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职语文论文范文

高职语文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职语文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职语文论文

第1篇

(一)诚信的品质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做事的基本要求,因此诚信的品质是企业用人首先要考虑的品质,也是最基本的品质。

(二)发展潜力

文凭只是企业的敲门砖,最重要的还是看进入企业以后的发展潜力,个人将来的发展潜力对企业的贡献才是最大的。例如,日本东芝株式会社致力推行“适才所用”和“重担子主义”,这种给员工施加压力的做法目的就是让员工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三)学习能力

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企业非常看重的一项素质,学习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目前一些发展好的正规的企业都重视员工培训这块,这些企业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只要员工愿意学习,希望有所提升都可以参加企业提供的培训,对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都有大大提高作用。

(四)团队协作精神

目前很多企业重视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员工个人能力再突出也比不上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受欢迎。企业要求员工要具有团队合作能力,服从企业的管理,认同企业的文化内涵,这对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重要的竞争力量。

(五)融合程度

一些大型企业在招聘时会看重毕业生是否认同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只有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奉献力量。比如,通用电气公司招聘时会选择那些认同自己企业价值观的应聘者,也就是认同“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的价值观。

(六)创新精神

在能够胜任工作和具有创新精神这两者中,企业更为看重的是后者。比如,微软公司在用人上面宁愿选择那些曾经创新失败的人,也不愿意选择那些处事谨慎毫无建树的人,正是因为微软公司看重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才使得微软成为计算机中的“巨人”企业。

二、医学类高职学生非专业因素的主要方面

第一,是满足学生就业必须的专业岗位的技能和素质,是就业谋生的必需。第二,是合格的医学类高职毕业生所要掌握的一套相对完整的某一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第三,满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属性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上为其成就人生的事业打好一定的基础。

三、大学语文对医学类高职学生就业的作用

第2篇

在活动中,无论学生表现得出色与否,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式评价,不打击任何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笔者班上涌现出了不少优秀典型,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表演天赋和才华,准确到位地诠释了作品的艺术魅力,抒情最浓烈处,把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使作品真正走到了大家心里。笔者深深感到,这样的教学活动已经远远超越了千遍说教,没有什么比触动一个人的心灵对他的影响更大的了。下面,笔者以一次经典诵读比赛为例,来谈谈语文课堂教学。在笔者的班级课堂活动中,有位学生给大家配乐朗诵了一首余光中的诗《春天,遂想起》,下面是其中的一个诗节: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我,在江南,在江南,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多风筝的江南啊,钟声里的江南。(站在基隆港,想——想想回也回不去的)多燕子的江南。这位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切中余光中先生作品的文化味儿和浓浓乡情,语速随情感的变化忽急促忽缓慢,声音时高昂时低沉,抑扬顿挫。学生一步一步把情感的抒发推向,把余光中先生刻骨铭心思念母亲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把全班同学带进了思念的情感漩涡,使人欲罢不能,双眸湿润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使语文闪耀出了光芒,焕发出了强大感召力量,他们自己也体味到了语文特有的味道,陶醉在学习中。在这样的活动中,语文这门课程发挥了它潜移默化和濡染熏陶学生人格的作用,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生命的教育。通过这种活动方式,使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得以充分展示和呈现,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生成。

二、走进阅览室,扩大阅读容量

语文教材选入了不少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但数量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阅读需求。阅览室书目繁多,环境优雅,恰恰可以弥补教材的这一局限。笔者向学校有关部门申请,允许笔者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到阅览室自读,共享优质资源。学生们带着任务,按照分组紧张有序地选择、阅读自己喜爱的读物,为读后的课堂交流和讨论做充分的准备。学生们徜徉在书香四溢的环境中,自由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和杂志,秩序井然。学生们感受着书香四溢的氛围,这画面洋溢一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蓬勃生机和朝气。语文课堂向阅览室的延伸,引导学生与好书交朋友,进而使学生爱读书、乐读书、读好书,让他们找到一个除了上网、逛街、谈恋爱之外更好的去处,大学生活有了阅读,平添了一抹书香,烙上了美好回忆。对于教学来说,阅读从课外影响到课内,又从课内影响到课外生活,形成了良性循环,激发了学生们读书、学习的热情,熔铸、塑造着他们的品格。

三、用优秀的影片影响人、塑造人

电影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喜爱。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到,学生选看的电影偏重于言情和武打,娱乐有余,消遣有加,深度不够,造成学生视野和眼界相对比较狭窄。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研室抓住这一教育契机,配合教材内容,精选了一些优秀影片刻录成光盘,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选择在自习课时间不定期地给学生播放。用这些优秀的作品影响人、塑造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欣赏水平。这类影片有《日出》《哈姆雷特》《红楼梦》(节选)、《聊斋志异》(节选)、《城南旧事》。除此之外,笔者还给学生推荐介绍了其他影响比较大、反响非常好的作品,如《芙蓉镇》《少林寺》《魂断蓝桥》《乱世佳人》《蒂凡尼的早餐》《海上钢琴师》《放牛班的春天》等等。这些高质量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在教学中,影像的冲击和教师口耳相传的讲授双管齐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影响,使语文课不再是学生大学生涯中的一个过客,而是一个耐人寻味、历久弥香的美好记忆,就像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四、发挥视频优势,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第3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改革也早已明确指出必须将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经调查发现,导致当代高职高专院校中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不顺利,以及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合适的氛围,无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因此,众多高职高专的教师意识到只有通过建设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才能够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进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基于此,本文在此对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二、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

1.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成果较差

从整体上说,在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工作还没有取得预期理想的成绩,甚至在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中该项工作根本没有被认真执行,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没有对该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地说,首先,在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当中,体育课程设置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改观。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没有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工作,也就没有深刻意识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因此,这些院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时没有进行改革与创新,仍旧是老旧的教学场地、器材和同样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采取强制性的方式,即没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课程选择,而是直接为学生安排好统一的体育课程。两方面结合之下,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很难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也就不愿意主动积极的配合体育教学活动,自然也就无法产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因此,学生更加难以产生主动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也就不会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因为缺乏学生主体的配合,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自然很难形成一种良好的体育运动的氛围,也就直接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进而难以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2.学生的主动性极低

具体来看,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对体育运动以及相关的活动都没有兴趣,也就是说学生的主动性极低,自然无法形成校园体育文化。据调查,在2013年高职高专学生自学体育锻炼的调查资料中显示,只有30.1%的学生经常自学体育锻炼,有52.7%的学生偶尔进行自学体育锻炼,而又有高达17.2%的学生根本没有发生过自学体育锻炼的行为。同时,在学生阅读体育报刊的调查中显示,只有20.6%的学生拥有这样的行为习惯,有71.2%的学生偶尔进行该项活动,还有8.2%的学生从未阅读过体育报刊。这些数据调查充分显示了学生在体育活动方面缺乏主动性,只有极少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拥有主动学习体育、参与体育运动和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和习惯。这就表明,在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效果没有体现,没有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也就无法达到通过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来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

3.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仍旧欠缺

另一方面,体育文化同样包括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其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形式的统称。简单地说,体育物质文化就是指学校中拥有的体育建筑、雕塑、设施和场地。一方面,这些场地和设施是支撑高职高专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物质条件,同时也是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体育文化建设的必需品。另一方面,这些场地和设施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体育文化的一种凝聚和外在表现。但在实际中,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仍旧欠缺。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需要为学生配备风雨操场、健美操房、健身房、乒乓球馆、400米塑胶跑道等基础设施。而根据实践调查研究,当前不少高职高专院校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基本要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首先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财政状况并不足以支撑该项工作,进而导致体育设施设备还未配齐。其次,由于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对体育文化建设工作的不重视,其工作重点仍旧停留与提高办学质量的方向,因而没有落实相关政策,没有加强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工作。同时,即使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完善了基础的体育设施设备,也没有树立相应的体育建筑和雕塑。这是因为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认为树立体育雕塑是一种浪费的行为,还需要担心雕塑被人为的损坏,因而没有开展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物质文化建设还存在极大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加强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策略

1.加强监控和支持力度

从宏观的角度讲,要不断加强我国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首先需要教育部门进行宏观的掌控,即加强对高职高专学校的监控力度和扶持力度。首先,针对部分财政存在困难的高职高专院校,教育部门应该适当加强对其的财政扶持力度。同时,教育部门可以在政策方针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引导这些高职高专院校得到快速发展,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其财政困难的问题。通过扶持,高职高专院校才能够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其次,我国教育部门应该大力落实和贯彻相关政策和方针,必须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促使高职高专院校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工作,进而引导其转移工作重心。

2.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本质上说,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需要赢得学生的配合,也只有当学生愿意主动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配合体育教学,才能够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产生一股良好的体育风气,进而形成校园体育文化。因此,高职高专院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体育课程的设置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例如,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将选择体育课程的权力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体育课程。如此,学生就可以带着充分的兴趣进入体育教学,这就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下主动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其次,高职高专院校应该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促使其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模式和理念,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在此过程中,学生才能进一步感受到体育的魅力,进而产生主动积极性。最后,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积极组织校园体育活动。例如,开展校级运动会等等。通过一定的宣传和奖励制度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进而引导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在学生主动参与和探讨的过程中,校园体育文化也就在无形中形成。

四、结语

第4篇

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无法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导致整个教学气氛沉闷、死板、毫无生趣。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加入则使课堂教学信息得到了有效激活,它以多种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从多渠道发挥作用。首先是用声音来代替文字描述,其次是用动态的过程来代替传统教学活动中的静止图片,学生再也不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最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字体来表述不同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教学信息“活”起来,便于学生接受。

2.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习对高职语文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才能够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文提到,传统教学课堂模式不仅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而且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但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情感,那么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以“故都的秋”一文为例,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首先播放一遍配有音乐朗读的录音,让学生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中逐渐进入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思想。然后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一起对文章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够使其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除此之外,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两个重要主体,教学则是双边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将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3.能够充分挖掘课文中潜藏的情感

第5篇

对高职语文课程的定位,有以下两种最典型的观点:

一是视之为通识课程,即工具类基础课程,实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西方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传统,是关注受教育者作为一个“负责的人和公民”的生活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三大领域。高职语文以其文学性、思想性、文化性、情感性兼备的特点,在通识教育中具有核心课程的地位。

视高职语文教育为通识课程的理论依据是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高等教育层面的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语文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这种观点将高职语文看成是高职学生知识系统自我优化的特点,是全面发展的“生长点”,是高职课程体系中“有教无类”的课程。

二是视之为专业文化课程。其理论依据是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语文作为一门专业文化课程,是否开设要按专业学习的需求而定。这种观念下的语文,成为一门单纯的文化课程。视高职语文为一门专业文化课程的院校,存在着明显的“两极性”,即极端重视和极端忽视,并且人文素质意识淡薄。大多数这类学校的课程中,语文课已经消失或将要消失,有的也只是形式而已,或“超大课”处理,或选修处理,或讲座方式处理,边缘化现象突出。

职业技能的传授学习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基本特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力之预备”。

高职语文的定位,应该联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将语文教育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高职技能人才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

二、高职语文教育模式应突出其功能性和人文性

高职语文教育的关键是将学科教学纳入到职业教育的系统之中,明确了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塑高职语文的教学模式,笔者建议从语言的功能性和学科的人文性出发。

1.激活学生主动性,拓展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长期以来,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作文教学中,命题和讲解的主角更非教师莫属。学生的尝试权,第一感受(学习者自主消化和感悟)机会均被精心配制的教案剥夺了。学生被迫“热情奔放”、“感受美好”。为什么不把困难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品尝酸甜苦辣呢?“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而,教师应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只“”学生的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让学生100%自己解决困难。教师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试讲、复讲、讨论。这当中最重要的是留给学生任务和时间,减少课内学时,让学生找资料、查阅工具书、写读书笔记等,因为“只有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直接体验的知识,才能对个人的发展产生意义”。教育不应该向学生强加什么,而应该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并且应该成为他们真实生动的生活世界,让他们在自我体验中学会自由、学会选择。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如果学生仅靠语文课内喂的一点“细粮”,而缺少甚至没有课外阅读,那无论教师课文讲解如何幽默风趣、回味无穷,学生的语言资料和思想仍会近于枯竭,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仍然会低下。相反,兴趣广、阅读多的学生,一般接受能力和思维逻辑性强,反应敏锐,作文时不会胸无点墨,并且能够有感而发,写出有思想、有新意的文章来。教师应该对课外阅读提出较宽松的建议,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体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原则。如列出一些大致书目,多种知识领域、多种文化层面、多种媒介类型、古今中外均可涉及,因人而异地给学生的兴趣留出余地,要求不可太精细。教师可要求学生把阅读过程中的感受、领悟经由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介绍给同学们分享,展开讨论。独立思考是学习的灵魂,表达主体应该是学生,这才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同时,教师自己也要有广泛的阅读情趣,比学生先走一步,这样才能更好地给学生推荐各类好的作品。

随着科技文化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呈现出丰富而复杂的变化景象,不同学科、专业的新词汇层出不穷,语言的传媒交互手段日新月异并有电子化、网络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对社会劳动的综合性、创新性要求越来越高。语文教学应充分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变化因素,引进和利用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手段,增强语言教学的功能意识、环境意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不在于包揽100%的教学资源,而在于理智地做好引导性的10%,并把90%的自主学习时空落实给学生,这样才有助于改善高耗低能的现状,达到事半功倍的实践效果。

2.突出人文性,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实文化需求

高职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一是以能力训练为主,注重文化熏陶,着眼于高职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适时地安排、组织讨论课,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内容进行文化思想和人格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追求。为此,高职语文课的教学模式中除了突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外,还应该突出培养科学精神,凸显人文教育。应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的自身实践,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要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强化基础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开阔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敏于发现学生某方面的语文能力优势,自觉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近年来,在整体文化观影响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以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为轴心,合理、巧妙地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渗透,这是培养人才的目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实文化需求。例如,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强调服务语言的口语表达和饮食文化的内容;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侧重旅游文化和讲解的口语表达;根据高职英语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贯穿民俗文化、西方文学以及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内容,等等。

综上所述,高职语文是高职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的功能性决定着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其他的学科,而在其他学科里面也都有语文的因素。从这一点上,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模式中应凸显语言的功能性和学科的人文性。高职语文教学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才能培养出优质高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职语文学习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袁昌仁.试论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建构[J].陕西教育,2002,(8).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06:108.

[3]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集[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4]吕达.课程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第6篇

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就是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创造具有人文特点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职体育教学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论,将学生看作是教学实践的主体,通过体育教育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应当以“以人为本”为指导目标,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选择适当的课程,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就需要将学生活动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技能基础选择适当的课程讲授方式,为学生营造具有人文特点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本主义价值观。

2高职体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2.1顺应社会对人文教育的需求

高职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社会生活的能力,能够对社会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学会怎样将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衔接,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坚持进行体育锻炼,最终达到终身体育培养的目的。高职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的体育情感,提高自身的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备先进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高职体育教学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也应当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人文体育的观念。

2.2顺应学科对人文教育的需求

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将学生培养成体魄健康、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不仅需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充分吸收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递和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内化成为人格健全、气质非凡的优秀青年,使学生兼具内在气质和外在体魄。因此,高职体育教育需要将人文教育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3顺应学生对人文教育的需求

传统高职体育教育中一般采取常规模式进行体育教程布置,但是这种课程内容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忽视了学生兴趣对教育的影响作用,根据常规模式和功利性的体育训练目标设置的教学内容背离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现代体育课程学科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础,体育课程的重点就是满足学生需求,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学生在课程选择中享有自,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够设置满足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课程内容,实现学生体育健身、健美娱乐的需求。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要想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品质,同时还应当具备完善的人格和极强的创造力。学生的这些需求依靠人文教育辅助体育教育,两者共同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3高职体育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措施

3.1重视人文教育

目前较多的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忽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只注重对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播,忽视了教学内容的人文性,在体育课程中,往往以教师引导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注重完成教学课时,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及时变更教学方式,不注重灵活变通,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往往以任务的形式督促学生进行训练,以严厉的教学态度要求学生完成训练目标从而忽视情感教学的作用,也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只会培养出一个个训练机器,而无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充分重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发挥体育学科的优势特色,利用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将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与个性差异和性格特色结合起来,明确人文教育的目的,加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环境塑造,将课堂变为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使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3.2增加人文教育的教学内容

传统教育中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认识都存在一种误解,认为人文教育与体育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教育体系,体育教育只是对学生体能的训练,人文教育只是人文学科的学习。但实际上人文学科教育只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其精神内涵能够与体育教育相融合,两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长期以来,体育教育都缺乏人文教育的滋养,体育学生被公众当作野蛮粗暴的象征。因此,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增加人文教育的内容,挖掘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格魅力。现代的高职院校体育教材已经很好地反映了体育教学的时代性和实用性,但是却缺乏了相应的人文因素,要充分挖掘体育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注重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相应的艺术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另外也可以在体育竞赛中宣传人文精神,增设人文教学选修课,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因素。

3.3强化人文教学环境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采用强制性的教学方式进行体育知识的灌输和体能训练,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形成不良的性格特点,不利于培养完善的人格。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怎样更好的做事、做人,使其更好的与人相处,更好的进行社会生活。高职院校教学的目标不仅仅要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需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当进行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理性和情感的融合,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为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文学习氛围。在体育教学中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3.4增加人文教育实践

如果只依靠简单的知识传授,学生往往难以对人文教育形成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因此,需要将人文教育实施与体育教学实践中,如进行体育动作示范时,不仅教会学生怎样做出正确的动作,还需要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也可以通过回放优秀运动员的竞技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文素质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到祖国给予的自豪和民族责任感的重要性。高职体育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知体育基础知识,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进行集体意识、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制力,使学生有意识的进行人文素质锻炼。

3.5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一般都从专门的体育院校毕业,对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十分擅长,但是其对文化、精神等领域往往捉襟见肘。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首先加强对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开展培训活动,加强教师素质评价,通过多种活动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4结语

第7篇

包括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共19个条目,具体测量指标包括:是否喜欢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动机、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及时间等。1.4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与分析,采用百分比的形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

2结果

2.1体育锻炼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护生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终身体育”的了解。

2.2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及动机

本次调查显示:非常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护生有34人,占8.4%,比较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有190人,占47.1%,一般喜欢的占37.2%,不喜欢的占7.2%。从调查中发现,有31%的护生选择了强身健体、减肥健美与保持体型、宣泄情绪、缓解压力、交际交流这五项动机。

2.3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每周课外体育锻炼次数超过5次的护生仅占4.5%,每周课外体育锻炼次数达到3~4次的占15.6%,每周课外体育锻炼次数为1~2次的护生占67.5%;还有12.4%护生几乎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从锻炼时间来看每次锻炼仅有1%的护生超过60min,22.6%的锻炼时间在30~60min之内,一半以上的不足30min,见表2。

2.4影响护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在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发现:场地设施不足(41.4%)、学业负担重、没时间(22.3%)、无体育锻炼的氛围(19.3%)、怕苦怕累(11.2%)成为护生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3讨论

3.1高职高专护生课外体育锻炼知识、态度方面

本研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护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人的身心调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但大多数护生对体育锻炼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够全面。仅1.7%的护生选择了熟悉体育锻炼知识技能项目。同时从表1可以看出,护生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终身体育”的了解不容乐观,分别有176、105人表示没听说,占到调查人数的43.7%、26.1%,而表示非常了解的仅占0.5%。说明护生对体育相关的文件及信息的关注度不高,社会和学校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推广力度仍然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说明高职体育教学离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还有一定的差距。体育动机是从事体育活动的主观愿望和内在驱动力,可以促进一个人参加或放弃体育锻炼的内部原因。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护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较为积极向上,并呈现多元化。但对课外体育锻炼有兴趣爱好的仅占8.7%,这与非常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8.4%的护生同样呈低比例趋势。而体育态度可以导致一系列体育锻炼参与或不参与的行为,提示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护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有了一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加练习,发挥自身的潜能。

3.2高职高专护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方面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高专护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严重滞后于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主要体现在锻炼意识不强,锻炼人数少,锻炼时间短等。从表2可知,大部分护生每周锻炼次数1~2次,超过半数的护生每次锻炼时间15~30min之内,这种现状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文件,进一步强调要保证在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相差甚远。这反映了如何提高护生的健身意识,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王俭在对复旦大学护理学院近三年在校护生的调查显示,护生体能呈逐渐下降趋势,耐力、肌肉力量等身体素质差于上海市同龄学生的平均水平。赵景波对963名护生所做的体能测试显示,87.2%的护生及格,而达到优秀的学生只占1.2%。粘忠宜在对护生体质测试情况的跟踪调查发现:护生的体能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并提出与护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胡雪梅的研究显示:75.1%的护生存在亚健康状态,11.5%的学生每周除去体育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不足2次且每次体育运动的时间不足1h。有46.5%的学生认为进入学校后体质有所下降。护理工作是一项体力与脑力并重的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例如急救护士每次急救前都需要带相应的抢救设备如外科诊箱、内科诊箱、心电图机、氧气袋甚至除颤器等;危急时还要帮助抬担架;特殊情况下可能没吃没喝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如果没有强健的身体根本就无法满足急救护理工作的需要。因此,作为临床护理队伍主要来源的高职高专护生须加强身体锻炼,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护理工作的需要。课外体育锻炼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是体育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还是提高护生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途径,只有落实和保证护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任务,进行合理科学的锻炼,才能提高护生身体素质,为护理工作输送高质量的实用性人才。

3.3高职高专护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

第8篇

体育课堂需要依靠学生的各种行为举止来完成,任何一堂体育课程都无法离开学生的行动。通过具有这种特殊性质的体育课堂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让学生拥有集体主义思想。面对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往往需要依靠自己的勇气和耐力来克服其中困难,从而能够锻炼学生的勇气和毅力,能够培养学生果断、机智的处事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这种课外活动形式在对这些品质和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上要远远高于其他室内学科的教育,而且学生真实的、现有的素质和能力也会较明显地表现出来。为此,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在体育课堂中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传授给学生道德教育。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时候都会考虑到体育自身的德育教育作用,要求体育教师能够通过各种体育锻炼形式来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质。在高职高专的体育课堂中,各种体育活动的实施和开展不但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且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广阔的知识及教育。经过大量的教学经验证实,体育对培育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体育在各种项目的活动和训练中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的优秀品质及优良道德作风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及的。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往往能够保持高涨的情绪,特别是在教师设计的那些具有竞争意识的活动中,会激励学生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和思想来表现和展示自己,把一些高尚的行为和作风统统的表现出来。这个时候,教师对表现较好的、素质能力较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赞赏,势必会推动这些学生保持自己高尚的道德行为,同时也会激励其他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让学生积极构建起精神文明作风,让自己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四有”人才。

二、高职高专的体育课堂需要传授给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达到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水平,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渐提高和满足,便十分关注和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近几年来,人们逐渐重视工作之余的体育锻炼,看重体育锻炼为自己带来的精神享受以及对身体的重要意义。这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离不开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了。在高职高专这个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的学校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更加重要和关键,且学生在以后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学会放松自己也显得更加迫切。为此,在体育课堂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基础体育知识,训练学生掌握各种技能之外,还要具有更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高职高专的体育课堂中,不仅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学习和运用体育知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来积极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活动技能运用到自己的锻炼活动之中,不仅能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带给自己的益处,从而让学生重视课余时间的锻炼活动,形成终身锻炼的思想意识。现在高职高专体育课堂的知识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到和掌握的知识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在社会体育锻炼中得到展示。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毅力通过体育锻炼获取的健康体魄将会促使自己发挥最大的聪明才智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自己事业的成功和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的审美能力会影响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态度,决定学生对社会的看法和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审美观点和审美态度的形成过程。由于体育具有运动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来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我们正是从体育教学的这一点考虑,把审美教育列入了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中。不仅仅是中国这样,在其他的国家也是如此。例如,在英国,对于体育教学目标列有审美的理解和教育内容;在芬兰,有着体育可以为审美教育提供可能的认识和态度;在新西兰,要求体育教学要帮助学生愉快地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等。审美教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审美能力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个性地发展自己,能够帮助学校教育塑造高素质的人才。为此,我们必须重视美育的重要性,在高职高专的体育课堂中,将体育知识和审美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渗透给学生大量的审美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每一个的审美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要体育课堂中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在体育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提高自己对美的判断、感受和评价,能够从更加科学的意义上去理解和掌握审美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将高尚的审美观念始终贯穿于体育教育课堂之中,让我们未来的人才更加具有美的情感,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更加美好和科学。

四、结语

第9篇

首先,课堂精讲是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构建英语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为能够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能力,教师要找准切入点,从每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出发进行精讲,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讲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分析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让学生掌握文中的语言知识要点,突破难点,实现语言知识的不断积累。这一层次上的教学,教师应着重强调其“精”,对于学生能够自己分析清楚的句子可以忽略,对于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句子、短语等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的弄懂。此外,还要注意在讲解过程中尽量使用英语,用已学过的词语替换新词,用已学过的句型,替换新句型,并加以引申、归纳。其次,精读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读就是要求英语教师能够透彻详细的解析阅读作品的内容、风格等。在精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其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授,更重要的就是对作品内容、风格的解读,精读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各个语言点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内容及风格,并在不断的积累中逐渐将这种风格特征及内容安排要点融合到自己的英文作品中。对于文章中的较难句子,肯定是需要进行语法分析的,但是也不能片面地强调句子本身的结构,要应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上下文意思进行合理判定。从而,让学生不会因为反复的语法分析而失去英语学习与英文作品分析的兴趣,并能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课堂合作学习,营造高效课堂构建的平台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合作能力是当前学生发展潜力大小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及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和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课堂合作学习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能够为营造高效课堂构建良好平台。具体来讲,首先,教师依据每节课程的具体内容,适当的引进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作品,结合学生不同的英语实际表达与应用能力,以及学生不同的兴趣、成绩、性别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安排各小组进行场景会话的练习,这是实现小组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增加竞争的意义,学生为了能更好地体现自己小组的合作效果,都不希望自己为小组成绩拖后腿,因此会竭尽全力完成好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力的作用。同时,通过学生之间合理的竞争,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增强其探究精神与集体荣誉感;最后,在课堂合作学习中还应当引入科学的评价机制,公平评价不同合作小组的学习效果,促使合作学习小组整体学习兴趣的提升,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加强课后练习巩固,完善高效课堂构建的体系

课后练习是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既能够对课堂知识有效的巩固,又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思路,充实教学体系,调整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具体来讲,这一层次的教学,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如何练的问题。课后练习的形式有很多种,需要给学生留出更多选择的余地,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后练习真正的提升自身英语能力。比如,最常见的一种练习方式就是口头问题,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更加课文内容及所学知识进行相应的回答,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变被动的回答为主动的思考,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第10篇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定位

实际上,高职语文教学的正确定位应该是进行有效语文教学改革的基础。在高职语文课堂上,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也要结合社会来渗透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培养的并不是简单的阅读与识字,而是对于人智育、美育和德育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来说,相比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更早步入社会,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有限,所以更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有关人文的知识,快速的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以确保能够早日融入社会。可以说,语文教育对于高职生的专业能力提高也有帮助,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完善学生的性格品德,这也是职业学校在坚持职业特色的前提下对于高职语文课堂的教学定位。

(二)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虽然我国早在90年代就提出了新课改,全面重视素质教育的国家方针,但是这并未改善一些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的现状。目前许多职业学校为了追求办学特色,更为重视专业课程的教育,加大了专业课和实践课时的比重,这也就忽略了文化课的设置,特别是对于语文课程的安排,远远达不到《高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语文课程必须开设两年且总学时达到192小课时以上的要求。文化基础课程在职业学校被冷落边缘化。由于高职学校普遍对于文化课的不重视,所以高职学校的语文教师能力十分有限。加上学生的素质较差,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高职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情绪不高,学生消极倦怠,这让语文课在高职课堂上成为了鸡肋。

二、高职语文教学的内容及改革措施

(一)高职生语文成绩

高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实施。在2011~2013年三年间对于南方的8个城市进行了高职入学新生中语文科目的3年平均分计算发现。

(二)通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通过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来选择教学的方法。语文教育对高职生来说目前吸引力有限。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将教授的课文改编成体验式感受性的阅读素材,这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景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它包括合作、交流、表演等元素。在课堂上运用情景教学可以积极的调动学生的思维与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懂得思考和交流。并且教学中加入表演互动元素也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活跃度。情景体验式教学是目前各类学校语文教育中比较新颖且常见的方式,它打破了传统旧式的教师教授、学生接受的呆板教学模式,它也符合《高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对于语文教育要突出教育特色,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基本原则。这个教学实例说明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不断的推陈出新教学方法,利用教育资源和技术的改进来推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手段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完善,许多老师采用了“微信”、“微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等实践活动,可以随时随地的指导学生学习;而有些教师采用了PPT等软件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清晰直观的理解教师的用意和目的。这些都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所进行的教学方法上的改变与创新,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三)通过学生专业特点改革教学方法

高职学校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能力,所以通过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特点联系在一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语文教学的不利现状。为了保证语文课在高职学校教学中不会被边缘化,应该让语文教学为学生的专业学习而服务。例如在《滕王阁序》的学习中,让学校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搜集有关滕王阁的资料和图片,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编排和制作。在语文课堂上展示自己根据课文所理解而制作的滕王阁视频短片并向大家介绍,在课文的学习中通过影像模拟游览滕王阁,在课后选出制作最精良,最符合课文意境的视频短片。这就是利用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来学习语文。一来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二来将语文教学自然的融入到学生自己的专业特长中,一举两得,也体现出语文可以服务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成为师生间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

三、高职语文教学的评价改革

(一)多元化评价

目前我国高职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不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来细化制定评价标准,只通过最终成绩来评判学生是不对的。多元化评价已经不仅仅是教师单独的评价结构,而是包括了教师、学生、家长、校外相关人士等多方面多人数的多元化评价结构。这能够对一个学生给出最客观的评价,实现了教育评价的民主化。在作业评价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教师给出的建议进行作业的自主性设置,相比于传统的作业设置模式更加灵活且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多的课业压力。

(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看重最后成绩的评价。它不同于传统的成绩排行榜对于学生成绩的评价,而是细致到个人。教师会通过书面测验的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书面测验的优势就在于教师能够合理的推测学生对于某一知识层面或技能的掌握情况。它考验到了教师对于学生语文学习中某一方面弱点的了解程度,是教师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

(三)过程性评价

第11篇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注重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技能,忽略了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了解和领悟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理念,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际意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师当中,绝大多数教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的核心理念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不能准确地把握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培养方向,无法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上培养学生的文学知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解决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观念,重视在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积极探索新的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课堂上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比如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去研究自己喜爱的现当代文学作品,然后在课堂可以通过话剧表演,多媒体课件演示,以及小论文等方式,展示合作研究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做出评价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知识内容。

2.建立完善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结构体系

在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中,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结构观念,建立起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从大的角度思考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积极优化课程的教学设计,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的整体效应。在建立完善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课程结构体系的重心,通过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实践探究,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结构体系,能够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深入领会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的要求中,高职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培养学生文学素养,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创建活跃的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在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过分注重对汉语言文学课程专业技能知识教学,这和汉语言文学重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冲突。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理念出现错误,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师要深入去领会汉语言文学在当今社会的教学理念,把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本质,认识到汉语言文学是由语言、文学等元素组成的一门课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工具的应用,更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运用汉语言文学的知识能力[3]。

三、结语

第12篇

语文是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一体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离不开语文。传统的语文教学只停留在对文章的阅读与赏析方面,没能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很好的平台。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笔者认为在高职类的学校中,应强化语文的实践教学,努力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的实践教学课程主要有两大类:一、表达与交流;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其中表达和交流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这类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社会能力。在现代社会里,话语得体,口述准确清晰,会说良言,是任何一类人才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于言说,就是一种促使事业成功的得力之“器”。作为现代化人才骨干的大学生,不论攻文攻理,不先“利”口语这个“器”,就不能很好地“善”未来之“事”。纵有“经纶”满腹,遇到问询不能迅速准确解答,公开场合不能准确精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现代这个合作竞争的社会就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此外,口语交际的即时性还决定了交际主体必须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现代高职学生注重口语交际,常说良言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两种能力也是现代人才的基本能力,是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类重要的语文实践课,是写作训练,即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其职场适应力。新教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有所减少,但增加了不少实用性强的应用文,如条据类、申请书、启事、说明书、广告词、创业策划书、求职应聘信等。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结合专业特色,设置更为合理、有用的命题,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其职场适应力。另一类重要的语文实践课程,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指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笔者认为这种训练应该有三个关键词:一是语文,这是目的;二是综合,这是方式,不是单一的,是多种语文要素的结合,又是师与生、生与生、学校与社会多个主体合作进行的;三是实践活动,这是手段,以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

二、语文实践教学活动案例分享

笔者曾在某高职学校学生中开展了一次“分享我的创业策划”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班级44名同学,分为7个小组开展活动。具体活动如下:

1.以自愿组合为主,教师是当调配,6-7名同学一组,组成若干创业团队。

2.每个创业团队结合所学专业,通过市场调查和创业环境分析,选择一个合适的创业项目,并根据创业策划的要求开展活动,编制创业策划书。每个创业团队自选队长,队长要做好创业项目筹划、创业策划书编制和创业策划汇报交流的分工。(调研能力、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3.创业团队上交创业策划书,并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作适当修改。(写作能力)

4.由教师指派或大家推选一名同学担任分享活动主持人;分享活动主持人阅读各个团队的创业策划书,准备主持词。(口语能力、沟通能力)

5.每个创业团队推选一名评委;要请班主任、相关课程及企业人士担任特邀评委。

6.由教师指派或各创业团队推选分享活动工作人员2-3名。(沟通能力)

7.各创作团队根据创业策划书制作演示文稿,用于汇报和分享。每个创业团队的汇报时间为8分钟,答辩时间不超过4分钟,合计不超过12分钟。(演示文稿能力)在这个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调研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使用演示文稿的能力。综合实践的目的得以实现。目前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专语文教材,其教材组元还是比较合理的,每单元分为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但就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来看,后两类的内容训练并未真正引起老师的重视,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很小,甚至都未能把此类训练纳入正常的教学过程,即使有正常的教学训练,也没有相应的考察,这是教材和教学的脱节,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三、结论

第13篇

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职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指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不大,这就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使他们认为语文学习很难,不愿意对知识进行探究。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使他们在学习时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目标。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严格执行学习计划,使学习的目标能逐渐明确,并朝着制定的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和知识体验,来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目标和自身的元认知体验逐渐丰富。要让学生检验自己是否达到了制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也可以运用检验的方式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进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丰富元认知体验拓宽知识的深广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进行畅谈,通过自评和互评来检验学习的成效。

二、和专业教学相结合

促进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职高学生一般都对专业课的知识比较重视,而对语文课堂的学习投入的精力不大,这就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时积极性不高。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在专业课上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专业课进行探究,了解学生的专业特性和就业导向,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对他们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从对专业课的重视到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要密切配合,在配合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同步提高,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形成相关的技能练习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使之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机结合。

三、重视实践,培养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不只是记忆和积累大量的字词句,在教学中还要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通过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运用,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到课外,通过阅读适宜的课外读物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语文知识的内涵。例如,在教室里开办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中外名著、政治历史等等书籍放到图书角中,让大家一起分享图书。通过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周组织学生出一期语文小报,让学生主动收集各种资料,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他们对知识进行了探究。为了使语文小报的内容完美,他们通过查阅、收集等各种途径来进行,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同步提高;还可以进行猜字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不断收获语文知识和体验,使学生对语文学科充满兴趣,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总结

第14篇

1.过分依赖教材,丧失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而教材是不可或缺的资源。虽然当前的高职语文教材修订多次且版本众多,但都与时代脱轨,必将给教学带来消极作用。不仅如此,现在教材的编写方式导致知识点不清楚、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也不清楚,这些都影响到语文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存在一个提取精华的过程,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并要有顺序、有组织地进行教学,让学生既能学到书本知识,又能举一反三,独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断转化为文化潜能,为以后的应用提供坚强的后盾。为此,语文学习要学会全面、深刻地安排计划再行动,选择教学模式也是如此。

2.传统的“满堂灌”教学缺少吸引力

语文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满怀激情地教学,但学生依然各忙各的,这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能增加高职语文教师的挫败感。这样的教学,不仅教师无法发挥引导作用,而且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丧失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灵魂。

二、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

1.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努力做到语文与专业相结合

合格的高职语文教师,首先会在新学期开始前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掌握该专业的培养计划,了解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其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做到人文性与语文性相结合,还应综合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努力将有用的成分融入教学;再次,人才的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坚持“就业导向”,突显学校的针对性与目标,订立自己的评判标准,为社会发展与专业建设服务,这样才能展现高职院校的教学优势;最后,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始终将学生的运用能力放在首位。

2.符合高职院校的新型教学方法

第15篇

(一)有助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在更高的层面分工协作,分头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在整体框架内进行融合,能够让教师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更具针对性。尤其是在整体框架内的分工协作,能够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

(二)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在各种专题研究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抓手。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运用的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方面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充分、不重视、不扎实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2015.6•学术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未能体现有效促进功能

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中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设计教学课件时基本上靠“拼贴”成品课件,这就导致许多课件在课堂上“水土不服”,无法发挥促进课堂教学的功能。

(二)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时渠道较为狭窄,主要是从一些教辅资料中搜集知识点,未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开展这项工作。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资源搜集过程中贪大求全,没能突出重点,也没能和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挂钩,导致所搜集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资源未能凸显重点

对于教学资源,部分教师重搜集而轻整理,导致资料如同乱麻一样杂乱无章,也没能针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影响了实际运用的成效。

(四)学生能力发展缺乏有效空间

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课外活动资源的作用体现出来,甚至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直接略过这一环节,或是仅仅停留于计划环节,没能对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延伸,导致这一方面存在空白,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紧扣重点优化整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功能

(一)尝试自主设计教学课件,增强教学匹配程度

教师应从初始的直接运用教学课件,逐步过渡到自主设计、灵活运用教学课件。这里的重点是要将课件设计与学生感知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深化认识为目标,搜集相应的素材,演示的流程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具有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充分提高自身有效驾驭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自主设计教学课件的能力,使语文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联系得更为紧密,更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广开教学资源搜集渠道,及时获得优质信息

高中语文教师应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教学资源的搜集,一方面要从各种教辅资料、教学刊物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平时也要注重积累,围绕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另一方面,要注重汲取其他学校、其他教师在教学资源整理方面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有效地搜集各种资源。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浏览专门的教学网站,搜集下载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这样的综合整理方式获得与教学相关的各类优质资源。

(三)专人整理,便于运用

每位教师都有搜集整理教学资源的义务,但是如果一哄而上,势必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较为恰当的方式是对目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哪些属于文言文的,哪些属于文学常识的,哪些属于阅读理解的,哪些属于基础知识的等,经过分门别类使之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共享资源。教师还可以进行分工,每个人选取一个方向或一个类别、一个项目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然后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另外,教学资源的整理还要突出重点,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应试要点为方向,整理出一批重量级的教学资源,以便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发挥课外活动促进功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