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各自特定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运行、共同产生出新的总功能,这个总功能再去协调各个子系统,从而使各子系统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保持协调一致,在发挥各自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总功能,实现商品的流动2、连锁经营物流的合理化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是其物流合理化的基础,而物流合理化则是整个连锁经营物流管理所追求的目标首先,物流合理化可以降低物流费用,减少商品销售成本其次,物流合理化可以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物流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连锁经营物流的标准化物流是一个大系统,这样一个大系统的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和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有关联系是系统能否生存的首要条件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能加快流通速度,保证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从而较大地提高经济效益
4、连锁经营的核心—配送中心配送是指以客户的需求为先导,围绕商品组配与送货而展开的接受汀货、预先备货、分拣加}_、配货装货、准时送货通货等一系列服务}_作的总称配送中心是承担物流专业化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这是因为连锁经营的集中化、统一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的,通过配送中心的作业活动,不仅可以简化门店的活动,从而降低连锁企业的物流总费用,而且还能实现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增值,并向门店提供增值服务因此,国外的很多企业都努力提高连锁企业的经营水平,以期为全面开进中国市场作好充分的准备面对现实,我国的连锁经营决不能坐以待毙努力发展连锁经营,其意义不仅仅在丁发展我国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甚至可以利用国外的优秀人才在竞争的过程当中,不断吸取教训和经验,为我国连锁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作入世后的竞争是残酷的,也是全方位的,是观念、技术、管理方法、人才等的综合竞争,发展连锁经营势在必行〔参考文献〕
[1]方光罗.市场营销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1997.f=}
关键词:农产品连锁经营;问题;对策
1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意义
(1)农产品连锁经营避免了传统经营方式的弊端。传统农产品经营方式以是农贸市场(由众多个体小商贩构成),农产品批发市场(由农产品批发商构成)为主。规模小、交易环节多、交易手段落后,流通成本高;农产品来源渠道复杂,市场仓储、保鲜设施不完善,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首先连锁经营购销责任分明,产品质量有严格把关,有助于净化市场,避免假冒产品流入市场。
其次连锁经营有助于规范流通秩序,提高流通效率。连锁企业实现大规模、快周转、低成本的优势,充分发挥规模经济,降低流通成本。再次,发展连锁经营,有助于形成统一、稳定的销售网络。
(2)农产品连锁经营有助于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是实现生产和消费对接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连锁企业能够广泛收集市场信息,使农民能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品种和产量,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提高农民在价格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力,能够提高农产品的整体价格水平,有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农产品卖难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问题。
(3)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有助农村产业化发展,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方面,连锁经营需要产业化的支撑。连锁经营的优势最终来源于整合过的农产品产业链上的资源,通过产业化支撑连锁经营。大流通必定要与大生产相适应,规模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连锁经营为产业化和订单农业提供市场前提。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中间企业必然要适应连锁经营的要求,提升规范化运作,进行订单式生产,逐步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双赢,实现产业化经营。
2农产品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目前已具备发展连锁经营的条件。首先,农业生产产业化程度提高,大生产必然要求大流通,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方式必将改变。其次,农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为农产品规模化流通和销售奠定基础。再次,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进步。对安全消费,健康消费和文明消费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在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无法发挥品牌共享的优势。生产连锁经营的优势就是在与连锁企业共享品牌和信誉,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而我国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加工和无标流通,假冒伪劣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许多连锁企业甚至不能提供相同的产品、服务和价格,所谓的品牌共享效应也就不能有效发挥。在构建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和流通领域标准化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特别是一些非规范认证机构和乱认证行为的出现,不断扰乱农产品标准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2)农产品深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较短。产业链是产业层次、产业关联程度、深加工程度和产品满足消费程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可加工程度就越深。农产品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市场销售过程中的所有相关产业。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相对较短。大部分农产品都是未加工或者是简单初加工,深加工程度低,竞争能力低,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产业链短已经成为限制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桎梏。
(3)供应链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农产品连锁企业质次价高。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将核心企业和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相关企业连接成一体,重新整合企业核心资源,提高联合效率,减少不确定性,从而提高整体运作的效率和效益。供应链上各个企业是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战略合作关系,追求的是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单个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每个企业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只专注经营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这样既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又可使辅业务高效率、低成本地运作,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连锁经营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供应链过长,相关企业合作关系不紧密,农产品经过反复倒手,质量下降,价格提高,使消费者转向农贸市场。
(4)缺乏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支持,物流配送落后。我国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农产品和农资专业物流企业比较缺乏,现有的国有农业流通企业,例如粮站、种子站、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缺乏规范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效率低下,亏损严重。而且现有流通企业缺乏相应的保鲜、冷冻设施,现代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配送落后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半径小,流通环节多。据统计,物流成本约占农产品成本的30%~40%,而生鲜农产品甚至在60%以上。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10%以内。
(5)连锁经营规模小,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由于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农村生产基地,经营网点分散,专业配送落后等原因,企业不能做到订单生产、批量采购、专业配送。导致各个经营网点大多各自从农贸市场采购,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3推动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策略
(1)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从现有比较成功的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经验来看,有稳定的货源提供高品质产品是其共同点。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既能保证货源,又能保证产品质量。
生产基地为农产品标准化提供了基础。应该加快农产品标准的制定。对农产品的品质、保鲜处理、包装、计量等质量标准做出统一的规定,对主导农产品品种标准,产品质量分级,专用标准,生产规程,质量检测体系,农业投入品及其合理使用建立符合中国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动上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
(2)依托农产品龙头企业和深加工配套产业,实施品牌化战略。初级产品档次低、价格低廉、市场面狭窄,经过深加工既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尤其是品牌产品更是品质和服务的象征。对于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起到重要作要。选择与生产基地和农民联系紧密,有一定规模。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形成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对产品进行深加工,为发展连锁经营奠定较好的基础条件。鼓励相同业态或经营内容相近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进行资产与业务重组,建立产权清晰的股份制核心企业,以此带动连锁经营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
企业联合为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条件。农产品及初加工品其可仿制和复制性非常大,也十分容易形成产品自身个性化和差异化特点,企业自有品牌产品设计和推广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实现农产品品牌效益。需要企业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制定可行的营销组合策略,充分发挥农产品品牌优势。
(3)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实现生产和销售对接。农业合作组织是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流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农村合作组织能够将农民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联接起来,解决农民的“卖难”问题。其次,农村合作组织可以将农民组织起来增强谈判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对农产品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
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如专业技术协会、农业合作社、粮农、果农协会等,将生产农类产品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目前我国的农业合作组织有如下几种形式:①农户出资,用产权连接的“专业合作社十农户”模式;②农户不出资,用合同连接的“公司十农户”合作组织;③用会员制连接的农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的各类服务协会。
(4)依托第三方物流,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水平。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各企业相互依存。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一是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都要有核心竞争力,从事核心业务的经营,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二是加强各个企业的联系,培育企业间的信任。企业的自利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将极大损害整体利益。
对连锁经营而言,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生产和销售企业可将产品配送委托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专门的物流管理人才、先进的加工配送设施,具备高度系统化、集成化和信息化的管理体系,能够对物流资源快速整合,具有规模经济的基本特点。依托第三方物流不但可以减轻其自建配送中心的资金压力,减少其物流成本,使企业专注于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且提高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农产品配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畅通无阻。
随着连锁经营的迅速发展,学者们开始关注连锁企业经营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就是连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Sorenson&Sorensen认为,连锁经营方式有助于企业创造财富,帮助零售行业和服务行业企业扩大市场业务份额,但是实施连锁经营必须有效平衡企业集中化和标准化管理与适应当地市场特殊性之间的关系。他们从组织学习的角度提出,采取直营和特许混合经营的连锁经营企业可以实现这种平衡,从而影响连锁经营企业的绩效。Simon等研究认为,连锁零售企业可以通过改进销售人员学习水平而增强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发掘企业的潜在竞争优势。连锁经营企业个人学习可以积极地影响组织学习与组织学习文化。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刘善仕等调查了我国83家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实践状况,认为,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实践与公司利润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在如何配合企业经营战略方面,连锁经营企业的人力资源实践存在很大不足。
大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实施低成本的战略,雇用低技能、低教育水平和低培训的员工。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职能担任传统“人事”的角色,而不是战略伙伴;沈东军、陈传明探讨了连锁经营企业销售类人员的特点以及管理这类人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连锁经营企业销售人员绩效的激励策略;刘莉以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获取、保留、发展模型,构建了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出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把好“素质关”“、流失关”“、愿景关”。综合来看,现有文献对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都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观点研究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策略还须进一步深入。
2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战略视角
2.1员工流失率高,人员素质偏低,不利于连锁经营企业长远发展
2008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进行了一项全国范围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参与该次调查的企业员工,约20.9%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约14.8%具有本科学历,仅2.6%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他均为中专和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这表明,连锁经营企业员工学历层次整体较低,在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广泛采用的形势下,员工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才能适应连锁经营企业长远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该次调查还显示,2007年度行业内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平均流失率为5.4%,基层管理人员的流失率为18.65%,收银员、理货员、防损员、仓储员等基层员工的流失率则更高。员工流失是我国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影响了连锁经营企业的持续发展。
2.2缺乏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程序简单,人力资源积累不足
近年来,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我国连锁经营企业普遍保持高速扩张态势,人员需求大,加之部分岗位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面临很大的人员招聘压力,连锁经营企业很少基于长期经营战略以及门店拓展计划和组织需求制定人员招聘、储备、培训、考核和晋升等长远规划。企业招聘员工,多是为满足新增门店急需岗位以及员工流失岗位,很少能做到有计划地提前储备人才。为节约成本,连锁经营企业往往简化招聘程序,只进行简单面试,而缺乏对于应聘者的全面考察。甄选标准上,企业通常关注是否有相关工作经验和相关工作技能,较少关注应聘者的才能与素质。不完善的招聘程序降低了企业招聘效果和人力资源积累水平,影响连锁经营企业的长远发展。
2.3忽视员工培训,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
从现状来看,大多数连锁零售企业对员工缺乏战略性的系统培训。企业没有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经验建立起一套实用的企业培训体系和方法,加之员工流动率太大,导致企业培训投入意愿不足。依据前述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受访企业培训预算年平均值约87.4万元,这些经费对于拥有大量员工的连锁经营企业而言,可谓杯水车薪。有调查显示,连锁经营企业对于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正规培训都很薄弱。
2.4绩效考核制度不适应企业发展战略要求
很多连锁经营企业对考核的认识有偏差,绩效考核不科学,流于形式,没有把绩效考核作为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手段,而仅作为对员工进行薪酬奖惩的依据。2009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实施的绩效管理和能力建设专题调研显示,大部分企业建立了绩效管理基础架构,但缺乏信息系统保障发挥其最大效果;大部分企业在绩效考核时,关注滞后性、短期指标,如收入、利润等财务性指标,而忽视前瞻性、战略指标,如客户、运营和学习成长等指标。绩效考核方面的短视影响了连锁经营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2.5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利于激发员工潜能,影响企业竞争力连锁经营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本土连锁经营企业员工薪酬偏低,但工作时间较长,工作量大。许多本土连锁经营企业为控制成本,还存在薪酬体制不合理,薪酬支付不及时,社保基金缴纳不足等现象。前述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显示,2008年,受访连锁零售店(店面面积3000~5000m2)店长平均年薪仅为5.6~8.4万元,相对其他行业偏低,缺乏吸引力。此外,大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内部晋升、加薪和奖金等激励空间有限,对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及潜能不利,也不利于员工积极参与管理。
2.6连锁经营企业缺乏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战略难以实现
我国许多连锁经营企业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往往受短期利益驱使,将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视为执行经营活动的工具,却忽略了企业对于员工的责任,员工感受不到企业的重视与关注,甚至发生损害员工权益的现象。这导致员工对企业缺乏向心力,降低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其服务质量。员工参与在当前中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广泛运用。因此,培育具有凝聚力的良性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价值认同感,鼓励员工参与,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实现连锁经营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
3基于发展战略,完善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1建立科学的战略人力资源规划,完善招聘机制
连锁经营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评估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第一,根据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包括某一个特定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等;第二,针对连锁经营企业未来的扩张计划和门店增加数目,制定长远人员储备计划和具体人力资源业务计划,包括员工招聘、储备、培训和激励计划等。苏宁公司就很重视战略人力资源规划。针对企业快速发展的情况,苏宁以公司战略规划为中心,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及规划,预测、估计和评价企业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加强人才招聘与储备工作,从而有效满足了企业高速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减少了人才缺口。基于发展战略的需要,连锁经营企业在招聘面试时,除了关注应聘者与职位是否匹配外,还应综合考察其才能和素质,更要考察应聘者的价值观念是否符合企业核心价值观,应聘者的发展期望能否在企业得到满足等因素,确保招聘的员工可以长期为企业服务。在门店人员的招聘选才方面,连锁经营企业可以借鉴麦当劳及苏宁“适当而非优异”的选才标准,提高员工的工作适用性以降低离职率。
3.2完善培训体系,加强战略导向的员工培训
培训是企业的战略性投资,关系到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确立。连锁经营企业应根据战略发展需要,结合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加强战略导向的员工培训,并将培训与连锁经营企业各个领导阶层的培养机制结合起来,提升企业内部组织优势,增强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连锁经营企业的培训可以立足于企业在经营理念、经营管理、企业识别系统和经营商标以及商品和服务标准等方面所具有的高度一致性特点,将新员工送到分店顶岗见习或者派老店有能力的员工到新店指导和训练新员工。通过这样的方式,连锁经营企业将可能在企业系统内成功培养出各级员工,从而保证连锁经营企业的统一标准化经营。连锁经营企业在培训时,要结合企业发展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多样、灵活的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理货员培训应强调操作、店长培训应强调管理、企业高层培训则应强调决策和对于行业趋势的研讨。
3.3完善绩效管理,建立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
连锁经营企业应根据战略发展需要,结合员工自身的能力,建立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将连锁经营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绩效评价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以使企业战略目标转变为具体的绩效目标和评价指标,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确保企业发展战略得以实现。连锁经营企业总部应建立一致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对各个分店实施统一、有效的考核,确保各分店运营标准化,树立连锁经营企业统一的形象。在确定考核指标体系时,连锁经营企业不仅要关注财务性指标,更应该关注诸如客户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服务达标等前瞻性战略指标,以确保各连锁分店在运营中能够有效贯彻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避免因短期行为而损害企业的整体、长远利益。在实施考核时,连锁经营企业应该根据不同岗位特征采用合适的考核方式,针对岗位特点合理地选取关键业绩指标,运用有效的绩效考核来激发员工工作潜能,并通过绩效考核将员工个人发展目标同部门目标、分店目标乃至连锁经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员工绩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4完善连锁经营企业激励机制,加强战略导向的人才激励创新
加强连锁经营企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必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战略导向的人才激励创新,激励员工自觉开发符合组织需要的潜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以实现连锁经营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建立战略性薪酬福利机制,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结合内外部环境及资源状况,选择恰当的薪酬福利策略,系统设计薪酬福利体系并实施动态管理,以促进连锁经营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连锁经营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用工形式,实行不同的计酬形式;应该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对员工进行公平合理的绩效考评,依据考评结果确定员工的薪酬级别和上涨幅度;在及时发放薪酬的同时,足额缴纳各类社会保险金,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福利保障。在薪酬之外,连锁经营企业还可以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实施富有吸引力的员工激励机制。如学习沃尔玛的员工利润分享计划和损耗奖励计划,与员工分享经营收益;有的连锁经营企业给予门店店长等重要员工或表现优异的员工特殊激励,如将门店经营管理权承包给店长,或对其给予分红权,甚至直接给予股票和期权激励等。这些措施将有利于连锁经营企业长期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连锁经营企业还应该加大精神方面的激励力度,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晋升通道,开展具有激励性的评比活动提升员工的职业成就感、荣誉感。员工参与是最佳人力资源实践的重要内容。鼓励员工参与管理,有助于提高连锁经营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使组织获得更高的绩效。
3.5构建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
关键词:连锁经营;方案;商业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202-02
连锁店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连锁店被称作是继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以后的零售业的第三次改革,连锁店是零售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中国市场经济日渐发达的今天,连锁店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为了连锁经济更好的发展,我们还是要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用来加快连锁经济的发展进程。
连锁经营指从消费者立场出发,以提高民众日常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标准化技术,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采购或授予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实现规模效应的一种多店铺扩张经营方式。我们的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现况特点有如下几点:一是连锁店在零售市场中份额在不断增加;二是多业态发展、规模扩展速度加快;三是地区集中化趋势明显;四是加盟店的扩张速度加快,但总体效益低于直营店。
一、中国连锁店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连锁店的规模较小,效益不佳
连锁经营的主要特征就是形成规模经济,连锁经营是规模经济的具体体现,它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从而使零售商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连锁经营能长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就是规模大、费用低、价格合理廉价、成本少、效益佳。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连锁经营的现况是规模较小、分布不均、市场定位出现错误以及经济效益的不理想。现在的连锁经营就只是有几家分店,这种情况下的连锁经济,规模达不到它所需要的发展要求,根本无法形成明显的规模优势。
(二)连锁店的配送渠道的问题
现在的零售商业的物流配送大多采用供应商直接送货、连锁商业自建配送渠道。而这两种配送方案的问题所在很明显地展示在连锁经营过程中。供应商直接送货时他会有很大规模的货物,他不会等到你说什么少了就送什么货,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供应商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连锁店也会被动地接受一些货物,造成货物的积压,形成成本过高的现象。其次连锁商业自建的送货渠道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多数中小连锁商业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自建的送货渠道中,以至于经常会出现配送工具的不齐全以及配送货物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导致连锁商业的货物出现断货或是产品更新换代的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都会对连锁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
(三)连锁经营规范化程度不高
在中国绝大多数的中小连锁商业还没有形成管理上的集中化和统一化,而在配送货物上也是统一程度低。在管理上只是照搬单体经营的模式,这使得连锁经营的价格优势以及规模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内部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在员工的分工和调配上也存在着问题,某些岗位上的员工几乎是只要在工作岗位上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而有些员工则悠闲自得,有说有笑,还能聚众聊天,造成忙闲不一的现象。这不仅给人一种上级管理不当的感觉,这也会打消积极工作的员工的积极情绪。在调配上,时不时就会出现岗位上无人的状况,只是因为被调到别的地方帮忙,给顾客一种不认真工作,管理组织散漫的感觉,造成对顾客的服务不到位,严重的就会流失一部分顾客。
(四)连锁经营的管理理念落后
不难发现的是,在大多数连锁商业中的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问题,现在的连锁商业大多数是由个体户发展起来的,而这些连锁商业的管理思想还停留在管理个体户商业的层面上,主要是依靠个人的才能和经验进行管理,凭借着员工的热情和销售技巧来发展连锁经济。而在商品的陈列、市场分析、产品组合、市场调研、店面选址、投资方向、服务水平以及人员管理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受投资者在个人知识层面、个人喜好、思想观念上的制约,在管理方式方法上还存在着不同的误区,比如用人方面上拉亲顾友,发展成家族企业,这在招揽人才上就出现了很大的漏缺,对专业人才的招揽和培养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得连锁商业发展速度缓慢。当然也有会模仿其他商业的发展形式,但只是模仿了一些皮毛,最后造成规模小、价位高、服务质量不好、成本高、没有特色、货物摆放混乱、人员冗杂、一人独权等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在管理上也经常会出现新开了一个连锁店,在这个连锁店进行筹备时,主要核心人物都去进行管理从而忽略了原有的连锁店,只是随时临时任命一人来管理,造成原有的连锁店一片混乱,工作接洽的不成功,给连锁经济带来麻烦。
二、连锁经济中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拓宽思路,实现规模优势
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上,而是要不断地拓宽思路,高瞻远瞩,要打破那些外界、内行的制约因素,不断的有效的增加连锁店面的数量,扩大经营规模;同时还可以拉拢相似企业,发展规模经济,提高效益;还要实现集团化和统一化,从而提高连锁商业的综合实力,实现规模经济。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快联盟商的加入,并让联营商从中得到益处,而不是一味的打压他们并且看不惯他们发展得比自己好,大家要做到互惠互利,争取得到共赢的结果。这样一来对连锁商业的发展也是有所帮助的。
(二)建立起自己的完善的配货渠道
都知道货物是重中之重,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货物谁都难以支撑商业的活动。若是货物运送的及时并合理,那么我们的经营也会很稳妥,我们的销量也会很理想。我们应该在配送渠道上多加注意,应该投一部分合理的资金用于建设自己的完善的配货渠道,以免出现断货或是大量库存积压的现象,造成连锁商业的成本。
(三)努力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在连锁经营上我们应该努力做到集中化和统一化,及时沟通和处理好总店与分店的关系,争取做到店面装饰的统一、商品陈列的统一、店面名号的统一、商品货物配送的统一、价格的统一、管理方式的统一、服务规范的统一等。在总店职能上,我们应该有所提高,特别是在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市场开发等方面上应该加强力度。现在是信息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开展商业活动也应该投入到当今社会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利用计算机的便利使得连锁商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货物管理、价格管理等形成统一,便利于总店和分店的统一管理。同时连锁商业还应该多投放些经历在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上。举行各种职工培训的活动,加强员工对工作的认知程度,学习和掌握基本工作知识和操作技巧,制定自己的管理规范,培养自己的管理型人才。在办培训班的同时还应让员工清晰地铭记本连锁商业的经营观念和服务标准等,使得顾客能够得到相同的良好的服务,这也会使得企业形象深入人心,为企业取得良好的效益做下铺垫。
(四)转变管理思想,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
针对管理层人员的知识和思想层面上的不足,组织管理人员走出去到成功的连锁商业里学习经营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出去学习和参考其他成功人士的做法,争取改变原有落后的思想理念,同时让管理人员知道不可再照搬原来的管理经验,而是要切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更好地经营连锁商业。在选择职工上,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不难发现的是,在连锁商业中员工中是管理层的亲人或是朋友的不在少数,而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总想着自己要比一般的员工高一个等级,甚至还有甚者想要有一些权利,当他们拥有一些权利以后形成一种独权的现象,员工提供的好的建议听不进去,甚至想办法阻止一些员工的发展,形成帮派,挤兑其他员工的状况。这也会造成混淆管理层人员的视听,对拢聚人心,让员工一条心的形势很难形成,也很难留住人才。在选取人才上,应该选一些真正拥有真才实学或是工作经验的人员,让他们给其他员工做出榜样,让他们带动其他员工的改进和提高。也可以让他们适当地给其他员工做一些演讲等,时常交流一下工作经验等,用以促进其他员工在专业知识上的认知、操作上的技巧、服务上的正确态度、树立敬业思想等,并且还要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还要注意灌输要以消费者为主的服务思想,力求消费者满意,用以提高整个连锁商业的企业形象,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连锁经济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连锁经济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扬长避短,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促使自己变得强大并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孙海悦.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 邝鸿.现代市场营销大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连锁管理人才,使学员在实践中充分而全面地检测自身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的不足,促使学员发现问题,从错误中学习,在失败中成长,提供解决问题的手段,增强学习效果,在成功与失败中更好地理解连锁经营管理理论,开发形成以连锁管理思想为灵魂,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资金流与物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沙盘软件系统。通过对软件系统的深层次开发,实现学员模拟运营流程规范、数据集成共享、模拟规则内置及自动监控、决策分析量化与简化、管理理论模型化和可视化、经营绩效全面量化评价。
二、可行性分析
(一)经济可行性
本系统开发基本上采用成熟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不仅有免费的编译程序软件可供使用,而且互联网有大量开源的程序模块,不需要引进昂贵的外来资源。另外满足系统运行需要的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利用学校本身已经存在的设备,软件的运行和维护有专业专职的实验员管理,所以系统的开发、安装、部署、运行和维护投入的资金较少,但带来的效益确是巨大的,故在经济可行性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二)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将采用成熟的技术进行开发,这种面向对象语言可以调用多种方法实现系统逻辑性较强的要求;为降低系统开发、维护和升级难度采用B/S模式,不仅开放性强而且易于扩张,使用方便;应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后台数据库,实现手段先进、简单、高效。
(三)运行可行性
本系统仅用于院校连锁经营管理模拟教学,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系统使用的对象是大中专院校学员,这些学员基本上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使用或接触过类似的软件,加上友好的系统界面,很好的人机交互能力,学员可以快速地掌握操作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需求分析在系统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于系统成败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经过调研分析,连锁经营管理教学系统模拟一个连锁零售企业,提供初始启动资金、经营环境等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员可以根据模拟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他各种数据资料,按照企业经营一般流程,完成企业规划、物流配送、补货配货、资金核算等经营管理活动。
(一)系统模拟主要功能
(1)模拟公司组建:模拟公司成员为4-8人,有公司总裁、门店经理、财务主管、信息主管、采购主管、市场主管、销售主管等岗位角色可供选择,学员在开始模拟公司的经营活动前应该先进行分工,明确角色及职责。当然,岗位角色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定期轮换和兼任。
(2)公司经营规划:在熟悉模拟企业运营规则后,各模拟公司从基本情况描述中获得企业运营的基本信息,运用SWOT等管理方法、方式、理论等分析企业,发现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有利机会和主要威胁,找出对企业生存、发展前景具有较大影响的潜在因素。根据未来市场预测和市场调研,本着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规划或调整企业战略,召开经营工作会议,制定公司各项经营计划,提出经营管理目标。
(3)门店设置:当模拟企业参与经营后,首先需获得门店,然后由总经理直接发起,对目标门店、商品种类、数量等进行设置。其次,门店经理可选择对不同的门店进行信息化和管理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出让时必须清空门店货物,出让后门店被系统收回。
(4)物流配送管理:这里指将货物从供应商采购一直到配送中心及某一门店,其申请可以是配货,也可以是补货。包含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和销售管理。即模拟企业对每季度商品需求进行采购,需提前做好采购计划,并及时给供应商送达采购订单,系统按时自动产生送货单反馈给企业,并收取货款。在供应商送货到达后,系统自动支付货款并更新配送中心库存;商品出售后,自动更新门店库存。
(5)资金核算与总结:年度经营完结后,模拟企业在总裁带领下对年内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先由财务主管编制财务报表,然后各成员分析所担任角色的工作对企业整体实际运营情况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反思在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是否存在问题,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从而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
(二)教师控制端主要功能
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要从录入数据的琐碎事物中解脱出来,一方面监控企业模拟经营进展情况,另一方面集中精力解答学员遇到的问题、引导学员理性思考。主要功能如下:
(1)系统管理:包括①数据准备,如企业规模设置、参与组数调整、门店信息修改、客户订单修改等;②监控查询,如各模拟企业经营进度监控、业务发生情况查询、资质及等级查询等。③输出功能,包括报表、学员花名单等的输出。
(2)系统控制:包括①开关控制,如强制破产、追加投资避免破产、紧急采购等,该功能设置开关功能,可选择关闭或开启。②进度控制,在门店获取、客户订单获取等操作时控制所有模拟企业经营进度统一。
(3)订单管理:主要实现模拟市场的商品需求订单的维护,包括增加、修改、删除订单的功能。
(4)竞价管理:主要实现多个模拟企业争取同一个门店时竞价费用的投入及排名。
(5)市场竞争管理:包括每个市场的订货会召开与结束的控制,根据商品定价排名进行订单自动分配,以及订货会结果查询等。
(6)根据每年度学员的报表分析评判学员经营业绩。
(三)学生操作端主要功能
学员作为实践的参与者,要从大量、重复的数据计算中解脱出来,根据模拟经营流程模拟操作,主动思考做出决策,反思总结经验。
(1)登陆/注册:学员需要注册成为模拟企业之一才可以参加经营,用户可以选择使用代码或企业名称进行登录。如果用户没有填写完整的登录信息就进行登录,则系统将提醒用户输入完整的登录信息,待输入完毕,该模块在用户登录时进行用户名和密码的有效性检验。如果用户没有注册,可以在这里注册,并进行角色分配。
(2)门店获得/出让:学员参与经营后,根据需求和经营决策选择购买或租赁当前可选门店,当不同用户选择同一家门店时,通过竞价的方式出价高者得。出让时必须清空门店货物,点击出让门店被系统收回。
(3)门店铺货:通过采购操作获得商品后,通过配送中心在门店进行铺货,即在不同的门店分配不同商品进行出售。可以随时查询显示拥有门店的容积,商品种类、数量、价值、当前售价等。还可以对门店商品数量进行更改,完成或撤销铺货。
(4)门店建设:模拟经营过程中,可选择对不同的门店进行信息化和管理建设,通过投资,提高经营效率和水平,从而吸引顾客提高销售业绩。
(5)采购管理:根据门店配货或补货订单,统一由配送中心集中采购,因商品存在采购提前期,需提前做好采购计划,并及时给供应商送达采购订单。
(6)销售管理:模拟经营的每个季度初,对各门店的在售商品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定价,系统根据各模拟企业的定价进行排名并自动进行销售订单分配,从而获得销售收入。
目前,我国的快餐连锁企业,各门店规模不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末单个门店平均人数为51人,平均年收入为75.5万元,大部分都符合小微型企业标准。连锁快餐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将已过开业期、持续稳定盈利门店设立为独立核算的子公司,充分利用国家对小微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于一些亏损门店,特别是新成立的门店,因为存在门店装修和开办费,容易形成亏损,可以设立为分公司,以抵消总公司所产生的盈利。[例1]某全国快餐连锁企业C公司在各地有连锁门店100家,收入总额为10000万元,利润总额为3400万元,总公司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80家盈利门店利润总额总计为3000万元,50家亏损门店亏损额总计为600万元。1、如果将盈利门店设立为子公司,亏损门店设立为分公司,则C公司应缴纳的所得税为:总公司汇总缴纳所得税=(1000-600)×25%=100(万元)。子公司缴纳所得税=3000×20%×1/2=300(万元)。根据税收政策的规定,小微型企业可以按照20%的税率减半征收。总、子公司共缴纳所得税为100+300=400(万元)。2、如果门店设立为分公司,则C公司及各分公司不能享受所得税优惠税率,全部所得额需要按照2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每年应纳所得税=(1000+3000-600)×25%=850(万元)。纳税筹划纳税类39此方案比第一种方案多纳税款450万元,纳税额是第一种方案的2.13倍。可见,通过不同经营情况设立分、子公司,可以使企业获得较大税收优惠。
二、业务分立模式
连锁餐饮业为保证食品质量,打造“放心厨房”,往往会延伸其发展产业链,开展种植、饲养为主的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涉及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多,幅度也比较大,应充分利用优惠政策,获取较高税收利益。1、自营农产品。连锁快餐企业一般将自营生产的农产品,用于中央厨房生产加工食品后配送至连锁门店。[例2]连锁餐饮C公司需要向全国分子公司餐饮配送,成立了一家中央厨房Z公司,负责加工食品和配送,本年自产农产品成本价为600万元,市场价为1000万元,加工后配送价格为市场价格加成20%,即1200万元,C公司因自产农产品所需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税款计算如下:增值税销项税=1200×17%=204(万元)。企业增值税进项税=0,自产农产品在种植期使用的农药、肥料等农资产品属于免税产品,不能获取增值税进项税进行抵扣。应纳增值税=204-0=204(万元)。企业所得税=(1200-600)×25%=150(万元)。自产农产品用于本企业生产加工,属于内部存货转移,计算所得税时,只能扣除实际发生成本600万元。Z公司应此项业务所需要缴纳的税款为354万元。2、分立经营。将农产品种植、饲养等业务与生产加工食品业务分立,投资新成立一个独立核算的H公司负责农产品的生产,成熟后再将农产品以销售形式卖给中央厨房,接上例,H、Z公司因自产农产品应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税款将大幅降低,具体计算如下:H公司应缴纳增值税销项税=1000×0%=0(万元),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H公司增值税进项税=0元,销售免税产品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应纳增值税=0-0=0(万元)。所得税=(1000-600)×0%=0(万元),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从事农产品经营所得免征所得税。Z公司增值税销项税=1200×17%=204(万元)。增值税进项税=1000×13%=130(万元),购买农业生产者生产的免税农产品可以按照13%扣除率计算增值税进项税。应纳增值税=204-130=74(万元)。企业所得税=(1200-1000)×25%=50(万元)。计算所得税时以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作为成本扣除,增加了税前扣除成本。由于该方案充分利用了自产农产品的增值税和所得税优惠,享受了税收减免,因而H、Z公司此项业务应缴纳的税款合计仅为124万元,比筹划分立前减少230万元,约为分立前纳税额的三分之一,税收效益非常明显。
三、销售变加工模式
关键词:连锁经营;经营模式;特许经营
中图分类号:F717文献标识码:A
1859年美国的乔治・F・吉尔曼和乔治・亨廷顿・哈特福特成功创办第一家连锁店“太平洋与大西洋茶叶公司”,此后不久,连锁经营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普遍成功,从而使商品流通领域产生了一场革命,推动了流通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这种经营方式的广泛关注,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连锁经营的优势及风险、连锁经营的规模、连锁经营模式及比较和连锁经营发展前景及趋势等方面。
一、连锁经营的优势及风险分析
连锁经营的快速增长,使得其优越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国内外学者对连锁经营的优势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际连锁经营协会认为,连锁经营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商业模式,并分析了其风险小、成长速度快、成本低等方面的优势。学者Andrew kostecka对连锁经营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认为连锁经营的最大优势在于特许经营,可以通过无资本的扩张来获得规模优势。王吉方(2005)认为,连锁经营是将现代工业生产的原理用于商业,实现商业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统一化,这使其具有明显的效益优势和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组织、成本及营销方面的优势。熊联勇(2006)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分析了连锁经营所具有的六大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价格优势、促销优势、渠道优势和营销队伍培养优势。也有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连锁经营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如睦蔚(2007)从规模经济理论、专业分工理论、信息经济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等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对连锁经营的制度优势做出了分析与探讨。对于如何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学者们也作了一定的研究。汪国华(2005)运用社会网理论构建了连锁企业的网络图,认为连锁企业优势的有效发挥与企业拥有稳定的网络资源有着重要的关系。另外,有学者从构建物流系统和信息系统的角度来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
当然,连锁经营也存在着风险。陈兵(2007)认为,连锁经营的风险有总部带来的风险、加盟者带来的风险、市场竞争的风险和中国20年连锁经营困难风险等;并指出通过连锁经营风险教育、损失预防和抑制、回避风险、承担风险和转移风险等方面来控制风险;同时通过一些量化方法分析了投资项目所存在的风险。汤伟伟(2008)在“现代连锁经营风险分析”中指出如果不将连锁经营这种组织方式与经营者的能力、资金以及市场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相结合,它是发挥不出自身所具有的优势的;并说明风险来源于经营者、市场以及总部三方面。当然,如果选择了特许加盟的经营模式,还会出现双边道德风险以及信用危机等等,也无疑给连锁企业自身树立和培养了竞争对手。黄本新、眭蔚(2008)在“连锁经营规模扩张与风险防范”中指出了连锁经营扩张所带来的风险:在扩张中管理滞后、适应能力变弱、物流配送发展滞后、资源供应不足、信息管理成为扩张的瓶颈、“牛鞭效应”的产生、财务报表与经营活动脱节以及人才的缺乏等。
学者们的研究,普遍肯定连锁经营的优势,并提出了规模优势、成本优势、渠道优势、品牌优势等多种优势,丰富了连锁经营优势的研究,但多数研究都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的,而且缺乏对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连锁经营优势的研究。对于风险,学者们认为连锁经营风险有扩展风险、双边道德风险、市场竞争的风险等,但是对连锁系统外部风险或者非可控因素导致的风险研究不足,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二、关于连锁经营规模的研究
规模效应是连锁经营的优势之一,如何以一个合理的规模来经营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规模扩张颇受关注;另外,学者们对如何实现连锁经营的规模效应也颇为关注。学者们一般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连锁经营的规模进行分析。吴勤文(2008)在其硕士论文中使用生产函数来对连锁企业的规模经济与否进行了论述,论文对连锁企业在连锁经营准备阶段、区域连锁经营阶段和跨区域连锁阶段的平均成本随经营规模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得出连锁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与经营规模关系的总体模型。另外,论文还对各个不同规模的经营策略进行了分析。杨润英(2006)从交易费用的角度在理论上分析了连锁经营扩张问题,认为交易费用的节约为连锁经营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同时,文章还提出推行科学化管理、合理规划网点发展战略和加强配送中心建设等方面是连锁经营规模扩张的对策。
也有学者对连锁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王国红(2008)指出,连锁企业扩展经营规模的前提,即需有特色的品牌、正确的目标市场、合理的扩展计划,以及充足的人员配备,这样才不至于因盲目扩张导致的企业亏损乃至倒闭。廖新媛(2004)在连锁经营规模与效益探讨中指出,规模经营是实现连锁企业规模效益的基础,应当是结合企业实际出发的适度规模,否则会造成规模的不经济。并指出了根据连锁店的组织形式、连锁业态以及连锁业发展的战略来确定连锁企业的规模,从而提高连锁经营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又提出了中国连锁企业要实现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应该解决的五大问题:科学选择零售业态、精心策划运作方式、发展特许连锁经营、培育名牌连锁企业和加快连锁企业的创新发展,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运行机制。
在连锁经营被广泛应用的今天,连锁规模的研究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现实中企业经常进行盲目的扩张,进一步的连锁规模的研究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进行系统研究。
三、连锁经营模式研究
如何选择和运用连锁经营模式对连锁经营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着企业连锁经营能否成功的运营。发荣、何春凯(1999)“连锁致胜”一书陈述了连锁经营的三种基本模式:直营连锁模式、特许经营模式和自愿连锁模式,并对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认为三种模式都有自身的特质,不能断定孰优孰劣;并指出在进行连锁经营模式转换时应先自我评估,有了充分的准备和阶段性的选择才能逐渐转换。Pajiv P.Dant,Andhesh K.Paswan和John Stanworth(1996)对特许经营中的所有权转向理论进行分析,认为特许连锁和受许者的加盟行为是一种短期的、早期发展阶段的行为,当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稀缺性不再凸显时,特许人为未来发展的需要,将会选择更传统的成长策略(如自己开设分店)。浩宇(2008)通过实例比较分析认为,对于直营和特许经营的选择取决于企业发展的规模及阶段,早期由于资源的稀缺可能偏向于特许经营,然后逐渐向直营转换,到了一定阶段,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需要来选择特许和直营或两种模式并用。而肖朝阳(2008)认为,连锁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以后,都会以特许经营为主要的经营模式。
也有学者建议综合运用这三种模式的策略,张荣齐(2007)提出了连锁模式综合运行的周转轮体系,直营模式直接在总部的控制下同轴运转,连锁单元在直营状态,总部对连锁单元的控制权是强有力的;此时,单元的资本构成中,总部处于支配地位,其他投资者处于从属地位。刘荔(1999)认为,直营是连锁经营的地基,特许经营是连锁经营模式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主体,综合运用会使得连锁经营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刘玉芽(2007)在文章中指出,直营与特许经营的双重分布现象会造成一系列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价格、货品、形象、服务和理念上的冲突,以及其他的人为矛盾;并体提出了解决双重分布问题的建议:协调好稳定性和快速性、利用好统一性和适应性、制定科学的终端管理制度。艾浪滔(2004)分析了几种模式并存的矛盾及矛盾产生的原因,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制定合理的销售半径、严格进行价格规范、统一终端形象建设、保持促销活动的统一步调和科学进行货品品类管理。
专家学者主要探讨了影响企业选择连锁模式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有时间、资本、人才、总部实力等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还可以从特许方品牌发展阶段、行业连锁模式、行业连锁模式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还有很多的创新空间。
四、连锁经营发展前景及趋势探讨
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连锁经营发展前景的研究十分深入细致,普遍看好连锁经营的发展前景,并通过一系列的实证和理论分析来说明。Guilbe Lopez和Carlos Joge(1999)以1945~1998年间北美各主要连锁商店(如wal-Mart,K-Mart,Sears)在波多黎各岛的演进、扩张及空间分布情况为样本,对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全球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朱坤萍(2003)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连锁经营的有效扩张问题,认为连锁扩张是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张念(2003)指出,连锁经营将成为经济增长的热点,其销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会越来越高。此外,也有少数学者认为特许连锁的发展已经饱和,不应该盲目的进行连锁扩张。
对于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不少学者也都给予了分析和预测。其中,李曙明(2005)在“构建你的连锁王国―连锁经营的运作与管理”一书中分析得很全面。他指出,在未来的连锁企业经营发展中,第一,连锁经营发展的区域分布更为合理,行业范围持续扩大;第二,连锁经营的业态形式更趋合理化、多样化;第三,连锁经营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更趋规范化;第四,竞争会更加有序,但同时也会更趋激烈;最后,特许连锁将成为最具增值潜力的连锁经营形态。
连锁化和规模化是零售业发展的趋势,这是不容置疑的,今后在连锁扩张的方式和连锁模式的创新、定量化研究、个案研究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五、结语
从现有的文献看,对于连锁经营的研究主要针对连锁经营的优势、连锁经营的规模、连锁企业的经营模式及连锁经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研究,多数学者偏重于阐述性的定性研究和比较分析,缺乏必要的量化研究;另外,在理论的实际应用的研究上还有所欠缺,如对如何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以及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经营模式等的研究。连锁经营是零售业发展的趋势,能促进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对连锁经营理论以及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是具有重大价值的课题,需要更多的经济工作者关注和研究。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黄金平.连锁经营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2]Andrew Kostecka.Franchise Opportunities Handbook.Washington:washingtong,D.C.US.Dep,2001.
[3]王吉方.连锁经营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刘冲宇.论内蒙古发展连锁经营的优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4.
[5]熊联勇.连锁经营的营销优势及在我国的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06.
[6]睦蔚.连锁经营优势的经济学理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9.
[7]汪国华.基于社会网络的连锁经营优势探讨[J].商业时代,2006.19.
[8]陈兵.连锁经营风险控制与投资风险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1.
[9]吴勤文.连锁经营规模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10]杨润英.我国连锁企业规模扩张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2006.6.
[11]黄本新,眭蔚.连锁经营规模扩张与风险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08.11.
[12]发荣,何春凯.连锁致胜[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13]Rajiv P.Dant,Audhesh K.Paswan,John Stanworth.Ownership Redirection Trends in Franchising.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Researeh,1996.2.
[14]浩宇.直营与加盟――哪个更赚钱[J].美容财智,2008.
[15]肖朝阳.直营VS特许[J].连锁特许,2008.9.
[16]刘玉芽.直营与特许连锁双重分布现象探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7.8.
[17]艾浪滔.服装连锁:直营VS加盟[J].中国商贸,2005.1.
[18]朱坤萍.连锁经营有效扩张问题探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1.
关键词:连锁经营,竞争优势
所谓连锁经营,是指在流通领域中,若干同业商店以统一的店名、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经营方式、统一的管理手段连接起来,共同进货、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实质是把现代化的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发展连锁经营,可以改变我国商业中陈旧的经营观念,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方式,完善经营机制,为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可以促进大流通、带动大生产,改进传统商业,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
我国的连锁经营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1993年,国家有关部门将发展连锁经营提升为有方向性的流通体制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了连锁企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国家统计局于2002年建立了《连锁零售企业统计(半年报)》。从已有的统计资料看,连锁经营在流通中的地位不断增强,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一、连锁经营的模式
连锁经营根据联结纽带和联结运作方式的不同,共有三种经营模式,这三种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全球绝大多数连锁业的主流。
1、 直营连锁(正规连锁) 指连锁公司的店铺均由公司总部全资或控股开设,在总部的直接领导下统一经营,总部对各店铺实施人、财、物及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统一管理,以利于统一调动资金,统一经营战略。直营连锁是大型垄断商业资本通过兼并、独资、控股等途径,发展自身实力的一种形式。作为大资本运作,利用连锁组织集中管理、分散销售的特点,充分发挥了规模效应。科技论文。
2、特许经营(合同连锁或特许加盟连锁) 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特许经营以经营权的转让为核心,特许连锁店与总公司间的资产相互独立。特许者通常是大生产企业或批发企业,被特许者是中小企业。
3、自由连锁(自愿连锁) 连锁公司的成员店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的资产所有权关系不变,在公司总部的指导下共同经营。各成员店使用共同的店名,与总部订阅有关购、销、宣传等方面的合同,通过大量集中采购,统一经销,获取低成本经营的利益。在合同规定的范围之外,各成员店可以自由活动。根据自愿原则,各成员店可自由加入、退出。科技论文。
二、连锁经营的特征
连锁经营一般是指在核心企业的领导下,采用规范化经营同类商品和服务,实行共同的经营方针,一致的营销行动,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的有机结合,实现规模化效益的联合体组织形式。其中的核心企业称为总部、总店或本部。各个分散经营的企业叫做分部、分店、分支店或者成员店等。
连锁店大都从单店向多店发展,通常是单店的经营成功,具备特色,再向多店发展,但从多店走向连锁店的成功案例很少。这是因为多数的企业经营者无法体会单店、多店和连锁店三者之间的差异,从而形成很多误解。单店是指独立从事经营管理的店铺,大多具有一定的特色,偏向于特色经营。多店指在资金、人力的支持下,再加上多店的经验,发展多店铺经营。但是多分店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可以说是多个单店的集合。往往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便无法突破瓶颈。连锁店:这是一种不同于单店和多店的经营体系,具有多店铺的特点,但是与多店相比,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的划时代革命。
与单店、多店相比,连锁经营在概念上具有五个鲜明的特征: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企业识别(CIS)、统一的商品服务、统一的经营管理、统一的扩张渗透。拥有这五项特征才算具备了连锁经营的基础。才能真正成为连锁店,充分发挥连锁店的魅力。
1、 统一的经营理念 举凡经营观念、顾客服务、工作价值观、公司的精神文化皆透过严密的筛选和教育,使全体的经营观念一致。我们必须知道:任何一个成功的连锁企业,一定是一个独特的文化团体。经营理念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经营方式、经营构想等经营活动的根据所在,连锁商店,作为一个成员店,无论规模大小、地区差异,都必须持有一个共同的经营理念。
2、统一的企业识别(CIS) 企业的经营理念一致了,还要在众多的店中建立统一的企业形象。使看得到、感受得到物体和行为皆要在每个店一致化,包含招牌、装璜、标准色彩、外观、物品陈列、布置、制服旗帜、收银台、名片、标识卡、意见箱等硬件及礼节、口号、招呼等行为语言,皆能识别出企业的味道。使消费者容易识别,更重要的是使消费者产生认同感。
3、 统一的商品及服务 连锁商店店内的商品陈列、标价、促销等和所提供的服务皆一致化,各店铺的商品按照统一的规划摆放、组合。操作规范一致化,不管哪一家店均大同小异,使消费者对连锁店形成稳定的预期,即使顾客去任何一家消费都有相同的感觉;消费者无论到哪家店铺,都保证可以享受到连锁商店所提供的一致的商品和服务。
4、统一的经营管理连锁业强调标准化、一致化,管理制度就是维护标准化的工具,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标准化经营管理制度系统。管理整个连锁系统的是组织,规范的是管理条例,组织制度使得加盟者的差异减少,不因个人的世界观不同使其加盟企业经营方式有所差异。连锁商店接受总店统一管理,实施统一的经营战略、营销策略等。
5、统一的扩张渗透连锁企业的总店和分店的扩张渗透战略必须一致,也就是说它们扩张和渗透的方向,深度,广度,速度都必须统一。
三、连锁经营的竞争优势
连锁经营有其自己的经营模式,相对于单店和多店有“五个统一”的鲜明特征,使连锁经营店整体作为一个大的企业,具有了规模经营的各种优势,同时由于各个门店实行分散经营,有具有小店的渗透优势。
1、优化资源配置 连锁经营将众多分散的经营单位连结在一起,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运作,使其商圈和辐射半径要求尽可能多地接近顾客群,从外延上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又通过统一店名,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广告,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达到一定规模资源下的最优化分配和效率的最大化,从而实现整体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是单店无法与之比拟的。
2、强化企业形象 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选择统一的建筑形式,进行统一的环境布置,采用统一的色彩装饰,设计统一的商徽、广告语、吉祥物等,这种形象连锁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公众广告企业要实现规模效益,就要在各地开设分店不同地区的顾客,反复接受同一信息的刺激,久而久之,会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认可,进而发生兴趣。统一着装,包装物上统一印刷图案,这些都能给顾客一种整洁、规范的感觉,使顾客愿意光临,而且通过顾客无意识的宣传,提升厂企业在公众心目中形象,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奠定厂坚实的基础
3、提高竞争实力 连锁经营的各分店在资产和利益等方面的一致性,使得连锁企业可以根据各分店的实际情况投入单体零售商店无法比拟的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施经营战略,可以对原先独有的销售措施、广告策划、硬件设施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使整个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同时,灵活的经营管理又使连锁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方法、经验能迅速有效地在各连锁分店内贯彻实施,这些都大大加强厂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
4、降低经营费用、提高经济效益连锁经营企业以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的经营方式为主,减少售货劳动,因而雇员相对较少,节省资金成本,节约场地费用。在连锁超市中,商品明码标价,顾客可以自由挑选,顾客节省购物时间,也节省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加快顾客的流通速度,增加客流量。科技论文。总之,连锁经营与单体零售商店在总成本费用上的差距很明显。
5、研究、开发、培训的优势连锁经营由于研究、开发、培训的费用可以由许多的门店共同承担,开发的系列技术可以通过设立自己的培训部门,使开发成果可以在整个连锁体系内推广,因而可以享受连锁经营所带来的研究、开发、培训的规模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单位商品销售的其他投入成本。
6、学习上的优势 连锁企业可以把自己各个门店中最成功的经验在整个连锁系统中推广,以丰富的开店经验不断的开出新的门店,这要比一个第一次开店的企业要节约时间、精力。 通过复制成功的经验模式,实现连锁企业的扩张。
7、引导生产领域 商品流通业原本是依附性很强的行业,但连锁企业遵循市场和消费的导向,通过配送中心承担批发职能,加强商品流通中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并配合品牌总经销、总,有机地组合生产、消费与流通行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快速汇集大量的市场信息,准确反映消费动向,协助生产企业进行产品的设计,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使生产与消费紧密挂钩,不致出现浪费生产资源和货物奇缺等情况,改变了传统的批零关系和产销关系,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不再被动,而是具有很强的主导性和竞争性,引导着生产领域。
8、连锁经营的物流优势(1)物流的系统化,连锁经营物流系统是由采购、仓储、流通加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六个功能构成,这些功能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各自特定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运行、共同产生出新的总功能,这个总功能再去协调各个子系统,从而使各子系统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保持协调一致,在发挥各自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总功能,实现商品的流动。(2)物流的合理化,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是其物流合理化的基础,而物流合理化则是整个连锁经营物流管理所追求的目标。首先,物流合理化可以降低物流费用,减少商品销售成本其次,物流合理化可以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物流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3)物流的标准化,物流是一个大系统,这样一个大系统的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和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有关联系是系统能否生存的首要条件。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能加快流通速度,保证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从而较大地提高经济效益。(4)配送中心,配送是指以客户的需求为先导,围绕商品组配与送货而展开的接受订货、预先备货、配货装货、准时送货等一系列服务的总称。配送中心是承担物流专业化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这是因为连锁经营的集中化、统一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的,通过配送中心的作业活动,不仅可以简化门店的活动,从而降低连锁企业的物流总费用,而且还能实现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增值,并向门店提供增值服务。
连锁经营凭借其竞争优势,彻底改变了世界零售业的经营观念和面貌,业态和业种多元化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富有活力、发展最迅速的一种经营方式。
参考文献
[1] 戴遐海. 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对策[J]. 经济论坛, 2007,(05) .
[2] 何波. 中国现代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竞争力分析[J]. 世界经济情况, 2006,(14) .
[3] 刘颂. 我国连锁零售业竞争力分析[J]. 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2) .
[4] 胡国良. 中国连锁企业快速扩张的路径与风险分析[J]. 江苏商论, 2007,(10) .
[5] 徐印州. 广东连锁商业发展试析[J].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 2004,(02) .
[6] 夏春玉,张闯,钟春仿. 中国百强连锁企业区域分布与区域扩张战略的实证分析[J]. 财贸研究, 2006,(03) .
[7] 罗剑宏,孙尉栋. 连锁经营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市场研究, 2007,(09) .
[8] 童长凤. 谁在领跑中国连锁经营[J]. 西部论丛, 2007,(05) .
[9] 姜达洋. 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 连锁与特许, 2006,(04) .
【关键词】高职 连锁经营 开设专业
一、申请理由:就业前景好,人才需求量大
连锁经营专业是新兴专业,目前该专业人才缺口达60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上海的连锁经营已遍布家电、饮食、百货、食品等多个领域。不仅境外品牌群雄逐鹿,本地品牌也风生水起。在此背景下,连锁经营人才便日显不足。为了发展连锁经营,上海市已将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作紧缺人才岗位培训项目,有计划地培养连锁经营人才。上海商职学院等一些高等院校还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然而,与连锁经营的发展相比,连锁经营人才仍显不足。
据了解,目前连锁经营企业最缺乏的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营销及策划人员、培训师。由于连锁企业扩张太快,管理人才的奇缺将影响连锁经营管理水平与规范运作。而培训师的缺乏则将导致连锁企业缺乏培训,使连锁机构将很难贯彻总部的管理思想和服务规范,连锁经营的形式和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已基本取消对外资参与佣金、批发、零售在地域、股权、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取消对外资参与特许经营的限制,流通领域已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这些人才的缺乏,将使连锁企业出现不可避免的硬伤,使现有的连锁机构不能快速健康发展。
二、专业筹备情况
为了办好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使毕业生满足各个行业中对连锁经营的需求,我院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为尽快掌握就业市场动态,完善教学计划,我院在申报该专业前就成立了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校外相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召开了专业建设研讨会。对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开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自经济管理系成立以来,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料,储备了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通过一系列渠道的师资培训,现能够从事管理专业教学的专、兼职教师3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10人,具有中级职称者11人,其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形成了老中青梯队结构。结合21世纪教师培训工程,学院还分批选送优秀中青年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在读期间给予优惠的政策。对于业务骨干,分批送去高校、企业进行专业项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管理类专业现有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10人,双师型8人。本专业教师科研成果丰富,主编、参编的公开出版的教材达20多种,公开发表的论文有30多篇,开发管理软件5种,完成国家教育部的科研课题一个,公开30余篇,曾帮助地方企业策划过公关方案、市场营销方案、企业形象方案和企业文化方案,为地方企业举办厂长、经理及管理人开出版的教材达20多种,公开发表的论文有30多篇,开发管理软件5种,完成国家教育部的科研课题一个,公开30余篇,曾帮助地方企业策划过公关方案、市场营销方案、企业形象方案和企业文化方案,为地方企业举办厂长、经理及管理人员培训班20余期,培训人员800多人,大多教师长期受聘于附近的职大、电大、技校,并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这批教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这些都为开设我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提供了师资保证。
(三)完善教学计划,丰富专业教学特色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应用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不断完善教学计划,丰富专业教学特色。坚持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实行按教学模块项目化组织教学。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努力实现课程的实用化。
(四)增加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
建成了“电子商务实验室”;建成了“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成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建成了“市场营销实训室”;建成了“电子商务技能鉴定实训室”;正在建设“商务综合实训基地”;正在建设“物流管理软件模拟实验室”;正在建设“企业资源管理(ERP)实验室”;建成已使用两届“陕西国防学院劳动技能鉴定考试中心”,有近70余学生获得助理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建成已使用四届“陕西国防学院劳动技能鉴定考试中心”,有近220余学生获得营销师(四级)资格证书。
(2)校外实训基地
建成了校外实训基地:四川华迪实训基地、西安合力实训基地、陕西惠安化工集团实训基地、大唐电业、西安人人乐实训基地。
三、连锁经营与管理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预测
连锁经营的出现,是21世纪中国市场最引人注目的变革之一,是中国流通的一次革命,也是我国未来零售业发展的航标。时下国际知名连锁经营企业沃尔玛、家乐福等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引发了中国零售企业的重新洗牌,而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国内连锁经营企业更是掀起了对零售业人才需求的浪潮。资料表明,2005年国内连锁经营企业的人才需求量在100万人以上,与不断增加的人才需求相比,精通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却寥寥无几,市场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可谓求贤若渴。本专业瞄准市场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国际化连锁商业发展的需求,掌握连锁经营的基本原理,熟悉连锁企业购销和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可从事以下工作:
①连锁企业总部或分部各相关管理岗位工作;
②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相关岗位管理工作;
③连锁企业门店开发及管理等相关工作;
④连锁企业采购业务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