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人民币升值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人民币升值论文

第1篇

从美国与日本的发展历史来看,当美国在战后综合国力增强后,美元逐渐成为世界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处于非常坚挺的状态;日本在70年代综合国力增强后,1985年在美国的压力下,通过了“广场协议”,协议前的日元汇率为240:1。1985年底突破了200:1,1987年初再突破150:1,到1988年初已逼近120:1。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已整整升值了一倍。

我国学者胡鞍钢和门洪华将国家战略资源分为经济资源、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政策资源、军事资源、国际资源等8个方面,利用23项指标衡量了中、美、日、印、俄五大国的综合国力。

1998年,毕业论文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二位,相当于美国的1/3,略高于日本。1980-1998年是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崛起的时期,,综合国力增长最为迅速,年变化量几乎相当于美国的10倍。但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来已近10年未作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要求人民币汇率要与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相适应,做出相应调整。

3、相对利率水平产生人民币升值压力

,论文我国企业外汇交易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比较中美两国的利率水平,自1996年至2002年3月止,中国连续八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7.47%降至1.548%,美联储连续11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由5%降至1.75%,贴现率由4%降至1.25%,创下1961年以来的新低。根据短期均衡汇率决定的利率平价说可知,当人民币的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的即期汇率将上升、远期汇率将下跌。因此从理论上来说,1996年到2001年,人民币一直面临贬值的预期,但人民币汇率却一直保持稳中有升趋势。究其原因,从我国的经济体制看,尚缺乏利率平价成立所需的:有弹性的利率,开放的资本市场,较松的资本管制,货币的完全可兑换性等基本条件。而且,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主要停留在商品市场层次上。外资的流入以直接投资为主,投机资本往往以贸易结汇的形式混入。利率平价对汇率的影响,不能直接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只能通过商品市场体现,国际资本流动与商品流动混淆,论文,因此,利率平价对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直接影响。即使利率平价发挥作用,由于人民币与美元利率几近无差,所以短期内其不影响汇率变动。

2004年10月29日起中国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同时,,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开展国际招投标情况和问题1,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05年6月30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再提高0.25个百分点,从3%提高到3.25%,学位论文会计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兴趣调查与解决路径。这是美联储自去年6月以来连续第9次以相同幅度提息。

由上可知,从相对利率水平来看,由于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按照利率平价理论,人民币远期应该有升值的压力。

4、外来经济压力的加剧

在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大体是2.6%,但是2001年降到历史最低点1.1%,2002年提高到1.7%,其中美国2001年是0.5%。西欧、日本、美国的经济都处于低迷状态,论文,通货紧缩在全球范围内出现。

,;2002年以来,日本等少数国家开始在国际社会散布&ldquo,论文医学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与探索;中国输出通货膨胀”论。2003年,这种论调进一步升格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为:如果人民币汇率继续盯住美元,可能会破坏中国国内货币体系的功能,并在中国引发通货膨胀。到2005年,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基于国内经济之需要,或迫于国内政治压力,要求中国改革汇率制度,或径直要求人民币升值。

国外鼓噪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有人认为,近年来,中国廉价产品大量出口导致日本和欧美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论文写作以竞赛推进数学建模课程化促进大学生能力培。

第2篇

由上可见,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带动了国际交易者对人民币的需求和信任,而人民币在泰国、越南、朝鲜、俄罗斯等国家及地区的全境或局部通用,更是为其成为国际通币奠定了基础。但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成为世界货币的道路依然漫长,许多现实问题无法回避。

(一)人民币贬值预期汇率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

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如保持本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维护本国经济内外部平衡等)。当全球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之时,2014年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美元兑人民币)从1月份的1∶6.0665下降到了10月份的1∶6.1168,这是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的首次大幅贬值,也预示着人民币单边升值走势结束。纵观整体,人民币汇率走低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催生经济状况。我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从而导致国内真实储蓄率边际递减。第二,涌入中国热钱过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强度增大。国外热钱涌入中国主要是对人民币抱持升值预期。一旦贬值苗头出现,热钱会迅速撤离,从而影响整个国内经济走势。虽然本次人民币汇率短期回落,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经济利好走势中的发展隐患。例如,2013年外资银行在华债权共计1万亿美元,该数据和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折射出两个信号:其一,目前涌入我国的热钱更多是国内经济实体的隐性外债;其二,我国信贷增长和经济稳定增长过分依赖热钱。由此可见,如果人民币贬值不可控,资金外流现象将会一发不可收拾,国内的公司债和地方债也会迎来兑付高峰,信用违约问题将会把我国经济推向一个更加难以控制的局面。

(二)货币政策调节无法得到预期效果人民币

在国际市场的大量流通会影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讲,央行上调基准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收紧市场,减少人民币在市场上的流动。但是这样也会直接导致为了追求更高回报,全球人民币流入中国,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预期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央行在管理和监控海外人民币流通过程中问题很多,如贩毒、走私等利用人民币工具的非法活动等,不仅会阻挠我国相关部门对洗钱活动的追查,更会增加我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对策及前景

(一)维护金融安全

稳定我国宏观经济人民币想要变成国际货币,最根本的就是人民币自身的保值性,这就需要我国整个宏观经济大环境稳定。第一,加强金融监管,进一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需要全面考虑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银行、证券与保险监管之间的关系,对于实际中分业经营一定程度上已经被打破的情况,在现行分业监管框架下强化央行的协调职责和主导作用,理顺央行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的分工协作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要能够在现有监督机制的基础上,逐步融合功能性监督的理念,尤其是针对创新性金融业务,必须要强化监督管理能力,甚至在未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建立金融风险监督委员会,并实现金融业统一化、规范化监管。第二,谨慎推动金融自由化。我国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神话已经打破,要充分重视人民币升值预期逆转、国际资金外逃引发严重流动性不足、金融危机或者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尤其在金融开放方面,资本项目开放不宜过快,延缓经济泡沫生成和破灭的速度,减轻经济发展的冲击,以防范人民币出现强烈贬值的预期。第三,控制通货膨胀的幅度。通货膨胀幅度过高会不断侵蚀人们的个人收入、恶化我国的投资环境,并将社会财富更多地转移到垄断集团的手中,破坏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从而使人民币贬值或者产生贬值预期,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引发金融动荡。

(二)实现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可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继续吸引外部融资,这就要实现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可控,以避免人民币汇率的边际利差过低,减少资金外流风险产生。第一,提高对经济减速的容忍度。推动利汇率市场化改革,让人民币利汇率真正发挥杠杆作用,实现资金的效益最大化。第二,均衡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目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在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比例并不高。由此可见,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辐射比较有限,需要有关部门积极拓展空白市场,逐步实现人民币结算范围的扩大化、全球化。第三,改善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央行应与相关部门协调(发改委、商务部、证交所、商业银行等)共同维护资金池运行,设定资金池蓄存量限额,建立并完善人民币回流统计监测体系,实现我国央行与国外央行的信息交换机制建设,将回流人民币资金作为变量予以高度关注。

三、结论

第3篇

论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是流星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论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论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摘要:劳动就业问题难度大,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之后,在国际和国内双重经济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币的升值对中国劳动就业也产生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影响,我国必须采取政策和法律上的措施为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劳动就业

中图分类号:F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168-01

1我国目前劳动就业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尽管我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具体表现为:一是劳动力总供给严重大于劳动力总需求,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难。有技能的劳动者短缺,劳动者总体素质偏低,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大学生当年毕业群体每年都在激增,就业压力大。三是地区和部门间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和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资源枯竭地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加大,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也十分突出。

2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一是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进而影响就业。出口是我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人民币升值,出口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则会相应提高,相对于发达国家以资本技术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来讲,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作为中国优势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含量低。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商的积极性。同时,人民币升值引起进出口相对价格的变动,导致出口减少,从而导致已经就业的人员失业。

二是对国内商品的价格指数产生影响。近年来,进口成本的增加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出口商的利润。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但出口产品价格却一路走低。人民币适度的进一步升值,可以降低出口企业的成本,稳定出口利润,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和就业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是影响外资进入。目前我国的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和外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导致提供的新的就业机会减少,而人民币升值导致的房地产、基础设施以及服务业、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会使外商的投资成本上升,但人民币升值在提高外商投资成本的同时,也提高外资利润的汇出比例。在吸引外资方面,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外资的投资质量相当重要。

3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措施

3.1坚持正确的汇率改革方向

在汇率改革方面,坚持“主动、可控和渐进”的原则,尽量避免人民币在短时期内的大幅升值,以给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调整留出时间和空间同时,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制定应对升值的进出口政策,如出口退税、农业补贴和农产品进口配额等,尽量减少升值给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3.2实行结构调整政策缓解就业压力

从宏观经济政策上讲最根本的有两条:一是扩大内需

论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是流星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论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论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用国内市场的扩大来消化和弥补出口下降造成的总需求下降;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实现我国产品由低劳动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的转变,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应实行结构调整政策以缓解失业压力,鼓励中小企业及第三产业发展,扩大中国产业结构。

3.3在就业战略和劳动力市场方面

打破城乡和地区分割,实现农民的自由迁徙权,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各项“权益”,实行居住地户口登记制,实现农民的自由迁徙权;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减少劳动力市场障碍,改变目前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同时,应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建立土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

3.4注重开发性就业方式的运用

开发性就业的优点在于:(1)能够减少现有企业因承担过多的失业安置任务,而使长期存在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观;(2)能够较好地发挥劳动者的个人潜质,充分实现人尽其才;(3)能够带动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它们趋于合理化,形成就业安置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格局,因此该安置方式应予特别关注。开发性就业的渠道有:(1)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鼓励创办一些有市场需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3)挖掘原有企业和产业的就业潜力;(4)加大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力度,培植大批民营职业企业家阶层。

3.5将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作为一件战略性任务来抓

应建设一大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切实加大政府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

3.6制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就业促进政策

应考虑扩大前一个时期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扶持政策的覆盖面,包括对那些出口受影响严重、涉及就业人数多的行业,实行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并实行与增加就业挂钩的各项优惠政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失业。

4法律方面的应对措施

4.1要加强和完善劳动立法,从立法上保障劳动者享有切实的劳动就业权

《劳动法》及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虽然出台,但依旧不利于依法治国的实现,有必要尽快制定《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反就业歧视法》、《就业保障法》、《社会保险法》等劳动就业法律,构建完备的保护劳动者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体系。

4.2要完善劳动监察制度,从执法上保障劳动者劳动就业权的实现

目前我国劳动监察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如人员和设施配备不足、职权不够明确、监察力度不够、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地方行政干预过强等问题。必须给予劳动监察必要的职权和行政支持,在制度上保障劳动执法的顺利进行。在劳动就业法律中,有必要赋予劳动监察机构必要的职权并大力加强执法,从执法上保障劳动者劳动就业权的实现。

4.3完善司法制度,从司法上保障劳动者劳动就业权的实现

我国目前制定专门的劳动诉讼法尚有困难,应该充分考虑劳动争议的特点,在现有诉讼论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是流星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论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论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一些特殊的规则,如完善司法援助制度、灵活运用先行判决和先予执行等来解决上述问题。待条件成熟,可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或劳动法院,适用专门的程序来处理各种劳动争议案件。

第4篇

关键词:升值压力;缓解对策;汇率变动

中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中国政府出面担保使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这一政策保护了亚洲国家的货币没有因恶性贸易竞争而发生进一步的恶性贬值,这无疑为亚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做出了贡献。但是此后中国的汇率在政策的作用下保持稳定,事实上实行的是盯着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而这一做法也成为美日欧等攻击中国的口实。目前,人民币汇率问题已成为国际舆论的热点问题,美日及欧盟都通过官方渠道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以市场为基准即时升值。

一、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

一个是来自日本的压力,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中国向全世界输出通货紧缩;一个是来自美国,美国认为中国的货币操纵造成了美国严重的制造业问题。其分析思路为:中国存在严重的低估人民币的货币操纵行为,从而使得中国的制造业赢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美国制造业发展出现萎缩,企业大量倒闭,带来了严重的失业现象。

但是,日本的通货紧缩究竟有多大程度受中国的影响呢?2002年,日本从中国的进口仅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左右,而且由于两国在贸易上的竞争程度极低,因此,中国的通货紧缩(或者与此相对称的人民币升值)对日本物价的直接或(通过市场竞争产生的)间接影响都很有限。再者,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确切地说是通货紧缩率)与日本大致处于同一水平,如果说中国是造成日本通货紧缩的原因,那么反过来也可以认为日本是造成中国通货紧缩的原因。实际上,从日本和中国的出口结构上看,前者以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品为中心,而后者则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相互竞争的领域其实很小,两国经济显然是互补关系。而且,中国对日出口产品的很大一部分属于原材料和零部件等初级产品,再日本制造高级产品后再最终由日本出口到美欧市场。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实际上也是提拔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的增加,并不会与日本国内以及日本的出口商品形成竞争关系。中国减少出口,并不意味着日本能增加出口,不存在中国抢占日本国内市场的问题。

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失业问题不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竞争。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部分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例迅速下降,这一现象被称为“去工业化”。瑙索恩和纳玛斯旺的研究分析了导致“去工业化”的主要原因。在他们看来,“去工业化”主要是国内因素引起的,比如需求模式从制造品转向了服务,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相对服务业大幅度提高,以及与之相关的制造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竞争这一外部因素对“去工业化”的贡献不足1/5。依据这一判断,中国的出口占美国进口的比例还不足10%,中国的竞争最多只能解释美国制造业失业问题的2%。

因此,人民币汇率与美日等国家通货紧缩并没有比然的联系,人民币升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日等国家的国内复苏问题。

二、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压力:

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和贸易“双顺差”的持续增长成为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核心问题。

由于我国事实上采取了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美元对非美货币的贬值,使得人民币也相对其他非美货币贬值40%以上,因此,造成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持续增长,为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使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攀升,到2004年3月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4288亿美元。正如现在的情况,当人民币汇率被设定在偏低的水平上时,美元的供给超过需求,当局入市吸纳多余的美元,导致外汇储备增加。假如中国采取浮动汇率制,当局不对市场进行任何干预,那么在外汇储备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汇率早就应该上升了。如果硬是将人民币维持在现有水平,对外收支不平衡和外汇储备就会进一步扩大,给中国经济带来各种各样的弊端。

第一,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并非多多益善。

的确,一个国家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其主要理由有二:其一,保证国家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二,用于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汇率稳定(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理论上是不需要为干预外汇市场而储备外汇的)。持有外汇储备可以带来流动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等好处,但是,得到这些好处是要付出代价的。其代价就是,丧失了使用这些外汇以获得其它收益的机会。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从海外筹集资金的时候,往往要支付反映风险溢价的高昂利息,而把外汇储备运用于美国国债只能获得很低的收益率。这种利率上的倒挂现象意味着收入从中国这样一个低收入国家转向了美国这样一个高收入国家。

况且,外汇储备与国内的基础设施或者生产设备一样,不过是国家资产的一部分,其主要的资金来源都是国民储蓄。如果国家资产是一定的,那么决定其最佳构成时就要同时考虑收益性和风险性两方面的因素,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实际上,在中国,一方面外汇储备在增加,而收益率很低;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核心项目的西部大开发计划却陷入资金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国民储蓄并没有得到有效使用。用于改革的资金不应通过增加外汇储备而应通过税收或者发行国债来筹集。

其次,所谓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而应增加外汇储备的主张不能不说是本末倒置。在国际上流通本国货币的最大目的是为获得货币发行收益。但是,如同中国这样,在本国货币的信用不得不依赖于保有高水平的外汇储备时,其保有的成本完全抵消了发行收益,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荡然无存。现在,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正在通过货币供给的扩大,加速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膨胀。

总之,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是维持汇率稳定所必需的,但通过维持大量外汇储备来抗御货币危机则是危险、无效和代价高昂的。

第二,由于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使货币投放量快速增长,存在的隐患是加速我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使物价上升,在工资不随之上涨的情况下,国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第三,贸易顺差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争端大幅上升,例如中美贸易中出现的反倾销案件,以及其他国家对中国提出反倾销诉讼。

第四,我国经济的加速增长,对原材料的需求增加,导致国际原材料价格上升,使得国际通货膨胀加速。

三、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对策

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经济学界的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各种相应的对策:

(一)通过提高国内产品的价格,使实际汇率下降,以此降低出口。

(二)取消出口退税政策或者降低出口退税率,使出口下降。

(三)大大放松资本管制,鼓励各种资本的流出。

(四)调整人民币汇率制度,使汇率变动。

四、对各种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对策的评论:

对策一:我国经济的瓶颈产业,如电力、交通、能源等需要政府的大量投资,如果物价上升,致使瓶颈产业状况发生变化,由于资源过多地流向它们,将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所以并非可取之途径。

对策二:有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与其让人民币升值,不如取消出口退税政策或降低出口退税率。这种做法既可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出口减少)又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增值税退税是世界通行做法。与在国内销售的产品不同,对出口企业的产品不征增值税(实行零税率),而对其投入品却要实行增值税退税,在出口这一环节上,国家增值税的税收收入是负值。其结果是,出口越多,中央财政的退税负担就越大。但是,因为国内企业的增值税负担是可以转嫁给最终消费者(使用者)的,所以出口企业并不会因在不缴纳增值税的同时享受退税而得到特殊好处。在原则上,退税并不是一种出口鼓励政策。一般来说,退税只是使出口企业享受到一般企业所应该享受的待遇。取消对出口商品的退税将构成对出口企业的歧视,从而造成市场扭曲。我们应该做的是保证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得到同等程度的退税,一个百分点不应多,一个百分点也不能少。但现在的问题是:既然减少退税率和升值都会导致出口减少,而汇率升值更容易操作,为什么非要舍易求难,非要通过改变退税政策而不是调整汇率,或两者同时进行,来释放升值压力呢?

对策三:在国内市场机制不完善、产权关系仍然模糊不清、金融体系问题成堆、向海外转移非法所得的活动仍然十分猖獗的情况下,使资本自由化这种做法完全是本末倒置,是为避小“害”而趋大害。不论在哪个国家,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的自由移动、汇率的稳定和自主的货币政策三项目标。迄今为止,中国放弃了资本的自由移动,但坚持了实质上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今后,如果放开资本移动,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就需要由钉住美元制向允许某种程度的汇率变动方向转变。如果中国一方面继续采取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一方面立即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化。其结果必然是:中国完全丧失经济上的独立性,并很快成为外国投机者的自动提款机。所以,资本自由化不可操之过急。

对策四:笔者认为最为可取,变动汇率,使人民币适当升值。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以及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上的一系列问题,中国经济是无法承受汇率的巨大波动的。换言之,在目前和今后相当时间内,中国还不具有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条件。因而,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我们现在的最佳选择。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围绕中心汇率,在一个给定区间内,汇率是可以有一定波动的。中心汇率也可以根据一定规则进行设定和调整。可以先逐步扩大汇率变动的区间,再逐步扩大变动幅度,允许每年有数个百分点的升值。外汇储备急剧增加显示出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提高,人民币升值的条件已经日趋成熟。如果漠视这一情况,拖延人民币的升值,将产生诸如资源配置低效化、泡沫经济膨胀以及对外贸易摩擦加剧等一系列弊端。

但是由于来自以日本为首的海外的升值要求正在把外汇政策这一中国的国内经济问题演变为国际政治问题。对于中国新的领导层而言,他们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以屈于外国压力的形式提高人民币的汇率。但是,恰恰因为外汇政策事关国家利益,因此需要相互排除感彩,加以冷静地分析和对应。日本把通货紧缩的原因归咎于中国,并从人民币升值中寻求解决方案,无异于缘木求鱼。日本通货紧缩的真正原因是结构改革的滞后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国内经济低迷。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无论人民币升幅多大,日本经济都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复苏。相反,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的价格上涨和日本贸易条件的恶化,这对日本的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是极为不利的。

另一方面,对中国而言,维持人民币的现有汇率水平,放任不均衡扩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很大,因此,可以推断人民币的升值并不利于日本,而更有利于中国自己本身。

五、人民币可以升值的原因:

首先,有人担心升值之后,中国出口顺差将会减少、甚至会出现逆差。经济增长速度将因此而下降,并对就业增长造成相应的不利影响。

如果把从事国际贸易作为获得顺差和增加积累外汇的手段,那是回到了古老的重商主义。世界各国进行对外贸易的目的是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本国福利水平。通过压低人民币汇率可以增加贸易顺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贸易顺差增加的同时,中国的贸易条件却恶化了(以实物计的换汇成本上升了)。从社会福利和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以汇率贬值(或实际汇率贬值)为代价维持长期贸易顺差很可能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对于经济增长来说,出现贸易逆差也不一定是坏事,关键在于经济效率。如果贸易逆差是由于高效率驱动的高投资所造成的,只要不失去控制,出现贸易逆差就不但不是坏事而是好事。首先,贸易顺差的减少对短期经济增长(总需求)的负面影响,将被投资需求增长的正面影响所抵消。其次,更重要的是,建立在贸易逆差基础上的有效投资率的提高,将导致经济增长潜力的提高,未来的就业形势将会因此而改善。

事实上,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经验(尽管其它亚洲国家货币相对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中国出口在主要出口对象国所占份额并无明显变化),还是有关部门(包括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小组)使用不同方法计算的结果都显示:在升值幅度不大的情况下,中国贸易状况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所以,人民币小幅升值将有利于增加进口,平衡国际贸易,降低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速度,逐步消除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所引起的各国政府的心理不平衡。

其次,人民币适度升值还有利于减轻中国的外债负担;提高中国GDP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企业扩充海外业务。

再者,人民币的升值,可以迫使一些低效率的企业退出出口市场,减少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恶性竞争。真正有效率的企业是不怕升值的。人民币的小幅升值可以向中国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发出信号:今后外汇风险将会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当做好相应准备,加强风险的防范。其结果可能是在贸易条件改善的同时,中国的贸易顺差非但不减少,反而增加。由于升值,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而不是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来维持竞争优势的内在动力将会加强。与此同时,企业也将会有较强的购买能力进口先进的资本品和技术。因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人民币的适度升值还有助于促进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

许多经济学家同意“中国的汇率制度应该有一定灵活性”的看法。但是,他们认为,目前还不是人民币升值的最好时机。对时机的担心可以理解,但经济发展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最好时机只能在事后判断。在“历史终结”之前,谁能保证从现在看的未来的某一个时点是最好时机呢?如果认为现在我们面临升值压力,因而不是最好时机,那么再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升值压力就会减轻吗?如果升值压力真的减轻了,我们是否应该等待升值压力进一步减轻呢?如果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升值压力被贬值压力所取代,我们又应该怎么办?以此类推,我们就只好永远等待下去了。余永定认为,在汇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动已经得到肯定的前提下,只要我们能够断定,现在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允许人民币有小幅度升值),不会对经济带来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就可以认为当前是一个可以采取行动的好时机。一味等待必然错失良机。

参考文献:

[1]廖清成.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对策刍议.金融与经济,2003年第11期.

[2]覃东海,何帆.浅析人民币面临的外部升值压力.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6期.

[3]蔡向辉.人民币汇率:新形势、新视角、新观点——“新形势下人民币汇率问题研讨会”观点综述.新金融,2003年第11期.

[4]评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来自何方.搜狐财经.

[5]关志雄.为什么人民币需要升值?——中国才是真正的受益者.比较,2003年7月第七辑.

第5篇

在众多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经济体中,美国无疑是愿望最强烈的一个。据我观察,在美国大致有四类人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表示了强烈关注:一是劳工组织,他们认为从中国大量进口工业制品影响了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就业;二是制造业资方代表,他们亲身感受了中国低价产品的竞争性威胁;三是一些代表前两类人的政治家,他们往往出于政治考虑以某些利益集团代言人身份发表施加压力迫人民币升值一类的意见;四是一些从一定的经济学理念和全球货币结构经济结构失衡角度思考问题的经济学家,他们认为人民币币值的确存在严重低估倾向,如果人民币通过增加汇率弹性等手段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结果将有助于业已出现明显倾斜的全球货币结构和经济结构,当然也可以部分地缓解美国的贸易逆差压力。

2006年,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为7636亿美元,其中,美国对中国的逆差为2325亿美元在美国贸易逆差总额中占比大约为30%,这一高比例也说明了为什么美国最为关注人民币汇率问题。只不过许多呼吁人民币升值并指责中国汇率政策人士忽略了两个重要的事实:一是在2006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3000多亿美元产品中,有2/3是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其中也包括很多的美国公司;二是中国向美国出口增速较高,与美国沃尔玛等大公司的低价采购行为推动有很强的关联度。2000年时,沃尔玛公司的全球零售总额只有1913亿美元,到2006年,这个数字已飙升至3500亿美元左右,沃尔玛公司多年来就一直把中国当成其最重要的商品采购市场,而美国市场在沃尔玛公司销售总额中的贡献率达80%以上,这说明,美国消费者也是便宜中国商品的最大受惠群体。尽管如此,要求人民币汇率扩大波动控制区间并允许人民币提高升值速度仍然是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见。其中,许多学者认为人民币币值确实存在严重低估现象及中国政府通过汇率政策的调整也能对世界货币体系产生积极影响等意见,也的确值得重视。

二、人民币币值低估及其形成原因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它力图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和非自由放任的汇率制度,就必然会面临一个如何确定汇率的问题。确定汇率实际上确定本国商品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相对价格。假若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充分(即按照马歇尔——勒纳条件,这个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相对价格”较低即本币币值采取低定价策略能够刺激出口并改善经常项目收支的状况,“相对价格”较高即本币汇率高估则会出现相反情况。

一般情况下,经济学家们总是用一价定律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来思考和解释长期的汇率决定问题。按照一价定律,同样的商品如果不考虑运费和贸易管制成本,它在不同的国家应该价格相等。由于一价定律考虑的不是单项商品,如果将两国商品的总体价格水平进行比较就生成了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从逻辑上之所以能够成立,它背后的前提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即在贸易和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因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价格会逐渐趋同。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因此,本币币值的确定并不能简单地运用国际经济学中的主流汇率决定理论进行解释。通常,一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常常取决于它所选择的汇率制度及由国内货币市场、宏观经济运行及国际收支调节策略等多项因素决定。在浩如烟海的经济学文献中,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均衡汇率模型,但对市场参与者和调节者有影响意义的永远是选择什么样的汇率形成机制或如何确定一定时期的名义汇率。

中国多年来的汇率制度名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际上是以美元为钉住目标的固定汇率制。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将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关系确定在1:8.28左右。直到2005年7月21日,中国才宣布放弃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改为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允许人民币汇率每日在3‰的区间中浮动的新汇率制度,20个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约7.76%。尽管如此,国际金融市场仍抱有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中国的外贸出口势头仍然有增无减,国际上一些热钱仍然在想方设法钻进中国市场,在难以抑制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下,资产(股票、房地产)市场价格也出现一路飙升的景象。所有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人民币币值是否被低估,到目前为止,被低估的幅度到底有多大?

人民币币值是否被低估?这是一个很难用三言两语就简单说清的问题。在一国实际汇率的分析中,现在理论界较普遍的看法是用实际有效汇率这一综合汇率指数方法判断一国的币值更有说服力。在这一方法的应用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国都以消费物价指数为测算基础,其中,24个工业化国家还采取以单位劳动力成本来替换消费物价指数指标,其所得测算结果,同样能反映出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根据专家的计算,中国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大体经过了3个阶段,即(1)1980~1988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均呈现大幅同步贬值势头;(2)1989~1993年,人民币名义汇率基本稳定但实际有效汇率却大幅下降;(3)1994年至今,人民币名义汇率仅经历了相对较短时间的变动但实际有效汇率却出现了明显的升值。我们都知道,一国的名义汇率如果未发生变化,但实际有效汇率出现明显升值,就说明该国的货币币值存在低估倾向。

汇率决定理论极为精巧复杂,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直接用任何一种均衡汇率理论模型恐怕都难以获得对人民币币值现状及走向问题的圆满解释,但现有经济理论却可以给我们提供一条简明的思考路径,这就是在不考虑决策当局偏好的情况下,从一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趋势中分析现行汇率是否已出现失调,然后从失调的矫正措施中去选取政策调节方法。

一般地说,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货币币值的提升总是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状况良好及由此产生的投资者预期改善等因素相联系。而一国经济的基本面又主要取决于在一定的开放度条件下该国的储蓄投资循环状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社会总需求和就业水准、贸易条件、政府财政支出水平以及金融体系的健全和效率等等因素。这些因素如果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就会对经济成长产生合成推动作用,而中国在改革近3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世界第一的记录也就是这些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原来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已大大放慢了增长速度,美国自2001年以来也结束了持续近十年的强劲增长势头,欧洲经济虽然未出现美国经济那种戏剧性的涨跌变化但始终未出现过高成长奇迹,日本则刚刚走出经济不景气泥沼呈现低速增长势头,印度和俄罗斯虽近年来在经济增长率上亦有不俗表现但眼下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在某些方面还无法同中国抗衡。在相互发生作用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中国不仅速度领先,而且在国民储蓄率、外汇储备增长额、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绝对额方面都名列前茅,并且,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至少在今后十年中也许还能继续保持增长领先地位。按照一般规律,一个政治安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主要依靠内源融资能维持10年以上的经济高增长预期的经济体,其货币就必须坚挺并出现明显的相对升值,从上世纪70、80年代德国马克、日本日元到90年代的美元币值变动史中都可以看出这个规律。同样,中国目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也是这个规律在强制地发挥作用的结果。

中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和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速来源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这是人所共知的。那么,形成“双顺差”的关键原因在哪里呢?显然,对“双顺差”局面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高增长背景下带有特殊国情味道的生产要素的非均等化倾向。在人力、土地和资本这三项基本生产要素中,中国生产的可贸易商品中的人力和土地成本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工业国家,而且还远低于新兴市场国家。在劳动力具有无限供给趋势的环境中,中国可贸易商品中的劳动力成本不仅所占份额极低,而且在近30年时间里始终未发生特别明显的增长性变化;在中国各地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各地政府为了增加地方税收和就业岗位,在土地批租中纷纷展开优惠竞争,这使得地租成本在可贸易商品中同劳动力成本一样也只占很少的份额。这两项成本节约因素与外国的资本和技术相结合加之政府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必然使中国成为一个蓬勃兴起的世界工场。这使得中国在2

002年年底一跃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而外商投资企业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以国外市场为目标的出口创汇企业,只要这类企业总数在增长,中国的出口就会相应快速增长。同时,在中国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下,企业贸易收入的绝大部分会自动转化成国家的外汇储备。中国加入WTO后,贸易条件的明显改善和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使得中国进出口总额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这也带动了外汇储备的增长进一步提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价格机制和价格水平可以解释很多现象,笔者认为,中国的人民币币值和外汇储备问题,完全可以用低价劳动力和土地要素低价水准导致的币值严重低估来解释。

在现代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是两种交互发生作用的力量。依靠行政管制、道义劝说和政策调节,政府可以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长期看,客观经济规律总是能够矫正由政府行为惯性、惰性及决策者个人偏好或意识形态偏见产生的各种非效率倾向,让物质利益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牵引力量。在人民币币值或汇率政策问题上,我们今后也许能进一步获得这种逻辑体验。

自1986年起,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就每年进行一次世界性的调查,调查内容是麦当劳快餐店的巨无霸汉堡包价格,经调查发现,中国大陆的巨无霸最便宜,售价约1.2美元,而其他工业国家的较高售价为3.5美元左右。人们都知道,早在麦当劳进军中国前几年,该公司已经开始低价租用中国农村的土地对其所选土豆品种进行试验性种植,所以,对麦当劳公司来说,其产品原材料基本不存在特殊运费问题,在中国卖出的巨无霸之所以成为低价世界之最,就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和土地租金成本极低。货币汇率就是两种价格指数之比。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区销售就有近200%的价差,这个现象似乎已完全违反了我们前面所说的“一价定律”,而这种现象也一定会引导人们去重新思考人民币币值是否已被低估的问题。巨无霸是非贸易品,但在中国国内的统一市场中,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规律仍然在发生作用,因此,非贸易品和可贸易商品中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亦同样遵循均等化规律,中国的可贸易商品定价过低也自然是普遍现象,从前边所提及的物价与币值的关系我们可以得知,人民币汇率也确实有相当的上升空间。

三、从打造贸易强国的角度思考人民币汇率问题

经济学中的均衡理论基本内涵就是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福利或收益的最大化问题。在汇率研究领域,经济学家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探讨构建各种各样的均衡汇率模型,着眼点也是币值的最优化问题。常识告诉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币值低估能刺激出口、遏制进口从而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但是,如果名义汇率、实际汇率过分地偏离了均衡汇率即定价过低,它也会导致利益损失即通常所说的不经济或“肥水外流”。

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在用低要素价格吸引外资,用出口退税政策来鼓励企业的出口积极性,这些选择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中国跃升为世界贸易大国有不容忽视的贡献。但这些政策能使中国成为贸易大国却不会使中国成为贸易强国,可以认为,这些政策如不及时矫正甚至还会成为中国向贸易强国转化的拖曳因素。这一立论的理由有以下两点:

第一,中国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且仍以每天平均5亿美元的速度增长,这些外汇储备又大部分被用来购买美国等国家的长期低息政府债券,这实际上使中国在实体经济、县域经济、三农领域及民营科技企业仍亟待金融支持的情况下用低息贷款的方式去支援发达国家的经济建设。较高的国内外投资机会收益与外国政府债券收益相比之差实际上就是中国巨额外汇资产运用的净损失,美国企业对华投资的年均收益与美国政府向中国出售政府债券利息支出之差就是美国向中国借款的净收入。据统计,美国企业在上海等地区投资的年收益率可达20%以上,这样即使美国政府长期债券年息率达4%,美国也能获得16%以上的巨大收益。仅仅从这点就可以粗略地计算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在目前这种运用方式上所付出的巨大机会成本。

第二,与制度演进过程中常常碰到的情况一样,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路径依赖”倾向。在人民币币值严重低估情况下,中国的出口企业即使出口低附加值产品也能卖得出去,卖出去后即使销售利润很低也能在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方面获得收益补偿,这样就会在全社会的生产要素和其他资源流动方面产生负面效应,即扭曲价值信号不能自动产生资源优先配置的结构调整效应,大量的企业生产偏低端产品耗用了巨大的资源,而那些新兴的、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产品的潜在可用资源被惯性效应作用下的低附加值产品行业挤占。从中短期角度看,大量低端产品和传统企业的繁荣兴旺虽然在增加税收和就业方面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长期看,这类行业的不断扩张会迟滞一个国家工业基础改善的速度。多年来,我们总是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或指导的方式来解决结构调整问题,结果一直收效甚微,其实只要运用汇率、税收、利率等价格性工具,微观主体的投资行为就会立即改变。以可贸易商品结构之调整为例,只要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足够高,出口型生产企业的投资就会自动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再比如对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生产企业采取惩罚性税收制度,也能对这类企业的投资冲动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等等。总之,中国应当将提升人民币币值作为产业产品结构的一种手段——即使在短期内会付出一些企业关停并转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如果足够大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谁是升值的最大受益者。受损者?银行系统是否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沿海出口加工型企业的耐冲击限度到底有多大?目前这种投资和出口双推动型经济增长方式会不会受到剧烈的负面影响?中国会不会出现日本“广场协议”之后的宏观经济现象和可能的长期经济萧条,等等。这些问题和担心不能说毫无道理,但中国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总要有些优先考虑的事项,在目前条件下,我认为中国的优先考虑事项就是如何尽快使自己从大国变成强国,从储蓄利用效率过低转为疏导储蓄投资循环流程并运用强制和诱导等种种政策手段进行产品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在国际收支调节上以平衡管理为基本指导思想并用市场化的价格性工具作为基本手段,而不是象2007年开始这样:各地方政府按照上级精神用行政的办法敦促本地的外向型企业压缩出口增加进口。这类做法到底能否奏效还有待实践检验。根据以往的经验,压缩地方企业的出口就等于压缩地方政府GDP和地方政府的政绩,因此,这个新近实行的平衡国际收支的最新做法恐怕很难收到中央政府所期望看到的预期效果,事实将证明,平衡国际收支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最简近有效的办法还是动用汇率等价格性手段。人民币大幅升值可以理解为在现有水平上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再升值10%以上,这样幅度的升值实际也远未弥补中国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价格与一般新兴市场国家同类要素价格之间的差距,就是说,即使在这样升值水准下,中国的可贸易商品仍然会保持相当的国际竞争力,不会使出口增长出现明显下滑,但却会对进口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因为人民币升值10%意味着石油、矿产品、木材、农产品、高科技产品及一般工业消费品等所有的进口商品的价格都会下降10%。这样,用国际贸易条件恶化或改善的思考方法分析,人民币若在一年左右时间内升值10%,国际贸易条件改善度可达到20%(即出口产品多赚10%,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10%),这是一笔可观的国民收益。

“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会对出口型生产企业和银行造成损害”,这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忧虑。有人说,许多外贸型生产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在3%至5%之间,只要人民币升值超过5%就会出现大量企业倒闭的现象,但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逼近8%,中国呈现的却是出口越来越旺盛的势头,我们还可以回想20年前日元对美元升值幅度已远超过100%时,日本每年仍保持大约6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的历史事实就可以对微观主体的政策环境适应能力之强有充分的信心。此外,关于人民币升值可能对银行业负面影响的问题,我们看看2006年中国股票市场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上市银行股票成为市场行情上升的基本推动因素并普遍被境外和国内投资者追捧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一个重要的道理,即作为经营货币的机构,业绩不断向好的银行将成为人民币升值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它们经营的特殊商品在不断增值。其实,中国的银行业不怕人民币升值,怕的是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在银行业总体存放款业务中占比接近50%以后可能出现的人民币币值波动可能引发的“存款搬家”即中资控股银行的存款向外资银行大量转移现象,这才是真正值得担心的一点。但在资本项目仍存在严格管制和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基本面背景支撑下,这种由扩大人民币每日波动限制区间可能出现人民币币值大幅度频繁波动景象出现的可能性极小。而且,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WTO成员以来五年多的时间里在银行业开放实践中也没有出现1999年和2000年期间许多实务界和理论界人士所担忧的“狼来了”效应,外资银行从机构数量到业务规模都没有取得迅猛发展,我们看到的只是境外银行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中资银行行为的普遍化。这种行为从实践效果看是良好的,它不仅壮大了中资银行的资本力量,而且在改善中资银行的公司治理、敦促中资银行在财务审计上同国际接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创新及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这一点说,中资银行目前应对利率、汇率变动风险的能力与五年前相比已大大提高了。所以,银行承受能力不是也不应当是我们目前推进利率、汇率等价格性机制改革的一个障碍。

四、结语

中国的金融改革设计正

处在一次历史性选择的十字路口上,汇率改革只不过是新时期金融政策的具体内容之一,但它事关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决不是无关紧要而是相当重要。中美经济关系是全球经济发展动力的主体内容,美国既应当进行国内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也应当认真考虑美国的诉求顺势而为,即把握人民币普遍升值预期业已形成的历史机遇,改善自身的国际贸易条件,利用人民币升值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和国际能源矿产品类产业的投资规模,推进国内可贸易商品结构调整,提升劳动力实际工资水准和工业用地价格。

第6篇

引言:为了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目前人民币的发展态势,通过分析对内的CPI数据和对外的国际汇率关系来比较分析人民币的币值情况来达到充分认识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实际情况。

一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07年更是如此。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投资的热潮,并且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房地产和股市这两大行业。随着经济长期过热的发展,必然会出现经济“泡沫”,自从股市进入牛市以来,经济中的“泡沫”不断膨胀,趋势增强。07年底,随着股市由牛市逐渐过渡为熊市,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已经大量减少,虚假繁荣实质性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加之08年年初的罕见雪灾对全国南方地区造成大面积的重创,国内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速度加快,国内通货膨胀率同时也持续走高。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进入疲软发展阶段,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美元,这一国际强势货币不断走软,相对中国07年以来的发展速度来说更是如此。基于经济上的重大压力,美国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就更大了。而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因中国长期以来出口的廉价商品直接导致国内企业竞争力不断减弱和失去市场份额而表示出强烈的不满。以美国,日本带头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人民币施加压力,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少中国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的顺差,借此方法来减缓国内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在内外因素的双重压力之下,人民币在对美元的汇率上出现了大幅度的攀升,并且速度不断加快。

二环境现状分析

1人民币对外升值。

汇率即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至06年以来就一直走低,从07年1月份的7.8到现在跌破7为止,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这在人民币升值的历史上属于比较快的速度。一方面,中国在出口贸易上一直处于顺差,国际上给人民币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美元的走软是造成人民币升值的一个相对原因。中国至05年以来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在这之中储备的大部分货币是美元。所以美元的任何情况的变化都会在相当程度上对人民币造成影响。但仅仅从美元的走软这一固定标准来说明人民币币值的绝对上涨是不够的,毕竟一国货币在现在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之任何因素对人民币的实际情况所造成的影响都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对于人民币而言,导致其升值的主导因素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之所以说只从对美元的汇率来说明人民币升值是不客观的,是因为从其他国际货币来说也存在着其他货币对美元汇率下降的情形,比如欧元。欧元对美元来说是在不断在升值。而人民币对欧元来说却是在贬值。在从汇率看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任何一国汇率对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的说明只有参考的价值。尽管人民币在直观的汇率表中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很多。实际上,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升值只有5%—10%①。

2国内通货现况。

CPI,居民消费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由三个方面的指数,包括:居民消费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②。而在这三个因素之中,居民消费指数又是最重要和具有说服力的因素,因此本文重在分析第一个因素。从07年以来的CPI分析可知,07年全年CPI平均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08年一月CPI上涨7.1%,2月上涨8.7%,3月份也高达8.3%。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年存款利率经过数次加息,截至08年4月18日,年存款利息为4.14%③。通过08年第一季度的平均CPI和年存款利率的直接抵消可知目前中国国内货币的实际币值在以将近3.9%的速度对内贬值。而实际上,银行上调的存款利率是以上一季度或几个季度总结出来的数据为依据的。这说明中央银行上调利率的措施并不是随时随地地按照国内CPI的变化一而变化,并且所有的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已经发生的数据为基础,同时,这些政策无论是在制定还是在影响方面都具有滞后性。所以人民币实际对内贬值的比率还会多出一部分。

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就具体的经济情况而言,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情况基本上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1)生产资料的稀缺。08年初全国大范围的雪灾是造成资源严重稀缺的一个直接原因。一方面这次雪灾造成雪灾地区农产品大幅度减产,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供不应求,直接推动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南方大范围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用于修复这些工程所需要的钢材、木材等生产原料的需求量大幅上涨,也拉动了第二产业生产成原料的紧张,由供求理论可知,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会随着资源的紧张而上涨。再加上交通运输的基本设施大面积瘫痪,在国内就出现了最需要物资的地方迟迟得不到供给的情况,在当地市场供给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就出现了暴涨的情况。而这一情况同时也就直接大幅度上拉了全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国际方面,世界出口大国,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农作物方面的出口都大幅度的减少。这就造成了国际上基础农产品的供给不足,同时也制约了中国市场对进口作物的需求,造成国内农产品稀缺,价格上涨。

2)国内货币流通量过剩。中国长期以来大量的外资涌入,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中国是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引进外资无疑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而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大量资金的注入。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整个市场上流动的货币量也大大增加。这的确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但同时,社会生产力总的生产速度并没有比货币增加的速度快。这就使得人民币的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总需求,于是也造成了人民币在有效市场上的流通量过大,直接导致对内贬值,通货膨胀速度加快。

三结论

比较分析人民币币值的实际情况。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因此不足以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指标来衡量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状况。在国际上,6%以上的年通货膨胀率已经普遍被认为是难以接受的范围。中国07年最后一季的CPI为6.63%,08年第一季的CPI为8.03%。这虽然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难以忍受的界限,但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并未恶化得那么快。理论上而言,本国货币升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现象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如果上升的这一部分币值足以抵消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则通货膨胀不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据统计资料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对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实际贡献,在半年内只有0.2—0.4个百分点(1)。如果说升值对抑制通货的作用是滞后的,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并未看到经济过热能被市场的自动调节所压制住的重大成果。如果说中国的市场经济政府管制过多,那么政府制定和颁布的一系列打压经济过热的措施都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并未对经济的过热起促进作用。根据经济数据的比较分析可知,国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实际比调查的结果更高。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率的抵消效果也不大,实际上人民币实在贬值的。

四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时期,市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同时,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的确应该在政策方面适当的参与经济的管理,以继续压制现阶段的经济出现过度的“泡沫”。

第一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银行和国债这两大主要工具回收再市场上过度流通的货币。通过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国际上公认了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前者目的在于提高融资者的融资成本,进而从投资的源头对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后者则作用于货币的乘数效应上,通过减少货币扩张的乘数来平衡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的关系。通过发行国债,直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量是效果最快的措施。

第二合理地运用税收和价格控制手段。税收的目的就是为了财富的再分配和引导社会向公平化发展。对金融行业的从紧税收政策则有收缩和稳定投资过热的作用。价格是直接反映出来的对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示,合理的限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对社会的稳定必然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价格的变化也应该尊循市场客观的发展规律。只有找到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发展的过程之中的这个平衡点,经济才能够又好又稳定的发展。

第三对资本市场实行大力监督。尤其是外资大量进入和退出这一投机行为。引进外资无疑是一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外资本对本国的经济贡献率不容忽视,无论在就业率方面或是在资金筹备方面的促进作用都是相当大的。中国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外资的需求量很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家不能过度依靠外来资本。尤其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投机的外来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某些行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但在这么多压制经济过热政策的背后,政府部门也应该看到这所有的经济政策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滞后作用,并且一种措施的出台会引起市场经济关系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以同时也要预见到通货膨胀之后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的情况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参考文献:

①数据来源:21世纪经济报4月第二期

第7篇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正面来说,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增强,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使国内消费者受益,同时,也可以降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中国企业国外投资能力。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价格的相对提高,这意味中国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另外,出口企业还会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

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汇兑损失。企业从签订合同到合同真正履行需要几天甚至一月时间,买方按合同付价,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外贸出口企业结汇时就会产生较大的汇兑损失,影响企业盈利。以纺织业为例,我国纺织品出口基本上是用结算方式,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使该行业出口企业普遍遇到很大困难,企业的利润空间基本上消失。

(2)对于国内采购企业,人民币升值导致成本上升,国际上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3)出口成交难度加大且具有不确定性。针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较大的情况,大部分中小企业出口成交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多数出口加工企业交货期一般在3-5个月,企业计价时要考虑到几个月以后的汇率水平,多数企业用6.6-6.7的水平计算,由于产品多数属于低附加值产品且没有定价权,客户往往不能接受美元报价进行提价,订单因而转向越南等其他国家。

据南昌海关统计,2008年上半年,江西省进出口总值达62.2亿美元,同比增长55.3%。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前提下,江西省对外贸易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得益于进口的大幅增长和多晶硅等少数出口产品的迅猛增长。

虽然2008年上半年的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但主要是由少数出口产品带动的,在此次调研中,多数出口企业目前处于艰难境地,处于困难的企业整体出现以下几大特点:

①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受损严重。产品附加值低,其出口利润空间小,人民币升值以后,其经营、生存压力较高附加值产品更大,有些甚至将无法继续出口。以纺织业为例,2007年三分之一的纺织企业利润率有6%-10%,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3.9%,2008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达到4.49%,使得很多企业面临的是做多亏多的境地。

相对而言,高附加值的产品,由于其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且有一定的定价权,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消化。

②原材料国内采购,出口采用美元结算的企业影响较大。

调研中,一家名为广盛电子的企业称,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影响很大,他们采用的模式是内购外销,也就是原材料国内采购,产品国外销售,2008年以来,仅汇兑损失就高达800万,而公司的年净利润也仅800万,汇兑损失完全挤占利润空间。相对而言,储科电子采取的是原材料进口,产品外销的模式,该公司工作人员称几乎感觉不到人民币升值压力。

2江西省进出口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1企业避险意识和能力较差

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观念较为淡薄。在此次调研的众多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没有采取任何经济手段规避或管理汇率风险,仅仅把汇率风险归于政策性因素,仅有一家公司利用外汇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

2.2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相对滞后

由于我国金融机构还不具备承担外汇风险的能力,放开人民币汇率,未知的风险和冲击可能给我国金融市场造成很大压力。

2.3产品附加值低

产品附加值低的加工贸易导致企业没有定价权,在国际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人民币升值挤压利润空间,产品涨价又不被顾客接受,所受冲击比较大。

3对策建议

(1)原材料与上游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综合计算,由于原材料及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了20%-30%,成为推动企业成本上升的第一因素。

(2)国内外贸政策的变化。近几年来,由于国际贸易顺差不断拉大,国内被迫调整了外贸的出口政策。调整的基本方向就是对劳动密集型低加工工业的出口予以限制,给企业制造了很大的成本。尤其是对纺织鞋帽、珠宝首饰、皮革、加工、饲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冲击较大,这些企业又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3)央行实施货币从紧政策影响。央行严格限制贷款规模,进一步加剧了出口加工企业资金困难。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从产品需求弹性的角度分析,人民币有限升值对出口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不会对出口产生严重打击。出口企业的艰难情况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在政策制定方面也需考虑到上述几大因素。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应对策略的选择比较重要,政府积极地对外贸企业应进行该方面的引导。

①外贸企业应该高度关注外汇市场,采用金融手段积极规避外汇风险。

要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提高企业的主动避险意识,并引导企业加大该方面专业知识和人才的引进,使企业掌握汇率避险方法、工具,进行主动避险。

②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同时扩大内销,双管齐下。

长期以来,江西的三大出口市场分别是欧盟、美国、中国香港。今年上半年则发生巨大变化,排名前三位的为欧盟、美国、东盟,出口额分别为6.8亿美元、3.8亿美元、3.5亿美元,东盟跃升为江西省第三大出口市场。这一现象也表明,在人民币升值的环境下,为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存在出口市场转换的趋势,这种转移也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对江西省外贸的影响。同时,大多数出口企业在此刻都在积极地拓展国内市场,保存利润空间。

③优化产品出口结构。

外贸企业提高应对能力的根本措施是优化产品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走高质量、品牌化之路,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确保我国外贸企业具有长期的竞争优势。在适当的时候,我国外贸企业更要大胆的走出去,减轻国内货币升值带来的冲击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结汇多元化。

外贸企业应该从自身效益出发,在出口结汇时,不要单盯美元一种外币。根据出口地区不同,经与外商协商,选择其它在国际市场流通且汇率稳定可靠的币种作为结汇外币,如欧元、日元、英镑等。

从政府角度来说,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自身情况,鼓励全省各进出口企业坚持以科技进步为推动力,改变过去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格局,大力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对高附加值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②鼓励原材料海外采购。人民币升值使原材料海外采购具有优势,由于进口关税,运输成本等导致众多企业对原材料海外采购望而却步,针对这种现象,政府可以对外贸企业进行一定的进出口运费补贴等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林宗卿.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温州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经济论坛,2008,(8).

[2]唐立楠.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J].消费导刊,2008,(5).

[3]李源.我国外贸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J].时代经贸,2008,(6).

[4]周勤.人民币升值对江苏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职业教育.

第8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未来预期;暂时性贬值;升值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053-02

人民币汇改经历了四阶段:1979年至1984年:从单一汇率变为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1985年至1993年,实行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复汇率回归的方式,1994年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到了2005年了,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至此以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如图所示,但人民币汇率并非会永无节制的降低。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遇到了两大严峻挑战:一是全球经济失衡下外汇储备过多的挑战。美国低储蓄,高消费,中国等亚洲国家高储蓄,低消费,中美贸易巨额顺差,美国靠举债度日,中国巨额外汇投资美国国债,贸易战、汇率战给我国政府带来巨大压力。二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挑战。一方面,中国经济总体实力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三农,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障等问题一时很难得到解决,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1人民币短期将会小幅升值的必然性

1.1进口企业需要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降低我国进口的成本和在进口环节的费用。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由于各个行业价格弹性的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进口行业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这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很多重要战略物资如石油,铁矿石,铜等都要依靠进口,中国需求的大增曾导致国际相关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建设成本。人民币的适度升值,有利于增强我们对原材料物资的购买力,减轻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对经济的影响。同时,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1.2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需要人民币小幅升值

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贬值有利于提高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升值对出口不利。但根据弹性轮的观点,只有当进口和出口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汇率变动才会对进出口贸易形成明确的效应。考虑到我国独特的贸易结构及进出口商品供给价格弹性不高,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可能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目前,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出口中占55%。同时,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外商的机械设备进口占所有进口的60%,如果再计算上一般贸易当中原材料和投资品进口,这个比例还有很大的上升余地。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只赚取固定的加工费,和汇率的变动基本上没有太大关系。当人民币升值之后,出口价格上升,对这部分企业的出口不利,但是其购买力也将随着人民币升值而提高,能够购买更多的设备和原材料等进口品,两项权衡,汇率变动的净效应有待观察。其次,中国的部分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非常高,尽管是科技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由于中国极低的工资,即使人民币小幅升值,和国际竞争对手相比,依然占有成本上的绝对优势,因此出口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另外,一国出口竞争力的长期动力并不是靠汇率低估的政策,而应该是靠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来降低成本,提高非价格竞争力。目前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是主要的出口产品。特别是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玩具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这与世界出口产品结构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而且这类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弹性小,竞争激烈,容易引起贸易摩擦。而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只能收到加工费,失去了销售利润,同时,它对一般贸易的出口也造成较大的冲击,影响一般贸易的出口效益。

1.3刺激国内消费,扩大内需需要人民币小幅升值

根据200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回顾,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而在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周期,世界平均消费率达78%——79%,差距悬殊。我国长期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经济的较高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拉动。而现今世界经济以美国为代表出现不景气,我国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出口压力越来越大,不确定风险也加大,因此,必须扩大内需,以避免外部经济波动时产生的剧烈冲击。房价,医疗费用,教育投资与水电气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养老问题,加大老百姓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抑制即期消费。从而造成我国经济增长连创新高而我国居民消费率与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双创新低的矛盾。由于人民币升值,老百姓能用同样的钱购买更多的东西和服务。

另外,人民币升值可以减少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有利于减轻国外舆论对我国汇率,经济贸易政策的非难和指责,减少同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及国外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

2不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

虽然很多现象显示人民币有巨大的升值压力,但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表明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非零。

首先,目前导致中国巨大贸易顺差继而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出口产业的成本很低。中国以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建立在对丰富廉价的劳动力的基础上。但是根据人口资源统计,到2050年,上世纪50,60年代(也就是人炸期)的人大多会去世,而出生率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保持较低水平,中国将会陷入劳动力缺乏的处境。现在,很多社会成本没有计算到成本中去。

其次,中国企业有庞大的债务规模。隐性债务,如欠发工资,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其他公共部门债务等带来中国未来的债务负担沉重,为人民币贬值种下隐患。

3结论

总体而言,人民币有很大的升值压力,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问题,不排除有暂时的阶段性的贬值。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总体良好,应该抓住时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同时扩大内需,真正做到投资,出口,消费三架马车并驾齐驱,为中国的经济带来更健康的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夏建英.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J].外汇管理,2006,(09).

第9篇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正面来说,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增强,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使国内消费者受益,同时,也可以降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中国企业国外投资能力。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价格的相对提高,这意味中国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另外,出口企业还会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

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汇兑损失。企业从签订合同到合同真正履行需要几天甚至一月时间,买方按合同付价,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外贸出口企业结汇时就会产生较大的汇兑损失,影响企业盈利。以纺织业为例,我国纺织品出口基本上是用结算方式,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使该行业出口企业普遍遇到很大困难,企业的利润空间基本上消失。

(2)对于国内采购企业,人民币升值导致成本上升,国际上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3)出口成交难度加大且具有不确定性。针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较大的情况,大部分中小企业出口成交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多数出口加工企业交货期一般在3-5个月,企业计价时要考虑到几个月以后的汇率水平,多数企业用6.6-6.7的水平计算,由于产品多数属于低附加值产品且没有定价权,客户往往不能接受美元报价进行提价,订单因而转向越南等其他国家。

据南昌海关统计,2008年上半年,江西省进出口总值达62.2亿美元,同比增长55.3%。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前提下,江西省对外贸易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得益于进口的大幅增长和多晶硅等少数出口产品的迅猛增长。

虽然2008年上半年的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但主要是由少数出口产品带动的,在此次调研中,多数出口企业目前处于艰难境地,处于困难的企业整体出现以下几大特点:

①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受损严重。产品附加值低,其出口利润空间小,人民币升值以后,其经营、生存压力较高附加值产品更大,有些甚至将无法继续出口。以纺织业为例,2007年三分之一的纺织企业利润率有6%-10%,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3.9%,2008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达到4.49%,使得很多企业面临的是做多亏多的境地。

相对而言,高附加值的产品,由于其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且有一定的定价权,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消化。

②原材料国内采购,出口采用美元结算的企业影响较大。

调研中,一家名为广盛电子的企业称,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影响很大,他们采用的模式是内购外销,也就是原材料国内采购,产品国外销售,2008年以来,仅汇兑损失就高达800万,而公司的年净利润也仅800万,汇兑损失完全挤占利润空间。相对而言,储科电子采取的是原材料进口,产品外销的模式,该公司工作人员称几乎感觉不到人民币升值压力。

2江西省进出口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1企业避险意识和能力较差

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观念较为淡薄。在此次调研的众多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没有采取任何经济手段规避或管理汇率风险,仅仅把汇率风险归于政策性因素,仅有一家公司利用外汇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

2.2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相对滞后

由于我国金融机构还不具备承担外汇风险的能力,放开人民币汇率,未知的风险和冲击可能给我国金融市场造成很大压力。

2.3产品附加值低

产品附加值低的加工贸易导致企业没有定价权,在国际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人民币升值挤压利润空间,产品涨价又不被顾客接受,所受冲击比较大。3对策建议

(1)原材料与上游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综合计算,由于原材料及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了20%-30%,成为推动企业成本上升的第一因素。

(2)国内外贸政策的变化。近几年来,由于国际贸易顺差不断拉大,国内被迫调整了外贸的出口政策。调整的基本方向就是对劳动密集型低加工工业的出口予以限制,给企业制造了很大的成本。尤其是对纺织鞋帽、珠宝首饰、皮革、加工、饲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冲击较大,这些企业又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3)央行实施货币从紧政策影响。央行严格限制贷款规模,进一步加剧了出口加工企业资金困难。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从产品需求弹性的角度分析,人民币有限升值对出口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不会对出口产生严重打击。出口企业的艰难情况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在政策制定方面也需考虑到上述几大因素。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应对策略的选择比较重要,政府积极地对外贸企业应进行该方面的引导。

①外贸企业应该高度关注外汇市场,采用金融手段积极规避外汇风险。

要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提高企业的主动避险意识,并引导企业加大该方面专业知识和人才的引进,使企业掌握汇率避险方法、工具,进行主动避险。

②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同时扩大内销,双管齐下。

长期以来,江西的三大出口市场分别是欧盟、美国、中国香港。今年上半年则发生巨大变化,排名前三位的为欧盟、美国、东盟,出口额分别为6.8亿美元、3.8亿美元、3.5亿美元,东盟跃升为江西省第三大出口市场。这一现象也表明,在人民币升值的环境下,为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存在出口市场转换的趋势,这种转移也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对江西省外贸的影响。同时,大多数出口企业在此刻都在积极地拓展国内市场,保存利润空间。

③优化产品出口结构。

外贸企业提高应对能力的根本措施是优化产品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走高质量、品牌化之路,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确保我国外贸企业具有长期的竞争优势。在适当的时候,我国外贸企业更要大胆的走出去,减轻国内货币升值带来的冲击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结汇多元化。

外贸企业应该从自身效益出发,在出口结汇时,不要单盯美元一种外币。根据出口地区不同,经与外商协商,选择其它在国际市场流通且汇率稳定可靠的币种作为结汇外币,如欧元、日元、英镑等。

从政府角度来说,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自身情况,鼓励全省各进出口企业坚持以科技进步为推动力,改变过去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格局,大力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对高附加值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②鼓励原材料海外采购。人民币升值使原材料海外采购具有优势,由于进口关税,运输成本等导致众多企业对原材料海外采购望而却步,针对这种现象,政府可以对外贸企业进行一定的进出口运费补贴等政策支持。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进出口贸易;影响;对策建议

论文摘要:针对国内外迫切关注的人民币升值问题,从正反面分析人民币升值给江西省进出口企业带来的影响入手,阐述何类型企业影响较为严重及企业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的应对策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建议。

参考文献

[1]林宗卿.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温州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经济论坛,2008,(8).

[2]唐立楠.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J].消费导刊,2008,(5).

第10篇

人民币升值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该理论认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目前之所以处于困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许多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因而其出口商品往往价格较低,这样不仅使商品输入国的经常项目处于逆差地位,而且打压其国内商品市场价格,造成物价不断走低,受到通货紧缩的威胁。从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态势不难看出,现在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一些议论,主要是基于中国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加状况而提出的。

中国的常年贸易顺差。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国内涌现出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它们的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从而推动了中国对外出口,中国国际收支顺差逐步扩大。据《纽约时报》2010年2月19日报道,2009年全球出口大国排行中,中国以1.202万亿美元的商品贸易出口额问鼎冠军,占世界贸易比重达到9.6%。以美元计算的话,在1999至2009年的十年中,中国出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甚至在2009年,亦即全球前40大国家的出口总值下挫21%时,中国的表现也特立出群。虽然在2010年3月份,我国出现一次贸易逆差,但四月份却迅速转正,16.8亿美元的顺差额让人看到在一定时期内中国仍然会继续出口大于进口的状态。

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一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总量达到24470.84亿美元,同比增长25.25%,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这显示出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上升。我国外汇储备数额巨大且快速增长,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常年的贸易顺差自然是其最主要的原因。此外,中国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宽松的投资环境,对国际投资形成了很大的吸引力,外商直接投资亦成为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最后,外债、内部经济的高投资率、高储蓄率和低消费率等也加快了外汇储备的增长。

广场协议,一段讹传的经济衰退史

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在学理上完全可以依据我国的国内资金价格、经济增长率、外汇储备以及内部的财政平衡、外部的贸易平衡状况等来进行判定,但现实中,只要一谈起人民币升值,总会有一种声音告诫我们:要以日本广场协议为鉴,防止被西方暗算。在这些人看来,正是西方强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的政治阴谋,才直接导致了日本20世纪90年代那失去的十年。

广场协议

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汽车、家电等产品的出口迅速增加,美日贸易赤字急剧扩大。1984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已高达109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为了防止日本资本和平占领美国,

美国的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甚至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纷纷游说美国政府,强烈要求当时的里根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1985年9月22日,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协议中规定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

广场协议,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1985年9月,日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从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升值41%。从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看,1985年第一季度至1988年第一季度,升值54%;1990年第二季度至1995年第二季度,升值51%;1998年第三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升值28%。 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问,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日本经济迅速泡沫化,并在五年后崩溃,日本因此进入失去的十年。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没有必然联系

广场协议以后,日本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泡沫经济。到1989年末,日经225种股票的平均价格高达38915.87日元,相当于1984年的3.68倍。从表面的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来看, 广场协议与日本的泡沫经济似乎确实存在某种联系。但是, 广场协议的初衷是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 广场协议后,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就年平均汇率来看,1988年与1985年相比,除日元外其他主要货币的升值幅度分别为:德国马克70.5%,法国法郎50.8%,意大利里拉46.7%,英国英镑37.2%,加拿大元近11%。但是,这些国家却并没有发生像日本那样严重的泡沫经济。这说明, 广场协议与泡沫经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第11篇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19点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央行关于人民币升值和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表明1994年承诺的有管理的汇率制度,它从盯住美元改变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显得更为灵活。

汇率风险是进出口企业经营中一直遇到的问题,没有就不正常了。面对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那些从事进出口业务和拥有外汇资产的企业,应该综合考虑资金来源和用途、自身财力和外汇市场的具体情况以积极应对。那目前,国内进出口企业面对人民币升值将如何作为?

通过保值方案规避风险。锁定汇率不失为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一个好办法。出口企业应该及时结算现有的外汇,尤其是美元结汇,企业的即期交易合同该履行的马上履行,近期交易合同及时履行,同时尽可能多的签下企业远期合同,签不下的就争取锁定远期交易汇率。

对于一些出口产品生产周期长的企业,由于人民币汇率已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给企业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因此,待出口日期确定后,就应立即向银行申请价位锁定,签订产品的保值协议。这样在约定期限内,不管人民币是升是降,对于企业来说所赚的利润是不变的。在结算上,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可以要求在收款的时候采用人民币或者是其他强势货币结算,或者是合同一经订立,就在外汇市场上买入相应外汇的看跌期权,约定可以在未来的收款期以商定的价格把美元转换成其他货币如人民币。或在合同订立后,企业在外汇市场卖出外汇期货,约定期货的成交日期正好是预期收到外汇付款的日期。这样,就避免了人民币升值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如果企业外汇负债数额比较大,最好的方法就是进入外汇市场买入外汇期货,合同的期限定在负债偿还的日期,或者是买入外汇期权。这些都将以比较小的成本避免将来可能发生的巨大外汇损失。

进行外汇投资保值增值。企业的外汇资产不仅受利率变动影响,而且还受到汇率变动影响,面对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企业可以通过银行企业理财产品,投资于国外的政府债券、基金、外汇等金融产品。也可以自主选择恰当的金融工具,如外汇买卖、结构性存款、远期结售汇、远期利率协议等等,实现保值盈利。不少企业由于收入和支出的币种、期限以及金额不匹配,其间隐藏的汇率风险将会直接导致企业的支付成本、收入核算以及财务预测等的更加不确定。因此,进出口企业要通盘考虑多方因素,对手里头外汇资金的应用要相当谨慎,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资金的回报率,当前外汇投资理财产品五花八门,企业必须“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期望回报率对产品进行选择。

让客户分担成本。和客户共同分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空间压缩的损失,是很多出口企业很自然能想到的避险方式。以丝绸产品为例,因为丝绸是中国垄断性的产品,所以人民币升值导致丝绸上涨的那部分价格国外企业是可以接受的,即在丝绸上适当地加价,加价的原则必须跟国家的汇率相匹配。北京一家丝绸进出口公司负责人称,公司已做好准备,会适当地把一部分风险转嫁给与之进行交易的外商,这样就能将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

但是这要冒着客户流失的风险。其实提价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佛山一家照明产品出口企业,董事长柴国生说,这次升值2%对公司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继续升值,就会对企业造成很大压力,因为外贸企业要与国外客户重新谈判协商价格是很麻烦的一件事,他们的订单一般都是一年为期,突然变动,国外客户很难接受产品涨价。对于纯外贸企业来说,还可以压低采购价格。此外,其它避险方式还有“调整进出口比重”、“调整进出口国家和地区”。

加速产品升级。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企业加大高档设备的进口,特别是产能扩张要求高的企业,会利用人民币升值,进口国外的设备,增添或替换更新现有的生产设备,加大固定资产的资本支出;同时大型企业集团也会加大海外扩张的步伐,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实施全球化战略,以减少国内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相应地,产品的升级就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挑战。同时也可以和海外的零部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出新的产品,购买力逐渐增强的国内市场,也给予了更高端产品以尝试的市场机会。然而大多数的一般贸易企业,特别是占大头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基本在10%以内。人民币升值2%虽然现在对企业的影响还不大,但企业如果不加紧避险,不寻求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则今后的生存环境将会越来越差。然而要实现“产品升级”,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显然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人民币升值虽然在短期内影响了出口业务增长,但长期看对医治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失衡的病根是有益的。

第12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汇率;农产品贸易;

自2005年7月21日19点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至此2007年5月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6951元,突破7.70关口,创汇改以来新高,增幅达到5%左右。这对于进口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人民币升值后,同样数量的货币的购买力得到提升,国外产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将有利于我国进口更多的农产品。但是对于出口来说则由于人民币的升值直接影响到了出口产品的价格,大大影响到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时常上的竞争力。供需因素一直是影响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贸易环境的变化,诸如汇率问题、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进口机会的增加、进口贸易技巧的掌握、贸易壁垒的增多等也将逐渐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格局。本文将具体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贸易各种方面的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农产品贸易的一般影响

汇率是用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也是两个国家居民相互贸易时的价格。汇率是实现国内经济平衡的,和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调整工具。汇率的变动既影响国内产品市场的平衡,也影响到国内货币市场的平衡,同时也影响到国际收支平衡。因此,汇率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将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服务性商品的定价表现出来的。而汇率的变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则是进出口贸易。

1.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的影响。

(1)短期影响

短期内来看,由于价格上升,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会加大,这样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将会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会下降,这对于我国的弱势农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但是我国农业出口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5748,而如果想要利用货币升值或贬值来达到影响出口状况的话,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单性的绝对值应该大于0.7。既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变动对汇率是缺乏弹性的。弹性是通过影响数量进而影响收益的,弹性大的产品汇率变动的影响会被扩大,而弹性小的产品汇率变动的影响是被缩小了的。而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变动对汇率的变动缺乏弹性是因为我国出口农产品中低附加值的产品占比重较大。目前在我国农业出口商品中,初级农产品占80%,传统农产品和大宗农副产品占40%以上,而这都是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较低,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而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品占其总生产量的90%以上,加工转化后产值增加2-3倍;我国农产品加工品只占其总生产量的25%左右,加工产值只增加30%左右。

(2)长期影响

而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将必定会带来进口原料的成本下降,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也会有所下降,那些以进口商品为原料的农产品加工品的成本也随之下降,这样就可以降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价格,扩大出口。而人民币升值之后虽然我国的出口价格提升,但是相应的就可以以低廉的价格进口到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就可以显著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还可以提高我国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弥补价格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可通过质量的提高来达到发达国家指定的各种检验检疫标准,免遭各种绿色壁垒,增加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利于改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时常低价低质的营销策略,转而实行高价高质的新型竞争策略。这不仅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3)绿色壁垒

但是中国农产品出口最重要的除了价格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各个发达国家所设的绿色贸易壁垒。中国加入WTO以来,农产品出口遇到巨大挑战:各国纷纷把“绿色壁垒”作为控制贸易的重要手段。3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遇到的各种技术壁垒累计达1000项左右。据商务部调查显示,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造成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出口受阻的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蜂蜜,进而扩展到畜产品和水产品。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所以,在此情况下我们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何跟国际接轨,保证我们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得去,这才是更关键的问题。为此,我国从国际市场上的五大壁垒(检验检疫壁垒、食品反恐壁垒、身份认证壁垒、知识产权壁垒、食品标签壁垒)中要再次展现我国出口农产品的优势,只能从产品品质上下工夫。

2.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农产品进口的影响。

根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预测,到2008年人口大约为14亿,到2030年达到16亿。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规定的人均400千克的粮食消费标准,2008年中国的粮食需求量大致为5.6亿吨。中国政府必将努力保持95%的粮食自给率,所以我们假设粮食的对外依存度(年进口量占年消费量的比例)为5%,而且不考虑汇率变动对粮食进出口的影响,那么中国在2008年需要进口粮食2800万吨,现在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在2亿吨左右,如果以后几年内没有大幅增长,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将占到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14%。1995年我国粮食进口2081万吨,如果到2008年人民币升值30%,在粮食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相同数额的人民币可以购买到2705万吨的粮食。同理,2001年我国粮食进口1738万吨,如果人民币升值30%,在粮食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相同数额的人民币可以购买到2260万吨的粮食。也就是说,如果人民币在4年内升值30%,到2008年花费和现在相差无几的外汇就可以满足大大增长的粮食进口需求。

如果说升值对出口商不利,那么进口商却能够从中获益。一直以来,我国从国外进口的主要是粮食,而对之进口最多的就是美国。1997年1998年以前主要是小麦,2000年以后大豆进口的比较多,畜产品进口、糖和羊毛等等。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农产品的价格将会降低。中国是一个粮食产不足需的国家,从适量平衡国内产需缺口来看还是有好处的。但是大量的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将强烈的打击我国本国农产品的销售和产品价格,应该加强国产农产品的生产和紧抓产品质量,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二、升值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依存度的加深,可以预计,我国人民币还将继续升值。从长远看,人民币的升值将增加农民的福利状况,使广大农民体会到经济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还能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农业本身的发展而言,人民币升值最主要的长远影响表现在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

1对农业生产资料的影响

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国内的企业和个人可以用低廉的价格进口到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这样就可以显著地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这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弥补价格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质量的提高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各种检验检疫标准,从而免遭各种绿色壁垒,增加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

2对农业整体生产环境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产品的区域布局,进一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小麦、玉米、大豆等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将下降,畜产品、水产品、蔬菜等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将迅速发展,尤其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外部环境下,农业产业结构的这个转换过程将加速完成。

3对农业贸易环境的影响和调控

长远看,人民币升值通过改变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将逼迫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调整产业结构、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必须改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低价低质的倾销策略,转而实行高价高质的新型竞争策略。人民币升值后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先进科技的进口,更好的利用WTO(worldtrade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的“绿箱政策”,提高我国农业的水平。从成本分析可知中国主要农产品丧失价格上的比较有时是因为劳动力成本过高。现在各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上,从播种、中耕、施肥、灌溉、治虫、收获到加工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全部机械化,而且畜牧业开始由机械化、电气化,走向了工厂化发展。规模效应大大降低了成本。我国农民至今仍然是零星分散,独家小型经营(目前农村自主经营的农户达2亿多),土地零散造成不能使用系列化农业机械(据统计,我国农业机耕率只有53%,机播率27%,机收率14%),同时也造成我国的农业产品的商品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很低,成本却很高,进而使我国产品的出口价格也很高。我国农业研究投资水平也很低,只占农业总产值的0.1%,为发达国家的1/10,发展中国家现有平均水平也为0.26%。所以改善基础设施,大力投资于农业科技,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扩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先进科技的进口,国家财富的增加也有利于在上述方面曾家投资,进而促进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和产业化。

三、面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随着一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和健康发展,本币升值必然的产物,的国、日本都曾经使本国货币升值。面对本币升值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补救措施。发达国家由于财力雄厚,经常采取的措施是减税、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但其成本非常高昂,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很难提供起如此高昂的费用。我国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后,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下,人民币汇率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保持农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应该结合国情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持农业的健康发展。

1.人民币应该逐步地分阶段升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依存度的加深,可以预计,我国人民币还将继续升值。国家为了促进进口,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使我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加大,国家外汇储备不断急速增加,国际上尤其是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此时当人民币升值2%之后,后劲依然强劲,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依然存在。为了减少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农业进出口带来的强烈冲击,国家应该采取逐步的、阶段性的升值策略。这样,可以给农业更多是适应和应对时间,保持农业生产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从而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2.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和创新,减少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已经超过了国外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大背景下,我国可以在国际时常上购买到更多先进和使用的技术和农产品加工用的初级产品,可以大大降低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此外由于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向国外进口生产资料也大大有利,因为人民币升值国外产品价格下降,可以以更优惠的价格来购买生产资料,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下降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都减少的情况下,无论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是单个的农民,必须引进和眼法更多的先进技术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为此,国家应加大对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的资金投入。同时,应改革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体制,提高详尽科学技术的转化速度。

四、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得到结论,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人民币生殖有利于我国夸大进口,抑制出口、恶化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人民币升值是否能影响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状况,还取决于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只有在进口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和出口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时,人民币升值才会改善农产品进口的状况,反之则会恶化农产品的贸易状况。但是值得提醒的是,这并非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充分条件,因为影响到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关税、非关税性的绿色壁垒以及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政策等等。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各国的货币变动都会影响这些国家的农业政策,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更需要在人民币升值后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和实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尽量使其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魏才.人民币升值,农业浴火中重生[J]经济导刊,2005年第9期

2.薛娟.人民币币值上升:农产品出口“跳水”[N]中国经济时报2005.06.01

3.李岳云,宋海英.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机理[J]齐鲁学刊,2004

第4期

4.海林.人民币升值对粮油市场的影响[J]粮食问题研究,2005.4

5.孔祥智.人民币升值对农业发展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分析[J]农林工作通讯,2005.10

6.陈佳贵等.2007年中国经济形式分析与预测[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魏秀梅等.人民币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国物价,2005.12

8.苑林娅.人民币升值对农业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国物价,2005.6

9.孔祥智,李圣军.人民币升值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第27卷第6期

10.陈泰锋.中美贸易摩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1.隆国强,大国开放中的粮食流通[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第13篇

现阶段人民币是否升值,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各说不一,笔者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必升值无疑,但从现阶段来看,还不具备马上升值的条件,以静制动,以稳定币值为当前的主要策略。首先,我国从业人员中,在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占的比重相当高,仅纺织和服装行业从业人员就高达1500万人,还有1亿为其提供原材料的从事种植和畜牧业的农民,加上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例较大,如果此时升值,必然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数量下降,失业增加。我国有13亿人口,就业问题一直是“达摩克利斯剑”,城镇失业人口最新公布的数据为4.3%,但更沉重的是2亿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资料显示,我国工业产品每出口增加1亿美元,就可以为1.2万人提供就业机会。其次,国内金融业还没有作好人民币升值的准备。主要是银行业改革滞后,整个金融体系处于从高度管制形态转轨的进程中,金融机构不是真实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包括外汇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也不是真正由市场主体参与其中的金融市场。四大国营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才刚刚开始,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远远不成熟。外汇管制方面,虽然经常项目可兑换已经放开,但资本项目下可兑换还没有放开,目前完全放开的条件还不具备。这就导致了资本输入不存在障碍,但资本输出还存在制度,这种制度安排将维持外资向中国的单边流动。此外,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也很低,同时还缺乏高度市场化的外汇交易场所和交易品种,放开汇率不仅不会“价格发现”,反而使汇率更加变幻无常,但汇率稳定本身不应该作为银行业和金融市场改革进度缓慢的借口和避风港,而应视为稳定名义汇率换取国内金融转轨的不可多得的宝贵时机。再次,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持有的美元资产面临风险,到今年一季度,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5000亿美元,居民外汇存款超过800亿美元,而且主要是以美元形式存在的资产,而且我们还购买了一千多亿美国的中长期国债,此时升值这部份资产必然会大幅度缩水。同样也会使准备注入建行、中行的400亿美元减值。因此必须逐渐把以美元为形式的资产转换成其它的货币资产,或者购买战略矿产资源储备起来。最后,人民升值应作为国际谈判的筹码,货币是以国家为基础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已经早入整个世界经济的进程,而且汇率的变化经常出现政治化的趋报势,美国的商会正在讨论是否提请美国政府动用“301”条款来迫使人民币升值,欧盟十五国也决定用“普惠制”来对人民币施压,甚至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可能一拥而上,采取类似措施逼迫人民币升值,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主动出击,把人民币汇率变动作为与外国政府谈判的筹码,人民币升值可以谈,关键是对方能开出什么有利的条件,尤其是人民币升值后影响对外贸易的各种贸易和非贸易壁垒必须清除,特别是欧美在高科技领域对我国的封锁,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无利可图而且受制于人的事坚决不能干。

二稳扎稳打,人民币中长期稳步升值,在稳定币值的前提下,对一些影响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因素进行调整和改革,为人民币中长期升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1、调整好产业结构为人民升值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国家采取多种措施促使我国的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发展,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改变目前的出口退税政策对那些技术含量高有广阔市场前途、短时期内需要国家支持的重化工业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退税,这样既可以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又可以从宏观上调控外贸结构,内外资企业的税收政策统一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对国内资本提供平等条件。

2.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银行结算汇的强制性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是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缺失的重要原因,使人民币汇率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汇率,因此,应将目前国内企业的强制结售汇制逐渐过度到意愿结汇制,使整个外汇供求有效地出清价格,使价格也能灵活地引导和调节供求,最后达到资本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在此基础上,再来逐步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化,把人民币变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化货币。

3.适当控制储备规模的过度增大。我国外汇储备应当保持在2002年底的水平上,不宜再继续增加。这是因为:首先,鉴于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外汇储备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国际警戒线(尽管这些警戒指标不具备绝对的可靠性,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表明已具备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其次,我国外汇储备来源的可靠性在逐步增强;再次,近年来外汇储备高速度递增,我国将无法承受如此巨大规模的外汇储备。

其它方面的经济改革也应配套进行。如国营企业的改革,金融市场秩序的规范,国有银行的改制,金融资产的呆坏帐规模大幅度下降,进一步降低财政赤字等都应逐步进行。

第14篇

今年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可能扩大。中国目前仍比较稚嫩的贸易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汇率波动风险。专家认为,给出明确的升值预期是提高企业避险能力的第一步。另外更多、更灵活的避险工具,以及银行提供的业务也应该尽快完善。

经验决定避险能力

汇改以来,我国贸易顺差仍在迅速扩大,去年达到1775亿美元,表面看出口受到的冲击不明显。但是具体到企业层面来看,升值对其经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调查证明,大部分企业的避险能力还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磨砺。

记者采访了山东省的三家进出口企业,采访显示,对于出口国家、地区不同的企业,以及贸易经验不同的企业,抗汇率风险的能力相差比较大。

第一家是对日本出口的小型纺织企业,汇改以来人民币兑日元虽然总体升值,但期间日元波动较大,企业主表示去年汇率对经营带来困扰,但损失总体不大。

另一家小型企业主要对南非出口小商品,以美元计价,业主表示经常为汇兑损失头痛,“有时一个月的时间十几万就没了,”他说,“拿着批发商付的货款想等一等再换,谁知美元越等越‘贱’。还有一位做外贸的朋友听说欧元升值,特地去把货款换成欧元,结果损失更多。”

第三家是规模较大的建材企业,企业主表示,上个世纪80年代日元大幅升值,当时一笔对日欠款十年内翻了几番,“越还窟窿越大”,企业蒙受巨额损失。有了这次教训,企业比较注重汇率风险的问题,设专人负责。“大企业也有能力应付一定的汇率损失”。

这一采访结果也基本上与央行去年做的一次调查吻合,据央行去年对5000家企业的景气问卷调查,总的来看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有限,另外以日元计值的出口企业适应能力明显强于以美元计值的企业。兴业银行分析师鲁政委认为除了日元贬值较美元慢的因素,这种现象还与日元波动幅度一直较大有关系。就像上述的建材企业那样,这些企业已经适应了这种汇率波动,“企业在汇率波动中逐渐积累经验”。

实际上,汇率波动的风险不仅存在于实体企业中,有些中小银行、一部分基金公司也反映去年遇到汇率风险的问题。还有企业表示,银行的远期外汇、代客外汇风险管理等业务费率太高,基本不能弥补汇率损失。从远期外汇业务设立以来,成交量一直很小。

贸易条件在恶化

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去年下半年进口价格增长较快,涨幅高于出口价格涨幅。1-4季度,进口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2.6%、9.1%和6.3%,平均为4.8%;出口价格分别同比上涨0.8%、2.6%、4.7%和3.5%,季度平均为2.9%。而同期人民币升值幅度3.3%,再考虑到劳动成本上升、通胀水平上升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的平均收益应该是下降的,我国的贸易条件实际上正在恶化。

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到4.78%。今年以来,升值速度明显有加快趋势,前两个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0.898%,是去年同期的2.5倍。年初至今,人民币连破7.80-7.74七个整数关。分析师对一季度的升值幅度预期已经抬升到1%。

美元的贬值是人民币加快升值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从美元停止加息以后,人民币升值速度就显著加快。为了避免人民币跟随美元一同贬值,从而继续扩大对华贸易逆差,美国一向不遗余力地推动人民币升值。

在G7会议、保尔森访华等事件中,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扩大。近日商务部部长答记者问时也提到,去年全球反倾销总数量中,中国企业遇到37%,这对中国企业带来很大压力。仅欧美去年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措施就影响到8500多家企业,50多万职工的就业。来自政治上的压力多少还是影响到了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而从周小川行长等在两会上的表态看,只要市场用足目前汇率每天0.3%的波幅,央行就可能会继续放宽波幅。这意味着,在目前汇率波幅加大的情况下,不排除今年央行就放宽汇率波幅的可能。在目前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这一措施将促使人民币更快地升值。

抓紧帮助企业避险

在中国汇改之前,蒙代尔、麦金农等经济学家反对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在原有汇率体制下,企业不必考虑汇率风险。借鉴日本的教训,日元升值后,日本出口企业工人工资迅速下降。当然,中国汇率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必须充分考虑民族企业的生存问题,和从事贸易及相关行业、占比至少30%的人口就业问题。

中国尽管改革开放近30年,但真正成为出口大国的时间并不长,贸易顺差也仅在2005年后才超过1000亿美元,之前最高不过400多亿美元。由于汇改开始不久,大批企业真正经历的汇率波动风险不多,经验也不足,比起海外企业来处于劣势。政府有责任帮助他们增强避险能力。

第15篇

二、文献综述和经济定义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虽然对已在中国投资的外商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对即将前来中国投资的外商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的投资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将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意识到,目前资本外流对我国是不利的。”浙江大学的范剑虹在自己的文章中说到。“人民币升值,会使原来需10亿美元在境外所能完成的投资,升值后会少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就能完成了,因此必然会加速资本外流。”但对此笔者有自己一些小小的不同的看法。

1.人民币汇率

国际经济交往中,由于各国货币购买力不同,而债权债务又必须通过货币兑换、外汇买卖才能进行国际结算,所以就涉及到一国货币与另外一国货币的比价问题,于是产生了汇率。汇率(ForeignExchangeRate),简单的说,就是两国货币之间的汇兑比率,是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人民币汇率是指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汇兑比率,一般与美元相比较。如果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兑比率为8:1。那么人民币升值,意味着1美元只能换取8元以下的人民币。

2.实际利用外资

实际利用外资是指我国在和外商签订合同后,实际到达的外资款项。只有实际利用外资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的外资利用水平。外资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合理引进外资是我国经济工作一个重点。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崭新阶段,利用外资也迈上了新台阶。“十五”计划期间(2001年-2005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约3830亿美元,比“九五”计划期间的实际利用额增长34%以上,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约2860亿美元,境外发行股票筹资约380亿美元,借用国外贷款约460亿美元。年总额超过美国。

三、人民币升值对实际利用外资的影响

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必将对与人民币汇率息息相关的国际资金引起很大干扰。毕竟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外币相对人民币的价格下降,外商的投资金额缩水。而对汇率的变动出口和进口表现得最为敏感。

1.从出口方面分析对实际利用外资的影响

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随着我国更加密切地融人国际经济大家庭,我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事实已不可逆转,并在不断地深入和强化。根据海关统计,2002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2799.4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5.3%,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699.4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2.2%;2003年1-5月,我国加工贸易出口848.4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4.4%,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839.6亿美元,占出口额的59%。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越来越大。

在这些外资出口企业中出口的产品成本一般有人民币和外币两部分。对于那些外币成本比重较大的外资企业,人民币的升值对企业的影响不大。我们可以从下面一家汽车加工装配企业的例子中可以了解原因,假设这家企业进口全部零部件组装再进行出口,其配件成本为50亿美元,在国内经过加工增殖20%,10亿美元相当于100亿人民币(按照1:10汇率)的出口成本中人民币与外汇的比例是100亿人民币:50亿美元((500亿人民币),l:50总成本是600亿人民币,或者是60亿美元。当人民币升值为20%到了1:8,进口成本50亿美元,转换成人民币为400亿,国内100亿人民币支出不变,成本中人民币与外汇的比例会变为100亿人民币:400亿人民币,现在的比例是1:4。总成本是500亿人民币,按照人民币计算降低了20%,这样就可以抵消出口价格的上升。所以说对那类想出口为主的外资企业就不会减少对中国的投资。

可是对于出口的产品成本只有人民币或以人民币为主的的外资出口企业,随着人民币成本的相对增加,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明显下降。而这类往往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外资企业,技术含量不是很高。这一类的外资企业将会越来越少。可是人民币升值不会根本上导致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根据联合国的《2002贸易和发展报告》,我们了解到美国1998年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8倍。中国劳动力成本在出口产品的成本中不过10%,而发达国家在40%左右。所以那些外商还是愿意再把资金带入我国大陆,其中更多的是愿意将资金投向那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样一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就不会下降,改变的只是外资的产业结构。而这种改变无疑是一种资源的优化。对我国引进先进技术有很大的帮助。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和扩大我国的出口市场。

2.从进口方面分析对实际利用外资的影响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从此人民币开始了持续升值之路。像业界普遍预测的那样,进口行业成为人民币升值的最大受益者。据海关数据显示,我国进口额自2005年以来呈快速增长之势。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80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3%,其中进口4342亿美元,增长18.2%。

而在那些进口企业中外资企业又占了很大一部分,绝大数的外资企业都是依靠进口的技术和部件。单纯的资金投入就相对少一些。对于那些技术和部件依靠进口但产品主要投入内地市场的外资企业,随着人民币升值对那些企业的进口也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影响。那些直接的影响就是,当汇率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以外币计价变为以人民币计价后,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调整。而间接的影响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会因为随着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其进口产品需求量的变化。在进口价格发生变化时,根据一般的需求价格规律,进口商品在我国大陆市场上的需求量也会随之改变。当需求弹性不同时,进口量增加的幅度也是不一样的。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所以人民币升值对于那些技术和部件依靠进口但产品主要投入内地市场的外资企业只有好处。外商也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从进口的另一个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实际利用外资的影响。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外国商品进入该国,要收回同样的外国货币,其价格就会相对便宜,商品就具有竞争力,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所以,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将会逐步增加。但是,具体到对不同行业影响,结果就不一样。

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改变行业内企业的负债、资产、收入、成本等账面价值,它通过外汇折算差异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概括而言,人民币升值将对进口比重高、外债规模大、或者拥有高流动性和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业会是长期利好;而对出口行业、外币资产高或者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冲击就相对比较大;其他行业则影响较小。

对于生产要素占成本较大行业,人民币升值对行业会产生有利影响,比如说国内的航空公司,公司债务较大部分以外汇浮息贷款为主,人民币升值后债务由以外币计价折算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有所下降,为航空公司带来直接会计账面的汇兑收益,外币债务还本付息时则让企业节省了人民币计价的财务成本与费用。其他那些原料大量依赖进口的行业也可能会从人民币升值中得到好处,如造纸、钢铁、石化、电力设备等行业。

而这些产业在我国已经慢慢开始允许外资进入。由于该产业往往是须巨额资金的大企业。随着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外资的结构比重将形成很大的变化。再加上这些大企业投资大,撤资就相对困难。这样就会形成稳定的投资,后续资金和技术将源源不断涌入我国大陆。在那些外资大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刺激下,我国的同类企业必将加快自己的技术开发和改善,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以便于适应这场残酷的市场竞争。

3.从房地产角度分析对实际利用外资的影响

自2003年以来由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吁不绝于耳,在汇率调整预期下,外资早已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房地产业。人民币升值后会产生流动性效应。这种效应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升值预期中的资金流动,即当市场预期人民币将要升值时,大量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将涌入中国,这些“游资”中相当一部分将流向房地产市场,从而推高房地产价格;二是人民币升值之后的流动性。人民币升值一般意味着国内经济整体向好,投资机会多,而且收益水平相对可观,或者投资者预期货币将持续升值,则将有大量的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我国房地产市场由于利润率高、流通性较好将成为这些资金集中的场所。这样一来,外商对我国的实际投资将会呈现出更多渠道,外资结构将出些一些改变。从传统的生产行业转到了金融、房地产等第三产业。

四、总结

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的实际利用外资形成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是在其外资总数额上,而是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结构。这可以从我对进口和出口两方面的分析中得出。这对于我国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我国的外资结构必将得到优化,促使我国提高生产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研创新产品的大规模问世。货币升值,意味意货币购买力加强,而货币购买力强,意味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加。人民币升值,充分说明我们改革开放、引资发展战略的成功,更向世界展示了我国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对于国外资金有极强的吸引力。我们要客观的看待,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把人民币升值作为一种机遇,对我国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让国民经济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更好融入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