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苏州园林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苏州园林》 说明文 说明方法 顺序 语言特点
说明文主要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教授知识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传授知识,阐明事理为主。它不同于其他文体:议论文以理服人,记叙文以情动人,说明文在于传授知识。在通常情况下,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属于事理说明文,文章从多角度阐明花儿这样“红”的原因;《苏州园林》属于事物说明文,主要通过介绍表现苏州园林无论游览者站在哪个角度,眼前展现的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从近年来徐州市及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看,首先徐州市每年都在现代文阅读中出现说明文的题型,从分值上看有加大的趋势。其他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很少没有考察说明文这种文体的。针对不同的文体,当然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说明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说明文,要掌握哪些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如何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苏州园林》,谈谈如何开展说明文教学。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在课堂中学生对说明文不感兴趣,由于学生在课堂中的消极表现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但是,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其实与说明文相关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搞清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顺序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掌握这些,学生在遇到说明文这种文体时就会知道从何处着手,在中考阅读中不会无从下手。
一、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而采取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下定义和作诠释等。在《苏州园林》中为了介绍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列举了假山池沼的配合,“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绝不雷同”。通过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它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作比较的运用及作用,在《苏州园林》中,作比较比比皆是。如在文章第一段,将苏州园林与其他各地的园林作比较,突出强调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概括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又如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将苏州园林与我国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因为苏州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的是自然之趣;分类别及其作用,在《苏州园林》中“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的四个讲究,分类说明,条理清晰,文章以下几段就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说明的。分类别就是让文章思路清晰,有条不紊,让读者一目了然。
二、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就是作者要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说明顺序有以下几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就是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组织文章内容的。这种时间顺序一般是为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观察的内容及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的内容而写的;空间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等进行说明。这种空间的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包括建筑物方面的比较多;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安排的。逻辑顺序细化为由总到分、(例如《苏州园林》就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逻辑顺序开展的)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细部(例如《苏州园林》,作者首先从苏州园林的整体着眼,介绍了它的地位和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从大的方面介绍,再到花墙和廊子,细化到苏州园林的门窗及图案设计,这种结构是作者有心安排的)。逻辑顺序包括由主到次、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近几年徐州中考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例如2014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黑匣子在,希望就在》,2013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此类说明文是事理说明文,一般是运用逻辑顺序。
三、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般从两个角度谈,一是它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二是生动形象性。说明文这种文学体裁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要求准确严密,例如在《苏州园林》中,“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其中绝大部分语言运用准确、科学、严密,说明我国古代的宫殿到现代的一般住房,基本上对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对称,也有少部分不讲究对称,如果去掉,就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用了“绝大部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但是,也有一些小品文,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其实为了改变说明文语言比较平实的特点,让说明文阅读起来兴趣盎然,作者往往在语言上用心表达,尽量让语言生动一些。例如在《苏州园林》中“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其引用《汉乐府 江南》中的诗句,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增强说明文的文艺性。
总之,在说明文教学中要关注这些说明文的一些知识点,教给学生如何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授之以渔,一方面学会阅读说明文,知道有关的说明文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在教学说明文的过程中,结合中考的考点、热点,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中考说明文的考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片面性,整体化
一 环境艺术的构成
环境艺术并不简单等同于环境加艺术品,或者环境加装饰。它是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使人们生活所处时空环境不仅满足物质条件和心理需要,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气氛乃至艺术意境的整体艺术。当代许多著名艺术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从不同角度进一步阐述了环境艺术的本质和创作规律。英国杰出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专家F·吉伯德在《市镇设计》一书中称环境艺术为“整体的艺术”,认为环境诸多要素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时,会产生比这些要素简单之更多的东西。论文大全。
由此可见,环境艺术的构成因素之复杂多样,表现形态之丰富多彩,使任何一种传统艺术门类所难以企及的。
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制图、绘画、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人体工程学、结构物理等。相关应用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化、植物学、结构工程学、电气工程学、材料学、光学、声学、气候学、地质学、生态科学等。相关设计理论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经济学、艺术、民族文化、社会法规、心理学等。
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范围可以归纳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两大类型。室内空间包括家具设计、酒店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娱乐空间设计等。室外空间设计包括城市环境设计、广场设计、街道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建筑立面、建筑照明等。
现如今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出现是环境艺术有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以及更加明确的特征和主题,更高的物质和精神品质。
二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一)国外现代设计
1.赖特(Frank Lioyd Wright)胆识非凡的设计了山林别墅(即“流水别墅”)。是20世纪的建筑艺术精神,没有一座建筑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与之比拟。论文大全。如果没有好的工程技巧,方法和材料,景色壮丽的自然环境就不可能建成这座建筑。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整体设计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以及建筑大师赖特对空间、材料和结构的意识。赖特曾说过,流水别墅是他设计的第一座“流线型的”建筑,并断言,如果没有就地形进行有趣的遐想,就会使用完全不适合这座建筑的流行的建筑语言。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坐落在巴黎中心地带的一块重要的基地上,是一项特色非常明显的城市项目。本建筑通过艺术、科学和现代技术方面的信息交流,增进对阿拉伯世界文化的了解。就装饰而言,面向南侧巨大建筑外墙漆外观具有更为明显的伊斯兰风格称为“威尼斯式百叶窗”安装于透空金属边框和尺寸多样的金属磨片组成,是一种具有惊人独创性的(光电控制的)视觉装置。
(二)国内现代设计
1.国内近几年环境艺术设计有很大的发展。如广州市南部番禺地区的长隆酒店,是在野生动物园建造的五星级酒店,本酒店要有一般酒店的功能又要和园区产生互动关系,风格上吻合功能上互补。酒店含概了环境与建筑,人与环境,动物与人,科技与自然的整体设计。论文大全。
这个庭院是供白老虎居住和活动的。人造瀑布、树木、岩石、气氛幽静,创造了很独特的野生环境。自然绿化,造成内外相连的室内环境。火烈鸟园这庭院的设计强调热带气氛,具有很高观赏价值。集美组的设计是确定了设计的出发点市场因素,环境因素和审美因素三个方面。
2.深圳何香凝美术馆设计极具匠心,馆内结构设计和外部景观整体化。环境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重视自然环境,人们普遍希望交流和对话,已经不仅仅限于物质的丰富,追求深层心理的满足,感情的交流和陶冶。在建筑方面增加了建筑与人的对话,人与环境的对话。
三 古典园林环境艺术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表现出独特的“诗情画意”“发思古之幽情”,强调天、地、人三者和谐统一的艺术表现手法。借诗意的联想,将环境空间的人文精神凸现出来。
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西方园林是规整对称
式。中国园林更多是参差自然式。苏州园林之所以甲江南,甲天下。首先就由于它们以大自然的山水风景为范本撷取其美的精华,融进了人的情感。浓缩于小小的园林天地之内,使人们能从参差自然和其他美学特征中见出无限来。和参差自然一样,曲径通幽也是苏州园林的一个美学原则。在苏州园林里,可谓无径不曲无处不幽。另一特点,藏露互补。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讲究藏与露的辩证和结合。
园林里的建筑,不但数量多,而且形式多。即使是同一类建筑物,也有种种不同。其形式,结构,地理环境的不同。建筑物的存在,离不开周围环境,环境与建筑要相统一的原则。苏州园林不但以建筑、山水、花树等精巧配置的艺术处理得称赞,而且还在精神性领域中洋溢着诗情画意,渗透着人文气息。匾额、对联的书法,门楼的雕刻,室内家具的工艺美术,微型园林的盆景,寝室的音乐,戏厅的戏曲。
作为综合艺术的苏州园林它那丰富的文化意蕴和人文气息,离不开各种艺术门类的交融和烘托。
四 结论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联系多专业的纽带作用,它虽然不可能取代各门类的专业设计(如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等)。但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将改善生活环境质量,使人与环境彼此建立和谐均衡的整体关系。
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在基础设计训练阶段,以命题方式在特定的相对宽松的设计条件下运用设计原理,概念进行环境空间创意设计,对环境空间的功能、形式、材料、技术手段、构造方法、照明方式、色彩、肌理等方面进行建构性探索、分析、寻找设计规律。一方面从设计操作层面,对抽象的设计原理,概念进行空间演绎。借此加深对设计理论的认识、理解、提高审美能力与思辩能力。另一方面从理论的角度对历史现代的设计方法,空间形态进行剖析,探究据具原创性的设计形态、观念。教育如不激发首创精神,那么必然是错误的教育。
重技能训练,轻理论探求,一但面对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实践更显得力不从心理论素养的不足,也只能依赖“随类赋形”这种办法,将“装饰”僭越于设计学问之上,只剩下干瘪的“形”而无实质性的文化内涵,意蕴。就无法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出设计的整体化。因此,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将技能训练与理论探求紧密地结合,提高人文素养使之成为全面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英]丹尼斯·夏普著.《20世纪世界建筑》.胡正凡 ,林玉莲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3
[2] 马克辛,吴成槐主编.《环境艺术设计手册》.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
[3] 林红著.《环境艺术工学》.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1
[4] 谢孝思 主编 《苏州园林品赏录》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8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视觉元素;苏州园林
视觉元素是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得意体现的关键,也会对人的心情带来感染。良好的视觉效果可以营造出轻松、快乐的氛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依靠视觉元素来加以烘托,因此,视觉元素应用的范围也逐渐广泛。
1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技巧
园林艺术是环境艺术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当人们想去享受园林环境时,就必定会关注山石、水体、植物等园林环境中的视觉符号或者是其余的视觉元素,以此来获得深层次的体验。第一,“点”的巧妙运用,可以让画中有诗。园林景观各有特色,如多姿的杨柳、苍劲的松树、典雅的兰草等,当它们共同组成在一起,就可以营造出舒适的视觉效果。但是如果缺少一点意境,我们就可以利用“点”的方式来弥补。如在绿树成荫的区域点缀一个小亭,这样就有了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意。第二,多角度增“面”,这样可以让园林妙趣横生。园林设计一般都有人工拱桥、天然河流,但却不能单独地讲究古树名木、叠山理水,还需要一点“天然图画”的风韵存在,让植物配置拥有更多的自然景观支持,这样的园林生态自然而然就会增加一份自然趣味。
2苏州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元素的运用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苏州古典园林称为“文人园林”,我们也能从其中发现无穷无尽的视觉元素。
2.1“点” 在整体园林景观设计中,点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元素,同时也是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对于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而言,需要亭子、植物、湖泊等作为其点,而具体的摆设与方位就决定了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点可以拥有一定的功能,如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同时也可以进行视觉信息的传递。考虑到点拥有聚积的特点,所以,在出现点的景观时,无论是在某一个园林角落,还是处于整个园林景观的中心,都会吸引人们的眼球,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一点设计运用最好的是苏州园林的景观设计,在苏州园林中,大量的楹联、匾额、书画、摆件、家具陈设等无一不是精美的园林点缀艺术品,无一不蕴含着古代的哲理观念、审美情趣以及文化意识。
2.2“线” 线,即按照某种顺序进行点的排列.并且具备一定的方向性。而线的本身可轻可重、可粗可细、可直可弯,不仅拥有极大的可变性,也具备一定的可塑性。这样的可塑性更多的是表现在速度、连续以及力量等方面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效果,巧妙地运用,可以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当然,不同的背景所带来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在园林景观中,小径、小桥等元素,都是线的组成,不过,线的方向不同、长度不同,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效果也有着直接的差异。从数量上看,留园内建筑在苏州诸园中占据第一的位置;从空间上看,留园内建筑做了突出处理,将古代造园家的技艺与智慧充分体现了出来,占据苏州园林的冠军宝座。整个留园共包括4个部分,在同一个园林中能同时领略到4种不同的景色,即山水、山林、田园、庭园;东部以曲院回廊的线性排列获胜,景致尤为突出。
2.3“形体” 苏州园林设计中大多以假山称奇,自然堆砌、土石相间;同时配以多变、丰富的景观建筑,配置精致、错落有致的园林植物,曲折而起伏,紧凑布局、可分可合。在一个空间之中,当点线面相互的连接,就会形成形体。在园林景观中,拥有房屋建筑、假山、雕像等多种形体,而这些形体的出现,让园林景观更具多样性,正是因为其特异的结构,就会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因为它具备多样性的特点,可以同很多元素相互组成,并相互协调。这种相对的存在感,会给人带来空旷而又舒适的感觉,引起人们的遐想。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