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音乐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第1篇

教师在教学音标时,应把音标单独提出来让学生系统、集中地学习,而不应把音标教学分散在各个单元,因为分散学习,学生容易学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使音标教学的过程变得很长。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是有能力集中进行系统的音标学习的,我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式,让会读的教不会读的,一个星期后我亲自检测学生学习音标的情况,让学生一个个地读给我听,结果出乎意料的好。由于在教学时我强调了元音的发音,检查时我发现学生对元音的发音很理想,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初中生已有好几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了,由于小学英语教学对音标学习的关注不够,很多学生都是鹦鹉学舌一般跟着教师读,发音的准确率不高。虽然小学阶段零散地也进行了音标教学,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初中阶段尤其是七年级是学习音标的最佳时期,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对学习也有足够的信心,此时进行音标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二、应反复强化对音标的学习

当学生学会了音标,能用音标拼读简单的单词后,很多教师松了一口气,开始准备进行英语的阅读、语法教学了,殊不知,应不断强化音标教学,否则如果长期不接触音标,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对音标的驾驭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如何强化音标训练呢?

1.制作音标卡。在课堂上用2-3分钟时间让学生认读音标卡,或者将音标卡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时时刻刻看得见,加强记忆效果。

2.强化模仿训练,让学生多听国际音标磁带的发音,教师讲解发音的要领、口型、舌齿的位置,学生边听边读边体会。

3.充分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多读多拼单词,朗读音标不要一次花费很长时间,反复机械地读,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应高频率、多次数地带读。

4.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标的热情,将原本枯燥的变得生动有趣,可采取记忆游戏、比赛拼读生词等方式。对于拼读能力强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要关注拼读能力弱的学生,多鼓励,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音标的信心。

三、音标教学可以结合汉语拼音

由于英语音标和汉语拼音在形式上比较相似,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掌握牢固的拼音来帮助他们学习音标。音标是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在具体单词中的发音,而拼音字母的发音就是它在词语中的发音,很多拼音的读音和音标十分相似如:“bird”中“b”的发音和拼音“b”一样,“study”中“s”的发音和拼音“s”一样,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找出很多。因此,我们不妨利用已学习的拼音知识学习英语。

第2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多元化激趣应用

一、突破教材内容,博览中外音乐作品

音乐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音乐是无国界的,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应善于用一些世界名曲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例如,《友谊地久天长》这首苏格兰民歌所赞颂的友谊正是初中生需要面对的事情,而这悠扬的旋律曾是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推荐学生去看这部電影,同时欣赏这首名曲。通过鉴赏世界名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人类音乐的精华,进而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

二、创设情境,触发学生音乐情感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当学生的情感与认知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情感就会被激活,兴趣才能被点燃。情感与认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积极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深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情感,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乐理知识的兴趣。音乐教学内容丰富,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言语描述情境、角色扮演体验情境、多媒体再现情境等都是常用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年龄特征选择适合的方法。在学习《长江之歌》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长江图片,让学生观看、谈感受。有的学生骄傲的说:“长江好长呀,不愧是黄金水道,它像一条丝带穿过祖国的心脏,壮观极了,在图片中,我看到了三峡水电站,看到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看到了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中华鲟……”还有的学生说:“通过观看图片,我看到长江像一条龙,众多支流汇入,宽广的湖面,碧绿的江水……”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看感受进行总结:“从你们的评价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长江的赞叹、热爱之情,作为中国第一长河,长江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让我们一起唱出对长江的热爱之情。”学生纷纷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利用创设的情境,将长江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受到感染,学习歌曲的热情被点燃,主动探究歌词内容和旋律。图像的再现可以生动地显示教材的内容,激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图片,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敏感度。

三、游戏方法

所谓快乐的教学方法就是寓教于乐。对于音乐课,音乐课本身就带有娱乐性,所以快乐教学方法更容易实现。一般来说,快乐的教学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方法进行的,也就是说,以游戏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当然,还有一些方法,如竞争法和模仿法。但游戏玩法也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在音乐课上,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允让学生以歌词对接的形式进行游戏,并且有时间限制,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获得分数最高的组获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团结感。

四、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将现代教学技术引入音乐教学,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资源,而且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做好创新研究工作,确保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例如,当学生学习“奥林匹克之风”的音乐时,他们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动画,从而使学生受到图片和文本的刺激,从而积极主动学习音乐知识,产生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竞争激趣

随着我国经济和信息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所学知识,通过竞争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例如,在学习歌曲“一二三四歌”时,可以在学习完所学歌曲后,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知道的反映部队生活的歌曲,并将其表演出来。教师可以以此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奖励表现出色的学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六、户外教学法

户外教学方法的主要步骤是让学生接近自然,在自由的状态下表达出对自然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最原始的自然声音,还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面对实物对音乐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就以《茉莉花》来说,如果教师将学生带领到茉莉花树下,让学生与茉莉花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并加以观赏,然后教师再对歌词进行进一步的解说,这样学生就对《茉莉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了,并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一直都是抒发的最好状态。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了。

第3篇

(一)明确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中突出了人本思想,这也说明了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并非一味地听取教学知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以及性格等方面,将课堂时间利用到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当中,为学生创造出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造,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情感的同时,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将自身的角色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传授,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帮助他们成长。

(二)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首先应培养的就是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而情境创设恰巧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最佳方式。大家都知道,人的情绪能够被周围的人们所感知到,那么在音乐课堂中,如果学生能够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将得到明显的提升。也就是说在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地创设情境,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找到适合学生的情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下尽情的唱歌、跳舞,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大自然所带来的美好,这种贴近于生活、自然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以及对音乐的渴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常常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反复的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就能够使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学生也自然愿意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以及爱好,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而学生也因感受到尊重而更加努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音乐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的音乐体验,从个人的角度作出音乐评价,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养成,同时也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与众不同的看法,创新意识得到提升。

(四)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教学设备已经逐渐走进初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对此,教师需要积极地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带给学生多彩的画面、动听的声音,以及动态的图像等,这些都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同时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现代化教学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当中的含义。

(五)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

初中生在个性和其他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应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它们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对于那些平时善于表达,又有能力演唱的学生,教师要求的标准也要随之提高,不能简单地要求他们唱好歌,而是让他们在唱歌的同时对音乐有所理解,将歌曲中的内涵表达出来。而对于音乐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只要求他们能够演唱好歌曲即可。总之,教师应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能得到一定的提升,这才是评价的真正意义。

二、结语

第4篇

初中音乐课堂实施流行音乐的原因

1 传统音乐教育的局限性

传统的音乐教材内容以民族歌曲和内涵深奥的古典乐曲为主,很少甚至没有涉及流行音乐,而金典的艺术歌曲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才能产生共鸣,初中生的审美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我们的音乐课,形成一种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矛盾现象。这不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是一个值得时刻关注的音乐教育现象。

2 初中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心理

中学生具有从众心理,总是认为大家都听的流行音乐,一定就好听,古典音乐对他们来说不过瘾,不能满足要求。从音乐审美心理的角度来说,流行音乐或强劲有力、或优美抒情的旋律,浅显易懂、直诉心声的歌词和现场表演对于感官的冲击力等,都与青少年这一时期的心理、生理期等不谋而合。

初中音乐课堂实施流行音乐的必要性

以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加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致。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为指导思想和原则。在现代教育的形势下,流行音乐作为一支强有力的音乐生力军,不可否认已在音乐的大舞台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流行音乐作为一种特有的、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因此初中音乐课堂有必要实施流行音乐。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初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因此把优秀的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势必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音乐课堂氛围,也更有利于音乐教学。

2 优秀的流行音乐有利于中学生学习

对于长期处于紧张学习状态的中学生来说,欣赏音乐可以消除大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使大脑各部分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地出现,可以很好地调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同时可以宣泄情感,使心理得到平衡,培养出学生完整健康的审美观和生活情趣以及观察、思考的能力等。

初中音乐课堂实施流行音乐的要求

在如今流行音乐泛滥的时代,如何使其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将流行音乐有機地渗透到中学生的音乐课堂中,在选择流行音乐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流行音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

初中生处于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对事物的感知,包括对音乐的感觉、认知、思维、情感逐渐形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流行音乐,更多的是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中学生对生活、人生有所领悟,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2 流行音乐的内容要健康向上

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学习音乐歌曲的兴趣爱好,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要趋于积极向上、有丰富文化内涵、健康励志类歌曲,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情感,培养中学生对人生与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 挑选适合中学生演唱的流行歌曲

初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对流行歌曲的难度选择要把握适度。尽量多选择一些音域不宽、音调不高、作品难度不大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流行歌曲。而对于音域宽、音调高、作品难度又大、学生又特别喜欢的歌曲,教师可采取多听与作品分析的方法让学生鉴赏歌曲,多体验音乐中情感的表达,理解音乐中所体现的内涵。

4 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教学中的比例

凡事都有个度,流行音乐进入初中音乐课堂也需要一个度。个人认为以课本的主流音乐为主,流行音乐可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或者辅助主流音乐来讲解歌曲作品调式调性、分析歌词等方式来理解音乐。如浪漫的钢琴诗人肖邦一课中,可用周杰伦《十一月的肖邦》作为导入,给学生讲解周杰伦从小练习肖邦的作品,并用周杰伦成名后多次表示自己今天所取得的音乐成就是靠从小培养的古典音乐功底而得来的故事来拉近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距离。

第5篇

一、初中音乐课堂流行音乐教学的现状

首先,受到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都是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教材的内容就决定了流行音乐很难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教学生学习流行音乐。就算学生有类似的想法也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其次,教师的教学理念十分传统,对流行音乐有一种偏见,认为流行音乐没有展现艺术性,演唱缺乏科学指导,流行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也没有古典音乐正式,那样振奋人心。因此,很难将流行音乐贯穿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最后,初中生学习流行乐的热情没有那么高,教师对流行音乐不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采取正确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会导致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课堂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社会的发展,很多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听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分量,这对引进流行音乐有一定的帮助。流行音乐在当今社会的传唱度比较高,音乐形式新奇,对初中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接受起来也比较快。教师在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筛选,选择有积极健康的音乐元素的曲目,提高教学的质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挖掘他们的音乐潜能,让学生在学习流行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主观能动性,充分提升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死板,教学模式单一,学生长时间受古典音乐等音乐形式的影响,禁锢了思维的发展。流行音乐的引入,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新的音乐体验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不同音乐视角去鉴赏艺术,在全新的领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音乐虽然不是重点的学科,但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仍然有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面的人才,音乐教育提升的是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长时间的音乐熏陶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的音乐能促进人的性格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流行音乐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探讨

(一)创新教学内容

流行音乐在初中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流行音乐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育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引入流行音乐的教学模块,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创新教学内容的手段有很多。首先,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结合他们学习的实际状况,尊重他们在音乐学习中的意见,在教学中尽量引起和学生之间在情感上的共鸣,不断地进行音乐上的交流,在讨论中增进了解,提升课堂的效率。其次,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音乐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创作,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能够从音乐中获取情感意志,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由于初中生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对是非判断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尽量引入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旋律和歌词的流行音樂,这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跟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被作者的积极一面所影响。

(二)选择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流行音乐的形式也在不断改变,流行音乐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筛选,选择有积极意义的流行音乐,引导初中生从音乐中寻找情感共鸣,今后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通过曼妙的音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里长大。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听取学生的意见。如果双方在流行音乐的理解和选择上发生分歧,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能独断专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交流发展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三)科学设置课程,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不是取代传统的音乐,而是二者在交融中发展,流行音乐符合时代的趋势,传统的音乐对人的艺术性的提升更不能忽视。因此,在课程安排上,要进行穿插,以传统音乐为主,流行音乐为辅。同时要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改变对流行音乐的偏见,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对两种音乐形式进行授课,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全新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流行音乐教学,将音乐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充分展现流行音乐的魅力。

(五)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流行音乐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精神需求也不同。初中生的年纪处于叛逆期,心理上容易受一些波动。这时候青春向上的音乐更加适合他们,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积极性,这样的歌曲旋律欢快,情感真挚,没有复杂的感情,适合初中生。

(六)运用形式要注意

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流行音乐也是一样,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是注入了一定的情感的。因此,教师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更好地理解流行音乐的内涵。

第6篇

一、当学生因知识匮乏、无法理解文章内涵时加以引导

阅读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内涵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材已经不再是老师的"教本",而是学生的"读本"。教材中文章的内涵不是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由学生自己"读"出来的。因此,当学生在自主阅读文章时,往往会因为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的匮乏,而导致对文章内容理解不透彻,甚至扭曲了对原文的理解与把握。此时,就需要语文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讲解,指导学生深入研究问题,从而获取正确的结论。例如,当学生在阅读《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时,其中"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园中别的紫藤萝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一段中涉及到很多问题:香气为什么会有颜色?又怎么会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为什么作者要说:紫藤萝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花与人们生活的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如果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讨论,只能越探究越糊涂,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这时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段落中所使用的是"通感修辞手法",并给学生补充"1982年极''左''论调笼罩的时代背景"。不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文字表明,而无法深入其精髓。在教师的指点下,学生就可以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就是:花与人一样,都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却永不停息、永无止境。

二、当学生在无法深入理解文章,出现偏差性解读时加以引导

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技能的形成都可以在与教师和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逐渐形成。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他们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阅读与思考,充分调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并从中获取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但是由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文化底蕴薄弱、基础知识不扎实、人生阅读较浅、个体差异明显等原因,他们在自主解读文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定偏差。此时,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积累对语言和文本的体验,并利用讲解和提问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这篇文章时,有些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的"朗读指导",自主朗读诗歌,并分组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理解作者运用抽象化语言来表达自己浓浓的乡愁,并将情感上升到渴望两岸得到统一的爱国之情。从表面上来看,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已经有了深入的理解,但是从整体上看,很多学生仍然无法深入掌握诗歌的内涵,这是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够而导致的。对于其中的每一句诗词,教师都要进行精心的启发,引导学生拓展自身的思维触角,切身体会作者人到暮年却不能"落叶归根"的遗憾情绪。

三、当学生体味关键词,却收获甚微时加以引导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自主体味、推敲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并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作用。初中学生的鉴赏能力较低,对于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甚至对于关键性词句,品味收获比较肤浅。尤其在阅读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时,大部分学生都是大体阅读一遍,然后就认为自己已经领悟了文章内涵,但实际上,文章的精髓并没有被学生细细研读出来,最终造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质量低下,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在无疑处生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并教会他们将重点知识和整体感悟充分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时,很多学生对于其中"便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理解比较简单,认为孔乙己在摆阔;而"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的"摸"字表示孔乙己的穷困潦倒。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字进行深入挖掘,从更深的层次中挖掘出"封建科举制度"这一罪魁祸首。可见,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当然,以上仅是对阅读教学中引导技巧的几点尝试,肯定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于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姜慧卿,范明科.《初中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6)

[2]秦春霞.《如何提高初中阅读教学效率》[J].广西教育,2010,(02)

[3]赵青年.《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革新,2008,(11)

第7篇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缺乏对音乐的欣赏

不同于其它课程的是,音乐课程是一门艺术性课程,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欣赏和品味音乐的优美音调。然而,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缺乏音乐的欣赏能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只注重音乐知识的灌输,理论教学时间比较长,而作品欣赏与评价教学课时比较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第二,学生不懂得如何欣赏音乐,学生跟着老师学唱,使课堂气氛显得比较单调和乏味,教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指导。由于学生不懂得欣赏音乐,感受不到音乐带来的快乐,自然学习音乐的兴趣不高。

(二)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

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学生们戴着耳机在听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流行音乐是歌曲迎合时代的结果,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追求。流行音乐对学生影响比较大,贴近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初中学生对流行音乐非常感兴趣,对教材不感兴趣,音乐教学与现实音乐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主要原因有:第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介的普及,人们通过网络、电视、DV等工具频繁的接触流行音乐,这给学生接触流行音乐带来了便利条件;第二,流行音乐与时代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音乐所抒发的都是现代的爱情观、社会观,唱词通俗易懂,毫不隐藏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三)学生对音乐课程缺乏重视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由于学生肩负着升学的压力,为了有充足的文化课学习时间,不得不减少或放弃音乐课程的学习。随着教育新课改的推行,学生的作业负担虽然有所减轻,但是升学的压力依然存在。家长和教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能进入重点中学学习,而音乐课程显得不重要。因此,学生们将音乐课作为放松心情和缓解压力的娱乐教学活动。大多数学生利用音乐课私下听听流行音乐,对教师讲的音乐课程内容不屑一顾。此外,学校对音乐的课时设置时间也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在这种大的教育背景下,音乐课得不到重视必然会影响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

二、改进音乐教学发展的措施分析

(一)改善音乐课程教学设施

教学设备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音乐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想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就必须改善教学设备。如在音乐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将音乐表演的声音、动画和情景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要引进质量比较好的乐器,如古筝、吉他、手风琴、电子琴、钢琴等,并为学生提供接触乐器的机会,亲自操作。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为每位学生提供音乐设备,比如口琴、笛子和唢呐等小型乐器,这对学生正确使用乐器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

开放的教学环境意味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音乐、探索音乐和应用音乐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开放式环境可以开辟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所有的学生都融入到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操作。比如让学生演唱一段自己熟悉的歌曲,如可以将学习过的诗词谱曲进行演奏,如《沁园春?雪》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这些诗词学生非常熟悉,也能很快进入状态,奏唱的效果非常好。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唐诗宋词改为歌曲,如《长恨歌》的改编,在开放式教学环境中,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构思,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的探究与创造精神,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加强家庭音乐教育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和学校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第一成长环境,是孩子获得基本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培养了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记忆做人的方式。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系统文化知识的场所,因此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完成音乐教育任务。所以,学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注重学生各种音乐才艺的培养,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才艺技能。同时家长对孩子音乐爱好的支持,也能够使学生在学校音乐学习中产生兴趣,能够认真听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家长不能盲目地让孩子学习各种才艺,应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基础,这样有针对性的家庭音乐教育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教育的效果。

第8篇

一、用音乐当导语,能渲染气氛、感染学生

有许多教师都重视导语的运用,可见导语在一节课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导语所产生的效果不佳,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全部被调动起来,即使有部分学生被调动起来,也并不是处于最佳状态。如果将语言导语改为音乐导语,那么,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例如讲授《愚公移山》时,可以先放一首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讲授《安塞腰鼓》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的画面。讲授《木兰诗》时,可以先听一段豫剧《花木兰》……动听的歌声和美妙的画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教学任务结束后,你就会发现:本节课很顺利也很成功,连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变得上课注意听讲了。

在教学工作中,我一直重视音乐导语的运用。凡是能收集到的VCD光碟、磁带以及多媒体画面和音乐,我都会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深深感悟到音乐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能触及学生的灵魂。

例如教授《土地的誓言》时,由于学生年龄还小,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此类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感情、丰富敏感的心灵。为了不让课堂苦涩沉闷、生气全无,我运用了课件教学,展示了“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让最形象的画面撞击学生的心灵,并随着歌曲《松花江上》的播放,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深入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强烈的共鸣。音乐停止,我发现没有一个学生在乱动,没有一个学生在讲话,因为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破坏此时此刻用音乐构建起的环境。表面上看,课堂一片寂静,但是学生们的心里却难以平静,悲愤的情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一点点产生,一点点聚集。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之后,本文的教学也就容易多了。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二、音乐能架起沟通学生和课文的桥梁

我所教的是人教版语文,有些课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学生们不了解;有些课文所写的事件学生们不熟悉,还有些课文所包含的作者思想感情学生们感受不到……这些内容如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费时又费力而且效果又不好。如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问题就会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而且学生们也会被这耳目一新的形势所吸引,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授《黄河颂》这篇课文时,我将音乐《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夫曲》《黄河颂》《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贯穿于朗读之中。作品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热血沸腾、壮怀激越,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都被激发了出来。他们也会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像英雄那样保卫家乡、保卫祖国。对于课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所表现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学生都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课文即将结束时,音乐能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还能激起学生的遐想,使其沉醉于文章美妙的忘情之中。如讲完鲁迅先生《社戏》最后一段,随着抒情柔婉的萨克斯曲《回家》的响起,学生们昨日的经历和情愫被重新点燃了。

三、在诗词教学中,音乐显示出巨大的魅力

无论是古诗词还是现代诗词,配乐朗读是现今语文课上一种常见的形式,选一首与课文表达感情一致的乐曲与朗读同步播放,音乐的节奏、旋律就会将朗读者拉进乐曲的意境和情感之中,让他们在文字与乐曲交汇的海洋中神游。例如教授诗歌《石壕吏》时,为了让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选取了《二泉映月》作为配乐。两个作品都是一种倾诉、都是对社会最本质的反映,而且都具有古典的美感和神韵。学生们在文字和乐曲的双重刺激下,既了解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又了解了阿炳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使人感受到一种琴瑟共鸣的深深的哀愁,催人泪下。

音乐还能激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在教授诗词时,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音乐作品和语言文字一起走进学生的学习中,这样有助于对文章的延伸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随着音乐唱歌。例如教授《土地的誓言》时,让学生随着音乐唱《松花江上》这首歌,这首歌是激励热血男儿报效祖国的战歌,强调了中华民族曾有的民族悲哀。让学生跟着唱,可以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的德育目标也就随即完成。

第9篇

一般来说,人们都是有意识地学习知识,掌握其内在逻辑性,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对身边的人和事做出恰当的反应,这是大家所熟悉的外显学习。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人们还会无意识地获得某种知识,我们把它称之为内隐学习。内隐学习是人们无意要学某种知识的情况下,能了解并利用这种知识。生活中内隐学习的现象随处可见,最典型的就是婴儿并不了解母语的语音和语法规则,却能在1~3周岁的短短几年内学会母语的口语,并应用自如。内隐学习的特征有自动性、抽象性和理解性,除这三种特征外,也有人提出了内隐学习的“三高特征”:高选择力、高潜力、高效性。高选择力主要是指内隐知识不依赖于当前刺激的表面特征,具有较高的迁移易化能力。高潜力指无意识领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及无限的心理容量,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有力的可塑性,具有很大的潜力。高效性是指通过内隐学习人们能更深、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由以上分析可知,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隐学习机制,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阅读教学中尤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内隐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 语文阅读体现的内隐性

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它需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来实现自我解读和感悟。阅读材料中的知、情、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语文阅读教学所传授的信息寓于文本之中,因而其教学过程与理科的逻辑推理完全不同,它是呈现文本结构,激活读者潜意识积淀的知识和经验,引导读者自己与文本进行对话,具有很强的内隐性。

第一,无意识性。如今学生获取读物的渠道非常多,市场上的读物也是目不暇接,无须引导,学生就会凭自已的兴趣爱好选择读物。而且在阅读过程中,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并且这种感受不受意识控制,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无论是从动机还是结果来看,语文阅读具有很强的无意识性。

第二,高潜力、高效性。有教育家提出,若要提高孩子的成绩,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确实是,阅读具有高潜力、高效性,我们在阅读时,潜意识会参与其中,其巨大能量会随着阅读渐渐发挥作用,于是产生直觉、灵感和顿悟。另外,潜意识在特定的文本中遇到相关情境时会自动激活,使得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所读的内容,于是就产生了阅读的高效性。

可见语文阅读的内隐性很强,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内隐学习,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三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应用内隐学习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能力又有了新要求,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名著,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一个爱阅读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能应付自如。高效阅读离不开内隐学习,那么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内隐学习呢?

第一,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的形成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其形成过程即是内隐学习过程。大量实践证明,丰富的课外阅读有利于语文学习,拓宽知识面,形成系统的文学底蕴,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必须进行课外的大量阅读。因为只有尽可能多地阅读作品,才能聚水成河,用时可信手拈来。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对提高课堂的效率是事半功倍的。否则,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灌,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重视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它受到读者身心影响,也与读者本身的文学素养有关。教师在教学中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让他们在教师无指令阅读任务安排下,与所读对象无拘无束地对话,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深化其对文本的理解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雷雨》一直是学生比较青睐的作品,学生尤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感情问题颇有争议,有学生用“虚伪”来形容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也有学生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的,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更何况鲁侍萍还为他生了儿子呢?更有学生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假的,有学生提出中庸的说法,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时真时假……真是一百个学生就有一百个周朴园,学生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是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作为老师应鼓励他们大胆设想,不能用非此即彼的分析束缚学生的思维,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培养他们探讨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10篇

关键词:美育 激发兴趣 创新 效率

着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然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那么究竟怎样提高与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更加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制约。比方说很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刚入校的初一年级,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作自我介绍吧!”同学们一脸的没趣“哎,又是自我介绍。”我把我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变得神采飞扬。自我介绍的活动是这样开展的:

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

示范:我用《新年好》的旋律重换了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

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

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

开始展现自我了,同学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想把自己推出介绍给大家。有一组同学是这样设计的:他采用了《字母歌》的旋律,由组长先自我介绍,组长再在组员的哼唱中舞着去一个一个的找成员,被找的学生站出来做自我介绍,都表演完了,全体成员齐唱一遍《字母歌》这支儿歌,他们整个过程都没有离开过此旋律。这个颇具创意的设计让大家赏心悦目,得到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教室里欢声迭起,掌声如雷,同学门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就这样,时间在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中悄悄溜走,一堂具有创作意义的自我介绍课结束了。

通过这次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活动,不但老师、同学互相之间了解了,而且增进了师生感情。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如,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轻视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同学了。

三、通过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音乐;课程资源

课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知识载体,课程资源是知识的主要来源。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得到进一步的细化,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音乐教育赢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音乐课程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发展中学音乐课程的有效途径。音乐课程教学资源丰富,有软件资源,如,歌曲、CD、教师的音乐素养、学生群体的音乐修养;硬件资源,如,音乐活动室、舞房、音乐厅、手风琴等等,人文古迹、自然环境中与音乐相关的原始风貌也属于音乐资源的一种。

一、初中音乐课程的资源的作用

音乐课程教学资源需要与课程目标紧密联系,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学音乐教师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音乐教师内涵和专业外延对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者,因此,课程资源的拓展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形式多样的音乐课程资源能够有效地补充教科书和教辅资料在教学方面的不足,给学生提供了各种信息资源,让学生收获更多的感官刺激,不同类型的音乐资源也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课堂的参与主体之一,学生自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自身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情况以及音乐欣赏能力构成了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经常接触不同的媒体资源,还会主动吸收资源,因此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建立较为丰富的音乐知识体系。

二、校园内音乐课程资源利用

好的音乐教育是让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来,生动的音乐表现形式,丰富的音乐知识以及活泼的音乐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除了固定的音乐教材,校园内的音乐资源主要是音乐教育场所,如,学校礼堂、琴房、音乐教师、多媒体教室以及音乐练习场所和能够向全校学生播放音乐的广播站。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音乐资源。

在上课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书上有关于《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简介,教师可以结合歌曲本身传递民族文化和黄河地区认识地理环境,向学生介绍更为详细的合唱知识以及歌曲作者冼星海的音乐素养,激励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传递的精神内涵,同时认真学习,奋发向上。

要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学生认识到音乐的魅力,学校应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兴趣小组,如,合唱团、戏曲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选派专业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给予学生在专业唱功上的指导,定期展开各种形式的歌唱比赛,以此鼓励学生提高歌唱技巧。

此外,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对音乐教育来说也非常重要,学校应当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以及校园海报的宣传作用,开展一系列健康向上的互动,播放符合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歌曲以及其他音乐曲目,同时可以介绍一些音乐理论知识,不少学校在课余期间,会播放十五分钟的音乐,根据时间的不同播放不同的主题音乐,早晨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浪漫钢琴曲,唤醒学生的一天的好心情,课间播放宫崎骏的插曲,让学生的精神得以放松,下午下课播放流行歌曲,让学生结束一天的紧张学习后愉快地回家,深受学生喜爱。校广播站也可以专门选拔优秀的学生播音员说介绍词,简洁优美,如,“喜欢日光海岸的魅力,漫游在无限的海岸线,听浪潮的低吟,吸日光的温暖。风铃、微风、日光、海洋……这些景象随着音乐进入思绪中,很自然地,你会报以浅浅的笑,然后渴望真能有这么一次体验。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来自班得瑞的钢琴曲《浅笑》,这首舒缓的乐曲从一开始就给人这样的遐想空间,排笛很称职地圆滑出一道道上扬的曲线,顺着风铃的方向前去,就遇上了像风一样清淡的弦乐,整座海岸在你的想象里鲜明浮现,不管是偷闲或仅只是路过,多来几次一点不奢侈。”甜美清亮的介绍词流淌的是动人的音符,比起单纯地播放曲目来说,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魅力。

三、校园外音乐课程资源利用

校园外课程资源可以从电视和广播入手,电视和广播是当前学生接触最频繁的媒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媒介资源,发挥校园外音乐课程资源最大的作用。以民族音乐教学为例,初中音乐教材以多元文化音乐资源为特色,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不同民族文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供学生学唱、欣赏。这些歌曲不仅可以通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也可以从其他资源获得欣赏机会。

从人文主题上,新课改后的音乐教材上出现了电影主题曲,如《雪绒花》《大海啊故乡》,还有电视主题曲《四世同堂》《走进》。学生可以通过观摩电影、电视剧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从艺术素养上,音乐可以与美术资源、舞蹈资源相结合,让学生寻找到音乐情绪与色彩的联系、音乐节奏与肢体表现的关系,将从音符中听到的东西,用色彩、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从语言表达上,音乐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朗诵的学习,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可以通过音符的跳动来表现,如,在《鸿雁》的背景下,朗诵《天上的草原》这篇文章能够得到更好的情绪表达,悠扬的音乐,优美的辞藻,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在脑海里描绘出翠绿的草原上,雄鹰在飞翔,牧民唱着民歌和羊群缓缓行进的美丽景象。

四、信息化音乐课程资源利用

音乐课程资源是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是音乐教育最有价值的资源,我们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更好地体现音乐的功能。学校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购买音乐音像制品,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利用网络,寻找符合学生欣赏水平的音乐学习材料。例如,最近非常火爆的歌曲《忐忑》和舞曲《江南STYLE》,这两首歌超越了普通音乐理论框架,却大受欢迎,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他们之所以如此爆红的原因,讨论其中吸引人的音乐元素,然后再引导学生了解这些音乐元素在传统音乐中的应用。由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补充学生的音乐知识结构。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浏览优秀的音乐教学论文、同行的音乐教学体会,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让信息资源服务教师的音乐教学素养,从而进一步提升音乐课堂质量。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文发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关注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融和师生关系等各个方面逐步转变教师的角色,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更好地进行校外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尽快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让音乐服务学生,让音乐带动学生成长,让音乐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范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2(3).

[2]吴芸,王红主.基于资源自主式学习模式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2(3).

[3]吴少芹.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课教学[J].初级中学,2010(6).

第12篇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间的关系,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直接交往而建立起来的。教师要设计开放的课堂,必须有学生积极参与;要学生主动大胆地参与,必须有学生尊重、爱戴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是轻松、自如、开放的心态,学生的心态才能得到开放,他们才能大胆地与教师进行互动,才能大胆地进行创新,因此,建立开放、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前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了开放的师生关系:

1、以亲切自然的教态面对所有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深刻的感受,当自己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给学生上课时,学生的情绪必然随着你的情绪变化,上课表现会非常积极;反之,当自己情绪低落、易发火时,学生也会表现出相对应的情绪,更不愿与你配合。因此,当前面站着的是一位面带微笑、亲切自然的教师,学生才乐于与教师倾心合作,并能敞开心扉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大胆地进行创新。可见,教师应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无论是高兴或是沮丧都应保持亲切自然的教态,来面对所有学生。

2、用自己的真心平等对待所有学生。我任教的是两个年级的多名学生,因为平时在课堂上接触的时间比较少,学生又特别多,所以在以前我只会记住每个班级中音乐素质比较好或者是特别调皮的一部分学生,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到毕业我还叫不出他们的名字。现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刻意的记忆,已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

我的体会是无论是课内还是在课外,叫出他们的名字后,再与他们交流,这样学生就更喜欢与我接近,同样,在课堂上,他们也更愿意积极与我配合,感觉很默契,心态完全开放,给互动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情感调动学生兴趣

教育离不开感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从事教育工作者所喜闻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因为感情最能教育人、打动人,也最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美育的特点不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心理学原理认为:“情感不仅是兴趣、动机、信心、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培养的根源所在,更是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情商的健康培养是一个人健康发展、走向成功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关键。在音乐课上注重把音乐作品‘情感’与学生的自我的情感结合恰来,例如:在欣赏《怒吼吧,黄河》时,把曲作者冼星海的人生经历和当时我国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冼星海的爱国热情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结合起来,并且建议学生以一位爱国者的心态去聆听音乐旋律。结果学生各个情趣高涨,在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听后感时,学生都发言深刻,有的甚至联系到自己说‘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也一定会投身到抗日战斗的队伍中去……’。还有许多同学表示,这一段音乐确实反映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情感。

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1、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程,直接感知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促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的发展。我们要让学生从屏幕上直接感知戏曲,包括剧情、音乐、演员、表演、脸谱、服装、道具,从感官上刺激学生,以加深学生对戏曲音乐的理解。多媒体的直观画面教学也直接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实现自我角色的转换,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成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第13篇

【关键词】美育;激发兴趣;创新;效率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然而,在我的音乐教育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我谈谈以下几点经验。

1 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也就更加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制约。比方说很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刚入校的七年级,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作自我介绍吧!”同学们一脸的没趣“哎,又是自我介绍。”我把我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变得神采飞扬。自我介绍的活动是这样开展的: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示范:我用《朋友》的旋律重换了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通过这次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活动,不但老师、同学互相之间了解了,而且增进了师生感情。

2 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如,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轻视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同学了。

3 通过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4 通过感受把学生领向参与的天地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抓住音乐的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其功效。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了情感信息。比如在教学京剧的欣赏课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解了京剧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是我国的国粹等有关京剧的知识,再播放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打渔杀家》的选段,导入新课后,接着讲解《智取威虎山》的锣鼓音及武场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并亲自为学生演奏各种锣鼓点,创设了锣鼓音的喧闹气氛,带给学生一个新鲜感,这样把他们带入了京剧音乐的境界,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第14篇

本文是笔者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著而成,实际上也是笔者的教学经验和构想。以如何提高初中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率两个方面为目标,较浅显地做了几个方面的叙述和探究。

一、对学生以爱心激趣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充满朝气、生动活泼的青少年,他们有主观能动性,他们是成长中的人,发展中的人,作为教师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对所有学生充满爱心,要给学生以尊严,才能做好教育工作,要带着感情去做学生思想工作,树立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尊重意识。尊重是双向的,播种尊重才能收获尊重,课堂上要多一些民主对话,多一些换位思考,要坚定每位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可以进步的教育理念。

二、活跃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音乐课程标准》的“创造”一节中,要求学生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能够即兴地编排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抛弃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学的情况,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在学习新疆民歌时,我先用VCD机播放歌曲《青春舞曲》给大家欣赏,并教学生新疆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让学生跟着《青春舞曲》的规律有节奏地“动”起来。有些学生还自告奋勇地上台随着《青春舞曲》的旋律跳起了新疆舞。

三、用音乐活动引发学生兴趣

1.让学生发现和体验课外这个大舞台。课外是个广阔的大课堂,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就是五线谱上的音符;火车开动声,滴滴答答的钟声可让学生获得节奏的感受;山谷的回声可以把学生带回童年趣事的回忆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感情,让学生体会在行进中唱歌把握节奏技能。现在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都有配套的媒体设备,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个性。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音乐课外教学的第一个含义就是组织课外活动,它包括建立文艺队,开展课外辅导等。既给学生的音乐的实践提供了锻炼的环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好机会。因此,在课外,我们可以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四、关注学困生,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退步生,找原因,找办法,多鼓励,多引导。学生是有差异的,学习过程不是齐步走,即便学生退步了,我们还是有责任让他有信心再进步。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点进步也要及时肯定,抓住机会进行指导。我们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暂时的挫折,帮助他们以良好的平稳心态对待学习。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充满活力,将信息技术融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大大增强音乐教学的效果。中学生对乐谱很不感兴趣,尤其是五线谱,就像不规则的蝌蚪在五条线上跳动,使学生对音乐课堂失去了兴趣。运用多媒体、CAI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把文字、声音、图画、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综合处理,可以使音乐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活泼、丰富,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变换方式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会使学生记忆深刻,增强学习主动性。

第15篇

为此我们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互动”的原理,在音乐教学中,我进行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两部分实践。

一、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开端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回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这就是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这些作法不公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二、师生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

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互动式”教学模式启发了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的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金孔雀轻轻跳》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再如,一年级新教材中的《幸福拍手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2、以“赛”激趣促学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我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激励学生上台来表演唱,并准备了很多宝石花、小五星来鼓励大胆的学生。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感觉是最乏味的,我在设计学生认枯燥的力度标记时,采用了分组进行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