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际商务礼仪论文范文

国际商务礼仪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际商务礼仪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国际商务礼仪论文

第1篇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商务舞台上,如能熟练而恰当地运用礼仪知识,就有可能对业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下列准则应当熟知:

知己知彼,入乡随俗 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对礼仪有很大影响,因此在与国外商家做生意时,要尽可能多地熟悉对方的商务习俗和节奏。当你代表公司洽谈生意时,如能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使客户心情舒畅,成功的概率就可能增大。为了避免交往中的失礼行为,事前应阅读一些介绍客户所在国的概况资料,了解问候用语、服饰规范、用餐知识、地理概况、赴约及赠礼习俗等。在异国他乡,尝一尝当地的特色食品,学一学当地的言谈举止,有助于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并对业务的开展产生积极影响。

尊重对方,不妄加评判 不同的国家,做生意的方式会截然不同,不能因存在这种不同就认为对方不对。如欧美人认为,与人交谈时目光注视对方表示着关注、真诚和尊敬,不愿与人对视是不善相处的人;而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则认为,视觉会影响听觉的注意力,他们以回避目光方式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因此,要时时站在对方的文化角度去观察事物,动辙批评他人的做法,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一向被视为不礼貌行为。如果你使主人或客人的处境难堪,即使是一时疏忽,也往往会给业务带来严重损失。

友谊第一,生意第二 友谊的建立与业务的开展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对许多国家而言,在建立工作关系之前,往往需要建立相互间的信任。从礼仪的角度看,只关心生意是否做成是短视行为。一次商务会谈能否成功,或取决于你打高尔夫球的水平,或有赖于主人在同你进餐或听音乐会时对你的品位及性情的了解。国外许多商家都把建立彼此信任视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必要“投资”。在欧洲和中东,如果对方认为你不可信赖,即便对你提供的产品感兴趣,也不会同你做生意。在日本,商人们更重视建立在相互信任、彼此友好并能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基础上的长期合作关系。

第2篇

最后,为确保沟通顺利的另一个方法是在谈判结束前作一个小结,把到现在为止达成的协议重述一遍并要求对方予以认可。小结一定要实事求是,措辞一定要得当,否则对方会起疑心,对小结不予认可,已谈好的问题又得重谈一遍。

做好谈判前的准备

谈判前,要对对方的情况作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他们的强弱项,分析哪些问题是可以谈的,哪些问题是没有商量余地的;还要分析对于对方来说,什么问题是重要的,以及这笔生意对于对方重要到什么程度等等。同时也要分析我们的情况。假设我们将与一位大公司的采购经理谈判,首先我们就应自问以下问题:

——要谈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有哪些敏感的问题不要去碰?

——应该先谈什么?

——我们了解对方哪些问题?

——自从最后一笔生意,对方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如果谈的是续订单,以前与对方做生意有哪些经验教训要记住?

——与我们竞争这份订单的企业有哪些强项?

——我们能否改进我们的工作?——对方可能会反对哪些问题?

——在哪些方面我们可让步?我们希望对方作哪些工作?

——对方会有哪些需求?他们的谈判战略会是怎样的?

第3篇

进出口商要想成功就得掌握谈判技巧。贸易谈判实际上是一种对话,在这个对话中,双方说明自己的情况,陈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提案、发盘、并作反提案,还盘、互相让步,最后达成协议。掌握谈判技巧,就能在对话中掌握主动,获得满意的结果。我们应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技巧:

多听少说

缺乏经验的谈判者的最大弱点是不能耐心地听对方发言,他们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谈自己的情况,说自己想说的话和反驳对方的反对意见。因此,在谈判中,他们总在心里想下面该说的话,不注意听对方发言,许多宝贵信息就这样失去了。他们错误地认为优秀的谈判员是因为说得多才掌握了谈判的主动。其实成功的谈判员在谈判时把50%以上的时间用来听。他们边听、边想、边分析,并不断向对方提出问题,以确保自己完全正确的理解对方。他们仔细听对方说的每一句话,而不仅是他们认为重要的,或想听的话,因此而获得大量宝贵信息,增加了谈判的筹码。有效地倾听可以使我们了解进口商的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修改我们的发盘或还盘。“谈”是任务,而“听”则是一种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天份。“会听”是任何一个成功的谈判员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在谈判中,我们要尽量鼓励对方多说,我们要向对方说:“Yes”,“Please go on”,并提问题请对方回答,使对方多谈他们的情况,以达到尽量了解对方的目的。

第4篇

让学生在结束相关理论课程时,立即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对于新专业,相关学校应该投入大量的新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来强化校内实践环境。校内实践主要是利用IT技术,提供较真实的场景模拟,让学生通过模拟场景完成相关业务,使学生对国际商务活动产生真实感受,快速提高实践能力。相对于校外实习来说,校内实践可以由校方单方决定,而不用受制于企业。研发或购买相关模拟软件,让每个参与实验室国际商务活动模拟实践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从而共同组成了模拟贸易环境。

学生通过模拟实践中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模拟面对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和银行的日常工作,达到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感受到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关系,从而熟悉国际商务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模式等国际商务活动的全过程。

二、突出角色模拟和综合能力训练

国际商务活动实践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它融合了商务礼仪、外语、国际贸易实务等各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模拟国际商务谈判前要做好充分的分组和详细分工的安排,要求其了解各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商务礼仪。各司其职,使其能够较专业地完成相应的角色任务。在角色模拟中运用国际贸易知识判断需要谈判的价格、付款等各方面情况。通过校内实践,提高学生的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三、定期举行国际商务技能比赛激励学生

进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技能的比武,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专业的实践技能水平,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商务谈判教学实践中,将教学模拟和开办学生专业技能比赛相结合。每年举行一次商务谈判比赛,这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举办商务谈判比赛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重视教学实践,防止教学实践流于形式。

四、扩大社会联系,建立校企合作等校外基地

学校领导和专业负责人应该走出学校,深入企业,尽可能建设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例如,通过科研立项,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职工培育,充实企业人才队伍,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校企双赢。在扩大社会联系方面,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大型国际商品交易会,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外贸企业,要求企业负责人和政府相关人员为学生作专题报告等等。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加强论文指导,提升毕业质量

毕业论文是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四年本科学习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是其运用在校学习的国际商务基本知识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通过毕业论文可以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主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严把开题关。安排学生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有可能的实习单位进行选题,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提前撰写开题报告。

二是严把写作关。开题后,要防止学生将论文束之高阁,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定期与指导老师联系,说明写作的进度和征收指导老师意见。

三是严把答辩关。由学生自己运用口头陈述和PP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公开报告。对答辩老师提出的论文问题,应该重写的部分就必须重写。

四是建立奖惩制度。应该建立一套国际商务专业本科论文评价体系,让论文答辩不再流于形式。对于优秀论文不仅要给予精神奖励,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甚至鼓励学生将其公开发表。同时,对于论文写作不合格的学生必须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重写和第二次答辩,真正提高毕业质量。

六、改革实践形式,重视社会实践

一提到实践,很多人只想到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或实训。其实,社会实践对提高各类专业的学生综合能力是很在帮助的。社会实践应该纳入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四年教育教学方案体系,它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还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磨炼自己,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适应能力。在国际商务养育方案的课程设置上,也应该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社会实践,给予学生压力。在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上,可以安排在学生的暑期。

第5篇

培养国际商务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重要手段。对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应从培养研究或管理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通过补充校内实践、拓宽校外实习、强化毕业论文管理、加强社会实践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

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

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在加入WTO后,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面对目前国际贸易保护新形式,我国加大了对外直接投资,2012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4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党的十后,中央支持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力度进一步加大,这使我国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量猛增。我国现有65所高校招收国际商务本科,但作为教育部颁发的本科专业目录以外的一个新专业,其培养模式还在探索中,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很薄弱。笔者对目前部分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改革创新的相关措施。

1 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L大学从2009年开始招收国际商务本科学生,但其“认知实践”和“课程综合实践”基本上就是带学生参观一、二家并没有涉外业务的企业,再由学生自己从网上找点资料,写一份实践报告就算结束了,这与理论教学之间有脱节现象。

1.2 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落后

大部分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没有单独的实验室,专业实践软件也是使用传统的“国际贸易操作实务”,对于在国际商务实务中需要的海关、国际商法、商务函电、跨国公司管理等相关的软件基本上都没有。例如,L大学的国际商务“专业综合实习”安排了脱产的半个月时间,而该校实验室负责人说,学生被实践指导老师“关”在实验室,要求学生每天签到,但是在实验里根本没有国际商务软件。

1.3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甚少

对于新成立的国际商务专业,在很多校领导心中还没有概念。部分本科院校对此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并不重视,根本没有深入社会,没有和相关企业建立联系,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全是闭门造车。

1.4 缺少专业实践技能比赛,学生学习专业激情偏低

笔者调研的几所大学的国际商务专业在四年本科培养中几乎都没有进行任何专业知识竞赛。现在的本科生培养应该定位在普通劳动者,而很多院校还是重理论轻实践,甚至认为进行专业技能比武活动只适合于针对专科生的职业技能培训。

1.5 毕业论文的质量偏低

由于部分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中没有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因此,毕业论文的内容大部分是从网上抄的,论文质量比较差。

2 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措施

2.1 加大校内实践投入,建立国际商务专业专用实验室

让学生在结束相关理论课程时,立即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对于新专业,相关学校应该投入大量的新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来强化校内实践环境。校内实践主要是利用IT技术,提供较真实的场景模拟,让学生通过模拟场景完成相关业务,使学生对国际商务活动产生真实感受,快速提高实践能力。相对于校外实习来说,校内实践可以由校方单方决定,而不用受制于企业。研发或购买相关模拟软件,让每个参与实验室国际商务活动模拟实践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从而共同组成了模拟贸易环境。学生通过模拟实践中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模拟面对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和银行的日常工作,达到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感受到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关系,从而熟悉国际商务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模式等国际商务活动的全过程。

2.2 突出角色模拟和综合能力训练

国际商务活动实践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它融合了商务礼仪、外语、国际贸易实务等各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模拟国际商务谈判前要做好充分的分组和详细分工的安排,要求其了解各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商务礼仪。各司其职,使其能够较专业地完成相应的角色任务。在角色模拟中运用国际贸易知识判断需要谈判的价格、付款等各方面情况。通过校内实践,提高学生的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2.3 定期举行国际商务技能比赛激励学生

进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技能的比武,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专业的实践技能水平,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商务谈判教学实践中,将教学模拟和开办学生专业技能比赛相结合。每年举行一次商务谈判比赛,这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举办商务谈判比赛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重视教学实践,防止教学实践流于形式。

2.4 扩大社会联系,建立校企合作等校外基地

学校领导和专业负责人应该走出学校,深入企业,尽可能建设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例如,通过科研立项,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职工培育,充实企业人才队伍,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校企双赢。在扩大社会联系方面,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大型国际商品交易会,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外贸企业,要求企业负责人和政府相关人员为学生作专题报告等等。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5 加强论文指导,提升毕业质量

毕业论文是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四年本科学习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是其运用在校学习的国际商务基本知识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通过毕业论文可以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主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严把开题关。安排学生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有可能的实习单位进行选题,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提前撰写开题报告。二是严把写作关。开题后,要防止学生将论文束之高阁,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定期与指导老师联系,说明写作的进度和征收指导老师意见。三是严把答辩关。由学生自己运用口头陈述和PP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公开报告。对答辩老师提出的论文问题,应该重写的部分就必须重写。四是建立奖惩制度。应该建立一套国际商务专业本科论文评价体系,让论文答辩不再流于形式。对于优秀论文不仅要给予精神奖励,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甚至鼓励学生将其公开发表。同时,对于论文写作不合格的学生必须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重写和第二次答辩,真正提高毕业质量。

2.6 改革实践形式,重视社会实践

一提到实践,很多人只想到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或实训。其实,社会实践对提高各类专业的学生综合能力是很在帮助的。社会实践应该纳入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四年教育教学方案体系,它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还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磨炼自己,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适应能力。在国际商务养育方案的课程设置上,也应该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社会实践,给予学生压力。在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上,可以安排在学生的暑期。具体步骤:首先,由学生通过组建团队提出申请,说明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方案等内容,报请学校审核。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可选择和专业相关的实践课题,也可以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还可以是一些意志训练的课题。例如,2012年湖南某高校国际商务专业两个学生骑单车从长沙出发到拉萨,一路上他们经历了很多苦难和突发事件,他们最后战胜一切,大大提高了综合能力。开学后,要求学生提高社会实践报告,并对其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对于实践成果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甚至也鼓励其发表。

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的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老师和学生的配合,发展初期,更需要学校在管理体制和财力方面大力支持。只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春梅,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9).

[2]李龙,我国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本科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1(24).

第6篇

关键词: 商务礼仪 项目化教学 情境创设

近年来,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法已成为高职院校首选的先进教学方式。作为高职院校管理类相关专业的通用能力模块课程,《现代商务礼仪》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以情境创设为导向,创新课程设计思路,重组课程教学内容,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一、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作为一门传授现代商务礼仪的应用型课程,本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讲授、案例分析、现场模拟、角色表演、观看录像等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又掌握操作技能,以便很快适应日后的工作需要。

课程设计理念要以“四个一”相结合,即创设“一种情境”:重视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中得到体验,在参与中得到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改变原有的课堂模式,通过让学生模拟互动的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建立“一种关系”:互相学习、平等民主、团结合作的师生关系;达到“一个目的”:育人为本。教学中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构建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者。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项目训练,学生能够设计个人形象、塑造良好仪态,具备在各种会议、接待、洽谈、办公、宴会等商务活动中处理业务、提供服务的能力和素质。

1.知识目标

能够理解和掌握现代商务礼仪的规律、商务形象礼仪、语言交际礼仪、日常见面礼仪、文书礼仪、商务活动礼仪、往来礼仪、公务活动礼仪、应聘礼仪、涉外商务礼仪及国际商务礼俗和禁忌等方面的相关基本常识。

2.能力目标

能够理解并掌握现代商务礼仪的一系列基本技能,包括:商务活动中的形象设计、商务礼仪语言的运用技巧、日常会面礼仪、商务文书礼仪、商务活动礼仪、商务交往礼仪、涉外商务会谈、交往和宴请礼仪等,能够熟练运用上述基本的商务礼仪技能进行商务活动,较为自然地开展商务活动。

3.素质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在商务场合的礼仪运用能力,具备较为深厚的礼仪文化素养,能够深刻体会和理解礼仪对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意义,并养成自觉的行为,同时能够以自身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群,逐步养成礼仪习惯。

三、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项目化教学是要把传统的课程内容融入一个完整的项目中,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从而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此为据,结合课程教材,摒弃传统的章节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创设如下情境:“李明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应聘成为了昌河贸易公司(跨国公司)公关部的职员。不久前,李明接到领导下达的任务:协助公关部做好公司与其合作伙伴――天地科技有限公司的供销商联谊会接待服务。”

在此情景下,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五个模块,九大项目及34项任务(见下表),以此来完成该课程的教学。

四、课程考核方式

该课程采用科学、公正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由学生、专兼职教师组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通过课前预习情况、到课情况、听课情况、任务/情境完成情况、作业内容情况和期中、期末测试情况等多元化评价因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考核。

1.过程性评价(占总分的30%)

重点考查学生在学习礼仪运用的态度和能力,课堂参与积极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接受能力,与同学协作的能力,对新的应用环境的适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在礼仪实践过程中体现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规范、礼仪意识等方面的评价。以下是“共进晚餐”项目下的任务三“西餐用餐礼仪”过程性考评表(学生用表)。

2.阶段性评价(占总分的30%)

阶段性评价即对学生完成本课程某一阶段学习任务后进行评价,以某一模块为内容,通过完成某一“任务”,对学生掌握商务礼仪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进行评价。

3.终结性评价(占总分的40%)

终结评价是对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的综合评价,以书面考核、交流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定主题,自己设计,创作有个性的作品(包括演示稿和小论文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对学生有效商务礼仪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周红豆,吴迪.商务礼仪及其课程设计研究文献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1,(06).

[2]陈钰.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商务礼仪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第7篇

〔关键词〕商务日语;跨学科;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15)05005205

一、引言

广义的跨学科指把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知识统一体。如今,跨学科主要指突破学科界线建立一套研究策略,该策略适用于涉及两个以上学科问题的研究工作。例如,通过量子力学、基本粒子学、固态物理学和宇宙大爆炸模型,自然科学获得了知识上的统一[1]。

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事务的进程和步伐加快,市场对外语水平扎实、知识丰富的跨学科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传统的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已经不能与时俱进,单一的语言文字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日语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因此,应在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日趋完善的基础上,谋求向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外语+专业”模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为适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跨学科培养无疑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探究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日语课程改革,对课程体系的调整和增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跨学科教育的发展历史

Wraga和Hlebowitsh[2]对美国跨学科课程的建立及发展历史进行了概括总结,将跨学科课程的建立及发展历史大致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世纪末,美国在初中教育中导入“跨学科”这一术语,指单纯地将学科进行拼接的课程。1895年全国赫尔巴特协会(National Herbart Society)的成立标志着跨学科课程的诞生。第二阶段为20世纪30年代,跨学科课程迎来兴盛期。此前,在杜威及赫尔巴特学派的研究中围绕儿童与课程出现了“相关性”、“协调”、“集中”和“关联”等术语,不过推动20世纪30年代跨学科课程兴盛的是那些试图在可行范围内探究课程的研究团体。这些团体开始整理概念模糊的相关术语,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提出“相关性”、“融合”、“广泛领域”和“精髓”等术语,这些术语与“跨学科”几乎意思相通。第三阶段为20世纪中叶,为应对学生人数的增加,开始实施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可以提供共通的经验知识,关注学生的个人或社会需求,被认为是一种跨学科整合的教育。第四阶段为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基础课程(或称核心课程)运动时期。基础课程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传统学术课程的知识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并以该缺点作为前提,将基础课程定位于“对于所有学习者共通的由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市民、社会需求构成的学习经历”。第五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交叉课程时期。由于20世纪70年代的回归本原运动和冷战的影响,教育经费削减,致使跨学科课程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尽管如此,在传统课程组织扩大的背景下,在中学开展的将两门或多门传统课程进行关联、结合和融合的跨学科课程的T・T得以延续。第六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是跨学科课程最新的兴盛期。关于跨学科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各个学校总结以往经验,积极推进跨学科课程的建设。然而不得不提的是,20世纪90年代后,针对美国学校教育中学习能力下降等问题而采取的重视课程的标准化政策与关注学生实际生活的跨学科课程的试行形成了新的对立。

三、建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改造

在创新立国战略的背景下,稳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学科建设,需要在丰富专业内涵的同时拓宽专业口径。而建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恰恰是落实这些政策的有效办法,为高校优化学科建设和推进专业改造提供了契机。

2有利于提高复合型人才的质量

当今就业市场面临“就业难”和“招人难”的两难窘境。高校应将适应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跨学科的发展原本便是适应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需求。同样,现如今科技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更新,为应对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而带来的各种挑战,就必须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不断创新,提升自身教育水平,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有利于整合高校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跨学科教育摒弃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固有思想和教条观念,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弱化“专业”的单一性特质,外语专业要突出“外语+专业”的多元化特质,充分利用高校多方面资源,增强学科间的交叉互动。

4有利于促进日语(国际商务方向)专业向国际商务日语专业顺利转型

与商务英语专业不同,目前我国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尚未正式设置商务日语专业。商务外语作为外语与经济学、管理学相交叉的跨学科专业,其性质决定了必须围绕跨学科问题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尝试。在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跨学科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可以为专业转型提供理论基础和可行性保障。

四、商务日语专业跨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

跨学科课程体系优化应创新教学内容,依据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结构需求,将人才培养与日语专业设置标准进行学科复合建设,在专业负责人带领下,组织专业教学师资队伍进行研究与修整,指定专业教学计划,实施专业教学管理,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对课程模块的设计、安排与实施达到语言专业技能、语言专业知识、经济专业知识和金融专业知识协调发展,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能力的综合化。目前,许多高校的商务日语专业都开设了市场营销学(日语)、国际贸易(日语)、日本社会与经济(日语)、日本商务礼仪和跨文化交际等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了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讨论稿规定:专业特色课程由各高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师资力量等灵活设置。因此,各高校也应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修改适合本学校的教学内容。

高校日语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下的课程设置应在巩固必修课的基础上丰富选修课。适当合并内容重复或相似度高的课程,并对实训课程统一授课。

1 选修课程方面

东北财经大学在日语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将选修课程(包括学科基础选修和专业选修)按照类型进行了语言能力拓展、跨学科和专业任选三种定位,如表1所示。因为日语专业招收的是零起点考生,大学一年级是学生奠定语言基础的重要时期,为了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集中精力夯实基础,所以不设置其他选修课。从大学二年级开始,逐渐增加可供选修的课程,开设中文授课的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跨学科课程。而在中高年级阶段,逐步把日语和跨学科的课程整合起来,开设国际金融(双语)、国际技术贸易、国际商法、日本商务礼仪、跨国公司与企业文化、商务日语谈判、市场营销学(日语)、基础会计(日语)和中级财务会计(日语)等实用性强的课程。

通过日语专业跨学科课程一览表可知,日语专业自大学二年级开始逐渐增加可供选修的课程。大学三年级以专业知识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为主,跨学科课程所占比重明显加大。但在目前东北财经大学日语专业性质定位的限制下,跨学科课程皆为选修课。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安排以就业和考研为导向的课程,如跨文化交际和跨国公司与企业文化属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如表2所示。

2实训课程方面

在课堂讲授式教学之余,应特别注重实践课的培养。在大学一年级实践课中,指导学生设置并使用日文输入法,浏览日本网站,获取日语自助学习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资料收集能力,就某一话题整合网上的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从而增强语言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根据调查得知在软件外包工作中大量应用到Excel软件,应在培养计划中加入“Excel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Excel高级应用”等课程。在大学二年级实践课中,进行情景模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关于公司内部接打电话的方法,从影视作品中截取相关视频,并将内容按照请求、约定和询问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掌握打电话的礼仪、寒暄的方法和表达技巧。

日语专业跨学科课程是将日语语言教学(即听说读解译的教学)与商务礼仪、经贸知识和IT知识融会贯通的课程。在跨学科人才培养中,把提高语言技能与提升专业能力并重,推广研究型教学理念,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将商务日语学科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需要增强教师的外语专业跨学科教学意识,转变教学思维。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任务型语言教学等教学方法,关注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各种实践教学中,突出实践性,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付诸于实践教学体系内,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综上所述,在该课程培养方案下,选修课的比重,尤其是跨学科课程的比重较以往明显增加。在保证语言基础教育、注重实践活动和大力推动跨学科课程的新培养体系下,《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3-4]规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课程学时没有缩短,但在专业实践和跨学科课程上却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新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通识教育类中的语言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指精读和听说类等。其中具有实践教学特点的语言技能训练课占有较大比重,如翻译和写作等。另外,还增加了有较强实践性的日本商务礼仪和情景日语等模拟实践课,专业知识类课程保留了语言、文学和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增加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日语)、市场营销学(日语)、国际金融(双语)、国际商法和中国经济问题等课程。

五、商务日语专业跨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

1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内容更生动、形象,可以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目前,音频、视频和PPT等多媒体的运用已经很普遍,但存在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最关键的是缺乏创新性与互动性。因此,应进一步加大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力度,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2005年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天空教室”建立起在线教学系统,经过不断充实和改进,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该网站提供了日语精读课的所有教学材料、详实的阅读文献和视听说材料。网络课堂24小时开通,学生可以通过Email与教师讨论和沟通,也可以在讨论专区通过留言的方式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和教师均可参与讨论。基于现有网络课程平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网上资源,包括课件、模拟试题、文化背景介绍、精品课录像、新闻时事和讨论区等内容。

2研讨式教学法的导入

大学日语专业通常招收零起点学生,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日语水平,教师往往采用“注入式”教学法,讲授过多和灌输过多使得课堂缺乏探究活动和理性互动。这种单项教学过程导致教师很难全面了解学生,因而谋求一种由单项教学过程向交互式教学过程转变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研讨式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促进大学日语课程由单项教学过程向双向教学过程的转变。

研讨式教学法适用于围绕一个具体问题寻求普遍性解决方案的情况,而不适用于必须通过实证研究提供信息的情况。在大学日语课堂中,教师担负着指导发音、讲解语法和分析表达等方面的责任,同时又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并使其充分认识且牢记。巧妙采用研讨式教学法有助于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更正错误和深刻记忆。但并非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所有环节都适合导入研讨式教学法。因此,需要对大学日语教学各个环节按照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分类,分析各环节的特征和目的,如该环节属于寻求普遍性解决方案还是通过实证提供信息。在对各教学环节有了清晰认识之后,再探讨是否适合导入研讨式教学法以及适合导入哪一项或哪几项要素。切忌忽略可行性分析,盲目照搬西方教学法的“拿来主义”做法[5]。

3校企共建的实践教学方式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辟日语第二课堂。在华工作的日本人成立了日本人会,日资企业的多数高层皆为日本人会或日商俱乐部的成员,邀请此类人员到高校为学生做人才需求和企业文化相关报告,为学生搭建了解行业现状的平台。另外,加强与软件外包公司的往来关系,介绍学生进企业实习,使在课堂和实践课上学习的相关知识能够学以致用,并在实际工作中加深理解和提升水平。与戴尔、埃森哲、IBM、惠普、东软和简柏特等公司保持联系,力争借助对方平台建立固定的实习对口岗位。邀请软件外包企业高管做企业文化和员工素养要求等方面的讲座,让学生在与公司近距离接触的同时,了解社会需求和公司需求,明确学习目标,激发求知欲。联合日资企业和软件外包相关企业,筹划建立实习基地,在假期或大学四年级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基地的学习掌握实战经验,同时也有利于今后的求职活动。为学生创造并提供良好的第二课堂,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即在实践中提升学习效果,在学习中提高实践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鼓励学生与日本外教和日本留学生交流。组建日语协会,积极开展日语角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佳能杯”、“中华杯”和“天地杯”等日语演讲比赛、配音大赛和作文比赛;普及茶道、花道和香道等日本文化知识;积极筹建日语口语教学实训室,实训室的布局具有日式风格,包括日式饮食店和日式办公环境等,让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日本社会、企业文化、饮食文化和人际交往之道等[6]。

六、结语

《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日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日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知识,具备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能从事涉外工作、语言服务和日语教育并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国际化、多元化外语人才。在此背景下,对高校日语专业跨学科课程体系优化方面的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授课规范和教学效果检验等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水平,为向社会输送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一定的见解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有利于学生掌握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教师宽泛地组织教学;有利于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改造;有利于整合高校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人才的质量,为高校创建了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传统单一的语言文字教学已经不适应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本文以商务日语专业的跨学科课程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国际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测评和反馈等研究方法,全面探讨和论证日语专业跨学科课程体系优化问题,并结合辽宁省多元化教育优势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跨学科课程体系优化方案及解决对策。

在商务日语专业跨学科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改革课程体系,拓宽研究方向。我校日语本科专业(国际商务方向)在2014年重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开设的主干课程除了日语精读、日语听说、商务交际日语、商务日语阅读、商务写作、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日语)、市场营销(日语)、日本社会与文化(日语)、基础会计(日语)、中级财务会计(日语)、市场营销、中国经济、国际商法和西方经济学等课程。课程设置由语言文学研究型课程逐步转向综合研究型课程,由单一学科发展为多学科和跨学科。

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首先,改变教师“讲授型”的授课方式,避免“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应活用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推进互动式教学。其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音频、视频和PPT等多媒体教学。再次,导入研讨式教学法,促进大学日语课程由单项教学过程向双向教学过程转变。最后,积极采用校企共建的实践教学方式。与日资企业、中日合资企业和外贸公司等合作。

我校日语专业进行了跨学科课程改革的探索。在2014年重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日语精读、日语听说、商务交际日语、商务日语阅读、商务写作、 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日语)、市场营销(日语)、日本社会与文化(日语)、基础会计(日语)、中级财务会计(日语)、市场营销、中国经济、国际商法和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培养方案在保证语言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实践活动,大力推动跨学科课程的发展。新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通识教育类中的语言专业基础课程群主要是指精读、听说类等。其中具有实践教学特点的语言技能训练课占有较大比重,如翻译和写作等。另外,还增加了有较强实践性的“日本商务礼仪”和“情景日语”等模拟实践课,专业知识类课程保留了语言、文学和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增加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会计和商法等课程。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金迪斯,萨缪・鲍尔斯 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来自桑塔费学派的看法[M]汪丁丁等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Wraga, WG, Hlebowitsh, PS Annual Review of Research for School Leader[M]New York: Leadership Policy Research,1996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5]胡伟 研讨式教学法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4,(5):204-205

[6]陆红娟浅谈高职高专服务外包日语听说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4):157

[7]姚绚文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课程整合及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0):193-196

[8]周光英高校跨学科培养人才的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周林娟商务日语大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10]戴炜栋关于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9,(4):1-3

[11]李明秋,郭艳玲跨学科外语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718-720

[12]皮细庚大学日语专业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第8篇

关键词:现代礼仪 企业形象 塑造 作用

前言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专家孔子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在普通人的生活、工作中,里最重要的是以礼待人,有时侯礼的作用不可估计,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的企业、公司越来越多,面临着同行业的日趋激烈竞争,企业能否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独树一帜,不断发展壮大,各个方面的因素都有一定的作用。其中,良好的品牌形象无疑是最重要的。

一、现代礼仪在沟通信息中的作用

现代礼仪具有沟通信息的作用,在沟通信息方面的礼仪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种是言语礼仪;一种是饰物礼仪;一种是行为表情礼仪。 其中:一个信息的传递等于7%词语加38%语音加55%表情。人们在问候、送客及陪同客人时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从而达到顺利进行信息沟通的目的,比如问候客人时,适度的微笑、得体的自我介绍、会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送客时,在客人起身告辞的时候,您应该起身,在客人右前方半步处频频伸出右手,为客人指引行进路径。如果客人走楼梯,因该送到楼梯口,并站在楼梯口目送客人的身影消失。乘电梯时,您应该先到电梯口,帮助客人按下向下的按钮,待电梯道来时,伸手扶住电梯门,请客人进入电梯,面带微笑站看着客人,等电梯门关闭后,方可转身离开;陪同客人参观前,对参观主体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全面、系统、流畅地介绍参观主体。企业的员工在工作时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些细节,以礼待人,这样就容易博得合作伙伴的认可,一般人会认为,企业的员工训练有素,合作才有安全感,这样才有进一步信息沟通的可能性。

二、现代礼仪在情感联络中的作用

情感的联络也是现代社交礼仪的重要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情感特征是真诚。以真诚的心换取他人之心;以真诚的行为款待他人;以真诚的语言取悦他人。真诚是社交成功的一半,所以在社交场合,尤其需要付出一颗真诚的心,方能收获温暖。

三、现代礼仪在企业塑造形象中的作用

1. 现代礼仪最重要的作用是塑造形象。企业中公关人员的举止言行、衣帽服饰等符合公关礼仪的要求,不仅反映出个人的形象和素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组织的形象,是企业或公司形象的一种外显方式。日本著名实业家松下幸之助本来不修边幅。一次,他去理发室,理发师当场批评他不注重修饰自己的容貌:“你是公司的代表,却如此不注意衣冠整洁,让别人怎么想?连老板都这样邋遢,你想他的公司还会好吗?”自此,松下幸之助便痛改前非,开始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和在公众面前的仪表仪态。想到今天的“松下产品驰名天下,这与它们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表率作用和严格要求员工懂礼貌、讲仪表是分不开的。

2.现代礼仪可以规范企业内部公众的言行,协调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作为公司的领导,注意自己的言行,尊重员工,会使全体员工团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例如:有一家企业的经理经常在众人面前训斥员工,动不动大发雷窒。有个员工经常挨批,对此他非常不满。一次,车间生产线出现了问题,可是,这个员工因心中有气,不想告诉相关人员。结果,造成大批产品报废,使企业濒临破产边缘。

3.现代礼仪可以密切与外部公众的关系,形成和谐、融洽、合作的关系,获得外部公众对组织的认可和好评,从而创造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最佳环境。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一度处于大萧条中,全球旅馆业倒闭了80%,希尔顿旅馆也负债50万美元,但这家老板没有灰心丧气。他教导员工,无论旅馆本身的命运如何,在接待旅客时千万不可愁云满面。他说,希尔顿旅馆服务人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旅客的。自此,员工们的微笑服务使旅容对希尔顿旅馆充满了信心,在社会经济普遍不景气背景下,不仅挺过萧条,而且一枝独秀。

4、现代企业礼仪对企业形象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员工的礼仪修养不仅体现?了一个职工自身素质的高低,而且反响了一个公司的整体水平和可信程度。 如果每一个企业员工都能够做到接人待物知书达礼,着装得体,举止文明,彬彬有礼,谈吐高雅,公司就会博得社会的信任、理解、支持。反之,如果大家言语粗暴,衣冠不整,举止失度,接人待物冷若冰霜或狂妄无礼,就会有损企业形象,就会失去顾客,失去市场,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人们往往从某一个职工,某一个小事情上,衡量一个企业的可信度,服务质量和管理程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礼仪能够调节人际关系,从必定意义上说,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人们在来往时按礼仪规范去做,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建立友爱合作的关系,缓和和避免不必要的抵触和冲突。一般来说,人们受到尊重、礼遇、赞成和赞助就会产生吸引心理,形成友谊关系,反之会产生敌对,抵触,反感,甚至憎恶的心理。礼仪具有很强的凝聚情绪的作用。礼仪的重要功效是对人际关系的调剂。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安静中会突然产生冲突,甚至采用极端举动。

结语

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束缚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情绪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爱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所以礼仪是企业形象、文化、员工修养素质的综合体现,我们只有做好应有的礼仪才干为企业在形象塑造、文化表达上提升到一个满意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吕维霞.现代商务礼仪及其发展的新特点[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4,03.

[2]于杨.我国礼仪文化产业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03-01.

[3] 程家文.当代礼仪研究——以电话礼仪为例谈礼仪的原则[J]群文天地. 2011,22.

第9篇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商务英语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想与西方进行有效交流,就必须要掌握西方的文化。商务英语并非简单的“英语+商务知识”,商务人员对对方文化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商务谈判和合作的进行,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和文化能力的培养。

一、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商务英语是一门特殊用途语体,虽然本质上来讲它是一门语言类学科,但它更是“社会技能学科”,侧重于商务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能力。语言与文化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一方面,每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为反映文化需要而服务的;另一方面,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些英语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商务文化介人,使语言与文化脱节。而商务英语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如果在贸易实务中忽视这个问题,就会产生很多分歧,不利于成功地达成交易。因为在具体的国际商务交往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从而产生误解和冲突,有时甚至直接导致商务谈判的失败。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商务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必要而紧迫的。

二、国际商务交往中的文化误解与文化冲突

先来看一个在招待会上交际失败的例子。宴会上,一位美国教授(A)从自己皮包里面取出餐巾纸给一位中国学者(C)用,便有了下面一番对话:

C:’Ihey are so beautiful,aren’t they?

A:"Ihey really are.I bought them in New York.

C: Well, well. We don’ t have to use them. You may save them for your important guests .

A: What do you mean? Don’t you tlvnk you are my impor-tart guest?

在中国人心目中,一旦对方接纳自己,友谊的方式往往是视对方为“自己人”,在交往中,无须过于客气。对话中C的言外之意是“既然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您也就无须将这么好的餐巾纸给我用,不如留给其他重要的人用”。C所说的important guest指关系疏远而需要讲究礼节的客人。C的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友谊,而结果却适得其反。

还有一个案例:中国有个品牌化妆品“芳芳”,在国内很畅销,因为这名字会使人想起可爱女孩的形象。但该产品推销到美国和其他英语国家时,译者简单地用汉语拼音“fang一fang’’做广告,结果销路很差,原因是在英语中“佃喝一加唱,’是蛇的毒牙的意思。消费者难免会对它望而却步。

国际贸易交往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会有些只是闹出笑话,而有些则会造成经济损失,败坏公司形象。有时不了解贸易国家的文化环境不仅会导致失败,而且会引起国际商务活动的冲突和摩擦。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世界上有许多种文化形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国际商务人员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例如,一般情况下,欧美等国在送礼方面注重的是礼物的象征意义而不是礼物的货币价值,他们只把礼物作为传递友谊和感情的媒体或手段。在美国,一般的商业性礼物的价值在一二十美元左右。因此,有时赠送很昂贵的礼物效果适得其反,对方会怀疑是否有贿赂的嫌疑,这样不但不能加深相互间的了解和增进友谊,反而会引起对方的戒备。

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英语十商务”的模式进行。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造成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更谈不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了。

例如:“You mus have had a tough journey. Please let me help you with the luggage."(您一路辛苦了,请让我来帮您拿行李)通常对方会感到吃惊,甚至不悦。"No, no.听journey is OK, and I can manage my luggage.”

综上所述,在日益频繁的商务交际活动中,不同的文化因素在交流时会产生交叉和碰撞。如果不具备跨文化差异和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的知识,就可能会产生误解和冲突,甚至会直接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涉外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中国加人WTO之后商务环境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三、商务英语中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了“纯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忽视了文化背景的介绍及讲解。实践证明,成功的商务英语教学,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更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作为商务英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熟悉商务英语教学所涉及到的两种文化—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有意识地增加文化差异方面的介绍和讲解,对自身薄弱方面进行充电。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倡教师的自我进修。国际商务英语教师应努力做到精通“双语言”、“双文化”,熟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目前,大多数的商务英语教材都提供了大量的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role一play,group discussion, pair一work等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训机会。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商务活动中的能力,加速学生将语言训练和商务知识融为一体,从理论向实际技能转化,从而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

(二)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1.课堂教学导人跨文化意识,注重文化教学

将英语与汉语、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差异作为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列人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课程计划,对现有的课程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增设如英语交际文化习俗、英语与英美文化、商务英语与文化、商务礼仪、外事接待英语等社会文化课程,以利拓宽文化视野、增加文化内涵,改变国际商务英语教学中重语言知识教学、轻语言背景教学的不足。增强学生对文化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懂得只有狭义的语言能力不足以顺利进行对外交往的道理。教师应引导他们多读有关课外书籍,因为文化知识的获得不可能仅仅来自于课堂。如可通过电影、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

2.利用多媒体及其它手段进行跨文化训练

当今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商务英语课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线新闻、在线视频等网络资源,从西方社会的日常行为中去学习、体会对方文化与我们的不同。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营造一种文化气氛,在这种环境中学会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并能体会到异国文化的特点,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第10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英语语气

一、引言

人类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间的商务活动往来更加频繁,商务交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趋势,人们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多元化。电子时代也使得同步沟通成为可能,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通用语言之一,在商务言语交际中起着引人注目的沟通作用。在国际商务沟通中,说话者能否掌握沟通的语言方式,是能否顺利实现预期的目标关键。在沟通过程中,也会用到商务写作。商务写作是沟通渠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沟通方式,借助商务写作的形式,你可以向其他人传递准确、必要的商务信息,良好的商务写作是商务礼仪的一种表现,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二、影响语气的因素

1.措辞及遣词造句。首先措辞要真诚,不管是生活中的交往还是生意上的合作,真诚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由于我们的合作伙伴们每天都要阅读大量文件,所以商务电子邮件的措辞应简洁明了,若用过多词汇来表达一个或两个词就能表达的意思,显然会使写作的内容拖沓冗长,观点模糊,更会浪费读者的时间。

例如atthispointintime不如now更好,而intheeventthat则不如if更好。要用常见的单词,避免生僻或者拼写复杂的单词。

一个单词可以表达,就不要用词组。多用短句,因为短句更容易理解。少用“and”,“but”,“however”,“consequently”这些让句子变得冗长的连词。在同一封信里,不要使用多个相同含义的单词。因为多使用简单的小词可以更直接简单的传达信息并尽量说服对方,并节省读者的时间。例如用currently不如now更好。避免使用意思模棱两可的词或短语,这种表达无疑会使读者产生误解,影响商务沟通。因此,商务邮件写作的措辞应具体化,结构清晰,内容清楚。再者如今女性在商界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男性,越来越多的女性,尤其是女权运动主义者对含有性别歧视的字眼很敏感。商务邮件中尽量避免使用有性别歧视的词语,这对沟通双方都有利。最好用chairperson替代chairman等。最后人们经常在生气时或抱怨时使用否定的词或短语,这种表达常包含对读者批评或责备,于是不利于商务沟通。商务信件中应采用具有积极肯定的意义的词语,尽量避免使用否定的表达。即便是想批评对方,也不应在措辞上表露出来,应采用婉转或积极的语气和语言,以便对方更好的接受。因为商务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批评或责备对方,也不是故意让对方感到内疚,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信息或劝说对方采取有益的行动,解决问题。

2.语言风格。一般语言风格主要可以从是否自然和是否正式等两个角度来评估。MartinJoos根据语言使用的正式程度提出五种变体:庄重文体(thefrozenstyle);正式文体(theformalstyle);商议文体(theconsultativestyle);随便文体(thecasualstyle);亲密文体(theintimatestyle)。商务语言是一种正式的语言,然而随着贸易双方业务联系的增多与贸易关系的加强,彼此间的了解与沟通日益深入,由于个人内容渗入公函的趋势,电子商务英语的语言风格趋向于自由化,其语言运用方面也简洁化了。一方面,电子商务英语中应省去那些客套,多余的话语而直接指向磋商主题,主要是为了简洁明了,便于阅读;另一方面,电子数据交换,电报等用语及短句的使用,都使其语言风格简化了。如果所写内容使对方得益,写作者的话说得越直率,强求对方接受的愿望就越明显,话语就越能显出热情内容;如果所写内容只使写作者得益,则写作者的话就要说得间接一些,谨慎一些,要给对方留有较大的自由选择余地,其语言风格就婉转一一俄。

3.时态语态。英文时态语态和汉语不一样,定制论文它是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和其他辅助手段来实现的,而汉语主要通过一些助词和介词,如:“了、呢、过、给、被、由”等来体现时态、语态的变化。正因这一差异,我们用英文沟通时往往受到母语的干扰,犯时态语态错误。在口语中一般过去时有时可用来代替一般现在时,使语气变得婉转一些,例如在下面句子中用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都可以,但用过去时显得客气一些(带有更多商量的口吻),如do/didyouwanttoseeme?和iwonder/wonderedifyoucouldspareafewminutes等。现在进行事业有感彩的成分,如I"mexpectingyoutophoneme(.婉转)。情态动词更是英语中要注意的,例如表请求时用could比can更婉转,Canyougowithme?和CouldIaskyousomething?就有很明显的语气不同。还有用would比will表示更客气,在语气上might比may更婉转等等。

三、结束语

本文对电子商务英语写作中的语气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对有关语气的措辞,时态和风格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其根本点在于阐明交际者通常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使用不同的语气,赋予言语人际意义,从而达到有效的交际。因此,电子商务英语写作中的语气分析是成功进行商务合作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在写作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语言力求清晰、简单、直白,尽量避免陈词滥调;尽量运用积极乐观的语气;应用主动语态,而不是被动语态。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广泛推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而能否办出特色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对高职院校来说,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如何激发和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把校企合作切实深入到教学和科研领域、在合作过程中使校、企、学生三方都受益对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院国际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状与不足

(一)我院国际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状

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目前分为无方向的国际商务和金融方向两个班招生,人才培养采用“2+1”的模式。学生在经过两年的学习以后,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在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实现就业。另外再两年学期结束和顶岗实习之间,还增设了小学期,总共四周时间,这期间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将所学的课程安排实训,加强学生岗位实战的演练,缩短学生岗位适应的周期,提高迅速上岗的能力。小学期的课程主要有报关模拟实训、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由于实训是在学完所以的专业课程以后进行的,学生在这个阶段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实际操作的技能。实施时间为4周,但这是学生顶岗实习前最后的实训,教师也会对即将到来的顶岗实习做出针对性的实训安排和准备。

在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企业择优录取优秀培训的毕业生加入到企业的团队中,余下的未被录用的实训毕业生优先推荐到外贸公司及、海关、报关行、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商行等就业。学生经过近一年的顶岗实习,各企业、公司对顶岗实习的学生的理论知识、顶岗实践经验的考核,最终将从该批受训学生中选取优秀学生到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单证缮制、外贸谈判、销售等工作,这样学院就尽全力保证了顶岗实习的学生全部圆满就业,使校方、企业、学生三方都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企业得到了今后发展所急需的优秀人才;学生零距离上岗,上手快;学校通过顶岗实习与企业合作,培养了企业所需的人才,加强了校企合作,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为今后招生就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前提条件。

我院国际商务专业通过“2+1”模式,经过顶岗实习后使学生们均具有了扎实的专业操作技能,对企业的适应力强、心理素质好、善于交际等特点。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也认识到学好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另外对商务礼仪、经济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性强但在校期间不受重视的课程,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种模式的实践,可以让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足有足够的了解,清楚目前自身的价值,找准定位,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同时,对于毕业论文( 设计) , 不少学生将部分生产实际问题作为其毕业论文研究选题,在选题时注重抓住本专业、学科领域和企业、公司生产实际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策略和解决途径。教师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到企业锻炼,提升自我实践知识和技能,将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积极进行教师的教科研项目,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有力带动人才的培养。

(二)我院国际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问题

(1)企业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够,合作的企业较少

从企业方面,多数企业由于对校企合作缺乏战略思考和实践经验,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使校企合作最终成为企业对学校的“公益支持”或功利性的投资,使校企合作陷于有“合”无“作”的状态。与我系国际商务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的企业数量较少,一方面在于常州的外贸企业数量相对于苏州、无锡少,还没有像兄弟院校那样建成校企合作企业资源库。已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都是长期合作的“关系户”,从另外一方面看,我们的合作范围过于狭小,思维还没有那样我们拓展,我们为什么不把校企合作的范围扩展为苏锡常、苏南甚至整个长三角地区?如果真的那样,我们校企合作的规模和水平将上一个大的台阶,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所在。

(2)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国际商务专业除了下设金融方向已经明确定位,而且从长远看会脱离国际商务专业而设置单独金融专业,而剩下的国际商务就没有专业方向,定位非常不明确,使得愿意合作的企业感觉学生对要从事的工作知道一点,但又不堪大用,导致对校企合作不够积极主动,对校企合作缺乏整体推进。目前的国际商务专业一直在延续以前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当时的经贸环境相符合。当前我们国家经济贸易发生着巨变,外贸就业形势和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发生变化,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虽然每年都有所调整,但总体上看还没有发生质变。国际商务专业下急需设置明确的方向,科学设置课程,培养更为专业的人才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3)学校自身实力不够,教师水平亟待提高

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较弱,无论是在校企合作方面还是在校办产业(实业)方面都难以达到高水平。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等方面都须寻求新的出路和突破口。从教师层面来看,如何提高双师素质和水平,是提升校企合作办学水平的关键因素。

二、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设置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专业定位和课程改革

如果设置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专业课程的设置均为突出专业方向服务。比如将专业英语《国际商务英语》调整为《报关货代英语》,更加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理论课程以适应职业岗位能力形成所需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侧重针对性、实用性,并以够用为度;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技能培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增加职业综合能力的实训课程;增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根据校企合作模式的实际需要,将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更新教学计划。尝试工学交替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于报关货运公司的感性认知,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零距离上岗的职业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发展

目前国际商务专业已与上海芙濉贸易有限公司、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物流公司常州分公司等多家国内外的货运企业建立了联系,形成多家校外实训和就业基地,目前不少学生正依托于校企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自身的途径在相关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院校企合作专业教师经常走访实习单位,并发放调查表以收集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及对本专业的教学建议,这些建议为本专业方向的设置和未来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而专业方向的设置无疑会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

(三)有利于专业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提升

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的设置,要求教师按照职业教育和学院校企合作办的要求,利用一至二个学期,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此来获取专业实践知识和技能、报关与货代行业最新的动态及政策,开拓视野,把自己培养成为真正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专业教师水平的提高也为今后校企合作的规模提升、合作方式的拓展提供了可能。专业教师在获取了企业实践的经验后,回到课堂后就要求教师对专业的授课中运用比较好的实践能力,以实践案例作情景教学,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场景,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在货运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课程的合理设置

目前,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有专家指导委员会,来自各公司企业的委员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和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议,积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调整。随着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的设置,需要在专业教学计划及岗位需求方面做了广泛的调查,及时了解报关公司、货运企业对本专业方向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各货运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收集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学生的就业岗位范围,以便增进专业建设的改革,为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

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的设置只是专业改革的第一步,为将来设置报关与国际货运方向做准备,这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就要求专业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适应货运企业的一线技术及管理岗位需要,使企业、学院、学生利益一致。

参考文献:

[1]郭江平.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存在的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7.

[2]彭秀卿. 高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南昌职业学院为例[J].中外教育研究,2012(4):47.

[3]滕颖.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与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 2011(2):195.

第12篇

关键词:商务谈判经济文化差异

一、引言

谈判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论文百事通说起谈判,我们的脑海中肯定会出现这样的一幅场景:一群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商人在谈判桌前为各自的利益据理为争。但何谓“谈判”?其一般的含义指的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双方妥善地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协商。而“商务谈判”指的是谈判双方为实现某种商品的交易,对多种交易条件进行的协商。由于不同地域、民族、社会文化的交往与接触,从而导致了不同国家间的不同谈判方式和风格。因此,在从事商务活动尤其是跨国的商务活动时,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间的联系和差异,在进行谈判的准备和组织时,更要明白这些差异对谈判的影响,只有积极地面对这种影响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了解中美商人的特点是商务谈判的必要条件

1.美国客商在从事商务谈判中的特点

美国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贸易伙伴,他们是我们在日常的国际商务谈判中常见的对手。总体来说,美国人的性格外向,开朗,表现为直率、自信、果断、热情,而且充满幽默感。由于他们大多数是移民,因而使美国人有较顽强的毅力,以及乐观自信,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他们乐于吸收新鲜事、新思想、受传统束缚较少,同时他们受犹太民族追求利益的秉性影响,重实际、重功利、以成败论英雄。但由于幅员辽阔,美国人受地域差异的影响,谈判风格迥异。

(1)东部地区商人的特点。东部有13个州,以纽约为中心、经济、金融、贸易一直处于领导地位,东部的居民以犹太人为主,特别是纽约市是他们聚居的地方(有二百余万犹太人),所以犹太人在东部的经济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犹太人的势力大,在加上他们的性格使然,在日常的商务谈判中,他们对什么都很苛刻,头脑灵活,具有商人意识,精通业务。在谈判中喜欢和善于讨价还价,而且对合同吹毛求疵,常常会因为各种理由而寻求毁约。

(2)南部地区商人的特点。南部12州土地广阔,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自然资源主要以石油精炼、石油化工和海洋开发为主。南部人较为保守、随和,他们待人诚恳,直爽无欺;但有些商人较性急,喜怒哀乐形于色,心地好而脾气大;订合同也希望详细明了,但他们重视契约,也重视信用。

(3)西部地区商人的特点。西部是指以加州为中心的太平洋沿岸地区,相对于美国其他地区来说,西部开发较迟,商业经验也较浅;但西部资源丰富,财力也足,所以要开拓美国的市场,西部是一个上佳的选择。这里的商人生意经验略显生疏,契约订得详细、周全、明确;他们性格直爽,较容易进行商谈。而且他们往往做事亲力亲为,讲究信用,喜欢与人交往;在谈判过程中,能很快拍板做决定,和对手谈判十分认真,且重视契约合同。

2.中国客商在从事商务谈判中的特点

亚洲是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的中心之一。而在亚洲的国家和地区东亚无疑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这里有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的日本,有在经济改革中最为成功的中国,以及除新加坡以外的亚洲“四小龙”的其他三个地区也在此范围。

(1)大陆地区商人的特点。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由于中国文化的渊源来自中庸儒学,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在谈判中有他们独特的风格。中国人待人注意礼节,重人情,讲关系,故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国人吃苦耐劳,具有很强的韧性;谈吐含蓄,不易直接表露真实思想;工作节奏总体不快,比较保守,不轻易冒险;工于心计、足智多谋。在谈判桌上,中国人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谋略,常常令其对手不敢轻视;在大多数时候由老板亲自出面谈判,即使在谈判之初由人或雇员出面,最后也要由老板拍板才能成交。而善于讨价还价是我们在谈判中表现出的又一个特点,这在世界上颇有名。

(2)港台地区商人的特点。港台两地的商人都是谈判中的高手,在谈判过程中,切入谈判主题较快,都是我们强有力的对手。在国际商场上,他们已经树立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总体来说,他们都极重礼仪,喜欢在讨论实际内容前进行礼节性的拜访或送礼,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关系。但在实际的谈判中,台湾商人会平静、含蓄地与对方谈,在其间用“逐步紧缩”的方式与对方谈,所谓“逐步紧缩”是指开始大方,而后逐步缩小让步幅度;而香港商人则刚好相反,他们开始时坚持讨价还价,做出小让步,然后视情况增大幅度,这就是香港人在谈判过程中惯用的“逐步升级”的方法。香港人大多数热情好客,讲究礼节,注重身份地位,喜欢讨吉利,而且他们知识丰富,精于讨价还价,故有人称他们兼容了日本人的善于讨价还价,英国人的精明慎重,美国人的讲究效率的特点。

三、为何会存在这种差异且怎么注意

1.分析中美间的文化差异

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生活状况的显著改善,国际活动的日渐增多,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之间的交往日益趋于频繁。因此,我们无论是接待外宾来访或是自己出国访问、旅游,亦或者是像我们今天所要谈到的“国际商务谈判”,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我们了解该国的文化传统与习俗上,我们只有在掌握这些的基础上,处理事来才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庄子?秋水篇》云:“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作为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之一的中国文化传统就像大海一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都会受到地理和历史的束缚。英语国家的地理特征和历史遗产不同于中国。所以英语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也自然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中国人民。例如在中国,人们见面时常习惯问:“你吃饭了吗?”或者问:“你去哪儿?”以此向对方表示问候之意,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对方是回答“吃了”还是“没吃”,双方都点头而过。这个习惯对于西方人来说,实在难以理解。他们认为,如果你问他吃饭了没有,就是想邀请他去就餐,或吃点东西。若你听到对方回答:“没吃”而又不发出邀请,对方就会认为你在耍弄他。如果你问他去什么地方,他则会认为你干涉他的私事。这就是两个国家由于风俗习惯不同,造成了对事件本质上认知的区别。

又例如,与中国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观念不同,美国人信奉的是为自己而活,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因此美国人挣钱的动力是为了享受生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至于自己的父母或孩子,则不是自己关心的问题。父母有自己的养老金和社会福利,而孩子18岁就

独立生活了,所以他们挣的钱尽可以放心大胆地花在自己身上。而中国人则不同,他们首先是为自己的身份而奋斗,有了身份后就拼命赚钱,当然挣钱不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是为了后人:儿子女儿、甚至孙辈。因为他们存在着这样的心态,自己这一代创业时吃尽了苦,应该让孩子生活得更好些。所以可以用一句话归纳上述中美两国人的区别:“中国人是为他人生活,而美国人是为自己活着。”这主要就是两国文化传统方面存在着差异所致的。

2.不同文化下应注意的谈判礼仪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不仅语言不同,其价值、立场、传统、风格、习惯、经历也有较大的差异。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其独特的言行举止、性格特征、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谈判风格。中国和美国在有些文化及社会差异上是根深蒂固的,这样就迫使我们在进行商务谈判时不但要了解对方国家的传统、文化及习惯,更要懂得尊重和迎合;这样才会有助于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美国人的谈判方式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这是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早期到达北美的欧洲定居者就自认为“美国是上帝的选国”,“是一块未沾染旧世界罪恶的圣土”,而生活在这块“上帝新选择的土地”上的人是“上帝的选民”。所以美国人拥有着这样的一种信念:即美国过去是,现在还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根据美国人的文化习俗,我认为我们在与他们进行商务谈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美国人时间观念很强,赴约一定要准时。如果说不能按时到达,应打电话通知对方表示歉意。因为在美国人看来,时间就是金钱,如果不慎占用了他们的时间,就等于你偷了他们的美金。而他们有句谚语就是从中而来——“不可盗窃时间”。

(2)美国人不随便送礼,但却十分讲究包装。这是因为在美国包装和装潢对商品的销路具有重要的影响。给美国人送礼时,注意不要送双数,因为他们认为单数才是吉祥的。

(3)与美国人做生意,“是”和“否”必须清楚。这是一条基本的原则,当无法接受对方提出的条款时,要明白地告诉对方不能接受,而不要含糊其辞,使对方存有希望。

(4)美国人法律观念极强。美国人认为:交易最重要的是经济利益,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公正、最妥善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法律、依靠合同,而其他的都是靠不住的。

中美文化本质上的相悖,两者间的内在矛盾是产生摩擦的主要原因。而中美在经济利益上的相互补充又将两国吸引在一起,导致双方为文化上的歧义做出妥协。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文化差异同样不是对决的理由;恰恰相反,中国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洗礼,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因此两国的商人在进行商务谈判时,应尽量做好准备工作,不让文化差异成为我们中美贸易关系长期友好发展的拦路虎。新晨

四、结束语

以上详细分析了中美两国间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这对任何从事跨文化商务活动的人都提了个醒。每个国家间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当人们在进行跨文化的商务谈判时,我们应克服一切困难,入乡随俗,知已知彼,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能适应双方的经济文化环境。

总之,由于中美文化与习俗差异的影响,在谈判桌上各自的谈判作风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有时谈判桌上的困难甚至完全是由谈判作风的不同而导致的。因此,了解中美谈判作风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找到建设性的沟通渠道。发现导致彼此误解或对立的真正原因,并且有效地利用我们在谈判作风方面的某些优势,克服某些方面的弱点,积极驾驭谈判过程,把握谈判的方向和进度,使自己最终赢得谈判的胜利。

参考文献:

[1]邹建华陈腾华:现代商务谈判实务.中山大学出版,2000年

[2]何伶俐:高级商务礼仪指南.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

[3]周叫兴:商务谈判原理与技巧.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4]王黎:谈判决定成败.学林出版社,2006年

第13篇

论文关键词:国际商务;文化差异;根源;对策

一、概述

中国改革开发后,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和中国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走向世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际商务活动频繁进行,文化冲突也日益严重,而正确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就日显重要。而在国际商务活动的过程中,文化差异是一个及其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变量。文化的差异会引起文化冲突,而文化冲突会严重影响国际商务合作。本文对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中美文化冲突及其根源进行分析并提出独特有效的对策。

二、人类历史上文化冲突的三个阶段

(一)文化冲突

文化是一个特定人群共同的传统风俗、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并可代代相传,它是人类社会和历史积淀的产物。文化冲突被定义为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

(二)文化冲突的三个阶段

1、武力为主的文化冲突阶段

此阶段的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之间,在相互竞争和对抗中,武力和军事实力占上风的一方实现本土文化的发展,并企图用强制的方式实现本土文化对不同文化的控制和统治。

2、经济为主的文化冲突阶段

此阶段的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经济交往成为文化冲突的主要中介,文化冲突的范围在扩大,文化冲突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到局部冲突中经济利益的争夺,大到世界霸权的争夺,都是把经济利益作为主要目标,并且经济发展水平成为进一步争夺经济利益和霸权的主要砝码。

3、文化为主的文化冲突阶段

此阶段的文化冲突是以不同文化形式之间在交流互动中的冲突与差异性为特征,来体现不同地域文化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文化问题上根本立场的差异。进入到经济的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的文化冲突都更激烈、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贸易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商人们进行合作。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国际合作造成影响。

三、文化冲突的根源

(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文化倾向于强调集体的和谐和发展。集体主义可以理解为是以“我们”为特点的文化。在此文化中,集体远远比个人重要,集体的目标高于个人目标。集体中的成员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集体的一部分,都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此外,集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对待集体内部的成员和非集体内部的成员有完全不同的标准。集体内部往往合作多于竞争。个人主义文化倾向于鼓励自主、独特个体的发展。个人主义也经常被称为“我”文化。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人的独立和自由尤为重要。在对待不同人时,标准都是平等和相同的。竞争和合作同时存在于集体成和非集体成员间。

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国家,而美国是典型的个人主义文化国家。在中国的企业中,雇佣亲戚和朋友是常有的现象,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中国的社会关系的相当复杂。在中国进行商务活动,人脉和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因素。而在美国企业中,情感和工作往往会被清楚地区分开。对待自己的熟人和陌生人标准往往是相同的。规则是处理问题的依据和标准。

(二)高语境和低语

高语境、低语境是跨文化交际关于文化模式的两个重要理论。高语境交流指交流过程中内隐的意思较多,清晰编码传递的信息较少。低语境与之相反,信息交流要通过清晰编码进行传递。在信息来源上,来自高语境背景的人喜欢依赖语言传递的信息;而来自低语境背景的人更信赖客观的、非语言的信息来源。

在机场能够观察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通常情况下,中国人和日本人(均来自高语境文化)通常有人接机,因为他们在刚刚到达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更多的需要别人帮助,但却很少看到美国人(来自低语境文化)接机。在遇到问题时,中国人和日本人更喜欢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询问。而美国人通常都通过自己寻找各种标示、查看地图等方式自行解决问题。

(三)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往往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中国的价值体系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坚信勤奋、忠诚、和谐。而西方文化受到圣经影响巨大。人们更坚信平等和自由。在中国的价值体系中,人们认为人性本善,人们更关注过去而不是现在和将来,等级观念在中国的价值体系中根深蒂固。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人们认为人性本恶,人们更多的关注未来会如何发展,强调平等和公平,等级观念淡薄。

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人们往往更加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因为他们认为时间是一条直线,通过对现在的安排,能够实现未来的目标。美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是“时间就是金钱”,他们会为未来制定详尽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一步步去实现。而在中国的价值体系中,人们往往会不断地研究历史,认为历史中蕴含着前进的动力,中国人也有句古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在中国,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决定权往往掌握在高等级的人手里。比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如果出现变化,低等级的人必须向高等级请示才能做决定。而在美国的文化中,等级观念不强,这可以很典型地表现在称谓上。美国人都会对自己的长辈直呼其名,这在中国甚至会被认为大逆不道。

(四)不同的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对于人们的价值观、行为、习惯、态度都有着深远影响。基督教对于美国人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人们对个人的重视源自于基督教,因为《圣经》告诉人们神创造了人,而且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其次,美国的“行动”文化也源自于耶稣是个积极主动的人。第三,美国人的勇气也源自于基督耶稣是个有勇气的人。而中国人的主要宗教信仰为佛教。佛教强调禁欲,因为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欲望。

(五)不同的历史背景

英国作家Edmund Burke说过:“历史是死亡、生存和孕育的纽带”。文化是历史的沉淀,一个文化的特征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文化的特征又通过历史的进程传递下去。美国的教科书中重复着一个亚伯拉罕·林肯的故事,这让美国人坚信每个人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从小木屋走到白宫。在美国这个移民国家,平等自由、个人权利成为其文化核心。此外,美国历史上的独立战争、参与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成为美国崇尚暴力的根源。美国允许私人拥有枪支就是该文化特征的表现。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历史的国家。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在历史中根深蒂固,这主要源自于几千年来的农业经济,中国人被禁锢在土地上,家庭成员一起劳作,男耕女织。

四、文化冲突的对策

(一)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对于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成功与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文化差异敏感度就要加强跨文化意,树立全球文化观,摈弃文化本位论。

(二)了解交往国文化

要想适应交往国文化,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顺利进行国际商务合作,了解交往国文化是要做的第一步。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从事国际贸易的组织或者公司、学校这三个方面需要共同努力。个人应该在国际商务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学习,而从事国际贸易的组织和公司需要有意识地对一线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和技巧的培训,而在专门输送国际贸易人才的学校,不应只重视外语教学而不重视国际商务知识和技巧的传授。

了解交往国文化包括对其经济、政治、历史、宗教、风俗等的了解,更包括一些商务礼仪方面的技巧知识。如在就餐、称谓、礼物等方面两国文化有河区别,了解这些才能有效避免国际商务沟通中的误解。

(三)尊重交往国文化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既不能一味地认为“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也不能采取“民族中心”论,对别国文化否定甚至嗤之以鼻。正确的做法在了解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交往国文化,因为文化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它都是在民族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沉淀形成的。即使最原始的文化也有复杂的社会文化体系、值得我们尊重和借鉴的成就。作为国际商务人首先要让自己适应交往国文化,不要一味认为只有本国文化的标准才是正确的。对交往国文化的尊重表现为对其风俗、宗教、价值观等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顺利合作。

第14篇

在2019—2020第一学期的上半学期中,在学院领导和系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国贸教研室工作有序展开。现将国贸教研室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资结构

国贸教研室共有在岗教师7人。其中专任教师2人(1人从经济学教研室借调),返聘教师1人,兼职教师2人,州委派教师2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人,其余教师均为助教。

二、教学工作

(一)教务工作

国贸教研室在本学期开学之后积极响应学院的教务安排,认真落实相关教务工作。如:开学后补考监考、改卷、试卷装订;按照课程教学规律,参与并修订了2019级学生的教学手册;辅导16级国贸专业的学生选题、开题,全部毕业班的学生已进行完毕开题报告。

积极动员17国贸班的学生参与全国统计大赛,以达到“以赛育人”的目的;为配合我院转设工作,整理并归档我院16—19年涉及的全部开设过的国贸课程等。

(二)开设课程

本学期在国贸教研室师资紧张的情况下,国贸教研室积极克服困难,共开设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海关实务、中亚俄罗斯经贸关系、进出口通关实训、外贸函电2、国际商务谈判、涉外商务礼仪、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与合作11门课程。其中核心课程5门,非核心课程6门,实验课程1门;理论课程3门,实践课程7门。

总之,开设课程既有理论课程也有实践课程,既有核心课程也有非核心课程。课程种类丰富。

(三)教研室活动

国贸教研室自成立以来,针对教研室年轻教师偏多的情况,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课程理解深度较浅和职称等级较低等突出问题。

因此,紧紧围绕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室活动。

针对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开展不定期的教学观摩活动、严格落实并督查每月的听课情况,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授专家精准把脉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教学建议;为了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研室召集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讲解如何组织设计一堂课等活动……通过教研室帮扶、青年教师积极学习发问的“上下联动”的作用机制,有力地盘活了教研室的教学组织过程,更好地达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想境地。

针对教研室教师职称等级普遍较低的情况,除了鼓励青年教师发表专业性论文以外,教研室还邀请××教授为青年教师讲解如何申请课题、如何选题、如何处理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等高价值的讲座,为各位年轻教师带来了学术上的思考。各位老师听取意见建议之后,都在各自研究的领域确立了研究方向、定下了论文选题。

针对年轻教师对专业知识理解层度不深的问题,我教研室通过“线上线下”(集体备课、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展开有力地帮扶,既提高了各位专任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又活跃了教研室的学术氛围,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三、科研工作

如果说教学是大学教师的本分,那么科研就是教师的灵魂。国贸教研室自一成立以来,就非常注重教师的科研工作。在日常的教研室会议中,反复强调科研工作的重要性,除了督促督查教师的科学研究之外,还宣扬学院的科研奖励制度,力争将学院制定的科研奖励制度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截至目前,我教研室的各位年轻教师都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拟定了自己要研究的论文题目。教研室形成了“老青”科研团队,学术氛围日趋浓厚。

四、思政教育

为了充分响应国家号召,充分落实院党委的要求,精心制作“课前三分钟”课件,在教研室内部形成运转良好的课前三分钟资料的分享机制。

同时,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全国“大思政”教育的主题方向,我教研室通过集体备课,深入挖掘国贸专业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并揉入课程设计之中。

第15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 应用型 人才培养 模式

一、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的外贸企业从事的主要是加工贸易,需要的是有较强理论基础和娴熟实际操作能力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一进入企业就能进行独立的操作,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磨合,从而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而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虽然现在实践教学越来越被重视,但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这些都造成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最终形成岗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学校对专业实训室建设的投入太少;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能力较弱;课程设置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意愿不强烈。

二、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

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应用能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必须遵循的原则有以下一些:

1、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都必须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方向、水平和要求相一致,以就业为导向。将学办在市场的兴奋点上。

2、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在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环境的开发、教学的实施与管理、教学的评估与改进等方面都要紧紧围绕着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的原则

实践证明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三、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路径选择

1、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主要侧重于国际商品(货物)贸易理论及实务的学习,毕业后主要从事国际商品(货物)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国际企业管理、公关文秘、国际商务谈判等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在培养过程中,应该要把“育人”和“育才”、理论和实践、素质和能力结合起来,应该“以市场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黏合度。

2、打造合理实用的专业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必须加强技能教育的模块。技能教育模块可分为基本技能课、职业技能课和社会实践。基本技能课主要开设大学英语、英语听说、计算机基础等;职业技能课主要开设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与写作、国际商务单证制作、海关报关实务、国际结算实务、职业规划、国际商务礼仪、网页设计等,这些课可以开成选修课,但规定必选学分;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军事训练、中期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3、创新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手段,强化教学目的;推广“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法,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做到“授之以渔”;转换教师角色,突出学生本位;加强“体验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4、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应用能力

(1)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

模拟实训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继专业理论课学爿后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适当引进“进出口贸易模拟实训系统”、“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外贸实爿平台”、“国际贸易单证管理”、“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平台”等实验教学软件,通过模拟训练,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体验与现实完全相同的各种业务过程,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开展

建立一个稳定的、与企业互动的校外实习基地是高校实践教学的一个扩展。高校应积极与当地进出口公司、外贸公司、货运公司等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将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学生通过在企业实际参与业务操作,得到真实的国际贸易业务能力训练,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5、重组师资队伍、增加双师成分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其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学校应该推出各种措施,让教师采用脱产或半脱产的形式到校内外一些实际工作岗位上去锻炼;其次,定期选派教师到校内外实爿基地、合作办学企业或校办企业轮岗实习;第三,聘请社会实践领域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实践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孔繁敏,陈朝雁.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发展思考[J].北京教育,2005(10)

[2]王长全,邢邦圣.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职业圈,2007(24)

[3]陈小虎,屈华昌,邵波.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其路径选择科[J].中国大学教学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