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质量工程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不健全。我国高校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基本上沿用传统目标式的质量管理模式,对于质量工程建设质量的监控更多地放在项目建成效果的“未端检验”上,基本不存在项目事前监控、项目建设过程监控,对质量工程项目成果监控也基本上是终结性评价。这种目标管理的质量监控相对稳定可控,便于项目管理单位对项目建设与评价,但是建设过程则明显处于失控状态。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强调全员参与性和全过程控制性,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全程稳定性的监控,是十分不易的。为了方便项目建设监督管理,一般都是由项目负责人或管理者,人为设定几个项目建设的进程阶段,把每个阶段的目标作为质量控制点。这种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缺少可操作性和可控性,使得项目建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也直接导致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不尽人意。
(2)建设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举足轻重。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认为,评价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如果不能评价,就不能控制。通过对质量工程建设质量进行评价,可以判断项目建设水平高低,找出项目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对本科教学质量提供改进措施,指出未来质量工程项目研究目标和方向。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重申报、轻建设。个别高校仅以一个中期报告就应付过去中期检查,结项也仅仅凭验收书和一些支撑材料,并没有具体科学的评价指标,也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即使有也只是简单套用国家或省指标体系,造成现实与目标之间差距太大,起不到激励作用。因此,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成了质量工程建设的质量不够理想。
(3)缺少项目建设过程管理。质量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质量总能得到改进。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就是根据项目建设过程的特点,从项目培育阶段开始,对项目建设各阶段进行指标量化,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监督,对项目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全过程监控,及时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纠偏和改进,使整个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不断持续改进质量,最终完成预期建设目标要求。由于质量工程涉及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项目类别多,数量大,覆盖面广。项目管理单位无暇对所有项目都进行质量监控,一般都把日常过程管理交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然而项目建设单位应履行哪些职责,项目不同建设阶段应达到哪些建设目标,奖罚的标准及措施如何确定等,却因规章制度不明确而难以操作,导致过程管理流于形式。
2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引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按照美国学者列维和史密斯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虽然源于企业界,但其基本思想和理念完全可以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根据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模式,把好质量关,抓好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点的衔接和递进,PDCA每循环一次,质量就提高一步,不断循环则质量不断提高。
(1)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的计划阶段。首先,根据质量工程项目特点,加大对质量工程项目培育。从影响人才培养的各个具体环节出发,充分挖掘和整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作为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进行重点建设,以形成优势特色项目群。其次,积极对接省级或国家级项目,为申报更高级别的质量工程项目,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后备项目。最后,根据国家级或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和学校实际情况,从宏观上系统设计校级评审标准,建立科学的量化评审指标体系,保证项目申报环节的客观公平。同时还要加强项目申报书的质量管理,对申报书的形式到内容上予以把关,提高项目申报的论证质量管理,提高项目申报的命中率。
(2)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的执行和检查阶段。项目评审择优立项后,本着“全程量化管理”的原则,围绕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填写项目建设任务书,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分解,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和阶段性成果。改变“终结性”评价的项目管理方式,对项目建设的过程检查和结果验收进行标准量化,强化项目建设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为项目管理提供评价依据。同时,为了保证项目最终成果和质量,项目建设管理部门诸如高校教务处等,要定期与不定期开展项目检查工作,聘请校内外有丰富经验的教学管理专家,每年定期开展项目进展检查、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结题验收,不定期开展项目建设抽查,及时掌握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难点,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对策等情况。
(3)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的处理阶段。处理阶段的管理就是对质量工程项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鉴定,提出改进整改计划,从而实现过程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升。质量管理的关键就是将事后的处理结果转变为事前的预防,加强对项目结果的检查处理,总结项目建设经验或不足,提高优质项目成果的示范推广或转化效应,可以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项目管理部门要及时总结和反馈项目检查结果,督促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整改,同时还要把项目建设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和宣传,充分发挥优质项目成果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对未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起到借鉴作用。也就是说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处理阶段“基础”,过程控制是“关键”,计划阶段是“必然”。
(4)全力营造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氛围。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建设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建设质量,因此必须把参与建设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上自项目管理部门、下至项目成员人人关心质量问题,人人做好建设工作,才能取得项目建设的预期效果,这也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含义。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说:“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学习新的质量管理理念与思想,提高全员的参与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是质量工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重要环节[6]。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必须要加强质量教育,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质量成果,在建设上能掌握质量管理方法。
3完善项目评价体系,落实全面质量管理要求
甲方管理施工进程时应细分各方管理责权,只有权责清晰才能在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传统的大爷式管理已经成为施工管理的一大陋习,最理想的项目管理模式应该是工程质量符合甚至超出工程使用需求,工期充分控制在规定时间内,满足双方的经济效益,才能真正形成合力。甲方应派代表采用随机抽查法检查乙方是否按图施工,如施工存在问题,则应立即通知乙方返工,由乙方造成的返工应由乙方负全责,但需注意交涉期间应通过监理方进行。其次,严格检查乙方建设过程中是否有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行为,如发现乙方用劣质建材,则应立即使其停工整改,视情节严重性或降低乙方等级,或吊销乙方资质证书。因乙方施工问题而导致的施工质量不达标情况应按照规定勒令乙方进行修改,如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还应由乙方赔偿,构成刑事犯罪的应依法追求其责任,提高甲方的监管力度,使乙方按照规定要求从事生产工作。
2协调监理单位各项技术和甲方整体规划
明确监理单位职权,甲方应授权监理方开展监理工作,赋予监理委托范围内的各项建材使用与建设质量检验权利、建设进度监管权利、工程款结算符合的确认权利与否决权利等。权利交接后甲方应密切关注监理方的工作情况,比如工程质量检查是否严格,甲方应采取抽查实测方式检验监理方的工作,如检验结果不达标应勒令监理方督促乙方更换相关建材,或依《建筑法》条款追求其刑事责任。甲方应组织监理方定期召开监理例会,由设计、施工和建筑三方代表出席会议,商榷、研究工程造价、质量和进度等问题,监理方应担负记录职责并将会议内容收录在案。监理方不仅应提出涉及甲乙双方利益的问题,同时也要协调甲乙双方利益,以期尽早解决问题。
3着力提高甲方自身水平,促使其管理效率最优化
甲方在投资、质量和进度方面的管理应从以下环节入手:(1)着力提升甲方人员的管理能力,组织甲方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甲方工程师的管理能力。(2)深入研究合同细则,降低工程造价。工程合同管理应从合同谈判的初始阶段开始,直至保修日结束为止,强化实施阶段的管理力度,合同执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合同的履行成效,以便于日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这关系到甲方能否掌控主导地位。同时应像管理人员灌输合同管理概念,一切控制、管理程序都应按照合同的约定条款进行。(3)强化内外协调性,各个参建单位好比水,甲方则是一口大碗,如何做到水放于碗中使各方利益均平稳是管理的关键之处,也是难点所在,要想做到一碗水端平,就应管理好甲方人员,挖掘管理者的潜在资源,使甲方真正成为畅通、高效的信息集成中心,使各方信息的传递能够准确、通畅,使各方的工作能够得到其他部分的配合,并最终形成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4)落实项目责任制,甲方不应像守财奴一样凡是涉及到利益的事情就亲力亲为,这样不仅不利于工程管理,也会消耗甲方的精力,使各方围绕甲方的指令疲于奔命,笔者认为,甲方在管理过程中应充分下放给各方权利,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使各方将自身的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提高各方的工作热情。(5)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强化甲方员工的综合素质,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人力资源始终处于最主要地位,任何优秀的措施与机制都需要人力操作才能完成和实现,尤其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机防手段永远无法满足管理需求,此时就愈加突显人防的重要性。甲方员工必须有崇高的思想品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以良好的精神面貌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此才能保证管理的实效性和可靠性,从而协调甲乙双方的对立关系,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
4结束语
1.质量工程的影响机制。
为完成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计划,各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在人才培养计划推进的过程中,有些高校成果斐然,有些却不尽如人意,那么是哪些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呢?首先从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影响机理入手来进行宏观化的分析。这里我们应用市场营销学上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理论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将宏观外界因素归纳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环境因素结合学生的特性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特性作用于学生个体,进而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培养质量。环境因素这一部分分为内部因素(如英才计划导师的影响和学校内部政策和资源的投入等)和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以及国家的教育经费支持等);在学生黑箱这一部分中,又分为学生自身的特性(如能力和态度等)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征。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指标,如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来反映教育工程的培养质量。总体上,是资源输入、作用以及输出的连续过程。
2.质量工程的影响因素。
(1)基于学生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综观各类人才培养计划,都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作为培养计划中资源的接受者和结果的呈现者,学生自身对整个培养工程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分析学生成为分析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以英才计划学员为切入点,围绕学生自身的素质、规划能力以及资源利用程度这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以期得到直接和间接影响英才学员的因素。(2)个人综合素质。个人的综合素质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明确的自我认知、快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不再局限于考查知识的积累、科创能力的优劣,道德素养也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因素。因此,道德素养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而另一方面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因素。思想道德是影响学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重要因素,积极的人生观会带来奋斗的动力和愈挫愈勇的斗志,所以良好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督促,对目标的执着和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从而影响英才计划的培养质量。自我认知对人才的发展也是很必要的,只有在对自身的一系列认知之后才能清晰制定自己的成长计划,并为导师制定个性培养方案提供切合点。除此之外,学习能力的高低也会影响学员的培养质量。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肖红梅,2011)。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持续地推动经济不断增长(卢继传,2000)。在日益加快的经济发展中,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具有快速学习能力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创新性。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拥有活跃的创新思维、饱满的热情和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而且要具备将思维转化为成果的实践能力。学习过程中过于机械,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内化,从而阻碍了自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个人规划及完成情况
谈到规划,自然而然想到目标和计划。个人规划的目的在于正确地认知自己的能力和理解自己的所需,从而计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规划能力。因此有明确的个人计划是十分必要的。总体上,个人规划是对学员自身发展的一个展望,通过个人规划可以明确自己追求的目标,确定自我实现价值的方向;细节上,规划可能包括了在实现总目标的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包括日计划、月计划、年计划等。没有全面的计划就会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懒散随意、盲目跟随的状况,这对于自身的发展往往是不利的。然而仅有完善的计划也是远远不够的,计划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才是最终目的。所以学生自身对于计划的执行和坚持将会影响计划的预期效果。综合比较优秀的英才学员,明确的规划加上按时完成计划,毫无疑问地成为他们成功的经验。
1.资源利用。
“英才计划”为每个学员配备了适合自己的导师并提供大量图书阅读资源和参加科研创新专题讲座的机会。这就好比将学生看作一台加工机器,那么这台机器的资源利用率对产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从导师资源来看,英才计划选聘的导师都有着丰富的科研知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作为这些领域的初探者,空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创新意识,却不敢或者不知如何踏出第一步,因此导师则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导师对于学生思维激发、创新能力培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与导师紧密的联系意味着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那么学生对于各种资源的利用度也影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继而影响了英才的培养质量。
2.基于导师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1)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投入程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今天,高校导师所面临的科研压力是比较大的。导师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英才计划的人才培养,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投入程度直接制约人才的发展。因此,导师的投入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在学习、科研等方面的提升。(2)导师对学员的引导方向。正确的引导更能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师在培养过程中,引导学员成为了首要职责。导师的研究方向符合学生的兴趣或与他们的发展方向一致时,这种引导就成为一种推动力,但当该方向与学生期望的相悖时,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很难适应,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科创的意识和兴趣,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并且对质量培养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3)导师本身的人格魅力。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英才导师具有丰硕的科研果实,有渊博的知识,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导师的负责认真、严谨谦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学习的热情,由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的内在因素,从而间接影响学员的培养质量。
3.基于学校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