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师德师风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是教师队伍的示范作用。长期以来,教师一直被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然为人师表,就要在努力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以身示教,时时处处事事做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尊重和信任的良师益友。
二是学校管理的规范作用。作为卫生学校,是为医疗卫生保健单位培养人才的基地。学生的质量如何,与医院的工作息息相关,千万不能忽视,绝大多数学生由初中升入卫校时,平均年龄都在16—17岁左右,正是对一切感到新鲜好奇的阶段,学校必然会成为他们认识人生和社会的窗口,学校管理的规范,将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定型产生强有力的可塑作用。因此,学生入学后,学校必须要着力抓紧职业道德教育,把医德医风教育贯穿于每个学年之中,使学生在学校规范化的管理之中迈出通往社会至关重要的一步。
三是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使之乐于接受,自始至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学校经常举办的演讲会、报告会、主题班会、汇演、智力竞赛等课外活动,让学生逐步树立起救死扶伤、助人为乐,做患者知心朋友的高尚医德和情操。根据我们多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多开展一些有力扎实的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不但不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普遍受到了基层医疗单位的欢迎,并有不少人已成为各医疗单位的骨干力量。
【关键词】师德师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是先进文化形成的源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不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更是道德建设的教育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特殊的积极作用。教育学辞典中,教师定义为“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专业人员”。因此,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一、目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影响
当前,高校都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效果,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但各类社会思潮给教育和教师带来极大的冲击,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还存在着种种问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敬业精神不强,存在功利思想。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方面,教师为了增加课时津贴,疲于应付教学,忽视了教学质量以及对学生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的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减少,不利于直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另一方面,个别教师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越来越浓厚,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出现某种程度的偏差,对物质金钱产生过多追求,过多地考虑个人利益,也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2.育人意识淡薄。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只注重业务知识的传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对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置之不理,不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看法。因而,当大学生的思想发生变化的时候,教师没有及时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上的各类现象,致使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术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够端正。迫于学术和专业技术评聘的压力,高校教师存在剽窃,抄袭,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在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部分教师存在抄袭学生的科研成果,这样的学术风气扩散了到学生中间,在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上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上存在不足。部分教师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课堂讲课内容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才能发挥。部分教师缺乏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意识,课堂上教育学生要遵守法律,遵守社会规范,严以律己,但生活中不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言语粗俗、举止不雅,甚至违公德,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心目中的形象。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要着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着力解决教师在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教会学生各种技能和知识,也要解决学生在成长中存在的各种疑问。但是,部分教师在观念上仍然存在问题,认为上好课就是好教师,把教师在育人方面的责任片面的从教学中分离开来,或者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解为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跟任课老师无关。因此加强教师师德师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改变这种错误管观念,要让教师在工作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树立师德师风的先进典型。要善于树立一批思想素质过硬,热爱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典型人物,达到利用现实中的先进典型教育教育大学生的目的。通过师德标兵的评比、“三育人”等评选先进典型活动,激励先进,树立先进典型,推动整个师德师风建设发展的示范作用,提高教师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样在鼓励教师们加强自身思想品德素质的同时,也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学生认识到崇高的思想品德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肯定。3.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制度。师德师风建设不能仅凭简单的说教,必须从制度上予以保证。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师行为,在实施师德规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师的引导,调动教师接受规范的内在积极性,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是非观念、杜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师德评估标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把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放入教师岗位考核指标中,将师德师风与聘任、职务晋升、评优、奖励等挂钩。
4.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培育。首先要求教师提高道德认知水平,认真学习师德基本理论和师德规范提高明辨道德善恶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学校应主动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近况,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可定期在教师中开展思想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和优秀教师举办专题讲座,增强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使命和责任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是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手段。高尚的师德师风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督促学生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总之,在建设好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前提下,才能更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海涛[1]江洪军[2]浅析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教文汇2009.03106页
一、风险理论与人文教育
德国社会学家卢曼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除了冒险别无选择的社会”。风险已经成为我们生产生活的组成部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风险不仅来源于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制度环境,也来自我们作为集体或个人做出的每个决定、每种选择以及每次行动。从贝克定义的风险理论中更能理解本文所研究的内容,贝克从生态环境与技术的关系切入,把风险首先定义为技术对环境产生的威胁,然后不断扩大概念的使用范围,使之与反思的现在性理论联系在一起,从而抽象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以揭示工业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他认为风险是“一种应对现代化本身诱致和带来灾难与不安全的系统方法”。总之,贝克与道格拉斯、卢曼等人一样,把风险视为一种认知,但承认其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辩证的统一。
就理工科教育而言,“人文教育”就是在教育中使“人文与科技相融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剑桥学者阿什比(Eric Ashby)爵士即已针对当时大学普遍存在的文化壁垒提出技术人文主义,即以技术为核心来发展技术人文科学。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中引入人文教育,如何实现人文与科技相融合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原因在于,理工科大学为之服务的整个社会环境在快速变化;经济和科技竞争日益向全球化发展,工业所面临和导致的各种问题在不断加剧;科技的应用开始在日益宽广的范围、日趋短暂的时间内对全球人类产生影响。事实上,正是由于科学技术本身缺乏对价值的判断,以及现代社会中相当多的专业人士在解决工程问题时不关注长远的、广泛的社会价值,才导致全球范围内严重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大量出现。毋庸置疑,从事科技和工程活动的人越来越需要以艺术的、人道的方式来处理专业问题。
二、我国理工大学人文教育的状况
(一)现实社会的直接影响导致人文教育的弱化
理工科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理工科大学培养的人才在我国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中所占比重很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复杂化,理工科大学培养出的学生明显带有“工业化”和“经济主义”的色彩,这种色彩不仅在我国,世界范围内表现的更为突出。理工科追求工业化经济利益填充着现代社会的每一个空隙,工业化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还有战争、人类心理疾病、信仰缺失等等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日益严重。当然,这些问题不能归咎于理工科大学人为素质的缺失导致的;但是,转变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的范式对缓解相应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相当于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提前规避今后的风险。
(二)理论层面的“大工程教育”与现实 “人文教育”的偏差
虽然M IT的领导者在1990年即从大系统的角度明确提出“大工程教育”的理念。中国理工科大学教育也在从“重视工程科学理论的分科教育”向“更多地重视工程系统及其背景的教育”转变。但是具体到课程领域,人文知识和理工科知识等跨学科相关课程还没有确实落实。中国理工科大学在人文教育中忽略传统文化,习惯注重借鉴国外的模式,但所产生的效果与教育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差距。从2007年全球大学排名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理工科大学所培养的人才的人文素质远远落后于教育发达国家,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依然是当前中国理工科大学的紧迫课题。
(三)重视人文教育,缺失实施机制
从宏观上看,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集权式教育,文理分科根深蒂固,课程改革虽然也提倡“综合素质教育”,但主要依据还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性指令,这在相当程度上导致大学很少有针对大学自身个性化自主发展需求而进行的原创性改革,课程改革多止于对发达国家教育模式的借鉴与移植。值得反思的是,在借鉴和移植过程中,大学领导者往往容易忽略对国外模式背后的理念精髓进行深入理解,更少注重将其理念与自身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理念进行比较、分析、融汇并运用于改革实践。这样的借鉴和移植只能算是机械地照搬照套,无助于我国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改革的成功,缺乏独立的科技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实施机制。
三、正视风险,转变教育范式
(一)转变视角,深刻理解和谐社会内涵
先进的理念应该尽快融汇到理工科教育理论中。在理工科“人文教育”的视角下,和谐社会的外延就是否定科学技术是万能的理论。理工科大学要倡导对科技问题和人文社会问题的合理价值判断,要充分尊重和适当倾向人文、社会、艺术等学科的发展。并引入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课程,让教师和学生以具有独创性、发散性、模糊性的人文思维活动,以开放、分析、探讨的方式(而非封闭、灌输的方式)提出并研究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紧密相关的文化、艺术、宗教、哲学、经济、政治、伦理、法律、历史等问题。在课程设置中把科学技术知识的传递与对人文社会价值的追求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为理工科学生提供有关个人、社会以及文化的广阔视野,使他们获得正确的审美和伦理准则,学会在工程活动中进行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并完成价值实现。
(二)落实具体措施
许多理工科院校采取的措施大同小异,基本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理工科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人文教育,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给子一定的重视。在继续发展自然科学方而的优势学科时,也加强人文学科的建设。因为只有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才能为规避风险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建设适应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影响学生心理世界的重要人物。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要推行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介,首先要有文理兼备的教师队伍,所以要培养理工科教师人文素质,学校要形成浓厚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介的学术氛围,这也是规避风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实施人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一些有助于加强人文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民族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各种人文景点等;也可组织学生到一些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进行科技服务或实习,在这样活动中也能获得人文教育。
关键词 师德;科研评价;高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040-02
1 前言
科研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在当前“教研相长”的时代要求下,各大高校也根据各自学校的教研队伍构架制定了不同的科研评价标准,并将这些标准作为评价教师科研能力、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等工作的参考标准。高校教师越来越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科研积极性大大提高。由于各高校的定位、专业、科研领域及科研方向的不同,评价标准难以实现所有专业科研评价的公平性,因而评价标准制定得越来越细化且多元化。我国传统师德观念认为:“师者,人之模范也。”师德不仅体现在课堂授课,更体现在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因为科研工作更强调科研个体的慎独精神。因此,对师德的评价应放在教师科研评价的首要位置。我国传统师德思想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且不断完善、进步,也激励和约束着当代教师的思想品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校教师只有端正自己的科研态度,求真求实,才能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2 传统师德思想对高校教师科研作风的指导作用
“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是《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新时期高校教师的要求。在经济发展活跃的当今,在繁忙教学任务之外能潜心做科研的教师并不多。《大学》的第一句就教导知识分子学习的目的在于“明明德”,然而不求德厚,只求位尊禄重,醉心于学术之名带来崇荣之心的大有人在[1]。对于高校教师科研思想导向的引导,各大院校在科研评价标准中均制定了行政规范,但规范只是硬性要求,对于自发性的行为规范应当加大鼓励力度。儒家传统思想强调“修身”,认为“修身”是一切行为规范的总则,对于道德行为规范强调“自发性”,而不是强制性。当前社会的经济形势,确实存在一定的经济利益诱惑,使一些教师的科研动机不纯粹。高校对教师科研评价中,不仅仅要从书面上形式性地审查教师的科研作风,更应强调科研作风的自律。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作为衡量教师科研素养的标准,从而建立完善的科研师德评价机制。
3 传统师德思想对高校教师科研方向性和连续性的指导作用
科研工作是具有连续性的,这种连续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研工作的周期长,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潜心钻研;二是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的连续性,即科研工作者研究的方向和深度要有一定的连续性。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实验实践能力,还要有毅力和“乐业”精神。一些教师为了迎合评价标准而科研,为了业绩而科研,认为科研评价仅仅是业绩分数的累加,而回避这样的科研态度带来的经费浪费、环境污染、人力资源浪费等一系列学术弊端。教师的科研工作,不仅仅是对于某一领域的探索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将成型的科研方法、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具有验证性的实验结果充实到教学中去,在明确研究方向的同时,拓展自身视野,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资治通鉴》中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即严肃、严谨却照本宣科的教师不少见,但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就非常难得了。在科研评价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的科研没有专一性和延展性,触及的领域多,且没有连续性,科研论文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形式上有“凑数”的嫌疑,甚至出现抄袭等学术造假行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信仰”的缺失。很多高校的教师科研评价标准对不同职称教师的科研论文质量有明确的要求,从政策导向上引导教师多发高质量科研文章。作为知识分子,应当崇尚科学精神,将科学精神作为自己科学实践活动中的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如果只是“遵守规定”,实在是科研工作者的悲哀。只有坚持信仰,才能对自身的研究领域有着宏观的认识和长远规划。坚持信仰,归根结底是做“人”的方式和对传统思想中“人”的理解。孔子说:“修己以安人。”只有“正身、正义”,才能做到《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为师准则。
4 传统师德思想对高校教师科研带教评价的指导作用
高校教师的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课堂授课和科研工作。由于当前各高校对大学生科研素质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得授课与科研融为一体,使大学生有了更多与教师合作科研项目的机会。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科研工作已不仅仅是实验活动,而是在科研中传授知识,同时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项目。能否带出科研素质较高的学生,是对教师科研能力的一种考验,也是近年来高校对教师科研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的科研素养和文章写作质量,都反映了带教教师的科研能力。学生对带教教师的科研评价作为对教师整体科研评价的参考,也是较为客观的评价方式。在对教师的科研评价中,应将该教师培养的学生的科研水平作为评价的一个方面,以带教者的科研习惯对学生的影响、传授科研思维以及学生的反馈信息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参考项目。我国传统师德思想对这些评价内容都有过阐述,无论是对教师带教学生方面,还是科研评价方法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传统师德思想中的“言传身教” 在教师的科研评价过程中,很多评价标准围绕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来进行,而越来越多的经验表明,大量的科研成果并不完全代表教师的科研态度、科研习惯和科研诚信等,在带教过程中却能够暴露一些科研恶习。我国自古就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孟子的“正人先正己”,荀子的“以善先人者谓之教”,陶行知的“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等等,都强调了教师的“模范”作用。教师的科研思路时刻影响着学生科研思路的创建,而教师的实验动手能力、节约思想、慎独精神、实事求是等,也都时刻影响着学生的科研养成。因此,在科研评价的过程中,对学生科研素养的考验间接反映了带教教师的科研素养,能够成为客观评价教师科研水平的凭据之一。
传统师德思想中的“因材施教” 高校教师带教学生做科研是能够相互促进的,教师能够指导学生的科研方向,学生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接触到的新领域等也会给教师以经验和灵感。在历届大学生科研汇报时,都会有一些科研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也会有一些学生应付了事,甚至认为科研是浪费时间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都提醒教师在带教大学生课题、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组织学生学术交流时,都应当注意因材施教。孔子主张在授课的过程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在科研带教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综合素质来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科研方向。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科研实验类的课题;写作能力好、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可以选择调查问卷方面的课题;对于努力克服自身缺点的学生也应当给予指导,并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教师在掌握学生自身特点的同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循循善诱。在科研评价过程中也应当将学生的科研态度作为对教师科研评价的一部分,毕竟引导学生热爱科研,以端正的态度对待科研,也是教师对科研工作的贡献。
传统师德思想中的“尊师重道” 我国古代有很多尊师典故,如理学家杨时的程门立雪、儒商始祖子贡的尊师至诚、唐太宗李世民的教子尊师等,都体现了教育思想中的尊师美德。然而自古以来知识分子都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观念,什么样的教师值得尊重,什么样的教师能获得学生的尊重,这是在科研评价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通常来说,在对教师的科研评价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最为真实和多元化,因为学生能够时刻观察到教师的科研态度、科研方式、科研真实性等一系列能够反映教师科研水平的方面。而当前的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更开放,对教师的选择性更具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双向选择,因此,学生对教师尊敬与否、对教师的客观评价都反映了教师的科研方向与能力。《师说》认为,“师”和“道”是密不可分的,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修于自身科研素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教师的科研评价标准不应仅仅拘泥于科研成果、奖项和论文数量,最重要的是要将教师的师德放在科研评价的首位,用儒家传统师德思想严格要求教师,使教师真正做到“修身”,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将儒家传统教育思想和师德师风评价融合到一起,让教师从信仰、本性上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道德水平,这样才能使高校的科研评价机制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同时也促进我国的科研环境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梅兰.论师德在高校教师评价机制中的回归[J].教师教育论坛,2014(2):68-71.
[2]魏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内外因分析研究[J].教育探索,2011(5):125-126.
[3]杨玉浩,苏雄武,方义涛.传统文化背景下大学教师师德的时代内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6):
124-126.
关键词: 高校师德 现状 制度化建设
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本事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大学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载体,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而教师在学校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创建一流大学和人才的关键。因此创建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和教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甚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自己本职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具备的道德品质,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师德建设既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要超越现实局限,着眼于未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正趋向年轻化,大批青年教师走上了大学的教学、科研岗位,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并将成为本世纪振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效,而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师德。高校教师的师德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素质,因而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师德建设一方面受社会主义道德的支配与约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具体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对社会主义道德有着独特的影响。良好的教师道德风范,不仅可以促进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可以促进校园文明建设,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对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全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另外,良好的师德建设是高校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评价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强高校师德建设,顺应了增强良好校风、学风,提高办学水平的要求。
二、高校师德缺失的现状及表现
近年来,国内大环境的变化已不可避免地波及素有象牙塔之称的大学,高校学生及教师被卷入到学校之外的大社会中,在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必然会接受形形的挑战。在这一关键时期,高校教师的素质状况如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能否适应时代需要的决定因素。总体而言,我国高校教师品质优秀、业务过硬、值得信赖,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还应看到,教师道德现状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很多学校在加强学生德育建设时,却忽视了教师自身的道德建设,造成了师德建设严重滞后,削弱了教师的人格教育力量。如今,高校教师德育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缺乏职业责任感。
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着敬业精神,但在部分学校,受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高校教师放松了自我修养,敬业精神淡漠,教学表现难以令学生满意。主要表现为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注重知识的更新换代,满足于传授一般性的陈旧知识;或者为附和学生的兴趣泛泛而谈,考试划范围,阅卷不认真,应付了事。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的交流过少,甚至将各种不良的个人情绪带入课堂、发牢骚、讲怪话、言语不检点,等等。也有一些教师出于功利主义的目的,去别的学校代课,以获得高额的代课费,却对原本应该做好的本职工作随意应付、三心二意。
(二)集体意识薄弱,缺乏信仰。
高校教师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应将自己的平凡岗位和国家的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抵御各种不良观念思潮的侵袭与腐蚀。但现实中,一些高校教师却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缺乏坚定的信念,经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重利轻义,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个人、索取和现实,而较少考虑集体、奉献和理想。
(三)学术腐败。
很多高校不再把教学工作的优劣作为评价一个教师是否合格及能否晋升资格的标准,更多的是根据教师的科研与学术论文而评判,如每年发表几篇核心刊物登载的论文可以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这样的硬性规定出发点是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但是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学与科研是互相促进影响的,科研的主要落脚点应归到教学上,将科研的新成果填充到教学内容中去。但部分教师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影响,颠倒并割裂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一味地埋头搞科研,多写论文、争出成果,以便于职称的晋升。甚至有部分教师为了达到晋升职称的目的,不顾做人的道德底线,教材抄袭,论文剽窃,教学质量下降,博士生异化,教授滥竽充数,科研成果缺少原创性,等等,使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三、师德制度化建设
师德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时代的进步、形势的变化,不断提出新要求,采取新举措。中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已在1997年得以明文规定,包括八个方面: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使得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有章可循。但高校的师德建设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根据目前的形势和高校师德教育的要求,颁发教师道德的统一规范和配套制度,有利于约束高校教师的师德行为,促进师德建设,在校园内形成“重师德、谨师行、培师艺、铸师魂”的新风尚。
(一)高校教师师德规范。
高校教师师德制度化建设,首先要制定出统一的切实可行的道德规范,以约束和调节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成为教师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教师履行教师职责,增强道德意识,正确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得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维持在一个正常、和谐的秩序之中。有了师德规范,可激励教师更好地为人师表,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并形成积极向上精神的教师团队,从而促进高校教师的道德建设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具体的师德规范包括下列内容。
1.遵循规律,教书育人。执行教育方针,严谨教学、德育渗透,勇于探索、因材施教,热爱教育。
2.严谨笃学,开拓进取。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钻研业务、科研严谨,实事求是、开拓进取。
3.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为学生做好表率,言传身教,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学术无,授课有纪律。发扬理论创新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了学术发展可畅所欲言、无所禁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政治性和科学性相结合,体现崇高的政治素质和优秀的业务能力。
(二)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教师不仅在学校中要起到表率作用,而且在社会上要遵守社会公德,树立高校教师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关心尊重他人,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及对他人的影响,维护正义,遵守社会规则,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妥善处理好人际交往关系,做一名受社会尊重的公民。
(三)教学常规工作制度。
高校的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高于一般行业的道德规范,教师不仅要遵循一般社会公民的道德规范,而且要遵守教师职业的特殊道德规范。教学工作是教师的职业,教师是通过教学工作直接传授知识宣传道德理想和信念的,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并间接影响社会。因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有一定的制度进行规范约束,建立相应的教学常规工作制度:教学制度、科研制度、课外辅导制度(包括论文答辩指导)、学生考试及成绩评定制度、听课制度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并得以规范化。高校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师德评价方法,采取专家评判、同事互评、学生评教等措施,使师德师风得到科学公正的评判,使得教师清楚自己的差距所在和努力的方向。考核教师把师德放在重要位置,改变对教师的评判中重学历、重科研但轻道德的现象,使高校的师德建设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既有内在强制性又有外在的制衡力量。
(四)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
当前高校在监督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流于形式,监督不到位,须加强改进。加强监督管理要广开渠道,广泛参与,形成多层次、多样式的监督网络。首先要建立由领导、教师、学生等组成的师德督导机构,加大对教师遵守职业道德状况的检查监督力度。其次要注重发挥社会监督和校园网络的作用,对通过这些渠道反映出来的师德问题进行明察暗访,并严肃处理。最后要重视网络对师德监督的重要作用。今天的大学师生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在高校的内部网络建立师生共享的论坛,既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又能给师德监督提供一种新方式。对于违反师德规范的现象一定要处罚到位,发现问题严肃处理,才能取信于民众,提高人们参与师德监督的积极性。
四、师德建设的其他思考
《长沙晚报》2009年9月28日报道,湖南省推出了一套师德考核管理系统,为师德的考核列出了一份明确的量化标准:“师德成为该系统中首要的考核指标,总分为25分,占到老师绩效考核总得分的1/4。每违犯一项,视情节扣5到25分,后果严重者取消当月奖金。”以绩效考核的方式来管理师德,确实具有开创性,但是把师德进行量化,却有不尊重教师之嫌。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象征,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的道德抽象。一个教师的师德高尚,我们可以给其名师称号,给其名誉奖励或者物质嘉奖,但从来都没有说过道德、师德值多少钱。然而,现在却将师德量化,将师德和报酬挂钩,这实际上是对师德的贬损,是对师德的误读和歪解。
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来管理师德,产生的负面效应之一就是此举会严重玷污师德的纯洁性。如果一个教师表现为良好的德行是为了图谋利益,那么不论表现多么完美,人们也会将其视为一种虚伪或懦弱的表现,对他的人格只会更加鄙视,而决不会更加尊重。另外给师德进行明码标价,师德本无价,但现在“25分=当月奖金”,将师德置于一个廉价的地位,这是道德的悲哀,是在逐步摧毁师德,而决不是在弘扬师德。师德教育决不能靠利益的驱使,要靠信仰的力量,唤起内心深处的道德感。
综上所述,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尽管目前高校教师道德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靠自身一点一滴的修养,靠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靠领导者的率先垂范,靠舆论的严厉监督,与此同时,高校要遵循师德建设规范,发挥自身优势,逐步促进教育改革,创建出适应时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师德体系。
参考文献:
[1]黄荣生.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黄荣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谢国东,赖立.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成人教育的使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09-01.
[5]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石炳生.高校师德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3,(6).
一、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捷径。
1、师讯快车,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
“师讯快车”,是我校教师外出学习反思材料的共享园地,精华与大家一起分享,困惑与大家一起探讨,不仅促使外出学习的教师以研究的眼光看待每一次活动,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也为全体教师架构了一个放眼看外界的窗口,促进整体提高。
2、网上家园,校本培训的崭新平台
网上家园的开放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我们的网上家园主要由管理平台、前沿理论、课堂教学、随笔专栏、案例研究、谈天说地等六大板块组成。自1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帖子总数超过3000个,家园成为教师网上学习社区,互动、平等的人际氛围逐渐形成,合作、交流的科研氛围日渐浓厚。
3、专题学习,完善校本培训内容
根据学校主课题的需要,广泛宣传多元智能理论(特别是课题组成员更要深入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并组织好所带班级学生学习了解多元智能理论),以板报、校报、论坛等多种形式组织老师学习多元智能理论,使教师了解相关理论,使老师将有关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发现并培养学生的智能强项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二、加强课题研究,强化学校教科研规范度
本学期我校开展这两方面的课题研究:一是学校根据三童主课题的理念以及现有成果,积极实施杭州市立项课题《小学生多维学活动的开发与实践》与浙江省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下小学生多维学活动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二是组织好20xx年度32个富阳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以及前几年立项还尚未结题的课题研究。
为规范过程管理,有效保证课题正常进行,在课题承担者中开展五个“一”活动:
1、期初制订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2、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
3、填写“课题研究记录卡”,及时记录好实验中的成败得失。
4、围绕自己承担的课题上好实验课。
5、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小结。
本学期我校赵晓云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杜敏姣老师的《精心设计多维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撰写的论文获得杭州市第18届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在富阳市第16届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组织活动中,我们共收到论文篇,其中专题论文篇,综合论文篇,课题论文篇,案例研究篇,教科室及时市级以上各类征文信息,迅速反馈,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对教师的论文进行修改、筛选,把好质量关。
三、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沟通学校教科研主渠道
1、多层面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校进行了多层面、多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名优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比武课、中年教师风采课、年级互听互评课和领导随时推门听课。通过听课研究、自我反思等举措,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2、全面铺开,全员参与,促进整体成长
20xx年11月,我校承担了富阳市小学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推出的研究课中语文9节,数学5节,音乐、品德与生活、美术、体育、科学、英语各1节,综合实践活动课5节,涉及所有新课程以及所有承担新课程的教师,形式别具一格,意义深远,体现了新课改实验的整体性、均衡性,促使我校参与新课改的教师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四、构建校本课程,为学校教科研注入新鲜活力
新课改给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很广阔的园地,教师不能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应具有课程意识,要求教师主动开发课程资源,做教材的生发者、创造者。校本课程的建设为教师提升自我价值提供了契机。本学期我们在使用已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新开发了《自主阅读考级手册》,使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能力,确立自己的专业地位。
五、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学校教科研顺利展开
1、重视优秀教师梯队建设
我校建立了星级教师业务档案,完善“星级教师”评审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本学期通过了前一届星级教师的年审考核工作,完成了本年度星级教师的申报考核工作,这学期共有8名教师被聘为学校二星级教师,17名教师被聘为学校一星级教师,14位教师通过一星级教师年审。同时学校组织了学科带头人、星级教师和年轻教师结对、帮教、合作活动,引导教师关注自我发展,促使教师群体共同提高,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对人民负责的教育为宗旨,树立"师强校强"观念,尽最大的努力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教师搭建学习、创业和成功的舞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工的工作积极性。借助学区内领导关心,专家引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区域整体教师队伍素质,打造精英型教师队伍,推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区域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打造优秀的德育工作团队。
2、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4、关注师生安全和身心健康。
5、加强师德建设,学区内师德水平有明显提升。
6、教师的文化水平明显提高,教师学历达标率90%以上,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所有教师都持有所教学段的教师资格证书。
7、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篇以上。
8、积极培养教学名师。
9、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教师评优、评先方案等,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10、继续开展深化十星级学校创建活动。
三、工作重点
1、帮助各学校进一步树立德育强校的理念。本学区部分学校学生工作缺乏统领校本实际理念,学生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和梯度层次。学区针对这一情况,将加强指导和培训工作,开展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以提升学生工作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无效性。
2、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全面提高本学区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
3、开展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平台。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对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辅导,疏通学生心理渠道。
5、抓好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教育,加大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力度,开展留守子女主题教育活动,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6、重视养成教育,建立适合校情的学生日常管理机制,以学生行为规范为抓手,在学生中开展"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系列活动,如:个人卫生、课间礼仪、排队集合、课堂纪律、学习习惯、爱护公物等方面。
7、规范各校招生行为,严格按照招生计划招收一年级和七年级新生。
8、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
四、思想政治工作
定期组织教职工政治学习,当前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要创新学习方式,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观看影像资料与网上学习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五、考核工作
①制定校长及学校中层干部绩效考核方案,按月、按学期对干部进行考核。
②认真做好20nn年的年度考核工作,对各校推荐的优秀等级教师进行公示、考核,对各校推荐的不合格等次的教师进行认真复评。
六、人事工作
①认真学习传达上级各类会议精神和文件精神,在规定的时间内宣传到位,组织到位,总结反馈到位。
②结合学校实际,做好学校岗位设置的测算工作,为暑假教师竞聘上岗做准备。
七、具体月份计划如下:
一月份
1、年度考核工作
2、召开校长会,讨论交流学校干部绩效考核方案
3、建立学区内教师业务档案
二、三月份
1、走访慰问困难教师
2、开展读书报告会
3、开展"师德师风推进月"活动,评选学区师德先进典型。
4、配合落实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校舍鉴定加固工作。
5、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月"活动。
6、结合学雷锋活动月,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7、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护绿活动
8、举行青年教师听评课活动(小学每学期1-2个学科,初中每学期2-3个学科),具体将依照教研室活动安排。
9、开展中小学师生书画竞赛。
10、开展十星级学校创建活动。
四月份
1、举行学区师德先进个人演讲活动和教师代表座谈会
2、学区内学科带头人公开教学示范活动
3、辖区学校后勤、食堂管理互查。
4、启动"青少年法制教育月"系列活动(巡回讲座、主题队会、活动简报)
5、开展学区内学生双休日活动情况调研,召开学生双休日活动研讨会
6、结合清明节,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7、召开学区成员学校课题研究推进情况交流会
8、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
9、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10、学科带头人公开教学活动
五月份
1、学区期中工作互查,进行教、学情评估。
2、进行学区获奖教师优质课展示。
3、每学期组织一次学区教师"五认真"互查,优秀教案在区域范围内展示。
4、开展"防雷减灾教育周"、"科普宣传周"活动。
5、举行庆六一学生文艺汇演
6、期中工作检查,期中总结会
7、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
六、七月份
1、组织开展学区成员校学情、教情调研,总结学期工作。
2、在区域内开展《构建学校教学质量自我管理的行动研究》,每年进行一次交流。
3、开展学区内学校各类岗位设置测算工作。
4、制订学区暑假干训、师训计划。
5、检查学区学校财务内审、后勤工作资料有关记载整理汇总工作。
6、开展"环境教育周"、"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
7、组织教师举行20nn年度优秀教育论文大赛。
8、布置"三爱"主题教育月活动暨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9、认真开展"十星级学校"、"校园之星"、"三好学生"、"文明宿舍"等项评比活动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一年来,我们注重了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能力的培养!
1、加强领导干部学习制度,坚持每周集体学习管理理论知识,用“明确职责,搞好服务,提高效率”的准则要求每一个班子成员,一年来锤炼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干部队伍。
2、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细则,尽量做到了公正实在地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落实了有关检查监督奖罚制度,激发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3、加强了师德师风教育,努力创造宽松宽容的教育氛围。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不仅要做教师,而且要做一个合格教师”的观点。为了提高认识,与时俱进,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帮助教职工准确把握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新内涵,以积极平稳的心态迎接教育改革浪潮的严峻挑战。
4、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在学校工作中凝聚全体教师,引导教师讲正气,讲奉献,讲业绩,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在日常工作中,引导教师教育学生要循循善诱,特别是对待后进学生要倍加关心,以自身良好的师表形象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教育和引导学生。
5、学校积极地创造条件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专家指导、外出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为教师的学习提供帮助。本学期继续举行每人一堂优秀课活动,鼓励教师写出有力度、有新意、内容过硬、文笔流畅的教育论文或经验文章。
6、为了进一步加(本工作总结来源于kxren.com)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和家庭的配合,本学期还定期地召开了座谈会,征求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工作和教师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地向有关教师反馈。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二、教学教研工作,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全体教师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总目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我们做到了:
2、建立教学质量抽测制度,了解学校各科教学质量,在抽测的基础上,教导处作出定量分析,为改进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将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相结合,通过学习、教研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意识,提高教研质量。
4、课堂教学中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老师点拨等多种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在课后进行研究的良性学习循环。
5、认真抓好毕业班工作。以夯实双基,促进全面发展,提高毕业考试优生率为目标,加大提优的力度,教导处加大领导力度,严格督察课程计划和教学进度的落实情况。
6、重视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平时的作业、单元练习,期中、期末质量检测,教研组都认真研究,严肃对待,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通过评价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7、根据学科特点抓关键。各学科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地从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课堂教学抓紧、抓好,十分重视班级纪律的教育,通过抓学习习惯和纪律,促进了每一个班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在各科教学中,全体教师还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培优补差要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措施,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在平时。
8、抓常规检查。教学常规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导处经常性地组织小型多样、有针对性的常规检查,并及时地将检查结果公开,并督促好出现问题的整改。在组织质量调研后,召开由相关教师、教研组长、分管领导参加的质量分析会,集体分析、排查,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安全工作有了新的保障。
学校安全问题一直是我校最为关注和重视的工作之一,也是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在各安全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上级部门颁发的各种安全会议精神,坚持以“隐患险于明火,防范重于泰山”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有关要求,全面加强学校安全教育,通过齐抓共管,营造气氛,切实保障师生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观念,克服“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的消极理念,把安全工作始终放在后勤工作的第一位。
一、坚持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保证。
治校之道,教师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建造一支“德才兼备、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我们的理想目标,也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1、以德为本,以身立教。
“教书先育人,正人先正己”。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管理要始终坚持以德为首,依法治教,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例如:在每年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制订师德建设工作方案,组织教师观看《师德启示录》录像,要求教师写观后感和学习体会,并要求老师撰写德育教育论文和读书心得体会。其次教育教师树立爱国、爱教的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于奉献的崇高职业道德,及时树立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要求教师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对每一个孩子;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牢记教育名言“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没开始就结束了”;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事件发生。坚持全校教师每月一次集中政治学习的制度雷打不动,由于加强了师德建设,这样使关爱学生,以人为本,言传身教,蔚然成风,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学生也能“信其言,为其道”。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学校管理,制度为先,通过逐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到制度化管理。只有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教师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例如:我们及时制定了《教师外出学习汇报交流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和《教师考勤制度》等制度,为教师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其次,为确保各项制度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由领导班子研究制定,提交教师大会讨论,修订后方可执行。在考勤制度中结合实际,针对老教师身体多病,儿女婚假等方面因素,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教师考核细则中明确规定了教师工作奖惩办法。由于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进一步规范了教师行为和教育教学的管理办法,积极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
3、优化队伍,增强素质。
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关键。在工作中,需要紧紧抓住外出学习和校本培训两条主线,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具体表现为:
(1)、学习经验强素质。
在教学中加大培训投入力度,除了按时参加上级要求的外出培训学习外,还经常选派领导和教师外出学习管理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先进经验,只有“走出去”,才能“请进来”,及时学习新课程理论,才能促进了教研年工作的有效开展。凡外出学习的领导和老师都要求写好笔记,及时汇报或者交流,共同提高。
(2)、提高学历强资本。
除外出学习,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提高学历的学习。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才能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教学素质。同时,为深入新课改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业务培训练技能。
让教师懂得练就一身娴熟的基本功,去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敬,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也是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这就需要建立计划培训的长效机制。坚持教师岗位练兵活动。例如:我们规定教师每周完成一份基本功训练作业(包括钢笔字,简笔画等),由专人负责批改,并做好批改评价记录,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依据。由于坚持培训,教师教学基本功逐步提高,促进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4)、采取激励促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这需要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既增加教师居安思危的紧迫感,又增强教师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决心。只有促进教师素质的发展,提高教师敬业爱岗的上进心和责任感,才能促使教师队伍健康向上、与时俱进,快速发展。
二、加强过程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
教学质量,是学校常规教学过程管理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所凝成的教育成果。学校若没有规范的管理体制,良好的教学秩序,那么只能空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抓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注重过程管理是关键。在常规教学管理中我们要严格把握好以下三点:计划方案要细要实;检查指导要严要勤;评价手段要科学合理。做到明确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要求,严谨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突出过程管理的实效性。
1、把好“四关”:
第一、把好备课质量关。
教案是一个教师讲课的依据,好像一个电视剧的剧本,没有一个好的剧本,就很难有好的电视剧出现。所以,对教案的要求不仅在于将课本知识条理化,系统化,重点难点突出,更在于将教法与学法突出出来,将兴趣点突出出来,使教案更加详尽,更能呈现教师的个性及教学风格。因此我们要求各年级、各学科在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的组织下,统一制订教学进度,强调突出学科教学设计特点,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注重检查是否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经常到进修学校询知求教,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
第二、把严教学检查关。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学工作中的各项检查与督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领导检查的督促、反馈及指导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管理者检查的重要职能,通过及时的检查,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例如:我们坚持五个定期:定期检查教师备课情况,定期跟班听课,检查新课程理念执行情况,定期抽查学生作业,检查教师批改,学生掌握情况,定期抽测学生学习情况,定期评估学生学业和教师教学工作。及时检查了解各年组各学科的教学情况,严格执行各项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把严教学检查关。在学期末,我们要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检查、督导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领导的听课记录进行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综合测评,从而促进领导的自身素质的提高,由于加大了教育教学的监督、检查的管理力度,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第三、把好质量检测关。
第一,严肃考风考纪工作,严把质量抽测关,对于学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各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对口监考,统一批卷,做到成绩真实,不弄虚作假,给家长、给学生都有一个认真的交待。现在已完全形成严肃考风考纪,严格质量抽测的良好风气。第二、完善周清、月考、期中检查制度。每周要求本学科教师,针对当前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出一份试题,使每一位同学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每月进行一次本阶段教学检测,通过适时检测,可以帮助任课教师及时发现并找出不足。期中,强化评价。同时每次测评后,都做好成绩的分析和总结工作。主管教学的校长和各年级主任在教师大会上总结成绩,各学科教师做出卷面分析,认真调查、研究,做到查缺补漏。这样,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我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第四、把严教研关。
站在教学活动的一线,面对着形形的教学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是一种研究。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从理论的高度来对待这个问题,将其同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探索,形成具体的文章,带动科研的发展。这需要定期举办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教师提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供大家讨论,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同时专业教师在一起进行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专业教师只有站在本专业的理论前沿,才有可能把最新鲜的知识教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有较强的竞争力。
2、严格执行听课制度。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园本培训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让幼儿园的教育真正成为适合教师发展需要的土壤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动力。加强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管理,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本学期继续以养成教育为抓手,结合课题研究,潜心研讨,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使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重点
1、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坚持以“一切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家长的真心期盼”为办园宗旨,实施家园共育,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更新教师观念,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指导保教工作实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3、以抓实教育教学活动研讨为核心,优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合理安排一日常规,优化区域游戏活动开展。
4、树立“以科研兴园”的教育理念,加强园本课程的培训与研究,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每位幼儿的发展。
5、开展迎“六一”活动。
6、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新《纲要》精神与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关键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来实现。针对我园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师资建设工作。
1、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活动,深刻领会和掌握《纲要》的基本思想,将《纲要》中的先进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认真撰写教育论文,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2、对青年教师做到分层管理,分步培养,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评优和竞赛活动,不断发现新人,提供更多机会,为她们的成长创造一切机遇,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
4、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二)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是教育深化发展的内部机制,教研要有新思想、新观念,要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全面贯彻教师与幼儿互为主体,提高幼儿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为主旨的要求。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亮点,多思考、找不足,初步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1、根据我园实际,针对性的制定教育计划、周计划和班务计划,切实把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日常的教学行为。
2、充分发挥教研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促进教师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的意识,鼓励教师勤于探索、着力创新,争取在教学改革的领域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上好展示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要大胆尝试、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3、园领导深入课堂,随堂听课,随堂评析,对教师组织的活动进行具体的、直接的指导,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4、根据《纲要》精神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内容,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适时适地的提出教学要求,帮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密切家园联系,共育幼儿
1、不断加强家园联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家园联系系列活动,如:家长讲座、家长会、全面家访、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开放日活动等;丰富家长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改进工作;开展家园运动会、亲子游戏活动、家教咨询等活动,促进家园共育。
2、教师要经常将幼儿的各种成果向家长展示,增进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使家园协调一致,促进幼儿发展。
五、搞好幼小衔接工作
首先是做好两点间的交流,本期将利用教研这一阵地加强两点教学活动的交流互动,互学所长,互补所短,促进思想与教学的共同融合。第二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交流互动中,纵向的看待孩子在大班和在一年级的共同与异性,思考教学的适宜性,探讨大班怎样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本学期逐月重点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召开全体教职工开学工作会议。
2、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
3、制定幼儿园工作计划。
4、制定各班主题教学计划。
5、上好教研课。
6、幼儿园安全检查。
三月份:
1、进一步做好环境布置工作。
2、加强广播操的训练。
3、常规工作检查。
4、“三八妇女节”节日教育活动。
5、认真上好教研课。
6、教学工作检查。
四月份:
1、做好幼儿体检工作。
2、参加市幼儿园同题异构创新教学观摩活动。
3、坚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4、认真上好教研课。
5、准备庆祝“六一”的文娱节目。
五月份:
1、“劳动节”节日教育活动。
2、“六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筹划安排工作。
3、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4、开展紧急疏散演练。
5、组织幼儿参加体检。
6、上好教研课。
六月份
1、开展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
2、结合夏季特征,加强安全教育和饮食卫生教育。
3、开展教研活动。
4、大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5、组织教师参加基本功竞赛。(演讲、简笔画)
6、检查教学成果,正确评价幼儿。
7、调查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教职工考核。
8、清点财产、资产、资料归档。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园本培训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让幼儿园的教育真正成为适合教师发展需要的土壤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动力。加强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管理,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本学期继续以养成教育为抓手,结合课题研究,潜心研讨,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使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重点
1、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坚持以“一切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家长的真心期盼”为办园宗旨,实施家园共育,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更新教师观念,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指导保教工作实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3、以抓实教育教学活动研讨为核心,优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合理安排一日常规,优化区域游戏活动开展。
4、树立“以科研兴园”的教育理念,加强园本课程的培训与研究,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每位幼儿的发展。
5、开展迎“六一”活动。
6、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新《纲要》精神与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关键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来实现。针对我园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师资建设工作。
1、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活动,深刻领会和掌握《纲要》的基本思想,将《纲要》中的先进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认真撰写教育论文,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2、对青年教师做到分层管理,分步培养,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评优和竞赛活动,不断发现新人,提供更多机会,为她们的成长创造一切机遇,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
4、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二)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是教育深化发展的内部机制,教研要有新思想、新观念,要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全面贯彻教师与幼儿互为主体,提高幼儿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为主旨的要求。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亮点,多思考、找不足,初步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1、根据我园实际,针对性的制定教育计划、周计划和班务计划,切实把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日常的教学行为。
2、充分发挥教研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促进教师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的意识,鼓励教师勤于探索、着力创新,争取在教学改革的领域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上好展示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要大胆尝试、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3、园领导深入课堂,随堂听课,随堂评析,对教师组织的活动进行具体的、直接的指导,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4、根据《纲要》精神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内容,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适时适地的提出教学要求,帮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密切家园联系,共育幼儿
1、不断加强家园联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家园联系系列活动,如:家长讲座、家长会、全面家访、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开放日活动等;丰富家长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改进工作;开展家园运动会、亲子游戏活动、家教咨询等活动,促进家园共育。
2、教师要经常将幼儿的各种成果向家长展示,增进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使家园协调一致,促进幼儿发展。
五、搞好幼小衔接工作
首先是做好两点间的交流,本期将利用教研这一阵地加强两点教学活动的交流互动,互学所长,互补所短,促进思想与教学的共同融合。第二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交流互动中,纵向的看待孩子在大班和在一年级的共同与异性,思考教学的适宜性,探讨大班怎样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本学期逐月重点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召开全体教职工开学工作会议。
2、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
3、制定幼儿园工作计划。
4、制定各班主题教学计划。
5、上好教研课。
6、幼儿园安全检查。
三月份:
1、进一步做好环境布置工作。
2、加强广播操的训练。
3、常规工作检查。
4、“三八妇女节”节日教育活动。
5、认真上好教研课。
6、教学工作检查。
四月份:
1、做好幼儿体检工作。
2、参加市幼儿园同题异构创新教学观摩活动。
3、坚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4、认真上好教研课。
5、准备庆祝“六一”的文娱节目。
五月份:
1、“劳动节”节日教育活动。
2、“六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筹划安排工作。
3、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4、开展紧急疏散演练。
5、组织幼儿参加体检。
6、上好教研课。
六月份
1、开展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
2、结合夏季特征,加强安全教育和饮食卫生教育。
3、开展教研活动。
4、大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5、组织教师参加基本功竞赛。(演讲、简笔画)
6、检查教学成果,正确评价幼儿。
7、调查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教职工考核。
8、清点财产、资产、资料归档。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园本培训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让幼儿园的教育真正成为适合教师发展需要的土壤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动力。加强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管理,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本学期继续以养成教育为抓手,结合课题研究,潜心研讨,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使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重点
1、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坚持以“一切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家长的真心期盼”为办园宗旨,实施家园共育,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更新教师观念,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指导保教工作实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3、以抓实教育教学活动研讨为核心,优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合理安排一日常规,优化区域游戏活动开展。
4、树立“以科研兴园”的教育理念,加强园本课程的培训与研究,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每位幼儿的发展。
5、开展迎“六一”活动。
6、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新《纲要》精神与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关键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来实现。针对我园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师资建设工作。
1、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活动,深刻领会和掌握《纲要》的基本思想,将《纲要》中的先进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认真撰写教育论文,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2、对青年教师做到分层管理,分步培养,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评优和竞赛活动,不断发现新人,提供更多机会,为她们的成长创造一切机遇,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
4、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二)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是教育深化发展的内部机制,教研要有新思想、新观念,要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全面贯彻教师与幼儿互为主体,提高幼儿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为主旨的要求。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亮点,多思考、找不足,初步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1、根据我园实际,针对性的制定教育计划、周计划和班务计划,切实把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日常的教学行为。
2、充分发挥教研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促进教师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的意识,鼓励教师勤于探索、着力创新,争取在教学改革的领域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上好展示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要大胆尝试、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3、园领导深入课堂,随堂听课,随堂评析,对教师组织的活动进行具体的、直接的指导,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4、根据《纲要》精神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内容,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适时适地的提出教学要求,帮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密切家园联系,共育幼儿。
1、不断加强家园联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家园联系系列活动,如:家长讲座、家长会、全面家访、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开放日活动等;丰富家长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改进工作;开展家园运动会、亲子游戏活动、家教咨询等活动,促进家园共育。
2、教师要经常将幼儿的各种成果向家长展示,增进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使家园协调一致,促进幼儿发展。
五、搞好幼小衔接工作。
首先是做好两点间的交流,本期将利用教研这一阵地加强两点教学活动的交流互动,互学所长,互补所短,促进思想与教学的共同融合。第二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交流互动中,纵向的看待孩子在大班和在一年级的共同与异性,思考教学的适宜性,探讨大班怎样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本学期逐月重点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召开全体教职工开学工作会议。
2、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
3、制定幼儿园工作计划。
4、制定各班主题教学计划。
5、上好教研课。
6、幼儿园安全检查。
三月份:
1、进一步做好环境布置工作。
2、加强广播操的训练。
3、常规工作检查。
4、“三八妇女节”节日教育活动。
5、认真上好教研课。
6、教学工作检查。
四月份:
1、做好幼儿体检工作。
2、参加市幼儿园同题异构创新教学观摩活动。
3、坚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4、认真上好教研课。
5、准备庆祝“六一”的文娱节目。
五月份:
1、“劳动节”节日教育活动。
2、“六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筹划安排工作。
3、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4、开展紧急疏散演练。
5、组织幼儿参加体检。
6、上好教研课。
六月份
1、开展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
2、结合夏季特征,加强安全教育和饮食卫生教育。
3、开展教研活动。
4、大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5、组织教师参加基本功竞赛。(演讲、简笔画)
6、检查教学成果,正确评价幼儿。
7、调查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教职工考核。
8、清点财产、资产、资料归档。
从我校目前的教师群体心态来看,安于现状,贪图安逸者居多,“随时准备奔跑”的寥寥无几。每届优质课、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比,领导最头疼的不是把参赛机会给谁,而是该动员谁去参加,怎么动员。不像市区学校,老师们争啊,抢的。我们的老师则是互相谦让,都把机会拱手送人。即使是年轻教师,在自身业务上也不愿意打拼,教育教学上缺乏研究意识、竞争意识。在一次教师业务能力调查中,我们发现,35周岁以下的教师中,竟然没有一个教坛新秀,没有市优质课一二等奖获得者,就连论文获奖,也少之又少。
我们学校是一所离市区几公里的郊区完小,相对于同类完小,有其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是农村教师进市区的“跳板。”因此,学校在职教师严重超额(12个教学班,45位教师),教师教学任务轻,社会关系复杂,裙带关系多,管理队伍庞大,中层以上教师14位,约占全校教师数的1/3;教师追求安逸,创业意识淡薄,专业发展内驱力薄弱,视教师职业为“谋生手段”,有混日子倾向。农村小学师资水平本来就相对薄弱,这种教育教学的萎靡状况显然已成为制约学校办学质量的瓶颈。
设计教师专业发展愿景
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告诉我们,搞活校本教研,全方位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唤醒教师潜在的专业发展诉求,提高教师全面素质,已迫在眉睫。为此,学校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要点如下:
1.总体目标
引领教师确立“有效学习、适时发展”的理念,掌握新一轮课改所必备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构建学者型的教师群体;引领教师有高尚的师德、强烈的责任感,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积极上进,乐于奉献;膨化教师群体危机意识,强化“随时准备奔跑”的教师群体心态,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
2.目标细化
青年教师优质课、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实现零突破;全体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五年内市级(指嵊州市)以上教科研论文和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三等奖以上的项数以及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专业文章篇数之和与教师人数之比大于0.4;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专任教师高学历比例在40%以上;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专任教师全部参加计算机培训考核,计算机合格率在75%以上,普通话合格率在85%以上;教师具有教学科研能力,能切合本校实际开展校级及以上课题研究,争取有绍兴市级课题立项并获奖。
多管齐下助推学校教科研
要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关键在教师。搞活学校教科研,吸引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学校办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可能。所以,教科研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也是学校软实力提升的关键。针对本校实际,我们的做法如下:
1.唤醒教师专业发展诉求
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任何人都有荣誉感和羞耻感。羞耻感产生于“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带来的焦虑心理。为唤醒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诉求,我们从刺激教师的羞耻感入手,让老师们不断审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从而激发起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主动性。
(1)建立教师业务成长档案袋
“教师业务成长档案袋”内容由“教海点滴”“教育行动”“教育成果”三个部分组成。“教海点滴”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可以是教学日记、案例反思、教育论文等;“教育行动”记录自己参与的教育教学实践,包括教学研讨、阅读经历、外出学习、业务竞赛等;“教育成果”记录自己教育教学上的获奖信息、评优评先情况。
茨威格认为,一个人的羞耻心在基本点上被刺痛,那么它的余波会在不知不觉中迅速传到全身哪怕最远处的神经末梢,只要轻轻一碰,偶尔一想,都能使一度感到羞愧的人重新感到数倍的痛楚。学校建立教师业务成长档案袋(主要在40周岁以下年轻教师中实施),由老师们自行保管,充实积累资料,一学年举行一次专题会议,反思自己一年来的实践与收获。老师们在充实资料的过程中,荣誉感、失落感、羞耻感不断地被触碰,个人业务成长诉求被激发。
(2)开辟教师魅力展示台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都渴望在群体中被人认同。学校搭建展示性平台,定期展出学校优秀教师的事迹,激发教师潜在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营造教师群体争优评先的良好氛围。学校主要开辟两块专栏,分别是“教师风采”“获奖快车道”。“教师风采”是教师个人简介,每年更新一次,具体包括学历、职称、获得的荣誉、教科研成绩等;“获奖快车道”公布即时性喜讯,公示团队及教师个人获奖信息。
如此“晾晒”教师个人风采,每一次目之所及,都将微微触动自己沉睡已久的进取心。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进了,我还能原地踏步吗?失落感、危机感与日俱增,在自尊心促使下,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不断增强,整个团队也就活了。
2.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唤醒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潜在诉求,这是搞活学校教科研的前提。但是,仅此还不够,惰性人皆有之,安逸的日子谁不喜欢?我们要杜绝“听听激动、想想欲动、最后不动”的现象,搭建一系列平台,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我们推行三种校本教研策略:
(1)思
“思”,即反思,一种自醒。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对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人。我校的反思性师训策略如下:
自主反思。学校定期举行五年教龄以内新教师的课堂故事演讲比赛,现身说法讲述自己课堂中发生的故事。学校规定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每月写一个案例反思,月月有评比,月月有反馈。老师们在认真反思过程中,教学理论得到了提升,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相继得到了提高。
问题沙龙。学校教研组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专题研讨活动。首先,在全体教师中搜集一段时间以来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教科室经过整理列出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发到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手中,要求青年教师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准备好解答材料。最后,择定时间,组织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针对典型问题发表一家之言,吸纳百家之长,实现了群体共同专业发展的目的。
(2)磨
“磨”,即磨课,一种平台。
磨课的着眼点是让教师感受到一节课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研究,磨课的重点是磨教学设计,关键是看教学行为的改善,落脚点是教学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原行为阶段观课。即试点教师自己独立进行设计,上研究课,教研组全体听课、召开反馈会议,对试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行为阶段观课。先由试点教师围绕首轮研究提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设计思路,上第二次研究课,教研组全体听课、召开反馈会议,然后对这位试点教师第二次公开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进一步调整教学行为。若有必要,还可继续进行第四轮、第五轮研究。
展示性观摩。首先是优秀课例展示,在前面磨课的基础上,向全校老师们开放,由学校考评组考核,评定出相应的等级;其次是反思性说课,由试点教师执笔,在征求教研组其他老师意见的基础上,认真撰写课例,包括导言、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及策略、反思等部分;最后是评课。
(3)联
“联”,即联教,一种合力。
信息时代资源共享,我们着力软化教研组边界,教师之间,教研组之间,县内外兄弟学校之间建立“联研”制度,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加大学校之间的教学互访,加强教师之间的结对互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具体的联教策略有:
结对帮教。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面临的新问题越来越多,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面对实际,能者为师,讲求实效”的新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我们学校的结对帮教工程分两类,一类是名师带徒,实行一对一的帮教活动;另一类是“青蓝工程”,中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领雁工程。我校有各学科市级以上领雁教师,曾接受过学科技能专题培训。学校有机地利用这一本校名师资源,成立以领雁教师为首的一个个研究团队。各团队开展主题研究活动(先确立研究主题,然后展示研究课、学术主题报告等),参加学校优秀团队评比。
互访联谊。教师为研究解决问题而向有关学校的教师发出邀请或要求访问。这种互访的联片教研,大大增加了教师间的交流机会,也使合作程度大大加强。从教学互访的效果上看,无论被邀请还是被访问,主客双方都进行了认真学习和准备。目前,这样的互访在我校渐渐兴起。我们和鹿山小学、逸夫小学、崇仁镇校等学校都有互访交流活动。
3.健全教师业务评优制度
为确保校本教研工作切实有效,学校上下除了统一思想,健全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外,还举行“优秀研究团队”“优秀青年教师”“教科研能手”等一系列评优活动,竞赛促发展,使学校外在的压力最终转化为教师自身的内在意识和动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助一臂之力。我们的主要措施有:
理念创新。“以学评教”,大胆地将观察课堂的目光由教师转向学生。
组织落实。学校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教科室主任、教导处主任为副组长,语文、数学、术科大组长为成员的教师专业发展考评小组。
实施“快乐教育六年 幸福相伴一生”,重点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观念,改革堂教学模式,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除搞好基础文化课教学外,还要特别关注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严格遵守《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办学40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一、三个建立——为快乐教育奠定基础
1.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的坚实基础,是学校内部的“法律文书”。为了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制定、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如教职工出勤制度、教职工考核细则、班主任考核细则等。
2. 建设两支高素质队伍:行政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一代师风,影响着一代人风。学校的良好运作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作为基础。因此,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关键。首先,确立师德导向目标:“德高为师”。以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用这六条标准衡量教师言行,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力求达到这个高度。其次,建立师德导向机制。师德建设的导向机制包括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等。建立教师师德培训档案,制定配套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3. 健全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是教育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监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教学常规检查通报制度、常态课堂教学情况抽查与反馈制度、学生学习质量抽查与分析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科学段学习目标检测与分析制度、建立学生学习能力测查与分析制度等。
二、五个一——为快乐教育提供保障
1. 确立一个目标:做最完善的自己。教师校本培训能否有效开展,确立共同目标是前提,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是关键。学校经过广泛讨论、酝酿,确立了“做最完善的自己”的培训目标,并根据学校年轻老师多、发展潜力大的实际,提出了合格教师“四个”(会教书、会育人、会服务、会发展),教师个人基本素质“四个会”(会想工作方法技巧、会上高水平的观摩课、会说工作心得体会、会写实践经验文章)等具体要求,引导教师了解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2. 探索一种模式:以“教育教学论坛”展评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从2008年启动了“教育教学论坛”展评活动,效果甚好。其主要特点有:“论坛”活动目的“三突出”。一突出实践,二突出实用,三突出实效;“论坛”活动专题系列化、梯次化。关注教师成长,落脚校本研究平台;“论坛”活动坛主多元化。每届论坛或每个专题设立坛主进行主讲,坛主可以是专家、领导、教研员,也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家长;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论坛”活动形式多样化。论坛活动根据实际需要变换活动形式,如才艺展示、基本功大赛、课堂教学展示、研训教一体化等等。
3. 营造一种氛围:由“他培”到“自培”,再到“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师“自培”。由此,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做了以下尝试:首先,开展教师自主发展能力培训。其次,建立教师个人特长资源库。每个教师能成为最好的自己,重要的是扬教师专业之长,发现特长并总结出来。每个人的特长集中起来就是学校的群体特色。本着这样的理念,学校让每个教师申报或发现自己的特长项目,集体再进行设计、强化、包装,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成功和自信,使原来被共性知识培训淹没的教师个性特长显露出来了。
4. 提升一种境界:问题即课题,把工作做实、做细、做精。首先,做好课程研究。实践证明,教师进行专题研究活动是将工作做实做精的好方法。学校特意给各学科安排了专门的时间、地点、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如,研究教材、处理教材、学生分析的研究;加强教师的集体备课。每位教师要研究每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并进行练习设计,将这些研究转化为授课实践加以落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其次,做好小课题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是将工作做细做精的好方法。鼓励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思考教育实践、总结教育行为、提升教育理论。为此,就是要求教师以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育论文等形式勤动笔,勤思考,使他们关注问题并付诸行动。
5. 建立一种机制: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以“教师为本”促进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是校本培训能够长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主要从竞争激励、成就激励、评价激励三个方面激励教师。
三、三项措施——把快乐教育落到实处
1. 改进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学校全面落实“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整体优化快乐的课堂结构,探讨实施快乐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方法,打造了开放式、多元化、自主参与、张扬个性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构建和谐的课堂必须做到:一是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二是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三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把握“三度”,精心设计作业。我们要求在作业布置上把握住三个“度”:(1)适宜度。课堂作业应紧扣本课的教学实际,力求在课上完成。课外作业(家庭作业)要控制作业量,不得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特别是机械重复地抄写作业必须杜绝,不得有偏题、怪题。(2)新颖度。精心设计,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作业按场合分有课内、课外作业两种,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要做到:“讲科学、重实效、严要求”。书面作业形式以外,应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布置动口、动手的实践作业,如调查、观察等。重视课外阅读,重视实践与创新,突出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3)满意度。教师将布置作业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当天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大小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可多可少,可自行设计,也可广泛参考。基本要求:做你喜欢做的作业;做你自己认为真正需要做的作业;做你能够完成的作业。这样的让作业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才艺特长、张扬个性,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趣事。
3. 打造两个环境,和谐六个关系,积极营造“和谐乐园”。两个环境:(1)打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学校从“交通安全教育”入手,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走在学生前,工作做在问题前”的管理理念;实行“三空值勤制”,校领导以身作则,在大门口执勤,接送学生过马路;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学生组成“小交警”、“文明劝导队”,同交警一起走上街头,维持放学交通秩序,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材料,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把交通安全知识带到千家万户。(2)打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为强化学生的环保理念,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学校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定期发放环保知识宣传材料,开展“共建美好家园”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清洁绿地,宣传环保知识,举办征文、手抄报比赛和以环保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学校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内干净整洁,绿草如茵,教室内、走廊上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起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现阶段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不良习惯的形成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做法,阐述了责任教育的途径和责任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责任感 身心健康 责任教育 第二课堂 以身作则法 潜移默化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中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锻造成为受社会欢迎的有用人才。因此,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不论是对现行的教育改革还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内容
1.对自己负责任。中学生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充实的高价值的人生。作为中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主要任务,也是公民的义务,只有学会了本领,才能谈得上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尽更大的责任。为此,要经常研究自己的学习现状,研究影响自己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优化自己的学习心理,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争取考入理想大学,去回报老师、父母、社会,回报祖国和人民。
2.对他人负责任。北宋哲学家程颐说得好:“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学问。” 与人为善、和睦共处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要学会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助人为乐、礼貌待人;要学会关心,关心同学,关心长者,关心一切需要关心人。要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要有“你得到帮助,我得到快乐”的胸襟。
3.对社会负责任。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个人的一切来自社会,作为社会的一员,要努力回报社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作一个讲文明、有修养的合格的社会中的一员。要主动去关心社会,爱护一切公共设备,讲究公共道德和公共卫生,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敢于同坏人坏事斗智斗勇,做一个有道德、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责任教育的途径
1.着眼课堂教学,寓责任教育于教学之中。这是责任教育的主渠道,各科教学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确定责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重点。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恰当地选择教法,将教材中所隐含或显露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因素讲清讲透,达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同时,在教学中,各科教师要有目标、有价值,要求一致,才能使学生的行为有所依据,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是错,也便于教师指导和检查,使教师的要求成为学生自我矫正行为的一面镜子。教师应该按统一的标准,时时提醒学生按要求去做,进行规范化训练。这样,学生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对坏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矫治和防御的作用。
2.利用第二课堂,在各项活动之中实施责任感的教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之外,还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训练和加强。比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是要学生会背,而是要使他们从心里领会和接受,懂得行为规范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应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础,做人的许多美德都源于习惯。而少年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将会对一生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只有懂得了这些道理,才会自觉地去遵守,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三、责任教育的方法
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主题系列活动为载体,建立具体而详实的责任目标。实施责任教育的具体方法如下:
1.理论与实践结合法。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体会教育理论,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古今中外的传统美德故事,研究与其学生成长的必要性。如开展的责任教育论文大赛,在每个学期举行班主任关于责任教育的论坛,使我们的老师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要增加家长学校开课的次数,让家长也成为对学生实施责任感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我们的老师要用所学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之中补充完善理论,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榜样示范发现法。要总结典型,树立榜样,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比如以我校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典型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以他人的模范行为作为榜样,影响受教育者的责任心、责任感和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