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学生生源素质低。
反正是想方设法、多渠道招收,不限分数、不限能力、不限人品,只要能来一律招收,这样招收进来的中职生的素质可想而知。对这些招收进来的中职生而言,让处在这样年龄的他们走上社会太嫩了,把他们送向高中深造,又根本学不来那些文化知识,所以不管是家长、亲朋好友,还是本人,以及初三班主任,都鼓动他们选择中职学校。这些学生大多厌学,文化基础薄弱,即使有些学生想学习专业知识,也未必学得来,上课睡觉、说话、玩手机、捣乱现象随时可见。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培养出专业性人才难度很大。
由于各校编制有限,因此不能随时招收教师。一旦有了编制,就必须是985、211大学会计及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这些名校的毕业生在如今经济社会中,不想到社会地位低和待遇不高的职校施展才华;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的,稍微有水平的也不想来。真正进入职校的老师素质一般,因此新生力量不足,而招生规模却不断扩大,造成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就我们学校的会计专业老师而言,目前总共有八位会计专业老师,三位上升为中层领导。他们附带上几节课,工作重点在行政管理上,全校五百多位会计专业学生就指着五位专业老师。其中四位老师已进入不惑之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压力和自身体质压力等多种因素并存,很难专心投入到教学中。还有一位是刚录用进来的,念的是工商专业,并非会计专业。这些都导致从事会计职业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老教师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要求,经常与新制度脱节。学校虽派遣老师脱岗培训,但名额有限,不能随时更新。本来人手就不够,又有老师脱岗,无疑给在岗老师雪上加霜。学校不得不大量外聘教师,但又面临经费紧张问题,所以只能聘请周边大学的在校生,这些人可以说自己都乳臭未干,没有一点教学经验,却要来教学实践性很强的会计专业,真是纸上谈兵。此外,学校办学条件落后,普遍缺乏基本技能训练的设施和场所。就我们学校而言,只开设了一间会计模拟室,这样平常也没用,把桌子上装装样子的材料收起来就可留给计算机专业学生用。等到有领导或外人参观时才作为会计模拟室。还有一间会计电脑室,留着上会计电算化课,一间沙盘室,不过玩玩游戏而已,并没有渗透多少会计知识,真正用于会计技能训练的并没有,所以以能力为本位的会计教学难以落实。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教材陈旧,不能随着会计制度的变更而变更,不能适应新的行业标准。我校所用的教材还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里面有些内容没有随着会计制度的变更而变更,甚至出现多处错误。学校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多次进行了课程设置改革,以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会计模拟为主要课程,但我认为这些课程并非会计专业学生非修不可的课程。因为这些课程教材内容出现重复,如基础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在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及报表编制等方面重复,甚至同一业务前后出现不同核算。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持证上岗,考虑到有家长看重这本证书,所以把较多课时安排给财经法规和会计基础两门课。会计证的考试对这两门课的要求重在理论,所以实践课时相对较少,这与会计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格格不入,学生虽然拿到会计证,但因为缺乏会计实践动手能力,难以找到工作。第三学年把学生散放到社会上,让他们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没真正实习。即便联系到实习单位,也没有真正接触到会计业务,所以学生的实践只不过是停留在实验室里的闭门造车,造成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例的严重失调。待学生毕业后,觉得学校教的知识空且不适用,很难在短期内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方法落后。
课改教改雷声大雨点小,每学期都讨论,付诸实践的却很少,照样穿新鞋走老路。当然有不少人努力过,但仍然举步维艰,问题多多,困惑多多。这些问题和困惑的产生,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会计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模式。一支粉笔加一个黑板,老师讲、学生听,先理论后作业,重课堂教学轻实践,这与会计专业的操作性技能背道而驰。二是中职学校缺乏必要的实训手段和方法。仅仅在校内搞一些模拟实习,拿一些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账簿,让学生根据仿真材料依据教学规律设计带有假定性,与会计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距。
二、应采取的对策
(一)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
由于校领导的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技能培训对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因此第三学年实习计划无法真实落实。再加上会计岗位的敏感性和特殊性,企事业单位一般不愿意承担会计教学实习任务,即使勉强承担,也不让学生看账本,更不让学生亲自动手,最后学生只能应付了事。这样的实习只能是走马观花,实习目的无法达到。校领导的指挥棒要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可以在主管部门的帮助下,主动和企业的财务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把实习任务安排到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使学生的实践落实到位,真正深入企业,培养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处理账务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方面尽量合理。
会计课程的设置不尽如人意,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因此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还应对现行课程进行改革。课程目标以胜任某岗位为出发点,以实用为准、够用为度。岗位需要什么知识就开设什么课程,未必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只要上好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花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出纳、会计模拟实习和实训。这样实践应加大比重,而不必强求学生学统计、经济法、财务管理等,所以对一些课程可做必要的删改。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可根据各地区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学校可邀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探索会计专业的人才培训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会计教育理论结合实际的客观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大会计实践课程在整个会计教学安排中的比重,建立现代化会计实验室,及各种凭证账簿、报表、操作台等。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穿行手工模拟教学,使书面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可以与会计事务所、企业联合办学,建立长期的协作联系机制。加强基地建设,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在各学期末实习。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小型企业,所以在讲解行业标准和会计制度时,以小型企业的会计制度为准。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向一些小型企业发放问卷调查,参照企业需求设置课程或者聘请小型企业财务人员给学生授课,指导学生操作技能,谈谈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把理论学以致用的。
(三)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国家对职业学校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规定,必须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在生产一线工作五年以上、经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合格后的方可任职。可是现实是大多数会计专业的老师是从院校会计专业毕业后直接到中职学校任教的,甚至有些还是无关专业毕业的,他们理论实践一肩挑,由于没有财会实际工作经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书本,教学时难免空对空,因此可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掌握岗位需要的知识,从而使课程设置与实践有机结合。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既通理论又具备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可以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培训合同,把这些教师送到有关单位的财务部门顶岗实习;可以采取优惠政策聘用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积极让专业教师参与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还可以在假期给会计教师提供每年不少于两次到企业进行会计实践的机会。这些措施要形成制度,制定标准,严格考核。
(四)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级人才,不同的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可以将人才分为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应用客观存在的规律来为社会谋取直接的利益,而学术型人才则主要是研究和发现客观存在的理论及规律。针对我国的会计教育而言,其总体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会计人才,然而不同的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及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我国的会计教育需要建立起有层次化的目标体系,不同层次的会计教育具有自己特有的教学目标和发展方向。从我国会计教育目前的现状来看,会计教育大体可以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会计教育都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各自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发展方向。首先,大专会计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其教学任务主要是定位于会计的职业化教育,承担会计行业职业技能的培训,需要特别重视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行业做好基础准备。其次,本科会计教学的目标根据我国本科高校的性质而定,在我国的本科高校中,既有大量以研究性质为主的本科教育,也有很多以应用为主的本科教育,因此以研究为主的本科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研究型会计人才,其定位于高级研究型会计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以应用为主的本科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其主要目的是重视会计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及提升,强调会计教育与会计职业的对接。最后,研究生会计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会计研究型人才,其定位于在学生掌握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重点对学生的会计创新能力、会计科研能力以及会计理论素养进行培养。
二、会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必须经过良好的会计教育。然而由于我国会计教育在期间几乎已经全部停止,再加上改革开放后又受到计划经济理论的束缚,因此致使我国的会计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计教育目标不明确,层析界限不清晰。目前,我国对于各层次的会计教学缺少统一和准确的界限。以我国本科的会计教学为例,国家对其确定的教学目标为培养能够在会计事务所、研究机构、高校、经济管理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实际工作、会计教学工作或会计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型人才,然而从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学的现状来看,不同的高校在会计教学上的目标各有不同,其共同的特点是对于本科会计教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缺少科学、深入的研究。也就是说,我国的会计教育机构之间的培养目标划分不清楚,这就导致了不同的会计教育层次在课程设置上差别并不是很大,无法根据其教学目标给予准确的定位。
第二,会计课程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会计教学课程体系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有些课程之间存在严重的重复现象,而有些课程之间又互相推卸内容,从而造成了教学内容的遗漏和缺少;二是轻理论重制度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我国新的会计制度频繁颁布,导致了会计教学教材的频繁更换,这样就必然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忽视,从而造成会计实践无法深入的现象;三是在有些高校在会计教学课程设置中,缺少一些在实际应用中比较重要的课程。
第三,忽视会计职业诚信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会计人员的诚信素质要求非常高,因此,诚信教育在会计教育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在我国的会计教育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而忽略了诚信教育,这样就到导致了毕业的学生在从事职业过程中经常发生缺乏诚信的事件。
第四,会计考试缺乏实用性。考试既是对老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测试,同时也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一种方式。然而,在我国会计教学的考试中,学生往往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应付考试,而不去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提高会计教育质量的对策
针对我国会计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措施,促使我国的会计教育的更好发展,进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高级会计人才。
首先,明确会计教学的目标。会计教学的目标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培养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的会计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在掌握了已有的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创新和发现新方法。我国会计教育系统已经形成了以专科、本科、研究生为主要层次的教育体系,因此,不同的教育机构就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准确的对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定位,从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
其次,加强高校会计课程的建设。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一是在课程设置时,需要仔细审查和研究各学科的内容,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避免重复或遗漏;二是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在重视基础教材的基础上尽量选择最新版本、具有实际应用的教材。
再次,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我国高校在会计教学中应该增加开设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起诚实守信的道德意识,并明确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应该遵守哪些职业道德和法规。同时,担任会计教育中职业道德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是具备较高的素质,并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宽阔的知识面,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实践教学的载体,校内模拟实验室的设施与条件比较落后,不能满足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实践教学资料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差距,实训过程中没有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准则,许多学生认为模拟实训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作业,没有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业务场景中,一人做好,他人照抄的情况比较严重。另外,由于财务工作保密性要求较高,许多企业不愿接受大批学生同时进入其财务岗位实习,也不愿实习学生过多接触财务信息,学生在实习中只能做一些基础性的财务工作,甚至被当成整理材料、打字复印、送文件的办公室文员,学生不能真正体验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导致校外实训流于形式。
为了保证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提高毕业生到社会的竞争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走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的道路,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1明确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本位,注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几方面得到协调发展,任何一门实践课程、任何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任何一项实践教学活动,都不能孤立地考虑,而要从整体目标出发,从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3方面的要求着眼和入手,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融入实践教学过程,并把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与效果管理统一起来。
2扩充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真正要得到落实,应当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固定下来,形成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中,应该体现实践的特色,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都贯穿实践环节。在学分分配方面,实践教学环节应给予较大权重的学分,以引导学生和教师共同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我校的财会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按企业真实工作过程构建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参考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标准,设计出不同的模拟实践案例。会计电算化专业专设的实践教学模块包括专业入门认知、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财务软件应用实训、会计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另还在其他专业课程中采取加大实训课时比例的方法完成不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同样,财务管理专业也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其专设的实践教学模块包括专业入门认知、财务管理实训、纳税筹划实训、会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教学总学时为2740,而实践教学时间所用学时为1381,占教学总学时的50.4%。
3完善会计实践教材编写工作,与企业财务接轨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实践教材的编写应当符合当前时代要求并保证及时更新,因此,编写实训教材之前,教师应当开展大量专业调研,还应聘请企业会计人员参与或指导。另外,各学校还应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编写实验课程指导书,包括该项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各种重、难点以及成绩评定等等,让学生能够对所学课程有了粗略的了解,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从互联网等多方面来掌握更多更新的课本之外的知识,以解决教材更新速度问题。我校教师在财会类专业教材特别是实践教材的编写中成绩突出,已出版的教材有《会计电算化实务》、《会计电算化实训》、《新编财务会计》、《新编财务会计学习指导与练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新编会计综合实训》、《新编会计信息化实训教程》等,其中教材《新编会计综合实训》还获得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4开展岗位轮换教学,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指出,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另外,根据内部控制制度中的要求,总账与明细账、总账与日记账应分开,由不同人员来登记才能真正发挥核对控制的作用。而许多学校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安排中,将会计、出纳合二为一,一人全揽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登记。我校财会类专业在岗位轮换教学时,首先按会计实际工作环境设置相关单位和部门,使学生对会计分工及各岗位的权限职责有详细了解,并能体会不同岗位之间的衔接和牵制关系。其次,再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分成若干组,4~5人一组,设有会计主管、制单会计、记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等岗位,按照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组织训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明确各自岗位的职责,了解会计核算的流程。
5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实践教学师资是实践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会计应用人才,必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实践教学队伍,学校应构建教师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我校财会类专业实践师资的培养主要从两个层次着手:校内师资培养和校外师资培养。校内师资的培养,即对本校的教师实践环节的强化训练,经常安排校内教师参加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并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接受会计实务操作的训练,弥补自身在实践环节的不足或薄弱之处,更好地成为“双师型”教师;校外师资的培养,主要是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聘请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让学生更直接了解到实践工作中的操作规范,同时,又能促进校内教师的学习与提高,也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6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场所,进行工学结合的全真会计教学
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实践教学的场所。财会专业应模拟企业的办公环境建设仿真实训场所,这一实训场所应具备以下特征:环境仿真、资料仿真、工具仿真、制度仿真。
(1)环境仿真。仿真实训室应仿照中小企业内部结构,设立财务部门,包括主管会计、制单会计、记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等岗位,还要设银行、税务、工商等虚拟会计实体,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训环境。
(2)资料仿真。实训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均按实际工作中的样式和使用情况予以配备。原始凭证的开出要有相关人员的签字、盖章,每一张凭证的来龙去脉都必须很清楚。
(3)工具仿真。财会工具包括教学工具、装订机、验钞机计算器,直观性、真实性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4)制度仿真。学生开始实训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每天“上班”必须准时,每个职能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必须挂在墙上,要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并在模拟实训中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和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
7按工学结合要求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顶岗实习创造条件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通过工学结合的仿真会计实践教学,能比较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处理的基础操作技能,但一旦让其独立从事某项工作时,仍会感到底气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采取统、分结合方式进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1)由学校统一选择一批规模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部门所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其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为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提供真实环境。
1.有利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
在中等职业院校教育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两个方面就是会计专业汉语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两者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将法制教育有效融入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已经成为了中职会计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开展汉语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重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贯穿法制教育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
2.有利于实现职业教学培养的根本目标
中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主要就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贯穿法制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思想的教育、行为的规范,培养和提高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使教与学达到预期的目标。
3.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中职院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并不只是单纯的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而且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教学目标并不能只局限在对知识的传授上,而且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思想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将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与法制教育充分结合起来。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贯穿法制教育,其核心就是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从根本上提高对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心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如何在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贯穿法制教育
1.找准会计教材中知识点与法制教育的结合点
与其他汉语教学相同,会计专业汉语教学的内容同样是以听、说、读、写为主。不同点在于,其他汉语教学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而会计专业汉语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大多都是与会计专业相关的专业内容,比如说账户、资产、负债、财产所有权、会计核算等等,通过对这些词汇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与其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更好的掌握与了解。在明确教学内容之后,教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教学中的知识点与法制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比如说:在会计专业汉语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有与经济管理、会计监督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相关的教学内容,在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选取一个最为合适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会计活动中相关的利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利益不仅仅关系到国家,而且对个人也会产生极大影响。例如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面对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利用自身的工作便利,有目的的开展会计舞弊行为等。这些行为不仅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而且一旦被揭发对个人今后的发展也会造成巨大影响,严重的甚至还会遭受牢狱之灾。
2.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制教育素材
就目前会计专业汉语所选用的教材来看,其中或多或少都涉及了一些与法制教育相关联的内容,为了能够将法制教育有效的贯穿到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要对教材内容中涉及到的法制教育部分进行详细剖析,并在课堂上重点讲授,以此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法律知识进行掌握,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比如说,教师在对“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置”进行讲解的时候,便可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贯穿其中,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3.利用案例进行直观的法制教育
在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巧妙的利用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更能直观地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坚实的法律基础。如在教学“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记账规则”。“会计凭证“等内容时,结合知识点内容中所蕴含的法制元素,举出具体案例,用案例事实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会计法律法规,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受到了法制教育。
4.在学生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贯穿法制教育
将法制教育融入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单纯的依靠专业知识的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还要有实际操作的有效配合。因此,为了能够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教师在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必须要精心设计,以此来将法制教育的效果充分展现出来。比如说,在对“会计凭证”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指导。就目前会计凭证的构成来看,主要包括名称、数字、金额、日期、编号、摘要、汇总、凭证格式等,虽然这些内容看上去似乎非常简单,但是,如果工作人员粗心大意,那么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尤其是金额数字,一旦出现错误,将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通过指导填制会计凭证。让学生充分掌握填制会计凭证的有关法律规定,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学到专业知识,而且也会实现法制教育的目的。
5.在写作练习中贯穿法制教育
在写作练习中贯穿法制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说,教学生练习写简单的条据和较复杂的商品说明书、合同、协议书、意向书等。这些写作内容大都使用在经济领域,并且都具有写作格式固定,写作的实用性和语言的平实性等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教学生练习写作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三、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贯穿法制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为了能够将法制教育更好的融入到会计专业汉语教学中,除了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以教材为依据,把握好尺度,潜移默化的进行法制教育。虽然会计专业汉语教学和法制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之间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二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利用起来,充分挖掘二者的结合点,并以教材为依据开展教学。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控制好每部分内容在课堂中占据的比例,不能将会计专业汉语课程上成了法制教育课,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制教育元素。其次,对法制教育的融入,不能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而是要将其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法制教育的融入要自然、贴切,不能是外加的或牵强附会的,切实的将学科法制教育与学校的德育教学融为一体。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法制教育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所举得例子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同时也要体现深入浅出、语言通俗和事例典型等特点。同时,要注意授课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
四、结语
(一)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专业会计人员
为了保障高职会计教育质量,应当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而会计又是一份重要的岗位,因而高职会计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鉴于这种状况,高职会计教育应当以市场为向导,从就业的角度来实施全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活动。在过去高职会计教育并没有根据实际会计岗位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也并未以此来规划教学内容,以至于学生所学到的会计知识无处可用。而新的高职会计教育模式,则能够全面把握会计工作的特点,适应劳动市场的变化,并且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来开展高效的、具有针对性的会计教学活动。这种以就业为主的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更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之处,能够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
(二)重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职会计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职会计教育中,重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在素质教育推广的过程中,其要求高职会计教育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会计知识,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自行去探究相关会计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除此之外,素质教育下的高职会计教育,还应当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缩短学生日后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适应时间,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念
新时期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会计能力,从而使自己能够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高职会计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了解终身教育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应当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来重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为高职会计教育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终身学习应当从两个方面来实施,一个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另一个则是继续教育。
二、结束语
(一)课程设置不科学为了使高职教学内容体系更加的具有逻辑性以及完整性,必须科学的设置课程。设置课程不能看成是简单的汇总各门课程,而是应该按照培养目的设计一种教学思路。虽然高职教育在性质上也属于高等教育,不过和普通高等教育进行比较,在有些方面还是不同的。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及思想觉悟,在学术、技术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所以在教学当中,比较重视理论知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虽然也要求有一定的思想觉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更注重操作性以及实用性,所在在教学当中,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所以,高职教育在设置课程时,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但是在实际上,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具有会计专业,但是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二)没有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仅仅讲授教材上的知识,会造成理论课教学的落后,内容也比较单一。主要是:1.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这门学科也随之变化,相关制度以及准则不断的被调整,而教材上的内容往往是比较稳定的,和实践比较起来,会显得滞后,这样就不容易实现会计专业的教学目的;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材可以解决技能以及知识问题,但是人才不但要掌握技能和知识,还必须具有价值观、情感等要素,这是通过教材,无法解决的。2.教材的质量还不是很高。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主要的依据就是教材,如果教材质量不高,就很难达到学习的效果。在编写会计教材时,部分编写者无视国内外会计理论以及实务的现状,不能正确分析会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没有进行细致的考察,教材内容和现实情况不完全相符,也没有任何的创新之处,有明显的同质化倾向,会计教材在质量方面还需要提高。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措施
(一)要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大力度对于高等教育来说,高职高专属于全新的类型,不但要符合高等教育的特点,还必须带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实用性以及操作性。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必须具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不断的创新。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创建实践性较强的教学体系,重点要放在能力培养方面,设置的课程系统不但要稳定,还有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实践课与理论课在课时安排方面必须要妥当,这样才能使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具备相关的能力,很好的走上工作岗位。
(二)合理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完成会计教育目标要求了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以往单科三段式的会计课程教育模式存在很明显的弊端。因此要全面的考虑教育的各种外界影响因素决定高职课程教育设置,联系高职院校课程教育设置过程来讲,主要有两大目标,即知识传授和学生发展能力教育;联系课程教育实践来讲,要着力的处理掉教育针对性和适应性两大矛盾;联系客场教育发展来讲,要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尽可能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高职院校课程教育的基本模式应该是,学生教育以社会需要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为重点,把握高职教育的深度和维度,把握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阶梯教育层次,合理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当下的国内高职院校课程教育模式主要实行“人本位、活模块、宽基础、多方面”的模式,这一课程教育设置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层级关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要逐步的展开。“人本位”体现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思想;“活模块”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宽基础”体现对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培养;“多方面”是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教材的问题1.有效解决课程教材接口关系这一关系的解决主要是指,在科学合理的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课程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好教材与教学的接口关系,实现课程教学设置的高效。尤其是综合性的高职课程教材,要进行科学认真的编写,做到符合高职院校课程教育的本质目标。必要是可进行适当的辅助材料编订,以更好的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课程教育工作开展。2.科学处理“课时少、要求高”的关系实践教学是开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且这一方法有必要进一步的强化,高职教育课程存在课时设置少、要求高的矛盾关系,学校在进行学生课程教育工作中要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必学、选学”工作,重视课程教育应用的目的。
三、结束语
从广义上讲,创业不仅包括创办自己的企业,也包括在原有的岗位上创建自己的事业。创业教育不单纯是指导学生创办企业、培养少数企业家的教育,从本质上说是素质教育,是培养创业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它关系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我国未来人才体系构建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创业教育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进行创业教育,传授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更具灵活性和适应力,另一方面它也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会计学专业学生可以通过接受创业教育提高其创新能力,在创业训练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开拓进取的能力,有助于成长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创业型、复合型会计人才。
2会计学专业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
2.1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构建和完善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就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者而言,许多高校教育管理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他们很难真正理解其人才素质培养的内在价值,因而不愿在教学层面推进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更不用说将其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了[3]。创业教育是适应时展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一种素质教育,必须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列入常规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调整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通识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创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开展全员化系统化创业教育,结合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创新创业意识渗透,这是会计学专业进行创业教育的核心。在课程设置方面,把《创业学》、《大学生创业导论》、《创业管理学》、《创业财务管理》等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普及创业知识,同时加强对创业有很大帮助、实践性强的原有课程,例如《审计实务》、《审计案例分析》、《财务会计案例分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灌输创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
2.2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主体互动式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际需求,不利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调查显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校外实践、小组讨论这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更受学生欢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交流、团队合作、顶岗实习,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主体性,形成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提高创新性教学方法的使用程度和实际效果,可以有效激发会计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就会计案例、审计实务、企业营销案例进行分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理性思维。
2.3依托第二课堂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计学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是会计专业课内教学实践活动的有益补充和发展,主要注重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最能体现创业教育的特点和性质,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实现学生的创业活动面向现实需求创造了条件[4]。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塑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组织举办会计信息化比赛、会计案例大赛、点钞大赛、沙盘模拟大赛等学科技能竞赛,组织“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创意作品大赛、营销策划大赛、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其自信乐观、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创业品质。
1.1学生方面我们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所做的调查来看,尽管很多学生在课后都能对教材中的各种习题做解答,但是在进入会计技能实训环节后,无论是手工做账训练还是计算机做账训练,学生按照会计核算程序识别经济业务和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往往很差,很多学生在实训末期,不能独立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两张最基本的财务报表,更不用说编制现金流量表。近年来,外购的仿真教学软件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大大增强了会计实践教学的职业性和仿真程度,但许多仿真教学软件的内容设计或过于复杂,或脱离实际,或业务形式单一,再加上高职学生普遍对会计准则缺乏深入的理解,很难将理论知识和经济活动实践很好的联系在一起,缺乏用会计语言和方法将现实经济生活中形形的经济业务信息加工成会计信息的能力。有的学生学了三年会计,毕业时大脑一片空白,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学校学了些什么。招聘会上,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显得极其不自信,根本就谈不上“零距离”上岗。这些现象充分说明高职学生对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果越来越难以达到教师期望,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越来越大,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1.2教师方面
1.2.1教师的应用能力缺乏,设备利用率不高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建立了会计专业的实训室,但真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会计实训教学主要局限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训练方面,而大量的涉及会计学原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方面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该机财务会计等),教师还是习惯在传统的教室里进行。究其原因之一是教师的教学改革还没有与现代教育技术很好的融合起来。教师对先进的现代教育设备不能充分地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浪费。
1.2.2教学方法单一,仅局限于多媒体设施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积极建设配备多媒体教室,但是70%的会计专业教师在对多媒体设施的运用只停留在幻灯片放映的水平上,而会计教学所强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却没有很好实施。有的学校从教育软件开发商处购买了若干项仿真模拟会计教学软件,但是许多会计教师还是不习惯或不愿意将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训软件的训练设计相融合,以充分利用会计仿真教学软件上课,导致仿真会计教学软件被闲置。
1.2.3教学模式陈旧,依然沿用知识点灌输教学虽然很多老师都认可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大部分教师早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通过粉笔黑板灌输如何做会计分录,而学生既没有对经济业务活动的感性认知,更谈不上真实的社会实践经历,无论教师怎样将会计实务讲得滔滔不绝,而学生掌握会计技能的情况很难尽如人意。比如基础会计教师一般都在课堂上讲过“月末要在调节未达账项,检查记账差错的基础上,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知识,但笔者调查发现许多高职学生虽然学了三年会计类课程,从来没有在教材上见过真实(或仿真)的银行存款对账单是什么样子,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如果单位没有安排老财务人员辅导依然无法独立完成该项会计业务。这说明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运用下,高职学生其实很难快速掌握诸如此类的基本会计技能。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滞后的原因分析
2.1现代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由于财务会计工作成果是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对于一个普通企业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信息,企业普遍对保护商业机密和财会信息的安全性有较高的敏感度,使得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的瓶颈问题难以解决,能够接纳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单位少、岗位少、即校外会计岗位实习很难满足会计技能训练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大都把精力放在抓校内会计模拟实训上,支撑校内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是充足的对口的资金投入。经调研发现,现代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外部原因之一。有些学校因为资金短缺,不能及时更新教育设施,导致学生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开课率较低,最终直接影响了这个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2.2对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管理模式滞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情况还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是否得当。很多高职院校都普遍存在对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管理很不重视的问题。从宏观上来讲,我国发展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的高职教育时间不长,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在教学中的应用刚刚起步,很多方面都还不太成熟,建设进展也非常缓慢;从微观上来讲,学校没有对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对设施的专门管理,也是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迟缓的原因。如许多学校为节省培训经费,大都是依靠现有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兼职对现代技术设备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与专业课教师的具体教学组织工作难以很好衔接,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
2.3缺乏有效的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因为培训和考核都是相辅相成的,从来就没有无考核的培训,也没有无培训的考核。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既没有建立起关于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会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没有建立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对学生会计技能实训成绩的评价体系。在调研“影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的主要困难”这一问题时,有52%的教师认为“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机制”。这就导致教师对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问题上“懒于应对”或“得过且过”。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职会计教学效果的途径
3.1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这就需要增加对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的资金投入。所谓硬件设施,就是指学校的校园网络系统、教学软件的开发系统以及还有其他各种培训系统、应用系统和信息的存储系统。而软件设施就是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和它的应用软件或者教育技术方法等等。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很多学校只注重于硬件设施,而忽视了软件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必须要增加资金的投入,用以加强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
3.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下,应当让会计教师在吸收最新的会计职业教育理论成果的同时,还拥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和最新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自主开发新型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有计划的对会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第一,学校可专门设立教师计算机培训中心,有针对性的承担专业课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第二,组建一个高层的教授咨询团来解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三,定期举办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会计专业课公开观摩活动。在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重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使得人才在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操作两方面得到综合的训练及良好的培养过于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的现象是普遍的,中职会计的教育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难以适应企业的要求。
2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会计教育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像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本国的计算机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增加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及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及素养,培养学生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设计及课程安排,旨在以专业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情况下,提高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全方位发展及训练智力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知识包括会计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一般性知识。专业认同指的是会计毕业生要认同其专业、乐于学习其专业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AEECC认为,学校是学者掌握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最重要的场所。在美国,会计学校教学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形成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形成坚实的基础知识素养。
3把握开端,发展过程,掌握结果
中职会计教育方面的改进旨在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及学校应该对学生在会计专业方面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重视,对于中职会计教育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革。
第一,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模式,塑造新型教学观念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决定了其能力的发展、知识的获得与品德的形成。改变传统教学下“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独立自主能力,提升学生积极进取的空间及时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恰当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注意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参差不齐的具体表现形式,让学习成为学生终身运用的模式及自身的能力。
第二,恰当地处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时间及空间系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其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也可助师生相互促进。只有教师对学生采取相对理解、鼓励的态度,学生才会畅所欲言,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改革教学内容要使课程具有时代新意和自身特性,精简课程内容,删除交叉,清理课程间的关系。如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在在很多方面存在反复的情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实践模式,避免会计专业知识与实践相分离,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问题、发行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地对旧有的会计理论进行更新,恰当地运用外国的先进的会计思想理论,拓展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方面的广度及深度,让学生了解到外国会计方面的发展形势及具体政策。
第四,传统会计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感到单一、枯燥,进而失去学习兴趣。但是教师能够及时地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乐趣,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及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利于学生其他能力的同时发展。会计教学方法应该由单相交流转化为多向交流,由灌输式转化为启发式,由单一式转化为多元式,注重问题的解决过程而不是问题解决的结论,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让学生形成独具特色而且适合自己学习的模式及方法。
IFAC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进行了相关规范,分为:能力与职业能力,前者是指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职业价值观;后者是指在规定下实现其职责的能力。职业技能一般是通过气经验和教育而形成的,包含人际关系技能、智力技能、交流技能;职业知识通常包含:信息技术知识、一般知识、组织和经营知识、会计与相关知识;职业价值观考虑的则是维护社会与会计行业的利益,包括保持独立、公正、客观,承担社会责任和关注公众利益,遵守职业准则,根据我国具体的实际发展模式,掌握中职会计的前沿发展动态,形成中职会计在培养方面独具特色一面,同时增强人才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人才形成一定的会计逻辑思维能力及基本知识掌握能力。使得人才在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操作两方面得到综合的训练及良好的培养过于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的现象是普遍的,中职会计的教育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难以适应企业的要求。
2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会计教育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像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本国的计算机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增加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及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及素养,培养学生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设计及课程安排,旨在以专业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情况下,提高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全方位发展及训练智力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知识包括会计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一般性知识。专业认同指的是会计毕业生要认同其专业、乐于学习其专业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AEECC认为,学校是学者掌握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最重要的场所。在美国,会计学校教学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形成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形成坚实的基础知识素养。
3把握开端,发展过程,掌握结果
中职会计教育方面的改进旨在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及学校应该对学生在会计专业方面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重视,对于中职会计教育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革。
第一,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模式,塑造新型教学观念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决定了其能力的发展、知识的获得与品德的形成。改变传统教学下“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独立自主能力,提升学生积极进取的空间及时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恰当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注意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参差不齐的具体表现形式,让学习成为学生终身运用的模式及自身的能力。
第二,恰当地处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时间及空间系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其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也可助师生相互促进。只有教师对学生采取相对理解、鼓励的态度,学生才会畅所欲言,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改革教学内容要使课程具有时代新意和自身特性,精简课程内容,删除交叉,清理课程间的关系。如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在在很多方面存在反复的情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实践模式,避免会计专业知识与实践相分离,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问题、发行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地对旧有的会计理论进行更新,恰当地运用外国的先进的会计思想理论,拓展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方面的广度及深度,让学生了解到外国会计方面的发展形势及具体政策。
第四,传统会计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感到单一、枯燥,进而失去学习兴趣。但是教师能够及时地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乐趣,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及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利于学生其他能力的同时发展。会计教学方法应该由单相交流转化为多向交流,由灌输式转化为启发式,由单一式转化为多元式,注重问题的解决过程而不是问题解决的结论,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让学生形成独具特色而且适合自己学习的模式及方法。
1.模式的单一。
目前大学本科会计教育多理论,而且理论知识大多枯燥乏味,没有趣味性。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没有直观的映象,太过片面化,而且对于书中的知识流程和框架模糊,分不清楚章节与章节的联系,没有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同时,教师教学的模式也大体是普通的说教,即使应用多媒体设备,大多也是照着课件念,没有新意,或者不能熟练灵活的应用多媒体,所以不能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能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做到知识的应用和升华。
2.教学理论化。
大学的教学主要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老师关注的是能不能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知识教给学生,可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于是学生理所当然地掌握了知识,学到了专业知识,可是却无法用知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处于一种好高骛远的状态,学生无法在实际操作中找到自身的问题,同时更不可能通过与老师探讨这些问题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3.课程设置重叠。
有些会计课程很早就已经学过,可是过了一个学期,又会有另外的教材书上出现相同的知识,有时候教师又会重讲,这样就会造成造成知识的重叠,不利于新知识的拓展。另外,书籍理论的编写不够全面和细致,由于会计制度在不断的更新,所以会计教材也在不停的换新,可是理论知识却并没有改变多少,导致新的教材还是赶不上会计制度的变革。从而使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到最先进的知识,无法跟上社会市场的变更。
4.教学目标与市场就业没有紧密联系。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当前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培养出精英人才。所以高校的教学的应该匹配市场的发展,结合市场的变化和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对知识的掌控能力制定一套全面、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大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充分理解,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的操作能力,用知识完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要开拓大学生的视野,不能仅仅灌输靠考证来赢取未来的工作,而是要把眼光放长远,结合自身能力,加强自己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变得有竞争力,达到市场就业需要的人才标准。
二、会计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从上述的分析讨论中,我们会发现当前我国大学会计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与弊端。为此,我们需要找出一些解决方案来改变目前这一现状。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需要尽量做到以下的事:
1.提高教学质量
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应当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要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尽量减少传统的知识灌溉,减少对照着书对学生照本宣科,更多的是要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采用更新颖的教学办法,比方说教师或者学生在上课期间提出问题,让其他学生去思考解决方案,可以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让他们自行分工,写出分析报告,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分析的能力,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概念。另一方面,仅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在学校建立会计实验室,让学生模拟会计做账,体验会计操作的流程,或者签订一些相关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分批去接受一下短期培训,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还可以经常让学生去参观当地的知名企业,观察企业的发展,浏览一下企业的账本,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练中认识自己的问题,同时补充自己所不知道的。最后在未来的实际会计操作中,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其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2.改进课程教学内容
在改进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学校应该紧密结合当前的中国政策趋势,并始终关注最新的会计发展趋势,并将其他自然学科的知识与会计学科相联系,实现其他各学科与会计学科的融会贯通。另外,学校应开展专有课程,将一学期所学的课程有机联系,形成完整框架,不再是之前的重复,这样既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各学科的知识,并能将知识交叉运用,最终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3.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会计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以当前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总体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发展趋势,培养出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技能,有素养的综合型会计人才,使未来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就业模式,更好发挥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
三、结束语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条之规定:持证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尽管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之前我国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训,业务素质也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确切准确执行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现状
1、会计从业人员结构失衡
现阶段,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达1200多万,从学历上来看,低学历或无学历的会计人员还占有相当大的比率,受过大专会计教育的不足15%,有的甚至没有受过专门的会计教育;从职称上来看,高级会计师的比例只有1.16%;会计师只有8.51%;助理会计师和其他高级资格的比例只占到11.4%;其中居然有72%的从业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书。虽然有的会计人员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整体知识结构远远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会计人才匮乏,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实施人员要求不相适应。
2、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存在问题
就会计从业人员而言,其综合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业务素质、综合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五个方面。其中业务素质指的是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熟练的记账、算账以及会计电算化技术等操作技能的能力,编制财务计划、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有的会计人员虽然经过正规的学习,但由于满足于现状,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导致业务知识贫乏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有的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对政策法规的运用和业务处理不够准确,导致业务处理的估计、判断偏差较大,会计信息失真,给经济管理决策者带来了失误;有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更新较慢,不认真学习新知识,继续教育学习不积极参加。
3、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法制意识不高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我国一些企业没有建立一个能够保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优良品质的机制,内部牵制制度不健全,对会计人员的管理监督较为松懈。通常情况是只要从业人员通过会计资格考试之后拿到颁发会计证,之后的工作就没有相应的再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的机制,有的会计人员缺乏理想信念和敬业精神,有的会计人员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
1、科学性。新会计准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会计理念上,新会计准则体系比以往更加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更加强调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日财务状况进行真实公允地反映,更加强调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的营运效率而不仅仅是营运效果,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
2、全面性。新会计准则体系从纵向看,是由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从横向看,38个具体会计准则和两个应用指南基本上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既有各类企业一般的、共同的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又有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规范。有了这套新会计准则系统,即使现在没有,将来可能出现的新会计业务,也可以根据基本会计准则进行判断和处理。
3、可操作性。从1992年至2005年底,我国先后颁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也经历了从13个行业会计制度、股份公司会计制度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统一为三个企业会计制度,还了一些补充规定,对会计教学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都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会计政策变更要调账、调表问题,增加了会计人员实务操作的难度,使得处理出来的会计信息由于经常调整,其严肃性也大打折扣。新会计准则对这一现象作了彻底的改观。不仅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了一般原则指导,而且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提供了操作指南。由于此次新会计准则体系出台,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思考和完善,其科学性有助于该准则的运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性。
4、可持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
在结构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现由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体例合理,定义科学,表述清楚。整个准则体系,兼顾各方面利益,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不是对国际会计准则的一味模仿,而是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国情,在很多方面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全面系统地进行新会计准则培训
会计人员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都习惯于执行会计制度,会计业务发生时直接套用“借”与“贷”的相应科目,但新会计准则规范的是确认计量和列报的一般原则,甚至没有具体的科目名称,这从客观上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对会计准则有较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培训过程中,加深学习者对新会计准则颁布的背景和意义理解,明白会计准则制定的目的和出发点,全面系统地进行新会计准则的培训,明确新会计准则的体系结构和各层次的理念,使其更多地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让报表使用者更真实地看到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2、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即:对企业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会计一般原则的应用进行判断与选择。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强调“商业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对某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法,而是给出某些判断的标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对具体事项的处理只能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再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大,企业的会计环境和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使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职业判断的难度加大。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必须依据现有会计法律规范和制度,对会计政策和方法做出选择。
3、更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由于新会计准则在许多业务的处理方面不像以前的会计准则规定的那么具体和清晰,从而给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操作上留下了很大的可自由选择的空间,如果不注重职业道德的修养,这些空间会成为他们做假账的一个理想场所。这样做将给企业、会计人员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提高职业道德观念,严格按照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财务处理,客观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真正做到操守为重、不做假账。
4、强化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更加突出,会计从基础的会计核算服务向单位经济预测、决策、控制等高端服务转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精通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熟知财务管理、审计、金融、证券、人力资源等相关学科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立体经济知识,才能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会工作运行规律,才能根据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选择适当会计政策,做出合理会计估计,提供真实会计信息。
5、开展广泛的、分层次的培训活动
新会计准则培训过程中,要针对不同财务人员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其中企业领导层应重点关注准则新变化对企业经营策略的影响;中层会计管理人员应深入了解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背景和特点,实现对企业内部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合理选择;基层会计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掌握新会计准则应用方面的相关内容,认真学习与会计实务紧密联系的会计处理方法的改革,将其切实贯彻到今后的实务操作中去。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是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它的理念、体系结构及具体内容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必须从改变会计人员思想认识出发,从加强新会计准则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出发。
参考文献:
1、夏鹏.新会计准则出台: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财会月刊.
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从高中进入高校,从一个紧张的学习环境进入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思想上的放松是学生的一种主要表现。学生们思想的放松会让学生的实际道德素养状况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道德思想方面: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将自己放在第一位,如:在国家助学金评选过程中,由于很多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家庭条件并不是太好,于是学习好的学生认为自己理所应当应该得到助学金;那些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助学金;而那些学习不是太好家庭条件又不是太差的学生则对助学金的评选漠不关心,他们的思想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的思想会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体现出集体观念差、学生之间关系难处、相互协作能力差等。
(2)礼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有部分学生见到没有给自己上课的学院领导、老师不打招呼,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见到给自己上课的老师也不打招呼。乐于助人、给人让座现象越来越少,看热闹现象越来越多。
(3)习惯形成方面:学生不爱打扫宿舍和教室、实训室的卫生,随意扔使用过的废纸等,不按作息时间休息且做事情不注意别人的感受、影响别人休息等现象。在学校上课时到教室学习,课外时间都用到了玩上,更有甚者有的同学上课玩手机、睡觉,他们把获得毕业证作为上学的目的,是否学的真实的知识技能他们并不上心。
(4)专业认识方面:学生只知道会计大致是干什么的,但会计的岗位分工及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工作程序却并不十分清楚,职业对就业者的要求是怎样的更是一无所知,以至于学习无目的、学习无动力。
2造成高职大学生道德素养现状的原因
造成高职大学生道德素养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原因,我们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
(1)社会现象影响良好道德素养的养成。由于经济的发展,学生和社会的接触越来越早、越来越平凡,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造成学生对是非的判断发生了偏移,影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的形成,对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养成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2)家庭教育薄弱影响良好道德素养的养成。现在的家庭都只有一至两个孩子,孩子是两代甚至是三代、四代人手中的宝贝,家长对学生的溺爱造成学生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的形成,使我们的学生思维方式脱离了正确的轨道,影响了是与非的判断能力。
(3)现在的教育方式影响了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高考的指挥棒引导着中学的教育内容与方式。在幼儿园和小学,由于没有升学率的压力,教师比较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与世界观形成,也有了较好的效果。但到了中学因为有了升学率的要求,学校与教师就开始注重于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德育教育和世界观的形成,造成了在中学阶段养成教育的短板和随意发展,更促进了自由散漫思想的形成。
(4)高等职业院校对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良好道德素养的养成。高等职业院校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养成教育的全面开展;重视了教学,忽视了育人。直接造成了高能力低素质的毕业生的生成,与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背道而驰。
(5)学生及家长对会计专业认识的缺失也造成学习能力的低下,阻碍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发现,他们对会计的认识比较浅显与片面,他们只知道会计是一个舒适和风光的职业。会计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坚忍不拔的学习精神,有比其他专业更长的学习时间和自学能力。当我们的学生开始学习会计的时候会遇到阻力,碰到困难,而学生会知难而退,出现厌学和不学现象的出现。教学过程中对职业道德的不重视也就造成学生职业道德缺失。
(6)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不是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在班里不被重视,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他们的学习都是被动的,他们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之下学习。当他们进入职业学校后,外界的压力小了,他们会放松自己,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玩上了。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每天把很多的时间耗费在上网聊天、网上看电影或玩网络游戏等,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计行业的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学能力是会计从业者必备能力。
3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是一个涉及面广且繁杂的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用人单位的参与,学院领导的重视,思想政治课及文化素养(包括就业指导课教师)的参与,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渗透,辅导员不懈地培养与教育,全体教育管理人员的通力合作,才能得到最终的好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课外时间,以班会、团会及主题班会、课外活动等形式,采用学习讨论英雄与道德模范事迹的形式进行学习、采用辩论会的形式规范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采取志愿者活动等提高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家长、感恩教师的思想。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开设的政治课作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
(2)制度化管理。建立养成教育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制度要涉及卫生习惯形成、尊纪守法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文明礼貌等礼仪、交往能力的形成。建立学生养成教育资料库,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全方位考核,评选出学期或年度的标兵,引导学生自觉培养提高。
(3)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利用就业指导课等课程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利用制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专业课教师利用授课时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学会自学。
(4)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的学生入学成绩比较低,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避免一味的理论传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体系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现如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缺失的情况。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大学里严重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单纯对法律条文进行讲授并不意味着学生会遵守这些道德规范,尤其是会计方面,很多都需要他们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就更需要他们要有坚定的道德信仰。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也主要停留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二)大学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差
大学生对于道德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行为规范,当前大学的道德教育只突出了规范约束的作用,只重视告诉人们不应该怎样,却没有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样。大学对于职业道德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差,没有认识到道德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个人自我实现的手段。
(三)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专业的教师本身缺乏职业道德意识,所以,他们自然而然也没有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教学里面。目前,会计准则全面更新,会计学老师的教学的任务也十分繁重,所以,他们在教学的时候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反而忽视了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存在弊端
就目前而言,会计专业教育仍然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反而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而对于现实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职业道德问题,专业课老师也只是一带而过。所以,当这些学生毕业之后,他们也不可能变成合格的人才。
二、为什么要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校企对接
进行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校企对接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具体可归纳如下。
(一)校企对接能够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综合技能
会计人才培养跟着市场走,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建设跟着岗位走。要不断地更新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更贴近企业和社会的要求、贴近会计岗位技能的需求。总的来说,我国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的建设,尤其是职业道德的教育还远远落后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同时,这也是产生大学生难以就业的原因之一。
(二)校企对接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校企对接可以实现课堂的教学与岗位的训练结合,这样既丰富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又可以使职业道德的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校企对接的过程中老师们会经常采用角色互换、情景模拟、体验、等教学方法,这种模式重视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指导学生进行企业实践过程中,专业教师可以跟踪企业的发展形势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更新自己的知识,进而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前瞻性,最终实现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科研、管理之间的有效衔接。
(四)校企对接推动了校企间合作共赢
校企对接模式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有利于提升会计学科的发展水平。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校企对接这种模式可以十分有力地推动学校和企业的双向发展,使他们实现互利共赢。对于企业来讲,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企业员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同时也可以增强那些新进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校企对接途径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校企对接可通过如下几条措施来实行。
(一)在校企对接的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在校企对接的过程中突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在校企对接的实践的过程中,高校要善于借鉴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结合企业在会计工作中所出现的一些典型的道德困境来教育学生,并把这些鲜活的案例编排成教材,这对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来言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二)以校企对接为关键,加强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沟通交流
在校企对接的过程中做好信息的整理和反馈是一件非常重要而不可忽视的事情。在教学阶段,合作的企业可以及时地将企业特点提前传达给学校;同时,在企业实践阶段,学校也要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表现。一段时间之后,学校应要组织召开由校领导、专业教师、学生、为主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座谈会,并对对座谈会中大家所提出的一系列的意见进行收集整理,之后以书面的形式向学校和企业反馈,促进双方的交流。
(三)课程配套为基础,辅之以实践性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学
在校企对接的相关活动中,老师可以贯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这样的话就可以提高这个课程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理解,最终让学生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起较强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
(四)加强双师建设,促进校企共赢
会计专业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不断进步,会计专业想要获得机遇,会计专业学生想要获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做到对会计专业教育和教学的不断地创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会计专业的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和创新的大潮下也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样才能适应会计专业的建设需要。而当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经常被传统而单一的知识学习和陈旧的教学所取代,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没有必要的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和市场需要做出内容、方式和核心上的调整,出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创新不足,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成果不明显的实际问题。
二、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新模式
(一)加强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占据中心的地位,要根据市场需要有针对地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为中心,辅助思政课程和专业教学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做到对学生爱岗敬业精神、遵纪守法思想、严谨诚信态度、文明礼貌礼仪的全面教育和培养,以规范的职业观、价值观来保障会计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此来适应会计市场和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应该通过挖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最终实现会计专业学生的全面的完善和发展。
(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的核心能力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需要针对学生职业的特点,形成最根本、最重要的职能能力,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应该将交流、合作、学习、应用、创新等能力作为中心,以教学、实习为途径提升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有效性。职业核心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是确保学生职业成长的重要基础,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过程中要突出会计信息处理能力提升,会计实际问题解决,会计工作国际视野培养等内容,通过课堂渗透、日常规范、全面考评等措施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能力发展,达到对学生职业内心能力的提升作用。
(三)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身心素质建设
职业身心素质是会计专业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工作的基本条件,全面的会计职业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学生在会计事业中取得成功和成绩的必要前提。当前,市场对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求具备强健的体魄之外,还需要会计专业学生具备健康、可控、全面的职业心理,因此会计专业建设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要以加强学生职业身心素质建设为重点,应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选用心理类课程、沟通类课程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会计专业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主阵地、以各类心理社团活动为补充、以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学生工作人员为主力军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网络体系,针对学生特点、会计行业实际和企业的基本心理素质要求,发展和完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在确保会计专业学生人格健全和心理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有效发展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敢于吃苦的精神和敢于竞争的勇气,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学会健康快乐地生活。同时,也应该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应该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际需要,站在专业长远发展和学生职业成长的高度,组织和规划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与提升工作,挖掘会计专业工作中有利于发展身体素质部分的潜在价值,实现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保证与支撑作用。
(四)加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的职业发展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