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强混凝土论文范文

高强混凝土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强混凝土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强混凝土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 ,旅客高站台墙 , QC品质控制理论,制定对策

Abstract: based on the water concrete passenger platform in high wall prefabricated crack problems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using a theory of QC quality control end factors were analyzed one by one to find out the main reason for validation, establishing countermeasure to eliminate crack defects.

Keywords: water concrete, and the passenger high platform wall, QC quality control theory, establishing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铁路客运水平不断的提升,高站台已经逐步成为客站主流站台,高站台与车厢地板在同一水平面,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旅客进出车厢。但由于该站台采用站台墙为清水混凝土,所以在预制施工中控制好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为站台的品质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施工中发现清水混凝土裂纹为主要的外观质量缺陷。为了消除此缺陷,我们成立了专项质量控制小组,运用QC品质控制理论,有针对性的进行了逐步的末端原因分析,并解决了清水混凝土裂纹的外观质量缺陷,下面将我们的质量改进过程逐一阐述仅供大家参考。

一、现状调查

首先进行现状调查。质量控制小组对已经预制完毕的钢筋混凝土高站台墙出现裂纹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有13.7%的站台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纹,合格率仅为86.30%。

二:高站台墙出现裂纹原因的初步分析

质量小组通过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逐一对高站台墙出现裂纹原因的进行初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人员因素:对清水混凝土预制工程认识不足,各班组之间协作不好,以及监管人员认识不足。造成施工过程管控不严。

2、机械因素:混凝土搅拌机进水量控制误差较大,水灰比及坍落度控制不严格。造成混凝土质量无法保证。

3、物料因素:砂石料级配较不合理,原材料检验频次不足。造成混凝土质量无法保证。

4、施工方法因素:混凝土施工不规范,振捣不均匀等。造成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出现不合格品。

5、环境因素:由于地处西北,昼夜温差大,夜间风力较大。造成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产生失水过快或者表面张力过大。

三、对初步分析得出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

质量控制小组为了找出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确,确定每30节站台墙为一个批次,对人、机、料、法、环五个影响产品合格率的因素进行验证分析。

1、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因素进行验证

对清水混凝土预制工程认识不足,各班组之间协作不好,以及监管人员认识不足。

、对所有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了强化教育,提出了以单体质量的提高提高整体质量的规划及理由.制定了相应的单体考核办法;

、小组对各班组人员进行调整让所有人员尽量从事自己比较熟悉的班组,其中包括钢筋班、混凝土班、模板班组,尤其是混凝土班组挑选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施工;

、小组增加监管人员,由原来的2人增加到3人,进行巡检。

在完成30节站台墙预制后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显示有3节出现裂纹,合格率为90%。现状没有的得到明显改变,人员的认识不足及协调监管不是造成混凝土裂纹的主要原因。

2、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机械因素进行验证

小组组织人员对混凝土搅拌机的时间继电器进行校验,提高的混凝土搅拌机的进水量精确度并排有经验的工人专人操作搅拌机,以便准确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防止混凝土坍落度过大而产生沉降裂纹。在完成30节站台墙预制后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显示有2节出现裂纹,合格率为93.33%。现状得到明显改变,混凝土搅拌式进水量不准确是造成混凝土裂纹的主要原因。

3、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材料因素进行验证

小组组织人员对现场原材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合格。并委托实验室重新更换混凝土配合比,调整级配,以便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强混凝土的质量均匀、成型密实性。在完成30节站台墙预制后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显示有2节出现裂纹,合格率为93.33%。现状未得到明显改变,混凝土级配不合理、检验频次不是造成混凝土裂纹的主要原因。

4、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施工方法因素进行验证

小组在检查中发现在混凝土施工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尤其是混凝土振捣以及混凝土入模速度过快。混凝土振捣不均匀、入模速度过快会导致混凝土无法获得初步沉实,在浇筑完成后因混凝土沉降造成裂纹。小组针对此情况随即对混凝土施工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并考核,并且加以现场指导。以防止混凝土振捣不均匀或密实度不够造成的内部应力。在完成30节站台墙预制后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显示有1节不合格,和合格率为96.67%。现状得到明显改变,混凝土施工不规范、振捣不均匀是造成混凝土裂纹的主要原因。

5、对影响产品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验证

由于工程所在地区昼夜温差大,近期夜间温度较低,而且夜间风力较大。混凝土在完成浇筑后产生大量水化热,而混凝土表面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由于冷缩而引起裂纹;风力大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流失快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烦躁收缩,初凝时期由于强度较低很容易产生裂纹。鉴于这种情况对混凝土在初凝的过程中进行覆盖保温措施并于拆模后用塑料薄膜包裹7天。在完成30节站台墙预制后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显示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现状得到明显改变,昼夜温差大、夜间风力大是造成混凝土裂纹的主要原因。

四:要因确定及制定对策

1、主要因素确定:

、机械因素:混凝土搅拌机进水量控制误差较大,导致混凝土水灰比不稳定。

、施工方法因素:混凝土施工不规范,振捣不均匀,入料速度过快,导致混凝土不密实,发生二次沉降。

、环境因素:昼夜温差大,夜间风力较大,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表面失水较快。

2、制定对策

、严格控制搅拌机进水量

对搅拌机时间继电器进行校验并指定有丰富搅拌机操作经验的工人进行专人操作。在今后的施工中对搅拌机进水控制器进行定期的校验。

、规范混凝土施工。结合现场问题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现场施工人员培训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

、严格采取保温保湿措施。在混凝土拆模之前进行覆盖保温;拆模后用塑料薄膜包裹养护7天。

五、检查效果

对策实施后,小组成员对在此后一个月内施工的钢筋混凝土高站台墙进行了全数、全过程的跟踪检查与统计,数据显示无裂纹出现。数据表明钢筋混凝土高站台墙的直墙面清水混凝土裂纹得以消除,说明质量控制成果是持续有效的,保证了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

六、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 框架柱 裂缝

1、前言

在大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中,由于其高度较大,且竖向荷载较大,故裂缝问题较为突出。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框架柱的断面由轴压比限值确定,而框架柱的配筋由构造配筋率决定,这其中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应用高强混凝土可以显著减小构件的截面尺寸,减轻结构自重和钢筋用量,具有明显优点,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高强混凝土的脆性会在某些情况下产生裂缝,强度等级愈高,脆性愈大。因此,在大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框架柱中应用高强混凝土,需研究改善高强混凝土柱抗裂缝能力的有效措施。

在火力发电厂结构工程中,裂缝的防治是一个有较大普遍性的问题。裂缝的扩展是结构物破坏的初始阶段; 同时,对于结构物而言,裂缝可能引起渗漏,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并且引起持久强度的降低,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保护层剥落。水工建筑物在水压头不高于水位的l0cm以下,就会产生的裂缝、渗漏、钢筋腐蚀、混凝土碳化等。因此,对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预防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及对裂缝形成后的处理

措施进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2、高强混凝土框架柱工程的特点

在美国,以圆柱抗压强度标准值达到或超过42MOa为高强混凝土。欧洲国际混凝土委员会1995年的资料通报中定义高强混凝土为圆柱体抗压强度高于50MPa的混凝土,大体相当于我国C60级混凝士。在我国通常将强度等级等于或超过C50级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这个分类标准适合我国国情。高强混凝土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1)高强混凝土受压时呈高度脆性,延|生很差。

(2)高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和粘结强度虽然均随抗压强度增加而增加,但它们与抗压强度的比值却随强度提高而变得愈来愈小,所以在处理高强混凝土构件的抗剪、冲切和扭转等问题时必须慎重。

(3)在相同的横向约束力作用下,高强混凝土纵向承载力的改善要比普通强度混凝土稍差,所以在计算配有间接钢筋的螺旋箍筋柱和局部承压等承载能力时,表示横向约束作用贡献的部分也要做出修正。

(4)受压时高强混凝土还有易产生裂缝的倾向,因此在设计局部承压以及钢筋搭接锚固时应特别注意。在这些部位要加强设置横向箍筋以防止裂缝。由于塑性变形能力较差,高强混凝土中钢筋锚固粘结应力的分布变得更不均匀。弯起钢筋的转角处会使混凝土受到较高的局部挤压力,也应注意防止裂缝。

3、混凝土框架柱裂缝的成因

在常用的建材,如钢、混凝土、砂浆等中,均存在有材料内部的初始缺陷。以高强度混凝土为例在尚未受荷的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存在肉眼不可见的微裂。此微裂主要是存在于骨料与水泥石粘接面上的裂缝、骨料与骨料之间的裂缝、以及骨料本身的裂缝。微裂的分布是不规则的,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部的不均匀所所致。。在受荷的情况下,引起大于等于0.05mm宏观裂缝的产生及发展,形成通常所称的裂缝。由此可见,结构物裂缝的产生是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条件的,其内部条件为以上所述的材料的不均匀性所导致的内部缺陷和微观裂缝。其外部条件可概述为以下几点:

(1)由各种直接作用的外荷载如静、动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而导致的裂缝。在电厂结构工程中,常见的有结构物自重、土的主动压力和被动压力、水的侧压力、各类设备的静、动荷载以及风荷载等等。此类荷载产生的应力一般可按常规计算方法得到,比较直接和明确,在设计过程中也较易得到控制,因此,此类荷载引起的应力导致的裂缝约只占结构裂缝的15%-20%左右。

(2)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此类应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与常规模型的出入。从而引起结构中应力分布与理论计算不一致;局部的开孔、洞也会引起应力集中现象,使在应力集中的部位产生裂缝。

(3)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此类裂缝在工程实践中最为多见,往往占裂缝的80%左右,比如高强混凝土的脆性会在某些情况下产生裂缝,强度等级愈高,脆性愈大。由于温度场的不均匀、材料的收缩和膨胀,不均匀沉降等也会引起高强混凝土柱裂缝的产生。

4、裂缝的防治策略

高强混凝土的脆性随着强度提高而严重,为了有效防治高强度混凝土柱产生裂缝,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防治,才能充分利用高强度混凝土的特点,减少其缺陷。

(1)高强混凝土的脆性随着强度提高而严重,所以主要受力截面上压区高强混凝土必须设计成约束混凝土,混凝土受压时在侧向有膨胀趋势,所谓约束就是从侧向给受压的混凝土以约束,限制其横向的膨胀变形,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高强度柱产生裂缝。

(2)合理添加外加剂各种止水剂、缓凝剂能有效减少混凝土的离析提高保水性,使混凝土内部结构较为均匀一致,养活因干缩、不均匀收缩、不均匀收缩引起的微裂; 同时,止水剂还能与混凝土的硅酸盐、铝酸盐进一步反应生成网状凝胶,堵塞裂缝,提高裂缝的自愈能力。

(3)注意温度应力的影响,削减施工过程中温度收缩应力和混凝土的干缩应力,从而防止干缩、温度收缩裂缝的产生; 由于混凝土的温差应力和干缩应力主要有气温、水化热温差等早期应力,因此,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尽可能长些,一般不应少于40d。

综上所述,在大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中,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柱有利于提高主厂房结构的稳定性,但是由于高强度混凝土脆性随着强度提高而严重等自身的缺点,在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防止高强度混凝土柱的裂缝的产生,,这对于最大限度的提高高强度混凝土柱在大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中的优势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国军.吕西林.刘伯权高强混凝土框架柱的恢复力模型研究[D].[期刊论文]-工程力学 2007(3)

[2] 司炳君.孙治国.艾庆华Solid65单元在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D].[期刊论文]-工业建筑 2007(1)

[3] 徐伟栋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学位论文]硕士 2007

第3篇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收缩开裂;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高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以其抗压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密度大、孔隙率低的优越性,在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结构以及某些特种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工程实践中,由于高强混凝土具有水胶比较低、水泥用量较大,以及砂率较高等特点,使得混凝土收缩较大,容易开裂。由于高强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有着不同的材料配比及结构特点,引起高强混凝土收缩开裂的主要原因也与普通混凝土有所不同,因此,对高强混凝土的收缩开裂问题,进行系统地深入地研究,很有意义。

一、混凝土收缩开裂的表现形态

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炭化收缩。

1、塑性收缩

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小时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在构件竖向变截面处如T梁、箱梁腹板与顶底板交接处,因硬化前沉实不均匀将发生表面的顺腹板方向裂缝。为减小混凝土塑性收缩,施工时应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长时间的搅拌,下料不宜太快,振捣要密实,竖向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

2、缩水收缩(干缩)

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硬化后收缩主要就是缩水收缩。如配筋率较大的构件(超过3%),钢筋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比较明显,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龟裂裂纹。

3、自生收缩

自生收缩是指混凝土在恒温、与外界无水分交换条件下发生的体积收缩变形。自生收缩的作用机理,可以通过混凝土的自干燥现象得到很好的解释。随着水泥水化的进行,在硬化的水泥石中就会形成大量的微细孔。而自由水量逐渐降低,水的饱和蒸汽压也会随之降低,从而使水泥石内部的相对湿度降低。但同时水泥石重量没有任何的损失,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自干燥。如图1所示,自干燥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毛细水凹液面的曲率半径逐渐减少,则毛细管压力逐渐增大,毛细水表面张力就会逐渐增大,使得混凝土受到的来自于自身的压力增大,自生收缩随即产生。

高强混凝土的原材料与配合比,决定了它的早期水化速度快、自干燥程度高、自收缩大等特点。因此,高强混凝土的自收缩比普通混凝土大得多。

4、炭化收缩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变形。炭化收缩只有在湿度50%左右才能发生,且随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增加而加快。炭化收缩一般不做计算。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特点是大部分属表面裂缝,裂缝宽度较细,且纵横交错,成龟裂状,形状没有任何规律。

二、混凝土收缩与开裂的关系

湿度梯度、温度梯度、结构过载和化学因素,通常产生0.1~1mm的裂缝。一般由于干燥和冷却时产生的收缩应变,导致早期开裂。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情况下,当处于硬化阶段的混凝土则会产生温度收缩、干燥收缩以及自生收缩。环境的温度、湿度、构件尺寸、混凝土的温度、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特性以及拌和物的配合比等,对不同的收缩有着不同的影响力。

混凝土的收缩是导致其自身开裂的最主要原因,是材料开裂的导火线。可见,研究收缩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收缩值的大小,主要还包括收缩对混凝土开裂趋势的影响,但也不能忽视其他影响混凝土开裂的因素,例如混凝土的徐变、弹性模量、抗拉强度以及断裂韧性等。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对混凝土开裂的综合影响可以用图4表示。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混凝土结构受限时,由于收缩应变所诱发的弹性拉伸应力,与由于徐变应变所导致的松弛应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多数混凝土结构变形与开裂的核心所在。显然,为了使混凝上结构具有最小的开裂危险,那么就要求材料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这样就会使得一定收缩量所引起的弹性拉应力较小,也就具有高的抗拉强度,以使得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而使材料开裂的危险减小;同时,要求材料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以使得微裂纹的扩展变得困难。但是,仅仅从纯理论角度,来考虑实际的混凝上的工艺,是有相当的困难的。例如,增加混凝土配合比中骨料的用量,将会减小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但同时又会增加材料的弹性模量及减小材料的徐变能力;而增加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可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但同时也会使材料干燥收缩变大,徐变能力减小,不利于提高材料的抗裂能力。

纵观上述影响混凝土开裂的各种因素可知,收缩在混凝土的开裂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也不能忽视弹性模量和徐变等其它因素对开裂的影响。应对混凝土的收缩开裂进行综合分析。

三、高强混凝土收缩开裂的抑制措施

1、高强混凝土自生收缩的抑制措施

引起高强混凝土收缩开裂的主要原因是自生收缩。因此,抑制高强混凝土的自生收缩可采取下列几种办法。①使用高C2S和低C3A或C4AF的硅酸盐水泥;②要尽量避免使用高细度的水泥和矿渣;③参入适量的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④选用高弹性模量的骨料配制高强混凝土;⑤掺入纤维来抑制高强混凝土的自收缩;⑥掺加膨胀剂、减缩剂等外加剂;⑦将轻质材料浸水饱和后,作为骨料掺入到高强混凝土中,通过“自养护”来抑制收缩。

2、高强混凝土收缩开裂的抑制措施

高强混凝土的收缩开裂明显大于普通混凝土,且与其所使用的矿物掺合料有着紧密的关系。为了改善高强混凝土易于收缩开裂的缺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通过优化原材料性能及配合比,从混凝土材料本身来克服其收缩开裂大的缺陷;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复合”的手段,通过掺加纤维等物质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结束语

针对收缩引起的开裂问题的原因分析与研究,本文从纤维增强、膨胀剂补偿收缩及减缩剂减小收缩三个方面,初步概括出提高高强混凝土抗收缩开裂能力的措施。⑴可以掺入有较大的弹性模量和较好的粘接的钢纤维,这样可以有效的阻止混凝土中裂纹的产生和扩展,降低高强混凝土的收缩开裂趋势;⑵在高强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膨胀剂,能明显地提高高强混凝土早期抗收缩开裂的能力;⑶掺入适量的减水剂在高强混凝土中,可以降低高强混凝土在龄期内的收缩量,也就可以显著地降低高强混凝土的收缩开裂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凤臣.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和应用研究[J].兰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5,5.

[2]周双喜.混凝土的自收缩机理及抑制措施[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5).

[3]庄其昌,裂缝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0.

[4]柴鹏,混凝土裂缝自愈合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长江科学院,2011.

第4篇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

 

高性能混凝土(HPC)是在研究发展高强混凝土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以其易浇筑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高强度、高耐久性、高体积稳定性以及高工艺性而越来越被业内人事所关注。

1.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1.1高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对结构来说是最基本的性能要求,而在大跨度结构物允许减少断面的构件部位,应尽量采用强度高的混凝土,同时也要保证其性能高。大多数国家将强度等级在50Mpa及以上的混凝土称为高强度混凝土。

1.2高耐久性

普通混凝土建造的构筑物,在经过自然老化和人为劣化后,还未到达设计的使用寿命就进入了老化期,质量和安全问题逐渐突出,修复和更新的费用也耗资巨大。因此,在桥梁、港口等重大工程中,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关注程度已经跃居其强度之上。

经研究和实践证明,在普通的混凝土原材料中通过合理的掺加外加剂和掺合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可以很好的改善其耐久性能,其耐久性能可达百年之久,是普通混凝土的3-10倍,主要表现在抗渗性、抗侵蚀性、抗冻性、耐磨性、抗碳化和抗碱骨料反应能力的增强。京沪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设计速度目标值为350km/h,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混凝土结构的实际使用年限为100年,环境类别为碳化环境,作用等级T1。为满足高速铁路工程结构耐久性要求,桥涵等结构物采用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

1.3高体积稳定性

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直接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甚至会影响其结构的安全。HPC在此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过程中不开裂,收缩徐变小;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不易产生施工裂缝。

1.4良好的工作性

HPC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在成型过程中不分层、不离析,易充满模型,坍落度经时损失小,具有良好的可泵性,满足泵送混凝土的要求;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密实、匀质、平整、表面光洁,提高施工效率。

2. HPC的配制

2.1原材料的选择

HPC在配制上的特点是低水灰比,选用优质的原材料,除水泥、水和骨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掺加剂和高效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减少体积收缩,提高强度,提高耐久性。论文格式。必须对拌制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尤其要控制好集料、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质量,主要技术指标必须达到施工规范的要求。

2.2配合比设计

在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采用优化设计原则,不仅要满足强度等级、弹性模量、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含气量等技术要求,同时还应对其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碱骨料反应、抗冻性、抗裂性等进行严格要求。论文格式。

3.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耐久性是高性能混凝土所追求的重要指标,对混凝土工程来说意义重大,耐久性的提高是降低使用过程中巨额维修费用和重建费用的重要手段。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提高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几项措施:

3.1掺入高效减水剂和高效活性矿物掺合料:

为保证施工中混凝土拌合物具有所需的工作性,在拌合时须适当地增加用水量,这样就会使水泥石结构中形成过多的孔隙。在加入高效减水剂后,不但能使水泥体系处于相对稳定的悬浮状态,还可以使水泥絮凝体内的游离水释放出来,因而达到减水的目的,可将水灰比降低到0.38以下。同时,加入高效减水剂后,在保持混凝土良好的流动性时,还能使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值小;不含Na2SO4,碱含量低,对混凝土耐久性有利。

掺入高效活性矿物掺合料能改善混凝土中水泥石的胶凝物质的组成,消除游离石灰,使水泥石结构更为致密,阻断可能形成的渗透路,从而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增进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

3.2.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及水泥用量:

水灰比的大小是决定混凝土密实性的主要因素,它不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也严重影响其耐久性,故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

4.质量控制

4.1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论文格式。

原材料是混凝土的基本组成部分,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场。使用检验合格的原材料,不合格品坚决退场不能使用。不同类别不同规格的材料分类分区堆放,并且标示明显。

4.2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施工。

搅拌前通过测定砂石的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重量比),并根据含水率的变化及时调整;使用精确度高、检定合格的称量设备进行准确计量。质检人员应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

4.3严格控制高性能混凝土的运输。

应根据具体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工程量的大小以及道路气候状况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确定HPC的运输设备,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保证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特性。运输过程中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或受冻。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中加水。减少混凝土的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保证从搅拌机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应在混凝土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且在1/2初凝时间前入泵,并在初凝前浇筑完毕;因各种原因导致停泵时间超过15min,每隔4-5min开泵一次,使泵机进行正反转方向的运动,,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斗中混凝土离析。

4.4科学合理的浇筑。

浇筑一般包括布料、摊平、捣实、抹面和修整等诸多工序,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所浇混凝土必须均匀密实且强度符合施工的具体要求。严格控制所浇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浇筑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泵送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易大于600mm,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在炎热、低温、风速较大的条件下浇筑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棒、附着式平板振捣器、表面平板振捣器等振捣设备振捣混凝土。振捣时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铁件,不得加密振捣或漏振,且不宜超过30s,避免过振。加强检查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浇筑后按照工艺仔细抹面压平,严禁洒水。

4.5加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能创造使水泥得以充分水化的条件,加速混凝土的硬化,同时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日晒、风吹、寒冷、干燥等自然因素而出现超出正常范围的收缩、裂缝及破坏现象,因此要个控制温度和湿度条件,保证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确保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中的使用功能。

5.结束语

高性能混凝土以其优异的性能在当前的国民建设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混凝土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配制、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本文能提供一定借鉴。

第5篇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接头

 

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工艺及其应用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采用锤击贯入或静力压入等方法,利用机械把预制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送至设计指定的地基持力层的一种桩基型式。这种桩基问世以来,由于单桩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尤以静力压桩法,施工时无噪音、无震动,满足文明施工的要求,且因其价格适中,已成为广东省常用的一种桩基型式,特别适用于珠江三角洲有较厚软弱土层的地域。

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接头技术的设想

预制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桩长,由于生产、运输及施工的原因,都不能一次满足设计桩长的需要,必须在打桩时现场进行接桩,一般接桩一至两次。传统的桩接头型式是采用焊接,接桩的时候,待先行沉入的桩上端离地面0.8m左右时,把待接的桩吊到已进入土中桩的上端,就位对中吊直后,由两位焊工对称操作,要求分两层施焊,每个接头约花20分钟的时间,待接桩焊缝自然冷却8分钟后,才可继续进行沉桩。采用焊接接桩方法,焊接工序耗费工时较多,使桩机等机械利用率降低,工作效率不高,施工成本为此相应增加。

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接头的构造及施工工艺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新型的快速接头技术是在预制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桩端每个接头预埋钢板上,均分焊上数个接桩用的连接槽,连接槽内藏带锯齿形的钢销板及压力弹簧。钢销板为优质炭素钢45#(经淬火)加工成锯齿形齿牙向桩身的滑块,钢销板后面用压力弹簧作紧固的作用。论文参考网。管桩接驳时,首先在待接桩桩端预埋钢板的每个连接槽上用小锤打入插上各根连接销。连接销也是用优质炭素钢45#(经淬火)加工成两端分别带有齿牙向中的锯齿形、截面为矩形的连接体。由于连接槽内装有两件带了弹簧的钢销板,有伸缩紧固的功能,故连接销可以很方便地连接槽内。两根桩对接,通过连接销与钢销板的机械啮合而紧密地连接起来,耗时不到两分钟即可继续沉桩的工序,方便简捷,把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4.快速接头设计的理论基础

4.1设计原则

预制桩接头用机械连接的装配原理,在国内外也有实践的经验。如国内用法兰盘连接;国外文献中介绍瑞典开发的装配式接头种种,其特点是连接操作方便迅速,可大大提高沉桩效率。这种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接头技术,比上述装配式接头的诗点更为优胜,极有开发价值和竞争性。

快速接头的设计原则是,接头的受力不小于桩身的受力。具体要考虑的问题有: l)机械件的连接,应用机械原理使其能达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受力要求。 2)连接销要满足抗拉要求。 3)连接啮合要满足抗剪要求。论文参考网。 4)接头受力要满足混凝土管桩抗弯要求。

4.2快速接头设计的思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接头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受力状态,应满足混凝土管桩设计承载力等的要求,现以400mm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例,对快速接头的机械连接件作有关应力的分析和计算。

4.3有关应力计算

用快速接头连接槽内一根连接销齿键啮合进行应力计算。连接部件采用热处理表面淬火的优质炭素钢45#,硬度为HRC35-40,按《机械设计手册》得出:

抗拉强度Ob=600N/mm2

屈服极限Os=355N/mm2

抗剪强度T=0.6Ob=0.6×600=360N/mm2

一根连接销横截面抗剪力:

式中 Ft一一根连接销横截面抗剪刀。

H一连接销厚度(齿牙削弱面的边长)

S一齿深(或齿牙高;齿牙角度为450)

S=0.75P=0.75×3.3=2.475mm

P一齿距=3.3mm

B一连接销宽度

一根连接销抗拉力:

式中FL一一根连接销抗拉力

一根连接销齿键啮合抗剪力:

式中 Fj一根连接销齿键啮合抗剪刀

n一齿牙总数

i-折减系数,这里取0.9

以400mm混凝土管桩为例,其桩身承载力设计值可取为1700kN,桩身抗拔承载力设计值为350kN。采明快速接头时,桩端预埋钢板上均布七个连接销,理论计算横截面抗剪力为1344.2kN,轴向抗拉力为2240.3kN,齿键啮合抗剪力可达2514.8kN。从计算结果可知,快速接头机械连接件的受力(抗拉威轴心受压)可超过预应为高强混凝土管极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的要求。

5.快速接头的试验

5.1试验的目的

通过快速接头部件的应力计算得出,是可以满足管桩桩身承载力的要求,但还须通过快速接头的几种受力状态进行试验,以求通过实验论证计算的正确。

5.2试验项目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接头力学性能应与混凝土管桩桩身等同,受力除了在竖向力作用下受压外,还要考虑抗拔作用下的受拉,承受水平力作用的抗剪和抗弯。由于该接头的抗压能力大于受拉能力,故只设定了三个试验项目。论文参考网。一是机械接头部件的抗拉试验;二是机械接头部件的抗剪试验;三是混凝土管桩接头实样的抗弯试验。

前两个项目的试验委托广州市某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进行,用不同的齿键啮合型式作了多组试验。其试验结果与计算基本相同。后一个项目的试验是混凝土管桩接头实样的抗弯试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1999)的规定,'管桩接头处极限弯矩不得低于管桩极限弯矩',并按规范条文中的抗弯性能和试验方法委托某大学土建工程实验中心对混凝土管桩的快速接头实样进行了抗弯试验。

5.3抗弯试验目的

某土建工程实验中心对某管桩厂生产的三根400×95A型和三根300×70A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接头实样随机抽样进行抗裂、抗弯性能试验。参照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国家标准制定抗弯试验方案,为简文梁对称加荷装置,快速接头位于最大弯矩处。试验的目的是: l)测定采用快速接头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极初裂强度及抗弯强度; 2)测定采用快速接头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及长度;3)测定采用快速接头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跨内最大变形挠度;4)观察测定采用快速接头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破坏形态。

5.4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得出:l)该桩快速接头性能分别符合400mm和300mm管桩A型(原母材)国家标准。 2)由于快速接头是机械啮合,连接中接头已存在一定的间隙,试验结果对照国家标准规定,当加荷至极限弯矩时,管桩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宽度不超过l.50mm。试验结果该接头的间隙相对展开约为1.50mm左右,其数值基本满足标准。3)有五个试件当加荷至极限弯矩值的1.5倍或1.5倍以上时,快速接头未破坏,但弯矩最大处的预应力高强钢丝拉断。 4)试件跨中最大挠度值为27.03-65mm,均小于试件跨度的L/50=96mm。

5.5结论

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接头性能不但与管桩生产的等级标准相适应,而且快速接头的抗弯能力大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抗弯强度,完全满足国家规范'管桩接头处极限弯矩不得低于管桩极限弯矩'的规定。

6.快速接头的发展前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接头所需部件,只须在工厂进行精密的加工、预埋,节省了沉桩施工中现场焊接的工序,接桩技术简单、易于操作,只要稍加指点就可以熟练,连接时灵活快捷,工效和机械利用率大大提高。由中国工程院士容柏生主持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指出,这种快速接头'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预计该项技术通过推广,众多的施工单位和工程将会乐于应用,在国内外都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裂缝,防治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地上30层,地下3层,建筑总高度为120m。其建筑平面呈D:38m 的圆形,外围是16 根框架柱,内筒采用双筒型式,里侧为边长9.78m×11.83m的方筒,外侧为D:17m的圆筒。最初设计采用双筒一直到顶的结构体系,而且已按此设计完成地下室及地面4 层的主体结构施工,后来新业主要求扩大20 层以上客房的使用面积,把20层以上的圆筒取消,只保留方筒。这一结构体系的大调整,使传力路径发生了重大改变,于是有关设计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处理。随后第5层以上按新图纸施工,并在19 层楼面按要求取消了圆筒。

二、裂缝的原因分析

对裂缝的界定一般以可见缝宽>0.05mm 的称为“宏观裂缝”,反之则称为“微观裂缝”。工程中构件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动、静荷载和其他外荷载引起的裂缝;另一类是由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的变形荷载引起的裂缝。本工程剪力墙裂缝可认为是由于混凝土收缩及其温差所引起,而且前者是主要的因素。混凝土收缩是指混凝土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因变形而产生的体积减小,主要包括:①硬化收缩,即混凝土在水化结硬过程中,由于水泥颗粒不断水化,毛细管及各孔隙游离水逐渐与水泥矿物质水化,转化为凝胶及结晶成水泥石,体积略有收缩,亦称“自生收缩”;②失水收缩,即混凝土内水分不断蒸发,引起体积显著收缩,其收缩量占总体积收缩量的80%~90%,亦称“干缩”;③碳化收缩,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变形。混凝土自生收缩发生在初凝至终凝期间,干缩发生在终凝后,初凝前的收缩因混凝土尚具塑性而不影响裂缝的产生。

三、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起因

80年代以前,民用建筑中出现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机率是相当小的,90 年代后随着我国泵送流态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逐步推广,工程中出现早期收缩裂缝的比例逐渐增大,说明与泵送及商品混凝土的广泛使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泵送流态混凝土由于流动性及和易性的要求,以及坍落度、水灰比增大,水泥标号提高,水泥用量增加,骨料粒径减小,外加剂用量增多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及水化热作用比以往低流动性混凝土大幅增强,前者的收缩变形量约为(6.0~8.0)×10- 4,而后者仅为(2.~3.5)×10- 4。美国ACll305委员会在1991 年发表的《炎热气候下的混凝土施工》中指出,混凝土入模温度高,环境相对湿度低和阳光照射引起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快是产生混凝土早期干缩裂缝的原因。

(1)水泥。水泥水化热被一致认为是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主要通过控制水泥用量来实现对其的控制。常规概念认为水泥用量越大,混凝土强度越高,尤其是随着高强混凝土的大批量使用,混凝土配中的水泥用量逐渐增大,混凝土收缩裂缝也就相应增多,这已成为目前建筑界的突出问题。论文格式,建筑工程。。而实际上现代高强混凝土的研究表明,由于混合材料的出现,混凝土强度与水泥用量之间并非一定成比例关系,在低水泥用量的情况下同样可以配制出高强混凝土。

(2)混合材料。目前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可操作性,使混凝土硬化后获得高性能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双掺”技术,即同时掺人高效减水剂及活性掺合料。减剂能有效降低混凝土水灰比,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节省水泥用量。混凝土中的添加物当所占比例<5%时称为掺量,超过的则称为混合材料。

(3)水灰比。若水灰比过大,则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水孔及毛细孔增多,骨料与水泥石界面的泌水也增多,造成结构疏松,混凝土拌和物的总用水量对干缩的影响较显著。

四、本工程裂缝现象解释

从以上分析可知,本工程筒体剪力墙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收缩引起的,不是结构性裂缝,对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可以解释如下:

(1)当圆筒与方筒同时存在时,裂缝出现在圆筒外侧是因为方筒受圆筒所包裹,且环境相对较阴暗潮湿,空气对流也不明显,处在这样好的墙体养护环境下,水分不易蒸发,因而混凝土收缩不明显;同样,圆筒墙体内侧也较少发现裂缝。

(2)随着楼层的增高,墙体裂缝呈增多的趋势,这是因为高空风速加大,日晒时间延长,温差大,在相同时间里混凝土失水更多,导致收缩裂缝发展迅速,但最终收缩量相差不大,因此呈现裂缝条数多则细、少则宽的规律。

(3)裂缝呈“枣核形”( 即梭形) ,不穿过楼层,是由于楼面的“模箍作用”所致。其机理是由于被约束体(墙体)的变形受到约束体(楼板及墙暗梁)的约束,随着逐渐远离楼面及暗梁,该约束力逐渐减弱并形成收缩裂缝。在裂缝形成过程中,裂缝处必然会产生变形,而这种变形往上下伸展在接近楼板处因受到约束而其延伸受到限制,直至逐渐消失,因此可以认为约束作用既引起剪力墙开裂,又限制了裂缝的发展。

五、对剪力墙裂缝的处理措施

5.1“放”的措施

“放”就是尽量减少对混凝土收缩变形的约束,如同治水中的“放水疏导”法。本工程设计上可采取开“小结构洞”的方法,把方筒东西面长墙分成2 个墙肢,洞口用砖墙封实,不影响使用功能。由于在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结构变形曲线呈弯曲型,到建筑上部剪力墙位移较大,其剪切刚度的局部削弱对结构综合刚度影响不大,因此在设计上是可行的。由于开洞后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得到释放,可以从源头上控制裂缝的发展。

5.2“防”的措施

“防”就是采取措施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从前述对混凝土材料的分析可知,把混凝土配比中的水泥从365kg/m3 减小至300kg/m3,粉煤灰用量从80kg/m3 增加至120kg/m3 甚至更多,水灰比0.8适当调低,都仍留有很大的余地。

5.3“抗”的措施

“抗”就是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抵抗收缩变形的能力,一般可以用提高配筋率或减小钢筋间距的办法。本工程剪力墙配筋率合适,所以可在配筋率不变的情况下用等面积代换法,调整钢筋间距,减小钢筋直径,让水平构造筋“细而密”,钢筋间距由200mm 缩小至100mm 甚至80mm,把混凝土一部分的拉力转移到钢筋上来,使混凝土的收缩趋于均匀,只在构件中产生微裂缝,释放应力以避免或减少宏观裂缝。

六、裂缝的评价及处理

混凝土裂缝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有害程度却是可以控制的,有关标准可根据使用条件而定。从结构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等方面考虑,按照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室内正常环境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为0.3mm,基本上是本工程裂缝宽度的上限值。论文格式,建筑工程。。论文格式,建筑工程。。裂缝深度H 与结构厚度h 的关系为:h≤0.1H 为表面裂缝,本工程裂缝均属此范围;0.1H<h<0.5H 为浅层裂缝;0.5H≤h<1.0H 为纵深裂缝;h=H 为贯穿裂缝。论文格式,建筑工程。。论文格式,建筑工程。。根据对该工程在7 月后贴石膏的情况观察,没有发现裂缝有发展的趋势。论文格式,建筑工程。。1- 4 层剪力墙原来是应该有裂缝的,但在抹灰批荡一段较长时间内均没有发现裂缝,说明裂缝已趋稳定而不需进行修补。

第7篇

关键词:强度,灌浆料,锚固深度,基础,抗拔力,缺陷

 

1、[前言]辽宁地区使用的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是一种新型的二次灌浆材料,多为浅灰色粉粒状材料,具有早强、高强、大流动性和无收缩、微膨胀等特性。主要应用于机器设备安装的座浆和二次灌浆、固定螺栓的锚固,以及建筑物或构筑物缺陷部位的修复、应急加固和补强、楼板灌缝和抢修抢建工程等。可替代同类进口产品,满足目前大型机器设备安装的高精度与高质量的要求。该产品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灌浆材料。

无机胶结材料灌浆料作为一种新型的修复加固产品,不仅具有施工方便、工作面小、工作效率高的特点,而且还具有适应性强、适用范围广、锚固结构的整体性能较好、价格低廉等优点。由于设备基础锚固已不必再进行大量的开凿挖洞,而只需在设备混凝土基座部位钻孔后,利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作为钢筋或基础固定用螺栓与混凝土的粘合剂就能保证与混凝土的良好粘接,从而减轻对原有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损伤,也减少了安装改造工程量。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对钢筋及固定设备用螺栓的锚固作用是靠与基材的胀压与摩擦产生的力,利用其自身粘接材料的锚固力,使钢筋及螺栓杆与混凝土基材有效地锚固在一起,产生的粘接强度与机械咬合力来承受拉荷载,当锚固钢筋或螺栓杆件达到设计的深度后,具有很强的抗拔力,从而保证了锚固强度。无机胶结材料灌浆料曾在沈阳万豪酒店楼梯加固、肯德基改造、丹东服装城加固、鞍钢设备安装等工程中得到应用,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工程实践证明,高强无收缩灌浆料这种新型的二次灌浆材料是一种处理设备基础、建筑及桥梁混凝土结构缺陷修复的好材料。这种将钢筋、螺栓等牢固地埋置于混凝土基材中的高强无收缩灌浆料,近十几年来已被我国建筑业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建筑加固、改造与维修中,被工业企业广泛的用于设备基础安装。在目前应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加固、改扩建工程中,具体施工方法都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操作方法施工。施工操作程序都在生产厂家指导下施工,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材料也全部由生产厂家提供。

2、高强无收缩灌浆料产品特点:

设计的灵活性:根据需要可以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多数平面位置,根据结构受力特征而设计植筋的数量及规格。设备基础安装设计,能够完全满足设备安装图纸施工要求。早强、高强:初凝>2 小时,终凝<10 小时。早期强度高,特别是1天和3天强度较高。一天强度最高可达30MPa以上,设备安装完毕一天后即可运行生产。工艺简单,可大大缩短施工工期,往往在2~3 天或更短时间内修复的缺陷就可投入使用。自流态:现场只需按说明书加水搅拌后,直接灌入设备基础,不需振捣便可填充设备基础的全部间隙。微膨胀:可产生适度膨胀,以保证设备底面与基础紧密接触,基础与基础之间无收缩。高耐久性:抗油、水渗透力强,抗冻性能好。可靠性优于预埋件: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需要与其他结构或设备连接时,连接处需预留预埋件,但预埋件位置不易确定,混凝土浇注成型后预埋件的位置难以改变且施工繁琐,而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可靠性与预埋件基本相同。新增混凝土结构基本没有滑移。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下;

某厂生产高强无收缩灌浆料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型号

 

抗压强度(MPa)

 

第8篇

摘要: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美国MPA教育已成为世界上较为成熟和完善的专业教育形式。而MPA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 美国的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及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研究共同体: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教育的未来模式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 MPA管理的背景、影响及应对 MPA教育的政策瓶颈与办学定位 MPA电子政务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 980MPa冷轧汽车板的开发 浅析MPA英语教学中美国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专业学位改革中MPA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出路 1200MPa高强耐磨钢焊缝显微组织及冲击韧性的研究 中国高校MPA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评估的实践与探索 面向MPA学员开设系统科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案例教学在MPA社会保障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 600 MPa高强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弯管流量计在3.6MPa蒸汽计量中的应用 浅谈40MPA高压活动弯头密封的技术改进 590MPa级钢用烧结焊剂和焊丝的研究 800MPa级高强钢焊接工艺的探讨 二级学院在MPA案例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中美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邓斌照.中美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6]罗琳,美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D].外交学院硕士论文,2006.

作者简介:彭开丽(1975-),女,江西分宜人,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华中农业大学MPA教育中心副主任;杨刚桥(1964-),男,博士,湖南岳阳人,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华中农业大学MP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

第9篇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现状,前景

 

传统的混凝土在200年来的发展中,经历了几次大的飞跃,但今天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首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各种超长、超高、超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重大混凝土结构,如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工程等的建造需要在不断增加。论文参考。这些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劣、维修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但施工性能要好,尽量在浇筑时不产生缺陷,更要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其次,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工业发达国家正面临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早年修建的桥梁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维修或更新;最后,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的人造材料,不能不考虑它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混凝土的原材料都来自天然资源。每用1t水泥,大概需要0.6t以上的洁净水,2t砂、3t以上的石子;每生产1 t硅酸盐水泥约需1.5 t石灰石和大量燃煤与电能,并排放1tCO2,而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尽管与钢材、铝材、塑料等其它建筑材料相比,生产混凝土所消耗的能源和造成的污染相对较小或小得多,混凝土本身也是一种洁净材料,但由于它的用量庞大,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在不少地方造成资源破坏并严重影响环境和天然景观。所以未来的混凝土必须是高性能的,尤其是耐久的。耐久和高强度都意味着节约资源。“高性能混凝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其耐久性为普通混凝土耐久性的两倍以上,可增加混凝土结构安全使用寿命,减少造成修补或拆除的浪费和建筑垃圾;可大量利用工业副产品和废弃物,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收缩徐变小,适合建造高效预应力结构;高性能混凝土适用于高层、大跨、大体积、大跨桥梁、海底隧道、高速公路及严酷环境中使用的结构物,如核反应堆、海上结构和处于有腐蚀性介质环境的结构等的建筑和修补。其他用于特殊用途的智能高性能混凝土更有着其独特的、其他混凝土难以替代的优势。正因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以上诸多优越性能,自从产生以来,便大放异彩,世界各国对其研究和应用势头的发展十分迅猛。具体如下:

1.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外的研究应用现状

1986~1993,法国由政府组织包括政府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建筑公司等23个单位开展了“混凝土新方法”的研究项目,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并建立了示范工程。1996年,法国公共工程部、教育与研究部又组织了为期4年的国家研究项目“高性能混凝土2000”,投入研究经费550万美元。论文参考。法国修建的3座高性能混凝土的斜拉桥一佩尔蒂大桥以及最近建设的埃洛恩河大桥和诺曼底大桥也都使用了高性能混凝土。论文参考。

1994年,美国联邦政府16个机构联合提出了一个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建议,并决定在10年内投资2亿美元进行研究和开发 各大州政府也致力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和应用。在纽约州已建成了100多座具有高性能混凝土桥面的桥梁。在华盛顿州,公路部门正在制定高性能混凝土梁的标准。

目前德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已达C110级,强度等级为当今世界之最。挪威皇家科技研究院的科学与工程研究基金持续资助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丹麦的大贝尔特工程是一座大型的隧道与桥梁连接结构,规定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国外的这些抗议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历程,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参考价值。

2.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的研究应用状况

1992年,吴中伟首次将高性能混凝土介绍到国内。近年来,我国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发展较快。我国是生产和使用混凝土的大国,混凝土的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涉足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还是近10年的事。随着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越性不断地得到认可,混凝土应用技术的进步,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高性能混凝土获得了迅速发展。

高性能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海上采油平台、矿井工程、海港码头等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增多。

全国很多研究单位已经研制出普通泵送高性能混凝土、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高流态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加高性能混凝土、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水下不分散高性能混凝土港工与海工高性能混凝土、高抛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等等,研制出C30-C80的各种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和完备的混凝土耐久性检测设备,以及掌握了配套的施工成套技术和各种混凝土耐久性检测技术等。其中具有优异耐久性的C30高性能混凝土即将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深圳地铁工程中大规模使用。

3.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习惯了普通混凝土的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阻碍了高性能混凝土广泛应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已基本被接受,而中低强度高性能混凝土还没得到工程人员的普遍认可,这就为中低强调高性能混凝土的普及带来很大障碍。同时,人们应该认识到“优质工程必须要高性能”的。

在绿色环保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混凝土能否长期作为最主要的工程结构材料,关键在于能否成为绿色建筑材料,于是高性能混凝土便将承担历史的责任。高性能混凝土能更多的节约水泥熟料,更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能大量降低料耗与能耗;能更多的掺加以工业废渣为主的细掺料,节代熟料,改善环境,减少二次污染;能更大地发挥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尽量减少水泥与混凝土的用量,达到节省资源、能源与改善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中伟.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与问题[J].建筑技术.

[2]冯乃谦.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冯乃谦.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J].施工技术,2003,32(4):1-6.

[4]胡晓波.新型建筑材料讲义.长沙铁道学院.

[5]唐建华,蔡基伟.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论文天下.

第10篇

向安乐,现任中淳高科桩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宁波浙东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监;此前,他曾在中山三和混凝土桩杆有限公司任检验室主任、南京建华管桩有限公司任实验室主任、广东三和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任厂长兼总工程师。在“2014年度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优秀总工程师评选活动”中,向安乐荣膺这一行业大奖,被评选为优秀总工程师。

在同事眼中,向安乐为人诚恳正派、原则性强,对待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他不仅掌握了混凝土管桩技术领域的理论知识,还具备完善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正是多年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勤奋认真的钻研精神,使他在混凝土管桩领域不断取得佳绩,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上不断取得突破。任职中淳高科桩业后,向安乐的多个研究项目都是围绕提高混凝土强度和产品质量、减少资源消耗和生产浪费等节能减排课题展开的,如免压蒸高强混凝土预制桩、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和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这些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既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为社会节能减排作出了很大贡献。

免压蒸高强混凝土预制桩于2011年开始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和应用,作为该项目第一负责人,向安乐和他的技术团队通过对水泥、矿物掺和料和高性能外加剂的优选,成功研制出C80免压蒸混凝土管桩的工艺技术。该技术可降低高强混凝土预制桩养护时的能耗,与常用压蒸工艺相比,养护能耗可降低65%。据估测,若浙江省全部使用该技术,全省将节约煤耗约19.5万吨,并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42.4万吨。这项技术不仅可降低高强混凝土预制桩生产设备的投资,减少生产过程管理环节,消除使用高压釜不当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预制桩的抗侵蚀能力;而且可大幅度降低高强混凝土预制桩的能耗及二氧化碳的排放,社会效益显著。

2013年,宁波市象山某工程需要设计更高强度和高性能的混凝土预制桩型,为此中淳高科专门成立了C10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桩的研究项目,向安乐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研发出C10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桩并在滨海新基地试制成功,完全满足某特定区域对该种预制桩强度等级的设计要求。该项目获得2013年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优秀论文奖。

在通向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向安乐不断书写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简称PHDC桩)可与静钻根植桩基础技术配合使用,与不同桩型如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组合,应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该桩型使用于软土地层中,可有效提高整个桩基的竖向承载力,充分发挥桩身混凝土强度作用,在相同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可大幅度节约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国内首创的节能、低碳、环保的新型桩基产品,PHDC填补了国内桩基行业的空白,至今已生产2万多米,可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铁路、公路、港口、水利和市政工程的低承台桩基础上,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同时,与PHDC对应的企业标准《根植工法用高性能混凝土桩》(Q/NZD001-2012)、应用技术规程《静钻根植基础技术规程》(Q/141001-2011(a))已分别在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鄞州分局和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备案,《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2012浙G37标准设计图集)在浙江全省得到推广,并逐步向全国各地推广。

随后,由中淳高科、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科技项目“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研究与开发”也通过了宁波市住建委组织的专家验收委员会的验收。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PRHC桩)是一种采用混凝土技术中部分预应力技术的新型高强管桩,能适用于各种工法沉桩,特别适用于静钻根植桩基础技术的沉桩施工,基桩的上层或中上层阶段能提高桩身抗水平推力及抗弯性能,可取代钻孔灌注桩,在性能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节约原材料。其突出特点就是能提高地震作用下桩身的延伸率,起到消能的作用,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以上桩基工程的上节桩。PRHC用静钻根植桩基础技术进行植桩,用于桩基础的上节桩,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该管桩沉桩施工、桩基静载试验均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并达到节能、低碳、环保的效果。

除了在混凝土管桩领域创新钻研外,向安乐和他的技术团队在混凝土行业的其他领域也同样硕果累累。

2009年,根据集团公司开发的要求,他们对碎石筛洗分级及污水循环处理系统进行了成功试制,该项目由此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2012年,针对宁波滨海新基地灌装车间蒸汽养护池的设计需要,专门设计了22个独特的蒸养池结构,从而改变了传统蒸养池漏气的缺点,该项目由此在2014年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第11篇

关键词:超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77.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建筑物的高层化超高层化,桥梁的大跨化超大跨化,使用环境的超恶劣化,使得水泥混凝土“强度低、流动性差”的低性能面临着严峻挑战。这种发展趋势对混凝土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强烈地促使水泥混凝土材料由低性能向高性能方向发展。例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不仅提出了混凝土高强超高强的问题,更提出了施工可泵性的问题;大跨化超大跨化桥梁所处环境的超恶劣化,除了混凝土的强度、施工性问题,更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1990年5月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AIST)和混凝土协会(ACI) 主办的第一届高性能混凝土会议中提出“高性能混凝土(HPC)”的概念以来,混凝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当前,混凝土正向超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超高性能混凝土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关注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以及其他重要工程。

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首先是高强混凝土,其首要技术特征是低水胶比。相对地,低水胶比又导致混凝土拌和体系性质粘稠,泵送施工难度非常大。因此,混凝土强度和混凝土可泵送性成为相互牵制的一对矛盾,在实际工程中往往难于同时兼顾。高强超高强混凝土的可泵性能已成为建筑行业有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难题。因此,要平衡上述两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必须采用先进技术措施。

2 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化的关键措施

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化拟解决两大关键问题[1]: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和改善水泥石中的相组成。

2.1 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

在普通混凝土中,为了保证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其用水量(占水泥重量的50%~70%)比水泥水化所需的水量(水泥重量的15%~20%)大得多。多余的水在水泥硬化后蒸发,在水泥石集料界面区域形成大量的各种孔径的孔隙,以及因泌水、干缩等所引起的微管和微裂缝,这些缺陷是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和其他性能指标降低的根本原因[2]。因此,掺加高效减水剂是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化的重要措施。

2.2 改善水泥石中的相组成

众所周知,硅酸盐水泥水化后形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水化硫铝酸铝,水化铁铝酸钙等多种胶凝物质,它们把混凝土中各种固体颗粒胶结成整体。其中,以水化硅酸钙的数量最多,最为重要。水化硅酸钙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两类:即低碱性水化硅酸钙(C/S

其方法是在混凝土中掺入活性二氧化硅微粒或铝硅酸盐微粒等矿物掺和料。矿物掺合料的掺入,会产生以下三种效应[3]:

1) 火山灰效应:矿物掺合料具有良好的火山灰活性,含有的SiO2、Al2O3等活性组分,在碱性环境条件下,这些掺料与游离石灰以及高碱性水化硅酸钙产生二次反应,生成低碱性水化硅酸钙,使胶凝物质的质量得以改善,数量增加,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大幅增加,其他性能也得到相应改善。

2)微集料填充效应:细微矿物掺合料颗粒填充在水泥颗粒之间,使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的级配。在水灰比不变、不影响水泥浆体的孔隙率的条件下,可细化混凝土内部的孔隙。

3)减水效应:粒径小于水泥的矿物掺合料填充于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中时,将原来填充于空隙中的填充水置换出来,配合高效减水剂进一步减水,提高混合料的流动性。

3 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制备的技术途径

国际通用的制备超高强混凝土的技术路线:硅酸盐水泥+活性矿物掺料+高效减水剂,采用此技术路线并以矿物减水理论[4]为指导,选用常规的原材料及通用的施工工艺制作混凝土试件,可实现混凝土的超高强高性能化。具体的技术措施如下:

3.1 选用优质水泥

由混凝土强度理论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强度与水泥强度成正比,选用优质高标号水泥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最根本措施。然而,由于制备超高强混凝土时水泥用量较大,水化热高,所以需选取低水化热水泥,即水泥中C2S比例须增大,而C3S及C3A量减少。

3.2 掺加高效减水剂

在和易性相近时,掺加高效减水剂可降低水胶比,达到减水的目的,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有强烈分散作用,能大大提高水泥拌合物流动性和混凝土坍落度,同时大幅度降低用水量,显著改善混凝土工作性。但有的高效减水剂会加速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掺量过大则泌水。高效减水剂基本不改变混凝土凝结时间,掺量大时(超剂量掺入)稍有缓凝作用,但并不延缓硬化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增长。

为适应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要求,新一代的混凝土减水剂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已开始投入实际应用。

3.3 掺加活性矿物掺合料

活性矿物掺料是制备超高强混凝土不可或缺的组分。

目前,常用的活性矿物掺合料有硅灰、磨细矿渣、粉煤灰和稻壳灰等,活性最好的属硅灰。

硅灰是在冶炼硅铁合金和工业硅时产生的SiO2和Si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氧化并冷凝而形成的一种超细硅质粉体材料。是在冶炼硅铁合金和工业硅时产生的SiO2和Si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氧化并冷凝而形成的一种超细硅质粉体材料,平均粒径约为0.1μm,比表面积约为15~25m2/g。硅灰中非晶态Si02可达85%~95%,具有很高的火山灰活性,但其比表面积相当高,需水量大,必须配合使用高效减水剂[3]。掺入硅灰,会产生火山灰效应和填充效应。

矿渣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O、SiO2、Al2O3,以及少量Fe2O3、MgO等,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与水泥最为接近,具有潜在水硬性。经超细磨的矿渣(粒径1~3μm),30%掺量会产生强烈的减水效应,是一种理想的矿物减水剂。

粉煤灰是煤粉在火力发电厂的燃煤锅炉中燃烧后排出的烟气中收集下来的粉尘。粉煤灰的主要成分是SiO2、Al2O3、Fe2O3,其中CaO、MgO的质量分数很小,具有一定火山灰活性。由于煤粉在高温过程中形成玻璃珠,粉煤灰颗粒多成球形,在混凝土中发挥“滚珠作用”,改善混和料的流动性。

3.4 采用低水胶比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强度取决于水胶比。水胶比越低,硬化水泥浆体越密实,混凝土强度就越高。有研究表明[5],水胶比在0.185~0.23之间,C100超高强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变幅很小。水胶比<0.2时,流动性将迅速降低,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宜将水胶比控制在0.22~0.23。

3.5 选用优质骨料

配制超高强混凝土的骨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1)骨料的最大粒径要小。文献[6]建议制备超高强混凝土的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宜为10~14mm,因为骨料粒径越大,存在微裂纹的概率就越大。

2)骨料母岩抗压强度要大于混凝土强度。根据文献[6],混凝土中骨料的应力约为混凝土平均应力的1.7倍,因此,粗骨料母岩强度宜大于混凝土强度的1.7倍。

3)骨料粒形好,方圆型颗粒多,针、片状颗粒少;含泥、含粉率小,级配良好。

3.6 提高胶凝材料的用量

由于本实验中采用的水胶比很低,为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需提高胶凝材料的用量来保持必要的用水量。

3.7 控制水泥用量

水泥用量较大时,水化热高。因此,须增大活性矿物掺合料用量,取代等质量的水泥。如掺入磨细矿渣、粉煤灰等火山灰活性较低的矿物掺合料,具有显著的降低水化热的作用,掺量越大,降低得越多。

4 结语

研制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其配制必须从原材料的选择、采用低用水量、低水灰比、高活性矿物磨细掺和料、高效减水剂、改善界面结构、提高水泥浆体的内聚力及水泥浆体与集料间的粘结力等因素来考虑。

参考文献

[1] 蒲心诚.超高强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J].混凝土,1993,(05).

[2] 蔡基伟,周明凯. 超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原理与关键技术[J].房材与应用,2006,2:1-4.

[3] Mehta P.Kumar,Monteiro Paulo J.M. 混凝土的结构,性能与材料[M]. 覃维祖,王栋民,丁建彤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85-201.

[4] 欧阳东.混凝土矿物减水理论与C1OO超高性能混凝土[J].建筑技术,2001,(01)

第12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he reinforced confuses soil shear wall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discussed some some of his own comments, and borrow to illustrate exampl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高强混凝土的运用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出现而日趋广泛,但是由于高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不易控制性,本论文就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来研究剪力墙高强混凝土,并以某高层建筑工程的实际事例来探讨这些施工要点和措施的实施,通过事例证明这些要点和措施能够比较好的保证高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 选用材料

1.1 低用水量和低水胶比

为了保持投拌合物在低用水量时的流动度就必须掺入高效减水剂,此时配和的比例:高强度混凝土的水胶比要小于0.40,C60~C70高强度混凝土的水胶比宜低于0.36,C80以上水胶比一般小于0.30。

1.2 选用材料-- 水泥

适于配置高强度混凝土的水泥主要有硅酸盐类和硫铝酸盐系此两大类,在建筑工程中的硅酸盐水泥主要有:快硬硅酸盐水泥、高强度硅酸水泥以及快硬无收缩硅酸盐水泥,而硫铝酸盐类得主要作用则是用于配制补修工程用的高强水泥。因此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在选择水泥时应注意它与可能选用的高效减水剂之间的相容性。

1.3 选用材料--高效减水剂

根据硫酸钠含量不同,有高浓与低浓之别,所以茶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其减水效果与磺酸基在茶环上的位置及缩合核体有关,但由于高强混凝土掺高效减水剂剂量较大,所以我们选用以高浓产品为宜。

1.4 选用材料-- 矿物掺合料

1)硅粉,对于强度不很高的高强混凝土硅粉的掺量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a.硅粉混凝土具有早强的热点,但后期强度增长幅度小;b.硅粉的价格昂贵,掺量大时不仅增加材料费用,而且也使粘聚性增加,增加搅拌和浇注的困难。

2)由于磨细矿渣能水化并生成凝胶,能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并使之密化,对强度和耐久性起着有利的作用,超细矿渣不仅有很高活性,而且能明显改善全部胶凝材料的颗粒级配,能使其更为密实;所以高炉矿渣要磨细。

2 施工工艺

2.1 施工工艺-- 浇筑

1)为了避免混凝土堆积或倾斜,就必须对下料斗的出料严格控制,不能急速推动料斗,从而形成带状浇筑,就得尽可能使混凝土一次浇筑到位。

2)避免大块或料层浇筑而实施整层浇筑,大块或料层浇筑往往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特别是当新制混凝土不具粘合性的时候,每层浇筑厚度应予以限制,采用薄层浇筑方法,一般每层厚度浇筑不超过30cm,这样就可以避免顶层混凝土的重量使底层的空气无法逸出,如果滞留在内的空气导致混凝土捣实不全会使表面出现缺陷;

3)一般混凝土浇筑速度在,15m3/h 左右,灌注与震捣的速度应协调、均衡;所以就要尽可能快地灌注混凝土,但这一速度不能超过震捣施工方法和设备允许的限度;

4)施工控制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常用方法是采取水泥罐加遮阳棚,并洒冷水降温,砂石料洒冷水降温,并用篷布覆盖,拌合用水采用井水,必要时加冰块或增加制冷机组,充分利用温低的时间浇筑混凝土等措施,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高于32℃,并且保证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超过25℃(注:冬季施工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

2.2 施工工艺-- 震捣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采用的工艺为附着式震捣器以插入式振捣棒进行。一般剪力墙截面虽窄但深度较深,加上细密的配筋,插入式振捣棒很难插到底,所以也只有靠附着式振动器振动。

附着式振捣器的数量和间距应该符合下列几个要求:a. 无论朝什么方向,它们之间的间距控制在.3mm 左右;b.在接合处和拐弯的地方,它们的有效距离将缩短,所以可安置在距角落和交会处2m 的地方,常设置双排振捣器及梅花状布置。C.在混凝土施工开始前,打开振捣器并用手在模板上移动,以感受振动,并且看看是否有明显的强、弱区,特别是确定没有死角,否则要调整振捣器的位置,在全区域内获得一致的振捣效果。

2.3 施工工艺-- 养护

注意养护高强混凝土:

1)做好加强混凝土外部保温内部降温措施,为了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减少混凝土外表层与其环境温差,若混凝土环境温差与混凝土外表温差较大,宜在模板外、缠花塑料布内设置保温层或通少量蒸气提高环境高温度,浇筑混凝土前可在模板外缠花塑料布后再包囊篷布。混凝土顶面要及时覆盖洒水保温、保温养生、达到一定强度后要及时凿毛,露出石子。

2)混凝土的自然养护时间为两到四个小时,如需蒸汽养护升温时应控制在15℃/h,应控制好升降温速度---- 防止升温过快混凝土表面体积膨胀太快而产生裂缝。接下来的恒温时段是混凝土强度增长的主要阶段,恒温温度和时间是恒温期决定混凝土强度及物理力学性能的工艺参数,混凝土在恒温时的硬化温度取决于水泥的品种以及水灰的比例。有活性掺合料的高强混凝土恒温要比普通混凝

土高,一般要达到70℃,左右,相对温度保证在70~100%。降温时,应控制在10℃/h,而且养护罩要密闭,当混凝土温度与外界温度不超过20℃时方向撤出护罩(冬季施工时尤其注意,否则会出现结构沿预留管道方向产生裂纹和其它收缩裂纹)。拆模时,如果外界温度高于10℃应对梁体洒水养护。切勿猛浇大量冷水,以免混凝土突然降温而产生裂纹,拆模后要加以覆盖养护防止降温过快产生裂纹。

3)高强混凝土的养护控制。

由于高强混凝土水灰比低,部分水泥得不到水化,因而易引起后期强度降低或结构开裂,所以养护显得尤其重要,一般尽量避开炎热天气下施工,如混凝土量不多可安排在早、晚施工,否则必须采取降温措施。高强度混凝土在浇注完毕后应在8 小时内加覆盖并浇水或喷洒养护剂养护,浇水养护日期不得少于14 天。

2.4 施工工艺-- 温控

由于剪力墙高强混凝土具有体积大、热量不易散失的特点,我们就应该在浇筑后及时布置测温点来进行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布置测温点呢应该在混凝土表面、中间级变截面处应力集中的部位设计测温点,采用温度计观测记录各测温点温度及环境温度,进行温度跟踪,测温频率为1 次/2h,通过对记录的数据分析。采取应对措施,比如调整冷却水流速计流量以协调节混凝土内部温度,延长拆模时间等方法,待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降到一定的温度(50℃左右)时再来拆模,拆模后及时洒温水,这时的水温根据混凝土表面温度定,使其覆盖保湿、保温养生不少于14d。

3 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实例分析

某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具体如下:地上五层,地下一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剪力墙采用C50 混凝土,双向配筋,配筋较密,剪力墙施工正值7 月份,天气炎热,白天室内外温度45℃左右。施工方本着质量第一的方针,在剪力墙施工时,采用了如下措施:

3.1 优选掺合料和添加剂严格骨料配置

从实列来看,因为工程项目临江,所以采用硅酸盐水泥并掺粉煤灰,高效减水剂以及15mm 以下的卵石,。

3.2 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浇筑质量

从施工的时间来看,由于施工时值夏天,白天天气炎热,根据工艺不宜浇筑,所以剪力墙高强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选择在深夜;骨料在拌和前先洒水来降温,为避免混凝土离析,浇筑时严格控制出料口和浇筑面的高差,为能达到一面墙一次性浇筑完毕的目的,采用两台混凝土泵同时浇筑。采用附着式振捣器以插入式高频振捣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震捣,确保混凝土密实,在剪力墙底部、中部和中上部采用附着式振捣器,墙体双面模板同时安装四台振捣器,墙体上部采用多台高频震捣棒同时震捣,并严格按照(快插慢拔、直上直下)的原则,采用梅花型布置震捣点,并控制点间距不大于40,震动器的影响半径控制在70mm 左右以避免震捣棒和钢筋碰撞。

3.3 严格养护措施

由于浇筑的时值盛夏,混凝土浇筑时温度高,浇筑后应及时养护,比如像派专人负责洒水、盖草袋之类的工作;还采取了在墙体下部、中部和底部布置测温点来严格监控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内外温差的措施,及时做好记录,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正式有了如上措施的保证,经过观察和测量,该工程项目的剪力墙高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很好,达到设计要求,受到了业主和监理的一致好评。

第13篇

【关键词】钢管RPC;实验制备;轴压短柱;受力性能

1、研究背景

RPC(活性粉末混凝土)是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开发的一种新型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它具有普通高强混凝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主要表现为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等。它的基本原理是: 通过减小原材料颗粒尺寸,采用合理的级配增加了材料的堆积密度,使混凝土的微裂缝和孔隙等缺陷最少化,就可以获得由其组成材料所决定的、最大的承载能力,并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粉煤灰的掺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RPC浆体的和易性,进一步增加了RPC 的密实程度,成本也有所降低, 更加适合我国工程的实际情况。

由于RPC 的超高强度,对其进行一般的配筋设计是困难而不经济的,虽然它的韧性较一般混凝土要好得多,但同钢材相比也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也不宜独立用于荷载较大的结构构件。如何在工程中有效地使用这种新材料,钢管RPC(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展现出了更好的工程实用性,其性能集合了钢管混凝土与活性粉末混凝土两者的优越性。鉴于以上背景,我们对钢管RPC 的制备和力学性能进行一个初步研究,虽然之前国内也有相关研究,但目前钢管RPC的运用一直尚处于开始阶段,因此仅就钢管RPC 的轴压短柱的极限抗压强度进行了研究。

2、实验材料、配合比及制备

1、实验材料

RPC实验原材料尽量选择现阶段工程运用较为广泛的材料,争取其制备和推广的实用性及经济性。

(1)水泥 湖南洞庭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2)硅粉 上海埃凯微硅粉,SiO2含量89.56%,平均粒径在0.1~0.15 μ m,比表面积为18200/kg,密度2.21g/ cm3;

(3)粉煤灰 湖南大唐湘潭电厂Ⅰ级粉煤灰;

(4)砂 天然河砂,粒径0.3mm~0.6mm;

(5)减水剂 北京慕湖外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浓型萘系高效减水剂FDN,褐黄色粉末,主要成分为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掺量2%时,减水率20%以上。

(6)水 自来水

2、配合比及制备

在对RPC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三元胶凝体系(水泥-粉煤灰-硅灰体系)来确定配合比,在理论配合比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相关材料和未来施工工艺普遍化的需求,进行了多次配合比调整,最终确定的配合比为:

(1)水胶比(质量比) = 水/ (水泥+ 粉煤灰+ 硅粉) =0.18;

(2)砂灰比(质量比) = 砂/(水泥+ 粉煤灰) = 1.25;

(3)硅粉掺量(质量比) = 硅粉/(水泥+ 粉煤灰) = 0.2;

(4)粉煤灰掺量(质量比) = 粉煤灰/ (水泥+ 粉煤灰) =0.3。

根据以上配合比及与普通混凝土相同的养护条件和实验龄期,对三组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试件进行抗压强度实验,实验数据见表1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表明,利用湖南省常见材料和普通混凝土的常规养护能成功配制出强度达C120以上的RPC,但因为原材料与养护条件等的制约,RPC的超高性能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钢管RPC轴压短柱抗压强度实验

试件设计: 试件采用直径100mm,高度300mm、壁厚4mm的Q235 普通低碳钢钢管,数量为3根,先按上述配合比要求完成RPC的搅拌,然后浇筑于预先设计好的钢管内,用振动台振实,然后覆盖塑料膜防止水分流失,成型24小时后,进行常规养护。28天龄期达到后,在湖南城市学院结构实验室5000KN液压式压力机上进行轴压短柱抗压强度试验。同时在相同配合比相同材料相同环境下制备了3组立方体RPC试块。

为了准确地测量试件的应变,沿每个试件周边布设纵向4对电阻应变片,应变片数据分别通过静态电阻应变仪自动采集。试验采用分级加载,每级荷载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10,每级荷载持荷2~3 min,当达到极限荷载后,则采用慢速连续加载,以获得钢管RPC完整的荷载纵向应变曲线,试件的极限荷载是指试件的最大承载能力。

4、试验结果分析

本文试验结果表明:没有侧向约束的RPC试件在达到极限荷载时,都呈爆裂式脆性破坏。在钢管RPC中RPC经钢管约束后,整个组合试件不但承载力有较大的提高,延性也有很大的改善。从图1可以看出钢管RPC轴压短柱的受力性能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弹性阶段(OA段),在此阶段荷载一纵向应变基本呈线性变化,钢管和RPC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第二阶段:弹塑性阶段(AB段),在这一阶段,由于钢管进入弹塑性状态,弹性模量不断减小,而RPC在此时仍呈现线弹性状态,引起钢管和RPC之间的应力重分布,导致试件的荷载纵向应变关系曲线逐渐呈明显的非线性变化。但此阶段很短,约占极限荷载的5%~10%。

第三阶段:承载力下降段,这是在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承载力达到极限后钢管和核心活性粉末混凝土发生复杂相互作用的阶段。

第四阶段:强化阶段,此阶段钢管进入强化工作状态,试件的承载力呈现出回升的趋势,回升的幅度也同样取决于试件本身的套箍系数,套箍系数越大,回升的幅度也越大。

以上结果分析表明:钢管RPC短柱在轴心受压时,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弹塑性力学性能,破坏形式属于延性破坏。

5、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钢管RPC中RPC经钢管约束后,整个组合试件不但承载力有较大的提高,延性也有很大的改善,钢管RPC短柱在轴心受压时,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弹塑性力学性能。因此将这种材料应用于大型结构工程具有一定的前景,但如何在利用常规原材料,常规施工工艺及养护条件下,既达到钢管RPC的超高性能又能有它的广泛适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孟世强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初步研究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03.01

[2]林震宇. 圆钢管RPC轴压柱受力性能研究[D]. 福州: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3]吴炎海 钢管活性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中国公路学报 2005.01

[4]冯建文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清华大学 2008

第14篇

关键词:施工技术,混凝土 , 道桥施工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way bridge concrete bridge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paper the relevant material,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rete bridge by the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system is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The selection of concrete, prone to bridge the settlement of excessive section of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d the processing of roadbed and bridge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three aspects, in view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 bridge in the mixture ratio of construction of some actual problems existing in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briefly discussed the main technical points of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crete,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道桥建设项目也迅速增多,规模也不断扩大,甚至出现杭州湾跨海大桥这样的巨型工程,对道桥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解决普通混凝土质量大的缺点,人们逐渐开发出了混凝土的新品种———轻质混凝土。国外首先用回旋窑烧制了页岩陶粒,为轻质混凝土的发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由于轻质混凝土是一种比强度高,保温耐火,抗震性能好,无碱集料反应等新型混凝土,可广泛应用在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等构筑物上,具有很好的技术经济价值。

在轻质混凝土的发展初期,由于其强度较低且人们对其力学性质研究较少,使其应用的范围有所局限。随着研究的深入、高强轻集料即高强陶粒的问世。人们利用高强陶粒配制出了密度等级为1600~1900,强度等级在LC30以上的,广泛用于结构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它以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潜在的好处,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在北欧等国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和城市立交桥及海洋工程中。而在我国,由于对轻质高强混凝土的研究还不十分系统,其用于承重结构的还不多,笔者在本文中简要分析道桥施工技术的几个要点。

一、混凝土的选用

混凝土是当前道桥的最主要材料,如果混凝土选用不当容易使道桥出现裂缝以及破损现象,严重的还会对桥梁的安全构成威胁。随着建筑业的飞跃发展新材料的应用,混凝土的强度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利用高强陶粒配制出了密度等级为16001900,强度等级在LC30以上的,广泛用于结构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是由普通砂、高强陶粒、水泥和水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配制而成的,通常它的强度等级在LC30以上,密度小于1950千克/立方米,它本身质量很轻,是一种理想的结构用混凝土。它和普通混凝土所不同的是涉及到了表观密度的最大限值和最小

的强度等级限值。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建设的桥梁逐渐向大跨度发展,这使得混凝土自重大的缺点极大的限制了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在桥梁结构向大跨、重载、轻质、耐久方向发展的时代,高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以其高强、轻质和抗变形能力强的特点,显然能够克服道桥自重过大的缺陷,实现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高强混凝土当是今后桥梁建设上主要使用的材料之一。高强混凝土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减轻桥梁自重,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抗震性能好;减低桥梁高度。

二、道桥过渡段施工技术要点

路桥过渡段发生不均匀沉降,即桥头跳车现象已经成为道路最常见的质量缺陷之一,下面将系统分析总结沉降的原因,并且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2.1道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成因分析。

①桥梁地基

大多数桥梁地基土质的天然含水量大、空隙率大、抗剪强度低,长期的自重荷载和车辆载荷作用很容易使此段发生沉陷。

②台背填料

选择台背的填料时,应尽量选透水性好的材料,但常用的透水性材料存在空隙率大的缺点,施工中很难控制其压实度,由路基路面的恒载和车辆荷载也容易引起地基的压缩变形,此外,填料的压缩、固结、次固结引起路基路面结构层因行车作用而被压缩。

③设计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钻探深度不足或地质钻探布控过少,以至未能及时发现软基存在,或准确探明软基范围和深度,从而造成软基处治的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导致软基处治设计不能达到规范要求。

④施工

通常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由于道路与桥梁的施工顺序原因,造成了桥涵两端留下一个填土较多、施工面窄的作业段,从而导致现场施工条件极差。现实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施工单位抢工程进度,而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台背回填松铺厚度严重不足,台背排水防护做得也不到位,从而给路基沉陷留下质量隐患。

⑤防治沉降的设计施工要点。

通常采用砂类、渗水性土作为填料。

⑥加强路桥过渡段路堤填料的选择

实施路桥过渡段路堤填筑之前,要谨慎地选择施工路段的填料,将

各种土壤作进行比试验,并从实验结果中,比较各种土壤的技术指标,从

中选出最适宜的土壤作为过渡段路堤的填料。通常采用砂类、渗水性土

等这样的具有良好的级配水稳定性和压实特性的材料作为填料。

⑦巧用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是一种具有很特殊的工程特性的材料,它具有典型的应力、应变分散,会约束土体的侧向变形,控制路基填土的侧向位移,从而增强路基的整体稳定性,由于土工格栅具有弹性,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也会减少或不产生变形的累积,而且由于土工格栅与路基填土的摩擦作用,使上部荷载在路基中重新分配,降低了桥台台背局部范围土中的垂直应力,从而减少沉降。土工格栅因以上的这些性质,而成为一种有效控制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⑧合理设置缓和过渡段

由于桥梁为刚性结构,基本不产生沉陷,而路基为柔性要允许存在

变形,因此刚性桥面与柔性路面的衔接必然产生沉陷。因此,软土地基处

治时,各段不同强度之间需设置强度过渡段。同样,地面上的路堤,亦需

要设置强度过渡段。

⑨选择有利于减少路桥过渡段沉降的桥台结构在各种型式的桥台结构中,过渡段路堤在桥台结构施工前填筑,不受施工作业面的限制,这样更有利于大型机械碾压,使压实更加均匀,压实度也更容易达到设计要求。

⑩优化施工组织

在路桥过渡段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该首先考虑减少路桥间的工后沉降差。应尽量提前软土地基路段的施工时间,通过增加预压时间,来减少软基路堤工后沉降。此外,对一些路基工后沉降可能大的工点,必须优先安排深层软土地基和桥头高路堤施工,并且进行静置预压直至符合规范要求为止。

三、防水施工路基面的处理

道桥防水施工路基面的处理,是直接影响道桥路基面防沥青路面铺装层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道桥路基面防水质量关系到道桥使用的寿命,因为如果水渗人混凝土里会使会钢筋锈蚀,从而导致水泥混凝土胀裂和路桥结构的破坏;尤其是钢箱式桥梁由于水的腐蚀造成钢结构强度破坏更为严重。下面将简单介绍几种相应的处理措施。

3.1道桥水泥混凝土路基浇筑后,在初凝阶段使用钢丝刷进行表面拉毛处理,这样可增加道桥路基面的粗糙度,以增加道桥路基面与道桥防水层和沥青路面铺装施工后的粘结力。道桥防水施工路基面处理的粗糙度和深度要适合所选用防水材料的需要。

3.2可以通过铣刨机来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挖、翻修以及沥青路面拥包、网纹、油浪、车辙的清除处理,来除掉道桥水泥混凝土路基表面的浮浆,以提高道桥路基面与道桥防水层和沥青路面铺装的粘结强度。一般对路基面的浮浆进行清楚处理,可以使路基面的强度大大增加。

3.3为了提高道桥防水的功效,通常应处理暴露水泥混凝土路基面的一些细微的缺陷。道桥水泥混凝土的基础可能产生许多细微裂纹,而这些裂纹又往往隐藏在路基面的浮浆里,可以通过打毛处理使这些裂纹暴露出来,使得防水层能直接渗透、封堵。通常用凿毛机来进行处理,以提高混凝土表面附着力,增加新老水泥混凝土的结合度,从而保证水泥混凝土公路浇筑形成一个整体。

结束语:

总之,我们建筑工作者应加大高强陶粒的研究工作,尽快生产出高性能高强陶粒,从根本上改变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为高强混凝土在道桥上的广泛使用,及要充分掌握道桥施工技术要点,保障道桥施工质量,为我国道桥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广彬,李文化.道桥用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开发[C]//全国第九次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8

[2]王忠实.道桥施工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第15篇

关键词:结构形式,受力特点,抗震性能

 

异形柱结构(包括异形柱框架和异形柱框架剪力墙),常用于多层及小高层住宅;其框架柱采用L型、T型、十字型。这种结构比普通框架柱有明显的优点,一般住宅的框架柱多为矩形柱或方柱,柱子的短边尺寸不小于300mm,而一般的填充墙采用墙厚为200mm,或240mm;这样在建成后难免在室内露柱,既影响家具的摆放,又不美观,给住户的使用带来不便。而异形柱的肢宽同填充墙墙厚,在房间内无明柱、明梁,布局规整,有效地增大了室内的使用面积,受到用户的追求

近年来,由于土地的紧缩,多层住宅难以满足时代要求。为提高容积率,小高层、高层住宅蜂拥而起。但是,影响建筑结构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结构方案、内力效应分析和截面设计。结构方案虽然属于概念设计的范畴,但由此决定的整体稳定性对结构安全的影响和对整座建筑物的工程造价的影响起主要作用。特别是现代设计多依赖于计算机辅助计算,所以,结构选型,概念设计与结构分析决定了作品的成败;对于小高层,常用的结构形式为:剪力墙(薄壁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框架简力墙结构,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配筋砌体结构等。小高层的层数一般为8~12层;纯砖混结构的砖墙采用240mm厚或370mm厚,已不能满足抗压、抗剪、抗弯的要求。而配筋砌块砌体结构,从受力上看,可以满足小高层的要求,但其施工复杂,施工速度漫,难以推广。论文参考。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完全能满足小高层的受力要求,但其含墙量多,自重大,含钢量在55Kg/m2左右。比如同样建造一座12层的住宅和建造一座20层的高层住宅,其主体每平方米含钢量相近;且自重大,给基础的附加压力增大,所以不够经济。薄壁剪力墙的墙厚可采用160mm厚,墙体太薄,梁与墙的连接,板在墙上的锚固,墙、梁、暗柱节点钢筋密集,不宜施工;且其隔音、保温效果差。短肢剪力墙结构,其墙体的配筋率比较高,《高规》规定:“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他部位不宜小于1.0%,”而一般剪力墙的配筋率为不小于0.25%。框架剪力墙结构,前面提到,普通的框架柱会在房间内出现棱角,影响使用。

现在来分析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特殊形式,其柱肢截面的肢高肢厚比小于4.0,且肢长不小于500mm,一般肢厚取200mm、240mm。论文参考。填充墙采用轻质高效的墙体材料,不仅改善了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节约能源消耗,还能减轻结构自重,有利于节约基础建设投资,有利于减少结构的地震作用,采用工业废料制作的墙体,有利于利用废料,有利于环境保护,充分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搞好节能减排。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一般布置在楼梯间、电梯间位置,对电梯设备运行、结构抗震、抗风均有利。剪力墙应对称、均匀布置,防止扭转。

异型柱的受力特点:异型柱是多肢的,其剪切中心一般在平面范围之外,受力时要靠各柱肢交点核心混凝土协调变形,这种变形协调使各柱肢内存在相当大的翘曲应力和剪应力,由于剪应力的存在,使柱肢易先出现裂缝,也使得各肢的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剪力状态,使得异型柱比普通柱变形能力低,脆性破坏明显。况且,异型柱存在着纯翼缘柱肢受压的情况,其延性较差。异型柱的破坏形态为:弯曲破坏、小偏压破坏、剪切破坏等;影响其破坏的因素有多种:如荷载角、轴压比、剪跨比,配箍率、箍筋间距及纵筋直径,混凝土强度等。由于其受力性能的复杂,设计时,除了满足计算外,还应满足相应的构造措施,来保证其强度和延性。

异形柱剪力墙结构中,异形柱为双向偏心受压构件;设计时,按双偏压柱计算,严格控制柱子的轴压比,则柱子的配筋基本为构造要求;剪力墙为主要抗侧力构件。混凝土宜采用高强混凝土,钢筋宜采用高强热轧钢筋;目前推广使用三级钢。相对普通框架剪力墙结构,其结构的总高度,柱子的轴压比,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的比值,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等均较严格。

异形柱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以上分析得,异型柱的受力性能比较复杂,异型柱为抗震的薄弱构件;但作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本身具有两道抗震防线,剪力墙受力明确,变形能力较好,且剪力墙的纵向刚度大,按等刚度分配的原则,则剪力墙承担较大的地震荷载;高层中,纵横向均匀、对称的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能有效地吸收地震剪力。对于异型柱,其轴压比是影响混凝土柱延性的关键指标,柱的侧移延性比随轴压比的增大而降低;所以在高轴压比的情况下,增加箍筋用量对提高柱的延性作用已很小,故设计时一般控制柱子的轴压比,比一般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小0.05。施工中注意梁柱结点钢筋比较密,保证结点处混凝土的密实,作到抗震要求的强结点,弱构件,强减弱弯。论文参考。

异形柱结构最早由天津市在七十年代开始采用。2003年,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推出了《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2006年,建设部发行《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向全国推广。同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工程部编制的PKPM软件,为设计这种结构体系的住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技术手段。值得在城市推广使用。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