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海洋生态环境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摘要】人与自然关系应该向朋友式关系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的文明形态,实现发展观的转变,即从传统发展观转向可持续发展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达到人与自然整体的共同进化。
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较工业文明更先进、更高级、更伟大的文明。它将脱胎于工业文明,在工业文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自己,并不断地完善自己。
一、可持续发展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
工业文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效应,导致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尤其是环境恶化。今天,环境的全面污染和整体环境状况日趋恶化,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气候变暖、森林破坏、荒漠化、海洋污染、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煤烟污染熏黑树干,造成生活在树干上的70多种昆虫由灰色变为黑色。科学家把这称为“工业黑化”现象,工业文明因此而被称为“黑色文明”。他们的批判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警示我们一定要抛弃工业文明。
尽管工业文明时代带给我们一系列灾难,然而我们对工业文明却不能简单予以否定。因为工业文明为未来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武器,为工业文明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未来社会中,牛顿定律、量子力学、电磁感应理论、电子学、爱因斯坦相对论、控制论等科学技术成果,仍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这些都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未来文明如果离开这些成果则寸步难行。未来文明的存在和发展不能只依靠生态学、环境学、生物学,再者,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也是在工业文明的条件下孕育形成的,化学工业这一被人们称为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祸首,却在很大程度上为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提供技术和产品。未来文明时代的人们仍然会有汽车制造业、电器制造业、机械加工业、采矿业、建筑业、纺织和服装等行业。它们仍将是未来文明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保留工业文明大量有价值的成果的同时,对于一系列工业文明的思维定势、实践中僵化模式应予以抛弃。如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牺牲环境求发展,重复建设的盲目发展,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承载力的高消费,高投人、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益的粗放性经营模式,“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掠夺式的“发展”,用通货膨胀的办法搞建设,军备竟赛,国民经济军事化等等,这样才能在思维上和实践上抛弃工业文明赖以存在的根据,克服由“人类中心主义”的近视性、局限性造成的对环境和生态的极度破坏。未来文明是不是绝对理想的、终极的、有百利而无一害、绝对无污染的历史时代呢,如果这么认为,则未免陷人形而上学之中。人类对未来不要抱太大的幻想。它既不是纯而又纯的无一丝污染的生态净土,也不是污浊灰暗的黑色世界,而是以工业文明为基础又超越工业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否定和扬弃。所以它就会带有工业文明的印记,离开工业文明这一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可持续发展文明以工业文明为基础,但从根本上又不同于传统工业文明。可持续发展文明又增添了关于生态保护、生态科技的新内容、新特点,消除和治理工业文明时代的环境问题。它要求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环境产业,发展信息产业、服务产业,要开发和使用新的清沽能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可持续发展文明是工业与生态学的结合,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状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它仍然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文明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历史时代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古至今,人类都没能很好地协调二者关系。究其原因:是因为人类早期认识自然和防御灾难能力的低下,导致人们甘当自然的奴隶。然而随着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相对增强,又导致人们蔑视自然,作自然的主人,同时各种利益(包括阶级利益、国家利益、集团利益、个人利益)的驱动使人们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生态。又加之认识上的局限性,使人们无法对自己行为做出预测,所有这一切导致人类从未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是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类获得自由解放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人类文明的新的延续。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每一文明形态都有其特定的人与自然关系意识,并且这种意识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文明的兴衰。工业文明的兴衰正是由“人类中心主义”这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所制约的,人类实践的经验教训越来越昭示出: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当以资源的增值为前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否则,自然资源必然会日趋衰竭,人类会因此而失去生存的基础。自然界是均衡与和谐的,但这种均衡与和谐是脆弱的,人类活动应当限制在其后果与作用不使这种均衡与和谐被破坏到不能恢复的程度以内,否则必然会产生不利于人类的种种后果。生态文明要求工农业生产、人口生产、社会消费、科学技术发展等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各项活动都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之基础上。
人类发展已经进人知识经济时代,这为人类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奠定基础。全世界各国开始重视人与自然关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人类正在寻求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同时,还具有适应自然环境的一面,自然的必然性是人必须服从的,但不是消极地服从,而是积极地服从。因此,应把人与自然之间看成是一种有机联系。人类必须以一种全面的态度对待和支配自然界,即对人类支配自然的强大能力进行全面的理解,以科学、道德、审美三者统一的全面尺度在实践中对自然科学进行全面的利用和支配,而不是片面地强化人类对自然界的攫取。当代新技术革命客观上揭示了人与自然界的全面关系,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人对自然的支配关系已经超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掌握,进人道德和审美的范围,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的内在尺度与生态环境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人类利用自然的科学性和道德性,协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行动,调整好人类改造自然的方向,既不要像古代那样作自然界的奴隶,也不要像工业革命以来那样作自然界的敌人,要爱护自然,培育自然,建立起人与自然界的全面和谐的关系,以利于我们星球的繁荣和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文明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时代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是以生产劳动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构成了生产力,在生产劳动中结成了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在原始社会,尽管人与自然的矛盾十分突出,但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却显得更为重要,离开群体协作、共同劳动,人将无法存活。同样在古代和近代的相当长时期里,阶级矛盾尖锐,如何实现社会合理与人际平等的问题十分突出。今天,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异常严重,人与自然的矛盾非常尖锐,要解决这一矛盾,单纯就环境论环境几乎是做不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其现实性上展开为人与人的关系,要解决人与自然尖锐的矛盾和对立,需要以人际公平为保障和条件,脱离人与人的关系来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出现的环境问题的。
【论文摘要】人与自然关系应该向朋友式关系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的文明形态,实现发展观的转变,即从传统发展观转向可持续发展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达到人与自然整体的共同进化。
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较工业文明更先进、更高级、更伟大的文明。它将脱胎于工业文明,在工业文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自己,并不断地完善自己。
一、可持续发展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
工业文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效应,导致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尤其是环境恶化。今天,环境的全面污染和整体环境状况日趋恶化,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气候变暖、森林破坏、荒漠化、海洋污染、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煤烟污染熏黑树干,造成生活在树干上的70多种昆虫由灰色变为黑色。科学家把这称为“工业黑化”现象,工业文明因此而被称为“黑色文明”。他们的批判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警示我们一定要抛弃工业文明。
尽管工业文明时代带给我们一系列灾难,然而我们对工业文明却不能简单予以否定。因为工业文明为未来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武器,为工业文明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未来社会中,牛顿定律、量子力学、电磁感应理论、电子学、爱因斯坦相对论、控制论等科学技术成果,仍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这些都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未来文明如果离开这些成果则寸步难行。未来文明的存在和发展不能只依靠生态学、环境学、生物学,再者,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也是在工业文明的条件下孕育形成的,化学工业这一被人们称为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祸首,却在很大程度上为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提供技术和产品。未来文明时代的人们仍然会有汽车制造业、电器制造业、机械加工业、采矿业、建筑业、纺织和服装等行业。它们仍将是未来文明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保留工业文明大量有价值的成果的同时,对于一系列工业文明的思维定势、实践中僵化模式应予以抛弃。如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牺牲环境求发展,重复建设的盲目发展,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承载力的高消费,高投人、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益的粗放性经营模式,“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掠夺式的“发展”,用通货膨胀的办法搞建设,军备竟赛,国民经济军事化等等,这样才能在思维上和实践上抛弃工业文明赖以存在的根据,克服由“人类中心主义”的近视性、局限性造成的对环境和生态的极度破坏。
未来文明是不是绝对理想的、终极的、有百利而无一害、绝对无污染的历史时代呢,如果这么认为,则未免陷人形而上学之中。人类对未来不要抱太大的幻想。它既不是纯而又纯的无一丝污染的生态净土,也不是污浊灰暗的黑色世界,而是以工业文明为基础又超越工业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否定和扬弃。所以它就会带有工业文明的印记,离开工业文明这一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可持续发展文明以工业文明为基础,但从根本上又不同于传统工业文明。可持续发展文明又增添了关于生态保护、生态科技的新内容、新特点,消除和治理工业文明时代的环境问题。它要求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环境产业,发展信息产业、服务产业,要开发和使用新的清沽能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可持续发展文明是工业与生态学的结合,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状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它仍然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文明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历史时代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古至今,人类都没能很好地协调二者关系。究其原因:是因为人类早期认识自然和防御灾难能力的低下,导致人们甘当自然的奴隶。然而随着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相对增强,又导致人们蔑视自然,作自然的主人,同时各种利益(包括阶级利益、国家利益、集团利益、个人利益)的驱动使人们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生态。又加之认识上的局限性,使人们无法对自己行为做出预测,所有这一切导致人类从未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是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类获得自由解放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人类文明的新的延续。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每一文明形态都有其特定的人与自然关系意识,并且这种意识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文明的兴衰。工业文明的兴衰正是由“人类中心主义”这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所制约的,人类实践的经验教训越来越昭示出: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当以资源的增值为前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否则,自然资源必然会日趋衰竭,人类会因此而失去生存的基础。自然界是均衡与和谐的,但这种均衡与和谐是脆弱的,人类活动应当限制在其后果与作用不使这种均衡与和谐被破坏到不能恢复的程度以内,否则必然会产生不利于人类的种种后果。生态文明要求工农业生产、人口生产、社会消费、科学技术发展等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各项活动都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之基础上。
人类发展已经进人知识经济时代,这为人类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奠定基础。全世界各国开始重视人与自然关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人类正在寻求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同时,还具有适应自然环境的一面,自然的必然性是人必须服从的,但不是消极地服从,而是积极地服从。因此,应把人与自然之间看成是一种有机联系。人类必须以一种全面的态度对待和支配自然界,即对人类支配自然的强大能力进行全面的理解,以科学、道德、审美三者统一的全面尺度在实践中对自然科学进行全面的利用和支配,而不是片面地强化人类对自然界的攫取。当代新技术革命客观上揭示了人与自然界的全面关系,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人对自然的支配关系已经超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掌握,进人道德和审美的范围,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的内在尺度与生态环境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人类利用自然的科学性和道德性,协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行动,调整好人类改造自然的方向,既不要像古代那样作自然界的奴隶,也不要像工业革命以来那样作自然界的敌人,要爱护自然,培育自然,建立起人与自然界的全面和谐的关系,以利于我们星球的繁荣和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文明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时代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是以生产劳动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构成了生产力,在生产劳动中结成了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在原始社会,尽管人与自然的矛盾十分突出,但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却显得更为重要,离开群体协作、共同劳动,人将无法存活。同样在古代和近代的相当长时期里,阶级矛盾尖锐,如何实现社会合理与人际平等的问题十分突出。今天,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异常严重,人与自然的矛盾非常尖锐,要解决这一矛盾,单纯就环境论环境几乎是做不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其现实性上展开为人与人的关系,要解决人与自然尖锐的矛盾和对立,需要以人际公平为保障和条件,脱离人与人的关系来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出现的环境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