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药学副高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我国自1978年提出在医院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经过30余年的发展,多数三甲医院设置了临床药学部门,不少高校设立了临床药学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和毕业后再教育计划得以实施;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物治疗、药学监护、用药咨询和用药宣教工作。
2高校医院药学服务的现状
2.1药学工作主要为药品调剂
高校医院基本以门诊药房工作为主,仅约20%的高校设有住院病房,药学工作主要为药品调剂,临床药学工作、处方点评、抗生素的使用管理、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开展的都很少。
2.2药学技术人员编制不足
高校医院多属于医务室、卫生所,药学人员大多编制不足,部分学校医院还出现非药学技术人员从事药师工作。
2.3药学人员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
高校医院药学人员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相对较少,外出进修学习机会也很少,同时由于高校医院的工作业绩未与绩效挂钩,药学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2.4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以相关专业领域教学科研为主,而医院附属于高校,工作不受学校领导重视。高校医院的领导大多是医生出身,因其专业限制,往往只注重药品采购、供应、药品调剂,而忽视药品质量管理和药学服务工作。
3高校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探讨
3.1药学服务开展的基础
(1)药学人员的引进与培养。引进部分临床药师,更新药学人员队伍。加强对现有药学人员的培养、考核和管理,制定培训计划,组织药学人员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新的医药政策法规。我院药学人员每年须参加南京市药监局主办的执业药师培训和南京市医学会主办的继续医学教育,将完成学分情况作为考核指标。同时,药学人员也应加强自我学习和培训,以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2)规范处方管理制度,促进合理用药。药师须认真执行四查十对,在配方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发出药品的准确、无误。改进药学服务方式,提高学生用药依从性。药师应遵循每种药品的说明书,交代患者注意事项。
3.2药学服务的进一步开展
(1)结合高校特点,加强合理用药宣传。高校医院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师生,其文化水平较高,接受能力强,居住相对集中,利用开展健康教育课、专家讲座等,强调用药的安全性,帮助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能够规避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结合学校医院现有药品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宣传教育工作。
(2)利用学校网络平台,提供药学咨询服务。利用学校网站建立专业的医药服务平台,把收集、整理药学情报资料作为常规工作,开辟药学咨询栏目。使广大师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方便快捷地进行药物咨询。
(3)针对不同患者,实施个体化药学服务。我校医院每年组织教职工体检,对本科生、研究生进行入学体检,体检档案在学校医院进行归档,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实施个体化药学服务,进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4关于高校医院药学服务的几点建议
4.1不定期进行处方抽查点评
我院患者包括全公费医疗、医保、自费等多种形式,医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处方有时会存在超量、不合理联合用药现象。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高校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进行抽查点评。
4.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高校医院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工作繁忙,多数未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但现在药害事件越来越多,不良反应监察工作不容忽视。高校医院可通过在处理患者退药、药学咨询服务、医生诊断过程等日常工作中,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提高学校患者用药安全性。
4.3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抗菌药物是临床最为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抗菌药物正确合理应用能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发生。
5结语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药学教育沿袭“化学—药学教育模式”,以药品生产、供应为中心设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体系。课程设计以化学为主,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或课程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各学科内容侧重于药物的制备、检验和保管,不能很好地与药物的临床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与医学相关的课程只占很小的比例,内容上缺乏与临床知识的横向联系,诊断学和临床治疗学等方面的知识几乎是空白。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化学知识丰富,生物医学知识贫乏,与药学服务工作相关的患者用药指导知识、疾病基本诊断,以及对药物治疗结果的预测、分析和评估能力、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处理能力、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比较薄弱。在基层医疗工作中难以与医师和患者进行“对话”,缺乏对医师和患者的说服力,更谈不上指导医生和患者合理用药。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现有的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向药学服务模式转变,培养专业过硬、知识面宽和具有一定实践工作能力的药学服务型人才。
2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为了确切地了解基层农村对药学服务的具体需求,我们课题组随机抽取本市11个县区28个乡、镇的民众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6145份,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发现,基层百姓最期待提供的药学服务是:能针对“个体健康状况”指导用药、能得到“合理用药知识教育”、能提供“多种药物选择”的方法以降低治疗费用、能得到有关药物配伍和搭配方面的“药品调配”帮助、能在自我药疗过程中使用最合适的“用药剂量”。因此,我们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和出发点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具备提供这五项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药学服务能力。
3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实施
开展基层药学服务,需要药学工作者具有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所以,课程体系是根据医药并重、综合能力优先的原则进行构建,希望学生通过药学专业的学习,初步具备从事药学服务工作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具体从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3.1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3.1.1强化医学类课程的教学
利用我们是医学院校开办药学专业的优势,适当的增加了生理学和病理学的课时量,新开设了诊断学基础、临床药物治疗学和临床医学概要这3门课程,学生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获得完整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具备一定的与患者和医师交流沟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为今后从事药学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3.1.2加强专业课程的优化整合
为使学生具有药物合理使用和调配的能力,我们在保留药学专业核心课程(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和药物化学)的基础上,对部分课程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和删减,尤其是化学课程。例如,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整合成了无机分析化学,减少了有机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课时量,同时删掉了原来药理学中药学拉丁文的内容,以便腾出课时增加医学课程。
3.1.3注重交叉学科课程的开设
药学服务工作的开展需要运用到多个学科的交叉知识,例如,我们自编教材开设了常见病用药指导这门课程,主要针对发病率较高的一些疾病,如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溃疡等。详细介绍了其有关的临床症状、用药原则等内容,相当于综合了临床和药学专业知识,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3.1.4新增人文学科知识
如增设药学伦理学、临床沟通技巧等科目,将这些文化素质教育和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融入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适应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促进合理用药的药学服务。
3.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传统的药学教育,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以掌握实验室基本技能为主;实习时间短,多为在药品的生产、经营和检验机构中走马观花地、概念性地了解一下各机构的工作状态。少有深入基层医疗机构的实习安排,培养的药学人才难以承担药学服务任务。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
3.2.1践行情景式的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减少验证性试验。如利用我们与益丰大药房共建的模拟药房开设“用药咨询窗口”,情景式的进行合理用药指导,让学生融入到药学工作者与患者直接的面对面药学服务的场景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获取药物知识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3.2.2探索双元制的教学模式
为了给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医药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中去,我们从2009年开始每一年在一个班实施“1.5+1.5”双元制教学模式改革,即学生在3年的药学专业学习中,前一年半在学校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后一年半全部进入医药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中去,既安排实习环节又安排有一定的理论教学,建立起学校教学、医院教学和企业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强调“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实现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接轨、职业技能与岗位规范接轨,让企业直接参与教学计划的设计和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就融入企业或医疗机构的理念和精神,增强了学生从事药学服务工作的技能。
4结语
药学服务是一项技能型实践工作,其能力的培养则需以岗位的需求为标准,无论是学习理论知识或进行项目实践实训,还是考核评价都应符合岗位的要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药学服务相关岗位的适应情况。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药学服务观念
药学服务人员是专业技术服务型人才,其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患者,是大众。而传统的药学服务思想无论在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房都只是以“药物”为中心,医院药房主要表现为收方、审方、取药、核对与发药;而社会药房则表现为药物的推荐与销售,整个过程忽略了人的存在形式是“社会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层次的提升,人们的保健意识愈发强烈,他们不再满足于医师开什么药,就吃什么药,而是更加关心这些药物怎么用是安全的、是有效而经济的。由此,传统药学工作模式的打破必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高职学生转变“发药供应”的传统认识,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的药学服务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和“全程化”的工作特点,树立“零距离”服务患者的意识,避免因自身过失对患者产生伤害。
(二)开发整合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1.课程开发与整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职药学专业教育一直不断进行改革,也有部分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高职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基础性课程学科本位特征明显,特别是主要以化学课程为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等,主要是为培养药物制剂、检验分析或药物合成人才服务的;而职业方向课程呈现简单化,缺乏对学生思维模式和模式的培养;还有考核方式不够完善,有些考核制度甚至和工作任务完全不搭边,已经脱节了。社会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它决定了高职办学特点,因此,高职药学现在面临向药学服务方向发展的机遇,在进行专业调研之后,我们要将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置与整合,删减部分侧重于药物基础研究的化学课程,正确处理药学与化学、临床和护理之间的关系,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其具体设置可分为几个模块,包括生物医学、药学科学、临床科学及社会科学等。在工作内容上进行根本性的变化,除基本的药品供应、调剂外,还需包括用药咨询、合理给药方案、普及用药知识等。其中《药学服务技术》是根据岗位需求新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组通过到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及社会药房进行课程调研,结合药学服务技术岗位,与相关岗位人员进行探讨而制定相关的课程标准;另外以前学生学习调剂与处方时,均是安排在药物制剂课程中学习,但该内容主要是针对药师工作而设置,其实践环节应该是在药店或医院药房完成,故造成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之间出现了矛盾,需要进行整合。其总体目标是为了缩短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距离。
2.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掌握药学服务的要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传统一根粉笔一黑板字的教学方法,在多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灵活而实用的教学方法。如PBL、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等,在药学服务能力提高中,角色扮演以药物咨询模拟和现场操作为中心任务,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体验“准药师”的职业环境。通过综合训练,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
(三)培训沟通技巧,提高服务质量
药患之间信息交流的顺利进行是保证药学服务质量的根本。通过认真聆听,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情况,有利于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因此,培训药学生的沟通技巧对于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方法上主要采取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展示相结合,校内与校外交替等方式进行。
1.开设《人际沟通与礼仪》、《心理学》等课程
药学服务则是以患者为对象,即“社会人”,以药物治疗为核心。其包含的药学服务项目如:处方药推荐与销售、医师处方调配、用药指导、用药追踪/疗效管理、小区健康教育、规划药学服务方案等,这些项目要求药师具备的技能包括医学与药学知识、用药指导技巧、用药追踪流程与方法、咨询式沟通技巧、建立信任与关系技巧、简报与演讲技巧、规划/领导技巧等。即合格的药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因此,为了达到培养目标,还需要邀请专业的心理学专家、医院及社会药房优秀药师、礼仪老师授课。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谈话技巧、学会聆听、非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及投诉应付等。除此以外,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知识,以丰富自己的内涵。
2.设计情景剧,学生自编自演
我们结合工作岗位设计相应的药学服务情景,根据项目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设计,编写用药咨询、药患沟通等剧本,由专业教师指导,并进行扮演排练演出。另外,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院医药学社等社团活动走进社会药房,观摩药师工作程序,并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传等。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各类活动,顺利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了的综合素质发展,获取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四)校企合作,扩展服务领域
近年来,通过立足本地,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本专业与湖北心连心药房、武汉九州通、杭州天天好等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建立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优化实践项目,如社会药房建立药历,即用药档案,对患者进行追踪服务,这是以前药学服务中所没有的项目,如今在很多社会药房都已经顺利实施,这种改变是服务领域扩展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校企合作,转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扩展了药学服务的领域,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影响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因素
(一)教师因素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引领者。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训练,积极探索有个性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应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合适的调整,及时解决学生在用药咨询中关于药品应用和人际沟通的困惑。授课中要充分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鼓励为主,尤其是在实训环节,对学生的情景设计和“问病卖药”角色扮演尽量给予否定性的判断。当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层面、交流能力和实践经验,要利用寒暑假走进医院药房或社会药店,多学习,多实践,才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二)学生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药学生要主动汲取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逐步渗透职业行为准则,培养接受他人、尊重他人并肯定他人的礼仪态度等,这些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同时,药学生要克服恐惧心理,大胆地走出教室,积极地进入实训、见习或实习场所,多参与实践性的训练项目,培养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来逐步适应岗位要求,以防出现毕业后再花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工作的情况。
(三)环境因素
专业文化氛围、实践场所条件、信息技术支持等对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提高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构建药学服务的环境,需要不断完善实践场所条件。如设立模拟药房,模拟药房内设置处方区和非处方区。处方区还需要有咨询区和医药健康信息区,这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扮演患者的学生一进入到模拟药房,就清楚明白处方区设置有咨询场所,就会想到找药师咨询;另外,扮演药师的学生必须要配戴胸牌,以区分于一般营业员,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角色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另外根据新形势下药学服务工作发展的要求,药师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完成具有特色的药学服务,如收集、整理各类药品信息等,所以学校的信息技术支持与否也是影响学生能力提高的一个因素。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