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探究学习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下面就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谈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分为5个阶段:关注、参与;实验、探究;解释、推论;整合、精致;反思、评价。现以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说明“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1、提出问题。首先向同学们提出: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提示同学们可找出课本中所有能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参考课本内容,探究课本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否是最好的方法。要求同学们写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现象、结论及体会,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其中,分工合作,用家中的小实验室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下星期三各“科学小组”进行展示。
2、实验探究。周末的两天里,各科学小组都行动起来,我用电话摸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较弱的小组,到现场辅导和鼓励。
3、成果展示与交流,上课前要求各“科学小组”先把设计的实验方案先交上来。
上课开始后,各小组开始展示其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一边实验一边陈述探究的过程。八个小组实验方案各不相同,甚至有的小组有多种方案,实验的用品更是五花八门,酒精灯有小药瓶做的,有玻璃胶水瓶做的;反应容器却用医用吊瓶、各式各样的玻璃食品罐;导气管用水笔芯、圆珠笔芯、自行车气门芯、细软管代替;而橡皮塞只有这些具有原创力的、可爱的学生想得出:用橡皮擦、捏成小动物的橡皮泥、小木块加橡皮筋代替。实验过程中针筒、衣服架、风钩、回形针、瓶盖等,都成了同学们手中的实验仪器,家里的醋、食用碱、装修用剩的大理石、蜡烛、泡沫、雪饼中的干燥剂等成了同学们实验用的药品,他们的实验橱更是哪个国家实验室也找不到的,用各种粘粘纸、彩笔画装扮得漂漂亮亮。
曾有一位科学院的院士说:能用最简陋的实验设备做出实验来是最了不起的。我们的学生不正是用最简陋的实验设备做出实验来的了不起的人吗?而且有的实验跟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完全不同,当然不一定更好,但都是他们通过查资料想出的,这不仅使他们理解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和原理,而且回顾了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装置,还掌握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4、反思与评价。当一个“科学小组”展示完毕后,先由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后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总体评价。
经过前期的准备,学生已完全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并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二、体会
(一)学生探究的内容要视教学内容的价值性。本次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哪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究,哪些内容要教师给出相关信息或启发讲授,我的体会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选择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的内容让学生探究。因为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化学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建立进行探究的条件。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如把探究学习的5个基本阶段印成小册发给学生,让学生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帮助指导学生用家里的废弃物、儿时玩的玩具和少量化学药品建立小实验室,以便为开展完全的科学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师应当做探究“向导”。在学生探究阶段,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如有的小组只是在盲目地做实验,没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更为后面的整合、精致及今后的教学安排提供具体的学生情况。
教师将思想教育、素质教育与现实的英语教育相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有针对性、有艺术性的手段进行教育。教师要认真熟悉教材,专研教材,了解在英语教材中所授知识蕴含的思想教育是什么,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从文章中了解人生的哲理,让学生的素质教育、品德教育、能力教育等方面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这样,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实际授课中有效的完成。当学生理解到生活中的道理就能自觉地、高效的学习,为未来在社会上作出成就铺好道路。思想教育的艺术性,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育人的目的。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概念受到影响,使他们的思想发生变化。英语课本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点,发掘英语教材所蕴含的道理,突出知识教育中的思想教育的特点,完整的融合到知识教育中,润物细无声,提出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与老师进行心灵间的交流,以达成知识学习、道德教育上的共识。例如对“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这个句子的讲解时,穿插道德理念的教育,对他们人际关系中的朋友关系、同学关系进行教育,让他们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朋友同学关系。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容易的接受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使印象更深刻。
二、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经济、交通、文化快速发展的21世纪,共同发展成为了我们的主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发展,他们的民族的文化、社会背景、受教育情况、生活方式、包括他们的、经济、甚至是个人爱好等方方面面与我国都是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的。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积极学习世界的先进文化,但同时又要尊重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和传统。那就必然要求我们学好跨文化交际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对英语教学在诸多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地域环境,民族文化的差异,对颜色的感知,价值观的理解,甚至嗅觉、时间、空间方面都有所差别。西方文化里主要锻炼孩子的自立精神。美国的家长从小就会锻炼孩子的自立精神,锻炼孩子的独立意识,并且在实际中达成他们的意愿。这种自立精神也影响着美国年轻人的成长过程。美国的青年成年后就会有自食其力的意识,会自己勤工俭学支持生活学习的一部分,他们认为要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的价值让自己学习才是光彩的,而继续依赖父母在他们看来就是很不光彩的事情。所以美国青年往往自立的时间比较早。而且在工作、婚姻、运动、喜好等方面他们也会偏向于自我本身的选择,而不是听从于别人的看法。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有一个这样的信条:Everymanforhimself,andGodforusall.Everymanisthearchitectofhisownfortune.在交通、科技、文化等方面发展迅速的21世纪,各个民族,世界各个区域、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交往日益密切,是整个地球真正在文化上、方式上互相融合成一体的,成为了地球村。全球文化的互相融合、互相影响也会渐渐发展成为文化全球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好英语知识,为学好全球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准备。学好跨国文化交际知识就会更了解英语,才能知道所学的英语它的意义,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风俗。这样才能让你在以后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容自如。
三、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积极性的关键。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耐心的培养和学生的坚持。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切!”由此可见习惯的重要性。要怎样培养成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呢?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要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与学生的整个英语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由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记忆英语广泛的单词是学习好英语的关键所在。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一个感觉,刚记好的英语瞬间就会忘记,想不起来,这就会使学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耐心,从而放弃学习、抵触学习。而实际上瞬间遗忘是英语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要带领学生多读,不厌其烦地读,发扬不畏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直到把单词读熟读透为止。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预设;生成;自我效能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学生在新课程学习中将探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是在好奇心与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以问题为指导,主动参与学习,而获取知识,了解教学的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技能。探究性学习是内容和形成丰富的学习活动。
探究性学习的步骤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步:提出探究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讨论分析总结运用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是多样的,一般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一、预设
1.1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纸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生物知识和敏感具体的生物问题,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生物知识。让学生课外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生物信息。这不仅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培养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1.2观察、调查及推理等能力的培养
生物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国内外新的生物技术等热点,让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例如,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水果为什么很甜?肥胖是因为脂肪吃得太多吗?还可以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周围生物的影响等。学生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1.3创设问题情景,提出新的问题
杜威曾指出:“教学法的要素于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思维本身就具有发散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讲无氧呼吸时,我从长跑、做泡菜、酿酒等方面发挥:①长跑比赛时我们常常感到上气不接下气,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②食物腐败通常是由于腐败细菌在食物中进行有氧呼吸使食物腐败变质的,做泡菜就是利用水来隔绝氧气抑制腐败细菌活动。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③酿酒时为什么要密封?为什么酿酒离不开好酒曲?酒曲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H2O和CO2,在无氧条件下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酿酒时若密封不严,酒曲就会进行有氧呼吸降低酒精产量;如果酒曲不纯,混有乳酸菌,则酿酒的同时产生乳酸,降低酒精质量。
二、生成
2.1教学活动的分析
教师将学习的生物知识通过问题情境或事件呈现给学生,并通过活动将学生过去和将来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这将引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注意和兴趣。在实际的运用中教师必须要做到:鼓励学生在没有教师的直接指导下的一起学习,并给与充分活动和学习的机会;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合作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经过假设、讨论、归纳等一系列再发现的认知操作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一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来展开讨论,设计的问题要遵循学生实现再发现的认知规律。
2.2“问题情景”在研究性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先讲生态因素的概念、种类,接着讲不同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并举例说明,最后练习巩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列举许多事实,可能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学生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而“问题解决模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光照时间长短是否影响生物繁殖?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剖析问题能力。如:在瑞士,银灰狐是在每年的1月至2月进行的,有人将银灰狐于12月初从瑞士运到南美的阿根廷饲养,发现银灰狐要到第二年的8月开始和繁殖。
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度里银灰狐和繁殖的时间存在差异呢?
在回答中,学生一般都认为,阿根廷8月的气候与瑞士1月至2月的气候相似。这样的回答应该是对的,但这种回答跟这节课的关系不大,不过它体现了问题的隐蔽性。如何与生态因素联系起来呢?到底是生态因素中的什么因素呢?这一问促使学生主动的阅读课文内容。他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生态因素,接着探讨不同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样,把本来教师要讲的内容,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对象。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以后,小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最后,各小组派代表阐述其观点。回答过程中,有的认为温度对银灰狐的繁殖有很大影响;有的则认为是光照时间对银灰狐的繁殖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月份变化,温度和光照都在不断的变化。
如何分析是温度还是光照对生物的繁殖有重要影响呢?
问题1.假如把银灰狐终年饲养在恒温(瑞士七八月份的气温)的空调房中,光照自然变化,它还能繁殖吗?反过来,假如人工给予银灰狐固定的光照时间(瑞士七八月份的光照长度),温度自然变化,繁殖情况又将如何呢?
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研究事物,可以通过假设来进行分析,以便帮助学生迅速摆脱无所适从的思维状态,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门路”。让学生领悟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假设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从中也学到了开展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问题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假设—实验设计—结果分析—讨论)结论的运用。
实验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更难。因此,这个环节放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完成不太现实,而且完全没有必要。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材料进行分析,也可以提供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讨论。如银灰狐在恒温的空调房里繁殖,在固定的光照时间(瑞士七八月份的光照长度)没有繁殖。这说明光照时间对生物的繁殖有重要影响。其实在瑞士,每年的1月至2月白昼开始延长,而在阿根廷,白昼开始延长时间是8月,因此银灰狐和繁殖是需要在日照开始延长的条件下进行的。由此可见,光周期对生物繁殖起了很大的作用。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获取知识,然后应用知识。学生举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人工延长(给予人工光照)或缩短光照(放在黑暗中处理)来改变生物的繁殖时间。开花需要在短日照的条件下进行,为了使在夏天开花,就可将它每天放在黑暗中处理一段时间。
问题2.除了光周期外,温度对繁殖没有一点影响吗?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要知道了光周期对生物繁殖有重要影响,而忽略了温度等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不仅习得了生态学的基本知识,而且领悟到了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对照实验法(此实验中,恒温中的银灰狐、固定光照下的银灰狐、自然条件下的银灰狐)。学生掌握这一实验方法,有利于解决一系列问题,如雷鸟的换羽,影响雷鸟换羽的生态因素是光照还是温度。
三、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3.1积极参与获得知识
学生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知识—能力—科学素质”的过程。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界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不一致时,个体就会出现惊讶、质疑、迷惑和矛盾,从而激发个体去探究。从中学生的认知结构看,他们虽然已具有初步的感知、思维能力和知识经验,但周围的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仍然是陌生的、新奇的,并且随着活动和感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注意到、接触到比以前多得多但同时又不太懂得的新事物,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他们特别喜欢从事以前没有玩过的游戏,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从中得到欢乐,产生兴趣,获得知识。
例如,在传授“根对无机盐的吸收”的知识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做好“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实验。上课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植物在蒸馏水中生长得小且黄,在肥土浸出液中生长得大而绿。紧接着教师提出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按自己的思维态势进行推理、质疑、寻找答案。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渴望得到正确答案时,教师给予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解疑中,获得肥土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的新知识。
3.2观察分析培养能力
喜欢观察新事物是青少年的天性。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生命现象,直观教具,是成功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观察、实验不但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详细分析、研究生物教材,联系实际,精选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为主的探究性活动,教学中尽量以探究性的讲解代替结论性的解释。课堂上应创设探究情境,精心设计选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充分观察,允许学生动手拆卸组装,使他们在愉快的情境中体会到生物学概念是通过反复的探究过程而形成的,进而培养他们探究学习的能力。
3.3探究未知提高素质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即“教师中心论”。受这种观念的困扰,教师常会有意无意地维护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权威。这样,往往压抑了学生独立思维的发展,尤其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经常开展探究性、综合性的课外活动,不仅在趣味性、实用性方面迎合中学生的心理要求,而且还能冲破课堂、教科书的限制,在更广阔的时空中,通过师生“教学做合一”的活动,让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器官并用,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实用意识,学到课堂上、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例如,组织学生到柑桔果实保鲜场参观学习,经过他们的观察、询问、分析、讨论,并在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就会学到柑桔果实保鲜的操作过程及生物学原理等课本中没有介绍的实用知识:柑桔果实—保鲜药剂处理以增强抗病力—装入保鲜袋以减少水分散失—达到柑桔果实保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