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化学学科论文范文

化学学科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学学科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化学学科论文

第1篇

九年义务教育是公民的素质教育。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及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比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大纲》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它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端,而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了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及兴趣的培养;重视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自学能力;重视了通过介绍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状况及最新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这些都体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中学化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呢?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它们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不同,即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学生全面发展,是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如下几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培养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从对待学生上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只面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从教学内容上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从教学过程上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听讲。

从教学方法上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变讲授为训练,优选最佳的教学方法;应试教育则为“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习。

从学生负担上看,素质教育目标是当堂理解,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应试教育是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不堪重负。

从教学效果上看,素质教育的任务为大面积培养合格学生,应试教育侧重个别尖子学生而且多为高分低能,大面积学生不合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的陈腐模式,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它关系到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关系到我国21世纪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转变观念是当前中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作为化学教师应当毫无例外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首先,要认真领会大纲。新大纲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制订的,化学义务教材又是根据我国国情、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而编写的。大纲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本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等各个方面的联系。因此教师正确执行大纲,就能保证化学教学从单纯的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公民的素质教育,从只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从只重书本转变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只重智育转变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

其次,要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制定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生学习情感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得以提高。

最后,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这是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二、化学基础知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突出观点的教育及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初中化学教材是按义务教育大纲编写的,它的体系是必学与选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与阅读和家庭小实验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比较科学的体系,使教材延深到了社会和家庭,使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相联系,是一本进行化学素质教育的好教材。

因此,深刻理解大纲,钻研教材并且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化学课的讲授主要目的是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和用途;通过一些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化学计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定量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双基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方法,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而不能放在单纯为解题而解题的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化学课的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可以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出发,深入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等基础的化学知识,再经过解释、练习,使学生对新知识学得实在,理解深刻,初步形成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特别是新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比原大纲和教材在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方面适当降低,而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方面适当拓宽;化学计算难度和数量上大幅度的降低,化学实验略有加强。这种变动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符合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例如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除以碳、氢、氧、铁等金属和非金属及化合物知识为主,介绍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外,还介绍了空气、水、煤、石油、环境保护、能源、人体健康与化学的关系等与公民素质教育有关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比较零碎,庞杂难记,在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注意归纳和总结。如在学过H2,O2,CO2三种气体之后,可组织学生利用教材P.115的仪器,让学生选择仪器进行操作制取三种气体,这样从H2,O2,CO2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开始,对实验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及实验中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再通过实验复习H2,O2,CO2各自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及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等。

再例如:可设计一组C,H2,CO三种还原剂实验对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系统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促使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选的82个演示实验认真做好。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10个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8个选做实验和10个家庭小实验,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为保证实验成功,还应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首先,应克服依赖心理,独立完成实验,必须自己拥有第一手资料,亲手做,亲眼看,用脑想,只有亲自参与,才能从成功中得到喜悦,从失败中通过总结得以提高;其次,应教育学生克服胆怯,怕失败、危险的心理,用科学家不畏艰险探求科学真谛的动人事迹教育学生,启发他们大胆实验;再次,还应注意向学生介绍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偶然现象,使他们心中有数,实验时踏实。

教学中应注意化学实验的教学,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使化学实验能力得以提高。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第2篇

九年义务教育是公民的素质教育。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及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比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大纲》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它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端,而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了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及兴趣的培养;重视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自学能力;重视了通过介绍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状况及最新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这些都体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中学化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呢?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它们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不同,即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学生全面发展,是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如下几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培养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从对待学生上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只面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从教学内容上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从教学过程上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听讲。

从教学方法上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变讲授为训练,优选最佳的教学方法;应试教育则为“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习。

从学生负担上看,素质教育目标是当堂理解,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应试教育是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不堪重负。

从教学效果上看,素质教育的任务为大面积培养合格学生,应试教育侧重个别尖子学生而且多为高分低能,大面积学生不合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的陈腐模式,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它关系到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关系到我国21世纪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转变观念是当前中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作为化学教师应当毫无例外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首先,要认真领会大纲。新大纲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制订的,化学义务教材又是根据我国国情、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而编写的。大纲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本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等各个方面的联系。因此教师正确执行大纲,就能保证化学教学从单纯的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公民的素质教育,从只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从只重书本转变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只重智育转变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

其次,要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制定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生学习情感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得以提高。

最后,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这是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二、化学基础知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突出观点的教育及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初中化学教材是按义务教育大纲编写的,它的体系是必学与选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与阅读和家庭小实验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比较科学的体系,使教材延深到了社会和家庭,使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相联系,是一本进行化学素质教育的好教材。

因此,深刻理解大纲,钻研教材并且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化学课的讲授主要目的是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和用途;通过一些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化学计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定量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双基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方法,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而不能放在单纯为解题而解题的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化学课的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可以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出发,深入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等基础的化学知识,再经过解释、练习,使学生对新知识学得实在,理解深刻,初步形成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特别是新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比原大纲和教材在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方面适当降低,而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方面适当拓宽;化学计算难度和数量上大幅度的降低,化学实验略有加强。这种变动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符合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例如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除以碳、氢、氧、铁等金属和非金属及化合物知识为主,介绍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外,还介绍了空气、水、煤、石油、环境保护、能源、人体健康与化学的关系等与公民素质教育有关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比较零碎,庞杂难记,在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注意归纳和总结。如在学过H2,O2,CO2三种气体之后,可组织学生利用教材P.115的仪器,让学生选择仪器进行操作制取三种气体,这样从H2,O2,CO2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开始,对实验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及实验中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再通过实验复习H2,O2,CO2各自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及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等。

再例如:可设计一组C,H2,CO三种还原剂实验对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系统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促使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选的82个演示实验认真做好。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10个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8个选做实验和10个家庭小实验,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第3篇

(一)存在实验教学认识误区

目前,我国的化学教学的主要模式为分班讲课制,全县18所中学中初中化学课程设置为每周4-5节课(不含晚自习),教师备课压力大,学生实验普遍用“讲实验、画实验、视频实验”代替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化学实验的探究更是缺乏,难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误用课程权利,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的发挥。导致化学实验操作的得分率不高。如:下列实验操作图示不正确的是此题难度系数为0.49,若有实验经验的同学就很容易得到答案D项。说明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太薄弱。从这个题目的设置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验素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和绿色化学素养。要求学生建立证据推理意识,养成科学探究习惯,旨在形成科学精神意识等学科素养。分析见下表1。

(二)实验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缺乏比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学校对实验仪器和试剂的预算和重视度不够。现存教学设备陈旧,部分化学药品过期。例如,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因密封差,氯化氢气体挥发,由原来的浓盐酸变成稀盐酸,在后来的实验中学生就观察不到瓶口产生白雾的现象,与理想结论有较大偏差,影响实验的真实性,导致学生对实验的真伪性产生怀疑,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也会下降,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没有得到提高,从而导致了学生们在学习时不能够掌握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师的职业懈怠

由于大部分的初中化学教学老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不高: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问题很严重,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实验探究水平不高、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不够、自我实验操作水平不高、实验解读水平不高、实验演示技巧和实验素养意识不高、实验创新意识匮乏等,使得初中化学教学的情况得不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农村教师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也很明显。化学老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不能有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另外,在对一些老师进行专业培训时,学校也没有予以重视和监督,教师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重视不够,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没有明显提高。这就使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等得不到转变和提升。

(四)班级规模过大

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80%的义务教育学校中班级人数均在60人以上,这种大班额导致学生分组实验无法开展,尽管学生喜欢分组实验,但大班额对实验的操作要求和重复实验的机会就相对较少,也增加实验员老师的工作负荷。对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所以,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解决大班额的问题。

(五)实验员教师分工和绩效不明

对于一线教学老师来说,有较为明确的教学分工,而对于实验员老师来说,处于相对尴尬的角色,相对于教育发达地区已有明确的定位和分工,职位要求和岗位绩效报酬都出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而对于中西部教育欠发达省份,针对实验员的配备和职位要求、岗位津贴等没有明确的说明,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真空地带。

二、西部初中化学学科素养教学教育实施思考

(一)因材施教,分小班讲课

在之前的论述中可以了解到,尽管班级讲课制能够发挥一定的教学作用,但是相对于正面的作用来说,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影响更大。在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新型技术人才,然而大班级讲课制不利于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就需要实行小班的讲课制度。这种小班讲课制度就是在缩减班级规模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学生人数,从而使得化学老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到每个学生学习的状况和需求。小班额教学不仅能够消除班级讲课制带来负面影响,还能够将其正面影响不断优化和扩大,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也是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教学模式。

(二)完善教学设施,培训师资力量

针对的化学教学,必须加强对老师的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并且还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来辅助实验教学。首先,在选用教师的过程中要加大考核的力度。其次,要对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以及监督,从而提升化学老师的整体素质和技能。学校还要创新激励机制,保证学校能够留住优秀的教师人才。再次,要加大对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购买比较先进的实验设施,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的推进。由于科技技术的飞速更新和变换,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教学的模式以及设备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变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要时刻学习西方国家的模式和策略,不断提升有效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模式

在化学教学实验上,化学老师还要注重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创造性和自发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建立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效果的影响,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到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使得他们能够积极动脑思考,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完全地融入到实验学习的氛围中去。另外,还要进行异质同组进行分组实验、“小小实验家”“实验小发明”“实验小魔术”等有趣的实验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团结与合作,交流与沟通,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提升教师实验教学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自上而下的教育设计与自下而上的教育实施。应将教育管理机制进行完善,更新教学设备,还要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实验教学人才,从而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和发展。在当前形式下,要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论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新理论替代传统的“三维目标”教学,开展大胆的教学实验尝试,构建与学科素养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和风格。

作者:王翔 夏振洋 单位:重庆市彭水县龙射中学 重庆市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磊,支瑶.化学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教育学报.2016(04):46-56.

第4篇

[关键词] 课程论文 药物化学 教学改革

药物化学(Medical Chemistry)是建立在化学学科和医学、生物学科基础上,设计、合成新的活性化合物,研究构效关系,解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创制并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经典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并涉及广阔的研究领域,其主要工作是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在创制新药中,药物化学对后续学科的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药学研究领域中的带头学科。

药物化学是制药工程、药物制剂和药学等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内容广泛,涉及面宽,交叉性强,学科发展快,药物分子的结构复杂,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具备了内在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才能持久、高效。因此,根据药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我们想到了通过设置课程论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探寻感兴趣的药物化学知识,进而强化药物化学的理论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并且还把课程论文作为课程的考核方式之一,将课程论文纳入学生的成绩评价体系当中,和理论考试成绩一起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手段。从而进一步的调动学生学习药物化学课程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几年来在教学中进行课程论文的实践,我们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本论文主要就课程论文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

一、设置课程论文重要意义和作用

论文是对课程的综合考察,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劳动,不但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加强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布置和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题目,学生查阅大量的中文及外文文献,然后根据对论文题目的理解,对文献资料进行筛选,提炼出相关内容,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撰写书面的论文,制作电子讲稿,并进行口头的报告。为了要把某个问题讲清楚,学生必须综合运用该课程甚至其他课程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阅读科技期刊和学术专著,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查、阅、写”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运用理论分析思考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制作电子讲稿,每个人做一定时间的学术报告,还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交流能力,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需要的正是具有各种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课程论文的写作应该说是一种操作性比较强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通过在药物化学课中进行课程论文的尝试,我们发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欢迎,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学生对这种教学及考核方式投入了很大的热情,不少同学,都把这种实践作为对自己的一次锻炼机会,认真的调研文献,然后提炼总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不但对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掌握,同时还了解到了原理的实际应用,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的科研成果联系起来,使他们对药物化学这门课程更感兴趣,也加深了对学科的了解和热爱。有些同学在论文中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新见解,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可以说课程论文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药物化学课程论文的写作要求和评价目标

在将课程论文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药物化学课程的具体实践中,我们首先建立了明确的课程论文评价体系,将课程论文的考核纳入了学生的成绩体系,最终药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课程论文的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论文成绩占40%的比例。并由老师制定出了明确的课程论文的写作要求和评价指标(见表1)。

课程论文要求和评价指标主要强调参考文献的质量、数量,对原始文献的分析、归纳与整理,对本领域研究结果的高度概括性,论文质量,论文格式,论文文字表达的流畅性。将课程论文写作纳入药物化学理论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过程中,主动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概况,激发他们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由于学生初次涉足药学专业课程,缺乏专业试验操作技能和试验设计知识,所以课程论文形式以总结归纳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和进展的综述论文为主。

三、药物化学课程论文题目的拟定

药物化学既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又要了解用于人体后的生理、生化效应。在创制新药中,药物化学提供后续学科研究的物质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进一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我们在把握每年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基础上,拟定了多个方向的题目,采取自由选题的形式,学生可以在给定范围内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论文(见表2)。

四、课程论文的教学效果及不足

通过将课程论文引入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和考核体系,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包括如下几点:(1)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创新。课程论文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药物化学的热情,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单纯的被灌输,而是主动的获取;(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文献检索查阅能力,归纳整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技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程论文是对传统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改革,无疑是有助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存在着查找资料不完全,思路不够开阔,对专业术语表达不够准确,英文摘要无从下手及论文形式不规范等,还需要不断探索改进。

参考文献:

[1]仉文升,李安良.药物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习保民,张鹏鹂.药物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6):669-671.

[3]徐德培,刘楚群.高校本科课程论文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0):76-77.

第5篇

“基于学科的信息门户”(SubjectBasedInformationGateways,即SBIGs,本文简称为学科信息门户)又称为基于学科的门户(subject-basedgateways)、学科索引门户(subjectindexgateways)、虚拟图书馆(virtuallibraries)、信息交换所(clearinghouses)、学科树(subjecttrees)和寻路器(pathfinders)等[2]。它曾经是“提供可检索和可浏览的因特网资源目录的联机服务系统,集中于某一相关的学术领域,提供对经图书馆工作人员遴选和按学科组织的因特网资源的利用”[3]。在开放式数字信息服务环境下,“学科信息门户致力于将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工具与服务集成到一个整体中,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的信息检索和服务入口”[4]。学科信息门户按照某学科(专题)用户的要求对网络中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了更有针对性、更深入的揭示,在给用户“指路”的同时提供更专门、更专深的信息检索服务,有助于专业用户在本领域的“信息超市”(informationsupermarket)中选择高质量的资源和获得“一站式检索”(one-sitesearch)服务,从而保证用户获得“所得即所要”的信息。正是由于学科信息门户具有这些优于搜索引擎的特点,新的学科信息门户近几年在国外不断涌现。在国内,2001年底正式启动的中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theChineseScienceDigitalLibrary,简称CSDL)也已建立起图书情报学等多个学科信息门户。笔者拟对学科信息门户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为已有的学科信息门户的改进与新的学科信息门户的开发提供参考。

1尽可能全面地收录本学科资源

一个好的学科信息门户所指引的有关资源应尽可能地涵盖本领域重要的资源(涉及资源的内容、时间、地域与语种范围),如表1中的INFOMINE的记录达到了12万余条;收录的资源类型宜多样化,以方便用户对某一专题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即建立一个不仅收录各种形式的因特网资源(网上可以公共获取的全文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书目、指南、邮件列表、电子公告板、新闻组、机构、会议、专家、学者以及其他网站链接等),而且囊括馆藏实体资源(包括二次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馆藏目录、联合目录等)的集成化系统,实现两种资源在同一界面的无缝存取(seamlessaccess),并将其整合为易检易用的有机整体,即“hybridlibraries”(复合图书馆)。基于用户利益而管理的复合图书馆:人文科学复合图书馆的组织管理模型(MAnagingthehybridLIbraryfortheBenefitofUsers,简称MALIBU)[5]便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严格选择资源

从总体而言,学科信息门户的资源选择必须有一套符合该学科特点、既定用户需求、服务宗旨、规模及经费支持等方面要求的资源选择标准。就单个资源而言,在内容上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客观性、唯一性、新颖性、完整性与针对性(所指引的网址要尽量接近主题内容,尽量减少用户点击的次数);在形式上要考察信息的格式(是否是标准的或常见的格式,如图像文件的常见格式有.jpeg,.gif等),用户使用的便利性(考虑用户访问本网站采集的资源时所需的硬件、软件和连接方式等要求),导航是否清晰,排版结构的美观程度以及资源的可存取性与可用性(指向的资源地址正确,链接资源的原始网址以便用户访问到最及时和最权威的信息,注意被链接资源的注册要求、收费规则、知识产权声明与特殊服务规则等;优先选择网上免费资源,当网络用户与镜像站点的“电子距离”比原始站点更近时,要链接镜像站点以便于用户进行更有效的存取)。

表1中的ADAM,AHDS,SOSIG,EEVL,EELS,OMNI和MathGuide都强调要选择学术性资源,Biz/ed则注意选择来自非盈利机构网站的资料。SOSIG提供的每一种资源都经过研究图书馆员和学科专家的选择与描述,这些资源有:电子期刊、数字化图书、报告、论文、书目、教育软件、电子新闻稿、邮件列表和重要的社会科学机构的主页。LII选择与评价资源的标准是:选择最适合公众和图书馆用户需求的资源,不收录没有信息内容的纯商业性站点,而且,每一种资源都经过图书馆员对其价值进行的评价。

3对资源进行高质量的元数据描述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对信息资源或数据对象进行描述,目的在于使用户能够发现、识别、评价资源,并对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定位和调用,追踪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有效管理和长期保存[6]。

学科信息门户对资源的描述应该优先采用国际通用的元数据与标记语言,元数据元素中的“主题”描述要利用国内外著名的分类法与主题词表。例如,澳大利亚要求学科信息门户全部采用已有的元数据标准,如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C)、MARC和澳大利亚政府查找服务(AustralianGovernmentLocatorService,简称AGLS)等元数据以及自己独有的元数据元素进行标引,并支持因特网内容选择平台(PlatformforInternetContentSelection,简称PICS)。INFOMINE的记录以HTML语言表示,主题标引使用《国会图书馆主题词表》(LibraryofCongressSubjectHeading,简称LCSH),记录还可以转换成MARC格式。LII的每条记录都给出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资源名称、URL、摘要、主题词、记录创始人与时间、记录修改人与时间,其中摘要由LII工作人员撰写,使读者在进入一个网站前便可了解其主要内容。LII链接的基本是资源的原始地址,对工作流程、著录项目与规则以及注意事项均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因而能够保证资源描述的质量与一致性。而GEM采用的元数据元素有:资源题名、描述、级别、GEM主题标目、ERIC叙词、资源类型、格式、权限信息、日期、语种、出版者、创建者和编目机构。AHDS采用21个元素,Agrigate则有30多个元素,包括DC的15个基本元素、管理核心元数据(AdminCore)和AGLS中的若干元素以及该门户特有的元素(如记录加入Agrigate数据库的时间、Agrigate批准者、Agrigate评述日期、Agrigate用户级别等)。

采用的元数据需要容纳学科信息门户中可能出现的任何类型的数据(比如,GEM收录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等有特色的资源类型),包括传统的数据类型(图书、期刊、文件等),也包括内容对象组合(例如由若干文本、图像和音像组成的课件)、内容对象资源集合(图书馆、网站、数据库等)、资源集合知识组织机制(例如分类表、叙词表、语义网络)等[7]。4构建合理的分类体系和尽量运用受控词表

分类体系是对学科信息门户收集的资源实施分类组织和用户进行浏览与检索的依据与桥梁,其科学性十分重要。学科信息门户可以采用已有的文献分类法(包括综合性的分类法与专业或专题分类法),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与目的对已有的分类法进行适当改进,或者采用自编的分类法。在分类体系的构建中,分类表的展现应力求简单、明了,尽可能将所有的一级类目展现在一个页面;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方便的超链接功能,对具有多重隶属关系与相关关系的类目设置合理的参照系统。

受控词表的运用既可以保证资源描述的准确性,还有利于实现本专业的深入检索。例如,GEM建立的叙词表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的术语体系,提供比某一术语更广或更窄的术语及相关术语间的链接。SOSIG建立了社会科学的叙词表以助用户限定检索,该词表以英国Essex大学开发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电子词表”(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ElectronicThesaurus,简称HASSET)为基础。Agrigate采用CAB国际农业词汇(CABInternationalAgricultureThesaurus)进行元数据创建、主题浏览和主题检索。LII采用国际通用的LCSH进行标引,但又将LCSH中的部分主题改为更符合公众特点的主题名称(例如,将LCSH中的主题词“electronicmailsystem”更改为“e-mail”)。它遵守Z39.50与MARC标准,使得它具有与其他学科信息门户之间实现互操作的可能性。笔者通过网上调查,将国内外重要学科信息门户采用分类法与受控词表的情况整理成表1。

表1国内外重要学科信息门户及其采用的分类法与受控词表

附图

注:①上表中的“无”系指没有利用现有的主题词表;②表中的简称依次为:LCC指LibraryofCongressClassification,ERIC指EducationResourcesInformationCenterDescriptors,AAT指Art&ArchitectureThesaums,EI指美国工程信息公司的EngineeringInformationClassificationCodes,NLM指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Classification,MeSH指MedicalSubjectHeadings,CAB指CABInternationalAgricultureThesaurus;③BIOME对于不同的大类采用不同的分类法。

5定期更新与维护

学科信息门户的更新与维护包括三个方面:①信息资源的更新与添加。由于网上站点的增加与更改频繁,学科信息门户要真正成为因特网信息的深层组织工具,必须及时更新其收录的资源,这也是保证学科信息门户质量的最重要的后续工作。②学科信息门户中信息资源的安全。要注意对资源进行备份与保存。③服务器的完整性、功能与持续服务的保障。如果用户经常遇到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或有的功能失效,就会失去对该学科信息门户的信心。英国著名的“发展欧洲研究与教育信息服务”项目[8](DevelopmentofaEuropeanServiceforInformationonResearchandEducation,简称DESIRE)在其手册中对学科信息门户服务器的要求及硬件与软件配置做了详细规定[9],可供参考。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学科信息门户创始计划也制订了类似的规定。为此,一方面,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不断追加新的网络资源,及时剔除错链、死链,保障整个系统在结构上为一个活的系统;另一方面,必须改变目前因追求高质量而过于依靠人工参与的状况,充分利用网上自动漫游、自动跟踪、自动分类和自动标引技术,采用人机结合的工作方式,为用户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学科信息门户建设之前和建设过程中就要考虑易于维护的问题。LII的资料每周更新,有工作人员负责新资源的追加和保持资源链接的有效性。据该门户网站的介绍,它们的“死链”从来不超过100个。同时,鼓励用户根据LII的标准推荐新资源,设立了“本周新资源”、“更多新资源”和“上周新资源”栏目,资料更新比较及时。而瑞典工程学电子图书馆(EELS)由于人工编制索引慢,跟不上网络资源变化的速度而不得不停止使用,计划在以机器人编制索引的AllEngineering[10]基础上开创一个新的门户。

值得注意的是,学科信息门户的更新与维护要考虑用户的需要与反应,比如设计用户调查表,听取用户评价意见,根据用户需求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变化及时对词表和分类体系进行调整,还可以鼓励用户推荐资源或参与维护(如WWWVirtualLibrary,Agrigate和EELS)。EELS还设计了详细的用户评价调查问卷(userevaluationquestionnaire)。EELS的调查问卷设计得非常具体,可供其他学科信息门户借鉴。其问题包括综合性问题(工程学是否是你感兴趣的主要领域、你介入工程学领域的主要原因、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使用WWW的情况、使用WWW的目的),EELS使用中的问题(EELS的界面是否令人悦目、导航功能是否容易使用、你使用过EELS的哪些功能、使用EELS数据库的原因、为什么EELS对你用处最大、EELS的帮助功能如何、EELS的检索结果与你的期望是否很接近、EELS中的资源是否满足你的质量标准、请告知你需要但EELS没有提供的服务、你希望EELS中的文献描述更详细还是更简略、EElS中的分类是否便于你查找文献、从你的经验看EELS最有用之处和最没用处是什么、EELS与搜索引擎相比较的优势何在、你希望EELS提供什么功能以使其对你最有用处)以及学科信息门户使用的可行性(你希望诸如EELS类的学科信息门户提供搜索引擎所不具备的哪些功能、你认为WWW上的质量保证是好事吗、你认为EELS提供了有用的服务吗、你希望一次检索应该返回的记录数大约是多少、请对EELS提出更进一步的评论意见)[11]。而GEM每年都提供一个详细的评估报告(evaluationreports)。

6重视互操作性

学科信息门户中各信息源数据库与信息平台差异可能很大,为了在统一的界面中使用来源各异的网络资源,学科信息门户必须具有异构计算机软硬件平台间良好的互操作性,具有跨门户检索的能力。

学科信息门户互操作的实现有赖于学科信息专家与计算机专家的合作、国家间的合作以及跨语言与跨文化问题的的解决。SOSIG便是图书馆学专家、信息科学专家、计算机科学专家对图书馆应用、实践与数据库技术有机结合的结果,旨在为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大学教师和图书馆员提供世界范围的因特网资源的快捷而高质量的检索,一投入使用便备受欢迎。有些国家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合作已经超出本国的范围,如澳大利亚的虚拟工程图书馆(AustralianVirtualEngineeringLibrary,简称AVEL)已开始与英国爱丁堡工程学虚拟图书馆(EEVL)合作,拟将合作扩大到东南亚和我国的香港特区,并打算与EELS开展跨门户的检索。化学学科信息门户的合作面更广,澳大利亚的MetaChem已经与德国的化学信息门户合作,并打算与英国的BUBL和美国的IsaacNetwork互通。

为了提高互操作性,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IsaacNetwork[12]采用DC作为元数据,以Linux作为平台,以LightweightDirectoryAccessProtocol(LDAP)[13]和WHOIS++作为信息查询与交换协议,而以代号为RFC2651的通用索引构建协议(theArchitectureoftheCommonIndexingProtocol,简称CIP)[14]作为索引编制与互换协议。通过该门户,用户可以对SOSIG、BUBLLINK、EEVL、EdNA、MathGuide、GeoGuide、OMNI等近20个学科信息门户进行跨门户的检索。同样由NSF资助的“全国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教育数字图书馆”(SMETE)项目则将多个分布式学科信息门户作为整个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机制和服务渠道,允许用户通过该门户体系检索和调用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与服务[15]。自1999年9月开始,NSF和英国合作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共同发起的“国际数字图书馆创始计划”(InternationalDigitalLibrariesInitiative)资助了为期3年的“IMesh工具套(TheIMeshToolkit)”项目,IMesh即“因特网学科信息门户国际合作”(InternationalCollaborationonInternetSubjectGateways),该工具套适用于分布式学科信息门户的构建[16]。

为了便于新建和已有学科信息门户之间的交流,澳大利亚于2000年组建了“澳大利亚学科信息门户论坛”[17],并制订了一系列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标准,包括“澳大利亚学科信息门户论坛技术考虑:技术、规范与标准”、“澳大利亚学科信息门户最佳实践核对清单”、“发展澳大利亚学科信息门户的国家框架”和“学科信息门户软件的要求”等[18]。

7运用相关技术

学科信息门户的运作仅靠图书馆的理念是不够的,要涉及到大量的实现技术,如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技术、虚拟专用网(VirtualPrivateNetworks,简称VPN)技术、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k,简称VLAN)技术、虚拟数据库(VirtualDatabase,简称VDB)技术、通用对象请求体系结构(CommonObjectRequestBrokerArchitecture,简称CORBA)技术等。例如,利用虚拟专用网技术可以解决学科信息门户信息共享的安全问题。信息推送(push)技术通过信息机制,在用户初次使用时设定所需的信息后,能通过推送(push)或网播(net-casting)的方式把网上相关信息送到用户面前。这种基于push技术的Internet信息检索技术既为用户搜索、浏览网上的相关信息提供了快捷入口,又为学科信息门户在广域网内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了便于用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检索,学科信息门户在建设中可以提供多种格式的元数据,并充分利用已有的不同元数据之间的转换工具,如从MARC21转换到DublinCore,从DublinCore到EAD,GILS,USMARC等,英国图书馆与信息网络化办公室(theUKOfficeforLibraryandInformationNetwoking,简称UKOLN)在其网站中对这些转换工具做了导航[19]。SOSIG采用了自动标引、分布式编目、镜像等先进技术。LII目前采用快速的、灵活的、功能强大的网页索引系统(SimpleWebIndexingSystemforHumans-Enhanced,简称SWISH-E)。GEM采用Siderean软件公司的具有分面检索技术的Seamark检索引擎。学科信息门户建设可利用已有的运行可靠的软件或使用较多的软件,如由JISC和英国电子图书馆项目共同资助的“基于学科的服务中的资源组织与发现(ResourceOrganisationAndDiscoveryinSubject-basedservices,简称ROADS)”软件已广泛应用于SOSIG,OMNI,ADAM,EELS,EEVL和Biz/ed等学科信息门户中[20]。

8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

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的变化除了需求量上的增长外,还表现为信息需求复杂程度的提高:用户成分逐渐多样化、复杂化,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国别、信仰的人士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同一个用户在学习、娱乐、工作等不同的活动中也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希望有一个系统能直接、深入、有效地支持其检索、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帮助其建立个人的数字图书馆(personaldigitalIibrary,简称PDL)。用户信息需求的个性化要求学科信息门户在提供信息浏览与检索等基本服务的同时,还要利用网络新技术,跟踪用户需求,主动地为用户提供新资源通报、信息推送与定制服务。学科信息门户还必须利用可视化等技术增强用户界面的友好性,注重帮助功能的提供,体现对用户的人文关怀,注意尊重与保护合法用户的权利与个人隐私。

EELS的功能除了浏览与检索外,还有方便的帮助功能和新资源通报(What''''snewinEELS)服务。LII创造了一个普通用户易于使用的界面,用户可浏览所有的主题,其检索功能也非常强大:用户可以在基本检索中选择检索所有字段或只在资源题名、主题、描述、URL字段中检索;选择进行词根检索或非词根检索;对输出结果可以选择只显示题名或显示完整记录;高级检索还支持布尔逻辑检索。但由于开发的时间较早,LII忽略了用户定制等服务。2000年始由NSF资助的美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theNationalScienceDigitalLibrary,简称NSDL)非常注意数字图书馆的交互性与个性化服务,已建成的SMETE不只是一个网上的信息存储场所,还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的数字化学习空间,用户可在此进行信息浏览与检索、下载、定制个人文件夹、获得适合其需要的资源推送服务、发表评论以及与同行交流等,真正为用户创造了一个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存储与服务空间。CSDL已能把用户需要的信息资源和服务有机地集成在一个统一的系统里,并开通了分布式参考咨询系统,聘请30多位中国科学院前沿领域的科学家和资深的咨询馆员为知识导航和咨询专家,为用户向专家交流咨询提供了平台[21]。这些都是新型的学科信息门户应该具备的。

以上的优化对策是就单个学科信息门户而言的,从总体上看,学科信息门户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有待改变。这种不平衡表现在地域分布、学科分布与语种分布等方面。医学与健康科学、工程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信息门户很多,而音乐等学科的信息门户很少。有影响的学科信息门户主要分布在美国与欧洲,澳大利亚的学科信息门户近几年也发展较快,其国家图书馆已经建立了农业、教育、人文科学、法律和舞蹈等学科的信息门户,在建的还有“澳大利亚音乐”(MusicAustralia)。英国StAndrews大学图书馆和Heriot-Watt大学图书馆分别整理了一个收录50多个学科信息门户的列表[22-23],其中没有一个是我国的,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我国的学科信息门户可通过推出英文版、采用国际标准(如DC,Z39.50,OAI等)和参与国际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合作项目来加速其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黄如花.网络信息组织:模式与评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2KirriemuirJ,BrickleyD,WelshS.Cross-searchingsubjectgateways:thequeryroutingandforwardknowledgeapproach.[2004-11-23]./dlib/january98/01kirriemuir.html

3WhatisSubjectGateway?[2004-11-23]./html/subjectgateways/subjectgateways.html

4张晓林.分布式学科信息门户中网络信息导航系统的规范化建设.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3(1):88-94

1ManagingthehybridLibraryfortheBenefitofUsers(MALIBU):ahybridlibraryforhumanitiesmodelsformanagementandorganisation.[2004-11-23].

10"All"EngineeringResourcesontheIntemet:aCompanionServicetoEELS.[2004-11-23].

11DESIRE:DeliverableD9.3-Appendices.[2004-11-23].

12IsaacNetwork.[2004-11-23].

15NationalScience,Math.,EngineeringandTechnologyEducationDigitalLibrary(SMETE).[2004-11-23].

16TheIMeshToolkit.[2004-11-23]./toolkit/

17AustralianSubjectGatewaysForum(ASGF).[2004-11-23].

18AustralianSubjectGatewaysForumStandards.[2004-11-23].

第6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强调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兴趣爱好广泛、网络等社会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影响很大,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尤其是初中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不会喜欢那门课程,也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所以,在教学中,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上好第一堂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的开篇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教材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但没有安排实验。我觉得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补充一些趣味性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会变色的花”“喷水成图”等,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可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求之情。从而兴趣嫣然、热情高涨,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

(二)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入具体的情境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学中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十分有用的,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例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资料介绍身边熟悉的事物。像光纤的发明联系电话的使用;冷冻剂的发明与更新联系冰箱、冰柜、空调;彩色胶片的发明联系照相及电影、电视;塑料联系许多家庭用具;卡介苗、青霉素的发明联系人们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在介绍物质鉴别方法的时候,可以联系到厨房里的糖、酒、醋等;在学习水资源污染与保护这一课题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导致峒河水污染的可能原因是否是峒河两岸的居民、医院及峒河上游的农村、工厂等;在介绍溶洞里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时,让学生联系水垢的成分、形成、以及除去方法,并探究滴水穿石的真正原因;介绍酸碱盐时,联系胃酸病人的用药问题、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等等。多开发这样与生产、生活贴近的资源,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生共同学习。

例如,在“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学生对水污染这一内容较熟悉,但对水资源的缺乏体会不深,为此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①峒河水资源的分布及质量调查;②峒河水污染与我市的经济发展;③给市政府的建议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④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节约每一滴水。而对水资源短缺则用多媒体进行。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教给学生方法,而课堂则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四)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不同的教学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精神状态适当的改变教学方式。例如:下午第一节课,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组织进行小型的知识竞赛,如书写化学方程式接龙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书写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学生轮流上台,台下的同学给其他组的同学找毛病,补充完整,然后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同学。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有些乱,但学生不再昏昏欲睡,不仅激活课堂气氛,复习了旧知识,而且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使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有很多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目的的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认识尽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①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②溶液与生命运动;③土壤的简单分析;④水系的变迁及水资源的分布;⑤赤潮和水华现象;⑥水溶液的导电与金属的导电;⑦新能源的开发使用;⑧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不良影响。这些课题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二)重视学生的差异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正确定位学生为发展中的人。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让其张扬个性。面对发展中的人,化学教学应分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不要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要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线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我改变以往给学生设计步骤的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不再担心学生出错。例如,在探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时,会出现过量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不出现浑浊的现象。我不预先告诉学生这一现象,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通过观察,我发现各组实验的现象很不一样:有的石灰石取的多,有的盐酸取的多,石灰水取的也很不一样。针对这现象我要求各组互相交流、讨论,由学生得出化学反应的现象与药品的用量多少有直接关系。然后在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再进行归纳小结,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每次组织实验教学时我都尝试着这样做,学生逐渐养成了预习实验的习惯,能根据教材的提示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为了激励学生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用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实验作为奖励,邀请设计实验方案较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如粉笔炸弹、制作叶脉书签、会长毛的鸭子、配制去污剂、汽水等。并把实验产品拿给全班同学分享,这样既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探究和创新能力。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还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实验创新。如,绪言课中就补充趣味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分别补充有气体、沉淀生成、变色、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第六单元课题一中补充玻璃刀切割玻璃、铅笔芯导电、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红墨水等实验;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补充向自制的简易天平中倾倒二氧化碳;介绍易燃易爆物质时补充氢气的爆炸实验及白磷的自燃实验;介绍溶液时补充模拟“死海实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补充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改进,即将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上烧黑后迅速伸入一氧化碳瓶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尾气的处理改成用排水法收集并点燃;做气体的燃烧实验时,先用排水法收集在锥形瓶里,并用橡皮塞塞紧,拿到教室直接在瓶口点燃现象非常明显,密度大的正放,密度小的倒在铁圈上。当然,我们学校从初三到高三四个教学年级四十多个教学班,只有三间化学实验室,让每一节化学课都在实验室上那是绝不可能的,教学器材也远远不够。所以,只有创造条件,寻找代用品让学生动手完成每一个实验。如蜡烛及其燃烧、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老师就提供澄清的石灰水,其他的用品均由学生用玻璃杯、塑料盆等代替;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就用面碱和醋在有盖的塑料杯中进行;酸碱指示剂,可用果皮、鲜花自制。总之,只要是危险性不大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引导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不同于语文、外语,不要求死记硬背,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所以,在化学概念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抓住关键词,培养理解能力。如,催化剂的概念中:“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的概念中:“生成其他物质”,氧化反应概念中:“氧”,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中:“一种元素”、“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纯净物”,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各”、“质量”、“等于”等。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可以透彻的理解每一个化学概念。

(五)给学生犯错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7篇

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素养呢?首先相对于“满堂灌”,我们更需要的是学法指导,关注学生“怎么学”。其次,教材也不再是纯阅读材料,而是通过设置“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信息提示”、“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等栏目来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要学生理解记忆性知识,还要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的内容学习上,教材没有直接给出或举例给出结论,而是在“交流与讨论”栏目提供了“N2O5在四氯化碳溶液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实验数据”,让学生自己通过计算得到数据,填入表格,并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发现有关规律。这一知识点不是很难,学生通过直接听讲也能理解,但这样除了记忆性知识之外别无所获。在实践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栏目资源转换教与学方式,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提出挑战的探究精神,学生不仅能学会学科知识,更直接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将“是什么”和“怎么得到”融为一体,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有效,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这知识快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学会学习”的学生才能迎接各类挑战。转换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带着问题去学习,凸显学习过程,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自主学习,凸显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弘扬人的自主精神;“学会学习”的主要目的首先在于让学生在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下,更好更扎实地掌握科学知识。有了扎实的科学知识,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实验教学渗透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以此实现科学素养提高的目标。在具体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进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不同形式,针对实验设计中的不足进行优化,借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其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仪器设备的制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日常实验教学中,适当引入实验器材的自制活动,以及对现有器材进行组装、改进和调整,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实验器材的设计原理与实验的反应原理。

如“氨气的性质”在高中化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教材用三个演示实验分别介绍了氨气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成碱性和能与酸反应的三个性质,但实验中存在着以下的缺陷:前期制备氨气的过程复杂,而且排空气法收集氨时容易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预先准备好的氨气往往会出现泄漏、潮湿等现象,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实验2和实验3中的浓氨水露置在空气中,也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影响健康。因此通过改进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把三个实验结合在一起做可以避免上面的缺陷。实验装置设计如图1。具体操作如下:进行气密性检查后在烧瓶1的底部加入一些固体氢氧化钠,在针头处换上装有浓氨水的针筒,在烧杯1处放PH试纸(红色石蕊试纸)后,慢慢的把浓氨水注入烧瓶1中,通过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若PH试纸变(红色石蕊试纸)蓝色了(实验2),说明氨气已经收集满了。然后在烧杯2中滴入酚酞,关闭止水夹2和止水夹3,把针筒内的水打入烧瓶2内,同时打开止水夹1,烧杯2中的水迅速上升,在烧瓶2中的尖嘴导管上出现红色的喷泉现象(实验1)。最后等喷泉结束后,在烧瓶1上口的针头处换上装有浓盐酸的针筒,把浓盐酸打入烧瓶1内,出现大量白烟(实验3)。这个实验首先实现了氨气的制备、收集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的一体化处理,使实验成功率,可信度更高,让学生更真实地去体验理解氨气的性质;同时操作轻松快捷,现象明显,课堂耗时短,非常适合做演示实验;而且两个烧瓶一红一白,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最重要的避免了氨气进入空气中,环保无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本案例中,首先通过操作复杂实验,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简化,通过合作讨论,互通信息,解决学生在实验理解上的“信息沟”差距,达到共同思考共同提高的目的;其次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和教师引导的方向进行实验改装,让学生更直观地把思考和动手结合起来,有效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思考方式改变,进而促进学习方式的自觉转变,更重要的是通过改装,让学生明白技能创新和实践方法的真正意义所在;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良好的实验兴趣是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的前提。有了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素养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3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科学上的人文素养

化学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无数研究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努力,他们的介绍化学家们的科学态度、研究方法、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坚持实践、百折不扰的科学精神,既能向学生展示化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又可让他们明白化学并不枯燥呆板,而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生动有趣的学科。因此,傅鹰教授认为化学史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他认为“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知识时,可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1862年尚古多的“螺旋图”1864年迈尔的“六元素表”1869年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确立,把化学元素纳入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化学进入了系统化的阶段。从以上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科学和真理是人们在不断追求和探索中逐渐呈现的,许多科学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发明和发现。通过对这些史实的感受,使学生体会人类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之曲折艰辛,但只要孜孜不倦的不懈努力终会结出累累硕果。

讲到科学素养时,人们往往会有一种误解:认为科学素养就是做实验或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实验、研究的确是有关科学的方面,但绝不是全部。实际上,实验、研究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和方法,科学家进行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体现。而这个研究过程和体现的素养和精神其实就是人文素养的一个方面。案例中的“元素周期表”知识,表面上看来是一个记忆性的知识,但它的发展完善历程却能体现出科学家的素养和精神,因此可以认为是科学方面的人文精神,而这对于现代学生而言又是不可或缺的。

第8篇

1.1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发展及特点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行(Operate),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通过几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建立的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它以产品从构思、研发到产品运行的全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对产品系统进行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解决工程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3]。CDIO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改革方案,出版了大量的教学改革资料,并且在2005年由汕头大学引进我国并在汕头大学开始实施,之后国内多所高校积极开展CDIO模式改革,积累了很多在我国进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探索的宝贵经验。贵州是资源大省,但贵州“五张名片”中,烟、酒、茶、民族医药、特色食品均为有待进一步开发应用的重要资源。近年,贵州提出了工业强省的战略部署,贵州理工学院正是应贵州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应用型人才之需设立的一所高校。基于当前工程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积极进行CDIO工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希望能通过CDIO模式为贵州制药工业及相关行业培养大批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1.2翻转课堂的发展及特点

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最早将翻转课堂应用于课堂教学[4]。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在TED大会上的演讲将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推广,引起了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5]。这种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的地方可记录下来,待到课堂教学时与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这种方式使学生从以前的知识灌输式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提出问题并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者。教师则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2《有机化学》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意义

有机化学课程在制药工程专业中具有基石的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创新型制药类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真正实现制药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基础化学教学改革。然而,当前很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由于课时量的不足,普遍存在对于很多应该熟练掌握的知识掌握不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课程时不知道该课程的重要性,也缺乏任课教师的准确引导,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有机化学是一门不重要的课程而忽视对它的学习;同时,很多高年级的同学都深刻感受到由于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薄弱导致后续的药物化学、药物合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非常困难,尤其是药物的结构、相应的构效关系、合成路线等成为学生学习药物化学的严重问题,学生往往很难真正理解从而导致他们只能死记硬背,这样便又加剧了学生对药物合成反应等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厌倦情绪,从而出现学习的恶性循环,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用人单位在招聘到高校应届毕业生后,普遍感到当前多数大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不够,即使是大学成绩优异的学生,用人单位仍然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岗位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上现象的出现,与当前高校忽视对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效果的考查有着紧密的联系。CDIO工程教育模式及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主要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实验教学则旨在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是贵州理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是后续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合成等相关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在《有机化学》及其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采用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以翻转课堂式的教学,通过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能够牢固地掌握有机化学的重要知识点,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更加轻松自如,继而培养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具备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3研究内容

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做中学”的理念,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机化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1)以项目为导向,引入翻转课堂学习环节,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根据CDIO理念,教师需要摈弃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而注重学习方法的教授。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自我建构与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和体验,在研究思路下有目标、有计划地展开学习。教师在有机化学的第一堂课就尽可能通过制药工业的一些最新进展,药物的发展历史以及新药开发的过程,与民生紧密相连的药品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例如,在环烷烃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前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并记录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回到课堂上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某一个知识点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讲述、答疑、作业等,而授课教师则认真指导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顺序的安排等方面引导学生把好关。学生讲完相关知识点后,任课教师进行仔细全面的点评,总结经验与不足。课后安排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并写出各种小论文,加深学习印象。作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导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把研究性创新性实验融入常规的实验教学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多数是对前人探索研究过程的简单再现,这虽然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CDIO理念倡导“做中学”,改变了以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的传统模式。基于CDIO模式的有机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局面,多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在内容上尽可能反映最新的教学、实验研究成果,拓宽实验内容和深度,并赋予现代化的特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在复杂环境中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利用实验诱导学生深入地去思考,使学生从多层面受到感染、激励,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又能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可谓一箭双雕。因此,在常规的实验教学中改革以往的授课模式,引入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拟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并经指导教师审阅通过、提出药品试剂和仪器设备计划、实施实验方案,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受到较充分的小型科学研究技能和智能训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类似于教师一次科研活动的全部过程,它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教师的任务是设计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成为充满活力的知识自主建构过程。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更多地保持着引导、组织、提高、咨询和支持的态度。

(3)将绿色化学和化学安全意识的培养融入到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绿色化学已经从最初的减排、降污、增加积极效益等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上升到了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度。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未来将从事药物制造、药品质量检验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崇高职业,因此,绿色化学与制药二者在总体目标上具有天然的契合点。通过CDIO理念和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有机化学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中充分体现、贯彻绿色化学的理念、目标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思想,树立全面的绿色化学的意识。此外,安全意识教育是培养工科学生工程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全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工科化学实验教学是课题理论通向生产实践的桥梁,是工科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精神和科学严谨态度以及优秀思想品质的良好途径。但是化学实验事故隐患多,容易造成实验事故,而且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给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杜绝安全隐患,保证实验教学安全顺利进行,在化学实验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工科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4)倡导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有机化学的翻转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尝试、学会质疑、学会探究,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不但处于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处于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过程。当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有机化学知识后,可以采用前后对比,新旧联系的方法,启发诱导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5)以专业涉及知识点为核心,科学合理地取舍教学内容有机化合物数量大、结构复杂、反应式多,需结合专业特色认真挑选授课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翻转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是将书本上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将学生带入到一个新的领域。授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轻松的进入有机化学学科领域,从而使学生用“有机思维”来思考问题,是有机化学教学的关键问题。教师应在CDIO理念下,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深度、广度,仔细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明确制药工程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有机化学》的哪些内容。哪些知识需要精讲,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把繁杂的内容总结成一颗树状,教会学生如何建立主干,让学生自己去茂盛枝叶,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6)构建科学合理的有机化学课程多元化成绩评价体系。根据有机化学课程特点,结合CDIO培养理念及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为解决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考完即忘的问题,更好的督促学生平时的认真学习,可考虑适当减轻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比重,增加平时实验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外实践等方面的比重,建立多元化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使成绩的评定更加合理,从而推动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全方位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不仅能科学、公正、准确地评定学生的成绩,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独立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4结语

第9篇

英文名称:Science & Culture Review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2-6804

国内刊号:11-5184/G

邮发代号:80-18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科学文化评论》(双月刊)创刊于2004年,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主办。定位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登载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以及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科学文化评论》的栏目设计,基本上依照国际学术刊物的通行规范,按论文、评论(包括争鸣、笔谈、访谈等)和书评等加以分类。

第10篇

新课改的最大教学理念便是倡导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往往是放在学生分数的提高方面,部分省份学校的教师将学生的分数神化,将分数视为衡量班级好坏学生好坏的标准。某种角度上看,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扼杀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思维能力,将学生视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忽视课堂中对于学生独立思维的锻炼。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竞争不断激烈在学校教育系统内发生的变革,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课改后部分教师呈现一边倒的趋势,在课堂教学中大谈改革,重视创新,这些做法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丢弃传统化学课堂教学的优点,不能丢弃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高中化学教师应清楚在具备一定化学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创新的可能,不可能有无知识的创新,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尊重知识,强调学生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创新能力突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坚持以学生发展为重点,倡导必要的自学策略

以学生发展为本,便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第一位,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享有的权利。只有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得以保证,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才能得以实施,如果学生的地位不能保证,新课改便会成为一些口号,无法落实,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地位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必要的自学策略,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新课标将其划分为模块,讲授的内容存在一定差别,教师可以在教授部分模块知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自身的意识倾向独立完成部分模块的学习,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机会,化学教师应该及时针对学生学习的问题与困境对学生加以疏导和纠正,以使学生的学习按照正确的路线前行。

三、强调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化学实验效果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化学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便是化学教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在化学授课过程中,通过一定实验的演示,让学生掌握部分元素的特性,以达到掌握和应用的目的。高中化学新课改后,化学教学发生变革,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努力研究新课改后化学实验的新变化,掌握最新化学实验的内容与顺序,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大举措。在人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中,传统的化学实验被严格区分为学生实验部分和教师演示实验部分,也就是将教与学对立,新课改将二者整合,淡化教与学的矛盾,使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教师的实验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实验方法和过程,以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11篇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液等方面的基本计算;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

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了理论要求和精减了一些次要概念。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了条件。应该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科学能力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抽象、推理和论证;应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客观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持久的知觉过程,是和思维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活动。观察能力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入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性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了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并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避免只看“热闹”,不看“门道”的不良习惯。

2.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①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②明确实验目的;③了解实验原理;④掌握实验方法;⑤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⑤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有条件的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克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3.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最基本的过程。新教材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在叙述方法和行文方面,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介绍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时,通过实验和类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结构的本质,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结论或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化学科学思想水平

学生的化学科学思想水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道理。

3.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材中介绍了祖国在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密切结合能源、材料、资源等教学内容,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远大目标。

加里宁说,“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化学也不应例外。

4,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变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环着,组成了环境物质的平衡体系。而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却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新教材的有关章节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师应通过“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四、化学科学品质

化学科学品质指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化学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化学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达到预定目的的意念。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方法。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现代社会,不管是高科技或日常生活,都与化学科学息息相关。学好化学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是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

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理想教育这一主线,通过具体的实例,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化学学习兴趣。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其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化学教学中丰富多采的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情境。此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渊博的知识等,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因素。

3.情感。情感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快、热情的良好情感,可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悲伤、灰心、冷漠、烦躁等不良情感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尤其对差生)的热爱、信任和尊重,教师高尚的人格,以及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重要因素。

4.意志。意志是人们在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中表现出的一种契而不舍、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任何学习过程都是复杂而艰辛的。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与挫折,如深奥的原理难以理解,习题难懂难做,不良情绪的干扰等。如果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是不可能长期坚持单调学习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如设计一项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的任务,让学生长期坚持去做。还可结合化学史教学,介绍有关科学研究工作者为人类进步不畏艰险、奋勇登攀的优秀品质。

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的“四要素”既有区别,又相互影响和促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进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

第12篇

化学工程与材料学科相互支撑发展的这种态势导致了新兴交叉学科——“材料化学工程”的诞生。它是将传统化学工程与材料学科交叉融合,以化学工程为基础和手段,面向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制备及应用的一个新兴学科。它既是化学工程学科内涵的拓展和应用领域的外延,也是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规律。材料化学工程学科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对材料生产与加工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在材料高性能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材料生产对于资源、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材料制备的高质量、低成本、环境友好和可循环再生利用;二是利用新材料,如新型催化材料、分离材料等发展新型高效的化工技术与理论,形成新的流程工艺和集成技术。

2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材料化学工程学科作为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新增长点,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外一些大学的化工学院或材料学院均出现了材料化工的研究领域,有的大学(如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甚至出现了专门的“材料化工”系等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材料化工的交叉研究已经展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2005年7月,南京工业大学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省部共建材料化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5月在南京召开了第一届材料化学工程大会,大会总结了国内外材料化学工程的研究进展,明确了我国材料化学工程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2007年10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化学工程和材料学科的交叉融合,国内多所重点院校开始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置“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2002年,南京工业大学首先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立“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随后,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始设立“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据初步调研,已经有11所重点大学设立材料化学工程,如表1所示。该学科的设置,有力地促进了“化学工程与技术”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有利于材料化工领域交叉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

3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的建设对策

3.1重新定位“材料化工”学术硕士培养目标的定位

“材料化工”学术硕士的培养定位以工程为主,理工结合,既要考虑到与化学、化工、材料学的学科交叉以及与生物、环境等学科的渗透,又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符合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和地方产业要求的素质高、专业宽、基础厚、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工程和工艺结合、理工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3.2构建“材料化工”学术硕士学位课程体系

在“材料化工”学术硕士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强化两个方面,一是开发新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单元技术与理论,二是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开发材料制备技术,因此,设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位基础课和学位必修课程体系,而学位选修课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突出特色。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逐步借鉴或采用国际一流大学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3打造“材料化工”学术硕士点的师资队伍

引进具有企业背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国外学习进修经历的教师,发挥他们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国外人才培养经历。聘请相关企业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给学生讲授理论联系实际内容较多的工程设计类课程,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外,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国外进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国外学习经历。

3.4建立“材料化工”学术硕士的教学管理体制

一是围绕研究生课题的研究方向,理论教学不再单独突出“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而是强化交叉性和相互渗透性,再结合科学研究,既满足了“材料”“化工”交叉与渗透的理论教学的要求,又可让理论来支撑科研的深入开展;二是科学研究中强化理论基础,构建解决科学问题的理论体系。研究生采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开发材料制备技术,同时也运用在开发新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单元技术与理论解决相应的科学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这种体制强化了“材料”“化工”交叉与渗透性的理论教学,同时也促进了科学研究,建立了既增强研究生理论学历,又培养了学生科研能力的教学管理模式。

4结论

第13篇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规律和生命本质的学科。我们特别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第一堂中了解此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意义,特别要在第一堂课中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在讲授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时,我们把历代与生物化学有关的诺贝尔获奖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开动脑筋,放开思维,回味获奖的辉煌;让学生有信心在生物化学领域能做出成就。但是又不失时机地抛出“我能做什么?“”能做的、好做的前面的科学家都做了,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等问题,然后再把近年来出现的未解开的生命科学谜题讲给大家,让大家有信心:只要我努力,我也有希望是诺贝尔得主。例如1997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斯垣利•普鲁辛纳就是由于研究疯牛病的病原朊病毒作出卓越贡献而获此殊荣的。但是至今朊病毒具体的活动和复制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或者把20岁的女孩面容还似一岁多的娃娃的照片和20岁女子面容已衰老成老太太的照片放在一起,启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发育停滞不前?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早衰?如果找到“罪魁祸首”,是不是就解决了“青春永驻”的问题?爱美的女士也不用再去打肉毒素来防止皱纹的产生了。继而告诉学生生命科学未知的领域还很多,科技发展到今天,研究清楚透彻的领域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领域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开发,增加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创建自由轻松平等的教学环境

设计好每一节课,要求教师:一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将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并且对教学中会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考虑;二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及本节课的知识中哪些知识学生了解一点,哪些知识一点都不了解,哪些知识学生易理解和接受,哪些知识难以理解和吸收,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实施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所谓愤悱就是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清但又无法说清。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学生身心放松,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例如糖酵解的讲授,如果学生预习的话,他会发现在糖酵解中有很多反应、酶、产物。虽然反应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的,但是在他的思维中是紊乱的,搞不清谁前谁后,能量又是怎样产生的,在课堂上就有畏难情绪。我们在本节课引入时这样设计:首先问大家,平时不爱运动的人,在操场跑两圈后,第二天大腿会有什么感觉?(又酸又疼)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对最讨厌学习的学生也有诱惑力———他也有类似的经历)很容易引入肌糖元的酵解产生乳酸;肌糖元又从哪来,又是怎样酵解的?男生爱喝啤酒,女生爱喝葡萄酒,酒酿制的原材料是大米、高粱富含淀粉的粮食,淀粉是葡萄糖通过糖苷键形成的分枝状的大分子物质,淀粉的降解可形成葡萄糖,葡萄糖又是怎样变成乙醇的?糖酵解的学习,为大家提供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你课下DIY葡萄酒或酸奶,老师绝不反对。这样既和学生的关系拉近,又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讲授糖酵解过程中,告诉学生一共10步反应,不难记,首先记住反应的起始物和终止物,然后搞清糖酵解中的“三、二、一”,即搞清“三”指的是什么,“二”指的是什么,“一”指的是什么,糖酵解就学通了。在讲课时强调“第一次不可逆反应,催化的酶是......”,“第二次不可逆反应,催化的酶是......”,“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催化的酶是......”“,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催化的酶是......”,在糖酵解中有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然后问糖酵解中的“二”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答出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唯一的一次脱氢反应,催化的酶是......”,接着加上糖酵解中的“一”指的是什么?学生也很容易就答出一次脱氢反应;“第三次不可逆反应,催化的酶是......”,糖酵解中的“三”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答出三次不可逆反应。糖酵解过程讲完,再总结一下糖酵解中的“三、二、一”。这样学生在愉悦中基本把酵解过程理解了,并记住了关键内容。

三、利用天盘记好课堂笔记,启发学生做好归纳和总结

生物化学内容较多,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很大,有的同学采用传统的记笔记方法,忽视老师着重强调的内容;有的同学听懂老师当时在讲什么,但是来不及记笔记,一下课又忘了。简洁高效地记笔记也是学好生物化学的关键。近年来,我们推广天盘的方法记笔记,学生普遍反映效果不错。天盘是起源于中国的奇门遁甲,用于梳理知识体系,效果极佳。上课时,学生以天盘的形式记笔记,简单易学易记。图1为糖酵解的天盘:十步反应,三个不可逆反应,二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一次脱氢。每一步反应如天上的一个星球,每步反应的要点如星球上的卫星,围绕星球转,要点的解释犹如卫星的卫星,围绕着卫星转,通俗易懂,易学易记。一般的,上课时画一次天盘,下课时再重复画一次,本节内容基本上就掌握了。

第14篇

教育学的发展起源于哲学,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学领地已经被其它学科所占据,这是由于其他学科的教育者没有了解教育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有的研究范围都是本学科的,没有将教育学加入进去,最终导致教育学的失效。总体来说,教育学具有综合性,但这里的综合性并不是指的多学科性。在今后的教育改革发展中,应该努力的发展教育学的综合性即跨学科性,而不要一味的加入多学科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教育学能够得到真正的运用,促进我国的教育学建设。

二、针对“教育学的科学性与有用性”

目前,我国对教育学的科学性和有用性存在很大的认知漏洞,很多人认为教育学并不具备有用性,教育学实际上也没有任何的学术价值,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育学没有实践意义,因此学术地位也就不高,但是,学术性和科学性是两个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东西,不能够将其混为一谈,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具体进行分析:

(一)对教育学具有“超脱性”的认知不够

任何学科都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最终也是服务于实践,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科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内部逻辑作为支撑,这就是教育学的超脱性的体现所在。教育学的超脱性指的是教育学没有直接去为实践服务,而是间接的为实践提供了服务,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最终能够促进学科的发展以及整个教育体系的完善。

(二)对教育学的实践期望过高

对于任何学科来说,人们对它都有一定的实践期望,例如人们希望大学学了四年物理就能修好晶体管收音机;而学了化学的大学生能够自我设计一些工业产品等等,但是对于这些实践期望是比较低的,即使大学生修不好收音机,设计不出产品,人们都不会认为这门学科不具有实践性。但是针对教育学来说,人们就抱有过高的实践期望,人们希望学习了教育学就能够立马掌握其中的技能并进行教育,一旦没有达到人们的实践期望就会对教育学进行否定,例如“师范大学毕业的还不如高中毕业的老师会教学”等一系列否定言语。总之,人们对教育学的实践期望过高,这就导致了教育学科学性容易受到否定,但是教育学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不能够将其过于区分而提出过高的教学实践期望。

(三)将学科教育学和课程教育学混淆

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即教育学专著,而课程教育学的学习主要是采用教育学教材。两者是具有一定的差别,首先教育学教材是针对学生的,因此其教材内容也比较简单明了,而教育学专著是针对教育学中的某个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是比较复杂繁琐的;其次,教育学教材都是相通的,基本上内容是相同的,而教育学专著则是代表了个人观点以及研究内容,基本上是不会相通的;最后,教育学专著是具有更高的学术性,如果将教育学专著当作教育学教材将会导致教育学这门课程苦涩难懂,而如果将教育学教材当作教育学专著将会严重的阻碍教育学的发展。总而言之,一定要对学科教育学和课程教育学进行区分,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就我国目前而言,教育学的发展并不理想,探究其原因,第一是因为对教育学研究的投入不够,教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在于教育学教材的编写,这就导致教育学学术研究的薄弱;第二,教育学学术研究对于教育实践没有太大的作用,这就导致对教育研究较少,我国教育研究成果匮乏。

三、针对“教育学研究主体多样化”

目前我国对教育学的研究主体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也就是说对教育学研究都具有自己的主体观念或意识。这种发现来自于我国对以往教育学发展进行的研究,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教育的认知也开始发生变化,因此教育学的研究主体就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研究者对教育学进行研究最终都会得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具有不同的教育学观念,这就导致对教育学的解释方式过多,造成整个教育学的混乱。因此,要想让教育学研究能够有一个比较好并且有效的发展,需要对教育学研究主体有一个大的方向的概括,让学者在进行教育学的研究过程中能够依照这个方向进行,就不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局面,以此来保证教育学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第15篇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创造优化的教学情境

化学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一样平常的步骤是:建立情境,提出题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并拓展。多媒体课件多感官的综合刺激在建立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喻我们在解说灭火的要领这一知识点时,播放了一段衡阳市2003年“11.3”特大火灾的视频图象,让门生直观的相识到火失控后会给人类带来的灾害,然后要求门生团结自身的一样平常生存履历总结出灭火的要领。从而引发了门生的情绪,使门生受到了熏染,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诲功效到达了最佳状态。

二、机动使用课件,使化学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化学差异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性在于其头脑要领是微观与宏观的讨论,创建对微观天下的想象力是化学教学差异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也是其他课程不能取代的。而在中学阶段门生抽象头脑有了很大生长,但具体形象头脑仍有非常紧张的职位地方。在中学化学盘算机资助教学中,用动画体现化学应声的微观历程可以把分子、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原子或原子团体的分与合形象地、动态地展现出来,生动生动,吸引力强,能够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处于自动学习的职位地方,形成直接学习的动机,增长偶然影象和遐想影象。多媒体课件在物质微观结构的展示、化学应声的微观历程的演示方面的直观性为我们在教学中架起了微观和宏观的桥梁,搪塞门生微观想象力的作育起着不行取代的作用。我们在举行原子的结构、水的电解、氯化氢的形成等知识点的教学中,都接纳了Flas,让门生在直观的觉得中形成自己头脑中的微观想象。

三、运用今世教诲技能对化学实验举行仿真演示,前进门生的动手本事

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发明的最浩劫题是门生的动手本事差,每次实验课,老师的大量精神都花在纠正同砚们的错误使用上,而且由于人数浩繁,老师不行能八面玲珑,照顾到每一个门生。为此我们在学校盘算机房中装了一个《化学仪器随意组合》这样一个小软件,门生在上机的时间就可以举行仿真实验演示。议决仿真实验的训练,再进实验室做实验,我们发明门生的动手本事大大的前进了。

四、使用网络上风,实现交互式和协作式的建构性学习。

盘算机网络上富厚多彩的巨大的信息资源,为门生建构化学知识提供真实、富厚、庞大的学习情境。信息时期每小我私家时时刻刻都继承着大量信息。在建构性学习中,西席与门生、门生与门生之间的交换越发充实。网络信息的“互动性”为交互性和协作式学习提供了最佳物质基础。在化学学科中,信息处理本事主要指能从多样话媒体中获取和处理人类与化学情况有关的化学图象、化学数据、化学翰墨信息的本事。信息网络技能的开发,使多媒体不光成为门生查找信息的资源库,而且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况下的一种认知工具。在管理题目的历程中引导门生充实讨论寻求管理题目的思绪和要领,发挥小组门素性格各异、思绪各异、要领各异的学习上风,使用网络交互的特点,举行多向头脑的碰撞,议决这种交互、协作、相同、碰撞,每位门生可以看到题目的差异侧面和多种管理途径,从而对建构化学知识孕育发生创新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