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艺术论文范文

大学艺术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艺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艺术论文

第1篇

大学艺术论文

摘要:在当前高校建设中,大学生艺术团作为独特的组织形式,不但起到了活跃大学艺术气氛、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作用,还对普及艺术文化、提升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目前的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来看,艺术团的活动对高校促进作用很大,使大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文化内涵。随着大学生艺术团的逐渐成熟,所开展的艺术实践教育业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团;实践教育

一、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现状

对于当前高校大学生艺术团而言,多数高校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团,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将艺术实践教育放在了首位,旨在通过大学生艺术团来带动校园内高雅艺术的氛围,对全校师生进行高雅艺术的普及和推广,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目的。当前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根据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艺术团活动

在目前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下,考虑到大学生艺术团能够带来的积极作用,当前高校纷纷组建了具有特色的大学生艺术团,并根据院校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艺术团活动。对于北京物资学院来讲,其大学生艺术团下设管乐团、合唱团、戏剧团、舞团,他们取得良好的成绩,均在国家和北京市获奖,对艺术团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高校将艺术实践教育放在了大学生艺术团活动的首位,将高雅艺术的普及和推广作为主要目标

在高校目前的大学生艺术团活动中,高校不仅重视艺术团活动的开展,同时将艺术实践教育融入到了活动当中,并将艺术实践教育放在了首位,旨在以艺术团活动带动艺术实践教育的开展,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并积极做好高雅艺术的普及和推广,使高校具有高雅艺术的氛围,使高校师生都能够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

3、高校在大学生艺术团注重活动开展的形式

为了保证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取得实效,高校在大学生艺术团开展活动的时候,选择了多种艺术形式,主要有管乐、合唱、舞蹈、戏剧等等。由于目前高校将大学生艺术团赋予了更多的职能,希望通过大学生艺术团活动达到提升艺术实践教育效果的目的。因此高校在大学生艺术团活动上注重形式的多样化。

二、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高校将大学生艺术团放在了首要地位,并希望通过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来提高艺术实践教育效果,但是在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开展过程中,艺术实践教育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没有艺术特长生招生资格的学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缺乏导向性,没有树立高雅艺术的核心思想

从目前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来看,多数高校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艺术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在开展过程中目的不明确,缺乏鲜明的导向性,导致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特点不突出,没有体现出艺术实践教育的意义所在。因此,要想取得艺术实践教育的积极效果,就要对大学生艺术团进行明确指导,并树立高雅一树的核心思想。

2、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开展方式单一

虽然目前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管乐、合唱、舞蹈、戏剧等,但是对于艺术实践教育来说,开展方式还比较单一,仅仅依靠现有的方式很难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拓展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开展方式,丰富艺术实践教育内容,保证艺术实践教育取得预期效果。

3、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取得效果不明显

目前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在开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整体教育水平和教育手段还比较欠缺,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强化。因此,对于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我们要有全新的认识,不但要认识到艺术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还要保证艺术实践教育有效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

三、解决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育问题的对策

针对目前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成因,努力丰富艺术实践教育内容,采取具体的对策有效解决现存问题,保证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育取得积极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明确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育的指导方向

考虑到目前高校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育缺乏导向性的特点,我们要在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育中明确指导方向,明确艺术实践教育的任务,并制定具体的活动开展方案,使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育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保证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我们应树立高雅艺术为核心思想的指导方针,积极推动高校高雅艺术的发展。

2、拓展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开展方式和领域

目前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存在开展方式单一和开展手段不足的问题,为此我们要积极拓展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开展方式和领域,使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能够在开展方式上更加多元化,使艺术实践教育的领域能够得到有效延伸,起到艺术实践教育的预期效果。

3、制定具体的艺术实践教育目标,保证有效实施

考虑到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艺术实践教育目标,并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大力开展艺术实践教育活动,使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活动能够在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上得到丰富,进而达到于小目标,保证艺术实践教育的有效实施。

四、结论

从目前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组建和开展情况来说,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精神文明教育,同时在艺术实践教育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效果。由此可见,大学生艺术团的开展直接促进了高校文化建设,同时艺术实践教育也获得了整体提升。因此,我们应该对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今后的艺术团活动开展中,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保证艺术实践教育取得预期效果,提高高校的高雅艺术氛围和广大师生的高雅艺术素质,推动高校高雅艺术建设。

参考文献:

[1] 孙立军;;高校学生艺术团建设与管理的研究 [J];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第2篇

(一)大学教育所需

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文化传承。我以为,缺乏书法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是缺乏中国特色的教育,是缺乏传统甚至割裂历史的教育。我们不能漠视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传统教育、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缺陷。大学教育关系到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抵制境外垃圾文化的侵蚀,弘扬民族文化方面高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书法教育作为我国独特的教育门类,大学应将它变成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抓手。大学教育是一种相对宽松的教育,需要多种协调方法,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步入健康的轨道。学习书法便是其一。事实证明,接受书法教育的学生能获得较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书法教育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育形式。除专业教学外,高校应将其列入通识文化教育或公共艺术教育的范畴。书法深深地植根于国学的沃土之中。提高书法水平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习其他传统文化课程。书法课可与大学语文等必修课和古典文学鉴赏、诗词欣赏、艺术概论等选修课相互促进,使大学公共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

(二)学生成长所需

孔子曾言:“里仁为美”。可视为对中国传统审美观的高度概括。如果说西方艺术重视外在的造型,那么中国艺术,特别是书法则重视内在的蕴涵。年青一代对我国民族文化及传统艺术了解不多,而西方不良文化正力图使他们变成外表黄皮肤内心却西化的“香蕉人”。书法教育具有“立人”功能,能够培养一大批修身重德,热爱传统艺术,以继承和弘扬书法为己任的学生,有利于树立事业心和使命感。书法具有培养性情的良效,能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书法如同练静气功,书写时要求入静、入定,排除杂念,符合养身规律。它可以调整心态,减缓压力,排遣胸臆,颐养性情,抒怀。书法是一门讲究悟性的艺术,对于训练学生的耐心、想象、准确和条理,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心智活动。书法能使学生具备更多知识和技能。毛笔字具有形态多样、变化优美、富于艺术感染力的特色,其多种实用功能和艺术价值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书法在诸如广告、装饰、设计、传媒、教育等行业都有较好的用途,对于学生成才具有激励作用,而且也能为就业提供切实的帮助。书法作为选修课一般课时不多,课程开设并不妨碍主体课程。书法具有艺术表现和文化交流功能,学生通过书法活动能开阔眼界、扩大社会交往。

二、书法艺术全面引入大学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引导

国家应在书法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方面有一定的举措。要明确规划,由国家教育部门出台引导性政策,提出纲领性、指导性意见。明确哪类院校需要开展书法教育,不失时机地在高校推广书法课程,充分发挥书法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将书法等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法规之中。另一方面,解决学科定位造成的发展障碍问题。如,由于建国后推行的是西方的学科划分体系和教学模式,而西方并无书法这门学科,因此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中书法长期被列名于美术学科之下,即美术学(书法),成为三级学科。张法认为:“书法为什么不成为二级学科,而只是美术学下的一个研究方向呢?原因大概是没有专门的书法学院,不必特殊照顾。”如此,实为教育规划上的一种短视和失误。

(二)高校组织自身建设

要实现高校书法教育的规模化与规范化,首先要营造书法教育的氛围,大力倡导用书法来修身养性、提升素质的活动,从多方面拓展书法的人文价值和实用价值。本身设有书法专业的高校具有教学优势,要将书法课程面向全校开设,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尚未开设的高校要积极筹划,制定科学的教学体系。通过开设书法课程,配备书法教师,改革评价机制。要结合办学特点,“因校制宜”。书法教育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课程建设方面。“就教育行为言,书法是古典教育的最后一块领地。”需将书法与本校培养方向结合起来。如,可分别侧重传统型、实用型、艺术鉴赏型等不同方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形成师资梯队,形成正规的培训机制。书法课由美术教师担任,易出现“画家书”现象,不利于书法教育。师资不足的高校要引进和培养专业教师。如,可从专业优秀毕业生中选用,或从专业团体引进与聘请。教材方面。高校书法教材不少,其中不乏出版较早、影响较大的。如,1985年启功主编的《书法概论》,经多次再版,发行10万余册。由于书法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发展,教材需要有序更新。可跨校跨地区联合编著教材。教材编写与采用切忌“文人相轻”与门户思想,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真正将教材规范化、科学化。

(三)示范与培训竞赛活动的开展

由于高校书法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状况,要使更多高校高起点加入其中并逐渐形成书法教育传统,就需有示范性教育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卓有成效的学校具有示范作用。如,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高校书法教育的先驱,从20世纪早叶至今一直沿续。20世纪60年代后,北师大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书法讲座。1987年受教育部委托,北师大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校书法教师讲习班,培养了一批书法教师和创作骨干。此外,不少省份也有较早开展并取得成效的高校。同时,教育部门和研究团体可定期开展全国性或区域性培训竞赛。1981年,由中国书协、、全国学联等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千名大学生书法爱好者参加了比赛,百余名获奖者中,不少人后来成为了当代书坛中坚力量及高校书法专业教师。现在,一些省份成立了高校书法教育研究会,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要通过这类组织积极推进工作,并对发展模式进行探索。

三、树立大学书法艺术教育的正确理念

(一)明确培养要求

大学书法不同于中小学写字。教育部门将写字作为中小学学生素质的培养途径,将规范、端正、清楚作为写字的三个基本要求是适宜的。但若大学阶段仍维持这种要求而不变更,艺术灵性难免受到压抑。写字和书法虽密不可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写字的目的是交流信息,重实用性,书法更多的是创作和欣赏,重艺术性;写字力求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掌握技能,书法则重探索的过程和乐趣。可以说,写字为书法起到了由实用美向艺术美过渡的桥梁作用。大学书法教育不仅应重视技能教育,还应重视其美育功能。要从中小学存在的应展教育中摆脱出来,转向美育性质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高等书法教育完成了从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系统的教育层次和结构,并逐步走上规范化、专业化和学术化的道路。但在推进高校书法素质教育方面,显得不足。素质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需要进行专门探讨,在培养机制、目标方面更加明确、切实。

(二)提高书法水平

国家教委早已明确规定书法课为中小学的二级课程,应受到与体、音、美等课同等对待。中小学练毛笔字(一些地方作为地方课程),这是学生的起步阶段。若缺乏连续性,之前数年所学难免荒废。2010年6月,本人在学校三个不同专业的文科班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学生中小学练过毛笔字,5%的还参加了特长班,但坚持下来的不多,几乎都前功尽弃。艺术兴趣的培养需要契机,若到了各方面走向成熟的大学阶段书法却尚未入门,那么学生今后就很难再与书法结缘,达到较高境界。书法教学中要革新教学手段。如传统教学中,写字技法演示有较大局限性,直观效果欠明显,不便于大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解决诸多难题,如通过定格、放大、慢放、循环播放等形式突出重点,使学生观察细致入微。提升书法水平是长期的过程。大学书法教育一方面要训练学生技能,同时,要进行理论培养,通过开设名家讲座等方式提高鉴赏水平,准确把握“师碑”与“师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延伸培养目标

第3篇

1.完善艺术教育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学校教育的核心首先是课程的设置,加强新疆医科大学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以发展医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构建以必修课为基础,以选修课为发展导向,以第二课堂为必要补充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此外,对艺术教育的机构设置、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基础设施进行长远规划,使艺术教育成为新疆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艺术教育资源,通过系统的艺术教育课程提高医学生医学技术的艺术化过程,使医学生在临床治疗手段等方面更具人性化。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医学生掌握艺术诊断、艺术治疗、艺术康复等技能,达到开发医学艺术技术技能的目的。

2.全面实施医学生的艺术教育,建立三位一体的良好艺术环境。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提高医学生技能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控制能力;通过各种形式将医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和感悟在诊断、治疗、康复等医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展现出来,逐步提高医学生的艺术治疗手段。建立起学校、社会和个人三位一体的健康文化氛围是开展艺术素质教育的基础,有利于积极提升医科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新疆医科大学应充分发挥团委、艺术教研室、大学生社团的职能,鼓励高校与高校、高校与医院、高校与社会的交流,并有计划地定期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积极推荐医科院校优秀文艺节目参加自治区级艺术展演,不断加强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配备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定期举办大学生文化节、艺术节,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3.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提高医学院校艺术教育水平,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为医学生的文化层次较高、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分析判断能力。在医学院校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必须是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不仅要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较高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及一专多能的教育能力;必须培养一批思想素质高、敬业水平好,理论能力强和医学知识全的专业教师。

4.加大公共艺术教育基础设施投入,重视考核体系的构建。新疆医科大学应该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设立专项基金,用以配备艺术教育所必需的教学设备、教学器材,对艺术教育的教学场地、活动场所等也应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和大学图书馆合作,定制内容丰富的艺术图书资料和报刊杂志,方便大学生课余学习和查阅;并通过学生公寓、食堂等公共场所设立的各种艺术宣传栏,切实加强艺术教育的周边环境建设,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需求。让同学们在优美高雅的环境中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建立合理有效的艺术教育考核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应作为新疆医科大学一项基本的教育理念来贯彻实施。量化考评方式可通过大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采取定性指标与定量评分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医科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带动艺术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总结

第4篇

1.明确艺术类听障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

第一,培养听障学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第二,培养听障学生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求培养听障艺术学生具有横向和纵向专业知识的统一、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统一。第三,培养学生具有团队精神,有主动沟通、善于表达的素质。掌握艺术专业的知识和方法,要求学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善于在群体的协同工作中解决问题。

2.教学改革措施

第一,打破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界限,使两者在教学实施中融汇于项目案例中。第二,以艺术专业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的特征为出发点,强调在课题型教学模式中教学成果的积累。第三,根据听障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充分应用特殊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第四,通过课题的导入,建立听障学生与行业的沟通和联系,扩大学习发展的可能性。第五,综合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递方式,如视觉、触觉多途径运用。教师要有层次地解读专业知识要点,贯穿课题实践的主线,在任务前提的带动下,有步骤地对专业知识进行分解、讲授、实施和总结,使学生多角度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弥补听觉缺失。

二、实施过程及产生的结果

在研究开展中,研究者选择了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两个专业3届共6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广告张贴设计课程导入课题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实施重点有以下内容:

1.划分课题类型

课题的正确选择是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关键,针对听障学生的学习特征,课题任务除了与课程内容息息相关,包含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知识点外,更要求立足于行业,工作量饱满、阶段工作划分鲜明,师生的互动沟通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广告招贴设计课在选择课题时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校外竞赛课题。竞赛涵盖国内外不同层次和级别。广告招贴设计课程选择的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国家)、怀柔杯广告大赛(北京市)、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大赛(校级)等。课题优势在于鼓励学生通过竞赛形式巩固知识,将竞赛机制引入到课程实践阶段,对培养听障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很见成效。如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竞赛定位准确,适合大学生参加,通过教师带动学生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创意和设计,学生在获得名次的同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并有效增强了残疾学生的专业信心。

(2)校内真实课题。此类项目主要包括校内举办的各项活动所产生的委托设计,如名师讲座广告、学生作品展览广告、社团活动宣传设计、学院宣传广告主题竞赛等。学生身处校园环境中,衍生的各类委托项目更易于学生参与其中。此类课题应用于课堂,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企业委托课题项目。此类型课题主要来源于校外合作企业或教师引进的真实设计项目。项目以委托设计的商业形式引入到课堂实践教学中。此类项目的特征是保留了商业竞争的机制,要求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对学生熟悉设计工作流程、体验真实工作环境有很大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大设计引导,在设计制作的各个环节中有效监控,保证课题完成质量和教学效果。此外,此类课题的特色还包括学生在教师带领下与企业在设计各个环节的互动,企业对设计的信息反馈是残疾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推动力。

2.组织教学

实施前的准备:基于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大纲和就业特点,成立若干项目设计组(一般不超过4人,多为2~3人一组),班长协助教师按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发挥每一个人在小组中的特长,并选出组长(一般安排有一定沟通能力的学生)。实施中的组织:教师明确各阶段课题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结合课题所要完成的实际内容及要求,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分阶段研讨,组员分工协作,既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又要共同协调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交流与合作能力。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培养了残疾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团队精神,实现自我获取经验、自我构建应用知识的目的。教师在课程讲授之初,下达课题任务书,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课题任务的内容与教学大纲的阶段内容同步。设计工作过程由学生组长进行详细的工作记录。任务结题时教师汇总多方面反馈的设计效果(教师、设计委托方、学生小组评议),通过细节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环境和教学场所不仅是普通教室,还应包括计算机房、设计实训室、实习基地和校外的企业现场等,将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考核形式:成绩评定形式采取实时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结合的方式。课堂考核分数由平时阶段考核和项目终期考核两方面成绩汇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分阶段指导、检查课题完成质量和进行评定。终期汇报时学生使用PowerPoint软件,针对设计分析、调研、设计过程、设计效果、总结等方面制作汇报文件,集体总结答辩,根据项目情况请企业参与答辩并反馈意见。教师综合各项成绩作为评定学习成绩的依据,改变期末一张设计方案决定成绩的做法,更确切地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如果项目委托方确定使用设计方案,在评定时对该组予以加分,以资鼓励。

3.课题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课题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教学模式实施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因此,特教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师德风范等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优秀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2)扎实的教师职业能力,特别是要加强特殊教育职业能力,如熟练使用手语与学生沟通的能力等。

(3)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行业实践背景,以能力带动学生。

4.结论

第5篇

首先向大学生开设艺术类的课程,进行系统教育。选拔培养师资力量,让一些艺术专业毕业的和具体艺术特长的教师开设选修课,很多艺术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进入学校以后并非担任艺术类的专业任课教师,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还有很多拥有相关艺术特长并且取得卓越成绩的老师都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比如音乐欣赏、美术、书法等课程。

其次,充分发挥大学生艺术社团的作用,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艺术类学生团体成为艺术教育最为重要的依托。艺术类的学生团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艺术团一般都是招收一些有艺术特长的学生,经过专业的授课和培训,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类重要演出和比赛的学生团体,对于大学生艺术团往往各个高校扶持力度比较大,有专门的老师进行管理,也会邀请不同艺术专业的老师对同学进行培训,大学生艺术团是培养具有专长加特长的学生摇篮。第二部分是艺术类学生社团,如很多高校都有的书法协会、戏剧社、街舞社等,艺术类学生社团在学生中是非常受欢迎的,学生们自主开展活动,只要你有相关的爱好都可以成为会员。但是常常缺乏专业的师资,所以社团的成员专业特长不是很突出,但是不可否认从这些社团里也走出了很多优秀的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艺术类学生团体对于医学院校的艺术素质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开展各种艺术类的活动。比如举办各类艺术大赛、摄影书法展、各类艺术讲座、演出等,每一次比赛对于学生来说都会成长,每隔两年的大学生艺术展演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的举措就非常深入人心。教育部每年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都是送给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大餐,这样的艺术教育活动效果显著。通过各种艺术教育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在医学生中也不乏各种极具艺术天赋的学生,著名歌手许嵩就是从医学院校走出来的佼佼者,可见一个学校给学生的发展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二、开展艺术教育的保障措施

在医学院校开展艺术教育有很大的难度,主要是医学生的专业学习任务很重,很难抽出大量时间来参加各种艺术类的活动和艺术学习。其次艺术教育成本较大,投入不够,有些活动的开展需要外请专业教师和专家,这样就需要经费的投入。而对于医学院校来说艺术教育常被忽视,在科研和教学中显得微不足道。另外师资缺乏,对于有艺术专长的老师发展空间较小,很多艺术类专业毕业的老师进入医学院都改行做行政人员,专业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很不利。改变不足,要采取措施加强艺术教育的保障。

首先,合理地安排学生课程,让学生有时间去参加艺术教育活动。如可以在新生中推出五年学习一个艺术特长的举措,无论是唱歌、跳舞还是书法、摄影,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有个抒怀的途径,辅导员要对学生参加活动采取鼓励的态度,教会学生如何调节艺术活动和学习的方法,要认识到学习一门艺术特长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非凡的作用。

其次,加大对学生艺术教育的投入。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场所、经费及师资力量。对于没有专业的师资力量这一点要有足够的认识,通过外请与内聘教师加强艺术教育。虽然外请教师是加大了投入成本,但是给予学生的一定是很好的教育,鼓励本校有艺术专长的教师投入到艺术教育中,有艺术特长的人员都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帮助学生成长。再次,学校可以成立艺术教育中心。艺术中心将校内有此特长和教育经验的教师聚集于此,专门进行学生的艺术教育,要给这类教师发展空间,送他们培训学习,回校后可以着力学生艺术教育,培养出大批优秀学生。

三、小结

第6篇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音乐却是最原始的艺术,同时也是作为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艺术和人类文明辉煌结晶的最高层艺术而存在。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主要依靠人类的听觉器官,引起人们的联想,它与其他类型的艺术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文学依靠的是文字表达、舞蹈靠的是肢体语言、绘画则依靠色彩纹理等,任何音乐美都蕴涵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中,通过音乐可以使学生们从其中的旋律和节奏听出作者心中的喜、怒、哀、乐,以及所属时期和国家的风格特色,在脑海中产生一种共鸣并构建出某种想象的空间。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同构联觉”的作用。就像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的《热情奏鸣曲》,贝多芬在创作这一曲目的时候,把自己的主观情绪和极为强烈的性格情感融入其中,贝多芬善于从观察美的过程中得到内心的享受,他通过这首奏鸣曲给人们很强烈的震撼和对哲学理性的总结,告诉人们虽然眼前是黑暗的现实,但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克服种种痛苦和不安,经过一步步的斗争终会获得美好的生活,眼前的痛苦只是十分短暂的。所以,现在的音乐艺术教育通过对学生音乐的熏陶,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真实的看到生活的美好,对周围事物充满探索的兴趣、发现的愿望,对生活充满热情,让其知道即使未来的路充满坎坷,遥遥无期,但是只要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你未来的人生就是丰富多彩的。

二、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影响

大多数情况下,艺术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人们以艺术为纽带进行人际交流,如合唱、合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些群体性艺术活动都是需要相互配合和交流的,成功的艺术教育不仅体现在学校的课堂上,也体现在社会大环境中,大学生通过参加群体性的活动,可以不断的培养自己适应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因此,关心社会艺术生活,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和社会艺术活动,将会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三、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自身文化修养的影响

艺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基于不同文化理念上的音乐又有其各自的特色,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民间音乐和中国古典舞蹈等,更加了解和热爱艺术文化,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世界名曲欣赏课程可以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世界各国家艺术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高校的艺术教育使大学生们更具备艺术胸怀和开阔的文化视野,汲取各民族思想和艺术的精华,为自身的发展和素质修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文化艺术修养是人类自身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其在对人的性格和自身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音乐艺术教育深入人的心灵从艺术层次和领域为人的心灵进行洗涤,这种洗涤的效果可以使得人们的心灵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净化。同时,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音乐艺术教育融合了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精髓,包含了众多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和思想观点,不论是从文化理念和还是从文化修养来讲都是对人成长的营养剂。换而言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对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是有莫大的好处的。

四、结束语

第7篇

艺术类大学是以艺术知识传播和创新为主的院校,高水平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英语教学在艺术类大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以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使学生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和业务活动中能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就成为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类大学的学生并不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的英语四级考试,他们只需参加高职高专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即可。《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确定的教学内容是: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就目前来说,艺术类大学常用英语教学模式与方法有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学生基础薄弱,英语水平参次不齐。艺术院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生英语水平整体较低,如每年九月份新生入学时,许多艺术院校和高等院校都会对学生进行英语、数学等基础课测试,所有学生使用的试卷相通,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分数通常会比其他院校学生低很多,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达到80分,许多学生的英语分数大都在50分左右,有的学生甚至更低,部分学生甚至是英语零基础,连基本的音标都不会读。这就给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出了一道难题,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有大学老师的英语水平,又要有小学英语教师的耐心和经验,更要知道怎样给学生补充初高中英语知识。

2.学生英语学习不足,英语学习投入低。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对专业知识感情浓厚,许多人在专业技能上起步较早,希望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因此,许多艺术类学生都非常重视专业技能训练,热衷于围绕专业技能锻炼进行“自我发展设计”,许多人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写生、参加各类画展、歌唱、舞蹈比赛,积极进行社会艺术实践。加上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学缺乏艺术专业特色,导致许多人在英语学习中普遍抱有“不挂科就成”的幻想,对英语学习缺乏积极性。与那些缺乏英语学习热情的学生相比,还有一些学生并不缺乏学习热情,但是由于英语基础较差,他们既想学好英语,又恐惧英语,因此英语学习信心不足,往往在坚持一段时间后放弃,进而变成厌恶英语,更不愿在英语学习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导致英语水平越来越差。

3.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艺术类大学英语教材短缺是导致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困境的又一主要原因。尽管教育部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优秀的大学英语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大部分是面向普通高校学生尤其是本科生来编写的。艺术类大学使用的英语教材有《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和《21世纪大学英语》系列,尽管艺术类大学使用的这两套教材都有基础类教程做支撑,但是,其教材本质与普通高校并无明显区别。这两套教材在内容、选材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这两套教材明显是难度较高。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设计还是从教学任务安排来讲,都难以利用教材开展教学。

4.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艺术专业教师队伍也不断壮大,但是,与学生增长速度相比,教师队伍建设显然是相对滞后。受教学目标影响,许多艺术院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艺术专业教学上,并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英语教学,导致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师数量短缺,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许多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工作都由年轻教师担任,教师教学经验和自身素质都存在一定缺陷。许多学校因为英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只好外聘教师来维持教学,这给教师教学方法和科研能力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此相反的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师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完善面临的首要问题。

三、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语言是交际的手段和工具,也是社会信息传播媒介和文化的载体,在许多方面,语言和艺术有着相通之处。在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语言观,使学生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时候,艺术的交流和发展最终无法脱离语言而存在,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具备英语知识储备的意识和信心。具体来说,在英语已经成为时代重要信息载体的大背景下,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育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将英语学习与自身价值提升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英语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激励方法实现自己的独特价值,提高学生英语技能。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学的参与者和承担着,学生语言观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辛勤教育。这就要求艺术来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坚持“以为人本”的教育原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同实,不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建立英语语感,切实使学生成为具备主动学习意识、学习方法正确有效、能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此外,教师还要树立全新的英语人才观,在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的同时,重视学生世纪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强调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合作、参与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使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成为学生情感养成、思维培养的过程,促进学生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共同发展。

2.在艺术专业教学中渗透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艺术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立足于英语教材、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研究,分析各科教学模式和教学特点,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特长,加强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的联系,通过英语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英语学习兴趣。如在大学英语“BewareofAds”一章教学中,英语教师可结合广告心理学、广告设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背景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此外,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正确处理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知识进行精讲,引导学生多练、多思,使学在新知识学习的同时复习旧知识。其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英语基础和英语学习能力,按照英语教学原则,尽量使用英语教学,积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其学习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机会,使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最后,要构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种评价体系,唤醒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有益补充,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提高,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因此,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要重视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都纳入教学评价中去,以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优化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知识的载体。要想解决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教材建设滞后、教材与教学不符等问题,艺术类大学要立足于英语教材改革,编写适合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材,在教材中适当增加艺术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教材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合格的艺术类大学英语教材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所谓教材的针对性,即教材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既能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有效参考,也能考虑到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其次,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实用性。艺术类大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艺术类大学英语教材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实用性,即教材内容无论是课文、练习和课外活动,都要围绕体、音、美等艺术专业知识来设置,增强教材的艺术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会再有陌生感和距离感。再次,英语教材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即教材在内容编写、习题体例、知识练习等方面要敢于打破传统教材编写的局限性,结合艺术类学生思维和个性特点来设置,确保英语教材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确保学生能通过其喜闻乐见的形式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4.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保障。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与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可以说,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学校首先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良好条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管理阶层要发挥组织建设和思想工作优势,努力打造一个团结、和谐、竞争、合作的教师队伍,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内部环境,做好教师引进、培养和管理工作。具体来说,高校要加强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教师引进机制、培训机制、管理与评价机制,就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责任、专业要求做出明确规定,使教师管理有章可循。其次,艺术类大学要加大师资引进力度,解决师资力量短缺这一发展难题,这就要求艺术类大学主动出击,用优厚的薪酬、福利、培训和发展机会吸引人才、挽留人才,并在职称评聘、校内津贴、专项经费、住房分配等方面,适当向一线英语教师倾斜。当然,艺术类大学还可以去重点大学聘请优秀教师来校执教,以缓解师资短缺等问题。再次,艺术类大学要加强教师管理,重视教师管理、培训、监督工作,确保教师在教学、自学和组织培训中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图书馆 中文医学图书 复本控制

控制(contro1)被看作一种过程,管理者通过它去规范个人和团体的活动,使其和组织的目标与标准一致的。图书复本控制是转型时期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科学合理的达到既控制复本,又较好适应读者的借阅需求,对于图书馆节约办馆,提高效益有重要意义。

1大学中文医学图书复本过剩基本情况

大学中文医学图书复本过剩的基本表现为:藏书复本量分配不均,复本在某些区域过度集中,但利用率不高。特殊医学领域,例如法医学、军事医学,版本过于陈旧,是读者意见的焦点。图书馆对院(系)课程设置变化信息、读者需求变化信息不敏感,影响文献配置工作的正确决策。以及文献采访中对复本数的主观臆断,图书馆开放度不够,为社区服务工作薄弱,文献时效性强,很短时间内被读者淘汰,这些都是可能的原因。可以看出,靠增加文献复本保障信息提供,会潜藏着资源浪费的极大风险。医学教材及配套用书的读者利用率最高,但医学纸质文献的增长速度是极快的,医学教材及配套用书版本更新接近一年一次,增加了复本被淘汰的几率。设置图书复本是为了防止图书供不应求状况的出现,增加馆藏信息资源的复本,必然会减少馆藏文献的品种。另外,影响图书复本的因素是多元的,不确定的,每种书的复本需求都在发生着动态的变化,制定书刊复本标准以及各类藏书的流通借阅率,都只关系到具体部门的操作,对于图书复本控制的研究显然不具有普遍意义。复本控制的理想状态是没有复本,即”0复本”。西方发达国家和香港等发达地区大学图书馆在没有图书复本的情况下,图书利用率一般都要超过100%,实现低投入,高效益(和效益)产出口。我国普通大学图书馆暂时还做不到零复本,但是一个管理效率高的图书馆能够达到节约资金与优质服务的结合,从而摆脱图书复本控制的被动状况。因此本文立足于提高管理效率,研究医学图书复本控制的方法。

运用预设在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中的催还、预约功能模块,加大图书馆催还、预约工作的力度读者不按期归还图书,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图书在一个读者手中滞留时间过长,降低了文献周转率,有些时效性强的图书,长时间超期不还,很快成了过期图书,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预约服务则是渎者在所需图书全部借出的情况下,向图书馆登记预约,待图书归还后由图书馆根据预约先后顺序通知读者借书的服务方式。

医学图书催还及预约工作的开展能够让更多的人及时看到医学文献,减少复本需求。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使图书的催还与预约简便而快捷,有了广泛开展两项工作的前提。运用推送技术(Push Technology)提供信息服务,是近年来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重要形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借助邮箱并依赖于人工参与的信息推送服务;另一类是由智能软件完成的全自动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多数大学图书馆运用的是第一类。运用计算机系统中的主动推送软件,我们要注意几点:①加强图书馆自助服务项目的宣传和:在高层次的白助服务,如自助借阅方面,一般大学还达不到要求,但网上预约、网上续借、联机目录系统(OPAC)检索的自助服务都可以开展。我们除了开展文检课,设置触摸屏指引,张挂宣传图、张贴宣传栏,进行网上导航以外,图书流通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图书借阅服务中,还可以把图书馆网页打开,给读者作网上预约、网上续借、联机公共目录系统(OPAC)检索的示范;②研究和选取适宜的图书馆和用户交流的模式。由于电子邮箱在读者群中普及,我们可以采用电子邮箱与预约、催还软件的结合,把信息群发给读者;③做好前期读者信息的录入工作,详细录入读者登记信息是进行主动推送服务的基础性工作;④注重过程控制,提前调阅催还清单、预约图书到馆清单,及时发送催还通知邮件、预约图书到馆通知邮件,做好到馆预约图书的留存工作;⑤在运用好目前的系统的同时,积极寻求更高技术含量的方法。

网络下图书的催还、预约作为我国大学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中的一种新生事物,对于它的重要意义以及工作方法还没有取得图书馆员的共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没有开展。向图书催还、预约工作的理想状态迈进,我们只能一步一步的来,但目前我们的很多工作还达不到现阶段的要求。图书流通部门要对催还、预约以及系统中其他的新型管理和服务流程制定统一的规则,并把其制度化。

2流通馆员承担即时参考咨询工作

参考馆员随着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发展而产生,距今已有120多年的。西方大学能实现零复本的高利用率,他们的做法之一就是极为重视参考咨询工作。图书馆的学科馆员都需轮流在大厅的咨询处接待读者,读者怎样利用图书馆,怎样查找图书。咨询台前往往会出现读者排队的现象。进入网络时代以来,图书馆又十分重视在网上开展虚拟参考咨询工作,并向”一站式“信息服务发展。从单一到多元化服务转变。

流通馆员在借阅工作中,要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做好即时参考咨询工作,要能够帮助和指导读者进行书目查询,并注意了解读者意见,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另外,应抽调专人做好部门的网上虚拟参考咨询工作,可以考虑创建读者QQ群,由管理员来解答咨询,QQ作为一款优秀的即时通讯软件,其功能基本都可以满足网上参考咨询的要求。流通馆员承担即时参考咨询工作,能够帮助读者解决利用图书馆遇到的问题,盘活馆藏,使更多馆藏进人流通渠道,达到提高读者利用图书的效率与复本压缩的动态平衡。

3推进图书为社区服务工作和加强宣传。

扩大图书利用阮冈纳赞五原则至今对图书馆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其中有”书是为了用的”(Books ale for use)。医学事业飞速发展,信息量日益增多,知识更新频率加快,医务工作者对医学信息需求与日俱增,图书馆要面向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主动为用户服务。在为读者服务工作上,要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点对点服务向链式服务转变,由局部服务向网络服务转变。医院图书馆作为为医务人员提供医学信息、更新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自然而然地担负起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服务,增强医院创新力的重任。大学医学图书馆要加强与社区联系,扩大图书利用面,要为各医疗机构主动服务。例如:办理借阅证件,提供医学新书信息,代查代译,项目查新,文献传递等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阅读、休闲场所,帮助获取医疗知识。在中我们也发现,一般的医学论著利用率偏低,限制了医学师生知识面的拓宽,我们可以进行开列必读书目,设立专架展示等来加大这部分图书的宣传。

4建立较灵敏的信息需求反馈机制

控制复本,是为了节约文献购买费用,增加图书品种。要减少复本又不影响读者服务,就要提高信息需求反馈机制反应的速度、准确度。图书馆要加强对院(系)资料员的业务管理,及时收集师生信息需求,形成一套工作制度。流通部门工作人员对有关读者信息要有调查,有记录,有专人及时反馈。文献采编部门及时采集分析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网络、书面和口头留言,收集之后不定期公布有关意见及办理情况,促进读者参与图书馆工作的积极性。和很多公益行业一样,没有服务对象的热心关注和积极参与,就不能形成行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5尝试图书二次采购

优质的图书采选,是图书获得较高的利用率和读者满足率的保证。图书馆学家唐斯(Robert.B.Downs)认为,对于一个图书馆,”后人对我我们工作如有所褒贬,决不是因为完备的目录,精密的分类方法,简便的出纳制度,或是完善的参考服务,而是针对藏书一究竟从我们的手中留下些什么?或是忽略掉什么?”图书馆要极为重视文献采购工作,精选文献,重视藏书质量,要统一图书订购和图书分类的标准,做好采购,验收和编目工作,视具体情况区分新书和复本归类,避免不必要的增加复本,在减少复本的同时,使图书的品种得到增加。

第9篇

(一)增进学生对舞蹈艺术的了解。

舞蹈是高雅的艺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舞蹈,但每个人都可以欣赏和感受舞蹈的美感。舞蹈教学能为每个学生接受舞蹈知识创造便利,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对舞蹈基本知识有更为全面了解。学生也只有在对舞蹈基本知识由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感受舞蹈的艺术美,逐渐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舞蹈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人文精神、美学艺术、哲学思考等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促进大学生审美情趣提升,提高学生艺术素质。舞蹈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名族、东西舞蹈文化的差异,陶冶情操,感受舞蹈的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素质和高尚品格。

(三)推动美学教育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舞蹈是学校开展美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征,学生在学习时能感受舞蹈的外观美和内涵美,加深对美学的理解和认识。舞蹈还能美化学生形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学生在欣赏舞蹈过程中,能更为深入的了解舞蹈内涵,精神得到放松,情感得到满足,带给学生心理上愉悦的感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具有积极作用。

二、开展舞蹈教学,推动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对策

为更好发挥舞蹈教学在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丰富教学内容并创新教学形式。

不仅要学习舞蹈基本技巧,还要学习舞蹈文化课程,掌握舞蹈发展历程、风格介绍、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内容,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舞蹈文化课程。开设舞蹈欣赏课,对古今中外舞蹈作品有更为全面了解,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舞蹈文化知识。改变单一教学模式,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利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课堂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对舞蹈文化有更为深入了解,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提高学生舞蹈文化素养。

(二)重视舞蹈文化教学。

注重舞蹈文化教学,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例如,学生藏族舞蹈时,要让学生知道藏族舞蹈是农牧文化的典型,不仅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还具有高原空旷美,并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学习蒙古族、朝鲜族舞蹈时,要对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行详细介绍,知道舞蹈所表现的民族风情、地域特色、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蕴等内容,以丰富学生文化知识,促进舞蹈教学效果提升,增强学生的舞蹈文化素养。

(三)培养学生舞蹈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舞蹈表演,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以活跃学生思维,更好投入舞蹈欣赏之中。要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舞蹈欣赏,让学生多看舞蹈作品,多听舞蹈歌曲,多用肢体语言表演舞蹈,从而让学生舞蹈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唤起学生内心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更好欣赏舞蹈,加深对舞蹈文化的理解,逐渐提高自身舞蹈文化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舞蹈表演并参加艺术实践。

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舞蹈表演的机会,通过排练剧目,让学生在舞蹈表演时正确抒感,加深对舞蹈文化的理解。还要积极参与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活动,并创编自己的作品,反映校园生活和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表演和作品创编中加深对舞蹈文化的了解,形成自己的真实体验,提高舞蹈文化艺术修养和艺术素质。

三、结语

第10篇

中国传统艺术的回归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国人的主动挖掘直接关联。目前,我国传统艺术的“疑似主流”趋势是值得人们庆贺的。但是,我们仍应看到的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回归现状是片面、不完全的,其存在时长无法预测估计。中国传统艺术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得到传承发展。中国传统艺术如果想要将自身曾经失落的地位重新寻回,其所面临的阻碍重重。

二、启发大学生对传统艺术热爱的意义

舞蹈《婺魁》由于其自身以婺剧为根基的基本特色,在其表演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对于传统戏剧艺术的热爱,加强戏剧教育,并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积极树立起一个科学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加强其鉴赏美的能力。戏剧教育作为高度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的教育门类,在丰富大学生审美体系上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戏剧教育影响大学生群体,可以使他们交替地从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中接受美的启迪。另外还能够促使大学生将自身的审美体系进一步的完善建立,使其接受更多方向、层次的审美融合及塑造。有了一个丰富科学的审美体系作为基础前提,大学生便能运用一些自主思考及实践的方式,对自身建立起的审美观进行完善,提升自我对美的创造能力。戏剧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对戏剧人物感情的发现、平衡,对所扮演人物感情的感知、控制,达成大学生对人际情感自然的沟通。正如舞蹈《婺魁》的创作一般,为了将舞蹈的效果发挥到最强最大化,需通过多方面的合作配合,凝聚多方人群的集体力量。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视热爱,加强戏剧教育能够使得参与其中的创作、表演以及后台支持的大学生对于协调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度进一步技巧,并在逐步的实践中形成惯性。

三、启发大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进行戏剧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要将大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热情度进一步激发,对其进行戏剧艺术教育,其首要前提是积极建设起一支具有专业化素质水平的艺术师资团队。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对艺术院校的招生规模进一步放大化,积极培养出高校艺术专业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应将社会中存在的专业艺术优秀人才资源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积极建立起一个特聘使得教师制度,引入一些优秀的音乐家、舞蹈家等作为客座教授。在解决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同时也能够将全新科学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引入,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往来。中国传统艺术—戏剧艺术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广博,但在其教育传承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固定课时的限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科学的选取一些侧重点。将戏剧作为例子,在戏剧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开设一些京剧、黄梅戏以及越剧等。另外,大部分的当代大学生对于现代舞蹈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选择开设舞蹈赏析相关课程。通过对优秀舞蹈的赏析,能够促使大学生在舞蹈欣赏过程中,将原有的审美方式进一步突破,了解到现代舞蹈的程式结构及张扬特色。对于当代大学生进行传统艺术教育的途径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即多层次与多元化。首先应做到的是进行学科式的教育,积极开设单独专属性的传统艺术教育学科内容;第二,应积极进行各项渗透性的传统艺术教育。在其余学科中也应不忘进行传统艺术教育内容的进一步渗透。第三,尽可能举办一些与传统艺术相关联的课外活动,依照学生的自我兴趣组织创建一些课外性质的兴趣小组,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的开展举办,促使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学习,弥补自身的缺点。第四,积极举办一些传统戏剧艺术文化节,给予大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以此激发大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热情。

四、结语

第11篇

来自生物、医药、医械、临床实验与健康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数据,构成生物医学的各类大数据资源,它们形式多样,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数据量大,且呈异构、多样性。

(2)难以用数学方式表达其结构及特征。例如:医生对医学影像、信号和其他临床数据的解释多是非结构化的语言或文字形式自由的口述,难以标准化。

(3)数据可能包含冗余的、无意义的或不一致的属性,并且数据经常要更新。

(4)数据采集很难完全避免噪声干扰,而噪声往往会影响处理结果。生物医学大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抽取与集成、分析与挖掘、解释和共享等诸多方面,涉及数据库、信息科学、统计学、高性能计算、网络科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2生物医学信息处理

2.1数据挖掘在生物医学信息分析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找出数据间的隐含联系,发现未知规律,最终获得知识的过程。挖掘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数据集成、数据规约、数据清理、数据变换、数据挖掘、模式评估和知识表示8个步骤[5]。近年来,数据挖掘是生物医学信息分析的常用手段,尤其是在循证医学研究、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领域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价值。KDNuggets在2011年全球数据挖掘应用行业调查的结果表明:健康行业位居10大数据挖掘应用领域的第3位。生物医学领域大数据多是不完整的、不一致的、有噪声的,数据具有独特的复杂性、丰富性、规模和重要性,需要数据挖掘的特殊关注。数据挖掘经典算法,如:分类、聚类、关联分析、序列等在生物医学数据挖掘时都可使用。

2.1.1 分类(Classification)

分类是根据己知数据的特征和分类结果,为每个类找到合理的模型(构造分类器),然后用这些模型对新数据进行分类。K最邻近算法、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是常用的分类模型构造方法。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就是典型的分类过程。例如:美国学者利用数据挖掘软件Clementine,以决策树算法为模型,分析挖掘了医疗机构HealthOrg的数据仓库中有关年龄、BMI指数、腰臀比和周锻炼次数等数据,得出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此外,还有一些国内外研究者针对肺癌、乳腺癌的诊断数据,通过分类挖掘的方法提高诊断的精确性。

2.1.2 聚类(Clustering)

分析聚类分析是将有共同特征或相似度高的数据对象实例聚成一类的过程,常用来研究样品或指标分类问题。聚类分析在生物医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根据流行病学特征属性的相似程度将病例数据划分成若干类,通过比较各个类别之间的临床医学状态特征属性的差异来分析某类疾病。国外学者选取SEER数据库中的217558例肺癌病例,通过分析每个病例的22个临床医学特征属性和23个流行病学特征属性的相似度后,将这些病例划分为20类,这就是典型的聚类分析。

2.1.3 关联(Association)分析

关联反映的是一个事件和其他事件之间依赖或关联的知识,可以通过表征事物特征的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的某种规律性,找出数据之间隐藏的关联关系。关联现象在生物医学领域普遍存在,例如:临床上的某些疾病会同时呈现几种不同的病症,这些病症之间就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关联性,而医生诊断病症的过程常常以观察症状为基础。

2.1.4 序列挖掘(SequenceMining)

序列是指按一定顺序或规律排列构成的一系列符号、数值或事件。存储于DNA、RNA和蛋白质中的遗传和功能信息可用符号序列表示,分析序列数据能找到其统计规律或发现序列组成部分片段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同性,这是生物信息学研究中最常用方法。此外,还可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某些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例如:欧盟资助的T-IDDM(TelemetricManagementof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项目通过Internet采集糖尿病患者的连续监测数据,经时间序列分析后找到患者一天内血糖水平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医生调整或精确胰岛素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支持。

2.1.5 图挖掘(GraphMining)

利用待研究的数据对象构建图这种数学模型,然后从图中寻找频繁出现的子图,从而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例如:美国学术界整合出2003年H5N1禽流感感染风险地图,经过图挖掘分析出2013年H7N9人类病例区域[11]。此外,从政府管理角度来看,公共卫生部门可以针对覆盖全国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库进行图挖掘,从而完成全面疫情的监测。

2.2文本挖掘——生物医学文献信息的大数据处理

2.2.1 文本挖掘

目前,全球医药类期刊近3万种,每年200多万篇,并且以每年7%速度递增,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约有30%以上的是与医学信息相关的。文本挖掘(Text-Mining)和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Visualization)是分析这些数据,揭示知识领域的内在联系的最有效手段。文本挖掘主要结合文字处理技术,利用智能算法,分析大量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文本源(如文档、电子表格、电子邮件、网页等),抽取散布在文本文件中的有价值知识,并转化为可利用的知识的过程,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挖掘前要完成包括文本收集、文本分析和特征修剪三个步骤的预处理工作。文本挖掘多以计算机技术实现,文档聚类、文档分类和摘要抽取是应用最多的技术。文档聚类主要完成大规模文档集内容的概括、识别文档间隐藏的相似度、减轻浏览相关、相似信息等功能。文档分类多以统计方法或机器学习自动实现,简单贝叶斯分类法,矩阵变换法、K最邻近分类算法以及SVM等都是其常用的分类方法。摘要抽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地从原始文档中提取全面、准确反映该文档中心内容的简单连贯的短文。此外,文本挖掘的结果评价常用分类正确率、查准率、查全率、支持度和支持度置信度等世界公认的重要参数进行评价。生物医学信息处理领域所涉及的DNA序列综合特征分析、蛋白质功能和相互作用分析、疾病基因发现、药物作用靶点预测等都与文本挖掘技术密不可分。在我国,已经有一些研究者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来研究医学文献背后隐藏的知识。临床上,医生用文本挖掘技术对疾病的处方和中药用药规律进行了分析。

2.2.2 信息可视化

信息可视化是一种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信息转换为具有一定意义图形或图像,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能有效发掘、过滤和研究海量数据,以更直观、有效的方式使研究人员更容易发现隐藏在信息内部的特征和规律,深层次地发掘包括生物医学领域在内的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信息,为研究人员把握研究方向提供帮助。信息可视化的常用工具有TDA、CiteSpace、Histcite、Vxinsight等软件,主要完成数量统计、共现分析和统计图表、共现矩阵、节点链接图、技术报告展示等功能。例如:国外学者针对PubMed数据库中2002年到2011年的文献,分析了以“电子健康档案”、“医疗记录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诊疗”为主题的文献的引用情况后,用可视化工具展现其研究结果,使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很直观的了解了该领域的研究状况。

3总结与展望

第12篇

在高校中,艺术教育的对象不仅是艺术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将非艺术类学生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对象,使其能系统学习艺术基础理论知识,接受艺术熏陶,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目的。然而,就如今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基本情况存在以下问题:

1、对艺术教育的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

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实施德育的重要手段,忽略了艺术对于个体创造性、思维、认知等方面的价值。在中国传统儒家美学中,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政治和伦理色彩浓厚,注重艺术在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的功能,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和“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等著名论断,强调艺术可以通过陶冶人的情感,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我们今天着重强调美育的德育功能,一定程度上受传统价值观、审美观影响。民国以降的百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注重“术业有专攻”的专业教育,而艺术教育长期处于比一般基础学科低的位置。

2、艺术课程不受重视,艺术基础设施不完善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许多高校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课堂组织形式或是教学考核制度上,艺术教育都没有被给与足够的重视。普通大学或地方大学、虽增设了如艺术欣赏课、艺术概论课、形体课和视唱练耳课等相关艺术课程,但由于办学条件所限,通常安排在设施不齐全的普通教室上课,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总体来说我国高校公共艺术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基本上以音乐基础知识课和欣赏课为主,其它艺术门类如舞蹈、戏剧、美术、电影等课程也很少涉及。另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也不是非常明确,有的甚至简单模仿或照搬。

3、艺术实践活动单一,小部分同学参与

受社会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和个人对艺术需求的影响,艺术素质得到了高校学生的重视,他们除了积极学习艺术理论课程外,还热衷于校内外的各项艺术实践活动。如参加电视台文艺活动的录制工作、幕后工作、现场嘉宾团;参加学院的文艺演出,组建学生合唱团、学生舞蹈团,代表学校参加文艺演出活动;或由爱好艺术并具有一定艺术基础的学生自发组织的艺术团体的演出或交流活动,如各种艺术协会等。但只是小部分有艺术基础的同学参与,学生的参与度低。

4、教师人员短缺,素质不高

在开设有艺术系的综合大学中,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教师主要是以本校的音乐系、美术系的教师为主,由他们担任艺术欣赏课、形体课、声乐课等艺术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指导学生艺术团体进行排练。在没有开设艺术系的大学中,虽然大都成立了艺术教研室或美育教研室,但教师人员短缺,素质不高,教学计划、教学设备不完善,办公条件简陋,在教学体制和机构上没有长远规划。少数条件可以的学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教学由学校聘请的艺术团体的专家、学者担任艺术课程的教学工作。

5、学生艺术素质参差不齐

中国由于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在经济、教育的发展上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巨大影响,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差别极大,出现高校学生艺术素质参差不及的现状。

二、如何对大学生实施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基于以上的现状,将如何更高效地开展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培养高校学生的艺术素质?首先,艺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学校领导要改变观念,对艺术教育的意义有更深刻地认识,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核心艺术课程和艺术选修课。课程设置做到广度与深度、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音乐系开设多方面、多层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群”,我们可以以此为借鉴,根据高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特色、学生特点等开设几类课程:艺术基础(如基础乐理,绘画基础);艺术史论(中西音乐史,艺术史);艺术技能(如和声与对位、调式写作、乐器演奏、国画、书法、油画);舞台表演知识(合唱指挥、舞台剧);专题或高级课程(有计算机音乐创作、媒体音乐设计、广告设计);地方艺术特色(地方艺术形式起源及发展)。学生依据各自兴趣及自身程度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其次,健全艺术设施、丰富校园艺术活动。为学生的艺术生活和审美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是普及艺术教育的重要因素。定期邀请知名艺术界专家来校做讲座;稳定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建设;定期举办或参观高水准的艺术画展;在校园文化中,大力开展话剧、歌剧、音乐剧等艺术形式。营造一个全方位、立体的充满人文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开展课外艺术活动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要大力开展小型、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强调艺术活动的多样性和全面参于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每个参与者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和工作人员;学校也要积极为少数民族同学开展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课外艺术活动。要注意通俗艺术、大众审美文化与高雅艺术相结合,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产生学习兴趣,从而逐步迈向高雅艺术。再次,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可在艺术教育工作开展之初对学生进行艺术素质的测试,根据其程度结合其个人爱好调整教学方式。如: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其自发组织美术协会、舞蹈队、合唱团等艺术团体,强调艺术实践;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及时补充基础理论知识,并帮助他们逐步进入到艺术实践中;对于有一定艺术基础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学习艺术相关其它高级课程。最后,加强教学质量检测。要积极探索艺术课程评价改革,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成长档案中,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内容以及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参考依据。

三、结语

第13篇

1大众艺术体操教学的现状

1.1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的现状

就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专业而言,要结合当下的社会实际不断地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的设置。在实际的社会体育场所、社会主要体育人群中,根本无法实现大众艺术体操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一般的健身房教室根本不可能完成器械动作的练习,中老年人群也无法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动作练习。那么,要让大众艺术体操面向社会,就应当调整课程内容,创编新的动作套路以更好地在社会中推广。脱离了社会实际的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是纸上谈兵,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忽视了大众艺术体操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现有的大众艺术体操教学内容,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专业技能,但是却无法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应该从社会实际出发,扩大大众艺术体操参与人群,结合就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和改革。

1.2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体育院校中对于艺术体操专业的人才培养分成两个部分,一种是运动训练专业的大众艺术体操项目,一种是表演专业的大众艺术体操项目。在两种不同模式的专业设置下,针对大众艺术体操专业的课程内容是完全相同的。运动训练专业中的大众艺术体操专项对于学生专业的要求相对较高,学生来源主要是运动员,在专业技能上有很大的优势。在面向社会的时候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体育、专业的各类运动队艺术体操教练等,回归到体育的竞技运动队的可能性较大。然而,表演类大众艺术体操项目的学生,专项水平相比专业运动队而言较低,面向社会主要集中在社区体育、社会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主要面向普通的社会人群。因此,同等教学模式的开展,解决不了这一类大众艺术体操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连接问题,也就是说,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根本无法很好地走向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那么,学校在考虑现实的前提下,更要立足于长远的未来,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实效性、主导性和时代性。

2社会需求对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2.1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效性相结合

在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局面上,还应改革教学模式,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等各个方面,以达到更有实效性的教学效果。在传统固有的教学内容中,从单一的运动水平角度来看,大众艺术体操专业技能的掌握是有效的。但是从长远意义来讲,所学的知识只存在某一个时间段,并且不为社会所用,不能与社会相联系,是无效的。在教学目标中,实效性主要体现在除提高运动技能外,更能走向社会,在社会体育中传播和推广大众艺术体操这一项目上。在教学形式上,除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外,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接触教学的实践机会,为以后在社会上更好地工作作准备。在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中,教学模式各个方面的改革要与社会实效性相结合,积极了解社会体育发展的信息,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利益出发,真正做到学校体育教育为社会体育文化服务。

2.2专业人才培养与时代性相结合

在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专注于使学生掌握大众艺术体操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专项技术水平达到等级的要求。然而这种传统人才培养的理念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和运动等级的提高,注重技术的学习和短期的效益,忽视了大众艺术体操动作的广泛性和延伸性,忽略了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从短期利益来看,学生学到了很多的专业技术动作和理论知识;但从长期效益来看,四年的专业学习并不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时代的不断前进,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也在改变,更多的人将对物质的追求转向了对健康的消费。不难发现,在工作后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人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越来越多的健身房和健身会所相继开展。这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一种蓬勃发展的现象给体育院校的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工作机会。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除了专业的运动技能知识和理论知识外,更应该结合社会实际培养“一专多能”型、创新型、与时俱进的复合型人才。

3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

3.1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徒手套路课程内容的学习

在调查的2009级表演专业大众艺术体操专项的14名学生中,从事与艺术体操专业有关工作的学生少之又少,其中仅4人在毕业后继续从事少儿形体舞蹈相关的工作,大多都在进行与大学所学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由此看出,体育院校的普通大众艺术体操专业学生在社会中很难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或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大众艺术体操自身的普及性和项目的局限性制约了它在社会大舞台上的发展。

大众艺术体操项目对于柔韧性的要求极高,对于专业的学生来讲,通过大学四年刻苦的学习可以很好的完成。但是面向社会而言,对于普通的大众,柔韧性和力量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作为健身或锻炼的手段有较大的难度。所以,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可以多增加结合艺术体操的特点进行的徒手成套动作的学习。相对而言,较为简单的套路动作学习不仅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而且不失艺术体操项目的自身特点,使竞技体育真正意义上向社会体育过渡,充分展示出艺术体操项目作为运动项目的社会功能和服务社会的职责。

3.2在课程中增加利用器械创编简易套路的内容

大众艺术体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肢体动作与轻器械之间的完美配合。通过器械展示出来的成套动作更加地新颖、独特,充满活力,能更好地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设置中除了基本的成套动作学习外,应补充一些简单、易掌握的非成套器械固定套路动作的学习。合理地学会运用器械,编排出适合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器械操,如瑜伽球、双人或多人绳操等,不仅能锻炼人与器械之间的配合,保持艺术体操项目的特色,更增加了健身运动的趣味性。

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内容中,增加多种课程形式,在保留原有艺术体操项目特色的前提下,突出体现了大众艺术体操面向社会多元性的功能。符合当前体育理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体育、社区体育服务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大众艺术体操这一运动项目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起到了推广、普及和宣传的作用。

3.3在课程设置中增设创编方法相关的课程内容

创新的思维在艺术设计中极为重要,好的艺术作品离不开创作者新颖的构思。一个拥有完美思想的艺术作品,如同一个满腹诗书的学者,思想与思想之间的交流,升华了艺术的精髓。开阔的视野、独特的视角、开创的思维都是好的艺术作品诞生的前提。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创编方法,能更好地创造出顺应时展的艺术作品。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有合适的课时安排让艺术体操专选班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艺术的创编方法。正确创编方法的运用和学习能在以后的艺术体操工作中创造出更多好的作品,能创作出适合社会需求的艺术体操形式。

3.4在课程设置的选修课程中多开设舞蹈相关的专业课

在体育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中,如表演专业大众艺术体操专项的课程设置中,除大众艺术体操专选课以外,必修课中的体育类术科课程的数量远远多于艺术类术科课程的数量。就表演专业本身的学科设置而言,多开设艺术类的课程,除了对于本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帮助之外,还能学习和接触到不同门类的艺术类课程(如芭蕾形体、民族舞、现代舞、瑜伽、爵士等)。艺术门类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元素虽然风格各异,但是艺术有包容性,舞蹈与舞蹈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在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中多开设与舞蹈相关的课程,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为以后走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4结束语

第14篇

为了了解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真实的职业道德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以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738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调查研究。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共三个年级,其中一年级300人,二年级249人,三年级189人,三个年级共有男生305人,女生433人。政治面貌抽样分布为党员1.85%、团员94.55%。问卷中主要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信仰、就业指导、专业设置、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发放问卷738份,回收683份,其中有效问卷670份。在此基础上,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直观的看出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和对学校环境、学习环境的建议和意见。

(一)政治热情不高,理想信念淡薄调查结果显示有36.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60.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开设完全是浪费时间”。通过调查也发现,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调查显示,“对十报告的学习”,“非常愿意参加”的学生仅占10.35%,“因为对组织和老师的尊重参加”的学生有6.28%,这种相对消极的政治参与态度,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集体观念不强,道德标准个人化调查显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认为应该具备基本的道德,但是道德的评判标准不一,不能用一些人的道德标准来束缚另一群人。在问及“你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32.37%的学生回答“清闲舒适”,63.43%的学生认为“充分发挥个人才能”。能开除90后的学生在追求发挥个人才能的同时也在注重工作工程的享受。但是他们在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上,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观念,另一方面又不愿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当问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有何选择”,48.67%的学生回答“尽量两种利益趋同”、10.67%学生回答“视情形而定”。这也表明,他们虽然认为应该具备基本的道德标准,但一旦发生了违背公德的事情,他们的态度又是暧昧的。(三)组织纪律性不够,行为方式情绪化在调查问卷中,当问及“对上课迟到你怎么看”时,58.8%的学生认为“迟到总比旷课好”,仅有9.75%的学生认为“不应该,是缺乏组织纪律性的表现”;在回答“对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你怎么看”时,有65.26%的学生认为“这是个人自由”,30.8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只有3.26%的人认为“应该注意大学生的形象”。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他们大都以快乐自己为原则,推崇时尚,思想前卫,喜张扬、好独立、爱自由,追求感性满足,行为方式情绪化。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造成艺术类学生职业道德现状的原因无外乎三类: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艺术类学生先天的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性和他们的专业特点,使他们极易受到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侵蚀的影响,自媒体时代的今天,他们的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简单,信息获取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获取时间越来越短暂,社会上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接受形成了即时性和面对面的局面,缺乏辨别力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容易形成人云亦云的状况,并且受到深深的影响。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在高职类专科学校中,由于很多学校因为社会需求,艺术设计类学院的成立时间短,加上艺术设计大环境长期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学科,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重技术教育,轻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来说一般比较优越,这样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育偏向于开放化,学生获得大量的书本知识,兴趣爱好广泛,学生特长比较突出,但是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可能比较淡薄,造成很多学生养成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他们追求享受,消费观念大胆并且习惯于以眼前利益的实现,代替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价值取向实用化、功利化。

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途径探析

(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党的十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同时还要求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引导,实践育人,将新媒体的运用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建构的虚拟空间不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割裂的独立空间,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是现实社会的拓展与延伸,展示了虚拟与现实的统一与整合。要避免学生沉溺新媒体娱乐不可自拔,就需要将新媒体的运用与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利用新媒体、投身现实的实践教育活动的能力。特别要重视学生在新环境中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其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媒介的奴隶。通过引导与教育,让学生通过新媒体实践提升自我素养,让学生在实践教育中体悟自己的价值。

(三)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内容体系,不仅包括内容上的丰富,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建立职业指导、咨询、服务机构,根据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测评,系统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开展心理、求职、政策、创业等个性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增强自信心和耐挫心。为学生收集整理和提供就业实习岗位信息,组织企业宣讲招聘会,提供就业或创业服务等。同时还应包括授课方式上的丰富,主要体现在分阶段的引导式教学手段的设计,团体辅导、个性化辅导、素质拓展、专家讲座、现场实践等等。

四、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加强职业道德引导教育的一些做法

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们以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为切入点,开展了多项同学们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分项目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建立了不同类别的分项目活动,也在致力于把每个分项目都打造成精品活动。用“团队文化节”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用励志视频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用访谈类活动表达同学们的心声,用“世界日”为同学们普及节日知识,用“学习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感染学生。

(一)以四格漫画的形式制作了多块宣传画,在学校学生公寓,进行德育引导。

(二)选出学院内获得重大比赛奖项或者有特殊表现的同学,制作访谈节目。把有代表意义的现场采访片段和访谈节目制作成视频到微博、人人等学院公共网络平台上,大范围传播,让同学们相互转帖、跟帖,以便我们扩大了解,深入探究。

(三)主要以真实的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为切入点,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手法拍摄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励志微视频,拍摄各种大学生优秀行为习惯及不良行为习惯制作成类似于公益广告的宣传短片,上传到学院人人网公共主页、学院微博平台、学校贴吧等,让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更好地宣传效果,目前已经拍摄六个短片。

(四)通过志愿者们统一身穿印有积极、奋发、向上语句的创意文化衫,传递青春向上的正能量。用“布媒体”呈现积极向上的文字,以这样的方式将正能量传播开来。

第15篇

(一)缺少资金导致的艺术教育硬件投入不足

艺术教育教学是需要硬件设备的,但是在打工子弟学校,校舍简陋缺少经费,导致很多学校没有能力购买艺术教学所用的设备,例如:钢琴、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设备、音响等。这种硬件条件还应包括辅助艺术教育的专业教材。

(二)缺少高素质的艺术类师资

在打工子弟学校中,从事艺术教学的专业师资严重匮乏。现阶段的打工子弟小学,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兼任着很多科目的教学工作,但这些教师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的。在城市的公办学校中,每所学校都有专业的艺术教师队伍,这些艺术教育类的教师自身的专业功底较高,学科教学和实践能力较强,有着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艺术。

(三)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

打工子弟学校孩子们的家长是外来进城的务工人员,其文化水平和素质相较于城市中的家长是有一定差距的,有的家长对孩子所在学校的教育状态和孩子的表现漠不关心,基于这种情况,音乐、美术学科的教学在打工子弟学校的发展是很无力与无奈的。

二、细述背景

不可否认,打工子弟学校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定产物,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就现阶段的社会现状而言,它至少在最低限度上解决了很多流动儿童的上学问题。产生城市公办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原因,除了政策以外的因素,还有诸如流入城市教育资源不足、户籍制度造就的城乡差异等,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于政策自身存在的困境和不足。纵观这些年来出台的义务教育政策,不难发现,这些政策的内容都过于宏观,虽然具有指导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缺失了可操作性。

(一)政策因素

打工子弟学校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是相当复杂的,从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来说,它最突出的弊端在于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把中国公民分成标志鲜明的两大类别,也将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割裂开来,让城乡儿童在不同的制度架构中获取不均等的教育资源。目前绝大多数打工子弟学校很难达到城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办学标准,由此它们中的大多数被归入“不合法”的范畴。打工子弟学校在这种状态下生存,不仅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更会导致消极办学,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二)环境因素

从环境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首先是进城务工人员对其子女的教育意识并不强烈,其次是孩子的流动性过大,第三是整个社会对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存在一些偏见。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在某一个地方打工很多都是临时性的,工作常变化,这会导致小孩子随着父母迁移;同时由于进城务工人员需要租房,居住地的变化也会导致孩子频繁转学,有的甚至会辍学。

三、提出对策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目前大部分打工子弟学校连最基本的基础学科教育都无法保证高质量教学,怎么能强调在此时重视并解决艺术教育的问题呢?笔者认为,艺术教育与基础学科的教育并不冲突,甚至是相辅相成的。基于现实状况,笔者提出了有可行性的以下办法:

(一)政府帮扶、NGO支持,共同打开打工子弟学校艺术教育的大门

在政府帮扶的前提下,可以通过NGO的项目来推进,也可以借助其资金来改善硬件条件。但NGO的力量毕竟有限,仅靠NGO不能解决所有打工子弟学校艺术教育问题的,而且也不是长久的解决方案。在进行教育援助的过程中,NGO还要督促政府行为、影响公共政策,从而寻求制度性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从根本上完成制度性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打工子弟学校艺术教育的问题。

(二)通过志愿者的支教,填补艺术类学科教师的缺口

一方面,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极度渴望接受艺术教育,另一方面,艺术教育的教师资源高度集中在城市中心,而且打工子弟学校的资金有限,无力聘请专业的艺术教育的老师,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应该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或许通过公益性的艺术支教能够部分实现艺术教育资源的流动。近年来,艺术支教开始出现在很多打工子弟学校,很多艺术教育机构和单位都做过尝试,并受学校的热烈欢迎。但同时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最显著的是绝大多数艺术支教的团体只到支教地点待上一两天,甚至一个下午就离开,这样的行为的确是支教,但不如说它只给孩子们带去了一次短暂的艺术体验。而真正让孩子们在艺术教育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学到知识,一节课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若要对一所打工子弟学校进行艺术支教,至少要持续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

(三)通过艺术类杂志的发放,对艺术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