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懒惰心理论文范文

懒惰心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懒惰心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懒惰心理论文

第1篇

一、懒惰心理的表现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2篇

一、懒惰心理的表现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更有甚者,要父母代替打扫卫生,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3篇

高素质、能力又何从谈起?因此我就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成因及矫正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懒惰心理的表现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

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

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

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

或干活时拈轻怕重,更有甚者,要父母代替打扫卫生,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

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

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

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

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4篇

关键词:差生;思维缺陷;思维惰性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126-01

在巴班斯基所主持的“教学最优化”实验中,关于差生教育的思想观点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中要求差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的效果和质量上,这一点,我们在长期执教过程中有较深的体会。这里“差生”的界定依据和特征,主要是指学习成绩差,在学习――认识活动中,表现出基本的学习技能――读、写、算的技能存在缺陷,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掌握知识。读、写、算三大基本技能中,有两项是属于语文学习的范围。所以语文作为各学科之母,教学效果对提高差生的学习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差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思维速度均低于同龄者,其思维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不善于区分教材重点,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差。他们很容易被当作低智商者,实际上,经过反复测试,大多数差生心智绝无问题,智商平均居于中上,其中不乏IQ120以上者。差生的外在表现为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过程非常被动,虽然他们也记笔记、做作业,但事倍而功半,学习效果很差。通过观察、调查、分析其原因:差生对学习抱着消极态度,往往是由于长期受挫折而导致的“失败积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信心造成的。所以,克服差生消极学习态度的出发点,是要为差生提供和创造能够取得成功的情境与机会,使他们通过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兴趣,树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进而对学习有正确的态度。

在有了较为端正的学习态度后,关键在于解决差生内在的原因,克服差生的思维的缺陷。实际上,差生思维的缺陷,并不是先天不足,而是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关。因此,语文教学的主攻方向应该放在优化教学方法和对差生进行区别教学上。

首先,运用问题研究因素,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克服差生的“思维惰性”,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从现实热点引入课文,提出问题:于勒发没发财?假使于勒从美洲发财回来,“我”父亲和母亲的态度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课堂讨论非常热烈,同学们争相发言,除了语言表达不够流畅优美外,其学习效果非常不错。

其次,要通过教学使差生掌握比较、概括、分析、综合的思维技能,学会区分教学内容。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是加强差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些老师往往认为,对差生只需提供一些事实、例子、图表就可以了,理论是他们不能理解的。实际上恰恰相反,因为依据主要理论倒能使差生把个别事实、概念联系或概括起来,从而洞察到其中一般的、本质的东西。因此,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学生思维技能的必要途径,教师要时常注意要求和帮助差生逐步掌握语文学科的主要理论,使理论逐步成为学习的核心、基础和主干。

在教学过程中,每到九年级我总是要留出一大段时间来系统地复习中学教材全程的语文知识,重点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从拼音到字、词、句,到片段篇章结构;从现代文到文言文;从记叙文到议论文;从阅读欣赏到写作训练,详细地、扎实地过一遍。这样做之后,差生的成绩总要跨一大步。另外,在学期教授过程中,注意在每册课本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如每一册的语法,我均是安排在教学后集中学习,其他单元学习时就进行复习巩固,差生既有兴趣,又能经常练习,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最后,注重发展差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思维的综合品质,通常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可变性和学习上的意志力,是思维发展的重要标志。发展差生思维的独立性,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给差生以帮助,增加他们独立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培养他们提问、思考和讨论的习惯。

过去,我们对帮助差生有一种比较传统的做法,就是在他周围安排些好的学生,以起到帮助的作用,但并没有提示如何帮助,常常成了问什么答什么。大多问的是答案,自然地给的也是答案。其实起不了帮助作用,相反进一步加深了差生思维的懒惰性和依赖性。我发现这个问题后,采取差生与差生坐在一起,既便于老师相对集中地进行辅导,又使他们之间有一种平等竞争的感觉,反而产生一种互不服气的争胜心理。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的艺术。对差生的要求可以放低一点,作业量、答题的质量水平、完成的速度,都可以另作安排,但必须要求独立完成,甚至允许剩题、留空,但不允许抄袭。

为了强化差生思维的独立性,我在作业批改上采取了三项措施。以作文为例:第一,批改要及时。在学生作文思维兴奋点未消失前,迅速反馈作文情况,促其良好心境得到巩固。第二,要公正。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难免会产生“月晕心理”,即有的教师对一些作文程度较好的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另眼相看,有时明明该学生应付了事,都能得个好分数。相反,一些程度不好的学生,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了他有生以来最好的文章,但是,由于教师先入为主的心理在作怪,或者拿它跟最好的作文比,结果仍然得不到他期望的分数,于是,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因此对差生作文的评价一定尽可能客观公正,尽可能与他自己的前几篇作文比较,并适当对差生给予鼓励。第三,要多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我的学生曾多次有过这样的体验,一次小小的成功,有时可引发巨大的内驱力;一次不经意的表扬,有时能成为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回忆。

总之,在评改时,一定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那怕一个词语的成功运用、一句话的优美生动,都不要轻易放过。多运用表扬激励手段,以强化差生的思维独立性,努力克服其思维的懒惰性,帮助其增强自信心,最终促使其学业进步。

第5篇

毕业论文答辩评分的改革与实践

毕业论文工作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4年所学知识的综合检验,是对学生是否具备学士学位水平和能力的检验,通过毕业论文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通过论文答辩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应用、独立思考问题,使学生具有逻辑性思维和应变能力,在答辩规定的时间内,概括阐述论文的核心内容。本文整理了2007—2012年连续6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62名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学生和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的评分情况,并总结历届毕业论文评审情况。

1以往毕业论文答辩评分存在的问题

1.1导师与学生分组方式

(1) 导师与学生错开。按照教务处的要求,指导教师回避本组学生,尽量采取交叉方式,主要是防止导师给自己的学生打高分,压低其他学生的分数。但这种做法会导致不熟悉该领域的评委提问题、评分不准确,由于导师回避自带的学生,与学生错开的方式常常导致评委提出的问题,很难涉及到问题的关键点;也有评委提出的问题不是自己擅长的,或者拿自己观点套在他人的领域上,闹出了大笑话。

(2) 导师与学生同组或专业方向分组。按学生论文的方向、评委教师的方向划分答辩组,优点是导师在指导修改学生论文时就清楚论文的弊病在哪里、特点在哪里。如果导师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就会把自己带的学生分成ABC等级,在学生答辩中提出的问题准确、尖锐;反之,就会认为自己的学生都出类拔萃,给出高分。

(3) 导师与学生随机组合。打乱班级界限、打乱导师界限,使评审小组之间的分数平衡十分重要,否则会出现班级之间优秀论文数量的大偏差,学生也会抱怨。更大的问题是学生毕业论文材料装人档案时,常常装错或找不到,或者漏掉评委的评语,增加了论文评审的工作量。

分组的几种做法笔者都做过尝试,都有其优缺点,若按照一种模式固定不变,则会导致僵化。目前已出现“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呼声'因此探索新的毕业论文评审方式、新的评分机制十分必要,而毕业优秀论文如何产生也是重要问题,是导师、学生、评委关注的焦点。

1.2导师主动、学生被动

过去都以答辩小组产生优秀论文的做法来操作,这种做法的弊病是导师有主动性,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只能任评委“宰割”,而看到个别师哥师姐答辩时被问得语无伦次,甚至哭泣的状态后,学生对论文答辩这个毕业的最后一关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答辩中一方面的积极性实际上就是导师之间激烈的竞争,忽视了毕业论文答辩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为什么不能发挥“主人”的积极性呢?有两方面的积极性总比一方面的积极性好得多。

   

       1.3导师打分高的问题

导师给学生按毕业论文成绩50%的比例打分,使得导师打分很高的成绩难于均衡;同时,由于答辩委员会主任、系主任最终核定分数、更改分数的做法,容易使导师评分越打越髙,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我打的分数没用了”,导致恶性循环。

1.4毕业论文题目更改的问题

毕业论文题目的更改主要反映在对试验方案的设计不完善、试验条件不具备,有些药剂买不到,被迫换题;也有的是以一点抽样代替多点抽样,把论文题目写得范围很大,而实际上很空、数据不全;有的题目是工艺研究而实际上是配方研究,这样学生在答辩阐述中表现出文不对题,因而导致答辩后修改题目,在每届学生论文答辩后约有10%~15%的毕业论文需要修改题目。1.5毕业论文不规范的问题

个别学生的综述内容比例过大,指导教师把关不严,论文撰写格式不够规范,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论文属于社会科学或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方面,而都不在学院2010年以前规定的实验型、设计型2种格式范畴之内,在评审论文上答辩委员会很难界定其规范性,学生在答辩前论文格式不规范的约占30%,论文存档稿仍有不规范的,其中包括被评上优秀论文的主要是参考文献不规范。

2历届毕业论文评审情况

2.1教师

2.1.1职称结构

食品科学系教师职称结构在2007届高级、中级职称人数比例相同,随着年限的增加,髙级职称为上升趋势,中级职称为降低趋势;总体为高级多、中级少、无初级。

       2.1.2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2007届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只占50%,在10名中级职称中只有3人作为导师。在6届毕业生中,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均作为指导教师,副高级职称中有74.1%的人作为导师,中级职称中有73.6%的人作为导师,表明副高级和中级职称中均有25%的人未担任指导教师,尚有带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空间。

2.2毕业论文评分

6届毕业优秀论文的产生采用办法不同,2007—2009届按答辩小组学生分配比例产生优秀人数,在2009届有一个答辩小组作了学生自己申报优秀论文的试点。从2010—2012届以第1组作为优秀组,2010届实行了优秀组产生优秀论文的做法,有13名学生申请了优秀论文的评选,产生了8篇优秀论文;由于2011—2012届学生申报优秀论文的人数不多,采取了主要由优秀组产生,其他组选优的做法。2011届学生申报优秀论文人数不足的原因是有的学生认为答辩程序麻烦,要准备PPT,要比其他组提的问题多,优秀论文要求的严,评为优秀论文后要缩减篇幅、按照校学报格式反复修改;尤其是怕自己被直接淘汰到80分以下,对自己的论文信心不足、不敢申报。

3实行学生自行申报优秀论文方式

对2009届学生毕业论文分组及评分实行了试点后,从2010—2012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评分工作采取学生自行申报优秀论文方式,论文分优秀组和一般组,在毕业班学生中限报25%的比例,采取提前5d报5份规范论文及电子文档,个人提出优秀论文申请,各班委会统计后报给系里。优秀组评委由各个专业方向的人员组成,审查论文格式、内容、创新性、真伪性;评委拿到论文后,先按百分制进行“论文水平”打分,在学生论文答辩时进行论文“报告过程、答辩”打分,按15%的比例排出顺序,实行末位淘汰制。为了避免某些学生混水摸鱼、滥竽充数,当申报超出比例限制时,对于书面审查不合格者,直接淘汰到中等分数段。申报者的论文格式必须规范,优秀论文组答辩采用PPT形式,宣讲及答辩时间20〜25min;—般组采用限定打分的方式。

实行优秀论文申请制的方式进行分组及评分,可以简化程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制作PPT的技能提髙。在申报学生中选优、各个专业方向评委在一组之内,采用“集中优势兵力”,突破论文评审关注焦点;指导教师之间不再为优秀毕业论文名额争来争去,优秀毕业论文操作程序在答辩前就透明了,学生自己不申请参加优秀论文答辩,则被评上优秀论文的概率很小了,即使是从其他组选优产生,每组也就只有1名,而且是小组评委都认可的优秀论文。优秀毕业论文产生由朦胧变得清晰可见,即使是原来的三好生、优秀干部、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自己没有申报,也就没有机会成为优秀论文了。指导教师的意见少了,学生的意见少了,毕业论文答辩评分工作和谐了。

4毕业论文评审对策

针对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打分情况,毕业论文评审采取以下措施。

(1) 采取学生申报优秀论文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申报与评选互动。由导师的主动性变为学生的主动性,毕业论文答辩时学生是主体,必须发挥其积极性,有学生和导师的积极性才行。尤其是从2009届开始被评为优秀论文的必须编人毕业优秀论文集,学生自己要按照校报模版先期修改,指导教师再进行修改审核。

(2) 改变学生的懒惰思想、依赖思想、等待思想。真正把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落到实处,导师把试验内容分给学生去做,把自己的试验数据拿给学生去统计,有些学生认为我是给导师做事,之所以

把毕业论文当作是导师的事情根源就在此处,从而导致学生向导师等、靠、要,定选题、找仪器、买药品、收集资料、统计数据、论文修改等环节,使指导教师常常处于被动的局面。

(3) 在固定打分比例时,限定打分上限。以现有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4:2:4或5:2:3的比例进行打分,要掌握“度”,否则其中一项打分至极点,另外两项就很难打分;对于未申报优秀论文者限定指导教师打分上限为92分,从实际操作上看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若是打分人数多、具有代表性的答辩小组客观公正地评分,其打分比例占50%则显得有意义,可以调节指导教师打分高的现象。否则会使答辩小组的权力过高,被有些带有偏见的人利用,导致优秀的学生成绩被压低;或者某个小组打分高,各组之间打分差别较大,出现不易均衡的现象。

从各小组评委打分中去掉1个最高分和1个最低分的统计分析看,这种做法的差异不显著,从排序来看基本没有大的差异。若是出现评委打分平均

在89分以上的,去掉该评委打分的做法效果明显。

(4) 优秀论文评选也要变换方式及时加以调整。

第6篇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内容提要 克服差生思维缺陷,首先要克服其“思维惰性”,激发其学习兴趣,鼓励其积极思考问题;其次加强其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会区分教材内容;第三,注重发展差生思维的独立性。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差生 思维缺陷

在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主持的“教学最优化”实验中,关于差生教育的思想观点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中要求差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的效果和质量上,这一点,我们在长期执教过程中有较深的体会。

这里“差生”的界定依据和特征,主要是指学习成绩差,在学习———认识活动中,表现出基本的学习技能———读、写、算的技能存在缺陷,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掌握知识。读、写、算三大基本技能中,有两项是属于语文学习的范围。所以语文作为各学科之母,教学效果对提高差生的学习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差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思维速度均低于同龄者,其思维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不善于区分教材重点,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差。他们很容易被当作低智商者,实际上,经过反复测试,大多数差生心智绝无问题,智商平均居于中上,其中不乏IQ120以上者。差生的外在表现为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过程非常被动,虽然他们也记笔记、做作业,但事倍而功半,学习效果很差。通过观察、调查、分析其原因:差生对学习抱着消极态度,往往是由于长期受挫折而导致的“失败积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信心造成的。所以,克服差生消极学习态度的出发点,是要为差生提供和创造能够取得成功的情境与机会,使他们通过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兴趣,树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进而对学习有正确的态度。在有了较为端正的学习态度后,关键在于解决差生内在的原因,克服差生的思维的缺陷。实际上,差生思维的缺陷,并不是先天不足,而是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关。因此,语文教学的主攻方向应该放在优化教学方法和对差生进行区别教学上。

首先,运用问题研究因素,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克服差生的“思维惰性”,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讲授《多收了五斗》一课时,由于课文的时代与今天的生活距离较远,我就注意从现实生活引入课文。如:现在我们大多数人不愿要硬币,嫌太沉,不方便带,都愿要纸币,可旧毡帽朋友想要银元,当当响的银元,他们为什么不想要钞票?尤其是中央银行的钞票?不少学生都愣了。经过对照课文,反复讨论,终于明确是官绅的欺诈、纸币的贬值,使得农民遭受双重剥削而不得已的一种自我保护心态。

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从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人人在议论发财,谈做生意这一社会热点引入课文,提出问题:于勒发没发财?假使于勒从美洲发财回来,“我”父亲和母亲的态度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课堂讨论非常热烈,同学们争相发言,除了语言表达不够流畅优美外,其学习效果不亚于另一个好班,多年后,有学生还回忆起这一课,并且说从中感受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其次,要通过教学使差生掌握比较、概括、分析、综合的思维技能,学会区分教学内容。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是加强差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些老师往往认为,对差生只需提供一些事实、例子、图表就可以了,理论是他们不能理解的。实际上恰恰相反,因为依据主要理论倒能使差生把个别事实、概念联系或概括起来,从而洞察到其中一般的、本质的东西。因此,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学生思维技能的必要途径,教师要时常注意要求和帮助差生逐步掌握语文学科的主要理论,使理论逐步成为学习的核心、基础和主干。

在教学过程中,每到初三、高三,我总是要留出一大段时间来系统地复习中学教材全程的语文知识,重点在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从拼音到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从现代文到文言文;从记叙文到议论文;从阅读欣赏到写作训练,详细地,扎实地过一遍。这样做之后,差生的成绩总要跨一大步。另外,在学期教授过程中,注意在每册课本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如每一册的语法,我均是安排在第一单元中集中学习,其它单元学习时就进行复习巩固,差生既有兴趣,又能经常练习,有较好的效果。

第三,注重发展差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思维的综合品质,通常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可变性和学习上的意志力,是思维发展的重要标志。发展差生思维的独立性,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给予差生帮助,增加他们独立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培养他们提问、思考和讨论的习惯。

过去,我们对帮助差生有一种比较传统的做法,就是在他周围安排些好的学生,以起到帮助的作用,但并没有提示如何帮助,常常成了问什么答什么。大多问的是答案,自然地给的也是答案。其实起不了帮助的作用,相反进一步加深了差生思维的懒惰性和依赖性。我发现这个问题后,采取差生与差生坐在一起,既便于老师相对集中地进行辅导,又使他们之间有一种平等竞争的感觉,反而产生一种互不服气的争胜心理。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的艺术。对差生的要求可以放低一点,作业量,答题的质量水平,完成的速度,都可以另作安排,但必须要求独立完成。甚至允许剩题、留空,但不允许抄袭。

为了强化差生思维的独立性,我在作业批改上采取了三项措施。举作文为例:

第一、批改要及时。

在学生作文思维兴奋点未消失前,迅速反馈作文情况,促其良好心境得到巩固;

第二、要公正。

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难免会产生“月晕心理”,即有的教师对一些作文程度较好的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另眼相看,有时明明该学生应付了事,都能得个好分数。相反,一些程度不好的学生,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了他有生以来最好的文章,但是,由于教师先入为主的心理在作怪,或者拿它跟最好的作文比,结果仍然得不到他期望的分数,于是,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因此对差生作文的评价一定尽可能客观公正,尽可能与他自己的前几篇作文比较,并适当对差生给予鼓励。

第三,要多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

我的学生曾多次有过这样的体验,一次小小的成功,有时可引发巨大的内驱力;一次不经意的表扬,有时能成为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回忆。

第7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注册会计师 定位 培养

由于我国重建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时间不长,专业力量不足,现有注册会计师的整体业务素质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还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一支在质量和数量上能够满足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执业队伍,成了刻不容缓的大事。目前,已有23家高校开设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高等院校在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目前存在的不足,从而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行业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一、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 一 )精准培养定位,突出学科优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注册会计师行业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注册会计师专业培养定位不准,容易走上"理论型"或"通才型"的老路;目前多数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定位是能在企业、事业、机关等相关单位从事实际或研究等工作。如果注册会计师专业也如此定位,就失去了注册会计师专业存在的意义。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应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综合文化素质强的高层次品牌专业,使之“成为亿万公众人人知晓、万千学子心向往之的专业”。 除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有很强的研究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国际交流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外商投资企业、跨国经营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等机构的实际工作。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定期对会计教育状况做出的研究报告对美国的会计教育也起着巨大的影响。其公布的《注册会计师愿景――2011》中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五大核心能力: 沟通与领导技能、战略思考与判断性思考能力、关注客户和市场的能力、对综合信息的解释能力以及技术能力, 这五大核心能力是注册会计师在市场中保持强大独特优势的关键。由此不难看出美国长期保持在国际会计界中的领先地位也就不无道理。

( 二 )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目前国内多数本科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延续以前会计专业的老模式,只是为了扩大招生或为了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学生能够灵活就业,在专业课的基础上不断增设专业相关课程,使课程体系变得越来越庞大,学生学的又累又不精。在教学大纲、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上都不适用于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死板,片面强调理论课教学,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课程设置上,基本沿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 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的“一专多能”、“一专多用”的多样化需求;教学上仍延续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遵守法律法规,接受职业道德的约束。同时,注册会计师还要具有科学、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这是对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能力的要求。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必须兼备。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培养模式,应遵循“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共同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对理论课程进行优化、调整,构建适用于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在培养计划中,学校应明确规定专业的实验和实习学分不少于总毕业学分的一定比例。打造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专业应用知识。

( 三 )调整师资结构,提升实践能力在当前的条件下必须加强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抓住时机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会计、审计技能、掌握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善于管理、熟悉金融、法律、计算机、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端注册会计师人才。因此,在教学方面,要改变以往的不合理知识体系。要培养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师资队伍至关重要。目前注册会计师专业院校,师资数量及应用培养能力不足。目前高校的会计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且大多数高校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导致对学生的培养从源头上还是在按照"理论型"或"学术型"的培养模式在进行。注册会计师专业为了提升师资的实践能力,学校应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重视具有生产一线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宽厚的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须具备将行业执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学校应建立并实施专业教师进企事业单位实践进修制度,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进行调研或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考试;鼓励专业教师在企业、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等兼职;通过多种形式,打造一支能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注册会计师专业的教师应能够做到以下几方面: 在课堂教学方面,注册会计师专业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所需,发挥自身理论、实践双重优势,把知识教育和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增进学习效果;在实践教学方面,注册会计师专业教师比较清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方法,在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能够开设出设计型、创新性、综合性的实验或实训项目。能够实行双向互动式兴趣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就业方面,注册会计师专业教师由于经常深入社会和生产实践,对社会及行业人才状况和人才需求及生源愿望比较了解,在社会有一定的信誉和实力,他们可以成为学生实习或就业与社会建立需求关系的桥梁;在教学辅助配合方面,同时,注册会计师专业院校可以聘请有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校、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讲学授课,增加境外师资的教学课程。

( 四 )提高准入门槛,强化综合素质 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总体需求将会明显减少,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的遴选将愈加激烈。由于注册会计师专业是目前的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据笔者所知,许多注册会计师专业是在原会计专业基础上形成的,生源是二三本线录取的。还有许多学生未达到注册会计师专业录取标准,采取曲线策略,即先录取进入同院校的其他专业,再转入注册会计师专业。导致许多转专业学生跟不上应届班级的学习而不得不转入下届;同时也导致注册会计师专业班级人数暴增。由于未能考虑到生源的差异,导致教师教的难,学生学的难,致使许多学生接受专业知识消化不良,无法真正培养出合格的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注册会计师承担粉对社会公众的贵任, 注册会计师的资格标准是职业会计师团体与公众的一种社会契约, 该契约在委托注册会计师履行其职能的同时, 也约定了他们必须具备某种最低资质. 因为公众希望注册会计师能胜任其职能, 注册会计师如果职能履行不当,公众将付诸诉讼甚至寻求其他外部力量支持, 这将严重威胁到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地位。要办好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提高行业后备人才的专业水平,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一定要对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录取标准严格把关。在考虑笔试成绩的同时,最好能结合面试或入校初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测评。

( 五 )拓展实践资源,注重实践效果 目前注册会计师专业院校除实践教学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外,还受办学条件和经费的限制,高校作为一个教学实体,其经济能力有限,不可能提供课堂教学以外更多的实习、实践资源,导致实践教学进展缓慢,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尤其是实践教学的社会环境缺失,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资源不足,导致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笔者所在学院注册会计师专业实践课程通常包括两大类:实训和实习。(1)实训是把企业搬到学校,主要是模拟实验。包括会计实训、电算会计上机实训、ERP沙盘模拟。会计实训:是模拟手工会计操作,让学生完成从建账开始,到原始凭证审核、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基本会计业务。电算会计上机实习主要是使学生能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和网络工具,熟悉使用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下载网上信息和软件、在网上进行信息和数据上报等。以上两种方式由于存在实验材料的单一、实验方式的单调等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持久,实验效果差。ERP沙盘模拟:是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设计的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ERP沙盘模拟它是将制造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营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模拟沙盘上。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管理活动体会企业整体的运作流程,感受ERP的核心理念是对企业供应链的管理。这种现代教学方法融合了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教师评议于一体的优点,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会计手工实训和上机实训的不足。(2)实习是校外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课程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社会调查:考察学生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提出问题、设计调查方案并实地调查,使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增加对社会的认识。社会实践:大多安排在专业基础课之后,笔者认为此阶段的实习主要应是认识实习。来到实习单位后,学生首先要了解企业的性质、规模;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主要生产过程;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企业采用的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等。然后参观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同时请会计人员介绍企业生产情况和财务核算特点;对企业有了感官上的认识后,最后进入财务部门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熟悉会计科目、记账凭证、账簿的使用方法,了解企业的账务处理程序和基本会计报表。此阶段的实习非常重要,为学生下一阶段的专业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根据笔者了解,尽管不少院校规定大一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上交调查报告。大二要求进行为期不少于两周的社会实践,提交实践报告。但由于学校本身没有实习基地或校企合作单位,不少学生无法找到短期实习单位,即使已经进入实习单位,实习单位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也很少。同时院校缺少对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实施过程中的有效监督,就是有也是流于形式。致使无论是调查报告还是实践报告多数不是真正调查和实践的结果,而是网上资料的搜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课程论文:要求学生通过撰写课程论文,学会使用有关文献索引及Internet搜索引擎检索所需文献,初步掌握获得一手资料、他人成果、政策法规等各种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课程论文的训练,增强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基本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的关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掌握课程论文写作整个过程的规范做法,为以后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应用,训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应按照实习方案的要求完成各项实习任务,提交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是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完成主要专业课程学习任务以及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对学生所学理论和实务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对学生学习及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检验评定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在学生毕业之前通常是大四第二学期进行,往往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和将来的就业方向进行有目的的实习。主要实习各类型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及财务管理或审计等内容。毕业实习的目的,其一是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在实习中收集相关资料,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基础;其二是学生可以根据将来的就业方向有选择的进行实习,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如果将来要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那么毕业实习就可以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如果就业单位已经确定,就可以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为毕业后即能上岗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笔者亲身体会,比较近几届的毕业论文,发现类似甚至相同的现象极其严重,创新题目所占比例逐年降低,整体质量逐年下降。学生本身的原因有:基础不扎实,态度不认真,缺乏探讨、摸索和钻研的意识和精神,精力投入不够。师资方面:近十年来,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学校办学条件急剧下降。尽管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教学质量。其中一条就是师生比达标要求,规定师生比1:14的为优秀,1:16的为良好,1:18的为合格,超过这一比例的就要给予黄牌警告,限制其招生等。但目前师生比已远远超过了最高限。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经费投入不足,一个指导教师需要指导10 名左右的毕业生,加上较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精力远远不够。特别是个别老师不够认真,对学生指导不够,学术要求不严,过于纵容学生,大大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院校方面:整个毕业论文管理环节监管力度不够,管理也不够规范,缺乏完善的毕业论文评估体系,整个答辩程序不够科学、规范,把关不严,逐渐助长了学生的懒惰思想作风。此环节应加强毕业论文选题的应用性,提高在毕业论文环节上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程度;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从思想上充分重视,院校要从根本上加强此环节的监管,不断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和制度保障。作为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或其他机构,因其自身的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也不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践资源,导致现阶段很多院校的实习、实践环节跟不上,与课堂教学脱节。如何寻找并开发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校内外资源,在培养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院校在开展校内"模拟实训"、"模拟实践"的同时,也要面向社会,积极寻求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促进高校与相关企业单位实现较为紧密型的合作,为学生开辟更多、更实用的实习实践资源,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同时,注册会计师专业院校应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的沟通协调机制,畅通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学生到国内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渠道,并为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学生进入注册会计师行业创造条件。另外,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会计、审计及教学工作的经验认为,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学生,不要急于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应先到企业去实习。因为审计审的是企业的财务报表,如果学生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及核算都不了解,去事务所实习也只能是学些表面的东西,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真正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落到实处,实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 六 )加强心理疏导,重视道德教育会计师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所以培训高级注册会计师人才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教授,更重要的是职业操守的培养。从专业教学角度讲,注册会计师专业教师应在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审计专业知识的同时,适时地引入职业道德教育。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中只重视书本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目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导致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庸俗化,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低.遇事容易走极端,甚至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许多大学生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注意道德和文化礼仪修养,在诚实信、勤奋、谦虚等基本文明方面表现欠佳。目前大学生欠费、作弊、自杀、他杀事件频频发生。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工作。作为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学生除心理健康教育外,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危害的将是社会公众。注册会计师专业院校应把心理健康、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用脑,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合格人才。院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课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介绍不同心理疾病的预防措施;利用讲座、广播、板报和橱窗,创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文体活动,尤其是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在活动中体验到心理安慰和满足。

二、评价机制及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为了适应注册会计师职业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学生应该注重自身软性能力的培养,如外语水平、人际沟通能力、处理变革能力等,这样才能达到高层次国际注册会计师人才的要求,开拓其国际视野,提高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我们以往对教师的评教多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辅之以教学督导组及同行评价。评教过程形式化、评教主体单一化。评价实施的全过程,缺乏与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和协商,教师大多是被动地接受他人考评,积极主动性没有被调动,甚至对评教产生抵触情绪。学生因担心考试成绩不敢如实打分。导致评教对学生而言成为一个形式,对教师而言成为一种负担。而对教师的实践技能、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价方面重视不够,这也不利于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的培养。注册会计师专业院校应不断完善质量评估监督体系,由单一的评价指标转向多元的评价标准,从工作胜任能力、教学工作绩效、案例教学课时比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文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由单纯评教转为评教评学评管相结合,由学校内部监控转为校内、校外、在校生、毕业生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九年级女生;800米成绩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2011、2012、2013年参加嵊州市九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的嵊州市九年级女生,随机抽取各200名女生的800米成绩数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收集相关论文和文件资料,为论文提供理论和客观依据。

2.调查法

抽取嵊州市九年级2011、2012、2013年学生测试的成绩作为原始数据。

3.数理统计法

根据《嵊州市九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要求和评分标准》对学生成绩进行转换,再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整理。

4.比较法

对2011、2012、2013这三年九年级女生800米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1.九年级女生800米成绩比较表

表1 2011、2012、2013年九年级女生800米平均成绩统计表

从表1看,2011年女生800米成绩为3′29″;2012年的成绩为3′31″;2013年的成绩为3′37″。2013年的平均成绩比2012年下降6秒,2012年比2011年下降2秒。经统计学差异性检验,P

2.各指标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比例分析

表2 2011、2012、2013年九年级女生800米各指标统计表

从表2看,2011年的优秀率为69%,2012年为70%,2013年为63.5%。良好的比率分别为2011年76.5%,2012年75.5%,2013年72%。及格率2011年为96.5%,2012年为93.5%,2013年为90.0%。

3年里优秀率从原来的76.5%下降到72.0%,并且是逐一下降,及格率也是从原来的96.5%下降到90.0%,从2011年3.5%的不及格率增加到2012年的10.0%,两年内竟有如此大的差距。这一连串的数据显示不管是及格率,还是优秀率都不让人乐观。

(二)分析

1.自身原因

科技时代使学生越来越远离运动,这样不但对学业有影响,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沉迷网络的日子让学生的意志品质变得薄弱。

2.家庭原因

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习成绩成为家长关心的重点,使孩子体育活动的时间大量减少。家长对子女的溺爱,使孩子养成懒惰的坏习惯,没有恒心坚持体育锻炼。

3.社会原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公交车、电瓶车等取代了以往主要以步行、自行车上学的交通方式。在饮食方面,很多垃圾食品,造成孩子营养结构不合理。

4.学校原因

(1)体育课程内容单一

“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在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难以取舍。在很多时候体育课上呈现陈旧的教学内容,另外,单调的教材教法让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即使上了也没有兴趣。

(2)学校体育的安全问题

体育运动本身就存在着安全问题,成为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同时,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

三、建议

(一)心理方面

克服畏惧情绪,多进行适应性练习。800米在很多学生眼里是非常难的,加上怕苦怕累的思想,以致没有信心跑完全程。学生需要多做些适应性的练习并且持之以恒,给自己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心中的恐惧。

(二)技术方面

跑前做好准备活动。告诉学生出现呼吸困难、胸闷、两腿发软等感觉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当“极点”产生时,就需要用顽强的意志力去克服,调整好呼吸和跑的速度。过一段时间后,生理适应,“极点”会随之消失。

为跑步做一些基本功训练,包括摆臂、送胯、上体等。学生应该多做一些原地摆臂练习、上下肢的协调性练习、腰腹力量练习,如,仰卧两头起、仰卧起坐、举腿等练习。这样可以增强腿部和腰腹肌的力量,对跑步时后蹬送髋、步幅的加大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800米跑的时候要注意速度和体力的分配,一般来说,前后两个400米相差在20秒左右,第一个400米可以稍快点。

多参加中长跑锻炼,使身体的耐力、速度和腿部力量得以提高。多做一些快速的追逐跑、变速跑及加速跑,跑完后要做些放松练习。但在较疲倦时要坚持做些单脚、双脚跳的练习,这样可以提高腿部力量、心肺活动及身体的耐力素质。

(三)加强对体育的认识和了解

利用体育理论课、海报、讲座来宣传和普及体育知识,让学生、家长和教师更好地认识体育、重视体育,科学健身,树立终身健身的目标,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四)合理安排体育课程

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去安排课程。体育教师要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深入细致地观察和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调整,不断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安排课程内容。

第9篇

近年来,他在班级工作中,作出了不懈地努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每接一个班首先就注重班集体优良道德、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并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在工作上、学习上他是学生的榜样;在生活习惯上他同样是学生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他自己先做到。在教育学生方面他做到了“三心",即爱心、细心、耐心。第一,有爱心,关心学生象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在思想上引导,在心理上疏导,在学习上辅导,在生活上加以关心。公道村学生肖群离学校较远,父母外出打工,;一次在上学路上不幸被车撞伤,他亲自到医院护理,并为她垫上医药费。以后,又利用休息时间为她补课,使她在学习上不落伍、不掉队。第二,有细心,对待差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有一位叫__的同学,以前在学习上比较懒惰,爱耍滑头,经常借故不完成作业,进入六年级后,倪老师根据他的这一特点对症下药:一面给他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在学习上耐心辅导,一旦发现他有了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使他学习上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从而改变了不良习惯,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第三,有耐心,他耐心地做学生思想转化工作,尤其对差生的教育不能操之过急,他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教研教改方面,他能够积极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研教改

活动,富有创新精神,积极尝试新教学理念,多次带头主讲公开课,学习新课标、

新理念,推进教改工作,现在着力探讨“小组合作"式教学理念,已取得了一定

成效。在教学活动中,他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小组评比活动,用奖励小红旗、作

业本等方法,鼓励学生之问开展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他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红旗班级和教学优胜班级,任教学科多次在县、镇两级质量评估中名列前茅,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多次在市、县两级获奖。

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认真研究,细心总结,大胆

创新,不断改革,多次在市县以上杂志上。2004年4月在《__教育》

上发表题为“创新教育需要目标层次"的论文;2004年11月撰写的科学论文“在

第10篇

一位新闻媒体的负责人对我说:如今一部分记者、编辑,尤其是相对年轻的同志中,存在着“懒”、“皮”、“变”现象。对此我有同感。

所谓“懒”,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和进步,交通、通信的方便、快捷,助长了懒惰心理,比如:电脑广泛使用,写字“懒”了;手机普及了,去现场“懒”了;信息得来太过容易,思想“懒”了;我经历过多次会议场合,发现做笔记的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同志,年轻人基本上不做笔记,也不认真听;有一次一位年轻同志“采访”我,竟然连笔和本都不带 ……

所谓“皮”,大体是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终于变得“一切都无所谓”这么一种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有些年轻人刚出大学校门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采访多,点子多,作品多而且质量也不低。然而,两三年过后,其中有一些人新鲜感大减,疲劳感大增,进取心衰退,责任感淡化,成了一个平庸而且甘于平庸的人,口头禅是“反正就这样了!”

所谓“变”,就是改变人生轨迹、人格操守、理想追求。记者不是干部,理论上不存在贪污犯罪的主体资格。但是,记者在客观上是有着某种“权力”的,这种权力当然不是行政领导权、决策指挥权等等,但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特别是舆论监督中的批评什么人什么事,起码在采访和写稿中还是有主动权的。我们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常常遇到“被人求”的情况,有的地方、单位、企业的负责人,希望通过媒体的“正面报道”来提高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甚至为了铺平自己升迁的道路,千方百计拉记者做朋友,重要手段是给钱给物。有的记者在这样的考验面前吃了败仗,心软手软笔也软了。

对症下药,实事求是,我们要自觉地采取相应的行动,那就是:忌“懒”,戒“皮”,防“变”。

忌“懒”。我们要明白一个基本道理:一个人如果懒惰成性,那就一方面什么好事都不可能做成,另一方面什么坏事都有可能发生。一个合格的传媒人,理所当然必须有相当丰富的劳动的产物――作品,那就必须勤奋――脑勤、腿勤、手勤,勤于想问题出点子,勤于走到生活中去,勤于写作。

戒“皮”。“皮”的精神状态,有客观外界因素――社会改革变动带来的某些不稳定和混乱,日常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习惯成自然,没有了新鲜的刺激和动力。但主要还在于内因,在自己的“定力”不够。因此解决“皮”的问题,要从主观上下工夫,解决“搞传媒究竟是为谋生还是为成就一番人生事业”的问题,从而保持和不断增强事业生命的动力,由一个接一个的作品来产生新鲜感、成就感。

防“变”。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理论上我们有“变”的可能性,事实上已经有一些沉痛的教训。比如:涉及改革开放之后“第一非法集资”的沈太福案中,科技日报社长因获刑20年,记者孙树兴因受贿行贿罪获刑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蔡原江因获刑6年。又比如:经济日报某公司经理、中国开发报副社长焦锋,坑骗4省18家客户1000多万元,使经济日报社蒙受500万元损失,使上万人下岗失业,他花天酒地,肆意挥霍,腐化堕落,因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被捕当天,其父立时气绝身亡,其母一病不起,不久也撒手人寰,22岁的儿子服毒自杀――真可谓“家破人亡”!再比如:南阳日报总编辑葛宏被检察机关指控涉嫌三项罪名,其中之一是“受贿”:县区宣传口负责人向他“行贿买头条”,2011年9月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6年。还比如:近些年出现的假新闻、假图片、假论文、骗奖等等事件也使得我们新闻界蒙羞 ……

教训深重!殷鉴不远!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差生的表现状态和转化方法

 

缺乏来自家庭的有效监管和辅导,差生的面比较大,常常令数学老师们头疼不已。

差生“差”在何处?

1、数学基本理论知识会记而不能理解:学生在描述数学中的各类概念、定律、定理时为记忆而记忆,属于死记硬背,不能阐明易混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答题能力差:学生解答习题时不能洞察材料中所叙述问题的解题关键;不能根据解题关键正确列式;不能厘清文本中所叙述内容的解题难点;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题;阅读理解能力差。

3、学习思维混乱:差生解题逻辑性不强、结构松散不严密;知道大致结果却解释不了怎样达到结果,不知道运用哪些对应的知识点才能正确解题。

4、学习无自觉性:差生对于数学学习中涉及的课内外练习、作业,完成的质和量都差强人意。教师常常需花大量时间盯差生的作业,往往是教师“推一下”差生“动一下”;对所学知识缺乏刻苦的动力;题目偏难时不愿动脑思考,图方便或抄袭或瞎做一气。数学学习中他们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探究意识不强。

5、学习主人翁意识不强:课堂教学环节,即使教师采用小组竞赛等形式从事练习活动,这部分学生始终以局外人的心态端坐在教室内;抱着对学科单元素质测试结果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考前不愿扎扎实实搞复习,考试时完全指望考场上“临时发挥”或作弊过关;答题随意性大,有的甚至交“白卷”。

如何转“差”为“优”?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差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转“差”为“优”就成功了一半。

1、多种教学手段使用的妙处。

大部分差生都认为数学枯燥且难学小学数学论文,需要在答题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勤思苦想。课堂上使用直观的教学用具或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学等教学辅助手段的植入,或采取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画一画、动一动、说一说等多种教学方法,差生会对所接触的数学知识反应更深刻、更持久。

2、锤炼课堂教学用语,使课堂教学动静相宜、有趣有效。

差生由于基础差、学习意志力不强,往往上课时注意力涣散,容易受环境干扰、心绪久久难以回到课堂中。他们对教师缺乏激情和吸引力的讲课语言无动于衷。这时,教师可恰当运用艺术性的、幽默的、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每位学生进入思维活跃状态,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差生更渴望教师的真诚关心爱护,差生取得的一丁点进步要付出比优秀学生更多的心血、毅力。当他们有所进步时,教师真诚的表扬和对他们所付出努力的肯定是差生再接再厉的强心针。当差生体验了付出就有回报的成功感,在情感上亲近老师、接受了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就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差生的主动性也会增强。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介绍一些解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可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尝试分层作业。注意差生组题目设计的针对性和低难度,及时表扬作业上有进步的差生;在课内外加强对差生的辅导,查漏补缺、耐心地帮助他们补习功课。教师要克服焦虑情绪,要有差生学习成绩在补差后效果不明显的心理准备;避免对差生加大、加重、重复作业量的做法,因为这样做只会使学生更厌恶数学。

2、大部分差生比较青睐记忆类的理论知识考查或简单的一步计算的思维训练题,不愿动脑筋深入思考较复杂的思维题。由于差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善于发现总结“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缺乏克服困难不服输的学习劲头,教师在补差时,要注意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如何思考分析问题,鼓励和激将并用,要随时纠正他们在解题中出现的偏差小学数学论文,逐步放手培养差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宽松与严格交织转化差生。教师对差生宽松,意味着差生可以只完成低层次适合他们能力的学习任务,可以在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得到老师大力表彰,可以得到老师课余的一对一辅导;教师对差生严格,意味着他们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时,会受到严格的诸如取消他们最爱的课外活动的惩罚。不少差生差就差在学习意志不强、行为懒惰。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在对差生降低学习目标的同时采取严格的措施督促他们完成目标。

三、认真做好每次测试复习和总结工作,注意让差生小步前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每次的单元素质测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差生已掌握的知识点作为考试题目,让差生认识到学习上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回报。考前教师应抽时间对差生不同的知识薄弱点“开小灶”,这样可使有些差生经过自身努力能得较高分,逐步改变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自卑感,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补差工作艰巨而繁琐,上述各种转差方法综合运用对提高差生的成绩有一定效果。只要我们以“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引导转化差生,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12篇

在具体论述之前,首先界定一下,本文中的法学研究生,与一般教学和生活中的说法相一致,仅指法学硕士研究生;而法学研究生教育,在本文中也仅指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包括法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

一、两年的学制设置

起初的研究生学制,文、理均为三年。但是,最近几年,部分文科专业尤其是法学研究生的学制纷纷由三年改为两年。目前在国内的各大高等院校中,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南开大学法学院等众多法学院都已经完成了三年到两年的转变。

法学研究生学制的总体趋势之所以由三年改为两年,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第一,大多数研究生毕业之后会选择就业,少数会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生这种心理意向的趋同性使得研究生教育培养研究性、理论性人才的目标在实践中大打折扣,难以实现,因此与之相适应的三年学制也逐步失去最初的意义。第二,英美一些法治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大多为一年,学制更短,对我国由三年转为两年的实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学制转变实行数年之后,与三年学制相比,两年学制有何优越性和问题呢?毋庸置疑,学习任务是教育的关键。学生能否在两年内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以及完成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制设置是否合理。就目前来看,学生在两年内完成计划的学业,总体有些紧张,但仍然可以接受。以北京大学法学院为例,法学硕士要在第一学年完成36个学分的任务,第二学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位论文的创作。这样,在第一学年平均每一学期要完成18个学分的任务,具体每一天大约是三到四个学时,与三年相比,课程确实有些紧张,尤其是在各门课程任务聚集的时候,学生总会面临繁重的作业。但是,这种忙碌的学习状态很快就会被学生适应。恰恰在三年学制的模式下,学生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反而会过于清闲,如一些政法类大学就存在这个问题。

如何在两年学制的前提下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呢?首先,在课程设置上综合考虑研究生学习专业性强和学生自主性强的双重因素,在必修课既定的基础上增设选修课的总量,但应减轻选修课的学分负担,并允许学生自由选课;其次,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从而为其以后的就业提供先期的支持。

当然,由于大多数学生就业目的十分明确,不免在学习过程中投机取巧。但是,这应该只是部分现象。对于立志从事学术研究的同学,现行模式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协调性或替代性措施,如北京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学制改为两年的同时,法学博士研究生的学制同时改为四年,清华大学法学院设置了弹性学制,可以选择两年或三年毕业,这样,立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可以将硕士和博士相互衔接或选择三年来扩充和强化自己的学习。

二、教师讲授和学生报告并行的专题授课模式

研究生教育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并以学生的课堂报告作为辅助形式,两种形式都有其设置的必要性。学以师为范,加上专业课程的精深,教师讲授仍然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研究生的课程讲授不同于本科,一般以专题为主,不应面面俱到。而专题授课的模式,也为学生的课堂报告提供了机会。课堂报告能够克服单方面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因而具有必要性;另外,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本科期间积累的相对完善的知识基础使得课堂报告具备可能性。

在教师讲授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安排学生课堂报告呢?一般有学生自主选题和教师事先命题两种方式,两者相比,教师事先命题更为可行。首先,课堂报告作为教师讲授的辅助手段,应与教师讲授的内容保持一定的协调性,事先命题能够使报告的内容和讲授的内容一脉相承;其次,事先命题能够使教师在报告思路、范围和时间上较好地把握,进而对学生报告进行有效点评;再次,学生自主选题虽然自主性有余,但选题质量往往不足;最后,由于课程的繁多,学生亦更倾向于在给定题目的前提下报告,这样既可以省去选题的苦恼,又不会减损报告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作用。

三、论文写作的考试模式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法学研究生采用论文作为考试的模式。之所以如此,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不无关系。论文写作作为一种传统的考试方式,优点不言自明,但现实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在校研究生大多面临各种门类的论文,如期中论文、期末论文、导师安排的科研论文,最终导致各科、各类论文堆积。

由于写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作为作业的论文的提交又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因此很难想象学生在短短的几个星期内完成数篇优秀甚至合格的论文。论文质量的下降,也使研究生教育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目标大打折扣。如何才能处理好论文创造和有限时间之间的矛盾呢?笔者认为,首先期末应当允许学生自主选题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创作,这样学生平时写作的论文就可以作为期末论文提交,而且能够保证论文质量;其次,上文提到的将报告内容进行整理形成论文应当被鼓励;再次,在期末考试的过程中不应单纯采取论文写作一种方式,而应尝试新的考试模式,如对热点案例进行随堂的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又可兼顾学生的感性关怀,另外,读书笔记、书评甚至影评也可代替期末论文提交;最后,在既有期中论文又有期末论文的课程中,两篇论文在字数要求、选题方式和所占分值比重方面应有所区别。

需要说明的是,论文写作不同于传统的考试模式,在结果的评定上直观性、客观性有所欠缺,而且往往批改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在最终的评审中,教师应当坚持严格、认真、公正的原则,这样既能实现论文写作的意义,又能为学生进一步参加有关荣誉、奖金的评定奠定一个公正的基础。

四、公费项目的取消和替代性的奖学金制度

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取消公费研究生项目并以奖学金制度予以替代。以北京大学法学院为例,2007年入学的研究生不再享受国家公费项目的优惠,转由学校按照不同的等级发放奖学金,分为三个等级。二等与往年的公费项目基本一致,一等稍好,生活补助有所提高,三等稍差,免去了每月的生活补助。奖学金覆盖率大约为85%,每年有一部分学生需要自主筹集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第一学年奖学金的评定以入学成绩为标准,第二学年根据学生第一学年的成绩予以评定。

这种制度上的变更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弊端。取消公费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打击学生的懒惰和投机心理,避免一劳永逸,尤其是针对那些只为获取研究生学位的学生更是有效;另外,奖学金不同等级的区别也体现了公平性。但是,作为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学生的成绩,因部分教师评分的随意性而产生了必然的偶然性;另外,高额学费的压力过多地将学生的精力束缚在课程上,从而隐性地限制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

在公费研究生项目取消作为一项政策已成为一种趋势的情况下,如何更为合理地安排奖学金制度成为当务之急。首先,在奖学金的评定上应当坚持透明、公正、合理的原则。其次,在传统奖学金之外,学校和学院还应当积极筹措社会奖学金,社会奖学金的评定方式应当与学校奖学金相补充和协调,适当照顾没有获得学校奖学金的同学,避免一人因同一项目多次获奖,另外在社会奖学金的分布上,应当兼顾社会整体的均衡分配,不能将资源仅仅限制在几所有限的名牌大学。再次,在学校解决学生奖学金的同时,导师也应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上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如助教岗位的设置、实习机会的介绍和辅助科研项目中的相应补助,需要说明的是,导师对学生的帮助绝对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学生体会到的更多是一种被关心的温暖,在学生与普通教师之间关系淡漠的研究生学习中,这其中的意义是无法替代的。最后,学生应当自主解决经济问题,勤工俭学,这个过程磨炼的不仅仅是能力,更是一种洒脱的情怀。

第13篇

【关键词】 差生教学方法区别教学

在前苏联当代着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主持的"教学最优化"实验中,关于差生教育的思想观点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中要求差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的效果和质量上,这一点,我们在长期执教过程中有较深的体会。

这里"差生"的界定依据和特征,主要是指学习成绩差,在学习――认识活动中,表现出基本的学习技能――读、写、算的技能存在缺陷,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掌握知识。读、写、算三大基本技能中,有两项是属于语文学习的范围。所以语文作为各学科之母,教学效果对提高差生的学习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差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思维速度均低于同龄者,其思维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不善于区分教材重点,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差。他们很容易被当作低智商者,实际上,经过反复测试,大多数差生心智绝无问题,智商平均居于中上。差生的外在表现为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过程非常被动,虽然他们也记笔记、做作业,但事倍而功半,学习效果很差。通过观察、调查、分析其原因:差生对学习抱着消极态度,往往是由于长期受挫折而导致的"失败积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信心造成的。所以,克服差生消极学习态度的出发点,是要为差生提供和创造能够取得成功的情境与机会,使他们通过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兴趣,树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进而对学习有正确的态度。在有了较为端正的学习态度后,关键在于解决差生内在的原因,克服差生的思维的缺陷。实际上,差生思维的缺陷,并不是先天不足,而是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关。因此,语文教学的主攻方向应该放在优化教学方法和对差生进行区别教学上。

运用问题研究因素,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克服差生的"思维惰性",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中奖》一文中,我从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人人在议论发财,买彩票这一社会热点引入课文,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奖了,父亲还闷闷不乐,"我"父亲和母亲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呢?课堂讨论非常热烈,同学们争相发言,除了语言表达不够流畅优美外,其学习效果不亚于另一个好班,多年后,有学生还回忆起这一课,并且说从中感受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要通过教学使差生掌握比较、概括、分析、综合的思维技能,学会区分教学内容。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是加强差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些老师往往认为,对差生只需提供一些事实、例子、图表就可以了,理论是他们不能理解的。实际上恰恰相反,因为依据主要理论倒能使差生把个别事实、概念联系或概括起来,从而洞察到其中一般的、本质的东西。因此,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学生思维技能的必要途径,教师要时常注意要求和帮助差生逐步掌握语文学科的主要理论,使理论逐步成为学习的核心、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从拼音到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从现代文到文言文;从记叙文到议论文;从阅读欣赏到写作训练,详细地,扎实地过一遍。这样做之后,差生的成绩总要跨一大步。另外,在学期教授过程中,注意在每册课本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如每一册的语法,我均是安排在第一单元中集中学习,其它单元学习时就进行复习巩固,差生既有兴趣,又能经常练习,有较好的效果。

注重发展差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思维的综合品质,通常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可变性和学习上的意志力,是思维发展的重要标志。发展差生思维的独立性,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给予差生帮助,增加他们独立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培养他们提问、思考和讨论的习惯。

过去,我们对帮助差生有一种比较传统的做法,就是在他周围安排些好的学生,以起到帮助的作用,但并没有提示如何帮助,常常成了问什么答什么。大多问的是答案,自然地给的也是答案。其实起不了帮助的作用,相反进一步加深了差生思维的懒惰性和依赖性。我发现这个问题后,采取差生与差生坐在一起,既便于老师相对集中地进行辅导,又使他们之间有一种平等竞争的感觉,反而产生一种互不服气的争胜心理。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的艺术。对差生的要求可以放低一点,作业量,答题的质量水平,完成的速度,都可以另作安排,但必须要求独立完成。甚至允许剩题、留空,但不允许抄袭。

为了强化差生思维的独立性,我在作业批改上采取了三项措施。①批改要及时;在学生作文思维兴奋点未消失前,迅速反馈作文情况,促其良好心境得到巩固。②要公正;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难免会产生"月晕心理",即有的教师对一些作文程度较好的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另眼相看,有时明明该学生应付了事,都能得个好分数。相反,一些程度不好的学生,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了他有生以来最好的文章,但是,由于教师先入为主的心理在作怪,或者拿它跟最好的作文比,结果仍然得不到他期望的分数,于是,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因此对差生作文的评价一定尽可能客观公正,尽可能与他自己的前几篇作文比较,并适当对差生给予鼓励。③要多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我的学生曾多次有过这样的体验,一次小小的成功,有时可引发巨大的内驱力;一次不经意的表扬,有时能成为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回忆。

总之,在评改时,一定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那怕一个词语的成功运用,一句话的优美生动,都不要轻易放过。多运用表扬激励手段,以强化差生的思维独立性,努力使其提高到相应的水平。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尽可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差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给他们以温暖,让他们也能轻松的学习,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成为新世纪强大的建设者。

第14篇

关键词:民族院校 大学生 情绪智力 培养

长期以来,人们通过智力测验来预测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未来是否成功,后来证明传统的智力测验并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情绪智力比用传统的智商测验测出的认知智力在预测人的成功时更有价值,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成功更多的与情绪智力有关。对于大学生而言,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成功、心理健康的因素远远不止智力,还依赖其它因素[1],情绪智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1.情绪智力的概念和内涵

随着智力理论的发展,实践智力、社会智力等逐渐出现,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更为智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0 年 Salovey 和Mayer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2],经过几次修正之后,Salovey 、Mayer等人在2004年提出了新的情绪智力模型,将情绪智力分为感知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使用情绪以更好的做出决定的能力、理解情绪的能力、管理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四个方面[3],这一概念理论较为严谨,概念相对清晰,为更多研究者所采用。1995年,Goleman发表《情绪智力》一书,认为情绪智力应包括了解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五个方面[4],这一概念因其所涵盖的内容太多又太过宽泛而受到了批判。Bar-on于1988年首次提出“情商”的概念,他编写了《情绪智力手册》,在该书中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对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情绪智力不仅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5]。到目前为止,虽然许多研究者对情绪智力进行了定义,阐述了它的内涵,但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可否认的是,情绪智力在决定人们是否成功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对情绪智力的梳理和分析,从能力范畴来界定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大学生情绪智力是指能合理地认识自己、他人及社会的情绪,并正确评价这些情绪和理性调控自己的情绪,影响或改变他人及环境的情绪,使自己的身心更健康,生活更幸福,学习和工作更有效并最终指向成功的一种能力[6]。情绪智力是人的诸多能力中的一种,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结构体系,它包括对情绪的觉知能力、评价能力、适应能力、调控能力和表现能力。

2.民族院校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点和现状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存在群体性和独立性的特点。群体性是指大学生一般主要居住在学校宿舍,过着集体生活;独立性是指多数大学生远离父母和亲人,要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二是存在过渡性的特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是一个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的时期。上面的这些特点,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复杂多变,缺乏稳定性。这一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容易激动、急躁,情绪表达不太适当,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较弱的情绪调节能力,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及活动效率[7]。所以,大学生容易出现懒惰、消极、退缩、孤独、依赖、缺乏社会责任感等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

对于民族院校而言,生源更加多样化,学生面临更多的情绪问题。一是民族院校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进入大学后,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负担过重,经济上的困难和艰难的生活环境使走进学校的农家子弟难以安心读书,使他们心理压力增大,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二是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改变过去的习惯来适应新的学校人文环境,如果适应能力有缺陷,长期处在不适应的状态下,心情压抑、情绪低落,不懂也不会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逐渐会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产生[8]。三是有些少数民族学生有自己的语言,进入学校后需要学习汉语、英语等课程,这从客观上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学习上的不适应让他们产生学习焦虑,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3.民族院校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

有研究认为,相对于智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多而言,情绪智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提高。戈尔曼指出幼年和青少年是情绪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成年后培养也来得及,从而为渴望成功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并指明了道路[9]。对于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3.1学生应主动培养情绪智力

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导致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了人际交往、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学生应加强自我认识的训练,从我与人的关系、我与事的关系、我与己的关系中正确认识自我,肯定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才能和局限、长处和短处能够客观评价、坦然接受,不要过多地抱怨和谴责自己。同时也要在在校期间,多参加学校、班级、社团组织的集体活动,并尽可能地做一些领导和管理的工作,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3.2注重用好大学特有的各种资源

在全校开设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力相关的公选课,如“情绪管理”课程、“情绪智力教育”课程等,向广大学生普及情绪管理和调节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运用各种媒介宣传和强化心理健康理念,组织开展与情绪智力相关的培训、辅导与讲座,使学生在理论层面上更加明确和掌握情绪智力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情绪智力对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加强情绪智力的理论研究,实现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积极运用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觉知情绪、评价情绪、适应情绪、调控情绪和表现情绪的能力。

3.3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情绪情感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极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也要培养学生情绪表达和管理的技能。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应保持心情愉快,情绪饱满,表情热烈而丰富,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轻松友好,学生的情绪状态也会得到感染和激发,从而表现出积极愉快的情绪;教师可以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具体事件的分析与评论,使学生获得各种不同情绪的体验与处理的经验[10]。

3.4坚持与民族文化相结合

民族院校大学生在经济、见识、学习、经历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对一些大学生而言是巨大的考验和挑战。地域差异、民族文化差异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心理问题、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教育方式等具体方面,不同文化区域和文化群体的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中,一定要注意文化因素的影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

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也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确立人生目标、恋爱交友、设定发展方向等。由于这一时期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急剧变化,情绪躁动、内心冲突的特点十分显著,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不注意调节和寻求专业帮助,会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切实行动,不断提高学生情绪智力水平,积极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娟.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复原力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硕士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2] P.Salovey & J.D. Mayer.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Cognition,and Personality,1990, 9:185-211.

[3]Mayer, J.D., Salovey, P.,& Caruso,D.R.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ory,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4,15:197-215.

[4]D. Goleman.Emotinal Intelligence.Bantam Books, USA,1995:P.43-44.

[5]Bar-On,R.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technical manual.Toronto: Multi-Health Systems,1997.

[6]徐小燕.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与实测.硕士论文.成都西南师范大学,2003.

[7]袁文萍.情绪智力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6):76-78.

[8]吴萌.试述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点及培养; 《才智》,2012:115-116.

第15篇

关键词:内在动机,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学习”,“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应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

英语的掌握是一个听说读写全面推进的过程,归根到底是一个学生主体全面参与的过程。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个体活动,只有动机才能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要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水平,最终需要依靠学习者广泛地、自主性地调动内在动机进行运用。

1.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理论和自主学习

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和 RyanRichard M.等人提出了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自我决定就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体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为所做出的自由选择。自我决定的潜能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

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者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论文参考。加拿大心理学家Gardner指出:“动机是指学习某种语言的愿望及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对学习某种语言所持良好态度的综合。” 美国语言学家Ellis认为,“动机是指学习者出于需要和愿望,在外语学习时所付出的努力”。

自主学习指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自我检查评估,逐步发展。Holec将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定义为“一种学生自我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Thomas认为“学习者自主就是一种让学生自己负责的学习”。因此,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指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习者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进行独立学习的能力。

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正如Ushioda指出,“自主的语言学习者在本质上就是受动机驱动的学习者。”Noels, Clément和Pelletier研究发现,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的程度越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越强,动机强度的变化与语言学习成绩有关。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效能感以及意志力,影响他们对待学习环境的态度和学习策略的选择,而这些都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课堂的语言教学不能仅仅注重英语的演示和操练,同时要加强学习者在课外所需的学习技能和策略的培养。“自主”应作为大学教育的目标。一方面,这是发展学习技能的需要;另一方面,这个时代需要产生新知识而不是重复旧知识的能力。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世界里,个人适应环境、适应变化的能力已被看成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在当今中国大学教育的形势下,由于大学学生人数猛增,英语教师人数相对不足,教师与学生接触的平均时间相对减少,这使学校要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为目标的任务更显紧迫。高科技特别是电脑技术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 自主语言学习中心的建立又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学习条件。

同时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英语与母语在词汇、句法、语境、表达方式、思维模式以及文化习俗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需要下大功夫,勤学苦练,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会遇到困难和受到挫折。例如在学习中要过许多关:语言关、开口关、拼读关、朗读关、默读关、快读关记忆单词关、句型转换关、情景对话关、快速听写关等。每一关都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才能苦尽甘来,只要略有松懈、稍有懒惰,就会在知识结构中出现缺陷。自主学习能力恰恰具备了克服困难的坚韧性。即在顺利的条件中能够抵挡外在的诱惑,坚持学习、持之以恒。论文参考。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勇闯难关,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们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也是锻炼他们意志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保持持续的英语学习热情,不断提高英语水平,终生学习是新形势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强化自主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学会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和保证。

3.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

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在我国语言氛围比较稀薄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自己自主学习来掌握语言知识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当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在能够具体感知的英语语言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多的体验语言,也有助于实现使学生自主地进行英语学习。

3.1 调动大学生英语学习内在动机

在英语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内在动机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学习动机一般是内在的、自我激发的,而对这种动机具有催发作用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测、归因倾向、合适的目标定向等。一般来讲,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学习任务,是学习自信心在某些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因此,以增强其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最终促其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并鼓励动他们保持好学习动机是教师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学习的首要任务。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哪怕学生只取得一点很小的进步,都应给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让他们树立明确的语言学习目标和信心。教师为学生提供好的有针对性的英语学习网站,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凭自己的兴趣产生英语学习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己主动充满热情地去完成学习任务,正视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及时调整自己的消极心理。他们通过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习得语言知识,将语言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真正做到知情合一,从而达到自然习得语言的目的,只有这种从兴趣从发,自主体验得到的语言知识才能长久保持,才能化作自己的语言能力。

3.2 加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培训

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专家Oxford指出,学习策略之所以重要有以下两个重要原因:首先,策略是自学的工具,尤其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其次,掌握合适的学习策略的人会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而且学得更有效率。Oxford认为,策略培训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学习策略的良好办法。教师将策略训练融入到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尝试和体验不同的学习策略比较不同的英语学习方式和效果;引导学生通过写日记或其他记录方式,记录自己自主学习的过程、方法和体会,对自主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调整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组织座谈会,让学生交流和讨论学习方法与心得,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个别指导;举办学习策略讲座,增强学生运用自主学习策略的信心等。策略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而且可以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尽快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促进英语综合水平的全面提高。

3.3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美国语言学家Cohen撰文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也就是说,学习者必须调动自身内在学习动机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真实目的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感知语言使用的某些规则及规律。

外语学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开展。论文参考。自主学习理论倡导学习者自主性,英语教师应转变其课堂主角和控制者的角色,在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逐渐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引导者、协助者,而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角。教师监控整个学习过程,随时灵活地调整培训计划和内容。另外,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成功的能力。教师应采取个性化英语自主学习模式,针对学生不同的需要和兴趣,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英语自主学习的成功,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会有效地维持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观念将由依赖性向自主性转变,学习方式也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学习内容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语言思维方式也相斥达到相容。

4.结语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形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要理解和把握自主学习所秉持的各种理念,灵活运用相关的各种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内在动机,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Holec,H.Autonomy and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mon,1981.

[2] Benson, 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 Essex: PearsonEducation Limited,2001.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 束定芳. 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 外语界,2006,4.

[5] 戚宏波. 学习者自主的理论溯源[J]. 山东外语教学, 2002,5.

[6] 杨欣瑶. 体验式英语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策略研究[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