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素质教育强调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文化课不再是学习的唯一重点,高分数不再是学习的唯一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思想,调整心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形成健康的学习动机。在生活实践中将抽象的品德知识具体化是品德教育生活化的价值所在。知识源于生活,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良好思想品德的理解,端正小学生的价值观。结合小学生善于模仿的年龄特点,他们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生活中一些正义的行为进行模仿,使知识行动化,并以实际行动号召更多的同龄学生行动起来,正面扩散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际效应。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品德教育生活化实施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把德育知识点渗透到实际生活情境之中,通过实践性任务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勇往直前、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美化学生心理与人格。所以,品德教育生活化会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二、小学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品德教育生活化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相吻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的细节中改变自己。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为实现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与科学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一)注重生活实践,感悟德育精髓
大量的知识点共同构成了生活这一巨大的集合,对生活的留心感悟是学生德育提升的重要途径。品德教育的生活化设计,强调生活实践操作,让小学生全面参与到生活实践之中,在实践操作中把握与学习德育知识点,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品德教育生活化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必须加强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相较于课堂类教学,此种教学方式更加灵活,便于学生在人性化的学习模式中拉近与德育知识点的距离。例如,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关注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及时帮助老人抬水、洗衣服、打扫卫生,与老人聊天。灵活地把可操作性强的活动作为每周末的实践类作业。让学生用日记的方式自行记录所做所感并上交教师审核。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高度的表扬,并提供一些奖励,调动学生做好人好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持续的实践活动中找到认同感,拥有一颗柔软的内心,对自己多一份责任,对社会多一份关爱。
(二)教师积极引导,端正学生思想
教师应该立足实际教学经验,强调优秀品德对人生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强调品德教育的生活化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品德教育形式,因为很多品德知识点都是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就需要回归到生活之中,让小学生切身去体会小学品德教育的魅力所在。例如教师应利用空闲的时间与小学生交谈,也可利用班会时间,对社会性的热点问题、道德问题展开讨论,并制作成经典案例来供学生欣赏。在班会中,为强化品德教育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实现品德教育。比如在引入春晚小品《扶不扶》作为一个教学资源时,教师以“扶不扶”作为班会讨论的重要话题,让学生观看小品,在小品中感悟人性。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同学们,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奶奶跌倒在地,你会不会帮忙把她扶起来?”有位同学当场回答“会”,教师对此竖起了大拇指,全班爆发热烈的掌声。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此过程中,有效端正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三)重视家庭教育,营造健康氛围
家庭教育在品德教育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智不够成熟,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对一切事物也充满了好奇心。而且,小学生容易受到外部人为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出现心理与人格上的变化。所以家长重视对孩子德育素养的培养,督促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见到长辈要行礼、主动帮助残疾人与孤寡老人、捐赠图书等。培养孩子热情好客、团结友爱和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论文摘要:生活是一切的源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注重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体验,总结社会原理,进而丰富、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素养。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应结合新课改,在教学过程中凸现生活性特点,借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诱发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品德教育。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核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凸现生活性特点的策略,以供同仁参考。
一、教学内容以生活背景为主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新课改的实施,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内容大都以生活为题材,以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感受、领取其道德观念,进而来诱发自身情感的产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自身的品德、观念。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将教材硬性的东西转化为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件,将生活与教材相衔接,帮助学生加深对品德课程的理解和认知,进而丰富学生内在精神的需求。
二、以学生生活背景搭建教学情境
小学生年龄较小,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以形象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环节,脑海中抽象的道理、原则和概念较为缺乏,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来搭建教学情境,借以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真正体会、了解品德规则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具有童心、乐趣的生活情境为背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进而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以学生生活设计教学活动
活动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尤其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有许多实践性的活动与学生发展都息息相关,作为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的、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富有道德观念的活动,借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增强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认知。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活动,进而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最终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信仰。
总之,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应凸现其生活性特点,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体验、感悟道德教育,从而形成主动意识,最终将外化教育转化成为学生固定的道德观念,实现在生活中发展的教学目标。
1997年,__老师怀着激动、喜悦、憧憬走上了小学的三尺讲台。转眼间,她已经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了十年。回顾短暂的工作历程,她痴心于教育事业,热心于品德教学研究,精心于班级管理,始终无悔于当初的选择,坚信教师工作平凡而又崇高,艰辛而又充满乐趣。面对孩子们的期盼,她努力学习,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教育这块园地乐此不疲地求索。
师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因为这种爱是无私奉献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是爱的艺术家,让学生在爱的海洋中成长。她满怀激情地写下:站在学生幸福的立场上,让学生自由地生长,作为她的座右铭。十年来,她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处处以身作则,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她总是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摸清每个孩子的脾性,在孩子的喜怒哀乐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因事因人施以关怀帮助,给予教育引导,在密切的接触中,和班上的同学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她总是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学生,以期待鼓励的眼光赏识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引领学生,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学生。她先后获得镇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辅导员、优>!
工作以来,她一直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为了改进工作,她请名师,求教于身边的同事。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她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最新教改信息。叶圣陶、陶行知、魏书生等人的专著,她常常阅读,反复揣摩。在课堂教学中,她强化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注重优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媒体最佳功效。她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所需、师生互动、充满人性的课堂。她对学生充满仁爱之心,对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欣赏和宽容;她追求真实有效互动生长的教学课堂,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尊重学生的经验和个性理解,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影响学生;她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多年的不懈追求,使她的课堂日臻完美,学生爱上她的课堂。她曾获__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一等奖、__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一等奖、__市第二届青年教师育花奖竞赛《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二等奖,2006年,她被授予__市首批教坛新秀,2007年,她又被授予__市第四批教坛新秀。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她先后参加小学教育大专和本科函授学习。为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她的书桌上就多了些教育教学专著和杂志,如《小学德育》《小学教学参考》《辅导员》等。读读、摘摘,博采他山石,琢为自家玉。她在学习管理经验中创新工作思路;她在解读课改案例中增强教改信心;她在追踪名师成长足迹中激发工作热情……学习给她激情,给她营养,使她执着,促使她渐渐走上一条幸福之路。平时,她还常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听课,听讲座,学写论文,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论文《教育是一种榜样》发表于《少先队研究》、《无痕的教育》发表于《少先队活动》、《活化古诗文教学》发表于《__教育》、《纹丝不动一词教学》发表于《__教研》《创新作文的分步教学》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课件《》《国庆风景线》获__市二等奖;论文《让孩子有话可说》《让自信伴随孩子的成长》等在全国、省和__市、__市评比中获奖;指导学生多篇习作发表于《作文报》、《__日报》报刊杂志。
__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勤奋耕耘、孜孜不倦、勇攀高峰的好老师。她在教育这块土地上播种希望,播洒青春,她的青春在进取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