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专科护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材料
护理人员基本数据来源于医院历年人事统计报表。护理人员发表的论文数据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应用CHKD《中文生物医学》数据库输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检索,将2006-2013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作为统计对象;二是医院科研办公室统计的2006-2013年登记发表的论文数和期刊影响因子数。两方面的数据汇总后,筛除非医学专业期刊(含增刊),选择第一作者为护理人员的论文作为统计对象。
二)方法
以自然年为节点,将人员的基本信息与、影响因子、职称、学历等应用excel表进行分类统计。
二、结果
一)学历
截至2013年底,护理人员中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员占护理人员总数的44.34%,比2006年增加10.7倍。
二)职称比例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及2008年实行岗位等级设置后,护理人员高级职称的数量有了一定变化,2013年护理人员高级职称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总数已接近6%,高级职称的人数较2006年增加了近1倍。
三)用工结构
2006年起,医院使用派遣制护士逐年增加。2006-2013年派遣制护士人数及其占在编护理人员的比例依次为24人、5.4%,34人、7.7%,39人、8.8%,41人、9.5%,84人、20.0%,118人、27.1%,189人、51.2%,217人、55.4%。
四)情况
2006-2013年护理人员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三、讨论
1.1函询方法
自2013年8月16日至2013年12月3日,进行2轮专家函询,函询问卷采用现场填写或E-mail的方式发放和回收。第1轮问卷回收后,研究组对问卷进行筛选并编码,统计分析数据,根据专家意见对条目进行查证修改,不能确定的内容与专家进行当面或电话沟通。最终形成的第2轮问卷包括修改后指标及上一轮函询结果反馈。第2轮问卷回收后研究组同样对资料进行统计整理,最终确定指标体系。
1.2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Excel2003和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专家积极系数用2轮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算术均数表示;专家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及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5]。本研究采用优序图法确立一级指标权重[5],根据专家对各项指标重要程度的判断确定二、三级指标权重。指标筛选标准为: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3.50且变异系数<0.25。
2结果
2.1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第1轮发放问卷27份,回收有效问卷23份,有效回收率为85.2%,其中有13名(56.5%)专家提出修改意见。第2轮发放问卷23份,回收有效问卷22份,有效回收率为95.7%,其中5名(22.7%)专家给出修改意见。2轮函询有效回收率均高于70%,说明专家对本研究合作态度积极,研究结果可信度高。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9。说明本研究选取函询专家权威程度高,进一步说明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2.2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经过2轮函询,各指标重要性赋值分数分别介于3.24~4.78、3.36~5.00之间,94.6%以上指标重要性赋值分数高于3.50,说明专家意见较为集中。两轮函询变异系数分别为0.08~0.36、0~0.32,93.2%以上指标变异系数满足筛选标准;两轮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6、0.33,均P<0.01。该调查结果充分说明22名专家具有较高的协调程度。
2.3各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变异系数及权重最终确定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56项,见表1。
3讨论
3.1本研究基于“结构一过程一结果”模式构建体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以应用于护理管理者对医院护理质量的监督、检查,还可以作为医院自身改进护理质量的参考依据。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实用有效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尤为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结构-过程-结果模式构建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6]。此模式涵盖了护理服务的各个阶段,环节之间彼此联系紧密。本研究以此模式为理论依据,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医院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确保护理质量评价工作的有效实施及落实。
3.2指标体系的确定过程
3.2.1指标体系删减条目及讨论结合2轮专家函询结果,并经过研究组讨论、查证,本研究对指标体系的修改如下:合并二级指标2项,删除三级指标7项,新增三级指标3项,修改三级指标4项。其中,条目“教学护士比例”被删除,可能是因为肿瘤专科医院工作量大,没有设置专职教学护士,医院也未设置特定比例,各医院依照自身护理资源设置教学护士,因此此条目未列入评价体系。条目“患者出院计划的落实率”、“癌症患者出院后的随访率”被删除,笔者认为部分护理管理者仍未意识到延续护理的重要性,对于患者出院后的护理还需要提高重视程度。也可能是因为患者出院后状况难以控制,因此函询专家未将这2项列入评价体系。二级指标“2.3护士满意度”的三级指标中“护士年离职率”被删除,有专家认为影响护士的离职原因众多,不能单纯以护士离职率评价护士满意度的高低。
3.2.2护/患满意度条目争议大本研究中条目“2.3护士满意度”属于过程指标。在函询过程中,有专家指出护士满意度应属于结果指标。研究组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结果指标主要从患者角度出发[9],而护士满意度则被认为可能与患者满意度等有关[10]。研究组认为护士满意度的高低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因此条目属于过程指标。另外,二级指标“3.1患者满意度”重要性均数为4.64±0.49,明显高于条目“2.3护士满意度”(4.14±0.47)。有文献表明患者满意度较好地反映了服务、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1]。专家更加认可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性,而护士自身的满意度还应该得到护理管理者的进一步重视。
3.3肿瘤专科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3.3.1指标体系突出肿瘤护理特色本研究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结合肿瘤专科医院护理特点,注重突出肿瘤护理特色。条目“1.3.5骨髓移植病房护士数量及资质结构比”、“2.1.9放/化疗废弃物处理的合格率”、“2.2.2化疗药物给药防护技术的合格率”、“2.2.3放射性药物给药防护技术的合格率”、“3.2.5化疗药物外渗年发生率”均为肿瘤专科医院特色指标,从函询结果可以看出专家一致认为这些条目比较重要,能够反映肿瘤专科医院护理质量水平。条目“2.1.14肿瘤症状控制的有效性”、“3.1.3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3.1.4患者对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控制满意度”均为医护合作项目,重要性均数相对较低,变异系数高。有调查显示医护合作项目中医生占主导地位,护士处于从属地位。有函询专家认为以医护合作项目作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准确性不高,不能充分显示护理质量的高低,因此专家认可度较低。
3.3.2指标体系注重条目的客观及可测量性护理质量指标是护理工作中某一现象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表现的统一体,对护理工作具有导向性作用。本研究在制定肿瘤专科医院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注重指标的数量化和可测量性。本研究三级指标中有53项(94.6%)指标以“比”、“时数”、“例数”、“率”、“满意度”形式出现。以量化形式对各指标进行评价,避免管理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更加客观的评价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指标的制定要求从临床实际出发,能反映护理活动的重要方面和实际质量,易于测量和观察。当前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已经由定性管理转化为定量管理,科学、真实的数据更能直观地展现护理效果及存在问题。
4小结
每年的新员工入职后首先要接受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除了解安全管理规范和相关条例外,还需观看PPT和视频以了解实际案例。全体职工包括后勤人员每年都需要接受这样的培训2次,为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参加,培训期间每日下午播放相同的内容1h,连续8d。医院内还设有各类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做到事事有人管。每个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均由院领导牵头,医护和医技人员共同参与,如压疮组除护士外还有皮肤科、营养科和感染科医生等人员组成,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多部门团队合作精神。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院长听取各委员会通报分管部门发生的相关意外事件,并在下次会上进行整改反馈。一旦有差错发生,所有相关部门都得参与讨论,一般每周进行1次,以5W1H的格式报告,即情景再现,报告发生了什么、在哪里发生的、何时发生的、发生者、怎么会发生的、是怎么发生的,如果同样的事件连续发生2次以上则需使用4M要因分析法进行讨论和改进。讨论结果则以问题点、对策和行动目标的格式进行记录,行动目标会在每天的早会上集体唱读以示提醒。平时每天下午抽半小时所有在班人员进行护士沟通讨论会,就当天存在的问题进行检讨和反省,并提出对策或同事之间相互提醒、引以为戒,最后参与者签名画圈,不在场者事后阅读会议记录后打钩,确保人人知晓。
2严格扎实的教育管理
医院每年举办各种形式且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如安全管理、医院感染防控、责任组长培训提高班、学术论文交流会、新技术新业务开展经验交流会等,以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对新护士的教育尤为严格,首先要按等级医院标准择优录用新护士,有周密的新护士培训计划,在医院试用期间须通过22项基本技术操作考核,开始3年内需在医院各科进行轮转培训,全面掌握各专科的护理工作特点,以便随时接受护理部的统一调配。护理部和各科室均有专门的培训计划,分别针对新护士和轮转护士进行培训。
3明确的能级管理
护士岗位根据工作年限分为6级,有明确的能力要求和晋级规范。1级(1年)按照流程在老师指导下工作,2级(2~3年)可单独工作,3级(4~6年)可担当责任组长的工作,4级(7~9年)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对低年资护士起到模范和示范作用,5级(10~19年)能协助护士长进行科室管理工作,6级(20年及以上)能够担任护士长等职位。职称体系分为主事护师(22~33岁)、主查护师(33~41岁)、主任护师(42~60岁),要晋级为主任护师职称后才可以竞聘副护士长和护士长。各级护士的平均年龄分别为护士长54岁、副护士长51岁、护士37岁。除此之外,还有认定看护师和专门看护师以及认定管理看护师等,均需要参加相关的培训与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每5年需要更新认定1次。1.6清晰的目标管理全体护士每年初(3月份)都要根据护理部的总目标和个人能力先进行现状分析,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目标和实施计划,再以逐级管理的形式定期进行面谈,即护理部主任对应护士长、护士长对应带教老师和组长以此类推,体现层级管理的原则。从初期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中期计划实施的进展程度以及年末时目标的达成情况先后3次与上级管理者进行沟通交流与汇报,如果是科室负责人还需制定本部门的目标。这样既使个人得到了成长与提高,也保证了部门总目标的实施与完成,对未达成的目标再进行分析,必要时将纳入下一年度的目标制定中。目标的记录格式为项目名称、完成期限、采用手段或方法、将达到的程度与水平。
4对我国护理管理的启示
4.1加大护士人力投入
护理人员结构配置与管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护理质量的优劣[1]。随着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各级政府部门对护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足够的重视。2013年11月浙江省的关于提高护士待遇的文件极大地鼓舞了临床一线护士的士气,对稳定护理队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仍有很多医院的实际开放床位与护士之比远未达到卫生部门的要求,且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临床护士还需执行较多的非护理工作,这种现象在基层医院尤为突出。为此需要加大对护士的人力投入,从而保证将时间还给护士并将护士还给患者,促使优质护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4.2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
护士长的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从而影响护理质量。护士长定期接受管理知识培训,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管理工具,以提高管理技能,尤其是对新上任护士长应加强岗前培训。此外,对未来护士长人选的培养和锻炼即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也不容忽视,确保护理管理队伍后继有人,以便随时可以接替受命[2]。
4.3规范岗位设置与分层培训
合理科学的岗位设置与绩效考核对促进护理队伍的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高年资护士远离临床和患者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保障患者安全及护士自身专业价值的发挥,国内管理层需引起足够的重视[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并发挥好临床资深护士的作用[4],让年轻护士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为各级护士制定培训计划,尤其是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让各级护士明确自己须达到的能力要求和目标,强化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主动意识;另外,建立合理的岗位能级对应实施方案,真正落实绩效考核,将薪酬与实际工作能力及工作绩效挂钩。通过360°考评,力求公平公正并奖惩分明,从而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减少护士的流失。
4.4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
随着专科护士基地在国内的遍布开设,专科护士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合理使用专科护士、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专科护士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具备扎实的专科知识功底,掌握本专科的前沿动态,应该让其配合护士长抓好科室的学科建设,更好地指导临床护士进行护理实践活动。另外还可以通过开设咨询门诊、专科护理会诊和专科护理门诊等形式促使专科护士向更深更广的层次提升和发展。
5结语
1.1研究的对象
为使论据更加准确,本文特择取2015年2月到2015年9月期间乳腺外科医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年龄都在30岁到63岁之间,住院的时间为20天到40天之间,把他们随机分组,一半人数编入观察组,一半人数编入对照组(见表1)。这两组无论年龄,还是病情,或者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研究的内容
通过考察研究对象对不同护理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与评价,获悉乳腺癌患者究竟具有怎样的护理需求,并分析优质护理的影响所在。
1.3研究的方法
将上述研究对象(100例乳腺癌患者)对半分成两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另一个小组为观察组,在第一个小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具体的方法为:其一,重新确立服务理念。对护理的内涵以及护理的级别进行重点学习,在执行时要严格依循《分级护理制度》和《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规范》的有关规定;在服务方式上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为患者服务;其二,要树立崇高的责任心。要确立护理责任制,为患者提供贴心到位的服务。责任护士必须要坚持早起到岗,随同医生做好查房工作与晨间护理工作。通过确立护理责任制,使医患建立良好融洽的关系;其三,要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水平。通过向患者分发调查表等方式及时掌握患者的回馈,以便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
1.4数据的处理
对数据的处理利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乳腺癌患者的各项需求中,生存质量的需求率高达74.2%,占所有需求的第一位。有关上述两组的护理质量的评分情况可以参见下表,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无论是基础护理、护理安全、患者的满意度以及病房管理都明显要低于观察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9年开始与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自愿报名,医院面试选拔,组建驻点教学班。从学院的2007-2012级高护专业学生中,每年组建一个驻点教学班,每班学生24-31人,年龄18-22岁。医院具备承担临床护理教学能力,开放床位1020张,有内、外、妇、儿等30多个业务科室,具备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条件。
2.方法
(1)通过双向选择,组建驻点教学班:学院在高职护理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学生中进行宣传发动,医院再到学院向学生作医院情况介绍,学生与医院进行双向选择,组建医院驻点教学班。
(2)选拔授课老师,组建教学班子:医院理论教学老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热心教学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老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医疗老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热爱带教工作,工作责任心强,大专学历且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或以上职称,为临床护理骨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每个科室选拔2-4人,负责学生在第二学年理论期间本科室的临床见习和第三学年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
(3)教学方法:第一学年,学生在学院完成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等)、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药理、病理、病原生物及免疫、健康评估等)学习。第二学年,医院根据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医院完成护理学临床专业课程的教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危重症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护理管理学、临床营养、护患沟通、护理伦理等的学习。授课老师将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紧密联系,内、外、妇、儿科护理学一个系统的理论课授完,由授课老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床边教学。同时授课老师将该病例作为科内护理人员个案护理查房的病例准备,再组织学生和科内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到临床患者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制订基础护理操作临床见习计划表,将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根据各专科特点分解到各科室进行临床见习带教。第三学年,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根据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计划、实纲的要求,在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学生在各科室实习期间由具备带教资格的老师进行带教。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每日进行问答互动,出科时进行双向评价。同时,在整个实习轮转期间医院安排带教老师一对一全程跟踪带教,关心指导学生在各科室的实习情况。
3.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我院36位老师参与教学自我评价,在院校合作办学与护理学科建设结合后,教学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责任意识、沟通交流能力、为人师表意识、课件制作能力、理论知识水平、教学重点的把握、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示范能力、教学活动能力、授课互动能力均明显提高。实施驻点办班后,护理人员考试合格率及护理质量提高,与驻点办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1.参与教学后老师的自我评价较高
教师在理论授课前须进行备课、制作课件,备课阶段需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的设置,熟知教材内容及相关知识体系;还须掌握最新的护理理念和专业知识,才有能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教学评比活动,邀请学院的专职教授参与现场点评,学院老师来院上公开课,使老师们的授课技巧也得到了提高。通过办班,培养了一批护理骨干,使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知识水平等得到了提高。在医院每年新招护理人员进临床后必须纳入规范化培训,驻点班老师是护士规范化培训各阶段中进行理论教学与操作培训的骨干成员,他们的授课技巧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为医院培养护理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护理学科发展
关键词:护理教育;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
0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再加上我国的人口总数相对于其他国家较多,导致了大多数老年患者看病难、就医难[1]。而且我国医疗事业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老年病人的专业护理更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在当前的医疗发展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1老年护理教育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老年人群是患有疾病最多的群体,而且多数为慢性疾病,这就会使老年人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也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况且现在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都相对缺乏,对于前来医院就诊治疗的患者不能完全的照顾周到,更不用说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护理人员的缺乏是目前老年患者护理教育的主要问题[3]。
2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存在看病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再加上各大医院设施的科室相对较多,一般包括儿科、妇科、急、门诊、口腔科、内科、外科等,这些科室都需要大量的护理工作人员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等工作内容,所以护理人员的缺乏是医院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各大医科专业院校应增设关于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尤其是老年护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更多的专业护理人才,以满足各个医院医疗事业得以顺利开展的要求[4]。
3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与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热爱老年护理事业,尊老、敬老、爱老,具有对老龄人群实施整体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及社区健康服务基本能力能够胜任医疗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工作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4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4.1授课对象
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4.2开课时间
4.2.1全部本科在校学生在大一期间完成主修专业课程之后,并且期末考试成绩合格,没有其它选修课程的,都可以主动报名选修开设的老年护理专业课程[5]。
4.2.2老年护理辅修专业采用学分制管理,辅修专业需修3~4门课程,总学分为8~10分。每门课程学时控制在30~50学时之间,并有一定的实践课或综合论文。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4.2.3为保证学生有计划修读课程和保证开课质量,凡申请辅修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在30人(含30人)以上时,单独编班组织教学。
5教学模式
5.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团队式、小组式学习。培养学生整体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5.2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讲授与小组讨论、小讲课、多媒体、角色扮演、临床情景剧表演等相结合。
6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前景广阔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7]。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志丽,杨淑臻.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预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156-157.
[2]施永兴.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3,14(1):39.
[3]殷磊.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44-645.
[4]WolfJL,StarfieldB,AndersonG.Prevalence,expenditures,andcomplicationsofmultiplechronicconditionsintheelderly[J].JAMA,2002,162(20):2269-2276.
[5]高文荣、李春瑛,李彩福.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1(36):235.
[6]杜丹丹,柯永红,陈靖.护理专科毕业生从事老年护理意向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4,10(9):867-868.
采用等级评定与薪金挂钩,以《护士条例》为指导,依据医院《护理人员等级评定实施方案》,分为优秀(占全院护理人员总人数的30%)、良好(占全院护理人员总人数的35%)、合格(占全院护理人员总人数的30%)、基本合格(占全院护理人员总人数的5%)4个等级,并以此作为护理人员的年度评优及下年度薪金待遇发放的依据。
2结果
通过8年的季度考核激励机制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临床医生配合度和患者满意度等都有明显提高。详见表1。
3讨论
实施护士季度考核激励机制8年来,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自身知识得到更新和提高,新同志能迅速适应口腔各科的护理工作、老同志技术更加熟练;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明显提高,能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临床工作和服务患者,使医、护、患三者关系相处融洽,提高了临床医疗的工作效率,医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逐年提高。
实施护士季度考核激励机制后,护士方面,在服务质量上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过去的出勤不出力、人浮于事、干多干少一个样、传统的吃“大锅饭”现象。转变了服务理念,把要我服务转变到我要服务,并且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使患者满意度提升了16%。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大大地激发了护士钻研业务的自觉性。由于护理人员所学专业为临床护理,来院之前对口腔专科护理知识了解甚少。为了更好的配合医生完成四手操作技能,护士通过培训与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有所提高,娴熟的操作技能和优质的护理服务也得到考评小组90分以上的高评价。
护理质量方面,考核有明确的工作质量标准,工作质量好坏与个人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其实施利于加强护士责任心,使其自觉遵守各项操作常规和工作流程。自考核实施后护理差错和患者投诉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护理管理者方面,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明显提高,护士长可以从协调、督促工作、调解护患关系等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到护理改革和科室管理上,使护理质量不断的提高。
根据中职护理专业培养“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劳动者”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护理人才金字塔结构理论“中专护士主要从事临床、社区一线的基础护理工作,本、专科护士因其知识丰富、能力强,应多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管理性和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我校根据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年龄小、文化基础薄弱、可塑性强等特质,加强“三观”教育,丰富他们的文化、专业理论知识,锻炼他们的基本操作技能。
2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形成专业品牌特色
我校从2008年开始全面启动护理专业课程改革,根据岗位需求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市场调研信息,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原则,遵循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文件精神,参考由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2007版《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及省教育厅2008年组织实施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结合本地区实际,对我校主干专业(省重点建设专业)———护理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从而拉开了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序幕。
2.1顺应岗位需求,抓好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
理论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2.1.1调整课程结构与设置一是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按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构建护理专业的新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选修课、考证辅导课等模块体系。二是本着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合理兼顾的原则构建综合课,既进行学科之间的横向淡化,也进行学科之间的纵向淡化。如将人体解剖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3门课整合为正常人体学基础;将心理学基础、精神病护理两门课整合为心理与精神护理;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整合为护理专业技术实训等。三是新增心理与精神科护理、护理伦理、卫生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等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有关的课程。
2.1.2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一是优化内容结构。把原来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重点和一般的二级内容划分法调整为掌握、熟悉和了解的三级内容划分法,便于教师传授知识点和学生快速掌握考试点,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二是以文化基础知识“必需、够用”为度,适当减小其课时比例,精选教学内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三是按照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适当增加人文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将临床护理一线广泛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等及时在教学中介绍,突出人文课的职业素质培养,注重基础课的基础性与应用性,凸显专业课的护理特色,从而实现“与临床工作零距离接轨、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零距离接轨”的教学内容改革目标,确保我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2强化专业技能,抓好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是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2.2.1落实实践教学内容一是依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护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大纲,在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带领下,我校出资近20万元编写出版了《护理专业实训教学计划及大纲》、《实训大纲与实训指导书》和《临床实习计划与大纲》,明确规定护理专业实践课与理论课课时比例超过1∶1,并根据护理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设计了护理专业各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实习项目。据统计,2012—2013学年,我校护理专业实验、实训课应开201个项目,实际开出201个项目,开出率为100%。改革护理实践教学内容,即在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与护理有关的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2.2改进实践教学模式一是改革护理实践教学步骤,即将传统的示教—模仿—练习—小结的实践课教学模式改为按护理程序的评估—计划—实施—评价4个步骤组织教学。二是改革护理实践教学安排方式,即将原来的“三段式”模式改成“渐进式”模式。三是打破理论与实训课的界线,实现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
2.3落实课改要求,不断提高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能力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任何教育都不能缺少考试。为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应认真落实课改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能力。
2.3.1加强考证辅导课模块教学一是以“新生入学教育”为起点,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业目标,即通过入学教育,让新生了解护理专业以人为服务对象的专业特性,明确学习内容多、任务重、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要求高等专业特点,牢记毕业后必须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才能合法上岗,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指导新生学会新的学习方法。二是以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从步入校门开始即明确毕业后的去向,并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热情为病人服务的职业理念。同时要求专业课教师将护理职业理念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三是上好护士执业资格考前辅导课。我校从2009年起,在学生毕业前专门集中安排了5周的考证辅导课,重点选定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及护理学基础5门课程,由辅导教师根据《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对考生进行专门化分科培训。各科辅导教师均是学科带头人,能仔细钻研并充分领会考试大纲要求及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出题规律、答题方法及技巧等,辅导时抓住重点,对于考试大纲要求的重点章节做重点讲解,同时注意突破难点、疑点,对于以往考试中学生易出错的题目做专门分析讲解。同时,由教务处考试管理人员对学生开展应试技巧指导和学校心理咨询师对学生进行应试心理素质训练。
2.3.2注重培养学生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能力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护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大纲。为适应护理岗位需求和就业需要,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及大纲做到了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国家职业技能证书考试无缝衔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认真学习、研讨、落实新计划及大纲,切实做到以岗位需求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中心的专业教学。二是选好教辅材料。常规教材保障课程教学按照大纲要求贯穿各章节的知识点,以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选择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教辅材料,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学)》等。三是力求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方式接轨。考生的考试成绩除了与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有关外,还与考核方式、考试题型和对考试氛围的熟悉程度有关。为此,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密切相关的课程进行了考试改革,无论是专业课程的结业考试,还是毕业学历考试和执业辅导考试,均采用单一选择题题型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方式进行模拟考试,包括试卷设计、题型、考场要求、答题方法等均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同。每次考完后各科教师分析考试情况,向考生讲解审题、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出考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如未按要求填写答题卡、漏写姓名等。模拟考试可使考生对自己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查漏补缺,也可给考生适度的心理压力,促使其考前冲刺复习。同时,还可通过模拟考场气氛,使考生有效地克服紧张心理。
3课程改革结硕果,专业品牌特色终形成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1级大专护理8、9、10班18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8~2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91名和对照组90名,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采用同一版教材,由同一授课教师根据案授课。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教师精心备课,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讲解。
1.2.2试验组
采用PBL教学法,具体步骤:(1)课前提出问题。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通过典型病例提出问题。如讲授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时,给出典型病例,提出如何正确测量及判断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界定标准,高血压病的护理分析,高血压病的应注意的生活习惯以及如何用药等问题。(2)学生课外解决问题。根据平时学习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将学生分组,每组包括不同层次学生。学生课外以组为单位通过教材、教师推荐的参考文献、互联网、各类医学数据库等各种途径寻求答案,组内同学将资料汇总、分析、讨论,制定答案。(3)课堂辩论分析问题。各组论述自己答案并为自己答案辩护,组间可相互质疑、辩论。(4)教师总结分析。教师根据各组答案选出最佳答案,并给出参考答案;对各组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一起回顾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1.3观察指标
(1)根据考教分离原则,期末由教务科统一命题对两组进行理论考核以及临床护理病历书写考核。(2)制定统一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不记名填写,评价分析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发出181份,收回181份,全部有效回收。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3.1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内科护理学是研究患有内科疾病患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诊断和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以达到促进和保持患者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同时也是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其涉及广泛、内容丰富、知识整体性强,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大专护理学习中的主干课程、重点课程。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广大内科护理学教学者常常研究的课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授,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但容易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步入临床后不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3.1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PBL教学法通过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课后自主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寻,同时通过讨论等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使得对知识点的记忆变得更加深刻,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护理病历书写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表明PBL教学法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付雪连等通过对国内护理专业PBL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认为PBL教学法在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病历书写考核成绩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3.2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搜寻、查找知识来解决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组研究中,试验组学生对于PBL教学法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从课外参考书籍、网上专业数据库等寻找答案及对策,在完成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检索查阅文献的能力无形中得到提升,同时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大,其知识面不断得到拓宽,这在本研究中得到很好的证实,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答案汇总、组内以及组间讨论答案的这一环节,需要学生书写护理文书、组内同学间沟通、陈述小组答案以及为其辩护,这就对学生的护理文书书写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有一个很好的培养作用。
3、总结
由于人们长期的传统思想,对于护理这一门学科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护理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处于依附于其它医学专业的地位。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专业现今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存在并且得到相当的重视和发展。但现阶段我国的护理教育基本上是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要求培养的学生能够专业技能娴熟的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因为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资源有限,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量又非常巨大,所以很多开设护理专业的医学类院校把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了护理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术的训练方面上,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大量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这种过于强调专业技术培养而忽略了护理人文教育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方式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表现为:过于强调技术性而忽视了临床护理的艺术性,过于强调技术性忽视了对人本体价值的尊重,因为人文教育的缺失而导致护理生与病患的沟通协调、人文关怀方面会呈现出不足的现象。近段时间频频出现的医患矛盾等等也给医学类学院的人文学科教育、人文学科课程设置提出了要求。
2护理学与人文学科的内在联系
2.1护理学科的人文内核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做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医学从本质上讲是人学。医学技术的目的是解除患者的痛苦,在为患者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方案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对待患者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患者的安慰、同情、关心等方式给予患者情感的关照。特别是护士工作与病人打交道的时间最长,对于病人术前术后的整个阶段全程参与,对病人的顺利康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医学被认为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护士是最具人情味的职业。中国自古就有“医乃仁术”的经典命题,自从有了人类的存在,也就有了医疗活动。人类对于自身的探索,对于健康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医学、文学、哲学等学科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与渗透。“医者易也,医者意也,医者艺也,术仁乃医”。我国古代的医家认为医学其实是一种哲学思辩、关照生命的艺术。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体现。重视人文知识的学习、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医学生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
2.2护理学与人文科学研究对象的统一
医学与人文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都是人。医疗技术使人们的身体没有病痛并且时时充满活力,而人文科学可以让人的精神境界保持健康,时时对人生充满希望。特别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以后成为护士,给予病人的人文关怀,很可能影响着病人对于自身康复的信心和对于疾病的看法。所以护士要加强人文类学科的学习,给予病人人文关怀,如: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尊重患者的个性需要,建立协调的护患关系等等,这些都需要人文学科的学习,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医疗技术层面所能解决的。
3护理专业人文课程设置建议
基于前文的分析,在医学类护理院校进行人文课程的合理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很多医学类的大中专院校近年来都意识到这一点,也做了相应的课程安排,但在课程开设和课时数上还是不够重视,现对于护理教育人文课程设置提出自己一点意见和建议。
3.1必须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现阶段我国的护理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我们必须要首先明确我们所设置的护理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工具性”的人才,而是具有人文关怀的,具有整体护理理念的专业人才。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医学类人才的要求已经不是以往的有医生看病,有护士换药就行的粗放型需求了,病人需要的是更多更为具体的人文关怀,甚至是心理辅质的治疗。一个合格的护士不仅仅要求具有专业的医疗知识技能,还必须具有整体护理的概念。合格的护士除了对于病人疾病的关注外,还应当加强对病人本身的关注,这包括如:病人所处的环境、病人术前术后的心理状态、病人的疾病史及其他的物理因素等等对于疾病康复的影响。整体护理的观念核心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病人的最佳护理方案。护士已经不单单是护理技术的操作者,更是拥有着丰富的文化知识的病人健康指导者。这些都要求我们的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的合理化,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2优化课程设置
3.2.1课程设置合理
在明确了教育目标后,进一步要做的就是合理的规划人文课程的设置,形成核心体系,与医学类课程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在我国,医学类的院校大多不是综合性的大学,而是独立的医学类院校,护理专业在医学类院校中也属于比较新的专业。所以在医学类院校固有的课程设置里往往会忽略人文课程的设置。即使有设置一些人文类的课程,但是往往表现为与专业课程的协调性比较差、课程结构随意性比较大、课时数少、课程体系整体失衡的现象比较严重。面对这种现状,要结合自身医学院校的特点和护理专业的特色,文化类课程的老师和医学类专业课的老师一起来合理的规划护理专业人文课程的培养方案和设计。使得人文课程设置与医学专业类课程紧密结合,互相影响。注重将人文课程与原有的医学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加强学科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有机联系,构建一个统一的跨学科的课程体系。
3.2.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老师的讲解使他们更清晰理解人文学科与今后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的联系,让他们认识到人文课程的设置不是增加他们的负担,而是为了日后他们能更好的做好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设置护理专业人文类课程时,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有的放矢的开设人文类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讲座及相关活动鼓励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开设“护理应用文写作”、“护士人文修养”等必修课程。开设“文学欣赏”、“社会心理学”等选修课程;开展社交礼仪、心理健康、演讲与口才等讲座;以及合唱、话剧等社团组织,让学生参与进来拓宽他们的人文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学校的人文教育还应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如:营造学校浓厚的人文环境,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为学生进行人文学术类的讲座等等。
3.2.3加强师资培训
文题是概括文章性质和内容的重要标志,是最先提供给读者的直接信息。
文题与内容要相符,应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读者常是以文题为主要依据来判断论文的阅读价值,故文题要概括、简练、准确、新颖:
1.概括:即用简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内容,体现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对全文的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引人入胜,便于记忆。
2.简练:就是要简短、精练,一般以不超过20个字宜,切忌冗长繁杂,用词要字斟句酌,可用可不用的字应尽量免用。如"妥拉苏林局部皮下浸润注射消除输液引起的局部肿胀的观察",共26个字,改为"妥拉苏林局部注射消除输液外渗肿胀的观察",19个字已可表达文章主题。
题目的文字一般不用简称或外文缩写,必须用时也只能选用公认和常用名称。文题尽量不用标点符号,如有必要设副标题,可用破折号与正题分开,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附150例病例分析"。
3.准确:就是要用词准确,正确反映论文的主题与内容,避免出现文题不符的情况。如"临床输注过程中的空气污染及其对策",作为文题不准确。因为1)"空气污染"并非输注过程中的";2)"对策"应该是防止或减少污染的对策,其中"及其"欠妥。如改为"静脉输注环境的空气 污染 即及其预防"则能正确反映论文的主题。
4.新颖:题目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落俗套,避免与已有文献的题目雷同。
二、作者署名和单位
题目下面要写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便于编辑、读者于作者联系或咨询,也是对文章内容负责的表现。
1.署名作者的条件:一般包括下列人员:
1)课题的提出者及设计者;
2)课题研究的主要执行者;
3)进行资料收集及统计处理的人员;
4)论文的主要撰写和修改者;
5)对论文主要内容能承担全部责任,并能给予全面解释和答辩的人员。
2.署名注意事项:
1)署名顺序按参加研究工作的多少和实际贡献大小排列,而不能以职务高低、资历长短排列。第一作者应是研究工作的构思、设计、执行和论文主要撰写者。
2)每位作者姓名之间要空一格,但不需加任何标点符号。
3)署名必须用真名,不得用化名、笔名和假名。
4)前,若参加研究者已调往其他单位,可在署名末尾右上角加注符号,在页脚注中说明。
三、摘要
即文章的内容提要,是用最扼要的文字概括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步骤与方法、主要发现及结论,着重说明研究工作的创新和发现,使读者概略了解全文内容,以决定是否有阅读全文的必要。。摘要不列图或表,不引用文献,一般在正文之前,大约200-300字为宜。摘要一般在署名之下,正文之前,书写时"摘要"二子顶格写,空两格后接摘要内容。
四、关键词
是最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目的是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主题,利于人们在检索中迅速查到文献。每篇文章可选3-5个关键词,可从文题、摘要、正文别是文中小标题中选择,也可参照美国"Index Medicus"及198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翻译的"医学主题词注解字顺表"和中国科技情报所及北京图书馆主编的"汉语主题词表"。关键词一般不用缩写词,在提要之下,顶格写"关键词",空两格后依次列出,之间可用分号隔开,最末一词不加标点。
五、正文
正文是文章的主题部分,一般分为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4个部分。
(一)前言
又称导言、引言或序言,主要介绍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及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等。前言不宜过长,避免作自我评价和过多引用文献,点明主题即可。
(二)材料与方法
临床研究的论文可用"临床资料"、"对象与方法"、"病例资料"等。应详细说明研究对象和采用的方法,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条件、来源及数量、抽样方法、研究步骤、观察指标、选用的仪器或研究工具、资料整理与统计学处理方法等,都要交代清楚。目的是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具体内容,便于对研究进行评价和验证。
(三)结果
结果是论文的关键部分,是作者论述本研究的价值和讨论观点的依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和收集的数据,经过科学的整理归纳和精确的统计学处理后,按照逻辑顺序,用文字、统计图或表格的形式报告出来,图和表不宜过多,能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就不必用图表,图或表能更清楚表达者,则应压缩文字。必须注意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要详细叙述新的发现和正面的、阳性的结果,也要如实叙述反面的、阴的结果,作出客观的分析与报道。
(四)讨论
讨论是论文的精华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和价值。讨论是结果的逻辑延伸,对结果进行阐释、分析、论证和评价,从感性认识上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讨论部分的写法不一,一般内容可包括:本研究的原理和概念;所的结果的分析和评价;结果的含义和事物的内在联系;从结果因出的推理和结论;指出结果和结论的理论意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今后要解决的问题与展望及该项研究的不足之处或出现的误差等问题。讨论部分注意与本文的结果紧密联系,同时分析过程最好多结合理论。还可把研究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的异同处进行比较,从不同角度分析,提出新的观点和概念,以充实作者的论点。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科研论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论文最后列出本次研究工作所参考过的主要文献目录,目的在于表明论文的科学依据与历史背景;反映出作者对他人成果的尊重;为读者进一步查阅和探索有关问题,了解文献的详细内容提供线索。
进入21世纪,国家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等人才,各高等院校都将提升教育质量,把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有的医学院校从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人手,探索性的进行尝试,设立了专门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训练计划,有的院校设立了专门的学生科研基金,使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但是从整体上看来,护理专业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比例及科研活动的层次比同等类型的医学生低许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学校方面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
1.1学校方面的原因①学校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不够重视,认为护理专业学生重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②学生科研经费投入甚少以及在科研立项中比例倾向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有的院校到目前仍没有设立专项的自助基金;③学校对学生科研工作缺乏有效的评价和鼓励机制,没有科研学分的要求;④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合适的科研条件和环境;⑤学校科研、学术氛围不浓厚,缺少经常性的面向学生的学术活动,导致学生科研意识模糊。
1.2学生方面的原因①学生科研意识不强,认为护理专业学生参与科研的意义不大,因而导致参与科研的人数比例偏低;②低年级学生缺乏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难以参与到较大的科研项目,高年级学生又要完成临床实习任务和就业考研任务,时间精力不够,很难专心投入科研工作;③部分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不利于参加到有关的科研小组,从而影响介入科研工作。
2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利于学生更深理解理论知识护理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感到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抽象,不知道理论知识与实际如何结合。若在校期间能够参与到实际的科研中,利用理论知识去探讨和分析实践中的问题,这样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就比较具体也更深刻。
2.3利于学生就业选择高校扩招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也面临激烈的竞争。高等学校的师资、大中型医院的护理人才需求层次较高,在选择人才时那些有科研经历、有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被选择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2.4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科研是一项严肃的活动,研究者必须具备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参加科研的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亲身体会,并逐渐培养这种精神。同时科研活动的参与利于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这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3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途径
3.1改革课程体系,开设学术讲座构建创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目的在于克服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专业口径过窄、课程体系死板、满足于将现有的知识灌输式传授给学生的传统教学方式。开设学术讲座,将学科前沿知识、边缘学科的交叉内容、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难点问题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一些选修课也可以择其精华,以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这样可以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用于科研活动。
3.2加强实践环节护理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习的不同阶段进入临床。通过反复的观察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为进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3.3不断提升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是影响学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强、科研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对合格的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
3.4建立完善学生科研机构,保证学生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学校从管理机构上设立学生科研机构,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有科研经验的教师组织科研小组,吸纳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及早进入科研活动,指导学生申报各种科研项目。在校级科研项目的立项中向护理专业相应倾斜。
总之,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是21世纪护理高等教育事业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护理人才作出贡献。
2.2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大学期间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是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在大学期间如果没有对科学知识的执著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创新就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科研精神的教育也是创新教育。在从事科研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在不断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挖掘出新的理论知识,使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更加完善和系统,加速了学生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知识简单型向能力创新型的转化。
(1)注射胰岛素前未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皮肤状况,如皮下脂肪厚度、有无皮肤硬结、瘢痕等;不知道根据脂肪厚度决定进针深度及角度;不知道如何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导致胰岛素吸收受影响,造成血糖波动。
(2)对胰岛素储存知识不了解,存在开启后的胰岛素笔芯未拔掉针头放置在冰箱内,以及注射前胰岛素未复温等现象。(10)用普通注射器抽取笔芯胰岛素,发生浓度换算错误,导致注射剂量错误。
(3)新笔芯初次使用时不知道排气;注射胰岛素后立即拔除针头或注射完毕后针头停留时间<10s,导致发生胰岛素漏液现象,从而使胰岛素注射剂量不准确。
(4)预混胰岛素注射前未混匀或未充分混匀,导致患者血糖波动。
(5)护士给患者注射胰岛素后,由于工作繁忙不能按时巡视病房提醒患者按时适量进餐,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或未能及时发现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
(6)患者住院期间自己注射胰岛素,不按照流程规范注射,造成注射部位皮肤异常、血糖波动等情况发生。
(7)病房对应用胰岛素患者管理松懈,患者住院期间随意外出或注射胰岛素后外出进餐,有院外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8)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笔针头,此现象多发生在住院患者自行注射时,重复使用的注射笔针头可导致疼痛、断针、感染、针头阻塞及皮下硬结形成等危害的发生。
(9)老年糖尿病患者记忆力差、依从性差从而漏注胰岛素;患者外出检查迟归,护士工作繁忙或交班疏漏而发生胰岛素漏注;少数由家属送餐不按时,造成胰岛素注射时间没有规律等。
2风险管理对策
(1)提高对胰岛素注射知识和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对非专科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胰岛素相关知识及注射技能的培训,要求护士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胰岛素的规格剂型、作用时间、副作用、应用注意事项、储存方法、低血糖症状及处理等。规范胰岛素注射技术,以确保胰岛素正确发挥作用。
(2)加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加强胰岛素应用管理,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标识醒目,设定胰岛素使用登记本,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用药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培训,强化高危药品风险意识,使护理人员熟悉胰岛素用药的潜在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规范胰岛素储存。开启后的胰岛素在室温下低于25℃环境中放置;备用胰岛素按先近期后远期顺序放置在2~8℃冰箱内冷藏;使用中的胰岛素笔勿在冰箱中存放;新开启的胰岛素应在注射前30min从冰箱中取出复温。
(4)制定和完善胰岛素注射操作流程。在胰岛素应用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悉各种胰岛素注射器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建立严格的执行、监督、考核体系。
(5)加强住院患者管理。对应用胰岛素的患者进行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在院内做检查时要随身携带甜食和糖尿病急救卡,住院期间杜绝患者请假外出。
(6)加强胰岛素注射器具的管理。杜绝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笔针头的现象,对正在使用的胰岛素注射笔由病房护士统一保管,在笔身上标注患者的姓名、床号,方便使用时核对,避免发生错用。
(7)加强细节管理。在工作中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细致化管理,要求护士在每餐注射胰岛素前应询问患者是否已准备好饮食,注射后提醒患者按时适量进餐。并了解患者胰岛素注射后进食情况,尤其关注老年患者。制定胰岛素注射记录本,班班交接,避免胰岛素漏注。护士要加强护理巡视,及时发现患者低血糖并能采取正确处理措施。
(8)做好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规范注射胰岛素的重要性、注射胰岛素的相关注意事项、低血糖的危害及如何预防等,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积极配合治疗。并督促患者严格遵守饮食计划,按时定量进餐,说明规律注射及定时定量进餐的必要性,让患者了解所应用的胰岛素剂型、起效和达峰、作用持续时间等。掌握注射时间、运动、饮食和血糖的关系,告知患者胰岛素用药的潜在风险;讲解如何识别低血糖,等候进餐期间避免进行体力活动,如有不适症状,及时按铃呼叫护士检测血糖。
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录入、整理,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指标的均数、满分比、变异系数、协调系数等结果及各指标的权重。
2结果
2.1专家的一般资料本研究19位专家年龄为37~56岁,平均(46.42±5.08)岁;工作年限为13~40年,平均(24.47±7.19)年,专家具体情况见表1。
2.2专家的积极性专家的积极性用问卷的回收率表示[5],本研究共发出两轮问卷,第一轮、第二轮回收率分别为95.0%、100.0%,说明专家的积极性高,见表2。
2.3专家意见的权威程度专家的权威系数由专家的判断依据系数和熟悉程度系数决定,为判断依据系数与熟悉程度系数的算数平均值[5]。本研究专家的判断依据系数、熟悉程度系数、权威系数分别为0.89、0.88、0.89,均大于0.7,表明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
2.4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表示,变异系数越小,表示专家意见越一致,整个指标变异系数范围为0~0.22,均小于0.25。协调系数用肯德尔(Kendall)协调系数W表示,W的取值范围为0~1,W越大,表示协调程度越好[5]。各级协调系数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W值分别为0.129、0.213、0.211,经卡方检验计算出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对全部指标的认同程度较高,结果可取。
2.5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指标重要性赋值的均数、满分比、标准差来表示。重要性赋值均数、满分比越大,标准差越小,表明指标越重要。专家咨询结果显示,整个指标重要性赋值的均数范围为3.95~5.00,均大于3.5,满分比范围为21%~100%,均大于20%,标准差范围为0~0.93之间,除个别项目外,差异较小,说明专家意见集中。详见表4。2.6专家咨询的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最终建立起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56个的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见表4。
3讨论
3.1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专科护士培训是以后护理事业发展的重点[6]。近几年,随着专科护理的发展,各专科领域都已展开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其中我国急诊、ICU等领域对核心能力的研究比较成熟,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虽然肿瘤领域也已进行核心能力的研究,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旨在为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水平的评估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测评工具,以便更好地了解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肿瘤专科护士培训项目调整培训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指导护理管理者基于能力进行管理;肿瘤专科护士通过自评,可以明确自身能力水平,激发潜能,不断提升自身及专业能力水平,进而推动我国肿瘤护理事业的发展。
3.2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专家的选取关系着研究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本研究在专家的选取过程中,本着权威性、代表性、连续性、专业性的原则,选取来自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等领域并且能持续参加本研究的两轮咨询的护理专家,这些专家在相关领域中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从本研究得出的结果:两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0%、100.0%,表明专家积极性高。专家的判断依据系数、熟悉程度系数、权威系数分别为0.89、0.88、0.89,均大于0.7,表明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两轮指标的W值分别为0.129、0.213、0.211,经卡方检验计算出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对全部指标的认同程度较高,这些研究结果均表示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3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本研究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最终建立了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①在评价体系中权重值居于首位的是临床实践能力(0.4111),由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三部分组成。它是肿瘤专科护士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是肿瘤专科护士工作中的重要职责,直接影响着整个护理工作的质量。②居于第二位的是沟通协调能力(0.2091),包括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自我调适能力三部分。护士作为临床实践者,教育咨询者,协调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才能提高患者护理服务质量[8],同时要学会自我调适,减少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③位于第三位的是评判性思维能力(0.1624),包括评估能力、决策能力和评价能力三部分,是进行一切护理活动的基础,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它对护理教育及科研和临床护理工作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要对护理活动和患者病情进行及时评估,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还要对护理行为进行有效的评价,以不断提升护理质量。④位于第四位的是专业发展能力(0.1246),包括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三部分,肿瘤专科护士作为肿瘤护理的中坚力量,要不断地丰富自己,在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关注及学瘤护理领域的新技术、新动态,以促使肿瘤护理事业不断发展与壮大。⑤位于最后的是管理能力(0.0928),包括业务指导能力和病区管理能力两部分。所有肿瘤专科护士都承担着多种形式的管理责任,包括业务信息管理和病房人、财、物管理等。肿瘤专科护士是一个团队,要求护士既能够为患者及其他医护人员提供相关的业务知识,同时也能做好所负责的病区日常事务管理,以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4结论
在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下,教师时常依据本人特长或喜好,随意选择授课内容,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陈旧、重复、繁琐,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体育课教学未能根据护理专业特点,突出为专业服务的作用,缺乏针对专业的专门性和补偿性身体训练;对体育课教学重视不够,忽视对体育教学的投入,落后陈旧的体育设施不能与教学相配套,一些时尚体育项目难开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护理专业体育课教学改革思路
1.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终身体育”是指在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能力和习惯为主的一种体育思想。它已成为一种有影响的世界教育思潮。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和健康,而是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提高自我健身能力、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达到终生受益的目的放在首位,实现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接轨。
2.体育课教学与职业发展契合
(1)体育教学应强化护理专业学生从事护理工作所具备的身体素质。各种职业需要强健的体魄支撑,职业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体能的竞争。护理专业工作强度大,要求手疾眼快、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中常处于站立,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教学中可采用健身跑、爬楼梯、仰卧起坐、跳绳、游戏、球类、轮滑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
(2)体育教学应传授康复体育知识,使护理专业学生具有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能力。体育教师要与专业教师深度沟通、协作,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康复医疗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开展保健体育、健身运动、健身运动处方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保健体育的手段和方法,科学地指导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康复理疗。实际教学中,可由医学专业教师负责康复基础知识传授,体育教师承担医疗体操、运动处方的训练。比如腰椎间盘突出,专业教师讲授病因机理,体育教师担任康复医疗体操训练部分,使学生掌握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技巧和能力。
(3)体育课教学应注重对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医学要求护理者往往承担着多重角色,因而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体育教学中要通过耐力跑、拔河、接力赛、游戏等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稳定乐观的情感、积极健康的心态、朴素自然的竞争意识、友善亲和的沟通能力、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坚贞顽强的意志品质。
(4)体育课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对学生仪表、仪态、礼仪及气质的培养。护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其仪表、仪态、礼仪及气质都会对病人和家属产生作用。一句真诚的问候、一张恬静的笑脸、一种文雅健康的姿态、一个优雅端庄的举止,会让患者感到舒心和愉悦。教学中通过形体训练,规范各种姿态,使学生完善形象,升华气质。通过对胸部、肩部、腿部等部位反复锻炼,形成健康体质和优雅体态。采用芭蕾把杆动作训练有助于塑造优美体态,给人以朝气蓬勃,举止高雅大方,焕发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感觉。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