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

第1篇

幼师不仅在幼儿园担任多学科的教育工作,还要担负多种园内角色和职责,然而幼师尚有专业理论与技能不扎实,教学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这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尤其是通过中考入学的五年制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

一是在学生来源上,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生源不合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要求大大不同于音乐专业的要求,许多考生只需经过文化课考试就能升入大学,无需经过专业测试和面试,使很多不具备学前教育基本素质的学生进入到专业领域。他们之前没有经过任何训练,音乐基础差,为学生技能的培养带来很大的难度。第二,生源减少。由于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都以进入高中和大学为第一志愿,学历较低的幼儿师范吸引力自然下降。另外,国家虽然规定幼师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但各地在落实过程中仍有不同。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大量流失,招进来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升学无望的学生。加之生源减少,学校不断降低标准,使招进来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在源头上影响了幼教事业的发展。

二是在教师配备上,队伍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性较差。比如音乐声乐专业教师可以担任乐理视唱练耳课,打击乐专业的教师可以担任合唱指挥课,钢琴课教师可以担任音乐欣赏课,使教师变成全能型,针对性培养不强。目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主要来源于艺术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他们中学术性人才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幼儿园实践经验,甚至到幼儿园调研的次数都很少。因此,也很难站在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角度来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在他们承担的教学实践中,仍按照培养音乐、舞蹈等专业人才的方式来设计教学,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另外,有的高职高专学校升格后,继任的教师角色调整不到位,仍然固守原来的教学模式,加之与幼教机构联系少,得不到进修的机会,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实际性培训,因此他们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常与现代幼教办学理念相脱节,达不到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是在课程设置上,不够完善。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较低,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有相当份量的文化基础知识,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专业理论知识课,导致专业理论知识狭窄、层次较低。相对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这种情况至少带来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因为对学生技能与技巧的传授虽多,但学前教育专业也多是以课堂讲解、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很难有实战和演练的机会,动手实践能力不强,从业技能差。所以一旦到幼儿园工作后,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岗位,用人单位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费时费力。二是因为专业理论教学深层次的,诸如培养幼儿情感、意识方面的教学内容少,而且过于陈旧与单一,使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教育原理掌握得不深不透,所以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工作中有可能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只把教会幼儿唱多少首歌、跳多少舞蹈、做多少手工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尺度,而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对策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制约这种能力的因素,如何走出困境,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幼儿教师,就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与发展路径,寻求适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是要强化主体意识。学前教育专业的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因此,学校第一要提高生源质量。在招生时,与未来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侧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文化知识考试的同时,有必要对学生加设面试,对一些具有音乐特长又热爱学前教育的艺术特长生可适当有所倾斜。第二,要加强教师培训。学前教育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承担者,素质与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应根据教师的特长,选择其发展方向,明确其职业生涯,加强岗前培训,尽可能多地为这些教师学习学前教育的知识和理论提供机会和条件,培养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是要创新课程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应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理论课在课时与比例方面要开足开够。理论课首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开设相应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使学生了解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强化学生人文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要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电教教育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语言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等各科教学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教规律,熟悉对幼儿进行各种知识传授和组织管理幼儿的方式方法。再次在艺术教育课程上要有所侧重,在教学上要重实效,使学生能写能唱、会弹会舞、可演可画,并让其着重擅长一两项,为学生将来提高幼教工作质量打好基础。实践课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最好途径,应增加学生参加实践的时间与机会,切实把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提高职业能力的实践活动。

第2篇

上世纪末我国已经开始探索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发展模式,总结我国非正规学前教育发展的实践,主有三种基本发展模式:志愿者主体模式、家长(家庭)主体模式、社区主体模式。现阶段,“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明显不足,更缺乏对学前全纳教育的充分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村留守幼儿开展的严格意义上的非正规学前教育并不普遍,虽然农村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主体也包括志愿者、家庭、村镇等多种模式,但由于专业师资、课程资源、场地硬件、经费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加之农村非正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的制约,实际上真正面向农村留守儿童或者农村流动劳动力子女开展的非正规教育,大部分主要以自上而下的政府兴办的模式为主,数量有限受众面很少。另外,以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依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却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农村留守幼儿这一弱势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送教下乡,为农村留守幼儿开展持续的支教服务活动。这样的现实状况,为我们探寻留守幼儿(包括城市流动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途径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以学前教育专业或相关师范专业的大学生为主要师资力量,通过系统培训,深入农村开展定期的持续性的支教服务,并借助高校和社会的力量对整个支教活动进行支持、监督和管理,使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教行为成为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社会实践模式探索

近年来,以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我们一直在进行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实践探索。2012年1月,在南京晓庄学院史爱华教授教育部课题《全纳教育视域中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的引领下,南京晓庄学院共组织207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利用寒假面向家庭周围的学龄前留守幼儿尝试开展短期义务支教;2012年3月,全纳式农村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验基地落户江苏海门市海门镇,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志愿者与当地大学生村官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留守幼儿的帮扶活动;2012年7月,经过严格培训的留守幼儿义务支教团奔赴西宁开展了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这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可以说都是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大胆尝试,也为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此类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南京晓庄学院在留守幼儿支教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项目化管理下的以课程资源、志愿者团队、组织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的支教实践模式。

(一)丰富的支教课程资源

非正规教育有别于非正式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系统而又灵活的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具有实用性和直接性。而大学生志愿者要想利用社会实践中支教活动的平台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就必须保证支教活动的系统性、计划性。这就要求大学生志愿者在深入农村支教时要改变以往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状况,努力提升支教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以科学合理的课程资源为依托,将是非正规学前教育开展的有利保障。首先,从留守幼儿成长的实际需求出发创编的支教教材使得支教内容有章可循。2010年南京晓庄学院史爱华教授领衔创作的《全纳式学前教育资源》《全纳式学前教育读本》就是一套专门面向3~6岁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丛书,《全纳式学前教育资源》为教学用书,《全纳式学前教育读本》为幼儿绘本。这套丛书为参与支教活动的志愿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幼儿绘本中的内容均为原创,包含了以儿歌、童话故事、配画等为呈现形式的36个主题内容,可以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留守幼儿教学活动;教学用书则以“零培训”为特点,简单易懂、易于掌握,既能有效指导志愿者的支教活动,又适用于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其次,学前教育专家团队的指导和帮助使得以大学生志愿者为实施主体的支教过程科学、规范、有序。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心理的把握、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教学效果评价等都是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这些问题上,学前教育专家的理论支撑和经验指导,有效的弥补了大学生志愿者在支教过程的众多不足,对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留守儿童支教有着巨大的帮助。

(二)专业化的志愿者支教团队

以大学生支教为载体的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过程中另一关键就是支教主体的专业化。一方面,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实施要求支教主体拥有学前教育等专业知识理论的储备和支撑;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要通过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学习———实践———学习”的良性机制,实现“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双重作用———实践中的思想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学习”。在这两方面的激发和要求下,学前教育专业化的志愿者支教团队应运而生。我校留守幼儿志愿者支教团队主要由学前专业在校学生、大学生村官和苏北计划志愿者三部分组成。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是支教团队的主体,既可以方便地接受系统培训,本身又有着专业的理论支撑,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掌握课程资源,因此承担着主要的支教任务;大学生村官和苏北计划志愿者则是支教团队的重要补充,这部分志愿者平时的工作生活与当地的留守幼儿有着各种联系,了解留守幼儿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对于支教活动的开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后者与前者相比在支教时间上存在这很大的灵活程度,在留守儿童非正规学前教育整个过程的持续性和深入性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学分制”管理下的组织保障体系

留守幼儿的成长是动态的过程,而大学生志愿者却在不断变更和流动着。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留守幼儿这一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保证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的系统性、计划性,还需要一个强大的组织保障体系,并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生支教留守幼儿的长效机制。南京晓庄学院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分制”管理体系,由校团委、教务处和专业院系共同牵头,对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目标要求、内容形式、学时学分、成绩评定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真正实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管理。面向留守幼儿的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实践在学校团委的直接组织和管理下,从实践基地落实、实践队员招募到实践项目资助、实践奖惩等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践的目标要求、内容形式则由学前教育专家团队审核把关,保证实践活动的专业科学、系统灵活;每一次的实践执行由院系专业的指导老师带队,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并按时保质落实到位;实践的考评奖惩由校团委、教务处和相关专家领导组建的考评工作组共同完成。而对于实践过程中基地的建立、维护和经验总结、成果推广等方面,则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学校、社会各方的优势,形成固定的支教基地与较好的舆论氛围,保障支教活动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四)项目化的实施运作模式

第3篇

重新思考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需要重新思考当前现段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点,重新定位自己的专业目标,在培养方向上,注重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强调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上强调多角度多方向的进行专业方向的设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应与时俱进的进行的应改革与发展需要逐步改进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设置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要考虑当前我国所特有的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和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介入的需要以及幼儿的心理素质养成方面的需要,这三方面的社会需求十分紧迫。根据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当今社会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服务社会市场型人才,并对其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专业的、结合提升职业能力的理论基础知识后,经过分方向的专业培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相信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为之服务的。因此,本研究与当前社会需求挂钩,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以服务为基本导向,在科学素养、心理素质、城镇化需求等方面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在培养人才规格和课程设置的对应、课堂教学内容体系的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对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对策

1.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心理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期作为个体成长的最初时期,是个体素质,尤其心理素质萌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脑科学和心理科学从不同角度证明,幼儿时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个体整体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从教育实践上看,心理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其立足点在于优化人的心理素质。幼儿虽然经验不足,身心未成熟,但其心理结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塑性,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对于培养准幼儿教师的摇篮———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专门开设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向培养专业的幼儿心理素质老师,服务于当前的幼教一线,避免幼儿期心理问题的发生。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目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氛围中,科学教育作为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手段,也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人的科学素养位列世界落后行列、发展的水平较低且一直停滞不前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国人的担心和忧虑,纷纷找原因想策略,而究其根源,是对科学素养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幼儿阶段,进行科学素养早期介入不够。幼儿期是人的各方面素质发展和萌芽的关键时期,幼儿期的科学启蒙当然就成为能否诞生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所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科学领域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这一时期的教育要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的跟在于教师,教育的质量在于教师的质量。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科学素养。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来源是职前培养,应加强对于幼儿教师科学素养职前培养。应重点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人才培养方向。

第4篇

1、幼儿园的设立和创建要适应

我国的环境陶行知先生生活的年代,人们普遍没有教育观念,幼儿园数量非常有限,尤其在大都市中,有些幼儿园带上了贵族的光环,不是教育的摇篮,而是用来彰显身世背景,这也导致幼儿园中的孩子“害了三大病”:富贵病、花钱病、外国病。有些名声显赫的富太太忙着吃喝玩乐而无暇照顾孩子,幼儿园也逐渐沦为这些太太们的托儿所,这种“畸形”的幼儿园助长的只是相互攀比的风气,对社会毫无贡献可言。陶行知先生看到了这些幼儿园的实质,因而他希望能够创办农村幼儿园,为广大劳动者和农民从家庭中解放出来,不但能够使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同时也能够使劳动者获得更长的劳动时间与更高的劳动效率,创造社会价值。陶行知先生还总结出幼儿园省钱的几个办法:“打破外国偶像是省钱的第一个办法。我们第二办法就是训练木乡师资教导木乡儿童。……第三个办法就是运用木村小学手工科及木村工匠仿制玩具……三个办法同时并进,可以实现省钱的幼稚园。”他通过借鉴国外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强化儿童在性格方面的养成。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园选址应在家园中心,方便人们出行接送,力求用最少的财力达到最好的效果。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幼稚园平民化的思想对未来我国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工厂和农村最需要幼儿园

陶行知先生对设立幼儿园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工厂和农村是最需要幼儿园的地方。工厂需要幼儿园的原因是由于儿童生活在工厂的快节奏当中,感受到的是工厂的快节奏,而且工厂工作的家长也不能抽出足够的时间来教育和培养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沾染不良风气,同时也使得工厂工作的家长为孩子担心,进而影响工作的效率;农村需要幼儿园则主要是因为农忙时节,农家妇女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农忙中,进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并且由于农民传统的形态意识,对知识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认识不强,在农村开设幼儿园能不但能够让孩子得到很好的教育,同时也能够帮助农民建立教育意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3、实现乡村幼儿园普及的手段与措施

陶行知先生认为乡村幼儿园没有普及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成人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二是资金短缺使得教育基建跟不上;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针对师资力量薄弱,加之经费不足的情况,陶行知先生大胆提出幼稚师范学校可以采用“师徒制”来缓解资金与师资不足的情况。只有在乡村幼儿园的建设中不断创新,才能降低农村幼儿园经费紧张的现状,为农村幼儿园的普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在农村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1、幼儿园的创办要符合农村实际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教育问题也被摆到桌面上来,近些年来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方面的投入。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借鉴陶行知先生“中国的、平民的、省钱的”的幼儿园创办思想,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创办具有农村地域优势的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的创办还可以考虑农村地区环境及自然资源、风土人情与风俗习惯等因素,创办极具地域文化特色与地方文艺特色的幼儿园。另外,在幼儿园室内装饰上,幼儿园教师可以请教当地的民间艺人制作各种民间工艺品,然后教孩子制作,用孩子稚嫩的作品装饰教室,使孩子感受自己的成就和当地文化的魅力。

2、幼儿园建设走向农民工聚集的地方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幼儿园建设可以走进工厂和农村,工厂和农村儿童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强烈。同样道理,在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农民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而这些人在建设我们家园的同时,我们也应当为其子女解决好教育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农民工没有后顾之忧,才会有着更高的激情去创建我们热爱的家园。因此,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步伐,必须将教育纳入到农村改革的内容当中,最大限度的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孩子都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

3、提高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相对落后,这与农民的意识形态与对教育的认识程度有很大关系。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能够对孩子一辈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很多农民在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非常薄弱。针对这种情况,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支教、志愿者等都已走进农村,在农村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强化农民的教育意识,使农民能够对教育有正确的态度,帮助农村家长做好幼儿的学前教育,只有解决了农民的思想意识问题,才能更好的保证和完成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

三、总结

第5篇

幼儿体育游戏众多,在设计时要遵循相关原则,根据不同游戏特质将游戏进行分类,弄清体育游戏分类,可以提高设计针对性。按照组织形式分:集体游戏、分散游戏。按照活动量大小分:激烈体育游戏和舒缓体育游戏。按照活动能力分:走、跑、跳、投、钻、爬等游戏。按照身体素质分:力量游戏、耐力游戏、速度游戏和灵敏性游戏等。按照有无运动器械分:徒手游戏和运动器械游戏。按照游戏性质分:规则性、主题性、表现性、探索性等游戏。掌握游戏分类,可以建立体育游戏设计体系,针对幼儿特点创编体育游戏,提升游戏运行可操作性。

二、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情况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幼儿教育,幼儿体育游戏自然是专业重要学习内容。由于中职学生对幼儿接触太少,实践经验严重缺乏,如何在没有实践对象的情况下,提升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操作水平,这是中职学前教育师生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现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已经将体育课程定位为“公共必修课”,专业特色并不显著,学生对体育公共课的热情并不高,这对幼儿体育游戏设计造成不便。中职学前教育大多为女生,由于身体基本定型,心理和神经系统也早已处于稳定时期,这些客观原因也会导致学生对体育游戏设计操作的排斥。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得不到足够重视,其实践训练就显得乏力。由于幼儿教育中游戏是重要内容,开展游戏活动对幼儿健康成长意义重大。这就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提高认知水平,从未来实际教学需要考量,提升实践训练强度。但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的共同作用,很多学生对幼儿体育游戏创编应用缺少热情。有些学生对正常体育运动都不愿意参与,对幼儿游戏创编不是随便应付,就是抄袭借鉴,不能调动情智积极投入,课堂研究气氛较弱。

(二)幼儿体育游戏对学前教育学生素质的要求

幼儿体育游戏包括设计和组织两个部分。在游戏设计时,要注意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身体的特点,掌握设计原则。注意激发幼儿身体活力和智力,增强幼儿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在游戏组织时,中职学前教育教师要注意按照游戏规则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相关实践训练活动,并将相关知识技术传授给学生,注意监督学生操作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践进展情况给出改进意见。

1.学生处理教材能力要求幼儿体育游戏设计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认真研读教材。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虽然教材上的相关游戏设计带有普遍性,但实践效果如何还需要等待验证。学生要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材内容未必能够实现全覆盖。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科学处理好教材文本内容。让课内课外实现有机结合,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为顺利实施体育游戏做好铺垫。

2.学生设计游戏能力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学会体育游戏的设计和创编,需要对设计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因为不同年龄段幼儿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即使同一年龄孩子也有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这些客观因素都需要引起体育游戏设计者的高度关注。游戏涉及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性,只有全面衡量幼儿发育水平、运动水平、智力水平,才能制定游戏操作规程。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入手,找到创编幼儿体育游戏要领,全面落实游戏创意。

3.学生组织教学能力要求幼儿体育游戏的正常开展,需要幼儿教师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因此,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提升自身组织能力,自然是势在必行。组织能力一般包括:讲解能力、示范能力、指挥能力、分析纠偏能力、评价能力等。在实施幼儿游戏时,要给幼儿讲清游戏规则和技术要领,要给幼儿做示范,让幼儿来模仿,还要用清晰的口令指挥幼儿活动,要对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加以纠正,最后要对幼儿游戏活动情况加以评价,有效激励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

三、加强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教学实施的对策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都是幼儿园准教师。在幼儿体育游戏设计方面加大训练力度,在幼儿游戏操作能力方面提升实践强度。这不仅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需求,也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战略准备。中职学前教育因为存在诸多客观主观因素影响,对体育课程缺乏足够重视,对幼儿游戏创编操作更是表现淡漠,这都给未来从事幼教工作造成隐患。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要根据学生特点,开设幼儿体育游戏专业课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消除一些负面影响,提升幼儿体育游戏创编实践等级,为将来顺利从教打下坚实基础。

(一)科学预设,制定切实可行课程目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要制定明确的幼儿游戏开展能力培养指标,体育教师在教案设计时,也要有具体详细的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进程。还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具体实现训练计划,并制定配套的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通过考查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本来就不够优秀,学生学习习惯存在一些短板,学生年龄都不大,产生惰性是很自然的事情。特别是一些女生对体育课本来就有排斥态度,制定科学考核方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改变观念,树立远大的职业努力目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有比较独特的专业特征,因为学生未来要面对几岁的幼儿这个特殊的群体,要让学生建立幼儿观的确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要从转变学生观念开始,加强思想教育,向学生展示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要指导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各种突出表现,为幼儿体育游戏创编创造良好条件。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开展职业教育,鼓励学生既然已经选择了中职学前教育,就要坚定职业信念,并通过具体行动来践行理想和志愿。

(三)提高操作能力,加强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从事幼教工作进行幼儿体育游戏设计操作时,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技能。

1.课堂教学计划幼儿体育游戏设计操作要根据幼儿实际设定。首先要考量幼儿基本情况,对幼儿的走、跑、跳、爬和平衡等情况要有清晰把握。从训练幼儿速度、耐力、灵活性、协调性等方面入手设计游戏,锻炼幼儿身体反应能力和感受能力,要让幼儿能够从运动体验中感知生命教育、社会教育,建立集体观念,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和勇敢精神。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师,要通过理论课向学生传递制定教学计划的方法,注意从游戏选材、游戏系统性等方面加以引导。幼儿游戏自然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照顾多数幼儿的需求。游戏设计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注意游戏衔接要自然,体现循序渐进原则。还要注意与其他体育运动内容相协调。

2.游戏设计方案幼儿游戏设计方案要体现出较强可操作性,必须要注意体现游戏设计的几个原则,同时还要注意提升针对性。首先,是游戏情境设计要有趣味性。幼儿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自身兴趣性一定要强,这样才能牢牢吸引幼儿关注。像打电话、照相机、猜猜我是谁、杯偶等。其次,是增加游戏的竞赛性。幼儿也有较强的好胜心,采取分组对抗的形式开展游戏,幼儿兴趣也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像投球、猜谜、竞速、跳高等。再就是科学使用游戏器材。游戏需要有一定器材辅助,在器材选择时,要注意器材的色彩和形状,用较强视觉冲击吸引幼儿,像跳马、排球、捉迷藏等。

(四)提高管理意识,提升学生组织教学能力

幼儿体育游戏设计操作实践中,需要幼儿教师有较高的课堂组织能力。幼儿虽然年龄小,但并不好管理,有时候他们根本听不懂教师的话,也不会按照教师的安排去做。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多种有效管理方式实现课堂管理。

1.示范规范管理幼儿年龄太小,但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在幼儿体育游戏操作实践时,幼儿教师要进行多次示范,给幼儿作出榜样,幼儿才能完成游戏操作。要注意对幼儿进行规范要求,讲清游戏操作要领,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操作。中职体育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做好示范,对学生进行规范管理,有些地方需要手把手地教授。

2.教学方法培养中职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口令训练。由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是女生,口令指挥自身就存在很多障碍。所以,教师要专门进行口令训练。要让学生喊得响亮干脆,克服胆怯羞臊心理。还要结合形体语言来配合口令指挥,要学会对游戏进行解读分析,对游戏中幼儿表现进行评价激励。

四、结语

第6篇

“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内涵,是卓越的学识素养,更是卓越的从教精神;是卓越的专业基础,更是卓越的实践能力。我们提出“尚师德、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达到国家对卓越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尚师德:追求高尚师德。师德是从教的基础。良好师德是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而高尚师德则是卓越幼儿园教师的首要条件。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虐童”事件时有发生的背景下,强调教师的师德更显紧迫和严峻。由于幼儿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从信念层面来看,需要有笃实的专业信仰、务实的专业精神、朴实的专业态度;从情感层面来看,需要爱幼儿、爱幼教,对幼儿教育事业有热情、有责任、有理想;从行为层面来看,需要践行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幼儿园教师的培养,首要的任务就是师德教育,不仅要在平时有机渗透师德教育内容,更要通过相关的课程设置将其显性化。厚基础:强调宽厚基础。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从知识深度上看具有启蒙性,而从知识范围上看又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不同于中小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科与整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提倡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统整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各个领域的发展。显然,幼儿园教育需要的是全科型教师而非分科型教师。这就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广而全的特点,不仅要有基本的艺体技能,还要有坚实的专业素养;不仅要有教育理论素养,还要有宽厚的人文科学素养。传统培养模式中那种重艺体技能、轻教育理论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的做法不能胜任卓越教师培养的要求。只有做到厚基础,才能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强能力:提升多元能力,重视研究能力。幼儿教育的工作不是看护幼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不仅是会唱歌、跳舞、讲故事。幼儿教育的对象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发展水平、学习特点与其后的小学、中学阶段有明显的差别。这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更需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一切教育工作均需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因此,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就是了解幼儿、教育幼儿的能力。首先,幼儿园教师需要有研究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通过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研究有效支持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方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的教育实践真正建立在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其次,幼儿园教师需要有教育教学能力,成为有实践智慧的教师。要能将理论、观念、研究证据转化为实践操作策略,从教育实际出发,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实施班级管理,沟通家园关系。第三,幼儿园教师还需要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不仅要能实践,还能对实践进行反思;不仅关注自身的实践,还能与同行进行合作与交流。在反思和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经验,实现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重融合:注重多维融合。幼儿教育是关系到个体和人类未来的实践,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乃至脑科学等各个学科的发展都有可能对幼儿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当代中国处在社会文化急剧转型的时期,中西文化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各种教育理论和观点百花齐放,这些对幼儿园教师素质以及幼儿园教师培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融合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使未来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基础,更要具有融合和开放的态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多学科的融合。在教师培养中体现多学科的融通与互渗,帮助学生将多学科的视野融会贯通,并将其转化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力。其次是中西视野的融合。既要向学生介绍国际研究前沿的新理论、新进展,也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本土的幼儿教育家和幼儿教育思想,在贯通中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第三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既要让学生接触与了解理论的多样性,更要让学生体会与认识到实践的复杂性和生动性,避免纸上谈兵。

二、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具体目标

根据“尚师德、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同时秉承儿童教育家、南京师大学前教育系第一任系主任陈鹤琴先生开创的研究精神和实践精神,本专业设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素养全面、学识宽广、有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既是有理想、有信念、有理论,也是基础实、善实践、留得住、干得好、能引领的研究型幼儿园教师。以“研究性”和“实践性”为核心,构建了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目标体系。

(一)具有高尚师德

研究儿童、了解幼教是师德培养的起点。通过参与幼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应能:

1.热爱儿童,对儿童和幼教抱有研究的精神和态度;

2.热爱并享受幼儿教育工作,愿意终身从事幼儿教育事业;

3.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

(二)具有全面的艺术、人文和科学素养,并能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

艺术、人文和科学素养作为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养,既是一种个人素质,也是教育实践的保证。学生应能:

1.具备基本的美术、音乐、钢琴、舞蹈等艺术能力和素养,并运用于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中;

2.具备全面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兴趣广泛,知识面广。

(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专业素养,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它既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是学生从事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撑。学生应能:

1.掌握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

2.具备初步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理论兴趣;

.具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和评价能力,胜任幼儿园各项教育工作。

(四)具有基本的幼儿教育研究素养,以及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能力

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既为学生进一步从事学术性学习打下必要基础,也是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必备的能力。学生应能:

1.初步掌握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独立开展毕业论文研究;

2.初步形成对幼儿教育实践问题的敏感性,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专业品牌打造综合措施

1.把专业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培养爱幼儿、爱幼教、具有“鹤琴式”研究精神的卓越幼教人

通过《专业入门指导》《陈鹤琴与中国幼教》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南师幼教的历史与传统,了解幼儿教育对人生发展的意义,了解中国幼教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学生从接到录取通知书开始,第一个任务就是阅读陈鹤琴先生的著作。要用老一代南师幼教人的专业、敬业、乐业、创业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幼教专业的热情。通过我系教师的言传身教,把老师们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对研究的执着传递给学生。我系拥有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江苏省优秀党支部等称号,是一支凝聚力强的队伍。要通过师生互动的活动,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通过丰富的实践类课程,让学生广泛接触幼儿、接触幼教,在实践中体验到与幼儿相处、从事幼教工作的快乐。

2.以宽厚的知识素养为基础,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师

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公共课程、博雅课程、艺术课程等基础素养类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政治观念、信息技术素养、人文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等,增强学生发展的后劲。利用现有的院级“学业发展中心”,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学业中心可供学生扩展知识提升能力的途径包括:

(1)学涯室:设有学业设计室、职业探究室、舒心交流室和树德工作室等不同的工作室。

(2)技能坊:主要设计了书法技能、演讲与朗诵技能、舞蹈技能、信息化技能、手工坊等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活动,每个学生可以参与多个工作坊。

(3)实践园:组织各类社会性调研活动,分层次的实践训练项目,跨专业专题训练项目,面向各类教育机构的社会性学习活动。

(4)学术苑:组织各领域专家主讲的教苑讲坛,以学生自己为主的教苑沙龙,开办学生自己的杂志《教育家》。此外,各类学生社团,组织读书会、理论沙龙、工作坊,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对于具有学术潜能和进一步深造需求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科拓展课程,使其接触学术研究的前沿。

3.提升学生的多元能力,培养以研究能力为核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型教师

第7篇

在幼儿教育教学阶段,除了游戏幼儿感兴趣意外,就是故事。故事的生动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带动幼儿跟随故事的发展开展想象思维,感悟相关道理。鉴于这种实际,故事教学成为学前教育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即:结合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喜好,以故事的形式来渗透相关知识,借以让幼儿在品等、互动的环境中实现发展和提升自我技能和素养。笔者借鉴多个幼儿教师故事教学法,在选择故事时注意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选择对比性较强的故事角色来引导幼儿辨别是非,从而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如: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做值日生”时,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小太阳幼儿园中有这样两个小朋友,其中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小雨,叫小明的小朋友每天都主动的擦桌子、收拾玩具、给小花浇水,自己洗袜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总是受表扬,被当作榜样,而小雨每天除了玩什么也不关心,桌子上都厚厚的一层土,玩具满地都是,植物也都了,这时候桌子、玩具、植物都开口要求老师不想跟着小雨,想去找小明,从此小雨成为了一个人,孤零零的。如果是你,你愿意做小明还是小雨呢?通过这样强烈角色对比的故事,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什么行为是正确的,进而在潜意识中形成一定良好的行为态度和意识。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教师常用的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多媒体的技术,即:图形、文字、声音、视频、动画集一体的现实来吸引教学对象的注意力,进而产生一定的探究兴趣。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枯燥,以灵活、多变的特点备受教师们的喜爱。幼儿本身年龄较小,对于动画有着强烈的需求,计算机技术能够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展示,将生活情境再现出来等等,有效的吸引了幼儿的喜爱,同时,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将知识更直接、直观的让幼儿认知和了解。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成为新背景下学前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如:幼儿数学知识“会变的圆圆”,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将圆圆便成为其他各种图形,更直接的展示圆与其他图形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教这节课时,首先,以多媒体播放圆变化的动态过程;其次,引导学生根据动画动手制作圆并根据动画中演示的变化过程来进行实践,感悟其中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对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

三、总结

第8篇

(一)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英语教育的重心

幼儿期的语言习得源于听说,也就是口语交流,而读写能力则需要幼儿的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可以在听说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第二语言习得也不例外。幼儿期作为语音发展的关键阶段,使其更容易获得第二语言觉知。如果这一时期幼儿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听说训练,不仅有益于培养其语音意识,也将成为其进一步交流的基础。其中“说”不仪反映了幼儿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和幼儿外语信息加工水平,同时也是幼儿运用外语的主要形式,体现了语用价值。因此,对幼儿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幼儿英语教育的重心,也是衡量幼儿英语教育水平的主要指标。

(二)交流能力是幼儿英语教育的关键

充足的运用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基础,相关研究认为幼儿的英语学习必须在运用中进行。由于幼儿的学习离不开日常生活整合,因此在生活中进行英语会话练习是幼儿英语语言习得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加强以听说为基础的幼儿英语语用能力也就是交流能力,这也是幼儿英语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三)多元文化意识和知识是幼儿英语教育的深层次要求

通过幼儿英语教育,丰富幼儿的多元文化知识,培养其多元文化意识,是学前英语教育的深层次要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幼儿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需要通过不同途径对异域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了解,逐步培养幼儿的多元文化意识以及开放和兼容性格,有利于培养幼儿合作精神,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此外多元文化教育也是对外语教育本身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其脱离英语作为单纯的语言工具的狭隘范围,从而使学前儿童的英语学习具有更为广泛的价值。

二、幼儿外语教育对教师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教师在幼儿外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的儿童时,如何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综合素质。

(一)心理素质

首先,学前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幼儿的表情和以及行为上的变化进行及时准确的捕捉,并依据这些变化对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并将其思维时刻引向教学活动的中心。其次,学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富于感染力性格魅力。学前儿童的英语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导演和演员的双重角色。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像演员一样富有感染力,通过综合调动语言、体态、表情等各种要素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要对儿童有一颗爱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用心灵来感受和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依此为情感基础,真正与儿童建立起密切的情感联系,以情感体验为纽带使儿童获得学习知识的快乐感。

(二)语言素质

首先是英语知识。任何语言都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组成一种符号系统,并由二者的相互关系构成语言系统。因此不论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英语学习,都不可避免地要去结识相应的语言规则,同时还需要学习和掌握构成该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项基本要素,因此英语知识是一个幼儿英语教师的必备素质;其次是英语技能。英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这些技能不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同时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而其中的听说能力对于学前英语教师更为重要,毕竟听说能力开发是学前英语教育的重心;最后是文化背景知识。语言运用能力是幼儿英语水平的重要的标志。而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学前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英语基本技能还需要了解英语母语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相应的文化也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三)教育理论和技能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学前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还要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技能素质。首先幼儿英语教师要具备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包括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以及学前组织管理学等知识。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才能能根据儿童智能发展特点和外语知识特点进行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要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技能。例如,幼儿英语教师要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舞蹈知识,在教学方面要具有边弹边唱、伴奏、编舞的能力和音乐教学的技能技巧。

三、幼儿外语教师培养的基本策略

(一)英语教师的幼教化

1.培养思路

幼儿英语师资问题是影响着幼儿英语启蒙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鉴于社会上闲置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较大,可以作为幼儿英语教学的重要师资来源。但她们绝大多数不是幼儿师范毕业,甚至不是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这一群体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外语基础,缺点是不熟悉幼儿教育。针对上述情况,可以考虑此类闲置的英语人才经过适当的培训后充实到幼儿英语教师队伍中去。

2.培养方法

一是聘请幼儿英语教育方面的专家、教授以及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对这些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培养重点放在幼儿英语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上。二是组织幼儿英语教学方法的培训和研讨,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运用的创新设计和实验。

3.培养目标和要求

首先,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力求简明、实用。如:基本知识以学前心理学、教育学的实际应用为主;其次是双基训练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培训活动尽量放在课堂上,通过授课教师与培训学员教学互动,促进学员感知和领悟所学知识;最后是学员在工作中提高的能力,例如如何多向其他教师学习、观摩,这是学员上岗之后逐步成熟的又一捷径。

(二)学前教师英教化

1.培养思路

随着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幼儿园英语课程的普及,幼儿英语师资短缺问题十分突出。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每所幼儿园都配备专职的英语教师并不现实,解决的另一条途径就是对部分在职年轻的教师进行英语技能培训,也就是“学前教师英教化”。这种方式为解决幼儿英语教师短缺提供了新思路,并有助于教师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进行英语交流。

2.培养要求和方法

首先在培训内容上坚持基本性,实践上坚持速成性。我国的幼儿教师多为幼师毕业,通过系统培训,胜任幼儿英语教学不存在任何问题。唯一的欠缺就是英语语音基础和英语教学方法。因此,具体培训内容应以此为重点,保证培训质量和实用性。其次在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上,要考虑幼儿园的工作特点,采用节假日培训、邀请专家上门培训以及到先进幼儿园观摩学习等多种方式灵活进行。

(三)幼儿英语师资正规学历教育

幼儿英语师资正规学历教育是最终解决幼儿英语师资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部分大学已经开设了“学前英语师资专业”。这些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不仅注重幼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还对英语课程学习进行重点强化。在课堂教学上较多采用“模拟教学”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实习和实训。在设置内容丰富、贴近幼儿英语教学实际的校内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经过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毕业,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毕业后完全能胜任幼儿英语教学工作。

(四)幼儿英语教育科研及教研活动

幼儿英语教育科研及教研活动是提高幼儿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相关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英语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及时了解幼儿英语教育的最新动态。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力求丰富多彩,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

四、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培训与资格认证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是幼儿园理想的英语教师,也就是幼儿教师英语化,英语教师幼儿教育化。而打破单一的教师培训体系,实行幼儿教师培训一体化,将幼儿教师的职前与在职双语教师培训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建立多样化的幼儿双语教师培训体系,为幼儿英语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师资保证。持证上岗是目前我国对幼儿教育的明确要求,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及时出台“幼儿园英语教师任职资格”方面的文件,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师资规范问题进行界定。

(二)将培训与研究结合

相关教育研究的进步,是幼儿英语教育健康发展的理论保障,因此在幼儿英语师资培训中要力求推广相关的研究成果,把幼儿英语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师资培训的内容。幼儿英语教育科研与师资培训的整合,一方面可以通过将幼儿英语教育研究与师资培训同步进行,通过研究活动达到培训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幼儿英语教育研究与师资培训异步进行,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在职幼儿教师能将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和完善;培训主讲教师的要能通过在职教师的教学经验反馈,积极捕捉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明确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五、结语

第9篇

学前教育是我国各级幼儿教育机构的主要教育工作之一,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紧密度的发展,学前幼儿教育也展示出以下的特征:第一,学前幼儿教育中针对幼小衔接部分的教育活动越来越科学。表现为幼儿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教育体系与小学教育越来越接近;第二,学前幼儿教育的内容与小学教育逐渐接近,教师的教学水平也逐渐与小学教师靠拢;第三,学前幼儿教育的目标更明确,尤其是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等,这成为当前学前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二、学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前幼儿教育的方向与幼儿发展实际不符合

使学生系统性地掌握社会基本知识是小学教育的主题,为了使幼儿能够为小学学习做足准备,大多数幼儿园在教育内容设置方面都较为重视文化知识,例如计算能力、拼写能力、识字能力等。这些幼儿教育内容虽然能够使幼儿的基础知识结构扎实,但是与幼儿的发展需要并不完全符合。幼儿成长发育所需要的广阔空间以及对情绪、心理方面的教育均存在不足,此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全面发展存在阻碍。

(二)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幼儿教育内容与幼儿成长的冲突问题日益尖锐,为了在不破坏知识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幼儿情绪和心理教育,教育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于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结论仅仅充实了幼儿教育的理论,对实际教育实践操作影响不足,很多幼儿园教师处于刻板地应用,而没有完全改变教育方法的状态。

(三)幼儿教育的责任分配不均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空间,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需要与幼儿园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学前幼儿教育工作的真正作用。但是,目前的学前幼儿教育存在责任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许多幼儿家长错误的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等同,认为幼儿教师能够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教育,进而逃避家庭教育的责任,将孩子的发展问题一味推给幼儿园;还有些家长则认为学前教育始终是幼儿教育,在孩子教育方面仍然以初级的幼儿教育为主要理念,过分溺爱孩子,使学前幼儿教育的效果减弱。

三、解决学前幼儿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对学前幼儿教育的内容进行改善

改善学前幼儿教育的内容是解决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基本途径。幼儿教育应该既重视对小学阶段知识教育的基础奠定,又要重视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对幼儿身体、心理、行为模式发展的要求。建议有条件的幼儿园在现有幼儿教育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设置的形式,对教材进行革新,选取其中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幼儿教育内容改革的第二项措施是将幼儿园教育评价体系进行革新,不再以计算能力、拼读识字能力和背诵能力等作为幼儿教育结果的主要评价方式,而是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对幼儿的情绪智力、心理发展和动作能力等方面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教育评价,使幼儿教育的最终结果能够凸显出来。

(二)采用符合幼儿学前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

对幼儿而言要遵循自然规律,首先就是要使教育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儿童的思维形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典型的“儿童白板说”洛克认为,感官训练的是构造早期教育体系的关键。好动、好奇、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教育者更应该注重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为孩子建构积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孩子更多的接触各色生活创造条件。在具体的活动中应始终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当孩子存在不利于向健康方面发展的倾向时应根据事发的条件给与自发状态的引导,而不是强制的指使。

(三)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

第10篇

1、授课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背景

《幼儿心理学》授课教师大多的学历背景是学前教育学或者是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的教师缺乏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在讲解一些心理学专业知识点时难以深入展开;而心理学的教师对于幼儿园的了解又甚少,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以及教育环节了解不足,不能对学生在幼儿园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良好的指导。

2、课堂教学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比较抽象,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量灌输抽象的心理学理论,学生做笔记、勾重点,在课后死记硬背,是不能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的,那就更谈不上应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感到不适应,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觉得课堂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理论与实际脱节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还是一群刚从高中毕业的孩子,他们对于幼儿和心理学都很陌生,加之教师采用单一授课的方式,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实践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只会让学生得出学习《幼儿心理学》没用这样的想法,最后只能是了无兴趣的学习,勉强应付考试而已。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也难以适应时展的需求,达不到幼儿园对于人才的要求。

二、如何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的教学

针对《幼儿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为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专业的、合格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工作。

1、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进步的职业,原地踏步就意味着退步。作为教师要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有丰富的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又要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所以想要教好《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教师更是需要不断的自我提升和完善,多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素养,借助各种机会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观察和了解幼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搜集和整理典型案例,运用心理学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提升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

2、结合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有关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幼儿心理变化的原因,掌握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训练措施,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解决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来看,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理论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而不是知识的堆砌。作为一名《幼儿心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所教理论,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把理论与学生未来的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把理论与课堂联系在一起,增强该课程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1)对话法。师生之间就学习内容展开对话,在交流、讨论和释义中,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幼儿心理发展和应用的基本理论,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升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国外各领域的教学实践中已运用多年,被公认为是理论与实际结合最紧密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选取的案例要有针对性,根据案例合理地组织学生讨论,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教师带领学生重复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共同设计实验并操作。实验法是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科学性较高,既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幼儿心理学的兴趣,直观的感受心理学。

三、课堂讲授“要求甚解”,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1、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类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陌生,想要学好《幼儿心理学》这门陌生而理论性又很强的课程,单靠课堂上大量的灌输抽象的心理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达不到教学效果的,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排斥。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努力简化抽象的心理学理论,不能为教而教,要争取做到为理解而教,课堂讲授“要求甚解”。在教授过程当中,对于课本中一些抽象复杂的心理学知识,可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具体化,让教材中的理论更易于理解,更有利于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对《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并不是一味的反对识记,一些关键概念和重要理论也是需要记忆的,只是需要通过理解来掌握,而不是机械识记。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心理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字面中所包含的要素和各要素间的联系,达到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2、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第11篇

为了比较全面真实反映幼儿园英语师资现状,笔者整理了中国知网上近三年来所有关于幼儿园英语师资现状调查文献,并从中选出最新和最具代表性的15份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教师数量匮乏。

很多地区幼儿园的兼职或外聘英语教师达超过50%以上,其中天津市和常德地区的幼儿园中兼职或外聘的英语教师高达75%和96%。如此过高比例的兼职或外聘教师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二)教师学历不高。

目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学历以大专为主,虽然有的幼儿园也有较高比例的本科学历英语教师,但大多数是后来进修获得的本科学历。此外有的地区幼儿园如西安市和常德地区还有20%和25%的高中或中专学历。

(三)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专业主要是学前教育、英语教育及少数艺术、中文等专业,毕业于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师资寥寥无几。这样的教师不是缺少幼教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就是缺乏英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难以胜任幼儿园英语教学。

(四)英语教师教龄短,教学经验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很多幼儿园英语教师的教龄都在5年以内,而且教学经验不足,能力有限。这说明高校开设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已经滞后,未能更早、更多地为幼儿园英语教育提供更优秀的师资,致使幼儿园英语教育质量低下。

(五)英语教师性别比例不合理。

当前我国幼儿园英语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男性英语教师及其匮乏,很多幼儿园男性英语教师的比例为零。这种现象不利于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当前很多幼儿园英语教师在幼教及英语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方面比较欠缺,同时系统学习过幼儿教育和英语教育理论知识的英语教师的比例只有20%左右。这样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储备显然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当前幼儿园英语教师需要加强的英语知识有词汇、语法及英语文化等,需要提高的英语应用能力有听力、阅读及写作等。虽然统计结果显示天津、武汉及西安等地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语音和英语口语相对较好,但从其他调查数据看,情况并非乐观,比如宁波市幼儿园只有18.3%的英语教师认为自己的英语语音语调标准,常德地区40.8%的幼儿园英语教师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不满意,61%的幼儿园园长对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不满意。由此可见,提高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素养仍然非常必要。

二、加快高校学前英语教育改革,培养合格幼儿英语师资

(一)科学制定学前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是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格。针对当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全面、素质不高、能力低下的现状,高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应该将其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学前教育及英语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文化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胜任幼儿园及幼儿教育机构的英语教学、管理及教科研工作的新型高等专业人才。

(二)合理设置学前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前幼儿园英语教师在幼儿教育理论、英语语言学、幼儿英语教育理论、英语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以及教育教学技能等方面均匀不同程度欠缺说明以往简单地将幼儿教育与英语教育的课程混搭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师资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较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1.思想道德、文学、体育、心理健康等公共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职业情感和人文素养等;2.学前心理学、教育学,英语语言学、幼儿英语教育学等专业理论课程,以夯实学生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3.英语语音语调、词汇、语法与修辞、英美文化概况、英语视听说、英语泛读、英语精读、英汉翻译、英美文学、幼儿英语歌曲与表演、幼儿英语活动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4.摄影、书法、营养与健康等专业先修课程,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技能;5.专业见习、实习等专业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教书育人能力。

(三)改革创新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模式

当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低下、教育教学能力不足除了与他们在学校受教育时的专业课程设置有关,还与其受教育是所用的传统、低效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科知识体系为顺序、学科内容为载体、学校教室为空间”这一教学模式密不可分。为了确保培养出优秀的幼儿园英语师资,高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应该革新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健康发展和未来职业需求为导向”,采用交际法、情境教学法、社团学习法、任务型学习法及多媒体、网络等多样性教育教学手段,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高校教育和幼儿园实践为纽带,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新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四)合理提升培养层次、扩大招生规模、调整生源性别结构

鉴于目前幼儿园英语师资学历不高、数量不够、性别失衡的现状,有条件的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学前英语本科及研究生层次教育,并根据社会对幼儿园英语师资实际需求和办学能力合理扩大招生规模及男性幼儿英语教师比例,从而为促进幼儿园英语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英语师资。

(五)积极开展职后培训,提升在职幼儿园职业素养

第12篇

幼儿教师性别分配不均,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人们对幼儿教师的教学任务的认识。关于幼儿教师的教学的重点,许多研究者从不同方面给予了解读。从教学内容来看,学前教育以对知识的教育、习惯的养成以及人格的发展这三者的教学为主。其中,知识的教育是教会幼儿习得某些知识。这些知识范围非常广泛,既有代表物品的名词,也有某些食物是否适合食用的常识,是帮助幼儿了解世界,表达自己思想的基础。习惯的养成是训练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成为幼儿的一种基本素质,在幼儿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人格的发展则是通过良好的示范和影响,提供优质的行为模板,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使幼儿身心健康,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不同性别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发展的不同方面起着不同作用。去除专业领域知识、专业技术、专业方法等知识方面的差异以及元知识、元技能的辅助作用后,仍有大量由于性别差异带来的差异。

二、对幼儿发展培养倾向不同的人对教师选择的倾向

学前教育三方面的主要内容十分重要,但对不同的人来说,对幼儿教育和培养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和选择也会产生很大差异。侧重知识的人在考虑选择教师时,会着重考虑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课堂的把握能力,对幼儿状态的观察与判断能力。这些人倾向于选择表达和表现能力非常强,讲解耐心,心思细腻,善于感知幼儿心理变化的女性教师。侧重习惯养成的人在考虑选择教师时,会着重考虑教师外在形象,行为特征,对动作的表现和模仿形象的树立。幼儿的习惯往往是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这些人在选择教师时,会考虑到教师对幼儿的照顾与看管,是否负责任,是否有足够的精力等。对于教师的性别选择上,则各有所好,重视照顾幼儿生活的人会选择女性教师,因为女性教师够细心。重视责任感的人对教师的性别并没有倾向,而是看重教师的职业观和责任心。侧重健康人格的人在选择教师时,会考虑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心理发展的影响,甚至对幼儿性心理的影响。这些人在选择教师时,会注意到教师的性别对幼儿产生的巨大影响,比如考虑到不同性别教师的行为所具有的性别特征对幼儿性心理发育产生的影响,幼儿对不同性别人的行为模式的建立等。因此,这些人在选择教师时,倾向于将不同性别教师比例配属在1:1。不同培养倾向的人选择教师的倾向性不同,从当前呼吁、提倡幼儿教师性别比例均衡的人越来越多这一事实可以推测,人们对幼儿发展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注重知识向注重习惯和人格,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关心。

三、对男性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角色的讨论

第1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常见问题

一、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前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由于我国现代学前教育起步较晚,因此,社会上对学前教育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农村地域,由于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家庭并不重视学前教育,忽视了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很多家长甚至将幼儿园看成托儿所,认为只是负责看护、照顾儿童的机构,所以,更无法对学前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些情况在农村等偏远地区较为突出。

(二)学前教育的模式缺乏创新

就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而言,其教育模式较为滞后。这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上。现在大多数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理念都较为落后,只有在大城市有较少部分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理念较为先进。另外,当前我国理念比较先进的学前教育机构多数是国外的教育机构,因此,这些教育机构的各项费用也会较贵。而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学前教育机构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尽管很多幼儿园的标语上宣传着所谓的“蒙氏教育”,但是其教育模式或是灌输式的教育,抑或是放养式的教育,使幼儿园成为托儿所,幼儿无法获得科学的教育。

(三)学前教育机构教学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机构主要为私立机构,而公办的幼儿园数量较少。大城市中大部分幼儿教育机构的设施都比较先进,而农村地域的设施较为落后。很多教育机构没有完备的幼儿活动场地及设施,也没有完善的学习设施,很多教学活动都无法很好地开展。因此,这也导致了幼儿教育质量的落后,使幼儿缺乏很好的教育。

(四)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普遍较低

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其对教育质量有着决定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在农村等贫困落后地域则更为明显。在这些地域,许多学前教育老师多为大专学历,甚至有很多教师没有文化程度,只是单纯地照顾幼儿。由于许多私立教育机构因为资金等问题而控制教学成本,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导致许多教育机构的教师素质普遍较低。由于教师的素质较低,使音乐、舞蹈等教学活动无法很好地开展,这使幼儿身心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学前教育的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认识

政府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宣传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可以采取海报、讲座、宣传页等方式,来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其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增加幼儿的入园率,增强家长对幼儿学前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度。

(二)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模式是教育机构的灵魂,先进的教学模式对教育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鼓励教育机构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部门应该采取监督、帮扶等方式,积极督促教育机构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定期进行检查。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外的合作交流,组织国内的教育机构去学习国外先进的教W理念和教学模式。

(三)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各方面较为落后的重要原因是缺乏资金支持。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给予学前教育机构资金支持,使其能够改善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设施,聘请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对于私立学前教育机构,政府应该给予政策上支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使私立教育机构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提高对幼儿教师的素质

幼儿教师的素质偏低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阻碍幼儿获得良好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必须在各方面具有高水平的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工资水平。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域,因此,很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幼儿教育,使教育机构无法获得更多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政府应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从而使更多毕业生愿意从事学前教育。(2)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政府应该经常组织幼儿教师去高校进行专业培训,或者聘请国内外相关方面的教育专家开展学术讲座,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一些有能力的私立机构也可以组织教师去国外进行参观学习,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

总之,幼儿作为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其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必须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面对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适时作出相应的变革应该迫在眉睫,这也关乎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参考文献:

第14篇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组评选,现将结果予以公布(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第三届(2009年)评选活动将自2008年12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09年5月30日。第三届评选结果将于2009年6月31日前揭晓。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幼儿教育杂志社

研究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周 英(华东师范大学)中班幼儿依恋内部工作模式对其

同伴冲突情境中表现的影响研究

王兰枝(内蒙古师范大学)回归生活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

园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幼

儿园园本课程研究为例

优秀论文二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

吴慧源 多元文化背景下广西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研究

谭 峰 亲子教育机构中教师对家长的指导策略现状研

究――以桂林市A中心为例

赵俊婷 儿歌的教育观研究――基于广西幼儿园课程文

本的分析

辽宁师范大学

翁晓鸣 3岁儿童气质发展特点与自主性相关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鲍艳辉 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师支持性教学策略的

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黄美贤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及相关

因素研究

本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梅 莉(中华女子学院)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有效阅读指

导策略的研究

杨 云(中华女子学院)中日关于大班幼儿同伴冲突与教

师应对策略的比较研究――日本九州女子大学附

属幼儿园与中国恩儿园的比较研究

章佳颖 (华东师范大学)关于综合主题背景下幼儿园音乐

教育现状的调查

王丽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劳动合同法在呼和浩特市公

立幼儿园的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陈 丽(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视觉支架式教

学提升自闭症幼儿语言能力研究

马芝(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儿童阅读障碍

的ERP研究综述

苏 姬(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行为异常幼儿 的个案观察与分析

骆晓笑(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教师专业

成长动力研究――以L老师为个案的叙事研究

优秀论文二等奖:

中华女子学院

刘 欢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

周惠文 4~6岁儿童对生长和死亡现象认知的研究

刘小娟 公开课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研究

淮北煤炭师范大学

王颖莉 脚手架理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首都师范大学

刘晓川 幼儿园教师常规教育观念的研究

吕小烨 不同时期父母教养观念比较研究

张 艳 北京市幼儿教师游戏观的调查

张 菁 关于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与现状的对比研究

王雪艳 不同情境下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特点研究

西南大学

张璐琳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的困境研究

刘淑美 学前专业本科男生专业学习的困惑及对策初探

――基于某大学学前专业本科某年级三位男生

的个案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董钰萍 流动儿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统结构分析

何一南1987-2007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状况与分

析――基于四种核心期刊的研究

叶 静 幼儿园新手――专家型教师备课比较研究

汪 静 流动人口家庭的儿童虐待调查

卢美君 平阳县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鼓励奖:

李 娜 刘陈岑 田 甜(中华女子学院)

刘晓娟 赵雪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郝芳超 徐 菲 王新洁 张莹雪(首都师范大学)

宋 坤 索长清 王宏霞(内蒙古师范大学)

李梦怡 吴小平(西南大学)

胡 莹 张佳誉 徐丽芳 张 婧 袁慧兰 李慧慧

金晓乐 张放放 张燕飞(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专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张梦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周 洁 关于幼儿观看动画片的现状之调查报告

唐守翠 如今的男幼师在哪漂泊――合肥男幼师的生存

现状与分析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吴 晓 幼儿园中男女幼儿舞蹈学习的差异研究

姜美玉 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的研究

阮巧丹 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连丽芳 初探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

陈青南 大班调皮儿童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

策研究

杨 飘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周 虹 5-6岁独生子女独立性的研究与思考

郑婷婷 中班幼儿生活自主性学习的观察与分析

河南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张秋平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方珊珊 中班幼儿游戏合作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宋佳萌 关于青岛市某幼儿园一日食谱中营养成分的初

步分析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韦 微 当前城市幼儿存在的主要膳食问题研究及其对策

李汪明 开启选择性语言障碍孩子的心灵

优秀论文二等奖:

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亚男 关于大班幼儿独立性的调查

吴桂香 幼儿园活动室墙饰初探

赵 方 关于教师对幼儿奖励方式的初步调查

锁孝雯 关于同伴交往中“被忽视”幼儿的现状及成因的调查报告

刘冉冉 关于合肥市幼儿园大班教学“小学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廖韫玉 蚌埠地区城乡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发展差异性的调查

苏晓妹 有关幼儿入园准备工作的调查研究

余 彤 孩子在幼儿园安全吗――幼儿园接送和门卫制度的完善及实施

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范小颜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乔 莹 谈幼儿数学活动区的开展与指导

未克青 “否定”式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研究

谢 丹 幼儿攻击的成因及矫正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罗晓丹 中班某幼儿攻击的矫正研究

严圆圆 实习幼儿园小中大班区域活动的探索

林 丹 新老师管理幼儿园过渡环节的策略初探

施冬婷 新老师对小班表演区调控组织的基本指导与策略

林 红 幼儿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来自于对大班幼儿的调查

陈真真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成因及策略研究

林 燕 小班幼儿社会与家庭环境的相关调查研究

高丽丽 小班幼儿的告状原因及应对策略

王佳秀 浅谈台实幼大二班语言区的创设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秦续姣 浅谈新教师如何提高教育策略与机智

邵 分析小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刘 楠 大班幼儿在园遵守集体规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调查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张悦涵 异性玩具对幼儿性格发展影响的研究

罗合亮 解开孩子“对着干”的心锁

韦柳媛 幼儿与同伴冲突的原因探析

卢 巧 城市家庭环境对幼儿与同伴交往的影响

文 雯 幼儿语言过早成熟刍议

石富莲 教师吓唬幼儿的现象分析

施 慧 谈谈幼儿园师源性心理伤害

赵 露 谈谈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鼓励奖:

黄丽倩 王 璐 张 咪 李伟伟 张婷婷 韩 萍

陈 辉 许媛媛 尤亚平 韩兰兰(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万 雪 王罗敏 刘 欢 付 慧 牛 圆 张晓玲

曲 佳 董 旭 姚 笑 刘翠莲祝 琛(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罗雪梅 周瑜征 陈 芳 汤媛媛 郑自新 郭慧兰

张 云 刘安娜 张 瑛 张 利 陈 娟 严 媛

陈丹凤(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第15篇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教学;常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275-01

引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新时代的人才不仅应该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社会经验,而且应该具有积极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教育部门应该从幼儿阶段抓起,注重幼儿这些方面的培养,塑造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让他们实现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但是,受教育体制的约束,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教学的现状还满足不了这样的要求,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目前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家长开始将子女的教育问题作为重点,也深刻意识到幼儿学前教育的关键,这对于促进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也有很多家长对于幼儿学前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没有提起重视。其实孩子在幼儿阶段对于任何事物都是十分好奇的,这个阶段孩子的可塑性也最强,教师和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行为和人格的培养。

(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领导机构与计划的保障

近些年,政府开始实行精简机构的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地区教育部门的领导干部没有正确认识到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学前教育发展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实行幼儿学前教育,这就使得当地学前教育政策出现一片空白,严重阻碍了当地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发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

近十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1]。但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其最高层次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则有全国性的法律,可见,学前教育与它们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四)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培训等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尽管目前很多的地方都开始实行幼儿教育阶段的规范化管理,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待遇更加优厚。但是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幼儿教师知识水平不高、专业技能不强的特点。对于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教师也没有进行足够的培训,更新他们的观念,让教师的思想和教学理念适应孩子的发展需要。从而对幼儿教育的更新和进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与小学教师差距还是很大,不利于幼儿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工作中去。

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议

(一)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

各级教育部门首先从思想上转变对幼儿学前教育的认识,要从根本上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管理政策,将幼儿教育作为工作中的重点。根据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制定战略目标,要始终坚持素质培养和人格培养的原则。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可塑性,借鉴发达国家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寻找适合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将幼儿教育长久发展下去。

(二)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在积极研究幼儿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培养策略,让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真正实现他们的健康全面发展。管理者要通过完善幼儿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幼儿教师的行为进行约束,让他们在日常的研究中不断取得更大的成果。政府要加大对幼儿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做好幼儿教育的后勤保障工作,促进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更大的成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对幼儿教师的招聘要求进行改进,鼓励幼儿教师进行再培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对幼儿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进行提升,要从根本上改变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增强学前教育的整体实力,快速促进幼儿学前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积极稳妥地进行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

大力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与服务机构[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渐提升,这时就可以将社区作为依托,依靠基层群众的力量,因地制宜,从而创造有利的条件,分配好工作人员,大力发展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要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更多幼儿学前教育的需求和发展。

三、如何做好幼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一)要对孩子的生物钟进行及时调整

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家长和教师就要对孩子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督促孩子在空余时间内补充睡眠,早睡早起,要严格执行孩子的午休睡眠时间,这样可以保证孩子在下午的学习中保持充沛的精力,通过家长和教师的不断沟通和努力,早日将孩子的生物钟调整过来。

(二)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通常,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单纯而复杂的,现在的孩子都十分聪明,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孩子肯定会对新事物产生一种期待,但是周围人对小学生活的谈论,也会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产生影响,这时家长和教师就要学会鼓励孩子,将小学校园中的美好灌输给孩子,要带领孩子选择新文具、新书包,要告诉孩子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要对孩子的日常生活进行合理规划,要多带孩子去小学校园转转,提前让孩子感受下小学校园的环境氛围。

(三)加强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对孩子十分溺爱,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孩子在学习上光知道玩,在生活上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很多孩子不能自己穿衣服、系鞋带,不会自己上厕所。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这是在害孩子,孩子始终会脱离父母的庇护,独自成长。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要在生活细节中要求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孩子过于溺爱,要多组织孩子参加一些夏令营活动,要孩子能在校园生活中学会自主处理一些事情,想要孩子成才,就必须要经历这些过程,要从根本上对孩子做出要求。

(四)培养孩子在校园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孩子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已经熟悉了身边的小伙伴,但是在步入小学校园后,任何事物都是陌生的,这是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环境,孩子如果不能尽快融入和适应这个新的集体,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内心的孤独感。家长和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提起高度重视,要时刻对孩子讲述与人相处之道,要多对孩子说一些社交道理,尤其是对于那些爱与同学发生矛盾的孩子,要不断督促孩子与新同学和睦相处,不要为了一些小事就斤斤计较。同时,老师也要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