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产加工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当前,A生产加工企业仓储原材料主要有:钢材、建筑五金、金属材料、橡胶及制品、劳保用品、通用机械设备、电力电工设备、电工材料、电工元器件、日用电器、通用仪器仪表、工具量具刃具磨具、紧固件、轴承、阀门等。现阶段,A生产加工企业在原材料库存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A生产加工企业仓库储存空间情况如下:物资库存仓库总面积750平方米,长50米,宽15米,高30米;托盘长1.5米,宽1.5米。A生产加工企业产品仓储管理规定内容如下:(1)产品完工后,各生产单位核算员凭主卡、产品附件清单,在生产技术部成品保管员处办理入库手续,并填写《公司成品入库单》,简称成品入库单。生产单位根据成品入库单编制本单位《产品完工产值情况统计表》,生产技术部凭成品入库单编制《产成品收入明细表》。(2)生产单位凭主卡、成品入库单、领料单,到经营计划部销卡,凡超出定额费用部分一律无效,可直接从收入总额中予以扣除。(3)市场开发部负责依据《产成品收入明细表》编制《产品完工汇总表》,向企业主管领导、财务资产部报送。(4)工程竣工后,各分公司及时报请工程项目部、监理公司对工程质量、数量、工期、施工资料等进行验收。
二、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A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原材料存量大,大量的产成品仓储库存积压、大量的生产在制品、市场供应商家原材料一次性来货太多等因素,造成了企业仓储管理中出现许多问题。
1、储存结构设计不合理企业储存空间应包括物理空间、潜在利用空间作业空间和无用空间,即储存空间=物理空间+潜在利用空间+作业空间+无用空间。而A生产加工企业的仓库设计,将重点放在物理空间上,仅物理空间就占75%以上,其余空间共占25%不到。由此可见,企业的仓库整体空间利用率并不高,物资库存中存在拥挤、堆积现象,一旦到了企业产品销售旺季时,仓库就会变得更加拥挤、混乱,仓储产品卸货、入库、分类及管理效率极其低下,而空间拥挤还会造成产品脱落、碰撞以及破损。
2、仓储管理制度不健全A生产加工企业当前的仓储管理模式还是采用了原始的仓库储存管理模式,明显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企业对物资管理的精细化、集约化要求。受到传统仓储管理模式的影响,A生产加工企业在仓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的不到位,未精确考虑各种物料项目之间的联系,公司成品规格种类多、物资管理混乱、编码不统一,造成货位摆放混乱,影响仓储效率。此外,在库存的物料分类方面也没有按照精细要求划分,常常从价格方面进行归类,忽略了不同物料的体积、流量、订货周期、保存要素等情况,很多仓库储存区域没有得到明确划分,由于区域划分混乱,一些金属制材、电器零件、变压器、导线、开工部件等只能在室外摆放,长此以往企业仓储材料、物料损耗较多。
3、仓储管理人才管理不善A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在岗的仓储部门库存管理人员都是些老员工,常常在没有专业库存技术和理论支撑下进行管理,依靠的是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而不是科学理论和数据依据。仓储管理人员的缺失,导致一些区域仓库没有人负责,仓库里的物料、材料混乱堆放,影响了库存管理秩序,导致A生产加工企业一些重要材料存放不规范化。此外,由于A生产加工企业目前仓储管理人员不足,无法根据公司材料、物料库存管理要求进行有系统的存货盘点,造成企业的仓储账目、物混杂现象日趋严重。
4、仓储管理技术落后A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之所以混乱、仓储区域之所以不能明确划分、仓储物资管理之所以出现较大误差,与落后的仓库管理技术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很多仓库现如今还延续着十年前的人工记录、人工测量、人工统计方式,仓储管理方式陈旧落后严重影响了仓储管理的时效性和仓储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只有少数的仓库采用了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大部分仓库即使装有仓储管理系统,也没有得到充分应用。通常情况下只做账目统计利用,无法适应现代化、信息化仓库管理需求,导致公司仓储物资账目出现偏差,账、物不符现象百出。
三、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优化途径
单一的物料仓储管理策略、笼统的仓储控制规划,以及混乱的仓储物料分类是导致A生产加工企业当前仓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当务之急是针对A生产加工企业不同物料仓储要求,通过采用ABC分类法及现代化的仓储技术等实现仓储管理优化。
1、采用ABC分类法进行管理ABC分类控制法是库存控制的方法之一,采用ABC分类仓储管理方法进行旧有仓储管理优化升级,从生产加工企业运营特点出发,对现有的仓储物资展开合理的主要、次要划分,充分利用三类物资的仓储空间,展开合理高效的仓储物资的区域管理。采用ABC分类控制法进行库存管理的目的是合理进行物资划分,对仓库中的多种产品进行划分、归类,针对ABC三类物资可以采用相应措施制定仓储管理计划、订货方式、配置要点、记录方式、保存要求等,对仓储进行ABC分类之后,还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对不同级别的仓储物资进行不同的管理和控制,促使企业仓储管理日趋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
2、应用现代化的仓储管理系统为保证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优化方案实施时,保证各部门成员之间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准确性,需要根据企业仓储管理需求,采用先进化的ERP系统、CRM系统等,还要根据需求预测模型的建立,构建能够分析需求因素指数的整合系统,切实保证公司仓储信息的安全、库存数据的精确、库存交易记录的保密等。此外,还需要借助B/S程序构架,基于IT信息技术之上,对企业仓储物资的现金流、物流等展开适时追踪,提高仓储管理效率。
论文摘要:对机械加工生产线在节拍时间、柔性化进展、加工精度、综合自动化程度、可靠性和利用率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进行了阐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展望。
从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汽车、滚动轴承、小型电动机和缝纫机等工业发展,机械加工制造中开始出现自动线,最早出现的是组合机床自动线。机械加工制造业中有铸造、锻造、冲压、热处理、焊接、切削加工和机械装配等自动线,也有包括不同性质的工序,如毛坯制造、加工、装配、检验和包装等的综合自动线。
采用自动线进行生产的产品应有足够大的产量;产品设计和工艺应先进、稳定、可靠,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基本不变。在大批、大量生产中采用自动线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缩减生产占地面积,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保证生产均衡性,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机械加工生产线的发展状况
在汽车、拖拉机、内燃机和压缩机等许多工业生产领域,组合机床生产线仍是大批量机械产品实现高效、高质量和经济性生产加工的关键装备,也是不可替代的主要加工设备。现针对组合机床生产线来说明一下国内机械加工生产线的发展情况。
现代组合机床生产线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它是控制、驱动、测量、监控、刀具和机械组件等技术的综合反映。我国传统的组合机床自动线主要采用机、电、气、液压控制,近年来随着数控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组合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节拍时间进一步缩短。早期的生产线要实现短的节拍,往往要采用并列的双工位或设置双线的办法。现在主要是通过缩短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来实现的。缩短基本时间的主要途径是采用新的刀具材料和新颖刀具,以通过提高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来缩短基本时间。缩短辅助时间主要是缩短包括工件输送、加工模块快速引进以及加工模块由快进转换为工进后至刀具切入工件所花的时间。目前,随行夹具高速输送装置常用的有电液比例阀控制的或摆线驱动的输送装置。
2.柔性化进展迅速。数控组合机床的出现,不仅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由继电器电路组成的组合机床的控制系统,而且也使组合机床机械结构乃至通用部件标准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组合机床刚性自动线和生产线,也具有了一定的柔性。由数控加工模块组成的柔性组合机床和柔性自动线,可通过应用和改变数控程序来实现自动换刀、自动更换多轴箱和改变加工行程、工作循环、切削参数以及加工位置等,以适应变型品种的加工。
单坐标加工模块由数控滑台和主轴部件(或多轴箱,包括可换多轴箱)组成。双坐标加工模块由数控十字滑台和主轴部件组成,例如数控双坐标铣削模块。
多轴加工模块是又一种重要模块,主要用于加工箱体和盘类工件的柔性组合机床和柔性自动线。这类模块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但基本上可分为自动换箱式多轴加工模块、转塔式多轴加工模块和回转工作台式多轴加工模块。自动换箱式模块由于可在专门设置的多轴箱库中储存较多的多轴箱,故可用来加工较多不同品种的工件。而转塔式和回转工作台式多轴加工模块,由于在转塔头和回转工作台上允许装的多轴箱数量有限,所以这种加工模块只能实现有限品种的加工。
除上述各种CNC加工模块外,机器人和伺服驱动的夹具也是柔性组合机床和柔性自动线的重要部件。特别在柔性自动线上,目前已较普遍地采用龙门式空架机器人进行工件的自动上下料,用于工件的转位或翻转。为搬运不同的工件,可在自动线旁设置手爪库,以实现手爪的自动更换。夹具配备伺服驱动装置,以适应工件族内不同工件的自动夹紧。
3.加工精度日益提高。为了满足用户对工件加工精度的高要求,除了进一步提高主轴部件、镗杆、夹具(包括镗模)的精度,采用新的专用刀具,优化切削工艺过程,采用刀具尺寸测量控制系统和控制机床及工件的热变形等一系列措施外,目前,空心工具锥柄(HSK)和过程统计质量控制(SPC)的应用已成为自动线提高和监控加工精度的新的重要技术手段。空心工具锥柄是一种采用径向(锥面)和轴向(端面)双向定位的新颖工具,其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抗弯刚度、扭转刚度和很高的重复精度。SPC是基于工序能力的用于监控工件加工质量的一种方法。目前,在自动线上这种质量保证系统愈来愈多地被用来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加工质量进行连续监控。
4.可靠性和利用率不断改善和提高。为提高加工过程的可靠性、利用率和工件的加工质量,采用过程监控,对其各组成设备的功能、加工过程和工件加工质量进行监控,以便快速识别故障、快速进行故障诊断和早期预报加工偏差,使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能及时地进行干预,以缩短设备调试周期、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和避免加工质量偏差。
故障诊断技术中的基于知识的故障诊断技术,可对自动线运行中产生的所有故障进行诊断(而不是局限于诊断最常出现的故障),确定故障部位及其原因,这为迅速排除故障赢得了时间,从而显著地缩短自动线的调试时间和停机时间。
当前,自动线的控制技术已由集中控制方式转向分散控制方式。根据对这种新的控制模式的研究表明,采用分散控制系统要比采用集中控制系统可节省费用。这主要是由于分散控制系统可减少电缆敷设费用(采用总线系统)、减少电气保养维修费(由于提高了透明度)、省去控制柜台架(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柜直接设置在自动线的加工工位上)和无需设置集中冷却装置等。此外,这种分散控制系统由于总体配置简单,有利于加快自动线的投入运行,并由于一目了然的结构配置,在产生故障时很容易确定故障的部位。最后,分散控制系统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透明度。
二、机械加工生产线的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对产品需求的提高,高精度、高生产率、柔性化、多品种、短周期、数控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正在冲击着传统的组合机床生产线,因此,组合机床生产线的发展思路必须是以提高组合机床加工精度、组合机床柔性、组合机床工作可靠性和组合机床技术的成套性为主攻方向。
论文摘要:对机械加工生产线在节拍时间、柔性化进展、加工精度、综合自动化程度、可靠性和利用率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进行了阐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展望。
从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汽车、滚动轴承、小型电动机和缝纫机等工业发展,机械加工制造中开始出现自动线,最早出现的是组合机床自动线。机械加工制造业中有铸造、锻造、冲压、热处理、焊接、切削加工和机械装配等自动线,也有包括不同性质的工序,如毛坯制造、加工、装配、检验和包装等的综合自动线。
采用自动线进行生产的产品应有足够大的产量;产品设计和工艺应先进、稳定、可靠,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基本不变。在大批、大量生产中采用自动线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缩减生产占地面积,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保证生产均衡性,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机械加工生产线的发展状况
在汽车、拖拉机、内燃机和压缩机等许多工业生产领域,组合机床生产线仍是大批量机械产品实现高效、高质量和经济性生产加工的关键装备,也是不可替代的主要加工设备。现针对组合机床生产线来说明一下国内机械加工生产线的发展情况。
现代组合机床生产线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它是控制、驱动、测量、监控、刀具和机械组件等技术的综合反映。我国传统的组合机床自动线主要采用机、电、气、液压控制,近年来随着数控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组合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节拍时间进一步缩短。早期的生产线要实现短的节拍,往往要采用并列的双工位或设置双线的办法。现在主要是通过缩短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来实现的。缩短基本时间的主要途径是采用新的刀具材料和新颖刀具,以通过提高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来缩短基本时间。缩短辅助时间主要是缩短包括工件输送、加工模块快速引进以及加工模块由快进转换为工进后至刀具切入工件所花的时间。目前,随行夹具高速输送装置常用的有电液比例阀控制的或摆线驱动的输送装置。
2.柔性化进展迅速。数控组合机床的出现,不仅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由继电器电路组成的组合机床的控制系统,而且也使组合机床机械结构乃至通用部件标准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组合机床刚性自动线和生产线,也具有了一定的柔性。由数控加工模块组成的柔性组合机床和柔性自动线,可通过应用和改变数控程序来实现自动换刀、自动更换多轴箱和改变加工行程、工作循环、切削参数以及加工位置等,以适应变型品种的加工。
单坐标加工模块由数控滑台和主轴部件(或多轴箱,包括可换多轴箱)组成。双坐标加工模块由数控十字滑台和主轴部件组成,例如数控双坐标铣削模块。
多轴加工模块是又一种重要模块,主要用于加工箱体和盘类工件的柔性组合机床和柔性自动线。这类模块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但基本上可分为自动换箱式多轴加工模块、转塔式多轴加工模块和回转工作台式多轴加工模块。自动换箱式模块由于可在专门设置的多轴箱库中储存较多的多轴箱,故可用来加工较多不同品种的工件。而转塔式和回转工作台式多轴加工模块,由于在转塔头和回转工作台上允许装的多轴箱数量有限,所以这种加工模块只能实现有限品种的加工。
除上述各种CNC加工模块外,机器人和伺服驱动的夹具也是柔性组合机床和柔性自动线的重要部件。特别在柔性自动线上,目前已较普遍地采用龙门式空架机器人进行工件的自动上下料,用于工件的转位或翻转。为搬运不同的工件,可在自动线旁设置手爪库,以实现手爪的自动更换。夹具配备伺服驱动装置,以适应工件族内不同工件的自动夹紧。
3.加工精度日益提高。为了满足用户对工件加工精度的高要求,除了进一步提高主轴部件、镗杆、夹具(包括镗模)的精度,采用新的专用刀具,优化切削工艺过程,采用刀具尺寸测量控制系统和控制机床及工件的热变形等一系列措施外,目前,空心工具锥柄(HSK)和过程统计质量控制(SPC)的应用已成为自动线提高和监控加工精度的新的重要技术手段。空心工具锥柄是一种采用径向(锥面)和轴向(端面)双向定位的新颖工具,其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抗弯刚度、扭转刚度和很高的重复精度。SPC是基于工序能力的用于监控工件加工质量的一种方法。目前,在自动线上这种质量保证系统愈来愈多地被用来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加工质量进行连续监控。
4.可靠性和利用率不断改善和提高。为提高加工过程的可靠性、利用率和工件的加工质量,采用过程监控,对其各组成设备的功能、加工过程和工件加工质量进行监控,以便快速识别故障、快速进行故障诊断和早期预报加工偏差,使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能及时地进行干预,以缩短设备调试周期、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和避免加工质量偏差。
故障诊断技术中的基于知识的故障诊断技术,可对自动线运行中产生的所有故障进行诊断(而不是局限于诊断最常出现的故障),确定故障部位及其原因,这为迅速排除故障赢得了时间,从而显著地缩短自动线的调试时间和停机时间。
当前,自动线的控制技术已由集中控制方式转向分散控制方式。根据对这种新的控制模式的研究表明,采用分散控制系统要比采用集中控制系统可节省费用。这主要是由于分散控制系统可减少电缆敷设费用(采用总线系统)、减少电气保养维修费(由于提高了透明度)、省去控制柜台架(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柜直接设置在自动线的加工工位上)和无需设置集中冷却装置等。此外,这种分散控制系统由于总体配置简单,有利于加快自动线的投入运行,并由于一目了然的结构配置,在产生故障时很容易确定故障的部位。最后,分散控制系统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透明度。
二、机械加工生产线的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对产品需求的提高,高精度、高生产率、柔性化、多品种、短周期、数控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正在冲击着传统的组合机床生产线,因此,组合机床生产线的发展思路必须是以提高组合机床加工精度、组合机床柔性、组合机床工作可靠性和组合机床技术的成套性为主攻方向。
自动批量调合(ABB),实际上是一种将现代计量技术与小釜调合相结合的调合工艺。适合用于小批量产品的生产,灵活性高,便于扩建。自动批量调合(ABB)特点:1)自动化程度高。整个调合过程实现自动生产,没有人为干预,实现按配方和设定的程序自动进行。2)计量精度高。根据每一批次不同的组分添加量,可以选择主调合釜、辅助计量罐、DDU和人工添加等不同方式。可以达到0.3‰以上的进料计量精度。3)灵活性好。一是每一批次最低调合量可达到调合釜容积的10%,大批量产品可多批次调合;二是允许桶装添加剂通过DDU添加,固体添加剂、加入微量添加剂可采用人工计量后直接倒入,简化了工序。4)解决了产品之间的“污染”问题。最小的残留设计,调合釜和辅助计量罐采用不锈钢材质,内壁抛光,减少油品附着。高效率的冲洗头、自排放的配管,切换品种时利用最少的基础油清洗釜壁,排放清洗油到200L桶中,下一次调合同样品种时用DDU抽入,按基础油计入调合配方。5)生产速度快。辅助计量罐允许与调合釜可以同时计量和搅拌,调合釜外部缠绕的半管直焊盘管加热快速;三段立式高效搅拌器搅拌强度大,快速混合。复合添加剂生产的特点是原料品种比较多,要求计量精度高,进料必须有顺序之分;产品品种多、批量有大有小;混合搅拌时间长。在复合添加剂的生产过程中,有些添加剂单剂直接接触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而不能直接接触,因为这种不良反应会降低复合添加剂的的某些性能甚至使其不合格,必须用能够直接接触的添加剂单剂间隔开来,也就是说在复合添加剂的生产过程中对单剂的添加顺序是有严格要求的。而且又由于单剂的粘度一般都比较高,瞬时调合不可能使几种单剂充分混合。因此,在线管道调合(ILB)不适合复合添加剂的生产。在用SMB进行调合时,主要的几种单剂都是以复合剂的形式加入,即便是使用单剂进行油品调合,因为基础油的量很大而单剂的量很小,即使因为操作不当使不能直接接触的单剂发生了直接接触的失误,大量存在的基础油也会弱化甚至消除其不良反应。在复合添加剂的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生了这种操作失误,后果是不可挽回的。因此,同步计量调合(SMB)的计量系统同样不适合复合添加剂的生产。自动批量调合(ABB)的显著特点是自动化程度高、计量精度高、生产速度快。在复合剂的生产过程中调合时间较长,因此体现不出ABB调合系统的优点。综上所述,本项目推荐采用同步计量调合(SMB)中的罐式调合与自动批量调合(ABB)中的计量(称重式电子秤)控制系统相结合的调合工艺—定量加料自动控制罐式调合工艺。小量添加剂采用DDU抽桶系统加剂技术。DDU抽桶系统具有添加剂最大化地回收,自动洗桶,残留量较少等优点。在复合剂的生产过程中,不论是作为原料的添加剂单剂还是复合添加剂产品的品种都比较多,不可能设置专线,共用管线就带来品种间可能存在的相互“污染”的问题,因此对复合剂及添加剂单剂管线采用通球扫线技术。通球扫线原理和性能:清管球由气/液来推动,用于倒空管线和刮擦管壁。通球扫线效果:1)相当于管线进行机械的导淋和管线的清洗。2)把一条管线按顺序输送若干产品成为可能。3)残留量极小不用冲洗,没有浪费。4)极大地减少了管线的数量。
2调合设备工艺计算
调合系统的使用率与操作时间有关。复合添加剂的生产是间断生产,年操作天数按250天设计,根据各个复合剂调合时间及原料的进料时间,考虑产品需要做实验的时间,调合设备充满系数取0.85,根据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并考虑留有适当余地,满足市场需求,来考虑调合釜的数量及规格。作为复合添加剂的原料添加剂单剂储存天数按15天计算,储罐的充满系数取0.9,根据添加剂单剂的数量及用量来确定原料储罐的数量及规格。添加剂单剂的转料泵根据调合釜进料时间及添加剂的加入量计算确定。作为产品的复合添加剂的储存天数按10天计算,储罐的充满系数取0.9,根据各个产品的年产量来确定成品储罐的数量及规格。复合添加剂的转料泵根据产品输转时间计算确定。
3流程说明
散装或桶装添加剂单剂用泵分别送入单剂储罐中,调合过程中先用泵将预定比例的单剂送入调合罐内,用量少的添加剂,由自动抽桶设施(DDU)加入到调合罐内,添加剂的进料量由称重传感器计量,进料阀自动控制。在罐内用立式搅拌器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化验分析合格后,用泵送至复合剂罐或产品灌装厂房灌装。调合过程中从进料、卸料、吹扫、管线通球等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
4结论
上面提及,从一般管理学的角度来讲,管理出效率,延伸出管理出效益。而效率提高的三大途径之二就是劳动效率最大化,其核心就是分工。其内容主要包括部门职责与每个岗位职责。其主要操作要点为编制好部门手册与人员岗位任务指导书;然后在配好高素质的人员,形成一个高素质的团队,这样就具备了执行力强的前提条件。
2理顺关系
其核心是理顺工作关系。主要内容是理顺纵向与横向的工作关系。其实理顺工作关系与健全组织与明确职责是一脉相承的。某个岗位在工作中需要明确它的上级是谁、下级是谁,即工作向上向谁请示汇报、向下给谁安排布置,这就是纵向的工作关系;横向的工作关系是指在同级或平行工作关系中与谁协调。理顺了工作关系,也就相对明确了权责,避免了“多头指挥”这一管理中的大忌。还有,理顺工作关系是靠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健全流程实现的。
3完善流程
流程是指实际工作中可操作的办事程序,类似于生产车间的操作规程。一个现代化的企业不但需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还须有完善的作业流程。流程作为制度管理的一部分,经过实践证明:它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笔者经过初步调研与分析后认为:民族企业与外企的管理软件不同之一是:虽然二者都有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但民族企业大多重视管理制度,而外企则更注重管理流程。制度应主要告诉大家不要做什么,做了的结果就好像是触摸了红线;而流程应是实际工作中应遵循的程序。制度的侧重点应在思想教育性,流程的侧重点在实操行。企业(公司)在成立初期需要建立流程,而经营期间则需要不断完善流程。在此,摘录两个作业流程供大家借鉴。
4其他
以上论述只是冰山一角,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内容很多,如薪酬体系建设与管理、文化体系建设与管理、资本运作、风险控制、期货运作、上市运作和项目运作等,这里不再一一敖述,以后再与大家交流。
5总结
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进行评价,主要是以改善环境为目的,对各类绿色产品的设计、生产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环境负荷做出分析,从绿色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下主要从清单评价分析、影响评价分析、对评价的改善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清单评价分析
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的清单评价分析,主要是根据对产品清单的分析来确定产品的功能单元以及系统边界等,并结合产品的生命周期来建立各个阶段的流程图,从而实现对环境污染程度的量化评价,如废气、废物、废水等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等,再根据评价结果来对绿色产品生产进行改进。清单评价分析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要对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对各项数据的量化评价来实现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流程的改进;
(2)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建立生命周期清单,定期对清单表格进行分析,并对表格上的各项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绿色产品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主要产生的污染因素等,再不断对其进行改进。
2影响评价分析
影响评价是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通过对绿色产品产生的环境影响、生态系统影响、人身健康影响等方面的评价,来确定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的影响评价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要对影响进行合理分类,以生命周期作为基础,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如NO2、SO2、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类来了解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改进;
(2)对以上得出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最终确定表内的各个干扰因素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状况;
(3)通过比较评估的方式来对不同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相互比较,同时要注重对环境产生潜在影响的因素评价,这样才能确保评价的有效性。
3对评价的改善分析
通过以上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评价的分析得知,绿色产品在设计生产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以及人身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在经过对危害因素进行量化之后,可以对影响因素进行定位,更有利于绿色产品设计的改进。以生命周期评价的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评价体系,主要是根据对生态诊断结果来改进产品的结构以及材料,避免或降低绿色产品对生态环境以及人身健康带来的危害,为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结语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产品内分工;全球价值链
一、引言
产品内分工是指特定的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在空间上分布到不同国家,各个国家凭借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产品生产价值链中的特定环节,并进行专业化生产的形式。
目前我国传统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被削弱,我国加工贸易应该由纯粹加工装配环节逐步向产品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转移。以产品内分工理论指导加工贸易升级,提升我国加工贸易在产品价值链中的位置,不仅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取较高的利润,而且能够使相关产业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中获取有利地位,是比较符合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的。
二、产品内分工与加工贸易
产品内分工的内涵将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根据各国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散化。加工贸易符合产品内分工与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发达国家可以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集中从事资本密集型环节,节省本国生产成本。发展中国家则利用本国的劳动力优势,从事劳动密集型环节,在“干中学”中积累经验和资本,利用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降低学习成本和缩短学习时间。因此,产品内分工不仅为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合适的条件,也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加工贸易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研究我国加工贸易的问题,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实现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三、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
2013年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来料加工装配贸易2012年的出口额达到9881881万美元,与2011年相比稍微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着较高数额。2012年进料加工贸易额从2011年的72763304万美元增长到了76385772万美元,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劲头。加工贸易进口设备金额也体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金额保持较高数值。但出料加工贸易与进料加工贸易相比出口金额较小,2011年只有19858万美元,2012年下降大约399万美元。我国加工贸易主要在中间产品环节进口国外的半成品或原料,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完成加工装配环节,再将制成品运送至国外厂商进行贴牌营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产品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次为高技术产品,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小。如图1所示,2010至2014四年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持续增长了约8千多亿美元,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也有明显提高,初级产品出口额基本持平。
四、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中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我国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不高,处于全球价值链最底端
如图2所示,“微笑曲线”的两端,价值链上下游分别为附加值高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底端是加工组装环节。产品价值链和“微笑曲线”都表明,在产品内分工中,在上游环节加大研发和设计的投入,产品增值程度和收益率上升;在下游环节建立品牌及营销渠道,产品增值程度和收益率也会随之上升。而位于中游则是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少的加工组装环节,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取代。中国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不高,只能利用劳动力等低成本要素比较优势从事中间环节的产品加工组装,处于全球价值链最底端的位置。
2.我国加工贸易国内采购率低,“飞地效应”明显
我国加工贸易方式主要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容易形成“飞地效应”,即从国外进口具有高技术水平的零部件,在国内完成加工组装后,再出口到发达国家。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国内采购率低,导致加工贸易的产业关联度差,这就阻碍了我国加工贸易中间产品供应能力的增长以及加工贸易配套产业的发展,导致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产品内分工链上无法延伸。
3.劳动力成本优势渐趋衰弱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且廉价,但大多数劳动力并不符合加工贸易企业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这就产生了结构性需求矛盾,成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障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日益增强,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
4.民族品牌缺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以简单装配,贴牌生产方式为主,在研发、设计、物流、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十分薄弱,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尚未具备核心竞争力。再者,由于民族品牌缺失,加工贸易企业在国际中辨识度低,可替代性高,严重阻碍了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
五、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分析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及策略
1.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品价值链
一是沿着产品分工链向上游延伸,不断提升研发设计能力,提高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企业必须形成自主研发设计,高技术水平零部件生产的能力,才能真正改变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的底端位置。
二是向下游拓展。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要努力打造自有品牌,扩展自身的销售渠道,完善物流体系,在商品流通中也能得汲取到更大的利润,提升在品牌运作和营销服务环节的竞争力。
2.提高中间产品的国内采购率,完善配套产业
应鼓励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在中间产品的投入中多采用国内原料,并自主生产高技术水平的零部件。在政策上对为生产加工配套中间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充分发挥政府、科研单位的作用,为有能力进行配套生产的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技术研发等各项服务,推动国内加工贸易企业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3.充分发挥要素禀赋优势,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变
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土地、水电等低成本生产要素上,而中间产品的原料主要以进口为主。这就需要在原有静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进口中间产品的技术外溢来提高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加速资本积累,并通过教育和科技政策转变比较优势,提高技术水平及劳动力素质,实现我国动态比较优势的提升。
4.创建世界知名品牌,充分发挥跨国公司促进作用
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跨国公司发挥着重要作用。跨国公司不仅为产业发展投入资金和技术,同时还会产生竞争效应、示范效应、溢出效应。因而,必须加大力度扶持本土跨国公司的发展,支持其创建更多的世界知名品牌,更大程度地提升跨国公司在国际产品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用。
六、结论
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把世界各国的贸易和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一旦游离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之外,就必然会丧失发展良机。面对国内传统比较优势弱化,周边国家优势日渐突现等多种挑战,中国必须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重视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及民族品牌,提高加工贸易技术水平,积极延长国内价值链,推动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全面升级。
参考文献:
[1]韩红伟.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加工贸易升级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10.
关键词:城乡建设工程造价结算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工程结算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若施工过程能抓好工程量认证,及时对合同清单外的签证及设计变更部分进行工程量认证,做到严格落实限期办理制度,工程结算时甲乙双方对工程量增减的数量一般较少存在争议。但除工程量以后,工程结算中还有一些关于计价的方式、政策性文件理解不一致等纠纷,下面本人结合自身工作中的经验,谈谈工程结算中除工程量以外容易产生争议的几个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合同清单外增加设备(材料)价格争议问题
合同清单外增加的设备,若该设备实施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三方未对其进行公开询价,签证单中没有对设备价格进行共同认证的,到结算时再确认设备价格,由于存在价格的时间差及是否按招标下浮率进行下浮的问题,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对设备的价格常常存在争议。预防此类争议产生的方法是在实施前三方进行单价共同认证并书面确认,但当结算争议产生时,本人认为较为公正的处理办法是三方共同进行公开询价,询不到实施当月价格时,按询到的价格结合该材料的价格变化趋势进行协商调整,设备(材料)单价建议不进行下浮(因为若按市场价再进行下浮,单价容易偏离了实际采购价,争议得不到解决)。
二、设备采购标的税金问题
在设备采购标投标及签订合同过程中,经常有投标单位在投标报价中的税金是按其企业运营中所缴纳的实际税率(如6%、17%等)进行报价,与相关建设主管部门规定的建设工程项目的税金费率不一致(目前,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定的税金费率为:市区3.477%,镇区3.413%),这种情况导致结算时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容易对合同外增减部分的税金计算方式产生分歧,在既要执行合同约定又要遵守建设主管部门相关规定的情况下,本人认为工程变更增减项目税费计取可按下列方式:(一)若合同中已含有适用于或类似于变更项目的价格,应直接套用合同中约定的税率计税;(二)若合同中未含有适用于或类似于变更项目的价格,需套工程定额重新组价的,应按计价规范规定的税率计取方式计税。
三、物价变化价差调整的问题
因施工周期比较长及近几年来我国物价逐年上涨等因素影响,工程中的一些主要材料、人工、机械台班价格出现比较大的价格波动,增加了工程的风险,如东莞市建设工程的人工工日2010年6月1日起为69元,2011年3月1日起调整为83元,2013年5月1日起调整为99元,每次的调整幅度都很大,平均涨幅为19.5%。为确保工程质量及合同双方的利益,人材机价格涨落的风险不应由施工单位单方承担,应由合同双方共同承担,物价变化合同价款该如何调整呢?物价变化合同价款调整应执行2013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相关规定:(一)、人工单价发生变化(且承包人对人工费或人工单价的报价不高于价),发承包双方应按省级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人工成本文件调整合同价款;(二)、施工机械台班单价或施工机械使用费发生变化超过省级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规定的范围时,按其规定调整合同价款;(三)、材料、工程设备价格变化,由发承包双方约定的风险范围按下列规定调整合同价款,①承包人投标报价中材料单价低于基准单价:施工期间材料单价涨幅以基准单价为基础超过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值,或材料单价跌幅以投标报价为基础超过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值时,其超过部分按实调整。②承包人投标报价中材料单价高于基准单价:施工期间材料单价跌幅以基准单价为基础超过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值,或材料单价涨幅以投标报价为基础超过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时,其超过部分按实调整。③承包人投标报价中材料单价等于基准单价:施工期间材料单价涨、跌幅以基准单价为基础超过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值时,其超过部分按实调整。
四、重大漏项、漏量价款补偿问题
对于招标时建设单位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出现了漏项或漏量的情况,投标单位在投标时没有发现及提出质疑,对该漏项、漏量的造价该由哪方承担的问题,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容易产生争议。目前,对于东莞市财政性投资项目涉及到重大漏项、漏量价款的问题,东莞市政府《关于〈东莞市财政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东府[2006]118号)有作出相应规定,但非财政性投资项目涉及到重大漏项、漏量价款调整问题东莞市暂无规定可执行,本人认为非财政性投资项目可参照东府[2006]118号文执行。东府办[2006]118号文第九条条款中明确:“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方式的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可认为工程量清单计价项目特征缺漏或与实际不符、工程量计算误差等涉及的相关费用已包含在其他清单项目报价中,不予调整。如存在工程量清单项目重大漏量漏量,各重大漏项漏量参照本暂行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计算的工程价款总额,扣减工程量清单虚列项目及虚增工程量的相应价款后的金额超过原有效合同价款3%或100万元的,经核实对超过有效合同价款3%(或100万元)部分,建设单位只承担50%的补偿。
上述条款中“超过有效合同价款3%(或100万元)部分”是指扣减合同价款3%(或100万元)后剩余的价款,例如:原有效合同价款为2000万元,各重大漏项漏量工程价款总额扣减清单序列项目及虚增工程量的相应价款后的金额为80万元,超过原有效合同价款3%(即2000*3%=60万元)的部分是20万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需承担补偿金额为20*50%=10万元。关于漏量漏项部分变更时如何扣减工程量的问题,若按图纸总价包干的工程项目,其某单项工程量已确认为漏项漏量,但在施工过程中,因设计变更取消或减少该单项工程的工程量,宜按以下方式扣减相应工程量:例子1、设计图纸上有一项管道包封,但清单上无相应工程量,施工过程中,设计进行了变更,取消了该管道包封,结算时应扣减该管道包封费用,该费用按投标当月材料信息价组价,并按中标下浮率下浮。例子2、施工图上围墙长100米,但清单上无相应工程量。后设计变更,长度变更为150米,首先,该漏量漏项是否构成重大漏量漏项,若是,则按东府[2006]118号文件精神补偿,并增加50米长围墙工程量的费用;否则,只增加50米长围墙工程量费用。该50米长的围墙费用按投标当月信息价组价,并按中标下浮率下浮。
五、深化设计是否涉及费用变化问题
本人认为若深化设计工程中的施工及材料供应均由施工单位负责,而深化设计只是对原设计图纸的深化说明,未涉及材质、结构或形式的变化,结算时该部分工程不应考虑相关费用增减,若深化设计涉及对材质、结构或形式的变更,深化设计部分的造价应按实结算。
参考文献:
[1]东莞市建设局《关于调整我市建设工程动态工资的通知》(东建价〔2010〕5号)
[2]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调整我市建设工程动态工资的通知》(东建价〔2011〕2号)
[3]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调整我市建设工程动态工资的通知》(东建价〔2013〕2号)
[4]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调整建设工程计价税金内容及税率的通知》(东建价〔2011〕5号)
Abstract: The overall milling error prediction model is obtained, including the thermal deformation errors of the workpiece, the tool thermal deformation error, the wear error of the tool and the tool deformation error.
关键词:工件受热变形;刀具受热变形;刀具磨损;刀具受力
Key words: workpiece heating;tool heating;tool wear;tool stress
中图分类号:TG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026-01
1加工误差影响因素及分类
在数控铣削加工过程中,用户期望生产加工后的工件与设计人员所设计的图纸完全吻合一致,但这只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理论想法。在实际的生产加工中,由于受到加工操作规程、加工工艺系统、加工原理、加工测量、工件和刀具的材质、工件和刀具的温度、刀具受力变形、刀具磨损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生产加工后的工件与理论图纸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进而产生了加工误差。
一般来讲,一个完整的数控铣削加工系统主要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也可以称之为加工工艺系统。在实际的数控铣削加工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因素引起加工误差,进而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按照误差的来源可以将加工误差分为三类:几何误差、物理误差和其它误差,其中几何误差是指机床或夹具或刀具本身存在的误差和加工过程中由磨损而引起的误差;物理误差是指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系统由于受热和受力而产生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形变而引起的误差;其它误差包括的范围较大,随机性较强,主要是指加工工人在数控铣削加工操作过程中,由于采用哪一种加工原理、操作是否严格遵守规程、重新调整工艺系统、定位刀具或待加工工件的精确程度、测量的准确度和加工工人的实践经验等因素所引起的误差。
2单因素加工误差模型
参考文献:
[1]周德生.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铣削加工精度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关键词:食品生产 监管要素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50-02
1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定义
“定义”是一种语言逻辑的形式,它可以让我们认识主体使用判断或者进行命题,它的作用是确定一个对象或事物在综合分类系统中的位置和界限,然后让对象和事物的综合分类系统显示。定义是唤醒事物的前提,对事物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的定义,所以在一个实质性的讨论中来界定定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它能有效地发挥其自身作用。因此,针对实际情况,在食品生产和加工小作坊管理发展的每个地方,以及在日常工作中,首先给予食品小作坊一个精确的定义。如果我们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使用不同的术语,定义的不准确,将直接影响食品小作坊的管理,如果对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不能准备的和明确的定义,就会造成执法部门在对食品安全监督的工作中丧失主动性,因此,我们必须要根据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一些特征,制定出定义其的原则。
1.1 安全
食品生产和加工小作坊数量大,覆盖范围广,因此如何监控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非常棘手,有效的预防食品安全事件成为政府保障国民健康的重要任务。
1.2 方便
在中国和日本食品工业的发展的今天,大多数的食品已被大规模,自动化,标准化生产,据不完全统计,获的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90%,可以说是能够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基本需求。食品小作坊存在的价值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种类多,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更方便食品。食品小作坊,因其规模小,分散等特点,在销售渠道同目前正规企业相比较,能提供一种有效的补充,以方便群众的购买需求。
1.3 和谐
和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一是食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和谐共存。在此之前,小作坊产品的存在,因为它可以在小作坊认证企业的有效补充,小作坊有自己的销售规模,有固定的购买人群,但一旦扩大生产规模,增大销售面积,将对获的食品安全卫士许可证的企业产品销售的影响不小,会影响彼此之间和谐共存的气氛影,是不利于粮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4 定量
食品小作坊应明确的目标或任务。根据实际情况,从数量,详细的数据,测量范围,时间的长短等因素的考虑,食品小作坊应该尽可能的量化其定义,避免过多的自由,为了使定义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也有利于执法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
1.5 动态
事物的发展都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基于不变于变之中。其结果就是旧事物遭到淘汰,新事物取而代之。动态性就是对事物变化的一个总结和显示。现代社会进步飞快,食品工业不断的变化和扩大,这就需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所存在的条件也具有动态性,小作坊要能不断的生产出更新换代的产品,是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需要。
2 设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准产许可的具体要求
《食品安全法》九十二第三款:“在粮食生产和小作坊食品摊贩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本法的规定,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如下要求:(1)生产场地整洁,卫生。食品生产和加工小作坊生产场所应清洁,远离或在指定的距离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2)生产设备,设施和设备的要求:要全面,运行良好。基本的生产设备,工艺设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应该,也要有相应的卫生,通风,防尘,防蝇,防鼠,洗涤设备或设施;(3)设备布置要求:严格的布局和合理的工艺,生产过程中应防止交叉污染的食品加工直接入口食品,不让食物接触有毒物质和不干净和卫生材料;(4)健康的人员要求:小作坊的员工都有健康证,有无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的食品质量与安全;(5)生产整个过程:记录工作过程的销售记录,原辅材料均详细记录采购,食品生产和加工小作坊经营者必须做的,但其他的要求,如质量管理等关键过程的记录的控制点,因为小车间员工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不能进行综合管理,所以没有硬性的规定和要求。
3 实行出厂产品强制检验制度
根据中国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第三十条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检查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并如实记录食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批号,生产,检验证书号码,买家的名字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的内容”,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可用于食品的生产,也可以根据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的委托,检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食品安全法》的立法意图可以看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他们生产的产品必须是强制性的检验。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由于其自身的生产条件和局限性,有必要对食品生产加工范围限制。为确保安全,原则上应禁止或限制高风险食品加工或现代食品加工生产,只允许生产和低风险的处理和传统食物的风险,准备“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目录”。
参考文献
[1]沈,食品小作坊的制度化管理,商场现代化,2010,12.
[2]刘正义,基于QS制度的县级食品工业发展研究――以安徽省固镇县为例,[学位论文],山东:大连理工大学,2009.
[3]吴艳雯,湖北农村食品安全状况调查,科技资讯,2009,31:235-235,237.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8.
关键词:炼油废水,二级涡凹气浮,曝气生物滤池,浮动环流收油,难降解有机物
1 前言
工业用水量的增加以及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水处理科研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工业污水处理的技术研究,特别是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研究。免费论文,炼油废水。石油化工污水是工业污水的主要来源之一,该污水水质成分复杂、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特别是烃类及其衍生物含量高如污水中含有酚、Cl- 、CN- 、硫酸盐、苯、烷基苯磺酸钠等难降解有机物、色度深,COD高、水质水量变化大[1]。
目前,石油化工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集中在物理法、生化法、光氧化法、生物法、化学氧化法特别是吸附机理等方面[2,3]。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利用高活性的自由基在特殊环境下氧化分解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4]。此种工艺受废水种类、成分、浓度变化的影响不大,但操作复杂,处理成本较高。生物处理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该工艺运行较为稳定、成熟,国内外对生物强化技术方面的应用比较广泛[5]。
甘肃某石油炼化企业年生产加工原油300万吨,该污水处理工艺在对原油成份和生产加工工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污水排放水质情况,在综合考虑进水水质和经济成本的情况下,选择A/O生化池与BAF联合处理工艺对厂区污水进行处理,处理规模300m3/h,工程总投资12891万元,排放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
2 污水进水水质分析及处理工艺
2.1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根据该炼油厂生产装置的组成,结合原料油原油特点,该炼化企业污水主要特点是,污水含油量高、重油比重大、有机物含量高,特别是烃类以其衍生物含量高,污水pH值波动大、水温高一般在38℃以上。设计进水水量300m3/h。其具体进水水质指标见表1。
表1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质指标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
机械自动化是指将机械制造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进而在利用机械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实现自动化生产。从而有效提高机械设备的生产作业效率。随着机械制造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现阶段机械制造产业技术升级与改造的主要内容。实现机械制造领域的自动化技术,也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手段。
1、我国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应用以来,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开始采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大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但我国仍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财力、生产力水准、国民素质等,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两千多万,且今后每年的就业人数还会增加。机械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过剩和分工的转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
2、机械自动化技术优势分析
(1)提高机械生产的能力与产品质量。通过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的控制系统,保证了生产加工过程中全自动化流水作业,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机械设备的自动处理以及自动控制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有利于控制质量。
(2)机械设备工作状态下的安全性得到保障。由于机械自动化技术通常具有自动监视、保护以及问题分析诊断功能,因此对于由于电力、操作失误等造成的故障可以采取自动保护措施,避免故障的发生对于设备以及机械操作管理人员造成威胁。
(3)节约原材料以及能耗。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在较低的能耗状态下调整机械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同时将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自动调整,因而有助于节约原材料的投入,具有较好的节能原材料的效果。
(4)机械自动化技术适用范围较广。将机械自动化技术与数控技术等有效整合,可以全面的提高生产加工的自动化水平。同时具有集控制、监测、调节以及诊断于一体的功能,适用范围较广,对于工业、农业以及国防军用等领域,均可以适用。
3、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系统构成
机械自动化技术作为一项繁琐的系统工程,融合了多门学科多种技术。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生产加工,通常需要以下几个单元协调工作:
(1)自动化程序设定单元。程序设定单元主要是通过写入程序,决定机械的自动工作步骤以及工作方法。
(2)作用施加单元。这主要是对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能量,并进行工作状态的准确定位。
(3)传感传递单元。传感单元主要是通过各种传感器,对机械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并及时将各项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
4、我国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自动化技术相比发达国家仍处于落后水平。由于受到我国基础工业的限制,我国的机械自动化仍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在关键部件与核心控制元件等,仍处于传统落后的单机自动化,用户对于自动化水平进行提升的要求非常迫切。
(2)机械制造加工方法落后。制造工艺粗糙,新兴技术推广应用不到位,传统低产能工艺仍在使用,产品质量水平低是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加工方法,提升控制技术已经成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重点。
(3)机械设计未能实现自动化。发达国家已经在机械设计等领域采取计算机辅助系统,大幅提高了机械设计的自动化水平,改善机械设计方法,推动工业生产进步这也是我国机械自动化水平面临的问题
(4)机械生产加工自动化控制实现程度较低。我国大部分机械自动化控制仍未能落实,只有少数企业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对于机械控制管理技术的革新认识不足。
5、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发展应用技术研究
对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应结合机械设备的具体情况以及生产与技术条件,制定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才能保证自动化技术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机械制造业正逐步向集成化以及智能化不断发展,并将自动化技术与信息集成、辅助控制技术等结合使用,为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提供动力。
(1)智能化的机械制造控制
随着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已经与系统工程、智能系统控制等相互交织,形成了综合性较强的机械制造技术产业。智能化的机械制造技术,作为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分支,通过将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渗透到机械制造系统中的各个部分,通过智能系统模拟专家的分析判断,对于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并及时发现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对自身工作参数的及时调整适应工作环境或者是自动采取纠正措施,保持工作状态的稳定。
(2)柔性化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变能力强,反应快速的柔性化机械制造加工技术已经成为市场需要,对机械制造进行优化设计调整,实现柔性化的自动系统控制,也成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柔性化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是指在保证生产柔性化基础上,通过对于机械控制系统人机界面的合理调整,并建立完善可靠的信息控制系统,实现计算机全程管理。柔性化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在于,将自动设备与普通的机械同时配置,在允许自动化生产加工的前提下,允许人工对于其工作状态进行外部调整,以及时更改工作状态或者工作参数,达到机械控制内部组织方式的改良优化。
(3)虚拟化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虚拟化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是指将现代花的机械制造技术与仿真技术相联系,结合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控技术以及计算机建模技术,对机械加工制造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仿真,进而可以及时预测实际工作状态下可能发生的问题,并通过仿真过程不断调整各个控制系统及工作参数。进而实现原材料以及能耗较低、加工制造能力高的机械制造状态,最终实现降低机械加工制造成本,加快机械产品研发周期的目的。
(4)集成化技术
实现机械加工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升级改造,必须通过对于整个系统的集成化改造。由于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能够改善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新技术不断发展,这对于提高机械加工制造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集成化技术主要是集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控制以及智能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以系统工程作为整体的理论指导,对于机械自动化系统进行必要的重组与升级,将影响机械加工工作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最终实现自动化水平高、生产能力强的有机整体。
(5)微型化的机械自动化产品
在军事、通讯、信息以及医药等领域,需要机械产品具有规格小、能耗低、易于控制、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因此对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革新升级,应侧重于自动化产品的微型化处理方面,实现微型化的机械自动化产品。对于促进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语:
机械自动化技术对于提高生产加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接卸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意义重大,同时对于国民经济、国防军事等也有重要的影响。发展生机机械自动化技术,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现阶段技术缺陷,并独立自主的开展技术研究,不断构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主导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推动我国机械制造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忠山,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期刊论文]一中国对外贸易
(英文版)2010(14),
[2] 孙志学,机械制造业中事故原因的分析与控制[期刊论文]一工业安全
与环保2oo6(08),
关键词:刮板运输机,溜槽齿轨座,销轴套,锻造,焊接内应力
一、立项原因
刮板运输机是煤矿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运输设备,它除了运煤和清理机道外,还主要作为采煤机的平滑轨道。输送机要承受重达20—30吨重的采煤机在上面进行采煤,其结构形式及附件必须能密切与采煤机的结构相配套。工作时,为了保证采煤机的牵引齿轨轮与销排的良好啮合,输送机要尽可能平直铺设,每节销排是用联接销与溜槽槽帮上的齿轨座联接。在实际工作中,设备运行时会使溜槽受力不均,以及溜槽承重过大等原因,造成齿轨座变形、毁坏,直接影响工作面的正常生产。而轨座与溜槽为整体铸造结构,维修难度大。如不能修复,该部溜槽只能报废,增加了设备的经济投入。
二、革新内容及创新点
经过现场研究,我们决定将齿轨座从溜槽上切割下来,用45号高强度优质中碳钢加工成销轴套,将其焊接在溜槽上来代替齿轨座。在设计方案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性能方面:
我们选用材料为45号高强度优质中碳钢的销轴套来代替原来的铸钢齿轨座,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切削性能良好。为了提高其机械性能我们对其进行了锻造处理。锻造时要对金属材料加热,这是为了提高金属的塑性和降低变形抗力,从而改善金属的锻造性。经锻造后的金属材料,具有细晶粒结构;能使粗大枝晶和各种夹杂物都沿着金属流动的方向被拉长,呈现出纤维组织;使内部缺陷得以压合,使其整体性能加强。锻造后将其进行车加工。根据测量,要求销轴套的外径尺寸为Φ80mm,表面粗糙度为25μm。内径尺寸为Φ50mm,因与销联接,表面粗糙度为12.5μm。厚度为30mm。免费论文。加工出后于溜槽槽帮焊接。
2、焊接工艺方面:
(1)、因为溜槽和销轴套的材质不同,在选用焊条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A、从材料的成份考虑,溜槽为铸件,材料为ZG35,成份中含碳、硫、磷等有害杂质较高。焊接时容易产生裂纹和气孔,宜采用抗裂性较好的低氢型焊条。
B、从使用性能和工作条件方面考虑,销轴套是属于在工作中受振动、冲击载荷的重要焊接结构,应选用强度、冲击韧性和延伸率较高的碱性低氢型药皮的焊条。
C、从施工工地设备考虑,因为施工现场中有交流弧焊机,所以选用适宜交流焊接的焊条。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综合比选,我们选用了T506碱性低氢型药皮焊条,该种焊条焊接强度能达500 Mpa以上,并且焊接工艺性好,用途较为广泛。
(2)、焊接时保证好焊接现场的环境温度尤为重要,因为如果焊接时零件受热不均匀,会导致焊接后零件产生残余内应力,使零件产生变形或裂纹,对零件的疲劳强度也是不利的。所以为了焊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小零件的内应力和变形,在焊接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A、焊接前应将焊接件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一般宜控制在100-150℃。目的是防止零件在焊接过程中急剧冷却,并且减小零件焊接部分与基体部分的温度差值,使两部分的膨胀量趋于接近,从而减小内应力。特别是在冬季气温较低的环境下焊接,焊前预热更为重要。和铸钢件的焊接应严格按照合理的焊接程序进行,以防止由于较大的刚性而产生裂缝。预热区应在焊缝周围40--70mm的范围内。
B、该销轴套在焊接时要保证各套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以确保采煤机齿轨轮在销轨上的平稳运行。
C、焊接后应缓慢冷却,以减小焊接应力,避免裂纹的产生。免费论文。
3、创新点
(1)、销轴套代替原有铸钢材料的齿轨座,更有利于溜槽的维修,大大节约了工时和资金。
(2)、提高了零件的机械性能和实用性。
三、应用情况及经济效益
1、刮板运输机溜槽齿轨座的改造已于2010年1月生产加工完毕,2月份投入使用,改造后的刮板运输机在运行过程中,能保证采煤机安全可靠的平稳运行,且易于维护,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2、该销轴套的加工成本约在200元左右,一节溜槽需要4个,共需资金800元,实际买一部溜槽需要4000元左右,实际节约材料费3200元,按全年修复100节溜槽计算,可节约资金32万元。
3、该部件加工简单,易焊接,未改造前每年因齿轨座损坏而影响生产30小时,按每小时100吨煤,每吨煤500元计算,全年共节约
30×100×500=150万元
4、综合以上两项,使用该设备,每年可创价值
32+ 150 = 182万元
四、总体性能指标与国内外、集团公司内其他单位技术的比较
刮板运输机溜槽齿轨座的改造在2010年1月份完成,并在井下投入使用。使用至今效果良好,其性能完全符合井下综采工作面生产的要求,特别是该改造效果在我矿属先进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及推广应用前景
1、该销轴套在焊接时要保证各套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以确保采煤机齿轨轮在销轨上的平稳运行。免费论文。
2、该套加工工艺简单,易焊接、维修,经济合理性比较显著,可以在相同的或相似条件下推广使用。
关键词:外檐玻璃幕墙;生产加工;技术;问题探讨;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Q171.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融合是建筑技术与建筑功能为一体的建筑护构件。外檐玻璃幕墙也是随着玻璃生产技术的反提升及产品的多样化而诞生的,在外檐幕墙的生产加工制作中,须科学合理的制定加工和制作方法及技术保证的措施,指导幕墙设计、加工与制作等生产活动的基础,这样才能足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并尽量合理的利用材料,及组织流水化生产。
外檐玻璃幕墙生产加工流程
各种材料的加工是一个综合性珠加工生产过程,幕墙的构件或产品从投料到成品,要经过许多加工工序和装配连接等一系列的工作。根据幕墙构件或产品的特性和技术要求,为确保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对制作的工艺流程以及装配、焊接等生产技术问题,必须进行组织技术交底的专题讨论,这是幕墙施工前贯彻执行工程加工制作技术要求、保证质量及加工工期的必要的方法。
1.玻璃选材。玻璃幕墙作为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其主要功能是挡风、挡雨、遮阳、保温、隔热、隔音、安全、美观等方面。所以在视觉、效果及性能上玻璃幕墙所采用的玻璃选择上有其特殊的要求。如6mm厚的镜面反射玻璃,阳光透过率只有23%~24%,而一般无色透明玻璃是78%。镜面反射玻璃把射色彩可得到银灰、蓝、绿、棕色等艺术色彩。从安全方面考虑,高层玻璃幕墙一般宜选用强化玻璃,并且在贴近框架或窗台墙部位,由于通风不良、内外温差大而产生相当大的温度应力,该部位必须采用强化玻璃。铝型材幕墙的隔音比混凝上及砖差,随着开启及固定扇的不同及玻璃厚度的不同,其隔音能力一般约为25~30dB之间,选材时应慎重考虑。
2. 材料准备。根据审查设计施工图的结果,各方(甲方、监理、建筑设计院、幕墙施工单位)达成共识后,幕墙设计部、材料采购部和工程部根据幕墙施工图材料表计算出各种零件、构件、各种材质、规格的材料净用量,加上一定数量的损耗,编制材料预算计划,由材料采购部门制定备料计划。
提出备料预算时,技术部门应合理考虑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合理订货,以减少不必要的拼接与损耗。
为确保原材料及铝合金构件的质量满足规范及工程规定的要求,每一批原材料及铝合金构件使用前要核对质量保证书,必要时对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进行复检,以保证符合其排好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从而达到工程技术设计要求。
3.玻璃切割。机械使用前需检查,首先打开空气压缩机的排水阀排水,然后打上接电开头和机械开头让机械空转一段时间检查机械无异常现象,方可准备切割;切割时注意保护铝材装饰面,尺寸误差不能超过1MM;切割后的半成品堆放整齐,标明需用工地及规格、数量,以便下一道工序的使用;注意切割机的保养,切割机使用时锯片必须经常打油;工作台面必须保持干净,避免切割时铝屑与铝材摩擦,造成伤痕;
4.铝材冲孔。
4.1冲孔使用冲床,并在机械使用前接上电源开关让设备空转观察机械确实无异常后才开始安装冲压模具,模具安装时,必须由专业人员安装,安装完毕再检查模具与机械是否配合得当,调整好上下模间隙,必要时用废料进行试冲合格后才能开始冲压。
4.2连续冲孔时,应检查上模中的料落是否退出,模具有没有松动,如有问题就需要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工后的成品,堆放必须整齐,周围必须保持清洁。
4.3以上程序完成之后,需切断电源开关。
5.型材保护及检验。铝材擦干净后,应在铝材上的塑料膜两端进行贴膜保护,让铝材保持光滑,不能有皱痕和裂口;然后再核对各序有无遗漏加工,是否按加工图操作,标识上有没有漏项等,把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修,若返修后仍达不到图纸要求的必须按报废品处理。
6.成品入库。把标识上型号、数量及规格的成品做好记录,以备查寻,并按规格、型号摆放整齐。
玻璃幕墙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方案
外檐玻璃幕墙虽然给人们带来了高税后及高品位的享受,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负面的效应,例如光污染就给人、城市环境及天文观察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成了建筑光学界需待解决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些问题也随着新材料及新技术的改进而逐渐步入了综合研究体系当中。
开发新型的玻璃材料。根据玻璃的一些参数而慎重的选择玻璃幕墙所使用的玻璃类型,例如建造点的光气候参数,及对可见光的透射数、反射系数,对曝光的透射系数、反射系数、吸收系数、热膨胀系数等,以及厚度、尺寸、重量、抗风力等,所以应选用具有减少炫光性能的玻璃。解决光反射问题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1吸热玻璃,其特点是定向反射光较弱。
1.2回反射玻璃可将太阳光顺着原来的方向反射回去,消除射向四周的反射光,能避免室内热效应。
1.3漫反射玻璃可保证室内采光不受影响,也是对现有无色透明玻璃加白色的膜处理后采用最佳的幕墙玻璃。
2.选用LOW-E型低辐射玻璃、微晶玻璃(反射率11%)及宝石蓝色玻璃(反射率12%)等反射率较镀膜玻璃安装幕墙。例如上海大剧院使用的白色毛玻璃,上面细密的白色圆点使其形成一种朦陇的半透明质感,十分吻合大剧院的文化品位及高雅的格调。
3.选用封闭帷幕墙。这种幕墙主要是由金、银色复合铝板及双层夹胶镀膜玻璃组成,其安装到高楼外墙上后,其金色与银色复合铝板及双层夹胶镀膜玻璃的面积各占1/2,其窗洞透明部分为双层夹胶镀膜玻璃,实心墙部分为金银色复合铝板。双层夹胶镀膜玻璃是由两块玻璃夹着特殊胶,内侧涂以高反射膜,不仅隔热、保温的性能好,膜层还不易划破、脱落,而且受撞击也不会破碎而伤人。
总结:
伴随着着高科技的发展,建筑幕墙的材质已经已经多样化,其中包括玻璃、钢板、铝板、大理石、合金板等等,只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将玻璃幕墙与钢、铝板及合金板等材质的幕墙组合,这样的高层建筑物会更加美观,并且还能有效地减少幕墙反光而导致的光污染,更能减轻高层建筑的自重,使其充分发挥幕墙建材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徐美君;我国以离线镀膜玻璃生产工艺技术的新发展[J]《中国建材装备》2000.3
关键词:河南;农产品;供应链变革;小农户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020-03
一、河南省农产品供应链概述
河南是全国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农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和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农业对于河南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河南农业发展迅速,但是也出现了发展瓶颈,所蕴含的生产潜力已释放殆尽,日益凸显其弊端:家庭联产承保责任的实行,直接导致农户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且面临着人多地少,土地经营规模细小分散,以及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单个农户与市场缺乏有效连接机制,研究表明60%~70%甚至更高比重的农户自己解决运销问题,生产和流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这种传统的供给模式由于反应速度慢而且浪费严重,难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小农户面也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客观上要求建立新型的农产品供给模式,协调供给主体、流通主体、加工主体和消费主体之间的关系,通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如是农产品供应链应运而生。
这所谓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基于产品的生产和实现流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形成的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的关系网络结构。农产品供应链又称“农业供应链”、“涉农供应链”、“食品供应链”、“食用农产品供应链”,是从市场导向出发,开始于农产品生产者,通过加工、分销、零售等环节与最终消费者相连接的一个退职网络系统[1]。马丁·克里斯托弗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产品供应链出现重大变革,变革的趋势为市场权利自上游向下游转移、垂直整合和要素聚集,具体体现为大型零售商——超市的扩张,以这些企业为主导的农业采购体系在逐步形成,它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河南省农产品生产者以小农户为主体,由于信息不对称、资金和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匮乏等原因,这一群体为市场中的弱势群体,首先,面临着被排除在农产品供应链之外的风险,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其次,他们即使融入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其收益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本文以农业大省河南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究供应链市场权力日趋向下游移动的趋势下,对小农户产生的影响,以及小农户如何加入到现代化的生产链之中。
二、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对河南小农户的冲击
河南省农产品生产者自身的素质比较低,而且分布比较分散,缺乏谈判能力,对政府及下游贸易企业依赖性强,不能充分掌握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更不可能根据这些信息安排生产,只能被动听从经销商或中间商的安排,造成供应商的产销脱节,导致抗经营风险能力差,经营利润逐渐萎缩,新产品更新速度缓慢。由此可见,河南省农产品生产者并未能完全介入农产品供应链中,具体表现如下
(一)小农户在价值链获取的附加值比例偏低
在现代经济形势下,作为农产品市场交易主体的小农户生产面临严峻的考验:第一,由于自身的素质以及市场经验的缺乏,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大市场,小农户的市场进入以及交易成本很高,而且很难取得公平的交易地位。第二,由于资金和高效农业技术的匮乏,小农户的生产效益和效率都不高;第三,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单个小农户根本无法抵御。面临这些挑战,处于供应链下游的零售商在供应链中的地位越来越主动,而上游小农户要避险、生存、获益都不得不与供应链上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种对于上游企业的依赖使得小农户在供应链收益分配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获取附加值的很小比例。同时供应链中上游企业通过风险的层层转嫁,最终由最弱势的小农户承担较大比例的风险。作为供应链的最上游,小农户面临的风险和压力是最高的[2] 。
(二)小农户在供应链中边缘化
农产品供应商和零售商趋向于和大规模的生产者或农场进行合作,这是因为小农户与大规模生产者相比有明显的劣势:第一,小农户无法通过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难以实施规范系统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当市场行情不稳定时,小农户违约率较高,难以保证已签订合约的履行。第二,小农户在土地资源的其他资源的占有方面处于劣势,比如灌溉能力、交通、温室技术等等方面。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广大的小农户在整个生产链中的边缘化甚至被排除于供应链之外。而河南省小农户面临的局面是土地的零散化,农业生产规模趋于缩小,这将成为现代的河南省农产品发展障碍之一。在这种冲击之下,分散小农户改变被动地位,融入生产链的主要途径为订单农业[3] 。
三、河南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农产品供应链按照核心企业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种类: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导、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以连锁超市为主导、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以农民合作组织为主导五种供应链模式[4] 。河南省大部分的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进行交易,因此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是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供应链。
目前,河南尚有2/3的农户游离于农业产业化组织之外。即使就处于产业化组织中的农户来说,这些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也是比较低的。虽然有“公司+农户”、“市场+农户”等组织形式,但是从总体上说,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松散型较多,而紧密型的较少,这些组织自身发育程度也不高,加之缺乏资金、技术、信息和相应的管理手段,一些产业化组织难以发挥“组织农户”的作用。再加上,农民均纳入市场的中介组织发育滞后,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于至今仍无明确的法人地位,导致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一)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供应链
1.概况。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供应链是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通过与农产品供应基地、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销公司连接,形成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储存保险、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模式。形成供应链的批发市场主要功能是供应链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和领导者。它驱动上下游的各个节点农户或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带动产销两端共同发展。形成供应链的批发市场服务功能强大,扶持生产、提供融资、质量检测、商品展示、商品分检与配送等。
河南省批发市场的建设近年来有较快的发展,截至2007年全省共有237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郑州毛庄农产品批发市场、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郑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为综合性批发市场;信阳水产品批发市场、许昌市果品批发市场、濮阳县新习乡后河蔬菜批发市场等为专业性的批发市场。这些批发市场单从数量与规模的角度来说发展迅速,但是多数仍然为传统型的,仍以交易功能为主,即以场地、设施出租为主要收入,市场实际上是“大市场,小业户”的模式,各个节点企业互相独立,没有形成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的体系。
2.问题。这些批发市场核心弊病在于它是一种以批发市场为界断裂的供应链,原因是批发市场采用的是“即时货银两讫”的交易方式,阻断了供应链的资金流,也阻断了供应链的需求与供给的信息流。农产品供应链以批发市场为界一分为二:第一部分为“生产—流通”环节,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批发市场;第二部分为“流通—消费”,农场品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手中。在这种供应链中没有信息“交换中心”和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批发市场只是提供了农产品生产交易的平台,所以它是一条断裂的链,或者只能形成一些局部的短链,而且流通链条过长,其一般的流通过程为:小农户—产地中间商—批发市场—市场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所以这条链运行效率很低。这种供应链中当日现货交易的体制使得供应链中只能存在竞争关系,很难建立合作与协调关系。
(二)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导供应链
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通过自己的农产品供应基地生产的农产品,或者从农户、经纪人、农业合作组织收购的农产品,然后进行分类处理,进一步进行初级和深加工,形成的加工农产品通过下游的中间商或零售商供应消费者。
1.概况。在河南省由于农户是分散经营,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而通过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导,对河南省农产品产业进行规划、指导、协调,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方面为农户提供支持,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减少农户的市场风险,形成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报酬,同时还能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材料的供应上得到保证,不仅能够减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够降低供应链的内部成本。生产加工企业内连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在经营中发挥着连接市场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它既是生产加工销售中心,又是市场信息捕筛选中心,还是科技推广服务中心。这种供应链模式一般通过农业订单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河南省漯河双汇集团是典型的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导供应链模式。
2.问题。河南省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核心企业基本仍然采用从农产品设计、制造到销售都是自己投资负责的经营模式,业务经营扩展到供、产、销不同环节,建造一个航空母舰,试图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但是这种带有传统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不仅使供应链的主导企业难以突出主业竞争优势,而且由于巨大的投资和过长的建设周期带来风险很难承受,庞大的体系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上很难做出敏捷的反应。
(三)农超对接的供应
农超对接是指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这样,千家万户的农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能够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的共赢。
但是真正意义上农超对接是有一定的条件的,第一,一定的城市化水平,主要是要形成先进的物流配送和发达的连锁超市系统;第二,机械化带来的规模农业,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的农场保证了其与超市的平等议价低位;第三,品质、品牌的保证,河南农产品种植多为分散小农户生产,所以农产品品种单一且品质参差不齐,产量有限,无法实现与超市对接[5] 。
(四)基于农民合作组织的供应链模式
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广大农户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保持各自财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原则建立起来的经济互助组织。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是农民合作组织通过协约来连接双方,农业产前、产中和农产品加工管理成本,最大化体现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通过链条式的管理,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完成各环节之间的交易即时性,信息对称。
1.概况。河南农合组织近年来发展迅速,2007年河南农业合作组织总量是8 406,带动农户的数量为755万户,占当年总农户数为38%;到2011年底农合组织总量共达到34 464家,带动农户的数量为2 091万户,占当年总农户数为10.8%[6]。农合组织数量激增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据河南省工商管理局2011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50户以下规模的农民合作组织占比高达96.7%。其次,部分合作社空有其名。组织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农闲季节处于半解散状态。其三,其服务内容常年停留在统购统销环节,对农户的带动能力有限,农户参与合作组织的积极性不高。
2.问题。目前在河南省通过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所提供的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很低。这是因为农民合作组织要有品牌优势和较强服务能力,才能吸引供应商其他节点企业加入到其主导的供应链中,才能拥有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和管理主导权,其上游的供应商网络,制造商、分销商等才愿意处于从属的地位。合作组织不仅要把农户组织起来而且要兴办各种实体,逐步将自身组织演变成社区型的产业一体化组织或专业性的一体化组织实现由组织、中介到实体的转变[7] 。
总之,河南省小农户为面对农产品供应链出现重大变革,已经建立了多种现代化的供应链模式,具体模式各有特色,但是也不难发现其共同的方面,即以产业集群发展为平台,这些供应链其实是一种“源于企业,但是不限于企业;依于集群,但不囿于集群”是在特定的集群地域中,围绕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价值量的诸多研发机构、供应商、捕捞种植生产者,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中断客户以及相关服务等组织,以“供应商—客户”关系,通过“信任—承诺”非正式或正式契约进行连接,形成本地一体化的供应链,这种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的非唯一性和生产同业性,导致在该区域中供应链的多单链和生产的相似性。
参考文献:
[1] 李季芳.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出版社,2011:11-13.
[2] 张悦.农产品供应链变革对小农户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2,(9):100-101.
[3] 刘凤芹.不完全合约与履约障碍[J].经济研究,2003,(4):22.
[4] 毕玉平.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64-70.
[5] 陈明慧.河南省农超对接发展现状与前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6-37.
[6] 河南省2008年、2010年统计年鉴[EB/OL].河南省农民合作网,http://.
[7] 向倩.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2-25.
The Studies for How Change of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Impact Small Farmers in Henan
SHI Bing-jie
(Xinxiang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Xinxiang 4535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