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育美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美是劳动的产物,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自由创造的生动的形象体现。体育与美学都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紧密相连,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展的关系。美的基本形态有三种: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本文就体育与美学原理以及上述美的三种基本形态关系;对体育美学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体育中的美学原理
1.1什么是美及美学原理。古汉语的“美”字,本意为头戴羊角或羽毛载歌载舞的大人。这告诉我们,美是人的形象,美的本体之根源深深扎在人的话动之中,美的问题的解决,前提是人的问题解决。美学家独德罗认为,美在关系,美是关系,关系越复杂,事物就越美。换句话说:美以关系为转移,随关系而产生、增长、发展而变化。由于这种变化能引起人类的精神愉悦,这样精神愉悦就是美感,能引起人的精神愉悦的对象,就是美。
美学原理是以事物形式各部分之间的和谐、对称、均衡、秩序和适当比例的方式存在着,并可用严格的数量表达出来。身体的美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1.2美的形态和层次结构。美的形态和美感。美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种基本形态,在各基本形态之中,又可以分为许多小的形态,例如;自然美有山水美、生态美、人体美、等等;社会美主要有人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以人为中心的环境美、生活美等,艺术美有文学艺术美,电影艺术美,戏剧艺术美、音乐艺术美、绘画艺术美、建筑艺术美、肢体艺术美等。自然美一般是由各试各样的自然物和人的物化劳动组成;社会美主要是由人的思想、意识、情感,以及他们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体现;艺术美则主要是由客观现实生活在艺术家的头脑中的反映、人们的创造力和各种必需的物质材料组成的,因此,他们是不同的美的形态。这样,审美者能获得的美感也就具有多种多样和丰富性。
二、美和人的本质
谈到美,就必然要谈到人。美和人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不用说,社会美本来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积极因系,艺术美本来就是人类智慧的一种结晶,就是自然美也是和人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和美的联系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恩格斯有一段话,恰当地说明了人和美的关系过程:只是由于劳动,由于和日新月异的动作相适应,由于这样所引起的肌肉、韧带以及在更长时间内引起的骨骼的特别发展遗传下来,而且由于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从愈来愈新的方式运用于新的越来越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恩格斯的这般话告诉我们:“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即体育、劳动创造人体美。
三、体育与自然美——人体美
3.1人体美的先行者。人的自然美很早就进入人的审美视野。西方在古稀腊时代,人体美的欣赏蔚然成风。希腊人抱着“肉体有肉体的庄严”的信条,以一种天真无邪、纯洁坦荡的态度,对待人的形象。他们在明媚的阳光下,在潋滟的大海边,在公开的竞技场上,常常素身毫不感到羞涩和可耻。他们普遍推行促进人体美的教育制度,规定男女青年必须进行健美训练,必须练出人的体魄和风度。对于没有经过健身场锻炼的人被看作是缺乏教养者。对具有虎背熊腰的躯干。丰满宽阔的胸部,结实隆起的肌肉,粗壮有力的四肢,是获得美男子称号的重要条件。有时,还把战场上和运动场上的胜利者塑成裸身雕像,安置在庄严的神殿里,当作高于一切其他形象的最自由的最美的形象来欣赏。
3.2人体美是一种自然美。人是自然界的成员,人体美是一种自然美,它是一种形式美,人体美包括容貌、体型、姿势的美,人的容貌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基本上是不可改变的;人的体型虽与遗传基因有着重要的关系,然而是可以有所改变的。人体美是健与美的结合,健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美离不开健,很难想象瘦弱不堪和臃肿虚胖的体型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吗?
3.3体育与人体美。健美的人体不仅具有坚强的骨骼、发达的肌肉,秀丽的发肤和健康的气色,具有匀称的形体和优美的身体轮廓线条。健美的体形集中地体现着对称、均衡、比例、和谐等形式美的规律特征。古稀腊人以健美的人体为模特儿的人体塑像如《掷铁饼者》、《米洛岛的维纳斯》等,以现代从事健美运动、竞技体操等体育运动者的体型。他们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赞叹,是由于具备丁上述人体美和各种形式因素,他们之所以具有健美的体型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长期科学地进行最有利于增进人体美的体育运动,即使是长期进行其他的体育运动(如打球、跑步、游泳等)他们的体型能达到健美的。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也证明长期科学地坚持体育锻炼对人的肌肉骨骼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能够增进人体美。
3.4体育与姿势美。体育运动是增强人的体质的有效方法,这包括人的体格和机能。体能是有机体在身体活动中表现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攀、爬等。体能的增强必然会对人的姿势美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是说体育运动会使人的动作姿势(坐、立、行等姿势)更加正确、矫健和优美。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体育运动是人体美的有效方法、体育与人体美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四、体育与社会美
4.1体育与社会美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社会美,也称内在美,心灵美,精神美或人格美。体育与社会的关系,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体育与人的内在美的关系上。
体育是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对人有着多方面的教育作用。首先,整个社会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舆论,通过有关教材,体育竞赛中的道德要求、新闻报道和评论以及群众言论反映等,教育和培养人们逐渐具备高尚的体育道德品质。同时体育运动要求人体不断克服体力和精神上的障碍,这可以培养人刻苦、顽强、坚毅、勇敢、果断、自信心、自制力和进取心等意志品质。由于体育运动,往往是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培养着人的组织纪律性,协作精神和集体精神,而且体育竞赛有着激烈对抗的特点,一方面培养了人们拼搏和争胜的精神,另一方面从道德规范和赛场纪律则制约人的不道德行为,培养人公正、诚实、谦虚、礼貌和友好的优良道德作风。通过国际性的体育竞赛还能激
发人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这都说明体育能够培养和充实人的内在美。
4.2人体美与社会美。前面已说过人体美是一种自然美,但由于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体美就有了深刻的社会性。人民体质的强健、体型和姿势的健美不仅反映民族健康水准,而且反映了民族精神面貌和气概,是社会精神文化的标志之一,所以人体美也具有社会美的意义。
4.3体育是构成社会美的有机体。体育与社会美关系密切且涉及范围很广,它们还表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两个文明方面。体育属于文化教育的范畴,是构成社会精神的内容之一。社会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人民体质逐步增强;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发展和体育科研进步,这都是社会体育事业兴旺发达的具体表现。同时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高尚文明的社会活动。无论是直接参与还是从旁观赏体育活动,都能使人们精神得到调节,身心得到愉快,性情得到陶冶,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积极参加和欣赏体育活动也是人们脱离低级趣味,追求高尚情趣的表现。综上所述,体育对增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是构成社会美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体育与艺术美
5.1体育具有艺术美。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集中反映,是最高级的美。体育不仅有健身等实用价值也有艺术的审美价值特别是艺术性较强的体育运动如竞技术体操、技巧、武术、跳水、花样游泳、花样滑冰及球类运动等,运动之所以具有艺术类的性质是因为有着表演艺术,比较类似于舞蹈和杂技艺术形式美的具体特征。
5.2体育中的人体艺术美。体育运动是人的身体练习活动,人体是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物质材料。因此体育的艺术美体现在人体美上,主要是以人体美为内容的形式美。首先运动员发达的肌肉、匀称的体型、优美的线条,是人体美的典型,能够给人以健和美的感受。其次运动员的姿势:奔跑、跳跃、俯仰、旋转和翻腾等矫健有力的动态,各种优美静态的造型以及他们个人,相互之间的各种动作,和谐编排与组合不仅展示了他们体能的完美,而且充分显示了平衡、对称、和谐、统一以及节奏韵律等形式的规律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尤其是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运动项目,运动员健美的身姿轻盈动作上和谐配合的优雅乐曲,具有强烈的艺术美感是体育运动与舞蹈艺术、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也可以说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种类。
5.3体育是一种综合艺术。体育的艺术美,也表现在运动员的服饰制作上。精美的运动服装鞋帽的色彩线条。块面与样式结构的和谐组合,不仅本身是实用工艺品能给人的美感,而且有利于运动项目的特性美。某些体育项目,器械优美的造型,如武术器械、田径器械同样可以为运动的艺术美增色彩。体育建筑也是构成体育艺术美的内容之一。体育建筑是进行体育运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之一,它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之外还具有审美价值,是一种带有实用性的艺术品。宽敞明亮的体育建筑给人的崇高的美感。而它们的线条、块面、体积、色彩以及物质材料的谐调结合则具有多种形式美的特性,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是构成体育艺术美的听觉艺术。音乐在某些运动项目中,如广播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滑冰技巧的伴奏,那优美明快的节奏,抒情的旋律,配合着运动员的健美动作,把人们带进更加美妙的艺术境界。正因为体育具有艺术美,特别是观赏艺术性较强的体育运动正成为一种时尚的精神享受,受到人们的喜爱。通过观赏体育运动,人们可以充分领略到体育的艺术美、形式美。
六、美学对体育的指导作用
“阳光体育”的游戏运动美
游戏运动美,是体育本质的原始回归,是体育价值实现的开始阳光体育提倡“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体育锻炼的方式和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不拘泥于程式化的课堂教学,弱化考评,注重体育的趣味性,青少年学生在自由、愉悦的身体活动中,能够体验到游戏运动美。正如席勒所说:“人只有游戏的时候才自由,人只有在自由的时候才游戏。”[4]运动的游戏化,是体育的本质,是去“工具化”的,是非功利性的。青少年在自由、愉悦、忘我的游戏运动中,心灵参与阳光体育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友好、自然和随心所欲的交往,在“自由、自愿、自足、平等、合作、投入和忘乎所以”的境界中,体验到自由、快乐,挥洒了汗水,体验了情感,收获了健康和成长。追求游戏运动美,是实施阳光体育的切入点无拘无束的自由释放,在运动中有了运动的想象,有了想象和实践的平台,身心得到满足,有了尝试,成功,有了体验,自我的努力创造,体验到其他地方体验不到的高兴。游戏和娱乐的因素始终贯穿于体育运动之中,在没有特意指定的目标和任务的情况下,通过运动,使人身心愉悦、健康,愉快的学习,寓学于乐,最大程度激发青少年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学过程只盯着单一的目标,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青少年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需要。阳光体育中融入“快乐体育”,提倡轻体育、软体育,就是游戏理论的具体应用。推行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和运动休闲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少年,通过“游戏”形成终身体育的兴趣,张扬他们自由创造的个性[5]。阳光体育游戏化是符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
“阳光体育”的精神品格美
精神品格美是体育人文美,是阳光体育价值和目标的体现所谓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品格美,是指青少年在体育竞赛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精湛的技艺,以及鲜明的个性特色等全部表现。青少年的个性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育的一个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任务。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更加重要的是在体育教育的特定情景和常规约束下,教导学生遵守纪律、尊敬老师、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倡导弘扬体育风尚和民族精神[6]。青少年在阳光体育运动竞技中,不但能够体会到美的精神享受,还会受到精神思想的教育。精神品格美外化为青少年的行为美,表现为心灵美在激烈、富有情趣的竞技博弈中,优势与劣势、主动与被动、领先与落后进攻与防守、瞬息万变,扣人心弦,让人目不暇接,青少年发挥聪明才智,勇于拼搏,团结协作,获得了比赛的最终成功,体会到了美的乐趣。青少年在竞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养成了高尚的体育风格、良好的道德风尚、精湛的技术风格、敢打敢拼、勇猛顽强的风格、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风格。这些优秀的品格上升到非理性层面,形成了潜意识行为,形成了自我意识,成为了自觉行为。青少年在参与阳光体育的过程中,通过运动竞赛,使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得到升华,塑造了阳光的人格。使青少年成为一个性格完善的人,一个全面的人,一个社会的人,从而实现体育服务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目标。
“阳光体育”的人文和谐美
1.运用多媒体为德育课程实施增添活性元素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仅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同样适用于德育课程的实施,为德育课程实施增添活性元素。我们知道,对小学生讲党、社会主义的知识是抽象的,抽象的知识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也给小学德育工作者带来较多的困难,而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讲解可使这些困难顺利解决。例如,2012年党的十顺利召开,为了向学生宣传和讲解党的十的内涵和意义,我们用视频出示“十的动漫教育片”。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在“时光穿梭一号”飞船的带领下,领略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和秀美风景,更深刻地感受国家十年来在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学生们目光炯炯、聚精会神,这说明以图像、声音、动画等组成的多媒体手段充分感染了现场的所有学生,彻底改变了以往单纯说教、理论灌输效果欠缺的无奈状态。
2.结合多媒体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主题教育的学习兴趣和行动欲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特点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品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宝贵营养,它的最佳落脚点就是德形于行,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就得抓住过程性的时效,寻求良好途径,唤起学生的道德意识,激发学生的行动欲望。多媒体技术手段的渗入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它可以将抽象的文字教材变为图像、视频和动画等,从而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愉悦的、可以多向交流的虚拟学习情境。例如,每年三月学校在开展诚信教育时,许多班级传统的导入方式多以教师谈话为主。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兴致平淡,效果甚微。当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后,学生们精神饱满、兴致勃勃,变换的画面、多彩的视频和富有感染力的声响等整体化结合,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一个个平凡岗位上的诚信模范人物,不仅让学生们方便快捷地了解诚信的内涵与作用,更在真实具体的视频中看到社会各行各业优秀人物的诚信典范,感受到诚信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向榜样人物看齐,将诚信的品质扎根于心底,并产生将诚信落实于行动的欲望。
3.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对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有着助推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育和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重要阶段形成,因此需要各方面的积极教育和引导。多媒体的运用能让“长而慢”的德性培养提速,对德育课程的实施起着助推的作用。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用多媒体引入的励志故事、生动漫画、灵动配音等,都能引发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行为习惯。在人文精神方面,多媒体的介入往往让单一的人格教育变得有形象感、有意境感。如进行“小季布”班级故事会时,在津津有味地聆听完教师对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介绍后,学生们其实很想知道季布的真实模样和生活背景状况。教师相机而动,用多媒体出示了具有诚信品质的季布的线描画与油画的高大形象,画面完整地勾勒了他的生活模样及威武风范,学生们的崇敬之情越发明显。在环境教育方面,校门口的LED屏,滚动播放当天或当周的德育宣传语,让学生在日常活动时,见屏便能警醒自身言行。可见,多媒体运用对德育课程的实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在主题实践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前,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多媒体手段尽管是那么先进、那么独特,也只是快速有效地完成教育目标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永远都是活动的控制者和操作者,学生永远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1.把握最佳时机,避免顾此失彼
在“告别陋习,美化校园”的活动中,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了两场活动的比较。一场是让学生观看一段时长40分钟的视频,再回头来让学生评判视频中行为习惯的对错。另一场则是看一段视频暂停一下,教师就刚才的视频让学生谈谈感受,引出其中蕴涵的道理。一番探讨过后,再继续播放下一段视频。结果发现,第一场起初的十分钟,学生个个聚精会神,融入其中。但当一个片段放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松散无效形容了,大多数学生出现了观看疲惫、思维不积极的状态。而第二场采用片段式播放,每个片段的间隙,教师及时抓住教育目标的最佳点拨时机,引导学生一起探讨每个片段所折射出的育人道理。学生参与积极,现场气氛热烈,还不时掀起进一步观看的热潮。因此,多媒体技术在实际操作中要把握一个正确的运用目标,避免视频播放的时间过长而导致学生失去兴致,更失去教育的最佳良机。
2.把握一个最佳的切入点,避免泛泛而谈
多媒体技术在实际运用时,要使学生过目不忘,就要有预先的一些特殊策划,那就是把握一个最佳的切入点,使这个亮点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在举行六年级毕业典礼活动时,大屏幕上出现了六年前这批学生入队时的一个个场景。学生们很惊讶地看到儿时稚嫩的同伴与自己,一会儿嘴角抿笑,一会儿又闪着泪光,更有许多学生与身旁同学拥抱抹泪。这一环节的视频再现将现场氛围推向了,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童年的真切回忆;过往青涩的美好时光,更激起大家对母校的深情留恋。全体六年级师生及家长们无不热泪盈眶,心潮澎湃。这里,童年入队时珍藏的视频再现,就是学生精神成长、道德提升的最佳切入点,是多媒体合理运用的关键所在。
3.把握一个恰当的度,避免滥用失色
当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晨会、班队会等德育阵地时,教师就要正确处理好新旧教学媒体的关系。首先要知道,在积极倡导新媒体运用的当下,并不是否定与排斥传统教学媒体的功能和运用,而是应怀有“拿来主义”的精神和方法,使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促进、合理补充与有效辅助,力求达到1+1>2的实际效果。其次,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切不可将传统的课堂讲授演变成现代多媒体的“另类灌输”,要注重有效性和科学性,把握好一个恰当的“度”。比如,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考虑重难点的内容,更要兼顾学生实际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得德育效果达到最优化。
三、结语
语文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培养不能单单体会到、认识到,就算完成任务,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情感取向,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这就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加强引导,在教学的同时,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契机,巧妙选取切入点,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的《回忆我的母亲》一课时,为了加强这种对母亲的情感教育,在分析出作者对母亲的特殊情感之后,我搜集了多方面关于子女对家长情感的素材,放到这堂课上来,让学生感谢受一次爱的教育。比如我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当时全班学生一起跟着唱这首歌,许多学生演唱过程中还流出了激动的泪水。可以说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上了一堂情感教育课,学生既理解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也体会到了自己父母的深情,在今后也会更加孝顺父母,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动手操作,由感而发
语文课堂教学也要让学生动起来,不能只是机械地读课文、写生字,这样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就成了填鸭教学,我们可以适当地选一些课文在微机室教学。学生对计算机非常感谢兴趣,而且换一个环境上语文课,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吸引,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觉得新鲜,想知道语文课究竟要干什么,这种好奇心就决定了学生这节课会聚精会神地听课,主动地学习,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我们正好利用这个契机,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不光是从电脑上获取教师指定的内容,还亲自动手操作,学生的记忆会更深刻,而且会更积极主动。例如,《永久的悔》一节课,教师可以发动学生为最尊敬的人制作一张电子贺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再互相展示、评比一下,这样既让学生抒发了情感,又让他们亲自动手,加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加大容量,提高效率
语文课信息量大,内容繁多,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对大容量课时内容处理上显得力不从心,既费时费力,又效率低下,所以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上习题课时,许多知识需要抄在黑板上,既费时又效率低下,学生感觉累不说,一节课也练习不了几道题,会让许多学生感觉吃不饱,而如果把这些习题事先制成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观看大屏幕来做题,既解放了教师的双手,又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练习了更多的习题,强化了知识,所有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学会解题技巧,也培养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效率低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同时也可以建立以班为单位的QQ群,把课堂上用到的课件放到群共享里,让学生随时观看,课堂上没有理解的也可以在课下学习,让网络成为课堂的延伸。
四、资源共享,服务教学
网络上的资源丰富,有许多可以放到教学中来,服务于教学工作,我们只要加以甄别、筛选,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如语文教学当中,朗诵是最基本的一项能力,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很好的范本,让学生去学习、模仿,进而形成自己的能力,然而很多学生不能达到要求,而教师所朗读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这就要借肋计算机,我们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名家朗诵的视频,根据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体会,在不断的摸索中形成朗诵的能力。又如,我们也可以布置学生课下听听百家讲坛中有关四大名著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当然网络上的资源千差万别,教师在推荐给学生的时候一定要筛选、比较之后再引导学生去观看,这样有选择性地对待网络资源,既节省时间又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锄禾》,导入新课时,设计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用力的耕地,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学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对于刚才“名于心而不名于口”的心理状态立刻解决,带点字锄、汗、粒等的解释已是一触即发了。
二、充分感知,把握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而以多媒体操作,以其快速,提供信息的形象化、丰富化,然学生感知。如《会摇尾巴的狼》,利用图片,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两条线索:一条是狼怎样耍种种手段伪装自己,欺骗老山羊,最后暴露了自己的凶恶面目;另一条是老山羊怎样一步一步识破狼的伪装,认清狼的真面目。这俩条线索一前一后,就可以以五次对话设计成课件,把内容进行提炼浓缩,一次一次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体会,自己读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习自主性,在教师的鼓励中引导学生自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与提高的学习方法,有效的来学习。
三、利用多种感官,参与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争强记忆
学习的过程涉及到学习主体的知、情、意、能、行等方面因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占80%左右,而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通过其信息的动态演示,刺激多种感官引导学习过程学生接受最易途径。如:《骄傲的孔雀》,孔雀一次一次与湖中的鱼儿比美,它的动作、神态通过电教媒体都能活灵活现地展现,“骄傲”一词立刻体会。再把学生编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针对“骄傲的孔雀,湖里的那只鸟是你自己的影子啊,你骄傲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在相互交谈中,他们彼此取长补短,弥差补缺。最后,师生用质疑,答辩的形式,明白了道理,这样的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我调控与评价,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学习中发展,形成能力,有利于记忆的发展。
四、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创造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执教《燕子》时,我通过电化手段,再现小燕子的形态、叫声、飞行,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的环境中和自然环境中体会较难理解的语句,效果不错。实践证明:电视、多媒体课件等呈现方式,既形成具体又方便快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五、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探究式学习
1.多媒体教学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和信息量大的特点
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语文教材选材广泛,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都有涉及,是发展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资源。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威特罗克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如果缺少对相关教学内容的了解,就会缺少想象的凭借,就不可能理解美。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时空,将涉及各个时代和各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进而顺利地帮助他们感知美,理解美。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将与课文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源融入课堂,有效地扩大课堂容量,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而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与知识面。
2.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学环节的设计美与教学过程的节奏美
语文审美教育的审美对象是广泛的,不仅包括教材中蕴含的美,还包括教学美。教学美作为美的一种特殊形态,同样具有美的本质属性。成功、卓越、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就是美的教学。美的教学可以展示教师的个性魅力、语文素养与教学能力。美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照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通过深层次把握和挖掘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可以展示教学设计美。导入新课是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第一步。在短短的三四分钟内,怎样才能尽快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使他们迅速感知到美呢?利用多媒体导入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情境美,而且还能在第一时间就吸引住学生,抓住学生注意的目光和期盼的心。
二、精心制作声像,让学生感知美
多媒体的一个优势,就是能把课文中抽象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首先,是精选或制作美的画面。视觉是人感知美的主要途径,美感强烈的图片直接刺激人的眼睛,把美的信号传入大脑,从而达到审美愉悦。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我们要注意图片色彩的配置,图文的和谐,用笔的精细,按钮的色调、大小、字体也要与图片风格相吻合,以保证画面的整体美。如《沁园春•雪》的课件中,制作者在开始阶段展示了几幅中国北方冬天的雪景图:在广阔的背景上,雄伟的万里长城蜿蜒起伏,显示出大气磅礴之势;冰封的黄河凝然安静,雪花舞姿轻盈。这就立刻把学生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从而使之受到美的强烈震憾。文字图片的制作也要讲究。文字图片要能体现出“建筑的美”,注重文字的对称、整齐或错落有致。同时应注意文字色彩、字体、大小的变化,避免单调呆板。其次,应有良好的配音。好的配音能适当处理轻重、缓急、停顿、语气、韵律等技巧,具有音韵美和艺术穿透力,使具有视觉特征的文学作品立体化,变得鲜活起来。我们在《过故人庄》课件中,用平静缓慢的语气、恬淡悠然的基调、沉稳清晰的节奏朗读全诗,引导学生感受孟浩然的愉悦心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了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体会语言形象美
1.声音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播放配乐朗读录音,通过一定的节奏、旋律、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充满感情的语言的启迪导引,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就会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欣赏到教材中美的因素,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得到道德的感化、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润。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甚至能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文并茂,文质兼美,适合借助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进行审美教育。如教学《笋芽儿》时播放配乐朗读,以清脆悦耳的乐声反映“小小音乐家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乐曲”的情景;用悠扬的舞曲表现笋芽儿钻出地面观看春景和长大成材翩翩起舞的场面,整个配乐朗读音调和谐优美、节奏明快流畅。学生如临其境,怡情悦性,陶醉于充满自然美的大自然中。如果学生再遇到相似的自然美景,那么表现美的欲望定会油然而生。
2.画面创造美
在教学《我的战友》过程中,适时出现邱少去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的彩色图片。将画面形象和语言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为集体潜伏成功,自己强忍被烈火焚烧的剧痛而一动不动的高度组织观念。于是,这位严守作战纪律的钢铁战士形象便会自然矗立在学生的心中。学生受到了伟大崇高的灵魂美、奉献美的熏陶和感染。
通过深入英语教学课堂掌握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实际情况,多媒体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主次不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现代教学理论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当前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课件几乎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按照课件被动的“放戏”,学生成了被动的“看戏”者,教师和学生都丢失了自己。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不能的单一化,我们要始终记得发挥教师的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课件制作过于追求效果,甚至“华而不实”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某些过于抽象、死板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在多媒体的演示下更加生动,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但是教师也对这些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图像等特效爱不释手,使得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这时,多媒体没有起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反而起了副作用。所以,对于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定要注意不能华而不实,追求花样,一切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
3.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时间过长
由于新课改要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大多数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致跟风现象相当的严重。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在运用多媒体,学生一天下来眼睛都是盯在多媒体的屏幕上。学生出现视觉疲劳、头脑发昏,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一定的不利。所以,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及全盘化的多媒体教学,不但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4.教学过程中情感缺失
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与黑板被抛弃在一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教学课件按部就班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产生的一些突然而至的灵感,毕竟做课件的过程和在课堂讲授的过程是有差异的,这对一堂课而言就产生了不少遗憾。好的手工板书也是教师风格的体现,有无形感化的作用。过多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也就没有了偶像作用。所以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种媒体的各自特长,包括传统媒体,优缺互补,交互使用。
二、相应对策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上面的问题,教师应该从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从每一节英语课的教学需要出发,科学的设计自己的多媒体课件,认真的选择多媒体教学策略和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1.课件的制作和利用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而定
毕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不能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寻求感官刺激,而讲究多多益善,或制作得华丽虚空。
2.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要在教学手段方面既发扬“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的优点,又要适当合理利用多媒体,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英语教师完全可以聪明地利用计算机来克服不足,扬长避短。如,书写不太美观的老师可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或方正奥思等多媒体制作工具来设计板书;发音不够标准的教师可让学生多听与CollegeEnglish配套的磁带和光碟;绘画能力不强的老师可进行图片扫描,用计算机显示,起到与挂图同样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物为人所用”。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造学生的创新人格,是新课改精神的重要内涵。在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课堂上,程序化的电脑语言并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善于抓住和保护学生瞬间的创造性火花。要灵活运用CAI,让学生变被动地观看电脑屏幕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总之,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对于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从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认真学习多媒体运用的技巧,改正以往是失误,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肖衡,许晓敏.浅谈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0.
[4]张莉,咸洪泉,王殿坤.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01.
1.1多媒体技术可使词汇的记忆效率得以提高大部分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一种动力,而兴趣就是最好的推动力,多媒体技术集动作、声音、色彩和文字为一体,并以二维或者三维的视频展现出来,能引起学生本能的兴趣。而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正是需要这样的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词汇,而且也有利于教师高效率的实现英语教学目标。从记忆的角度来讲,动画能够刺激与人的记忆有关的大脑海马体,图片次之,文字的效果最弱。就很多英语词汇记忆的研究数据来看,要正真的掌握一个词汇的词义以及用法需要至少10次的词汇呈现,而且这样的词汇再次呈现不是简单的重复,这样的呈现最好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上下语境理解词汇的意义,但是每个课文中涉及到某个词汇的使用语境总是有限的,学生要通过长期的阅读,从不同语篇的语境中学习词汇的语义和用法,只是这样的积累过程是比较漫长的,教师要压缩这样的自然积累词汇过程,以便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个词汇的用法。而多媒体技术就是这样的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词汇知识可以很广,包含各种语境下的不同用法,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词义将集中的出现,此外还给出多个与例词相关的类似表达法及其例句。这样,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一组例词的学习,轻松快速的掌握7-8个相类似或相关的表达法。
1.2网络阅读可大大扩展学生词汇认知面语言孕育着文化,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都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就得了解这种语言所在的文化环境。这种语言语言与文化总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语言孕育着文化,每一个社会的文化又无不反映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例如,从20世纪60年代的beatnik(披头族)指在那个时期穿着反传统的一群人,到7、80年代的Yippie(雅皮士)指追求精致优裕的生活的一类人,词汇体现了不同时代美国年轻人的各自特点。国外媒体甚至还新创了一个词“Chuppies”来形容中国新一代拥有良好教育背景、收入不菲的年轻人。由于每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这也体现在语言词汇中。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语言材料都是按照大纲固定编排的,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这些比较封闭的信息。但是互联网环境将会最大限度的提供竟可能多的阅读材料,互联网的阅读材料都是可以随时检索并且随时更新的,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更加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网络阅读本书可以寻找符合自己需要的材料,树立信心,阅读多了可以轻松愉快地完成记忆浩如烟海的英语单词这一环节。
2网络环境下英语词汇学习的策略
2.1基于语料库的语料库驱动学习策略基于语料库的学习叫做语料库驱动学习。语料库为学生自学提供学习资料。它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作为学生的学习参考工具,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查找需要的知识点,它集词典、语法书和百科全书为一体。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查询快速的掌握词汇的搭配、使用以及背景知识。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还可以节省学习者的时间。;另一方面,语料库作为超文本(hypertext),很多学习材料可以显示文本及与文本之间相关的内容。
2.2基于英语学习网站的词汇拓展策略互联网上有很多英语学习网站,针对词汇方面还有很多的练习题、游戏、测试及拓展阅读等,有的网站模块还会对新词和常见的词汇进行编排,比如中国日报的新词汇模块就会罗列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新词翻译以及背景知识;VOAspecialEnglish广播中的文章播完之后还有重点词汇解释等。通过网站可以下载相应的文本以及音频,以便今后进行复习和记忆。
2.3基于虚拟语言输出环境的长时记忆策略网络虚拟现实功能可以创造相对真实的外语输出环境。例如,学生可以参加网上在线英语学习小组,通过Email的形式彼此保持交流,通过交流巩固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词汇并逐渐地转变为长时记忆信息。在书面交际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此外,很多国际版的聊天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和外国人直接交流的机会,在线英语聊天可以提高英语口语以及写作能力。虚拟现实的语言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交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己的词汇学习。
3结语
(一)借助多媒体图像,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生动的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对课文里面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形象再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知识,避免因为难以理解而对英语产生畏难心理。例如在二年级下册Unit7Food第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对美食感兴趣的心理,由教师引出话题,并在多媒体中展示并识读一些常见的节日美食的图片和词汇,引导学生踊跃说出自己爱吃的食物,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哪些是健康食物,哪些是不健康的食物,最后由教师进行因势利导的总结。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把声音、动画、图像和文字这几个要素达到有机地融合,不仅使学生能够闻声观形,而且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对于学生需要的满足以及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能够达成。所以说老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去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可能会喜欢的动画或者图像在课堂中尽可能地去使用,把学习情景创建得更具生动性,把学习的环境营造得更为新颖、优美以及欢乐。
二、多媒体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通过多媒体教学,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互动。
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一般是教师是讲授者,学生是倾听者,在这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缺少主动参与的机会。课堂秩序井然,但是缺少和谐、轻松的的氛围。对于那些对英语成绩相对较差,对英语学习存在畏难心理的小学生来说,就会感觉越学越难,越学越不会,自然也就逐渐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形式,更好地迎合了小学生爱玩、喜欢有趣东西的心理特点,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有效引导策略下,可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二年级下册Unit9Celebrations第三课时“Whatdoyoualwaysdoonyourbirthday?”时,老师可以以动画“birthdayparty”为引子,吸引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动画里的形象,并给所扮演的角色进行配音,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词汇和课文的教学。在进行教学内容涉及时,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虚拟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这种故事性的有趣情境中,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场所。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特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要注重英语读写说的全面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目前,小学英语口语表达是英语教学的重男点。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手段,设计更多的情景对话,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在教三年级下册Unit7小故事TheThreeWishes时,上课之前,老师通过出示farmer早餐的图片,教师提问,“Whatwouldyoulikeforbreakfast”?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学生说,“Iliketwoslicesofbreadandacupofmilk”,还有的说,“Ilikeaglassoflemonadeandapieceofcake”……在这种简单易懂、富有情趣的情景对话中,师生之间实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互动。教师还可以将对话情景中的部分人物话语,进行消音处理,让学生根据角色,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自行设置配音,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的末尾,教师可以把卡通人物与食物,进行放映,设置一个交际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发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进行自由的交际对话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会主动地进行回忆总结,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交流。这样,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英语知识的学以致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元素中,对于促进课堂知识教学大有裨益,而且,也为学生交际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通过运用多媒体功能,提高英语重难点的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闪烁和变色功能,把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强调,并在此基础上,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浅显易懂的讲解,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极易,同时,也能使学生的记忆力和观察力得到提高。比如,我们教授一年级下册Unit6Animals第一课时,可以在学习猫,鸭子,奶牛和马这些词汇时,通过多媒体技术把这些动物的动画或者图片搜索出来,再加上声音和文字的配套使用,从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四)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评判标准,不仅仅是看其是否拥有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更关注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无论学习能力,还是心理、性格、情操、道德,可塑性都很强。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英语能力的同时,也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地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三、结论
[关键词]多媒体、体育教学、应用
1、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不断地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使自己所用的教材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现在,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过去那种几乎只有专业人员才能掌握的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历史。近年来,由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教材去进行教学已不是新鲜事。但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体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实在太少,这中间有体育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体育课教学的大部分内容需要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来进行学习,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需要在身体运动之中去认识、理解、掌握、运用,其课堂大都是在较为宽广的运动场,这给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是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简称CAI)进入体育课堂相对于其它学科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
2、体育课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表现手法的先进性、广泛性特点,采用图形、图像使体育教学生动、形象、具体,有利于教师材的技术规格,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充分感知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掌握基本技术和技能。通常,我们选用音乐、摄像、录象、投影、课件等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媒体,这些媒体进入体育课堂关键是要找准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和教材的具体特点,合理选取切入点,使多教媒体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多媒体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比如在讲授田径的理论知识时,我自己制作了PPT教学课件,先介绍了大家熟悉的刘翔和王军霞,并播放相关视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引入新知识。接下来系统介绍了田径运动的定义和价值、田径运动的发展状况、田径运动的分类,并引导学生如何科学地运用田径运动来锻炼身体,为后续的实际训练提供理论指导。为了更好地进行理论教学,我先后自己制作了体操、足球方面的技术动作、运动生理学方面知识的PPT,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巧用多媒体,将知识与问题、任务与活动相结合
在体育技能教学时,我通常先讲解动作原理和生理基础知识,把学生对动作的认识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出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景,选择更加优美的示范动作。比如在排球运动的正面双手下手垫球的技术这节教学中,我先领学生看排球实际比赛录像片段,然后自主体验,发现问题。体验失败的感觉后,教师讲解示范垫球技术动作,让学生了解垫球的重点难点,亲身体验技能的形成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步练习,体会手臂夹、插、提的协调自然,分层讲解,由浅入深。教师创意性地给学生录像,让学生看自己动作的回放录像,找到不足,巡回一对一指导,再次讲解纠正学生易犯错误。接下来,分组训练,最后进入游戏环节。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下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交流,互相纠正动作,掌握垫球的技术,为后续的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3活用多媒体,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拓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高中体育课程要求教师要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应该根据差异合理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为此,我们高中体育课有选修内容。有的选修羽毛球,有的选修篮球,有的选修健美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而太极拳是我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凡是我校的毕业生都应该掌握,还会经常进行全校性的展示表演。我们把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体育教学视频放到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栏目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程度,回家登录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网,反复观看教学录像和动作讲解,逐步提高,保持对运动的兴趣以及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4运用多媒体,在高中体育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的技术动作是一闪而过,瞬间完成。因此一些复杂的、难度大的动作,仅凭教师讲解和反复示范,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会好些。我们可以放慢镜头,将动作分解成几部分,分步讲解,讲深、讲透,突出重难点。例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的时候,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同时滚翻时容易塌身,而教师在示范时只能一气呵成,因为只要一放慢,动作就容易失误,而如果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就简单多了。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鱼跃前滚翻”的动画片,放慢镜头,将动作分成跃起、手撑低头、团身翻、蹲立四个连贯的动作,并在每一步中都加入了重点的动作动画,并加入了一些特别的音乐,一听就知道这个动作是重点、难点。教学时先请学生观看该动画片,并逐步演示重点动作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动作,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在脑子中形成动作的概念,并跃跃欲试。在实践时,教师只需稍加示范或讲解,较之传统教学而言,便有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这样在教学中就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还能解决中青年教师的体态发胖和年龄大的教师示范动作受限制而造成的选材单一化、简单化。尤其是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发胖、年龄大的话,很难按照动作要求做正确示范,利用多媒体就不可以顺利上完一节动作复杂的实践课,这样就避免了由于教师的特殊原因而造成的不良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体育技能的形成,要经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的观察、模仿、练习。此外,教师还要纠正错误,再示范、再讲解;学生再观察、再模仿、再练习……反反复复几次以后,学生才能掌握技术动作。这种传统的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厌恶、枯燥无味的感觉。利用多媒体就不一样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一节健美操课,从准备部分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用多媒体启发学生,随音乐和动作示范的节奏踏步,在此基础上逐步交换一些简易的动作,日积月累,学生就形成用耳听音乐、用眼看示范的一种全身心运动的教学模式,这样既减少了枯燥且机械的健美操教学步骤,同时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师生在动作与音乐之中相互沟通。其他项目的教学也是一样的,可以通过多媒体,结合教学进度进行播放,有条件也可以播放一些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实况,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及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奋发向上,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为国争光。
三、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
1.1改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现代健美操内容繁多,涵盖较广,竞技健美操、拉丁健美操、形体健美操、街舞等等,都是健美操老师的授课内容,新的内容、规则与教材不断对健美操老师发起挑战。对于健美操的教学要求是在掌握基本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学生灵活应用与编创新的动作,而学生要学会一个健美操动作,必须通过“听”与“看”来感知。使用传统的教材,就需要老师亲自示范,让学生感知动作要领,但是有的教师因为年龄等因素,一些动作的完成能力也在逐步下降,而作为示范东西又必须要求完美、规范,否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学效果。甚至到了一定年龄。一些教师已经无法完成一些示范动作,而单纯的“讲”与“听”是无法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视频素材,经过编辑,制作成教案,根据教学需求在课堂上反复播放,教师只需要在侧加以讲解与指导,大大节省了教师的体力,并且多媒体教案可以暂停、反复播放,并且只需要轻点鼠标就可以,更加的灵活与便捷,学生通过教案里的图像、声音、视频,看到规范的动作演示,可以清楚、形象地看到动作要领。甚至可以才从网上搜集一些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的动作视频给学生播放,学生不出门就能看到最为规范与完美的演示,使学生树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幅提升。
1.2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模式一种遵循“带领法、示范法、完整分解法和衔接法”的教学方法,“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师生基本没有互动。而健美操的学习不光要学会基础的理论知识,更有付出大量的体力学习动作要领,学生很容易被枯燥、劳累的课堂扼杀学习兴趣,而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健美操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将图片、文档、视频等素材添加到教案当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的演示了解各风格流派,动作特点,甚至可以将动作进行分解演示,或者慢动作演示,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理论知识,观看动作演示,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与生动,教学空间也更为广阔。可以说多媒体教案按需制作、机动灵活,形象生动,实现了师生的交互与互动,运用多媒体教案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也有了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也得到了进一步激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必将得到强化与提升。
1.3纠正错误动作,解决教学难点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有教学难点与重点,健美操教学也不例外,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反复的讲,强迫学生记忆,然而因为手段过于单一,并且缺乏互动,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学生课堂上的动作练习,通过数码设备拍摄下来,然后加入教案当中,在课堂上边演示边讲解,加深学生理解,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地纠正错误动作,树立正确的技术概念;还可以将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进行对比演示,让学生资自主对比与观察,提高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进而牢记技术规范;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教材的反复播放、慢放,因此对于一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反复播放和慢放、动作分解,使学生能清晰的看到每一个动作细节,了解每一个动作完成要素,难点教学效果必然得到大幅提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轻易实现复制与拷贝,对于一些有助于解决难点教学素材,教师可以复制下来发给易出错的学生,让其课下观看与复习,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难点,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实现的。
2多媒体技术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2.1以学为主,以教为铺
现代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的主体地位,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主,以教师教授为辅,在当前的健美操教学中也应遵循此原则,强化学生的主义地位,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利用对媒体技术,编制多媒体教案,以引导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通过视频演示,图片展示,声音解释,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技术规范,但是要注意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手段,而完全摈弃了传统教材以及实际的演示与示范,而使得学生的关注点也放在多媒体技术理论上,忽视了身体力行,从而使理论脱离实践。
2.2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健美操教学的广泛应用,其灵活、便捷、形象、生动等特点特得到了健美操教师的青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摒弃传统教材,传统教材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与智慧的结晶,尤其一些基础理论教学,传统教材及传统教学方式的应用十分必要,是学生夯实理论基础的必要手段与环节,在此基础上与多媒体手段有机结合,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整个健美操教学更加系统、合理,比如在基础理论的学习中,以传统教材为基础,纳入多媒体的教学案例与动作演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内容,并感同身受,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加强健美操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其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健美操教师队伍的素质关系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新型教学方法的推广效果,多媒体技术作为新型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工具,能否熟练运用,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都关系着多媒体教案的编写质量与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多媒体软件,如:Flash、PowerPoint、CAI等,对基础的计算机与网络知识也要有所了解,比如简单的Windows系统功能,只有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多媒体软件,才能根据课堂需求编制出精细、完善的多媒体教案,才能让学生在形象生动课件观看中,获取知识。如果教师不能熟练掌握常用的多媒体软件,会出现“想讲得很多,但张不开口”的情况,即便能准确掌握教学需求,熟谙学生学习难点,但是因为缺乏技术操作能力,而无法将所知进行有效的呈现与讲授,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想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辅助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健美操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多媒体软件,并且能熟谙编制技巧。
2.4演示与讲授结合,加强师生交流
即便多媒体手段有众多优点,但是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工讲授,作为健美操教师,更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时,要适时插入人工讲授,以教师人工引导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主线上,教师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课堂氛围,适时提问,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切忌一节课全是课件演示,让学生从头看到尾,成了“阅读”课件,这样的教授方式,不管多媒体课件做得多么精美,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健美操教师要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借用其出色的交互能力,与学生进行多样化的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3结论
新媒介技术的变革带来了新旧媒介的碰撞与整合,在资本、信息和技术的流动中,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在、影响深远的社会现象。由不同媒介融合衍生出的信息产品,及其所产生的文化混合性影响着人们理解和观察这个世界的方式。这些融合后的媒介新形态裹挟着大量信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们发挥着传播的正功能,让受众获益其中;另一方面又展示着负功能,让受众沉湎与听从。对于受众尤其是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大学生而言,要确保发挥媒介的正功能,而不是功能不良,就必须提高他们使用媒介的能力,也就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何谓媒介素养?简单而言,媒介素养教育是受众在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伴随着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媒介素养被认为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而提高的技能,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是感官的延伸,那么新时期的媒介素养教育便是对传统读写素养、视听素养教育的连续和延伸。
二、大学生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现状
随着大众传播的快速发展,媒介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器”,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通道,也是大学生认知社会与世界最重要的凭借。首先对大学生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现状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对90后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的调查走访,对他们的媒介使用现状可以做出如下简单的归纳:
1.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是大学生接触时间、接触频率最高的媒体
90后大学生都是新媒体的积极使用者,他们一方面通过网络媒体获得一定的休闲娱乐与学习资料;另一方面又通过手机媒体进行简单的社交活动,尤其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对他们而言,这些新媒体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媒介方式,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2.在融合媒体的语境下,大学生张扬个性,善于创造性使用媒体
由于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大学生对融合信息产品兴趣颇浓,包括电子杂志、播客、网络小说等形式,都是他们喜欢探索和尝试的新媒介形态。但这种创造性使用仍然只是简单创造,甚至是基于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一旦发现更有意思的信息产品,便会转移兴趣。
3.对于媒介以及媒介讯息,大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弱
面对媒介形态的日益丰富,大学生对不同的媒介有着不同的信任度,总体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但更信赖传统媒体。同时,他们对于网络流行文化基本没有抵抗力,甚至会不加批判地全盘吸收。对媒介与媒介内容盲目跟风,缺乏理性思辨,这是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不足最重要的体现。根据以上简要分析可以得出,当前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选择媒介的问题上,大都无法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介,而是集体对网络等新媒体缺乏免疫力;在理解和质疑媒体的问题上,有盲目跟风的现象,缺乏理性的批判思考;在创造和生产的问题上,媒体更多地被大学生当成了休闲娱乐的工具,而非提高自身素养、丰富完善自己的有效途径。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几种发展路径
传播学大师威尔伯施拉姆提出:“大众的基本责任,是运用一切可能性,使自己成为机警而又有能力的阅听大众。”但要提高媒介素养,仅仅依靠大众自己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当前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媒介素养教育的普遍缺失,要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就要探寻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几种发展路径。
(一)高校教师要加强自身媒介素养
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所建构的拟态环境,以及融合媒体的发展浪潮,要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高校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以应对飞速发展、鱼龙混杂的媒介信息,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科研对自身媒介素养的需求。首先高校教师要培养媒介意识,要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恰当的媒介;其次要具备媒介认知与媒介运用的能力,了解传播环境,利用媒介来进行制作和创作;最后要培养对错误或者不健康信息的批判与反思能力。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构建,不管对于高校学生还是教师自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媒介素养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教师要成为大学生学习时的指导员及学习伙伴,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较高的媒介素养。
(二)构建全方位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受商业动机的驱使,一些消费型媒介所推销的“低水平”的满足,让大学生获得娱乐消遣,却无法让他们精神升华、能力提升。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需要在高校构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如今,媒介素养教育也已陆续成为各国学生的必修课程。面对我国高校媒介素养课程种类和数量单一的现状,要在国内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就要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层级式培养模式、梯度教学目标和多样化课程设置策略。即对传媒专业和非传媒专业进行分层培养,对媒介素养教育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梯度教学,同时将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三)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
以数字媒体为主导的融合媒体,浸染着高校校园文化。在大众媒介文化的影响力无所不在的今天,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手段,通过提升大学生解读和使用媒介的能力,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一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传媒使用习惯,进而促进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提高大学生解读、欣赏传媒信息和传媒文化的能力,帮助他们正确辨别、选择、理解传媒信息并判断其复杂的内涵和性质;三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传播观念,主动抵制不良内容的流传,净化校园文化空气;四是增强大学生创制信息、回应传媒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利用传播为自我和发展社会服务。作为一种新教育主张和问题疏导解决手段,媒介素养教育对建设和管理高校校园文化有其独特的作用。
(四)提供大学生媒介实践的舞台
(一)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美术画面的静态劣势,通过动态化演示,进而更加生动、清晰地呈现出艺术作品,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小学生在这样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能够充分感受到美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最终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小学生艺术欣赏水平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并理解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美,进而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美术欣赏课能够通过网络手段找到丰富多彩的内容,并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欣赏到高质量的艺术图片,同时也可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反复对比,促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更大提升。
(三)拓展了小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视野
小学美术课堂所欣赏的内容具有一定广泛性,主要包含了世界各国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种美术作品。这样庞大的信息量,通过应用多媒体资源能够使学生欣赏到传统美术教学方式所无法看到的图片以及视频,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美术视野。利用提供出的大量教学内容及课外知识,扩大了美术教学内容,也使学生们得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接触到无限的艺术作品,在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深层的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了实际教学质量。
(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手段,将其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心态的改善,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从小学美术教师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在备课阶段丰富教学内容,并且可以更加准确的展现出将要学习的课堂内容,教师得以从繁重的课堂板书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时间利用在学生的实际训练当中。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原本极为抽象的美术理论知识,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理解和记忆。
二、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途径
(一)确保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多媒体技术手段拥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以及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要科学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并以此实现美术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进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结构,进一步完善实际教学过程。禁止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形式化,而是要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切实改善传统美术教学方式中严重缺少教学情境的弊端,通过图像、视频、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技术,使得美术教材更加生动、有趣味,将更多的艺术美展现在学生眼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能够深刻体会到教材深层包含的意境,进而使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被充分激发出来,与此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审美主体的心态功能,使之变得更乐于学习,更热爱美术。
(二)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打破了传统授课方式,使小组教学以及网络讨论等多种方式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大班授课形式,从而使授课范围得到扩大,其授课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所以,小学美术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不同个性较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数量、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把更多学习机会以及练习机会交由学生,最终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各自完成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使每一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培养。另外,美术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作业模式,使学生们有效利用计算机适时完成课堂作业,这将在切实提升学生美术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应时刻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意见。
(三)进一步强化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美术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时,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实物教具,这时教师只能通过口述的方式来讲解雕塑作品、建筑欣赏等原本具体化、形象化的知识,这样便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而这时学生往往还很难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便还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凭借自身连续性、动态化的特点使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去思考深层次的美术教学问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空间将会变得更大,逐渐由传统被动式接受知识转化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将机械学习有效转化成了意义学习,促进师生关系向着更加和谐、融洽的方向发展。值得提到的是,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可将其替代为教师来履行职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仍旧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在和学生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真正从课件当中摆脱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进而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