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测量大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工程测量,应用,研究
1.概论
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的智能化,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逐渐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也应进一步延伸,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需要。
2.工程测量中的数字化技术
2.1地图数字化技术
在建立各种GIS系统时,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建库工作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各工程测绘部门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已有纸制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将其输入计算机,经编辑、修补后生成相应的数字地图。当前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两大类仪器,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论文格式。
2.2数字化成图手段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常规的成图方法野外工作量大,作业艰苦,作业程序复杂,同时还有繁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论文格式。而数字化成图技术具有精度高、劳动强度小、更新方便、便于保存管理及应用、易于等特点。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成图效率。论文格式。
3.数字测绘在数字地球中的应用
简言之,数字地球就是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信息,加载于一个统一的地理坐标框架中按数字的形式存贮于计算机,任何机构或个人均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足不出户便获取所需的信息做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数字地球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技术复杂,涉及部门多,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或团体能单独承担,它需要地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技术才众多应用部门的配合。测绘作为地学和信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空间基础信息的获取、处理,向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货物等工作已历史地落在测绘工作者肩上。可以说,数字地球始于测绘。我国测绘部门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对传统测绘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数字化改造。传统的光学定位技术已被光电技术,GPS技术所取代,传统的白纸测图已被数字测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所取代,以地面测量为主向以卫星定位(GPS)、卫星遥感(RS)测绘等高技术为主的对地观测方面转变,被动的静态测量向动态的实时测量方面转变测绘部门在数字地球基础框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了全国A级、B级GPS网;完成了全国1:100万、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和数据服务设施;建立了国情和省情综合地理信息系统,研制成功了从遥感立体影像自动建立数字地面模型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研制成功了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栅格图(DRG)等“4D”产品生线。数字地球的雏形已经形成。
4.工程测量中的地理信息(GIS)技术
GIS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已成为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和地学空间信息显示的基本手段与工具。其技术优势不仅在于它的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三维可视化显示与成果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流程,还在于它的空间提示、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功能。目前,GIS不仅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技术科学,而且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在测绘、地质矿产、农林水利、气象海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区域开发与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GIS、数据库、内外一体化测图、扫描矢量化及全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为专业信息系统提供及时、准确、标准化、数字化的基础空间信息,以建立各类专业信息系统,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
5.工程测量中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应用,摄影测量产品已经从影像图等向4D产品转化,为建立各类专业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证。
6.工程测量中的遥感( RS)技术
遥感(RS)技术由于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及经济性等优势,得到快速的普及,多光谱航空摄影和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将成为对地观测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种中小比例尺地形图都可以利用遥感影像来获取,为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的城市基本地形图、地籍图以及各种大、中、小比例地形图的快速更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方法和手段。
7.工程测量中的3S集成技术
3S(GPS、GIS、RS)技术的结合,取长补短,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趋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行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GPS与RS为GIS提供区域信息及空间定位信息,而GIS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以便从GPS和RS提供的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科学的决策依据。诸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工程,其施工范围大、物流量大、施工周期长等,而3S技术为该类大型工程提供了最有效的数据及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表达决策的工具。
8.结语
伴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工程测量必将朝着测量内外作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数字化、测量信息管理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勇,胡建国.GPS技术的新进展[J].测绘工程,1996,(2).
[2]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李青岳.工程测量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吉林省地理信息工程院1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2
[论文摘要]20世纪末,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工程测量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着重阐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给工程测量学带来的变化。
[论文关键词]数字化 工程测量 应用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大量投入运用,在工程上可以利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软件来实现测图的自动化控制即数字化测图。随着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工程例如:水电工程、土地规划管理、城市土地规划、环境工程和军事工程等部门开始使用该项技术。工程测量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测绘科技本身的进步,为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使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
一、数字化测图的组成及功能
(1)数字化测图系统构件。
主要由数据采集系统:全站仪或高精度GPS;数据后期处理系统:计算机和软件件;图件输出系统:工程打印机这三大部分组成。
( 2)数字化测图系统功能。
主要有数据采集与输入;地图编辑;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地形分析;数据显示与输出等功能。
二、先进的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80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激光水准仪、全自动数字水准仪、记录式精密补偿水准仪等仪器的出现,实现了在几何水准测量中自动安平、自动读数和记录、自动检核测量数据等功能,使几何水准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激光准直仪和激光扫描仪在高层建筑施工和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仪器。国产JDA系列多功能自动激光准直仪,具有6种自动保持精度的基准,可用于高层和高耸建筑的轴线测控;滑模测偏、测扭、水平测控;构筑物与设备安装放线控测;各类工程测平,结构变形观测等。陀螺经纬仪是用于矿山、隧道等工程测量的另一类主要的地面测量仪器,新一代的陀螺经纬仪是由微机控制,仪器自动、连续地观测陀螺的摇动并能补偿外部的干扰,观测时间短、精度高,如Cromad陀螺经纬仪在7min左右的观测时间能获取3″的精度,比传统陀螺经纬仪精度提高近7倍,作业效率提高近10倍,标志着陀螺经纬仪向自动化方向迈进。
三、数字化测图的作业模式,作业过程和优点
(1)数字化测图的作业模式
①电子平板作业模式:该模式是将笔记本电脑通过电缆与全站仪连接,观测数据直接进人电子平板在成图软件的支持下,现场连线成图。②绘制草图作业模式:该模式是在全站仪采集数据的同时,绘制观测草图,记录所测地物的形状并注记测点编号,内业将观测数据输入电脑,在测图软件的支持下对照草图连线及图形编辑。③碎部点编码作业模式:该模式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给每个所测碎部点—个编号,即一个编号对应一组坐标(x、Y、z),内业将数据输人电脑,在成图软件的支持下,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测点连线形成图形。
(2)数字化测图的作业过程
①数字化测图的外作业应当尽量利用当地环境中的自然分界作为划分界限,例如可利用道路,水流等进行地形图的测绘,这样做的好处既划分了测图的单元也减少了接边的问题。
②避免过多使用钢尺量测,因为人工用皮尺等量取的速度远比不上用全站仪所测量的速度,而且使用全站仪精度也会比人工量取高很多。
③外业作业时,重点在配合上,如果测绘人员不在测站可视范围,则应该使用对讲机来传递信息,跑棱镜的人要将自己所要采集的地形地物数据点信息及时报告给测站人员,以确保数据记录的真实性。
④数字化测图时,应当加强检验校核。特别是在测区远离内业地点时,必须制定相关措施来检验校核数据。
⑤外业作业对数据进行采集时,要时刻注意地形地貌的变化,对其应进行详细地记录,避免在内业数据处理时产生问题。
(3)数字化测图的优点
不同的内外业一体化测图系统,其硬件设备的配置和软件的功能可能有较大差别。但任何一个成图系统,与以往的白纸测图相比,都具有下述明显的优点:
(1) 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
(2) 精度高。
(3) 信息量大。
(4) 信息存储,传递方便。
(5) 便于成果更新。
(6) 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用图需要。
四、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碎部测量
在测量的过程中,碎部点的取舍和测量至关重要,不必要测过多的点位,测点太多,造成成图密集,且有可能把一些不必要的点位包含在其中;当然也不能测点太少,测点太少则有可能没有把握到该地形的基本要素,因此要进行碎部测量,应该注意:
①较为规则的建筑物(正方形形状)的只对其测三点,第四点的点位测设可由电脑来完成,如果采取这种办法就要求草图绘制人员必须进行事先的观察,在观察时应注意:有些建筑物可能初看比较的方正,但实际是不规则的多边形形式,这种情况就必须对全部点位进行实测。
②对于不规则的地貌在测设工程中应尽量能多测一些点,因为传统测图时可由手工来更改或表述细节的变化,而计算机的模拟则无法做到真实并且全面的反映这些实际的地形的。
③在碎部测量中,存在的某些重要的无法通视的观测点,应当利用一定的位移来替代观测或者需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这样的点非常重要,需要测绘人员在草图上详细注记。
(2)数字化测图的内业数据处理
内业数据处理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系统对全站仪采集来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并自动快速生成图形,经修改编辑后通过绘图仪输出打印成图。主要用的成图软件有南方CASS和清华三维等。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
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GEOMAP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图、工程地形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籍图、地下管线图等各类图件的自动绘制。系统可直接提供纸图,也可提供软盘,为专业设计自动化,建立专业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五、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80年代以来,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完善,使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长期以来用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3维坐标的、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的GPS技术所代替,同时定位范围已从陆地和近海扩展到海洋和宇宙空间;定位方法已从静态扩展到动态;定位服务领域已从导航和测绘领域扩展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广阔领域。在我国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GPS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GPS技术。随着DGPS差分定位技术和RTK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AS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PS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六、数字化测图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工程测量科技进步很大,发展很快,取得了显著成绩,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世纪,是信息社会的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数字化时代以出乎人们预料的速度向我们走来,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方法。地形测量计算机成图技术进步很大、发展很快,取得了显著成绩,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大力促进工程测量技术方法与手段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广和应用,充分利用GPS技术、数字化技术、摄影测量技术,把传统的手工测量向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不久的将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新理论应用于测绘工程。
参考文献:
[1]郑汉球,洪立波,陶福海.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我们的对策.北京测绘,1996(l).
[2]洪立波.我国城市测量技术发展与成就.测绘工程,1998(3).
[3]杨光,于野.城市基础电子地图库的建立.中国测绘,1998(2)..
论文摘要:《建筑工程测量》具有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技术发展迅速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课时少而教学任务重这一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删减有些过时不用的章节,让学生自学或进行大概讲解;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打破常规,采用互动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觉动手,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针对测量仪器更新快这一问题,教师应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掌握发展动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地条件,让学生尽量多参与实践操作。
针对建筑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经过几年的测量教学实践,随着教材内容、测绘技术、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提高,笔者就目前测量教学情况得出几点体会,并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一、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
该课程教学主要内容为测量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测量技术及原理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
专业的发展、专业课程的增多,导致每门课程的课时数减少,而测量学发展速度更快,新的测量技术、测量仪器不断产生,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来完成测量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是难以保证的。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根据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需要,确定授课的重点、次重点、一般了解和选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应本着“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兼顾测绘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如在水平角观测中重点介绍DJ6经纬仪的使用;删减测量误差传播率、测绘地形图的部分内容。选择那些在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内容进行重点精讲,同时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对在施工中应用不多的内容则进行简单介绍,不安排实验;对教材上那些已经过时不用的内容则不讲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
2.实践教学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构成了该课教学的实践环节。通过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实践,对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
课程强调测量知识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将所学测量知识上升为应用能力,在实践课中锻炼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具体能力结构为: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测量基本工作、小地区控制测量及计算点位坐标的能力,初步测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运用现代测量仪器进行民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理论教学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应力求改变过去那种以灌输为主的常规教学方式,普遍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将讲课、自学、讨论、答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方式有课堂讲授、习题课、演示课、实训等,各种教学方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每种教学方式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战场,针对测量课时少、教学信息量相对增加的现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测量教学的要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现场模拟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着。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这就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用黑板、挂图、仪器并用的教学手段来讲解水准测量、角度测量的原理和所用仪器的使用,学生理解接受快,而且汲取的知识信息量大;对于图表多、计算公式多的情况可结合挂图、投影仪;对放样部分,可结合实际工程,有机会带学生现场参观实际放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样多种教学手法,可以大大改善课堂授课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上,应以实物教学、演示教学、现场教学等为主。
(1)实物教学——通过对实物的讲解,使学生较为直观地掌握知识,如在讲授“测量仪器的构造”时,采用这种方法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演示教学——《建筑工程测量》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仪器使用教学,采用演示教学的方法是本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如在讲授“测量仪器的使用”这一内容时,就现场演示仪器的操作方法。
(3)现场教学——在讲授“施工测量”时,联系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建筑施工场地,现场讲授施工测量方法,这也体现了教学与生产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4)生产实践教学——通过生产实践,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同时,参加实际的测量生产任务,有助于学生测量技能的提高与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在建筑施工场地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而建筑施工测量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应安排一周的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根据测量工作的特点,强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集体观念,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融入了行业职业道德的教育。
三、测量教学仪器与场地
测绘仪器更新较快,性能不断提高。但各校的测量教学仪器基本上还是“老三仪”(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由于测绘仪器发展较快,目前这些测量仪器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相当少,不适合市场的需要,部分仪器需要更新。例如在高差测量:水准仪由DS3微倾式水准仪向自动安平水准仪发展;距离测量由原先的钢尺量距向光电测距仪发展。因此,各校应加大测量仪器设备的更新,让学生及时掌握先进仪器的发展动向,了解有关的操作。
测量实验应有一个典型的实习场地,地形比较丰富,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目前我校实习场地不固定,由教师临时决定,学生缺少锻炼的机会。
四、课程考核
考核内容分为理论、操作、平时三部分,各占总成绩的50%、30%、20%。
在理论考核中,除了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程度,还增加了一些实践操作内容。
操作技能考核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的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理论知识向实际动手能力的转化,关系到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目标的实现。在操作技能的考核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学生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对测量仪器构造的了解、对测量仪器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常规测量的观测方法和记录方法以及观测成果的计算等,而且要在考核中提出一些测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问题,以考核学生对施工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测量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协调发展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综合培养,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魏静,李明庚.建筑工程测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杨晓平.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手册.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周建郑.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水利工程测量 水利水电建设 测绘产品 学科发展 报告
1 引言
工程测量是研究各类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阶段以及运行管理全过程、全方位测量工作的科学技术,是一门应用测量学科,是多专业测绘的综合学科。水利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分支。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为满足水利水电开发、水资源利用保护、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防汛减灾、科研、水利工程建设等领域需求,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综合或专题信息。它是水利水电建设宏观管理、资源调查开发、水环境保护、区域经济规划、土地利用开发等不可缺少的前期基础性工作。正确认识我省水利工程测量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制定我省水利工程测量学科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对我省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防洪减灾和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福建省水利工程测量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水利工程测量历史沿革
建国以来,水利工程测量作为建设现代化水利事业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通过广大水利水电测绘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测绘专业队伍和技术力量,为福建省水利水电开发、水资源利用保护、防汛减灾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20世纪50~70年代,先后组建了福建省闽江流域测量队、精密水准测量队,晋江流域、九龙江流域、农田水利测量队,1958年以后又相继成立了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福建省九龙江规划队、福建省水利规划院以及各地市的测量队。基础测绘队伍曾达到300人左右。主要工作是承担闽江流域平面、高程网的建立和1/万流域地形图测量、负责全省各流域二、三等精密水准测量、“五江一溪”(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赛江、木兰溪)及鳌江等流域的平面和高程控制和小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1万、1:5千)的测量工作、负责晋江流域灌渠测量、九龙江流域规划及灌渠测量、相继完成了各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三、四等三角平面控制网测量、高程控制测量以及水利枢纽建筑物地形图测量等。这期间,完成的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产品有:二等水准1925公里,三、四等水准10418公里,三、四等三角点4753点,五等三角点12576点,1:5千地形图测量1578km2,1:1万地形图12046 km2,1:2.5万地形图422 km2。
进入80~90年代,面临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测绘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水利水电基础测绘队伍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整合后的测绘队伍更加精干和专业化。2000年以后,随着测绘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完善、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日臻成熟、各种数字化测图软件、系统管理软件不断推广和引进,用现代测绘先进技术逐步对传统测绘技术进行了更新,基本完成了对传统测绘产品的现代化技术改造。
2.2 测绘人员队伍及设备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全省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专业队伍约有15家,其中有2家分布在省级单位,有8家在地市级单位,其它县级单位的有5家。具备甲级测绘资质的单位目前仅有1家;乙级测绘资质的单位有3家;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的约有11家。
全省水利各部门中,专门从事基础测绘工作的专业人员约有140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有46人,占总人数的28.6%;大中专学历有54人,占总人数的38.6%;具备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88人,占总人数的62.8%,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2人,工程师43人。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水利系统已拥有多种精度和型号的全站仪61台、GPS接收机32台套、水准仪127台、经纬仪92台、测深仪7台套以及计算机、对讲机等办公系统辅助设备。仪器设备投入总资产达1600多万元。特别在“十五”期间省级设计勘测单位投入较多的财力,引进多种型号的GPS接收机,具有自动采集、观测数据自动处理功能的各种型号全站仪、可施测高精度等级的水准仪,拥有较为先进水平的测量平差计算软件和计算机数字化成图软件。这些高精尖设备的投入和使用,在“十五”水利水电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3 水利工程测量工作成效
建国以来全省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截至2006年末,全省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利工程56万处,引水工程18.33万处,水库5.45万座,总库容135亿m3,年总供水量191.57亿m3,修建江海堤防5410km,围垦滩涂造地128.58万亩。此外,还修建各类大中小型水电站6000多座,装机近1000万kw。“九五”、“十五”期间,相继完成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项目230多项,其中省重点工程的项目10项,完成的总产值约2800多万元。在基础测绘工作中,累计完成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1627公里;布设三、四等平面控制网点2329点;完成了各等级的电磁波测距导线1020公里;累计完成了1:500~1:5000比例尺的专业地形图833.4平方公里;施测各种断面数千公里。这些测绘成果,在水利水电的规划、设计、施工、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工程运行管理和决策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我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目前,正在进行的水利工程测量有全省大中小流域综合规划、全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全省中等以上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莆田木兰溪下游防洪整治工程、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工程、闽江下游北港南岸防洪排涝工程、闽江上游富屯溪、金溪、尤溪防洪工程、九龙江下游防洪工程、晋江市小流域整治工程、福州市内河整治工程、晋江、石狮、湄洲湾南岸供水二期工程等40多项水利工程;正在进行的水电工程测量有全省中小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全省风电厂选点规划、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福鼎抽水蓄能电站、福州鼓岭蓄能电站、福安上白石水电站等30多项水电工程。这些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普遍采用“3S”及数字测绘技术,高效、快速地为项目的勘察设计和建设提供数字化测绘产品。
在科技进步与创新、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水利工程测量取得的成绩尤为突出,近年来在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和福建省水利规划院两个龙头单位的带领下,对GPS、RTK、数字成图等先进设备与技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并先后获得了4项福建省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福建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省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2006年至今,两单位还成功申请承担了2项水利部“948”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项目,成功引进了瑞士安伯格TMS隧道测量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美国NAVCOM全球双频单机高精度GPS差分系统。
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观我省水利工程测量系统的队伍、仪器设备使用、技术发展水平、测绘成果管理状况,以及水利行业各部门对基础测绘的认知存在着差异,决定了水利基础测绘建设和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水利基础测绘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2.4.1 基础测绘数据落后,成果现势性不强
我省的水利水电测绘所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大部分采用54北京坐标系统或以某地区为参心的近似54北京坐标系统或称工程独立坐标系统,与国家现行的80西安坐标系统不能接轨。同时我省早期布设的等级大地控制网已经使用了二三十年,网点数量不足,长期没有复测,又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受到严重破坏,可利用率低,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之急需。
在高程系统方面,有多种高程系统(如罗零高程系统、石垄高程系统、马肚底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等)长期并存,虽有换算系数,但其精度不一,资料陈旧,造成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监测等部门使用不便和混乱。
基础测绘主要的产品成果体现在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流域内各种地理要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存的地形图成果资料,大部分为传统的白纸测图资料,部分成果资料已失去使用价值。因此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地形图成果远远不能反映经济和技术发展带来的地物地貌变化,现势性很差。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我省水利水电已建成众多包括水库、水电站、水闸、堤防等大中型的水工建筑物。长期以来,我省水工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工作主要是由工程的施工建设单位和运行管理单位施测的。由于观测队伍不稳定、仪器设备陈旧、手段落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数据综合分析处理不科学等原因,造成变形观测成果质量低劣或安全性评价不合理。特别是建设于上世纪50~70年代的水库,普遍未建立完整的大坝及库区变形观测系统,有的甚至从未进行过变形观测,各水库的其他地理数据也相当陈旧。这给现在正在进行的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和后续的运行调度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一旦发生险情将给水库下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2.4.2 专业测绘人才匮乏
人才队伍是保障工程测量成果质量的必要条件,更是进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与科技创新的基础。由于历史原因,专门从事测绘的人才多为相关专业转行从事测绘工作。近十几年期间引进的专业测绘技术人才相对较少,能够熟练应用、掌握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技术)的人才尤其稀缺。
2.4.3新技术应用滞后,科研投入不足
我省水利水电大多数测绘队伍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行业的测绘队伍相比较,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发展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在大多数地县级测绘部门,设备落后、手段陈旧,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投入不足,在现代测绘技术软件的配置上更显得薄弱,大大影响了传统测绘生产模式向现代化测绘技术更新改造的步伐,无法满足现代化水利建设对测绘产品的要求。现阶段为规划设计提供的测绘产品大部分仍停留在目视解释上,缺少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和数字化装备,水利水电系统尚未完全引进数字化测量系统,服务于水利水电建设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还没有投入较多的力量进行研究开发。
2.4.4 行业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水利系统的测绘技术管理仍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各部门在规划设计各个阶段的报告、图件以及采用的基础测绘资料未作评价、分析或审查,给水利水电建设带来巨大隐患。同时,各测绘单位间缺少交流平台,成果未能做到共享,造成重复测绘的浪费。
3 水利工程测量的发展目标和应用前景
3.1 发展目标
水利工程测量的发展目标是从传统的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从模拟测绘产品向4D产品转化,从传统的测绘产业向水利地理信息产业转化。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促进水利工程测量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换代,充分利用GPS、GIS、RS和“3S”集成技术以及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先进的测绘仪器等高新技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不断拓宽水利工程测量服务的新领域。逐步实行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实时化和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测量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促进水利工程测量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体系的形成,提高水利工程测量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升测绘对水利水电各部门需求的保障能力。
3.2 应用前景
在水利规划设计和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GPS、GIS、RS和“3S”集成技术以及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先进的测绘仪器等高新技术,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更加快速、高效地提供三维可视化数字地形图和水利综合信息专题图,从而使规划、勘察设计的工作效率、科技含量和成果质量大幅提高。
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前景。防灾减灾历来是福建水利的重大课题。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民经济可靠持续发展,“九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具有福建特色的防灾减灾五大体系(即蓄水工程体系、江海堤防工程体系、江河洪水预警报体系、中尺度灾害预警报体系、生物防御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测绘和“3S”集成等高新技术,通过逐步建立全省海堤防的水情、水库调度等专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流域三维可视化系统,在江河洪水预警报体系、中尺度灾害预警报体系、生物防御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水环境和水土保持建设中的应用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严重,因此保护水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在水环境和水土保持建设中,可以利用采集的三维数字地形图数据,建立数字高程模型,进一步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土流失等专题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水资源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技保障和服务。
4 水利工程测量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4.1 推进各大流域及区域测量基准体系建设
4.1.1 建立和完善主要江河流域、海岸、水库群的高程控制系统
针对我省高程控制系统落后、成果现势性不强的弱点,有必要在全省各主要大流域(特别是“五江一溪”和海岸线)有计划、有步骤地布设与国家高程系统相匹配、以二、三等水准网为基础的水利专用高程控制网。在此基础上,以四等水准网方式,联测已有的局部地区工程控制网,逐步完善各区域中小流域和水库群的高程控制。
4.1.2 建立和完善主要江河流域平面控制系统
平面控制网是进行各项测量工作的基础,具有控制全局的作用。未来期间,重点在“五江一溪”及主要江河流域内,根据水利水电防洪减灾、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的需要,按轻重缓急的工作原则,以流域或区域为范围,有计划地布设三等、四等GPS控制网点约400个。经整体平差后,形成覆盖流域与现有国家坐标统一的水利水电专用控制网,更好地满足各种比例尺基础测绘和工程建设的需要。
4.1.3 建立和健全全省大中型水工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体系
建筑物变形观测是水利工程测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或工程运营期间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其变形的原因和规律。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我省水利水电已建成诸多包括水库、水电站、水闸、堤防等大中型的水工建筑物。今后,以确保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安全可靠为目标,一是加强变形观测工作的技术改造,逐步应用全能激光仪、自动垂直仪、电子测斜仪等光电仪器,引进和推广近景摄影测量、电子精密水准测量、变形监测机器人、实时GPS测量等新技术的应用。二是提高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发挥计算机的强大功能,研究和建立可靠的观测数学模型,使得由单一变量统计分析发展到多变量动态的定性定量统计分析,对建筑物的安全提供更可靠的预测与预报。
4.2 加快测绘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4.2.1积极参与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在水利行业的具体表现,是带动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水利工程测量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加速自身的技术结构、生产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化。一是对已有的基础测绘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充分利用国家、地方和行业内已有的成果资料,对计划开展的基础测绘项目和需要完善的基础测绘工作做好数据的收集和采集工作;二是加速传统水利水电测绘产业向地理信息产业的转化,逐步形成一个能够承担全省水利水电地理信息采集、处理、维护、分发等任务的专业测绘队伍和基础信息中心;三是加快新技术开发和应用。鼓励和支持地理信息系统的增值开发,研制不同种类、不同尺度、不同形式的数字测绘产品,不断引进、开发和更新数据采集和管理的软硬件设备。四是加强与测绘行业内及水利行业其他专业的合作,积极参与“数字福建”、“数字水利”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五是建立测绘信息网络共享、管理与交流平台。
4.2.2 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及应用,鼓励科技创新
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及应用的主要任务是:逐步更新升级现有设备的功能与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的测绘装备与技术。逐步在全行业推广普及对高端全站仪、动静态GPS、GPS连续参考站、数字水准仪、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与处理、数字化成图、卫星遥感影像、三维虚拟现实等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应用。
加大科研力度、鼓励自主创新。随着各类先进软硬件设备与技术手段的继续引进,自主创新与独立研发的方向将向测绘生产智能化、网络化应用等高新技术领域延伸,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可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相关测量成果应用部门的独特需求,积极开展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国产化研发,争取在科研领域有新的突破。
4.2.3 注重人才培养
水利工程测量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① 引进高素质、高层次的测绘人才;② 组织培训和科技交流,提高测绘人才的学历和职称层次,形成以大专为基本、本科为主力、研究生为骨干的测绘人才队伍;③ 培养一批测绘行业科技带头人和专家型人才,并为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④ 做好注册测绘师的认定、考核工作和测绘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造就高水平的水利工程测量队伍。
4.2.4 推进水利水电测绘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设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系统, 它以空间数据为基础,可进行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叠加分析,方便快速提取用户关心的信息,通过地面模型自动生成功能及三维空间处理模块,可实现虚拟三维现实的直观演示和各种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目前,水利行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侧重于单方面如防汛、水土保持等的开发和应用。水利工程测量应充分发挥地理要素在三维可视化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联合全省甲、乙级水利工程测量队伍的技术骨干,以各大流域水利信息综合管理为研究课题,逐步建立和健全各类水利水电专题地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流域内与水相关的各类信息的统一管理,为综合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具体设想如下:
(1) 开发基于三维可视化的地理信息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流域历史的水文、气象、地理、地质、水质、水利工程、水处理工程等数据以图形形式的可视化管理,通过对模拟设备的选择查看其属性信息,通过属性查找对应的设备并定位,以利于科学决策和管理。
(2) 建立各大流域水利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滚动规划和管理,如进行大型水库淹没区实物量估算、库区移民安置环境容量调查、灌溉区实际灌溉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调查、水库淤积测量、河道演变及现状工程分布情况等,并利用水利CAD设计平台大大提高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成图效率,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加快项目施工进度和节约成本,提高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
(3) 建立各大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对水资源动态监测、数据采集、实时传输、信息存储管理和在线分析管理,根据已建立的水量、水质和水环境分析模型,以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为依据,以规范化、标准化的水资源综合数据库为基础,以水资源供需平衡和优化调度模型为内核,实现对水资源的远程控制和优化配置管理。
4.3 建立和健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行业管理体制
4.3.1建立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行业管理机构
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纳入水利规划和管理的工作范畴。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水利工程测量的测绘产品都已形成市场化,一方面给测绘行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测绘产品在监督管理上的混乱和缺位局面。各自为政造成管理机制的削弱和部分测绘产品质量的降低;重复测绘则在经济上造成浪费。因此,水利工程测量必须由水利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协调与管理,可考虑由水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采取挂靠的形式建立测管理中心,对全省的水利水电测绘(包括人员、制度、测绘基础资料、仪器设备等)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并结合各时期的工作重点,制定基础测绘计划,建立稳固的基础测绘更新机制、明确更新周期和经费渠道,使水利水电基础测绘能够及时有效地服务于福建省水利水电的综合开发治理。
4.3.2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市场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如水利工程设施、水下地形、水工建筑物、大坝变形等测绘的精度要比常规的工程测量精度要求高,同时不同的水利工程所要求的测量精度也不尽一样。因此,参与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的队伍必须在具有测绘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测绘资质基础上,充分理解行业的特点和水利工程要求,严格执行《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才能提供合格的测绘产品。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应由测绘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较高测绘资质的工程测量队伍承担。为此,建议由水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新成立的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行业管理机构来协调管理,以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市场。
4.3.3 健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成果共享机制
我省水利水电行业的测绘生产与测绘成果资料的管理一直处于各个单位各自为政的状态,未进行统一保管,时常造成珍贵测绘基础资料的遗失,测绘成果资料的应用也未建立有效的相互沟通渠道,导致了大量的重复测量,造成测绘基础资源与测绘生产力的严重浪费。健全水利水电测绘成果共建共享服务体系的主要工作包括:
(1)各省级及地县级部门应尽快建立测绘成果的计算机管理体系,对已有的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有条件的应建立专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开辟已有测绘成果资料应用的交流沟通渠道,建立测绘成果资料目录的汇交管理体系,尽可能减少重复的测绘生产,提高测绘生产效率。
(3)建立水利水电测绘行业的专业网站,为测绘生产的信息传递、资料收集、成果分发提供有效的窗口与平台。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十一五”水利水电基础测绘专项规划. 2007.
[2] 新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 2000.
关键词:RTK;坡顶线;坡底线;平面线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application of RTK technology in open pit mining and field measurement of acceptance,and analyzed the precision on applic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RTK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tuitive and fast, real-time strong point error not accumulated, greatly reduce labor intensity of surveyor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results of mapping quality.
Key words: RTK; Poding line; slope of the bottom line; plane line
中图分类号:TD17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0前言
露天矿采剥场验收测量的主要任务是:1)及时、全面地测量采剥进度并绘制成图。2)按区域、阶段平盘、工程项目、电铲号等计算实际采剥工程量。3)在验收测量图纸上量取实际工程技术指标,如工作线长度,阶段平盘宽度、采剥进度、采宽、采高、工作帮坡度、设计高程等。
这三项任务的重点是“绘图”,即绘制采剥工程平(断)面图。有了这些图,就能完成第(2)、第(3)项任务。同时图的精度好坏直接影响第(2)、第(3)项任务的完成的好坏。因此,搞好采剥场验收测量是露天矿开采的重中之重。
当前,露天矿的验收测量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阜新露天矿采用经纬仪和光电测距仪的联合进行验收测量;神华准格尔能源黑代沟露天矿采用全站仪进行验收测量;山西平朔煤矿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验收测量;霍林河煤矿采用RTK进行验收测量。
现在,GPS测量技术己被绝大多数测量单位所采用。在矿区地质测绘中,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施测首级控制,采用实时动态测量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简称RTK)施测图根点和地形点,无线电干扰源少,精度高,速度快,不受通视条件限制,作业人员劳动强度降低,效率大大提高.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露天矿采剥场验收测量概述
露天矿在剥离、采矿工作中,必须及时地测量采、剥工作面的位置,验收采剥工作面规格质量,计算岩土的剥离量和矿物的采出量。这些测量工作,统称采剥场验收测量。
图1-1采剥场平面图
Fig5-1A stripping Plans
图1-1B采剥场剖面图
Fig1-1B stripping market profiles
1.1采剥场验收测量主要对象
采剥阶段的段肩、段脚、平盘(或称工作面)是采剥场验收测量主要对象(如图1所示)。
图1-2工作面剖面图
Fig1-2 Face profile
这些对象都是空间直线和平面,要将它们反映到图纸上,需要按一定密度采集碎部点,特征位置必须采集。
1碎部点分类
(1)坡顶点反映采场阶段段肩的点位称坡顶点。
(2)坡底点反映采场阶段段脚的点位称坡底点。
(3)平面点:反映采场平盘表面现状的点位称平面点。
(4)地质点:反映地质构造及煤岩交界线的点位称地质点。
(5)机械位置点:反映验收时主要机械所处位置的点称机械位置点。
2反映主要对象的点和线
(1)坡顶线:同阶段的坡顶点顺次连成的线称坡顶线。
(2)坡底线:同阶段的坡底点顺次连成的线称坡底线。
(3)平面线:同平盘的平面点按一走的走向连成的线称平面线。
(4)尖点同阶段中坡顶线与坡底线交点称尖点。
(5)并掌点:不同阶段的坡顶线与坡底线交点称并掌点。
上面的点和线的作用与地形图中碎步点和等高线作用一样,将采剥场现状按一定精度用图的形式反映出来。它们是采剥场验收测量平面图主要要素。
2采剥场验收测量平面图
外业采集的碎步点展绘到图上后,按其性质连线,采场各阶段坡顶点、坡底点、平面点、地质点、坡顶线、坡底线、平面线、等高线机械位置点等要素的集合,经编辑分幅整饰形成采剥场验收测量平面图(如图3所示)。
图1-3霍林河金山矿某采场验收测量平面图
Figure 1-3 Chinshan Huolinhe stope ore acceptance of a measurement plan
3碎部点的测量
用RTK进行地形测图碎部测量可以不进行图根控制而直接根据分布在测区的一些基点进行各碎部点的测量。安置好基准站并输入必要已知数据(基点坐标、参考点坐标等)后即可进行碎部测量。
3.1作业依据和设备
1作业依据
作业依据主要:(1)有国家测绘局1992年6月8日《全球定位系统(CPS)测量规范》,(2)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89年1月制定《煤矿测量规程》, (3)项目合同书中有关的特殊要求。
2采用的仪器设备
采用的仪器设备有:美国天宝仪器公司生产的Trimb1e5700RTK基准站双频接收机1台,Trimb1e5700RTK流动双频接收机2台,绘图软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与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公司联合开发)一套,台式电脑1台及相关通讯设备GPS接收机在作业前均通过检测,性能和精度均达到技术要求。
3.2外业数据采集
1基准站架设
基准站架设在便于安置接受设备,视野开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和高
压输电线路,附近不得有强烈十扰接受卫星信号的物体等部位。还要考虑基准站电台的功率和覆盖能力,尽量布设在相对较高的位置,以获得最大的数据通讯有效半径。
2基准站设置
在己知点上架设好GPS接收机和天线,连好连接线,打开接收机,输入基准站的WGS- 84系坐标或北京54系坐标及天线高。待电台指示灯显示发射通讯信号,流动站即可工作。基准站接收机接收到卫星信号后,有卫星星历和测站己知坐标计算出测站至卫星的距离p真距,用观测量p伪距与计算值比较,得到伪距差分改正数 伪距差分改正数和载波相位测量数据,经数据传输发射电台发送给流动站,一个基准站提供的差分改正数可供数个流动站使用。
3流动站工作
通过手簿建立项目,对流动站参数进行设置,该参数必须与基准站及电台相匹配,然后用至少4个己知点坐标进行点校正。流动站在接收到GPS卫星信号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数据通讯电台发来伪距差分改正,数和载波相位测量数据,这个过程所需时间一分钟左右,流动站只要接收到5颗卫星和基准站信息,即可在短时间内获取所测点位三维坐标。
4经点校正工作
流动站接收机可以实时得到所测点在当地坐标系下三维坐标。测量人员在能反映采剥场验收测量主要对象的点(点间隔25m )上立测杆,输入点编码,保存数据,一个点位数据就采集完毕。
4验收量计算
验收量(采剥工程量)计算,可采用垂直断面法或水平断面法。下面具体介绍水平断面法算量。
图5-1为水平断面法计算验收量的示意图,A1B1C1D1和A2B2C2D2分别为上期末和本期末的采剥终止线。设上平盘A1A2B1B2和下平盘C1C2D2D1的面积分别为和,上下平盘之间的平均高差为。则该采剥体的体积为:
式中,、可用求积仪根据平面图求得,应根据平盘上各测点的平均高程求得。验收量即可求得。
图5-1为水平断面法
Fig5-1 for the level of cross-section
method
5 RTK内业处理
5.1RTK数据下载
将外业采集数据通过Trimb1e Gecmatics Office软件导入计算机。为了实现RTK坐标数据与绘图软件展点数据格式统一,进行如下处理:
1)应用Trimb1e Gecmatics Office软件进行输出数据格式自定义,具体格式是“点号,代码,东坐标,北坐标,高程”。
2)用Trimb1e Gecmatics Office软件实现与RTK测量手薄连接,把数据下载到计算机。
3)进行数据输出,通过编辑将数据存为*. dat格式(绘图软件要求格式),实现RTK数据和绘图软件数据格式统一,为内业成图做好准备。
5.2绘制算量平面图
用绘图软件打开上月算量平面图,启用展点命令,将上述数据文件的点位展到图上,连线、编辑成图,完成平面图绘制。
图5-2霍林河金山矿5月算量平面图
Fig5-2ChinshanHuolinhe Quantity mine plan in May
启用“选择采区边界多边形”命令,从算量平面图上选择一个范围线,作为剖面的范围,即实际算量范围。
启用“作剖面线”命令,在算量平面图上,建立相应间隔剖面线,并形成本月与上月在该剖面线上的叠加剖面,经编辑后,自动计算出该剖面两月间的面积。
启用“计算采区煤岩量”命令,自动计算剥离量。
6精度分析
《煤矿测量规程》规定在相邻两测站上进行经纬仪视距测量时,必须有1―2个测量校核点。两测站上测得同一校核点的点位偏差,在图上不得大于士1.5mm,按1: 500比例尺算量平面图换算成实地点位误差为75cm;高程之差不得大于士0.3m。RTK测点的点位中误差为士1.5cm―士2 cm,高程中误差士3cm,大大满足露天矿采剥场验收测量要求。RTK测点的点位中误差是相对露天矿首级控制点误差传递较小。RTK技术不需通视条件,可以由首级控制点直接到碎部点测量,摈弃传统的逐级控制原则,降低误差累积传递。
7结论
通过利用RTK技术对露天矿采剥场验收测量实践,得出如下结论:
1作业效率高
流动站在每个碎部上的观测时间仅5s左右,一般条件下,一台流动站一个工作日可以采集250―300个数据。用传统的测图方法击要20―30天的工作,用RTK技术仅用5天时间就可完成。
2人员少
RTK流动站仅需一人操作,基准站在设置好后自动运行,无需人员中间操作,缓解当前测量技术人员短缺局面。
3测量精度高
测量精度达到厘米级,完全满足露天矿采剥场验收测量要求,传统方法无法与之匹配。
4点位精度分布较均匀
每个点的误差均为随机产生,不会像传统测量一样产生误差积累,成果可靠。
5节省费用
用RTK技术进行测量,不需要布设工作控制点甚至首级控制点也不需太多,原先矿坑外沿至少有5―8个首级控制点(点位上需架设钢标),现有2--3个首级控制点足够,还不需要架设钢标,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参考文献
[1] 李天和,关宗江,谢世杰RTK概论地矿测绘[J].2003,19(2)
[2] 丁文利,王怀念,黄良动态GPS(RTK)测量的精度分析地矿测绘[C].2004,20(2)
[3] 林和忠RTK技术的误差分析和处理北京测绘[M].2005.4
[4] 李青岳,陈永奇.工程测量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5] 周立吾,张国良,林家聪.矿山测量学(第一分册):生产矿井测量[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7.
[6] 张国良,朱家钰,顾和和. 矿山测量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7] 吕秀建,胡维凯,温善亚GPSRTK在数字测图中的应用[C]地矿测绘.2005.1
[8] 王国祥,梅熙; GPS 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J];四川测绘; 2001年04期; 22-23+27
[9] 田佩俊,陈汉华. 矿山测量学(第二分册):矿区建设施工测量[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8.
[10]Spatial analysis for underground pipeline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国际矿山测量大会第12次会议论文,中国阜新,2004.9,SCI收录
[11]LemmonT.R.TheinfluenceofthenumberofsatellitesontheRTKGPSpositionsAustalianSurveyor.1999,6
城市景观广场在城市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是市民文化活动、休闲娱乐的集散地。城市景观广场改造工程占地面积大,其项目涉及地下给排水、电力设施、喷泉、园林景观、绿化、硬化面铺装等,施工工艺复杂,技术精度要求高。城市广场的工程质量和工期,往往受社会关注,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做好其测量工作是前提,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
通过本篇论文,以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为例,论述广场施工中测量工作的难点,针对难点制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组织测量小组,按周边测量、场内测量、放样测量关键性工作步骤的施测,同时须做好复测,记录完整的原始测量数据和测量记录,最终提供竣工测量的过程。诠释在城市景观广场施工中测量工作从总体到细部的方法和思路,为更好的做好施工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城市景观广场施工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景观广场改造基本概况
1.1城市景观广场项目特点
城市景观广场在城市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地处城市的中心重要地段,是城市地标性建筑,是市民文化活动、休闲娱乐的集散地。
城市景观广场占地面积大,通常包括硬化铺装、园林绿化、景观草坪、雕塑群、喷泉水系等工程,往往平面立体交错,在设计上力求造型独特、个性突出。
1.2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改造的特点
本项目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地处中心地段,是本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北邻新华大街与内蒙古电视台相对,东接锡林北路,西邻内蒙古国际大厦、内蒙古科技馆。其施工项目涉及地下电力设施、地下给排水设施、喷泉、园林绿化、硬化面铺装等施工工艺。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广受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关注,而且改造投入后是当年的“昭君文化节”主会场。新华广场改造工程由内蒙古工业大学设计院设计,在原有瓷砖硬化平面广场的基础上拆除广场南侧乌兰恰特电影院后,扩建为以景观园林、天然花岗岩硬化 图一:拟建新华广场平面图
为主,增设2600平方米旱地喷泉,弧形舞台、半圆型下沉活动场、浮雕墙、膜结构等, 设计思维新潮、大胆,突破原广场局限,平面立体交错,园林景观配合,彰显广场现代气息。
改造后新华广场工程总占地5.89896万平方米,硬化面积3.88万平方米,按照功能分为8个区域,具有交通、观赏、休闲、集会、观演等功能。地上设主题雕塑、灯光道路、浅水池、下沉广场、舞台斜坡草坪、浮雕墙、背景景观墙、背景柱群等,地下设大型喷泉两处、集水井一座、收水池、防水电缆沟等,铺装面层涉及花岗岩结构(花岗岩型号有278种)、渗水砖、仿木混凝土地面、雨花石路面、沥青面层等,硬化面基层均为300mm厚中砂防冻层、150mm卵石灌浆、100mmC15素混凝土,除防木混凝土、雨花石路面采用现浇, 其余为50mm1:3干硬性水泥砂浆铺装。新华广场平面位置、竖向设计复杂,材料品种多,地下干扰大,同时由于工程施工初期入场首先要开展的工作就是施工定位测量,而且贯穿施工过程,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所以施工测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至关重要环节。
2.城市景观广场测量难点
2.1测量平垂交错多
景观广场平面尺寸大,地下结构较为丰富,竖向设计往往根据实地测量确定,另外由于广场造型多是下沉圆弧、半圆上升,斜面等,使得测量工作平面、垂直测量交错,一个点位需要在土方开挖、基层布设、结构施工、面层铺装等工序反复测量定位。
2.2测量定位点多
广场平面位置分区复杂,轴线交叉点多,基准定位点多,场内的点位基准点在广场从地下到地上施工中无法长久保留,需要在每道工序施工后再从广场周边引测,在铺装工程中还要根据分区和石材的型号进行放样测量、区域闭合测量,造成广场施工中施测点位多和维护工程量大。
3.针对测量难点,采取的对策
施工测量是使工程符合工程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深刻理解广场设计的意图,建立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根据其特点,被既有道路包围,从整体到局部逐步细化,制定和实施测量方案。
3.1测量前准备工作
人员准备:配备较为有经验专职测量人员和本工程的技术人员作为测量小组,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和方案交底,明确分工。并能够熟悉和校核设计图纸,学习测量规范,通过仔细校对各项尺寸,了解施工现场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对没有明确设计的项目,给设计人员提供原始资料和设计初步方案,结合测量放线工作能计算和记录内业成果,并能绘制放线中所需要的大样图或现场平面图。
配备的测量小组人员要了解仪器的构造和原理,并能熟练使用。能够对各种几何形状、数据和点位进行计算和校核。能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并能对各种观测数据进行处理。针对现场情况综合分析和处理有关测量的其他问题。
仪器的准备:本工程配备经纬仪一台、全站仪一台、水准仪一台,钢尺一把。在使用前检查仪器有无碰撞伤痕、损坏,附件是否齐全、适用。仪器有无专业的校验单位出具的校验记录,物镜目镜有无磨痕、物像和十字线是否清晰。读数系统是够清楚,有无行差。
在实测前要进行场地的校验,对主要部件检验和矫正。
仪器使用要得当,在暴晒和小雨使用时要用雨伞遮住,架设好的仪器要有专人盯控,仪器使用完毕需立即入箱上锁,仪器出入包装箱要轻拿轻放,保证仪器在使用时不被损伤或影响精度。
3.2选择测量途径
经过分析和梳理,开展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先做好控制测量,再进行细部测量,做好测量记录和复测工作,重点从四邻周边测量、场内地下既有物勘测、场内定位测量、局部放样测量入手,做好测量的各个控制环节,确保工程按能够符合设计意图、在使用上更加合理、舒适。
3.2.1四邻周边测量
周边测量主要是通过测量清楚拟建广场的位置、高程情况,在复核规划定点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布设轴线和明确整体排水走向、分区排水走向,为施工人员提供详细高程、控制点位,以便开展分区域施工。
拟建广场是在原有广场和南侧的建筑物拆除改造扩建而成,四周与道路相邻通过花岗岩侧缘石相连,熟悉施工图后随即进行场地周边的测量工作。
周边测量主要是轴线桩的布设和高程测量。
按照设计图纸从坐标原点引出,在场边布设控制桩,在四边各设置4-6个控制桩。测量仪器采用经纬仪。控制桩位进行保护,设明显标识,并在施工过程中日常巡视检查。作为细化轴线桩和地下构筑物放样、广场硬化面基层放样的控制桩位。
高程测量是依照轴线的间距,沿四周逐点测量,A轴南北两侧共30点,B轴东西两侧共38点,高程测量时要依据轴线尺寸进行距离测量,以便对照做好测量记录和高程图,由于设计没有明确排水,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同时也是补充设计的依据,测量仪器采用水准仪和钢尺,为下一步广场纵向展开施工与周边道路整体衔接提供保证。
测量人员收集整理测量数据,经分析,由于道路是东北角高于西南角,这就决定了广场四周硬化面排水走向,整个广场的纵向设计北高南低、东高西低,通过林荫小路与内广场连接,广场中心排水通过草坪、喷泉周围的收水槽向南进下沉广场和下沉广场集水池等处收集排出。
有了总体思路,随即项目部技术人员绘制了详细的广场周边测量高程和点位桩放样图,按照设计高程的坡度计算了详细的高程点,把每个轴线交点计算布设,并进行现场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掌握,作为施工依据。
3.2.2场内地下既有物勘测
在城市广场施工中,进场定位测量前,对场内既有构筑物,尤其是在用的电缆、电缆沟、给水、排水设施、煤气、燃气管道等,通常按照原广场的竣工图用专业探测仪进行探测,人工挖探沟,测绘出地下既有管线和构筑物,采用保护措施或进行移位,保证其不被破坏。
3.2.3场内定位测量
场内测量分高程方格网的测量和轴线引入测量。场内既有地面高程方格网是入场的基础资料,作为原始资料经复核后进行现场签证,作为下一道工序的依据。随着工程进展,高程测量还包括大量的施工工序高程控制测量。场内轴线引入测量是平面位置分区放线、保证构筑物平面位置和施工的依据。
入场高程方格网以设计的轴线A1-A15轴、B1-B21轴交点作为基点进行现场实测,测量其交点高程,形成网格,作为整体场地实际标高的书面反映。其相对高程作为基层土方开挖深度、工程量计量、预算、结算的依据。其测量记录须复合、签认,同时场内测量要保留局部标准高程点进行保护,作为控制广场整体标高的标高控制点,场内高程测量,不仅有入场高程测量,同时由于土方开挖,构筑物的放样、土方回填、基层卵石灌浆、混凝土浇筑、铺装等要经常复测、校核,层层施测,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和口头交底,随时检查,确保标高精度和衔接顺畅,保证地下地上坡度走向,使新建广场流水畅通、无积水现象等。
入场平面测量是引入内轴线控制桩,加强场边控制桩的布设。场内控制桩是为了做好场内分区域线,是入场高程测量的平面控制点,是施工硬化面基层和地下构筑物开挖的部分详细布设放样的依据。所有控制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或破坏。场边的控制轴线桩加强到与设计轴线相同或局部加密,保证随时能引入场地。
有了入场高程测量和入场平面测量,整个广场分区、分段施工就可以全面展开逐层进行了。
3.2.4局部放样测量
前期的放样测量主要是根据设计图纸按照建筑物的坐标进行放样,主要测量仪器为全站仪。包括地下构筑物开挖、垫层的放样、弧形浮雕墙基础放样、舞台、下沉广场放样,集水井位置、浅水池
位置放样、硬化面分区放 图二 拟建新华广场C区放线图
样等。根据控制轴线桩,按开挖深度,分层次进行放样测量。新建新华广场的测量放样中C区下沉广场和浮雕墙放样是本工程测量放样的难点之一。广场中轴线上设舞台中心作为一个圆心,按弧度和半径辐射分别下降再逐步上升,形成中间低的下沉式观演区。在中轴线上设另一点与舞台圆心相
对是主题雕塑的中心点,作为下沉广场两侧弧形浮雕墙的圆心与下沉广场弧形相交,通过弧线和标高的变化形成广场南区错落有致的风格主题。在形成弧形方面要缩小圆心角,以微小的直线段组合成圆弧。测量的重点是计算出各个点位的坐标、标高,应用全站仪进行施测,指导施工人员进行开挖,垫层的施工、基础施工、主体浇筑等,需要多次施测、逐步细化,并根据设计图纸绘制测量基点放样图,作为施工测量记录归入施工技术档案。定位圆心在场地平整时尽可以使用,在挖土方时或建筑做法逐层升高时,圆心点被占用,需采取引线控制。
后期放样测量主要是针对广场的铺装工程,在面层下的混凝土基层上放样铺装控制线,放出高程控制点。大面积铺装之前全面复核设计轴线点和高程控制点,避免铺装衔接有误,接着细化控制线和高程点,增设辅助轴线形成场内密集控制网,根据控制轴线放出铺装控制线,就是依据设计砖的尺寸计算灰缝排出砖的块数、弹出墨线,从而控制平面尺寸、铺装工程的质量;放出高程控制点,就是依据计算出每一控制点设计成型高程,在控制点位铺贴控制砖挂线十字控制线铺贴进而大面积铺贴的过程。
铺装往往是分组分段分片进行,这个期间的测量工作除了闭合、弹线、高程交底外,在施工中要随时检查、校核,及时纠正,避免出现局部凹陷、凸起、灰缝留置不一致造成返工的现象。
3.3景观广场测量中容易忽视的三项工作
3.3.1复测测量
做好城市景观广场测量,复测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所有测量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质量监督和责任工程师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测量小组自检、互检时,所有作业成果要全数检查。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间距、纵横轴线交角及工程重点部位。本工程中分区放线后要进行区域之间联测,记录复核测量结果,减少误差。
3.3.2测量记录
在测量中要留下完整的原始测量记录、计算过程和复测记录,使测量工作具有可追溯性。测量记录不但能反应施工测量的过程,同时也能在发生错误时作为进行校核的依据资料。
3.3.3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不仅是验收和评价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的基本依据,更是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管理、维修、改建扩建的依据。
做好竣工测量的关键是,从施工准备开始就有次序地、一项不漏地归类各项预检资料,尤其是对隐蔽工程,一定要在下一步工序前及时测出竣工位置,否则就容易造成漏项。在收集竣工资料的同时,要收集各种设计变更通知、洽商记录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完工后认真做好竣工测绘工作,对照施工过程、隐蔽检查记录如实反映工程实体。
4.取得的效果
在总结城市景观广场的特点以及在施工中的难图三 建成后新华广场图片
点,采用四邻周边测量、场内地下既有物勘测、场内定位测量、
局部放样测量的途径,同时做好测量记录和复测、竣工测量等工作,使得新华广场工程施工有序推进,为工程量的计量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反映了施工过程和竣工实体,顺利完成了新华广场改造工程,同时也给“昭君文化节”按期(8月5日完工,8月6日开昭君节)提供了会场。新华广场的建成也成了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市民进行文化、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并使这座城市更有现代气息、更有活力。
5.结束语
城市景观广场在设计造型上千差万别,施工测量技术不能盲目开展,通过本文论述根据广场特点和测量难点,确定从周边到场内、从整体到局部的测量思路,保证了城市景观广场与周边道路、景物等衔接顺畅、协调一致,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3年9月1日
[2]《工程测量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李华东 2009年08月
[3]《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5年修订版
[4]《工程测量》人民交通出版社 李仕东 2009年6月1日
1引言
在传统陶瓷中,SiO2是陶瓷坯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形成的骨架,它的存在可以提高陶瓷材料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硬度、机械强度等,从而直接影响陶瓷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使用性能,同时SiO2也是各种釉料配方的重要参数。因此,准确测定陶瓷原料中SiO2的含量,对陶瓷和釉料生产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原材料的用量、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等。
不同的陶瓷原料,其SiO2的含量不同,测量方法也有多种。本文对陶瓷原料中SiO2的常见检测方法逐一作了介绍。
2氢氟酸挥发法
2.1硫酸-氢氟酸法
当试样中的SiO2含量在98%以上时,可采用此法。具体方法如下:将测定灼烧减量后的试料加数滴水湿润,然后加硫酸(1+1)0.5ml,氢氟酸(密度1.14g/cm3)10ml,盖上坩埚盖,并稍留有空隙,在不沸腾的情况下加热约15min,打开坩埚盖并用少量水洗二遍(洗液并入坩埚内),在普通电热器上小心蒸发至近干,取下坩埚,稍冷后用水冲洗坩埚壁,再加氢氟酸(密度1.14g/cm3)3ml并蒸发至干,驱尽三氧化硫后放入高温炉内,逐渐升高至950~1000℃,灼烧1h后,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后称量,如此反复操作直至恒重。二氧化硅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SiO2(%)=(m1-m2)/m×100
式中:
m1——灼烧后坩埚与试料的质量,g
m2——氢氟酸处理后坩埚的质量,g
m——试料的质量,g
2.2硝酸-氢氟酸法
当试样中的SiO2含量大于95%而小于或等于98%时,可采用此方法。具体如下:
(1)将试料置于铂坩埚中,加盖并稍留缝隙,放入1000~1100℃高温炉中,灼烧1h。取出,稍冷,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重复灼烧,称量,直至恒重。
(2)将坩埚置于通风橱内,沿坩埚壁缓慢加入3ml硝酸、7ml氢氟酸,加盖并稍留缝隙,置于低温电炉上,在不沸腾的情况下,加热约30min(此时试液应清澈)。用少量水洗净坩埚盖,去盖,继续加热蒸干。取下冷却,再加5ml硝酸、10ml氢氟酸并重新蒸发至干。
(3)沿坩埚壁缓缓加入5ml硝酸蒸发至干,同样再用硝酸处理两次,然后升温至冒尽黄烟。
(4)将坩埚置于高温炉内,初以低温,然后升温至1000~1100℃灼烧30min,取出,稍冷,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重复灼烧,称量,直至恒重。二氧化硅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SiO2(%)=[(m1-m2)+(m3-m4)]/m×100
式中:
m1——试料与坩埚灼烧后的质量,g
m2——氢氟酸处理并灼烧后残渣与铂坩埚的质量,g
m3——试剂空白与铂坩埚的质量,g
m4——测定试剂空白所用铂坩埚的质量,g
m——试料的质量,g
3重量-钼蓝光度法
重量-钼蓝光度法所测定的范围是SiO2含量小于95%。具体如下:
(1)对可溶于酸的试样,可直接用酸分解;对不能被酸分解的试样,多采用Na2CO3作熔剂,用铂坩埚于高温炉中熔融或烧结之后酸化成溶液,再在水浴锅上用蒸发皿蒸发至干,然后加盐酸润湿,放置一段时间后,加入动物胶,使硅酸凝聚,搅匀,放置5min,用短颈漏斗、中速滤纸过滤、滤液用250ml容量瓶承接。将沉淀全部转移到滤纸上,并用热盐酸洗涤沉淀2次,再用热水洗至无氯离子。
(2)将沉淀连同滤纸放到铂坩埚中,再放到700℃以下高温炉中,敞开炉门低温灰化,待沉淀完全变白后,开始升温,升至1000℃~1050℃后保温1h取出,稍冷即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重复灼烧,称量,直至恒重。
(3)加数滴水润湿沉淀,加4滴硫酸、10ml氢氟酸,低温蒸发至冒尽白烟。将坩埚置于1000~1050℃高温炉中灼烧15min,取出稍冷,即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重复灼烧,称量,直至恒重。
(4)加约1g熔剂到烧后的坩埚中,并置于1000~1050℃高温炉中熔融5min,取出冷却。加5ml盐酸浸取,合并到原滤液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此溶液为试液A,用于测定残余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和二氧化钛。
(5)用移液管移取10ml试液A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水、5ml钼酸铵溶液,摇匀,于约30℃的室温或温水浴中放置20min。
(6)加入50ml乙二酸-硫酸混合溶液,摇匀,放置0.5~2min,加入5ml硫酸亚铁铵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7)用10mm吸收皿,于分光光度计690nm处,以空白试验溶液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二氧化硅的值由绘制的工作曲线上查得。二氧化硅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SiO2(%)=[m1-m2+m3(V/V1)-(m4-m5)]/m×100
式中:
m1——氢氟酸处理前沉淀与坩埚的质量,g
m2——氢氟酸处理后沉淀与坩埚的质量,g
m3——由工作曲线查得的二氧化硅量,g
m4——氢氟酸处理前空白与坩埚的质量,g
m5——氢氟酸处理后空白与坩埚的质量,g
V1——分取试液的体积,ml
V——试液总体积,ml
m——试料的质量,g
4氟硅酸钾容量法
重量-钼蓝光度法的准确度较高,但对于一些特殊样品,如萤石CaF2,由于含有较大量的氟,会使试样中的Si以SiF4形式挥发掉,不能用重量法测定。还有重晶石以及锆含量较高的样品、钛含量较高的样品,在重量法的条件下形成硅酸的同时,会生成其它沉淀,夹杂在硅酸沉淀中。所以这些特殊样品不能用重量法测定,可用氟硅酸钾容量法来测定SiO2的含量。氟硅酸钾容量法是将试样用碱熔融,不溶性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转变成可溶性的硅酸盐,加酸后生成游离的硅酸,在过量的氟离子和钾离子存在下,硅酸与氟离子作用形成氟硅酸离子,进而与钾离子作用生成氟硅酸钾沉淀。该沉淀在热水中会水解生成氢氟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由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二氧化硅的含量。应用该分析方法时应严格控制分析条件,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推荐阅读实习自我鉴定实习心得体会
[师范实习自我鉴定][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入党思想汇报范文国家助学金申请书
·论文开题报告模板学术论文格式范文
·09实习生个人总结硕士毕业论文格式
·入党思想汇报格式12月入党思想汇报
·求职简历十大致命伤名企面试逻辑题
·论文下载论文写作发表群:45288997
白领升职4大策略
职场必读沟通技巧
(1)样品的处理是先用氢氧化钠熔融,然后用水浸取,再加盐酸酸化,然后得到样品溶液。当样品中铝、钛含量较高时,为防止氟铝酸钠和氟钛酸钠沉淀的生成,可用氢氧化钾代替氢氧化钠。氢氟酸挥发法历来被认为是赶硅的一种方法,但实践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四氟化硅和氢氟酸能共处于同一溶液中,因此,在溶解过程中,只要控制一定的体积,硅即以氟硅酸的形式留在溶液中,从而可测定硅的含量。
(2)为了保证硅的沉淀完全,加入氟化钾和氯化钾的量应过量。但氟化钾和氯化钾的量若过大,则当样品中的铝、钛含量较高时干扰情况比较严重。一般在铝、钛含量不高时,50ml溶液加氟化钾1.5~2.0g;而铝、钛含量较高时加1~1.5g。氯化钾的加入量还与沉淀时的温度有关。20℃时,50ml溶液加8g氯化钾;高于25℃则需加入10g以上。
(3)沉淀时为减少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洗涤困难,温度应低于30℃,体积不大于50ml,沉淀应在放置15min后过滤。
(4)测定的干扰一般来自铝、钛,对高铝和高钛的试样可加入氯化钙、过氧化氢、草酸铵、草酸和熔样用的氢氧化钾来代替氢氧化钠、用硝酸代替盐酸作介质的方法来消除干扰。
氟硅酸钾容量法具有快速、准确、精密度高的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陶瓷生产中的控制分析。
5比色法
当试样中的SiO2含量在2%以下时,为了得到较准确的检测结果,宜用比色法测定。比色法有硅钼黄和硅钼蓝两种。硅钼黄法基于单硅酸与钼酸铵在适当的条件下生成黄色的硅钼酸络合物(硅钼黄);而硅钼蓝法把生成的硅钼黄用还原剂还原成蓝色的络合物(硅钼蓝)。在规定的条件下,由于黄色或蓝色的硅钼酸络合物的颜色深度与被测溶液中SiO2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颜色的深度测得SiO2的含量。硅钼黄法可以测出比硅钼蓝法含量较高的SiO2,而后者的灵敏度却远比前者要高,因此在一般分析中,对少量SiO2的测定都采用硅钼蓝比色法。硅钼蓝比色法有两种,一种是用1,2,4-酸(1-氨基-2-萘酚-4-磺酸)作还原剂,另一种是用硫酸亚铁铵作还原剂,具体操作如下:
1,2,4-酸还原法:该方法是将试样分解后,在一定酸度的盐酸介质中,加钼酸铵使硅酸离子形成硅钼杂多酸,用1,2,4-酸还原剂将其还原成钼蓝,在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700nm处测量其吸光度。
硫酸亚铁铵还原法:该方法是将试样用碳酸钠-硼酸混合熔剂熔融,并用稀盐酸浸取。在约0.2mol/L盐酸介质中,单硅酸与钼酸铵形成硅钼杂多酸;加入乙二-硫酸混合酸,消除磷、砷的干扰,然后用硫酸亚铁铵将其还原为硅钼蓝,于分光光度计波长810nm或690nm处,测量其吸光度。该方法可以测出比1,2,4-酸还原法含量较高的SiO2。
比色法测定SiO2对溶液的酸度和溶液温度有严格的要求,否则得不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6硅酸钙沉淀EDTA滴定法
该法是让硅酸在pH=10时与钙生成硅酸钙沉淀,沉淀用已知过量的EDTA溶解,过量的EDTA用标准钙溶液回滴,用K-B指示剂指示终点,由加入的EDTA量和钙标准溶液的消耗量来计算二氧化硅的含量。应用该法分析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干扰离子较多,一般共存的铁、铝、钛均会干扰测定,可采用邻二氮菲和三乙醇胺来联合掩蔽。
(2)由于硅酸钙沉淀的溶解度较大,为保证沉淀完全,沉淀时体积应较小,而且pH控制为10。
(3)为使沉淀完全应加入SiO32-量60~80倍的氯化钙,沉淀时应遵循“热、浓、快”的原则,以便得到较紧密的硅酸钙沉淀。
(4)洗涤应选用pH=10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为减少洗涤时硅酸钙的损失,应尽可能减少洗涤剂的用量。
硅酸钙沉淀法操作方便,熔样可采用镍坩埚进行,滴定过程可在普通烧杯中进行。虽然在准确度和精密度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改进,但此法在厂矿的控制分析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分析方法。
7结语
陶瓷原料中SiO2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检测时应根据待测试样的具体特点来选用合适的方法,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杨东辉.长石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J].中国陶瓷,2006,5:55~56
2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李硕等.GB/T4734-1996.陶瓷材料及制品化学分析方法
[关键词]回归分析 变形监测 模型
[中图分类号] X830.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137-2
变形的物理解释主要目的是确定变形体空间状态及其变化与变形因素(或称之为作用于变形体的力)之间的关系,变形物理解释方法可以分为统计分析法、确定函数法以及混合模型法3类。本论文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沉降量与建筑物荷载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1工程概况
某住宅楼位于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国贸桥东南角,总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地下三层,地上二十二层,剪力墙结构,天然地基。从2002年4月9日开始观测,至2002年9月30日,建筑物结构施工期间,共进行了13次观测。
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法是指研究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不确定关系方法,此方法通过分析观测的变形值和外界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来建立因变量与变形因子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其数学模型为:yt=β0+β1xt1+∧+βpxtp+εt (3-0),(t=1,2,∧,n),εt~N(0,σ2)。式中,yt表示观测值变形量,共有n组观测数据;p表示因子个数。由以下几步构成: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如式(3-0)所示,用矩阵表示为:y=xβ+ε(3-1)式中,y为n维变形量的观测向量,y=(y1,y2,∧,yn)T;x是一个n×(p+1)矩阵,它的元素是可以精确测量或可控制的一般变量的观测值或它们的函数,其形式为:
β是待估计参数向量(回归系数向量),β=(β0,β1,∧,βp)T,ε是服从同一正态分布N(0,σ2)的n维随机向量,ε=(ε1,,ε2,…,εn)T。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实际问题中,其实我们并不能断定因变量y与自变量x1,x2,∧,xp之间是否确定有线性关系,在求线性回归方程之前,线性回归模型(3-0)只是一种假设,尽管这种假设常常不是没有根据的,但在求得线性回归方程后,还是需要对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检验,以给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结论。如果因变量y与自变量x1,x2,∧,xp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则模型(3-0)中的β为零向量,即有原假设:H0:β1=0,β2,∧,βp=0,将此原假设作为模型(3-0)的约束条件,求得统计量F=(S回/p)/(S剩/(n-p-1)) (3-3)
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回归方程显著,并不意味着每个自变量x1,x2,∧,xp对因变量y的影响都显著,我们总想从回归方程中剔除那些可有可无的变量,重新建立更为简单的线性方程。如果某个变量xi对y的作用不明显,则模型(3-0)中它前面的系数βi就应该取为零,因此,检验因子xi是否显著地原假设应为:H0:βi=0,在进行回归因子显著性检验时,由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当从原回归方程中剔除一个变量时,其它变量的回归系数将会发生变化,有时甚至会引起符号的变化,因此,对回归系数进行一次检验后,只能剔除其中的一个因子,然后重新建立新的回归方程,再对新的回归系数逐个进行检验,重复以上过程,直到余下的回归系数都显著为止。
3变形数据分析
在考虑到施工进度和沉降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建筑物的沉降和时间间隔以及上部荷载有直接关系,所以可以把时间作为一种影响因子,把荷载作为另一种影响因子,然后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取前11期数据作为线性模型的起算数据,令时间为自变量X1,1荷载量为自变量X2,将沉降量作为因变量Y,由原数据可知,n为11,p为2,y=(y1,y2,∧,y11)T,x为11×3的矩阵, ;
由此可以得到模型的线性方程为:Y=0.3839X1-1.4432X2+0.8574。
4实际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如果因变量Y与自变量X1和X2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那么模型(3-5)中的β为零向量,即有原假设:H0:β1=0,,β2=0,β3=0,将此原假设作为模型(3-5)的约束条件,求得统计量F=(S回/p)/(S剩/(n-p-1))(3-6),其中,n=11,p=2, , , 。将观测数据以及计算出的模型数据代入上面的计算公式中,可以得出 ,S回=203.98,S剩=0.22,并将此代入式(3-6)中可以得到统计量F=(203.98/2)/(0.22/(11-2-1))=3708.73。
假设原假设成立,则统计量F应服从F(2,8)分布,选择显著水平α为0.05,用下式检验原假设:p{|F|≥F0.9(2,8)|H0}=0.05(3-7),求得F的临界值为0.22,很明显统计值3708.73远远大于临界值0.22,所以上式(3-7)成立,y对X1和X2有显著线性关系,因此方程是显著的。
5实际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对于回归方程Y=0.3839X1-1.4432X2+0.8574来说,虽然它是显著的但不意味着它的变量也都是显著的,所以需要剔除其中可有可无的变量,重新建立回归线性方程。如果其中一个变量对Y的作用不显著,那么它前面的系数就应该取零,因此,检验变形因子是否显著的原假设应为:H0:βj=0,由公式(3-0)可估算求得:
式中,cjj为矩阵(xTx)-1中的第j个 元素,于是在原假设成立时,统计量 , ,S剩/σ2~x2(n-p-1),所以可以组成统计原假设的统计量(β2j/cjj)/(S剩/(n-p-1))~F(1,(n-p-1)),如果原假设成立,那么应服从F(1,8)分布。分子 通常又称为因子xj的偏回归平方和,选择相应的显著水平α,本文选α=0.05,查表得分位值F1-0.05,(1,8),若统计量|F|>F1-0.05,(1,8),则认为回归系数 在1-0.05的置信度下是显著的,否则是不显著的。
本文中可以求得矩阵(xTx)-1=
当j=1时,原假设的统计量为(0.38392/8.7323)/(0.22/8)=0.61,查表F1-0.05,(1,8)为0.19,很明显统计量大于分位值F1-0.05,(1,10),所以系数β1是显著的。当j=2时,原假设的统计量为((-1.4432)2/0.5236)/(0.22/8)=144.65,此时的统计量远远大于分位值F1-0.05,(1,10),所以系数β2也是显著的。
6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是针对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研究,以建筑物沉降累计值为因变量,建筑物的荷载与时间间隔为自变量对线性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实例数据的结果验证了变形分析模型在此建筑物中的可行性,为直接将影响变形的因素纳入模型提供了参考。除此之外,由于不同的建筑物荷载存在差异以及不同地区的土质抗压能力不同等原因,文中的模型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应用此模型还需要大量的实例验证,甚至对荷载因子进行变换,才能使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本文中回归分析法应用于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只是一个初步的研究,如果要将更多的变形因素纳入模型中并有更广泛的应用,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声享,尹晖,蒋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1~3.
[2]张正禄,黄全义,文鸿雁.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年11月,2~4.
[3]焦明莲,叶秋琴.基于时序分析的建筑物沉降处理.北京测绘,2009,第1期:4,15~17.
[4]陈明,李明慧.神经网络提示学习.1993.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3(5):16-19.
[5]崔锦泰.小波分析导论.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6]邓跃进.变形分析的系统论方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7]高鹏.非线性滑坡动力学特征及方法.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996,4(3):280-287.
[8]李青岳,陈永奇.工程测量学.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9]蒋征,张正禄.滑坡变形的模式识别.武汉大学学报.2002,27(2):127-132
[10]李朝奎,徐望国,曾卓桥.非线性函数空间平差方程的解法及其特征.测绘学院学报.2001,18(1):8-11.
[11]张俊忠,张建雄,宋蕾.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9月,21(3):22-25.
[12]尹晖.顾及空间和时间关联信息的动态变形模型及其预报方法.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98.
[13]苗东升.1990.系统科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GPS技术,公路测量,坐标系,坐标转换,质量控制
Abstract: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GPS technology, modern highway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GPS technology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highway engineering;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GPS technique in highway i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RTK survey of the basic principle, mode of operation and loc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parameters selection are studied, put forward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should be agilely choose all kinds of operation modes and block dynamic update loc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parameters, and the integrated use of a variety of check method, realize RTK survey results of the total quality control.
Keywords: GPS technology, Highway Survey, Coordinate system,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P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公路建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大批的现代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陆续上马。这些现代的高等级公路勘测相对于以往的传统公路勘测,具有线路更长、精度要求更高、时间要求更紧等一系列特点,需要我们加大公路勘测设计和施工建设方面的科技含量,提高公路作业的现代化水平。GPS技术应用于公路勘测是公路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GPS 定位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公路勘测摆脱繁重的外业工作,加快作业进度,提高测量精度,是公路勘测的现代化手段之一。相对于经典测量来说,GPS测量主要有以下特点:测站之间无需通视;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全天候作业。
2 GPS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GPS技术自从代替了传统的全站仪后,先后发展静态GPS、常规动态RTK、城市CORS系统等模式。GPS技术是利用空间测距交会定点原理来进行定位的。根据待定点上的接收机相对于地球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在现代公路勘测中,主要是应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和实时动态差分定位(RTK)技术,来完成传统测量方法中的线路控制、中线放样等一系列工作。GPS定位的主要误差可分为三个部分:与卫星有关的误差、接收机的误差以及电波信号传播路径带来的误差。公路工程一般包括新建公路、改建公路及扩建公路等。这些工程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工程投资巨大、内容复杂、工程量大,需要进行大量的勘测设计和施工建设等工作,而其中的测量工作一直贯穿于公路建设的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测量中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是测绘工作的重点,现代公路测量中常用坐标系统:WGS-84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大地坐标系,2000国家坐标系,地方独立坐标系。所谓坐标转换就是在不同的坐标表示形式间进行转换,基准转换是指在不同的参考基准间进行转换。测量主要涉及踏勘选线、公路初测、公路定测、施工放样以及运营后的变形监测。
动态GPS的应用前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采用GPS辅助航测成图及建立模型和GPS RTK技术与全站仪相结合
3 GPS技术在公路测量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GPS 测量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优点,在控制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GPS接收机性能和数据处理技术逐渐完善,GPS 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实时GPS测量在公路工程中可以完成多种工作:绘制大比例地形图、工程控制测量、公路中线测设、公路纵横断面测量、施工测量、变形观测。在现代公路勘测中,初测阶段主要是利用 GPS 静态定位技术代替传统的精密导线测量技术进行全线高精度的首级控制测量和加密控制测量,作为测绘带状地形图、线路定测和施工放样的重要基础。下面就在现代公路勘测应用中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期更好地发挥GPS技术的优势。
3.1公路 GPS控制网的布设特点
公路 GPS 网的等级选择:按照交通部JTJ/T 066—98《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的规定要求,公路GPS控制网依其精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四个等级。公路GPS控制网一般分二级布设。首级控制网一般按GPS二级点要求布设,加密控制网一般按GPS四级点要求布设,当然也可采用常规导线进行加密。GPS控制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按公式计算确定,它是GPS网质量检核的重要精度指标。
公路 GPS 网的布设特点:采用GPS技术布设公路控制网,与采用传统的控制测量方法布设公路控制网,两者观念区别很大,具有以下特点: GPS网淡化了“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布设原则;GPS网对点的位置和图形结构没有过苛要求;GPS接收机采集的是接收机天线至卫星的距离和卫星星历等数据,而不是常规测量技术所观测的地面点间相对观测量(如角度、距离、高差等)。因此,GPS 网不强求点间通视。
3.2公路GPS网投影变形的处理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规定,GPS的 WGS84坐标系统转换到所选的国家或地方坐标系统时,应使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相对变形为1:40000)。也即当测区偏离中央子午线大于45km时,必须考虑长度投影变形的影响。因此在GPS数据处理时,为使后续使用方便必须设法消去高斯投影变形对最后坐标成果的影响。这对公路特别是东西向延伸的特长公路,其首级GPS网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3.2.1. 常规处理高斯投影变形的方法
为了有效地控制投影长度变形,常规处理方法其实质就是建立局部坐标系统。
(1)长度变形的产生
我们知道,将实地测量的真实长度归化到国家统一的椭球面上时,应加如下改正数: ,式中表示长度所在方向的椭球曲率半径;表示长度所在高程面对于椭球面的高差;S表示实地测量的水平距离。然后再将椭球面上的长度投影至高斯平面,加入如下改正数:,式中,表示测区中心的横坐标,R表示长度所在方向的椭球曲率半径,S表示实地测量的水平距离。
这样,地面上的一段距离,经过上列2次改正计算,被改变了真实长度。这种高斯投影平面上的长度与地面长度之差,称为长度综合变形,其计算公式为
。上式表明,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所产生的长度综合变形,与测区所处投影带内的位置和测区平均高程有关。
(2) 局部坐标系统的选择
局部坐标系统通常有以下几种可选方案。
其一:选择抵偿高程面作为投影面,按高斯投影3°带计算平面直角坐标。
其二:选择任意投影带,投影面仍采用国家椭球面,按高斯投影计算平面直角坐标。
其三:选择平均高程面或抵偿高程面作为投影面,以通过测区中心的子午线作为中央子午线,按高斯投影计算平面直角坐标。
(3) 局部坐标系统的局限性
上述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改变投影面来抵偿长度综合变形的,具有换算简便、概念直观等优点,且换算后的新坐标与原国家统一坐标系坐标十分接近,有利于测区内外之间的联系,但适用区域有限。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改变中央子午线、选择任意投影带来抵偿长度综合变形的,同样具有概念清晰、换算简便等优点,但是换算后的新坐标与在原国家统一坐标系坐标差异较大。第三种方法是用既改变投影面、又改变投影带来抵偿长度综合变形的,这种既换面又换带的方法不够简便、不易施行,同时换算后的新坐标与原国家统一坐标系的坐标差异较大,不利于和国家统一坐标系之间的联系。对于特长东西向的公路GPS控制网,为了保证精度,只能采取分段高斯投影而迁就使用上的不便。
(4) 采用兰勃特投影处理长度变形
公路GPS控制网的高精度是确保公路优质建设的基础之一。目前,在公路控制网的建立上基本都采用高斯投影的形式,这种形式对于南北向或近南北向公路是适宜的。当公路呈现东西走向或近东西走向时,采用高斯投影的缺陷就会明显地显露出来,表现为投影带边缘变形过大。这严重影响了投影带边缘附近公路施工放样的精度及带状图测绘精度。
公路 GPS 网投影变形的解决方案:公路GPS网出现投影变形超限是十分普遍的,必须妥善解决。本文中的研究表明:解决投影变形超限应根据公路的走向、长度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1)对于不太长的公路(100km以内),不论其走向如何,均可采用基于高斯投影的局部坐标系统选择方案。
(2)对于较长的公路(100km以上)或特长公路,如果是南北向或南北向,采用高斯投影方案;如果是东西向或近东西向,可以采用双标准纬线兰勃特投影方案;对于±45°左右方位的公路,可以灵活选用各种方案。
建议在进行长大东西向或近东西向公路建设中采用双标准纬线兰勃特正形圆锥投影。
3.3 RTK 技术应用中相关问题解决方案
在工程建设中,GPS RTK 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很多单位都配置了双频或单频带 RTK 功能的 GPS 仪器,公路勘测部门更是充分发挥 RTK 测量的技术优势,用于图根控制、像片控制、施工放样及带状图测绘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相对于 GPS 静态或快速静态测量,RTK 的实时性也给测量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 RTK 测量缺少必要的检核条件,作业时如果操作失误或某些技术问题处理不当,都将会给测量成果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对 RTK 测量成果进行质量控制,才能确保实际观测的 RTK 成果正确可靠,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通过对 RTK 技术特点的分析,研究了影响 RTK 测量成果精度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因素,结合RTK 设备的特点提出了质量控制的实用方法。
影响RTK精度的关键技术因素:RTK 的误差来源 ,整周模糊值,数据链,
RTK测量成果的质量控制方法:已知点检核比较法,快速静态比较法,复测比较法,穿线比较法,电台变频法。
4结论与展望
GP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卫星导航系统,将在公路工程测量中有更大的作用。随着GPS系统的完善,定位技术的成熟,GPS定位技术应用于公路测量的研究系统的某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公路 GPS 网的高程转换问题的研究;GPS在GIS前端数据采集中的应用研究;公路勘测一体化是现代公路勘测的发展方向,也是建立公路勘测、设计、施工、后期管理一体化的重要基础,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还有待后续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王泽民.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组网技术;职业能力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上提出,要把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目标。五个对接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强调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组网技术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是实现五个对接,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最佳切入点。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一)项目教学法的来源
项目教学法在英文中为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为PBL。“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理论认为:知识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自主建构获得;学习是知识、技能与行为、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长进;教育是满足长进需要的有意识、有系统、有组织的持续交流活动。
2001年4月,查德博士曾来中国北京讲授“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陆续引进欧洲、南美、大洋洲、日本、韩国。德国引进该教学法后,联邦职教所自主创新,并于2003年7月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法规。上世纪80年代以来,项目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典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项目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项目。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要观点一是“以经验为中心”,认为一切知识来自于经验。二是“以儿童为中心”,实用主义反对传统教育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做法,主张教育应以儿童为起点。三是“以活动为中心”。项目教学是以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生利用自身的经验,采取“做中学 ”的学习方式,通过完成项目工作任务来获得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强调现实和强调活动,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一致的。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在个体与情景相互作用过程中被建构的,而不是被客观定义或主观创造的。基于这种知识观,学习是不能跨越情境边界的,学习本质上是情境性的,情境决定了学习的内容与性质。按照这种学习观,建构知识与理解的关键是参与实践。而项目教学的内容主要来自现实世界的实践任务,学生是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获得职业能力的发展。
(三)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学术界关于项目教学法还未能界定统一的核心概念。德国的鲁道夫・普法伊菲尔和傅小芳对项目教学进行了以下界定:项目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特定的学习集体(项目小组)中,根据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或活动的愿望(项目创意),对活动的可行性作出决策 (是否立项),并围绕既定的目标(项目成果)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自行计划 、实施和评价学习活动的教学活动。徐国庆在其著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中将项目教学定义为 :通过完成完整的工作项目,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
虽然不同学者对项目教学法有不同的定义,但是都体现出了项目教学法核心内容――基于项目。笔者认为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项目教学法融合了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将项目作为教学对象,以实际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在职业学校,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教师将授课内容寓于项目中,辅助和引导学生实施和完成项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小组协作,完成项目。
二、计算机组网技术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计算机组网技术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一门重要的应用型主干专业课程,具有知识量大 、概念多、跨学科 、操作性强 、职业特征明显等特点,该课程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掌握。如果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将遏制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降低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淡化理论难度和深度,吸收职业资格标准,把各个能力体系分解成若干个教学项目,在各个教学模块中将知识点与能力点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项目教学法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与生产、企业的对接,强调学以致用,采用的是贴近企业的实际项目,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适合本门应用型课程运用。所以,为了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满足创新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强化学生职业岗位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不但可能而且势在必行。
三、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组网技术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主要区别表现在“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3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所以,在应用项目教学法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主线,把握好教材选择、项目确定、项目实施和项目考核评价四个环节。
(一)选择符合项目教学要求的教材
项目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说教式的传统教材无法满足项目教学的需要,应该选择适合项目教学,符合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教材。教材内容应以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构建课程体系,并且与职业资格考证的“应知、应会”相对应。同时,教材内容必须动态更新,以适应行业和技术的发展。
(二)项目确定
应通过走访系统集成商、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用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吸收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设置情况,以企业实际生产流程和岗位技术要求为依据确定项目和工作任务。同时,也应该兼顾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和场地等情况。本课程以完成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工程确定项目和工作任务。项目和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三)项目实施
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创设宽松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实施主要由明确项目、合理分组、获取信息、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总结评价六个流程构成。第一明确项目,主要让学生了解需要完成的项目的目标和要求,由教师进行讲解部署。第二合理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实施项目,小组长担任项目经理角色,项目经理承担本项目组的组织与管理职能。在分组时,每个小组的人数要适当(一般以3~5人为宜),根据组员的能力等级和个性差异合理搭配。第三获取信息,学生综合利用教师讲授、课本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获取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第四制定方案,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和所获信息,经过集体讨论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第五组织实施,学生应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协作,根据经老师审定的实施方案,按步骤按程序实施。第六总结评价,师生共同检查评价项目完成情况,通过总结评价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单元项目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完成。综合项目安排一周的企业实践,通过企业实战项目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效果。
(四)项目考核评价
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采用以一张试卷作为评定标准的传统课程的评价体系,而应当坚持评价主体及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的原则,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建立包括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公正、准确、客观、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过程评价主要依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反映的态度、知识、技术、方法、创新、规范、安全、考勤、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成果评价主要依据学生项目成果、项目报告书等。同时,为突出应用型课程的特点,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密切关系,考核内容和标准要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衔接,以学生是否顺利考取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三级证书作为本课程成绩的重要评价依据。
四、结语
实践证明,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组网技术课程教学,突破了“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密切了课堂教学与职业岗位的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现五个对接的目标。
[本文系广东省惠州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云计算在校园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1KT249)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惠州工业科技学校)
参考文献:
[1]尹维伟.项目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王景香,胡春萍.德国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2(10).
[3]张棉好,徐东,陈丽萍.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及其实施情况研究[J].职教通讯,2013(8).
[4]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关键词:高液限土;直接填筑;控制指标
Pick to: in ningde NingWu highway A2, the A3 on contract section project, from mining itself "potential" of high liquid limit soil, through indoor experiment, find the "best" of high liquid limit soil condition, construction site control index is put forward, then test road filling test, looking for the best, the most reasonable way of RCC, makes the high liquid limit soil testing indexes such as dry density and saturation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indoor test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targets, ensure it meet the "best" state. Make the high liquid limit soil can directly fill in the roadbed, saving a large amount of construction funds, reduces the land use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high liquid limit soil; Direct filling; Control indicators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工程概况
国家高速公路北京至台北射线福建境内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项目,主线起于建瓯市弓鱼,终于闽侯白头枢纽,主线总长约151.981公里,其中宁德境内39.06公里,路线途经凤都镇碗厂村、溪坪村、溪头村、城西街道吉兆村、晗头、喉咙际、溪里厂、巾中尾、绊洋乡排头村、淮溪村、上墩村。路线平纵面缩图详见图1。项目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采用26米,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
图 1 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宁德市境路线平纵面缩图
京台高速宁德段由A1~A5、B1五个施工合同段组成,A1合同段起止桩号为K58+901~K65+380,路线长6.479公里;A2合同段起止桩号为K65+380~K78+180,路线长12.800公里;A3起止桩号为K78+180~K85+100,路线长6.920公里;A4起止桩号为K85+100~K91+100,路线长6.000公里;A5起止桩号为K91+100~K98+793.731,路线长7.694公里;B1路面合同段起止桩号为K58+901~YK98+793.731,路线长39.90公里。主要工程规模为:路基土石方290.460万m3,特大桥、大桥3660.235m/8座,隧道13209.66m/(0.5+3+0.5)座,互通式立交2处,涵洞12道,通道5道,沥青混凝土路面144178m2。
京台高速宁德段地处沿海内陆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21℃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650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95天;区内水系发育,大体呈树枝状,均为雨源型,属闽江支流古田溪水系;区内河谷形态变化大,多呈“V”型,古田互通处河床呈“U”型,且河曲较发育;路线区地层较为简单,坡地上部为残坡积土,沟谷部位下为冲洪积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南园组凝灰熔岩,沿线大部分土料为高液限土。该种土具有以下几点工程特性:①颗粒细小,细粒含量大,具有不同程度的胶体特性。②渗透系数低,土中矿物成分带有较多的负电荷,亲水性强,土粒结合水膜厚度大。③天然含水率大,一般大于塑限;最优含水率较低,远远小于塑限含水率。④水稳定性差,最大干密度对应的含水率低,饱和度小,吸水势能较大,存在较强的膨胀趋势,一旦吸水,其CBR强度急剧下降。
2 项目研究意义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中第4.1.2条第3点明确规定:“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需要使用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探讨研究新的填筑技术与控制指标以使高液限土能直接填筑在路基中,意义重大。
(1)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
采用传统的改良的方法利用高液限土,比如掺石灰、水泥或土壤外加剂等进行改良,让土体达到较好的水稳定性,但花费巨大,以改良100万方高液限土计算,改良费用详见表1。
表1 高液限良材料费用表
由表1-1可见,仅改良材料费用就十分的巨大。
此外,改良高液限土工艺复杂,如需焖料、搅拌均匀等,需添加路拌机等设备,耗时耗力。
(2)减少土地使用
弃方换填是通常处理高液限土的另一种办法,但带来两个问题:a需寻找新的填土场来堆填废弃的高液限土体;b寻找新的可用的土来换填。这势必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换填的施工费用也是巨大的。按挖、填方单价各35元/立方米计算,换填100万立方米高液限土的施工费用将为7000万元。
(3)保护环境
采用换填将会大面积破坏自然本来的生态面貌,若挖、填处理不善,另将带来滑坡危险,危及环境。
采用改良的方法,增加水泥、石灰或土壤外加剂,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自然界的原本面貌,在施工过程中带来的灰尘、化学物质或多或少地恶化了当地环境。
因此,若能挖掘高液限土的本身“潜能”,摸透其路用性能及保持其高性能的机理,通过改进施工工艺,直接填筑,就能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并且保护环境,树立节约型交通之典范。
受京台高速公路宁德段A2、A3合同段委托,对该合同段高液限土填筑路基进行专题试验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和试验路铺筑,获取该高液限土的合理含水率、击实功和施工工艺,使其满足规范强度要求,直接用于93区路基填筑,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并达到节约土地、环保的目的。
3高液限土基本工程特性
高液限土最明显特征是:颗粒较细小、细颗粒含量较大,具有不同程度胶体特性;土中含有的矿物带有较多负电荷,亲水性较强,造成土粒结合水膜厚度较大,因而渗透系数较低。由于颗粒粒径较小,毛细水上升高度较大,但速度较慢。[22]
高液限土的天然含水率一般大于其塑限,而通过室内击实试验得到的最佳含水率却较低,远远小于其塑限。按最佳含水率来指导填筑压实施工,一是填料难于晾晒;二此时碾压后土体的空气体积率仍较大,饱和度较小,遇水易膨胀。由于高液限土保水能力较强,塑限高,容易造成表层土因失水而干裂,且碾压后会出现起皮、干裂等表观质量问题。常规重型击实条件下得到的最大干密度对应的饱和度小,吸水势能大,因此存在较强膨胀趋势,一旦吸水其强度会急剧下降,出现水稳定性差现象,因而影响了高液限土的正常使用。如果在较高含水率的情况下进行碾压,由于高液限土粘粒含量大,透水性差,在松铺层内易出现表层虽已压实,但内部土体仍存在着大量的孔隙,即出现所谓的“弹簧土”,传统压实度指标及强度指标CBR值都不容易达到《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的要求。
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通过室内试验,找到高液限土的“最佳”状态,提出施工现场控制指标,再进行试验路填筑试验,寻找出最佳、最合理的碾压方式,使得现场高液限土检测指标如干密度、饱和度能满足室内试验结果提出的控制指标要求,确保其达到“最佳”状态。
(1)室内试验
①原状土分析
通过检测高液限土的基本性质指标(液塑限、土粒比重、天然含水率、颗粒分析、分类、定名、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CBR承载比、相应密实度、膨胀率、吸水量等),分析寻找其“最佳”的状态。
②最佳状态寻找
根据土的天然含水率和重型击实(Ⅱ-2法)试验得到的最佳含水率,估计现场所拟用的含水率范围,拟定不同的击实功及其对应的含水率列表,按湿法进行制件,测其干密度、浸水四昼夜后的CBR强度值和膨胀率,绘制相应曲线,找到满足CBR和膨胀率较小(不大于5%)的“合理”含水率范围和对应的击实功。
这里的“合理”含水率,指的是在该含水率下,既能找到对应的击实功使其CBR值能满足不小于3.0%,又便于现场施工。
③制定室内控制标准
根据含水率、干密度、比重Gs,按计算相应的饱和度Sr,初步拟定室内的干密度和饱和度控制指标用于现场试验路施工。
(2)试验路填筑
进行试验路填筑,验证室内控制指标的合理性,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划分若干段试验路,通过调整土的含水率、碾压工艺、碾压遍数等指标寻找出最佳施工工艺,比较室内试验结果,确定全面开展填筑施工时的、可行的控制指标。
论文技术路线见图2。
图2 技术路线框图
5土样采集和试验研究
在K67+160、K76+400、K78+700、K79+550、K81+230等处取土进行试验,用于了解该位置处高液限土的性能,并判断该土方利用可套用的施工控制指标。
全套试验内容包括:
(1)基本试验:液塑限、塑性指数,颗粒分析,土粒比重,分类、定名,天然含水率,天然稠度,常规重型击实功下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
(2)泡水96小时后承载比、相应密实度、膨胀率、吸水量。
(3)调整含水率与击实功,找到高液限土满足浸水CBR≥3.0的“最佳状态”。
以K67+160土样为例,K67+160土样的基本物理指标详见表2。
表2K67+160处土的基本物理指标
5.1土的强度、干密度、饱和度、膨胀率与含水率、击实功关系
根据土的天然含水率及标准击实结果,拟定土的可用含水率范围为17%~27%,结合试验晾晒结果,实际拟定17.6%、21.1%、24.5%、27.2%四个控制含水率,分别采用3×21、3×35、3×63和3×98四种击实功,测定其干密度,浸水4昼夜后测定其CBR值、膨胀率、吸水量等指标,结果如表3。
绘制该土强度、干密度、饱和度、膨胀率与含水率、击实功的关系曲线如图3~图6。其中图(a)各曲线代表同一含水率、不同击实功所对应的强度、膨胀率、干密度、饱和度;图(b)各曲线代表同一击实功、不同含水率所对应的强度、膨胀率、干密度、饱和度。
表3K67+160处土样不同含水率、击实功下试验结果
图3强度(CBR)~含水率、击实功关系
(a)
(b)
图4干密度~含水率、击实功关系
(a)
(b)
图5饱和度~含水率、击实功关系
(a)
(b)
图6膨胀率~含水率、击实功关系
5.2室内试验数据分析
①该高液限土最优含水率为16.2%。根据试验结果可知,土体含水率在17.6%~27.2%范围内,3×21、3×35、3×63和3×98四种击实功作用下,土体CBR强度大于3%,膨胀率小于5%,饱和度大于60%,土体强度和水稳定性均处在可接受范围。考虑含水率过低现场晾晒困难,且土体吸水势能大,易导致土体吸水后性质变差;而含水率过高,碾压过程容易出现弹簧现象,综合分析,初步确定该高液限土合理含水率范围为22%~27%。
②对于含水率小于等于21.1%、相同含水率的土体,强度随击实功的减小而减小;含水率为24.5%时,强度随击实功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详见图3(a)。由此说明,在合理含水率范围内,击实功不能太小,击实功不足将不利于高液限土的压实,强度达不到要求。同时当土体含水率较高时,土体强度随击实功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也即当土体含水率较高时,并非碾压遍数越多得到的土体强度越高。对不同含水率的试验土样采用相同的击实功进行击实,见图3(b),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③在合理含水率范围内,相同含水率的土样,干密度随击实功的减小而减小,见图24(a)。同种击实功作用下,大体上土体干密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图4(b))。因此为保证干密度满足要求,土体含水率不能过高。当击实功较小(3×21)时,含水率对干密度影响小。
④在合理含水率范围内,相同含水率的土样,饱和度随击实功的减小而减小,见图5(a),这与干密度变化规律一致。同种击实功作用下,土体饱和度随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图5(b))。随着含水率的降低,土体饱和度快速降低,由于土体饱和度过低,将形成较强的吸水势能,一旦吸水将对土体强度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填筑过程中,需控制好含水率,确保不超出合理含水率范围。
⑤在合理含水率范围内,相同含水率的土样,膨胀率随击实功的减小而增大(图6(a)),各设计击实功对应的膨胀率均小于5%。同种击实功作用下(图6(b)),土体膨胀率随含水率的减小而增大。因此实际填筑过程中,含水率不能过低,碾压遍数不能过少,否则因为膨胀率过大,水稳定性不能满足要求。
⑥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合理含水率范围内,只有采用合理的击实功,才能获取较大的干密度、饱和度,以及较佳的水稳定性,从而保证高液限土有较高的强度。
图7强度与干密度的关系
图8强度与饱和度的关系
根据强度与干密度之间的关系(图7),强度与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图8),土样CBR强度与干密度、CBR强度与饱和度之间均存在对应关系,因而采用干密度、饱和度联合对高液限土填筑质量进行控制,可以确保强度满足要求。
⑦从标准击实的压实度与含水率、击实功关系来看(图9),在17.6%~27.2%含水率范围内,压实度随击实功的减小而减小;同一击实功作用下,压实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说明要达到一定的压实度,击实功不能过小,含水率不能过高。
(a)
(b)
图9压实度与含水率、击实功的关系
⑧综合而言,在初步拟定的合理含水率即22%~27%范围内,在3×21击实功作用下的该种高液限土饱和度大于80%,压实度大于85%,CBR大于3%,膨胀率小于5%。将CBR大于3%各含水率对应干密度、压实度、饱和度列于表4,绘制干密度、压实度、饱和度和含水率关系曲线,并拟合如图10~图11。
表4CBR大于3.0%干密度(压实度)和饱和度要求值
根据拟合曲线确立各含水率对应的干密度、压实度和饱和度要求值,同时,为了保证高液限土的水稳定性,取饱和度大于80%,制定室内试验标准如表5。待试验路填筑,现场试验后,根据实际情况与检测结果调整含水率及其对应的控制指标。
图10干密度与含水率关系及拟合曲线
图11 压实度与含水率关系及拟合曲线
图12饱和度与含水率关系及拟合曲线
表5 干密度(压实度)和饱和度室内试验控制标准
⑨关于压实度,常规土是在最优含水率时用重型击实试验得出最大干密度,从而达到最大CBR强度,《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要求压实度就是指在最优含水率情况下土被压实的程度。实际上,土是三相体,土体被压实的过程就是土中空气排出、孔隙减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孔隙中空气所占的体积越来越小,水所占的体积的比例则越来越大,即饱和度逐渐增大,一直到完全饱和,从而达到最理想压实状态,该状态对应的密度我们称之为“理论干密度”,用此“理论干密度”计算控制密度的压实度如表5,从中可以看出,尽管相对最大干密度,控制密度的相对压实度不大,但当含水率超过23%,相对“理论干密度”的压实度则超过93%。这时的高液限土具有较好的水稳性能。当然,含水率较大,尽管相对“理论干密度”的压实度较大,但由于土体具有较高的饱和度,孔隙中空气所占的比例较小,再难压缩,反而因为体积含水率过大而使土体的整体强度下降。
5.3试验路铺筑及结果分析
2011年11月29日~11月30日在YK67+180~+260处第1层进行高液限土填筑试验,填料来源为K67+000~K67+460。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将土晾晒至含水率为25%左右进行碾压。
(1)试验路填筑
对试验土样进行堆晒时,松铺厚度控制在20~25cm,待表层土晾晒较干(发白)后用推土机大致推平,并用旋耕机进行翻晒,测定含水率在设计范围内时,再用20t压路机碾压。所采用的碾压工艺为静压1遍+小振6遍+静压1遍。碾压完毕进行灌砂试验,测取干密度与含水率,并计算饱和度和压实度。
(2)试验结果分析
从现场碾压和检测资料(详见表6),得到如下结论:
①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工程经验,含水率是控制高液限土是否能碾压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含水率过高时进行碾压,由于土体透水性差,容易出现表面压实,而内部土体存在大量空隙的现象,即出现所谓的弹簧土。考虑到含水率过低现场晾晒困难,晾晒时间长影响工期;且土体吸水势能大,易导致土体吸水后性质变差,试验路含水率控制在22%以上
。
表6试验路填筑检测结果
②碾压功是高液限土能否压实的重要因素。目前压路机常见的碾压方式包括静压、小振和大振等三种方式。以往的实践经验表明,大振的效果差,故本次试验段不再进行大振碾压。带振动的碾压可使一部分的下层水分泌出到表面,一定程度上让上下土层均匀。采用静压1遍+小振6遍+静压1遍对路基进行碾压,得到的干密度能满足室内试验控制指标(表2-16)。为使土层表面更光滑、密实,充分利用泌出的水分浸润比较干燥的表层,并将总静压2遍分解为初压平面静压1遍与终压光面静压1遍。
③从试验资料来看,各含水率段与最终成活路基的干密度和饱和度可以满足室内试验提出的标准。
5.4施工控制标准及说明
综合考虑K67+160土样室内试验及在YK67+180~YK67+260处第1层进行的现场填筑试验结果,确定其施工控制标准如下:
(1)松铺厚度:≤25cm;
(2)含水率:22%~27%;
(3)碾压工艺:静压1遍+小振6遍+静压1遍;
(3)干密度和饱和度控制标准如表7。
表7 干密度和饱和度控制标准
对上述施工控制标准说明如下:
(1)该控制指标适用于K67+000~K67+460代表山头范围内土体。代表性土样附近山头高液限土,在颜色等外观变化不大情况下,应进行必要的液限、塑限、颗粒分析、土粒比重、分类、定名、天然含水率、天然稠度等基本性质指标试验。在液塑限、颗粒组成基本一致情况下,标准重型击实下最大干密度与代表性土样相差在±0.05g/cm3内时可套用代表性土样控制指标,饱和度控制指标需根据土粒比重进行相应调整。若在实际碾压中发现控制指标不易达到或过于宽松,以及土样性质发生变化时,需重新进行验证。
(2)含水率处于非整数时,可用内插方法计算控制干密度与饱和度。
6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
应如下规程进行高液限土填筑:
(1)开辟4~5个工作面用于高液限土填筑,安排1块上土,2块翻晒,1块碾压,1块检测。做到程序、规模化生产。
(2)上土松铺厚度不超过25cm,先进行堆晒,表层干燥后用推土机推平,然后根据实际晾晒情况勤快翻晒,降低含水率至合理含水率范围。
(3)严格按规定方式进行碾压,保证碾压遍数,同时,碾压速度宜设置低速。
(4)按现行规范要求的频率,采用灌砂法测定现场干密度ρd,烘干法测定含水率ω,根据土粒比重Gs和公式计算饱和度Sr,将该干密度、饱和度与要求值相比较,两者都达到要求值为合格。
(5)对碾压不够或局部含水率过大地方,必须进行补压,必要时翻晒后补压,直至含水率、干密度与饱和度都达到要求。
施工注意事项:
(1)由于高液限土颗粒小,水分蒸发不易,且不均匀,因此,很难降低含水率,同一碾压层含水率往往相差较大,因此需勤翻晒。宜配备高效的翻晒机械(如四轮农用旋耕机)来加速降低含水率,保持土壤含水率的均匀,缩短施工周期,保证碾压效果。
(2)尽量连续施工,压完一层并经检验合格后,应马上进行下一层土的摊铺,以防止本层土晒干后开裂,路基施工完毕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路基被晒裂。
(3)施工期间应设置边沟,准备必要防水物质以防雨水浸泡路基,路基边坡也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多雨的季节应添加必要的防水材料遮盖现场。
(4)雨后路基若有泥浆,应铲除干净方可进行下层土填筑。
(5)填筑过程中每层必须使用平地机整平,保证压实后的路基顶面平整,现场做好路拱,路拱不得小于4%。半填半挖段朝外倾斜填筑,不能积水。
(6)高液限土不宜用于高填方地段,不得用于94、96区及挖方路段0~80cm的路床应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填筑材料进行填筑和换填。对于地下水位较高、潮湿地段,应设置排水层和隔水层后才能填筑高液限土,以防止地下毛细水上升。
(7)施工中若出现软弹现象,应适当减少运土车重量,或使用推土机送土。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7 结语
本文对京台高速公路宁德段A2、A3合同段高液限土填筑路基进行专题试验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和试验路铺筑,获取该高液限土的合理含水率、击实功和施工工艺,使其满足规范强度要求,直接用于93区路基填筑,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并达到节约土地、环保的目的。同时得出了高液限土以下几点特性:
1、高液限土存在一定合理含水率范围内,CBR强度较大且膨胀较小。
2、高液限土在合理含水率范围内,击实功越大,干密度越大,同时CBR强度也越大。
3、一定的饱和度是保证高液限土有较大强度的必要条件,但饱和度超过一定时,CBR强度锐减。保证高液限土峰值CBR的饱和度对应的含水率与合理含水率范围基本相同。在合理含水率范围内饱和度能反映土的压度程度,饱和度可与干密度一同作为高液限土填筑控制指标。
本项目所在地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有山脉阻挡寒风,东南又有海风调节,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全年适合路堤填筑的时间仅冬季(10月-次年1月),即便在冬季,也时常阴雨绵绵。在此自然环境下,土的含水率极高,其天然含水率一般大于30%,甚至超过45%,必须大幅减低含水率,然而,超过3天的晴朗天气实在不多,且冬天的太阳时间短,强度弱,要晾晒至合理含水率也极其困难。
本项目实施中还发现大量的“过湿土”(不属于已有特殊土范畴),但也异于一般的常规土,其主要由细粒土组成,天然含水率大且粘性大,一般还含有一定的膨胀性的矿物,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持水性,透水性差等特性。这种土晾干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场地,一旦晾干以后,它又成为硬块,难以粉碎。而刚从取土坑挖出来的原状土又由于天然含水率较大,远远超过重型或轻型压实标准的最佳范围,想让此类填料在密实度上达到重型压实标准,不采取特殊的措施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在压路机的激振力作用下,土体中多余的水是不可能立即被排出,因此碾压的结果,只会是出现“弹簧”。如何应用“过湿土”填筑路堤,如何保证其施工质量等成为目前厄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若能立项研究,其研究成果对节约投资、加快施工进度、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2]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3]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4]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6]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7] 中建标公路委员会编.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8] 铁路部第一勘测设计院.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S].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9] 林光忠. 高液限土在高速公路路基中的应用探讨[J]. 公路交通技术, 2006, (3): 21-25.
[10] 徐丁良. 直接利用高液限土填筑路基的室内-现场联合试验法[J]. 岩土工程界,2005, (3): 56-59.
[11] 刘银生. 高液限粘土适于直接填筑分类指标研究[J]. 中南公路工程. 2004, (1): 133-135.
[12] 施有志. 高液限土路堤填筑技术研究[J]. 铁道标准设计. 2006, (11): 33-37
[13] 张东. 高速公路高液限土路段路基的施工[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5, (5): 77-79
[14] 李志勇. 公路路基动强度设计方法及其在全风化花岗岩路基中的应用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15] 吴立坚, 钟发林, 吴昌兴, 等. 高液限土路基填筑技术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 2003, (1): 35-38.
[16] 吴立坚, 钟发林, 吴昌兴, 等. 高液限土的路用特性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3, (2): 89-92.
[17] 胡红梅, 黄文勇. 福建沿海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性能分析[J]. 电力勘测, 2001, (3): 155-159.
[18] 田照远. 高液限土路基填筑施工控制[J]. 科技信息, 2007, (3): 134-135.
[19] 杨颂, 王高鹏. 含砂高液限土填筑公路路基的试验分析[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156-158.
[20] 黄玉杰. 浦南高速公路路基填筑中高液限土的处治方法[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6, (7):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