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组织管理论文范文

企业组织管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组织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组织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组织;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社会实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和地位已逐渐得到企业的认识和重视,但是,企业管理会计以何种组织形式存在?这个企业管理会计组织又在企业中如何开展工作?这个问题在中外理论界和实践界都没有得到完整的解决。因此,这些问题也就一直阻碍着企业管理会计的实践。笔者通过社会调查后认为,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就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动作机制就是企业管理会计的一个社会实践模式。现给予总结介绍,以求推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

一、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成立背景与效果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钢铁市场从供不应求走向市场结构性过剩;同时,钢铁行业的原料市场价格上涨。武钢的发展只能走内部挖潜、降低成本的路子。因此,武钢在1995年开展以“降成本、增效益”为目的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为了了解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情况和配合并保证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得到实施,武钢组建了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

自1995年到2000年的六年间,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在企业以“降成本、增效益”为目的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200多次,写出专题报告100多篇,编发简报195期,建议企业推广和应用现代化企业管理共计2303项。六年来,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共建议并下达了专项措施567项。直接经济效益18.14亿元。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配合并保证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实施,六年来,武钢平均每年节约成本7亿元,建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武钢戚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织设置与人员构成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织设置有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小组。

(一)领导小组的组织设置

1领导成员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

办公室主任:总会计师或总工程师(兼)

办公室副主任:成本处处长、企管处处长、财务部长、计划处处长、技术部部长

2专业小组(非日常性工作小组)

(1)宣传组(宣传部兼);(2)指标体系组(经营计划部兼);(3)技术攻关组(技术部兼);(4)考核检查组(企管部兼);(5)成本效益评价组(财务部)。

(二)日常工作小组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小组由6个人组成。1个企业管理学方面的博士,1个高级工程师和4个退休返聘的高级工程师(分别是炼铁、烧结、炼钢、扎钢方面的工程师)。

三、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宣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小组根据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实际情况,向领导小组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领导小组来指定某个专业小组(或组建新的小组)来就该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最后。企业按照专题小组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开展具体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除此之外,日常工作小组协助企业威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开展进行如下工作:

一是负责征集、整理并制定企业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管理策施、方法和专项管理策施、方法。

二是调查并发现企业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中的新项目。

三是组织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专场报告。

四是组织好每个月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例会。

四、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

当前,许多人普遍认为(会计教科书上也这么写的),管理会计组织都是在企业会计组织下面设置的一个与财务会计平级的组织,而且西方国家的企业组织中也是这么设置管理会计的。大家都不认为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评价。

(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可以创造性、多样化,而且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或教科书上的东西。否则。容易犯本本主义或全部西化的错误。同样,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设计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和企业实际的情况(如人力、经济条件)来设置。

(二)评价一个组织的性质关键是看它的功能而不是它的形式或其他的标准

评价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不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主要是看它的功能是不是履行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功能。企业管理会计是企业决策的信息支持系统,它为企业决策者收集、加工、处理、报告与决策相关的管理信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就是承担这个工作的组织。从上面的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就是履行了为武钢企业决策者收集、加工、处理、报告与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决策相关的管理信息。同时,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成人员也主要是以会计人员为基础,并结合多方面的业务人才组成的。这也符合管理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综合素质的条件。

(三)企业管理会计组织从会计部门下面独立出来,有利于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第2篇

关键词:国外零售企业组织管理

国外零售企业组织的管理

现在,国外许多大型零售企业的组织管理正积极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和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纷纷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向下分权。在沃尔玛的组织结构里,上层的CEO下面只设四个事业部: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店、国际业务、配送业务,下层就是庞大的分店。众所周知,家乐福的各个分店具有较大的自,管理更趋扁平化。

组织扁平化

传统的零售企业组织结构为“金字塔型”层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下级间层级分明,每个人都有明确的权利和责任,中间为一个庞大的管理层。该结构在稳定的环境下,是一种比较高效的组织结构,适合企业的发展。但当前,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迅速,就像英特尔前总裁葛洛夫所说的那样:现代社会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特别是在零售业,市场环境变化迅速,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已明显不利于零售企业的发展。同时,信息技术在零售业的广泛应用使扁平化结构和管理成为可能。

管理分权化

当前,管理分权化已成为国外零售企业组织管理的共识。它和扁平化趋势产生的背景一样,都是由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及技术在零售业的应用所推动的。分权化是指上层管理者把一些管理权和决策权与下级共享。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鼓励下级并使其努力工作,从而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在沃尔玛,不仅给商店经理分派任务,而且允许其享有决策资格。他们有权根据销售情况并决定商品的促销策略。JC彭尼是美国著名的百货公司,历来都重视管理的分权。每个季节,采购员在达拉斯总部选择商品,并且把他们通过闭路电视展现给所有的彭尼店经理。在此过程中,每个经理都具有一定的建议权。

零售巨头家乐福在管理分权方面做的更远,它实行以门店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家乐福的门店和店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有独立的行事权,包括商品组合结构的建议权和决定权、商品的价格变动权、人事管理权、商品的促销权等。家乐福以门店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是其海外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重视员工培训

国外的零售企业一般都很重视员工的培训。早在1975年,沃尔玛就成立了培训部门,培训对象面向全体员工,包括底层的营业员。沃尔玛为员工安排的培训有:入职培训、技术培训、工作岗位培训、海外培训等。现在沃尔玛在其总部本顿维尔已建立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培训中心——沃尔顿零售学院。法国家乐福也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在每个区域总部几乎都建立有培训中心。它可以在六个月内,从培训新员工开始,边工作边教学,培训出能独立带班的组长。美国著名建材零售商HomeDepot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把其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玛莎(Mark&Spencer)百货公司是英国零售业中规模最大而且盈利能力最高的公司。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玛莎百货不仅在公司内部培训员工,同时还把员工送到相应的供应商那边学习。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并为各级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正确、合适的企业文化能大大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国外的大型零售企业普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他们不仅制定了切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强化,使之深入人心。

广泛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西方零售企业组织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美国、欧洲、日本,许多零售企业采用POS、EOS、SCM、MIS、CMS等信息系统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沃尔玛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卫星通讯网络,早在1988年,管理者们就可在2小时内把全球4500家分店盘点一次。同时通过公司的闭路电视,总部能向各分店展示各种新产品的信息,以便合适地采购。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零售企业的大量运用极大地提高国外零售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成为国外零售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

广泛采用连锁经营

自1895年,世界上第一家连锁店诞生以来,连锁经营就以独特的魅力风靡世界,目前已成为国外零售企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连锁经营以产权或契约为纽带,将独立的店铺组织起来形成整体,从而使企业经营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国外零售企业在国内外的扩张,绝大部分采用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以发挥规模效应。如美国沃尔玛、德国麦德龙、英国特易购、法国家乐福、日本伊藤洋华堂等企业都是采用连锁经营模式。

据有关资料称,在欧洲,连锁业实现的销售额已占到社会商品销售额的50%至60%。在美国,事实上连锁店已经控制了美国的零售业,连锁经营的销售额已占社会零售额的60%以上。日本连锁商店的销售额已占零售总额的30%。

重视供应链的管理

近几年来,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价格竞争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要求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上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重视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所谓供应链管理是指将生产、流通和顾客消费与服务等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计划、控制、协调,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系统优化,从而使企业利益最大化。零售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为顾客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能使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变得融洽。

在国外零售业中,沃尔玛与宝洁公司的合作可以说是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典范。他们通过EDI和卫星通讯网络共享信息。宝洁公司告诉沃尔玛各种产品的成本,并保证其有稳定且价低的货源;沃尔玛也把各分店的销售和存货信息传向宝洁。这种关系使双方都获得了"双赢"。虽然家乐福对供应商施加许多苛刻的条件,但也很重视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上世纪70年代,曾有28家法国企业与家乐福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其中的23家现在已成长为大企业。现任家乐福CEO官迪朗说家乐福的秘诀是:与供货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双方平等互惠、双赢共荣。玛莎百货也同样重视供商关系,其中有一部分供应商,从玛莎成立之初就一直与其合作到现在。

对我国零售企业管理的启示

努力提高组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借鉴国外组织管理经验,我国零售企业的组织管理应大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适时引入MIS、CRM、ERP、EOS等信息系统。它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增强零售企业的竞争力。这既是零售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手段,也是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然之路。我国的零售企业应大力促进商业活动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等,以求得自身的发展。另外,我国零售企业也要切实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现在市面上的许多数据库软件如Oracle、Sybase等,都具有良好的数据处理和挖掘创新能力,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购买。

在组织管理中适当分权

当前零售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迅速,即使在计算机的帮助下,企业管理人员也不能掌握一切信息,同时管理人员的能力也有限,因此企业应适当分权。零售企业可以把财务、采购、配送等集中起来,把促销计划、部分人事权下放给分店和相应人员,同时让分店有一定的采购建议权,就像沃尔玛和彭尼百货一样。另外,要采取各种方法切实改变管理人员的官僚作风,把员工当作合作伙伴,使每个员工心甘情愿地为企业的发展而奋斗。

切实加强零售企业文化建设

我国零售企业可以从企业精神、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三个方面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提炼和设计。然后进行企业行为文化的设计,包括制定行为规范、完善规章制度等。最后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建设和实施,包括建立企业文化的传播部门、实施企业VI视觉形象工程。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在零售企业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管理人员模范带头作用,不然企业文化的建设必定会失败。积极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员工在企业中受到重视,参与愿望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因而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内在地增强了零售企业的竞争力。这些在国外大型零售企业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重视员工的培训

人是企业管理和经营的载体,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零售业要提高竞争力关键在于建立一个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并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再提高。零售企业要舍得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积极建立全面的员工培训制度。培训不仅面向管理人员,也要面向零售企业的基层人员。另外,也要从观念上着手,改变零售人员不需要太多培训的偏见。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

我国零售企业应大力采用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提高规模,增强实力。可通过兼并、收购股权、特许加盟等方式来扩大分店规模。在分店管理中,应注重整合效应,真正做到连锁,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切实发挥连锁总部的采购、管理、配送、营销等功能。配送中心的建设一定要跟得上,因为它是连锁企业的扩大经营规模的关键。此外,政府部门也应在税收、金融、法律、行政等方面支持我国零售企业的连锁发展,提高我国连锁企业的集中度。

构筑良好的零供关系

零售企业应彻底抛弃以前那种与供应商互相制约、争夺利益的狭隘思想,应面向消费者,从整体利益考虑,注重供应链的管理。信息共享是SCM的关键,信息技术的投入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国零售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管理、采购、配送、信息共享等方面出发,积极实行供应链管理。

在传统的零售商—供应商关系中,零售商对供应商的商品需求变动远大于零售商所面对的需求变动,产生所谓的牛鞭效应(牛鞭效应是指从零售商上溯到生产厂,库存量大幅上涨,正像挥动的牛鞭,从手柄到鞭梢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最后造成供应商存货过多,面对消费者的反应变慢,同时也导致了零售商的销售下滑。通过实行供应链管理和构筑供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零售商和供应商可以共享信息,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生产和销售适合消费者的商品。另外零售商可考虑与重要的供应商交叉持股,从而使双方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新型的零供关系,可以为双方带来巨大的利益,达到供商双赢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赵凡禹.零售巨头沃尔玛[M].长沙: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2.哈里森.世界零售第一王国:全方位解析沃尔玛[M].北京:线装书局,2003

第3篇

高技术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融汇了现代各种组织理论,如组织理论与自组织理论、权变理论、系统论、组织学习理论等,均在高技术企业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1)组织资源信息化、知识化。

继资金、技术、人力资源之后,信息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组织的第四个资源。在高新技术企业里,技术、人力资源都已经成为信息的载体,人成了制造、使用、储存、传递知识的中心,而网络则成为物化智力,并成为进一步推进信息、知识传递和制造过程的媒介,智力资本、知识资本空前重要,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存量及其增长已成为衡量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创造能力和组织活性的重要指标。知识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无形资产的管理即对知识资产的管理以及对知识、信息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高技术企业大多重视人本管理,并有向“人能”管理方向发展的趋势,力求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创造能力为中心和以知识和信息的作用发挥为中心配置资源。

2)组织柔性化、边界模糊化。

一方面,现代通信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企业组织边界对人的约束力逐渐变弱,人们大量在不同组织间穿梭往来,变换角色,知识工作者可以同时为多个企业服务,网络企业的存在则是现代企业组织进一步柔性化、虚拟化的结果,它也是知识智力与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

大多高技术企业,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大量采用工作团队和项目组织,R&D工作需要多职能的综合与协同。在不少高新技术企业里,R&D部门与市场部门已经密不可分,技术人员广泛参与了产品的营销过程,而营销人员也广泛加入到R&D工作中来,甚至有一些企业把二者合而为一。为了防止组织僵化、官僚化,以加强组织协同与激活组织的创造能量,苹果公司从1985年开始已经有三次重组,而且每次调整的幅度都很大,包括某些部门或者职能的分解及合并。

组织柔性化,有助于跨部门的工作协调与知识和信息共享机制的形成,从而有利于跨学科领域、技术门类创新工作的完成以及服务能力的及时调整,同时也是以此为手段实现组织柔性化的。当代企业,生产的敏捷性已经受到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影响,已经向大规模定制方向发展,企业能力的柔性使与之相适应的组织体也变得具有韧性。如应用软件功能的多样化、个性,零部件的可替代性等,而且低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日益受到企业重视,这对组织体的响应速度与运作效率有更高的要求,组织的灵活性要求大大增强。知识产品易于实现个性化,知识型企业的柔性大大高于传统企业,高技术武装起来的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才可能具有如此大的柔性。

3)团队组织的管理自组织化。

高技术企业中存在大量知识工作者,知识工作者一般具有强烈的自主倾向,壁垒森严的传统管理模式明显不适合这样的管理对象。高技术企业理所当然存在组织过程,即管理者针对特定目标,通过一些特殊手段对企业资源进行配置,旨在维护企业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过程。高技术企业的自组织活动是指企业的员工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偏好,依托个人的、群体的默会性知识针对具体作业,在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下,对企业资源的运用过程。

自组织的过程,基本上是知识在组织中传递的过程,而且是大量默会性知识在组织成员间传递的过程。由于组织体成员交流频率很高,而且成员的自主性与个性化特征较为突出,因而无论从维护组织的凝聚力角度讲,还是从维护个体或自组织体创造性活动讲,组织体扁平化是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组织过程增多,企业庞大,必然要求组织行为规范化,为了维护管理效率,因而导致组织层级的增加,业务完成需要接触更多的人与进入更多的相关部门,从而沟通效率降低,组织官僚化,跨越组织体(部门)进入另一个组织体(部门)获取所需知识与信息的难度增加,这必将遏制创造的效率乃至扼杀创新行动。

高技术企业中,组织与自组织活动是相互矛盾相互统一的,组织是从上到下的较宏观的过程,不过分涉及细节,自组织则是从下往上的过程。在维护企业目标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一个部门或小组大量时间处于自组织状态,组织过程与自组织过程的统一,这真正体现了“管理就是为了不管理”的辩证思想,组织过程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自组织过程有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4)组织的学习经常化。

组织作为一个能够敏捷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生态型统一体,自身要有不断学习进化的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尤其如此。组织学习能力的强弱,反映了组织适应外界环境,对外界环境变化快速做出响应的能力,同时也是组织充分利用内部信息和智力资产与外部信息交互作用进行创造能力大小的体现,多个部门或小组创造能力的有机融合与集成,达到一定量的规模和质的水平之后便可以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组织内成员的知识化水平很高,学习能力强,因而相互交流学习的效率很高,由于知识生产的边际递增效应,还可以加速组织的进化与自组织水平。高技术企业比传统企业有更多的研讨式交流,而且存在大量谈天式的非正式交流方式,更多地借助网络与邮件,交流的对象涉及整个团队乃至组织外。由于外部学习的必要,有些企业有意识地给成员预留了在外部环境中学习和交流乃至进行合作的自由和时间,这在美国的高技术企业里并不鲜见,而且有的还有资金支持职务外的兴趣开发活动。

5)工作创业化。

国内外的高新技术企业均广泛采用项目管理和事业部制,这两种模式中的团队均有很大的自。这类企业里,项目组一般规模不大易于沟通协调,同时项目组大多是非强制性组合,组织匀质程度较高,即成员大多素质相似,因而团队成员对实现的目标易于有强烈的认同感,我们钟爱自己的事业,因而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培育了较强的风险意识、创业精神,这也是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强调的观念。

项目成员会把项目当作自己的事业来运作,因而工作交流效率高,为了增强创新成就感,一些企业采用了内企业家培育模式管理项目,即让R&D部门的项目组对创新成果如产品进行全过程管理,包括市场推广,甚至有的项目还培育成了全新的子公司,从而造就了具有复合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

2高技术企业的组织管理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日渐庞大,很容易带来的问题是管理层次的增多,组织规范的正式化内容增加,导致交流及办事效率降低,信息失真度加大,为了政令的畅通,从而更强调规范,组织官僚化程度日渐加深。因而,有必要采用一些方法或者探索一些手段,使组织保持规模较小时的高效率。

1)营造自由思维的企业环境。

企业的理念,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自由的氛围有助于员工真实地反映企业现状和个人设想,成员间易于产生思维碰撞,推动相互学习,同时完善创新方案和拓展创新视角,尤为重要的是有助于默会性知识和技巧性能力在组织中的传递或培育。

高技术企业的理念实际上是在形成一种自由的学术氛围中造就的,它是一种在思维无约束条件下的自由创新,思维自由造就成员相互认同思维与知识的价值,加上环境刺激会产生大量新的设想。当然,一个思想最终能否付诸实践,还得取决于市场。

2)组织非正式化管理。

由于创新的需要,高新技术企业天然存在大量非正式组织,各类俱乐部、协会、兴趣小组长期存在。不但如此,就是正式组织也已经在向非正式化管理发展。高技术企业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组织领导采用民主协商式的,其目的在于监控工作进展有序,了解项目的进展与方向,从而调剂内外资源,而各自成员的工作近乎混沌状态,领导已经演化成一种重视服务协调的职能。

一个充满活力的高技术企业中,下一级组织相对于上一级组织而言时常处于自组织状态,其管理的着眼点限于维护组织体及目标的完整性与一致性,在宏观方面的战略及经营策略上作方向性思考。维系某个具体团队,尤其是R&D团队的重要因素是个人志趣与产品开发理念的认同,因而为非正式组织提供时间和空间,也成了某些高技术企业的正式职能。

附图

图1基于信息传递的组织边界活化模型

如图1模型所示,一个团队由领导、核心层、一般员工层和游离层构成,信息大量通过游离层进入组织。在有些高新技术企业中,有意识地让成员在某些时候游离于组织边界,从而与市场或者组织外的人员接触,获取组织外部的信息与创新灵感。游离层为组织成员更新提供空间,即为外部人员进入组织体提供通道,同时也是成员对外大量吸收信息的一种状态,有效发挥游离层的作用,可以极大丰富组织体的知识与信息,逐层活化边界,从而使组织具有活力。

3)适时组织重建。

研究显示,较小的项目组织或者实行事业部制,在进行创造性工作方面有很多优势,但是研究同时显示,组织长期不重构,可能造成小组更关切自身利益,小组或部门或者团队目标偏离企业目标甚至抵触,不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效率与凝聚力的关系如图2所示。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