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计算机操作论文范文

计算机操作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计算机操作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计算机操作论文

第1篇

关键字: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语言、软件开发

自软件开发到现在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了,在整个软件发展历史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为了更好的理解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并了解她的今天,这里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她的昨天。

我们将悠久的计算机软件历史分成三个阶段:

开创阶段:1955年到1965年

稳定阶段:1965年到1985年

发展阶段:1985年到现在

开创阶段

计算机在1946年出现时,占地2百余平方米,用电数千瓦,价值百万美元,而运行速度只有每秒千次,但它却为破译密码和武器弹道运算立了大功。六十年代大型计算机已发展到每秒百万次以上,能够进行快速复杂的计算,随着科研、金融和政府部门的需要而逐步形成了较大的计算机市场。

而计算机软件历史真正开始是在美国和欧洲的实验室里,大多数研究结果也产生于实验室。它们多数来自于学术界,其余产生于政府和私人公司。

在1955年到1965年这个期间,运算速度越来越快、价格越来越便宜的新计算机不断涌现,软件工作人员就需要不断针对不同计算机写出新的软件。这种变化速度令软件人员应接不暇。

在此阶段,计算机硬件向着专门用途发展,科学与商业领域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机器硬件。商业计算机具有变字长的特性,即有“清字标记”和“置字标记”,指令集为十进制。而科学计算机使用的是固定字长,当时定36位为一个字,而不是采用二进制计算。这种不同用途的机器使用不同字长,这给编程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

频繁重写相同的软件触发了另一思想——软件移植,工业界中的软件研究人员试图将一台机器上汇编语言自动移植到另一台,但是却失败了。原因是60%或80%代码较容易移植,而余下的40%或20%必须人工移植,又是较复杂的代码,因此非常困难。多年来仍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直到高级语言的产生。最早的FORTRAN语言在五十年代中期诞生的,五十年代后期出现了第一版COBOL语言,而ALGOL语言产生于六十年代早期。当时,高级语言不能被编制人员所接受,他们认为真正的编程人员应当使用汇编语言。

之后,软件业从计算机工业中独立出来,成为一枝新秀。那时,硬件厂商开放了他们的系统软件(由于没有这种开放,不能进一步推销他们的产品),有几个公司开始提供定制软件的服务,然而那时没有专门经销软件的公司。由于软件免费,用户相互赠送,使软件不断重用与推广,并鼓励共享软件的发展。例如,IBM科学用户组织SHARE提供了软件重用的目录清单,包含了三角函数分类和合并计算的多个数学程序,并对进入了SHARE目录中的软件产品,能给予此领域的最高荣誉。

60年代初期,学术上还没有计算学科、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系统,然而却在实践中产生了以后称为“软件工程”的萌芽。软件工作者开始学习模块编程的方法,并涵盖了基本数据结构有关的子程序,从而使其易访问。现在,人们称为数据提取,并进一步拓宽到面向目标,但是那时的软件人员就已经意识到它的思想与价值。

此阶段,曾经出现过软件危机。即软件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无法控制,软件开发完成的时间无法确定,软件的可靠性等等。例如,1962年7月22日美国飞往金星的火箭控制系统中的指令,DO5I=1,3误写成DO5I=1.3,使火箭偏离轨道,被迫炸毁。

此阶段是激动人心的年代,随着计算机硬件以令人生畏和惊奇的快节奏发展,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业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从计算机业中独立出来。

稳定阶段

这期间,出现了IBM等计算机大公司,是大型机硬件导向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此时计算机成为专业人员使用的专门设备,普通老百姓用不了,也用不起。年产量不足数万台,市场有限,这样IBM360计算机将软件工业带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IBM360采用了系列机的思想,开创了CISC时代(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目的能使指令系统兼容。新型机或高档机的指令系统在原有机型上只能扩充而不能减少任何一条指令,以达到软件兼容的目的,这样就导致日趋庞大的指令系统使计算机硬件的研制周期变长、运行速度慢、可靠性差、难以调试和维护。为了改进,提出了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技术。RISC技术使指令数量大大减少,再加上一些其他措施(如指令系统面向寄存器,使数据能直接存储),从而大大减少指令执行所需要的周期数,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同时IBM360机为软件领域带来了重要发展。它使科学与商业应用合二为一,且同时使用十进制和二进制两种算法,它不再有讨厌的变字长。

随后,又产生了笨重的工作控制语言(JCL),使程序员只要把卡片塞进读卡机,然后按“启动”就可以运行程序。JCL要求用全新的语言编写程序,它能告诉计算机和操作系统按人的需求做相应工作。JCL太繁琐,这也许因为它包括了科学和商务所需的一切服务功能。然而JCL是360机上最不受欢迎的程序语言。

随着360机汇集科学和商务应用在一台计算机上,IBM也希望将所有的计算机语言合成一种语言。PL/1就这样诞生了,它不仅包含科学计算FORTARN和商务计算COBOL语言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新生语言ALGOL的功能。

除了IBM360带来的软件发展外,在稳定阶段,形成了软件的独立经销。几个敢于冒险的软件商开始销售他们的软件产品。这在当时极其不易,因为硬件厂商为阻碍软件发展,防止软件分离以形成独立行业,故意将软件的价格压得很低,无利润可赚。随着软件领域的稳定发展和新软件产品的问世,它们逐渐成为公司和市场的商品,价值连城。软件维护与更新也成为一项日益重要的工作。从而形成了计算机软件市场经济。

稳定阶段中开始出现了计算机学科的学术讨论。第一个计算机科学程序在六十年代晚期奠基,不久以后又编制了第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程序。当时计算机软件工程还没有从计算机学科中分离出来,直到微型计算机年代才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尽管当时没有形成学科,然而软件工程研究一直在进行,重点聚集在计算机语言的问题上。

在此阶段,一些计算机科学家大力宣传他们引入的新思想。人工智能就是第一个竭力宣扬的学科,即称之为“有知觉”的机器,可以模仿人类大脑的功能,并期望代替人类大脑去做任何事情。

随后又出现了“控制领域”的议题。反控制反垄断的战斗打响了,美国司法部门IBM公司,声称它发展太快,且正在垄断计算机行业。当时,许多人将硬件工业比喻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里IBM是白雪公主,其他计算机硬件小公司是七个小矮人。例如RGA、GE和Xeroe等等公司。这些小公司逐渐萎缩,直到从计算机行业中消失。标准化组织也成为当时反控制反垄断的急先锋。它坚持只有统一计算机标准,各个公司才能参与并达到公平竞争。

同时,软件商与硬件商也开始竞争。硬件商努力保持软件的低价,以阻碍软件行业的形成。但是无论怎样阻挡,总有一些软件商脱颖而出,成为胜利的娇娇者。

此阶段由于计算机硬件变化节奏缓慢一些,属于较平稳的年代,计算机软件随着平稳发展,并确立软件在市场的重要地位,成为商品并逐渐变得被人们理解和接收。

发展阶段

此阶段是再一次激动人心年代,计算机已经普及和无处不有,同时软件业在计算机行业成为不可缺少部分并取得了辉煌胜利。

这个阶段是软件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因为PC机和工作站以半年更新一代的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势不可挡地入侵小型机、中型机甚至大型机领域,从而使计算机无处不在,计算机走出了象牙塔,走进了平常百姓家庭,走进了普通人办公室。在家里、办公室、银行、邮局等生活工作的周围,处处可见计算机的应用业绩,普及流行速度极快,蓬勃向前。

过去存在的大量问题被解决了。老的JCL问题已经由友好用户、友好程序界面解决。图形用户界面(GUI)普及与流行,业已成为八十年代计算机领域最伟大的功绩。以前的FORTRAN和COBOL语言都没能解决用户界面的友好问题,而可视化软件编程才改变了这一现状。

由于VLSI的迅速发展,RISC的控制器又很简单,这就使RISC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CISC控制器需占芯片面积50%以上,而RISC的控制器仅占6-10%,这使RISC芯片具有极高的性能。到九十年代RISC技术被引入了到PC机内,使同样功能的计算机成本只有CISC的一半不到。随着VLSI进一步发展,已使巨型机上使用的并行处理技术能融入到RISC中。一方面采用新材料、新工艺,进一步提高主频,另一方面采用了超级流水线技术、并行流水线技术和超长指令字VLIM技术,极大地提高了RISC芯片的并行处理能力,使RISC进入了具有划时代的时期。

软件作用和价值牢固地树立起来了。人工智能、知识工程、专家系统以及神经网络领域的研究得以发展与深化。软件市场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快的速度增长,在美国犹他州已出现以软件为主的第二高技术产业区。目前软件的发展速度已超过硬件产业,占信息产业的主导地位。美国垄断世界软件市场的格局,一时很难发生变化。微软公司软件巨头比尔.盖茨在五年前已成为美国首富,现在又是世界首富。随着市场分割,过去反控制反垄断的竞争也被分解了。IBM公司成为大型机之首;Intel公司是计算机芯片之王,也可以称为计算机硬件之王;Microsoft公司成为微机软件之冠。但是希望成为大型机软件之王的竞争仍然在继续。

软件特性体现为:软件进入结构化生产时期,以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结构化评审,结构化程序设计以及结构化测试为特征;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软件生产进入以过程为中心的开发阶段;从1995年开始,逐步进入以软件过程,面向对象和构件重用等技术为基础的软件工业化生产时代。

此阶段软件业绩为:

1)软件重用技术

软件重用的目的是使非结构化、非标准化程序变为结构化、标准化,并形成大量能重用的计算机构件和模块。软件重用技术使软件的开发基本上变成了搭积木,把需要的对象和功能模块拼起来即可。它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减少了重复开发。这种技术可以应用在数据库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上,MicrosoftAccess等软件均采用此软件技术,它们集成了大量应用的基本构件和模块便于重用。

只有可维护性软件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重用,而重用部分越多,维护成本越低,效率就越高。不可维护性到可维护性软件的重构是维护方法学的关键。最大限度地重用现存软件是软件维护方法学的重要思想原则。可重用是可维护性的基本属性和最大特征。

就软件重用而言,可有四个层次的重用:

(1)开发过程重用

主要指开发规范、开发方法及工具、软件标准等的重用,也称为开发支持环境重用。

(2)软件构件重用

这里软件构件指文档、程序及数据。应该将软件构件可重用性作为主要设计指导思想。

(3)用户业务知识重用

用户现存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特定专业领域的需求特征等知识的重用。

(4)市场知识重用

应用领域标准、行业标准、市场规律知识的重用。

2)面向对象技术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快,对应用软件不断提出新的功能要求,这就使以功能为基础的软件体系改动较大,甚至推倒重来。八十年代末发现,使用面向对象技术能极大的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而且它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点,例如提高软件开发率,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等。面向对象技术获得了极大欢迎,终于成为九十年代软件界最大的热点。随着发展,面向对象技术形成了OOP(面向对象编程)、OOD(面向对象设计)、OOA(面向对象分析),成为完整的软件开发方法学。

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抽象到问题空间就称为对象。在面向对象技术中,对象被定义为“对一组信息和在其上的操作”,其中的信息就是数据,它反映的是对象的属性状态,操作则是对对象的处理。面向对象系统就是由对象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中所有对象的状态共同构成系统的状态,对象总是从一个初始状态出发,在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改变着自身的状态。一个对象请求另一个对象执行某一处理或回答某些信息的要求称为“消息”,对象与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消息来实现的。

面向对象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软件的可维护性好。

3)集成工具与CASE技术

今天,已将过去单个的工具集成在一个系统中,用于软件开发,形成了集成工具。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字处理工具,它只有一个工具菜单,但是却包含拼写检查、语法检查、词库和字词计数等功能。我们期待用于软件开发的系统收集了所有必需的工具,它必须支持文本和图像,也含有相关的数据库,能自动移植并进行计算机低层设计等。编程系统不仅含有编译程序,还应该支持编辑、调试与测试,最好能支持程序建立并在建立过程中检测它们的结构。

而CASE技术,即称谓“支持软件工程方法学的计算机辅助手段”。它为实现从软件工程诞生起就面临着如何组织人员进行集体作业和如何逐步代替人进行编程的两大任务。而且首先是解决前者———确定有次序、有效率、科学的工程作业方法,然后才能一步步用计算机取代各工程阶段的人工编程。软件工程的最终目的就在于软件自动化。

CASE技术有两个突出特点,使开发支持工具与开发方法学统一和结合起来,通过实现分析、设计、程序开发与维护的自动化,提高整个软件开发工程的效率。如果方法驱动器理论得以实现,软件自动化将成为现实。尽管目前真正实现的还仅限于方法指导系统,但CASE的迅速发展仍超出了辅助软件工程的范围。

综上所述,CASE的发展有待于软件工程方法的发展。它不仅给传统软件工程方法以新生,也推动着各种软件工程方法的演变、合并和淘汰,为新软件工程方法理论实用化开辟着道路。所以今后的软件工程应是“方法学+CASE技术”,两者共同协助开发人员控制和管理软件。当方法驱动器理论变为现实后,CASE与软件自动化可能会变成同义词。虽然今天的软件自动化尚不完全,但为了区别传统软件工程,我们以更明确的CASE软件工程概念来表述CASE与软件工程方法学的结合。

4)图形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一般是由菜单窗口和对话框等元素构成,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使用软件交互过程的环境,它提高了软件的使用效率,灵活便捷,并且易于修改维护程序,充分体现了“所见即所得”图形界面的现代软件设计风格,使用户能以简单自然的方式与软件系统交流信息;提供对键盘及鼠标两种输入设备的双重支持;引导用户正确、快速、方便地使用软件系统;易学易懂,尽可能地减少用户必须记忆的信息。

八十年代图形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图形软件工具,例如,X-Windows、MicrosoftWindows和MacintoshWindows都是建立在图形用户界面的技术上,他们提供了图形交互所需的各种手段与方法。

AutoCAD是又一个优秀的图形软件工具。它提供了图形显示控制、图形编辑和存储以及三维绘图、三维动态显示、阴影与透视等功能。随着图形用户界面的成功,不少高级语言也增加了图形功能,使这种可视化编程日益广泛与流行。

5)多媒体技术

它是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话题,也是计算机科学在九十年代的一个热点。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图象集成在一起的技术。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原理、多媒体数据库、多媒体通信和多媒体表现技术等等。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图像、图形、声音、文字等集成一体,再按1比10或1比30压缩比进行图象数据压缩,最后以高质量再现给用户。

由于多媒体技术提供了更多的交互手段,给人以更多的方便,所以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电视、电子游戏、电子报刊、电视会议等等。正因为如此,多媒体技术不仅是计算机科学的热点,而且也是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生活许多领域的热点。

然而在整个计算机发展历史过程中,软件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相对于微处理器芯片和内存设备而言,计算机软件只是在不断发展而没有进行大的改革。例如,编程人员都知道,自从第一台IBM和第一个Intel电子芯片问世以来,硬件结构的软件部分──指令集和中断结构就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在程序设计语言中也没有大的变革,现在用得最多的语言仍然是十五年前C和C++,甚至是四十年前的FORTRAN和COBOL语言。第四代语言并没有达到某些人预先声称“无需程序员的编程”的功能。整个软件领域发展限制在一个应用领域──数据库上。

不过也有一些希望的象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项新的技术,前景看好,它以一种完全不同方法来构造软件;客户/服务器技术和Internet/Intranet技术,它们大大地推动了软件行业的改革。Internet的TCP/IP协议使成千上万个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能相互通信,使得网络访问容易,浏览众多的数据库和站点信息,从而产生了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谈起计算机软件的现代历史,Internet/Intranet将作为人-机通信原理的里程碑,而WWW、HTML、VRM和Java将是这个里程碑的组成部分。

软件行业的成功,尤其是1995年以来的迅速崛起的Internet/Intranet技术为主的网络软件以及数据库挖掘、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软件,为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世纪将是一个更全面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普及与使用将会更广更宽,从而对计算机软件的需求更高,本世纪的成果与经验,将带入下一世纪,并不断被软件人员发展、完善,以适应新世纪人类的需要,并发扬光大。

第2篇

初中计算机课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所以,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的质量。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实践操作。换句话说,初中计算机课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初中生本来注意力就很难集中,如果在计算机课堂采取理论讲授的方法,很容易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出现游离课堂的现象。而直观的教学,能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自然也就会吸引他们的兴趣。如学习Word的相关知识时,对于保存文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和自己一起来操作。首先打开一个Word,然后完成打字任务“班级我最酷,这是要保存的文档”,然后按下ctrl+s或者直接点击左上部的保存按钮,把保存的路径改为桌面,文档的名称改成自己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项操作技能,要比纯粹的理论讲授效果来得快。

二、明确课堂要求,开展任务模式授课

对于初中生来说,规定一定的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授课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初中计算机课堂开展任务驱动法授课,首先要明确任务,设定任务。在任务的设定中,要依据学习内容和学情而定,把教学目标内化到任务中去,能有效地把总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这样能让学生明白任务的内容,也会提高完成任务的成功率。如在搜索某一个文档的时候,任务就是把规定的归档放在桌面上。对于这个任务,首先分解成以下几个任务:找到搜索功能、输入查找的文档名称、复制查到的文件、粘贴在桌面上,这样一步一步分解和完成任务,学生就会很清楚做什么和怎么做了。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者和引导者。所以,在任务的完成中需要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结合老师的引导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又能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三、寓教于乐,开展游戏教学

第3篇

1加强技能操作,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对于操作技能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兴趣是学生学好计算机教学计算机课程最重要的推动力。计算机是一门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因此加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很多计算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通常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只是一味的对计算机操作步骤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随后在将操作的相关步骤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在这枯燥教学的过程中,只能使得学生被动的获取相关知识。如果计算机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方面出发,就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这样就能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的积极性[1]。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计算机操作的入门知识时,可对学生充分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进程,同时向学生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理念以及硬件组成,并对不同硬件的相关功能进行分析解说,同时为学生展示计算机基本外设的用途和使用效果,这样既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

2实际操作中,融入互动教学

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巧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枯燥乏味地对课本内容进行解读,一切照本宣科,学生的积极性就无从体现。现在很多教师喜欢照着课本内容给学生一次性演示操作步骤,只是在重点环节强调两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大部分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规程,都是经过教师对计算机的讲解而了解的,但当自己操作时,就无法想教师一样操作的得心应手,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得不查阅相关书籍,从而导致的最终结果,学生还是参考书籍的相关步骤来进行操作,这种结果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没有多少帮助。教师可以采取设计问题的方式提升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理解,而具体问题则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设置。举例来说,当学习到处理图画的方法时,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平台,让学生从教材中充分体会到图画变化的效果。当学生对绘图软件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提问,例如让学生用某作绘图件绘画一些图案后,再让学生思考此软件和之前所熟悉的软件之间有什么区别。这样一来,不仅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教师和学生之间也能实现良好互动。

3加强操作技巧培养,重视理论结合实际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对学生进行操作技巧上的培养。理论和实践总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影响的,所以教师应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和培养。教师要想加强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必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手段[2]。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在操作计算机时出现违规操作现象,还能够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理解。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应将理论充分渗透到实际操作当中。举例来说,当学习word软件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解word的理论知识,包括其历史、各窗口的主要功能等,教师先带领学生认识word主要工具和选项的作用。当学生对word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了。在教导学生word的实际操作技巧时,教师可以选择一则带图片的新闻报道,然后让学生用word软件还原这则新闻报道,将相关图片嵌入文字区域中。当学生完成了实际操作后,学生对word软件的理解程度就会得到显著加深。

4在教学评价中,纳入操作技能

教学评价不仅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为充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实际操作的重视,教师有必要将相关操作技能纳入到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标准当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照顾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3]。举例来说,当教师对窗口知识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评价学生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窗口知识的理论基础,还应提升学生对窗口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例如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最大化、最小化及还原窗口的技巧,学生是否学会了关闭窗口的技巧。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评价,不要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纳入评价标准,不仅加强了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操作知识的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重要性的认识。

5结束语

综上,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质量,因此教师也应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这一形势,加强对计算机操作教学重视程度。

作者:高亚玲 单位: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引用:

[1]王晓英,冯珊珊.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教学中操作技能培养[J].西南财经大学,2015,(04):29.

第4篇

1.本科毕业论文实践中的计算机应用现状

1.1 计算机知识储备量不足

目前,各高校都开设有计算机课程,但仍不能满足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的需求。对于本科毕业论文,主要会用到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PPT,Internet文献数据库,以及文献管理软件等。虽然各高校一般都开设有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介绍MicrosoftWindows、Office软件、Internet的使用,但所授内容还不能满足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的需要。在毕业论文写作时,毕业生往往感到Word文档的编排非常的麻烦,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也给指导老师增添了不少指导负担。同样,Excel、PowerPoint、Internet的使用也不尽如人意。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软件知识在已有课程中完全没有涉及,如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等。

1.2 计算机硬件设施不足

计算机资源不足严重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可利用的计算机资源主要有三种:自有计算机,学校计算机,网吧计算机。对自有计算机而言,虽有调查表明大学生电脑的拥有率已达到50%左右,但对于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电脑拥有率依然很低。对学校计算机而言,虽然各学校都建立有计算机房,但相比于庞大的学生群体,学校计算机依然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而且学校计算机主要用于教学使用,学生的使用有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不得不求助于网吧,而网吧一般不安装OFFICE办公软件,更不会安装如AutoCAD这种专业软件,也无法访问学校图书馆数据库。与此同时,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比较集中,往往在一两个月内完成,特别是临近答辩的几天里,几千毕业生需要计算机修订论文,计算机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因而,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常遇到没有计算机可以使用的情况。

1.3 计算机使用缺乏指导

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时,缺乏足够的指导。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大而教师数量增加缓慢,导致师生比偏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几千名学生的教学工作,往往由十多名教师来完成,师生比甚至高达1:250,很难说学生可以充分得到教师的指导在毕业论文进行阶段,也同样遇到师生比过高的问题,经常遇到一个老师同时指导十几名学生的现象,教师指导任务重,很难保证指导质量。

2.本科毕业论文实践中计算机应用需求

2.1 WORD大型文档编排

毕业论文是一种较长的文档,编排难度相对较大般而言,毕业论文字数要求5000字以上,页数一般在10页以上,编排的版式几乎与出版社正规出版的书籍类似。这对于平时很少利用Word软件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需要重新学习Word的编排技巧。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论文排版上的各种问题。

目前,文档编排软件很多,但一般采用Mi-crosoftWord完成.对于Word排版问题,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页面设置;②文字格式的设置;③样式的应用;④分节的设置;⑤页眉页脚的设置;⑥图表的绘制;⑦公式的录入;⑧自动生成目录。

2.2 Excel表、图与统计分析

对于大多数的毕业论文,都会涉及插入图表,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除文科类论文较少涉及图表知识外,理工科、农科、医学等学科的大部分毕业论文,都会涉及图表的制作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图表的制作很是陌生,甚至不知道标准的图表要求是什么,因而做出来的图表不仅不美观,而且也不符合要求。Excel还具有统计分析功能,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准确可靠,但不少同学不知道Excel具有统计学功能,更不会使用。他们往往采用手算的方法来进行统计分析,耗时耗力,而且还容易出错。

图表与统计分析,不仅可以采用Excel,也可以采用更为专业的软件,如Origin制图、Sigmaplot制图、SAS统计分析、SPSS统计分析等,但以Excel更为方便。对于Execl图表与统计,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Excel表格的制作(特别是三线表的制作);②Excel图表的制作;③Excel函数与公式;④Excel统计分析工具。除此之外,也可以介绍Origin、Sigmaplot、SAS、SPSS等软件的使用。

文档演示毕业论文答辩时,_般采用PPT展示其研究课题。答辩过程主要包含两部分,学生陈述和老师提问。学生的自主陈述过程,不仅需要其精彩的陈述,更需要映衬陈述的多媒体展示。目前,大多数学生往往直接将论文内容粘贴到PPT当中,却不知如何精简和美化,结果导致PPT臃肿,条理不清晰,没有层次感。导致这一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缺乏PPT制作的技巧。

对于PPT的制作,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整体结构设计;②页面布局设计;③色彩搭配设计;④演讲内容提炼;⑤媒体元素设置;⑥动态效果设置;⑦播放策略。

2.4 INTERNET文献检索

Internet是获取科技信息非常方便的渠道。毕业论文的实践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他人研究成果的继续。因而在研究之前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文献资料主要分为两种资料:文本资料和电子资料。大部分的研究成果是以期刊论文、会议报告、学位论文等形式最先展示出来的,而这部分资料目前基本都被相关数据库所收录,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阅到所需要的资料。

对于Internet文献检索,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主要中文期刊数据库;②主要英文期刊数据库;③其它类型数据库(如:电子图书、电子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标准、专利等);④检索策略;⑤检索技巧。

2.5 ENDNOTE文献管理

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根据撰写需要,要对参考文献进行插入、移动、删除等各种管理操作。本科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般在20篇左右,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可达100篇以上,对于如此多的文献,如果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非常容易出错。通过专业的文献管理软件,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参考文献进行处理。文献管理类软件有多种,如:医学文献王、风^-express、Endnote、Referencemanager、Notefirst等。不同软件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重点推荐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当然像Notefrst这种推出时间较短的国内免费软件,也有不错的口碑。

以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为例,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①参考文献格式标准;②创建End-note图书馆;③文献信息录入;④Word中使用文献格式模板设置;⑥高级应用。

3.本科毕业论文实践中的计算机应用指导

3.1 加强计算机教育课程建设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引入相关计算机教育内容。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要将Office办公软件引入到课程中,并要达到一定的应用水准。在《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中,可以引入Excel和SAS等软件知识。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可以引入Internet的使用,数据库查询和Endnote软件等知识。在其它专业课程中,凡涉及到计算机内容的,也要尽可能进行上机训练,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3.2 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讲座

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讲解毕业论文实践过程中所使用的软件知识。在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因此,学生可以及时的了解相关知识,并立即加以应用。除了现场的讲座形式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网上学习平台,将学习资源放在网络上,学生可以随时查询相关计算机应用知识。

3.3 加强计算机硬件建设

加大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优化计算机机房管理,提高计算机利用效率。根据学校人数和计算机使用的实际情况,合理投入资金进行计算机房的建设,增加计算机的台套数。其次,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适当延长计算机房的使用时间,提高计算机房的利用效率,减少计算机的非学习性占用。

3.4 加强指导老师的指导职责

制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考核体系,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督促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学校层次要做好毕业论文指导的全面工作,同时要对计算机应用指导工作提出明确统_的要求,学院则有必要对学校的规定做出具体的安排和实施办法。

4.小结

第5篇

在科学技术发展中,计算机技术发展尤为突出。早期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没有实质性开展。教学方式基本上采用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计算机课程,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实践操作中,才能掌握知识应用范围和技能需求。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尤其是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是看重的一项指标,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也至关重要。但现状是大部分毕业生缺乏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不能很好地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我校本科生开设计算机课程按专业不同设置不同,计算机基础(C语言)、计算机基础(VB语言)和计算机基础(VFP数据库)。课程分一学年完成,第一学期教材为张福炎的《大学计算机信息数据教程》和《计算机操作office》,主要涉及信息技术、计算机组成、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数据库和OFFICE操作部分。第二学期为程序设计部分。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和编程基本思想。学生通过考试取得等级考试证书,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掌握这些知识,应用于毕业论文排版、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工作岗位的计算机能力需求。因此,提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容忽视。

 

在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采取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把学到说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培养。促进学生就业,在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学以致用,比如通过论文排版的练习,体现word的相关功能。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性项目,让学生应用能力得到提升,提高就业能力。

 

在培养实施安排上,一是注重计算机常规操作能力培养;二是加强学生的硬件知识和硬件应用能力的培养;三是培养学生文字排版、表格和图形制作、文稿制作的能力;四是加强Internet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教学;五是加强使用计算机的安全意识;六是加强计算机编程能力培养,服务于专业课程学习。为了提高实践培养质量,必须加强实践培养环节。以项目驱动为导向,实现个性化培养。

 

因此制定培养思路如下:

 

1、设计任务。教师在每堂课讲授之前,挑选一个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培养应用能力的任务,比如word学习,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完成毕业生论文排版任务。

 

2、分解任务,形成项目。根据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安排,要将设计好的任务分成独立的阶段性项目。这样可以逐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毕业论文排版可以分解为:论文形成、字体段落、格式刷使用、图文混排、分页分节、页面布局等等。

 

3、严格考核,规范操作。在实践操作部分,要求每一个学生按时完成,鼓励学生创新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性。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进行模底调查方法,为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依据。列举出计算机基础知识,如办公软件WORD的文字排版使用、 EXCEL电子表格的制作、POWERPOINT的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使用等,了解学生熟悉的部分,主要了解学生使用计算机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提高。根据学生调查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

 

对入学新生,先根据自愿原则参加摸底考试,然后再根据结果对学生分层次培养。把基础好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直接进行更高层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把基础差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基础的计算机能力提升,比如熟练的键盘输入,简单的word排版、excel表格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及上网搜索能力培养。这种分层次的培养方法使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也更有主动性和目的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

 

总之,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方式,让学生提前感受计算机应用的方方面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营造师生共同交流,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第6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会计电算化替代传统的手工记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会计的现代化发展。论文参考,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在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地位日趋重要,但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风险,建立约束机制,完善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一、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范围,建立相应制度,实行内部牵制

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以分为基本工作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的工作岗位,一般可以划分为: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的摘要保持相对稳定。各个工作岗位应建立自己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与传统的会计工作一样,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是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建立内部牵制制度。论文参考,管理制度。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系统开发、发展与系统操作;数据维护管理与电算审核;数据录入与审核记账;系统操作与系统档案管理等,应建立一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单位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套具体使用制度,尽量做到专机专用;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增加软件的限制功能。论文参考,管理制度。

二、 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

计算机的设备安全和正常运行是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论文参考,管理制度。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包括:(一)、对计算机所处的环境、温度进行控制;保持设备整洁、定期进行保养、维护等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二)、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防止设备被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进行操作等。(三)、对计算机上机管理应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上机时间安排等。

互联网实现了会计资源的信息共享,但同时也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应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论文参考,管理制度。对计算机软件的管理包括:(一)、加强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非法删除和修改,定期进行备份。(二)、提高网络的安全防范能力,可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认证、授权进入等措施。此外,会计软件还应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

三、 建立健全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等数据。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由专人负责。论文参考,管理制度。(一)、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应包括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使用和归还手续,还应有对所有档案进行定期备份的措施,制定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会计软件一旦受到破坏能够恢复。(二)、采用光盘等介质存储会计帐薄、报表,其保存期限同打印输出的书面形式的会计帐薄、报表。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仍需要打印输出。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持双备份。(三)、手工录入并由计算机打印出的记账凭证上应有录入人员、稽核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四、 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维护根本不懂,对使用系统的会计人员应加强培训,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对有关人员的培训不仅仅是对系统的使用的培训,还包括系统运行后的内部控制制度,凭证流转程序等的培训。掌握会计软件的各种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也是实现电算化安全运行和保障的需要。

第7篇

关键词:基础教学;教学改革;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85-02

作为高等院校基础必修课之一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开设了20年左右,科技的发展与计算机联系日益紧密,基础的办公操作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发展的知识需求,计算思维因此应运而生。如何转变教学思路,调整课程内容,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现状

当前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知识型和技能型教学,关注点是计算机及其通用计算手段的应用,如二进制、微机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等。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未来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则是支持各学科研究创新的新型计算手段,以及应用计算手段进行各学科的研究与创新。[1]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包括教材编写的滞后性。许多高校的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围绕“旧知识”进行教学组织,这也是计算机基础教学备受质疑的问题之一。[2]

此外,学生生源状态不一样,计算机普及程度不同,因此大多数同学都有一定的基础操作,只是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原有的操作知识不足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容易低迷,作为第一学期的先开课程,这种风气如果继续延续,对后续课程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二、改革思路

1.增强基础教学意识,注重品德学风培养

加大理论课程内容的比重,注重基础知识和常识教育,同时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帮助其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真正的基础作用。

此外,作为首批课程,不应该仅仅注意其教学内容上的基础作用,还应该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使学生少走弯路,以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注意将品德教育融于教学中,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2.兼顾学生教学需求,认可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是教学主体,应该“以人为本”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应该考虑学生考级以及今后学习工作需要,和计算机基础水平不均衡的特点,适当安排软件操作内容及学时。

同时认可学生的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及软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飞快,故不应以细节全面作为授课思路,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开发升级目的、基本操作、基本功用演示和应用原则上,起到“领进门”的作用,详细操作提供参考书供学生课后自学。

3.具有教学专业特色,发挥课程教学意义

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应该通过大量的与授课专业相关的实例来说明,以提高学生的共感意识,以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作为必备的研究和开发工具,将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思维真正融入专业教学,使学生理解本门课程的开设目的,是掌握在本专业方向中能够依靠计算机做什么以及与计算机专业人员协作时所必须具有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课程的教学意义。

4.强调素质能力培养,围绕计算思维核心

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锻炼其文献查阅、信息整合、研究分析能力,强调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使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和自我发展。

将计算思维的理解和应用分析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强调各种设计实现中相关计算思维的特点、作用以及思考过程,使学生感性理解什么是计算思维的同时,学会应用计算思维分析解决问题。

三、改革形式

1.授课内容

根据教改思路,结合教学大纲,选择陈国良教授主编的《计算思维导论》作为教材同时,选择夏耘等主编的《计算思维基础》作为参考教材,并将这门课程分成8大专题,课时安排及授课顺序如表1所示。

表1 学时安排表

专题 学时

计算思维基础知识 4

计算机硬件基础 4

算法与编程语言 2

计算机软件理论 2

操作系统 2

计算机网络 4

计算机应用软件 4

计算文化与职业道德 2

第一个专题是计算思维基础。其主要知识点,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和学科的分类和含义,作为大学的首开课程,清楚自己的学习方向,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二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思维和计算思维,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方式方法来思考问题,并列举CAD应用和模拟测试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思维成果在自己专业方向上的具体应用;三是让学生了解计算理论以及计算模型和模式,使学生能够以准确的角度和定位来处理解决计算问题,即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计算思维的设计者而非实现者。

第二个专题是关于计算机硬件。其目的是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及相关硬件的熟悉,信息的二进制表示,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能做什么,以及基本工作过程,以此强调培养数学建模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第三、四、五个专题是关于计算机软件。第三个专题使学生了解需要通过编程语言编写具体算法控制计算机工作,而软件即是其最终表现,以编程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强调需要培养自身的逻辑性、分析性和创新性思维。第四个专题从软件系统组成,常见软件,及软件开发三个方面,讲解软件的作用和开发常识,使学生掌握专业软件开发时所需要具有的计算机知识,以强调系统性、层次性、计划性和协作性思维的必要性。第五个专题针对关键的操作系统软件,从功能设计、管理操作、工作原理角度进行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的同时,理解其运行实质。对于并发、互斥、共享和加锁等关键性技术,引入现实生活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的类比移植思维。

第六个专题讲解网络基本原理,相关软硬件等常识。使学生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相关设置操作,并强调其中的标准化、分布式思维,并根据系统互联网络模型再次强调协作性和层次性思维,以及通过网络安全问题,使学生意识到除了考虑系统的功能性外还学要考虑系统的责任性。

作为补充知识,第七个专题根据学生教学需求,选择常用软件讲解原理和基础操作,并根据软件界面及其操作的发展变化历史,强调设计上“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第八个专题则学习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思想教育,建立正确的科学研究信念。

2.考核方式

(1)实验考核。将实验分成打字练习和软件操作两部分,又因为学生基础不同,分别设置了选做和必做题目。选做部分为验证实验,根据具体知识点提供操作指导书,供基础较差的学生自学。必做部分则是利用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模拟系统,让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指定题目并当场给出成绩,将其记录下来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这样即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兼顾了学生等级考试的需要。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允许学生重复考核,保存最高分,以成绩挑战为驱动增强学生学习投入度。

(2)论文考核。论文能够锻炼逻辑思维,增强科研能力,同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加深印象,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因此以论文代替了原有的选择题抽查和其他课程的笔试考核方式,共分三个题目。

第一次题目为《为父母组装电脑》,以经济适用角度确定电脑配置,并说明理由。其目的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硬件知识得同时,能够形成“有理有据有度”的思维意识,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以及以实际行动关心爱护家人的思想品德。

第二次题目为《计算思维之我见》,分别从计算思维的含义及理解,所学计算思维应用总结,个人生活中计算思维体现举例等方面进行论述,在对所学内容复结的同时,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课程主旨。

第三次题目为《计算机法律法规》,将最后一章的内容进行自行总结,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必须在合理合法的条件下进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其最终目的是建设而不是破坏。

论文表现形式和提交方法随着课程进展也设定了不同要求。第一次的论文在课程前期布置的,因此为纸质手写,分班收交。后两次则是在课程后期布置的,已经学过相应的软件操作课程,因此分别要求做成电子文档和演示文稿,并合理进行格式设置和页面布局,活学活用。提交形式则考虑今后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需求,分别为邮件附件发送和文档压缩后FTP上传,使学生尽早熟悉相关操作。

四、总结探讨

经过半学期的实践,实际教学基本上能按照预期进行,从学生的论文中也能体现出对该门课程的认同和认可。在今年等级考试监考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也有一定的了解,更能合理分配时间。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对论文的意义理解不够,预留时间短,资料查阅不足,未能实现素质教育目的,需要教师在留作业之前,说明写作意义,并对论文的书写完成进行指导说明。其次,学生自学意识不足,习惯应试教育题海战术,不愿意分析不喜欢总结,习惯问答案,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还需要教师引导。最后,教师授课专业知识相对匮乏,理论实践结合有一定困难度,需要和专业老师沟通。

参考文献:

[1]战德臣,聂兰顺,徐晓飞.“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维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知识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掌握了信息便掌握了各种竞争力,掌握着主动权,。在知识信息时代,各种各数据信息在国家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整个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泛运用的同时,也因为各种原因面临着破坏或者是数据的丢失,不仅仅严重妨碍了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和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比如设备故障,数据丢失,操作人员失误,数据库受到病毒侵袭等,在造成整个信息系统无法正常使用的同时,对一些核心数据也有着泄露的风险,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逐渐推广,加强对信息的安全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规范操作,从设备等各个方面,加强安全控制,保证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分析

1.操作中存在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国,主要是体现在操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各种病毒,数据和操作系统的关联等。主要体现几个方面。第一,各种病毒会使得数据库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比如特洛伊木马程序能够从操作系统中,利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关联性,很大程度的威胁到整个数据库的安全性,比如,特洛伊木马程序会更改入住程序的密码,使得程序的信息密码安全被入侵者威胁。第二,在整个操作系统的后面,由于数据库的相关参数使得管理更方便管理,但是也因此使得数据库的服务主机上容易出现各种后门,这些后门也为各种入侵的黑客提供了方便。

2.安全管理力度不够,管理缺乏规范性

在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缺乏重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意义没有能够真正深入了解,从而,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时候,操作不规范,各种安全管理措施没有能够得到贯彻落实。比如,在数据库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定期对数据库补丁进行修复,对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权限没有做出较好设置等,这些不规范的操作都使得整个数据库系统时刻都面临着各种风险的侵袭,比如,如果数据库管理人员几个月都没有对补丁进行修复,则随时会让数据库处于漏洞状态,为各种病毒,黑客的入侵大开了方便之门。笔者多年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经验而言,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中,很大程度上,各种风险都是因为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没有得到修复,或者是太过简单的登陆密码很久没有进行修改造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使用人员缺乏安全意识,风险控制常识缺乏,这是整个计算机网络面临着很大威胁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

3.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缺陷

在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有了比较长的时间了,理论上,各种产品和系统也较为成熟,特性也比较强大,但是,在具体实际操作中,现在广泛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中那些比较强大的特性没有能够真正的显现出来,比如安全性能,在整个系统中远远难以满足需求。总的而言,现在的各种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成熟度上依然缺乏。

4. 人为的恶意攻击

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敌手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此类攻击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1.加强访问控制和识别

(一)加强用户标识的识别和鉴定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系统会对用户的标识做出识别和鉴定,这是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保护最基本的措施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用户标识的识别鉴定已经有了多种方法,比如,用户用身份证来验证,或者是通过身份证来回答验证口令,或者随机进行数据运算回答等等,因此,要据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选择。也可以在同一个系统中同时使用多种鉴别方法,如此,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二)加强访问控制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中,要能够使得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访问,加强安全控制,这是整个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访问控制便可以限制一些非法用户进行破坏,或者是越权使用一些受到保护的网络资料,通过严格的访问控制,使得对数据的输入,修改,删除等各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规范,防止没有授权的用户访问,保证整个系统信息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2.物理安全策略

物理安全策略的目的是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验证用户的身份和使用权限、防止用户越权操作;确保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进入计算机控制室和各种偷窃、破坏活动的发生。

3. 防火墙控制

防火墙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性措施,它是一个用以阻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某个机构网络的屏障,也可称之为控制进 / 出两个方向通信的门槛。在网络边界上通过建立起来的相应网络通信监控系统来隔离内部和外部网络,以阻档外部网络的侵入。

四.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是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最关键的是减少各种风险和威胁,避免各种来自外部风险的威胁,很多类型的威胁和风险是无法彻底消除的,那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各种可能发生风险的环节做出强有力的控制,以减少对企业核心数据库的威胁和破坏要从多方面进行,不仅仅要不断研发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也要采用先进合理的系统设备,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规范操作,利用网络安全技术将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纳入到规范管理范围,促进整个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能的提升,保证数据安全,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柏仁 张海波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及维护措施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年29期

[2]张瑞娟 新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思考 [期刊论文] 《科技广场》 -2011年11期

[3]李尹浩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及维护措施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纵横》 -2010年11期

[4]庄伟 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研究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财富》 -2010年4期

[5]刘晓明 宋吉亮 论辽宁省地方税务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 [会议论文]2008 - 2008全国税务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建设成果交流论坛

第9篇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7日(北京时间)报道,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新的生物分子计算机,可以自动检测出许多不同类型的分子。这一成就标志着生物分子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预计在未来把探测能力和生物医疗知识结合起来,用以诊断疾病、控制药物释放,实现诊断治疗一体化。研究在近期《纳米快报》上。生物分子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分子组装成纳米计算机的设备,,将其植入人体能自动扫描身体信号、检测生理指标、诊断疾病并控制药物释放等。但研究人员指出,要实现这个愿景,必须克服许多障碍。

      研究小组此前曾演示过一种二态系统(two-state system)生物分子计算机,由DNA(脱氧核糖核酸)和一种限制酶制成,能根据mRNA(信使RNA)的表达水平和变异来探测疾病指标,但每一步计算只能检测一种疾病指标。在新研究中,他们扩大了计算机的能力,根据的miRNA(小分子RNA),蛋白质,小分子如ATP,而其他指标来检测多种疾病。这种方法比以前更简单,而且只需检测更少的成分,便能更敏锐地发现疾病指标。研究人员解释说,,探测几种疾病信号的组合,比单纯探测一种信号更有用,能更精确地诊断疾病,比较不同疾病之间的差别。比如甲状腺癌有甲状腺球蛋白和降血钙激素这两种指标,就比仅用一种指标作出的诊断要准确得多。 “根据我们的设想,纳米计算机可以徜徉在人体,及早期检测疾病。他们可以检测疾病的指标,疾病的诊断,并能激活药物分子实施治疗。也可以将它们送入血管、植入某个器官或组织细胞内部,用作预防护理。”论文作者之一宾雅明•吉尔说。然而,生物分子计算机在生物活体技术、程序控制药物释放方面还有许多挑战,他表示:“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活体环境中,如血管或细胞质里操作这些设备。目前我们正在开发更简单的、不需要限制酶或者能依靠细胞自身运作的机器。”

      硕士论文、职称论文、毕业论文、、、,更多详细信息请关注。

第10篇

关键词:提高;高职学生;计算机一级B;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9-7042-0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的等级水平考试。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人员主要由在校大学生、机关公务员等构成,等级证书的获得与否与他们的就业、晋升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 是学生必考科目,考试通过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所以提高高职学生计算机一级B能力至关重要。

1 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

1.1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机考),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主要运用Microsoft Office 2003。

1.2考试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

2)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3)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

4)中文Word 2003的功能和使用。

5)中文Excel2003的功能和使用。

6)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2 如何分阶段的开展针对性强化练习

2.1第一部分选择题

主要是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考试题目20个,共20分,涵盖以下内容:

1)计算机的概念、计算机中各种数据表示、ASCII码及数据的存储。

2)计算机病毒和如何防治。

3)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

4)计算机网络。

对于学生来说,理论基础知识面广,知识点多,相对较难掌握,应而学生只要依据教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真笔试+上机考题解答与训练》的最新考题解答和全真试题训练,加强练习,熟悉记忆,考试就会很轻松。

2.2第二部分Windows的基本操作

考试题目共5个,共10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创建文件或文件夹,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夹以及创建快捷方式、设置文件或文件夹属性(只读、隐藏、存档)、搜索等。这些操作一般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中就可以完成,一般建议在【资源管理器】中完成考题比较合适。这部分学生容易掌握,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搜索”工具时,当按要求输入关键字搜索,目标文件或文件夹不出现,要考虑是否搜索选项设置完善,此时要将“更多的高级选项”打开,选中“搜索隐藏的文件和文件夹”。学生在一级B 考试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容易造成困惑,因而在此部分内容讲解时,要给学生介绍“高级选项”此类操作,让学生更好的应对考试,从而顺利完成相关操作。

2.3第三部分汉字录入

考试题目1个,共15分,要求考生在10分钟内录入250个字/词。这部分相对简单,学生只需要选择一种熟悉的输入法,熟练运用Ctrl+Shift切换输入法,Ctrl+空格切换中英文,并且注意常用但键盘上找不到的标点符号。此部分没有更多的技巧,学生只要掌握以上几点,熟练打字就能轻松得分。

2.4第四部分Word操作

考试题目一般为1个或 2个,共25分,涵盖以下内容:

1)Word文档的创建和打开,文档视图的使用、文档菜单、工具栏与快捷键的使用

2)Word字体、段落格式设置和页面设置。

3)Word插入图片、文本框,以及设置相应的格式。

4)Word表格创建与修饰,表格插入、转换、排序以及公式使用。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分阶段分任务重点安排学生学习文档的编辑、文档的排版、图文混排、表格处理、论文的编辑与排版、邀请函的制作、课程表的制作、个人简历的做作、准考证的制作、成绩单的制作,这些操作对学生很有帮助,今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也能轻松应对日常的文档工作。特别是论文的编辑与排版,学生熟练掌握后,就能较好的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了。

在强化课程中,重点让学生练习之一的就是Word上机操作,需要强化是字体格式设置、段落格式设置和页面设置,分栏、首字下沉、项目符号和编号,替换, 图文混排,表格和表格数据的操作等,其中,表格的修饰中的【边框底纹】对学生来说相当较难掌握,学生对【设置】中各边框方式的含义理解不清,不知道何时该用“方框”,何时该用“自定义”,练习的时候通过实例具体讲解这几种方式的不同。此外,菜单中的【编辑】下的【替换】功能,学生运用也有时出错,主要是对“查找内容”和“替换为”的设置,通常学生容易将需要设置的格式定在“ 查找内容”一栏,从而导致文中没有可以查找的任何内容。 这种情况应让学生明白,“查找内容”为原素材,所有设置应定在“替换为 ”一栏。其余的知识点只要加强练习,就会取得好的考试成绩。

2.5第五部分Excel操作

考试题目1个或2个,共20分。涵盖以下内容:

1)Excel工作表的建立、保持和退出。数据输入工作表的相关操作。

2)工作表的格式化,包括设置单元格格式、设置列宽和行高、设置条件格式、使用样式、自动套用格式和使用模板等。

3)函数的使用(SUM、AVERAGE、MAX、MIN、COUNT 、IF、 RANK 、COUNTIF、SUMIF)。

4)条件格式、排序、筛选(自动筛选、高级筛选)、分类汇总、图表、数据透视表的建立。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分阶段分任务重点安排学生学习工作表的编辑、工作表格式化、排序、自动筛选、高级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图表的创建和编辑。

在强化课程中,上机操作Excel也是重点练习之一。学生对【高级筛选】的条件建立通常会有些疑虑,主要是对题目理解不够,不知道建立条件的“且”与“或”的本质区别,以及筛选条件的具体设置。还有的同学对【分类汇总】之前先【排序】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数据透视表】的布局行列容易混淆。至于图表部分,学生对图表选项的细节部分容易出错,这些内容课堂讲解重点介绍,学生加强练习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2.6第六部分IE题和OUTLOOK邮件收发

考试题目1个或2个,共10分,这部分IE题学生只要掌握如何输入网址,打开相应页面,保持对应的页面格式就可以得分。收发邮件部分也没什么问题,主要是相应的指令要看清楚,发给多人邮件时用英文下的分号隔开,一般都没什么问题。

3 几点建议

1)学生通过强化练习,计算机一级B能力得到提高,考试通过也不成问题。然后考试之后,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课题讲解的实用工具,运用到需要的地方中去,才是学习的关键所在。有的学生到大三毕业设计那会,论文的基本编排也不会,希望学生学习这个章节的时候能用心体会,把课堂讲解的要点理解吃透,这样毕业设计排版才能有所改善。

2)学生学习要发挥主动性,如WORD、EXCEL、POWERPOINT今后工作中运用较多,除了考试必考的知识点外,应把握其余常用的部分,这样才能学以致用。

总之,提高高职学生计算机一级B能力能有效帮助学生通过等级考试,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使高职学生成为真正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11篇

关键词:录音带,数字化,转换

 

一、引言

在语文、英语等中小学传统的教学中,音频教材习惯采用录音磁带作为媒体介质。而在计算机技术与数字音频播放产品发展的今天,录音磁带在教学中已经显得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笔者在从事教育技术的工作过程中,在将录音磁带的音频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技术使用的音频数字信号方面积累了经验,总结了一套简便的方法,有需要的教师可以作为参考。

二、转换所需设备

1、计算机

因仅需进行音频处理,对计算机cpu及主板无特殊要求。所配置的声卡需具备录放双工,以保证在采集音频信号时对录制状况能够同时进行监听,一般近期出品的声卡都能满足此项要求。考虑到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占用,对计算机内存配置要求应在512M以上,操作系统应在Windows 2000 以上。

2、磁带播放设备

磁带播放设备最好采用录音磁带卡座,以满足声卡线路输入口(Line in)与卡座的输出口(Line out )符合阻抗匹配要求(两者均为1KΩ),以保证音频信号能够不失真地进行输入采集。一般的盒式录音磁带单面长度约为30分钟,转换成为WAV文件的容量约为320M左右。

三、磁带信号的录入采集

用来采集模拟音频信号的应用软件有多种,最好选取一种既操作简便又占用计算机内存资源较小的软件来完成该项工作。据笔者经验Windows操作系统附件中的“录音机”程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该程序的文件名是sndrce32.exe,其目录在Windows下system32的文件夹中。也可通过Windows 页面的“开始菜单—程序—娱乐-录音机”找到。该应用程序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且文件小(124k占用空间128k),使用该程序可以为我们所采集的信号预留较多的内存空间。

在使用“录音机”采集音频信号前,应将“录音机”的“Line in”设置为选中状态,并将音量大小调至适中状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录音机”软件的初始设置仅能将一分钟长度的音频信号转换成WAV文件。不能满足模拟音频采集的要求,经试验尝试以下三种方法效果不错:

方法1:先点击录制按钮录制一段(有无信号均可),当时间长度达到60 秒后再次点击录制按钮…,每点击一次可录制信号的长度增加60秒,反复至欲录制信号的长度。论文写作,录音带。

方法2:录制信号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录放进程标尺至最右端,每拖动一次可录制的时间长度为:录制的时间长度=长度+位置。

方法3:录制一段信号,然后点击“效果”菜单下的“减速”选项,每点击一次所录制信号的时间长度增加一倍。

为避免每一次采集信号时重复以上的麻烦步骤,可采用以上几种方法联合应用制作一段达到一定长度的WAV文件作为采集信号时的“模板文件”。因一般录音磁带单面长度为30分钟左右,因此建议把模板文件制作成32分钟的时间长度。每次采集整盘录音磁带时,在“录音机”界面中的“文件”菜单栏点击“打开”栏“打开”该“模板”文件,用“覆盖”的手段采集整盘磁带信号。采集完毕后,点击“停止”按钮。用“编辑”菜单下的“删除当前位置后的内容”删除 模板文件的剩余部分,然后点击“文件”菜单下的“另存为”,以另起的文件名将采集磁带信号的文件保存。论文写作,录音带。这种操作方法既能保存所采集的音频信号文件又不会改变“模板”文件的原有长度。下次进行采集时仍可供调用。

四、音频文件的编辑

整盘录音磁带采集后形成的是一个连续的未经分割的WAV文件。为方便在计算机条件下使用,必需对其按照要求进行分割编辑,方法如下:

1.为了防止在编辑的过程中因失误造成WAV 文件的损坏丢失,在编辑前对原始采集文件进行复制备份,使用“备份文件”进行分割编辑。

2. 运行“录音机”程序,点击“文件”菜单下的

“打开”命令。打开备份的WAV 文件;点击“播放”按钮找到编辑点的起始位置,点击“编辑”菜单下“删除当前位置以前的内容”命令,将前端不需要的部分删除。为提高编辑精度,这一步骤可以反复地操作至达到目的满意为止。论文写作,录音带。点击“文件”

菜单下的“保存”命令(按备份文件名保存原文

件)。按编辑要求审听至末端,点击“编辑”菜单

下“删除当前位置以后的内容”命令将编辑文件

后端不需要的内容删除,同时记录下该段落音频

文件的时间长度。

3. 点击“文件”菜单下“另存为”命令,保存编辑好的文件。文件的命名应遵循音频内容的要求。

4. 执行第2步编辑下一段落。

五、WAV文件转mp3文件

WAV转换成mp3的软件有多种,其中“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 2.5.0.5”较其它的软件有较大的优点,它是一款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的全能型音视频转换及编辑工具。全能视频转换器不单提供多种音视频格式之间的转换功能,同时又是一款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音视频编辑器,WAV转换成mp3 压缩比为7:1。

1、文件的组织形式与命名

编辑后的mp3音频文件的命名建议采用教材文字材料功能同名的方式,存储按学科分类。以新编高一英语为例,按单元(Unit)整块编排,采用“文件夹”的组织形式对文件管理,音频文件——学科———二册—单元—课(块),如下图所示:

2、使用

制作完成的音频文件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只需利用计算机常规的音视频播放软件即可。论文写作,录音带。因生成的mp3文件容量小,占用计算机空间少。论文写作,录音带。以高中英语课本听力材料为例:第一册(上)为151M,第二册(上)为130M,第三册为118M,可以直接存放在计算机硬盘中,也可下载到mp3播放器中方便个人随时随地使用。论文写作,录音带。笔者尝试着在校园计算机网络的FTP文件服务器上集中放置了采集制作和下载收集的英语、语文、诗词欣赏、音乐欣赏等mp3文件,供课堂上随时使用,收到良好的反响。

六、小结

虽然有些音频材料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但是仍有大部分教学中需要的音频材料需要教师自己从录音磁带转换为数字化的音频文件。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有此需求的教师能够掌握其中的方法,为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帮助。

第12篇

【关键词】中专 计算机 教学 能力 水平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60-02

计算机能力是一种无形的技能,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会随着科技以及知识、人类的需求等进一步的拓展,所以中专学生学习计算机不仅是要学习眼前的知识,而是 要学习其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感受到计算机在社会以及人类中所起到的“无处不在性”以及“不可缺少性”。计算机是人类大脑的在长期思考以及劳动之中的结晶,学生在掌握时由于其的技能要求以及理论比较繁琐和困难,但是计算机在社会中日益渗透的今天,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就是成为一个信息技术兼备的人才。下面笔者就带领大家谈一下提高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水平的对策。

1.想象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

计算机技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包括社会上现在很流行、热门的工作、岗位都离不开其的运转。计算机能力可以衡量出人们的想象以及思维能力的技术操练过程。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对想象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须的。思维想象能力在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中占了一个很重的位置。教师可用一些适当的、可行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在想象以及思维方面的水平进行培养。例如:首先是分析教学法。教师要将所讲的知识进行整体上的知识点划分,将其分割成一个个比较小的部分,进而给学生讲明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及在整体之中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对部分技能逐个突破,进而发挥自己“想象、思维能力”分割的一个个技能组合起来,以此来掌握住“整体技能”。其次,还可用“概括教学法”。教师将技能的本质给学生做出全面、深刻、详细的述说,让学生对“本质”深化,在概括之后,进行计算机技能的综合操练。

2.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对策

学生有了独特、奇妙,甚至一些看似不正常的想法,才会有创新的出现。计算机的创始人员若不是有奇特的想法能发明以及创造计算机吗?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要在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之时以自己的思维去定夺学生的思维,然后斥责学生,甚至说其是“一派胡言”。在此本人想说,创新就是在不经意的“胡言乱语”中生成的。教师要给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说话的自由”、“说话的空间”。让学生在内心之中关于计算机的一切想法都大胆的并开心的说出来,无论对与错,踊跃的让其发言,也许学生不经意间的一个想法正是创新之花所开出来的萌芽,教师要学会呵护,学会引导,面对学生的自由以及畅所欲言的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观点以及看法的讲述时,教师要认真、耐心、愉快的做一个倾听者,并且要在听之后,给予学生相应的称赞与引导,让学生自我的去将自己的思想“种子”播撒到创新的“花园“之中。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师的职责,学会利用教师之便,为学生创造创新、探索的温床。例如:教师可展示在网上所下载的一些软件,像360杀毒软件、金山卫士等相关的创新历程以及现今该软件在社会之中的影响等给学生加以引导,进而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对上述软件进行看法以及观点的陈述,并相应的每个人都要给大家说一个“在脑海中的创新想法”,学生真的是众说纷纭,各个讲的都异常精彩,我也看到了学生“乐于创新”以及极具“创新天赋”的一面。在以后的课堂中,学生都对计算机学习表现出了无比的热爱,有的学生甚至还成了“创新家”。

3.自我探知能力的培养对策

自我探知能力就是学生自己凭借自身所具备的文化知识以及计算机能力等对未来未知的技术以及理论进行证明以及探索,进而明了并吸收为自己能力的一个探知过程。自我探知能力在社会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之中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计算机的学习以及变革都需要自我探知能力作为后盾,因此中专院校应该对学生的自我探知能力做出重点的培养教师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可以要让学生减少对自己的依赖,在计算机课堂中面对新的知识或者难题,要先动脑进行探索,自己经过一番思考、研究之后再作具体的定夺。教师要彻底的脱离一直以来“墨守成规”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形式。在计算机知识教授中,要归还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让其自主、自觉的对计算机进行学习。使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提高之后,为其的“自我探索能力”奠定平稳的基础。到这个关键的时刻之后,教师适当的可以将计算机众多技能项目中较大的“技能任务”放手给学生,让其去自我探知。

理论在亲自的实践以及体验中所展露出的所有技能才是真正的“王道”。学生所要探知以及理解、吸纳的“操作程序、技能”会在其的自我探知中得以把握。

总结:

以前有句俗话,“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这个时代早已经过去。信息化的技能以及产品遍布在社会中的每一个发展角落。中专学生作为将来社会岗位中配送人才的重要场所,让学生不被社会所放弃、淘汰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的能力水平,可以通过在计算机教学中对想象以及思维能力水平的培养;对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对广大学生的自我探知能力的培养,使其提高相关能力水平,达到理想中的学习状态以及技能目标,为学校争光,为社会添彩。

参考文献:

[1]赵建娇,杨荣爱,李丽荣.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期刊论文] -福建电脑2009(8).

[2]刘伟德. 谈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导报2011(8).

[3]殷越.论对学生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期刊论文] -科技资讯2011(13).

[4]王祥瑞.提高应用能力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 [期刊论文] -商情2009(26).

第13篇

1.1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都应该熟练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大体上了解微机的整个系统及其每一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知道维护计算机的基本措施,对于一般的计算机故障可以进行简单的处理。同时还应该了解windows系统的一些基本操作功能,例如,管理文件的方法,采用录音机、计算器等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2网络应用能力

大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掌握关于Internet以及计算机网络和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应用BBS、文件传输功能,如何收发电子邮件,如何应用WWW浏览器等,了解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等。同时,可以通过Internet搜索、查询、下载自己想要了解的一些知识,还要学会网络故障的处理办法、配置网络的办法,比如应该怎样连接网络,怎样应用安全防护产品等。

1.3办公软件应用能力

在了解计算机表格、文字等处理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五笔、拼音等其中一种输入方法,同时应该熟练掌握Word文档、Excel表格、PPT等常用的文件处理办法。

2围绕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展案例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现代大学生应该主要要学会如何利用计算机来处理相关的文件以及数据,主要应该提高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以及数据库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案例进行教学,这样针对性更强,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当然案例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应该紧紧围绕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案例:

2.1准备一个PPT

主要介绍本校的基本情况,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后制作成PPT演示文稿,PPT的内容应该包括学校的建设规模、基本概况、发展历史、专业设置、组织结构等。整体PPT设计要求内容应该清晰明了,图片和文字的风格基本统一,目录的导航比较清晰。

2.2设计毕业论文

让学生们排版设计自己本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封面、题目、目录、图表、页眉页脚等,论文的正文段落以及标题一定要清晰、明确,整体格式看起来要美观,能够达到学院的毕业论文规定的标准化排版要求。

2.3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处理公司业务

以某公司为例,通过电子表格软件管理企业的投资决策,也可以管理企业员工的工资。对于企业投资决策管理,应该综合分析保险、借贷款、债券等相关信息资料,这样可以为投资人分析简单的风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对于企业员工工资管理,应该结合各种工资款项、企业的薪资调整政策以及员工个人奖金等精确计算员工的个人所得税,而且应该制作具体的工资条以及工资明细表。

2.4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

收集、整理企业的销货管理以及进货管理资料,采用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分别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输入原始数据,要求能够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合理预测货物未来的供需情况,为公司管理者提供专业的数据信息,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这些案例的综合性较强,其中设计到很多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但是远远不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一个问题延伸出某一类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会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置《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信息检索》、《管理信息系统》等和计算机应用有关的一些选修课,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改革、创新实训方法

3.1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正式实训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示需要讲解案例的最终效果,然后让学生对案例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并将其展示、分析后引出实训内容,让学生结合相关的知识针对整个实训过程提出一些建议或者要求。比如,在设计毕业论文的那个案例中,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表格对封面的格式进行设计,在设计页眉页脚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设计奇数页、偶数页。教师只要提出一些基础的论文格式设计要求即可,其他的都可以由学生们自由发挥。

3.2分组讨论法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讨论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施分组讨论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应该明确小组内每一位成员的职责,而且应该尽可能做到每一个小组的力量保持平衡。每一个小组都应该有参与课堂讨论、得到奖励的机会,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课堂管理工作,防止有的学生浑水摸鱼,和其他同学闲谈。比如,在设计公司的某项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分别分析投资决策的预期利益,然后从财务层面上判断、评价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并且选择出最佳的投资决策方案,要求说明其中的原因。

3.3任务驱动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们布置任务,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共同协作一起完成任务。当然教师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应该有机结合学生自己当前学习的知识确定合理的目标。比如,在设计介绍学校情况的PPT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开发性的任务供同学们选择,这种开放性的任务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实施,学生完全可以自由收集项目材料,也可以灵活的选择活动时间,这样可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总结

第14篇

关键词:网上;论文;管理;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2

Analysis of Online Graduate Thesis Management System

Li Wei,Gao Min

(State Grid Xinyuan Company,Xilongchi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Wutai 03550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online management system is a very typical information system,it is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wo platforms:platform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backstage management platform.The former requires full-featured,user-friendly,easy to use and so on.While the latter requires data integrity and security of strong,taking into account the background of the management convenient and appropriate to simplify the operation.After analysis,I use Microsoft's development tools as 2.0 and ASP,because ASP file upload a lot of trouble to do so using 2.0 technology file upload,front of the home page using technology papers to search for good results,the formation of a viable system to make customer satisfaction.

Keywords:Online;Papers;Management;Data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逐渐地进入信息化社会。计算机虽然与人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还有人由于计算机操作不方便继续用手工劳动。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人们高度强烈的时间观念以及享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在生活、工作、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方便性,大量计算机软件应运而生,从而进入了更加高效的信息时代,顺应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也顺应了我国信息界前进的方向。

本系统是毕业生网上论文管理系统,使用了ASP和Access作为开发工具,由于考虑到用ASP做文件的上传比较麻烦,本系统还采用ASP.省略 2.省略)+Access构建。ASP是基于Microsoft Windows NT 4.0和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3.0(IIS3.0)的开放式脚本开发环境,它很好地把HTML和脚本开发融合在一起,提高了编程的灵活性,降低了开发难度。ASP中的脚本在WEB服务器端运行,而不是传统的在客户浏览器中运行,这一措施使客户的浏览器无须担心服务器端的网页使用何种脚本,ASP都会生成一个符合HTML标准的网页送回客户端。由于本系统需要做文件的上传考虑到ASP比较烦琐,所以这里运用了 2.0来开发文件的上传(也就是整个系统的后台部分)。

提供了数个重要的优点:(1)增强的性能。(2)世界级的工具支持。(3)威力和灵活性。(4)简易性。(5)可管理性。(6)可缩放性和可用性。(7)自定义性和扩展性。(8)安全性。

二、需求

(一)系统特点需求。考虑到现在的工作人员大都不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出身,所以本软件考虑到了这些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发了此软件:

1.操作人员普遍计算机水平不高,系统要有良好的人机界面,绝大多数人能够一学就会。

2.该系统使用的对象多,比如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要求有较好的权限管理。

3.添加数据简单便捷,支持批量数据的添加。

4.原始数据修改简单方便,支持数据的批量修改。

5.方便快捷的检索功能,可以通过毕业年份,姓名,学号,论文题目等进行查询。

6.方便的数据上传和下载功能,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添加删除论文,学生可以在前台进行论文的查询,浏览,和下载功能。

(二)总体功能需求。经过对学校论文管理体系的详细调查和分析之后,发现一个完备的网上论文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一些主要功能:

1.管理员功能。

(1)综合设置。院系管理,毕业班级管理,论文类别管理等。

(2)论文管理。这里可以上传论文(包括论文文档上传和毕业设计上传),和删除论文等操作。

(3)安全设置。管理员密码修改和添加管理员等操作。

2.学生和教师查询功能。

根据知道的信息,如院系,姓名,学号等等查询论文,并可进行论文和毕业设计的下载。

三、系统首页

本界面是系统的前台界面,用户不需要注册即可进入该页面按照查询内容进行论文的查询操作,其界面设计如图1所示。

图1系统主页面

(一)检索页面。此界面是用户根据需求输入不同的检索条件(比如姓名,班级,论文名等等)以后,检索出来的论文。

(二)论文详情查看页面。此界面是用户根据需要,查找到自己想要的论文以后,查看论文的详细情况的界面,用户可以浏览论文的关键字,摘要等等,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下载论文,和毕业设计。

(三)后台登陆页面。本界面是整个后台的登陆界面,管理员需要从此登入才能进行论文的添加和删除等操作。

(四)后台主体框架。本界面是整个后台的主要功能,包括院系管理、毕业班级管理、论文类别管理、论文管理、添加论文、管理员密码修改,添加管理员等功能。

(五)院系管理页面。本页面是面向学校设计的,可以根据学校的需要添加院系,并可以对已经添加的院系进行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六)毕业班级管理页面。本页面是用来管理毕业班级的页面,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来添加班级,例如先根据毕业年份,选择好哪个学院,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添加所需要的班级数量。并且可以对已经添加的班级进行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七)论文类别管理页面。此页面是输入论文的类别的页面,即论文的性质,是论文查询的条件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添加论文类别,并可对其进行编辑和删除等操作,

(八)添加管理员页面。本页面是添加用户页面,管理员可以从后台登陆后,进入此项功能,根据具体情况添加用户,以方便多人管理此系统的目的,

(九)添加论文页面。此页面是本系统的核心,论文上传和毕业设计上传的页面,管理员根据论文的情况按照院系、毕业年份、班级、姓名、学号、论文题目、论文关键字、论文类别、论文摘要把论文添加进去。如果有毕业设计的话,还可以把毕业设计也上传进去,其界面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添加论文页面

(十)论文管理页面。此页面是对已经添加的论文进行管理的页面,管理员根据实际需要,比如已经不需要的论文就可以删除,其界面设计如图3所示。

图3论文管理页

(十一)管理员密码修改页面。此页面是管理员密码修改界面,为了安全考虑,管理员可以在此页面进行密码的修改,修改以后点确认修改下次登陆就是已经修改的密码

四、系统测试

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由于软件编出来以后是让普通用户使用的,而这些使用人员大都不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出身,不一定了解软件是怎么做出来的,只会使用,所以说从普通用户的角度来测试系统有它的好处。这么做可以测试出一些软件的异常问题,可以为系统以后的使用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用这样测试的方法,我把程序中所有没考虑到的细节问题都查出并改正过来了。

五、结束语

毕业生网上论文管理系统开发完毕,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自己还比较满意,但是这里面可能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弥补和改进。本系统虽然解决了论文的网上检索,上传等难点问题,但是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在使用过程中批评指正。

第15篇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目前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进行了探讨并且结合实际课程教学,提出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并阐述了课程改革的建设性方案。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充满新知识、新思维的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尽管目前实现理论教学采用直观便捷的多媒体授课方式,在教学中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接受教育教学模式,上课时认真听讲的学生不到35%,有的学生上课时还戴着耳机“听”课。课后看教材的学生仅有8%,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因此,笔者尝试改革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适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应用

计算机基础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因此,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运用“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根据上述几点,得出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特采用项目教学法:

2.1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计理念

好教师就是善于“引导”的教师。课堂上教师的全部功绩在于“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系统的掌握教材。并且能够前后融会贯通,掌握每个章节的重难点,并且能在讲授课堂的过程中突出实践操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已经转换,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教学也不是教学活动的唯一形式。授课中,教师传授更多的是如何获取学习信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考虑的不是讲什么,怎么讲,而是如何提供给学生一个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如何指导学生上机做实验,如何通过网络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交流观点、解答问题等。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首先是要由知识传递者同时向学习者转变,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其次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逐渐养成自主、独立、创造性地开展学习的习惯,学会利用各种条件去获取知识。最后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不用教而教”。

学习者能否一开始就采用积极的态势,对学习的成果影响较大。课堂讲授采用项目教学法,引入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即每节课都尽量采用实际中的典型案例开头(提出问题、明确目标),并将案例分解为一个个任务,然后逐渐展开(分析解决问题),在讲述案例的过程中将本章的知识点融于任务中,完成任务即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点,便于激发学习兴趣。案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操作性强的原则进行组织,将基础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掌握独立的知识点,而且具备了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任务、设置疑问,问题提出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尽可能生动活泼的手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进而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旺,知识迁移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也就越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必须做到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语言上的通俗易懂。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学生所欢迎。

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的使用时,①教师先展示一组自动播放的演示文稿,最好是图、文、声并茂的,让学生在视听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欲。这是几张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贺卡。这是一张生日快乐的贺卡,上面注有英文和中文的生日快乐字样,伴随着生日快乐歌,一群可爱的小天使飞出来。请大家注意看这棵小树,双击它就能发出美妙的音乐。这是一张送给朋友的贺卡,希望朋友能够记得常常联系。所以就插入了一张电话的卡通图片。②请每位同学静下心来想一想,能不能把我们的电子贺卡制作得更美更富有个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让你的电子贺卡动起来,唱起来。③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这就创设了任务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或过程感兴趣,而不是在外界刺激下只关心学习的结果。也就是说,仅仅单纯地传授教材的内容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态度。

采用项目教学法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根据任务的提出可促使学生自己找解决办法,但是教科书中案例解决任务的办法条例不连贯,使之看后也不清楚,故而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

3.完善教学软件和硬件,为教学创设条件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任何学习都是情境性的,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环境对于学习本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求有相应的环境变革与优化。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需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针对合班上大课的情况,解决教师难讲学生听不见的问题;针对使用大屏幕教学,后面的学生看不见和上课不专心的问题,建议学校要购买相应的软件,使教师能够通过主机来控制学生的计算机。让学生在每一台计算机上都能清楚地看到教学的内容。

4.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就可以享用一生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章节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培养起学生对计算机兴趣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已掌握文字框的基本属性操作时,再把图像属性、表格属性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为了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同时应该改革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手段非常重要。对教师而言,重点在于对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我们着手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将学生的期末成绩转换为上机成绩,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的有机结合,笔试成绩侧重于知识的掌握,上机成绩是操作技能的表现,平时成绩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激励学生创新追求全面的知识。这样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大大加强,同时学生有很强的成就感。

三、结束语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授课过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使教师全面掌握教材,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

参考文献

[1] 关心. 关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 黑龙江教育.,2006第3期.

[2] 李建.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福建电脑, 2006年第4期.

[3] 尹志军. 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思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6期.

[4] 徐红艳. 实战式教学在计算机的应用[J]. 机械职业教育,2004,9.

[5] 张秀萍. 关于高职教学教材建议的思考[J]. 教学论坛,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